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厘米教案1

2024-08-30

一厘米教案1(9篇)

1.一厘米教案1 篇一

一、导语(幻灯片3-4)

播放视频慈祥的母亲,同学们,从刚才的影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慈祥的母亲,为了儿女的幸福付出的艰辛。其实我们生活在这衣食无忧的成长环无环境中,但我们的父母为了我们的成长,为我们的付出常常被我们忽视。特别是伟大的妈妈们,她们背着岁月的沉沙,心灵有很多沧桑的折痕,但希望自己的孩子生长出纯正善良高贵的品行,能比自家有出息,我们能感受到她们的苍凉和对我们锲而不舍的挚爱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当代作家毕淑敏《一厘米》去体会这份真挚的母爱吧!

二、作者简介(幻灯片5-6)

毕淑敏,汉族,祖籍山东文登,1952年出生于新疆伊宁,长在北京,就读于北京外语学院附属学校。17岁赴西藏阿里地区当兵,在海拔五千米的高原部队服役11年。历任卫生员、军医。1980年转业回北京。国家一级作家,北京铜厂主治医师、卫生所所长、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研究室专业作家,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中文系,硕士。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1987年开始共发表作品200余万字。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中短篇小说集《女人约》、《昆仑殇》、《预约死亡》,散文《素面朝天》、《保持惊奇》、《提醒幸福》,短篇集《白杨木鼻子》、《毕淑敏文集》(8卷)等。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 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三、字词积累(幻灯片7-9)

惩(chéng)罚 皲(jūn)裂 吝(lìn)惜 按 捺(nà)挑剔(tì)允(yǔn)诺 逻辑(jí)矜(jīn)持 吮(shǔn)吸 磕(kē)头 骄横(hèng)顷(qǐng)刻 借花献佛:比喻用别人的东西做人情.温文尔雅:态度温和,举止文雅.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彬彬有礼:形容举止文雅,有礼貌.哀兵必胜:指由于压迫而悲愤奋起反抗的军队一定能打胜仗.这里是说把文章写得打动别人,这件事就容易成功 侃侃而谈:理直气壮地直抒己见.异口同声:不同的嘴说相同的话

四、聆听课文朗诵(幻灯片10)

五、整体感知文章,理情节、析人物、探主题、品语言、赏写法。

1、请以买票为线索划分段落层次?(幻灯片11)以“买票”为线索:

开端 乘公车 特意买票

发展 大庙口 买票** 高潮 讨公道 买票余波 结局 护尊严 重获信任

2、析人物(第二课时幻灯片12-15)

结合课文内容来看,陶影具有怎样的性格或品质?找出相关内容来印证。小组讨论:我认为陶影是一个()人,因为她()。第一组:含辛茹苦、任劳任怨

一天班上下来,累得不想动弹,真想凑合凑合算了。可一想孩子„„(掏了张纸币)买一根冰棍就成了,妈不吃。第二组:执著、认真(轻松但是极坚决)他不够一米一的。不够!我不知道国际米尺是什么造的,可我知道我的儿子是没有那么高,我知道我们没有逃票。第三组:竭力维护人格尊严,立场坚定 这件事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执拗地)如果再没有音讯,我就直接去找!(郑重地)小也,你离两位爷爷再近点,我什么都不图,只请两位爷爷把那天的事同孩子讲清楚,告诉孩子:妈妈没有错!„„

3、探主题(幻灯片16—30)⑴小说写一个经常逃票的母亲形象,这样的人怎么可以成为孩子做人的榜样呢?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陶影逃票实出无奈:家庭经济拮据。①“她很看重两毛钱的,它等于一根黄瓜两个西红柿如果赶上处理就是三捆小红萝卜或者干脆就是一堆够吃三天的菠菜。” ②“这样以后哪次集体活动或开食品卫生会,她骑车去,回来后可以用这张票报销,夫妇都是蓝领工人,能省就省一点。”

③“如吃西瓜,只要小也在,她一定时时提醒自己,不要把西瓜皮啃得太苦。其实在她看来,西瓜瓤与西瓜皮没什么大分别,一路吃下去,不过红色渐渐淡了,甜味渐渐稀了,解渴消暑是一样的。瓜皮败火,还是一味药呢。” 有自己的逃票逻辑:

①“为什么一定要买票呢?就是没有她,车也要一站站开,也不能因此没有司机和售票员,也不会少烧汽油。”

②“当然她很有眼色,遇上认真负责的售票员,她早早就买票。只有对那些吊儿郎当的,她才小小地惩罚他们,也为自己节约一点钱。” ③“按照往日的逻辑,冲她这份态度,陶影就不买票。” ⑵尽管如此,陶影还是为不够1.1米高的儿子多买了一张票,为什么? 为了满足孩子的自尊心

⑶陶影自己在做事上并不完善,为什么在儿子面前表现得截然相反? 因为他要对儿子进行正面的教育,要让儿子成为一个完美的人。这充分体现了陶影作为母亲,对儿子的疼爱。⑷简要叙述陶影带儿子参观寺院因买票而发生误会的过程? 误会起因:红衣青年认为陶影应该多买一张票。误会发展:陶影向红衣青年解释未买票的理由。

误会高潮:当测量结果出乎陶影意料之外,陶影为此误会了小也,甚至打了儿子,这更招致了红衣青年和围观者的指责和嘲笑。

误会加深:卖冰棍的老太太的 狡黠又让陶影的努力适得其反,误会越来越深。⑸有人认为买冰棍的老太太称量小也身高的情节是多余的,你认为呢? 如果文章不加入此情节,陶影在儿子心目中的形象就不会很惨,这也是对陶影坚持讨回公道、挽回尊严的情节非常有帮助。

⑹陶影通过了怎样地不懈的努力,终于讨回了公道,挽回了自己作母亲的尊严,保住了自己在儿子心目中的美好印象? ①核实小也身高;

