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BS-PGSMS)

2024-07-29

供电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BS-PGSMS)(11篇)

1.供电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BS-PGSMS) 篇一

安徽省巢湖供电局座落在濒临长江的巢湖市,属国家中(一)型供电企业,担负着所辖四县一区的电网建设和供电任务,现有220kV变电所4座,110kV变电所12座;35kV变电所44座,35kV及以上主变115台、总容量147.86万kVA(其中工业变37台、116.675万kVA),35kV及以上送电线路1849km(其中工业线路长938.83km),

巢湖供电局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后,经过积累和总结,他们总结了出了一些供电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特色。

旧时期的矛盾

以前,巢湖供电局开发了许多面向部门(调度、变电)的单项管理软件,在生产管理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电网规模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迫切需要重新整合优化已有分散的应用模块,开发集成化、网络化的MIS,并且和上级主管部门联网,改变原先各部门独立运行、信息封闭、功能单一的落后的信息环境。

过去分散开发的供电生产管理软件,大多数是一些数据录入、简单查询和报表打印功能,只能解决生产技术的事后统计管理问题,不能发挥通信计算机网络的作用,因此不能解决生产流程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问题。以供电设备缺陷管理流程和检修管理流程为例:从生产班组、县区局到市局生技、调度部门,不论是上报缺陷、停电计划,还是制定停电检修计划及其执行(包括了多种停电申请与批复、调令、操作票、工作票等信息流),都是一些跨部门、跨地域的实时管理活动。分散的计算机应用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电话、报表传递的工作方式,不仅信息传递迟缓影响作业,而且存在误操作和事故隐患。只有开发集成化、网络化的供电生产管理信息系统,才能建立电子表传递的异地实时协同工作方式,从根本上提高供电生产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新系统的特色

1、围绕人员、设备、电力、物料等信息资源建立主题数据库环境,保证数据的唯一性,实现了信息共享。

2、供电生产管理中的检修管理流程(包含缺陷管理流程)实现了全过程、跨地域、跨部门、实时异地闭环网络化管理:生技、调度部门根据各生产单位(包括县局)通过网络上报的停电计划和缺陷报告,在电脑上制定出局停电检修计划;调度部门在电脑上根据停电计划批复各生产单位上报的停电检修申请,并同时形成方式变更、调令票、操作票、值班运行记录;检修部门在电脑上签发工作票、各种检修记录;变电运行部门在电脑上形成值班运行记录、倒闸操作票等。

3、工程管理流程实现了网络化闭环控制:通过网络接受各单位上报的工程计划,经生技科审核上报局批准,形成当年的工程计划;生技科根据设计图纸组织订货;各施工单位,生成开工报告、预算、决算、采购单、汇款领料单,经生技科审核、财务科、局批准;工程结束后,经生技科组织验收合格,决算审批后,经财务科付工程施工款,

4、实现了调度运行管理、变电运行管理、线路运行管理的无纸化,使调度运行、变电运行、线路运行、检修管理之间各种信息(缺陷、工作票、调令票、操作票等)实时传输。

以上阐述的检修管理流程、工程管理流程的网络化管理,每一个环节称之为业务项,每个业务项又包含了一些小的流程称之为事务,事务的处理是有序的。例如,生产计划业务项包括生技科汇总人、生技科长审核、局批准三个事务;设备缺陷业务项包括缺陷发现、班组审核、运行单位审核、检修单位审核、部门审核等事务;工程计划业务项包含专责人、工程管理、生技审核、局批准等事务。我们以生产计划业务为例,我们假定刘伟具有处理生技科汇总人事务的权限,李科具有处理生技科长审核事务的权限,王一民具有处理局批准事务的权限。

首先,先汇总各生产单位的第2季度的生产计划,刘伟必须在生技科汇总人右边的文本框中双击进行电子签名,否则不能进行汇总操作。如图1所示,是刘伟电子签名后的画面,检查各生产单位的生产计划是否都已上报,将所做的修改保存后按【流程推进】按钮,弹出如图2所示的窗口,选择下一流程的接收单位(本例选择生技科)和接收人,接收人可不填,按【确定】按钮后,刘伟的工作告一段落。

图1.生产计划汇总

图2.流程推进窗口

如果刘伟还做了204月的生产计划的汇总,接着在另一地点的李科登录进入系统,系统自动弹出他当前需要处理的事务,如图3所示。

图3.待办事务统计窗口

图3中显示的第一条记录就是刚才刘伟做的两项工作,均进入生技科长审核事务处理阶段,所以李科关于生产计划的审核的待办事务数为2。李科此时想要查看有关生产计划的更详细情况,他点击【详情】按钮,弹出如图4所示的窗口。

图4.待办事务明细窗口

李科开始审批第一条记录(年第2季度的生产计划),他选中要审批的记录后,按详【详情】钮后,弹出的窗口与如图2所示的窗口相同,只是操作略有不同。李科需在生技科审核右边的文本框中双击进行电子签名,然后保存所做的修改后,继续按【流程推进】按钮,弹出的窗口与如图3所示的窗口相同,不过选择下一流程的接收单位应该选择局长室,按【确定】按钮后,李科就完成了2002年第2季度的生产计划的审批,在他的待办事务中自动删除他已处理过的事务。

局长王一民的处理事务的流程与李科的完全相同,不过由于局批准是一个小流程的终结,故他审批完的工作计划就不进行流程推进了。

以上只是生产计划审批流程的计算机化处理,体现了通过信息网络实现不同地点的管理人员实时协同的无纸化工作方式。像这样的计算机化业务流程,在该供电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中有十多个。

新系统的应用在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收益

2.供电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BS-PGSMS) 篇二

1 功能要求

系统要能够存储设备的历史检修时间、周期数据,并自动生成下一次设备检修计划;具备与其他应用软件交互的功能,可导入外部的数据文件,并导出系统内的各种数据;还要能够提供各类查询、汇总等高级应用功能。

系统应为B/S结构,操作人员通过浏览器登录系统进行操作,以减少使用人员软件安装、维护的工作量。系统至少要包含设备台账管理、设备周期管理、储备计划管理、检修计划管理、检修历史管理及查询交互六大功能。

设备台账管理功能主要管理设备台账信息。系统以设备为单元编制检修计划。

设备周期管理功能主要管理设备的周期信息。设备周期分为单一周期及可变周期两类。单一周期为设备预防性试验、大修及改造的周期。可变周期为设备进行状态检修时所采用的各种周期。

储备计划管理功能主要用于编排下一轮检修计划。此计划汇总了所有纳入周期管理的设备下一轮进行的检修计划。储备计划按年度分摊,全部计划执行完成后,再由系统生成下一轮储备计划。

检修计划管理功能主要管理当前年度进行的检修计划,其来自储备计划中当前年度需实施的计划。年度计划分摊到季度、月度计划,并最后细分到周计划进行实施。此项功能管理计划的生成、下达、变更及实施情况。

检修历史管理功能主要管理设备的历史检修情况。设备的初始历史检修数据由外部导入。经由系统管理检修计划后,系统根据使用人员填报的完成情况更新设备历史检修数据。

查询交互功能主要用于系统使用人员对设备历史检修情况、未来的检修计划进行各种查询、汇总、导入、导出。

2 系统设计思路

系统通过设备周期、历史检修时间累加生成设备的下一轮检修计划,并汇总其他方面要求的计划,逐步分解,最后以周计划为单位实施,并记录计划的执行情况。依此流程,周而复始进行周期管理。

3 系统设计原则

简化输入原则。系统中需要的数据可以一次输入、共享使用。无法由系统生成的数据由使用人员输入,可以由系统生成的数据不需人工输入。同样的数据,使用人员只需输入一次,不需重复输入。同时,向系统输入的数据以导入为主,手工修改为辅。凡需导入数据的,均提供Excel导入功能。

友好交互原则。系统使用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提供各种查询、汇总功能,方便使用人员查询,并可导出系统内生成的各种数据。

