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的作用

2024-10-14

学校文化的作用(精选11篇)

1.学校文化的作用 篇一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高等教育,教学,武术文化

前言

武术,作为众多体育运动项目中的一个项目,其产生和形成机制必然带着体育运动项目产生和形成的一般规律特征。然而,武术在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其母体文化中各文化因素的不同影响,又表现出明显的民族文化特征,形成了不同于其他项目的独特特征。中国武术融技击、表演艺术、强建体魄于一体的表现形式,已逐渐被世界接受,中国武术中蕴藏的武术文化,即所谓“习武先修德”,“尚德不尚力”等,是中国儒家思想在武术中的体现。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时代要求与战略全局出发,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是对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和对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阵地,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窗口,聚集了大量科技和文化精英,也就是说高等院校理应承担大学生文化教育的重任。

中华武术文化的教育示范作用,对提升高等院校的文化发展具有带动作用,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中华武术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交织作用

中华武术文化的发展始终伴随中华文化的发展,可以追随到我国的殷周时期,那时的甲骨文中已有反映,从倡导“文武之道”的孔子说起,武术文化已与中华传统文化相联系。几千年来,中华武术被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各种多元文化所影响,从孕育成长,直到发展壮大,形成了具有东方文化独特魅力的表现形式。

1.1 中华武术“尚武崇德”精神中的儒家思想

儒家以仁德为本,因而主张慎战,即主张一次用兵而彻底安定天下。不管这种愿望的可行性如何,但确实反映了儒家对武力和用兵之事的审慎态度。而这种慎战思想也是先秦兵家暴力战争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军事尚武传统中“自古知兵非好战”的真理。在此慎战观的支配下,孙子提出了代表东方兵学最高境界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军事战略思想。儒家具有很强的民本思想,尤以孟子为著。而习武之人在提倡尚武精神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重民、爱民思想。其实,慎战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这种倾向,之所以慎战正是由于战争有劳民伤民的恶果。而习武之人提出的许多重“文德”、重“仁义”的命题,几乎都是儒家仁德观的内容。

传统武德中所具有的尊师重道、讲理守信、重义轻财、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等优秀情操也正是来源于儒家文化对武术文化的影响和感染。

1.2 中华武术文化承载着中国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的精神主要包括:爱国主义的民族情怀、团结统一的价值取向,勤劳勇敢的优良品质、自强不息的进取意识、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崇德重义的高尚情操、科学民主的现代精神等。

武术文化中蕴藏着积极的人生哲学,无论是爱国精神、重德精神、自强精神、整体精神还是和合精神,均重视实际,关注现实,表现出务实的特质。武术文化中蕴含着坚定地民族志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武术文化伦理观念的中心思想是“仁”,无仁之勇,只能是匹夫之勇,同时武术在攻防搏击时仍会体现出宽厚仁德的精神。“尚德不尚力”就说明练武的人道德比武功更重要,武术的作用在于强身健体,为国家抗御强敌。武术伴随着战争而产生,习练武术技能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磨练意志,与艰难困苦抗争的过程。沉淀了几千年的武术文化中,渗透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博大精深。

在武术教育中应该把武术的技术学习变成民族精神“知情意行”的共同发展,发挥武术“以武修身、以武养心,以武立志”的育人功能,将武术文化转变为人格的培养和文化的熏陶。

1.3 中华武术文化对中国民间文学和活动的影响

从《史记》到《水浒传》,再到现在的《天龙八部》等小说作品可以看出,从古代到现在武术对文学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这些武侠题材中体现的内容大多是对武林中人劫富济贫,惩恶扬善的壮举,颂扬真善美,展示武功对弘扬人间正气的巨大作用,可以说武术中体现了武术文化。随着影视剧的热播,武侠小说被搬上屏幕,武术的传播有了新的平台,并且被传播到世界各地,让更多的人喜欢上了中国功夫,因为它既能强身健体,又能陶冶身心,还可以从武术文化中得到精神享受。

中国古代民俗活动众多,和武术结合的活动有很多,可以说武术既是民俗活动的主要内容也是大众喜闻乐见的活动项目。民俗表演中的舞狮表演,在我国历史悠久,每逢重大节庆日各地都会组织各类型的狮子表演,狮王争霸活动,这不仅因为狮子是百兽之王,是威武的象征,同时也是因为狮子表现运用武术的技巧,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锻炼的效果。现在在国外华侨和华人聚集的地方,逢年过节时常可以看到中国传统的舞狮表演,这种表演已经成为联系华夏子孙情感的重要活动之一。

2 高等院校普及中华武术文化的重要性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西方体育的强势传入,作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体育项目的中华武术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中华武术“起于易,成于医,附于兵,扬于艺”,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仅具有严密的哲学思想、系统的技击理论、完整的锻炼体系,具有强身健体、祛病延年、防身御敌、制人取胜、修心养性、悟道怡情等神奇功效,而且还依托一定的政治、经济背景,与军事、宗教、教育、医疗、艺术、嬉戏等活动紧密相连和相互渗透,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文化精神、哲学智慧、社会心态、风俗民情、审美观念、艺术情趣、思维定势、行为方式,因而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显著象征,是文化人类学和社会行为学研究的宝库。

2.1 武术的教育价值

中华武术有着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有其独特的健身养生方法和价值。中华武术实用的技击、科学的锻炼方法和赏心悦目的动作,使它像一朵奇葩独于现代体育之中,但在西方体育文化和各种暴力、功利文化的充斥下,高校对武术产生了许多不良认识,漠视了武术博大精深的内涵及思想,这些极不利于高校生对武术的继承与发扬。武术教学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武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无论在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都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开展武术教育,不仅能加强高校学生的体质,还能提高高校学生文化品德修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使高校学生生树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

2.2 落实武术文化的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物质水平飞速提高,西方各种思潮、各种伦理道德的影响,我们的社会风气也存在一些问题,拜金主义、个人主义、自由化思潮等一些不良风气正影响着高校学生。一方面,有不少高校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对人生没有正确认识,加强中华武术文化教育势在必行;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武术事业也在蓬勃发展,武术人口与日俱增,具有一定的武术技能的大学生缺少良好的武术文化素养,后果可想而知,所以我们必须加强武术文化教育特别是高校学生的武术文化教育,也只有这样,才能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需要的文武兼备的人才。总之,武术文化纯正,则人和,则相濡以沫;则事和,则相辅相成;则声和,则悦耳动听;则色和,则纵和,最终缔造一个和睦、和谐、和祥、和乐得人类理想社会。

2.3 学习武术文化教育,传播中华文化的精髓

北京大学哲学系郭建宁教授认为:“全球化引起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的对话,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相互激荡互相对接,有吸纳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因此,保持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同时实现文化的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是关系民族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中华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武术文化是其中的精髓,融通着中国人、中国文化的历史血脉和记忆,是我们民族信仰、崇拜、生活模式、文化思想的身体语言的写照。当今高校的学生,生活在多元文化互相碰撞的时代,传统武术传播必须将会借助文化媒介的力量,实现我国传统武术乃至传统文化的复兴,在这个洪流中,大学生肩负着传承中华文化的历史重任,面对时代赋予的责任,高校学生应该积极学习中华武术文化。

3 中华武术文化在高等院校中的地位和作用

武术一直是高等院校体育院系学生的必修课,但是长期以来在普通学生中只是作为选修课存在,这种情况不仅不利于普通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影响大学生对于中华体育文化的理解,从而缺失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学习。武术作为最具社会影响力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应该确立其在高校体育中的重要地位,充分利用它的功能,从强身健体上升到宣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提升高校学生文化素质的高度。