②求人帮忙写信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 ③讨回公道,挽回尊严。⑺对于两毛钱都很看中的陶影,为什么拒绝赔偿?为什么说“只请两位爷爷把那天的事情同孩子讲清楚,告诉他,妈妈没有错儿„„„”? 因为她讨回了公道,讨回了自己在儿子心目中的形象,这是最重要的。她要的只是自己在儿子心目中的美好形象,是作为母亲的尊严。她捍卫的是诚实、正直的价值观,捍卫的是儿子心灵的纯洁与美好。⑻通过陶影这个人物形象,你认为小说要表现一个怎样的主题? 小说围绕“该不该买票”展开情节,以此塑造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她捍卫诚实、正直的价值观,捍卫儿子心灵世界的纯洁与美好,她强烈的正义感和责任感、善良、大度自尊的形象,折射出人性的光辉,映照出平凡中的伟大,寄托着作者的欣赏、赞美和深深的悲悯情怀。结合课文内容来看,陶影具有怎样的性格或品质?找出相关内容来印证。小组讨论:我认为陶影是一个()人,因为她()。第一组:含辛茹苦、任劳任怨 一天班上下来,累得不想动弹,真想凑合凑合算了。可一想孩子„„(掏了张纸币)买一根冰棍就成了,妈不吃。第二组:执著、认真(轻松但是极坚决)他不够一米一的。不够!我不知道国际米尺是什么造的,可我知道我的儿子是没有那么高,我知道我们没有逃票。第三组:竭力维护人格尊严,立场坚定 这件事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执拗地)如果再没有音讯,我就直接去找!

(郑重地)小也,你离两位爷爷再近点,我什么都不图,只请两位爷爷把那天的事同孩子讲清楚,告诉孩子:妈妈没有错!„„

3、探主题(幻灯片16—30)⑴小说写一个经常逃票的母亲形象,这样的人怎么可以成为孩子做人的榜样呢?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陶影逃票实出无奈:家庭经济拮据。①“她很看重两毛钱的,它等于一根黄瓜两个西红柿如果赶上处理就是三捆小红萝卜或者干脆就是一堆够吃三天的菠菜。” 4 结合课文内容来看,陶影具有怎样的性格或品质?找出相关内容来印证。

小组讨论:我认为陶影是一个()人,因为她()。第一组:含辛茹苦、任劳任怨

一天班上下来,累得不想动弹,真想凑合凑合算了。可一想孩子„„(掏了张纸币)买一根冰棍就成了,妈不吃。第二组:执著、认真(轻松但是极坚决)他不够一米一的。不够!我不知道国际米尺是什么造的,可我知道我的儿子是没有那么高,我知道我们没有逃票。第三组:竭力维护人格尊严,立场坚定 这件事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执拗地)如果再没有音讯,我就直接去找!

(郑重地)小也,你离两位爷爷再近点,我什么都不图,只请两位爷爷把那天的事同孩子讲清楚,告诉孩子:妈妈没有错!„„

3、探主题(幻灯片16—30)⑴小说写一个经常逃票的母亲形象,这样的人怎么可以成为孩子做人的榜样呢?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陶影逃票实出无奈:家庭经济拮据。①“她很看重两毛钱的,它等于一根黄瓜两个西红柿如果赶上处理就是三捆小红萝卜或者干脆就是一堆够吃三天的菠菜。” ②“这样以后哪次集体活动或开食品卫生会,她骑车去,回来后可以用这张票报销,夫妇都是蓝领工人,能省就省一点。”

③“如吃西瓜,只要小也在,她一定时时提醒自己,不要把西瓜皮啃得太苦。其实在她看来,西瓜瓤与西瓜皮没什么大分别,一路吃下去,不过红色渐渐淡了,甜味渐渐稀了,解渴消暑是一样的。瓜皮败火,还是一味药呢。” 有自己的逃票逻辑:

①“为什么一定要买票呢?就是没有她,车也要一站站开,也不能因此没有司机和售票员,也不会少烧汽油。”

②“当然她很有眼色,遇上认真负责的售票员,她早早就买票。只有对那些吊儿郎当的,她才小小地惩罚他们,也为自己节约一点钱。” ③“按照往日的逻辑,冲她这份态度,陶影就不买票。” ⑵尽管如此,陶影还是为不够1.1米高的儿子多买了一张票,为什么? 为了满足孩子的自尊心

⑶陶影自己在做事上并不完善,为什么在儿子面前表现得截然相反? 因为他要对儿子进行正面的教育,要让儿子成为一个完美的人。这充分体现了陶影作为母亲,对儿子的疼爱。⑷简要叙述陶影带儿子参观寺院因买票而发生误会的过程? 误会起因:红衣青年认为陶影应该多买一张票。误会发展:陶影向红衣青年解释未买票的理由。

误会高潮:当测量结果出乎陶影意料之外,陶影为此误会了小也,甚至打了儿子,这更招致了红衣青年和围观者的指责和嘲笑。误会加深:卖冰棍的老太太的 狡黠又让陶影的努力适得其反,误会越来越深。⑸有人认为买冰棍的老太太称量小也身高的情节是多余的,你认为呢? 如果文章不加入此情节,陶影在儿子心目中的形象就不会很惨,这也是对陶影坚持讨回公道、挽回尊严的情节非常有帮助。

⑹陶影通过了怎样地不懈的努力,终于讨回了公道,挽回了自己作母亲的尊严,保住了自己在儿子心目中的美好印象? ①核实小也身高;

②求人帮忙写信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 ③讨回公道,挽回尊严。⑺对于两毛钱都很看中的陶影,为什么拒绝赔偿?为什么说“只请两位爷爷把那天的事情同孩子讲清楚,告诉他,妈妈没有错儿„„„”? 因为她讨回了公道,讨回了自己在儿子心目中的形象,这是最重要的。她要的只是自己在儿子心目中的美好形象,是作为母亲的尊严。她捍卫的是诚实、正直的价值观,捍卫的是儿子心灵的纯洁与美好。⑻通过陶影这个人物形象,你认为小说要表现一个怎样的主题? 小说围绕“该不该买票”展开情节,以此塑造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她捍卫诚实、正直的价值观,捍卫儿子心灵世界的纯洁与美好,她强烈的正义感和责任感、善良、大度自尊的形象,折射出人性的光辉,映照出平凡中的伟大,寄托着作者的欣赏、赞美和深深的悲悯情怀。7

4、品语言(幻灯片31-34)

找出课文中你认为写得精彩的语言,仔细品味其妙处。

⑴以她现有的家境要培育出具有大家风度的孩子,需要全力以赴的正面教育。这很难,就象用小米加步枪打败飞机大炮一样,但并不是做不到。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的说明陶影培养儿子的艰难,但同时也表明了她坚定的决心和信心。

