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财政职能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区域协调发展(精选3篇)
1.发挥财政职能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区域协调发展 篇一
财政支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问题初探
郑刚江滨
一、正视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困境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起因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是人们未来的美好生活,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是人们为了美好生活而付出的努力。但前进道路上仍然面临一些新的挑战。主要是:经济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经济发展付出的资源环境成本较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很繁重、很紧迫;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小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世界知名品牌;在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和利益格局深刻调整面前,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问题。目前,经济发展已步入先进制造业提升、现代服务业跨越和城市经济加速的关键时期。虽然国际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和“次贷危机”蔓延趋势依然存在。但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没有发生本质变化,党的十七大、全国“两会”、北京奥运、“神七飞天”等重大会议、活动,必将为新一轮发展创造新的机遇。因此,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和困难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以吴中为例:
(一)宏观调控继续深化,破解瓶颈制约因素困难大。国家在土地、信贷、产业准入等方面持续加大调控力度,同时,《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出口退税财税政策的调整、环太湖流域和“五大古镇”风景区的发展控制等法律政策措施也一一出台,主体功能区规划也将在不久之后予以确定,这对部分行业的规模扩展和持续发展空间将产生很大的影响,对新引进项目的供地保障、科技创新、环境容量、投入产出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一些科技含量低、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存发展面临更为严峻的形势。
(二)投资增幅有所回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重。抓发展必须抓投入,有效投入不足,必将对经济发展、民生事业、载体建设、结构调整等产生一定影响。以吴中为例,目前,今年同期投资增幅下降了4.3%,其中也反映出区域科技创新成效还不明显,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还不快。另外,还缺乏引领带动强、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加之财税结构性隐性风险增大等原因,致使产业转型升级的难度越来越大。
(三)环境保护加大力度,“南优西育”城市控制严。苏州市“南优西育”发展战略,明确了吴中今后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为城市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节能减排任务的不断加重,环太湖区域环境保护各项措施的进一步加强,使得吴中的一些传统产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引进项目的准入门槛不断加高,壮大、提升经济规模总量的阻力很大。同时,推进拆迁改造、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等许多工作,也受到了种种制约。
(四)区域竞争日趋激烈、争先进位保持优势有压力。形势越严峻,竞争越激烈。当前周边市(区)之间形成了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态势。从目前的主要经济指标来看,地区生产总值、一般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列为苏州五市七区的第8、第6、第7位,处于中游水平。为此,必须始终清醒认识形势的严峻性,更加绷紧加快发展这根弦,主动参与竞争,全力推进发展,努力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五)发展环境喜中有忧,公共管理维护稳定要加强。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区域综合势力和竞争力得到全面提升。但是,政府对社会的管理成本和难度也在明显增加,特别是近几年吴中常驻人口的不断增多,导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稳定等压力日益加大,综合环境承载能力和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这些问题和困难无论是共性客观原因导致的,还是区域经济本身存在的,都需要我们采取扎实有效措施,切实加
以破解。
二、破解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是克服当前困难的根本出路,也是实现长远发展的战略举措。当前,吴中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要充分利用宏观调控和经济周期性变化形成的倒逼机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层次和产业竞争力,发挥区域优势,围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提升发展制造业。突出工业经济主导地位,依托已经形成的产业集群,发挥产业特色优势,推动产业链向两头延伸、价值链向高端攀升。重点培育发展“光伏新能源”、“生物医药”两大战略主导产业,加快形成从研发到加工生产的完整产业链,吸纳更多的检测中心、实验室聚集吴中,加快形成产业集群和竞争优势。着力培育壮大装备制造、精密机械、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改造提升纺织、服装、玩具、轻工等传统产业,进一步提高整体发展水平。
(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建成区、越溪城市副中心、尹山湖生态商圈、重点镇区、环太湖旅游产业带等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着力做大做强服务外包、现代物流、金融商贸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推进吴中科技城、吴中科技创业园、生物医药服务外包基地和各类创业园载体建设,加快形成生物医药、软件、动漫和第三方物流外包产业集群。充分挖掘吴中特色优势,不断提升吴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密切关注房地产市场变化,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和促进房地产业稳定健康发展。