3.1 中华武术文化是塑造高校学生健康体魄的摇篮

高校学生对学习武术、培养武德、弘扬中华文化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学校,从来就是文化传承的主渠道,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培养民族精神纳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同时,武术在学校中的传承对于传播和弘扬武术文化,发挥了重要的教育和宣传作用,同时拓展了无数的本土传承。武术文化在学校教育的传播,打破了单纯“师徒”“家族”制的武术传授模式,实现更大范围、更大规模武术的推广。中华武术不仅是体力与技法的结合,它首先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族传统文化在武技一道的体现,也是民族心理个性在健身自卫领域的合理发映。武术作为一种文化活动和文化现象,它在漫长的社会发展中逐步形成,并积淀了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

3.2 中华武术的社会价值及对高等教育的意义

高校武术教学对促进素质教育众所提倡的让每个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获得和谐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不能单纯地把武术看作一种外部的技击技术,它还具有培养道德修养、竞争意识、意志品质、审美能力以及提高身体素质与学习质量等良好的教育功能。我们应充分用武术的教育功能,来培养高校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能更好地发扬武术的教育功能,弘扬中华创统文化,推动高校文化建设的开展,为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中华武术文化是教育人的一种手段,一种方法,能对现代教育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能够让大学生明礼修德,不仅强于筋骨、壮于体魄,还能正于精神、净于灵魂,中华武术的传承更是一种文明的延续,符合十七届六中全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通过中华武术文化的传承让下一代了解“武德”、学习“武德”,继承“武德”,传播“武德”,发扬“武德”,为实现高校文化改革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薛斌,等.浅谈当今武术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4(2):76-78.

[2]扬本升,刘爱荣等.发展传统武术的思考[J].山东体育科技,2001(3).

[3]古柏.体育文化的民族化与创新[J].体育文史,1998(3).

[4]田文林,等.浅论对待“武德”的态度[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2.

[5]刘学谦.从传统文化对武术的影响和现代社会的健康需求看武术的未来发展[J].体育科学,1992(3):12.

[6]张立文,等.传统文化与现代化[M].北京: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1.

[7]刘劲松,等.中国武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1):30-32.

[8]朱瑞琪,等.武术功能价值及现代应用研究[D].武管中心课题,2005.

[9]李印东.武术概念之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4(9).

2.学校文化的作用 篇二

关键词:家长学校 文化强国 国民素质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c)-0184-01

2011年,我从师大毕业正式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在小学支教的过程中,学生们的天真可爱,让我体会到了初为人师的幸福与快乐,而部分学生的懒散与厌学,也让我意识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与压力。经了解得知,这些孩子大多是农民工、下岗工、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的“留守儿童”,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缺乏父母的关心与照顾,在行为养成过程中缺少家长的教导与督促,基本上处于自然生长的状态。华南师大刘良华教授说,家庭是人成长的根部和根本,家庭教育是一种“培根”的教育。俄国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及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素质影响孩子素质,家庭教育影响孩子成长。为此,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对家长进行必要的培训,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

1 办好家长学校是文化强国建设的要求

所谓家长学校,是我国小学以在籍学生的父母为对象,以多种教学形式,有目标、有计划、有系统地向他们传授现代家庭教育理念、家教原理、家教规律与方法,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以达到提高家长素质与家教水平的义务性培训模式。

党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文化强国的根本标志是:社会精神风貌良好,国民整体素质较高。然而,当前我国国民整体素质的现状与文化强国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2009年,浙江省社科院杨建华的“浙江农民工群体生活状况”的调查显示:农民工工作时间长、条件差、收入低、负担重、居无定所,子女大都由祖辈代养(调查中的老人文盲率高达90%以上),父母常年与孩子缺乏沟通,疏于管教,造成了“留守儿童”的亲情淡漠和家教缺失。刘良华教授也有一项研究表明:孩子1~6岁在祖辈那里度过,即便入学后再由父母亲自抚养,他们成为默默无语的沉默者、或成为侵犯他人的捣乱者、攻击者等“问题儿童”的可能性大于在父母身边成长的孩子。为此,增强家长正确的家教观念是一个迫在眉睫的大事。

2 办好家长学校是发挥学校资源的优势

国内一项关于“农民工的文化生活”调查显示:农民工下班后,40%的睡觉,30%的看电视,20%的聊天,5%的打牌或打麻将,5%的读书看报。在这个庞大群体中,只有近两成的新生代农民工业余时间喜欢读书,但由于用人单位没有图书室或借阅不方便,这类人群业余生活的内容上网排在第一,且网聊与游戏占了七成。天津社科院张宝义所长十分关注农民工的文化权益,他说,制约农民工读书的主要因素有三:一是没条件接触到书;二是没时间精力读书;三是没财力买书。需要通过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来解决提高农民工的素质问题。为此,笔者认为,家长学校能满足家长部分文化需求,是它教育惠民的具体体现。小学胜任这项使命,是因为它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优势可以发挥,如:(1)完备的教学设施;(2)强大的师资力量;(3)科学的办学经验;(4)先进的教育理念;(5)孩子对家长的督促;(6)家长望子成龙心理的激发等等。

3 创新培训手段是办好家长学校的保证

家长培训是一项庞大而艰巨的教育工程。由于学生家长就职于各行各业,分布于全国各地,各人的教育背景和文化素质参差不齐,要真正落实家长培训工作,家长学校必须加强管理,从制定相关制度、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手段等几方面入手。

第一,制定相关制度,加强管理。

为保障家长学校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要制定诸如,“家长学校办学章程”、“家长学校培训计划”、“家长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方案”、“家长学校考勤制度”、“家长行为规范,以及“优秀家长评比表彰”等方面的制度,通过制度和管理,达到督促家长参与培训的目的。

第二,丰富培训内容,激发兴趣。

教育部与全国妇联联合发布的《家长教育行为规范》是家长学校的必读内容。首先,要家长树立“为国教子”的教育思想,增强履行教育子女的责任意识;其次,进行现代家庭教育观念、家庭教育方式和家庭教育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帮助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知识与理论;再次,开展科学家教、心理健康、良好生活方式、平等和谐亲子关系等活动,让家长在教育情境中,领悟教育学和心理学原理,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从而走近自己的孩子,成为合格的家长。

第三,创新培训方法,满足需求。

改革创新教育手段,以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满足家长参与学习的需求。如:(1)开展读书活动。规定必读书目、阅读时限和写讀书笔记等要求(不计字数,只求表达真情与实感,由孩子班主任进行批阅),加强家长的自学能力;(2)开展教子案例活动。指导家长将平日自己的家教事例记录下来(成功、失败、困惑均可),每学期举办家长会,以座谈的形式进行教子经验交流;(3)办“家长学校报”,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刊登家庭教育案例、进行个案分析等,通过文字形式促进家校之间的交流与配合;(4)开展“家长论坛”活动。由班主任轮流或定期担任“家长论坛”的版主,及时解答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疑难与困惑,协助解决家教难题;(5)举办讲座。邀请教育界专家学者来校作“家庭教育”的演讲搭建专家与家长“面对面”的交流平台,现场解答家长在孩子教育过程中的疑问;(6)打造亲子活动品牌。以游戏为载体,创设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情境,促进家长与孩子的交流与发展。

综上所述,要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必须注重学生家长群体(尤其是农民工家长)素质的提高。努力办好家长学校,使家长培训工作系统化、持续化和常态化,让中国的家长在家庭教育学习中得以成长与提高,首先成为一名合格的家长,再实施正确的家庭教育,这将对提高孩子——未来国民的素质,实现文化强国建设的宏伟目标起推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陶行知,董宝良,喻夲伐,等.陶行知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刘良华.新父母学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孙云晓.怎样教育孩子[M].北京:京华出版社,1996.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家长教育行为规范[EB/OL].百度百科,1997.