⑵陶影用目光包裹着儿子,随着小也的步伐,这目光像柔软的蚕丝从茧中抽了出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陶影看儿子的目光充满温柔和慈爱,这种爱是绵延不断的,这爱里有责任,她要好好地养育儿子,保护他,让他快乐,让他健康成才。⑶陶影的手像折断的翅膀僵在半空。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陶影意识到小也对自己的不信任后的惊愕神情,在儿子心目中的美好形象将被击碎,陶影感到巨大的不安,甚至是恐惧。

5、赏写法(幻灯片35—36)

谈谈学了本文你在写作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以小见大;情节曲折;烘托对比手法的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

6、写母爱(幻灯片37)母爱,是人类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我们赋予它太多的诠释,也赋予它太多的内涵。母爱,没有历史史诗的撼人心魄,没有风卷大海的惊波逆转。但它却无时无刻不在我们心间流淌,让我们用手中的笔抒写那深沉的母爱!

六、结束语(幻灯片38)

人生短暂而漫长的路上,给我们快乐的也许是我们的朋友,给我们美好的也许是我们的爱人,但是永远不及母亲的爱,带给我们永远的温暖与感动。她用她的心为我们抚平创伤,为我们释放绵绵不绝的关爱与温暖。世上的爱有很多种,只有一种爱不计回报,只有一种爱可以永恒,也只有这种爱最无私。

2.一厘米教案 篇二

毕淑敏

买公共汽车票——啃瓜皮——买公园门票——量身高——请求领导讲明真相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本文是刻画伟大母爱的好文章。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发挥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合作的探究精神。小说的学习一直讲究体会和个人感悟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设置问题,推进学生的学习活动,并善加指导。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本篇文章的主题内涵、语言特色,而且要教会学生比较阅读的方法,以便学生在日后的小说阅读和鉴赏中学会迁移,进而拓展探究能力。

3.一厘米教案1 篇三

教材分析:

xiaoxue.xuekeedu.com

《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是长度单位教学的开始。上课伊始观看动画片“阿福的新衣”,引导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引出刻度尺,通过看、量、说等形式形成1厘米的表象,并设计了大量的实际测量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长度观念,为以后学习新的长度单位及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打下基础。在讲课过程中,结合本课特点,以活动为主,图片动画展示为辅,使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对厘米有了更为准确的认识。

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对尺子已经有一些了解,但只有极少数的孩子会测量长度,对长度单位的概念,1厘米究竟是多少没有什么概念,因此本节课重难点帮助孩子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学会用尺子测量长度。

教学目标:

1、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能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3、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一把直尺,一个学具盒(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小块、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最喜欢看动画片了,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部,你们想看吗?在看动画片的过程中要注意仔细观察片里有哪些人?发生了什么事?

1.播放动画,师生共赏

2.2.师:谁来告诉大家故事里有哪些人?发生了什么事? 3.学生汇报(师生同做“一扎”的长度,并比较是否一样长。)

xiaoxue.xuekeedu.com

4.师:由于师傅和徒弟的扎不一样长,结果闹出了笑话。同学们想一想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能使师傅和徒弟量的衣服一样大呢?

5.学生讨论并汇报

6.教师小结:有的同学说用木棍量,也有的同学说用绳量„„但是这些办法都不统一,也不方便,于是人们在不断地测量、实践过程中逐渐确定了统一的测量工具——尺子(课件展示图片)

7.师: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认识学生尺来学习一个比较小的测量单位(板书课题:厘米的认识)

[设计意图:以有趣的动画故事——“阿福的新衣”为素材引入,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积极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在故事情境中让学生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一)认识尺子

1.师:同学们的尺子大小不同、长短不同、颜色也各种各样。那么他们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同桌两人把尺子放一块,仔细观察,找出尺子上的共同点。你发现了什么?同桌说一说。

2.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3.教师梳理总结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观察、交流,教师再梳理、总结,尊重了学生的认知基础,使学生掌握了直尺的基本构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同时又为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打下了基础。]

(二)认识1厘米

1.师:尺子我们已经认识了,你能从尺子上找到1厘米吗?(课件展示0—1,1—2)2.师:你能发现这几个1厘米的数字之间有什么规律吗? 3.学生交流

4.小结:相邻的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你还能找到不一样的1厘米吗?

5.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理解1厘米的实际意义。]

(三)感知1厘米

xiaoxue.xuekeedu.com

1.师:把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小块放入拇指和食指之间轻轻地捏着,然后轻轻地抽出小块,保持手指间的距离不变,这大约就是1厘米。

2.师生同做。

3.寻找生活中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4.学生交流汇报。

5.小组合作,从准备好的物品中找出大约1厘米长的物品。

[设计意图:1 厘米表象的建立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借助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直观上使孩子对1厘米长度初步建立表象,通过各项活动使孩子们在比划——找的过程中深刻丰富了表象。]

(四)认识几厘米

1.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找到了这么多长是1厘米的物品,看来的确认识1厘米了;那么2个1厘米拉起手来你知道是几厘米吗?你能从尺子上找出来吗?

2.学生通过实物投影展示

3.找5厘米、10厘米

4.结论:几厘米就是几大格。

三、实践应用,练习巩固

(一)纠正测量方法

1.师:师傅与徒弟给阿福把衣服做小了后,意识到了测量的重要性,于是组织了一次测量比赛。他们邀请同学们来做评委。下面是几位选手的测量过程,请各位评委评判一下。

(课件出示图片,老师喊开始后,认为对的举右手,认为错的不举手。)2.讨论:我们在量物体长度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学生交流)

3.小结:测量物体长度时,先把物体放平,一般将物体的左边和“0”刻度线对齐,物体的右边对着几厘米,就读出几厘米。

(二)测量

1.量一量红色正方形的边长是几厘米(课件出示)。2.学生从学具盒中找出红色正方形动手操作量一量。

3.巡视观察学生测量的方法,纠正不正确的测量方法。4.学生交流测量结果。

xiaoxue.xuekeedu.com

5.一学生在实物投影上测量,并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6.小组合作参与到测量比赛中:测量曲别针、长方形的长和宽、三角形的长边,并填入表格(每小组一张表格)