自动优化原则。系统应能根据事先设定的原则,进行设备检修计划优化。

4 系统业务流程

总体流程分为导入设备周期、导入设备台账、导入检修历史、生成检修计划、生成储备计划、生成年度计划、生成季度计划、生成月度计划、生成周计划、填写完成情况等10个环节。

导入设备周期、导入设备台账、导入检修历史3个环节为系统初次使用时进行的初始化工作。后7个环节用于实现周期管理。

生成检修计划环节主要生成年度、季度、月度及周计划。生成年度、季度、月度检修计划的流程包含编制、下达及变更三步。周计划的管理流程在此基础上再增加实施步骤。

(1)计划编制:

首先汇总储备计划中当前年度的检修计划,生成年度计划,再由使用人员调整定稿。依此类推,生成季度、月度及周计划。

(2)计划下达:

检修计划无误后,即予以下达。计划一经下达后,便不能再进行修改。实施过程中需要调整时,可通过计划变更进行。

(3)计划变更:

用于调整实际计划的执行。计划变更主要为新增、延期、取消三类。

计划新增是指在已下达的计划中新增内容。如果新增系统中有的计划,可以在系统中选择。系统中没有的计划,可以通过导入或手工进行填报。

对于延期的计划,如果可以确定延期时间的,直接填报新的计划时间。无法确定的,则不予安排,供编制后续计划时选择。

对于取消的计划,直接填写相关信息后即可取消。只有确认不再进行的计划,才可取消。如果已知后续仍将进行的,应进行延期。

(4)计划实施:

检修计划以周计划为单位实施。使用人员定期在系统内填写实施情况。内容分完成(按计划执行的)、延期及取消三种。系统将计划完成的时间作为检修历史数据进行记录。

5 系统数据库结构

后台数据库总共包含8个数据表,具体为:

设备台账表:记录所有纳入设备周期管理的设备台账。

设备周期表:记录设备的类别及对应的周期。其包含了设备的预试(含状态检修)、大修及技改周期。

专项计划表:记录由于各类管理要求产生的检修计划。主要记录设备的消缺、反事故技术措施及培训计划。

储备计划表:储备计划包含周期检修计划、专项计划。

检修计划表:用于记录已列入当年的检修计划。其内容为储备计划中检修期为当年的所有检修计划。

检修历史表:用于记录计划的实施情况。

延期表:记录检修计划中延期、取消的计划及相关原因。

3.供电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BS-PGSMS) 篇三

引言

在国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大环境下,信息化全业务覆盖将渗透到县公司各个环节, 县公司信息化建设有了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尤其是在省电力公司信息系统全面推广应用后,建立合理、高效地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西平县电业公司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实施了一系列的信息安全方面的建设和管理,有效地保证了我公司的信息安全,提高了公司信息系统整体安全防护水平。

一、工作思路

(一)现状分析

西平县电业公司原来的局域网网络,由于内外网没有隔离,制度制定不全面,管理比较混乱,局域网内的计算机终端可以随意上网,由于没有桌面管理软件,私自接入路由器、交换机的情况比较严重,严重威胁到了公司局域网的网络安全。

(二)工作思路

为进一步加强我公司的信息安全管理,强化日常信息安全的监督、防控及应急处理体系,杜绝发生信息安全事故,有效提升全我公司整体信息安全防护水平,消除安全隐患,解决信息安全短板,强化信息安全建设,重新制定各种信息安全规章制度,明确信息安全责任人,对引起信息安全责任事故的,从严处罚;实施内网物理隔离,局域网内所有计算机终端安装省公司统一部署的北信源桌面管理系统和趋势杀毒软件,配备安全移动存储介质,最大限度消除各类信息安全隐患,确保公司局域网的安全。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机构与制度建设

我公司成立信息安全组织,以公司经理为组长,主管副经理为副组长,各部室主任为成员的安全信息管理网络体系,分级负责信息安全工作;信息安全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信息安全第一责任人,公司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信息安全重大事项决策和协调工作。公司负责人与各部室及各单位签订信息安全责任书,全体员工签订信息安全保密承诺书,对员工宣传“八不准、三个不发生”的安全要求,明确“谁使用、谁负责”的信息安全原则。信息安全纳入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实行专业管理、归口监督,科技信息部负责管理信息大区(信息内网和信息外网)的安全保障,负责指导、协调和檢查各单位信息安全工作,组织落实公司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制度,统筹开展公司信息系统风险评估和安全检查工作,负责规范公司信息系统安全产品的测评和选型工作。组织本单位信息系统安全的宣传和培训,建立健全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体系,设立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安全管理员等岗位。

一是完善制度,制定包括各级信息安全岗位职责、值班制度、巡视检修制度、机房管理制度、业务受理制度、数据备份制度、信息发布与审核制度、信息安全审计制度等在内的各项制度;二是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严格系统分级权限分配、监督与管理;三是加强流程控制,数据录用前,必须要保证信息系统数据的合法性、安全性以及处理后数据的正确性,更重要的是对各环节人员操作程序进行安全管理,同时还要引进和强化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以保证计算机系统及数据的安全性和数据处理的可靠性。四是建立完善了信息安全责任制度、信息系统日志管理制度、账号与口令管理制度、数据备份制度及应急预案制度等。

(二)加强硬件与软件及信息安全技术建设

为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实施了内外网物理隔离,使互联网和局域网成为两个独立的网络,并配合省、市公司,对县—市—省三级联网通道进行改造,建设成了主通道为100M、备用通道为20M的光纤通道,与省、市公司互联。在各计算机终端安装了北信源桌面管理系统和趋势杀毒软件,启用桌面管理系统的补丁安装功能,对存在漏洞的计算机进行了补丁安装,对于个别无法安装补丁的计算机进行了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并实施了弱口令专项治理工作,坚决杜绝弱口令的发生。指派专人实时监控桌面管理系统,确保杀毒软件安装率、桌面管理系统注册率等达到100%。严格执行“涉密不上网、上网不涉密”的纪律要求。在内外网的网络终端上安装安全管理终端,登记内外网终端使用信息,监控网络终端基本信息。严禁违规上国际互联网及其他的信息网的现象;严禁内外网互联现象;严禁使用未登记备案的外网接口;严禁安装、使用未经批准的无线网络等,杜绝违规外联的发生。加强移动存储介质的使用和管理,专门配备了安全移动存储介质,保证了病毒、木马依靠移动存储介质进行传播。在各信息系统服务器上增加软件防火墙,取消不必要的协议及远程登录功能。对于远抄、集抄、智能手机抄表等信息系统,把原来的互联网接入方式更换为APN接入方式,保证了信息系统服务器的安全。对于入网及互联网用户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并对其进行了MAC地址绑定,使局域网安全得以保障。

三、对实践过程的思考和对效果的评价

通过一系列的信息安全的建设和管理,改变了原来公司局域网管理混乱的模式,加强了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提高了公司信息系统整体安全防护水平,实现信息系统安全的可控、能控、在控。规范了信息安全的主要责任,确保信息系统持续、稳定、可靠的运行和确保信息内容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防止因信息系统本身故障导致信息系统不能正常使用和系统崩溃,抵御黑客、病毒、恶意代码等对信息系统发起的各类攻击和破坏,防止信息内容及数据丢失和失密,防止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防止公司对外服务中断和由此造成的电力系统运行事故,为国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及省电力公司统推的信息系统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安全保障,以信息化建设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4.供电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BS-PGSMS) 篇四

关键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效益分析,功能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对电力用户的用电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和实时监控的系统, 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技术支撑, 融合了计算机、现代通信、电能计量等新型技术, 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现了电力企业营销抄表、核算、收费模式的重大变革, 实现了用电信息的自动采集、计量异常监测、电能质量监测、用电分析和管理、相关信息发布、分布式能源监控、智能用电设备的信息交互等功能, 改变了传统的负荷管控方法, 大幅提高了计量装置在线监测和故障处理水平, 有效支撑了“集抄集收”和防窃电业务的开展。

