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读后感作文训练卷

2024-08-19

小学读后感作文训练卷(精选11篇)

1.小学读后感作文训练卷 篇一

学年度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模拟训练卷重点学校

全真模拟训练密卷重点学校卷(一)

一.读拼音填空。(6分)

yí qù èr sān lǐ,

yān cūn sì wǔ jiā。

tíng tái liù qī zuò,

bā jiǔ shí zhī huā。

1.古诗中的整体认读音节有:

2.古诗中的三拼音节有:

3.古诗中韵母是前鼻韵母的有:

二.我会组字。(12分)

木+口=( ) 日+生=( ) 人+云=( )

小+大=( ) 门+日=( ) 口+斤=( )

禾+口=( ) 木+木=( ) 王+求=( )

女+子=( ) 云+力=( ) 木+几=( )

三.从括号里的字中找出指定的笔画,写在横线上,再写一个带有

该笔画的字。(8分)

1.(几)héng zhé wān gōu

2.(瓜)shǔ tí

3.(鱼)héng piě

4.(鸟)shù zhé zhé gōu

四.选字填空。(4分)

他 她 它

( )在踢足球。

2. ( )在天上飞。

3. ( )在跳舞。

4. ( )像月牙

五.我会照样子用下面的字组成新字再组词。(14分)

禾 力 木 风 王 页 石 鸟

欠 口 票 见 中 果 甲 每

种( 种田 ) ( )( ) ( )

( ) ( )( ) ( )

六.看图填写合适的词语。(5分)

七.填上合适的.量词。(5分)

1. 一( )小鸟落在树枝上。

2. 爷爷家养了一牛。

3. 姐姐穿了一( )漂亮的裙子。

4. 小妹妹在纸上画了一( )可爱的笑脸。

5. 天上有无数( )星星。

八.照样子写字、词、句。(12分)

例:美(美丽 )动物们给小熊一家送来了美丽的鲜花。

爱( )

月( )

看( )

九.我会把句子补充完整。(10分)

1.爸爸给花儿浇水。

妈妈给我。

爷爷给。

2.秋天天气凉爽。

春天天气。

夏天天气。

冬天天气。

十.我能发现。用“—”画出下面一段话中用得不恰当的词。(3分)

秋天到了,天气凉了。稻田那边走来两只燕子,听到树叶往下落,一边飞

一边叫,好像在说:“电报来了,催我们赶快到北方去呢?”

十一、背古诗连线。(6分)

举头望明月 《咏鹅》 唐寅

一叫千门万户开 《静夜思》李白

红掌拨清波 《画鸡》 骆宾王

十二、给下面的句子排排队,把序号写在前面的括号里。(5分)

( )在奥运会场上,得第一的运动员使五星红旗高高升起。

( )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

( )每周,在学校的升旗仪式上,也会升国旗。

( )每天太阳升起来的时候,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

( )我爱中国,我爱五星红旗。

十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0分)

小猴爬山

小猴决心要登上最高的山头,早早起来去登山。爬到半山一看,那

座山比这座山高,于是它迅速下来重新爬到第二座山。当它爬半山时一

看,怎么那边的山还比这座山高?它又一次下山去爬另一座山。

太阳说:“我要落山,你回家吧!”

小猴累坏了,天也要黑了,它哪座山也没有登到山顶。

1.小猴子决心要爬上最高的山顶,但为什么没有爬上去呢?请你

帮它找找原因。(5分)

2.你从小猴子爬山这个故事中懂得了什么道理?(5分)

附加题。(20分)

移动字中一笔,变成新字。

庄( )主( )太( )日( ) 百( )

目( )干( )由( )本( ) 丈( )

2.小学读后感作文训练卷 篇二

口头作文能力体现出了一个学生的整体性作文能力,也是一种快速整合构思、表达、修改为一体的作文能力。它需要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临场发挥性,而这些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学生们丰富的知识积累和有效的训练。口头作文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一种特殊的训练形式,是开放的言语活动,能使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得到充分提高,并且能全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下面是笔者从不同方面阐述口头作文训练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兴趣,有序展开训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如何激发学生的口头作文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著名作家和企业家演说成功的故事可以激发学生对口头作文训练产生兴趣。以口才的优势获取胜利的佳话在中外名人历史上比比皆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绘声绘色地讲一些名人的故事,播放《超级演说家》里面的精彩片段,使学生受到感染,从而意识到将来工作的竞争、事业的成功与个人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密不可分的。比如著名的央视主持人撒贝宁,他主持过的大型节目有《梦想合唱团》《今日说法》《开讲了》等,他还曾在春晚、世界吉尼斯当过主持人。他卓越的口才和丰富的知识让他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他就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2.提供展示平台,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口头作文的兴趣。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些口头作文训练的机会,比如课前五分钟演讲,学生关心周围的事物,把触动心灵的景象或事件记录下来,演讲时能够更好地使用。学生们的所见所闻通过演讲以口述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学生的人际沟通和听说能力能得到很大的提高。人人都有诉说的倾向,教师可以设置一种活动让学生们表达出过去的经历,刺激学生想尝试的心态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二、丰富训练方法,进行专项训练

单一的训练方法可能会让学生们感到疲倦和不耐烦,学生的积极性不容易保持。作文的方式只有取命题口头作文,并不会提高学生口头作文的实力,反而还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很多有趣的训练方法不但可以事半功倍,还能使学生更愿意学习,口头作文能力的提高也会很迅速。口头作文训练与书面作文的训练是大同小异的,都是从易到难。先进行简单的口头说明和叙述,然后再进行复杂的口头议论。口头作文也有材料、自由、话题等方式。

口头作文的训练分别为记忆性、观察性、论辩性和想象性的训练。记忆性的训练靠的是作者心中的文墨和思想情感。观察性的训练是现场讲说的形式,学生根据现场直观感受和具体的材料通过口述的方式表达出来。这种训练重点指导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论辩性的训练是训练人的逻辑思维,通过辩论使人紧张能够加快思考速度,发散思维扩张。想象性思维,顾名思义是一种靠想象来创造想象。小学生们都是充满美好想象的可爱的孩子们,他们最富裕的是想象力,想象力训练最受他们欢迎。除此之外,作文口头能力的提高还需要听、读、写相结合,更有效地提高训练的时效性。有效的方法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总是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比如,老师经常把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或者和学生们讲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这样更方便学生接受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结合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成果

落实到学生平时学习中的口头训练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与课堂相结合的口头作文训练使训练经常化、分散化。与课堂紧密相联的教材在提高口头作文能力上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插图和练习设计都可以成为口头作文训练的内容。老师可以根据教材发现一些有效的训练点,对学生进行口头作文练习,这样课堂与口头作文训练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增加学生练习的很多机会。教材中的很多内容,句子优美,能营造出美好的意境,很值得学生学习和训练,而学生对教材中内容的取舍和造句的使用对提高学生口头作文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课堂上的学习氛围很好,同学们之间可以相互练习、相互帮忙。

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地发现最好的传教时间。课堂上很多是固定的,但又有很多是变化的、活动的。固定的教室、古板的教学内容,但受教的学生是活动的,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找到教学的契机,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口头作文训练。比如,课文中用到的语气词和叠词,都可以拿来给学生造句,提高学生创作口头作文的能力。把课堂教学与口头作文教学联系在一起,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3.小学读后感作文训练卷 篇三

1.广州越秀山的“五层楼”、开平碉楼与村落等是我国人民在长期劳动和生活中沉淀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对这些优秀文化遗产:()