四、课堂总结:

4.认识厘米、用厘米量练习题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页,练习一

第1—3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一厘米的理念,知道1厘米的长度单位。教学准备: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老师:过了一个假期,在教家里做了哪些有益的活动,如果你们在家里有些物体是有长短的要知道有多长该怎么办(教师做示范)记录下来。

让学生自由发言,可能学生会提出不同的想法,老师不作评价。老师:要想准确的答案该怎么办。

二、出示直尺

师:我们测量物体的长度时经常用直尺来量。

1、首先老师说明尺上“0”是表示起点,就象我们在赛跑时,从起点开始尺子上有竖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

2、认识1厘米

问:一厘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尺上用手指一指,指名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画一画1厘米有多长。

问:如果你能用手指比画出1厘米有多宽。问:在寻找1百米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3、用手比画

用手指在尺上量一量感知1厘米有多长,在用学生在桌上或纸上画出1厘米长度。

4、认识几厘米

刚才我们认识了1厘米有多长,那3厘米又有多长呢?在用手指比一比,谁能上来试一试,有不同的方法吗? 学生活动汇报从“0”刻度到刻度3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4也就是3厘米„„

5、用厘米量

同学们都懂了1厘米有多,3厘米有多长,如果老师指数量你们能用尺量出它们有多长。

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在黑板上订正。

三、练习

练习一

第1—3题

1、填一填,第一题

2、量纸条,拿一张纸条,先估计3厘米大约多长,再用尺量出它的准确数。

3、量实物

如课本、练习本等。

四、布置作业: 设计思路:

本节课我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对教材做了大胆处理,体现了“用教材教的思想”。

首先,采用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认识厘米(教案) 篇五

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故事里有一个问题,可要听仔细咯!引入“阿轩的新衣”

这衣服怎么做小了呢?谁能说一说为什么?

老人的手比较大,小孩的比较小。谁听清楚了,再来说一说。

我们来一起看一看,这是师傅的一拃,这是徒弟的一拃,师傅的一拃比徒弟的一拃长,一拃的长度不同,当然3拃的长度也就不同。所以在度量物体的长度时,聪明的人们做出了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就是长度单位。

二、统一标准,建立表象

1、揭题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个长度单位,谁呢?让我们响亮的读出它的名字—厘米。对!现在我们就来认识厘米(板书)。到底1厘米有多长呢?你们想知道吗?瞧!厘米就藏在尺子里,在直尺上,这么长的一段它的长度就是1厘米(铅笔从0移到1厘米),现在老师把它从尺子上请下来,你们想不想和它交朋友?小朋友们的学具盘里也有这样的1厘米小棒,找到它,每人拿1根,轻轻地把它放到你的桌上。呀,可真快!我们一起瞧一瞧,认真的打量打量这1厘米的小棒,我们和它交个朋友好不好?

2、初步感知1厘米

(1)伸出你的大拇指和食指,用大拇指和食指轻轻地捏住这1厘米小棒,注意轻轻地。下面我们把这1厘米小棒轻轻地抽出来,两个手指保持不动,这时两指之间的这一段长度就大约是多长?1厘米。我们看一看这1厘米有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这1厘米有多长。记住它的睁开眼。考验你的时候到啦,手指并拢,想想1厘米有多长的?张开手指。你的1厘米准不准呢?我们用小棒来验证一下,准的小朋友点点头。都准的,真厉害!现在我们已经和1厘米交上了朋友,下面,就让我们带上这个好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或者学具盒里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2)小组研究

(一)。提醒:找到后可以用1厘米的小棒去比一比。谈话:其实我们的身体也是一把尺子,也有1厘米,请小朋友们伸出食指看一看,食指宽是不是大约1厘米呢。

根据刚才的寻找,你觉得1厘米长度怎么样,(短)交流后说明: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用厘米做单位。

3、用1厘米测量

黄色纸条的短边量出来是1厘米,那猜一猜纸条长边的长度大约几个1厘米?请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合作用学具盒里的这些1厘米小棒进行测量。4个1厘米就是几厘米?4厘米。你瞧!我们统一了标准后,测量的结果也就相同了。

敢迎接更大的挑战吗?刚才我们用很多根1厘米小棒去测量物体的长度的,现在只给你1根1厘米的小棒,注意哦,只能用1根去测量,你能测量出这张白色纸条长边的长度是几厘米吗?可以借助你的铅笔,用铅笔做一个记号这样就可以让别人也能一眼看出是几厘米了。你能说说你用铅笔标记的小竖线是什么意思?1厘米画一个竖线。带着学生一起数出来,这个方法真好。现在老师把这纸条加长,瞧,这就像我们身边的什么?

三、观察直尺,认识厘米

1、认识尺。

刚才我们小朋友做的标记就是尺子上的刻度线,请小朋友们拿出你们的尺子,对比一下,老师的尺上少了什么?汇报①数字。尺子上从几开始的?刻度0 表示起点,在测量长度时,我们一般以0做为起点。②刻度线,有长有短。③cm,厘米。告诉大家,这个cm是厘米的英文字母centimeter的缩写表示厘米

尺子已经和我们也交上了朋友,现在我们来再认识认识这个朋友

2、认识尺上的1厘米

小组交流

(二)1尺子上,从刻度几到刻度几是1里面?2找一找,再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汇报交流:直尺上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是几厘米?1厘米。

3、认识几厘米

(1)1厘米会找了,2厘米你也能找一找吗?怎么看出是2厘米的,说一说理由。(2)小组研究(三)你还能在这尺上找到几厘米,交流,你是怎么知道是几厘米的?进一步体会几个1厘米就是几厘米。

三、解决问题,用厘米量

1、认识了厘米,也和厘米交上了朋友,现在我们就可以用厘米做单位测量物体和线段的长度了,比比谁的眼力棒,看练习纸上的的蜡笔和线段图,快速填写答案并想一想怎么看出是几厘米的。

小结:也就是说从刻度0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2、正确测量方法。尺子我们也熟悉了,瞧,蚂蚁奇奇遇到难题了,你愿意帮帮他吗?奇奇家前面有一条小沟,对面住着他的两个小伙伴们,每次他都要爬很远的路才能相聚在一起,于是他们就造了一座桥,这座小桥长几厘米呢?拿出你的练习纸找到它,帮奇奇量一量。教师巡视,了解正确量法。汇报,你从刻度几量到了刻度几?是几厘米?你们觉得他量的好不好。3只小蚂蚁也测量了,你觉得几号是对的?为什么其他的就不对了呢?引导:对准刻度0,尺子和物体方向一致。你能给这些小蚂蚁用尺子测量提提建议吗?

