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和预防措施报告表(11篇)
1.纠正和预防措施报告表 篇一
预防措施、纠正措施及持续改进实施情况
黑龙江省龙建路桥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中心实验室二〇一六年五月
预防措施、纠正措施及持续改进实施情况
根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及2016程序文件中纠正、预防措施管理程序要求,我实验室根据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曾经出现的问题制定了体系运行预防措施,并在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中及在日常监督和顾客抱怨中暴露的问题,及时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相关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制订和落实纠正措施,并验证纠正后的效果,以防止类似问题的重复出现,达到改善和提高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运行水平的目的。
一、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工作,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即实验原始性及检验工作公正性;提高原始记录书写与检验报告书质量;夯实基本操作技能,加强实验室规范化管理;人员资质确认管理;提高检试验技能;检验标准受控管理;实验室安全保证措施,措施的实施如下:
1、对实验原始性和检验工作公正性进行维护。
2、提高原始记录书写与检验报告书质量。各检测室注重原始记录及检验报告的质量,规范原始记录的书写,使检验信息记录更加系统,对原始记录及检验报告进行全面审核,并对监督中发现问题及时改正,有效的控制原始记录、检验报告质量。
3、提高基本操作技能,加强实验室规范化管理。
4、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操作与维护,制定了仪器期间核查计划,对仪器设备按计划进行了期间核查并记录,质量监督员对期间核查结果进行了监督。制定了仪器维护和自检计划,对仪器进行定期的维护和自检,对新购入的仪器,都对操作人员进行基本操作的培训。
5、人员资质确认管理,对新上岗的检验人员,均通过培训获得资格确认,做到持证上岗。
6、提高检验技能,进行学习各方面仪器操作的内容,使试验检测工作顺利开展。
7、检验标准做到受控管理,检验标准由专人管理,建立了完善的标准查询、确认记录。及时收集新公布的标准及其修改的动态,并做好标准的动态维护,随时将新颁布和修改的标准纳入受控范围,对检测标准做到定期确认,能够保证检验标准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和现行有效。
8、外部能力验证活动与内部比对活动
参加外部组织的能力验证活动,参加各方面组织的能力验证活动;内部组织人员进行比对实验活动,进行人员比对和一次留样再测。
二、纠正措施
1、监督工作中发现的不符合项采取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 在质量监督工作中发现不符合项,做好质量监督检查记录,涉及的部门与相关人员采取纠正措施。经跟踪验证,纠正措施有效。
2、内审不符合项及其纠正措施的完成情况
第一次内审中共发现的4项不符合项,均已于2016年5月7日日前纠正完成。
三、纠正措施实施不到位的主要原因有:
1、对纠正措施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这是为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行以及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是建立自我完善机制最主要、最根本的措施。
2、对纠正措施的理解不当,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生把就事论事对不合格进行处置的纠正当作纠正措施。纠正措施是指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纠正是指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纠正措施和纠正是有区别的,纠正措 3 施的对象是不合格的原因,纠正的对象是不合格;纠正措施是分析原因再采取的措施,纠正是就事论事的补救措施。
3、是对纠正措施的验证没有严格按要求实施。在《不合格报告》的“纠正措施验证”一栏中,内审员经常填写“纠正措施已完成”等简单的记录。内审员并不重视被审核部门对不合格原因的分析是否合理、是否有一定的深度、是否与实际工作相一致;所采取的纠正措施是否消除了所产生的不合格原因;纠正措施实施后是否杜绝了类似不合格再次发生。
4、是对不合格的原因分析不透彻。对于《不合格报告》中的不合格,被审核部门的主管人员常常根据自己的看法填写不合格产生的原因以及采取的纠正措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难以制定出真正可以杜绝此类不合格再次发生的纠正措施。
四、通过改进纠正措施保证管理体系持续运行
1、质量管理是各级管理者的职责,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明确把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作为组织永恒的目标,正确认识纠正措施的作用和意义,认识到纠正措施是实验室不断完善、不断改进的措施,是发现问题后采取的行动。
2、通过人员的培训,提高全体人员的整体素质,尤其是内审员和检验人员的素质。内审员经培训考核合格,能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3、正确地分析出现问题原因,纠正措施应从调查问题原因开始,原因分析是纠正措施中最关键的部分。要仔细分析产生问题的所有潜在原因,潜在原因包括:顾客的要求、样品以及样品状态、方法和程序、环境条件、消耗品、仪器设备及其校准、检验人员的操作。
4、增加内部审核次数,对纠正措施跟踪控制,做到及时有效。当出现的问题导致怀疑是否符合实验室程序,是否符合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以及评审准则时,纠正措施一经落实,应及时安排内部审核,检查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5、加强对纠正措施的监控,考察执行的结果以确保所采取的纠正措施能够落实、有效,以达到预期目的。验证工作由有责任心、分析问题能力强、善于发现问题的内审员担任。
黑龙江省龙建路桥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中心实验室
2.纠正和预防措施报告表 篇二
教学中学生错误动作产生的原因
从教的方面来看:由于教师对教材钻研不透, 理解不深, 在讲解与示范中传授了错误的知识概念和错误的动作, 或在教学中抓不住重点、难点, 造成学生理解上的错误, 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学生在练习中出现错误动作, 这些错误往往表现在大多数学生中, 它对教学的危害性也最大。另一方面, 教材的安排和教法的选择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差距过大也会导致较大范围的错误动作的产生。
从学的方面来看:由于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缺乏明确的目的性, 练习时, 积极性不高, 态度不认真, 或由于所学的动作难度大、运动量大而产生畏难、怕苦等情绪, 这些心理上的不利因素都可能导致学生出现错误动作。其次, 学生原有动作技能的迁移和干扰也会对学习动作产生影响。在体育教学中, 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动作技能时, 经常受到已形成的技能的影响, 这就是动作技能的转移问题。动作技能的转移有两种情况, 有积极的转移, 我们称之为迁移;有消极的转移, 我们称之为干扰。
严格加强技术动作的规范化训练来预防错误动作的出现
1. 要讲得透彻
教师在传授技术动作的最初阶段, 必须把每个动作的概念、原理以及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与规律用准确形象的语言向学生讲解清楚, 使之知其然, 而且知其所以然。在理解和掌握动作要领的过程中, 要有科学的依据。为此, 除了要求老师从理论上吃透教材, 熟悉和掌握教材性质、特点、难点, 了解学生生理、心理特征外, 还要认真备课, 注意讲解艺术。
2. 要做得规范
每当教授一个新技术动作时, 教师的示范除要求准确、优美娴熟、连贯外, 还应注意表现不同项目的特点和精神风貌, 做到形神兼备, 有声有色, 富于情趣, 使学生在知觉意向上产生连锁反应, 即欣赏—羡慕—向往—思维—实践, 进而在头脑中留下比较深刻和清晰的“规范”痕迹, 便于学生仿效。
3.要教得规范
掌握正确的姿势、规格和合理的动作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教学中往往是在老师逐步规范动作的过程中, 使他们分辨出正确动作和错误动作的肌肉感觉, 学会各种动作。因此, 老师应了解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 根据所授技术的难易程度和规范结构特点, 以及以往老师的教学经验, 预先考虑会出现的问题, 在讲解、示范时给学生指出来, 以防止某些错误动作的出现。
4.要练得规范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正确的规范动作是在多次重复、严格要求练习的过程中不断强化而建立的一种条件反射。因此, 在教学训练的全过程中, 教师要精心安排好学生练习的时间、密度、强度等, 让他们按技术动作的规范要求反复多次练习, 这样随着正确动作重复次数的增多, 时间的延长, 学生的消退抑制加强, 正确的动作定型就会逐渐建立, 错误的动作就可逐步得到预防。
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和措施
1.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完善安全保护与帮助措施
有些项目的动作有一定的危险性, 因此, 老师除了要有目的、有步骤、有措施地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等意志品质外, 还要加强教学中的安全保护与帮助工作, 使学生主动积极地与老师配合, 尽快地掌握保护与帮助及某些自我保护方法等, 以消除思想顾虑。
2.根据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来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从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看, 泛化阶段和分化阶段均易产生错误动作, 这个阶段也是纠正错误动作的关键时机。所以, 在大力预防错误动作的基础上, 必须重视及时发现已出现的错误动作。根据这一阶段的特点, 学生在练习中的错误有时不只一个, 因此, 纠正错误要抓主要矛盾, 如果急于求成, 不分主次, 往往使学生无所适从, 甚至失去改正错误动作的信心。
3. 采用诱导性练习和转移性练习来纠正错误动作
诱导性练习是指在动作结构上同教材的动作结构相似, 而在技术上比所学的动作简单的练习。在教学中有时也常把教材中的某部分提出来进行练习, 这种练习也可称为诱导性练习。转移性练习是指由学习一项教材转入另一项教材时, 为了消除前一项教材的习惯动作所采用的过渡性练习, 或者为了消除学生紧张心理状态而采取的练习。
4. 要视存在同样错误的学生人数来确定纠正的形式
如果是多数人的错误, 可采取集体纠正的方法;如果是个别学生的错误, 可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无论采用哪种形式, 教师都要耐心启发, 使学生感到教师的殷切期望, 以增加改正错误动作的信心, 从而产生改正错误动作的愿望和勇气。
3.纠正和预防措施报告表 篇三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 预防 纠正 唱读 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095-02
在《语文课程标准》对于1-9年级的阶段目标中有一句话始终未变,那就是“让学生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老师都会发现低年级学生读书有个不好的现象——拖腔。
一、低年级学生“唱读”现象的原因分析
本人通过与同行、学生的交流与调查,发现唱读习惯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1.跟家庭教育有关,有些家长文化水平不高,普通话不标准,直到孩子朗读当然是有困难的,也会给孩子一个误导。
2.他们就读的幼儿园都是农村的私立幼儿园,老师的素质不高,平时一直是“唱读“的,到了小学自然延续下来。
3.小学生刚刚认字,初学知识,对代表声音的符号——字,很生疏,因而当他们看到字的时候,往往不能及时反映出字所代表的声音,所以读书时容易把字音拉长。
4.部分教师对唱读现象缺乏正确认识,在教学中只关注自己的教学环节,不注意纠正课堂上出现的唱读现象,结果促成了学生的唱读习惯。
二、预防和纠正低年级学生“唱读”现象的对策分析
综上所述,如何预防和纠正朗读教学中的唱读现象呢?本文认为学校、老师以及家长可根据以下几方面协调合作,帮助低年级学生纠正“唱读”。
1.培养朗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教师要不断地在各种公众场合向他们明示暗示:你们已经长大了,在平常说话或读书时不会还像幼儿园的小朋友一样,娇里娇气,拖拖拉拉的吧?如果教师这样巧妙地将“唱读”与“没长大”画上等号,他们一定会在心里产生督促自己的愿望:我不能“唱读”,因为我已经长大了!
