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东南亚课件

2024-07-18

高中地理东南亚课件(精选15篇)

1.高中地理东南亚课件 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了解东南亚地区农业生产与热带气候的关系;对中南半岛的河流与地形的关系的了解;东南亚地区华侨和华人、旅游业。

能力目标:学生通过活动,能够从地图当中找出东南亚地区的有关信息,达到了解课本知识的目的。学会从网络资源中查找有用信息的方法。

●教学重点:东南亚的位置的重要性,热带气候与农业的关系。

●教学难点:中南半岛山河分布与城市的关系;两种热带气候的主要区别。

●教学准备:有关的图片,课前从网上查找一些东南亚旅游业的风景图片,用PowerPoint制作有关的电子幻灯片,实物投影仪。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学习了日本的有关地理知识。我们看看世界地图,在中国和日本的南部,还有亚洲的一大片区域,这是什么区域?(学生答:东南亚。)对,这片广大的区域,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东南亚地区。

[教师]演示电子幻灯片:有关东南亚各国的风景图片。

[教师]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东南亚的一些国家的风土人情的照片,那么,我们首先来了解了解有关东南亚地区的基本情况。

[教师]演示电子幻灯片:东南亚政区图

[提出问题]阅读东南亚政区图,找出东南亚有哪些国家?(学生回答出具体的国家。)

[教师]从东南亚的政区图中可以看出,东南亚地区包括两大部分:在中国以南的是中南半岛,其余部分是马来群岛。

[教师]演示电子幻灯片: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图

[提出问题]从马六甲海峡所处的位置来看,为什么说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指导学生从图上找出通过马六甲海峡航线所连接的区域:亚洲、太平洋---非洲、印度洋、欧洲。)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课本P28活动内容。

[教师](转折)实际上,如果我们到东南亚去旅游,我们不必担心在饮食方面是否能适应我们的.口味的。因为东南亚国家的主食跟我们这儿一样,以米饭为主。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想一想,为什么东南亚地区的主要的粮食作物也是水稻呢?

[教师]演示课本

[教师]从图7.21上,我们看到的除了梯田外,还有什么树?(学生:椰子树)那我们这里的稻田边上,能不能种椰子树呢?(学生争论,最后分归为两派:可以,不能。)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看亚洲气候分布图(P7,图6.9),判别东南亚的气候类型:中南半岛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马来群岛主要是热带雨林气候。(演示课本图7.25和7.26,分析比较两种气候的异同。)对于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能不能种椰子树这个问题,学生能自我认识清楚。

[教师]东南亚地区的热带气候条件,使得东南亚能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之一。比如热带水果,在苏果超市里,有来自泰国的龙眼,越南的火龙果,菲律宾的芒果等等。很多其它的热带经济作物,在东南亚地区的产量也相当高。

[教师]演示课本图7.22。然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材料,加深对东南亚地区所产的热带经济作物的理解。

[教师](转折)作为东南亚地区的一个重要的区域---中南半岛地区,刚才我们已经学习过了,位于中国的南部,和我们国家是山水相连的。当年,共和国的陈毅元帅访问缅甸时,曾写过一首诗: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川流永不息,共饮一江水。

[教师]演示课本图7.28。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中南半岛上河流、山脉的主要特点,看看中南半岛上主要城市的分布情况。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找出中南半岛上的主要河流,注意河流的流向;主要山脉与河流分布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分开的手掌和手指来形象地比喻中南半岛地形地势的特点。)学生完成课本P31活动1的(1)、(2)的内容。

(考虑课堂时间的关系,活动2的内容可作为学生课外作业的拓展。)

[教师](转折)在历史上,我国的广东、福建等地有相当多的人曾到东南亚地区谋生,当时叫做“下南洋”。华侨和华人对所在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也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教师可以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华侨对祖国经济建设所做的贡献。)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阅读材料:外籍华人与华侨。)

[教师]在一开始上课时,我们大家都看到了很多有关东南亚地区的风景和风土人情的照片,东南亚地区的确有着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下面,我们再来欣赏欣赏有关东南亚地区各国的旅游风情。

[教师](教师演示电子幻灯片:东南亚各国的旅游胜地。课前可以在网上下载更多的图片,以增加该部分内容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教师] (组织学生完成P33的活动内容。学生可以在课后完成。)

[教师](小结本课,有关的课堂作业的处理。)

2.高中地理东南亚课件 篇二

渝东南地区的风俗歌曲是这一地区的各个民族在共同地理环境中,相互融合,共同创造,共同流传与共有、共享的精神产物。下面就以婚嫁歌和丧葬歌为例来探讨渝东南风俗歌与地理环境的互动关系。

一、渝东南风俗歌的历史变迁

渝东南地区在历史时期风俗习惯的改变最突出有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改土归流”以后,清王朝按照自己的意志,在废除“土司陋规”之际,强行改变了少数民族的一些习俗。第二个时期是民国时期,随着新思想的进入,渝东南少数民族自觉地改变了一些习俗。第三个时期,是新中国成立至今,随着人民生活的改善和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土家族、苗族地区同各兄弟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扩大,渝东南地区的习俗又经历了巨大的改变。

(一)婚嫁歌

渝东南地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婚嫁歌的形式有着很大的差别。土家族在“改土归流”之前,土家儿女的婚姻大事是自由的,也是自己做主的。土家后生和姑娘到了十五六岁,便开始以山歌(即情歌)为媒,吐露情思,挑选伴侣。这时还流行“骨种婚”,即为保证舅家的“种”的延续,姑家之女必须嫁与舅氏之子。明代《蜀中广记》卷三十八记载:四川酉阳“婚姻则累世为亲”。

“改土归流”之后,妇女婚姻系于“门当户对”和“父母之命”,土家族婚嫁前妇女有哭嫁的习俗,《秀山县志》中记载:嫁女之家,夕不灭火,宗室女伴哭泣,恋坐至明。东南边村,俗近苗峒,则群聚歌唱相答,多男女之词。通常在姑娘在出嫁前1-3天的晚上要哭嫁,主要是哭别直系血亲和旁系姻亲中的长辈。新娘除哭人而外,还要哭事,如哭辞祖宗、哭梳子、哭上轿等哭词多为七字句,押韵。

渝东南苗族的婚嫁歌也经历了类似的变迁,苗族有通过“歌会”“赶秋”“赶坳”等社交活动选择对象的习俗。婚礼到晚上,新郎新娘双方都要请歌师歌手来对歌歌词的内容有歌唱先辈功德的,有感谢众亲关怀的,有歌唱新婚幸福的,也有唱八仙过海、七仙女下凡、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民间传说故事的。秀山县晏龙乡的苗家姑娘出嫁独具风采。她们一不“哭嫁”,二不坐轿,三不拜堂,四不酌喜酒(下聘),五不送嫁妆,六不讲排场,婚日不同宿,不闹房,而是与陪送新娘的好友围着火炕对歌,往往通宵达旦。

(二)丧葬歌

渝东南的丧葬歌在丧葬风俗的改变中也经历着变迁。在“改土归流”前,渝东南地区流行过火葬和崖葬,这时土家族就产生了特有的丧葬仪式“打丧鼓”“唱孝歌”“跳绕棺”,“改土归流”后均为土葬,丧葬歌的内容受汉族文化影响更为多样。《隋书·地理志》载,土家族先民葬俗是“始死,置尸馆舍,邻里少年,各持弓箭,绕尸而歌,以箭扣弓为节,其歌词,说平生乐事,以至终卒,大抵亦犹今之挽歌,歌数十阙。”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二中说:“五溪蛮父母死,于村外阁(搁)其尸,三年而葬,打鼓路(踏)歌,亲戚饮宴舞戏一月余日。”

清代的方志中已经将这种丧期唱丧歌的习俗视为失礼、古怪,光绪《秀山县志》提到:“丧家奠馈,有哀歌辞,童子曼声引唱。至于山野小户,则村氓牧竖击鼓为甿歌,此并失礼之尤。”民国以后,渝东南地区的唱孝歌仪式演变成这种:坐夜时,在灵堂前设歌场,用2-4张方桌打厢,桌上陈糖果、糕点,四周置凳,主歌者居主位击鼓高唱《孝歌》,谓之“扬歌场”。之后接唱《请歌郎》,歌郎到唱入座后,便唱“排朝”,排朝歌毕,主歌者与歌郎们轮番吟唱,正文歌词有:“为儿生活好清苦,埋爹无棺少衣物。今晚别后上山麓,悲声哀哀动九族。”最后“刹鼓”收场。

渝东南苗族的葬礼在民国之前是不许跳丧的,有唱孝歌的传统。《酉阳苗族调查》一文中提到:“苗人的丧礼,在该族无论父、子、兄、弟,去世后,即由该支子弟环绕举哀,经时一日一夜,乃延请苗僧成礼,然后,驶诸大峰绝顶,再举行天葬、或火葬,在此时间内,仅食奶油,禁止出门打猎,跳舞诸事,因示哀悼。”到20世纪40年代之后,通行土葬,受土家族文化的影响,渝东南苗族办孝时也兴绕棺了。苗族唱孝歌与做法事交叉进行,时间长短不论,最长的要做七天七夜。一人击鼓,众人轮流唱,或击鼓人自唱,寄托哀思,以歌当哭。