A.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B.要增强文化认同感,吸收各民族的一切文化 C.应把它们看成只是中华民族的文化 D.应把它们看成是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D 2.2017年7月30日,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为主题的专项阅兵在内蒙古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这次盛大阅兵展示了我国军事实力,也令观者热血沸腾。这种爱国之情、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源于 A.民族和国家利益 B.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C.道德和法律的规定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答案】B 3.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不断增强。下列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事实的是 ①近年来,《牛津英语词典》不断增收含有中文渊源的词汇 ②习近平主席出席G20峰会,并身着印尼传统服饰“纱笼” ③截至目前,中国已在12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孔子学院 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MP3、U盘等两文字母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C 4.上海阿姨陆鸿英挺身而出喝止歹徒行凶;湖南记者黄黎明屡次出生入死帮助警察破案。他们身上体现出的是()

A.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 B.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防范 C.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 【答案】C 5.“科学泰斗”钱伟长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他曾经说“祖国和人民的忧就是我的忧,祖国和人民的乐就是我的乐。”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熠熠生辉。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集体主义 B.爱国主义 C.为人民服务 D.载人航天精神 【答案】B 6.下列不属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是()A.奋不顾身,舍生取义 B.厚德载物,道济天下 C.自强不息,艰苦奋斗 D.沽名钓誉,明哲保身

【答案】D 7.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播出后,在广大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折射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重视。这是因为中华文化()

①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②是维系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④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D 8.教育部公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称将据此适时调整课标,修订教材,并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对这一举措理解不正确的是()A.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 B.有利于抵制一切外来文化 C.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 D.提高传统文化素养 【答案】B 9.《中国好声音》源于荷兰的一档电视节目,在引进、继承、创新、发展国外节目形态的基础上,《中国好声音》节目组将其改造成了符合中国人审美习惯的节目,取得了较好的收视率。这启示我们发展先进文化……()①需要面向世界 ②要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③必须全盘西化 ④应该彰显民族特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A 10.从《中国诗词大会》到《朗读者》,再到近期热播的《国家宝藏》,2017年多档文化类节目接连“火”遍电视屏幕和网络平台,引发关注。这些节目的热播表明()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②中华文化是最优秀最值得传播 ③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④我国人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在增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⑨④ D.②③④ 【答案】C 11.“铭记长征丰功伟绩,弘扬伟大民族精神“。习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强调指出:“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我们要不断结合实际传承好、弘扬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长征要持续接力、长期进行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弘扬长征精神,其核心是()

A.百折不挠的精神 B..爱国主义精神 C.自强不息的精神 D.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 【答案】B 12.2017年11月14日,由中国与瑞士共同策划、制作的纪录片《丝路新纽带:中欧班列》在上海发布。纪录片展

现了一次辗转八国的人文大旅行和从东到西的多样文化和风土人情。这说明()①文化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往往通过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来 ②文化差异不复存在,每种文化都是人类文明的成果 ③不同文化各有千秋,中华文化最优秀

④不同文化可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实现多元和谐发展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②④ D.③④ 【答案】B 13.读图,《慈善法》的实施有利于()

①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③为慈善活动提供法律保障 ④扶贫帮困,消除贫困现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14.2017年11月2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消息,我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这有利于

①保护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②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③研究原始社会的人类历史 ④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D 15.2017年12月13日上午,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国家公祭仪式,以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缅怀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这一举措的意义在于()

①增强民族凝聚力,唤醒民族忧患意识 ②悼念死难同胞,揭露战争罪行 ③纪念抗战胜利,昭示抗战的历史贡献 ④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③ D.①②④ 【答案】D 16.以浓浓的爱国情怀,在宏大的战争题材下,《战狼2》点燃了2017暑期档电影市场,赢得了大众口碑。这说明()①正能量的优秀影视作品总是受人青睐 ②和平与发展已经不再是当今时代主题 ③爱国主义无论什么年代都不过时 ④影视作品带来的经济效益远比它自身的价值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17.“科学泰斗”钱伟长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他曾经说“祖国和人民的忧就是我的忧,祖国和人民的乐就是我的乐。”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熠熠生辉。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集体主义 B.载人航天精神 C.为人民服务 D.爱国主义 【答案】D 18.乐乐所在中学根据教育部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把诵读国学经典纳入了本校课程,这一做法有利于

①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②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③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④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导向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19.材料一: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于2017年12月17日在京举行。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参加大会的新一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和全国道德模范代表,勉励他们再接再厉,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再立新功、作出表率。

材料二:2017年12月21日—25日,历时4年精心创作的歌剧《长征》将再次在国家大剧院上演。此前每轮演出,歌剧《长征》的票都提前10天售罄。

据悉,你校拟于近期开展落实“感受长征精神,共享文明城市”的主题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请你推荐一例你校创建“文明城市”的特色活动。

(2)请你谈谈在文明城市创建中感受“长征精神”的理由。(两个方面即可)

(3)为了让文明城市创建之花更加绚烂夺目,请你向广大同学发出行动倡议。(两个方面即可)

【答案】(1)①文明班级之星评选活动②举行讲文明学礼仪的主题班会③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④认真学习文明新乡十条内容。

(2)①长征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长征精神能够为我们创建文明城市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③长征精神是艰苦奋斗精神的具体体现④长征精神是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的重要精神力量。⑤感受长征精神能够在全社会凝聚向上向善的力量,能够鼓舞士气,调动人们创建文明城市的积极性。等等(3)①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积极帮助弱势群体;②不随地吐痰,不乱践踏草坪;③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④不在公共场所赤膊、穿拖鞋;⑤不闯红灯,遵守交通规则;等等

20.以“深化金砖伙伴关系,开辟更加光明未来”为主题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于2017年9月4日在厦门开幕。此次会晤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某校九(1)班思想品德学习小组开展了“倾听中国声音·感知祖国发展”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下列任务。

◆搜集资料 学校小组首先要搜集金砖国家合作的相关资料,供大家学习。

(1)在搜集资料时应该注意什么?

◆学习讲话 接着,他们认真学习了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大范围会议上的讲话。

讲话指出,金砖国家合作之所以得到快速发展,关键在于找准了合作之道。这就是互尊互助,携手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

(2)我国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是_________。

◆现象透视 2017年9月3日,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习近平主席指出,金砖合作机制不断走深走实的10年中,中国经济总量增长239%。同时他为第二个“金色十年”勾画中国方案,赢得现场阵阵热烈的掌声。(3)从数据和阵阵热烈的掌声中你对世界舞台的中国有怎样的认识?

◆文化启迪 2017年9月4日晚,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文艺晚会在厦门闽南大戏院拉开帷幕。晚会特别融入了许多闽南特色元素,又将许多国际语言的表达和中国元素有机统一在了一起,凸显了国家品质、闽南特色、厦门风情。晚会引起了现众的共鸣。

(3)晚会的成功对发展民族文化带来了怎样的启迪?

【答案】(1)贴合主题:内容丰富:来源权威:材料典型、真实;等等。(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我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等等。

(4)继承和弘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积极学习、吸收各国文化的长处:不断创新,让传统文化焕发活力: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文化认同感:等等 21.【聚焦十九大聚焦中国发展】

九年级小秦和时事组的同学搜集到了关于十九大报告的一些内容,并开始探究,现在邀请你一起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材料一 十八大以来。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无官”“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号”“国产大飞机”“深海勇士”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1)我国的科技创新取得了辉煌战果,向世人昭示了什么?(2)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的小主人,我们应该怎么做?

材料二 随着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随着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理念、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机遇日益受到垒球关注。新时代、新思想、新使命、新征程,意味着中国同世界关系更为紧密。中国故事,为世界上其他国家谋求发展提供借鉴,为各国共同发展提供中国启示。(3)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承担起大国责任说明了什么?(4)请你写出为了解决世界难题,中国提出的“中国方案”有哪些?

