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民办高校的特点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的调查与思考档(3篇)
1.对民办高校的特点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的调查与思考档 篇一
对国税人员思想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为深入了解基层国税人员思想动态,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同时为全市系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做好思想和组织准备,近日,张家界市局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对基层国税人员思想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6份,收回问卷105份,调查内容涉及干部思想、工作状况、干部结构、岗责考核等22类、69个热点和难点问题。该局还采取座谈讨论的方式,重点掌握全局系统技术人员、新招录公务员、45岁以上人员、新提拔的科级领导干部和科级后备干部的思想动态。在收回的问卷中,男性 77人,女性28人;科级以上干部6人,科级26人,科级以下73人;35岁以下37人,36岁至50岁的52人,51岁以上的16人;工龄10年以下的18人,11-20年的42人,21-30年的33人,30年以上的12人;研究生1人,本科学历的68人,大专学历的24人,高中及以下学历的11人。
二、调查得出的基本结论
从问卷调查统计情况看,当前干部最关心的问题依次为个人福利(占62%)、收入任务(占40%)、国税形象(占37%)、适合岗位(占36%)、子女就业(占33%)、干部提拔(占22%)和岗位责任制(占12%);最讨厌的问题为打牌赌博(占70%)、业务考试(占20%)、考勤考核(占11%)、政治学习(占11%);而大家最担心的问题是工作出错(占64%)和不懂业务(占33%),其余依次为机构变动(占12%)、不懂技术(占11%)和待岗离岗(占4.8%)。
(一)值得肯定的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干部思想状况总体良好。干部职工对个人福利的关注度虽然仍居最高位,但与以往相比略有下降;对收入任务、国税形象、学习培训的关注度远高于其它项目,说明其爱岗敬业和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同时,在当前社会不良风气较盛、种种消极因素并存的情况下,国税干部职工最讨厌的行为是打牌赌博,最担心的是工作出错和不懂业务,最希望的是多参加学习培训,说明基层国税干部职工普遍风气较正,工作责任心和敬业精神较强。
(二)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思想上存在着不良倾向。主要表现为:一是部分年纪偏大的干部觉得自己“年事渐高”,工作只要不出错即可,得过且过。二是部分40岁左右的干部认为仕途发展空间不大,缺乏工作激情,个别人甚至破罐子破摔,消极怠工。三是部分年轻干部认为国税系统内部提拔机会少,前途渺茫,工作缺乏创新精神。四是部分同志由于能力较弱,素质偏低,面对新形势下的税收工作要求,压力大,困惑多,难以适应。
2.艰苦奋斗意识不强。干部职工对奖金、福利、住房和子女就业的关注程度远高于其它项目,一方面说明干部职工对改善生活条件的愿望比较强烈,另一方面说明基层思政工作还存在一定的缺位,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盲目攀比思想还有一定的市场。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是近年来基层国税干部职工的福利待遇普遍有所提高,但与当前不断增长的物价仍有较大的差距。二是由于家属下岗、子女就业困难等原因,干部家庭“三吃一”现象较普遍,生活压力较大。三是由于地区、部门收入差异的存在,干部心理上存在一定的失衡,盲目攀比思想还较严重。3.用人机制上的缺陷严重影响工作积极性。非领导职务少,特别是部分老同志的政治待遇始终得不到解决。晋升空间较小,基层的现任中层干部正值中青年,在“能上不能下”的用人机制下,未任职的年轻干部感觉提拔无望、心灰意冷。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干部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4.干部结构欠合理。在调查的张家界市4个县区局中,国税人员平均年龄达40岁或近40岁的单位有3个,全市系统35岁以下干部越来越少,新鲜血液严重补充不足。一方面,税收征管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有些老同志受知识结构和工作能力的局限,几十年如一日地在基层税务分局从事一线征管,各方面都吃不消。另一方面,新进人员太少且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税收专业技术人才和文秘人员欠缺。各单位都普遍反映,新招录人员中外地人多,其中很大一部分不能安心扎根山区工作。张家界市局2004年招录的4名公务员中,2人已调离,2人正准备调动。