2.打好朗读基本功。要突出一个“准”字。所谓“准”,就是要求学生音准,不任意添字掉字,特别注意不可拖长尾韵。为了真正做到读准,一定的齐读是必要的,但更应注意学生的独立朗读培养,反复训练,力争做到“字字咬真、字字咬准”。要抓好“标点”。在读准的同时,要求学生养成边读边看标点的习惯。常拿标点符号“作文章”,根据标点的不同作用,读出合理的停顿:逗号要稍加停顿,句号要有较长时间的停顿,问号要读出疑问的语气,感叹号要读出惊叹的语气,并反复给学生范读这几种标点符号的不同语气。
3.把握朗读基调。要借助多种手段创设情境。低年级小朋友多是形象直观的思维,因此需要借助多种手段创设情境,渲染氛围,帮助他们走进文本,体会文中人物或作者的内心世界,朗读时才能声情并茂。要善用丰富的表情。一个好的低年级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感情细腻而丰富的人,用各种丰富的面部表情、神态激发孩子们的视觉感受,使他们更直观地体会课文的情感变化。
4.扩大示范效应。低年级学生的语感还不完善,在语文学习中基本是模仿,尤其在朗读这一环节,他们更需要一个榜样的示范。教师的范读是引导学生避免唱读的一条捷径,能使学生更真切地感受语言的情感美、音韵美、节奏美。
5.拓宽训练方式。如果一节课下来,让学生进行单一的朗读形式,学生很容易疲劳,读着读着便唱起来了。教师应在朗读训练中不断地变变花样,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才能较长时间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6.利用评价巩固“畅读”习惯。教师点评要以鼓励为主,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因为低年级学生识字较少,阅读中出现的大多数新字要靠拼读来解决,这就决定着低年级学生不可能一下子就能把文章读得非常有感情,哪怕出现添字漏字的现象,只要提醒后能马上改正,就应该得到教师的肯定。同时,朗读之后,应立即引导学生对刚才的朗读进行价,先鼓励他们说出朗读者读得不好和读得好的句子或段落,再引导学生分析,之后再组织新的朗读。通过这种“朗读——评价——再朗读”的方法,使学生在每次朗读之后都能在审美和朗读技巧上有所收获。
三、总结
低年级学生的“唱读”现象并非顽疾,只要我们教师真正做一个有心人,根据孩子们的身心特点和实际情况,认真地范读,耐心地指导,采用多种训练方式以及多元评价方法,让每一个孩子在更多的机会中得到锻炼和提高,让他们在朗读中焕发出生命力,就一定可以释放出低年级课堂朗读的精彩!
参考文献:
[1]潘建华.小学唱读的成因与矫正[J].《教师之友》1995
4.整改措施和纠正措施 篇四
批 准:
审 核:
编 制:
东北电业管理局第四工程公司霍林河电厂300MW机组工程项目部
2008年04月25日
质量体系运行问题的整改措施和预防措施
一、整改措施: 空冷支柱施工前质量培训工作没有针对性:当时施工前已经组织现场所有施工单位主要管理人员进行了质量管理培训,现在空冷支柱施工已经完成,本条不做整改。质量控制点设置不明确:土建工程质量控制点是由监理公司专业监理工程师在项目划分表中确定的。质量目标分解:以单位工程为开工条件的,在施工方案中要求专业公司补充了单位工程目标,并对具体的分部、分项及检验批进行了分解。确保验收一次合格率100%。执行规范交底:按公司体系文件要求,规范交底体现在施工方案中,不作单独的交底,满足现场施工要求及监检要求。管理制度交底:针对本工程项目,项目部编制了一系列如质量管理制度汇编、混凝土施工管理程序等文件,在施工前期及施工过程中都已陆续进行了交底。主要管理人员责任:这项内容我公司管理制度没有要求列入施工方案中。质量保证措施:检查的是空冷支柱部分施工方案,已经执行完毕,这条不做整改。在今年编制的施工方案中都已经明确了质量保证措施、成品保护措施、质量通病控制措施和季节性施工措施。工序交接情况:检查的是空冷支柱部分,现在安装工程还没有开工,暂未办理。钢平台开始安装时办理工序交接。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从5月份起建立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监督检查记录。10 质量计划:本月的质量检验计划及质量活动计划已经录入PAP,以后坚持及时录入。
二、预防措施: 加强施工方案编、审、批管理,保证施工方案内容齐全,并把强制性条文写入方案。2 质保部各专工要坚持看图、学习规范标准,准确编制项目划分表、设置质量控制点,并做好现场监督检查。质保部各专工要熟悉本专业的强制性条文,坚持有针对性的监督检查,做好记录。4 质保部5月初对本工程所有单位工程按照项目划分表进行自查和整改,以后每月检查一次,保证工程资料的及时性、符合性和完好性。质量计划的编制与落实安排专人管理,及时录入PAP。
5.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篇五
Q / DZR G 2·08-2010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1.目的
对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不符合)事项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消除不合格(不符合)原因,防止不合格(不符合)再发生,确保体系的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以达到改进产品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提高顾客满意度的目的。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产品、过程及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不合格(不符合)采取纠正措施、对潜在的不合格(不符合)采取预防措施的制定、实施与验证。3.术语和定义
3.1不合格(不符合):未满足要求。3.2纠正:针对不符合项本身所采取的改正。
3.3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不符合)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3.4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不合格(不符合)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4.职责
4.1安全办为本程序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和检查公司环保、安全活动中不符合项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对措施实施的效果进行验证和评审;负责内部和外部审核中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不符合项纠正措施的验证和评审,报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审批;负责严重环境违章的纠正措施的制定与监督实施。4.2质检部负责组织和检查公司质量不合格项采取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对措施实施的效果进行验证和评审;负责内部和外部审核中质量不合格项纠正措施的验证,报管理者代表审核,主管副总审批;负责顾客提出的质量异议纠正措施的制定与监督实施。
4.3供应部对备件辅料采购中出现的不合格对供方提出不合格纠正要求,并验证和记录纠正情况。4.4销售部负责对原材料采购中出现的不合格对供方提出不合格纠正要求,并验证和记录纠正情况。4.5安全办、质检部负责对纠正/预防措施的相关资料进行归档管理。
4.6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核内外部审核中的不合格(不符合)纠正措施,并报总经理进行审批。4.7主管副总负责不合格(不符合)项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审批。
4.8各部门负责本单位的不合格(不符合)信息的收集,分析产生的原因,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并对纠正/预防措施实施、验证,报相关主管部门审核。5.程序
5.1不符合信息来源
a.管理人员及员工日常检查发现的不合格(不符合)项;
b.国家和公司安排进行的指令性检查发现的不合格(不符合)项; c.相关方的合理意见及抱怨; d.事故调查时发现的不符合项;
e.内部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不符合)项; 大自然钢业集团有限公司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Q / DZR G 2·08-2010 f.外部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不符合)项;
g.内外部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抽查中发现的不合格(不符合)项; h.内外部职业健康、环境监测中发现的不合格(不符合)项。5.2纠正
5.2.1操作工在日常巡检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向班(段)长或向部门领导汇报,并记录在交接班记录中,部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整改。部门管理人员检查发现的不符合项,由部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整改,并作好记录。部门整改不了的问题必须上报相关部门,由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整改。
5.2.2部门管理人员在日常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只需纠正的通知责任部门,责任部门实施整改,主管部门跟踪确认。
5.2.3内部审核中发现的以确认采取纠正的不符合项按照《内部审核控制程序》执行。5.3纠正措施