(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全面领会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总结30年来农村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面对新的经济形势和环境,以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为契机,进一步完善现代农业发展机制和经营机制,进一步加快现代化农业规模示范区建设,加快形成一批特色高效农业产业基地。培育壮大品牌农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强农产品物流体系、储备体系建设,提升农业市场化营销水平。
(四)积极发展旅游业。要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认真编制和完善好吴中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做到旅游规划与区域发展规划及各项专业规划相衔接,旅游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要进一步整合各类旅游资源,围绕打造“一日游”、“多日游”精品线路、建设长三角首选旅游目的地这个目标,着力完善度假游、生态游、文化游、乡村游系列产品,着力引进更多“大而特”和“小而特”的旅游项目,着力建设一批高档休闲娱乐设施和旅游功能性项目。
三、探索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途径
众所周知,地方财政收入匮乏,财力有限,财政与区域经济发展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地方财政的充裕依赖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培育和壮大财源、发展区域经济是地方政府的必然选择。但政府应以怎样的方式支持经济发展,使有限的财力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客观上取决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和政府应履行的职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发生了转变,地方财政应积极转变支持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始终服从和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大局,采取新的手段和措施实现财政与经济的良性发展。
(一)积极落实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国家根据特定经济周期和客观经济环境,审时度势提出的通过财政支出和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的一项重大措施。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众所周知,基础设施不仅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也是经济发展和资源有效配置的必要前提,对优化投资环境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由于基础设施项目存在建设周期长、投资额度大、投资回报率低但社会效率高的特点,这就决定了仅靠市场是无法进行的。因此,必须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积极拓展财源建设思路,综合运用财政政策引导、资金支持、体制激励、转移支付和优质服务等手段,认真落实各级鼓励创新的财税政策,适时完善和创新财政支持促进发展的政策。如中央今年9月1日取消工商两费;再出新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放宽小额贷款政策,促进劳动就业;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建设;部署推动农村金融体制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政策的出台,都将成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力保障。
(二)稳妥完善财政体制。区域经济的发展问题很多,错综复杂,困难重重,根本性的问题就在于区级财政体制是不完善的,财力与事权也是不对等的,再加上所属镇区经济状况有所差异,对区有一定的依赖性,区级财力自身平衡难度大。所以,进一步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加大科技投入,严格按照法定要求保持科技投入的较快增长,通过帮助申报星火项目、兑现科技创新奖励、争取贷款贴息、科技三项经费和创业投资基金等手段,来化解财政风险。切实理顺上下级财政体制分配制度,给地方一定的自主权,加大区域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现有财税政策和财政资金,帮助企业提升自主创新力,增强综合竞争力。
(三)高效运用财政资金。区域经济发展,资金必不可少。财政资金是有限的,且“对号入座”较多,基本为维持经费。然而,各行各业对占用财政份额的呼声却越来越高。如何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还是要从实际出发,眼睛向内。要积极利用已经搭建的财税服务平台,本着有效投入的原则,用好经济发展引导资金、高新产业发展基金和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等,重点支持中介、物流、动漫、商贸休闲、特色专业市场等新型经济发展,推进民营经济、现代服务业、服务外包等产业发展,用足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中小企业担保基金等平台,采取贷款贴息、项目奖励等多种措施,扶持和促进区域旅游、商贸、物流、房地产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营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正确引导民间资本,促进多种经济合理布局、协调发展,尽快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和财力增长点,培植稳固财源、壮大区域实力。
(四)扎实深化财政改革。一是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改进和规范预算编制,规范公务员工资、津贴和奖励;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实行会议费、差旅费等综合公用经费包干办法,探索公务卡结算方式等综合预算改革制度;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方式向社会公开招标购买、实行政府采购,建立“阳光”工程。二是规范财政供给范围,按照定编定岗定员的原则,严格控制人员经费,有保有压,保重点、保稳定、保民生、保平衡;事业单位正确区分经营性和非经营性,鼓励事业单位走向市场化;减少对竞争性领域的投入,拓展新兴产业行业的扶持;要讲求财政资金的绩效评价。三是加大财政资金转移支付力度。所得税制度的调整、农业税收的取消、各项专项资金分配办法的改变等,都加大了对地方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各级务必监督好、使用好。四是严肃财政制度和财经纪律,加大财政对内、对外的稽查力度,日常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堵塞“跑、冒、滴、漏”。五是造就一批廉洁高效的财政队伍,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依法办事,真正做到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效能。
(作者分别系区财政局副局长、区国资办主任,区国资办副主任)
2.发挥财政职能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区域协调发展 篇二
学分别为**元和***元,远远超出省定标准(**元和**元,**元和**元)。
一、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教育资金保障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财政局的指导下,****财政局积极贯彻国家有关教育的法规和政策,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不断加大对基础教育的资金保障力度,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职业和高等教育等不同层次的教育体系。