5.岗责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存在岗位系数不合理、考核内容脱离实际、岗责考核形式化等问题。如对税收管理员和办税服务厅操作人员的考核指标过细,惩罚过重,对电子申报率的考核有点强人所难等;对机关行政科室的考核基本上是趋于形式化,很多指标都空泛且不切实际。二是岗位轮换太少。调查中发现在同一岗位工作5—10年的干部大有人在,产生了严重的厌倦和消极应付思想。调查中,许多干部职工强烈要求应加快岗位轮换的频率,缩短间隔期,希望通过在不同的岗位学习、实践,提高综合能力。三是工作强度不一。调查中77%的干部认为目前的劳动强度一般,12%的干部认为很累,1.9%的干部认为工作松散;认为工作分配苦乐不均的占71%,苦乐均匀的占19%。结合座谈情况看,少数干部承担了大量的工作,大部分干部工作较轻闲,极少数干部甚至无事可做。但绩效考核仍停留在同酬不同工、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状态,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6.干部培训力度不够。基层普遍反映,对于新的税收政策和业务培训不及时、不全面。上级组织的培训面不宽、参与人不多,使基层个别受训的人员承担了大量的实际工作和讲解任务。对比强烈的是,大部分操作人员“蒙着眼睛做事”,尤其是办税服务厅工作人员承受着更大的压力。
三、对策建议
(一)创新方法,有的放矢,做活思想政治教育大文章。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如通过内部网站论坛,吸引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畅所欲言,通过手机短信平台转发人生铭言、廉政警句等进行正面引导。适当开展一些群众喜闻乐见、健康有益的文艺、体育活动,寓教于乐,陶冶情操,开展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不断深化思政工作。思政工作不能停留在表面,应把握干部的思想脉搏,深入干部的内心世界,与干部的工作、学习、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要关心干部疾苦,切实解决干部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真正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形感人。
(二)疏通用人渠道,建立科学规范的用人机制。一是重视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将能干事、会干事、肯干事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到关键岗位锻炼,让想干事的人有舞台,会干事的人有地位。二是提拔任用干部不能对40岁左右干部搞一刀切。在考试考核、公平竞争的前提下,应结合实际,视其工作能力、业绩等综合情况,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三是选拔录用公务员应注重对基层局的“智力扶贫”,多为基层输送一些留得住、用得着的专业技术人才。四是积极为外地干部提供生活和工作的便利,并在工作待遇、政治待遇上给予适当的倾斜。
(三)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岗责体系建设,增强岗责体系考核的针对性、适用性和实效性。根据工作难易程度和贡献大小,合理设置岗位系数,完善奖金分配制度,切实解决同酬不同工,苦乐不均的弊端。在考核中应注重以人为本,结合实际充分考虑,同时要顾及干部的承受能力。
(四)进一步做好干部培训工作。在培训方式上,全方位、多角度地开拓干部视野,积极营造个人学习与系统培训相结合的内在机制和环境。针对基层反映的税收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通过建立内部网站专栏、发行税收业务专刊等形式,及时解答基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一步提高干部对税收业务处理的熟练程度,减少干部对工作出错的担心。在培训内容上,围绕税收中心工作,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全员培训、专业技术培训和重要岗位人才培训
2.对民办高校的特点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的调查与思考档 篇二
关键词:大学生;课余安排;社团;社会实践;职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3-0293-02
大学生对于所学的专业以及未来的职业规划的了解和安排、课程的相对减少,自主学习的时间相对中学较多,那么他们会如何安排课余时间就成为此次调查的重点。在大学生活中我们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学校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社团,培养学院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兴趣,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多社会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有所收获,增长个人的人生阅历为以后的从业形成初步的经验体系。通过这次调查也能够很好地展现出学院学生现阶段的思想状况,对人生的态度以及思想价值。文章通过对国贸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状况开展调查研究,以期为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以及各项社团活动的建设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
制定《学院大学生学习、生活及思想状况调查表》,采取随机整群抽样和分散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发放问卷400份,覆盖国贸系所有专业,回收有效问卷400份,回收率100%。
(二)实地考察法
笔者深入学院的教室、图书馆、社团活动现场、寝室,充分了解学院学生学习生活情况、精神面貌、思想状态、社团活动的内容。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学习目的调查
问题:你认为在大学里最重要的是?