5.3.1各部门应收集不合格、不符合、事故的信息、监测和测量结果的信息,内审已发现的不符合,根据不合格的后果、影响和风险程度、未来趋势,识别采取纠正措施的需求。5.3.2 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必须采取纠正措施:
a.当发生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事故时(质量事故范围参照《生产管理制度》); b.相关方提出投诉,责任在公司内部时; c.外审中发生的不符合;
d.内部审核发现:同类问题同一审核区域重复出现或严重不符合时; e.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认为需要采取纠正措施的不符合等。5.3.3制定纠正措施要做到:
a.能够找出问题的根源,避免避重就轻; b.具有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可行性; c.措施与问题的严重性要相适应; d.能够防患于未然。
5.3.4安全办在日常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后通知责任部门,同时填写《纠正措施/预防措施表》发给责任部门,责任部门制定纠正措施并实施整改,安全办负责跟踪验证纠正措施。
5.3.5质检部在生产过程中和产品验收中发现的不合格项后通知责任部门,同时填写《纠正措施/预防措施表》发给责任部门,责任部门制定纠正措施并实施整改,质检部负责跟踪验证纠正措施。
5.3.6国家和公司安排进行的指令性检查发现的不符合项依据检查部位的反馈情况,安全办组织相关部门制定纠正措施,总经理批准后责任部门实施整改,安全办跟踪验证纠正措施。
5.3.7相关方对公司环境和安全方面有关的合理意见和投诉由安全办按照规定的要求制定、审批纠正措施,跟踪完成情况。
5.3.8事故、事件调查时发现的不符合项按照《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的要求进行处置。
5.3.9内部审核中出现的需要采取纠正措施的不符合项,审核人员以《不符合项报告》的形式通知受检部门,受检部门在接到《不符合项报告》后,按《内部审核控制程序》的要求执行。
5.3.10外部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采取纠正措施。在接到审核部门的不符合项报告后,安全办组织责任 大自然钢业集团有限公司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Q / DZR G 2·08-2010 部门制定纠正措施,经总经理批准后实施,在安全办确认完成后,将不符合报告和证实材料上报质检部审核,质检部将整改措施及证实材料上报审核部门验证。5.3.11纠正措施实施的步骤
a.评审不符合(不合格)。安全办(质检部)应对不符合(不合格)的性质进行审查和判定,是一般不符合(不合格)还是重大不符合(不合格)。一般不符合(不合格)过去是否曾发生过,或是否是批次性的。若是,则按重大不符合处理,否则由责任部门进行纠正;
b.确定不符合(不合格)原因。重大(事故)不符合(不合格)的责任部门应对不符合(不合格)进行分析,以确定不符合(不合格)的部位、机理及其原因和不符合(不合格)的概率特性;
c.评价纠正措施的需求。是否采取纠正措施应与不合格的影响大小相适应。涉及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纠正措施,在其实施前应先通过风险评价过程进行评审;
d.确定和实施所需的措施。责任部门根据所确定的原因,采取能消除原因的措施,并予以实施; e.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对措施实施和结果予以记录;
f.评审所采取的措施。重点是:措施的效果,是否还存在需要继续改进的地方,即寻求改进的机会。5.3.11纠正措施的效果验证
由安全办和质检部负责相应纠正措施的验证。当效果不明显时,应由责任部门重新分析原因,再次确定纠正措施并实施,直至确实达到了目的为止。5.4预防措施
5.4.1确定潜在不合格及其原因
5.4.1.1安全办每月组织召开安全生产分析会,查找公司可能发生不符合(不合格)的部位、区域、过程和产品,分析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实施和绩效,以确定潜在不符合(不合格)并分析其潜在的不符合(不合格)原因。
5.4.1.2质检部每月组织召开质量分析会,查找公司产品生产可能发生不合格,分析产品产生不合格的原因,举一反三制定预防措施。5.4.2评价预防措施的需求
5.4.2.1采取预防措施应与潜在不合格的影响大小相适应。涉及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预防措施,在其实施前应先通过风险评价过程进行评审。
5.4.2.2提出预防措施的部门/人员应写出报告,报主管副总审批。5.4.3确定和实施所需的措施
预防措施应在若干个方案中确定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措施,经主管副总批准后实施。5.4.4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
在实施预防措施过程中,应进行控制,对实施过程和实施的结果予以记录,填写《纠正措施/预防措施表》进行保管。5.4.5效果评价
安全办、质检部组织有关部门,对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时应注意,不要因为采取措施而引发新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问题发生的可能。5.5涉及文件的更改 大自然钢业集团有限公司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Q / DZR G 2·08-2010 若因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而影响现行管理体系文件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时,应分析是措施不当还是体系文件不适应于新的情况。若是后者,应按《文件控制程序》规定进行文件更改。5.6记录管理
记录的管理按《记录控制程序》的规定执行。6.相关文件
6.1 Q / DZR G 2·01-2010《文件控制程序》 6.2 Q / DZR G 2·02-2010《记录控制程序》 6.3 Q / DZR G 2·07-2010《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6.4 Q / DZR G 2·12-2010《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 6.5 Q / DZR G 3·12-2010《生产管理制度》 7.质量记录
6.建筑工程质量通病纠正和预防措施 篇六
1、竖向钢筋位移
原因分析:
1、对竖向钢筋未采取固定措施;
2、浇筑时受到砼侧向挤压力的作用;
3、砼浇筑后未将竖向钢筋校正。
预防措施:
1、对墙、柱竖向钢筋采用定型钢筋卡定位,上口对称设置垫块;
2、施工方案中预先考虑竖向钢筋受砼侧压作用,可能造成的竖向钢筋偏位的部位采取胛骨措施;
3、砼浇筑后,立即按基线检查、校正、固定,防止偏位,特别对柱中大直径钢筋,更应严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大模板涨模
原因分析:
1、螺母与螺杆配合不佳,振捣时螺母外移;
2、局部螺栓未上紧;
3、截面较大的柱未设对拉螺栓。
预防措施:
1、选用螺母与螺杆配合好的,对螺母与螺杆配合较松的不宜使用,如使用设双螺母;
2、尽量使用锥型插片式螺杆;
3、加强对大模板加固情况的检查,防止漏螺栓或未将螺栓上紧现象发生;
4、板与板、板与角模连接处设计的螺栓孔应将螺栓全部上齐、拧紧;
5、对于截面≧1200的柱应设对拉螺杆。
3、门窗框模变位、变形
原因分析:
1、未设限位条;
2、框的刚度不够;
3、砼浇筑时,未对称布料。预防措施:
1、用钢筋焊限位条,立框每边设2-3道;上角限位条与竖筋相焊,以免浇筑砼时造成框模密实;
2、框内水平支撑和斜向支撑必须满足刚度要求。
4、砼蜂窝、孔洞
原因分析:
1、模板表面不光滑;
2、木模板在砼入模前没有充分湿润;
3、钢模脱模剂涂刷不均匀;
4、缝不严,浇筑的砼跑浆;
5、砼拌合物粗细骨料级配不当,以及砼配合比失控,水灰比过大,造成砼离析;
6、振捣不当;
7、浇筑高度超过规定
预防措施:
1、模板表面应平整光滑、洁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浆块等杂物;模板拼接要严密,木模板在浇筑砼前要充分湿润;钢模板应用脱模剂涂刷均匀;
2、钢筋过密部位应采用同强度等级细石砼分层浇筑,认真振捣,确保成型后的砼表面光滑密实;
3、拆模应严格控制砼强度,严禁过早拆模。侧模在砼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方可拆除,而底模则应在砼符合设计要求或规范规定后,方可拆除。
5、露主筋
原因分析:
1、竖向结构的浇筑高度不合适,又未采取相应措施;
2、钢筋成型组装未设置保护层垫块;或垫块设置少,与主筋绑扎不牢固、松动,导致主筋失去保护层;
3、砼入模后由于振捣操作失误,钢筋产生位移;
预防措施:
1、保护层垫块一般每隔1m设置1块,且应与主筋固定牢固,严防松动或位移;
2、浇筑砼高度应控制在2m左右,超过时应设串筒或设低于2m的浇筑孔等;
3、砼入模后,必须认真振捣;振捣要点是:上下垂直,布点均匀,层层搭扣;严防碰撞钢筋,以免钢筋位移而破坏保护层。
6、水泥地面空鼓 原因分析:
1、垫层(或基层)表面清理不干净,有浮灰、垃圾或其他污物,影响与地面的结合;
2、水泥砂浆铺设时,垫层表面不浇水湿润或浇水不足,过早干燥。铺设后,水泥砂浆中的水分很快别垫层吸收,造成砂浆水分散失过快,面层粘结不牢;
3、基层过于潮湿,表面有积水,特别在有积水部位,水泥砂浆的水灰比增大,影响上下层之间的粘结,容易使面层空鼓;
4、管道沟上表面和门口处砖层过高或砖层潮湿不够,使面层砂浆过薄以及干燥过快,也会造成面层开裂、空鼓。
预防措施:
1、面层铺设前,必须认真清理垫层(或基层)表面的浮灰、垃圾;
2、垫层(或基层)表面过于光滑应凿毛,门口处垫层或基层凹凸过大,应凿毛处理,尽量使面层砂浆铺设厚薄一致;
3、面层施工前一天,应对基层进行浇水湿润,面层施工时要认真涂刷水泥浆,并严格做大随刷随铺设面层水泥砂浆。