1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逻辑结构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逻辑结构由主站、通信和终端构成, 如图1所示;第一层为主站层, 是整个系统的管理中心, 负责电能信息采集及数据的应用分析等;通信信道层介于主站和采集终端设备之间, 起着上下连接的作用, 负责各层之间的数据存储和转发。通信方式根据通信主体分为远程通信和本地通信。远程通信是指主站与采集终端之间的通信, 也称为上行通信, 包括光纤专网、GPRS/CDMA无线公网、230MHz无线专网以及中压电力线载波等;本地通信是指采集终端与电能表计之间的通信, 也称为下行通信, 包括RS485、低压电力线载波、微功率无线等。采集设备层主要是数据采集和监控的终端设备, 由终端负责收集、存储、发送整个系统的原始用电信息, 处理和冻结有关数据, 并实现与上层主站的交互, 包括各种用电信息采集终端, 监控设备主要对电能表和相关测量设备、用户配电开关、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无功补偿装置及其他现场智能设备的实时监控。

2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功能现状分析

2.1工程概况

某省级供电企业是该省境内最主要的电网规划、建设、运营和电力供应企业。供电面积44.58万平方公里, 占该省国土面积的91.9%, 供电人口7704.06万人, 占全省人口的95.8%。该省人口密集, 居民户用电容量差异较大, 配电变压器下的居民用户数和供电半径差异较大, 营销业务系统建设采用大集中方式。

经过多年的建设, 该省级供电企业已基本完成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标准化体系改造, 系统覆盖全公司直属的所有供电公司。直供直管区域智能电能表覆盖率超过50%, 农村关口采集终端台区覆盖率达到90%, 直供直管区域采集系统覆盖率达到60%, 专变用户自动抄表出账率超过60%。

2.2功能现状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功能分为基本应用和高级应用。基本应用主要包括数据采集管理、预付费管理以及接口管理;高级应用主要包括线损分析及配变监测分析两方面。目前该省公司所属各市县供电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已经基本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运用频率与日俱增, 采集数据日渐丰富。在电力营销工作中, 如能有效利用系统所采集的各类用电信息, 将大大提高营销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然而由于各供电企业建设的质量有所差别, 同时部分地区受地域条件所限, 不可能完全发挥该系统的全部功能, 因此, 各供电企业在实际工作中, 只能根据自身经营的条件、能力以及需要, 选择最适合的功能重点运用, 对其它功能则弱化处理。

目前供电企业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抄表收费、业扩报装方面应用比较成熟, 但对于想线损实时监测、反窃电分析、变压器运行管理这样需要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的高级应用模块却少于使用, 主要原因如下:

(1) 专业水平有限。基层供电公司各专业部门对系统认识不够深入, 不能完全理解系统的各项业务功能, 导致系统提供了大量的基础数据, 却无从下手进行分类统计分析。

(2) 档案核查不到位。在系统建设初期的采集终端建档时, 通过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导入或自建档案的基本信息未能进行仔细核对, 出现了部分计量点设置、互感器倍率、电能表资产号等信息与现场实际不符, 与营销业务应用系统不符。

(3) 通信信道的不通畅。这会导致终端离线, 从而造成数据采集异常, 不能正常上传数据, 使得终端在线率、采集成功率等指标较低、实时线损计算失败或错误等问题;特别是专变终端, 大部分采用GPRS通信方式, 借助于无线公网, 网络稳定性和可靠性取决于电力公司外部。

(4) 管理不到位。部分基层部门未设立专门岗位负责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运行, 部分员工职责划分不清, 分工不明确, 造成故障反映不及时、故障处理不到位等问题。

(5) 抄表工作不规范。低压“四到户”由供电所实施抄表, 抄表人员存在“抄表过头”、“压电能量”、“空户”、“估抄”、“漏抄”等欺瞒现象, 造成现场计量设备故障、档案不符等异常不能及时被发现。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功能是强大的, 借助网络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 将与营销业务应用系统一起, 共同承担电力营销工作的信息化管理, 供电企业需要继续加大对用电信息采集建设和运行的投入, 不断开发更多功能, 不断挖掘更多应用, 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创造效益[5~6]。

3采集系统应用效益分析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以来, 营销业务自动化带来的多方面业务转变正在逐步显现出效益和发展前景。

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 (1) 整合负荷控制技术, 提升有序用电与能源管理效能。 (2) 运用计量在线监测, 增强对电能计量装置的现场管控能力。 (3) 强化配电变压器数据监控, 促进了配电变压器维护方式和低压报装勘查方式的改变。 (4) 通过量化分析客户负荷及电量, 为营销决策提供依据。 (5) 通过实时电能损耗的统计和分析, 提升了电能损耗管理水平。 (6) 为客户服务提供信息支撑, 丰富了客户的服务内容。

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 (1)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成后, 有效地节约了人工、车辆、现场监察、表计现场巡检等成本开支。 (2)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投运为配网电能损耗分析统计和管理带来了根本性地变化, 全省各地市供电公司均对分析效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3)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运行为用电检查和反窃电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有非常明显的管理效果。 (4) 利用系统的监测分析和现场控制, 对电力销售市场的风险给予及时预警, 对电费催收给予有力的技术支持, 有力保障了电费回收和经营成果。

4结束语

供电企业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特别是系统深化应用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开展, 各地市公司发展不平衡, 目前尚处在系统优化升级建设阶段, 且系统模式单一, 专业技术人员不足, 没有完全达到“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的建设目标。为使采集系统的功能完全发挥作用, 各供电企业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和运行方面有以下3点有待加强: (1) 加强公司专业人员培训, 掌握系统主站的运维基本技术, 在日常维护方面降低对制造厂家的依赖, 提高系统实用化水平; (2) 在基本实现“全覆盖、全采集”基础上, 加强远程、本地费控管理和技术工作, 努力实现“全费控”目标; (3) 深化系统建设, 通过运维现状分析可知, 系统功能尚存在不足, 如尚未开发的功能, 开发了但未投入实际运用的功能, 实际运用中却没达到理想效果的功能等等。在系统功能上应更多的与开发厂家沟通交流, 并咨询经验丰富的运维人员提出合理建议与方案, 让系统更实用, 充分的通过该系统来服务智能电网。

参考文献

[1]徐金亮, 程必宏.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技术与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2, 9.

[2]国家电网公司新员工培训专用教材.用电信息采集系统[M].国网技术学院, 2015.

[3]高犁, 陈杨, 周敏, 李显忠等.智能电网下的电力营销新型业务[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4.

[4]胡江溢, 祝恩国, 杜新纲, 等.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4, 38 (2) :131-135.

5.供电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BS-PGSMS) 篇五

【关键词】供电企业;会计信息化;技术管理

一、供电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存在的问题

供电企业作为技术密集型企业,其管理的信息化开展比较早,但是会计信息化是近几年逐渐流行起来的新型管理模式,在实际的管理模式中,尚且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需要改进:

1.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不够深入

由于我国的会计信息化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许多应用会计信息化管理的企业没有真正认识到其实际作用。首先是对会计信息化的概念了解不够清晰全面,没有了解到其先进意义,混淆了会计电算化及会计信息化之间的区别,致使会计信息化管理机构不够准确全面。其次对会计信息化模式的实用性不够了解,许多企业盲目跟随其他企业的会计信息核算模式,致使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许多不适应因素,并且在处理过程中也没有按照实际的需求进行。最后是在会计信息化的应用过程中,对信息的战略作用认知不够充分,在进行核算的过程中,企业并没有意识到会计信息作为战略目标的意义,没有使其上升到应用层次,并且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2.会计信息化管理的体系建设不够完善