[5]喻岳衡.身教与言传并重的实录——左宗棠教子书[M].长沙:岳麓书社,2002.

3.论学校图书室的作用 篇三

【摘 要】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组织体系中的一个单位,也是学校实施教学的一个据点,学校图书馆应配合学校的教育目的,顺应教育的发展趋势,利用图书馆文献宝库的优势,开发图书馆现有的资源为读者提供知识和信息,起到知识信息的导航作用,从而达到辅导学生品格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学校图书馆 情报资料中心 陶冶情操 配合课程

学校图书室是学校书刊情报资料中心,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研究服务的机构,图书馆工作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利用书刊资料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文化科学知识等方面的教育。由此可见,学校图书室是学校重要的教育机构,它不仅仅是图书的借借还还,以及为广大师生教学和科研服务的职能外,而且,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机构,要管理育人、图书育人,为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及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做出它应有的贡献。图书馆既要向学生广泛宣传图书,指导阅读各种书刊,又要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各种参考资料。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一、培养品德,陶冶情操

学校图书室在青少年的思想行为,道德情操的教育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图书室要配合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利用图书室所特有的方式方法,例如各种图书宣传方式或组织阅读各种有教育意义的书刊,向学生进行正确人生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高尚道德品质教育以及远大革命理想教育等,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先进性人才。

学校图书室通过各种优秀读物,可对学生发挥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使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得到有益的启迪。通过阅读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着名科学家的模范事迹和成长道路,可为学生树立起学习的榜样、效法的楷模,使学生在效法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习到先进人物的崇高精神和高尚的道德品质。通过阅读各种书籍,还可以使学生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课堂教学可使学生对道德的认识条理化,而大量读物中渗透着歌颂善良美好、鞭挞邪恶丑陋的主题思想,通过形象的说理和艺术感染力,可使学生产生相应的内心体验,引起少年的思想共鸣,从而提高分辨是非和美丑的能力。图书室发挥思想教育职能有其独特的一些特点:(1)接触学生具有广泛性。(2)了解学生思想变化具有及时性。(3)掌握学生心理状态具有直观性。(4)引导和教育学生具有多样性和生动性。由于以上特点,使得图书馆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特殊的作用。

二、配合课程,辅助教学

首先,图书室要根据学校教学工作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的搜集各科课程有关的教学参考材料和课外读物,分别提供给老师和学生参考使用。学校图书室不同于一般的公共图书馆,他的藏书除一部分供教师使用外,大部分藏书要符合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兴趣爱好。所选书刊要通俗易懂、富有趣味性,同时还要能够配合各科课程,这样才能够吸引学生,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图书室在配合课程、辅助教学方面,既要做好面向学生的服务工作,又要做好面向教师的服务工作。

配合教程向学生推荐书刊时,最好与各科教师紧密配合。图书室要经常从新到书刊中挑选能够配合有关课程或有关章节的书刊资料,推荐给有关的任课教师,然后请教是精选后,向学生宣传,供学生阅读。与教师紧密配合,一方面可以紧密结合课程内容和课程进度,巩固并扩大学生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也可得到教师的支持与帮助,使图书室的服务工作更加有的放矢,从而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三、扩大知识面,开发智力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进行综合教育,是图书馆的又一重要职责。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各门学科出现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趋势,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渗透日益加强,引起了许多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和综合学科的出现,这些新学科的出现,又进一步促进了学科间彼此的渗透,使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联系日趋密切,各学科彼此孤立的状态逐渐被打破。这种形势深刻地影响着学校对人才的培养。那种孤立地按学科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未来对人材的需要,必须从学校做起,就要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向学生进行综合教育,重视对学生智力的开发。而图书室正是学生扩大知识面,开发智力的重要阵地。图书室收藏的书刊中蕴藏着古今中外人类所具有的各种知识,是知识的大宝库。图书室的职责是将知识宝库变成知识喷泉,把书刊中所含的各种知识开发出来,提供给学生学习,使学生通过阅读各种书刊,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把学生的文化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等多方面的培养贯通起来,给学生打下较宽广的知识基础。

四、独立思考,培养能力

未来社会不仅要求学生具备各种知识,而且要求善于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创造更多的新知识、新的科学技术。这就需要从小养成各种能力,包括: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等。从学校图书室来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图书室通过图书宣传的图书室使用法及读书方法的指导,可使学生培养起查找和选择书刊的能力,使他们学会在同类书刊中进行分析、比较,从中选择出优秀的书刊。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学习的需要和个人的兴趣爱好,有目的地查找出自己所想要的书刊,从而养成独立地寻找知识的能力。自学是提高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阅读书刊,可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独立钻研、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凭灌输式的课堂教育是不易培养起来的。而通过图书室自由地选择、浏览、阅读书刊,可以启发学生问题的兴趣,促进思维意识的觉醒。

表达能力,包括文字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图书室利用壁报、板报等形式,组织学生写读书笔记或读书心得,这对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是一种极好的锻炼机会。可促使学生深入领会所读书籍,分析书中思想内容的是非、优劣,做出自己的判断,并用口头表达出来,这对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鉴别和欣赏能力等都是很有益的。所以,学校图书室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应变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见,学校图书室是学校重要的教育机构,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机构,要管理育人、图书育人,为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及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做出应有的贡献。参考文献:

4.学校文化的作用 篇四

摘 要:教师业务档案是教师在学术活动以及各类培训中形成的能体现出教师水平的历史资料以及对真实的职称、学历、科研成果等情况的真实写照,是作为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补充。本文主要对教师业务档案的一些作用及管理进行分析,供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业务档案;档案管理

业务档案的建立有利于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一些科研活动或教师外出实验教学以及评定教案,这些档案资料可以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质量,同时也是教学业务的水平标志的衡量资料。学校的人才战略需要这些作为参考、支撑,才能得到精益求精之目的。

一、学校教师业务档案的作用

1.评定职称,考核、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

教师业务档案是随着专业技术人员职务的评聘而兴起的产物,它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过去与现在的业务情况有较为详细的反映,教师业务档案中记载有教师的学历、考核成绩、对其业务水平的评价、论文、论著、科研成果等内容,这些材料成为教师评定职称和晋升的最可靠材料。它与人事档案共同为历史地、全面地考核、选拔和合理使用人才提供依据。利用教师业务档案来考核、选拔人才,从而改变过去那种取决于领导的“印象”,同志间的“人缘”不能客观地评价的做法;也可以克服过去那种只凭人事档案中对业务能力几笔定性评语的弊端。将业务档案展示出来,让材料说话,用档案这把“尺子”去度量,就会更客观、更公正,减少许多麻烦和人际矛盾。

2.能为学校管理决策服务

教师业务档案能反映学校教师队伍的状况、业务水平。学校必须根据教师队伍的状况,提出学校规划、专业设置、各级职称配置、优化师资结构等管理决策。如学校在开设新专业之前必须了解教师所学专业,课程情况,从而确定其是否能胜任某门课程的教学。学校的师资管理部门也可以从教师业务档案中了解到教师的学历和业务水平等情况,从而制定出合理的使用教师,有目的培训教师的计划和制度。

3.能反映一所学校的学术水平,关系到一所学校的声誉

教师业务档案,尤其是学术论文、专著,对教师本人而言,它忠实地体现出自己在教学、科研中的真实水平和地位,是社会评价其教学、科研工作较为客观的依据;对一所学校而言,一个教师在某一学科建设的发展取得成果,其实也是该校学术水平的反映。在国际上,都把发表论文、专著的多少作为评估一所学校的重要条件。世界名牌大学都是由于拥有超一流的学术成就而使学校声誉鹊起。

