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常规检查小结

2024-06-18

幼儿园常规检查小结(精选15篇)

1.幼儿园常规检查小结 篇一

2013-2014下学期旗北小学第一次教学常规检查小结

一、教师备课方面:老师们能够认真备好课,能在教科书上面写清楚简单的教学脉络,注明重难点、教学关键;教学用书圈圈点点、划划写写,可见能钻研阅读教学用书之后进行备课。

存在问题:有的老师用了以前的旧教科书,这种做法值得商榷,没有经过自己的写注过程,可能有看书上别人或者自己以前的备课过程,但是始终是缺少自己的见解。

二、听课本方面:老师们能够认真听课,做好听课的记录,多数老师还能写上简评。存在问题:

1、部分老师听课节数少于5节。不一定是学校组织的课才可以听,自己约相应相对口的老师互相听课、学习也未尝不可;

2、有的老师没有写上简评,只记录了听课的过程。

三、作业方面:作业量适中,老师能认真批改,并且写上等级或者分数、批改的日期。多数学生做作业字体工整、格式规范,有错就改,老师还能进行复批。存在问题:

1、部分老师没有写上批改日期;

2、作业本或者练习册的封面没有填写完整,如“学号”一栏填写不规范,有的全班都写上了“1”号或者“听写本”字眼;

3、错了要求学生改正,有的班级老师让学生直接在原来的错处把错的答案擦掉之后写上正确的答案,但是老师原来的交叉还留在那里,看上去觉得不妥,明明答案是对的为何老师还打了个交叉呢?黄单庭、林美杏老师做得比较好,让学生在旁边改正,用红笔更好。

4、部分学生的测验试卷字体潦草马虎,不够工整。

四、建议

1、听课本要写上简单的评课建议与意见。

2、改作业要写上日期。

3、作业本、练习册的封面要填完整,包括学号,老师可以在班上统一为学生编上1至47等号码作为班内学号。

4、学生改正统一在旁边改正会妥当一些。

5、数学的作业本、练习册等作业可以采取分数制批改。

2.幼儿园常规检查小结 篇二

尿液一般检验主要包括保守的物理学 (肉眼) 检查、化学检查和显微镜检查。现代尿液一般检验以尿干化学试验带和尿液化学分析方法替代保守的化学检查, 具有快速正确的优点, 但不能代替保守的尿沉渣显微镜检查。现代尿液检验方法有放射免疫法、尿酶联免疫法、色谱法、分子生物学法、电镜法、流式细胞仪法等多种检验方法, 可检测尿中各种蛋白、氨基酸、酶、激素、抗体、细胞因子等, 对诊断疾病及估计治疗效果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

1 尿沉渣显微镜检查

此项检查是尿常规检查中的重要项目之一。尿沉渣检查是用显微镜对尿沉淀物进行检查, 识别尿液中细胞、管型、结晶、细菌、寄生虫等各种病理成分, 辅助对泌尿系统疾病做出诊断、定位、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的重要常规试验项目。在一般性状检查或化学试验中不能发觉的变化, 常可通过沉渣检查来发觉。

尿沉渣检查可分为非染色尿沉渣镜检、染色尿沉渣镜检和尿沉渣定量检查。

1.1 非染色尿沉渣镜检

应取混匀新鲜尿液, 间接涂片或取10 ml尿离心 (水平或离心机, 离心半径15 cm, 1500 r/min 378G) , 离心5 min后弃去上清液, 留下0.2 ml沉渣, 轻摇离心管, 使沉渣有形成分充分混匀, 取尿沉渣20μl, 滴入载玻片上, 用18×18 mm的盖玻片覆盖。尿沉渣镜检观察用10×10镜头, 观察其中有形成分的全貌和管型, 用10×40镜头观察鉴定细胞成分。计算数量应观察10个视野所见最低和最高值, 用计算出平均每一个视野的数值, 记录结果。管型用高倍镜鉴定, 但计数数量按低倍镜观察20个视野, 算出平均一个视野平均值, 记录结果。参考值: (1) 细胞成分:每高倍镜视野所见的最低-最高值, 红细胞0-3/Hp, WBC 0-5/Hp; (2) 管型 (透明) 每低倍镜视野平均0-1/全片; (3) 尿结晶和盐类数量以每一高倍视野 (+) (++) (+++) (++++) [2]。

1.2 染色尿液沉渣镜检

分为离心法和混匀一滴尿法。离心法敏感, 检测阳性率高, 为目前住院病人, 尤其是内科和泌尿科病人常规检测方法, 但其手续繁琐, 费时, 且因操作条件不同, 如离心的尿量、转速和时间, 保留尿沉渣体积等不同而使结果不一致。混匀一滴尿法简单易行, 但阳性率低、易漏诊, 常用于非泌尿系统疾病的过筛检查。除明显混浊的血尿、脓尿外应强调用离心法, 用染色时透明管型不易漏检, 也有助于其它细胞成分结构观察。

1.3 尿沉渣定量检查

方法包括过筛法和一小时尿沉渣计数。过筛法主要留取病人新鲜晨尿, 混合后间接滴入血细胞计数池内计数5大格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及管型数, 结果×2得出每μl内的数参考值。正常人每μl新鲜尿中红细胞、白细胞、小圆上皮细胞为0-2/μl, 超过了2-5/μl为可疑, >10/μl为阳性。1小时尿沉渣计数, 其方法为:患者先排尿弃去, 准确收集3 h尿液于清洁干燥容器内送检, 准确丈量3 h尿量, 充分混合, 取混匀尿液10 ml, 置刻度离心管中, 1500 r/min离心5 min用吸管吸弃上尿液9 ml, 留下1 ml, 充分混匀, 吸收混匀尿液1d, 注于血细胞计数板内, 细胞共数十大方格, 管型计数20大方格, 参考值:红细胞0-10万/1小时尿, 白细胞0-20万/1小时尿, 管型﹤3400/1小时尿。

对尿沉渣有形成分的识别除了应用普通光学显微镜之外, 还可用偏差显微镜、位相显微镜、荧光显微镜进行检测。尿沉渣显微镜检查以它独特的临床价值仍是尿液分析中不可缺少的检查手段[3]。但由于尿沉渣操作费时, 在大批量标本检查时, 特别是门诊病人急需试验结果时, 每个标本都经严格操作得出沉渣是困难的, 因而需要找一个简单快速的方法进行筛选。将完全正常的标本筛出, 有利于对异常标本进行规范性检查, 化学尿液分析提供了筛选的试验手段[4]。

2 尿液自动化学分析仪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使尿液化学分析实现了自动化。在尿液化学分析仪上运用多联尿干化学试带, 可同时检测尿液中10多种化学成分。干化学分析是利用液体标本间接加到干燥试剂上, 以标本中水为溶剂引起特定化学反应的方法, 可同时测定尿PH、尿蛋白质、葡萄糖、酮体、隐血、胆红素、尿胆原、亚硝酸盐、白细胞。近年来Ⅱ联尿试带也问世, 增加了除上述10项外的抗坏血酸项目, 来反映尿中维生素C的含量。尿液自动化学分析仪工作的基本原理是反射光度法, 即用尿干化学分析试带与尿中相应化学成分反应, 应该产生颜色变化的试带, 被波长不同的发光二极管照射后, 产生反射光, 反射光由光电管接受光信号转化成为电讯号, 电讯号传送至模仿数字转换器转换成数值, 经微处理控制器处理, 自动显示结果。通常试带颜色深浅与被测中物质在一定浓度范畴内成正比, 而与反射光的强度成反比。其操作方法为吸取混匀尿液约10 ml, 在尿分析仪上做尿化学10项测定, 测试完毕后, 标本再以1500 r/min, 离心沉淀5 min, 弃去上清液, 取沉渣约0.2 ml涂片镜检。尿干化学分析仪参考范畴:PH5-7, 比重 (SG) 1.015-1.025, 蛋白质 (pro) 阴性, 葡萄糖 (GS) 阴性, 酮体 (KFT) 阴性, 胆红素 (BIC) 阴性, 亚硝酸盐 (NIT) 阴性, 白细胞 (LEU) 阴性, 红细胞阴性, 维生素C 20-100 mg/L。

尿液自动化学分析仪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结果可靠, 在许多国家已经把它做为常规方法在临床检验中广为应用, 开机平衡后几分钟即可演讲结果, 故极适用于急诊标本。另外, 由于干化学分析除了仪器和平片外, 无需贮备任何其它试剂和配制任何溶液, 故对于相对独立的门诊部或诊所及病人的床头检查和家庭监护, 这类仪器极为适用。它也有其缺点, 如果使用不当, 大多中间环节及影响因素都将间接影响自动化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不只会引起试验结果的误差, 还会延误诊断。因此要求操作者对自动化仪器的原理、性能、注意事项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充分了解, 正确使用自动化仪器, 这样才能使尿液分析仪得出的结果更可靠、准确。

自动分析仪也不能完全取代涂片镜检, 尤其是管型、红细胞、脓细胞、结晶等可能漏检或不正确, 所以说不能完全依赖尿液分析仪, 必须结合镜检才能纠正分析仪不能检出的结果, 为临床提供正确依据, 故镜检在尿检查中是十分重要的[5]。

参考文献

[1]彭黎明, 王兰兰.检验医学自动化及临床应用[M].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2]叶应妩, 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二版.南京: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7:123-124.

