建设局领导会议讲话稿

2024-07-27

建设局领导会议讲话稿(7篇)

1.建设局领导会议讲话稿 篇一

同志们:

今天,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全县项目建设推进会议,这既是一次亮剑誓师大会,也可以当做一次党课培训,13个部门负责人通过表态发言跟大家进行了一种互动交流,旨在全面掀起“双提双抓”活动高潮,聚众人合力,亮发展之剑。刚才吉雄同志代表县委、县政府所做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我完全同意,下面讲五个观点,与大家交流自己的所思所想。

一、建设项目和培育企业是经济工作的中心内容

我们长期以来践行“项目兴县、产业强县、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因为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要靠一批明星企业的崛起和一批明星企业家的成长。我曾在市委组织部工作,部领导强调要选拔一批含“经”量高的干部,让懂经济、善于抓经济工作的同志走上领导岗位。县委、县政府一直倡导“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理念,就是想让这种抓经济工作的核心理念入脑入心,行政干部不能局限于具体的经济指标,而是要抓核心,懂大道理、大方向。克强在读书、做事的个人经历中,悟出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的心得,就是抓住了人生的总脉络,抓经济工作也是同样道理,要把握中心,切中要害,成为那个牵住“牛鼻子”的引路人。

二、不断优化服务水平,提升服务能力

习在中共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强调:本领恐慌在党内相当一个范围、相当一个时期都是存在的。我们有的工作进展缓慢,就是学习不够、能力不足、方法不对的表现,领导干部可以允许试错,但不能重复犯错,全县各个乡镇的发展就呈现出不均衡的态势,有的服务企业优质高效、项目运作顺风顺水,要继续保持,暂时落后的则要认真反思,知耻而后勇。我在长阳工作的十年就是始终集中精力、重点攻坚,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舍昼,把一件件事情做好做实。身为党政一把手,遇到这种情况要深刻反思,要研究怎么提高自己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所以大家都要树立“本领恐慌”的忧患意识,时刻把学习作为一种习惯、一种品德、一种追求、一种乐趣,通过学习,解决新问题、取得新成绩。

三、精打细算出实招,全力打造产业龙头

沪渝高速、宜万铁路等大型工程的建设机遇期已经结束,而新的机遇还未来临,所以长阳最近几年的发展要以自力更生为主,要仔细研究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我们和宜昌城区地理位置接近,区位交通条件得天独厚,每个乡镇每年获得的上级转移支付资金接近一个亿,这笔钱要“好钢用到刀刃上”,要围绕产业投入、培育潜力税源。火烧坪要打好铁矿这张牌,贺家坪要做好物流产业园,资丘和鸭子口等交通条件不便的乡镇要重点考虑飞地经济。每一个乡镇必须立足实际、竭尽全力培育一家明星企业、做好一项重点产业,“各做一道菜,共办一桌席”,这样长阳的经济总量才会有质的飞跃。

四、上下齐心,解放思想,团结一致,务实苦干

想要推动发展,就必须少一些评论员、多一批实干家,各级领导干部要勇于担当、敢于攻坚,对他人“红眼病”作祟下的闲言闲语多一些问心无愧、淡然处之,中国的事情做好是前提,说好是关键。大家要精诚团结,才能让这个领导集体有战斗力、出生产力,不然各自为政,甚至互相拆台,长阳的发展就没有希望。

前段时间,我按照市委主要领导安排,带队去西安、杭州、咸宁等地考察,他们的很多工作都做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就是依靠的解放思想、打破常规,在事成之前,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埋头苦干巧干。杭州结合当地自身雄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推出全景式大型歌舞《大宋千古情》,一天演出七场,收入就是三四百万。所以大家要树立起这样一种形象,是运动员和实干家,不是裁判员和评论员,对待他人的议论要大智若愚、坦然面对、淡定应对,非议只是一时的情绪宣泄,终会随着时间慢慢消逝。

五、对于长阳近年来发展的估价

长阳近年来的发展形势总体是好的,我们一方面要对数据客观看待,排名的后退并不代表我们的停滞不前,只是说明别人进步得更快,而我们只是暂时落后。长阳的数据压了八年,在保住了国贫县的帽子后,在20**年开始发力、全面冲刺,就拿到了县域经济发展进位先进县的荣誉,20**年位次的后退有着多方面的因素,机遇性税收的消失,还有省的平衡考量,都产生了综合的影响。但是发展不够始终是最大的县情,往往因为拆迁因素而延误一个个项目的进度。如何稳妥地做好拆迁工作是每个地方都面临的一大课题,伍家岗是通过先建好安置小区,让群众参观从而自愿自主搬迁,有效保证了项目用地,我们的创新产业园在这方面也做出了较好的尝试,是一个不错的破题。

另一方面要坚定信心。随着产业结构深化调整,我们的经济数据有了起色,我们的信心源泉来自于我县两个来势很好的产业,一个是以清江画廊景区为核心的文化旅游产业;杭州的西湖是免收门票的,这样一种定位是让整个城市成为旅游目的地,旅游带来的产业效益达到1200亿,我们有这样潜力十足的阳光产业,这就是未来发展的一大助力。二是以一致魔芋、华饴木本为代表的健康产业;厉以宁教授曾说过长阳健康产业的发展无上限,因为这项关注健康的产业正越来越多的进入到大众视野,未来的巨大消费潜力正蓬勃而起,为健康产业的蓄势待发提供了最为广阔的舞台和天空。

同志们,项目建设关乎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关乎全县群众致富奔小康,关乎我们在座各位的切身利益,我们要拿出坚定的信心,以昂扬的精神状态,进一步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奋力开启长阳发展新 篇章。

2.建设局领导会议讲话稿 篇二

根据会议安排, 我就农业机械化方面的上半年工作情况和下半年工作安排, 讲两点意见。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

上半年, 全省各级农机部门立足服务“三农”, 突出重点、统筹兼顾, 着重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 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2009年中央财政进一步扩大农机购置补贴规模, 增加补贴机具种类, 扩大实施范围, 我省农机购置补贴覆盖了全省所有农业县。今年农业部、财政部给我省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5亿元, 加上2008年结转资金710.754万元, 中央购机补贴资金总计为15710.754万元;省级财政安排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为5540万元。今年全省购机补贴资金为2.12亿元。

为切实用好、管好购机补贴资金, 省农机部门多次召开会议, 重申纪律要求, 积极做好购机补贴的各项工作。1月份完成了贵州省农机产品选型竞争性谈判, 制作并发布了2009年贵州省农机购机补贴产品选型目录。今年中央资金给每台机具的补贴标准和去年一样, 为该机具销售价的30%, 省级资金给每台机具的补贴标准为8%。到6月底, 已完成中央购机补贴资金12320.381万元、省级购机补贴资金4849.704万元。农户享受补贴已购置各类农业机械55654台套。其中, 耕作机械38681台套;动力机械4088台套;植保机械1277台套;农产品加工机械1047台套;其他机械10561台套。受益农户55215户。

(二) 抓住农时季节, 拓展农机化服务领域

上半年各级农机部门以实施“农机科技增粮行动计划”和“农机科技进农家行动计划”为主要内容, 组织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 抓好抗灾救灾工作。同时, 把春耕作为农机促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战场, 积极组织机耕机收服务队、抗灾救灾突击队, 加快农作物的抢种抢收进度, 组织开展以耕、种、收为重点的机械化作业, 充分发挥了农机的生力军作用。上半年全省完成机耕面积626万亩, 机械灌溉353万亩, 机械半机械化脱粒29万吨, 机械加工250万吨, 组织农机科技人员下乡2.5万人次, 检修农机21万台次, 组织机耕服务队980个, 机插秧专业队108个, 抗灾救灾服务队178个, 有效地促进了春耕生产的顺利进行。

(三) 加大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示范推广力度

一是按照“稳点、扩量、巩固、提高”的要求, 继续全力抓好水稻机插秧示范工程的实施。今年全省水稻机插秧工作进展顺利, 共完成机插秧面积36.5万亩。

二是继续组织实施好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示范推广。我省是农业部农机化司确定的全国五个开展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示范省区之一, 今年我省在20个县进行示范推广, 共投入资金200万元, 力争取得新进展。

三是加大茶叶生产机械化示范推广力度。今年在24个宜茶县实施茶叶生产机械化示范, 每县投入18万元, 共投入资金432万元, 主要用于提高茶叶生产主要环节的机械化水平, 推进茶叶生产机械化向纵深发展。

四是做好农机化示范区建设。今年新增投入180万元, 继续在9个县实施, 每县投入20万元。

五是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重点选择26个县, 投入资金208万元。各地县结合本地实际, 把建立各类农机服务组织作为农机部门的重点工作, 认真帮助条件成熟的乡镇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同时, 各县积极引导农机协会、农机服务公司和经销、维修、安全服务组织建设, 做好协调服务, 充分发挥了农机服务组织在农业生产和促农增收中的作用。

(四) 努力实现农机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

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全省各级农机部门切实做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自走式农业机械登记、牌证核发和安全技术检验及驾驶人员的培训等工作, 从源头上加强管理。上半年全省未发生农机事故, 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比较平稳。同时, 对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组织了专项调研和检查, 摸准情况, 提出建议。

二、下半年主要工作安排

全省各级农机部门要以继续抓好农机购机补贴兑现落实为带动, 大力加强“三秋”生产农机服务, 重点搞好跨区机收、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玉米机收试验和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等工作, 确保全省农机化发展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一) 进一步做好购机补贴工作

随着农机购机补贴工作深入开展, 下一步我省购机补贴工作将重点对各地资金使用和机具使用保管上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在确保全年购机补贴资金全面完成的前提下, 进一步规范购机补贴纪律和操作程序, 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原则, 严格按程序办理。充分尊重农民购机自主选择权, 坚决打击在购机补贴实施中内外勾结、虚开发票、套取购机补贴资金的行为和收取回扣的行为。坚决实施阳光操作, 务求实效。做到政策宣传到位、服务措施到位、监督管理到位, 确保补贴实惠真正落实到农民手中, 力争补贴各类农机具5万台以上, 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1560万千瓦。

(二) 在组织跨区机收上力争实现新突破

跨区机收是联合收割机快速发展的外在动力, 过去的联合收割机活动范围小, 对农民来说, 巨额投资购置联合收割机有效使用时间短、范围小, 经济效益较低。各级农机部门要及时收集和发布市场需求信息, 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农用柴油的储备、供应, 完善农用燃油供应保障机制。通过加强与其他省市农机部门的合作, 积极培育和拓展跨区机收作业市场, 提高联合收割机的利用率, 进一步做好跨区作业服务协调工作, 确保联合收割机合理分布、有序流动、高效利用, 不断扩大我省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的规模和影响, 提高跨区作业的经济效益, 增强市场竞争力, 促进跨区作业的顺利开展, 推动全省机收水平的提高, 完成机收面积450万亩。