A.专业知识的学习 B.工作能力的锻炼
C.实践能力的锻炼 D.综合素质的提升
58%的人认为综合素质的提升最重要,23%的人认为专业知识的学习最重要,12%的人认为工作能力的锻炼最重要,另有8%的人认为实践能力的锻炼最重要。从选项的比例上我们不难看出大部分学生认为综合素质的提升最重要。现如今社会高速的发展,对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所以在尚未步入社会的四年时间里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于当今大学生来说着实重要。通过学生的选择很容易看出学院的学生对自己都有初步的认识,基本看法也是一致的,所以学院以后应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二)对国贸系大学生课余生活的调查
问题1:你对自己的课余生活有安排吗?
A仔细安排,并有相应的计划表
B 稍有安排,但不是特别有计划性
C不安排,相信计划不如变化
D 无所谓,课余就是放假
69%的人选择B 稍有安排,但不是特别有计划性,21%的人选择A仔细安排,并有相应的计划表,9.5%的人选择C不安排,相信计划不如变化,0.5%的人选择D 无所谓,课余就是放假。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对自己的课余生活稍有安排,但是不是特别有计划性。从中可以看出学院学生的生活以及学习状态缺乏计划性。我们都知道大学是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从入学的第一天起,我们就应当对大学四年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规划而不能碌碌无为,所以学校应该对学生日常生活规划进行指导,让学生度过丰富而充满意义的大学生活,四年都能够有所收获。
问题2:您认为大学生是否应该参加社会实践?
A 很必要,那是必修课 B 值得尝试一下
C 可有可无,无所谓 D 完全没有必要
60%的人选择A 很必要,那是必修课,36%的人选择B 值得尝试一下,剩下的一少部分人选择C 可有可无,无所谓和D 完全没有必要两项。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学生认为社会实践活动是十分有必要的。只有极少部分认为社会实践没用。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催进学生业务素质的提高,推进学生的社会化进程,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同时能够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国情,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良好形式;是大学生投身改革开放,向群众学习,培养锻炼才干的重要渠道;是提高思想觉悟、增强大学生服务社会意识,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大学生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以社会实践是十分有必要的活动,学院今后应该多多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
问题3:您更倾向于参加哪种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
A 学习参观 B 主题调研 C 勤工俭学 D 公益服务
25%的人选择A学习参观,24%的人选择B主题调研,21%的人选择C勤工俭学,30%的人选择D公益服务。从饼图中来看大家选择相对比较分散,说明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都能吸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不断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动手、动脑、动嘴,直接和社会各阶层、各部门的人员打交道,培养和锻炼实际的工作能力。学院应该继续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最终得到充分的锻炼。
问题4:请问您参加社团的理由是?
A 个人兴趣与爱好所在 B 培养自身能力
C 学习更多知识 D结识更多朋友
49%的人选择A 个人兴趣与爱好所在,41.5%的人选择B 培养自身能力,大部分人选择了前两项,剩余的小部分选择了后两项。作为校园文化重要内容的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学生在社团担任职务其实是迈向人生辉煌的第一步,他们在社团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加入社团,可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策划、组织等各项工作能力,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社团不仅是培养组织协调能力,而且能够培养自己认真工作、乐于奉献的精神,工作过程中,既学会做事,又学会做人。学院应该多开展社团活动,为同学提供发展以及展示能力的平台,得到充分的锻炼。同时学生也应该多选择跟专业课程相关的社团,有利于提高自己专业技能或者其他素质,跟就业关系密切的社团,本院的东日证券社团就极具代表性。
(三)关于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调查
问题1:您对于人生态度的看法?