[3]李慧华, 李付军.尿液沉渣镜检的重要意义[J].中原医刊, 2003, 30 (11) .

[4]李莉.尿干化学分析与显微镜观察对比[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2001, 16 (1) :46.

3.教学常规检查小结 篇三

2016.7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我校教学常规管理,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个学期以来,教务处根据上级教学常规要求和中心学校工作安排,进行了对教师教案、批改作业作文、试卷分析,作业批改记录、听课笔记、读书笔记、班级日志、班队会记录、班会教案等教学常规教学检查工作。采取了查阅材料等形式,从学校教学管理、班级管理、教师常规工作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地检查。为总结常规工作的经验做法,更好地开展下学期的教学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教学常规方面

“狠抓教学常规,提高教学质量”一直是我校治校理念,从总体来看,各校重视学校规章制度建设,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健全,对教师的业务学习、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布置作业、辅导学生等教学常规工作有了明确的要求,学校工作有章可循。能认真执行新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大部分学校教学常规工作抓得比较扎实,并能较好地落实各项教学常规的自查工作,教学常规管理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老师们在执行教学常规的态度上是良好的,基本上能按照教学常规的要求开展日常教学工作,保证了学校教学工作有序的进行,体现了老师们较强的责任心。

(1)教案:总体上看,教师们备课态度较认真,教案详尽,课时数量充足;每位教师能根据所任学科教材及所教班级实际,认真制定好新学期教学计划,安排好教学进度。每篇课文按课时备课,每课时根据学生实际定好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有一定的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较清晰

全体教师能按规定备课,备课有超前意识;个别的教师的备课书写字迹清晰端正,设计合理,过程详细,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把握准确到位,体现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清楚,作业设计格式统一,练习层次分明,图文并茂,练习量适当,有详细的板书设计,课后反思及时、详细、深入、能根据实际情况有感而发,单元检测分析表填写详细。通过认真细致检查,学校教师能按要求书写教案,教案格式规范,重点、难点突出,教学内容充实,条理性强,能够按照教学改革的思路组织教学,教学资料准备齐全。各学科教师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有批注且对部分潜能学生进行针对性强的面批。不难看出,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方面,我校教师做了大量的工作和努力。教案写得好的教师有:毕寒柳、刘红霞、涂芳、谢安浔、程遥、段怡文。

(2)作业:作业科目齐全,凡是能以书面形式做作业的科目都设置了作业。被抽查班级都能按常规要求设置作业科目,及时认真检查学生作业。学生作业格式正确,各科作业严格按常规要求进行书写,书写正规、清楚,质量较高。多数教师布置的作业量适度,批改及时有复批;涉及书中的习题均有详尽的批改。个别数学老师(袁江凤)根据学生差异采用分层次布置作业的做法,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业优秀的班级有:本部五年级(1)和四年级(2),学生作业本保洁的好,学生字迹工整干净。存在问题:学生作业本保洁不好,纸页不整齐。像一年级、二年级等,个别学生字迹潦草需要努力。(3)作业批改记录:教师能够充分利用批改记录并及时加以订正,尤其是后进生辅导记录:大部分教师的培优扶差记录本都是能够认真真实的记录,体现了扶差学生姓名、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但没体现尖子辅导。

(4)作文批改:教师能够认真对待每次的作文,作文教案书写规范、认真,每篇作文按课时备课,每课时根据学生实际定好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有一定的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较清晰,在批改时能够仔细阅读并给出一定的评语,做得较好的教师有:刘红霞老师,她把学生的范文用于记录当中这样可以更好的完善备课内容。(5)听课笔记:每位教师能够利用自己所听的每一节课进行详细的评课,从中获得更多的新理念。大部分教师书写工整、规范并配有适当的小插图,但个别教师在书写反面需要加强。

(6)试卷分析:大部分教师能够认真及时批阅学生的试卷,并重视书写质量分析报告。重视了试卷讲评工作,注重学困生辅导,内容具体、效果明显。

二、存在的不足和建议:

1、教学反思力度不够,思想也不够深刻,不能更好地反思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指导思想。因此建议教学后记要认真思考后再总结,既要指出本课的成功与不足,又要分析并力求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打算。

4.常规检查小结 篇四

本次常规检查耗时最长,采用了自查为主各级复查的形式,这充分反映了学校对常规工作的重视。大部分老师能认真对自己的常规做较客观地评价,但也请少数老师注意:对自己评价不要太高或过于谦虚。下面对本次检查分年级做个小结,请老师们仔细对照,查漏补缺,更重要的是今后常规做得要符合规范。

一年级:个案能提前两周备好,教学流程较完备,书写认真,大部分老师备课字数在1000左右,做得特别好的是周丽萍、王丽红两位老师,不但书写工整,而且字数达标,写满了整张备课单。

作业批改认真,做到了全批全改。

复案、续案、补案都写得较详细。试卷全批全改,有二次批改,林丽萍老师还对报纸上的试卷进行了批改。读书笔记没有全部完成,老师们基本上做到了字迹工整,所读书籍与教学有一定联系。

不足之处:复案、续案、补案、反思没有区分清楚。

二年级:备课一般能按要求备好,常规中突出的问题还是批改中的鼓励性评价少,二次批改不够细致。

三年级:常规工作基本完成,做得较好。个案均能提前两周备好,流程均按教育局的要求进行,共案做到了隔周备课,有复案,能根据本班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及修改,作业都能按进度完成相应的量,有一定的评语。纠偏扶困作业中,既批改,又有次数。试卷能做到全批全改。在检查中,也发现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共案中,有的老师很少进行二次设计,补案不够详实。反思有,但只言片语,思考不够深刻,针对性不强。

作业中的二次批改显示不清楚,纠偏扶困的作业批改鼓励性语言较少,针对性不强。试卷中有部分错题没有指导学生订正。

四年级:

在备课方面,个案、共案都能按进度提前备好,复案也做到及时调整和修改,但缺少创见,教学反思中,做到一次完整反思的很少。

作业批改方面,都能做到全批全改,但有少数老师的评语缺少针对性、鼓励性。

读书笔记,每位老师都按要求完成。

五年级、综合组:

备课课时有,但创新性不够。作业二次批改做得不够。反思针对性不强。

六年级:

部分老师的导学案个案、共案设计过于简单,学法指导比较含糊,不具体,没有导向性、操作性。

作业批改较认真,但较少鼓励性的语言评价。

5.期中教学常规检查小结 篇五

期中教学常规检查总结

根据我校的工作安排,为了发现、学习、总结好的教学经验,并在反馈时相互交流,进而沉淀、反思,在以后工作中,合理借鉴好的教学成果用于本校的教学管理,有效促进我校的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基本情况

从检查情况来看,绝大部分教师作风扎实,认真负责。备课都是超前备课,教学目标明确,注重重、难点的把握,教学反思达到要求,部分教师不仅备课环节齐全,而且教学流程详实,如五年级语文教师张厚常、六年级数学教师魏先武等,有的老师还备了学法指导,注重板书的合理、规范设计,如童俊林老师的板书设计简洁适用。作业批改方式得当,教师批改和集体批改相结合,有的教师作业批改很认真、很仔细,如陈晓敏老师、魏巢老师、孙玥老师等。

二、不足与思考

1、仍有部分教师对课程改革后的教育思想、教育教学理念不清楚。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上,对“三维目标”理解模糊。

2、校本教研活动有待于进一步深入,要以教师教学中的问题为本,开展研究工作,讲究研究的信度和效度,目前来看,研究教法、学法的很少,仍有泛泛而谈、流于形式的现象。这与教师 的业务水平有关,因此学校有必要加强教师业务方面的学习。

3、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不够到位。对于立项课题要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研究工作,研究人员要注意代表性和广泛性,不局限在几个班

子成员上,要吸收一批具有研究能力和研究热情的教 师参加,壮大研究的有生力量;同时,研究工作要注意资料的及 时收集与整理。

4、教师教学要把“关注所有学生的发展”落到实处,加强对待进生,尤其是留守学生的学习指导。

三、建议

1、学校管理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根据本校实际,大胆思考管理上的创新策略,要走出传统守旧的管理模式,要让我们的管理更好地为提高教育教 学质量,为教师、为学生服务。