渝东南风俗歌还有宴席歌、祝酒歌、送客歌、福事歌、吃水歌、泡茶歌、进屋歌、答谢歌、节令歌、上梁歌等等,渝东南地区的风俗歌呈现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丰富的艺术价值,探讨渝东南风俗歌和地理环境的互动对于研究发展渝东南的风俗歌很有必要。

二、风俗歌与地理环境关系

地理环境在人们的审美心理以及特定的地域艺术风格的形成过程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并产生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地理环境与民间艺术之间关系的把握,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的研究民间艺术文化,可以为民间艺术的传承与保护提供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依据,加强民间艺术的发展和传承。渝东南风俗歌的变迁与地理环境的互动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与自然环境互动关系

自然环境因素是特定地理环境下、地貌、土壤、水、气候、生物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自然环境影响了风俗歌曲的创造活动,是风俗歌曲发展的环境,同时也是风俗歌曲体现的重要内容。

渝东南地区自古有“八山一水半分田”的说法。境内多山地和丘陵,其中山地占78%,丘陵19%,平地3%,森林覆盖率26%。境内有武陵山、方斗山、七曜山、毛坝盖、广沿盖等山脉。水系发达,主要有乌江、酉水和阮江三大水系。喀斯特岩溶地貌发育良好,有溶洞、石林等天然奇观。这样的地貌山水形势下造就内容丰富的风俗歌。哭嫁歌《别父母》中唱道:“布裙从长背到短,这山背到那山转。大河涨水小河翻,小河岸上栽牡丹。”正是因为这样的地貌自然环境,给风俗歌的创造带来了丰富的资源。

在火葬和崖葬流行时期,渝东南地区气候湿热,动植物资源丰富,鬼神信仰普遍,人们将自然界的变化和死亡相联系,产生了情感上的互动,自然就“绕尸而歌”了。从研究统计中,发现历史时期渝东南自然灾害记载在明清以来记载最多,这主要与明清以来渝东南地区人口增加、人地关系联系更加密切相关。明清以后,随着人类活动增加,动物资源也相对减少,华南虎的记录就说明了这一问题,这时,丧葬歌、婚嫁歌也发生了变化,开始由歌唱自然、歌唱生命慢慢向言古颂今转变了。

(二)与人文环境互动关系

风俗歌本来就是伴随着人类的风俗活动而产生的,受到人文环境的影响更加明显,风俗歌的历史变迁和人口变化、中央政府政策、文化交流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渝东南人口大规模变迁也是到了明清之后,明清时期两次“湖广填四川”带来了大批移民,汉族文化深入到了渝东南地区,汉族文化的输入给渝东南地区的风俗歌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婚嫁习俗开始流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产生了土家族特有的“哭嫁歌”。丧葬习俗开始流行汉族的土葬,汉族的历史传说也开始在“打丧鼓”时传唱。到了民国以后,随着西方文化进入重庆,新式婚礼开始流行,哭嫁之风也渐渐变弱。“打丧鼓”也渐渐减少。

“改土归流”以后,清王朝按照自己的意志,在废除“土司陋规”之际,强行改变了少数民族的一些习俗。民国时期,随着新思想、新文化的进入,渝东南地区少数民族自觉地改变了被清王朝强行规定的、不适应新生活的一些习俗。新中国成立至今,土家族、苗族地区同汉族及各兄弟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扩大,渝东南地区人民在自觉地改变着那些纯属封建迷信的、有碍于民族繁荣进步的习俗。

渝东南地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主要是土家族、苗族与汉族的文化交流。早期的风俗歌受巴文化的影响深远,很多歌曲带有竹枝词的影响,后来汉族的活动范围扩大以后,主要就是和汉族地区的交流。特别是“改土归流”以后,很少再有“以歌为媒”这种形式的婚姻了。苗族的葬礼禁止打猎、跳舞,清末后受土家族的影响,也开始“跳绕棺”了无论是从语言、农业生产方式、风俗习惯到价值观信仰等,渝东南地区的土家族和苗族都为汉族文化深深影响,并将这些影响反映到了风俗歌曲中。

三、结论

进入新中国以后,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和政府政策的影响,风俗歌的传唱越来越少。只在少部分地区还能看到哭嫁或者是唱孝歌,丧葬仪式开始流行了“丧葬一条龙”服务,甚至一些地区在丧葬仪式上进行现代的歌舞表演,已经丧失了传统“唱孝歌”带有的传统价值观、弘扬传统孝道的文化色彩。1978年以来,政府逐渐注重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重视,渝东南地区这些风俗歌的传唱又慢慢兴起,融合了现代民歌的特点,又带有表演的性质。不过年轻人大多已经不会传唱,只有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还在坚守,风俗歌曲的传承亟需解决。

渝东南地区的风俗歌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双重作用下,在历史长河的变迁中不断发生变化,反映了渝东南地区各民族文化互动交融的过程,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在变化发展过程中,音乐文化的适应性和融合性使渝东南地区的风俗歌在内容形式上都发生着巨大变化。随着政府现在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保护,即使风俗歌曲不会普遍存在于广大人民的风俗生活中,但也会以其他的形式流传下去,得到新的发展。

摘要:风俗歌是民间歌曲的一种,因其在特定的风俗习惯下演唱而独具特色。渝东南地区的风俗歌以婚嫁歌和丧葬歌最具代表性,这些风俗歌曲在历史时期经历了较大的变化,探究风俗歌曲的历史变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对其进行保护开发,发展传统民俗文化。

关键词:渝东南,风俗歌,历史变迁,地理环境

参考文献

[1]陈廷亮、彭南均.土家族婚俗与婚礼歌[M].民族出版社,2005.

[2]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志初稿·社会风土篇[M].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编纂委员办公室编,1998.

[3]秀山县志[M].清光绪十八年刻本.巴蜀书社,1992.

[4]重庆民族志[M].重庆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编纂.重庆出版社,2002.

[5]秀山县志[M].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中华书局,2001.

[6]隋书·地理志[M].中华书局,1997.

[7]张鷟.朝野佥载.唐宋史料笔记丛刊[M].中华书局,1983.

[8]石砫县志[M].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9]陈济涛.酉阳苗族调查[J].川边季刊.1935(02).

[10]川东南民族资料汇编·文艺土家族民歌[M].川东南民族资料编辑委员会编,1986.

3.高中地理课件 篇三

我们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使用CAI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将课件作为了一个会说话、有动画效果的“特殊教案”,认为将CAI课件准备好就是把这节课备好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不管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多么的发达,CAI课件多么的先进,它们都只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所以CAI课件不仅在时间上还是在内容上都不能覆盖一堂课的教学,我们千万不能本末倒置,舍大求小。

2、高中地理CAI课件设计策略

2、1课件内容的选择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我们设计、制作地理CAI课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习的效率。因此,我们在选择课件的内容时,必须紧密结合教师授课的内容,尽量减少其他内容,千万不能喧宾夺主,影响课堂教学时所能传递的教学信息。而高中地理教学中,从自然地理到人文地理,其内容都是极其复杂的,这就使得我们在设计CAI课件时会不可避免的加入很多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但联系紧密的东西。这样做的后果是,学生可能对这部分内容更加感兴趣,从而没有将教学内容记于心中。同时,我们在设计课件时还应该多选择学生感兴趣、熟知的素材,使学生一看到就有亲切感,使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意愿。

2、2地理课件设计应该讲求教和学的实用性,防止华而不实。我们在制作地理CAI课件时,不应该为了加入图片而加入图片。因为,这样有时候会使学生注意力发生偏移。学生对视频、动画、图片、文字的兴趣是呈递减的状态的。因此,不能让学生忽视文字部分所传递的信息,影响教学内容的传授,使地理CAI课件变为“不科学的”软件资源。因此,我们在设计地理CAI课件的时候,图片和视频等只有在真正需要而且不影响文字信息作业的时候加入,不然会使得地理CAI课件成为教育中的“鸡肋”。

2、3地理CAI课件的易操作性。现在高中地理教师都是从师范类院校毕业的年轻人,专业知识扎实,但是计算机课件设计、制作能力不尽如人意,所以我们在设计、制作CAI课件时应该将课件设计为特别容易操作的软件,这是我们在设计课件时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如果,我们使用按钮的方式进行交互,那么必须标明按钮的作用,以方便授课教师的使用。同时,我们链接的内容必须下载到本地,这样就不会对课件的运行环境提出太高的要求,否则课件的使用会影响地理课程的教学效果。

2、4三维式地理课件设计。高中地理CAI课件的外在界面应“漂亮”,内部素材要“科学”,同时,课件的.整体设计还要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这三个方面不断完善、提高,当然,它们并不是相互矛盾的,三者可以在地理CAI课件中共同发挥作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利用CAI课件最大程度的提高教学效果。