(三) 加强农机安全和农机质量的监督管理

广泛开展好农机安全宣传教育, 落实农机事故防范措施, 扎实推进“创建平安农机, 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积极贯彻实施国务院印发的《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 加强基础建设, 完善监管体系。制定农机事故处理和安全技术检验规章, 加强农机监理人员业务培训, 全面实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及驾驶人安全监理规定, 加强对拖拉机培训机构的管理, 推动农机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水平的提升。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发生。做好农机维修的分级分类管理和技术等级审定工作, 促进农机维修质量的提高。

(四) 推进农机服务体系建设

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是农机市场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是政府支持和促进农机发展的重要内容。建设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对传导农机先进适应技术, 开展各项农机服务, 搞好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有着重要意义。全省各级农机部门将严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 新建农机专业合作社20个, 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 做到规范化建设、制度化管理, 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五) 加强农机教育培训

3.建设局领导会议讲话稿 篇三

下面,结合现场参观和交流的情况我讲三点意见。

一、总结成绩,分析形势,切实增强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要求和部署,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有序、有效地推动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益事业向农村覆盖,文明风尚向农村拓展。经过几年来全省上下以及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我省新农村建设呈现了令人欣喜的显著变化。主要表现在:

第一,坚持把生产发展摆在首位,不断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更加坚实。最近几年,我们深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逐步形成粮食、畜牧业、园艺特产业、林业、农产品加工业多业并举的发展格局,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坚持走以工促农的发展路子,积极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挥龙头企业带基地、连农户的重要作用,形成了一大批专业村屯,促进了村级主导产业基地化、规模化、园区化。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组织农民开展多种形式的联产联销联合,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广大农民的市场意识进一步强化、市场地位进一步巩固,在市场利益分配中的话语权显著增强。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农村产业的不断壮大,使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逐步坚实。

第二,突出农民增收这一中心任务,不断改善农村民生,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抓“增收”工作中,各地坚持内部挖潜保增收、外部拓展促增收,广辟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农民收入连续登上4000元、5000元、6000元台阶,开创历史最好时期,广大农民自我发展、自我投入的能力显著增强。着眼统筹城乡发展,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公共服务严重滞后等问题。农村公路、饮水、电网、沼气、危房改造、泥草房改造等建设快速推进,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制度、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开始试点,农村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进步。全省五年累计建设完成农村公路4.7万公里,解决了428.74万农村人口及12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改造农村电网4081公里,完成农村泥草房改造58.9万户,全面免除了232万名农村中小学生学杂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占在乡农业人口总数的99.07%,农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口达到74万,实现了应保尽保,56.8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第三,持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度改造村容镇貌,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2009年,全省研究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治理“六乱”(粪土乱堆、柴草乱垛、垃圾乱倒、脏水乱泼、厕所乱建、畜禽乱跑)的要求,通过增加投入、动员农民出工出劳等多种有效措施,广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清垃圾、清粪堆、清柴草、清路障,改院、改厨、改厕、改圈,促进村屯绿化、美化,“四清、四改、两化”综合整治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效,“六乱”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同时,高标准建设农业示范园区、工业集中区和畜禽养殖小区,积极开发农村清洁能源,完善农村功能分区建设和管理。全省建设畜禽养殖小区7152个,大型秸秆气化站32个,户用秸秆气化炉2001个,户用沼气池8.36万户,73%的农户用上了卫生厕所。积极推行农村垃圾“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模式,建设村级垃圾收集场点3.3萬个。

第四,有效组织多种形式的帮扶共建,积极促进各类资源和要素向农村流动,合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氛围日益浓厚。2009年现场会之后,我们全面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明确1000名领导干部、1000个部门、1000家企业重点帮扶1000个示范村。省军区和驻吉部队发挥自身优势,长期坚持不懈地支持新农村建设,既为新农村建设做出了贡献,又进一步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前不久,省委又组织开展了千名处长进千村活动,明确省直机关1000名处级干部定点接力帮扶1000个薄弱村。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形成了领导带建、部门帮建、村企合建、军民共建、社会捐建和干部回乡援建的强大力量和生动局面,有力地促进了各类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流动,新农村建设的投入规模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时间全省新农村建设投入达到236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25亿元,整合各类项目投入46亿元,各级帮扶部门单位投入15亿元,发动社会团体、各界人士和企业捐助投入4亿元,乡村集体投入52亿元,农民自主投入94亿元。

回顾全省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历程,广大干部群众深切感到,新农村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得益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统筹推进“三化”进程,加快实施“三动”战略,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战略部署和各项务实举措;得益于各级、各部门的真抓实干、社会各界的倾情支持和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在新农村建设中,各市(州)、各县(市)充分发挥组织领导作用,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统领,不断强化推动措施,切实加大投入力度,使新农村建设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始终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省军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力帮扶8个边境县(市),结合实施“强基富民固边”工程,出真招,拿实策,求实效,有力促进了边境地区农村的繁荣和稳定;各帮扶部门和大专院校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和自身优势,履职尽责助“三农”、真心实意促发展;各帮扶企业和社会各界切实强化社会责任感,以助农兴农为己任,慷慨捐资,真情奉献,互惠发展,体现了回报社会的美德和先富带后富的义举,赢得了农民群众的广泛赞誉;广大基层干部长期奋战在新农村建设第一线,不辞辛劳,不畏艰苦,扎实苦干,冲锋在前,为改变当地面貌、富裕农民群众履职尽责,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对在新农村建设中付出辛劳、做出贡献的各个方面、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前进的道路上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有许多矛盾需要破解,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从发展层面看,尽管我们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进一步改变农村面貌、富裕农民群众、缩小城乡差距的历史重任仍然十分艰巨,顺应广大农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新期待,需要我们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从工作层面看,尽管全省新农村建设整体水平显著提升,但无论在工作进度还是在推进力度上,还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性,一些地方还存在着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工作不积极等问题。有的是畏难情绪严重、忽冷忽热,有的是办法不多、缺乏有效的抓手。同时,一些地方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得不够好,“等靠要”思想比较突出,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些问题在今后工作中要认真加以解决。

当前,我省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进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加快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要求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把新农村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来认识、来谋划、来推进。要充分认识到,加快新农村建设,是贯彻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要求;是全面启动内需、拉动社会消费、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不断提高广大农村群众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的重大举措。我们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在思想上进一步坚定,在摆位上进一步突出,在行动上进一步自觉,在措施上进一步强化,努力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推动新农村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不断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局面

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好政策、好环境、好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促进城乡统筹、缩小城乡差距的大背景,农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新期待,为我们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添了更强的动力;经过多年的发展,各级财力显著增强,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全党全社会关注“三农”、支持“三农”的氛围日益浓厚,把新农村建设推向新阶段的条件更加成熟。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新农村建设总的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重中之重”和“三化”统筹的战略思想,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体任务,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重点,继续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突出示范村功能建设,科学谋划村镇布局,构筑城乡联动的新型村镇布局体系;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构筑城乡一体的新型公共服务体系;突出提升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培育发展新型产业,构筑结构合理的新型产业支撑体系;突出人居环境建设,整体推进村屯环境整治,构筑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村生态建设体系;突出精神文明、民主法治和党的建设,构筑和谐稳定的新型农村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建设繁荣、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按照上述要求,具体工作中要着力抓好以下五项重点工作。

第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切实增强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只有大力发展农村生产,不断增强新农村自主投入、自我发展的能力,新农村建设才能不断迸发活力、保持持久动力。在继续深入推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放在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位置,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增强农业发展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要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深入推进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工程,加快推广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入实施百亿斤肉工程、百万亩棚膜蔬菜工程、百户龙头企业建设工程和人参、鹿业、林蛙、木耳、中药材等新兴战略产业工程及林业产业工程,依托我省丰富的粮、牧、林、特和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种养加、贸工农、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加快构建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高效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要加快发展各种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村工业园区和种养小区建设,不断扩大专业村屯规模,实现产业园区化、土地集约化、经营合作化。要把科技兴农作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措施,大力推广应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强化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服务,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提高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等科技成果的应用水平,更好地发挥科技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多途径开辟增收渠道,努力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实现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当前,我省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稳固,一旦遇到重大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农民收入增长就会出现反弹,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广辟增收渠道,建立起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里的各项惠农政策,确保各项政策资金落到基层、惠及到各家各户。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合理調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畜牧、水产等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地发展品质优良、特色鲜明、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进一步提高农业产出水平,稳定农民内部增收来源。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实施好新增百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把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流通、加工、建筑和服务业领域。要积极促进农民自主创业,鼓励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强化政策、资金、税收、信贷等方面支持,进一步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及不合理收费,保护进城务工、经商农民的合法权益,为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创造良好的环境。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强化有针对性、有效的就业培训、信息服务等工作,开展好“阳光工程”和“春风工程”,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开发,提升农民的增收致富本领。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实践证明,县域经济发展快的地方,农民收入增长就快,农村面貌改变就快,城乡差距缩小就快。要把壮大县域经济、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作为农民就业和增收的主要增长点,进一步加快县域工业集中区和产业化集中区建设,以此为纽带,加强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内在联系,拓展农民外部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第三,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逐步实现城乡共建、城乡联网、城乡共享,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加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要继续加强农村路、水、电、气、房建设,“十二五”期间,全省要新改建农村公路2万公里,新解决4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完成74万户农村泥草房改造任务,行政村宽带互联网通达率达到100%,农村生产用电不足问题得到切实解决。要抓住国家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加大水利设施投入的机遇,着力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等工程建设。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在完成现有1000个示范村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尽快再启动两批1000个示范村建设。在具体改造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合理规划布局和建设。村屯布局要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现有基础,以建设农村社区为主攻方向,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的基础和公用设施。村屯建设要突出区域和民俗特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建设,不搞一刀切、一个模式。东部重点是抓好空心村庄治理,20户以下的村庄要按照《县域镇村体系规划》安排,积极引导迁村并屯。中部重点是建设中心村,抓好旧村庄改造。西部重点是抓好泥草房和危房改造,有条件的也可集中建设新村。城郊重点是按照城镇化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行统建农民新村。要结合村屯改造,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强化道路硬化、排水设施、清洁能源、垃圾处理、院落整治、绿化美化亮化、集中饲养小区、村屯周边小流域治理等方面建设,努力创建整洁、优美、舒适、宜居的新农村。

第四,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尽快改变农村公共服务事业滞后的状况,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是新农村建设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进一步加大农村教育资源整合和经费保障力度,全力实施好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落实好中等职业教育涉农专业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政策,完善县乡村三级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网络,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建设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农村公共卫生制度,加强乡村医疗卫生设施建设,有效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着力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扩大试点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扩面提标工作,逐步扩大覆盖范围。切实抓好农村扶贫开发,稳步扩大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加快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切实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进一步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育乡村文化阵地,丰富和活跃农民文化生活。要积极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乡镇创建活动,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主义新风尚。