7、磨石地面空鼓
原因分析:
1、垫层(或基层)表面清理不干净,过于干燥或浇水湿润不够,水泥浆结合层涂刷不均匀或清刷时间过长,风干结硬,造成面层与垫层粘结不牢固;
2、垫层(或基层)内有积水,铺设面层时从中间向分格条方向摊铺,造成分格条两边与十字交叉处水泥石子浆水比突然增大,影响面层与基层的粘结。
预防措施:
1、水泥石子浆铺设前,应认真做好垫层(或基层)的清理工作,并冲洗干净;
2、铺设前,垫层(或基层)要充分浇水湿润涂刷水泥浆,并做到随刷随铺设水磨石拌合料;
3、分格条框的积水要清除,铺设面层拌合料应从分格条向中间铺设。
8、板块地面空鼓
原因分析:
1、基层表面清理不干净或浇水湿润不够,涂刷水泥浆结合层不均匀或涂刷时间过长,水泥浆风干结硬,不起粘结作用,造成板块空鼓;
2、板块面层铺设前,背面浮灰没有刷净和浸水湿润,直接干燥的板块进行铺贴,水泥砂浆中的水分很快被板块吸收,造成砂浆脱水而影响其凝结硬化,降低了砂浆的强度,影响砂浆与基层、砂浆与板块的粘结;
3、铺设砂浆应为干硬性砂浆,如果加水过多或砂浆不振动,不平整,易造成板块空鼓。
预防措施:
1、基层表面必须清扫干净,并浇水湿润不得有积水,一保证垫层与基层结合良好。基层表面应均匀涂刷纯水泥浆,并做到随刷随铺设水泥砂浆结合层;
2、板块面层在铺设前,浸水湿润,并将板背面浮灰杂物清扫干净;
3、结合层为干硬性水泥砂浆,配合比通常用1:2-1:3(水泥:砂),水泥采用不低于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砂应采用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3%,过筛筛去有机杂物,水泥塌落度以2-4为宜。干硬水泥砂浆虚铺厚度眼控制好(一般以2.5-3cm)。试铺位置上的板块对好纵横缝后,用皮锤轻轻敲击板块中间,使砂浆振捣密实,锤到铺贴高度。板块试铺合格后,先将板块移开,抹一层水灰比为1:2的水泥砂浆,再用板块放回原位,然后用橡皮锤轻轻敲击,随即用水平尺找平。
9、板块面层拱起
原因分析:
1、板块面层与找平层粘结不牢固,经过一段时间的胀缩、振动等引起空鼓;
2、板块面层铺设时过于紧凑、密实,由于使用环境的不断变化,干湿,冷热胀缩,基层与板块面层胀缩性能不同,板块面层无法自由伸缩,只能往上部无约束方向拱起,从而因变形导致地面空鼓开裂;
3、某些板块面层表面密实,透气性较低,使基层水分无法排除,由于蒸发引起膨胀而起拱。
预防措施:
1、板块面层铺设前,把基层表面凿毛并清理干净,铺贴时,满刷一道108胶的素水泥,且要随铺随刷胶浆;
2、在铺贴时,用1:2水泥砂浆作结合层,并要求饱满。块与块之间按规范要求留设缝隙。在铺贴完,水泥砂浆初凝后,用铲车把板缝内的水泥砂浆清楚,并将块料表面擦洗干净;
3、待养护3天(冬季7天)后,用水泥干粉填满缝隙,再用湿拖把拖一遍,使缝隙表面水泥干粉边层一层水泥砂浆,第二天再把板块表面湿布擦干净;
4、施工时尚应采取如下措施:
5、靠墙边、柱边的部位均应留5mm缝隙,此缝隙可用踢脚线掩盖,不影响使用和美观;
6、地面砖铺贴前,提前浸水,待表面凉干后使用;
7、常温施工时,板块表面铺贴后5天内禁止在上面行走或堆物。
10、外墙抹灰空鼓、开裂
原因分析:
1、隔墙或填充强在与砼交接处未按图纸和规范要求拉结钢筋,沿交接处出现裂缝;
2、后砌墙体出现裂缝带动抹灰层出现裂缝;
3、基层处理不当或未清理干净;
4、基层浇水不足,抹灰砂浆脱水,影响粘结力;
5、未按操作分遍抹灰,为图快“一气呵成”,造成每遍灰的收缩变形集中到面层,加大了几倍的变形力量;
6、原材料质量不好;
7、砂浆配置不好,使用不当;
8、水泥砂浆抹在石灰或混合砂浆上。预防措施:
1、墙体与砼交接处应严格按照图纸和规范要求预埋拉结钢筋,发现遗漏拉结钢筋时应与设计部门研究加强措施;
2、砼表面的油污、油漆、隔离剂等,均应在抹灰前清理干净。在光滑的砼表面抹灰时,其表面应用截面处理剂或凿毛处理,当抹水泥砂浆时,应用斩斧密斩。当抹黄砂石灰砂浆时,可星点斩毛,即斩痕间距30m左右,痕深3-5mm。对凹凸不平处应事先剔平或用1:3水泥砂浆分层补平,当抹灰厚度大于40mm时,应采取技术措施在抹灰层中间加钢板网或钢丝网加射钉绷紧,钢筋网片必须放在超厚抹灰层中间;
3、抹灰前墙面应浇水,在常温下一般隔夜进行浇水二遍即可,对气候和操作环境变化大的,应根据实际情况酌情掌握;
4、水泥、砂、石灰、外加剂等原材料符合质量要求。严禁使用强度及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细砂和特细砂以及冻过的石灰膏;
5、严格控制砂浆配合比。抹灰砂浆必须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和保水性能,水泥砂浆保水性能差时,可掺入石灰膏、粉煤灰或塑化剂等调整好配合比,以改善其保水性。常用抹灰砂浆塌落度控制如下:底层抹灰砂浆为10-12cm,中层抹灰砂浆为7-8cm,面层抹灰砂浆为10cm。
6、当抹灰基层不平整时,中间抹灰应分层抹平,每层抹灰厚度控制在7-10mm。水泥砂浆、混合砂浆应待前一层抹灰凝固后,再抹后一层,一般宜隔夜进行,石灰砂浆应待前一层发白后,再抹后一层。若几层连续涂抹,应湿砂浆粘在一起,起不到分层作用,造成砂浆收缩绿过大而空鼓、裂缝;
7、水泥砂浆不得抹在石灰砂浆或混合砂浆上;
8、预防女儿墙根部以及楼两端的顶层两间外纵墙裂缝的出现,应在开工前会审图纸时研究如何加强砌体构造措施;
9、预防双阳台分隔处的栏板竖向裂缝可采取预留两条竖向分隔条,缝内嵌填耐候胶。
11、墙面抹灰空鼓、裂缝
原因分析:
1、基层没有处理好,清扫不干净,没按不同基层情况浇水;
2、墙面不平,偏差较大,一次找平过厚;
3、砂浆和易性、保水性较差,预防措施:硬化收缩大,粘结强度低;
4、各层抹灰层砂浆配合比强度相差大;
5、操作不当,没有分层抹灰;
6、施工过人洞处接搓开裂;
7、电气线路暗敷管埋设过浅且未做固定,嵌填砂浆一次与砖墙抹平,导致埋线开裂。
1、基层太光滑,应用界面处理剂处理或1:1砂浆加环保型胶先薄薄刷一层;
2、抹灰前对凹凸不平的强面必须剔凿平整,凹处用1:3水泥砂浆分层填实找平;
3、基层表面污垢、隔离剂等必须清除干净;
4、墙面脚手架孔和其他洞,应在抹灰前填堵抹平;
5、基层抹灰前要先浇水湿润,砖基层应浇水两遍以上;
6、砂浆和易性、保水性差时,可掺入适量的石灰膏或外加剂,调整袄配合比;
7、加气砼基层面抹灰,砂浆强度等级不应过高;
8、水泥砂浆、混合砂浆及石灰膏等不能前后交叉涂抹;
9、应分层抹灰,层间间隔时间同外墙抹灰;
10、不同基层材料交汇处宜铺订钢丝网,每边搭接长度100-150mm;
11、过人洞处必须分层抹灰,且留在洞口的大面积灰接搓,宽度不小于50mm;
12、电气线路暗缚管埋设深度必须保证管面离墙面10-15mm,暗管要做好固定,不得松动,嵌填的砂浆用1:3水泥砂浆分遍嵌实,认真养护。大面积抹灰前应检查是否存在空鼓,否则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12、外饰面涂料起鼓、起皮、脱落
原因分析:
1、基层强度低,潮湿或有空鼓、气壳、开裂;
2、基层表面有油污、粉尘;
3、基层表面太光滑,腻子强度低且未用防水腻子,粘结不牢,使涂膜起皮脱落;
预防措施:
1、凡外墙刷涂料的工程,在抹灰交底时应按抹清水水泥面的要求要求交底;
2、墙面及基层的养护应符合要求,及时将抹灰层的空鼓、气壳、开裂修补平整;
3、基层要光洁、平整,不得有油污、浮灰等,同时基层应干燥,含水率不得大于10%或按材质对基层含水率的要求控制;
4、基层表面的小孔洞、麻面等缺陷的修补采用环保型胶加适量的水调成的防水腻子批平,理成毛面纹路。
13、墙体与木门窗框交接处抹灰层空鼓、裂缝脱落
原因分析:
1、基层处理不当;
2、操作违规,预埋木砖(件)位置不当,数量不足,造成门窗安装不牢固松动,挤动抹灰层脱落;
3、砂浆品种选择不当;
4、护角抹灰太紧挨门框,当门框稍有变形,挤压护角灰造成空鼓、开裂。
预防措施:
1、不同材料交汇处宜铺订钢丝网,每边搭接长度100-150mm;
2、后塞口门洞每侧墙体内预埋预制块不少于3块,砼预制块尺寸宜为标准砖2皮厚,预埋位置正确;
3、加气砼砌块墙与门窗框框联结时,宜采用砼预制块,随加气砼块同时砌入,每侧不少于3块;
4、固定后塞口木门框应采用连接铁片,两侧用射钉固定在砼预制块上;
5、门窗框塞缝宜采用混合砂浆,塞缝前先浇水湿润,缝隙过大时,应分层多次填嵌,砂浆不宜太稀;
6、护角抹灰宽度不宜过宽,50mm即可,避免水泥砂浆紧挨门框。
14、木门扇框变形扭曲
原因分析:
1、木门扇框产生变形和翘曲的原因是制作时所用木材的含水率超过规定含水率值,制作后因干缩产生变形,导致开启不灵或关上后拉不开,影响使用,甚至无法使用;
2、木门扇框制作加工时不太注意木材的纹理,推刨进不操作要领,刨光时未用净刨,导致粗糙;
3、木门扇串角,相应的对角线不相等,造成变挺和冒头不能相互垂直;
4、裁口、起线不顺直,榫接不严密,胶合材料不耐水,受潮后脱胶和翘曲;
5、框与墙体的结合棉纱涂刷的防腐涂料膜不均匀;
预防措施:
1、制作木门扇框时选用木料的树种、材质必须符合规范中的规定,其木材的含水率不应大于12%,且不应大于当地的平衡含水率,严格控制木材的应力变化,加强对窑干末期的终了处理,消除残余应力,防止受木材内部应力作用造成木制构件的变形翘曲;
2、木门扇的制作应注意下料的断面尺寸和长度符合设计要求,选材使要是木材纹理适合于从端头向中间推刨。制作时应严禁戗搓推刨,并应先用粗刨刨平后用细刨净光,多次成活。成品表面应光滑平顺、洁净,我戗搓、刨痕、毛刺、锤印和却棱角掉角;
3、扇框应严防串角。制作时下料应严格控制几何尺寸,制作榫槽应能嵌合严密、规方、胶楔牢固,并注意成品保护,严禁碰撞;
4、木门扇框应用防腐、防虫剂出来后方可使用。框与墙体的结合面应涂刷防腐涂料。
15、门窗开关不灵、自行开关 原因分析:
1、门窗上下两副合页的轴不在一个垂直线上,致使门窗开关费力;
2、安合页的一边门框立挺不垂直,往开启方向倾斜,扇扇就自动打开,往关闭方向倾斜,扇就自动关闭;
3、合页进框较多,扇和梗发生碰撞,门窗关时就被顶回来了;有时螺丝帽大,不能全部拧进螺丝窝内,或倾斜在螺丝窝内也易发生此种现象。
预防措施:
1、验扇前应检查框的立挺是够垂直,如有偏差,待休整后再安装;
2、安装合页,应保证合页的进出、深浅一致;上下合页的轴保持在一个垂直线上;
3、选用五金要配套,螺丝帽要平卧到螺丝窝内。
16、铝合金门窗渗漏
原因分析:
1、铝合金窗框直接埋入墙体,经撞击或温度影响,铝合金型材砂浆接触界面产生裂缝,形成渗水通道;
2、门窗框同墙体连接处内外未注密封胶,或注胶不当;
3、组合门窗的组合杆件,未采用套插或搭接连接,且无密封措施;
4、外露的连接螺丝未做密封处理;
5、窗下孔未开设排水孔,或排水孔堵塞,槽口内积水不能及时排出。
预防措施:
1、铝合金门窗框同墙体应做弹性连接,框外侧应留设5*8mm槽口,防止水泥砂浆同铝合金窗框直接接触,槽口内注密封胶至槽口平齐。注胶前应仔细清除砂浆颗粒、木屑及浮灰,保证密封胶粘结牢固,注胶应自下而上连续进行。注胶后应检查是否有遗漏、脱胶、粘结不牢等情况;
2、组合门窗的竖向或横向组合杆件,不得采用平面同平面的组合的做法,应采用套搭搭接形成曲面组合,搭接长度应大于10mm,连接处应用密封胶做可靠的密封处理;
3、尽量减少外露的连接螺钉,如有外露连接螺钉时,应用密封材料掩埋密封;
4、铝合金推拉窗下滑槽距两端头约80mm处开设排水孔,排水孔尺寸宜为4*30mm,间距500-600mm。安装时应检查排水孔有无砂浆等杂物堵塞,确保排水顺畅。
17、门窗框周边裂缝渗水
原因分析:
1、塑料异型材的膨胀系数大,在温度影响下,门窗框同墙体接触界面出现裂缝,且未用密封材料嵌填,形成渗水通道;
2、窗框同拼*料之间的紧固连接间距偏大,紧固螺丝松紧不一,使同拼樘料之间的连接不紧密,形成缝隙,且未用密封材料密封;
3、推拉窗下滑槽未开设排水孔,或排水孔被砂浆等堵塞。
预防措施:
1、塑料型材的线膨胀系数较大,因温度造成的胀缩值最大可达到10mm。为了保证塑料门窗安装后能自由胀缩,在窗框同墙体的缝隙内应填嵌弹性材料,如闭孔泡沫塑料、发泡聚苯乙烯等,形成伸缩缝。同时门窗框内外侧若单同水泥砂浆封闭,因两种材料的膨胀系数不一,日久会产生裂缝,影响窗的水密性、气密性和隔声性能,故应在窗框的内外侧用密封材料填嵌;
2、在窗框四周的侧边应留设槽口,槽口内嵌注密封膏进行密封处理。嵌注密封材料时,应注意清除浮灰砂浆等,使密封材料同窗框、墙体粘结牢固,同时要检查密封材料是否连续,有无缺漏等情况;
3、窗框同拼樘料应卡接,再用螺栓双向拧紧,其间距应小于或等于600mm,拧紧程度要基本保持一致,避免框体翘曲变形产生缝隙,拼接处及紧固螺栓应用密封材料做可靠的封闭;
4、窗下档等推拉窗的下滑槽必须开设排水孔。排水孔设在距离框拐角20-140mm处,孔为4mm*35mm,间距宜为60mm。开孔时应注意避开忽视有增强型钢的型钢。安装后应检查排气孔时候有堵塞的情况,保证槽口内的积水能顺畅排出。
18、柜、盘、安装质量通病
原因分析:
1、柜、盘组立垂直度,水平度超标准。
2、接地线(PE)和零线(N)压接不规范、多根导线压在一起不牢固接触不好。
3、配电箱:N线和 PE线端子拥挤,操作不方便。
4、配电柜、盘、动力照明配电箱表面油漆碰坏、脱落。
预防措施:
1、柜、盘安装应找正、找平。
2、接地排。零排不够应增设汇流排,多股线应加接线端子。压接时应加平垫和弹簧垫。
3、箱间应有配线间距。满足规范要求。
4、移动时注意保护油漆;严禁电焊、气焊开孔。
19、桥架安装、质量通病
原因分析:
1、吊、支架安装不牢;间距过大,造成电缆桥架弯度过大。
2、镀锌桥架使用连接板作跨接地线,无防松措施。
3、穿防火墙及楼板时。未做防火封堵处理。
4、桥架敷设过长,未按规定安装伸缩节。
预防措施:
1、采用合理相应的固定方法。
2、紧固时必须有防松垫圈
3、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封堵。
4、每40米应装设伸缩节。
20、开关、插座安装质量通病
原因分析:
1、开关、插座面板安装时标高不一致。
2、相、零线位置不对。预防措施:
1、安装时严格注意标高。
2、安装后用专用插座调试,调好。
21、明配、暗敷管路质量通病
原因分析:
1、管煨弯处出现凹凸过大,弯曲半径达不到要求。
2、跨接地线卡不牢。
3、暗敷管路外露。
4、明配管支架不牢管路不平整。
预防措施:
1、管煨弯时应采用配套的弯管器。
2、跨接地线与接地卡应配套使用,螺丝拧紧并应配有防松垫圈。
3、暗配官保护层小于15MM。
4、明配管时支架安装牢固,拉线配管。
22、避雷引下线、接地干线安装质量通病
原因分析:
1、避雷引下线支持卡子和接地干线距墙面距离不一致。
2、焊接时有夹渣、气孔、结瘤、咬肉等。
预防措施:
1、安装时应挂线。
2、焊接时经常检查,随时把药渣敲净,以便查看。
23、室内给水隐蔽管道漏水或断裂
原因分析:
1、是水压试验不严格;
2、是管材、管件有裂缝或砂眼以及接口处渗漏;
3、是管道支墩位置位移,受力不均匀,造成接口处断裂;
4、是冬季施工水压试验完毕后管道内水没有排干净,造成管道或管件冻裂;
5、是管道埋土未夯实,造成管道接口处受力过大,接口处渗漏。
预防措施:
1、要在施工前严格检查管材、管件的产品质量,严格按施工工艺要求进行水压试验。
2、管道严禁敷设在冻土或未经夯实的松土上,管道支墩要按规定设置;冬季进行水压试验后要用空压机吹洗干净;管道埋土要分层夯实,避免管道局部受力过大,接口处渗漏。
24、塑料给水管漏水
原因分析;
1、未按规定进行水压试验;热熔或电熔温度过大和过小,没按规定施工;
2、是管材管件本身产品质量不好。预防措施:
1、要把好材料进场关,不合格产品不准使用。
2、要严格按施工工艺进行水压试验。
25、管道结露
原因分析;
1、管道没有防结露保温措施;保温不严密,保温厚度不够;
2、保温材料材料不合格。
预防措施:
1、按设计要求选择保温材料。
2、认真检查保温质量,确保保温层厚度和严密性。当设计无要求时施工单位及时向设计单位提出设计变更。
26、塑料排水管道穿楼板处漏水
防治措施:
1、易产生积水的房间应设置地漏。
2、地坪应严格找坡,坡向地漏,坡度以1%为宜。
2、排水塑料管穿楼板处在管外壁粘贴与管道同材质的止水环,与细石混凝土接触的管外壁可涂刷胶粘剂再涂抹细沙,模板支设要牢固,与楼板接触紧密、无缝隙,浇掏细石混凝土分两次进行,细心掏实。
27、排水管道堵塞
防治措施:
1、及时封堵管道甩口,防止杂物掉进关管内。
2、管道安装时,应对管道对光检查,是否有异物。
3、卫生器具安装前认真检查管道甩口,并清理管内杂物。
4、保持管道坡度顺直,不得有倒坡。
5、合理使用管件,埋地管道应使用Y型三通,立管底部应使用两个45度弯头,以便流水通畅。
6、验收前应做管道通球和通水试验检查。
28、排水管道甩口不准
防治措施:
1、预留孔洞时应掌握卫生器具的安装尺寸,套管绑扎要牢固。
2、立管安装前应对照图纸对预留的孔洞进行修正,必要时应做样板。
29、大便器与排水管连接处漏水
防治措施:
1、安装大便器排水管时,甩口高度必须高出地面10mm,坐标应正确。
2、安装大便器时,铸铁排水管承口应选用大口径管或塑料管箍,以保证蹲便器插口插入的深度,大便器排出口应对准承口中心,四周的油泥应均匀、密实,经坚持合格后再进行隐蔽。
3、大便器安装应稳固、牢靠,严禁出现松动或位移。
30、蹲便器皮碗处漏水
防治措施:
1、大便器安装前先检查冲水口是否光滑,选用相应的胶皮碗,不得使用再生胶制作的产品,绑扎皮碗时应注意不要划伤皮碗。
2、冲洗管应与冲水口对正,胶皮碗不得扭曲,用14号铜丝正反方向绑扎两道。
3、冲洗管与大便器连接处,经通水试验检查无渗漏后,填沙防护,再进行抹面或镶贴面层。
31、盥洗槽、池排水拴或地漏周围漏水
防治措施:
1、排水拴或地漏安装,应在抹面或镶贴面层之前进行安装。
2、安装后应对孔洞周边进行清理,应支设模板,将孔洞浇水湿润,用不低于C20混凝土分两次进行浇灌、并捣实。
32、坐便器安装不牢固
防治措施:
1、埋设地角螺栓时,应认真清理孔洞并浇水湿润,待水泥砂浆达到强度后,再安装大便器。
2、安装大便器时,大便器底部应使用沙白灰填充,大便器稳固后,不得随意晃动。
3、地角螺栓紧固后,应对大便器底部挤出的余灰进行清理,待干燥后,使用防水密封胶对大便器周围进行封闭。
33、采暖干管坡度不符合要求
防治措施:
1、管段焊接或丝接后,应对管段进行调直后再进行安装。
2、管道支、托架间距应严格按要求敷设。
3、管道穿墙处堵洞时,要检查坡度是否符合要求。
34、散热器支管坡度过大或倒坡
防治措施:
1、测量立管长度应在土建地面施工完毕或找平层完成后进行。
2、测量立管长度时应考虑散热器支管的长度加1%坡度,来计算散热器接口与供、回水三通之间的间距。
3、测量立管时应使用钢尺,尽量不使用皮尺。每支立管和每节立管应编号记录。
35、管道堵塞
防治措施:
1、管材锯断后的管口,应认真清理毛刺。
2、使用管材时,应对管材进行敲打和对光检查。
3、管道中断安装时,管口应临时封闭严密。
4、系统安装完毕,按要求对管道系统进行清洗。
36、管道保温外观粗糙
防治措施:
1、保温材料应选用质量合格的产品。
2、岩棉管壳缠玻璃丝布时,松紧应适度。聚胺脂瓦块接缝应平整,不平整的部位经修补后再缠玻璃丝布。涂刷保护层时应顺玻璃丝布的压茬方向涂刷。
3、选择工作认真有经验的人员操作,加强管理,认真检查。
4、做好成品保护工作。
37、散热器安装不牢固
防治措施:
1、轻质墙体和空心墙体,应在散热器托钩部位砌筑实心材料,托钩和拉杆埋设后,须经过24h养护后才能挂装散热器。
2、托钩安装前,应对托钩进行整形,与散热器颈部相吻合。
3、落地安装的散热器,当地面不平和散热器支腿不平时,不得使用木垫,应使用铅垫。
38、铸铁散热器漏水
防治措施:
1、散热器组对后和整组出厂的散热器,安装前应进行水压试验,试验时间不小于3min。
2、选用质量合格的耐热橡胶垫。
3、试压后的散热器往楼上搬运时应立放搬运,不得平放搬运,以免对丝接口处松动渗漏。
39、管道面漆色泽不一致
防治措施:
1、要由有经验的人员调配银粉漆,调配后应先试刷。
2、涂刷第二道面漆时,应使用同一批调配的银粉漆。
7.纠正和预防措施报告表 篇七
一、基础差, 跟不上, 产生自弃心理, 以至于厌学
进入技校的学生基础知识、能力水平是参差不齐的, 教师若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学生统一要求, 一刀切, 甚至提出超出实际的高标准要求, 一部分学生能力有限、知识欠缺, 对于过高的要求可望而不可及, 自感压力大, 不如别人, 再加上教师的苛刻要求, 久而久之, 内心充满失败情绪, 结果导致破罐破摔, 不求进步, 产生自弃厌学心理。美国思想家爱默生曾经说过“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的前提在于了解学生。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摸清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爱好、特长、个性等实际情况, 针对一些学生的自弃心理建立“学生知识能力水平档案”, 把学生分类, 归入不同层次, 然后对其提出不同要求, 对于一些基础知识欠缺的同学, 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予以弥补。总之, 要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进行正确的疏导, 增强他们的上进心, 克服自弃心理, 使他们养成自爱心理。