2、教师要加强课改的业务和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3、学校要加强校本培训和校本研究,努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4、学校要让教师多参加各级培训和观摩,让教师跟上时代的步伐。

5、学校特别要对青年教师实行传、帮、带活动,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6.2582例粪便常规检查结果分析 篇六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 582例标本均来源于住院患者, 于入院24 h内留粪便标本并立即检测。

1.2 方法

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进行。即用生理盐水涂片检验, 滴1~2滴新鲜生理盐水于载玻片上, 用竹签挑取可疑部分 (常为火柴头大小) , 取样时须先观察标本外观性状、颜色并挑取含有黏液、脓血等异常成分的标本。外观无明显异常的应多点取样。混匀于生理盐水中制成悬液, 厚薄以能看清报纸上的字迹为宜, 盖上盖玻片, 先用低倍镜 (10×10) 观察全片, 检查寄生虫虫卵、原虫及包囊等, 再用高倍镜 (10×40) 仔细观察病理成分, 至少要观察10HP。金标法进行隐血试验。所有标本收到后1h内完成检验[1]。

1.3 质量控制

定期对医护人员就标本采集、运送及储存的相关知识进行培训、发放检验标本采集手册、检验过程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隐血试验每天都用阳性和阴性标本进行室内质量控制, 为了避免后滞现象, 必要时将标本稀释后再检测。

2 结果

2 582例粪便常规检查共发现各种不同异常419例, 占16.23%, 其中涂片镜检白细胞87例 (3.37%) 、红细胞35例 (1.36%) 、巨噬细胞14例 (0.54%) 、恶性细胞3例 (0.1%) 、蛔虫卵6例 (0.2%) 、钩虫卵3例 (0.1%) 、绦虫卵5例 (0.2%) 、真菌210例 (8.13%) , 此外隐血阳性56例 (2.17%) 。

3 讨论

3.1 粪检一般包括物理学检查、显微镜检查和化学检查三部分。粪便显微镜检验是临床常规项目之一, 通过显微镜检验可发现标本中红细胞、白细胞、寄生虫虫卵、真菌、巨噬细胞、异型细胞等病理成分, 也可经检验了解消化吸收情况。

笔者在此次检测分析中发现白细胞87例 (3.37%) 、红细胞35例 (1.36%) 、巨噬细胞14例 (0.54%) 、恶性细胞3例 (0.1%) 、蛔虫卵6例 (0.2%) 、钩虫卵3例 (0.1%) 、绦虫卵5例 (0.2%) 、真菌210例 (8.13%) , 此外隐血阳性56例 (2.17%) 。其中真菌检出率达8.13%, 导致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用药时间长, 抗菌谱广, 用药种类多、换药频繁, 不少药物仅用1~2d即换药, 这样很不利于杀灭病原菌, 却很容易导致二重感染。文献报道, 三代头孢菌素及三代氟喹诺酮类联合应用更易引起真菌感染 [2]。本文中发现肠道真菌感染与下列因素有关: (1) 并发症:并发症越多, 机体抵抗力越差, 更易发生菌群失调, 导致肠道真菌感染。 (2) 血糖:血糖越高, 为真菌的感染、繁殖和致病提供了良好条件, 肠道真菌感染率高[3]。 (3) 抗生素的使用:联合运用抗生素或广谱抗生素多天, 尤其是第三、四代头孢菌素。运用广谱抗生素可以改变体内的菌群平衡, 增加真菌的感染、繁殖, 且抗生素使用时间越长, 真菌感染率越高。因此, 选用抗生素时要考虑适应证, 根据药敏选用抗生素, 疗程适当, 千万不能滥用抗生素。 (4) 住院时间:住院时间越长, 感染率越高。

3.2 临床的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增加了患者真菌感染的机会, 应引起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笔者认为对于使用广谱抗生素的患者, 若存在基础疾病, 有长期使用广谱抗菌素及糖皮质激素的病史, 出现消化道症状或原有的消化道症状恶化难以用一般的细菌感染解释, 应当考虑到真菌感染的可能。因此, 认为对有并发微生物感染危险的患者应早期做好微生物学的培养及药敏试验, 以便有针对性地使用抗菌素, 避免盲目滥用广谱抗菌素, 以防菌群失调;

3.3 蛔虫卵6例 (0.2%) 、钩虫卵3例 (0.1%) 、绦虫卵5例 (0.2%) , 所有寄生虫卵的检出均集中在农村住院患者, 其中3例绦虫卵的检出患者为习惯生食猪肉的周围农村住院患者, 说明饮食和卫生习惯对寄生虫感染的关系非常密切。3例 (0.1%) 恶性细胞检出者最终均确诊为直肠癌。

3.4 加大卫生宣传力度, 搞好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减少寄生虫感染的重要手段。治疗原发病, 加强支持治疗, 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合理使用抗生素, 同时补充适量的益生菌, 维持肠道微生态的平衡, 必要时使用不易被肠道吸收的抗真菌药物如制霉菌素, 并有其他部位真菌感染予氟康唑, 或依据药敏试验结果重新调整。加强管理抗生素应用,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糖皮质激素, 以及早期诊断和及时抗真菌治疗, 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是降低住院患者真菌感染并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由此可见, 粪便常规检验对许多疾病, 特别是对消化系统疾病、寄生虫病、菌群失调症等的诊断与治疗有很大的意义, 仍然是临床上最常用、最简便的检验之一。

摘要:目的:探讨现阶段本地区住院患者粪便常规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 582例粪便标本进行生理盐水涂片后镜检, 同时用金标法做隐血试验, 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 582例粪便常规检查共发现各种不同异常标本419例, 占16.23%。结论:粪便常规检验对许多疾病, 特别是对消化系统疾病、寄生虫病的诊断与治疗有很大的意义, 是临床上最常用、最简便的检验之一。此外广泛、大剂量进行抗生素治疗患者, 粪检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消化道疾病,寄生虫病,粪便常规检验,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叶应妩, 王毓三, 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M) .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303-304.

[2]沈连香, 姜岩宏.5258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调查分析 (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3, 13 (1) :16-17.

7.中学常规教学大检查教学检查小结 篇七

一、基本情况:

##二中两个教学区,教学班25个,在校学生1825名,教职工115人,专任教师92人。学校布局合理,校风淳朴。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务实,教师积极进取,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学生文明上进,校园环境卫生整洁。

学校以 “二、五、五”课堂教学模式和创新“三生”课堂教学精神为指导,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主动探究,大胆实践,以“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点,使广大教师树立了新的教育观念,营造了浓厚的课堂氛围,有力地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开展,确保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主要成绩与经验: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下,校长树立了“以人为本、悦纳自已”的办学理念,结合本校实际,以科研为先导,改革为动力,质量为主线,育人为根本的工作思路,在领导和教师们的心目中已达成共识,借课程改革之风改变石 桥二中的学生现状,“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成为当前学校的奋斗目标,校长带领全体教师制定了学校中长期计划和发展目标,形成了符合课程要求与社会发展的办学特色。

为推进新课程改革,学校成立了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建立了相关工作制度,拿出了切合本校实际的实施计划与方案,制定了学习合作小组的评价细则以及对教师监控的操作措施,把对教师的考评直接与绩效管理挂钩,要求每个班主任制定出符合本班实际的学生评价方案细则,并将明细表格上墙,让师生心中有数,极大地调动了师生积极性,教师课前、课中、课后的行为表现出鲜明的课程改革特色。

学校落实了国家课程计划,并按课程计划基本上开齐了课程,开足了课时,地生、体、音、美、劳、生命安全、心理健康都有教案,有专人代课,备课环节齐全,内容完整。地方课程有可行性计划,教师有教材有教案,有学生活动记录。校本课程形成了一定规模,教师有教案,有学生活动记录。

学校按照要求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书法课是学校的一大亮点。并且有计划有教案,有学生活动记录,组建了各类兴趣小组,开展了各类活动,并拍了照片存档和学生作品存档。

学校有效地利用地方课程资料,善于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学校的兴趣小组开设齐全,体、音、美兴趣小组都有计划,有方案,有详细的活动记载。目标明确,内容具体,负责人积极主动,能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健康发展。

学校制定了校本教研工作制度,制定了校本教研实施方案,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计划性和目的性强,且有一定的针对性,晒课活动纳入绩效考核,很有激励措施,教师参与率高,有关活动记录详实,教师参与面广,积极性高,态度较为端正,真正做到了“以研导教、以教促研、研教结合”。

学校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有计划、总结,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每月都有一篇教学反思及案例分析,学校坚持单元检测且每月组织一次月考,并对月考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进行奖励,大大鼓舞了教师教学、教研的积极性。