企业对会计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工作规范不够细致深入,在会计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对人员的安排及责任分配不够分明,使得会计信息在使用过程中缺乏安全性的责任规划,使得许多制度体系被架空,并没有发挥其真正作用。其次,会计信息化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对其制度了解不够深入,致使其管理的组织架构与人员配置不够科学合理,新人与原有会计从业人员之间的对接与安排并不是十分合理,影响了工作人员的技能发挥。最后会计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并没有配备全面动态的监控机制,企业实际应用会计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信息的处理速度,但也由于其信息无痕迹性而促使了修改存在的可能性,很多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放松了动态监视体系的完善,从而诱发了信息失控危机。

3.会计信息的共享程度不高

在供电企业内部依然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其会计信息化没有建立有效的传递与共享。从横向方面来看,会计信息化往往被限制在企业的会计部门内部,没有与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形成一体,致使会计部门的信息处理及纰漏不够及时,其他部门在没有顺利获得会计信息的情况下,使得内部缺乏交流渠道而延滞了信息的传播速度。从纵向上来讲,由于一些企业下设了分支机构,包括下至地区经营,形成了不同层次的会计核算机构,从而就导致了不同难易程度的会计信息核算需求,从而就导致会计信息化的必要性及管理模式存在必然差异,影响了会计信息在横向传播的速度。

4.会计信息化的风险防范工作不够到位

会计信息化管理依托于技术和网络,因此网络安全是会计信息化管理稳定运作的保障。在实际应用中,供电企业往往没有充分意识到其风险维护的重要性,导致了在日常工作中对信息系统的维护不到位,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全方面的维护工作。再者,对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缺乏专业的预测能力,没有一些必要的防病毒技术或措施,容易导致企业在信息系统中出现较大的安全隐患。

二、完善供电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1.加强对企业管理的会计信息化认识

认识决定行为,供电企业要促进会计管理信息化首要的就是纠正那些片面的认识和思想。首先要对内部电力企业的员工加强专业及实训学习,重点区分开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树立全员科学地学习及应用会计信息化的核算体系,从更高的层次对企业进行会计信息管理模式的更新。其次要充分考虑会计信息化系统的适用性原则,不要局限于其他企业的成功模式而照抄照搬,避免不合实际的方案给企业造成负面影响。最后要提高会计信息化管理战略管理,从整体上规划会计信息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重视会计信息化管理对企业经营目标的现实作用。

2.完善会计信息化的组织制度

供电企业要以制度完善为基础,针对会计信息系统特点,建立全面的管理工作基础规范,明确信息系统各个管理环节及岗位人员的责任和权利,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会计信息的核算流程,并且提高信息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保证电力企业的会计信息化管理以规范、严谨的模式进行,健全信息化系统的监管力度,实现有针对性地监管措施,强化电力企业的会计信息化组织管理力度。

3.强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机制

有效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可以提高供电企业信息系统的抗风险能力,减轻网络风险带来的危害。在强化信息安全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建立好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日常维护机制,对其机构监管要安排专业的技术导向系统及专业化操作人员,对电力企业的会计信息软件进行安全监测,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管理。其次要建立好会计信息系统风险管理机制,对各项数据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对网络病毒的防控及排查工作实施到位,做好应对黑客或重大病毒侵扰的准备。

三、小结

6.供电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BS-PGSMS) 篇六

近年来,随着电力需求量的逐年增加,供电公司的整体效益显著提升。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电力行业的市场竞争亦是异常激烈。尤其是国际电力集团对中国市场的严重冲击,更是迫使国内的电力行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为了更好地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加强企业的管理改革已经是企业的重要任务。信息化时代,为供电公司的电力营销管理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管理途径,其信息管理系统水平已经成为了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

一、国内外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现状

(一)国外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现状

目前,国外的电力行业,像欧美以及韩日等国家,在电力营销管理方面已经全面进入了数字化、智能化以及网络化管理阶段。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在这些国家的电力营销管理领域的主要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

供电公司主要包括:市场部、计费部、服务部以及计量部等。其中,市场部主要是借助电力营销信息系统进行信息管理。计费部借助信息系统进行电费计算和电费回收。客户可以利用电力营销信息系统进行网上缴费,也可以到营业厅直接缴费。服务部借助信息系统执行日常业务,并对客户的个性需求进行妥善处理,并及时为其提供专项服务。与此同时,服务部还借用信息系统提供网络咨询以及电话咨询等服务。计量部借助信息系统安装远程多功能高精度表,对电量、电压等方面的运营数据进行监管。

2.技术

国外电力企业的抄表系统普遍采用电力线载波方式,利用GSM进行电能计量和负荷数据管理。由于企业各部门间的合作紧密,协调度高,客户的需求能够获得快速满足。借助GIS和CPS,一旦出现电力故障,就能够及时、有效地响应和处理。

3.服务

标准化服务已经成为国外电力公司的重要执行准则。其中,工作标准主要包括:用电、缴费、查询、预约通告、断电通告以及缴费通告等。服务标准主要包括:投诉服务、更新电表服务、电压故障检测服务等标准。

(二)国内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现状

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电力系统,我国的供电公司仍没有跳出传统理念上的管理型公司,在客户服务意识上还有待加强。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大,国内的供电公司也在尝试着企业管理改革,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存在一定的问题还有待解决。

1.硬件建设滞后,市场需求难以完全满足

目前,国内的供电公司在硬件建设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很多国际上已经很普及的硬件设备仍未在国内供电公司得以普及。例如:集中自动抄表系统等。硬件设备更新缓慢,导致很多先进的设备无法顺利对接。另外,信息化建设速度和范围都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省会以及直辖市等大城市发展迅速。但是,中小城市相对缓慢,而且东西部的建设速度也是存在较大差距。

2.信息管理未能做到标准化,系统存在大量重复现象

在国内的电力系统中,各省市的供电企业之间沟通缺乏有效性,彼此之间的执行标准存在一定的偏差,未能实现统一管理,从而导致网络平台以及数据库建立等方面存在很多重复现象。不仅如此,电力设备的规格也是不尽相同,以至于统一电力配网难度很大。

3.供电企业创新能力不够

近年来,尽管电力营销体制改革在不断深入,但仍属于管理模式,客户的需求并没有被放到改革的重要位置,这说明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明显不足。

4.电力企业的职工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综合来看,国内电力企业的职工素质相对于国外同类公司仍是偏低,并且职工的市场意识以及知识水平提高意识不强,很多职工仍有传统的“大锅饭”思想。由此可见,提高供电企业的职工整体素质已经迫在眉睫。

二、國内供电公司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改进措施

(一)技术方面

技术方面改革是营销信息管理的重要基础。在业扩报装功能模块中,可以适当增设无批量更改线路台区功能,实现供电用户的集体业务变更。为了及时对业务费用查漏补缺,可以设置业务费效验功能。在电能计量功能模块,可以增设计量点台账统计查询功能,实现计量点的高效维护。增设计量装置故障业务受理限制,有效防止用户名称被私自修改。在电费计量功能模块,可以添加链接功能于在线损统计界面,并将相关数据借助EXCEL导出。在缴费账务管理模块,可以添加抄表员的联系电话于催费单,以方便用户联系抄表员。可以将低压卡表用户客户档案中的电价直接关联到卡表售电中,或者档案电价与卡表售电协议电价有对应的表,或者售电时售电电价与档案不一致时进行提醒。在综合信息査询功能模块,可以在电能表界面査询和导出的结果中增加"台区名称""台区编号"信息。增加超期合同明细査询和业扩流程时限增加预警査询功能。