第五,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要以深化拓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程”为载体,进一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断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要紧紧围绕察民情、解民忧、传民声、聚民心,积极构建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体系,增强服务民生的实效性。要加大村干部“一定三有”政策落实力度,不断增强村干部岗位的吸引力。要把切实加强农村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积极探索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符合实际工作需要的乡村治理新机制,全面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畅通农民诉求渠道,健全有效化解矛盾的体制机制,维护好农民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三、加强领导,强化措施,进一步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事关吉林振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事关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事关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全省上下务必高度重视,切实把这件关系全局、影响深远的大事、要事抓紧抓好,在原有基础上再上新台阶。

第一,强化组织推动、帮扶共建,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统领,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任务,作为缩小城乡差距的突破口,作为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农村发展的有效载体,精心谋划,统筹安排,从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等各方面,切实强化新农村建设工作。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级新农村建设工作机构,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坚韧不拔、坚持不懈、坚定不移地抓实抓好。省、市、县三级领导要经常深入村屯,帮助解决生产发展和民生改善方面的实际问题。要组织开展好千名处长进千村活动,创造工作条件,加强激励约束,使之成为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力量。要强化“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帮扶包保工作责任落实,对帮扶工作情况进行经常性调度,切实解决好农村最急需、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确保帮扶工作扎实有效。要注重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主体作用,引导农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建设美好家园。

第二,加强实践探索、政策创新,构建新农村建设长效机制。要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积极鼓励和支持各地大胆实践、大胆创新体制机制,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形成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和持久动力。要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财税金融体制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各项改革,不断完善农村财税政策、资金整合政策、土地利用政策、户籍管理政策、平等就业制度等政策措施,构建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体系。要进一步强化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特别要注重整合城市各方面资源要素,通过落实帮扶责任和自愿捐助共建等措施,推动城市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更好地发挥市带县、城帮乡作用。要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对工作成效显著、贡献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追究相应责任,做到以奖促建、以罚促动。

第三,强化资金整合、捆绑投入,集聚新农村建设合力。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落实中央要求,切实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各级财政要设立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和农村环境整治。要积极鼓励各类金融机构优先为示范村建设提供金融服务,简化程序,增加贷款品种和贷款规模。省、市、县有关部门,要按照“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作的总体要求,根据职责分工和建设任务,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在资金安排上实行打捆使用,集中财力办大事。

第四,坚持真抓实干、转变作风,全力做好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工程。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农村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全力推动新农村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严把新农村建设各项工程的质量关、标准关,坚持杜绝出现烂尾工程和“豆腐渣”工程,防止劳民伤财。要把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作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原则,不得强迫命令,真正把建设的决策权、主导权放在农民群众手中。要把推动新农村建设与办好民生实事有机结合起来,今年省委、省政府承诺为农民办的关于新修农村水泥(瀝青)路2000公里、建设1700个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3万个、新增绿化美化村屯2096个等13件实事,要逐项研究、逐项落实,确保件件着实、件件办得圆满,让群众满意、农民高兴。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部署,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突出重点,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为吉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4.效能建设领导小组会议讲话 篇四

行政效能涉及群众利益,体现政府形象,事关发展大局。各地各单位一定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效能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第一,开展效能建设是优化环境、赢得竞争的关键所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外来投资者越来越多地把机关作风、服务态度、办事效率作为选择投资的重要条件。区域之间的竞争不仅是区位优势的竞争、资源优势的竞争,更是环境优势的竞争、服务优势的竞争。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已把环境建设作为发展的“生命线”、竞争的“着力点”来抓。要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把握先机,掌握主动,就必须大力加强效能建设,不断改善和优化发展的软环境。哪个地区能够营造一流的软环境,资本、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就会向那个地区流动,那个地区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机会就更多。从这个意义上讲,效能就是资源,就是竞争力,就是生产力;抓效能就是抓经济发展环境,就是抓形象,抓经济,抓发展。

第二,开展效能建设是加速崛起、挺进百强的有效保障。应该说,区划调整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实现“加速崛起、挺进百强”目标的征程中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但仍然面临着发展不足、发展不优的双重矛盾,肩负着做大总量、提升质量的双重任务。刚刚召开的市委八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对今年工作的安排部署非常明确,各地各单位今年的目标任务也非常明确,关键是抓落实。而落实最终靠的是人,尤其要靠市、乡两级党员干部。开展效能建设,就是要培养各级干部的创新思维、竞争意识、实干精神和务实作风,促使大家千方百计谋发展、一心一意抓落实,为圆满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提供硬支撑,为早日实现“加速崛起、挺进百强”的奋斗目标注入强动力。

第三,开展效能建设是改善民生、维护民利的客观要求。开展效能建设的最终目标是让人民群众满意。各级党政机关作为推动巢湖建设发展的中坚力量,所肩负的全部职责、从事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都要努力使人民群众的生产环境不断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人民群众关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切实维护好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只有大力加强效能建设,促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从人民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人民群众满意的地方做起,更多地体察民情、重视民愿、关注民生,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忧愁、搞服务,才能更好地实现人民群众的愿望、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

二、正视差距,切实增强开展效能建设的紧迫感

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我们把效能建设作为跨越赶超的保障、攻坚克难的利器,认真开展“效能建设年”和“查摆找补创”等活动,动真碰硬,强力推进,以非常之举取得非常之效。总体上讲,广大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工作作风有所改进、工作效能不断提高。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的效能建设水平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第一,思想上的倦怠之风有所抬头。有的干部认为区划调整以来,巢湖发展很快、变化较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评价也挺高,有些指标、有些工作已进入合肥市前列,按部就班就可以了,工作热情有所下降;有的认为在与合肥市等高对接中,工作节奏太快、工作强度和思想压力也很大,需要“喘口气”、“歇歇脚”;有的认为现在工作要求高、责任大,干了很多事,却得罪了不少人,需要让一让、缓一缓;有的部门争先进位意识不强,各项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满足现状,甚至自甘落后。

第二,作风上的机关痼疾时有复发。转变作风可以说是年年讲,年年抓,但“庸、懒、散、乱、浮”的机关病依然常犯,督促检查稍有放松就会出现反弹。“中梗阻”仍然顽固,阳奉阴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你讲你的,我干我的,我行我素,致使许多工作有部署,无落实。“潜规则”抬头,而且更具隐蔽性。政务服务流程还不够优化,明改实不改,明快实不快,明减实不减,企业反映仍然较多。执法管理“刚性”与“柔性”都不够到位,该原则的不讲原则,该放宽的不会放宽,到企业找茬挑刺、吃拿卡要时有发生。

第三,工作上的执行不力仍是难题。不执行、慢执行、假执行和“踢皮球”、“二传手”、“和稀泥”、“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等现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部门缺乏大局意识,本位主义严重,把公共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对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工作,有利的就争,麻烦的就推,合意的就办,不合意的就拖;有的表面上答应得很好,就是看不到实际行动,拨一拨动一动,推一推转一转;有的部门之间不注重协调配合,常常是你拉你的曲,我唱我的调,互不通气、各行其是,甚至互为掣肘、互设障碍,影响工作整体效率。

上述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少数单位和干部身上,但危害极大,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严重影响了巢湖又好又快发展。因此,全市上下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追求卓越的理念、自我革命的精神、一抓到底的决心、强而有力的措施,全力打好效能建设这场攻坚战。

三、强力推进,确保全市效能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关于今年的效能建设工作,市委、市政府印发的《实施意见》中已经明确。各地各单位一定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勇于担当的责任感,突出“治庸提能力、治懒增效率、治散聚合力、治乱树正气、治浮抓落实”的工作重点,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上下联动,合力攻坚,在提效能、转作风上下功夫,在优环境、促发展上见成效。

第一,要加强领导,夯实责任。市委、市政府成立效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统一组织、协调和指导全市效能建设工作。各地各单位领导班子要切实承担起效能建设工作的领导责任,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领导力量、工作责任、监督检查、整改落实“四个到位”,真正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第二,要广泛宣传,营造氛围。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深入开展宣传活动,积极营造“人人讲效能、处处抓效能、事事创效能”的浓厚氛围,争取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注重发现并及时宣传报道各地各单位加强效能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和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让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同时要加强舆论监督,及时曝光反面典型。

第三,要健全机制,强化督查。必须以更加强有力的督查问责手段,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一是坚持任务量化督查机制。市效能办要对照各项工作的目标任务,以时间节点、完成情况等为标准和依据进行督查,推动任务落实。二是构建全方位的社会监督机制。充分发挥“两代表一委员”、党风党纪监督员、特邀监察员和经济发展环境监测点、新闻媒体、网络平台、政府热线的监督作用,切实构建成多管齐下、各方参与的监督体系。三是落实问责机制。督查要敢于从严、敢于碰硬,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该告诫的告诫,该通报的通报,该问责的要严格问责。

第四,要实行考核,严格奖惩。采取日常考核与年终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各地各单位效能建设情况进行跟踪督查,把考核结果量化为分值,计入全市目标任务考评结果,考评结果要与各地各单位年终考核和领导干部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相挂钩。被评为全市目标管理考评先进单位的由市委、市政府表彰奖励;对违反有关规定,出现“庸、懒、散、乱、浮”问题的单位和个人,视情节给予相应处理。

5.职业能力建设会议领导讲话 篇五

这次会议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建后召开的第一次全省职业能力建设工作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总结工作,研究如何应对新形势,把握新机遇,开创职业能力建设工作新局面。厅党组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会前,厅长、书记专门听取汇报,要求积极组织好这次会议,并要求我们要逐步形成大培训格局,扎实推进“人才强省”战略的实施。会上,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这次会议将表彰一批先进,他们是我省职业能力建设战线的优秀代表,值得大家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和务实作风值得大力弘扬。下午,还要进行经验交流。希望同志们对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狠抓落实;对典型经验要认真学习,创新借鉴。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先讲四点意见。

一、克难奋进,过去一年全省职业培训工作成效显著

(一)特别职业培训计划的实施影响大,效果好

去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给就业带来的影响,我省在全国率先实施了特别职业培训计划,省委、省政府安排专项资金1.8亿,对集中返乡农民工开展特别职业培训。全省上下将这项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和全年工作的重点,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层层落实责任,全力推进。特别职业培训计划的实施不仅提升了农民工素质,促进和稳定了就业,而且增强了技工院校的实力和影响力。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空前重视和支持,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社会反响良好,受到省委、省政府以及人社部的好评。去年4月份,在全国职业培训工作上作了典型发言,在最近召开的全国推进特别职业培训视频会议上,得到部里的肯定和表扬。