4.形成学术氛围,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师业务档案收集了大量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专著、教案及科研成果,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通过了解教师业务档案,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及时交流信息,促进教师之间的业务竟争,形成良好学术氛围,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如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教师必然会利用过去科研成果来从事创新研究。

二、教师业务档案管理

1.收集

哈佛大学就规定:本校教授在退休或逝世后,本人或其家属要将其全部文稿移交档案馆保存。教师业务档案的专业性决定其必须也只能采取专业归口、部门立卷的制度。由学校师资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各系、部门收集、加工整理、立卷、归档,定期向学校综合档案(馆)室移交。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材料一部分分散在教师个人手中,很多教师认为个人的论著、论文是个人心血的结晶,可以不交。另外,教师认为自己保管更为保险,利用也方便,因此不愿交。这是许多学校没有开展这项工作的原因之一。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加强《档案法》宣传教育,使每个教师增强档案意识。其次,学校应制定出相应的制度和奖惩措施以保证收集工作的进行。

2.整理

教师业务档案的立卷按一人一卷或一人按不同年代多卷的方法。案卷排列先将院(系)、部、所分开,再按人头排列的方法。随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学校档案部门必须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管理教师业务档案,建立数据库,通过网络进行信息采集与核对,实现教师业务档案管理的自动化处理和网上查询。

3.利用

为了使教师业务档案更好地发挥作用,档案部门要建立严格和管理和借阅制度,并采取一些方便教师利用的措施。同时档案工作者要熟悉《著作权法》、《专利法》等法规条例,凡提供利用要履行有关手续,有的还要征得本人或家属的许可,任何人不得擅自提供利用。

三、处理好教师业务档案与其它档案的关系

1.教师业务档案与人事档案的关系

教师业务档案侧重在对个人学识水平、科研成果、业务活动的记录,对于业务情况的反映,它比人事档案更详细具体。人事档案是个人经历和社会实践的记录,主要反映生平、经历、政治态度、工作表现、职称等,是个人思想品德、业务能力及工作情况的反映。可以说:人事档案较教师业务档案全面,而教师业务档案是人事档案的具体补充。

2.教师业务档案与科研档案的关系

科研档案主要包括本校教师发表的论文、专著、科研成果等。它与教师业务档案中的这部分内容发生重复、交叉。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减少重复馆(室)藏档案数,教师的这些著作和科研成果应存入科研档案中。教师业务档案中的这部分内容可通过建立“索引卡”或“参见卡”来解决。这样,既可使馆(室)档案不重复,又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资源。

3.教师业务档案与“名人档案”的关系

一些重点院校如南京大学档案馆建立了“名人档案”。“名人档案”的对象范围比教师业务档案的范围小,“名人”可以是教授、副教授、校(院)领导、优秀工作者等。“名人档案”收集内容所涉及的范围更广,既涉及名人个人经历、涉及其所从事的研究领域,也广泛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在学校档案馆(室)中,如建立了“名人档案”的这部分人物,可不再建其教师业务档案。

四、结语

5.学校文化的作用 篇五

3.2拓展方法,构建多样性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下,美术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行为,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成为美术学习的主导者。在学习方式的构建下,拓展课程以美术教育为主体,给予了学生更多的空间。通过正视学生的多元化发展,让学生能够重新回归回归课堂,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在学习方式上,拓展教学融合了翻转教育、多媒体教学、合作教学、探究教育等形式,使美术教育能够和信息技术相互整合在一起,加速美术教学和创新教育的发展融合。通过教师讲解、图例师范等形式,让学生能够以一种更加自主、能动的学习形式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另一方面,通过信息技术和美术设计的相互融合,在信息技术和美术设计的整合下,使学生能够在软件运用的.过程中,具备更加深层次的理解。例如,教师在培养学生的素描绘画技能时,通过塑造“电脑美术――图像艺术”等形式,引导学生在美术课程中,具备更加全面的发展认识。使美术课堂能够具备更加动态、开放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在多样性的教学方式下,通过以网络技术为载体,使初中生能够在开放的互联网中,汲取更加丰富的美术资源。在美术教学中,通过对信息化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鼓励学生能够获得更加充分的美术资源。教师要及时了解美术教育的新动态,开发出富有创意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引导学生在网络上进行自主信息交流,通过设计美术网页和网络平台,开展跨越地域、风格的作品交流。例如,学习可以签订美术报刊、杂志以及在学校网站上开展美术专栏等形式,使学生能够在美术交流的过程中,把艺术教育和实际生活融合到一起,进一步丰富美术教育的教学内涵,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3拓展重点,紧扣美术教育的核心脉络。在学校美术拓展课程的设计上,教师要围绕创设情境、引入新知、教育引导、探讨解疑、创造体验、形成技能、激发潜能、表现评价、布置展陈、表现成果这几个环节入手,使学生能够在美术教学中,拓展延伸空间,教师要紧紧围绕美术教学热点,通过相应的教育拓展手段,实现对美术课堂内容的自然延伸。例如,在色彩课程中,为了让初中学生能够明白色调的艺术魅力,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播放视频短片的形式,使同学们能够通过屏幕,感受到不同的色调。例如在灰色色调上,教师可以将社会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灰色系图片进行集中的播放,通过布置教学任务,鼓励学生能够自行搜集喜欢的色调颜色和事物,包括灰色的衬布、灰色的瓶子、灰色的书本、灰色的鞋子等等,然后把这些物品进行自主的设计,让学生进行自主临摹。教师在把握学生对色彩的不同感受时,充分拓宽学生的美术知识素养,使美术课堂内容能够得到更好的升华。当然,这一拓展方式除了要紧紧围绕课堂重点知识去开展,更要追求塑造热闹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不同方式的应用,加快对美术教育的重点、难点突破。

3.4拓展思维,加速美术拓展性的培养。要想做好初中美术教育工作,教师在推新拓展课程的过程中,要通过微课程的应用,通过微课程等不同的形式,使学生能够自爱观看的过程中,更加积极认真的去观看。例如,在组织学生欣赏美术欣赏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从思维拓展上进行转变,进一步强化微课视频和美术课堂的相互融合。在构图思维训练上,教师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美术创造思维。教师要对两种构图模式进行展示,然后逐一带领学生分析不同的构图形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图形创意。然后面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这两幅图画在构图上有哪些特点?”鼓励同学们站起来说明自己的所思所想。在展示自己独特构思想法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各种潜在的创造力和吸引力。通过塑造更具新意的美术作品,帮助学生养成更加科学的思维习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拓展性和创造性的人才。

4总结

综上所述,当前,美术拓展教育在校园教育中,实现了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美术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利用现有的地域、文化等资源进行学习,确保美术教师能够在拓展过程中积累更多的教学资源。为此,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立足美术拓展课程的发展方向,在顺应历史背景的过程下,引导教师应该充分结合美术教育的实际情况,增进到美术拓展教育的资源性和反响性,打破学校美术拓展课程对学生的局限性,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开心、轻松地融入到美术学习中来。

参考文献

[1]孙海燕.美术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12).

[2]李文洁.因地制宜,开发美术课程资源[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4).

[3]索奕双.地方文化资源在美术教育中的开发利用研究[J].浙江工艺美术,2011(2).