3、结论

4.高中区域地理西亚课件 篇四

一、教材分析

由于初中和高中的地理知识有着不可分割的承接关系,在高考中也将考查有关世界地理的相关内容。

1.从考核内容看,主要考查世界主要地区、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特征、资源状况、交通运输线、城市化特征等知识。

2.从考核形式看,多以区域图为背景,考查重要国家及地区的地理特征。题型选择题、综合题都有,但以综合题为主。结合热点问题如资源问题、人口问题等考查发生地区的自然、人文等方面的地理特征。

3.从考查能力上看,从多角度、较为全面地考查区域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区域定位能力、读图分析能力、归纳描述地理事物规律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记住中亚和西亚的主要国家、首都、地形图、河流、湖泊等自然环境特征。

2. 能够根据中亚和西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其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3. 能够在地图上找出西亚主要产油国的位置和石油输出路线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亚的工农业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难点:西亚石油资源的分布及其储量、产量、出口路线。

四、学情分析

区域地理的综合复习,一般包括8个方面:位置、气候、地形、河流、资源、交通、农业和工业。通过对8要素的分析,弄清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自然地理要素对人文地理要素所产生的影响等,从而使学生对区域的整体性有完整的了解。所以区域定位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记忆一些重要的经线,纬线穿过的地理事物,一些典型地理事物的轮廓,一些关键性的符号和注记等能帮助学生区域定位的信息。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跨区域比较,通过比较,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地理学区域差异的`认识,有助于开阔思路,提高能力。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问题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2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问题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首先提问:中亚的位置、范围? 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1)五海三洲之地:

西亚地处亚、非、欧三洲交界地带,正好位于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内陆湖)之间,所以,又称为“五海之地”。

(2)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就经过这里。

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由我国西安,沿河西走廊出新疆,经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到达地中海东岸或小亚细亚半岛,再通到欧洲去的路线。

(3)现在交通枢纽。

西亚除有铁路、公路以及国际航空线联结亚洲其他地区、欧洲和非洲。

(4)控制着海上交通要冲。

其中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土耳其海峡(达达尼尔海、马尔马拉海、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苏伊士运河更是具有世界意义的战略要地,使其成为西方国家长期争夺的对象。

(5) 战争不断的“中东”地区:

通常把西亚和北非的埃及,统称为“中东”。所谓“近东”、“中东”、“远东”,是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根据距离欧洲的远近对亚洲各地区的称呼。它们之间,特别是中东和近东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

2、西亚的地形特征?

地形:高原为主、平原狭小、世界最低

西亚的地形大部分是高原,如伊朗高原、阿拉伯高原、安纳托利亚高原等。平原面积狭小,主要分布在伊拉克境内的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称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此外,地中海沿岸地带也有狭窄平原。

3、西亚的气候特征?干热

气候分布: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西亚热带沙漠气候面积广大,主要分布在阿拉伯半岛,几乎全年都是夏天,炎热干燥。地中海和黑海沿岸在冬季吹西风时,降水较多,夏季炎热少雨,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伊朗高原海拔较高,距海较远,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

西亚气候干热的主要原因分析:

(1)读“西亚和北非位置图”,确定其纬度位置:本区处于12N~42N,北回归线穿过其南部,绝大部分处干30N以南的低纬地区,这是造成本区气温高的主要原因。

(2)读“西亚地形图”,确定其地形结构:阿拉伯半岛,地表起伏小,海岸线平直,加强了气候的干旱性。红海虽处于北非和阿拉伯半岛之间,但其面积小,海洋水汽影响少;伊朗高原和小亚细亚半岛虽濒临海洋,但周围被山脉环绕(大高加索山脉、厄尔布尔士山脉、托罗斯山脉、扎格罗斯山脉),地形闭塞,阻挡了海洋湿润空气的进入。

(3)联系“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确定其大气环流形势:本区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1月,本区大部分被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天气稳定少雨,此时.虽然地中海地区受西风控制,气旋活动频繁,降水较多,但范围较小,仅限于地中海和黑海沿岸地带;7月,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到地中海地区,本区受自陆到海的东北信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湿度低,降水很少。所以,西亚气候干热。

4、西亚主要河流湖泊?

水文:地表径流稀少,淡水稀缺

西亚的内流区和无流区面积大:

西亚的内流区和无流区面积占全区面积的75%。内流河依靠高山冰雪融水的补给或充足的地下水补给才能全年有水。阿拉伯半岛上的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曼等七个国家由于降水很少,地面没有河流,被称为“无流国”。本区只有地中海沿岸在冬季吹西风时,降水较多。水源缺乏成为该地区的制约因素,因此,在水源比较充足的河谷地带人口比较集中,经济、农业比较发达,如两河流域。

5、西亚的农业特征?

西亚气候炎热干燥,沙漠面积广大,很多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有的地方甚至数年滴雨不下。在高原上较湿润的地区,或沙漠中有地下水出露的地区,适宜发展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1)畜牧业:

多以游牧方式为主。土耳其的安卡拉羊毛、阿富汗的紫羔皮等畜产品都很著名。用羊毛织成的地毯,是阿富汗、伊朗等国的重要出口商品。

(2) 灌溉农业:

西亚降水稀少,农作物需要引水灌溉,农业多分布在河谷平原和沙漠中有地下水可以灌溉的绿洲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也叫两河平原,是西亚主要的灌溉农业区。枣椰树是绿洲农作物的代表植物椰枣是当地人民的主要食物。

枣椰树是热带和亚热带绿洲农业的代表植物。枣椰树形态美现,树干高大,能耐干旱,但需要较多的水分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因此,枣椰树一般生长在水源较为充足的地方,人们形象地称它是“头长在火中,脚浸在水里”的果树。枣椰树的果实叫椰枣,营养丰富,含糖量高,可当粮食,又可制糖和酿酒。伊拉克是椰枣的主要出产国,其产量居世界首位。

(3)以色列的节水农业:

以色列气候干旱少雨,淡水资源严重缺乏,但由于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农业成就。以色列2/3的地区是沙漠,全国一半以上的地区年降水量不足150毫米,人年均水资源仅为370立方米,是我国人年均量的1/7。以色列在淡水资源严重缺乏的条件下,节水农业获得了巨大成功。以色列农业节水技术主要有以下三点:

①修建完善的水渠和输水管线系统。②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喷灌和滴灌技术),提高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率。③是充分开发水源,利用微咸水和废水灌溉。

6、西亚主要石油生产国及石油出口路线?

其中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阿联酋)等国是西亚的主要产油国。

西亚所产的石油90%输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石油运输以海运为主,部分石油通过管道运输到地中海和红海沿岸。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

西亚

1、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2、中东居民和经济结构特征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5.高中地理拉丁美洲课件 篇五

高中地理拉丁美洲课件已经为大家准备好啦,老师们,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准备好教学思路哦!

【考点解读】

1、了解拉美的位置和范围,识记重要的经纬线穿过的重要的地理事物。

2、看图识记拉美重要的地形区名称,能概括拉美的地形特征。

3、能从气候的类型、分布、特点、成因等方面分析拉美的气候。

4、了解拉美的水文水系状况。

5、了解北美的人文地理概况。

6、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工农业发展状况

【重点与难点】

1、拉美主要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2、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工农业发展状况

【学法指导】

1、抓住区域的突出特征,从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三方面分析拉美。

2、多看图记图。

3、运用区域地理的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本区的地理特征。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知识梳理】

第1课时 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巴西

拉丁美洲最狭长的国家:智利

拉丁美洲最南部的国家:阿根廷

拉丁美洲纬度最北的国家:墨西哥

一、位置和范围

1、位置

经纬度位置:热带为主,少部分在温带(25o N-57o S)40o W-110o W(南美洲40o W-80o W) 海陆位置:美洲中部和南部,东临大西洋,西靠太平洋,北接加勒比海、墨西哥湾

2、范围:

北部: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西印度群岛(属北美洲)

南部:南美洲

二、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

西部山地,东部高原、平原为主

北部墨西哥高原、西部安第斯山脉;

南美东部:高原与平原相间排列(从北到南:圭亚那高原、亚马逊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巴塔哥尼亚高原)

2、气候:湿热的大陆

(1)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最大的热带雨林区(赤道低压带控制;平原敞开面向大西洋,信风影响可深入内陆;周围海洋广阔,蒸发旺盛,水汽充足)中美地峡大西洋沿岸,巴西东部沿海

(2)热带草原气候:雨林两侧的巴西高原、圭亚那高原

(3)热带沙漠气候:安第斯山西侧沿海30o S以北到赤道附近(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秘鲁寒流影响),主要位于智利和秘鲁境内;

(4)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东南沿海20o S-40o S(巴西和阿根廷);

(5)地中海气候:安第斯山西侧沿海30o S-40o S,狭长,智利;

(6)温带海洋性气候:安第斯山西侧沿海40o S-55o S,智利南部和火地岛;