一是领导重视,高位推进。省委、省政府把特别职业培训计划列为全省十件实事之一,省主要领导都亲自部署督办。黄冈市政府去年年初下发1号文件,对特别职业培训专门进行部署,市人大开展专题视察,市纪委提前介入,监督指导。等地的党委、政府重视程度高,人社部门、财政部门配合密切,整体联动,形成合力。市开展特别培训的经验做法,中央电视台作了专题报道。

二是组织精细,规范运作。省厅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会同财政厅下发了8个文件,组织了4次专项督查。各地及时开会和下发文件进行贯彻落实,普遍都建立了“三本台账”(实名制培训就业台账、学员学籍档案台账、抽查验收台账)。这“三本台帐”是一再要求大家一定要做好的基础性工作,去年大部分地方“三本台账”落实得比较好。实行了“六项制度”(公示制、开班申报制、合同制、台账制、验收制与抽查制)。严把“三关”(开班确认核查关、教学督导关、结业验收补贴审核关)。这“三关”非常重要,希望大家一如既往要严把“三关”。、、、、等地会同财政部门每一个班的现场核查督导,加强监管。省厅下去检查中,有一个新的收获,就是这项工作和财政部门配合的非常好,市、县财政部门的科长和股长们对这项工作非常熟悉,有的情况比我们掌握的还要细。黄冈市高级技校特别职业培训组织得力,台账资料完善,运作规范。在第一批特别职业培训工作总结会上,提出向黄冈市高级技校学习,他们的资料非常规范,完全可以作为全省的范本。技师学院、工业技校制度健全,台账资料规范。

三是创新模式,提高质量。各定点机构紧贴培训需求,改进培训模式,确保培训质量。武汉等地的技校采用模块式教学方法,将专业理论与实际操作融为一体,使参训学员听得懂、记得住、会操作。市抓住“深圳工业园”、“台湾工业园”落户本地的机遇,与30多家企业联合,开办冠名班,组织5000多农民工参加订单培训。钟祥、监利等地在乡镇开办的烹饪、面点培训班很受欢迎,期期爆满。不少学校都积极添置实训设施设备,改善教学条件,配备名师讲课。市还专门开展了定点机构师资培训、教学观摩。

四是确保实效,促进就业。各定点培训机构针对农民工培训个体差异,突出技能实训,实现培训就业紧密结合。等地将特别职业培训计划与缓解本地“就业难”和“招工难”结合起来,为参加特别职业培训返乡农民工举办专场招聘会。这是一个好的有特色的做法,我们原来经常举办招聘会,但为参加特别职业培训返乡农民工举办专场招聘会还是第一次。二技校与企业合作开办陶瓷工艺班,学员结业后直接进厂工作。高级技校紧贴首届国际温泉旅游文化节用工需求,开展订单培训,1000多名学员住校培训结业后,全部实现定向就业。全省第一批结业学员中90%都是定向就业。

(二)高技能人才工作机制建设有成效

去年,围绕高技能人才配套措施建设,创新机制,重点推进四项工作:

一是出台了激励政策。高技能人才的成长既靠培养,还要靠激励。我们细化了高技能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的措施,报请省政府出台了含金量较高、操作性较强的《省首席技师选拔管理办法》。通过首席技师评选表彰活动,激励广大技能人才学技能,争当创优人才。这个《办法》出台来之不易,希望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珍惜高技能人才工作的环境、氛围和机会,要用好这项政策,撬动和推进高技能人才工作。

二是推进了企业人才评价改革。去年,召开了全省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现场会,推广油田、集团公司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经验。通过全面推进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有效地撬动了企业技能人才培养的积极性。武汉市组织全市技师统考,为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创造了经验,既是标准化,又是科学化,而且很严肃,既是改革,又能规范到位,楚天都市报专门作了大篇幅的报道。市全面启动了企业人才评价改革工作。目前,企业人才评价改革在全省12个市州已经全面铺开。

四是促进了校企合作。全省统一开展了以“技能就业、技能成才”为主题的宣传周活动,组织技校参加全省民营企业招聘周暨校企合作专项对接活动,现场组织了346家企业和100多所技校对接,达成订单培养和就业意向近3000人。全省校企合作服务平台正在加紧推进。

(三)技工院校“两项改革”势头好,有进展

二是深化教学模式改革。省厅召开了全省技工院校教学改革研讨会,总结推广了市“模块化”教学、东风高级技校“双元制”教学改革经验。目前,全省21所技工学校正在13个专业中推进“双元制”和“一体化”课程体系教学改革。我省提出教学改革意见得到部里的肯定。

三是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我们积极争取国家中职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资金4550万,对15所技校基础能力建设进行扶持。国家审计署、省政府先后四次组织检查,给予了肯定。为规范国家助学金管理,我们组织了300多人参加的国家助学金申报、管理、发放业务培训班,请财政部驻专员办和审计等部门的领导作辅导报告。去年这个培训班办的非常成功,很多同志都反映,通过以会代训,解决了大问题。

(四)职业技能鉴定事业发展上台阶,有亮点

去年,围绕“打基础、管长远”的目标,重点推进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上台阶。

三是考务管理进一步规范。去年,考务管理突出了两个重点。一个是统一标准,规范流程。我省有近6万人参加了全国统考,我们在武汉等14个市州精心选择设施完备、交通便利的知名院校作为全国统考考点,确保了每个考生按时参考、顺利参考。武汉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省直属全国统考考点,积极配合,精心组织,高质量的完成了全国统考任务。另外,严肃考场纪律。建立了巡视、监考和试卷传递责任人制度,制定了详细的监考工作守则,狠抓考试纪律。人社部全国统一鉴定质量督导组全程对我省统考工作进行了检查,充分肯定了我省的全国统考工作,并对武汉、黄冈两市统考的组织、考务、便民措施等工作给予了极高评价。

(五)民办培训学校树形象,强管理,办学水平有提高

同志们,回顾过去一年,职业培训工作急事、难事多,特点、亮点突出,成绩来之不易,凝聚着大家的心血和汗水。借此机会,我代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诚挚地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认清形势,准确把握职业能力建设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做好年职业能力建设工作,首先要认清当前面临的形势。应该说,当前我们面临着一个重要的战略发展阶段,面临着我们的工作体制机制、手段方式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强烈反差的挑战,面临着在新的形势下,在新的任务下,要不断创新,突破工作难点的严峻考验。具体来说,有三个方面:

(一)党和国家把职业能力建设摆上了重要的战略位置,我们面临着难得的战略发展机遇和能力不适应的挑战

去年,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时提出,没有一流技工,就没有一流产品,技能型人才在推进自主创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技工教育和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度重视,这也是对职业能力建设工作者和广大技术工人是巨大鼓舞和鞭策。去年,省厅还专门发了一个通知,要求大家抓住这个机遇,营造工作氛围,要形成各具特色的工作抓手。在今年的中央经济会议上胡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全面落实人才强国战略”。温总理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人大会上提出,要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大促进就业的资金投入。温总理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因为现在就业专项资金支出结构不尽合理,用于社会保障性的支出约为80%,用于就业促进性支出仅占20%左右,其中用于职业培训补贴的资金不到10%,所以温总理在人大会上强调这句话,是有背景的。为此,人社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召开视频会,要求今年各地在安排就业专项资金时,原则上应保证不低于15%用于职业培训补贴。这次视频会一直开到了市州,在会上,王晓初副部长讲的非常坚决,要求就业专项资金用于职业培训补贴不能低于15%。今年春节刚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把人才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摆在突出位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要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中央将实施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召开第二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把职业能力建设、高技能人才工作作为富民强国的重要战略措施,提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所谓战略高度,不是权之计,今后是要长期坚持不懈的推进实施。这就要求我们要将职业能力建设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思考谋划。我们的工作只有围绕大局,服务中心,才能争取重视,获得支持,才能有所作为。比如,职业培训的发展、管理和规范问题,在今后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培训是就业之基。目前,职业培训量大面广,大家都在反映培训的有效性、针对性问题,都在反映资金的安全问题。对这“两大问题”,希望大家要认真对待。职业培训工作要用前瞻性的眼光,加强制度建设研究,建立长效管理、科学发展的工作机制。有两点是要保持清醒头脑的:一个是职业培训所有环节要建制度,细查细管不留漏洞,确保资金不出问题。一个是要真正把职业培训融于当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规划之中。职业培训不能离开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说大一点,还要融于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之中。一个地方发展产业,首先要考虑人力资源的支撑,招商引资上项目首先要考虑劳动者用工技能配备。如果没有人力资源支撑,怎么解决技能人才缺口问题,怎么解决有人但没技能的问题。这个观点一定要向当地党委、政府进行宣传。技工院校应该是技能人才培养和开发的主阵地。我们的办学模式、开设的专业是否真正的与产业企业用工需求对接?各个市州是否做到能准确把握各类技能人才的培养需求?这些工作都不做,怎么能解决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问题。所以说,我们讲认清形势,是要首先搞清楚市场,先搞清楚企业需求,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技能人才。技工学校不是象过去那样包分配、包招生,学校现在实质上就象企业一样管理,学生就是产品,产品不合格,社会不需要,学校就没有出路。所以,我们要进行战略发展考虑,不仅要考虑今年、明年的变化,还要制定五年、十年的规划,既要看在眼前,还要立足长远,这就是形势对我们的考验和要求。又如,中央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我们如何承接?如何落实?我们准备好了没有?今年,中央首先在中职学校中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的学生实行免学费的政策。这是温总理在人大会上讲的,首先从这里开始,以后对中职教育实行免学费的政策。我们的技校如何具备条件,用足用好用活这一政策?有没有应对、承接的计划?就象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一样,首先要规划场地,要配备师资和设备。另外,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逐步实施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制培训”。我们对农村新成长劳动力进行摸底没有?怎样组织落实?我们的学制、实力是否具备条件?大家一定要有战略部署和规划。再如,今年中央和省都要召开第二届人才工作会议,对人才的培养和政策的出台都有一系列的具体部署。我们如何抓住这一机遇,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进一步营造高技能人才工作氛围,推进党管人才、齐抓共管良好局面的形成。大家常常说,高技能人才工作推进很难,手段弱,基础差,工作协作机制不健全,现在有一个好的机遇来了,我们怎么积极争取?怎么为企业培养合格实用技能人才做好服务?我们的服务手段是什么?我们的工作抓手是什么?我经常说,推进工作,有三个事情是要注意的,一是要有工作思路,工作步骤要搞清楚;二是要有工作抓手;三是要经常开展一些活动。活动也是促进人的素质的提高和设施的变化。我认为,现在我们对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底数不清。因为企业用工本身是动态的,再加上学校和就业部门,和企业衔接不是很严实,所以我们对好多数据统计是估计加分析。所以,这就需要我们从事职业能力建设工作同志们去调研剖析本地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状况,研究如何做好紧缺型人才培养选拔。今天,来了不少企业的代表,我也希望企业充分发挥企业培养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要和有关培训机构组织衔接好。我们要利用所有的职业培训工作杠杆,撬动企业培养技能人才的积极性。例如,通过鉴定评价,激励企业职工在岗培训,钻研技术,岗位练兵,技能成才。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抢抓机遇。机遇就是打时间差,打提前量。错过一轮机遇,等于落后一个时代。