3、(1)比长短,认识大约几厘米。有了这座桥,三只蚂蚁聚在一起了,准备进行一起爬行比赛。看一看,几号赢了?如果把它们的爬行路线看做线段,那么它们爬了多远呢?请小朋友们帮忙量一量,在相应线段上写上测量结果。①长7厘米②比7厘米长一些③比7厘米短一些。你们看,②比7厘米长一些③比7厘米短一些,但它们都接近7厘米,所以我们把它们称之为大约7厘米。③号蚂蚁输了,所以它刻苦练习,每天绕着这个训练场爬行,你能帮它测量这个训练场长边和短边有多长吗?汇报。小蚂蚁也想量一量,也是它的尺子不小心断了,它还能量吗?怎么量?谁能说一说。可以把刻度2作为起点测量。现在尺子放好了,你看看是几厘米?为什么?从8厘米厘米把断了的2厘米去掉也可以1厘米1厘米的数。

(2)用厘米量3条线段长短。

4、画整厘米的线段。

(1)小蚂蚁通过训练终于可以爬的更快了,瞧,小蚂蚁一分钟爬行9厘米,你能画出9厘米的线段来表示小蚂蚁的爬行路线吗?请一人上台演示,他从刻度几画到了刻度几?画完一定要画上端点。

(2)画5厘米线段和比5厘米长3厘米的线段

6.认识厘米教案 篇六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有多长;

2、使学生掌握用“厘米”作单位正确地测量出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及估算能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学具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

(生)每人一把直尺,一张纸条(长5厘米,宽1厘米)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伸出一拃,简单介绍:一拃就是把手伸开,从大拇指的指端到中指的指端的距离的长度。

课件播放动画故事:古时候有个人叫阿福,身上的衣服已经补了好几个补丁,这一天,他决定做一件新衣服,于是来到了裁缝店。裁缝师傅用手量了量,阿福的上身长3 拃,就让徒弟记了下来,正好这天师傅有事要外出,吩咐小徒弟把衣服做好。小徒弟认真地用手量好长度,裁布、缝衣。衣服做好了,阿福来试穿,咦,衣服太小了,穿在身上,遮不住肚皮,师傅着急得用手量了量,问徒弟,告诉你身长3拃,怎么做成了2拃?徒弟也纳闷,我量得明明是3拃呀!

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生1:他们没有用尺子。生

2、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

因为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所以师父的一拃比徒弟的一拃大。后来古人也觉得用身体的部分作标准来量物体长度是不准确的,于是慢慢地就统一了长度单位,要准确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必须有统一的测量工具,现在我们一般采用什么来测量?(尺)

我们可以用来测量的尺有很多,钢卷尺、皮尺、米尺、软尺还有我们小朋友身边的直尺,今天我们主要学习用直尺来测量。

2、认识直尺

现在请你看大屏幕,王老师也带了一把尺子,但是王老师的这把尺子好像没有你们的好,虽然也是直直的、平平的,但好像缺了点儿什么,拿出你们的直尺,仔细观察一下,尺子上还应该有什么啊?

(我发现尺子上有很多数字)都有哪些数字呢,请同学们读一读!

(0、1、2、3、4、5、6、7、8、9、10、11、12 „。)

怎么有的同学还在读呢?(因为她尺子上还有数。)

尺子上的这些数可多可少,尺子短一点就少一些,尺子长点就多一些。不论数多数少,谁是里面最小的啊?(0)

谁知道,这里的0有什么作用,表示什么意思啊?(0在尺子上表示起点)

没错。0可以表示很多的意思,平时我们说的0个、0分,这些0都表示一个数,尺子上的0表示的是起点的意思。我们在测量的时候,就要以这个0作为起点,开始测量,所以0在尺子上很重要,表示起点。(板书: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尺子上除了有数字以外,还有什么?(还发现有许多小竖线。)

在尺子上这些长短不一的小竖线叫做刻度线。(板书:刻度线)来读一遍。有短一点的刻度线,也有长一点的。每条长的刻度线下面或者旁边都写着数字,第一条刻度线下面写着0,它就叫0刻度。下面写1的刻度线叫1刻度。那么,下面写3的刻度线叫几刻度呢?

练习(用手指着尺上的数字,任意地再说出其他5个刻度)

每个数字都在这些最长的刻度线的下面。刻度线很整齐,排列得很均匀。还有什么?

刚才小朋友说尺上还有cm。(板书:cm)cm是厘米的英文缩写(板书:厘米)人们在量比较短的物体时,常用厘米来作单位。今天王老师就带领小朋友一起来认识一下厘米。(补充板书:认识厘米)

二、探究新知

1、认识1厘米

(1)那你们想不想知道1厘米有多长呢?告诉小朋友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那1刻度到几刻度之间也是一厘米呢?6刻度到7刻度之间是多长呢?也是1厘米。

(2)在自己的尺上找一找,再说一说还有几刻度到几刻度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3)问:谁能用一句话说一说,哪一部分的长度都是1厘米?(4)得出:每相邻的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2、体验1厘米有多长?

1厘米有多长呢?我们小朋友可以用手比划一下,我们发下去的那个纸条的宽就是1厘米,a、把纸条竖起来用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再把纸条轻轻抽出;b、仔细观察,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空隙大约是1厘米;c、保持不动,再举起手来互相看一看。

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再用手势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

举例:想一想,你看到还有什么物体的长大约是1厘米?(牙齿、嘴唇、手指、图钉)

3、认识几厘米

知道了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有多长呢?请你在尺子上找找。(从0刻度到2刻度是2厘米)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因为0刻度到1刻度是1厘米,1刻度到2刻度也是1厘米,合起来就是2厘米。2厘米里有2个1厘米)

在尺子上看一看5厘米,5厘米是从几刻度到几刻度?(从0刻度到5刻度)从0刻度到5刻度,有几个1厘米?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1个1厘米,2个1厘米,3个1厘米,4个1厘米,5个1厘米。)这条线段包含了5个1厘米,所以它应该是多长?(5厘米。)

总结:这边我们认识了2厘米和5厘米。2厘米是从0刻度到2刻度,5厘米是从从0刻度到5刻度,你发现了什么?(量某一样物体的长度,从0刻度量到几刻度,它就是几厘米长)2厘米里面有2个1厘米,5厘米里面有5个1厘米,也就是说几厘米里面就有几个1厘米。

下面我们练一练。

课件练习题:4厘米有(4)个1厘米,7cm里有(7)个1cm,6个1厘米是(6)厘米,8cm里面有8个(1cm)。小朋友真聪明!那么,你能说出下面线段的长各是几厘米?