学校教研组、备课组活动有序,每周定时,定点,定中心发言人进行集体备课,总结前周工作的优点及不足,安排讨论下周的工作。每两周进行一次教研组的活动,目标明确,内容具体,过程记载详实,材料准备充分,活动的实教性较强。学校的课改工作走在全区前列,得到了市、区的表彰。学校教师积极参与三优的评选,获区(市)级三优成果的比例高,在2016学,学校被评为“教学工作先进单位”,语文组、英语组、思品组被区教体局评为“优秀学科组”。学校每学期都开展 “一师一优课”的活动。全员参与评比,评出了优质课、达标课,在说、写、评课活动中,人人参与,积极主动,教师的说、写、评课能力大幅提高。学校每学期都将教师参加的写、说、评、讲课的成绩排名,并纳入绩效考核。

教师能按课改的要求进行备课,正确理解课程标准,吃透教材,目标设计合理,环节齐全,重点、难点分析准确,都有教学、学法的指导,教学反思都能达三分之一以上,每位教师的导学案都有章节或单元分析,备有小结复习课,每一节课都有达标测评。在备课中能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体现教师的引导者角色及学生的主体性,注重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注重分析学生的不同特点及个性,注重思想的参透。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也能灵活应变,不同的课目,不同的内容,能采取不同的设计方案。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即教师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通过“一师一优课”活动,教师能够把自己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能够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能引导学生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能够跟随新课程理念和市、区教体局课改模式和教学策略走,学校的“六人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一直以来从未改变。在胥校长亲自从事课改活动的影响下,学校教师在“三生课堂改革研究”中,积极热情主动投入到课改中,借助“一师一优课”的东风,锤炼了自已的教学基本功,促进了自己的发展。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体现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学生能积极完成各项任务,并能发表自已的见解,学生的基本技能,基本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高,个性得到健康的成长,和谐、高效的课堂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作业有布置适量,有层次性,有针对性,体现分层教学,重点突出,作业全批全改,有激励性方式,并有详细的作业批改记录,且学生建立了错题本和预习本,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并给予有效的指导。

学校在学期初制定了培优、促中、帮困计划及实施方案,并建立了档案,关爱学困生列入了教学要求,每位教师都有培优、帮困记录,且记录详实,实效性强。

学校月查工作扎实,由教研组长定时对“备、教、改、考、评、研”进行月查,再由年级主任分年级复查,双线进行,对每位教师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每教研组都有检查小结,都提出了改进意见,学校通过例会及时通报,对扣分的教师纲入绩效考核。

学校利用《初中生素质发展水平报告书》对学生进综合素质评价,填写详实,记录了学生成长和发展,记录了学生个性特长,不对学生进行排名列位。

学校橱窗及教室内都有积极向上的宣传,师生精神面貌昂扬,社会及师生对学校工作满意度高,学校办学特色得到了上级教育行政部分的肯定,2010年元月被评为全区课改工作先进单位,2010年9月被评为全区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教学质量不断提升,2011年中考成绩名列全区第八名,2012年中考位居全区第六名,英语、历史、物理组被评为“优秀教研组”,学校被评为“教学工作先进单位”。2013年中考位居全区第5名,生物组、地理组、物理组、化学组被评选“优秀学科组”,学校被评为“教学工作先进单位”。2014年学校被评为“教学工作先进单位”,5个学科组被评为先进学科组,2015年学校被评为“教学工作优胜单位”2016年中考位居全区第3名。教师四优成果显著,近三年共有286件成果奖。

三、工作建议

1、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的领导工作,举办课堂教学改革理论讲座,为教师提供课改的理论支持和精神上的支持。

2、进一步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乐学会学的课堂教学氛围。课堂小组合作还不精练,需要强化,评价过于单一。部分教师教案内容单一,没有精心安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法体现不够。

2、选准突破口,构建适合本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树立信心,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的开展教学改革实验,形成本校课堂教学模式。

8.教学常规检查反馈小结4 篇八

一、检查概况:

4月26日下午,教导处和各教研组长老师对本组老师进行第二阶段的教学常规工作检查。此次检查主要涉及备课、作业、课本批注、试卷分析、听课几个方面。总体来说,绝大多数教师的工作成效是令人欣喜的。

二、主要成绩:

㈠、教案编写情况:

⑴实效大。大多数教师编写教案能根据学情,课型,紧靠《课标》,重点突出,体现特点,落实目标,渗透理念,教学环节清晰合理,富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每个老师的课本批注都很详尽、清晰。

⑵“余粮”足。大部分的教师能精心准备,认真撰写,数量足够。

⑶形式活。教案呈现方式多,课本批注都较详细等(如老师的备课详案,认真细致,每课时有教学反思)。

⑷有反思。每位教师都能及时地在教案后面写上自己的教学感受,体验,思考,顿悟,内容丰富,形式灵活。

㈡作业布置与批改:

⑴作业布置有广度:大多数教师能践行学校就作业布置的具体要求,做到“堂堂有作业,课课有练习”。有一部分教师还从时间,类型,要求等不同层面上做“细活”。

⑵设置作业有维度:多数教师能根据学情与教材特点,从夯实基础,落实目标,提高能力,发展潜力等多重目的出发,自设了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综合作业。

⑶批改作业有效度:教师们都能及时,认真,细致,准确地批改作业,做到:符号规范,反馈及时,重视矫正。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存在问题

1、个别教师教案编写简单空洞,缺乏实用性;有的教师使用旧教案或集体备课的教案,但没有个人增减,缺乏主见性;

2、一部分学生的作业习惯差和作业矫正效果差仍是“顽疾”;

3、作文批改比较粗糙,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整改意见:

1、重视教学常规工作的过程性管理,提高科组工作的整体效益;

2、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提高矫正的有效值;

3、开展“作文批改”专题研讨,实现师生“双赢”。

2013.4!

小学教学常规检查反馈小结

为了认真落实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根据学校教务处工作安排,结合我校的实际教学情况,我校教导处6月份进行了教学常规工作检查,现将检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备课方面:

总体上看,老师们在备课方面都倾注了大量的时间来学习课标和钻研教材,课前都考虑到学生的情况,教案真实有效,注重因材施教。大部分教案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课前准备充分,教学环节清楚,并有自己的反思。其中大部分老师的教案详实、实用,针对性强;魏政芸、魏晓丽、魏冬梅、马兴阳等老师的教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学环节的设计科学,教学后记详细,有一定的经验借鉴性,后记中融入了大量的思考,并且有一定的深度;王慧荣老师工作严谨、踏实,双科均能写详案,备在教案本上,课后小记详尽。大多数教师能根据所任学科教材及所教班级实际,认真制定好学期教学计划,安排好教学进度。语文老师每篇课文按课时备课,每课时根据学生实际定好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有一定的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较清晰。教师能按规定备课,备课有超前意识;个别的教师的备课书写字迹清晰端正,设计合理,过程详细,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把握准确到位,体现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清楚,作业设计格式统一,练习层次分明,图文并茂,练习量适当,有详细的板书设计,课后反思及时、详细、深入、能根据实际情况有感而发,单元质量检测分析表填写详细。

个别教师没有按要求备,有些教师的教案单元级组备课只有教材简析,没有写清楚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和课时安排、个别教案的重难点把握不准;,个别教师没有板书设计和课后随笔或时有时无;撰写不及时,少数老师的教学随笔和反思停留在形式化,针对性不强,对以后的教学无多大的帮助。不能很好地起到反思——调整——改进的作用;个别老师没有单元质量检测情况分析表;部分老师作业设计较少,作业形式单一,二、作业情况 在检查中发现大多数老师能按照要求去布置作业,课后作业、作文,周记,写字、练习册能及时认真地批改,批改有日期、等级和少量激励性评语,学生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去订正,大部分老师有进行第二次的批改,批改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绝大多数能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并督促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同时也发现一些老师在批改中不够细致,没有撰写激励性评语。作业种类单一,没有设计适量的补充作业,有些老师缺少读书笔记本,有的没有周记本,作业封面不完整,内页格式不正确,如没有课题,没有顶格抄写题目。作业本标注不明,质量分析缺少基本数据,少数低年级作业本不整洁。周记的数量不够。部分语文老师的作文批改不及时,评语寥寥草草一行字。

三、改进意见

1、希望老师更加注重学生作业本上激励性评语的撰写和运用。将作业本开发为进行班级管理的又一阵地,成为家长、老师、学生情感沟通的桥梁。

2、建议老师对学困生要多采用面批形式。

3、教学设计要体现个性,教后反思要写得实在而有针对性,要有有理论性的东西,不能只言片语。施教前必须将教案仔细阅读,认真修改。认真钻研教材,不断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备课时要备教材,也要备班级的学生的学习情况。