(二)我省新一轮区域经济的发展,更加凸显出高技能人才工作空间的拓展和体制机制缺失的考验

(三)新的“招工荒”再次警示我们:务必加强技能培训针对性和校企合作点对点服务的组织化程度

春节过后,、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普遍出现新的“招工荒”,我省也不同程度出现企业“招工难”。不少企业老板反映,新一轮“招工荒”问题更加严重,不仅仅技术岗位缺工,而且连熟练的普工都难以招到。招工难问题虽然有多种因素,但说到底是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适应的结构性矛盾,同时表明我们的技能人才不能满足企业和市场的需要,培训质量和实效还不能适应企业的用工需求。“招工荒”给我们带来了强烈信号警示:技能人才培养和企业的有效对接不够。我们的办学思路、专业设置、师资配备、实训操作都必需要紧密围绕企业和市场的需求来开展。要在一定范围内点对点了解企业和市场的需求,眼光要立足全省乃至全国层面来考虑人才的培养。现在搞培训,首先是看报名的有多少,再来配备师资和设备进行培训。我们能不能设立倒立机制,先摸清市场的用工需求,既要看到当前,又要看到长远;既要看到当地,又要看到全省;既要看到全省,又要看到全国;既要看到全国,又要看到世界。哪些专业受企业欢迎,哪些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学校的特色专业在全省甚至全国是排在什么位置,这些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我一直说,学校要和企业打成一片,要和企业老总、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负责人,和车间负责人交朋友,这样得到的信息就多。事实证明,凡是校企合作扎实的学校,培养的学生供不应求,还没毕业就被企业预订一空。我们要和省内外企业建立广泛的联系,当然,首先要和省内企业加强联系。去年,我们要求要推荐就近就地就业,扭转目前我们培养的人才80%外流现象,满足省内企业的用人需求。总体上讲,我省校企合作组织化程度不高,对市场紧缺型技能人才需求状况了解不多,学校和企业深层次合作不够。去年,我们联合省国资委、经信委建立了一个校企合作联系制度,但也只是浅层次的。今年,要制定有关政策制度,推进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到基层调研时,常常听到一些反映,想学技能却不知道到哪里学?这说明我们的服务平台不完善,很多特培生源都是自己找来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各显神通。前不久,媒体报道外省组织专列,送农民工上京从事家政服务。在这里,我提三个“会同”,希望各地要根据省的主导产业发展和用工需求,会同就业系统开展企业用工调查,会同学校建立培训信息发布系统,会同企业做好专业对接、实训操练、就业安置等。如果把这三个“会同”做到位了,那么我们的工作机制、管理体制才会进一步完善,培训的有效性才会进一步增强。这里要强调一点,各地要加强信息网站建设,及时公布区域用工、培训需求情况。可采取市场运作方式,开展此项工作,同时,也应积极举办招聘会、招生周、技能节等专项活动,打造技能人才成长平台,把技工院校办成企业职工培训、输送后备人才的基地,把企业办成技工院校的实习实训和安置就业基地。

三、强化措施,切实做好今年职业能力建设工作

关于今年的工作,省厅专门下发了要点,明确了今年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根据新的职能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技术等级岗位考核,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两项工作列入了职业能力建设职能范围。4月8号,部里还将召开全国职业能力建设工作会,今年的工作将根据部里的有关会议精神进一步充实。下面,我先重点强调几项工作:

(一)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扎实推进特别职业培训计划实施

最近,人社部与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共同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的通知》(人社部发〔〕13号),并召开视频会议,对今年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做出部署。今年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的总体要求是:以促进就业和服务经济发展为出发点,下大力气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和“就业一人、培训一人”的目标。今年的工作重点是:一是要更加注重突出重点,认真抓好企业在岗农民工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等重点培训任务。二是要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和技工院校的职业培训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强化企业培训机构能力建设,引导和鼓励企业积极做好上岗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三是要更加注重培训质量。大力提倡和推广定向培训、订单培训、定岗培训,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促使职业培训实现和市场与企业需求的紧密对接。今年,张省长提出,要重点抓企业在岗培训,把促进就业和缓解企业用工紧张严峻形势对接起来。四是要更加严格落实资金管理制度。部里刚下发一个通知,要求加强就业专项资金监管,职业培训资金都属于就业专项资金。部里通知明确提出资金管理的“五项制度”:即资金拨付管理制度、资金使用监督制度、资金拨付公示制度、资金支出结果报告制度、资金监督管理质询、问责和跟踪反馈制度,这“五项制度”我们要严格执行。各级人社部门分管特别职业培训的同志,一定要严格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管事,绝不能够允许任何机构和个人套取、骗取、挪用、贪污培训补贴资金。最近,国家加大了对就业专项资金的审计力度。各地要积极配合财政、审计部门,严格按照中央关于就业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的要求,加强监督检查,畅通监督渠道,强化信息公开,确保资金安全。我一再强调,希望大家不要出事,一旦有什么违法乱纪的事情,于己、于事业都不利。今年,全省特别职业培训任务是15万人,省厅将按照人社部13号文件要求对今年的工作进行部署安排。

(二)以技能人才振兴计划为重点,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

高技能人才工作是引领和带动职业能力建设事业发展的一面旗帜,始终是职业能力建设工作的一个重点。关于这项工作,我在每年度的工作会上都反复强调,但这项工作没有完全突破,企业主体作用没有发挥;政府主导激励不够;学校培训实力不强;服务平台不通畅。今年要更加强调,重点推进高技能人才工作。

第一,建立协调机制。去年会议布置的高技能人才工作三项任务:要召开高规格的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要出台高技能人才工作有关政策;要广泛开展竞赛和表彰奖励活动。有些市州工作推进缓慢。希望今年全省都要高举高技能人才工作这面旗帜,而且要利用好国家和省第二届人才工作会议召开的良好工作氛围,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对高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视,建立工作协调机构和督查机制,真正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人社部门主管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作用,使高技能人才工作高端带动职业培训,促进就业,提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支撑。

第二,推进“人才强企”战略实施。今年,我省要召开第二届人才工作会议,组织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加快推进“人才强企”战略。具体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一是加快校企合作服务平台建设。构建优质、高效服务平台,提供工作活动支撑。今年,我们要组织技工院校和省内外规模以上企业建立校企合作联盟,从招生、教学、实习、就业“一条龙”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学校为企业培养合格人才。二是全面推进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发挥行业和企业培养、使用高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今年,将在我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中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评价试点,建立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机制,推进评价模式的创新。三是实质性推进技工学校教学改革。围绕技工教育教学改革,在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学生实习与推荐就业、师资交流与生产实践、职工培训与技能提升等方面与企业密切合作,努力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相对接。四是进一步推进在省内大中型企业中建立技工院校学生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实训基地作用,加快培养紧缺型技能人才,为提高技能人才对企业的贡献率提供支撑。

第三,开展系列表彰奖励活动。今年,按照部里统一部署安排,组织参加第十届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评选表彰、第二批中国高技能人才十大楷模评选活动。开展“省技能大师”、“省技术能手”和“省首席技师”评选表彰活动,做好推荐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专项津贴工作。

(三)以深化教学改革为核心,突出技工教育培养特色

技工院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基础,又是开展各类技能培训的主阵地。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突出特色,提高技工院校对技能人才培养和职业培训的基础服务能力。关于技工院校教学改革,去年召开了专题会,今年要抓好几项重点工作。一是出台《关于深化技工院校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实施方案,实质性推进22所技工院校的13个重点专业建设和“一体化”课程改革。二是加强专业设置备案管理,从专业源头上撬动对企业紧缺技能人才的培养。开展“一体化”教师培训和综合素质课教师教材教法培训,开展评估督导检查,提高教学质量。三是做好“十二五”国家中职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国债资金项目规划、认真落实好中等职业教育涉农专业免学费政策、加强技工院校学生学籍电子注册和国家助学金资格申报和审批、助学金发放管理等工作。四是拓宽招生思路。目前,技校毕业生出路很旺,供不应求。招生已经成为技工院校发展的瓶颈。要突破这个瓶颈,必须进一步拓宽招生思路。技工院校招生生源不应该仅仅是初、高中应届毕业生,还包括企业的保送生、委培生,农村的初、高中肄业生等,高级技工学校要重点以招收高中毕业生为主。要进一步加大定向招生比例。现在,我省技工院校定向招生比例达到50%的不多,希望各技工院校学习借鉴好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更新观念,打开思路,采取定向培训、委托培训等方式,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促进招生。

(四)以“质量”建设年为主题,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社会公信力

近几年,随着鉴定工作的快速发展,鉴定事业达到了一定的规模。鉴定工作越是处在大发展阶段,越是要切实树立“质量优先、兼顾规模”的工作理念,强化“三个转变”的措施,即抓发展向抓规范转变,抓规模向抓质量转变,抓市场向抓品牌转变,确保鉴定过程中的管理质量和鉴定结果上的内容质量。今年要重点抓好几项工作:

第一,开展一项“质量”建设年活动。省厅将今年定为全省职业技能鉴定质量建设年,把规范工作程序、加强考试管理、建立督导制度和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全面提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质量。这项活动是今年鉴定工作的主线,围绕这条主线,要开展一系列活动。省厅制定下发了“质量”建设年活动实施意见,希望各级鉴定机构按照省厅的统一要求,抓出实效、抓出特色。

第二,健全“两个体系”。一是健全职业技能鉴定多元化评价体系。今年,部里要求进一步健全职业技能鉴定多元化评价体系,推广社会化考评、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和技工院校课程认证等多种模式。省厅今年将选择10家中小型企业、5家民营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评价试点,全面推进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二是健全质量管理体系。鉴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核心是按照部颁统一标准,采取多项质量监控措施,实行鉴定工作流程规范运行,促进鉴定质量标准化管理。今年,要在全省10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中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目前,全国还没有一家县级鉴定机构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希望我省县级鉴定机构积极申报,首开先河。各级鉴定机构要积极参加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使我省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整体上台阶。今年,还要重点推进在线考务管理工作网建设,实现全省市、州、县与省厅在线考试网络视频链接全覆盖。这是条硬措施,今后通过省鉴定中心智能化考场总控室可以对全省各市、县每个智能化考场考试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同时,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全国联网查询系统建设,加快推进行业企业证书实行备案管理。