6.学校文化的作用 篇六

廉政文化与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关联, 它作为一种无形的、潜在的力量, 为反腐倡廉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因此, 要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必须以廉政文化作为重要的思想道德支撑, 以廉政文化的穿透力、亲和力和廉政文化的广泛性、独特性, 巩固党风廉政建设的成效, 辅助当前的廉政建设机制。在高等院校, 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对学校反腐倡廉工作同样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加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对促进学校廉政建设的特点和作用

廉政文化建设不同于传统的党风廉政教育, 它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 是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廉政建设需要以文化为载体, 文化建设应包括廉政内容, 廉政与文化相辅相成, 不可或缺。廉政文化是以先进的廉政制度为基础, 以先进的廉政理论为统领, 以先进的廉政思想为核心, 以先进的廉政文学艺术等为载体, 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广博的文化知识和丰富的社会实践。校园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同样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是外延更加宽泛。党风廉政教育的“主体”是党政干部, 可谓是执政队伍的内部教育, 而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则将其外延扩大到全体教师、职工和学生, 更加符合新时期反腐倡廉工作的实际需要, 也更能体现反腐倡廉工作的社会性。二是内涵更加丰富。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具有很大的包容性, 经过实践检验, 只要能积淀成一种健康文化、有利于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 都可“兼容并包”, 如廉政观念、廉政思想、廉政理论、廉政文学、廉政法规等。三是形式更加开放。校园廉政文化建设能为学校党风廉政教育提供“异彩纷呈”的载体和“百花齐放”的平台。

二、当前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曲高和寡。

相当一部分单位的领导认为开展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是当前加强和巩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一种极为有效、更易接受的新形式, 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重视程度还不够, 存在号子喊得响、活动配合节奏慢的现象, 部分单位没有制定具体的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总体目标、长远规划和近期工作安排, 未开展活动或开展活动过少, 也有部分单位开展活动时没有突出“廉政”二字, 侧重点不突出, 主题教育不鲜明, 反腐倡廉氛围营造还不够浓厚。

(二) 点高面低。

调研中发现各个单位在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方面存在发展不均衡现象。有些单位能够利用自身优势, 开展诸多喜闻乐见的校园廉政文化活动, 使校园廉政建设深入人心, 但是这些单位的好做法、好经验未得到及时的推广、宣传。也有部分单位没有充分利用好网络、宣传栏等文化教育阵地宣传媒介, 载体作用发挥不明显。

(三) 重形式、轻作用。

个别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态度不端正, 将开展校园廉政文化建设仅仅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 持有开展一次活动就能完成任务的心态, 有的甚至认为最后简单地写写报告、说说总结就大功告成了, 对活动开展的参与率多少、活动开展的形式是否符合本单位情况、活动开展的覆盖面是否广等问题一概不管不问, 从而导致活动开展流于形式, 缺乏实效。

(四) 缺乏群众基础。

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广大师生及各方面大力协调配合, 但是, 部分单位的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只有部分党员来组织、参与活动, 有的师生甚至对此项工作悄然不知, 这就使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失去了最坚实的群众基础, 营造不出全校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 反腐倡廉教育的社会覆盖面也会相对缩窄, 从而导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能更深入地开展。

三、加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举措

(一) 积极发挥好各种媒体、载体的带动作用, 扩大校园廉政文化教育覆盖面, 确保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取得实效。

要充分利用好文化教育阵地、宣传栏、广播、电视、网络等有效宣传载体, 通过举办活动、开辟专栏、开展网评、竞赛等形式, 大张旗鼓进行廉政宣传, 使反腐倡廉深入人心。可以利用重大节庆活动, 适时推出具有鲜明廉政特色的文体节目, 极大提高廉政文化的知晓率。同时, 要积极探索、挖掘新的行之有效的载体, 确保廉政教育以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广大师生的文化形式走入师生之中。

(二) 充分发挥“大宣教”格局的作用, 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搭建展示平台、提供缤纷的舞台。

一是要整合各方面力量, 发挥各自优势, 通过“两课”教育、设立党风廉政建设服务咨询等, 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二是要组织一些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方法灵活、形式多样的校园廉政文化活动, 通过多途径、多渠道、多手段, 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可以利用电子屏、温馨提示卡等形式, 每时每刻对党员干部进行提醒, 同时可将各单位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的廉政承诺情况制成监督卡, 强化监督, 加大鞭策力度。三是要突出地方特色, 体现时代特色, 不断增强校园廉政文化的影响力、吸引力和渗透力。各单位可自编自演一些有关廉政文化等内容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节目, 在适当的场合进行演出, 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宣传, 通过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在全校树立正气、文明之风。

(三) 开展师生喜闻乐见的廉政文化活动, 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7.浅谈学校体育的作用 篇七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作用 陶冶情操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Role of School Sports

YUAN Runqiang

(Zunyi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College, Zunyi, Guizhou 563002)

Abstract Sport is an activity of human-centered and based on the human body movement. Main subject of sports is people; sports reflect the combined wisdom and strength of people. Sports need people to use brain power, but also t need people to have exhaustion. Thus, we can see sports can improve physical fitness, but also train spirit quality.

Key words school sports; role; cultivate one's taste

现在学校教育要求注重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体育在现在学校教育中受到了很大重视,现在笔者就从以下六个方面概述学校体育的作用。

1 增强体质丰富自己的业余文化生活

众所周知进行体育运动可以强身健体,而学校体育是根据学生的生理素质,让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体育运动。首先学生在运动的时候能够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坚持锻炼可以提高人体对脂肪的动用能力,使学生体重和身体机能处在最佳状态。其次学生在进行长期且适当的运动,可以有效改善和促进学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最后进行体育运动,有利于学生肌肉和骨骼的成长。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的时候,肌红蛋白会增加,肌肉会变得结实有力。学生在进行运动的时候还会使自身骨骼得到锻炼,骨骼抗折抗弯能力会有效提高,同时还会促进学生骨骼的增长。

学校体育教育对学生的体质的积极影响发育是不言而喻的,而学校体育对学生而言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而且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在传统的教育中注重的是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当时学生最大的业余生活就是看书、做游戏。在学校体育的推广和发展后,学生业余生活加入了许多的项目,例如:打篮球、乒乓球、排球、踢足球,现在学生还会将跳健美操、做瑜伽等作为业余爱好。由此可见学校体育不仅能强身健体,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爱好。

2 增强学生之间的凝聚力

我们都知道学校体育的特点:以个人或群体方式进行运动。而现在学校体育都喜欢采用集体式体育运动。无论是在个体式还是集体式的体育运动中同学之间相互接触、磨合、切磋等,学生在运动中可以学会如何正确认识自己以及他人,如何与他人交往,如何处理自身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在这些过程中学生会在慢慢适应集体、关心集体,学生会在集体运动中感受到同学之间的感情,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在不知不觉中增强集体凝聚力。

3 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当学生在进行运动时是需要学生智力和体力的付出的,而体力的付出也是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一大难点。现在学生身体素质普遍偏低,这时候要完成体育运动就需要学生有坚强的意志。在运动时,要求运动员拥有着良好的身体素质同时,还需要运动员有坚强的意志力。学生运动达到一定的时间和强度时,会出现手脚酸痛、劳累、呼吸急促等现象,严重时会呼吸困难、头晕、恶心等。在这个时候就需要学生拥有顽强的意志力去完成自己任务。教师会在体育锻炼中,不断激发和引导学生不怕苦、不怕难、不畏艰险,为目标而奋斗。在长期的体育锻炼中,学生会慢慢培养出良好的意志品质。在一个个心理和生理上的困难面前,学生所需要的就是良好的意志品质。良好的意志品质帮助自己将来的生活中,都能以顽强意志去克服困难与障碍,使自己达到目标。