4、借鉴人家的东西要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舍取,而不能照搬照抄。

5、课后随笔既要有一定的数量,也要有一定的质量,每次上完课要认真总结反思,以改进自己的教学,为今后自己更好的教学积累一笔财富。

6、要重视学生的阅读积累,要求中高年级学生每周必须阅读一至两本课外书,并做好读书笔记。

7、要加强对写字课的指导。严格要求学生的写字姿势、运笔顺序,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8、三至六年级一般不用铅笔做语文作业.。

中窑小学教导处 2013.年6月

教学常规检查反馈总结

11月11日下午,学区对我校进行了一次教学常规检查。检查运用听(听课、听介绍);查(查阅教师的备课及教学反思,教师的听课记录、教研活动记录、学生作业及教师批改记录,学生单元检测试卷及分析等);调(学生调查问卷);结(将检查情况向学校主要领导反馈)等多种形式,对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督查和指导。从检查情况看,本学期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变化大,绝大多数教师的工作成效是令人欣喜的,值得肯定,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整改。

主要成绩:

一、教师备课情况:大部份教师都能做到提前备课,并有一周以上的储备课。教师对备课工作都较认真,教案以集体备课为主,个人增减,结合班中实际情况认真修改,比较详细。大部分教师都能及时地在教案后面写上自己的教学感受,体验,思考,顿悟,反思及时有针对性。

二、教师听课情况:大部分教师主动听课、评课的积极性有所提高,并把精彩的瞬间记录下来,记录过程基本上能体现出授课教师的课堂情况,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如何。能做到“五有”:有时间观念;有详细记录;有虚心态度;有评语;有目的性。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大多数教师能按作业布置的具体要求,做到“堂堂有作业,课课有练习”。教师们都能及时,认真,细致,准确地批改作业,做到:符号规范,反馈及时,重视矫正,作文批改注重面批面改。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四、考试考核:大部分教师能认真做好平时的单元检测,形成良好的习惯。老师对试卷的评改较为认真,有批也有改,重视语言激励,个别老师连部分考试作文都附上了批语。大部分教师都能重视对考试、检测后的质量分析。

存在问题:

1、有存在把写教学反思看作是一种负担,敷洐了事的现象。

2、少数教师的作业布置分量偏少,缺少精心设计,未能有效地达到巩固和提高的目的。

3、少部分教师作业批改后学生的错题没有及时订正,有的没有及时批改;学生的书写还没有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个别教师批阅学生作文的评语过于简单,缺乏针对性的指导,从所有作业批语看,鼓励性语言仍有待于探索。

4、个别教师对听课评语不重视,评课语言组织不完整,甚至出现应付检查现象,匆忙补评。

5、教研组活动欠却专题研究活动。

6、要大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使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努力方向:

1、加强学习培训,提升教学意识。

一是加强业务理论学习。要抓好业务学习,立足校本培训,积极探索校本培训的途径和方法,以进一步提高业务素养。二是抓好教学反思。让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和研究的主人。要求经常对自己的读书笔记、教案、教后小记、工作总结等进行反思,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在总结的基础上提高。

2、严格教学常规,重视管理创新。

教学常规的管理,是教学管理中一种相对稳定的管理形式,也是教学管理中最基本、最经常的管理活动。要认真抓好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课外活动、考核等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规范教学行为。要采取多种形式,认真加强教学常规检查,全学期普查不少于三次,每月开展一次“四查”(查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听课笔记)工作,检查后要及时进行反馈,并将检查结果与教师工作量化评估及奖惩挂钩。

3、抓好校本教研,深化教学改革。

教师作为校本教研的主体,是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和研究者,案例研究要以新的课程理念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重点研讨课堂教学和课程实验中教师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把学习、设计、行动、反思贯穿始终。教师应当在案例研究中研究学生、反思自己,既要自觉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又要借鉴、分享他人的经验,互相切磋,共同提高。专题研究要从本校实际出发,重点针对教学中遇到的有代表性和探讨价值的问题来进行研究和实践。

通过本次的常规工作检查,使我们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到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我们将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下大力气进行整改,使教学常规工作给教学质量的提升添上腾飞的翅膀。

2013年11月 教导处

小学十二月教学常规检查反馈小结

本月教导处、各教研组、检查了教师的备课、上课、学生的作业批改情况,总得来看质量有所提高。上个月出现的一些问题得到了纠正,现将本月的检查情况做以下总结:

学生的作业,教导处根据上月出现的问题,重点检查了上月书写不规范学生的作业。这个月这些学生的作业有了明显的进步,不仅书写规范了许多,而且作业也整洁了。这是教师严格要求、悉心指导的结果,下个月我们还将抽查这些学生的作业,要将书写质量作为检查的一个要点,让学生养成写规范字的良好习惯。

作文的批改次数和本数作为本月的检查重点,总的来看,学生作文的本数很齐,基本做到了每名学生都有作文,但批改次数不一,三年级最多的批六篇,最少的批五篇,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最多的批五篇,最少的批四篇。批改进程慢的班级,要加快速度,在2012年元月中下旬,所有班级的作文都要批完。各科的作业也要保证本数齐,批改及时,书写工整。

老师们都能认真钻研教材,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观念,备课时要备教材,也要备班级的学生的学习情况,写好详细的教案;借鉴人家的东西能够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舍取,而不是照搬照抄;每次上完课认真总结反思,以改进自己的教学,数量多,质量高;

在批阅学生作业时尽量能做到面批面改。

9.幼儿园常规检查小结 篇九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6月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查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所有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其中男36例, 女24例;年龄38~87岁, 平均 (50.6±3.2) 岁。所有患者生命体征正常, 无严重疾病以及病史。

1.2方法:采集60例患者的静脉血, 分别在采集后0 min、0.5 h、1 h、2 h、3 h、4 h进行血常规检查, 记录分析患者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计数。检查所用的仪器为日本希森美康生产的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以及配套试剂, 检查过程严格按照步骤说明进行。

1.3统计学分析:对记录所得的所有数据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液样本放置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见表1。根据表1, 对三组结果分别进行两两比较, 结果显示, 血液样本放置2 h后, 各项检测结果与0 min具有显著差异 (P<0.05) , 与放置4 h检测结果差异显著 (P<0.05) 。因此血液样本的放置时间会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

2.2血液样本保存方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见表2。根据表2可知, 将血液样本保存于室温和冷藏之后进行检测, 白细胞计数无明显差异 (P>0.05) , 而血小板、红细胞以及血红蛋白计数差异显著 (P<0.05) 。

3讨论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检查项目, 其检查结果是医师诊断、治疗疾病的重要依据, 通过检查结果可以及时发现患者是否存在全身性疾病, 如血液系统疾病、贫血等[1]。血常规检测结果收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准确性往往无法得到保证。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血常规检查结果平均值会因为血液样本放置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采集血液样本后0 min、2 h、4 h的检测结果两两对比具有显著差异 (P<0.05) ;将血液样本保存于室温和冷藏之后进行检测, 白细胞计数无明显差异 (P>0.05) , 而血小板、红细胞以及血红蛋白计数差异显著 (P<0.05) 。此外, 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因素还包括有: (1) 患者个体差异。患者的年龄、日常活动、精神状态、使用药物等都会影响检测结果。 (2) 抗凝血剂种类和剂量。医院在对采集血氧进行检测时, 最常使用盐来处理病患血氧的抗凝固, 其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是最小的。此外, 血常规检测时抗凝血剂量较少时会导致血块凝固, 若较大时, 则会引起更为严重的偏差, 而且抗凝剂会造成血浆中白细胞形态改变, 以及血小板的崩裂, 也会影响血细胞的计数。 (3) 血常规检查仪器。目前临床最常使用的血常规检测仪器为血液分析仪, 这类仪器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少血常规检查的认为误差, 但同时也更要注意做好仪器的日常监测校准。

因此,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 为了降低对检查结果造成人为误差, 检查相关人员应该做到: (1) 患者采血前, 需要保证患者12 h空腹的状态; (2) 患者采血后, 应该在2 h进行血液常规检查。根据相关研究结果, 采血后不应该立即进行检测, 采血后2 h的检查结果更加准确;[2] (3) 进行血常规检测的医务人员需要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和扎实的理论基础, 进行血常规检查时应该能够熟练的操作仪器; (4) 熟练掌握各项指含义, 检验人员不仅理论知识扎实, 还应该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且检查完成后, 及时、认真、准确填写化验单的每项指标, 防止漏诊、误诊; (5) 在检测时, 检验人员应该控制好血液标本所处的环境温度[3]; (6) 血液样本不能收到污染; (7) 血液样本采集时应该为静脉血, 一些基层医院往往会采取在患者手指末端采血的采集方式, 这种方式并不正确, 会影响到检查结果的准确性[4]。

综上所述, 患者的血常规检查结果会受到血液样本采集方式、放置时间以及保存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具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杨涛.为80例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的结果及影响其检查结果的因素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 2014, 12 (16) :39-40.