材料三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5)请你谈谈对“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的感悟。

4.语文限时训练B卷 篇四

编制:刘艳萍

审核:高三语文组

高三年级第 周 语文限时训练 B卷(40分钟)

一、诗歌鉴赏提升训练

1、(2005年全国卷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06安徽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①②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注释: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

⑵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答:

3、(10年安徽卷)

岁暮 [唐]杜甫

②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吕梁市高级中学高三年级语文限时训练

编制:刘艳萍

审核:高三语文组

4、(09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寄 远 杜 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5分)

答:

(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6分)

答:

5.(09年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江 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①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注】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⑴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5分)

答:

⑵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6分)

答:

6.(09年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西溪无相院 张 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方修芦碍月生。(1)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5分

答:

(2)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

吕梁市高级中学高三年级语文限时训练

编制:刘艳萍

审核:高三语文组

7.(10年天津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6分)

峡口送友人 送蜀客 司空曙 雍陶

峡口花飞欲尽春,剑南风景腊前春,天涯去住泪沾巾。山鸟江风得雨新。来时万里同为客,莫怪送君行较远,今日翻成送故人。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

(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8、(10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8分)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①②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

二、文言文阅读(2008·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豫人张氏者,其先齐人。明末齐大乱,妻为北兵掠去。张常客豫,遂家焉。娶于豫,生.子讷。无何,妻卒,又娶继室牛氏,生子诚。牛氏悍甚,每嫉讷,奴畜之,啖以恶食。且使之樵,日责柴一肩,无则挞楚诟谇,不可堪。隐蓄甘脆饵诚,使从塾师读。.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阴劝母,母弗听。一日,讷入山樵,未终,值大风雨,.避身岩下。雨止而日已暮。腹中大馁,遂负薪归。母验之少,怒不与食。饥火烧心,入室僵卧。诚自塾中归,见讷嗒然,问:“病乎?”曰:“饿耳。”问其故,以情告。诚愀然便去。移时,怀饼来食兄。兄问其所自来,曰:“余窃面倩邻妇为者,但食勿言也。”讷食之,嘱曰:“后勿复然,事发累弟。且日一啖,饥当不死。”诚曰:“兄故弱,恶能多樵!”次日食后,.窃赴山,至兄樵处。兄见之,惊问:“将何作?”答曰:“将助采樵。”问:“谁之使?”曰:.“我自来耳。”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归之。诚不听,以手足断柴助兄,且曰:“明日当以斧来。”兄近止之,见其指已破,履已穿,悲曰:“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刭死!”诚乃归。兄送之半途,方回复樵。既归,诣塾嘱其师曰:“吾弟年幼,宜

①吕梁市高级中学高三年级语文限时训练

编制:刘艳萍

审核:高三语文组

闲之。山中虎狼恶。”师言:“午前不知何往,业夏楚之。”归谓诚曰:“不听吾言,遭师责矣!”诚笑曰:“无之。”明日,怀斧又去。兄骇曰:“我固谓子勿来,何复尔?”诚弗应,刈.薪且急,汗交颐不少休。约足一束,不辞而还。师笞之,乃实告焉。师叹其贤,遂不之禁。...兄屡止之,终不听。

③一日,与数人樵山中,欻有虎至,众惧而伏。虎竟衔诚去。虎负人行缓,为讷追及。讷力斧之,中胯。虎负痛狂奔,莫可寻逐,痛哭而返。众慰解之,哭益悲,曰:“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项。众急救之,入肉者已寸许,血溢如

④涌,眩瞀殒绝。众骇,裂其衣而束之,群扶以归。母哭骂曰:“汝杀吾儿,欲劙颈以塞责耶!”...讷呻云:“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置榻上,创痛不能眠,惟昼夜倚壁而哭。父恐其亦死,时就榻少哺之,牛辄诟责。讷遂不食,三日而毙。(节选自《聊斋志异·张诚》,有改动)注 ①劬(qú):劳苦。②夏:亦作“榎”,木名。③欻(xū):忽然。④劙(lí):割。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隐蓄甘脆饵诚 饵:给„„吃 .B.值大风雨,避身岩下 值:遇到 .C.兄故弱,恶能多樵 恶:不 .D.汗交颐不少休 颐:脸颊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作还归遂家焉将何不辞而群扶以....A. B.C. D.乃实告焉欲劙颈以何复尔裂其衣而束之塞责耶....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张讷、张诚兄弟情深的一组是()①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 ②移时,怀饼来食兄 ③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刭死 ④师叹其贤,遂不之禁 ⑤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 ⑥置榻上,创痛不能眠

A.①③④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②③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氏的妻子被北方的兵士掠走后,他在豫又先后娶了两位妻子。牛氏经常虐待张讷,对张诚却疼爱有加。

B.张讷由于大风雨没有砍下足够的柴,牛氏就不给他饭吃,张诚知道后从邻居家偷了面做成饼给张讷吃。

C.张诚偷偷上山帮张讷砍柴,遭到了私塾先生两次责罚,张讷也多次劝阻张诚,但张诚始终不听。

D.张诚被老虎叼走后,张讷自杀,被人救起,回家后受到继母责骂,加之心情悲痛,绝食三日而死。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归之。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项。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吕梁市高级中学高三年级语文限时训练

编制:刘艳萍

审核:高三语文组

高三语文 第 周语文限时训练 参考答案

1、[参考答案]

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2、2、答案:⑴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

(意思答对即可)

⑵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意思答对即可)

3、【试题答案】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试题答案】

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4(1)“悠悠”,写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清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独。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打下了铺垫。(2)诗人的情感由孤迥孤寂而变得精神振奋。

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眺望。

三、四两句所描绘的这幅图景,色彩鲜明,饶有画意,不妨当作江南水乡风情画来欣赏。在客心孤迥之时,意绪本来有些索寞无聊,流目江上,忽然望见这样一幅美妙的图景,精神振奋,羁旅的孤寂在一时间似乎冲淡了不少。这是从“正是”、“谁家”这样开合相应、摇曳生姿的语 调中可以感觉出来的。

5答案 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答案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6答案(1)①过桥人似鉴中行,暗写人影(或桥影)。②莫放修芦碍月生,暗写月影(或芦影)。(2)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吩应了第一联的“清”字。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

7(1)暮春 飞花(2)思念故乡之情

(3)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食人分离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8(1)参考答案: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

(2)参考答案: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以凤凰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

1.C [C.“恶”为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2.C [A.兼词,于之/代词,相当于“之”;B.疑问代词,什么/代词,怎么;C.表承接,于是,就;D.表承接,然后/连词,表目的,来。] 3.D [①是说张诚的性格,④是说老师的行为,⑥是说张讷的伤情。] 4.B [B项“从邻居家偷了面做成饼”与原文不符,应是张诚从自家偷了面请邻妇做成饼。] 5.(1)哥哥说:“且不说弟弟不能砍柴,纵使能砍柴,还是不能去做。”于是让张诚赶快回家。(2)“我的弟弟,不同于众人的弟弟,况且(他)是为我死的,我怎么还能活着呢!”(张讷)于是用斧子砍自己的脖子。

吕梁市高级中学高三年级语文限时训练

编制:刘艳萍

5.《好卷》第二单元 主题训练卷 篇五

一、主题感悟。(38分)1.寓言知识我知道

(1)著名儿童文学家________曾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______,却能从里面取出______东西来。这是说寓言故事一般比较______________,但背后往往藏着深刻的____________。(2)寓言宝库里除了中国古代寓言,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其他国家的寓言,都在世界上有很大的影响。2.小成语,大道理

(1)《守株待兔》中的宋国人因捡到一次兔子后,便______________,最后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A.不能不主动努力,就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B.天上掉馅饼的事是有可能发生的,我们要提前做好准备。C.不能按经验办事,要懂得变通。

(2)读了《南辕北辙》,我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明理

(1)读了《陶罐和铁罐》,我想用____________来形容陶罐,想用______________来形容铁罐。它们的结局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 5 A.要像陶罐一样做谦虚的人。