4 能陶治学生的情操

金彦灵在《论运动技能对学校体育的作用和影响》中提出:“不能够是学生真正感受到运动之美与运动之乐,便只能像无源之水,必然丧失其生命力。”由此可见,体育不仅可以强生健体,而且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可以拥有不同的美的感受。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教师会通过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不同的运动器材,甚至是体育场所不同应用。在教师不同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受到体育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熏陶。这些美的情感熏陶,有利于调节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时疲劳、紧张等不良情绪,还可以使学生在这一美的感受中得到精神的休息与享受。学生在进行运动时不仅可以有美的感受,还可以体验到丰富多彩的情感。这些情感体验时而强烈、时而鲜明、时而多变。这些感受体验过程,学生可以培养健康积极的审美观,有利于学生情操的陶冶。情操的陶冶有利于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演绎美的能力。例如: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经常采(下转第35页)(上接第25页)用团体对战式教学方法,学生在团体对战过程中相互帮助、保护,以及相互观察中,强身健体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自身团队精神、强烈责任感以及帮助他人的思想。

5 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集体荣誉感是不可缺少的,集体荣誉感有利于建立一个团结的班集体和增强班级学生的集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以及让班级感情深厚,使学生能够自觉地维护班级秩序,在进行班级活动时候能够积极踊跃地参加。而且集体荣誉感也会增加学生对其他班级的竞争力。现在我们提出要培养学生的独立个性,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培养学生独立个性同时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不断下降。现在学生中以独生子女偏多,父母主要的精力都集中在子女身上,出现过分溺爱孩子现象,而且父母只关心学生学习成绩(认为参加体育活动等其它学习是在浪费时间),这也是造成学生集体荣誉感低的原因。学生对集体活动不关心、不积极,只考虑自身。现在学校将培养提高学生集体荣誉感作为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现在学校体育教学一般采用团体运动竞赛等,这样有利于学生投入到运动中,并且在运动中感受到集体的力量,认识到在集体活动中只有将自己融于集体中,才能使自己与集体融于一体,发挥集体的力量。学生在集体运动中还会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关怀、温暖,在集体运动中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使集体凝聚力加强。学生集体凝聚力越强越能够增加学生自身集体荣誉感。这样有利于班级的发展,也有利于学生责任感等优良品质的培养,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因此,体育教学是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对于学生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6 能开发学生的智力使他们富有创作性

在上文中我们看到,适当的体育运动会对学生的大脑、神经等有帮助,学生在适当运动后可以促进他们大脑的发育成长,同时体育运动不仅仅是体能运动,它也是一种脑力运动,运动也就促进了学生的智力发展。学校体育运动中学生不仅仅要靠团体的力量,还要在运动中动用自身的观察力、想象力、创新力、记忆力等,长期的脑力的运用有利于智力的发展。在体育教学中,体育运动是一种教学内容,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传授体育知识、技能等,教师还要在体育教学中担任学生智力的开发与提高的职能。学习体育运动常常以个人或团体对战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在对战过程中要发挥自身体力和智慧的有效运用。例如:在篮球运动比赛中要考验学生的智慧与合作能力;在排球运动中也要考验学生的智慧,还要考验学生判断能力等。在学校体育运动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开发了智力,而且在运动过程中提高了创造性。

7 结语

自从素质教育的提出起,体育在学校教学中作用不断被关注,对学校体育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让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就应该深刻了解到学校体育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学校体育的作用是有限的,我们不能过度夸大学校体育的作用,更不能忽视学校体育的作用。笔者认为,学校体育教育应该以学生为本,根据实际情况最大程度发挥体育的积极作用,在教育过程中坚持“健康为主”的思想,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体验到运动的快乐、运动的美,在运动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梁田.浅谈体育教学与终身体育的关系[J].南京体育学报,2011(9).

[2] 周文勇.浅谈学校体育的作用与发展建议[J].民营科技,2013(3).

8.企业文化的作用 篇八

企业文化的作用

谈到企业文化,很多经营者都认为是虚的,没有什么实际作用,大多企业的企业文化往往是由一个人在一个小时之内按照自己的标准总结出来的,当然这样造出来的企业文化是有很大问题的,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理解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具体说来,企业文化一般具有以下六个方面的基本功能:

1、导向功能

企业文化能对企业整体和企业成员的价值及行为取向起引导作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企业成员个体的思想和行为起导向作用;二是对企业整体的价值取向和经营管理起导向作用。这是因为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它就建立起了自身系统的价值和规范标准,如果企业成员在价值和行为的取向与企业文化的系统标准产生悖逆现象,企业文化会进行纠正并将其引导到企业的价值观和规范标准上来。

2、约束功能

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企业文化的约束不是制度式的硬约束,而是一种软约束,这种约束产生于企业的企业文化氛围、群体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群体意识、社会舆论、共同的习俗和风尚等精神文化内容,会造成强大的使个体行为从众化的群体心理压力和动力,使企业成员产生心理共鸣,继而达到行为的自我控制。

3、凝聚功能

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是指当一种价值观被企业员工共同认可后,它就会成为一种黏合力,从各个方面把其成员聚合起来,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企业中的人际关系受到多方面的调控,其中既有强制性的“硬调控”,如制度、命令等;也有说服教育式的“软调控”,如舆论、道德等。企业文化属于软调控,它能使全体员工在企业的使命、战略目标、战略举措、运营流程、合作沟通等基本方面达成共识,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企业人际关系的和谐性、稳定性和健康性,从而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正是由于有着坚定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使得日本大财团三井公司在经历二十多年的分崩离析后又重新聚合在了一起。

4、激励功能

企业文化具有使企业成员从内心产生一种高昂情绪和奋发进取精神的效应。企业文化把尊重人作为中心内容,以人的管理为中心。企业文化给员工多重需要的满足,并能用它的“软约束”来调节各种不合理的需要。所以,积极向上的理念及行为准则将会形成强烈的使命感、持久的驱动力,成为员工自我激励的一把标尺。一旦员工真正接受了企业的核心理念,他们就会被这种理念所驱使,自觉自愿地发挥潜能,为公司更加努力、高效地工作。

5、辐射功能

企业文化一旦形成较为固定的模式,它不仅会在企业内部发挥作用,对本企业员工产生影响,而且也会通过各种渠道(宣传、交往等)对社会产生影响。企业文化的传播将帮助树立企业的良好公众形象,提升企业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优秀的企业文化也将对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6、品牌功能

9.企业文化的作用 篇九

1、导向功能

体此刻企业成员对于价值观和战略目标的认知与认同上。企业对员工的培养不仅仅包括技术层面,更包括企业文化精神层面的资料。企业文化作为员工共同的价值观、追求,对员工具有强烈的感召力,这种功能往往在企业文化构成的初期就已经存在,强大的感召力使员工对企业目标达成共识,并长期引导员工齐心协力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为实现企业的共同目标而不懈努力。

2.凝聚功能

体此刻企业成员的个人行为与企业所倡导的行为协调一致,员工对企业有向心力和归属感,对于企业的价值观高度认同,愿意为其创造更大价值。美国学者凯兹·卡恩认为, 在社会系统中, 将个体凝聚起来的主要是一种心理力量。企业文化正是以微妙的方式来沟通企业内部人们的思想, 使企业成员在统一的思想指导下, 产生对企业目标、准则、观念的“认同感”和作为企业一员的“使命感”。同时,企业成员经过自身的感受, 产生对本职工作的“自豪感”和对企业的“归属感”,这些将使员工在潜意识中构成一种对企业强烈的向心力。这种向心力还会转化为助推企业发展的动力,也是让员工和企业成为命运共同体的合力,让每个员工都进取进取。