A 有理想,有抱负,积极为自己的目标努力
B 未来形势严峻,茫然,不知道如何努力
C 无所追求 随遇而安
D 前途悲观,不知道怎样才有意义
通过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有理想有抱负,但是有明确目标的人较少,仍然有部分人茫然不知所措不知道应该如何努力。但是总体来说,大部分的学生拥有目标并为之不断努力,从中可以看出学院的学生积极向上的一面。拥有目标和使命感才能给生命带来意义和价值,在大学四年中应该树立明确的目标,在各方面丰富自己取长补短。学院应该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有追求有理想的“四有”青年。
问题2:您对人生价值观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A 对社会贡献的大小 B 社会地位的高低
C 金钱的多少 D 个人生活的幸福
27%的人选择了A 对社会贡献的大小,11%的人选择了B 社会地位的高低,4%的人选择了C 金钱的多少,58%的人选择了D 个人生活的幸福。大部分人把自己对人生价值观的判断标准定为个人生活的幸福。这体现了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个性已经相当鲜明,更多的关注与自身的利益,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集体主义取向有所削弱。而且也有一部分将判断的标准定为社会地位的高低,体现了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环境的冲击,社会地位也成为无形的标准。
问题3:当看到有人乱扔果皮纸屑时,您会怎么做?
A 自己捡起来,扔进垃圾箱 B 上前制止
C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D看情况
大部分人选择了A 自己捡起来,扔进垃圾箱和D看情况。只有一小部分人选择了B 上前制止或C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从中可以看出大部分人都有正确的价值判断,但是有一部分人的态度是模糊不清的,并没有明确的观点,说明大学生中部分人的价值判断标准具有双重性,因时而变,因事而变并不明确。学院应该加强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
三、结论与建议
第一,总体而言,国贸系大学生人生价值目标是积极向上的, 通过调查的数据体现了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个性已经相当鲜明,更多的关注与自身的利益,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集体主义取向有所削弱。少数大学生崇尚个人主义,消极退缩;一些大学生消极悲观。大学生价值观受到时代和社会的影响很大,表现出时代性、复杂性、多元性的特点,必须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
第二,在大学里应该注重各方面技能的培养,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更需要进行工作能力的锻炼,同时也不乏实践能力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第三,在大学社会实践活动是十分有必要的。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同时能够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国情,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提高思想觉悟、增强大学生服务社会意识,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学校应该多组织进行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
第四,作为校园文化重要内容的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入社团,可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策划、组织等各项工作能力。学生对学院的各种活动基本满意,也都积极地参与到校园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第五,学院应该继续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最终得到充分锻炼。学院应该给予更多的自主权和支持,同时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同时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向应该与不同的专业紧密相连,面对现实情况,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向应该走多元化道路,一定要符合大学生的需要,因此应该适时地关注相关的时政热点和社会民生,同时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宣传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吴志功,乔志宏.美国大学生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理论评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4,(6).
[2]雷骅宇.全国首届职业生涯规划调查大学生调查报告[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9).
[3]刘淑艳.关于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6,(4).
3.对民办高校的特点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的调查与思考档 篇三
一、我省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
调查显示,我省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看是好的,绝大部分学生积极进取,热爱生活,乐观豁达,不怕困难,善于合作,体现了较好的心理素质。但同时也看到,当代大学生,随着生源的独生子女化,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大环境的复杂多元变化,以及学生家庭成长背景、地域贫富的巨大差异和现代媒体的负面效应等因素影响,从中学门迈向大学门的青年学生面临着比过去时代大学生更多的现实问题,部分学生产生了各种心理上的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有的因心理疾病导致休学、退学。在对大学生的各个年级段的分析中,几乎都发现有部分群体存在值得我们关注与重视的心理异常问题。据各校心理普查和日常心理咨询记录提供的资料,心理异常学生检出的比例,虽然差异很大,但平均达到5-7%,有些学校高达14%以上,且有逐年上升趋势。