(二)管理方面

1.加强培训工作

在电力营销信息系统管理上,积极开展各类培训工作,其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编制适合系统设计理念的用户手册;明确培训的主要对象;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培训计划,配备适合的教材,并做好课时安排;为用户提供系统、全面的功能以及流程培训;做好培训工作的价值评估。相对来讲,培训工作主要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是对关键用户的培训工作,另一个则是对最终用户的培训工作。其中,前者的培训对象包括部门经理以及骨干成员,主要的培训内容有专业业务流程以及实际操作。后者的培训工作主要是对具体的业务操作人员,这个培训工作主要是由关键用户负责完成的。在培训完成之后,要进行严格的考核和评估,以保证培训质量。

nlc202309021854

2. 采取多种宣传形式

对内可以在局域网上设立营销信息系统专业网站,方便内部人员查询学习;对外可以通过电视、信息港等多种媒体形式建立专业电力营銷信息系统版面,内容涵盖电力营销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等方面。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建立新组织机构来扩大营销信息系统的知名度,加深与用户的交流沟通,逐步建立起用户对电力营销信息系统的拥有感,使顾客能够通过该系统进行电能缴费和服务咨询等业务,从而提高系统使用率,既方便我们的业务开展又能达到方便客户、提高客户满意度的目的。

3. 建立数据管理责任制度

为确保录入数据正确,要充分调动足够的人力、物力,派专业人员对所需基本信息进行采集、录入、核对。在整个数据准备过程中,要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制度,做到奖惩并施。

4.建立一套科学的编码规范

建立一套科学的编码规范。例如,在制定电能表编码时通常要求与电能表出厂编号的一致,这就不符合实际情况,因为不同厂家的电能表可能会出现出厂编号相同的情况。另外一些正在使用的旧的电能表可能会出现出厂编号磨损或者编号无法看清楚的情况,这也会出现统计电能表代码与实际不符或重复等现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于电能表代码营销信息系统的要求相对比较简单,主要包括限制删除性、唯一性和不可修改性,不但要考虑实施顾问的建议,而且一定要考虑到以后数据维护方面的问题。另外,制定编码规范应当成为企业标准,因此在编码规范完成后,应尽快获得企业标准相关鉴定机构的批准。有些数据如行业类别代码等则需要参照有关国家法规和软件要求来制定编码规范。各种编码规则,要一一整理出来。具体包括:资产(包括变电站、供电线路、变压器、电能表、互感器、失压仪等)编码规则;供电单位的编码规则;用电类别的编码规则;各种票据编码规则;仓库场地的编码规则;操作人员的编码规则;生产设施的编码规则;客户的编码规则;业务银行的编码规则。另外,还应充分调动所有业务流程之间的各种关系,将业务流程与工作业绩挂钩,并在信息系统中增加绩效考评功能模块。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工作人员更加关注整个电力流程,而不是只关注自己的业务范畴,有助于工作人员提高团队协作意识和整体业务水平。

(三)硬件方面

把前一年的历史数据转存到附加数据库中,以减轻当前数据库的负担。加大对供电公司内部网络以及购买硬件设备的资金投入,提高网络带宽能力,购买容量大的数据存储硬件。另外,针对现有设备和网络进行评估检测,找出瓶颈点。

三、结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电力行业发展迅速,并在各类新能源研发与使用的推动下,取得了可喜的改革成果。然而,在信息化时代,国内供电企业的信息营销管理系统相对于世界发达国家,还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些严重地制约着国内供电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亦是对我国电力系统健康、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了更好地加强国内供电公司的管理质量,提升其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对供电公司的电力信息营销管理系统进行优化已经成为供电公司的重要任务。

(作者单位:平顶山市华辰供电有限公司)

7.论供电企业管理信息化 篇七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配套软件技术的迅猛发展, 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愈来愈广, 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的主要动力。

我们要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发挥后发优势, 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发展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 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在全社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 提高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应用程度。政府行政管理、社会公共服务、企业生产经营都要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

推进计算机网络建设, 开发信息资源, 加快供电企业管理软件和集成信息服务的发展, 加快信息化人才培养, 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行政和技术管理, 促进科技创新、增强供电企业的竞争力。

2 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供电企业信息化内容应主要包括:信息处理计算机化、信息采集传输网络化、信息资源管理数据库化、信息应用大众化。

信息革命是由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而引发的, 依靠计算机快速准确地处理大量的信息是信息化的必然要求。

信息传输的网络化可实现在企业内部、外部信息传输, 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信息除了被处理和被传输外, 应以适当的方式存储, 这就要求信息资源数据库化。

信息应用的大众化要求信息应用对象不仅局限于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和计算机开发人员, 企业内部所有管理人员均应成为信息化覆盖对象, 通过网络实现生产管理、办公、会议、教育培训等。

供电企业管理信息化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 科学有效地处理企业管理信息, 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全面、及时、准确适用的信息服务, 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体现在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 ;配电生产管理系统 (DMS) ;管理信息系统 (MIS) ;决策支持系统 (DSS) ;专家系统 (ES) ;办公自动化系统 (OAS) ;电子邮件 (E-mail) 等。

2.1 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 系统

电力勘测设计部门向集约化经营转变, 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开发推广和应用CAD技术, 实现工程勘测设计、管理、信息处理科学化, 建立以数据库为中心、以网络为支撑的计算机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其中以工程项目管理为重点, 对设计质量、进度、成本进行有效控制, 并监督和管理。

2.2 配电生产管理系统 (DMS)

技术要求:提供供电设备分布状况、原始档案、运行数据;每条线路、每个变台的实际线损率;设备故障率及故障分类;特定监测点、供电区域和整个配电网的供电可靠率;重要用户的分布及用电状况;开关分布及开、合位置状况等。

2.3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

电力系统调度是电力系统运行的生产指挥部门, 地调普遍装有SCADA系统 (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 , 对变电所和发电厂RTU (调度自动化远动终端) 通过远程通道送来的实时数据进行采集和简单处理, 并可以反向控制变电所的运行方式。SCADA系统是EMS系统的一部分, 电网调度系统的数据根据需要应输入到同级MIS之中, 以便为本单位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2.4 管理信息系统 (MIS)

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含生产技术管理、安全监察管理、用电营业管理、财务管理、计划管理、物资管理、档案管理、人事劳资管理、办公自动化系统、基建管理等。为企业各部门管理人员提供信息化管理支持。

2.5 决策支持系统 (DSS) 及专家系统 (ES) :

利用专家智能和管理信息系统 (MIS) 提供的信息辅助高层经营决策。DSS/ES是计算机集成管理系统 (CIMS) 的高层决策部分。

2.6 计算机集成管理系统 (CIMS)

集成工程设计 (CAD) , 生产管理层 (MIS) , 经营决策层 (DSS/ES) , 能量管理系统 (EMS) , 保证企业内部信息的可靠性、共享性, 实现生产、管理、决策智能化。

2.7 信息网络技术

国际互联网络和企业内部联网, 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内外交互。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产物。

2.8 电子数据交换 (EDI)

利用计算机和数据通信网络, 对行业内部及相关网站进行文件、数据交换等。

2.9 电子商务

对整个贸易活动实现电子化, 包括交换数据、获得数据以及自动捕获数据。实现商贸网络化。

管理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 是企业决策、生产等构成供电企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3 供电企业如何进行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的物质基础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将多个独立的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 实现相互之间交换信息, 资源共享的网络体系。

供电企业在构建信息网络时, 应按照国家电力公司对信息网络建设的有关原则和标准进行。合理规划, 对软件模块开发、硬件的优化配置、系统网络综合布线等都应有详细的设计方案和验收标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 领导要重视管理信息化建设。

3.2 要明确信息化建设的目的。

3.3 计算机信息网络还需要有大量准确有用的基础数据作保障。

完备的数据库是网络信息管理和应用的基础, 信息化的基础就是数据。必须重视数据, 为企业的“信息化”打下稳定的基础。

3.4 强化系统管理。

信息网络的管理仅靠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管理与认识的变革。如果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决策者决策水平不高, 是无法管理好信息系统的。