第三,积极拓展“三个工作领域”。一是要积极开展院校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在具备条件的普通高等院校设立鉴定所(站)。进一步扩大普通高等院校全国统考规模。积极为高校学生特别是见习高校毕业生提供鉴定服务,根据高校毕业生需要,组织专场职业技能鉴定。二是要做好特殊群体人员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要做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的鉴定服务工作,进一步向乡镇和村组延伸。做好农村实用人才鉴定服务工作,根据农村实用人才的特点和就业需求,推进农民工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工作。三是要大力推广在线考试。在全省推广30个职业在线考试,实现理论考试机考。

(五)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强化整改措施,促进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健康发展

民办培训学校是职业培训的一支重要队伍,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补充。面对日益壮大的民办培训队伍,在发展中抓好规范管理,在规范管理中促进发展,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十分紧迫。今年,对民办培训学校管理重点是依法规范,强化日常管理。

第一,明确责任,强化监管。目前,我省民办培训学校发展较快,加强日常监管非常重要。按照全省民办培训学校分级管理规定,省厅将出台加强省直管民办培训学校管理的意见,把省直管民办技工学校和民办培训学校评估认定等日常管理工作分别交由省技校教研室和省鉴定中心承担,目的就是通过明确职责,加强监管,促进民办培训学校依法办学、规范办学。各市州可结合各自工作实际情况,加强对本地民办培训学校的日常管理。这项工作是根据部里“三定”方案职能调整过程中,把民办培训学校的评估认定交给事业单位和中介机构,省厅按照部里“三定”的要求,也进行了调整。

第二,加强服务,引导规范办学。这几年,民办培训学校在发展中,一些不规范行为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虚假广告欺诈、恶性竞争、无序转让、违规收费等方面。这里强调一点,对民办培训学校的无序转让要严加管理,有些学校一年转让两次。这些现象如果不及时纠正,我省民办职业培训将失去社会的信任,丧失应有的地位。今年,省厅将对民办培训学校实行“星级”管理,推动民办培训学校规范办学,在社会上树立一批管理规范、质量较高、群众信服的诚信办学典型,扩大民办职业培训的社会影响,提升民办培训学校的社会形象。我们作为民办培训学校的主管部门,有责任做好服务指导工作。要帮助民办培训学校在建设用地、税收优惠、金融信贷以及落实教师、学生各项待遇等方面都要做一些有效服务和对接工作,鼓励民办培训学校做大做强。

今年,围绕职能调整,还要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技术等级岗位考核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部里马上要开会部署这两项工作,我们要按照部里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做好调整、规范、管理等各项工作。

四、求真务实,确保年度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职业能力建设工作任重道远,压力更大。在这里,我就工作的落实问题提几点要求。

一是要立足大局,谋划工作。当前,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要求扎实推进和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把我省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各地要把职业能力建设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省委、省政府重要发展战略的大局中来认识、来谋划。首先是要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明确工作思路,合理制定规划。如何立足大局,服务中心,我在前面已经讲了,希望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管理部门,还有各职业培训机构,都要把自己的每一项工作融入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去,一定要和当地的用工需求、企业发展需求、产业发展需求进行有效对接。去年,在油田开展了企业技能人才评价试点,企业一线职工,对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评价,非常认同,深受鼓舞,大家都希望这项工作能够广泛深入地推进。下一步,要在高技能人才培养、首席技师选拔、技能状元大赛、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校企合作等方面有所突破。希望今天到会的各位局长,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围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围绕当地技能人才用工需求,抓好落实,部署安排好工作,通过推进这几项重点工作的突破,发展自己,壮大自己。

二是要上下联通,提高效率。现在有个不好的现象,工作部署和上情下达、下情上报节奏非常缓慢,有些工作,时间一错过,上级精神没吃透,下面情况没有掌握到位,容易造成工作断档。所以说,工作部署不能停留在会上,我们调研时到基层问情况,一问三不知,情况不明,心中无数。现在有些局长给我提意见,虽然很尖锐,但我很高兴,因为你提意见,说明在思考,他不思考,不提意见,说明工作没有开展,什么也不关心。要强化时间观念,加快工作节奏,破除“拖拉、等一等”的慢作风。首先省厅要做好表率,切实改变工作作风。要上情快下达,下情快上报,任务要快分解,措施要快出手。现在,很多工作布置下去后,落实不力,要严格目标责任管理,进一步强化任务到人。会上还要签订特别职业培训责任状,各地要明确责任,落实任务,推进工作,不能只是走形势,责任状签一时锁一世。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一点,今年,按照省委的要求,市州和各县市将分别面临机构改革,各地一定要高度重视,确保职业能力战线的干部职工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因为上半年有几大任务,包括部署安排今年的工作,去年第二批特别职业培训和今年的特别职业培训的落实,首席技师选拔,上半年还要进行机构改革,希望大家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确保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推进。

三是要加强日常监管,规范程序。我省职业培训学校和鉴定所(站)量大面广。现在,关键是不能让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日常监管落空。今年,要把民办培训学校日常监管纳入管理重点,进一步加强诚信建设,在社会上树立一批管理规范、质量较高、群众信服的诚信办学典型。

四是要严肃纪律,确保资金安全。今年,国家加大了对各项资金的专项审计力度。从年初开始,已全面部署对专项资金的审计检查,并对检查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了严肃处理,最近,媒体也陆续进行了报道。目前,特别职业培训还没有出问题。在这里,我想再次强调。希望各市州分管领导要把资金安全问题放在工作首位,明确有关当事人、责任人,严格管理,规范程序,要切实加强自律,做到警钟长鸣,确保资金安全。希望大家自觉遵守中央和省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自尊自重,接受监督,清白做人,干净做事,不违法乱纪,不踩高压线。关于职业培训的“两大问题”,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问题是个长期任务,根据市场情况变化,在不断变化。资金的安全问题是最大的一件事情。

同志们,职业能力建设工作已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让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新起点,明确新思路,抢抓机遇,务实创新,努力开创职业能力建设事业新局面!

谢谢大家!

6.基层组织建设会议领导讲话 篇六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做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取得的重要成果,必将对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发挥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把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与解放思想大讨论和亲民教育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全面领会十七大精神、正确把握总体思路和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深入开展以学习十七大报告、学党章为主要内容的“双学”活动,切实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和党委中心组学习,提高各级干部的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水平,努力把十七大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真正把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要用十七大精神来指导和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进一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找准工作着力点,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重点,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要求,建立健全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到新的水平。

二、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扎实有效地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加快社会主义基层民主的进程,就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态度,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一是全面实现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选好、配强村级党组织领导班子,按照政治素质好、领富能力强、协调本领强的“一好双强”标准,加大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的选拔力度,使全区“一好双强”型村党组织书记达到60%以上。采用“两推一选”办法,选好支部成员;积极推行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人兼”以及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工作,力争年底,全区“一人兼”比例在去年的基础上提高10%,进一步增强村级组织的整体功能。大力实施“素质工程”,按照“分层培训,分级负责”的原则,健全区、乡、村三级基层干部培训网络,努力把村党组织书记培养成“脱贫致富带头人、服务群众贴心人、清正廉洁放心人”。进一步加强农村干部学历教育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认真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切实解决农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问题。进一步加强管理监督,要制定科学的村级干部管理办法,对村干部实行规范化和等级化管理,进一步规范目标考核责任制,建立奖惩分明的村级干部管理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以“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养”为主要内容的“新三有”激励关爱机制。在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中大力推行“基础职务补贴+绩效补贴+集体经济创收奖励”的结构补贴制度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积极探索选拔符合条件的村党组织书记进入乡镇党政领导班子。

二是全方位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进一步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和“五个好”乡镇党委、村党组织创建活动,使全区所有乡镇党委和80%以上的农村党组织达到“五个好”标准。要积极创新农村党组织设置方式,积极推广“支部+协会”、在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等新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农村经济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要围绕“全党抓经济,重点抓项目”主基调,通过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推广强村带弱村、创办共产党员创业基金、共产党员创业园区等先进经验,多措并举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到今年年底,全区农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要达到60%以上,100万元以上的村要达到20%以上,切实解决农村党组织“有钱办事”的问题。要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进一步深化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达标示范活动,大力构建村级活动场所决策议事、教育培训、民生服务、文化生活的“四大”平台。年底前确保村级活动场所全部达标,示范率达到50%以上。

三是切实推进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点建设。着眼于构建农村党员群众思想教育、科技培训、致富信息服务、丰富文化生活、宣传先进典型、创新网络教育手段六大网络平台,加快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建设,健全区、乡、村三级专兼职教学管理、服务工作者队伍,确保站点覆盖率在本年度内达到100%。要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制片工作,加大农村党组织富民强村示范模式和先进农业科技的探索推广力度。以“学出效果、用出效益”为目标,着力抓好远程教育“管、学、用”的长效机制建设。大胆创新党建工作载体,通过引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建好、管好、用好“宣化党建”网站,不断总结探索“网络党建”的新路子,激发党组织建设的内在活力。

三、紧紧围绕加强和谐社区建设,进一步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核心作用

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基础,要始终把服务群众作为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社区党建来推动社区服务,用社区服务来检验社区党建,努力构建以服务群众为重点的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一是全面加强社区领导班子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根据省委组织部《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按照自然过度、梯次配备的原则,进一步改善社区干部队伍结构,使35岁以下、大专以上社区干部逐渐成为社区工作者的主体。要进一步提高社区书记、主任“一人兼”和“两委”干部交叉任职比例,进一步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加快实施社区工作者基本保障制度,增强社区工作岗位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完善社区干部教育培训网络,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做好社区工作者教育培训工作,着力提高社区工作者从事社区事务、服务、党建等工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把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培养成为“社区建设的带头人,社区居民的知心人”。以社区工作者规范化管理工作为契机,实行社区协管员由社区党组织和业务主管部门双重管理制度。

二是健全完善社区组织体系。进一步明确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各项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加大对现有社区楼院党组织的整合力度,进一步发挥社区党组织作用。推行党工团相融共建制度,充分发挥党建带动工建、团建的主导作用,工建、团建服务党建的能动作用和党建、工建、团建双向促进的互动作用,形成社区党组织和工会、群团组织资源共享、组织共建、工作共抓的格局。要进一步健全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等组织,在街道党工委的统一领导下,认真落实例会制度,定期沟通信息、通报情况,组织辖区内单位共同研究解决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有关问题,开展党建活动,促进社区发展。