我省高校学生在心理健康状况异常和主动寻求心理咨询的同学中呈现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发展性心理问题为主,障碍性心理问题次之。发展性问题以学习问题、适应问题、人际关系、贫富差距导致的心理问题及恋爱与性心理、挫折应对、毕业择业心理等问题为主;障碍性问题则以强迫症、焦虑症、抑郁症、成瘾(含网络成瘾)、物质依赖、性偏好障碍等神经症、心境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等心理障碍为主。由于各个年级大学生所面临的客观环境和发展任务不同,各个年级大学生所显现的心理问题也各不相同。综合分析各校所提供的情况,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下列方面:
(一)、抗挫折能力差,引发压力难以适应症
现在校园里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这一代学生从小家庭娇惯,生活条件优越,被称之为“在蜜罐里”泡大的新生一代,家长花重金租房陪儿女读书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这就从客观上养成了这一代大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差,环境适应能力下降,“郁闷”一词成了他们的常用语。与过去艰苦年代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相比,这一代大学生在抗挫折能力上有较大落差,造成在遇到竞选班干部落选、奖学金没评上、学习压力大等问题时,都会使一些学生烦躁易怒、自卑苦闷。此外,刚进入大学的新生,由于大学学习方法与中学有很大不同,自由支配时间比较多,教师的授课方式常常会使许多学生不能认同。大学汇集了各地中学尖子,许多学子会因学业成绩不再显赫而产生自卑、焦虑和不适感觉,若迟迟不能调整,长期压抑也会造成严重的心理疾患。而目前有些学校对学生战胜挫折的心理教育重视不够,也使这种状况的扭转迟缓。某大学一学生,来自苏北农村,中学的尖子生、三好生,性格内向,来上学的费用都是父母向乡亲们借来的,来校后学习适应能力差,成绩不理想,看到别的同学在外打工,执意想挣钱还债,种种压力逐渐使刚进校意气风发的他变得很郁闷、焦虑、烦躁,这些不良情绪积压爆发,情绪失常,导致狂躁症,被送进精神病院治疗,休学两年。
(二)、失恋等情绪困扰,诱发冲动控制障碍症
现在大学里谈恋爱现象比较普遍,中年级学生就开始尝试建立属于自己的亲密关系,然而大学生谈恋爱成功率比较低,失恋问题突出。失恋对自己对他人造成的伤害往往很大,不良情绪酿成的事件比较多。失恋造成学生心理失衡,引发各种的心理问题,轻者荒废学业,重者引发校园极端事件。某高校曾发生一起因“三角恋爱”引发的凶杀事件。一女生因不能容忍另一女生接近其恋爱的男生,在某日中午趁该女生在宿舍熟睡时,用事先准备好的菜刀连砍十几刀致其重伤。强烈的嫉妒心使这女生丧失理智,成为一名杀人犯。有些院校中,由于相
关心理知识的缺乏,婚前性行为引发的身心伤害也成为较为突出的问题。此外,网络成瘾也是大学生中存在的严重问题。不少学生陷入网瘾,失去自控能力,轻者通宵熬夜,生活无规律,影响健康;重者导致学业荒废,精神恍惚,不能自拔。部分男生还开始出现离不开烟酒等物质依赖,成为各种各样的“瘾君子”。
(三)、个性偏执、情绪敏感,易诱发孤独、失落症
当代大学生由于受独生子女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少在性格上以自我为中心,自信偏执,易于冲动,随心所欲。这种特殊环境形成的个性造成人际交往能力差,少数学生因个性、价值观的差异等因素迟迟不能很好地融入新群体而产生孤独感;交朋友特别是交异性朋友中喜怒哀乐的不成熟处理、自我认知和认知他人的偏差导致人际关系敏感,自卑失落,极易诱发心理问题和极端行为。某校二级学院一名女生,个性偏执,心情孤傲,交一男朋友,一年后遭拒绝,情绪受挫,寝食难安,心理封锁,听不进任何规劝,终于悬梁自尽。
(四)、经济条件的差异导致心理落差,引发烦恼、自卑症
现代社会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社会分配存在较大差异,“富二代”、“官二代”等社会热议的问题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影响。来自贫困地区或家庭经济状况不如意的学生,与衣食无忧的“富二代”学生彼此的认同度有较大差距,容易导致情绪波动、价值观的动摇改变,并加剧同学间的矛盾。对于贫困生来说,“富二代”的一掷千金很可能是一个刺激,并由此引发情绪反应或者人际矛盾。而有的“富二代”学生由于对贫困学生缺乏同情心,也可能会在朝夕相处中伤害到贫困生的自尊,引发人际纠纷,导致贫困学生心理障碍的形成和加剧。
(五)、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引发焦虑、恐惧症
当前在多元化价值观并存的市场经济和日趋激烈的竞争大背景下,青年群体面临着较重的生存压力、就业压力。不少毕业班学生有“就业综合症”,主要表现在求职过程中的焦虑、急躁、心神不宁,以及达不到期望后的意志消沉和情绪低落。大学生一般就职期望值偏高,向往大城市,不甘心回小县城,同学间也必然会作收入、工作环境等方面的比较;加之,存在一些社会不正之风使学生看到录用人才的不公正,会使他们产生愤怒、不安、无奈、孤独等负面情绪。如果临近毕业而学校对学生这方面的心理关爱忽视,将使这方面问题难以化解。
上述在现阶段大学生中较为常见的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和改善,将会影响一些学生一生的身心发展。学生在大学阶段能否得到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有效的心理辅导,得以排解心理困扰,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我省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做法和经验
近几年,我省高校重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抓住关键环节,创新途径方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许多高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新机制,做到了思路清晰,要求具体,特色鲜明,成效明显。主要体现在:
(一)提高认识,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我省高校正在思想观念上实现从局部心理健康教育向整体素质教育的转变,在工作模式上实现从重视个案心理疾患的治疗向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转变,在教育方式上实现从单纯的心理健康教育向综合的实践教育的转变。,省教育厅建立了5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基地,辐射与带动周边高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6月,我省启动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示范中心的遴选资助建设工作,遴选出16所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省级示范中心予以重点建设。11月,省教育厅成立了“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研究、指导、评估、咨询和服务。