(7)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和温带沙漠气候):巴塔哥尼亚高原(安第斯山脉南部阻挡了西风);

(8)高山气候。

注意:地形对该地气候的影响;和非洲大陆的对比

拉丁美洲的气候特征:湿热,类型众多的原因。

(1)纬度因素:拉丁美洲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属五带中的热带,气温全年高温。

(2)海陆因素:周围有广阔的海洋,海洋对气候的`明显影响。

(3)地形因素:影响显著,表现为:

A、热带平原地区气候湿热(海拔低);

B、高原地区气候较温和(海拔较高);

C、高山地区气候有明显的垂直变化;

D、40o S以南的安第斯山西侧多雨(属西风带,西风来自海洋,湿润),东侧干燥少雨(背风坡,风来自大陆)。

3、水文:河流多,流量大

亚马孙河:第一大河(世界水量最大、流域最广),第二长河(6400km)源于安第 斯山,经赤道地区入太平洋。 水量大、支流多、流域广、水流平缓、航运条件好。

巴拉那河:发源于巴西高原,南流注入大西洋,河口称拉普拉塔河,该河上游位于巴西和巴拉圭边境的伊泰普水电站是目前最大的水电站。

4、自然资源丰富

(1)矿产:石油——加勒比海沿海(墨西哥、委内瑞拉)铁——巴西

(2)水能:巴西高原

(3)渔业:秘鲁渔场

(4)森林:热带雨林(红木、乌木等)

(5)草场: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牧牛)

三、人文地理特征

1、拉丁美洲的居民

人口的分布:人口稠密地区——西印度群岛、巴西东南部、阿根廷沿海

思考:亚马孙平原人口分布为何稀少?

拉丁美洲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人口比重——拉丁美洲60%、欧洲70%、非洲30%、亚洲27%

2、发展中的经济

部分国家出口的主要初级产品表

国家 古巴 中美部分国家 智利 委内瑞拉 巴西 秘鲁 墨西哥 阿根廷

主要经济

支柱产品 蔗糖 香蕉

咖啡 铜矿 原油 咖啡 鱼粉

铜 原油 农产品

占本国经

济的比重 86% / 54% 62% 15% 11%

22% 62% 40%

现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国家近几十年来建立起来的工业部门

巴西 钢铁、汽车、飞机制造

阿根廷 肉类加工、机械制造

委内瑞拉 石油加工

墨西哥 石油加工

3、湿热条件下的农业

拉丁美洲主要经济作物产量在世界的地位

经济作物 咖啡 香蕉 甘蔗 可可

产量约占世界

总产量的比重 3/5 1/2 1/2 1/3

第2课时 巴 西

一、位置和范围

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

二、自然地理概况

1、地形:1/3平原,2/3高原

2、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3、水文:亚马孙河

4、资源:铁

5、热带雨林:世界森林资源的30%

三、社会经济概况

(一)人口

人口1.4亿,90%在东部沿海,人种复杂,使用葡萄牙语,信奉天主教。

人口、城市多在东部、东南部沿海地区原因:

1、海上交通便利

2、殖民者首先到达这里,开发较早

3、气候较温和湿润

4、工商业发达

稀少区原因:

1、过度湿热

2、交通不便

3、开发不便,经济落后

(二)巴西的农产与资源

森林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30%。植物种类、鸟类占世界50%。亚马孙河淡水鱼达

多种。

1、农产品中,产量占世界首位的有:咖啡、甘蔗、香蕉和剑麻

巴西主要出口的农产品:咖啡、蔗糖和大豆,但小麦仍需进口.

2、铁矿、锰矿等矿产储量丰富。

3、森林资源丰富。

4、水能资源丰富。90%的电力靠水力发电。(伊泰普水电站)

(三)迅速发展的经济

过去:出产农矿业产品为主→现在:工农业发展迅速

(三)迅速发展的经济

条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科技较发达

部门:钢铁、汽车、造船、飞机制造、核电、通信、电子等

分布:圣保罗、里约热内卢

能源:缺煤少石油,但水能资源丰富(90%水电)

(四)城市

巴西利亚:高原新城,政治目的,环境优美

著名城市:巴西利亚——首都;巴西议会大厦

里约热内卢——巴西第二大城市;全国经济、文化中心;1882~1960为首都;是

全国最大的海港,可停万吨海轮;全国工商业和金融中心

圣保罗——城市人口超过1000万,全国最大的工商业中心,以棉纺织和机器制造业为主;外港桑托斯是世界最大的咖啡输出港

练习:

1、读南美洲示意图,回答(11分)

(1)图中M、N、P、Q四点盐度大小顺序排列为___MNQP__;其影响因素为__纬度,洋流,径流__。

(2)在M、N两处填画洋流流向示意箭头。

(3)N地沿岸的自然带分布特点是呈 南北_方向延伸,原因是① 山脉阻挡无法东西扩展

_,② 沿岸洋流南北向流动 。

(4)B地所在国的农牧业发达,主要分布在 潘帕斯草原 ;它发展牧牛业的有利条件是:

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是世界上优良的天然草场之一;

②地广人稀,而且土地租金很低,为牧场的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性;

③距海近的区位优势。

2、下图为世界某地区七月份等温线图(单位:℃),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A处闭合等温线内的气温应介于 15~20 ℃之间。

(2)图中B、C、D三处位于同一纬度地带,但B处气温 高于 (高于或低于)C、D两处,简答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①B处位于海洋,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7月冬季降温降得慢,气温高于同纬度陆地;

②且B附近有巴西暖流经过。

(3)比较图中B、E两海区海水盐度的差异,并简述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B盐度高于E。主要原因是:B海区位于副热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并有巴西暖流经过,海水盐度高。E海区位于拉普拉塔河河口附近,受陆地径流的影响盐度偏低。

6.高中地理东南亚课件 篇六

一、注意选题, 使之更好地服务课堂

CAI课件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 并不一定适合每一节地理课。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更不是对传统教学手段的否定, 有的课题可能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讲授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还好。因此, 要想让课件在实际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有必要认真选择课题。一般来说, 具有下列特点的课题非常适合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来讲授:

A教材阐述的是具体生动的地理事物或涉及到地理变化过程, 而教材只有文字媒体或静态的图片。如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地球的运动》, 涉及到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区别、黄赤交角及其影响等诸多难点, 仅用传统的教学手段, 学生很难理解复杂的地理变化过程。

B教材内容相对比较抽象, 学生难以理解。如高中地理上册课本的第五章第五节《自然带》, 如果不向学生展示各自然带的图片或影片, 学生很难理解各自然带的特点, 当然也就很难理解生物分布的地带性特点。

C教材涉及的内容很广泛, 很多内容难以用语言描述。如初中教材中的《澳大利亚》涉及到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动物、人口、经济、城市等诸多内容, 仅用语言描述, 学生很难流下深刻印象。

总之, 尽量选择那些不易用传统教学手段讲授的课题, 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多媒体的优势。

二、注意“辅助性”关注教学效果

前面提到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不是对传统教学手段的否定, 而是扮演一个辅助的角色。在课件制作中要突出其“辅助性”。许多教师在课件制作中往往求大求全, 一节课从头到尾都用多媒体演示, 教师一刻也不离开鼠标或键盘。笔者认为在一节课中将传统教学方法 (如板书、板图、板画、谈话法、讨论法等) 和课件演示有机结合, 有时候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 课件制作中要突出其“辅助性”, 不可喧宾夺主。课件主要用来解决一节课中难以用传统方法讲解的内容, 这样既可以突破教材的重难点, 又可以减少课件制作的工作量, 发挥传统教学手段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各自的优势,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注意交互性, 增强灵活性

“交互性”是地理CAI课件的生命所在。多媒体课件开发软件多有较强的交互制作功能, 我们在课件制作中要合理的利用这些功能, 让开发的课件可控性强。要开发交互性强的课件, 首先要对教材进行认真的分析, 尤其要理清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这往往是编写课件脚本的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 将教材划分为若干个知识块, 同时找出各知识块之间的联系, 规划好各知识块之间如何跳转。注意选择合适的交互响应形式, 如:按钮响应、热区响应、热物体响应、文本响应、目标区域响应等等。

四、注意多种媒体的有机结合

7.高中地理东南亚课件 篇七

[真诚为您服务]

JKJ6《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全套精品课件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1》-全套精品课件(21个)1.0《行星地球》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1.1《宇宙中的地球》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1.3《地球的运动》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1.4《地球的圈层结构》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2.0《地球上的大气》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2.2《气压带和风带》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2.3《常见天气系统》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2.4《全球气候变化》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3.0《地球上的水》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3.1《自然界的水循环》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3.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4.0《地表形态的塑造》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4.2《山岳的形成》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4.3《河流地貌的发育》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5.0《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5.1《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2》-全套精品课件(22个)1.0《人口的变化》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1.1《人口的数量变化》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1.2《人口的空间变化》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1.3《人口的合理容量》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2.0《城市与城市化》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2.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2.3《城市化》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3.0《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3.1《农业的区位选择》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3.3《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4.0《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4.1《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4.2《工业地域的形成》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4.3《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5.0《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5.1《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5.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6.0《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6.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3》-全套精品课件(18个)1.0《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1.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1.3《问题研究:地理条件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那些条件?》PPT课件(新人教版)