3.激励功能

以人为本是企业的基本原则,企业文化对于人的激励是经过多层次实现的。不仅仅在精神层面激励员工有更多进取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运用个人激励手段和方法,如供给更多的晋升机会、赋予更大的权利和职责,给予更多的信任等。研究激励理论的学者发现,最主要的激励因素是被激励对象要觉得自我确实干得不错。在一个“人人受到重视和尊重”价值观指导下的文化氛围中, 每个成员所作出的进取贡献,都会受到青睐, 得到领导的赞赏和公司的褒奖。让员工在企业中能够平等,公平、有序的工作,营造一个进取向上的工作氛围,激励员工为企业创造价值。

4.规范功能

塑造企业文化的一个主要目的是让企业成员构成共同的价值观,使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处理事务的态度、方式构成共识,有共同的目标。另外,企业文化是无形的、非强制性、不成文的行为准则, 对员工有规范和约束作用。企业制定各种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规范,使员工行为贴合企业整体的价值标准,这种在企业价值观基础上构成的企业文化“软性”约束机制,对企业及其员工行为的规范和约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组织的一员往往会自觉地服从那些根据全体成员根本利益而确定的行为准则, 产生“从众”行为,这就是企业文化规范功能在起作用。

5.效益功能

10.职教学校开展运动会的作用 篇十

1. 目前中学生的身体状况呈下降趋势。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进程的加快,进入21世纪,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但中小学开始学生的日常身体素质却呈下降趋势演变,大多数学校根本不重视体育教学,一味追求升学率。学科教学与管理,教师、学生自然也不重视体育课,每周两节的体育课就是做完准备操后,学生自由活动,每学期末象征性地进行几项达标测试便草草收兵,“学校毕业体育锻炼也毕业”的尴尬现象频频发生。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体育意识越来越淡薄。校运会能使在学习之余找到快乐,磨练自己,证明自己,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举办校运会。

2. 运动会能促进体育教学。因为举办校运会之前,学校体育组要下发通知,确定比赛项目、参赛人数及规则,学生是校运会的主人,每个参赛班级都会为运动会做积极准备,这就需要学校切实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扎扎实实开好体育课,体育教师和同学培养体育意识,并鼓励教师积极从事学校体育科研工作,组织好学生的课外强身健体活动,珍惜日常的每一节体育课,教师课前认真备课,使学生掌握每一个动作的要领,进而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3. 校运会能促进学生的强身健体的作用。最近十年来,国家把增强青少年体质作为群众体育工作的重点,定期对全国青少年的体质状况进行监测和研究,还专门颁布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学生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同时还规定每3年召开一次全国中学生运动会,每4年召开一次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以推动学校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因此,校运会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可以选拔出体育特长生,对地区体育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更重要的是想通过运动会,提高学生的身體素质,使学生们都能够从中受益,为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做准备。

二、校运会有利于学生展现精神风采

1. 校运会是展现学生风采的舞台。运动员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永远是朝气蓬勃、永不言败的战斗豪情,因为他们坚信:“运动着是美丽的。”更重要的是校运会可以让同学们感受到无穷的竞技魅力。

孩子们在竞技体育中能激发自己的好强心。在竞争中学生的好胜心、动机都比较强,精神振奋、精力充沛,可以最大限度发挥潜能。校运会通过比赛项目的竞争角逐能锻炼人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是同学身体实力的较量,也是智慧的较量,更是意志的较量。列宁说过,“竞争在相当广阔的范围内培植进取心、毅力和大胆首创精神。”同学在校运会中通过比赛,能感受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本质和普遍规律,激发个人的互动性和积极性以及提高学习效率,以便将来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现代社会的种种挑战。

2. 校运会使学生身心得到了锻炼,使校园的文化气氛活跃了,更主要的是使学生的集体观念增强了。学生们在职教中心运动会表现出来的平等、和谐、友爱的运动环境中真正感受到了集体给自己带来的的温暖和愉悦。一个班级的同学无论是运动员还是拉拉队员,,他们都紧密地站在一条统一战线上,各成员都团结在一起,为荣誉而奋斗,共同分享胜利的喜悦和失败的遗憾。这样班级会因此形成一股前所未有的团结合作的凝聚力,于是班级变成一个坚不可摧的整体。正如奥运会的一个目的一样,它也促进了各班的交流和友谊的形成。所以,学校通过举办这样一次运动会,不仅为学生培养了良好的体育道德和集体主义精神,同时也为各班的相互交流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平台。

三、校运动会有利于学校常规管理

毛泽东说:“体育,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可见,体育对德育的重要作用。同时竞技体育运动,使学生在运动中理解体育运动是一种“法制与民主”特征共存的人类游戏,这种游戏就像一个社会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竞技者要养成遵守游戏规则(即法律)的习惯,珍惜来之不易的胜利(民主权利),承担让对手尽其所能的义务,切身体验现代人的行为规范。

11.学校文化的作用 篇十一

在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中, 我们努力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充分施展才华,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快乐健康成长。我们的理想是:校园———圣洁、崇高;教师———儒雅、渊博;学生———活泼、好学。为此, 我们在塑造学校文化形象和丰富学校文化方面作了积极探索。

一、塑造学校的文化形象

校园环境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环境能够给人以美感, 让人心情舒畅,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能激发学校师生崇尚自然、热爱生活的激情, 同时对学生也起着不可替代的教育功效。因此, 我们努力让校园里的一切有形物质尽量赋予文化的内涵, 从而形成龙港二中自身的文化特色。学校抓住申报省示范初中的契机, 积极实施了“校园环境与文化建设工程”。

一是改建旧校门。破旧、狭窄的老校门, 既不利于学生安全通行, 又影响学校校容校貌。我们聘请专家精心设计, 建成了一个造型别致、意蕴深长的新校门, 美化了学校的外观形象。

二是整修改造教学楼。二中的“勤学楼”, 由于原来设计不合理, 整幢四层楼没有一个厕所, 加上工程质量差, 年久失修, 下雨时严重渗漏, 墙体剥落, 既影响学校外观形象, 又给师生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大不便。为此, 我们对该楼进行改造整修, 从外墙涂料的选择到楼体结构的改造, 我们都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思考。经过整修改造的“勤学楼”, 面貌焕然一新, 大大方便了师生的学习与生活, 同时也使得改造后的教学楼墙体色彩和学校整体色调浑然一体, 突出了校园的主色调, 增强了校园的和谐美。

三是美化校园。我们深刻认识到环境育人的特殊功效, 于是加大改造力度, 精心设计, 努力构建绿化、美化、知识化的校园环境。2005年, 我们学校完成了办学史上的一件大事———顺利通过了浙江省示范初中的创建验收。在创建过程中, 学校在布局调整、建筑设计、小品点缀、绿化配套等方面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与构建, 尤其在学校内部环境的建设上, 以“从新”“从特”“从细”来装点布置。学校陆续对校园内的广场以及“博学楼”后面的空地进行绿化、美化, 设置紫藤架、风景文化石等景观, 种植古榕树等名贵花木。现在, 校园内大道曲径、绿地草坪;杨柳依依, 古榕青青;荷塘池沼、锦鳞戏水;处处鸟语花香, 展现一个赏心悦目、充满生机的教育空间。目前, 校园内教室、走廊、活动室都能做到美观洁净;各式宣传橱窗、画廊、黑板报上丰富多彩的内容, 成为全校师生经常驻足、翘首以待的精神快餐。展现在各区域的宣传标语、名言警句无不体现出师生们的人生信仰或教育理念。教师、学生的优秀书法、美术作品的点缀, 使学校典雅怡人的文化氛围更加浓郁。而我们的终极目的便是努力让学校的校园环境真正成为无字的诗、无声的歌、立体的画。校园环境改造工程为我校师生创设一个优美、雅致的学习、生活环境, 为学校整体校容校貌的改观平添一份生机与活力。我校被温州市人民政府评为花园式单位, 温州市绿色学校。