问:这是什么?有多长?你怎么知道的?(从0刻度到几刻度就是几厘米)

小朋友你能说说这线段是几厘米吗?你怎么知道的?(里面有3个1厘米,就是3厘米)这位同学是数的,不数的话怎么做?如果物体的一端不是对着尺的“0”刻度,而是对着其他刻度时,就用物体所对着的两个刻度相减,也会得到物体的长度。

几厘米一定要从0刻度开始吗?

小结:看物体长几厘米主要看有几个1厘米,有几个1厘米就是几厘米,看一下这两条线段,那一条读出他的长度比较方便(从0刻度开始比较方便)。

4、如何量物体的长度

小朋友已经会看图说出物体的长度了,那么你们会用尺自己量出物体的长度吗?(1)试着量一量刚才那根纸条的长是几厘米?

a、询问不同的答案,上来用实物投影仪演示不同的方法(可能对齐尺的一端量;也可能从某一刻度开始量;也可能对齐0刻度量的)逐一讲评;

b、问学生:你觉得在用尺量物体的长度时,有什么地方是要提醒小朋友特别注意的? ①对准0刻度线②尺放正。

(2)得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一端对齐尺的0刻度,看另一端对着数字几就是几厘米。

有个测量儿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老师这边有几位小朋友在量物体的长度,看看他们量的对吗?错错在哪里?

这个物体是斜着的,要怎么量它的长度呢?

(4)你们能不能帮老师解决一个问题,老师手上只有一把断尺,想用它来测量这支铅笔的长度,能量得出来吗?怎么办?(把铅笔的一端对准2就行,看看另一端对准几?)一端对准2,另一端对准7,这支铅笔到底长几厘米呢?(5厘米)怎么算的?(7-2=5)5厘米有5个1厘米。

(5)现在就请小朋友自己来量一量:做63页想想做做第5题。

(6)小朋友看下这个物体是几厘米呢?接近3厘米,我们就可以说大约3厘米。测量结果不一定都是整厘米数,接近整厘米的长度可以用“大约几厘米”来表示。(7)请小朋友伸出一只手,先估计一下你的手掌宽几厘米?

估计得对不对呢?用你的直尺量一量。手掌宽大约()厘米。

5、画线段

我们不仅要会量,还要会画,完成书上62页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说说你是怎样画的,需要注意什么?(可以从0刻度开始画,画到4刻度)

6、拓展知识

三、总结

7.《一厘米》训练试题 篇七

一、基础驿站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皲裂( ) ②吝惜( ) ③内疚( )④矜持(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刹那 古筝 竹笋 报消

B、秉公 释然 耐烦 配服

C、挑剔 帐蓬 冰晶 潇洒

D、狡黠 内疚 反驳 无措

3.判断下列词语解释的对错。

(1)温文尔雅:说话办事谦虚谨慎。( )

(2)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

(3)狡黠:本指狡猾奸诈,文中指耍小聪明。( )

(4)彬彬有礼:形容举止文雅,有礼貌。( )

4. 按原文填空。

(1)陶影用目光包裹着儿子,随着小也的步伐,这目光像 。

(2)他顺手一指,墙上有条红线, 。

5.《一厘米》是当代女作家 的作品。主人公是 ,作为一位普通的母亲,她为孩子的 作出艰辛的努力。本文的情节是围绕 而展开的,而其中的关键是“ ”,但这一点关系着 ,虽然引发的是一桩小事,折射出的却是母亲 ,映照的却是 。

二、综合园地

6.指出下列语句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1)“小也,你不够的。还差一厘米。”她温柔地说。 ( )

(2)陶影一个箭步冲过去,啪地一下打在孩子的头颅上,声音清脆,仿佛踩破一个乒乓球。 ( )

(3)陶影觉得见了鬼:莫非孩子像竹笋一样见风就长? ( )

(4)她勃然大怒了:“谁叫你把瓜皮啃成这样!” ( )

(5)陶影突然有些伤心,不就是一座庙吗?怎么连妈妈都不等了,旋即又释然,带儿子出来,不就是要让他快乐嘛! ( )

7.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上的词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我本来不太喜欢网络歌曲, 不爱听《丁香花》,觉得它太平淡,太简单,可我何曾知道它背后竞还有这样一段凄美的故事。 忍不住把它重新听了一遍,不禁潸然泪下,才明白原来平淡才是 ,简单才是 。

A.更 于是 超越了生死的最美 穿透了表象的最真

B.也 但是 穿透了表象的最真 超越了生死的最美

C.更 但是 超越了生死的最美 穿透了表象的最真

D.也 于是 穿透了表象的最真 超越了生死的`最美

8.文中有不少独特形象的比喻句,如:“以她现有的家境培育出具有大家风范的孩子,需要全力以赴的正面教育。这很难,就像用小米加步枪打败飞机大炮一样,但并不是做不到。”请分析下这句话。

9.母亲节,班上开展“母恩难忘”的感恩活动。请你把这次活动的内容、收获制作成手抄报,作为送给母亲的特殊礼物。请为手抄报写一段“编者的话”,说明这期手抄报的主题。

6.《一厘米》

1. ①jūn ②lìn ③jiù ④jīn2. 2.D A中“报消”的“消”应该是“销”;B中“配服”的“配”应是“佩”;C中“帐蓬”的“蓬”应是“篷”3.× √ √ √ 4.柔软的蚕丝从茧中抽了出来。 像雨后偶尔爬上马路的蚯蚓。5.毕淑敏 陶影 健康成长 该不该买票 一厘米 母亲在儿子心目中的形象 人性的光辉平凡中的伟大