2.0《区域生态环境建设》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2.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林为例》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3.0《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3.1《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3.2《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3.3《问题探究: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4.0《区域经济发展》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5.0《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5.2《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5.3《问题研究:南水北调怎么调?》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说明:

8.世界地理东南亚教案精选 篇八

①通过填图,明确东南亚的位置、范围。

②通过图表资料,了解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

③通过图表资料,分析东南亚人口、城市、经济活动等人文地理特征。

④运用相关资料,探索东南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图表资料,分析东南亚人口、城市、经济活动等人文地理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分析区域的一般方法与步骤。

三、教学活动

1.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过程与组织 设计依据与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景(1分钟) 放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使东南亚的水果更多的出口到中国的视频,便宜的视频东南亚与中国联系更密切。 学生观看,感受身边的变化。 就发生在身边的感受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探究埋下伏笔,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展示

(约8分钟) 【自主学习展示】

位置和范围

方法点拨:

一般来说,描述地理位置主要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两个方面来回答。

自然地理特征:

地形:

方法点拨:

描述区域地形特征的一般思路:地势,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分布。

气候

方法点拨:

注意区域的气候类型分布;

描述气候特征的一般方法:气温(最高温、最低温和气温年较差等)和降水(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分配)。

河流

自然资源

人文地理特征:

人口和城市

小结:人口、城市分布的区位因素

农业

工业

完成学案中的填图,根据填图总结描述东南亚的位置和范围。

参考东南亚地形图总结东南亚(可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分别描述)地形特征并注意描述地形特征的一般思路。

参照东南亚气候类型图,读出东南亚的主要的两种气候类型、特点、分布及成因。

完成学案,了解东南亚河流特点和主要资源。

了解东南亚人口分布特点,分析东南亚自然地理环境对人口、城市分布的影响。

通过阅读完成学案初步了解东南亚工农业主要特点。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读图、析图能力,避免眼高手低。

探究活动(约25分钟)

【探究活动1】

出示泰国香稻种植相关资料。

点拨提示:

分析农业区位的方法思路(除题目中提到的有利条件外还要注意不利条件)

总结点拨:

9.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设计策略 篇九

当前, 在高中的数学课堂中已经广泛使用了现代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受课件质量的影响。课件质量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决定因素, 优秀的课件能够直接引导学生的思路跟从教师的指导思路, 进而快速吸收教学精华。但在现实中, 由于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还不够充分, 在课件的设计和制作上存在很多问题, 不能达到高中数学的教学要求, 不符合教学特点, 因此, 多媒体教学很难起到应有的辅助作用。

2 高中数学的特点

数学作为教学中的基础学科, 是高中的一门主要课程, 高中数学蕴含的是数学学科中最基础的知识, 比初中数学更具抽象性、逻辑性、思维性, 也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高中数学的教学重点是数学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演算能力, 在更加抽象的概念中提取含义, 在更具逻辑性的内容中理清相互关系, 在更复杂的数学环境中提升推理能力和演算能力, 从而形成更高的思维模式, 为以后高等数学的学习和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3 高中数学教学理念

首先, 高中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 数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培养学生追求正确的价值观, 学习数学知识对于学生的未来具有很大意义;其次, 高中数学课程具有选择性, 由于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想法、爱好, 而且各自的条件也不一样, 所以学生的未来也是不一样的, 相应的所需要的数学基础也是各异的, 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强调选择性;再次, 高中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和敢于探索的学习态度,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后, 高中数学教学不仅仅要传授知识, 还要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数学知识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所以数学的教学要关注于如何让学生找到所学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高中数学教学课件的设计原则

4.1需要结合高中数学的特点

大多数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会感觉困难重重, 其原因就在于高中数学不同于初中数学, 它具有更高的抽象性、逻辑性, 需要学生学会变换思路。所以,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中, 要更多地将抽象的数学用易理解的实例来表达, 利用各类软件、编程等技术, 把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通过多媒体动态化地展现出来。便于学生更容易地去发现、探索该知识的规律, 从而主动地追寻结论, 减少学生的厌倦心态, 减缓感知负荷, 提升注意力和凝聚力, 从而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2 要符合高中数学教学理念

(1) 以学生为中心, 以数学知识、产生过程、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基础,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 展现多样性和选择性, 由易而难, 循序渐进, 兼顾数学知识好和差的学生。

(3) 将数学知识动态地展现其逻辑原理和演算过程, 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 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结果。

(4) 通过实例, 让学生自己凝结知识结论, 感受结论的凝聚过程, 培养起差异性思维, 从而形成学生自己的思维方式。

5 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策略

为了让多媒体课件贴合于高中数学的特点、理念和课件设计原则, 提升多媒体教学的质量, 使教学过程得以优化, 就必须研究多媒体课件的设计策略。从交互性、简约性和针对性等方面对多媒体与课堂教学进行策略上的分析。

5.1 交互性

多媒体的最基本性质之一就是交互性, 因此,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要充分利用这一特性, 通过多媒体, 将教学内容在教师与学生中进行互动和共同探索。因而, 在课件设计中, 首先需要建立一个以多媒体为基础的平台, 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拉入这个交流平台, 实现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从而摒弃灌输式的教学。在数学教学中, 很多的题目往往是有很多种解题思路, 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 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解题思路, 从而能够找到最好的方式来学习。

5.2 简约性

简约并不是简单、简洁、扼要、明朗, 但又充满艺术美感, 这就需要课件突出教学的重点, 展示知识分析的过程, 并有理有据地解决难点。在高中数学教学中, 需要清晰的头脑来学习, 所以就需要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要尽量的简洁, 在课件设计中, 切忌大段冗余信息和缭乱的色彩, 尽量多采用清晰的图表、鲜明的背景、精确的视觉方式, 以最简洁的语言突出需要学生关注的重点, 提炼教学内容的精华, 从而提升学生的注意力。

5.3 针对性

多媒体课件设计的针对性是指为了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把高中数学中抽象的知识, 用合适的文字、图像、动画加以形象化和通俗化。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主要表现在新知识教授课、旧知识分析课、习题讲解课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复习与试题相关的知识点以及对错误率较高的试题进行补充练习巩固, 除此之外, 旧知识分析课和习题讲解课使用媒体技术展现知识形成过程与背景, 突破教学难点, 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6 结语

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 要结合高中生的心理因素和认知水平, 要符合高中数学的特点、教学理念, 构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知识体系, 充分利用多媒体构建交互平台, 制作具有针对性、交互性、简约的多媒体课件, 从而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摘要:伴随经济的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进步, 多媒体设备逐渐普及, 并进入了更多的高中学校, 从而使得高中数学的教学能够通过现代多媒体进行更多元化的展示。好的课件可以把现代多媒体和传统课堂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而, 怎样设计出合格的课件便成为了当今教学备案工作的一个重点。本文从高中数学的教学理念、特点和多媒体课件设计原则、策略等方面对如何制作优秀课件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设计,策略

参考文献

[1]张荣体.高中数学多媒体学习策略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 2012.

10.初中七年级东南亚2地理教案 篇十

1.了解东南亚的居民构成、宗教信仰、及该地区华人的一般情况,掌握东南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热带经济作物、矿产及分布,了解东南亚的经济特点。

2.通过分析东南亚成为世界最大热带经济作物产地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地理事物的能力。

3.了解华侨对东南亚经济开发所作出的贡献,加深中国人民与这些国家人民之间的友谊。

教学重点

东南亚的热带经济作物及矿产。

教学方法

讲述法与谈话法相结合。

教学用具

《东南亚地形图》、《东南亚物产图》、热带经济作物图片。

教学提纲

一、居民

1.人口稠密

2.宗教信仰多样

3.华人与华侨聚居

二、经济状况

1.世界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地

2.主要的`矿产

3.以初级产品输出为主的经济

三、东南亚国家联盟

11.高中地理东南亚课件 篇十一

分析

课时安排: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读图了解东南亚地区主要的农产品、矿产品大的分布。掌握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和在各国中的经济地位

2.能力目标进一步训练读图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3.教育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东南亚各国经济的特点,从而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形式上的差异。教学重点:掌握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和在各国中的经济地位

教学难点:掌握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和在各国中的经济地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上节课内容。

请学生说说东南亚的气候和地形。(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二、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泰国的香米吗?他与我们我家产的大米有很大的第 1 页第 1 页 不同。味道很好,泰国就在东南亚,那么东南亚还有哪些物产呢?