二、自我认识不清, 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 享受不到成功的快乐, 产生自卑心理, 以致于厌学
一些学生对自己的优点和特长认识不足, 教师缺乏正确引导, 他们总是感觉不如别人。其实, 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老师应多接触、多观察学生, 要善于发现并及时捕捉这些“闪光点”, 一旦发现他们有点滴进步或者某点成功, 要充分肯定, 及时给予鼓励, 并诱导他们认识到这点“进步”完全是他们主观态度的改变或者发奋努力的结果, 绝非外部压力或者偶然条件造成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教师及时而适度地表扬往往是促进学生转变、前进的催化剂, 是帮助学生恢复自信心的重要措施。此外, 要积极开展多种课外活动, 如演讲、辩论、自办手抄小报、墙报、知识竞赛、技能竞赛、书法比赛、公关礼仪大赛, 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小制作、小发明等等, 使他们感觉到自己的实力和长处, 表现出“聪明”、“有才”, 尝试成功的喜悦, 萌发进取心, 树立自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爱默生语) 。
三、进入技校, 感觉到前途无望, 缺乏学习的东西, 以至于厌学
进入技校后, 有一些学生会产生这样一种想法:毕业后仅仅市一名微不足道的“小工人”, 没多大出息。产生这种想法有客观原因, 某些行业特点是苦、脏、累;也有主观原因, 社会上一些人不能正确的评价工人的工作。因此, 有些学生认为工人是低人一等的。教师了解学生的这一想法后, 应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如举行主题班会、集体讨论、德育课、请工厂技术能手、劳动模范作报告等等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孔繁森同志是一名技校毕业生, 在工作中做出了非凡成绩, 成为人民拥护的公仆, 干部学习的典范。平时要多给学生讲讲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 平凡岗位也能成就大事业, 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科学家是人才, 企业家是人才, 优秀技术工人同样也是国家建设的重要人才”-吴邦国) , 帮助学生养成“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良好品质。
四、学习方法不当, 学习效率低, 进步困难, 产生沮丧心理, 以至于厌学
初中教育是普通教育, 主要进行文化课的学习;技校教育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是一种有别于普通教育的专业教育, 在学习文化课的基础上, 增设专业课。前者侧重于在课堂上学习基础文化知识, 后者侧重于生产实践, 体现的是“手脑并用”的原则, 两者在学习方法上有很大区别。在学习、生产过程中, 教师要导之以法, 授之以渔, 注意培养学生对生产实践的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 获得成功的兴趣, 养成乐观的心理。陶行知先生告诉我们应重视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和培养, 使他们掌握获得知识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学生获得了科学的学习方法, 成绩好的如虎添翼, 取得更大的成功;后进的则会茅塞顿开, 一改低效率状态, 体会到高效的甜头, 从而保持乐观的学习态度。
五、缺乏竞争意识, 无升学压力, 以至于厌学
升入进校后, 家长和教师对学生在学习上施加的压力减轻很多, 一些学生深感如释重负, 身无压力轻飘飘, 对学习得过且过, 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要加强学生的“五自”教育-人格自尊、学习自觉、生活自理、工作自强-在学习态度上要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科学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对现代企业的生命军-工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在学校里面只有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 才能受社会欢迎, 才能为社会更好的服务。另外, 充分利用我区近几年来开展的丰富多彩的知识技能比赛, 如会计知识操作技能比赛、钳工 (车工) 技术比赛、微机应用知识比赛等等, 做好竞赛文章, 以点带面, 比赛施压, 以赛促学, 掀起学习基础知识, 操作技能的高潮。
六、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 使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以至于厌学
“好成绩不如有个好爸爸”这种说法在技校学生中比较流行, 它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这种不良风气的确存在, 教师应该从正面对学生讲清道理, 看问题要看主流、看本质, 不要以偏盖全, 一叶障目, 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它不过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的一种不正常现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用人制度的完善, 法制的健全, “用人唯亲”的不正常现象必将被“用人唯贤”所代替。
8.纠正和预防措施报告表 篇八
【关键字】纠正和预防;措施;质量管理体系
一、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意义
(一)由于人們提高了对产品的质量意识,社会对检测机构出具的公证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检测设备的更新、人员素质的提升作为检测机构发展的一个标志,忽视了质量管理体系中纠正、预防等软要素的完善以及其有效实施,尤其在欠发达地区检测机构事业发展过程中只重视经济效益及硬件建设,对社会科学发展起不到实质性作用。
(二)一个组织若希望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希望自身能够处于持续改进状态,希望不断提高自身的产品和服务质量以赢得社会的信任和尊重,就应当充分实施ISO9001标准。在实施质量体系管理过程中,零差错是质量管理追求的目标,但在现实工作中又是难以企及的。所以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对预防纠正措施的实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制定并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能促进体系持续有效运行,IS09001标准强调“所有的控制都应针对减少和消除不合格,尤其是预防不合格”。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实现事前控制和过程控制,以减少偏差发生的概率,促进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四)制定并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是企业/组织进行持续改进的重要内容,ISO9001标准中指出“组织应利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二、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区别和联系
纠正和预防措施与持续改进的关系要正确把握和理解,首先,应正确理解纠正、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和持续改进的基本概念,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共同目的:以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或发生,要从根本上消除产生不合格的原因。两者区别在于,对于已发生甚至是多次发生过的不合格原因采取的措施称为纠正措施,降低或消除已发生不合格所造成的后果是纠正措施的目的。而对于潜在的不合格原因采取措施称为预防措施,它所关注的是类似的不合格以后不再发生,目的是避免不合格的发生。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并提供许多实用的管理方法,从而引导整个质量系统和组织的共同持续发展。
1.纠正:是为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所采取的措施。纠正是针对不符合本身所采取的措施,其目的是减少和排除事件、事故和不符合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和后果,但该类事件和不符合今后可能还会重复发生。
2.纠正措施:是为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纠正措施是针对已发生事件、事故和不符合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其目的为消除造成事件、事故和不符合事实的真正原因所采取的措施,通过该措施的实施,可防止同类事件、事故和不符合的再次发生。
3.预防措施:与纠正措施不同,是针对潜在不符合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这时尚未造成事件、事故或不符合,但按现在的发展趋势,可能会造成事件、事故或不符合。与纠正措施的相同点都是针对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三、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的常见问题