8.我们,距离幸福一厘米作文 篇八

风吹起如花般破碎的流年,你摇摇晃晃的笑脸在我眼前模糊出现,成为我命途中最美的点缀。有些事,只要淡淡地想起就好。宁愿笑着流泪,我也不愿意哭着说后悔。因为,我们曾只离幸福一厘米远。

——题记

心中的角落里,仿佛有一只蜘蛛,它正在织着回忆的,没有了淡淡的思念,只留下静静的回想,让我无法挣脱。现在正是午后,窗外的花,唱醉了流年,美得让人心醉,我痴痴地望着它们,思绪如脱缰了的野马,驶过了一站又一站,回到了我金色的童年,我要好好数落童年中出逃的那些甜蜜与苦涩交织着度过的时光。

曾几何时,我们是最好的朋友,总是形影不离。在清晨的露水中,我可以看清你纯净的心灵;在傍晚的夕阳下,我可以听见我们欢快的笑声。那时的天空,很蔚蓝;那时的溪流,很清澈。曾经的我和你,曾经许下美好的愿望,初中高中一定一起读;曾经搭着彼此宽大的肩膀,立下美好而短暂的誓言。朋友,你还记得那些吗?请你拼凑起那破碎的记忆,不要冲动,好吗?

五年级,我们曾几个月一起同桌。在阳光洒满教室的语文课上,我们在老师板书时相视而笑,一抹阳光洒在你的脸上;我们在枯燥乏味的数学课上,老师出去接电话时我们跟他做“再见”的手势,忘记了课堂上的烦恼;在音乐课上,我们曾为老师写一个错字而几天笑哈哈,曾为了“同甘共苦”、“有难同当”而一起音乐考零分……那些回忆太多了。我拾起了破碎的记忆,帮助你拼凑起来。

上了六年级后,在我们的友谊还未真正酿成美酒之前,你变了,变得那么快。不知为何,我交到了越来越多的朋友,我与他们一起嬉戏,一起学习。每当我望见你那刺眼的神情,我会走过去,我们一起来玩耍,好吗?但你总会毫不犹豫地挣开我的手,然后独自离去,留下我一个人孤独地站着发愣。你说,是我疏远了你;你说,我不可以有太多的朋友。你再也不理我,很少说话,我们交换了前几天刚刚换看的书,那是你从我的抽屉里拿走的。那时,我终于真正了解了当时的.你,不知为何,你变得那么快。有时,我扪心自问,我真的错了吗?是不是我才造成你的性格孤僻的?还是你的自私?我自己也不知道。但是你那冰冷的眼神,真的刺痛了我的心。

我撕下一页页日历,寻找着曾经,那些都太遥远了,也太短暂了。来自童年的花园分外美丽,那些由粉到白的花,如光洁四射的太阳,太阳好多呀,可你和我却让它们凋谢了;那些带着幽淡香味的樱桃树,枝丫上一瓣瓣细碎绽放的花正在落下,犹如雪花一样纷纷扬扬。花虽然落了,但落得那么美,花香还弥漫在记忆中,一阵清风就带走了美丽的曾经。

我曾经想与你和好,曾试图重新走进你的心灵,靠近你冰凉的心。但遭到了你的拒绝,你与我之间已经被一道坚固的门给挡住了,我找不到开启的钥匙,打不开友谊之门。我真后悔,我错了,并不是你的自私,而是我的固执。也许时间会冲刷掉一切,但毕竟会留下点点斑驳,一丝痕迹又如何勾勒出最完美的记忆呢?

我只有将这些,淌过时间的长河,带到现在,用心回味。心中的蜘蛛网,依然只是静静的回想。我回到童年,寻找到了我们之间的点滴,那些似水流年也都随风消逝了、分散了。原来,我们曾距离幸福只有一厘米远,是我轻易放开了它,让它逃走了,其实我们本可以收获整个幸福的春天。我们的幸福,其实本在不远处,但早已如风筝一般,飞向蓝天,“罪魁祸首”——是我与你亲自扯断了线。

9.《认识厘米》教案 篇九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认识厘米》第61-63页。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清楚1厘米和几厘米的的关系;能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初步培养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以发展为本,营造民主、平等、友好、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发展学生的个性,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长度的概念。教学难点:

掌握用刻度尺(米尺)量长度的方法。教学准备:

米尺、断尺、一个长方形(接近正方形)、11厘米和10厘米的纸条、小图钉、田字格本等实物,课件。

课前谈话:小朋友们,今天有两位新朋友来和大家一起学习,你们认识这两位朋友吗?(出示喜羊羊和懒羊羊)他俩你们喜欢谁呢?为什么呢?那你们是想向喜羊羊学习还是向懒羊羊学习呢?这是喜羊羊对大家提出的课堂要求(小黑板出示课堂要求),你们能做到吗?好!那老师就看你们的行动啦!

【设计意图:最近孩子们很迷喜羊羊和灰太狼,在课前和孩子们聊聊天,以他们喜欢的人物引发兴趣和积极性,又以心中的榜样提出课堂要求,相信孩子们会更加有信心。】 教学过程:

一、观察比较,导入新课

教师把10厘米长和11厘米长的红纸条和黄纸条,分别竖着和横着贴在小黑板上,举起来让学生观察看哪根纸条长哪根纸条短。(可能有的学生说竖着的长,可能有的说横着的长)

这时教师提问:怎样才能知道究竟这两根纸条哪根长呢?(学生可能会说可以比一比或者用尺子量)教师把两张纸条放在一起比一比,得出黄纸条长。

教师继续提问:我们虽然知道了哪根纸条长,但是它们的具体长度却不知道,有什么办法吗?教师相机拿出米尺:这是一把米尺,要知道一个东西的长度只凭眼睛看往往是不准确的,需要用尺子去量。如果要量像刚才的纸条、铅笔、粉笔这些比较短的东西,可以用厘米做单位。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习用厘米做单位量东西的长度。板书课题:认识厘米。

【设计意图: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对教材做了大胆处理,体现了尊重教材又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思想。通过让学生进行比较两根纸条的长度,产生发自内心的一种需要——怎样才能知道两根纸条到底有多长,知道需要用尺子去量,进而引出长度单位——厘米。】