B.不能随便说大话,否则会受到惩罚的。

C.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2)《______________》让我明白了不要光图美丽的外表,更要讲实用,在不同的条件下,长处和短处可以相互转化。4.诗中悟理

《池子与河流》让我们懂得了()A.只顾眼前的舒适,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

B.人不能荒废年华,应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社会做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

C.人应该追求清闲的无忧无虑的生活。

二、主题链接。(15分)1.补充词语并选择填空。(10分)邯郸()滥竽()()矛盾()添足 杞人()()之蛙()蛇影 刻()剑

(1)______________比喻见识狭小的人。

(2)______________指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2.你有什么话想对《守株待兔》中的宋人说呢?(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三、主题应用。(47分)(一)阅读短文,完成问题。(17分)

黑鸟和白鸟

一只黑鸟和一只白鸟同住在一棵树上。它们一同出去找东西吃,一同在蓝天飞翔,一同在树枝上歌唱。秋天,为准备过冬,它们采集了满满一窝果子。

这天,黑鸟要外出访友,它对白鸟说:“你可要好好看住咱们的果子,不要偷吃!”白鸟说:“保证一个也少不了。”可是,由于天气干燥,过了几天,果子干了,一窝果子变成了半窝。

黑鸟从外面回来了,它一见果子比原来少了,就嚷嚷起来:“怎么只剩下半窝了?这满满一窝果子,当初是我们俩辛辛苦苦采集来的,现在你独自偷吃了半窝。没想到你这么坏!”

白鸟十分委屈地回答□我可以对天发誓□我真的一个果子也没有偷吃□是果子自己少了□但是,黑鸟根本不相信白鸟的话,依然大声骂着,并且扑上去,用尖嘴把白鸟啄得浑身是伤。不久,白鸟就死了。

过了几天,下了一场雨。窝里的果子在雨水的浸泡下,又变成了满满一窝。

黑鸟看见了,一下子明白过来了。它十分懊悔,捶着自己的胸口,痛哭流涕地喊着:“白鸟,我亲爱的好伙伴!你快回来吧!回家吧!”

但是,这一切都没有用了。1.在方框里填上标点符号。(4分)

/ 5 2.果子少了的原因是什么?请在短文中找出来,画上“_____”。(4分)3.黑鸟“一下子明白过来了”,它明白了什么?说说你的理解。(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请在最恰当的答案后打“√”。(4分)A.我们遇事不能太冲动。()B.朋友之间要互相信任,遇事多分析,科学思考,不能凭空猜测。()C.一个人内在的美才是真正的美。()(二)主题练笔。(30分)想象一下,逃生后的鹿再次来到池水边,会怎么看待自己的角和腿?把你想象的画面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第二单元主题训练卷

一、1.(1)严文井 很小 很多 短小 道理

(2)伊索寓言 克雷洛夫寓言 拉·封丹寓言

2.(1)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AC(2)示例:做一件事之前要找对方向,如果背道而驰,不管你多努力也是徒劳无功的,反而会离原来的目的越来越远 3.(1)谦虚、和善 傲慢、自大 被人们发现成为文物 永远消失 AC(2)狮子和鹿 4.AB

二、1.学步 充数 自相 画蛇 忧天 井底 杯弓 舟求

(1)井底之蛙(2)滥竽充数

2.示例:宋人啊,我想对你说,你只想着不劳而获,希望天天有好事发生,那是不可能的。

三、(一)1.:“,!”

2.由于天气干燥,过了几天,果子干了,一窝果子变成了半窝。3.示例:它明白了白鸟说的是实话,自己冤枉了白鸟。4.B(√)(二)思路点拨:读完寓言故事《狮子和鹿》后,我们从小故事里获取了大道理。在接下来的续写中要大胆想象,把有新想法的鹿再次来到池水边的情景写一写。例文略。

6.浅谈小学高年级作文训练 篇六

一、意

就是在作文之前先把作文中要介绍的内容, 要说明的问题, 要表达的情感想清楚, 也就是先把作文的主题确定下来。所谓意在笔先、胸有成竹正是此意。

二、察

确定好作文的主题之后, 还要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那么学生只好通过观察来丰富自己的知识仓储。在这一过程中, 可以把和主题相关的所有材料都集中起来, 加以记录, 切忌随察随抛。

三、思

这一步很关键, 通过思考把与主题最接近、最有力度的材料保留下来, 也就是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只有充分地思考, 进行取舍, 才能做到“下笔如有神”的行文能力。

四、写

所有的工作无非都是为了完成作文。而写作文的核心在于“写”, 之前的所有工作, 为了“写”在做准备。此时, 把选好的材料放到结构层次中就算完成了吗?不是, 将材料按照结构层次进行摆放, 完成的作品只是一摞机械的成品。而作文是一个有艺术的连贯的整体。所以, 在写作文的过程中, 学生必须调动头脑中储存的词汇, 把内容完整、准确、优美地表现出来。最好能在动笔之前列出写作提纲, 使作文能够按照预定的方向进行, 切忌信马由缰。

五、改

作文不是写完就大功告成的, 修改也是作文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修改过程中要深思熟虑, 把不典型的实例典型化, 把不准确的语言准确化, 力争凝练;要勇于推翻自己原来的想法, 调整紊乱的程序。只有这样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 写出优秀的作文。

六、评

可以由教师领着全班学生一起评, 也可小组内评。在这一过程中要对作文提出看法和意见, 作者本人也要把作文中的亮点讲给大家, 以求共同进步。作者要虚心接受其他人的评价, 对不同意的观点可以做出反驳。无论是全班评还是小组评, 教师都要做出总结, 指出进步和缺陷。评论要恰如其分, 既不要过分强调成绩, 又不要过分指责缺点, 这样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和写作空间的提高和发挥。

7.初三补习第二次训练卷 篇七

一、默写

1.了却君王天下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2.,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3.向来枉费推移力。(《观书有感(其二)》)

4.,往来翕忽。(《小石潭记》)

5.月上柳梢头。(《生查子·元夕》)

6.浮光跃金。(《岳阳楼记》)

二、古诗鉴赏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7.“鬓先秋”中借秋霜形容(2分)

8.以下对本词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A.词中表达了陆游始终想收复中原失地的抱负。

B.上阙抒发了自己空有雄心壮志却又无所成就的感慨。

C.“此生谁料”表达了抗金事业未成的心有不甘。

D.词人表达了人生终将年华老去的无奈感怀。

三、文言文

华歆、王朗俱乘舟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注释】①依附:投靠。

1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2分)

俱乘舟避难().

13.以下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既然已经接纳了他的托付,宁愿因为危机而抛弃他吗? B.既然已经接纳了他的托付,怎么可以在危急的时候抛弃他呢?

C.既然已经接纳了他的托付,怎么可以急着抛弃他呢?

D.既然已经接纳了他的托付,怎么可以因为情况危急而抛弃他呢?