1、“纠正措施”,而不是“预防措施”。
发生不合格问题时,大家会着手去处理现场的问题。可是不合格现象消失后,就认为已经解决了问题。并不去分析不合格的原因是怎样产生的。满足于“纠正”,忽视“预防”,导致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
2、制定措施的人员经验不足。
往往由于负责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的人员工作经验及技术水平有限,很难准确地找出真正的原因,分析问题不够深刻,没有“刨根问底”,举一反三,经常出现同样性质的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不严格管理质量记录。
缺乏对质量记录填写的正确认识,不能及时的填写工作日志、过程记录、自检记录等,工作不够仔细,而是事后改正。发现不合格时无法追溯、资料上缺签名、缺现象描述、缺原始数据、缺处理过程甚至缺时间等等,导致纠正和预防措施无法展开实施。
四、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步骤
步骤1:识别已存在的不合格或潜在的不合格。也就是说组织/企业要认真自我检查,实事求是,踏踏实实分析已发现的问题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确定其影响程度。
步骤2:分析不合格原因。找出产生不合格的主要原因需要通过现场调查,利用统计工具。
步骤3:负责部门准备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程序;
步骤4:领导负责纠正或预防措施方案的审查和批准;
步骤5:责任部门按照批准的计划执行,并记录执行的情况;
步骤6:效果验证。这一环节非常重要,不通过效果验证,所有工作空话一谈,只是形式及应付,失去意义。
步骤7:综合部门收集整理一套完整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资料,在管理评审时报告结果。要注意过程资料的文件化管理,并为领导决策提供有力证据。
在上述7个步骤中,分析产生不合格的原因,是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发展的关键,
造成不符合的可能原因有以下几项:(1)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规定不当或不完善;(2)岗位设置不合理;(3)缺乏人力资源,缺乏培训或工作失误;(4)设备、设施等资源不足;(5)试剂及消耗材料缺陷;(6)设施环境条件不适宜;(7)测量工具或测量方法不适宜。
总结
9.纠正和预防措施报告表 篇九
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中实际存在或潜在的事故、事件、不符合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以防止事故、事件、不符合的重复发生,确保体系有效运行,并保持持续改进。2 范围
适用于公司和中兴装卸运输站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3 术语定义
3.1 三定:定人员,定措施,定期限;四不推:凡自己能解决的,班组不推给车间,车间不推给部门,部门不推给公司,公司不推给政府。4 职责
4.1 管理者代表负责体系内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批准,并对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进行协调。
4.2 环境安全部负责事故、事件原因的调查分析、处理、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各相关职能部门参与事故、事件原因的调查分析和纠正措施的制定,并进行实施。
4.3 各职能部门负责不符合原因的调查与分析、处理,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并进行实施,无法解决的上报环境安全部。
4.4 环境安全部对各职能部门不符合发出通知,同时要求各职能部门采取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
4.5 环境安全部负责对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效果的检查验证,并提出考核意见。5 工作程序
5.1 事故、事件管理
5.1.1 具体实施按照《事故处理控制管理规定》执行。5.2 不符合的范围
5.2.1 休系文件与标准不符合。
5.2.2 体系文件与应遵守的法律及其他要求不符合。
5.2.3 事故与事件频出,安全管理绩效与方针和预期目标不符合。
5.2.4 体系实际运行实施与体系文件的内容要求不符合,特别是事故发生后的纠正与预防措施与本程序的要求不符合。
5.2.5 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及事故隐患等不安全因素。5.3 不符合的信息来源
5.3.1 生产过程的监督及各项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5.3.2 对事故、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时发现的不符合。5.3.3 环境安全部巡查时发现的不符合。
5.3.4 各职能部门安全员在日常巡检中发现的不符合。
5.3.5 相关方的合理抱怨及员工在正常生产中发现的不符合。5.3.6 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变更引起的不符合。5.3.7 内审、外审中发现的不符合。5.3.8 监测中发现的不符合。5.4 不符合原因调查
一般不符合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原因调查,较重大的不符合由环境安全部组织相关方共同进行原因调查,必要时报请管理者代表参与或组织分析。5.5 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5.5.1 各职能部门经调查分析,针对不符合项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
5.5.2 对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等轻微不符合,能够立即整改和纠正的,可口头安排、及时纠正,不开具不符合的书面材料。
5.5.3 环境安全部在日常管理及体系内部审核时对有关信息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带有普遍性或管理性的不符合项,并以书面形式(体系审核时采用《不符合报告》、日常管理中
采用《纠正与预防措施报告》)通知有关职能部门,责任部门根据不符合项的内容,制定出纠正与预防措施,及时整改。
5.5.4 体系外审时发现的不符合项,由环境安全部在日常及时通知责任部门,责任部门根据不符合项的内容,制定出纠正与预防措施,及时整改。
5.5.5 对不符合的纠正与预防措施报管理者代表批准,环境安全部实施有效监督。
5.5.6 各部门制定的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落实后填入《纠正与预防措施报告》,并落实措施保证效果,问题解决后,由部门负责人签字并上报环境安全部备案。
5.5.7 当环境安全部与责任部门在措施上存在分歧时,应由双方进行协商,仍达不成一致意见时,上报公司领导协调解决,制定出措施。5.5.8纠正与预防措施包括: a.管理措施 b.技术措施 c.行政措施 d.培训措施
5.5.9 不符合的纠正过程中,凡责任部门解决不了的,可逐级上报各级部门,按“三定四不推”原则。
5.5.10 不符合纠正过程中若出现涉及文件的变动,按《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的有关要求进行。
5.6 不符合的验证
5.6.1 环境安全部根据不符合部门上报材料,对措施的落实和效果进行跟踪和监督,直至不符合项的完全消失。
5.6.2 纠正与预防措施实施后,由责任部门负责人和专、兼职安全员负责检查措施实施的效果,环境安全部负责纠正与预防措施的最后验证。
5.6.3 体系外审中的纠正与预防措施实施后,环境安全部负责检查措施实施的效果,由外审单位做最后验证。
5.6.4 重大不符合的纠正与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由公司领导负责组织有关部门、人员进行验证。
5.6.5 验证工作可采用现场检查或通过记录、资料对比的方式,验证记录要有充分的事实和根据。
5.6.6 责任部门未能完成纠正预防措施或实施效果未达到预期的目标,若无正当理由或不能提出可接受的修正期限,由管理者代表进行协调,环境安全部制定限期限整改的书面通知下达责任部门,直至问题解决,期间环境安全部实施监督工作。5.7 记录保存
5.7.1 环境安全部/责任部门负责保存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的相关记录,包括修改原有程序文件或新增文件。5.7.2 责任部门保留相关记录备案。6 支持性文件
6.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6.2《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 6.3《绩效测量与监视控制程序》 6.4《记录的控制程序》 7 相关记录
10.纠正和预防措施报告表 篇十
为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进一步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提高办园质量,按照教育部、省、市文件的要求,区教育局制定工作方案,成立了专项检查组,对全区各级各类幼儿园开展了专项检查。
一、自检自查