板书:㈣富饶的物产

三、讲授新课:

指导学生阅读地图的方法必须先看图例。

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图,分析书38页图2-6东南亚的物产分布。通过名称引起学生兴趣。总结:

1.矿产资源:石油、锡

石油: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 锡:马来西亚是世界上锡产量最多的国家 2.粮食作物:水稻

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3.热带经济作物:简单介绍。

天然橡胶: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分居世界前三位。油棕(棕榈油):泰国的棕榈油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第一位。

椰子(椰油):菲律宾是世界上出产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国家

总结南亚的物产,完成书上练习题锻炼学生读图解题的能力,养成学生读图解题的习惯

四、小结与练习:总结本节课知识,最后综述东南亚的主要

第 2 页第 2 页 内容和知识点。目标检测和填充图册上的练习题练习。

五、作业:目标检测相关内容。

教学后记:学生进行了长时间的学习后,逻辑思维能力有所提高,课程的设计注重知识的迁移,旧知识与新知识迁移,从亚洲迁移到非洲。有的学生可能如鱼得水,但不排除一些学生畏难,在课堂上要注意启发、引导、鼓励。

12.高中地理东南亚课件 篇十二

一、实效性原则

多媒体课件应用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 又要有利于学生的学。所以, 首先关心的是利用某个课件进行教学是否有必要, 是否有实效, 避免出现失控型、摆设型、搞笑型、肥胖型课件。

第一, 选取那些常规方法无法演示或不易演示, 演示观察不清的内容, 或选取课堂上用常规手段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 也就是解决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如:一般书本上地图是静止的, 所有的信息都全部展示, 学生往往理不清它的发展过程, 这时很有必要用多媒体按发展过程慢慢地展示, 帮助学生理解。在

筅江苏石庄高级中学陈军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一节中, 讲到“在我国逐渐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 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时, 书上的插图无法体现这个过程是怎样逐步形成的, 学生对理解这个格局的形成产生了困难, 这就有必要运用多媒体来解决这个难题。课件制作时, (1) 先出现空白沿海图; (2) 出现四个经济特区符号, 并让它保持闪烁效果, 让学生把特区名称对号入座后, 闪烁效果停; (3) 出现14个沿海开放城市符号, 保持闪烁效果, 学生对号入座后, 闪烁效果停; (4) 出现三大开放区; (5) 采用大块颜色闪烁展示向内地扩展的趋势; (6) 再设置效果按次序凸显城市符号、沿海线、扩展面, 体现点、线、面的结合; (7) 在一些重要城市还可以设置超级链接, 补充一些有关当时对外开放的事例, 扩充学生的知识面。这种课件设计既形象又实用, 解决了学生的难题, 效果好。

第二, 通过提供与教学相关的媒体信息, 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资源环境,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信息源。多媒体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 它的使用有助于教师通过历史图片、历史记录片的展示来唤起学生的历史感觉, 拉近历史与现实的时空距离, 使学生能比较直观地去理解历史上的人和事。但不等于说音像资料越多越好, 如何把图片、录像和教材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正是我们教师要动脑筋的地方, 也是衡量一个多媒体课件优秀与否、实用与否的主要因素。poworpoint软件易学易用, 效率较高, 其功能虽无authorware强, 但效果还算不错, 用来做历史课件很适合。设计课件时应把精力集中花在每堂课的重点、难点的突破上, 每一堂课突破几个难点足矣, 不要面面俱到, 只要真正能把师生感到难以讲清楚的问题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讲清楚就可以了。如制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课件, 可剪辑一段二战的纪录片, 真实的音像效果能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从而加深对二战性质、影响的理解。在《美苏争霸》一节中, 反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苏紧张的事例有1961年“柏林墙”的修筑和“古巴导弹危机”, 教材讲解不多, 学生对这两件事又很陌生, 在制作时补充一些图片, 如柏林墙近况图、中美洲地图、有关苏联运送导弹图等, 便能说明问题。

二、辅助性原则

流水型课件的出现, 究其根源, 实质上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演变成了“电脑+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它只不过更强化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被动性。现代化的技术必须要有现代化的思想与之相适应。教师在设计课件的时候必须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要坚持多媒体的辅助性原则。在课件结构上可采用模块化思想, 变“线性结构”为“非线性结构”, 将课件设计成学生学习的资料库, 并注意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 使课件流向能根据教学需要而随意调度, 真正使课件成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如: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一节, 可设计成四大模块: (1)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2) 美国对策; (3) 德国对策; (4) 日本对策。通过超级链接, 分别把各块内容连接于四大模块之下。讲课时, 无论先讲哪个国家都可以, 而且在比较各国对策异同时, 可反复调度, 使用起来非常灵活。使用课件时, 还可根据实际情况, 与其他的教学手段交替使用, 如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效果会更好。

三、易操作原则

为避免老师们在操作时失控, 在制作课件时, 要坚持易操作性原则, 即课件的操作要尽量简便、灵活、可靠, 便于教师和学生控制。如在课件的操作界面上设置寓意明确的菜单、按钮和图标, 尽量避免复杂的键盘操作, 避免层次太多的交互操作。为便于教学, 尽量设置好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转移控制, 可以方便地前翻、后翻和跳跃。对于以学生课堂练习为主的课件, 要对输入的练习及时应答, 并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训练次数和训练难度。对于演示课件, 最好可以根据现场教学情况改变演示进程。

四、简约性原则

针对肥胖型课件, 我们要提倡简约性原则, 即课件内容要简洁、扼要, 重点突出。如课件展示的画面应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 画面的布局要突出重点, 同一画面对象不宜多, 避免或减少引起学生注意的无益信息干扰。注意色彩对比要符合学生的视觉美感, 线条的粗细和字符的大小要保证学生都能一目了然。避免多余动作, 减少文字显示数量, 因为过多的文字阅读不但容易使人疲劳, 而且干扰学生的感知, 有可能的话, 稍长的史料可采用语音代替。

要真正发挥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 我们首先要熟练掌握课件制作的技巧, 多在平时的教学中运用自己制作的课件, 多积累一些素材, 积少成多, 建立自己的课件素材库。比如, 利用网上资源可以大大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要教好学生, 首先要不断地丰富自己, 提高自己。但经常令历史教师苦恼的是, 好多书借不到, 更买不起, 只能靠手边的一些书来应付教学, 无法达到提高和丰富自己的目的。这个问题现在容易解决了, 如果上网看看, 就可以发现网上的资源极为丰富。笔者仅查了一下首都在线、搜狐、新浪、雅虎中国、网易五大网站, 就发现:在首都在线中, 可以查到关于历史的5个分类目录, 1084个网站, 92886个网页;在搜狐网中, 可以查到2983个关于历史的网站或网页;在新浪中, 可以查到关于历史的46个目录, 1399个网点, 仅社会科学栏的历史类中, 就有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军事史、论坛与聊天、考古学、研究机构、史学理论、科技史、人类大屠杀史、文革纪事、博物馆与文物、历史人物、参考资料、通史、艺术史、哲学史、地域文化等18个大类478个网点, 其中仅现代史类就有4个网点;在雅虎中国中, 可以查到关于历史的57个类目, 871个网站;在网易社会与文化栏的历史类中, 就可以查到关于历史的652个网站或网页, 其中中国历史490个, 世界历史191个。每个网站都列了详细的目录, 许多网站还列了友情连接或搜索引擎。如历史时空网站就设了“网络极速导航”, 列出了210个网站的名称。从这些网站, 还可以查到别的网站, 找到想看的内容。从原始资料到最新动态, 都可以从网上看到。

13.高中地理东南亚课件 篇十三

北面高山屏障作用,气温比同纬度地区偏高;

山地阻挡抬升,造成迎风坡降水(地形雨)丰沛。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处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世界最多。背风坡降水少。[剖析原因]南亚的西北部有哪些沙漠分布?为什么? 热带沙漠(塔尔沙漠、印度沙漠)。其原因是:

A.西北部地处西南季风的背风区,降水稀水,气候干燥; B.原始森林遭人为破坏而形成。

[剖析原因]德干高原的景观为什么是热带草原而不是热带季雨林?

德干高原处在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所以无法生长高大的热带季雨林而形成草原景观。

②西南季风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剖析原因]西南季风对南亚的农业有何重要影响? 西南季风带来大量的降水,保证农业灌溉和利于作物生长;

但西南季风年际变化很大,容易引起水旱灾害,孟加拉国受到影响最大。(5)三大河流:

[读图]中部平原由哪些河流冲积而成?