14.王朗救与不救他人的理由很简单,救人是因为;而要抛弃被救之人是因为。(用自己的语言回答)(4分)

15.“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你认为华歆“优”在①

四、现代文

千门万户

①门是什么,本身就是一个说不清的问题。

②紫禁城里重重墙院、上百座院落、近万间房屋,到底有多少门,很难说清楚。这些门的形式多种多样,到底有多少种门,也真是很难说清楚。

③最高大、最威严的自然是紫禁四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午门为最。④天子面南而王。南门为皇宫正门,正南在建筑方位中属午位,故名午门。午门通高37.95米,比紫禁城中最重要的太和殿还高,足见其皇宫第一门、天下第一门的地位。13米高的红色城台三面围合,城台上五楼耸峙,庑(正房对面或两侧的小屋子)廊通贯。正楼重檐庑殿阔60.05米,进深25米;前后出廊,建筑面积1773.3平方米。正楼两侧及两翼城台南端各有一座重檐四角攒尖阙楼,合称五凤楼。

⑤午门是历朝历代的献俘处,明万历皇帝、清乾隆皇帝都曾四次亲御午门城楼受献俘礼。彼时彼刻,定然一派威风凛凛、威仪天下的气势。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太和殿前隆重举行受降侵华日军献俘礼,大概与午门受献俘礼不无关系。皇帝们也常常把午门作为处罚不听号令者之地。正德十四年,明武宗朱厚照,因众多官员联名上疏阻其出游猎艳,恼羞成怒,竟罚146位大臣跪午门,5天后又在午门外“廷杖”,当场杖毙11人。与此行径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康熙皇帝。年仅15岁的康熙皇帝为解决明末以来的中西历法之争,让主张吸收西法的传教士南怀仁与反对变更传统历法的吴明煊等,先后在午门外广场和观象台,当着王公大臣的面,各自计算、验证天象。结果,“南怀仁逐款符合,吴明煊逐款皆错”,康熙皇帝遂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监副,并下令采用其中西合璧的新历。

⑥最雍容最从容的是太和门、乾清门。太和门是紫禁城中规格最高的宫门。乾清门是清代极为重要的政务场所。走进太和门、乾清门,觉得不是进了门,而是登了堂入了室,因为这两座极为重要的门是殿堂式的。能开能合的门在最后边,门的前面是开阔敞亮的可以充分利用的厅堂。这两处正是明清两代“御门听政”之处。门即殿堂,当门听政议政行政,有“门”没“门”皆决于门。

⑦紫禁城里的千门万户有太多的历史、太多的故事、太多的规矩,是永远说不完说不清的。其实,门是什么,本身就是一个说不清的问题。是通路还是阻隔?是为了关还是为了开?为了拒绝还是为了迎接?为了守卫还是为了交流? ⑧即位的帝王从前门午门进宫,亡国的崇祯和末代皇帝溥仪从后门神武门出走。曾经权倾

①朝野的和珅20大罪中第三条为“肩舆直入神武门”。如今每年900万游客进出紫禁城,可

谓车水马龙、门庭若市,但很少有人想到当年《大明律》的规定:擅入皇城者,杖一百,充军边远。向宫城投石、射箭或持利刃入宫门者,处极刑。明清的紫禁城一如其名,门禁森严。

【注释】①肩舆:乘坐由人抬的高级轿子。

16.本文的说明对象是。(2分)

17.第④段主要运用了说明方法,其作用是。(4分)

18.概括地说在明清两代,午门前实施的政治活动主要有:(1);

(2);(3)。(9分)

19.阅读全文后,尝试回答作者在第⑦段提出的某一个疑问,结合文中例子加以说明。(5分)于先生

①于先生的眼睛很亮,但他喜欢眯着。于先生给我们上课时,曾对他的眯眼习惯做过解释。

①于先生从前是公社的公安员,公安员要经常“凝视”生活,他就顺理成章地养成了这个不

好也不坏的习惯。“写文章也是这样,要‘凝视’生活!”于先生凝视着我们,开始了他的作文课。

②于先生是我初中时候的语文老师。于先生教我们写作,常常要我们在文章的末段用抒情手法。“啊——”于先生把头往后一仰,胸脯挺起,两臂像扇子一样张开——却又停住了,然后改变一个姿势,俯身在讲台上,竖了一根手指(往往是右手的食指,因为用红笔批作文,他的食指往往是红的)在嘴前,于先生悄声道:“抒情,是的——抒情是味精,要使文章有韵味,一定要抒情。”于先生教我们写作,他自己也写,于先生的文章发表得很多。于先生一发表文章,总要拿到班上读给我们听。于先生要读自己的文章,神色有点诡秘,又有点羞涩。于先生的稿费领到不少,我听我们班一位姓黄的同学说(黄同学是教工子弟,家住于先生隔壁),于先生一领稿费,就要他老婆炒个鸡蛋给他补脑子。所以每次于先生一掏他的上衣口袋找稿子,我心里就想,今晚于先生肯定又有炒鸡蛋吃了。于先生读他自己的文章时,我们静悄悄的,但快到末段时,全班同学都会不约而同地把头往后一仰,就像一片稻穗被风吹了一下,齐声发出了一声“啊——”。为什么知道于先生要念末段了呢?因为于先生在念末段前,总会稍稍停顿一下,清一清嗓子再念。后来我们和于先生之间渐渐有了默契,于先生读末段前的那十几秒时间,于先生用来清嗓子,而我们则用来酝酿发“啊”声的情绪。“啊——”我们喊一声,于先生笑了起来。

③于先生教作文教出了名气,十年前,于先生的一批弟子曾经获得了华东六省一市及县、校、年段等各种各样的学生作文竞赛奖。于先生把我们从初一带到初三,我们班学习园地里,总是贴满了作文奖状和一页页在风中哗哗作响的范文。于先生的弟子可以冠“于家军”的美名。我虽不是“于家军”中的人,但我当年是真心为“于家军”感到骄傲的。于先生也曾表扬过我的作文。我记得是一篇《学校的一天》,开头我这样写景:“校园操场边有一排合欢树,它们大概是因为‘合欢’,才紧紧地长在一起吧?”于先生在这句话下面给打了一条醒目的波浪线,还把文章拿到班上读给大家听。于先生的红色波浪线太迷人了,后来我当了语文老师,在给学生批改作文时,我最爱用又最吝啬用的评点符号,也就是这种红色波浪线。

④于先生的弟子中最出色的应该算那位姓赵的女生,她是我们那一代少年中知名度最高的人物。于先生还宠爱过一位姓潘的山区孩子,潘同学性格内向,喜欢玩手指,常常十指叉在一

起捏得满手嘎吱嘎吱响。赵同学后来考上了复旦大学,潘同学后来好像落第,此后杳无音讯。我不知道当年于先生的作文弟子们,是否还记得于先生那时的眯眼动作,感叹词“啊”,以及那些激动人心的红色波浪线。

⑤至于于先生,我是前日刚刚遇上的。人胖了些,穿一套漂亮的西装,还是喜欢凝视人,而且让我快乐的,是他还记得我。我问于先生的近况,他告诉我,在台湾街买了店面,做水暖设备的生意。我替于先生高兴。于先生有了钱,这是好事。

【注释】①公社的公安员:公安员负责公社的治安和调解工作。

20.第①段“写文章也是这样,要‘凝视’生活!”一句中“凝视”可用这一词语来替代。(2分)

21.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的修辞方法,其作用是。(4分)

22.如何理解第③段的画线句“我最爱用又最吝啬用的评点符号,也就是这种红色波浪线”?(4分)

23.于先生作为我的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文章中能看出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老师?(6分)

(1)于先生是一个的老师,因为。

(2)于先生还是一个的老师,因为。

24.以下各选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4分)

A.作者着重描写了于先生令人发笑的举动,引起读者对于先生的好感。

B.作者描写了于先生在课堂中的言行,以此来体现他可笑的教学方式。

C.作者写的第①、第⑤段和于先生作为一名教师毫无关系,放在文中多余。

D.作者用轻松幽默的笔调描写了于先生,体现他对于先生的喜爱之情。

25.文章最后,作者说于先生做生意“有了钱,是好事”,你认为呢?谈谈你的阅读感受,80字左右。(8分)

8.小学读后感作文训练卷 篇八

1.某工厂第二季度的产值比第一季度的产值增长了x%,第三季度的产值又比第二季度的产值增长了x%,则第三季度的产值比第一季度增长了()

A.2x%

B.1+2x%

C.(1+x%)•x%

D.(2+x%)•x%

2.方程x2﹣|2x﹣1|﹣4=0,求满足该方程的所有根之和为()

A.0

B.2

C.