一是建立健全三级组织网络。建立高校、院(系)、学生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组织。各高校都落实了班级心理委员制度,在每个班级或系科中有一名学生作为班级的心理委员(或称心理保健委员、心理气象员等),发挥大学生群体的自我教育功能,实现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覆盖全校,覆盖全体本专科学生,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预防预警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二是组织领导机制。绝大多数高校成立了以校党委副书记、分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牵头,学生处、团委、宣传部、校医院、各院系、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相关部门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关事项,对重大问题召开专题工作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并制定相应的工作细则,指导日常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三是经费保障机制。参与调研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经费均能做到纳入预算、单独列支。全校每年用于心理健康教育经费,各高校之间差距较大,数额从2万到40万元不等,生均从1.5元至15元不等,其中三分之一高校能达到省教育厅提出的生均标准。参与调研的高校都配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团体辅导室,满足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需要。许多高校还设有预约室、接待室、测量室、宣泄室、放松治疗室、生物反馈室、沙盘治疗室、观察室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配套场所和硬件设施,为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促进心理健康工作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四是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各高校均开设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程,南通大学、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已经率先以必修课的形式推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部分高校还针对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开设了具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群,颇受学生欢迎。
(二)重视发挥专兼职队伍和“五老”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各高校均有一支专兼职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有的高校除专职教师外,各院系具备资质的辅导员老师全面参与,还吸收校内外相关专业人士的资源,积极发挥关工委“五老”的作用,整合各种心理健康教育的人才资源,提升本校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服务的能力。各高校至少配备有1名本科学历以上的专职教师,专职教师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博士、硕士学位或具备较长的执业年限。4月,南通大学关工委建起了“谈心屋”,成为离退休老同志与大学生进行思想、学习、生活交流和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服务的窗口。省教育系统关工委、省关工委、中国关工委以及全国和省各大媒体先后推广,报道了南通大学的经验,我省各高校关工委纷纷陆续建起了“谈心屋”。以“谈心屋”为桥梁,将高校离退休老同志的积极作用发挥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去,使心理健康教育多了一支队伍和力量。老同志们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经验优势和政治优势为青年大学生提供不拘形式的心理疏导和心灵抚慰,解读他们学习生活中面临的难题,通过心理咨询、访谈、对话或座谈等形式,为青年大学生提供人文关怀,帮助他们吸取先进人物的人生经验,并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和好评。
(三)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和研究
我省高校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积极申报国家社科、教育部以及省社科、省教育厅、省委宣传部、团省委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科研项目,5个省级基地均建立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研究课题,吸引了广大高校专兼职教师申报。我省高校在贫困生心理关注、大学生生涯规划和职业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师个人成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研究、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等方面形成了研究特长。
(四)拓展工作时空,积极开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新阵地
大多数高校在个别咨询为学生服务方面,积极拓展时空,充分考虑学生接受咨询的及时性和便捷性,在时间和空间上充分保障学生能及时方便快捷地寻求个别咨询。许多高校充分利用网络,建有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宣传网站,并不断更新,发挥网络及时沟通的优势,通过论坛、专业教师博客等方式,让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的形式接受心理咨询指导,为学生提供最新的心理健康教育资讯和周到的咨询服务。苏州大学的4个校区都设有心理咨询室,每周开放时间达18个半天,并由原先在教学区域的设置转向进驻学生宿舍,让学生充分享受心理咨询服务的便捷。南京师范大学心理中心咨询室每周的开放时间计40余小时,包括晚上和周末时段。江苏大学的心理咨询室分布在各个方便学生的区域。扬州大学开通“扬州大学心情驿站”博客、“扬老师qq在线心理咨询”。中国矿业大学组织建立了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兼职教师为指导、大学生心理资助中心网络小组为主体的网络建设队伍,及时回复学生留言,充分发挥网络信息的丰富性、互动性功能。