重视人员培训, 使全体员工都了解信息网络的功能, 自觉维护和使用它;培养“复合型”人才, 是信息系统建设、稳定运行、不断发展的根本保证。

4 电力CMIS通用框架

现代电力MIS管理模式正在向Intranet全流程化控制式管理过渡, 支持无纸化 (少纸) 、规范化办公, 包含GIS、GPS、多媒体、部份辅助决策等功能。

将我国电力企业共同性管理业务和流程予以提炼, 形成一个CMIS通用框架――EPMIS (电力CMIS通用框架) 。

为电力企业提供拿来即用的CMIS, 即通用框架+应用扩充=拿来即用的CMIS。

5 走出CMIS建设的误区

CMIS系统不是原有企业管理、数据处理方法的简单模拟, 是依据企业规范管理产生的数据、经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规范化处理与掌握基本技能的人组成的系统。只有提高了认识, 才能开发和使用好CMIS系统。

6 结束语

企业CMIS系统是高技术、高资金投入, 是现代经营管理和计算机技术的运用, 是硬件、软件和人相结合的系统工程。企业CMIS系统会不断开发、应用, 使电力信息化真正为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为国家电力公司系统的商业化运营服务。

参考文献

8.供电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BS-PGSMS) 篇八

1 目标描述

信息安全管理的总体目标是一方面通过高效的信息网络管理机制, 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稳定运行, 从而为各项计算机业务的正常开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 整合信息资源, 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 发挥公司网站、办公自动化等系统的作用, 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

2 专业管理的范围

信息安全管理主要针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网络智能管理、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终端安全、防病毒系统和设备管理。

2.1 计算机网络安全。

计算机网络安全主要考虑网络运行的机密性、可信性、可控性和可靠性, 通过对网络前期规划、设计以及持续性建设实现。网络建设中, 充分考虑信息内外网物理隔离、与互联网相关业务网物理隔离, 利用划分VLAN、网络出口连接处放置防火墙、VPN (虚拟专网) 、A-CL (访问控制列表) 、核心交换机双机热备等技术, 保障整个计算机网络构架上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加强培训, 重点防护。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 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 使相关人员理解数据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安全保管和正确使用数据的方法。

2.2 网络智能管理。

网络智能管理是严格遵循标准的SNMP协议实现, 智能化的网络拓扑管理和可视化的操控系统:能够自动、动态地发现内网的所有节点, 包括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PC机等, 能够对实际网络自动、动态地管理, 并映射成物理的网络拓扑图, 同时能动态显示当前的网络状态;阻断非法接入的计算机, 对未登记机器接入网络时, 由安全管理平台确认后方可访问内网, 以防止不明机器非法访问网络, 造成内部网络数据的遗失与破坏;实现端口、IP和MAC地址的三方绑定, 受控客户端不能改变IP地址, 有效地防止了受控客户端因改变IP地址造成的安全风险, 确保访问控制;网络故障、监控管理:及时发现网络的故障, 按照故障产生的不同报警信息, 使网络管理员可以迅速方便地发现局域网上出现故障的IP信息并帮助管理员分析故障原因。

2.3 操作系统安全。

操作系统安全主要包括系统漏洞扫描与系统补丁升级。在网络中建立可验证的补丁分发机制, 主动发现网络中系统的漏洞, 同时设置专门的补丁服务器, 强制对未安装的补丁程序统一批量安装, 并基于客户端进行补丁安装验证。

2.4 数据库安全。

对数据库系统安全保护, 一般包括以下几点:通过RAID等数据冗余技术、异地备份系统保证数据库的物理完整性, 使数据能够免于物理方面破坏的问题, 如断电、火灾等;数据备份中心系统的设计、实现和使用从管理开始入手, 能够保持数据库的结构, 如对一个字段的修改不至于影响其它字段;通过操作人员与系统管理员共同努力, 保证元素完整性, 包括在每个元素中的数据是准确的;建立合理的用户鉴别机制, 确保每个用户被正确识别, 避免非法用户入侵;数据要求可获得性, 指用户一般可访问数据库和所有授权访问的数据;访问要求可审计性, 能够追踪到谁访问过数据库。建立安全日志信息库, 所有网络、系统数据及安全事件, 都通过数据库进行存储, 便于网络安全管理审计、分析、追踪事件责任人。

2.5 终端安全。

终端安全主要解决微机信息的安全保护问题, 安全功能如下:基于口令或密码算法的身份验证, 防止非法使用机器;自主和强制存取控制, 防止非法访问文件;多级权限管理, 防止越权操作;存储设备安全管理, 防止非法软盘拷贝, 数据和程序代码加密存储, 防止信息被窃。

2.6 防病毒系统。

在网络环境下, 病毒传播扩散快, 仅用单机防病毒产品已经很难彻底清除网络病毒, 采用国内知名品牌的网络版杀毒软件, 对服务器及PC设备进行客户端安装, 及时更新病毒库, 并做到监控及时。

2.7 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主要包括信息设备的购入、注册入网、故障维修、设备报废。做到“上网微机不涉密, 涉密微机不上网”, 对需要送修的计算机, 严格履行送修手续, 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的搬迁或硬件的更换, 必须由管理人员负责处理, 不得私自进行。对于废弃的曾经处理和保存过涉密信息的磁盘, 指派专人销毁。

3 指标体系

公司的企业文化体现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 就是要勇于科技创新, 利用先进的管理制度与前沿的计算机技术相结合, 不断完善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缺陷, 以信息化带动企业管理现代化, 为提高我公司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奠定坚实的硬件基础。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及省、市公司同业对标的有关精神, 为进一步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明确信息网络管理的衡量标准, 制定如下指标体系 (见表1) 。

通过改善信息网络管理, 降低网络故障发生率, 保证整个信息网络畅通, 服务器系统良好运行, 从而达到信息安全管理的最终目标。

信息中心通过网络监控软件对网络中联网设备、服务器、数据库进行实时监控, 并每天进行记录。如果发现有设备存在安全隐患, 并且是服务器、主交换机、楼层交换机等属信息中心直接管理的设备, 则进入系统维护处理流程;若不是上述设备, 则联系故障单位信息员, 远程解决故障。若信息员不能解决故障, 则进入信息网络故障处理流程。

4 绩效考核

信息安全管理作为信息化管理的一部分, 其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如下 (见表2) 。

结合绩效不足之处, 制定绩效改进计划, 绩绩效考核结果与受人的年度奖惩、评选、晋升等挂钩。

结论

信息安全建设的目的是实现本地和异地网络设备、服务器设备、数据库、中间件、应用等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通过信息安全建设, 及时分析和发现各类系统运行的不安全因素。为准确分析网络质量、网络投资扩容、网络优化调整提供决策依据, 提高网络投资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间接节省了网络投资, 提高了网络投资效益, 提高整个网络宏观管理调控能力, 从而促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山东电力集团公司信息网络系统日常运行维护导则 (试行)

[2]计算站场地技术条件 (GB2887-89)

[3]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 (GB9361-88)

9.论当前供电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篇九

【关键词】电力企业;信息化;含义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247-01

电力行业是高科技技术集中的领域,电力企业拥有庞大的设备基础,所以,在电力企业运营中,提出信息化建设是时代对电力行业的需要。电力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电力工业发展程度受电力企业自身发展水平影响。我国电力企业经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电力企业带来巨大冲击。电力企业要想在这种社会变革中始终处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前列,必须与现代化经营理念相结合。在电力企业中实行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电力行业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电力企业硬件和软件和必然要求。电力企业信息化已经经历了产生和发展的两个时期,未来经济领域中,电力企业信息化必然为电力工业带来巨大效益。

一、供电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供电企业的信息化是指对供电管理企业的信息进行集中处理的系统,简称信息管理系统。供电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负责对数据信息的收集、存储、传送和加工使用。供电信息系统把管理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在处理过程中,应用相关辅助设备,比如计算机硬件、软件、通信设备等。管理人员要运用正确合理的管理方法对系统进行统一管理。信息管理系统是现代企业的产物,是现代企业对科学技术的必然要求。企业信息化系统对企业员工的要求比较高,系统管理人员必须掌握高等技术,可以随时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统计分析。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快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有效增加企业经济效益,让电力企业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电力企业推向市场以来,曾经一度受市场经济的制约,无法焕发生机和活力。供电企业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信息化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字面,信息化并不只是计算机应用、网络应用,信息化建设是技术水平和管理者素质的结合体。这两方面必须同时提高,才能保障企业信息化建设稳步提高。供电企业信息化管理要全面提高,就要做好三个方面工作,第一积极开发、第二灵活分布,第三数据辅助。实现供电企业信息化要注重企业管理工作的内部联系,对工作予以规范和整合。在供电企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研究和实践,理论与现实相结合,共同改善电力企业运行现状。