三是加大和谐社区建设力度。按照“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目标要求,认真落实和谐社区建设标准,扎实推进和谐社区标准化建设。各街道、社区要从社区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面向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服务,面向外来人员的维权服务,面向社区老年居民的生活服务,使社区建设和社区党建更有凝聚力,更有亲和力。要坚持“服务、盈利、再服务”的原则,将发展社区服务与发展社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用市场经济的方法和理念来发展社区经济,努力打造社区服务与社区经济发展一体化格局。要认真贯彻落实区委1号文件精神,加大社区党组织阵地建设,改善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条件,力争到年底前每个街道至少有2个社区办公用房面积达到300平米。和谐社区标准化建设是今年社区党建工作的一项重点,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组织、民政、财政、建设、规划、卫生、文化、综治等多个部门,需要各方面大力支持,加强指导,协调配合,才能使各项目标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因此,各街道、社区和有关部门要从各自职能出发,切实推进和谐社区标准化建设,使全区和谐社区达到60%。

四、紧紧围绕社会和经济发展,全面提升非公有制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水平

一是切实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大力实施“民营富区”战略,全面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要通过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建联系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切实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领导。建立区级领导干部非公有制企业联系点制度,进一步加大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指导员的选派力度,充分发挥党建指导员的作用,切实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指导。要着力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和工会组织的联合组建工作,凡是员工20名以上、有3名以上党员的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社会组织,都要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对于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要积极抓好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组建,通过扎实的群众工作,为建立党组织创造条件。坚持从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中选拔党组织书记,提倡党员业主兼任党组织书记,党组织与企业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提高党组织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影响力和参与度。进一步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工作者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从事党务工作的能力。

二是认真抓好机关党建工作。要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把解放思想大讨论与推进机关党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亲民教育活动与机关作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增强解放思想的针对性,提高作风建设的实效性。要进一步深化“两提一优”活动,推进“五型”机关创建活动,修订完善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等各项管理制度,以制度促规范,以管理强作风,不断提高各级机关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三是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高度重视改制企业党建工作。企业改制,企业党组织不能改掉,党组织在企业的战斗堡垒作用不能削弱。在企业改制过程中,要一并研究党组织设置问题,在企业体制改变的同时,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

五、紧紧围绕新时期党员教育管理,全面提升党员队伍整体水平

一是建立健全党员发展工作机制。坚持发展党员“十六字”工作方针,全面推行发展党员“公示制、票决制、责任追究制”,继续推行和落实“三推两考一公示”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大在农村种、养、加、销致富能手和优秀外出务工青年中发展党员工作力度。要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培养教育和考察,支持和指导共青团积极开展“推优”工作,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在企业和“两新”党组织中继续做好在生产、工作一线、技术骨干中发展党员工作,重点做好在无党员和仅有个别党员的非公有制企业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党员工作。

二是健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重点加大流动党员排查工作力度,完善流动党员信息库,推进流动党员管理一体化、信息化建设。在城区街道建立社区流动党员服务中心,为外来党员提供就业、生活、学习等各方面服务。强化对流动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和管理工作。完善建国前老党员定额补贴发放制度,切实做好老党员和困难党员走访慰问工作,探索建立帮扶救助困难党员的长效机制。

三是健全党员作用彰显机制。通过开展“党员承诺制”、“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设岗创星”等争先创优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切实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努力把党员培养成为平时工作能看出来,关键时刻能站出来,危急关头能豁出来的骨干力量,进一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六、以典型、先进为标杆,在示范带动上寻求新的突破

典型是旗帜,榜样是力量。要继续以“树典型、学典型、做典型”活动为载体,抓实、抓好典型的选树、提高、宣传工作,让典型层出不穷,工作多出精品。

一是善于发现亮点,选树典型。工作中要“比发展速度,看经济增幅;比发展潜力,看工作业绩;比发展水平,看工作创新;比服务质量,看社会贡献”,积极发现典型,挖掘典型,使新典型不断涌现。要吃透上情,结合下情,着眼特色,错位发展,把那些靠得住、推得开,有代表性的典型筛选出来。要培树在全市乃至全省叫得响、立得住、过得硬、推得开的工作品牌。年底,每个乡镇要至少选树2个党建红旗村、2名“一好双强”型村党组织书记、5名“双带”标兵;每个街道要至少选树2个党建红旗社区、4名优秀社区党员。

二是精心培育亮点,提高典型。对确定的典型,要建立典型台帐,加强跟踪管理,落实动态选育机制,采取政治激励、强化指导、物质扶持等措施,提高典型,完善典型,使亮点更亮,更具时代性、先进性和可学性。要不断巩固老典型,让典型与时俱进,常抓常新,辐射带动各项工作。

三是认真总结亮点,宣传典型。要注意联系工作实际,认真总结典型经验,挖掘典型亮点,把典型总结好,推广好。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典型,弘扬先进,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典型,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今年是建党87周年,全区要大规模开展建党87周年纪念活动,隆重表彰一批党建工作先进典型。

7.建设局领导会议讲话稿 篇七

(一) 关于学习贯彻《城乡规划法》

同志们在讨论中提出, 建设部和建设系统要高度关注我国城镇化和城市的健康发展, 要以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为契机, 积极发挥建设部门的重要作用, 促进城镇化和城市健康发展。这些意见提的很好。我们建设部和建设系统确实要把《城乡规划法》贯彻落实好。12月26日, 建设部召开了宣传贯彻《城乡规划法》全国电视电话会议, 就认识《城乡规划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以及如何贯彻《城乡规划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昨天, 光焘同志的报告也对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进行了部署。我结合大家的讨论, 就做好《城乡规划法》贯彻落实工作, 再强调以下四点。

第一, 要充分认识到, 《城乡规划法》及其确定的城乡统筹、区域统筹、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等, 给予了我们建设系统若干行政许可的授权和事权。同时, 也要看到《城乡规划法》赋予我们的任务很重, 责任很重。依据这个法律, 我们既要监督别人, 也要管住自己。我们一定要全面理解《城乡规划法》, 履行好建设部和建设系统的职责。我们要会同有关部门一起贯彻好《城乡规划法》, 包括在实施过程中, 要会同监察部门抓好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

第二, 《城乡规划法》的内容很丰富, 必须认真学习, 加强培训工作。为全面学习和理解《城乡规划法》, 2008年建设部要组织对地级城市政府分管领导和省 (自治区、直辖市) 建设主管部门的领导进行培训。各省 (自治区) 建设厅、直辖市规划局也要对县 (区、市) 政府分管领导、乡长、镇长开展相应培训工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及城乡规划编制单位的工作人员必须全部参加培训。

第三, 要进一步重视和做好镇、乡、村规划编制及其管理体制、机构设立和运行的试点工作。这是建设部门必须认真研究和加强的一个薄弱环节。

第四, 要抓紧完善城乡规划相关标准体系建设。建设部明年将会同有关部门、地方规划和建设主管部门积极推动城乡规划标准的编制工作,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原则, 尽快完善城乡规划标准体系, 提高城乡规划编制的水平。

(二) 关于住房保障和稳定住房价格

大家在讨论中提出, 落实十七大提出的“住有所居”的目标, 建设部门要切实关注中低收入家庭改善住房条件的需求, 采取切实的措施, 抓出成效。这也是我到建设部工作后重点思考和推进落实的一个重要问题。明年我们要着力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抓紧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当前的首要任务, 是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各项工作部署, 建立健全廉租住房制度, 加强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和管理。要尽快落实工作机构, 完善工作机制。中央编办已批准建设部单独设置住房保障司。目前部里已经完成这个司的组建工作。各个省 (自治区) 建设厅回去后要向省委省政府汇报这个情况, 要重视住房保障工作机构的建设。这是建立健全廉租住房保障制度的重要组织保证。同时, 各省 (自治区) 建设厅要督促城市政府确保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的资金投入和土地供应, 确保实现国发[2007]24号文件关于低保家庭“应保尽保”的目标。从近期国务院督查组对各地检查情况看, 当前推进廉租住房制度建设的问题之一是廉租房的房源不足。所以, 要加快廉租住房建设力度, 增加供给量。建设廉租住房, 主要采取配建方式, 也可以相对集中建设。

二是在着力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同时, 要把帮助中等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大胆探索。从了解的情况看, 地方解决中等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办法, 目前主要有两种, 即限价房和经济租用房。一些地方通过“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方法发展限价商品房来帮助中等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 符合国务院文件规定的精神。他们运用市场机制和政府指导相结合的办法确定房屋出售价格, 然后从土地出让开始完全市场化, 建成以后根据地方实际情况以略低于市场价出售给中等收入的家庭。这个“略”的程度是多少, 各个地方不一样, 建设部也没有明确规定, 建议大家积极探索。搞限价商品房的城市, 在产权和上市方面的做法也不一样。有的地方参照“经济适用住房”的做法, 五年后自由上市, 价差部分大头由政府拿回。有的规定不准上市, 要卖只能卖给政府。从宏观上看, 这部分限价房的推出, 对抑制房价上涨产生了比较大的正面影响。调查中, 我们发现, 有的地方还探索建设了一批经济租用房, 即由政府提供政策支持, 用市场的办法建设和经营租赁;房租略低于市场价格;小户型;供给对象主要是当地中等收入家庭, 而且必须是自住。北京市目前也在研究, 准备试点搞针对中等收入家庭的经济租用住房。不管是限价商品房还是经济租用房, 我们建设部门都要配合有关部门一起, 研究如何加强对其调控和监管。当然, 所有住房建设, 都必须符合节能省地和环保的要求。

建设部对现阶段我国住房政策, 基本上有了一个比较明朗的政策取向:低收入家庭主要通过廉租住房解决, 外加经济适用住房;中等收入家庭根据各地实践可以采取限价商品房和经济租用房的办法解决;高收入家庭主要通过市场解决。需要注意的是, 当前解决中等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办法不能对未来住房市场化改革形成障碍。

三是要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宏观调控的各项部署, 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总的原则是既要防止房价过高过快上涨, 也要防止过快过猛下降。当前, 重点还是要防止和抑制房价过快过高上涨。各地建设部门要从大局出发, 充分认识房价大幅波动对经济运行和民生的重大影响。为此:

第一, 要按照光焘同志在报告中规定的时限要求, 编制和公布住房建设规划。这可以稳定消费者心理预期, 对稳定房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公布住房建设计划, 也有利于建设系统自身工作的安排, 使我们的工作可以有序开展。公布住房建设计划也是土地供应规划的基础, 可以为有关部门提供工作便利。有人说这个要求是否急了点, 我们认为, 经过努力是能做到的。现在有些城市已经做到了, 比如安徽省合肥市、福建省福州市, 就已经把2008年的住房建设计划公布了。明年, 部内请城乡规划司牵头, 房地产司配合, 加大对此项工作的检查力度。

第二, 继续加大住房供应结构调整的力度。国家关于90/70的要求, 总体情况落实较好, 全国平均达到了55%, 但远未达到要求的70%。各省、自治区建设厅要继续督促城市政府抓好落实工作;直辖市和其他城市的建设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好各自的职责, 加强监管。