D.2﹣

3.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如图所示,有下列5个结论:

①abc>0;②b﹣a>c;③4a+2b+c>0;④2c<3b;⑤a+b>m(am+b)(m≠1的实数);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4.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象限的整格点(即纵、横坐标是正整数的点)共有()个.

A.1

000

B.1

001

C.1

999

D.2

001

5.如图,已知P是正方形ABCD内一点,△PBC是等边三角形,若△PAD的外接圆半径为a,则正方形ABCD边长为()

A.

B.

C.a

D.

6.若,则x的取值范围()

A.

B或C.或

D.以上答案都不对

7.如图,△ABC中,D在BC上,F是AD的中点,连CF并延长交AB于E,已知=n,则等于()

A.

B.

C.

D.

8.已知x、y、z都是实数,且x2+y2+z2=1,则m=xy+yz+zx()

A.只有最大值

B.只有最小值

C.既有最大值又有最小值

D.既无最大值又无最小值

二.填空题(54分)

9.方程(2007x)2﹣2006×2008x﹣1=0的较大根为a,方程x2+2006x﹣2007=0的较小根为b,则a﹣b=

10.已知:a<0,b>0,且2a2+a=+=1,则代数式的值为

11.已知抛物线经过点A(4,0).设点C(1,﹣3),请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确定一点D,使得|AD﹣CD|的值最大,则D点的坐标为

12.若直线y=b(b为实数)与函数y=|x2﹣4x+3|的图象至少有三个公共点,则实数b的取值范围是

13.如图,在抛物线上取B1(),在y轴负半轴上取一个点A1,使△OB1A1为等边三角形;然后在第四象限取抛物线上的点B2,在y轴负半轴上取点A2,使△A1B2A2为等边三角形;重复以上的过程,可得△A99B100A100,则A100的坐标为

14.如图,在圆O中,直径AB=10,C、D是上半圆上的两个动点.弦AC与BD交于点E,则AE•AC+BE•BD=

15.如图所示,Rt△AOB中,∠AOB=90°,OA=4,OB=2,点B在反比例函数y=图象上,则图中过点A的双曲线解析式是

16.如图,已知△ABC≌△DCE≌△HEF,三条对应边BC、CE、EF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BH,分别交AC、DC、DE于点P、Q、K,其中S△PCQ=1,则图中三个阴影部分的面积和为

17.若关于x的方程_+2-a=0

有实数解,则a的取值范围是

三.解答题(共5小题)

18.已知关于x的方程(m2﹣1)x2﹣3(3m﹣1)x+18=0有两个正整数根(m是正整数).△ABC的三边a、b、c满足,m2+a2m﹣8a=0,m2+b2m﹣8b=0.

求:(1)m的值;(2)△ABC的面积.

1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x﹣与抛物线y=﹣x2+bx+c交于A、B两点,点A在x轴上,点B的横坐标为﹣8.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2)点P是直线AB上方的抛物线上一动点(不与点A、B重合),过点P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C,交直线AB于点D,作PE⊥AB于点E.

①设△PDE的周长为l,点P的横坐标为x,求l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l的最大值;

②连接PA,以PA为边作图示一侧的正方形APFG.随着点P的运动,正方形的大小、位置也随之改变.当顶点F或G恰好落在y轴上时,直接写出对应的点P的坐标.

20.已知某食品厂需要定期购买食品配料,该厂每天需要食品配料200千克,配料的价格为1.8元/千克,每次购买配料除需支付运输费236元外,还需支付保管费用,其标准如下:7天以内(含7天),无论重量多少,均按10元/天支付;超出7天以外的天数,根据实际剩余配料的重量,以每天0.03元/千克支付.

(1)当9天购买一次配料时,求该厂的配料保管费用P是多少元?

(2)当x天购买一次配料时,求该厂在这x天中用于配料的总支出y(元)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3)求多少天购买一次配料时,才能使该厂平均每天的总支出最少?

(总支出=购买配料费+运输费+保管费)

21.已知:AB是⊙O的直径,BC是⊙O的切线,AC交⊙O于G,∠ACB的平分线交⊙O于D,E在AC上,BE交AD于F,∠CBD=∠EBD.求证:DF=DG.

22.如图1,一张三角形纸片ABC,∠ACB=90°,AC=8,BC=6.沿斜边AB的中线CD把这张纸片剪成△AC1D1和△BC2D2两个三角形(如图2),将纸片△AC1D1沿直线D2B(AB)方向平移(点A、D1、D2、B始终在同一直线上),当点D1与点B重合时,停止平移.在平移过程中,C1D1与BC2交于点E,AC1与C2D2、BC2分别交于点F、P.

(1)当△AC1D1平移到如图3所示的位置时,猜想图中的D1E与D2F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9.小学生作文能力训练方法剖析 篇九

关键词:作文能力,兴趣,情境教学,主观感情,创造性

提到作文, 很多学生不自觉地就会皱起眉头, 提到教作文, 很多老师也会不自觉地皱起眉头, 进入三年级后, 面对这个令人头疼但又不得不去面对的问题, 大家都有在思考, 如何让学生尽情地投入到写作中去, 让她们感受到表达的快乐, 被了解、被认同的成就感, 而不是把习作当作一项任务, 一项枯燥无味的工作呢?

1 重视学生写作过程的分析

作文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 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 反映客观现实, 表达思想感情, 培养写作能力的一种综合训练。因此, 在作文时, 教师应重视指导学生分析写作的过程。

作文过程, 可以概括为以下四步:第一步, 准备—包括审题、立意、选材和启用积累等;第二步, 构思—包括编写作文提纲、组织材料和详略的取舍等;第三步, 起草—包括遣词造句、构成篇章等;第四步, 定稿—包括内容的增删、结构的调整、文字的修饰和誊抄定稿等。综观上述, 学生的写作过程, 是由“准备”、“构思”、“起草”和“定稿”等活动交互进行的循环过程。 教师要引导学生作详细分析, 使学生弄明白写作的整个过程。

2 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想写、乐写

自信心是小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中很重要的心理品质, 也是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刚开始学习写作的学生, 常常有一种望“文”生畏的心态。故此, 教师要想打开学生心里的这个“结”, 让学生在每次作文时都想写、乐写, 就必须从增强自信心、激发兴趣入手。只要能使学生攻破这一关, 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 作文教学就能顺利进行了。 如在教三年级学生第一次习作, 并没有急着把写作的有关知识灌输给学生, 而是抓住身边一个活生生的事例, 让学生发现了可写之处, 自愿完成的。 那天早上, 我们班有一位学生姗姗来迟, 他急促地呼吸声和额头上的汗珠引起了我的注意, 因为他家离得很近, 不需要累成这样, 当我问明原因才得知, 搬家第一天的他, 来上学的路上坐错了车, 一个人从三环路口用了56 分钟走到了学校, 这让我非常感动, 即兴把下面一节的语文课内容换成了习作1, 放胆文练习, 我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了这位迟到的学生, 让孩子现场提问, 了解他当时的想法, 并进一步讨论是否认同他这种行为?这节课过的非常快, 每个孩子的心灵都受到了触动, 第二天, 他们纷纷把自己写的日记拿给我看, 有的题为《56 分钟》、有的题为《迟到的启示》还有的题为《范鹏程历险记》……一篇篇文章字字句句表达了孩子们的心声, 我告诉他们, 这就是作文, 把自己所见, 所闻, 所想, 所感写出来, 让别人对你文章感受兴趣, 你就成功了。