[2]李亚兵.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分析[J].求医问药, 2013, 11 (10) :194-195.

[3]马双双, 王红艳, 杨俊.提高血常规检验质量的方法和策略[J].临床误诊误治, 2011, 19 (11) :79-80.

10.数学组教学常规检查小结 篇十

教学常规检查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落实教学常规是学校教学工作得以正常有序开展的根本保证。只有搞好教学常规才能有成效的促进教学工作。本次教学常规检查按学校要求,内容有:上课、备课、听课、资料、作业批改、改错本、考试、微型卷、备考本。现将检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上课

1.全组教师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安排执行。

2.教师主动听课、评课的积极性有所提高,能及时的从听课活动中反思自己努力的方向,取长补短,让教学更切合实际,让学生能真正参与到教学中。

二、备课 1.备课本

(1)每位教师都有详细认真的备课,备课能统观全册,抓住考试重点,结合本班学情对复习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使课堂容量适中。对超出学生能力的知识点降低要求。

(2)教学环节齐全,教学过程详实,对例题有详细的分析,解答过程规范完整,对同种题型进行细致的归纳,使学生能举一反三,逐类旁通。

2.备资料

每位教师能以课本为根本,通过资料来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对资料中的知识点先进行整合,让学生了解知识结构,复习有方向。典型例题精选精练,重点练方法,练思维。并通过小结让学生让由表及里,弄清本质,真正做到举一反三。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作业

高三第一轮复习落实是关键。在复习的过程中全组教师坚持一节一练,重点内容反复训练,并及时批复。通过作业反馈的情况做好查漏补缺。由于学生层次不一,大部分教师作业的设置采用分层形式。重点班以中档题为主,兼顾拔高题。普通班强调基础。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四、考试

(1)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科组在复习中改变考试模式,用微型卷进行限时训练,提高效率。全组从编制到使用都进行了严格要求,每次的编制具体到人。每周的内容要求有变化,提前组织,认真审题,统一使用,一周一练。并做好考试分析。

(2)学科考试以单元测试和滚动卷为主,利用月考认真组织,对复习的整体情况进行了解。组织模式为:全组讨论考试内容,提前制卷,认真审题,统一考试,流水阅卷,集中分析。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学习就是不断纠错的过程,错题本的作用尤其重要。在检查中全组教师都布置了改错任务。重点班的改错本内容详细:有错误分析,注意事项,正确解答等步骤。教师定时检查并点评。

(4)备考本完成情况总体很好,每位教师都根据本班考试,对每位学生的得分情况进行了统计,并进行分析:个体分析、总体分析、题型分析、各题得分分析。

五、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书写还没有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养成良好书写习惯应从平时开始。部分学生作业封面不整洁。从所有作业批语看,鼓励性语言仍是比较少的,评价的形式比较单一。

2.个别教师教案不够完整,应加强交流学习,特别是年轻教师要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

总体本次检查情况良好,教师都比较重视,检查内容完整、全面。综合各方面情况总体表现突出的教师是:申涛、管祥华。

11.土门小学教学常规检查小结 篇十一

为了贯彻落实城关镇中心学校“注重常规细节、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工作思路,加强学校教学工作的过程管理,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激发教师做好教学常规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同时,为实事求是地评价教师的常规工作质量,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根据中心学校安排,我与1月7参与中心学校组织的年度目标考核,并抽查、学习土门小学教导处的教学管理和该校的一、二年级数学、五、六年级语文、三年级英语五个学科教师的备、教、辅、改、测、评、研等方面的教学常规。在抽查前我认真学习中各项常规的要求,对照要求细则,认真学习,现将检查情况小结如下:

(一)教导工作亮点

1、各项制度具体,管理到位,操作性强。

2、常规教学工作落实认真

(1)、认真指导并督促全体教师做好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后辅导、测试和试卷讲评等各项常规教学工作。

(2)、教导处、教研组认真落实周签月查制度,从检查的情况来看,每位教师都能认真批改作业,有的教师还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写上鼓励性的批语,严中带爱。从教师的备课中可以看出教师都是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对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而学生也在教师的严格教育下,认真完成作业,能做到书写工整,字迹清晰。使语文教学达到了更好的效果。

(3)、加强听课制度,及时指导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导处本学期多次详细检查了全校教师的听课记录,按照以下三项:①听课人姓名、听课的学校、时间、科目、课题、授课者等信息是否填写完整②课堂流程记录详实规范,思路清晰,体现执教者板书的形成过程及完整板书③合理进行随感边评,总评本节课的亮点,提出个性化建议、意见。并做了如实的评价打分。要求校行政人员每学期至少听30节随堂课,了解各位教师最常态的最真实的课堂,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照课堂,以学生的能力、素质发展为主,提出反馈意见,探讨如何构建生本有效课堂。一定要让教师把四十分钟抓实抓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

3、教研活动日常化、规范化,并落到实处。各教研组学科研讨,既注重了对新课程理念理论和成功教育理论的学习,又联系了学校实际,创新性地进行校本教研。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发挥“集体磨课”精神,采用“多次设计”的形式,真正提高研讨的有效性,从而提高教师分析教材、使用教材、驾驭课堂的多种能力。

4、大练基本功,教导处从业务学习、课堂教学、教研教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两笔字等几方面,通过讲课、说课、评课、送教下校的素质展示等一系列的教学基本功活动,练就了教师的教学真功夫,积累了个人成长资料,继续规范地完善了教师教学基本功个人档案,盒内内容丰富,规范实用。

5、加强教师能力的提升。鼓励教师多阅读教育教学论著,并撰写读书笔记。多思考、多动笔,积极向各级教育教学刊物投稿。

(二)教师常规工作亮点

1、所抽查的老师都能依据自己所带的学科进行详备和批备,所有详备新授学科都能镇中心学校要求的教学模式设计,书写工整,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环节齐全,准备充分。在备课中能够突出尝试自学问题的设计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注重了教后教案的修改和教后反思与整改。

2、作业方面:

关于作业的要求与规范,在检查中发现大多数老师能按照新要求去布置,批改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从检查的情况来看,教师的作业批改量非常大,作业种类繁多(练习册、长江学案、补充练习)。几位老师批改非常认真、负责,涉及书中练习册上的习题均有详尽的批改。特别在作文批改上两位老师批改极其仔细,不论大作、小作,都有眉批、尾批以及有针对性的评语。

三年级《英语》作业相对来说量大,其中阳光大课堂是十月中旬才发给学生,但朱老师对工作认真负责,结合实际情况,对学生作业坚持有做必改的原则。老师这样做为了什么,为的就是提高教学质量,为的就是让学生多学点知识,多掌握一些技能。在学生作业本上虽看到了醒目的Ⅹ,看到更多的是几个教师采用不同的批注符号和鼓励语,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让学生更正后再次复批,在与学生交谈了解中发现大部分教师都是面批面改,辅导学困生,这些好的习惯体现的是老师们对工作的敬业态度。

3、培优促中,有计划,有单元辅导记载和辅导效果,从单元检测和学生作业中能反映出教师注重了学困生和学优生的辅导。

4、考评课。各科教师都能及时检测、及时分析,上好考评课。考评课不仅关注了共性问题的评讲,更重要的是老师们能够结合考情采取切实可行的补救措施和矫正习题对学生进行辅导,特别是对部分学困生大部分教师都能跟踪辅导,决不放弃一个学困生。

5、听课在15节以上,记录详实,有旁评和总评,评价有自己的思想,也有独特的建议,反映了老师的教学观和反思。

6、教学笔记与反思。部分教师摘抄学校课题资料中的相关理论,并将理论与教学实际结合起来,书写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形式多样,有的老师是每单元结束后反思,有的老师是针对某课进行反思,有的老师是针对某一时间段教学情况进行反思,反思比较实在,为自己的专业成长奠定基础。

希望:

1、所有学生做完的作业本,考试卷,平时有教师保存,期末测试前返还学生,避免出现作业本丢失,学生作业数量与课时不符,同时坚持有做必改的原则,一定要批改,学生的错题一定要及时订正、复批,要让学生定期把作业、测试卷带回家与家长见面,让家长也参与学生多种习惯的培养之中。批改作业尽量不要用一个大钩,应该给每一道小题目都要打上一个钩,这样更能体现老师的精批细改。