三、我省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势头良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水平稳步提高。但是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部分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投入不足
目前我省各高校的领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平衡,部分高校的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有待进一步探索,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体制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有待进一步增大,支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队伍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经费投入不足是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共性问题。据本次调研,我省大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严重不足,最少的高校平均年生均经费仅1.5元,而较为充裕的高校年生均经费已达到15元,相差10倍。参与调研的学校有三分之二没有达到本科院校年生均不低于15元,高职高专院校年生均不低于10元的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覆盖本专科生,还要覆盖研究生,而且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并不乐观。本次调研显示,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没有受到重视,体现在专业人员配备、经费投入等方面严重不足,心理健康教育公选课零开设。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亟待加强。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还不能适应实际工作需要
专业人员配备不足是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又一共性问题。本次调研发现,有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较多,如江苏大学、苏州大学、南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有5-6人,但有不少高校仅有1-2人,师生比仅为1:9000-1。2011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规定“每校配备专职教师的人数不得少于2名”。2011年5月6日,江苏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定岗、定编的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和工作人员与全日制在校学生比例不低于1:3000-4000”。我省不少高校还没有达到此最低标准。一些高校虽然配备了心理健康教育专职老师,但缺乏专业资格。各校从事大学生心理教育和咨询工作的专业人员在待遇、职称和培训方面各有各的情况,如职称,有的归口管理,有的归属思政,有的挂靠教师,很多并无明确,以致这支队伍人员思想不够稳定。
(三)高校心理健康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还不够规范、科学、有效,减少危机事件的负面影响尚未形成各界共识
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往往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比例虽然很小,但是影响很大,是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难点,如何规范、科学、有效完善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是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共性课题。另一方面,个别大学生因心理疾病而造成非正常死亡的事件发生以后,媒体在予以关注并报道的过程中如何把握尺度和方式,以尽可能的减少危机事件的负面影响也是需要有关方面重视研究的课题。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主动求助意识普遍薄弱
由于受多种因素包括传统观念的影响,在校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主动求助意识普遍薄弱。虽然全省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开设讲座、选修课、活动体系建设、校内小报、宣传小册、广播网络等各种载体宣传普及心理健康和咨询知识,个别心理咨询室设置由原来在校园僻静一角进驻学生生活社区,通过拓展时空,开辟网络新阵地等手段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专职、专业、专心”服务学生的做法,基础工作比较到位,但由于受“怕被别人觉得心理有问题”、“心理问题不是大问题”等想法的影响或由于相关心理学科普知识的缺乏,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的接受度仍有限,在遇到心理问题后的求助意识普遍薄弱。有的学生饱受心理问题困扰却无察觉,或者意识不到是心理问题;有的对心理健康的相对性、连续性、可逆性、动态性认识有误区;有的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足,甚至抱有一定的偏见。
四、对进一步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建议
(一)要进一步重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加大投入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建议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卫生厅、团省委等多个职能部门进一步协同配合,切实把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项重要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2011年2月23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2011年5月6日,江苏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我省所有高校应积极贯彻落实上述文件,使全省高校都能达到相应的要求。