二、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

一所学校, 物质文化建设固然重要, 但作为学校教育最鲜活的因素———人的发展, 更是学校文化建设最需关注的首要问题。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学业进步是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我们要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氛围, 促使教师不断追求自我发展进步, 使其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开阔的教育胸襟, 让他们健康的人格、积极的心态来服务教育, 服务学生, 让充满人性化的校园成为师生共同学习生活的乐园。

因此, 我们面对学校实际情况, 深入调查研究, 广泛接触与征求学校各层面的意见, 经过充分思考与酝酿, 提出了学校近期发展的基本框架与蓝图———“建设三大工程, 实现四大目标”, 将学校教育发展提升到学校整体文化建设的高度。

“三大工程”:名师培养工程;校园环境与文化建设工程;校园信息数字工程。

“四大目标”:一是通过名师培养工程, 造就一批青年骨干教师, 确保学校可持续发展;二是通过校园环境与文化建设工程, 美化校园, 提升学校文化品位;三是通过校园信息数字工程, 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机整合, 信息技术与行政管理的整合,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与工作效益;四是力求学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创浙江省示范初中, 跻身名牌学校行列。

几年来, 我们以建设“三大工程”、实现“四大目标”为工作核心, 科学规划, 有序安排, 规范管理, 分阶段实施。

现在“三大工程”进展顺利, “四大目标”也已逐步实现。其中绩效最为明显的是“名师培养工程”。

大学者之所以成为大学, 是因为其有大师焉。同样, 学校欲求长足发展, 关键在于师资力量, 我校始终把青年教师的培养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由此我们制定了《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方案》, 提出青年教师“123”发展蓝图, 推出一系列培训计划, 分阶段有步骤地组织实施。一是倡导读书学习。我们认为读书学习是教师自主发展、自我进步的最好途径, 让阅读来开阔教师视野, 补充教师知识营养, 净化教师美好心灵, 增强教师文化底蕴。为此, 我们成立了“诤友读书赏艺会”, 修建了一个雅致的教师书吧, 为教师们读书学习、探讨交流创造舒适的环境。利用学校宣传栏, 专门向教师推荐阅读书目;特别购置有关书籍, 向教师推荐好书;通过校园博客笔会、读书沙龙论坛等活动, 大力营造读书氛围, 调动教师读书学习的积极性。二是积极组织教学教研活动。以校本教研为载体, 构建务实高效的理想课堂为目标, 鼓励教师扎根校本、立足讲堂, 倡导课堂就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舞台。

此外, 经常性地聘请省内外专家名师来校讲学指导, 有计划地安排骨干教师开设精品课、观摩课, 普通教师开设常态化教学研讨课, 新教师开设汇报展示课等一系列不同形式的教学大练兵活动, 引领广大教师形成一个潜心钻研业务、积极探索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的良好的校园学术氛围。我校还主动承担并积极争取省、市、县组织的各级各类教学教研活动, 为青年教师成长搭建平台, 为他们展现才华提供机会。

我校采用重点培训与分组分科轮训相结合的办法, 分批次组织教师到省内外名校进行参观、学习活动。通过这些学习活动, 我们不仅与名校名师专家们建立了友谊关系, 而且领略到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开阔了视野, 增长了见识。

我校每年组织一次新老教师结对仪式。新教师在拜师学艺过程中得到了有效的帮助, 快速成长;老教师带徒授技, 加强学习, 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通过“名师培养工程”, 我校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涌现出一大批省市县级教学骨干。我校教师在构建务实高效理想课堂的实践过程中, 积极地思考课堂、研究课堂、把握课堂,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取得了实效性的成果:近几年来, 教师中有课题及论文200多篇在县、市、省各级评比中获奖, 这也预示着我校教师已从教学实践向理论高度进行有效的探索。

在建设“三大工程”的同时, 我校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契机, 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定期举办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等四节活动, 让更多的学生来参加各种类型的活动, 接受校园文化的熏陶, 培养学生崇尚高雅文化、追求真善美的良好品质。在校园内积极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教室内悬挂名人名言;班班购置图书, 建设书香教室;走廊的墙壁上挂有学生自己的书法及绘画作品;建设校园文化橱窗, 传递校园文化心声。开展征文演讲比赛, 展示学生青春的风采与口才;举行艺术节活动, 增添学生校园人生的精彩;组织校园诗人评选活动, 活跃校园诗歌创作热情;举行“春天送你一首诗”大型诗歌朗诵活动, 浓郁的古风诗韵给学生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启动新教育实验, 师生共写随笔, 让思考推动成长;启动“二中博客”, 架设沟通心灵的桥梁;举行“校园十佳歌手”大奖赛、文艺汇演、现场书画大赛、大合唱比赛、学生游园等活动。

成立多个学生社团, 吸引和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校“晨光”文学社的创作活动, 繁荣了校园文化, 成为全国中学生文学优秀社团。校器乐队、声乐队的出色演出, 多次获市、县级大奖。2005年度, 我校被县政府评为体育运动突出贡献单位;2009年我校学生篮球队获浙江省初中男子篮球锦标赛冠军。科奥队、数奥队成绩喜人, 捷报频传:2006年, 我校吴玉超同学获浙江省自然科学竞赛一等奖 (全县仅2名) , 2007年我校周德森同学获浙江省数学竞赛一等奖 (全县仅2名) ;2006年, 我校被列为温州市数学家摇篮工程教育基地, 2008年, 被列入温州市首批体育特色学校。

我们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 为学生搭建了欣赏美、创造美的广阔舞台, 活跃了校园文化气氛, 陶冶了学生思想情操, 提高了学生人文素养。学生在这种和谐的环境中享受到了成长的幸福。

三、学校文化建设的收获与反思

学校文化建设影响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 对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几年来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表明:重视学校文化建设, 能够促使学校教育不断增值, 从而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另外, 建设学校文化必须重视策划与过程管理, 朝着既定目标逐项落实。

(一) 制度文化在学校教育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当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以学校文化的形式呈现时, 它对师生而言, 不仅仅是一种规则、一种约束, 更是一种导向、一种激励。我校教师在科学而又具人性化的制度感召下, 寻找到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和价值追求。现在, 我校教师讲学习、求进步、谋发展已蔚然成风;教师讲正气、争文明、创和谐的人际氛围已经形成。教师将讲台变成展示自身才能的舞台, 传播知识, 传播信念, 传播快乐, 传播爱心。制度文化深入人心, 教师因自觉而发展, 因努力而超越, 因挑战而创新, 因成就而精彩。

(二) 学校文化的策划与执行是提升学校文化内涵的重要手段

建设学校文化, 必须从学校的实际出发, 从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出发, 从现实的人文环境出发;建设学校文化必须要有科学的组织策划, 必须要有有效的管理与有力的执行;学校文化建设需要学校全体成员的积极投入, 有效配合下变为集体的行为。在建设学校文化过程中, 要结合学校的发展规划, 通过“三大工程”的建设与“四大目标”的实现, 不断塑造与培养学校的文化形象, 充实与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 让高雅文化滋养师生的精神发育, 用优美的环境熏陶师生的心灵世界, 学校由内而外发生了质的变化, 校园处处弥漫着文化的气息。

(三) 校长应该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领头人

上一篇:垃圾环保标语 垃圾桶的提示标语下一篇:平邑县环保局信访事件书面答复意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