2、关于教学反思真正做到为我所用,至少每月一篇高质量的反思性文章,可以是针对某节课、某篇课文、某单元或某一段时间进行的反思性文章,也可以是原创的案例、论文、教育叙事等。

12.浅议提高血常规检查质量的途径 篇十二

1 避免外界因素对检查结果的影响

1.1 饮食与空腹持续时间

被检查者在抽血前1~2天不应吃含脂肪高的食物, 也不应饮酒。因为高脂饮食可使血液中的甘油三酯成倍增高。饮酒会使血脂、尿酸等检查结果升高。另外受检者最好在进餐12小时之后、16小时之内这段时间里采血化验。否则将影响化验检查结果。

1.2 药物影响

药物对生化检验的影响是十分复杂的。因此, 如有可能, 受检者在化验前的1-2天应停服一切药物。如果因治疗需要必须服药, 则在分析化验结果时应考虑药物的影响。

药物在体内不仅可以干扰检验测定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还可以改变某些物质在体内的代谢。如维生素C可以使AST、胆红质 (Bil) 、Cr、尿酸 (UA) 等检测结果偏高;使乳酸脱氢酶 (LDH) 、甘油三脂 (TC) 等测定结果偏低。再如口服避孕药或雌激素类药可使甘油三脂升高等。特别是进行酶学检查、激素测定等, 应以停药后进行为佳。药物影响易忽视, 个人应注意主动配合医生, 这样有助于提高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1.3 运动的影响

运动锻炼和剧烈的体力活动影响许多项目的检验结果。如常用的丙氨酸氨基转肽酶 (ALT)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肌酸激酶 (CK) , 在体力活动增加后就会升高, 可达一倍以上, 甚至休息一小时后仍可偏高30%。慢跑后血中肌酐 (Cr) 可增高45%, 血尿素氮 (BUN) 可增高31%。因此要求在体检前2天起要保持常态活动量, 不要在剧烈活动后采血样。

2 提高标本采集质量

2.1 做好采血标本的准备工作:

a.应认真查对医嘱, 核对检验申请单及申请项目。检验申请单字迹清楚, 目的明确, 医生签全名。护士对申请单有疑问时, 应及时核准, 核实后方可执行。

b.采集血标本前应明确检验项目、检验目的、采集标本量及注意事项。应向病人解释清楚, 如需要抽空腹血, 应提前告知病人进食, 如测血脂、血糖, 应避免高脂饮食、24小时内素食、12小时空腹等。

c.根据检验项目准备好物品。选择适当试管, 在试管外面注明病人的科别、姓名、床号、住院号、送检日期, 防止发生错误, 便于抽血时再次核对。

d.操作前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解除病人心理上的忧虑与恐惧, 以取得病人合作。做好自身准备, 如衣帽整齐、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等。

2.2 其次要注意血标本采集方法:

a.核对病人并向其再次解释抽血目的和配合方法。根据病人自身情况需采血标本项目, 选择采血部位、采血姿势。如重病人有1~2条静脉通道, 应首先考虑在静脉装置的对侧肢体采血, 减少血样受静脉输液稀释的影响。如严重烧伤患者、极度肥胖病人及婴幼儿采血困难者可选颈外静脉。正常人自立位时血浆总量比侧卧位减少12%, 血液中直径大于4nm的成份不能通过血管壁, 使其血浆含量升高5%~15%。常见指标检测, 如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总钙、碱性磷酸酶、甲状腺素、甘油三酯、胆固醇等。

b.血应选好血管, 先消毒皮肤待干后再扎止血带。采血时避免针头在静脉中探来探去, 造成局部血肿和血样溶血。现临床所用真空采血器负压相对较大, 当针头进入静脉见回血后, 再将采血器另一端45°刺入试管帽, 使血液顺血管壁流入管底, 抗凝标本摇匀动作适度, 可减少标本溶血及测定结果。

c.若需同时抽取不同类别的血标本, 应先注入血培养, 再注入抗凝管, 最后注入于试管。动作应迅速准确。血培养瓶应常规消毒瓶盖, 更换针头将抽出的血液注入瓶内, 轻轻摇匀, 一般采血量为5ml。如为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病人, 为提高细菌培养阳性率, 采血量可增至10~15ml。当用全血标本时, 需严格控制采血量, 勿将泡沫注入, 对加抗凝剂的标本尤为重要。

d.血标本采集后, 将血标本管上的代码贴在试管申请单上, 一同及时送检。避免标本放置过久。如血标本未及时分离血清, K+将渗出红细胞致高钾。血标本放置过久导致血清氯测定值降低、血清钠测定值下降、血糖下降。

3 提高分析中的质量

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验时, 最好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原装配套试剂, 如果条件不允许, 也要选择和溶血素配套的稀释液。其中溶血素的选择很关键, 它直接影响到血细胞的检验质量。溶血素的质量不好, 可以造成溶血不完全, 使未溶解的红细胞计数到白细胞中, 造成白细胞数假性增高, 血红蛋白测定偏低。另外, 也可能会使白细胞明显变形, 使白细胞直方图异常, 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不准确, 甚至不能进行分类计数。

为了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除了测定仪器的定期保养外, 还要定期进行仪器的校准。仪器校准前应彻底清洗管道, 去除管道中的残留血液、吸附的蛋白和纤维等, 然后测定试剂空白, 本底要符合要求。检查标准物是否在有效期内, 外观有无变化。标准物从冰箱取出后, 要平衡至室温, 轻轻混匀。

标本自身的因素也会对血细胞检验的结果造成影响, 其中血小板计数最容易受干扰。由于血小板计数的阈值是2~24f L, 3~20f L为准确计数阈值, 20~24f L为血小板计数的漂浮阈值。当小红细胞体积<24f L时, 计入血小板, 使血小板假性增高;巨大血小板和血小板聚集, 计入红细胞, 使血小板计数假性减低。有核红细胞增多会使白细胞计数假性增高。而淋巴细胞分群中也可能存在体积稍小的嗜碱性粒细胞, 使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假性增多等。

4 提高分析后的质量

中华医学检验学会提出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凡出现以下情况均应进行显微镜复查:a.血细胞计数结果明显异常:细胞<3.0×109/L或>20.0×109/L, 血红蛋白<30g/L, 血小板<50×109/L。b.血细胞直方图异常: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任何一个直方图的峰值出现偏移。c.仪器出现警示信号。

对检验结果要注意分析各参数之间的关系, 如红细胞直方图峰值左移时应观察血标本, 检查是否红细胞体积偏小, 结合MCH观察是否有血红蛋白含量减少;当峰值右移时应观察血涂片, 检查是否红细胞体积偏大, 结合MCH观察是否有血红蛋白含量增多;血小板直方图出现尾部曲线上升的形态时, 注意观察是否小红细胞增多, 这些体积小于20fl的小红细胞可能进入血小板的计数范围之中, 使血小板计数假性增高。

摘要:提高血常规检查要从避免外界因素对检查结果的影响。提高标本采集质量, 提高分析中的质量, 提高分析后的质量这几方面入手。

13.语文组教学常规工作检查小结 篇十三

创新实验小学

尚晓娟

为了将常规工作落到实处,进一步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2018年9月28日至29日,在教导处高主任组织下高语组及四、五、六年级备课组长对四、五、六年级语文教师教案、听课记录、笔记、各班语文作业进行了检查。总体来说,绝大多数教师的工作成效是令人欣喜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整改。

一、教案

从检查情况看:1.大多数教师能严格按照要求统一备写教案,准备齐全,大部分教师能跟随教学计划表上的进度进行修改,批注。修改与补充注重教学方法的设计及教学手段的运用,充分体现新的课改理念。教师能对教案进行加工修改做到再次备课,五、六年级备课组能超前备课、备案。2.每课课后及时反思,反思能谈及自己对本课的感受及不得法的教学方法。但仍有不足存在:1.个别教师教案无授课时间,无课时安排,备课组教案出现单页现象。2.不能提前备课(四语)。3.个别教师批注较为简单,方式方法单一。4.教案不能附有处室签字的教学计划。

二、作业方面的特点与不足: 表现突出的地方:

1.作业布置面广:所有教师都能就作业布置的具体要求,做到“堂堂有作业,课课有练习”。有一部分教师还从时间,类型,要求等不同层面上做“细活”。

2.作业布置题形多样:多数教师能根据学情与教材特点,从夯实基础,落实目标,提高能力,发展潜力等多重目的出发,自设了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综合作业。注重学以至用和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训练。

3.批改作业及时:教师们都能及时、认真、细致、准确地批改作业,做到:符号规范,反馈及时,重视矫正。

作业中不足的地方:

1.对于作业封面请各位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要整洁、不能涂涂划划,书写要工整,尤其是四年级的作业,孩子小,更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书写习惯。