第三, 做好建设系统自身的工作。严格房地产企业市场准入管理, 加强市场行为监管, 依法查处恶意炒作、哄抬房价、捂盘惜售等扰乱市场秩序行为。当然, “恶意炒作、哄抬房价、捂盘惜售”, 其内涵要在实践中加以明确。明年还要会同监察部等部委继续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

第四, 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 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在切实增加住房有效供应的同时, 加强房价监管和抑制不合理需求, 引导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几个月前, 江苏省建设厅配合江苏省物价管理部门, 对过高房价采取了监管措施, 当时引发了一些议论。我们认为, 在当时南京住房价格过快上涨的时候采用这种临时性措施, 我们给予理解和支持。但如果长期采取这种办法要研究。

(三) 关于建筑节能和城镇治污减排

建筑节能是党中央国务院近年来十分重视、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十分重大战略性意义的工作, 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城乡建设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抓好建筑节能工作和抓好城镇治污减排项目的组织建设工作, 是建设部门责无旁贷的任务。新修订颁布并将于2008年4月1日正式施行的《节约能源法》, 专设了建筑节能一节, 明确规定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工作。并且规定了建设部门五项职责, 一是加强对在建建筑工程执行建筑节能标准情况的监督检查;二是制定和实施公共建筑应当实行室内温度控制的制度;三是制定和实施用热量收费的制度;四是加强城市节约用电管理, 严格控制公用设施和大型建筑物装饰性景观照明的能耗;五是推进使用节能建筑材料和节能设备, 安装和使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光焘同志在工作报告中已经对2008年的建筑节能工作做了全面部署, 我们要很好地贯彻落实。对于大家关心的加大建筑节能资金补助等问题, 我们建设部会多与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做沟通工作, 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还是很支持的, 今年就安排了相当数量的资金给予支持。并且有关部门还出台了《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可再生能源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对建筑节能工作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我这里要强调的是, 各地要进一步提高对建筑节能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增强紧迫性, 转变观念, 积极主动、不断创新、扎扎实实地做好建筑节能工作。各地都要把建筑节能作为建设系统的重要工作, 组织和实施好国家重大建筑节能工程;要在巩固新建建筑全面执行建筑节能标准的基础上, 把工作重点放在城市供热计量改革、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运营管理上来, 加强建筑用能监测、管理和考评;进一步加强建筑节能的能力建设, 整合各方面的资源, 做好建筑节能的体制、机制创新。做好《节约能源法》和即将颁发的《建筑节能条例》的实施工作, 健全机构、充实力量, 加强政策研究和科研开发, 开创建筑节能工作的新局面。

要做好城镇治污减排工作。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 加强运行监管, 是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重要方面。《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对这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又提出了“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明后两年首先在36个大中城市实现全部污水的收集和处理”的要求。完成这个任务, 我们建设系统责任重大。我们的任务, 就是组织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监管。近几年来, 各地建设主管部门克服困难, 狠抓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监管, 积累了很好的经验, 取得较大成绩。浙江、河南两省今年率先实现了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的目标, 在全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我想, 这两个省能够做到的, 其他的省、市、自治区也一定能够做到, 也没有理由做不到。河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 财力并不雄厚, 但是省政府每年都拿出很多投资, 专门支持县里的污水处理厂建设。河南省能够实现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的目标, 关键在于省委、省政府重视。河南省是有点魄力的。这一点请大家回去以后要作为重要问题向省委、省政府汇报。希望各省、市、自治区建设主管部门以对国家和事业高度负责任的精神, 抓住机遇, 狠抓落实, 确保完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十一五”规划任务, 为全国治污减排作出应有的贡献。

明年建设部要重点抓三件事:第一, 总结各地经验, 适时召开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 宣传典型, 推广经验, 促进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要重点抓好污水收集管网建设, 实行雨污分流。同时请各地管理好使用好国家下拨的补助资金。第二, 配合有关部门, 做好污水处理费的征管工作。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实践表明, 污水处理费用每吨如果低于八角钱, 污水处理厂就难以运营。第三, 要尽快建立建设部城市污水处理信息管理系统, 对36个大中城市和明确列入“十一五”规划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和再生水利用项目进行监测, 今后要每两个月汇总调度一次。

(四) 关于建筑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

当前建筑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某些地区某些环节还比较突出。建设系统一定要高度重视建筑安全生产工作, 特别是这两年事故多发地区, 要真正以对人民负责的精神, 排查隐患、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尤其要遏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要高度重视城市运行安全, 保证燃气、供排水、轨道交通等市政公用设施运行安全。同时, 要特别注重工程质量工作, 抓好工程质量是我们在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 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注民生问题的具体体现, 各地一定要深刻认识其重要性, 落实监管责任, 将工程质量各项工作抓好抓实。近年来, 大型公共建筑工程的外观形式和结构体系日趋复杂, 必须坚持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坚持结构形式要服从质量安全, 以确保大型公共建筑在建设过程和使用期内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二、加强作风建设, 以务实的态度、改革创新的精神做好各项工作

(一) 树立大局观念, 强化合作意识

建设工作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组成部分, 是城乡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建设系统的工作一定要紧密服务于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重大战略部署。当前, 建设部门承担的城乡规划、城市建设和管理、村镇建设、建筑节能、城镇减排、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等等, 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工作。建设部机关、各省 (自治区) 建设厅, 各城市有关部门一定要自觉地把中央的方针、国家的发展大局作为自身工作的出发点和着眼点, 以强烈的国家大局观来指导自身的业务工作。我们应该用世界的眼光审视我们的建设工作, 国际经济形势的新变化、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城市管理经验的新积累, 我们都要不断学习和研究。城乡统筹和节能减排实际上都是发达国家走过的历史过程, 他们有不少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建设部一定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和合作。我们主办的工作, 要主动征求协办部委的意见, 积极采纳他们的合理建议;我们协办的工作, 要以负责任的态度积极配合支持。各省区建设厅、城市有关部门也应以这样的加强合作的精神来完成我们的工作。

刚才吉林省建设厅介绍了编制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经验, 我认为这里有两点值得肯定。一是他们的工作开展的比较扎实。二是在编制过程中与兄弟厅委加强配合与合作, 赢得了信任和支持, 推动了工作圆满完成。这不仅是协作配合的精神, 更是一种胸怀。我们当然要讲职责, 但又不能局限于自己的行业和所谓的权限, 重要的是要能干大事, 干成事。此外, 省区之间、城市之间的合作与协调也十分重要。我们管理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就有跨省区、跨城市的, 有关的省区和城市的建设部门应该以理解、合作的态度共同搞好风景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 而决不能以邻为壑。总之, 大局观与合作意识是我们建设部门做好工作的基础和保障。

(二) 加强学习和研究问题

当前, 建设事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很多, 必须始终把学习摆在重要位置, 勤于学习, 善于学习, 长期学习, 终身学习。不断增强党性修养, 丰富知识, 开拓视野, 进一步增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 要以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为重点, 增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和自觉性。要认真学习城乡规划、住房保障、建筑节能、城镇减排、工程质量等方面的业务知识。建设系统的各级领导干部, 都要努力成为某一领域或几个领域的专家。

建设部和建设系统要把研究问题的气氛搞得浓一点, 要形成风气。加强调查研究, 深入实际, 深入基层, 深入群众。比如, 城乡规划与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如何衔接和配合;怎样科学编制和审批城乡规划;适合中国国情的住房建设模式和消费模式的具体内涵是什么;中国的住房制度和住房政策应该是怎样的;如何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和城镇减排工作等, 这些问题都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去研究。没有全面系统的调查和研究, 我们就难以科学回答这些问题, 也就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工作也很难打开局面。我已经要求建设部机关每个司局2008年要研究一个问题, 每个党组成员要研究一个问题。机关各司局在加强自身研究问题的同时, 要进一步发挥部属事业单位和部管社团的作用, 博采众家之长, 提高我们的综合研究水平。各地建设部门也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 2008年每个省建设厅都要围绕建设事业的难点热点问题, 至少确定一个研究课题, 争取2008年年末形成一批研究成果, 汇编成册。

(三) 求真务实, 改革创新

工作作风要求真务实。讲话、写文章、做事情都要讲究一个实字。看准了的事情就要一抓到底, 切实抓出成效。要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创新, 常常是解决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有效途径。福建省福州市在用限价房办法解决中等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同时, 还探索采取经济租用房的办法解决他们的住房困难, 应该说是有创新意识的。建立廉租房制度, 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 都是全新的重点、热点、难点工作, 我们要用新思路、新办法, 做好这些工作。

三、进一步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关系到党的兴衰和国家的生死存亡, 也关系到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和建设系统干部的健康成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期, 是建设领域腐败问题易发多发时期。经统计, 2007年, 建设系统有298人违纪违法或涉嫌违纪违法, 其中有88人被判刑, 141人受到了党纪政纪处分, 57人被司法机关立案侦察, 3人被纪检监察机关立案调查, 9人待处分。必须看到, 我们建设部门还是有相当权力的, 审批、审核、行政许可、招投标管理、评比等事情不少。要清醒地认识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紧迫性。建设部党组和建设系统各级党组织务必抓好反腐倡廉工作。一是要加强制度建设。二是要警钟长鸣, 常抓不懈。三是要加强监督检查, 实行问责制和责任追究。按照“两同时”的要求, 要一级抓一级, 层层抓好落实工作。2008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认真落实十七大精神, 同时结合即将召开的中央纪委二次全会部署, 按照光焘、姚兵和保兴同志对建设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要求, 结合各地实际抓好落实工作。尤其是要关注民生, 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建设部党组和各级建设系统的党组织要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纪检监察工作。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既是推动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 又是建设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必须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切实抓好抓实。要紧紧围绕建设部门的中心任务, 以提高建设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行业文明程度为目标, 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促进政风行风转变。我们这次表彰的湖北兴山县建设局原局长王忠平同志, 其先进事迹十分感人, 部党组将作出决定, 在全系统开展向他学习的活动。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正面宣传, 弘扬正气。今后, 各地都要注意挖掘、培养、宣传这样的典型, 形成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四、几点要求

第一, 参加会议的代表回去以后, 要将这次会议的精神, 特别是光焘、保兴、姚兵同志报告的主要内容, 向政府的主要领导汇报。并结合本地的实际, 提出贯彻落实的意见。各省、自治区建设厅和直辖市建委及有关部门的贯彻落实意见, 于2008年2月底以前报建设部办公厅。

第二, 同志们要高度重视维护社会稳定工作, 高度重视节日期间的城市服务保障和安全生产工作, 采取有效措施, 确保公共交通 (包括地铁) 和供水、供热、供气等市政公用事业的正常运行, 确保建筑工地、大型公共游乐设施运行等方面的安全。同时, 要做好困难群众的慰问工作, 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做好投诉上访工作, 督促有关方面做好农民工工资的支付工作。

上一篇:热门专业——理科下一篇:四年级数学竞赛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