3 重视创设情景, 使学生会写

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 调动学生的情感, 使学生有材料可写。往往教师布置下作文题, 学生总会感到无从入手, 没什么可写, 这就陷入了僵局。 这时, 必须得想方设法融化“冰点”。 因此, 教师要根据学生写作过程的特点, 精心设计出一些与教学目的相关且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情景。在创设情景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围绕着“准备”、“构思”、“起草”和“定稿”等活动向学生布置各种学习任务, 让学生通过完成学习任务来完成写作练习。 如在一次写“第一次___”的写作练习中, 我发现学生在作文中没能准确地把握住自己“第一次”的真实感受, 没能具体、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作文写得空洞、不真实。于是, 我就有意识地结合电脑课的教学, 给学生创设作文情景, 让他们回忆第一次电脑课的内容。 我先指导学生回忆整节电脑课的内容, 再让他们仔细想想操作电脑的步骤, 先干什么, 接着做什么, 请同学到前台进行演示, 在演示过程中, 我适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表演同学的动作、表情是怎样的, 并且要求用准确的词语表达出来。我请学生将观察到的动作、表情用准确的词语, 按顺序写下来。 然后让他们再回忆第一学会操作电脑的感受, 说给大家听一听。在每个人都有了亲身经历的时候, 我布置了《第一次操作电脑》的习作。 学生都迫不及待地拿起笔, 一气呵成地把整个过程生动、形象地叙述出来。 这样通过创设情景, 激发情趣, 增添学生的生活阅历, 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写作内容, 使学生能写出文章, 而且还使学生的写作认知策略水平得到提高, 达到了作文教学的目的了。由于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 因此, 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校内外特定地点创设“生活”情景, 组织学生参与, 进行以提高学生作文能力为目的的系列作文教学活动, 使学生在高度有意注意的状态下培养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 并逐步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 同时, 使学生养成热爱生活的良好习惯, 引导他们积极地去体验生活, 善于从生活中去发现写作素材, 并分类进行积累。 这样, 作文时就有素材可写、会写了。

4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感情, 让学生创造性地写

前面所讲的那种小学作文教学中流行的模式, 往往会造成一种不良的“文风”, 即学生会套用教师提供的“首尾呼应”、“开门见山”、“篇末点题”等固定格式, 甚至所写的内容也是教师所举的例子, 并不是言自己之想言, 写自己之想写。 这样, 不仅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而且还妨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 要在帮助学生提高写作的认识策略水平, 协助学生解决“准备”、“构思”、“起草”和“定稿”等活动中所遇到的困难的基础上, 把“自主权”还给学生, 让他们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 表达自己心中的“真意”。这样, 既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又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而言之, 在重视学生写作过程分析的基础上, 要注意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 激发起他们写作的兴趣, 并有意识的创设写作情景, 让学生“海阔天空”地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写作能力, 学生就能自觉、尽情地投入到写作中去了。

参考文献

[1]方展画, 庞红卫.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探索, 2009 (4) :32-34.

[2]王秀丽.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学周刊, 2012 (23) :15-17.

[3]倪丽萍.以评促写, 小学生习作多元化评价初探[J].新课程 (上) , 2015 (8) :18-19.

[4]郭盛畑.轻负高效目标下的作文教学[J].江西教育, 2015 (12) :38-40.

10.七下同步优化训练第二单元A卷 篇十

一、根底知识平台(16分,每题4分)

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

屏障()

哺育()

祈祷()

怪诞()

炽痛()

亘古()

默契()

田垄()

答案:zhànɡ

bǔ

qí

dàn

chì

ɡèn

qì

lǒnɡ

2.文学常识填空。

?最后一课?的作者是,国作家。

?木兰诗?选自,这是

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答案:都德

?乐府诗集?

南北朝

3.指出以下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方法。

(1)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似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2)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

(3)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

答案:〔1〕比喻

〔2〕比喻

〔3〕排比

比喻

4.名句积累。

(1),关山度假设飞。

(?木兰诗?)

(2)当窗理云鬓。

(?木兰诗?)

(3)深林人不知。

(?竹里馆?)

(4)春潮带雨晚来急。

(?滁州西涧?)

答案:〔1〕万里赴戎机

〔2〕对镜帖花黄

〔3〕明月来相照

〔4〕野渡无人舟自横

二、综合性学习实践(44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5~10题。

(14分)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似拿着一把翻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似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似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似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国的小说,表现了主人公

精神。(3分)

答案:法

都德

?最后一课?

爱国主义

“他们〞指代的人物是否相同,为什么?(2分)

答案:不同。前个“他们〞指孩子们;后个“他们〞指普鲁士侵略者。

“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这个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案:因为他在“最后一课〞的特殊环境下,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懂得了学习祖国语言的重要性,因而细心听讲了。

“可怜的人〞?(2分)

答案:因为韩麦尔先生只是一个普通的法语教师,现在由于敌人的侵略,他连在自己祖国的学校里教授祖国语言的权利也被剥夺了,表达了小弗朗士对老师的理解和同情。

9.“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这句话有什么含意?(3分)

答案:嘲笑普鲁士侵略者强迫法国人学德语的愚昧,表达了对敌人的愤慨之情。

“恨不得〞和下文的“一下子〞表达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心情?(2分)

答案:表达了先生希望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牢牢掌握祖国语言的迫切心情。

(二)阅读下文,完成11~16题。

(13分)

你大概不止一次地看见过从地下冒出的清泉,或者在如茵的绿草旁边淌着的流水吧?你有没有注意到,当它还是涓涓细流的时候,就表现了倔强的意志和旺盛的生命力?人们为了拦住一洼泉水,曾特意挖了一个小潭,潭口围着石块,潭边长满青草,还点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对于刚刚冒出地面的泉水来说,这未尝不是一个舒适的、安逸的小天地。它满可以在这里流连徜徉,直到春花凋谢,秋草枯黄,让这些东西沉落潭底,变成渣滓,连同自己一起在干涸的冬天成为一摊烂泥。但是,不,涓滴之水,志在海洋。小水潭

不了它,小石块

不住它,小花草

不了它,打了一个转身,滑下斜坡,它唱着歌,汩汩地向前流去。

“吸引〞“挽留〞“阻拦〞三个词语分别填入文段的空格中。(3分)

答案:挽留

阻挡

吸引

“这里〞是指

;“这些东西〞是指

。(2分)

答案:小潭

潭边的青草、野花

13.“它唱着歌,汩汩地向前流去〞运用了

修辞手法,它在表达效果上的作用是

。(2分)

答案:拟人

生动形象〔作用意近即可。〕

14.“小潭〞留不住泉水的原因是:

。(用文段中的原话来答复。)(2分)

答案:因为泉水具有倔强的意志和旺盛的生命力。

“冒〞“淌〞能不能互换,为什么?(2分)

答案:不能。“冒〞是由下向上溢出;“淌〞是由高向低漫流。〔意近即可。〕

和的品格。(2分)

答案:勇往直前

志向远大〔意近即可。〕

(三)阅读下文,完成17~22题。

(13分)

天安门前看升旗

在琐细的日子里,人不知不觉就变得冷淡,似乎只顾着一家三口的事情,其他的人和事都不再上心了。身处闹市,却如置身荒原,人冷静成一只涉水的白鹭,当年的那些激情和冲动怎就全然不见了呢?

这回去北京,蓦然就想到当年第一次进京的情景,离天安门老远就在张望,一颗激荡的心几乎就要从心坎里跳出来:那真是如梦似幻的年龄呀!

把这感觉说与同行的人,竟都是极相似的心境,北京来得多了,故宫、西山去过,八达岭上过,早已没有当年的兴致,突然想到天安门的升旗仪式,可不可以去看看呢?