印度河:源出西藏,注入阿拉伯海,是巴基斯坦最重要的灌溉水源。

恒河:大部分在印度境内,下游流经孟加拉国,与布拉马普特拉河汇合,注入孟加拉湾。(6)宗教:

南亚是世界古文明发源地之一,又是佛教、印度教等宗教发源地。

目前,印度和尼泊尔主要信奉印度教,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主要信奉伊斯兰教。(7)人口

世界人口分布密集地区之一,印度人口最多,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也超过1亿。以白色人种为主。(8)经济

都是发展中国家。二战后,工业发展较快,大多以纺织、食品等传统的轻工业为主。2.印度

△(1)自然条件与农业 ①自然条件

A.耕地面积大(占一半以上、亚洲最大),热量充足,土壤肥沃,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2015届高考区域地理复习

B.气候(降水)条件差异,地形不同,利于多种作物种植。

C.但水旱灾害频繁(由于降水集中雨季,干季降水稀少,且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因此,发展河流的水利灌溉系统和防旱的储水池对农业生产特别重要。②农作物 粮食:水稻和小麦

经济作物:棉花、黄麻、茶等。

[读图]印度的农作物(水稻、小麦、甘蔗、棉花、黄麻、茶叶)分布在哪些地区? [剖析规律]对比印度年降水量分布和南亚地形图,分析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有何关系?(见疑难探究)△(2)矿产资源与工业

①矿产资源丰富:煤、铁、锰等主要分布于德干高原东北部。②发展

独立前:采矿业和纺织业比较发达

独立后:钢铁工业、机械制造业、化学工业和棉纺织工业以及原子能、航天、计算机软件等高科技领域也有一定成就

③工业中心与城市:新德里 加尔各答 孟买 班加罗尔 传统工业区:

德干高原东北部——钢铁、机械工业中心(位于德干高原东北部)区位:接近原燃料(煤、铁、锰等矿产)产地;铁路交通方便。加尔各答——麻纺织工业中心(位于恒河口)

区位:接近原料(黄麻)产地;接近消费市场(人口最多城市);交通方便(重要海港)。孟买——棉纺织工业中心(位于德干高原西北部的西部沿海)区位:接近原料(棉花)产地;交通方便(最大海港)。新兴工业区:

14.高中地理东北地区课件 篇十四

东北地区气候特点

东北地域广阔,气候类型多样。冬季长达半年以上,雨量集中于夏季。森林的覆盖率大,可拉长冰雪消融时间,且森林贮雪有助于发展农业及林业。

东北地区自然资源

煤矿、石油、金刚石、金矿、森林资源、草原资源、淡水及海水鱼类。

水绕山环、沃野千里是东北区地面结构的基本特征,土质以黑土为主,是形成大经济区的自然基础。南面是黄、渤二海,东和北面有鸭绿江、图们江、乌苏里江和黑龙江环绕,仅西面为陆界。内侧是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系的高山、中山、低山和丘陵,中心部分是辽阔的松辽大平原和渤海凹陷。东北区平原面积高于全国平原面积的比重,东北平原(包括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三部分)、呼伦贝尔高平原以及山间平地面积合计,和山地面积几乎相等;东北拥有宜垦荒地约1亿亩,潜力之大国内少有。广大的山区,蕴育着丰富的.森林,总蓄积量约占全国的1/3,目前仍是全国最主要的采伐基地,1995年木材产量占全国38.4%。 受纬度、海陆位置、地势等因素的影响,东北区属大陆性季风型气候。自南而北跨暖温带、中温带与寒温带,热量显著不同,大于等于10℃的积温,南部可达3600℃,北部则仅有1000℃。冬小麦、棉花、暖温带水果在辽南各地可正常生长;中部可以生长春小麦、大豆、玉米、高粱、谷子、水稻、甜菜、向日葵、亚麻等春播作物;北部则以春小麦、马铃薯、大豆为主。 自东而西,降水量自 1000毫米降至300毫米以下,气候上从湿润区、半湿润区过渡到半干旱区,农业上从农林区、农耕区、半农半牧区过渡到纯牧区。水热条件的纵横交叉,形成东北区农业体系和农业地域分异的基本格局,是综合性大农业基地的自然基础。 东北区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种比较齐全。主要金属矿产有铁、锰、铜、钼、铅、锌、金以及稀有元素等,非金属矿产有煤、石油、油页岩、石墨、菱镁矿、白云石、滑石、石棉等。这些资源在全国有重要的地位。分布在鞍山、本溪一带的铁矿,储量约占全国的1/4,目前仍是全国最大的探明矿区之一。松辽平原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探明储量占全国50%左右。大庆油田是目前中国的最大油田,辽河油田为中国第四大油田,此外还有吉林油田,是东北区能源工业、化学工业、轻纺工业的重要基础。

东北区煤炭资源的保有储量约723亿吨,煤种虽比较齐全,但总量不足,而且分布不均匀,60%在内蒙古东部,27%在黑龙江,13%在辽吉两省,产销地结合不理想。东北油页岩储量占全国第一位,3省都有分布,具有开发潜力。南部沿海的海盐,东部山地的石灰石也极其丰富,发展化学工业和水泥工业条件有利。东北区的资源对建立冶金、燃料动力、化学、建材等基础工业有比较充分的保证。 东北区水资源比较丰富,地表径流总量约为1500亿立方米,但分布不理想,东部多于西部,北部多于南部,需进行区域性调水,才能根本保证本区发展的需要。本区可供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约有1200万千瓦,充分利用后不仅可以节约煤炭和石油资源,而且对东北电网的调峰、调频将起重大作用。 东北区南部濒临黄海与渤海,沿海渔场面积为5.6万平方海里。另外,还有水库、湖泊淡水面积1358万亩,为发展海运和水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总之,东北区除矿产与工业外,其土地、热量、水分、海洋、植物资源等条件,对建成为全国性的大型农业(粮豆、甜菜等)基地、林业基地、牧业基地以及渔业基地、特产基地提供了可能。

东北地区耕地面积

【东北全境土地面积】:199.14万平方公里(含内蒙全区),147.3935万平方公里(含内蒙东部)

【东北全境耕地面积】:4.346295亿亩(含内蒙全区),3.9176亿亩(含内蒙东部)

【东北全境草原面积】:14.302845亿亩(含内蒙全区),6.875585亿亩(含内蒙东部)

辽 宁:陆地总面积14.8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9.29万公顷(约合6139.35万亩),草原面积35.01万公顷(约合525.15万亩)。

吉 林:土地总面积18.74万平方公里,全省耕地面积553.78万公顷(约合8306.7万亩),草原面积584.22万公顷(约合8763.3万亩)。

黑龙江:土地总面积47.3万平方公里(含加格达奇和松岭区),全省耕地面积ll98.95万公顷(约合1.798425亿亩),草原面积216.23万公顷(约合3240万亩)。

东三省:土地总面积,耕地总面积3.24303亿亩,草原总面积1.252845亿亩。

内蒙古:全区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35.51万公顷(约合1.103265亿亩),草原面积8700万公顷(约合13.05亿亩),居全国之首。其中内蒙古东部土地面积66.5535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745.7万亩,草原面积5.62274亿亩。

赤 峰 市:9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60万亩,草原面积8900万亩

通 辽 市:595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3.78万公顷(约合1556.7万亩),草原面积327.4万亩

兴 安 盟:6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00万亩,草原面积5100万亩

呼伦贝尔市:25.3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91万亩,草原面积1.49亿亩

锡林郭勒盟:20.3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8万亩,草原面积18万多平方公里(约合2.7亿亩)

东北工业

东北地区的重工业在三十年代开始建成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以沈阳附近为核心地带的东北亚最先进的工业基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于原有的工业基础和紧邻苏联的关系,许多重工业建设项目也都被安排在东北。 东北一度占有中国90%重工业基地。

东北农业

15.高中地理东南亚课件 篇十五

复杂信息的表达离不开符号系统。符号系统是由多个相互联系的符号按一定秩序和内部规则组成的有机整体, 而多种符号借助于编码组合而成的PowerPoint课件就是一个符号系统。所有系统往上或往下都有多个层次。在PowerPoint课件中, 单张幻灯片构成了一个低级的符号系统, 而整个课件是一个较高级的符号系统, 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各个层次的符号系统之间的平衡和协调。符号系统还具有两大特性, 即相对稳定性和排斥性。它是人们经历了漫长时期而形成的集体共识, 由于符号系统受其自身规则的制约, 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同层次的符号系统可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 在课件中使用不同类型的符号时要遵照符号的使用习惯和规律, 依据高中生的经验和心理特点选择最能为学生接受和理解的符号。

一、PowerPoint课件中符号形式的单一化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1. 符号单一化问题是一个需要改善和解决的共性问题

课件符号系统中的符号形式单一化是指表达教学内容和传递教学信息的符号形式少, 一般文字符号比较多, 而图形、动画、视频、音频等符号很少。笔者从桂林市高中政治课教师在教研活动所使用的课件以及访谈调查中, 发现为数不少的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出现符号种类单一这类共性问题, 部分教师只是将其作为教材或参考资料的移植, 主要还是通过文字符号和图形符号等视觉表征来呈现教学内容, 音频符号和视频符号等听觉表征很少用到。部分教师在访谈中表示, 他们一般处理知识点时常用文字符号来呈现逻辑推理顺序和概念, 然后再展示该记的考点或考题。文字符号处于戴尔经验之塔的顶端, 抽象程度较其他形式的符号要高, 相比之下缺乏直观性和形象性。人的视觉通道容量是有限的, 这样势必会造成视觉通道超载, 很容易让学生感觉乏味和枯燥, 引起其视觉疲劳和注意力下降, 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下降。只用文字符号去表征知识点不仅发挥不了课件生动形象、趣味性、交互性等优势, 而且很容易局限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不易于其对知识的理解和识记, 同时会降低学生的心理可接受程度及学习兴趣。