2.有的作业批改不及时,再者有的作业本上的错误没有进行及时的订正。作业矫正效果仍是“顽疾”;错题要及时要求学生改正,老师也要及时对学生改正后的习题做出判断,这是达到堂堂清的有效途径。

3.有些作业没有按照学校制定作业格式进行书写,同一个作业本的两次作业有的紧挨着,没有空出一行;有的空出大半页,格式不统一,有的作业没有标明作业次数。画横线应用尺子,作业本不允许有墨点,修正液涂改。

4.少数教师的作业布置分量偏少,缺少精心设计,未能有效地达到巩固和提高的目的;作业批改格式不正确。

5.作文评语较少,无鼓励性语言。希望我们老师在书写批语时要规范、清楚,能给学生以榜样示范。

三、配套练习册方面的优点与不足: 优点:

1.老师能把练习册作为有效巩固知识的工具,学生填写及时,正确率较高。2.绝大多数学生的练习册都能进行批改,有纠错的痕迹,可以看出我们的老师进行了认真的讲评。

不足:

部分班级的练习册批改不及时,有的甚至学生没有写完,用铅笔书写,书写有的凌乱,乱涂乱画的现象也有,批改也存在问题。

今后措施: 1.加强作业的规范化管理,封面应认真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学科,教育学生爱护作业本,保持作业本的整洁及完整。

2.作业统一要求,教师严格训练、指导、检查。坚决杜绝不交课堂作业的习惯。次数的标识应置于每次作业的开头或末尾。

3.作业要及时批改与讲评,并督促学生及时订正,做好第二次批改工作。4.作业批改标准统一,打优、良、中。

5.尽量对学生作业进行激励性评语和期待性评语,要多写一些鼓励性评语或有效使用符号。

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续,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教师反馈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今后希望老师们严把作业质量,严抓批改力度,把教学常规工作落实到实处,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四、业务笔记及听课记录:

笔记大多数量足,都大于8页,书写认真。听课记录按学期30节,次数都大于8次,最高郭燕、胡晓霞、林静老师11节。但不能及时点评,缺乏评语、自我执教设计。

五、建议:

1.加强备课实效性研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精心设计、教案切勿批备成教学设计。同时吃透教材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精心设计作业题型,要有针对性有层次有坡度难易适度数量适中形式多样。3.加强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

14.4月-常规检查小结 篇十四

检查小结

2013年4月24日,学校教学常规检查小组对全校教师的教案、作业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现将语文学科的教案、作业的检查情况进行小结:

一、好的方面:

1、大部分教师都能认真备课、超前备课。

2、大部分教师的书写较以前规范,教学环节齐全,教学过程比较详实。

3、教学方法的设计及教学手段的运用都体现新的课改理念。

4、部分教师的课后反思能体现对教材处理的新方法,能侧重对自己教法和学生学法的指导。

5、教师布置作业适量,且批阅作业认真、及时。

6、学生书写认真、规范,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1、个别教师的书写不规范,二次备课不及时。

2、部分教师的教学反思不能体现教学的得与失。

3、个别教师的作业布置分量偏多,缺少精心设计,未能有效地达到巩固和提高的目的。

4、个别学生的错题纠正不及时。

5、对于优等生的作业,教师鼓励语很多,但是后进生的作业缺少激励性评价语。

三、改进措施:

1、批改作业要精批细改,所写批语要规范、清楚、给学生以榜样示范。对作业的评价最好不用分数。

2、对于作业封面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要整洁、不允许涂涂划划。

3、教学反思要及时,要对课堂教学产生真正的价值。

4、教研组要落实好教案每周一查,作业两周一查的制度,加大督查的力度。

15.幼儿园常规检查小结 篇十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呼吸科住院患者行支气管镜检查60例, 其中男50例, 女10例, 年龄41~73岁, 平均年龄53岁。肺癌33例, 咯血7例, 不明原因肺炎6例, 胸腔积液5例, 慢性咳嗽9例。患者自愿选择麻醉方法,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 对照组3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禁食6 h, 禁饮2 h, 均行心电图、凝血功能检查结果正常。支气管镜消毒、术前检查, 检查步骤及操作规程参照文献进行[1]。建立静脉通道, 按照静脉麻醉要求准备好药品和多功能监护仪。对照组常规2%利多卡因咽喉部喷入麻醉或超声雾化吸入, 总量不超过20 ml。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由麻醉师缓慢静脉推注咪达唑仑0.03 mg/kg, 2 min后缓慢静脉推注瑞芬太尼0.5~1μg/kg。待患者安静, 睫毛反射消失后行支气管镜检查。两组同时记录术前、术中MAP、HR、Sp O2的变化及麻醉效果、术中并发症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检查前、检查中Sp O2无明显变化,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检查中MAP、HR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bP>0.05;1 mm Hg=0.133 k Pa

2.2 观察组均顺利完成检查, 麻醉效果佳, 检查时血压、心率稍变高、快;2例出现血氧饱和度一度显著下降, 经面罩正压呼吸支持, 检查得以顺利进行;出现气道痉挛4例;术中黏膜少量出血1例, 无需特殊处理。患者不能回忆术中情况, 无不适感, 无一例不愿行第2次支气管镜检查。对照组仅3例麻醉效果佳, 检查时血压、心率上升明显, 术中均有不适感, 且有不同程度痛苦回忆。气道痉挛中断检查1例, 拒绝行第2次支气管镜检查24例, 出现少量黏膜下出血6例, 不需做特殊处理。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和耐受度增高,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无痛原则在国外气管镜检查中广泛应用。临床上常通过联合应用瑞芬太尼、咪达唑仑达到镇静镇痛的目的, 可以降低咳嗽等应激反应[2,3]。传统支气管镜检查麻醉方法是在咽喉部局部喷雾麻醉, 整个检查过程患者清醒。当支气管镜经过声门及以下气管时, 患者常出现剧咳、胸闷、气短, 从而产生恐惧心理, 不能很好配合甚至中断检查。而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 瑞芬太尼、咪达唑仑联用让患者在睡眠状态下接受检查, 能避免患者心理上留下不良阴影。瑞芬太尼起效快, 达峰快, 作用时间短, 提供术中无痛条件。咪达唑仑为水溶性, 吸收半衰期约10 min, 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很小, 其产生镇静, 抗焦虑, 逆行性遗忘。不可否认, 在静脉给药过程中可能出现呼吸抑制, 故要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加量。在整个操作过程中, 建议随时做好建立人工气道或加压通气的准备, 以备不测。首先操作医师和护士的操作熟练程度、无效动作的多少、操作时间, 都会对患者的刺激程度产生影响;另外护士的术前宣教到位;先予以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可明显减少镇静药物应用量[4]。

总之, 利多卡因联合瑞芬太尼、咪达唑仑行无痛支气管镜检查, 镇静效果显著, 苏醒迅速安全, 患者无不适感, 检查顺利, 值得推广。作者认为无痛气管镜检查具备以下几个优点: (1) 患者在安静、舒适的状态下进行检查, 清醒后无不良记忆, 对再次接受操作无恐惧感, 对于某些需反复进行纤维支气管镜诊疗的患者尤为适宜。 (2) 检查过程安全、用药方便、术后恢复迅速, 因有麻醉师的保驾护航, 且患者检查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 医生可以更加仔细、清楚地观察病灶, 从而快捷准确地完成所需操作检查。

摘要:目的 比较常规局部麻醉与局部麻醉加静脉麻醉用于支气管镜检查时的满意度、耐受度及安全性。方法 60例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局部麻醉加静脉麻醉) 和对照组 (单纯局部麻醉) , 每组30例。观察患者对操作的满意度和耐受度、操作的安全性和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观察组检查前、检查中血氧饱和度 (Sp O2) 无明显变化,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检查中平均动脉压 (MAP) 、心率 (HR)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和耐受度增高,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行支气管镜的患者可采用单纯局部麻醉联合静脉麻醉的方式, 患者的满意度和耐受度、操作的安全性、诊断的准确性较高。

关键词:局部麻醉,静脉麻醉,支气管镜检查,满意度,耐受度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支气管镜学组.诊断性可弯曲支气管镜应用指南 (2008年版)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8, 31 (1) :14-17.

[2]Wahidi MM, Jain P, Jantz M, et al.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consensus statement on the use of topical anesthesia, analgesia, and sedation during flexible bronchoscopy in adult patients.Chest, 2011, 140 (5) :1342-1350.

[3]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Task Force on Sedation and Analgesia by Non-Anesthesiologists.Practice guidelinesfor sedation and analgesia by non-anesthesiologists.Anesthesiology, 2002, 96 (4) :1004-1017.

上一篇:体育专项检查汇报材料下一篇:监理人员职业道德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