二、供电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特点

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是传统管理方式的重要发展,原有的供电企业管理理念已经不适应当今供电企业的发展。供电企业要想在新的时代有巨大的发展,就必须更新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供电企业信息化是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的。信息化让电力企业发展更具高效性,更加符合时代特点。

1、供电企业信息化观念不强。我国供电企业受计划经济影响较深,在经营管理中,企业以安全生产为主,忽略了管理提高效益的指导思想。供电企业过度注重生产,把生产当成企业

的命脉,而且在生产中,过度强调安全性,把工作放在维持稳定上,而不重视企业发展。信息化建设就是要强调管理的重要性,通过信息化建设,把分散的企业改革部门联系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企业信息化投入较少。我国供电企业总资产很多,但是,在基础设施投入上,个别企业较低。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我国供电企业中有超过一半的企业没有对企业信息化进行投资,对信息技术研究和设备投入不及时不准确。发达国家的信息化投资水平较高,我国在这方面没有得到充分的认知。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是真正提高企业整体水平的关键,如果做不好这项工作,将严重影响企业发展。

3、信息化使企业协调统一。我国供电企业一直处于统一管理的形式,国家对企业实现直线约束,实行国家级管理、省级管理、地方管理三级管理,而各个地域之间的差别是很大,在一个省内还有多种管理方式。供电企业信息化让企业的各级管理实现纵向和横向的双重管理。能及时发现企业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企业就可以根据数据分析,对企业现状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在市场竞争中,就可以适时调整策略,随着变换生产经营方式。

三、供电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供电企业信息化管理给供电企业带来巨大变化,对供电企业传统的管理方式提出了挑战。信息化是供电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信息化是供电企业适应时代的一个必然需求。在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我们的工作中心是通过改革让管理更加高效,让企业管理体制改革成果明显,使企业建立数字化系统,形成规范管理的运营模式。

1、以效率为目标的管理体制改革。我国供电企业的数据化管理比较落后,这就使工作流程和生产决策总是出现偏差,在生产管理中存在官僚主义,个别人对工作不负责不认真,工作作风严重存在缺陷。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完全克服这个困难。数据化信息系统可以把工作的各项内容、各种计划安全得很合理很及时,人员能够在工作时候根据数据计划进行实施,这就合理规避了工作时的许多矛盾,比如计划不足、内容缺失、程序混乱。数据化信息系统可以提高管理方式的科学性,让信息资源在科学指导下运作。管理体制改革是供电企业必须要经历的过程,而且要长期存在,改革可以摆脱过去企业中的种种难点。让改革处于企业发展的中心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企业信息化改革把领导层问题和基层状况有机结合,运用科学分析法解决企业运营中的各种问题。

2、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管理方式。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这个世界早已进入信息为目标的时期。信息技术的发展,让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充满生机与活力。信息技术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信息化管理让企业领导有充分的决策数据基础。可以集合最大范围的信息为企业服务。企业在生产运营中,要做好各种计划,这些计划都要遵循电力行业发展的现实。要科学高效的完成生产与发展任务。信息技术为电力发展提供了统计和分析的媒介。

3、以人才培养为基础的部门协调。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企业部门之间进行信息共享,在工作中的线路设备情况、装置电量情况等细致内容,这些资源要及时进行整理和归类。这样可以为决策提供良好的资料分析。供电企业是一个庞大的机构组织,机构中的各个部门都相互关联、共同作用。我们在建立和完善供电组织机构的同时,要注重人才培养,因为员工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力量,所以,人才培养要与信息化建设同时进行,让人才培养为信息化建设积累物质基础。

经过多年改革与实践,信息化管理系统在供电企业中有重要应用。我们在提高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时,要充分做好技术领域的提高和转变。让信息化成为供电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参考文献

[1]冯永青,基于信息理论与技术地区辅助决策系统设计,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

[2]吴凤书,等编,现代电力系统自动化丛书(第十一册).北京: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10.供电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BS-PGSMS) 篇十

一、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综述

(一) 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

1. 登录模块, 对登录用户的信息加以确认, 屏蔽非法入侵。

2. 主程序, 辅助功能, 完成系统参数和登录次数的设置、登录表单的调用、全局变量自定义工作等。

3. 菜单系统, 将系统菜单与其子菜单有机组合, 形成网络, 简化操作系统, 便于应用。

4. 用户数据录入及结算, 按照界面要求, 统计每月用量, 计算电费并打印发票。

(二) 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1. 管理集中。

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具有高速的数据传输通道, 供电公司信息网络能延伸至各个供电所, 将供电公司所有数据、业务统一存放管理, 实现供电公司营销管理的一体化。

2. 系统功能完善。

完善的营销管理系统实现了用电业务无笔化, 用电业务网上流程透明化, 保证了系统的网络安全和稳定操作, 能提高营销服务的质量。

3. 可靠性强。

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采用稳定性较强、科技含量较高的设备, 减少了维护频率, 网络信息通道主备并列运行, 能保证系统稳定运行。

4. 适度超前。

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既适应了当前营销活动需求, 又考虑到未来业务发展, 能够开拓业务发展。

二、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技术

(一) 构建耦合技术

构件的软件设计和开发过程是构造软件系统的主流技术, 系统的研发人员可以在设计供电公司应用系统时, 促进方法灵活创新。根据构件相互关系, 可以分为松、紧耦合两类。紧耦合指构件之间彼此调用、协调、紧密合作的关系, 例如事务逻辑与报表生产构件之间的关系。松耦合指的是构件之间互相独立运行, 完成模块化协作的系统功能, 其功能实现的具体形式是, 构件相互协作以形成模块化与系统化的结构松散、功能紧密结合的关系。

(二) 构件开发技术

根据服务器端开发和客户端开发两条主线, 划分构件开发过程。分布式通信协议的服务器端开发相对复杂, 因容器提供了对通信、状态管理、线程管理、资源分配的支持, 可以使服务器构件很大程度上通过简化方式进行开发。服务器端构件开发的步骤包括:构件标准接口, 构件特定业务接口, 创建远程接口和本地接口, 编译代码配置模块或应用程序部署描述符和配置服务器/容器时用到的部署描述符, 以J2EE应用程序形式部署构件模块。在客服端使用正确接口方法的开发步骤如下:验证客户库是否标准, 建立标准的客户库。从而建立连接起构件客户接口, 将正确编译的接口、特定构件相应存根提供给构件客户。

(三) 应用程序系统的应用与整合

应用程序系统的应用与整合指在应用服务层构件耦合基础上, 实现GIS, DSS, Call-center等系统功能集成与PMMIS自身功能集成。后者在集成是要注意构件间通信问题和应用层协调统一问题。要有效完成系统应用程序的集成, 需要使用以XML作为标准的信息表示和系统间数据转换的方式, 采用J2EE应用集成技术。PMMIS通过整合自身应用和其他应用系统的运行方式, 能够达到企业信息门户的运作模式。

三、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及评价

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评价可以从目标、功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方面进行。供电公司在制定工作时, 参考各用户信用等级评价结果, 对信用等级高的A级用户优先进行服务, 包括在限电情况下对信用等级较高的用户提供供电保障, 在对他们优先执行优惠政策, 评选VIP用户, 提高服务质量。而对于信用等级相对较低的B级用户, 加强信用管理, 并对其进行安全培训;对于C级用户, 则要求他们提供一定的资金作为事前保证。