各高校主要领导要定期听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题汇报,部署工作任务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所有高校都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体制建设,成立专门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统筹领导。领导小组由主管校领导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机构、学生工作部门、教务工作部门、宣传部门、人事部门、安全保卫部门、后勤保障部门、校医院等单位,以及学校关工委负责人为成员,研究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健全相关制度,领导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立校级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专门机构,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并明确各级机构的职责分工,完善协调机制。
各高校要按照本科生不少于15元、专科生不少于10元安排年生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费,并纳入学校预算、专项单列、专款专用,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用房和场地,具有完备的健康、能力、人格、职业等方面测评软件以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必需的设备、器材、图书、期刊、音像等参考资料,并能够不断补充更新,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要进一步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要按照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规定的最低要求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职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应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序列,设有教育学、心理学、医学等教学研究机构的学校,也可纳入相应专业序列。专兼职教师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活动应计算相应工作量。
在专业资格和培训方面,建议省教育厅出台专业人员的专业准入制度和要求,对专职人员专业化发展以及个人成长方面要有规划和督导。对兼职教师和班级心理委员等骨干学生的专业培训有待加强。目前社会上各种名目的心理咨询专业培训很乱且费用昂贵,建议省物价管理等部门联动予以整顿并在培训资质上予以规范。
要确立心理健康教育“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工作目标,加强校园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形成咨询师全懂,党委副书记懂、辅导员基本懂,班主任略懂,学生有心理健康意识,后勤宿舍管理人员知晓,行政管理人员、专业老师了解的全员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局面。
本次调研发现,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5个省级基地和16个示范中心覆盖了全省不同地域、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有效地整体推动了我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了以点带面,发挥示范与辐射效应,有利于全面提升我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因此要充分发挥5个基地和16个示范中心在提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方面的培训、示范和辐射作用。
(三)加快完善高校心理健康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步伐
危机干预工作直接体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系统性与成熟度,各校应确立危机干预的指导思想,以教育为主,重在预防,建立和强化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
在预防方面,要畅通信息渠道、加强信息管理,做好危机预警工作。畅通信息渠道: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宿舍等心理危机预警系统,形成“早发现、早报告、早预防、早控制”的心理危机与预防工作机制;建立以辅导员、学生干部为骨干力量的信息员队伍,对学生的心理危机信息及时、准确掌握并作出有效干预。加强信息管理:在普查后根据心理健康档案筛选危机预警的范围和对象;建立学生心理信息月报制度和突发事件即时报告制度,建立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数据库,把临床咨询筛查出来的构成心理疾病诊断的,遭遇重大社会生活事件的,性格长期孤僻的,学业、情感或人际关系等问题受挫的,环境适应不良的,以及出现各种心理、行为异常的学生作为危机干预的高危人群和主要对象。
出台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施办法,并建立完备的危机干预体系,提高危机干预能力。建立学校、学院、学生、家长、社会医疗机构协同的危机干预网络,明确危机干预工作流程和分级分类处理办法。强化危机干预培训工作,定期开展学生工作队伍、社区物业管理人员、学生骨干危机干预知识技能的培训,提高有关人员的危机快速反应能力,挽救个体身心,维护学校声誉,加强校园和社会稳定。开展危机后干预,处理危机事件发生后涉及人员的心理应激反应和情绪反应,维护身心健康。
(四)要积极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在校大学生的主动求助意识
【对民办高校的特点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的调查与思考档】推荐阅读:
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分析及对策思考09-02
思想政治教育与普通高校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问题研究09-12
对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07-18
高校学生对食堂满意程度的调查方案07-05
高校劳动教育的特点11-05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高校学生德育的时效性思考11-29
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思考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