这真是个不错的主意,起个绝早,在空旷的天安门广场单独徜徉,任晨风撩起长发,让思绪回到悠远,在曙光中看红旗冉冉上升,该是怎样的心情!把这念头在旅馆里一说,居然立即有众多的照应者,这倒是我未曾料到的。

我们去看升旗的那天是个普通的秋日,才4点钟的时候我们就走上了街头,晨风凉飕飕地拂人面颊,几个衣着俏丽的女孩已哇哇地叫冷了。原以为广场上人不会太多,未料等我们赶到时,早来的,竟已有千人之众,这又令我吃惊。

国旗班的战士过来了,一如电视上那潇洒的英姿,只是这真人实景,又远胜了电视的朦胧。人群起了躁动,站在后面的焦急得直跳,有个新潮的女孩竟然坐上了男友的肩头。

国旗班的战士英武、矫健,这三十几位战士组成的方阵威风凛凛,让每一位看升旗的观众都赞叹不已,红旗在擎旗人手中划过一道优美的曲线,然后便徐徐上升,在国歌声里,红旗愈益升高了。

庄严的国歌在广场上空回荡,那一刻,我心头猛地一热,像又回到青春的年华。

刚刚还喧闹不止的人群宁静了,面对升旗,有谁不为之感动?人群里,几位鬓发苍苍的老者神情肃穆,他们凹陷的眼眶里泪光闪闪,怕是又想起创业的艰辛?

国歌令我又冲动起来,久已寂静的心里起了波涛,仰望直上蓝天的红旗,让人觉得自豪,更让人感到一种责任。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相对伟大的国家固然渺小,但“位卑未敢忘忧国〞,我们能依然这么冷淡么?

国旗班的战士远去了,消失在金水桥那边的红墙里,人群却久久不散,像是还沉浸在国歌的旋律里。升旗仪式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分钟,可哪一位观众不曾走过长长的心路?

17.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2分)

琐细()

徜徉()

擎旗()

肃穆()

答案:suǒ

yánɡ

qínɡ

mù

“似乎〞一词去掉行不行?为什么?(2分)

答案:不行。因为有了“似乎〞一词,“我〞后面的思想变化才合理。

19.请在第四段描述作者想象的语句下面画横线,其中与下文第五段天安门前看升旗时的实际情况并不相同的一句话是哪一句话?(2分)

答案:在“起个绝早,在空旷的天安门广场单独徜徉,任晨风撩起长发,让思绪回到悠远,在曙光中看红旗冉冉上升〞上画横线。与实际情况并不相同的一句话是“起个绝早,在空旷的天安门广场单独徜徉〞。

20.简析第四、五两段中加点的“居然〞“竟〞两个词在内容表达上的作用。(2分)

答案:这两个词一方面写出了人们观看升旗的热情高、来得早;另一方面写出了“我〞对照应者多,人来得早感到出乎意料和吃惊。

“我〞的思想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答案:原先是“冷淡〞,“其他的人和事都不再上心了〞,观看升旗后,先是“心里起了波涛〞,继而“感到一种责任〞。

22.文章结尾写:“升旗仪式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分钟,可哪一位观众不曾走过长长的心路〞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读过本文后又得到了哪些启示?试把你的想法说出来。(3分)

答案:升旗的仪式时间虽短,但观众却想了很多,如“我〞想到了作为一名普通公民,要有责任感;“老者〞想到了创业的艰辛;人们面对国旗,为之感动。

第二问略。

(四)文学放飞(4分)

23.阅读下面一段话,答复以下问题。

这个细节选自哪部作品?作者是谁?段中“我〞和“她〞分别指书中的哪两个人物?

有一次我偷偷地看她,她把我的五戈比放在手掌上,瞅着它们,默默地哭了,一滴混浊的泪水挂在她那副像海泡似的大鼻尖上。

答案:“我〞指阿廖沙;“她〞指阿廖沙的外祖母。

三、作文(40分)

24.题目:微笑

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令人不愉快的场面,但只要人们能够互相谅解,互相帮助,就会化干戈为玉帛,变苦恼为欢笑。请以“微笑〞为题,记叙生活中一个小插曲。

作文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要努力做到有新意有创见。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得少于500字。

11.小学读后感作文训练卷 篇十一

第一部分 常识判断

1.甲公司因拖欠乙公司贷款被乙公司诉至法院,乙公司胜诉后甲公司拒不执行,乙公司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甲公司知晓后将公司财产陆续转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公司的行为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B 乙公司可向司法机关控告,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诉 C 因被执行人为甲公司,所以只能追究甲公司的刑事责任 D 人民法院可通过纳入失信名单、媒体公布等手段追究甲公司责任 第二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2.原产于中国的茶叶漂洋过海后,演变为日本的抹茶、英国的红茶,并且_____回到中国。面对着琳琅满目的茶叶制品,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一个道理:文化只有经过_____,才会更加______.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重新交流丰富多彩 B 大量沉淀博大精深 C 辗转融合欣欣向荣 D 间接传播深入人心

第三部分 数量关系之数学运算

3.甲租用乙的地种粮食,今年共收获3000斤粮食,包括大米,玉米和红薯。其中玉米800斤,红薯600斤,如果除租金之外,甲每年须将收获的大米的给乙作为回报,同时将红薯超过粮食总重的的部分也按照给乙作为回报,甲今年一共给乙210斤粮食,那么为多少? A 8% B 12% C 14% D 16% 第四部分 判断推理之图形推理

4.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第五部分 资料分析

2015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27235亿元,比上年增长11%(未扣除价格因素)。在2014年增长12.2%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呈快速增长态势。2015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97%,比上年提高0.16个百分点。

2015年,代表文化内容的“文化产品的生产”创造的增加值为17071亿元,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创造的增加值为10165亿元;且“文化产品的生产”作为我国文化产业的主体,增速达13.4%,远高于“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7.1%的的增速。从产品类型看,文化制造业增加值11053亿元,比上年增长8.4%,占40.6%,文化批发零售业增加值2542亿元,增长6.6%,占9.3%;文化服务业增加值13640亿元,增长14.1%,占50.1%.2015年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和以“互联网+”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分别为2044亿元和2858亿元,增速分别达19.4%和16.3%,占文化及相关产业的比重分别为7.5%和10.5%,均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广播电视电影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227亿元,占比4.5%,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953亿元,增长13.5%,占比18.2%,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5.2015年,“文化产品的生产”创造的增加值占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比“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创造的增加值所占比重高出约:

A 23%

B 25% C 27% D 29% 参考答案解析

1.正确答案是C.C项错误:《刑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故该项“只能追究甲公司的刑事责任”的说法错误。

A项正确:《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甲公司行为可能构成该罪。

B项正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第二款规定: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对于自诉案件,被害人有权向人民法院直接起诉。故该项的说法正确。

D项正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五条规定: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对其采取或者通知有关单位协助采取限制出境,在征信系统记录、通过媒体公布不履行义务信息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措施。

2.正确答案是A.第一空,根据原文可知,原产于中国的茶叶到了国外之后,又回到了中国。A项“重新”指再一次,符合文意;C项“辗转”指反复不定,也可指经过很多地方,语意也可;B项“大量”指数目很多,文段并未表明回到中国的茶叶非常多之意,排除;D项“间接”指必须借助一个中间媒介才能产生关联,文段并未表明要通过某种媒介才能回到中国,故语意不符,排除。

第二空,搭配“文化”,根据前文的例子可知,我国的茶叶到日本发展出抹茶、到英国发展出红茶,这是对茶文化的极大丰富,而并非融为一体。因此,C项的“融合”与文意不符。

验证第三空,根据文意可知,我国茶文化最终种类变得更多,“丰富多彩”指内容丰富,花色繁多,符合文意。

4.正确答案是B.观察图形,每个图形都有左、中、右三个部分,且没行中轮廓相同,里面图形出现的次数相同,优先考虑样式遍历。先观察第一横行,有三个“空白条”、三个“阴影图”、两个“星图”、一个“四个圆圈图”,再观察第二横行,和第一横行的规律一样,同理,可以推出第三行的规律。发现第三行有两个“空白条”、两个“阴影图”、一个

上一篇:谈谈美术鉴赏的意义下一篇:小学四年级作文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