2. 符号形式单一化问题的解决对策即符号多样化

PowerPoint课件中符号的表达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如文字符号、图形符号、动画符号、音频符号和视频符号等。不同表现形式的符号在表达意义方面的特性、功能等存在差异。如动画符号是将一系列静止画面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而成的, 可以夸张地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高中生对于社会政治已有一些接触, 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和参与的倾向。他们学习思想政治课往往是多种接受动机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如果缺乏接受兴趣, 接受过程就会显得过于枯燥, 影响接受效果, 容易丧失持续接受的毅力和恒心。学生的接受是唯一的门户, 只有打开这扇门户, 外部世界才能进入到学生的心灵世界。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使学生易于接受并乐于接受教学内容, 课件制作中符号形式要多样化。

3. 符号形式多样化的途径

符号要“多样化”并不是要尽可能地“多”, 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处理的需要和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 选择合适的符号形式或符号组合的方式。一方面, 可以将抽象的符号具体化、形象化。不同类型符号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它们在表达意义方面存在着共性和连接点。如房子、手机、洗衣机、电冰箱等, 既可以用文字符号来表示, 也可以用图片、动画来表征。根据视听教学理论, 用比较感性的、具体的图形符号或视频符号或音频符号去转换比较抽象的文字符号或两者同时使用, 会更加有利于教学信息的表达。人的经验不同, 对于符号会赋予不同的意义。在设计课件时应根据共通意义空间原则, 选用最能准确表征事物意义的符号。另一方面, 人类信息加工系统包括两个独立的通道, 即加工听觉输入与言语表征的听觉通道、加工视觉输入与图片表征的视觉通道。Mayer等人相关研究表明“多媒体教学中使用‘视觉表征+听觉表征’呈现几何样例比单纯用视觉或听觉方式呈现的效果更好, 学习者的迁移成绩更高”。[2]不同表现形式的视听符号组合指向同一学习内容所形成的相关的视觉、听觉意象相互一致时, 能引起视听信息的叠加联想, 加大感知深度, 能达到最大信息量输入的同时降低认知负载。总体而言, 课件要实现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微观的内容具体化、宏观的内容综合化。教师应根据“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生心理的可接受程度, 选择合适的符号或符号组合来表征教学内容。

二、PowerPoint课件中符号系统整体不协调问题及其对策

1. 符号系统需要整体协调

符号系统整体协调是指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要树立整体观念, 既要注重课件各个层次符号系统的联系和统一, 又要注重形、声、色之间的协调, 形成最佳组合的整体效应。一方面, 课件的制作协调美观具有可观赏性, 能使学生产生愉悦的情感,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另一方面, 符号系统整体协调使信息更加清晰地呈现出来, 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辨认和识别, 防止其视听感官疲劳, 增加其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在易于接受的同时乐于接受教学内容。

2. 符号系统整体不协调的主要表现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多数课件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符号系统整体不协调的现象。

(1) 幻灯片所采用的母版和子版不统一, 部分子版所使用的图片没有进行处理和加工, 页面有干扰教学内容的文字, 部分页面出现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动画。

(2) 课件的关键标识设计效果不明显, 教学内容呈现没有层次感。

(3) 字体和背景色彩搭配不协调, 如幻灯片背景颜色是浅灰色, 字体本身采用的是绛紫色, 字体背景颜色采用的却是黑色, 视觉效果过于昏暗, 容易引起视觉疲劳。

(4) 页面比例不协调, 文字和图片的排版出现头重脚轻或者倒金字塔的失衡现象。材料题排版几乎都是水平方向。

(5) 整个课件没有设计导航菜单, 不易于进行幻灯片之间的切换。此外, 课件出现视频与幻灯片分离单独播放的现象。

3. 符号系统整体协调的解决对策

制作PowerPoint课件时, 要将课件的特性和美学特性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使之贯穿于整个符号系统之中, 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美的熏陶, 引起其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同时, PowerPoint课件的制作也属于平面设计的范畴。文字、图形图像、色彩和版面编排是平面设计的四大要素, 在课件幻灯片页面制作过程中也需注意这四大要素应用的原则。

(1) 课件画面的复杂度、清晰度等要与学习者的接受能力和教学内容相一致。部分教师为了调动课堂气氛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在课件中加入一些无关主题的动画, 这种做法可能会导向学生注意学习内容, 但是这类冗余信息往往会导致学生关注点发生转移, 造成工作记忆空间的浪费, 以至于学生外在认知负荷的增加。在PowerPoint课件中, 教师要注意避免给学生增加不必要的外在认知负荷, 如使标题、菜单等保持统一, 若它们在屏幕上变化不定, 学生思考的时间会增加近乎一半。

(2) 课件的关键标识是配合教学设计, 对教学中重要的和主要的内容用特别的记号在课件中进行标识。根据Mayer等人提出的标识效应, 课件中运用标识技术能够引导学生快捷搜到选择的信息, 并使学生注意指向相关的信息, 其实质是降低外在负荷, 从而使工作记忆富余更多资源或能量进行其他高级的认知操作。[3]教学内容的呈现应该有一定的层次感, 一个好的课件设计, 其字体的大小、粗细、字间距、行距、颜色等, 都会有不同的视觉效果, 如要突出页面中的重要观点, 可以用文本的高亮显示或加粗或变换字色等。一些页面设计为了让画面更生动地表达出某种效果, 而使用了过多的字体, 且字体之间缺乏联系, 这样不仅没有突出主题, 反而破坏了画面的统一。在平面设计中为了提高页面的可读性, 一般可考虑三种字体, 一种用于页标记和标题, 一种用于主题文本, 一种用于导航。而幻灯片上有标题、副标题和主体文本, 在实际制作当中可以用不同的字体、字号和字色将其区分开。文字内容要简练, 字数不宜过多。要注意充分利用字体本身的特点增强对信息的传达力, 如粗体字较细体字对教学信息的传达力度更强, 它具有醒目的优点, 但也有局限, 通常这类字体被用作标题。

(3) 在多媒体课件中注意幻灯片页面色彩运用要恰当。不同的色彩会引起学生不同的视觉感知, 合理地选择色彩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有利于学生对信息的筛选和组织。如蓝色使人感觉安静, 便于思考;黄色亮度较高, 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一方面, 文字和图形图像的选择要依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接受程度。图形图像要进行加工处理, 可以通过亮度、对比度、色彩、尺寸、分辨率、色彩模式等的调整实现不同的艺术效果, 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更具表现力, 从而使学生更容易明白文字和图形图像所要传递的内容和意义。另一方面, 信息的传递主要通过文字符号, 如果文字符号和所衬托的背景颜色相近, 所要传递的教学信息就不能清晰呈现, 影响视觉效果。因此, 在颜色的运用上, 不仅要考虑颜色给学生隐喻的感受, 还必须考虑到文字和背景的反差效果。从整体配色角度来看, 互补色通常更协调、更和谐, 但是如果两种色彩亮度相同或灰度相同, 文字和背景对比不太明显, 如果两种饱和互补色直接放在一起, 会产生令人不舒服的色彩颤动感。此外, 要注意避免色彩过多过杂, 不相邻的色彩最好不超过五种。

(4) 好的画面构成关系能让页面传达出正确的视觉顺序。页面中的元素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重量”分布均匀, 会产生心理上的一种平衡感觉。当多个元素出现在统一版面时, 要根据主题的需要, 确定图片的大小、构图、色彩, 调整文字的大小、字体和构成关系。首先, 在文字符号的编排上要合理地选择文字符号的对齐方式;其次, 图文的编排要注意比例、均衡、留白等;再次, 排版要灵活运用, 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5) PowerPoint课件中要有导航, 导航的图标、文字、菜单等位置要明显, 尽量放在页面的顶部和左侧。不同页面的导航尽量保持统一, 以减少浏览者迷航的可能性。在教学内容时, 尽量使学习对象的同一符号表征在空间上邻近或组合呈现, 而非远离或分离呈现。如视频最好通过直接或间接链接在幻灯片页面上进行播放。以视频和解释性文本的呈现为例, 在空间上解释性文本应与图像尽可能地进行整合, 在时间上则应同步或邻近出现, 形成一个整体, 学生可在最短的视觉搜索中找到相应的视觉内容, 容易在两者之间建立联系从而促进信息之间的意义建构。

在PowerPoint课件制作当中, 无论使用哪一种符号形式或组合, 它必须依赖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教学目标的需要, 切不可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这样才能起到提高教学效率和优化教学效果的作用。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教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课题编号:2010B155) “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广西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的系列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冯达成.论思想政治教育可接受性原则[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4 (9) .

[2]Richard E.Mayer, 郭兆明, 宋宝和, 等.在多媒体学习中减少认知负荷的9种方法[J].中国电化教育, 2005 (8) .

上一篇:绿色家园,从我做起作文下一篇:优秀作文:我们还是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