四、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第一, 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涵盖了新用电客户申请用电, 到现场勘查、批准、安装、验收、签订合同以及协议、插段、抄表、核算、收费和用电检查、用电情况分析、客户管理、记录客户信息和用电数据等全过程。由于每个营销人员的分工不同, 所有具有不同的管理权限。

第二, 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强大的统计功能, 将营销各专业各项统计都纳入系统中, 各专业都有其独立的统计报表, 能迅速对客户用电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为供电公司相关部门提供必要信息, 为领导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第三, 营销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进行管理, 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人为因素, 防止个别员工徇私舞弊, 损害供电公司利益。

第四, 营销管理信息系统与负荷管理系统、财务系统、营销管理稽查系统、审计系统集成, 加强了系统之间的联系, 能够共享信息, 系统间相互支持, 相互制约, 可以提高营销管理工作质量, 减少差错, 从而提高供电公司服务质量。

第五, 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能够监控营销管理活动中的各项指标, 营销管理有其衡量管理水平的指标, 营销信息系统对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统计。营销人员明确各自工作完成情况, 能有效防止员工弄虚作假。

五、总结

供电公司应用营销管理信息系统, 适应了电力营销发展方向和管理方式的转变, 提升营销服务能力和水平, 规范了营销业务流程, 实现了资源的集约与共享, 进一步提升供电公司的工作效率和效益, 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摘要:本文对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管理中的信息系统进行综述, 阐述了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特点及实现技术, 运用和评价, 对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具体应用进行探析。

关键词: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1]张思东.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在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创业家.2013, 11 (21) :256-256.

11.供电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BS-PGSMS) 篇十一

摘要:现代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现代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智能化管理,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转秩序。本文对现代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进行分析,旨在让读者全面了解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促进企业发展。

关键词:现代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构建

面对内部管理的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企业的安全管理部门为主,主要处理企业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涉及企业内部的技术、劳资、财务、行政等部门和领导、管理人员、基层职工的综合安全管理体系。企业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一般包括对日常安全检查、定期安全工作汇报、对生产隐患的检查整改、设备的维修保养、消防管理、工作环境的监测、对职工的安全培训和安全教育、劳动卫生保护装备的管理、重大事故演练等等。

一、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是现代安全管理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涉及到安全管理的各个环节,对安全生产实施全员、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实现安全管理的自动化和科学化。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点:

1、贯彻落实国家制定的安全法律法规、方针政策

通过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可以保证国家规定的安全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在各企事业、单位得到贯彻落实。如职业卫生管理子系统可以保证我国职业安全卫生标准体系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落实;尘、毒、有害作业点数据管理系统可以保证防尘、防毒标准的执行落实;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子系统可以参照《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进行培训以及管理。工伤事故报告和处理子系统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报告制度》对工伤事故进行管理。还有诸如市政工程安全管理、交通安全管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劳动保护、劳动防护用品发放、多媒体安全教育等安全管理子系统,提高了日常安全工作的效率和工作质量,使安全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执行落实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2、实现安全管理办公事务自动化,提高了日常安全工作的效率和工作质量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最基本的功能是处理数据,即日常安全管理业务的自动化处理功能。日常的安全管理是安全工作的重点之一,这些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包括定期的安全检查、安全工作会议、事故上报制度、人员和设备的安全管理、危险化学品上报管理等等。这些工作不仅需要保证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还会产生大量的需要保存的安全信息。因此,对安全工作实现自动化管理是意义重大的。

3、建立安全信息沟通平台,提高人的安全信息能力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是安全信息化建设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一是因为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是建立于安全管理信息网络的基础上,开发一个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等于是建设一个安全管理信息的沟通平台,沟通了横向和纵向的不同层次的安全信息体系,实现了信息共享。二是因为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安全信息的电子化,提高了人的安全信息功能。特别是在安全信息的流通环节,改变了传统的依靠口头、纸张、会议的传达方式,通过网络和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随时随地为人们提供安全信息的查询,更快更有效地传达各项安全措施和决策,更好地发挥安全信息的宣传和教育功能,使安全管理工作透明化,加强工作的监督。

4、为安全管理和决策工作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科学的安全信息管理体系,可以有效地收集、处理各种原始数据,为各级政府职能部门提供及时、准确、行之有效的安全监察、管理信息,随时了解辖区内的安全生产现状。基于网络的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能有效地将政府安监部门、企业安全责任人、企业安全主任联成有机整体,不仅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更为重要的是能及时、高效、准确地提供工作依据。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更与数理统计、运筹学等多学科的理论知识相结合,为从“事后管理”过渡到“事前预防、预测及控制”奠定良好的应用基础,最大限度地从原始数据挖掘出有效信息,为各级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和决策工作提供信息支持。

二、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

通常将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逻辑结构设计为由决策层、管理层、作业层组成的层次结构。通常具备以下功能板块。如下图所示:

1、生产隐患管理子系统

生产隐患管理子系统是指对企业内部的生产隐患进行检查整改的工作板块。其一般的工作流程是:“制作有针对性的安全检查表→检查工作岗位→对查出的生产隐患进行风险评价→打印生产隐患整改通知→下放到相关部门→相关工作岗位对隐患进行整改”。

而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内部数据处理流程是:“收集生产隐患叶将生产隐患输入总库→分类归档→制作安全检查表→(检查工作岗位后)发现新隐患→发送限时整改通知→(隐患整改后)将新的生产隐患分类归档处理→输入总库”。这是一个闭合的回路,安全隐患信息在相關生产环节之间流动,并指导基层的安全工作。

2、伤亡事故管理子系统

伤亡事故管理子系统可以分为:建立事故档案、伤亡事故统计系统、伤亡事故智能分析预测三个层次。建立事故档案是最基本的层次,即利用各种报表完成事故上报、事故调查记录、事故处理记录的工作,提供事故查询、打印报表等功能。伤亡事故统计系统是指在事故档案的基础上,对伤亡事故进行统计,得出伤亡事故发生的一般规律,给出事故的分布情况,使管理者掌握企业当前的安全生产状况,用于指导安全生产资源和人员的调度,对职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和安全教育。伤亡事故智能分析预测是最高的层次,属于智能决策管理范围,即对事故的影响因子进行权重分析,研究事故的发生规律,为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根据科学合理的数学模型对伤亡事故进行模拟和智能分析,得出事故的预测信息,指导事故预测和事故控制的工作,为安全决策提供信息支持。系统具备最基本的数据输入、综合查询、统计计算、报表生成、图形生成、系统维护等功能。

3、安全教育管理子系统

安全教育是事故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企业的安全教育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括安全培训和安全教育两大部分。安全教育指通过各种形式努力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素质,学会从安全的角度观察和理解要从事的活动和面临的形式,用安全的观点解释和和素质,学会从安全的角度观察和理解要从事的活动和面临的形式,用安全的观点解释和处理自己遇到的新问题。安全培训是指企业为提高职工安全技术水平和防范事故能力而进行的教育培训工作。安全教育主要是一种意识的培养,而安全培训则侧重于技能的培训。

安全教育管理子系统包括围绕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的各种工作的开展。通过系统与网络的结合发布各种安全信息以达到教育、宣传的目的,如发布政府或企业最新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进行法规政策宣传教育;发布行业或企业内部的事故统计数据使全体人员对生产的安全状况有所了解,加强安全意识;提供职业保护措施的查询,增加职工的保护知识和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对特定人员展开各类安全培训,如新职工的人职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培训以及专项安全培训活动。

总结

总而言之,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能够加快了企业科学管理的进程,能够对企业的管理工作起到促进作用。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能够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能够对企业的一些突发事件进行应急管理,能够企业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帮助企业实现智能化管理,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明文.江苏省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对策[J].信息化建设,2008(06):20-21.

[2]周敏文、谭海文.浅析我国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露天采矿技术,2005(05):50-52.

上一篇:中考冲刺誓词下一篇:文艺小清新明信片的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