专项检查小组高度重视、任务明确,按照辽教发[2012]28号文件提出的八方面要求,认真开展了检查工作。通过现场检查、调研、问卷调查和听取幼儿园工作汇报等形式对各幼儿园的教学工作进行了情况摸底。检查中公办幼儿园能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结合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内容,拟定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认真开展幼儿教学活动,同时也能积极地与家长沟通交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杜绝小学化倾向问题的存在。检查中发现也有部分民办幼儿园仍存在“小学化”倾向问题,有教幼儿汉字、汉语拼音书写、加减法计算的现象发生,我们要求这些幼儿园限期整改,对整改达不到要求的,将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停止办园的行政处罚。
二、整改措施
1、加强管理,规范办园行为,提高各级各类园所的保育教育质量
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依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结合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内容,组织开展幼儿教育活动。严禁使用小学教材及不规范用书,坚决杜绝“小学化”倾向。紧紧抓住幼儿智力开发的最佳期与人格健全的关键期,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注重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并建立科学合理的一日生活常规。
2、严格规范幼儿活动教材
各幼儿园积极创设多种区域活动空间,配备丰富的玩具、游戏材料和幼儿读物。不得要求家长统一购买各种幼儿教材、读物和教辅材料。
3、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完善学前教育教研制度 加强对乡镇中心园园长的专业培训,学习、贯彻《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运用多种形式,举办全区幼儿园园长专题讲座或研讨,组织薄弱园(所)园长到市、区两级示范园观摩学习,提高园长的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和利用好市一级幼儿园的示范辐射效应。组织非专业幼儿教师及保育员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园所的保教工作质量。加强园本教研工作,以乡镇中心园为基地,通过园本教研制度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4、严格建立质量监测评估机制
进一步加强各级各类幼儿园的视导、考核工作。监督、指导园(所)各项工作的开展。采取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的方式对“小学化”倾向
进行评估验收。坚持跟踪检查、督导评估与激励先进相结合,把消除“小学化”工作与幼儿园年检、评优、定级等直接挂钩。逐步提高办园质量,促进民办园健康、快速发展。
5、加大宣传,提高认识
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大力宣传科学的学前教育理念,幼儿园要利用家长开放日、家长会、给家长的一封信等多种途径,让家长了解幼教知识与幼教管理方法,并认识到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完全可以与小学内容相衔接,没有必要拔苗助长,引导社会和家长转变观念,逐步形成共同关注,家园共育的良好氛围。各幼儿园深刻反思“小学化”现象存在的危害性和严重性,激发幼儿园提高自我管控能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狠抓落实,定期自查,限期整改
各幼儿园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制订整改措施和组织实施整改计划,扎实开展自查自纠工作,更快更好地清除“小学化”现象。
11.浅谈小学生错别字预防及纠正策略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生;错别字;纠正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A
识字、写字是小学生进行写作和阅读的根基,更是小学语文的重要教学任务。小学生错字连篇、语句不通、滥用字词等问题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不仅暴露了小学生自身存在的错误认知,也反映了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上的误区,如果放任不管,会严重影响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小学生错别字成因分析
首先,从汉字的特点来看,存在很多形似、同音字词,这就导致小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混淆,进而产生书写上的障碍。例如,很多学生会将“见面”写成“贝面”, 将“辐射”写成“幅射”,将“云深不知处”与“白云生处有人家”中的“深”和“生”混淆。
其次,从小学生的心理和思维来看,很多小学生的方位知觉、理解能力尚未完善,因此就会出现字体的结构错误或者遣词的错误,如将“陪”写成“部”,将“度假村”写成“渡假村”。还存在部分小学生不重视识字写字,在课堂上对于老师的教学不屑一顾,没有注意老师的辨析教学,因此容易产生误用行为。
最后,从语文老师教学来看,部分老师没有树立预防教学观念,不重视小学生接受能力和学习心理的考虑,再加上自身汉字学识上存在薄弱,不知道如何进行辨析教学,这些原因都是导致小学生容易写错别字的原因[1]。
二、小学生错别字纠正及预防策略
(一)重视识字写字教学,增加课堂教学时间
识字、写字是小学语文开展写作和阅读教学的基础,帮助学生掌握一定量汉字的识别和写作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只有打好学生的识字、写字基础,才能为小学生各项智能发展和学习提供保障,因此,在当前新课改和新课标的背景之下,小学语文老师要树立识字教学的前瞻意识,重视识字教学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识字教学。识字教学的关键在于字形的教学,因此课堂教学要避免轻描淡写,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对生字的笔画笔顺、字形结构等进行讲解,将字形学习搞扎实,突破学生的学习难点。
(二)强化首次书写的正确性
很多汉字笔画顺序多,结构字形都相当复杂,稍有不慎,连成人都容易出现书写错误的情况,小学生由于缺乏空间认知,只能笼统的记住字形,因此非常容易出错。如果语文老师在教习生字时,只粗略地提及字形,而不对字的结构、笔画进行分析,不对学生容易出现笔误的地方重点强化,那么学生只能凭借自身形成的笼统印象进行书写,就容易出现错别字,因此要重视识字教学的第一印象。语文老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字形的特点,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位置用鲜艳的色彩或者形象的比喻强化学生的印象,例如,在学习生字“滚”时,很多小学生都会产生畏难心理,语文老师应该将“滚”字进行拆分,将“公”字作为关键,并用红色标出,增强学生记忆,再利用简单的熟字帮助学生记忆,“水(氵)”“公”“衣”,这样学生的记忆明显增强,提高了教学的效果[2]。
(三)注意培养学生自查自改的能力
很多小学生在生字学习过程中,知觉不够精细,注意力易分散,再加上思维习惯的个体差异,所以学习中产生的错误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小学语文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自查自改的优良习惯,督促学生自主发现错别字、纠正错别字。例如,可以要求学生建立一个集错本,将自己书写过程中的错别字记录下来,并注明出错的时间和原因,将错别字修正之后,再进行组词造句。例如,小学生很可能将“干旱”写为“干早”,语文老师就应当指导学生在纠错本上写道:“旱”,读“hàn”,上面是“日”,下面是“干”,“早”读“zǎo”,上面是“日”,下面是“十”,用旱组词可以有“旱地”“旱稻”“旱冰”,关于“旱”的句子有“不得雨曰旱”“三千里之旱”等。
(四)反复强化错误密集之处
首先,可以整理出学生近期写作中经常出现的错别字,并且将正确写法贴在教室内的醒目位置,例如可以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开设“错字展示专栏”,让学生经常看见自己的错误,这种帮助记忆法,对于学生来讲有很大的用处。其次,还可以将错别字进行归类,将组字的规律展示给学生,并让学生抄写相关的词句,加深学生的印象,例如“嘀”“镝”“嫡”都读“di”,但是“摘”“商”就不是。
三、结语
识字写字是小学生开展其他学习的基础,针对当前小学中普遍存在的错别字现象,小学语文老师要予以重视,要正视识字教学的重要性,采取相应措施帮助小学生预防和纠正错别字现象。
参考文献
[1]胡妍春.小学生错别字的成因及其解决策略研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3(10).
[2]毛文辉.矫正小学生错别字的道与术[J].教育教学论坛,2012(19).
【纠正和预防措施报告表】推荐阅读:
capa纠正和预防措施09-24
纠正预防措施报告范本09-13
预防和纠正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策略论文12-11
持续改进与纠正预防措施的区别12-16
不符合、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管理制度10-05
新版GMP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管理制度11-23
事件纠正措施有效性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