二、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1、猜一猜

师:(让学生先根据头脑中已有的表象猜一猜:)那1厘米有多长呢?谁来用自己的方式告诉大家。

2、认识米尺

师: 那刚才小朋友猜得对不对呢?我们认识米尺后就知道了。(教师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生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的一部分)

师:请小朋友们同桌互相观察一下,你们的尺子上都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尺子上都有长短不同的线,都有一些不同的数字,还有cm两个英文字母。)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我们再一起看大屏幕上的尺子(多媒体演示),它上面的线叫刻度线。提问:你们的尺子上有几种刻度线? 每个数字都对着哪种刻度线?尺的左端的刻度线对着几?(生:对着0)这叫做尺的0刻度。这也是起点,字母cm表示一种长度单位——厘米。

3、认识1厘米、几厘米(1)初步认识1厘米、几厘米。

我们在尺子上认识了刻度线,还有很多很多数,特别是0这个数,在尺子上表示起点,那么作为一个单位1厘米有多长?(板书:1厘米)(多媒体出示一把尺子,在0和1之间有一条红色的线段)。这就是1厘米。谁来找一找,还有哪两个数之间也是1厘米?(归纳出:每相邻两个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自己的尺子,你能找出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吗?(多媒体出示一把尺子,用红色线段分别演示2厘米、3厘米、5厘米的长度)

(生:从0到2是2厘米,从1到3是2厘米„„)师:那你知道从哪儿到哪儿是3厘米吗?5厘米呢?(生:从0到3是3厘米,从3到6是3厘米„„)(2)认识1厘米的实际长度。

师:刚才我们已经找到了1厘米,请小朋友用大拇指和食指在尺上比划一下。(多媒体演示)接着出示问题: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指名学生回答,多媒体演示手指、图钉、田字格,教师可以实物投影量一量这些东西)

师:请小朋友在自己的身上找找看,看看哪些东西和1厘米差不多长,看哪个小朋友找到的多。(眼睛的宽度、嘴唇的厚度、纽扣、拉链的宽度…)(教师予以表扬:喜羊羊看到小朋友们表现这么好,心里可高兴啦,你们可不要放松呀!)

师:我们认识了厘米,知道1厘米有多长了。那么怎样用厘米做单位去量物体的长度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怎样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孩子们感受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把生活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由此加深对1厘米长度的认识。】

4、用厘米量

(1)师:大家还记得这两张纸条吗?(出示开头的那两张红黄纸条)现在我们就可以用学到的新知识来测量这两张纸条的具体长度了!

(2)学生量好后汇报,提问:谁愿意说说测量时应该注意什么?(指名回答,教师可以适当提醒)

⑶教师在学生说明后再一次操作,边示范边小结:量时,先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尺上的刻度几,这根纸条就是几厘米。现在这张纸条的右端对着10就是10厘米,对着11就是11厘米。

三、巩固练习,发展思维

(1)师:喜羊羊看到大家这么爱动脑筋,忍不住想考考大家了,你们有信心迎接挑战吗?(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指名回答)(再次突出对准0刻度,且要放平)

(2)师:小朋友们都有一双火眼精睛,老师也想来考考大家,(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量,量前教师再次提醒量法,量时巡视指导,指名回答。

(3)师:小朋友们今天可真爱动脑筋,喜羊羊还想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迎接下一个挑战吗?(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讲评订正。(教师强调:测量结果不一定是整厘米数,接近整厘米的长度可以用“大约几厘米”来表示。)

(4)师:在实际生活中,有时身边没有合适的测量工具怎么办呢?其实我们身上就有很多“尺子”,想一想,你身上的尺子在哪里?(教师启发:一手掌长,一手掌宽,一拃等等)(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让我们先来量一量吧!教师领着学生量,让学生伸出左手,五指并拢,把尺放在手掌最宽处,尺的0刻度对准手掌的左边,看右边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然后把各人量的结果填在书上,学生按照此方法独立量食指的长度。然后要求学生:用你身上的尺子量一量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比如手臂的长度,课桌的长与宽,铅笔的长度,数学书的长与宽等等)。【设计意图:“有价值的”数学应与生活密切联系,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的“做数学活动”中产生,方法的选择也让学生在“做数学活动”中领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这一部分,我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己动脑筋去想,去尝试,遇到问题互相帮助,从而使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享受学习数学的欢乐。】

(5)拓展:出示两条同样长的彩带,分别给两个学生不同的尺子,一把正常的学生尺,一把是尺的左端断了一截,看谁量的准确。由此引发争议,破尺子能量吗,怎样量?

学生上台演示(实物投影),如果学生产生疑惑,可以求助台下的学生,或者教师提醒。全班一起探讨以不是0为起点的测量方法。

【设计意图:这是对新知识的延伸,这一层次的练习,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在此过程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质疑问难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你对你今天的学习满意吗?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课后作业,拓展延伸

1、出示一个看似正方形的长方形,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图形,然后让学生想办法验证。

2、放学后在家里找几样比较短的物体量一量,并记录下来。

【教后感:本节课是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不仅要使学生知道单位的名称,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长度,能够在实际中应用,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厘米不多,对这个单位缺乏明确的认识。为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以儿童的知识经验和现实生活为学习背景,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对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组合。

小学低年级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教学要以游戏化、生活化的形式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探究的兴趣。本节课前,我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喜羊羊和灰太狼作为聊天的对象,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上进心,然后再以两根纸条的长度引入新课,以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需要度量。在新授课时,让学生充分认识直尺上的刻度,初步知道1厘米的长度,并能在直尺上找到2厘米,3厘米,5厘米„„的长度,可以从刻度0开始,也可以从其它的刻度开始,同时用手指比画一下长度。在估、量的过程中,除了强调正确的测量方法之外,还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水到渠成地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在设计巩固练习时,由简入难,层层推进,在这一部分,我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释疑解难,加深对知识的内化。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培养质疑的习惯和释疑的愿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通过学生群体间的交流,建立长度单位“厘米”的实际概念,同时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还注重指导学生掌握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在学生“求同”思维的基础上,鼓励并引导“求异”思维。问题设计上,注重探索

性,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

化和最优化。

上一篇:任务型阅读一下一篇:美国留学花费预算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