一是高点定位,打牢校区建设基础。我们共建设高标准校区**个,基建总投入***亿元。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经济发展,人口膨胀,更加大了新校舍的建设速度,自2000年起,新建了第二机关幼儿园、第*小学、高级中学和希望小学,平均一年一所新校。目前,全区生均占有校舍面积小学达到**平方米,初中达到**平方米。
二是注重实效,搞好学校扩建改建工程。近几年,经济不断实现跨越发展,人口增长异常迅速,为应对这一现实,我们一方面加快新校区建设,一方面本着实用原则,加大对现有学校的扩建和改建,近5年来,财政总投入****万元,扩建教学用楼、学生公寓楼等共计11幢,扩建面积达3.5万平方米。经过改建扩建工程的推进,缓解了教学场地紧张压力,确保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我区有学上、有书读。
三是防微杜渐,坚决消除危险建筑。从2002年开始,我们加大危房改造投入,改造危房总计***万平方米,危改总投入累计到***万元,消除了所有危险建筑,确保了学生的人身安全。
四是尊师重教,全面提高教师待遇。教师只有安居才能乐业乐教,因此我们把教师的安居工程纳入全区机关统一住宅安排之中,建成了**处教师公寓楼群,教师全部享受到了房改分房,平均住房面积达到了***平方米。其次,我们严格执行各级党委政府的要求,切实保证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教师人均月工资额为***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并在财政条件允许下,对教师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绩效考核奖励。另外,为广大教师的政治待遇,每年教师节都拨付专款,表彰一批先进教师,弘扬师德标兵和教学典型,提高教育的活力。
五是高点定位,确保教学设施投入高标准。近几年,我们注重教学配套设施的高标准。共投资***万元新进单人单靠背椅课桌,分批更换淘汰老式课桌凳。2003年,投资***万元,建立了覆盖建成区内中小学的教育局域网。教学仪器设备、图书及体育设施等办学条件,也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初中各类教学仪器、图书和育、体、美器材达到国家二类标准,小学85的学校达到二类配备标准。
六是广联博引,开展多渠道筹资助学和联合办学。在财政投入基本保证的前提下,我们上下联动,广泛拓宽筹资助学渠道。一是学校筹资与财政补贴结合搞基础建设项目,二是实现与企业联合办学。三是引进外资办学,四是寻求社会投资助学。对教育投入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五是坚决搞好救助困难学生工作。我们下大力气,通过学校减免、爱心捐助和财政专项捐助资金等途径合力帮助困难学生。确保每个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由于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我区学校的办学档次和教育水平得到了有效推进。高级中学在成立的当年就通过了省级规范化学校的验收;这些窗口学校为优化我区投资环境,加速大项目落户,提供了一张有力的名片。
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
近年来,区财政局在依法落实国家教育投入政策方面,作了大量工作,确保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达到“三个增长”和“两个提高”,确保教师工资由区财政统一发放。但仍存在教育经费支出结构的不合理,使用效益不高的问题。因此,我们在加大教育投入的同时,重视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
1、促进全区教育均衡发展。依据全区整体规划,结合新城区开发,大力推进东区周遍农村及西区的教育改革与发展。重点落实“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以财政投入为主,增加教育投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保障农村教育发展。实施教育资源整合,提高农村教育整体水平,为推进城区开发和城乡协调发展服务。
2、加快建成区学校布局调整。整合东区周边农村小学办学资源,加快****小学的建设,解决东区周边农村小学布局分散、规模小、标准低、设施不全的问题。西区中小学以校舍改造和设施配置为重点,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努力形成中小学布局合理,规模适中,容貌一新,师资优化的教育格局。
3、规范预算管理,加强对教育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积极推行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在预算安排上逐步实现公用部
分按定额,专项经费经论证,财政部门视财力按轻重缓急排序安排。在教育经费的安排上,确保预算基础数据的真实可靠,专项经费经过科学的筛选和论证,使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达到最大化.在预算执行上,硬化预算约束,严格预算开支项目和标准。在预算的监督上,财政部门经常性开展监督检查,看专项资金是否专款专用,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如何,并逐步建立并完善对专
项资金的效益考核评价制度。
3.发挥财政职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篇三
发挥财政职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是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增强经济活力和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区十一五规划(草案)从政策支持、做大做强、资金投向等方面明确了今后5年全区民营经济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十分切合我区实际。下面我结合财政近几年对民营经济的探索谈一下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
从全区民营经济总的情况来看,我区民营经济正呈现稳步上升趋势,2004年、2005年民营经济实现的区级税收情况如下:
实现的区级税收(万元)
占全部区级税收的比重
200
4××××*
××*
200
5××*
××*
增减
××
××
从全区重点的民营企业来看,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也步入生产经营的活跃期,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全区经济的增长:
企业名称
2005年区级税收
2004年区级税收
增减
××*责任公司
××*
××*
××*
××*有限公司
××××
××*
××
××*有限公司
××××
××*
××*
××有限公司
××*
××
××
二、我区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区民营企业特别是街道企业从事传统产业多,从事深加工、高科技、高附加值以及外向型的企业少,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相对薄弱,结构不合理、规模小、档次低。
二是部分民营企业尤其是本土民营企业经营者素质不高,管理水平落后。一方面是文化素质不高、有大专学历以上的专业人才很少,具有高学历的高技术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另一方面是经营管理水平落后,缺乏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经验和进行资本运作的能力。另外众多素质不高的失地农民的纷纷涌入也使管理水平很难提高。
三是集约化程度低,形不成规模效益。目前我区民营经济集聚度低,配套度低,多数处于“小、散、乱”状况。例如目前我区各街道办事处都有建筑公司,但没有一个企业具有一级资质,从企业规模、资质等级等方面均无法与外地的建筑公司相比。因此,虽然我区目前开工项目众多,投资额极大,但由于受门槛限制,区内的民营建筑公司都不能参与承建。
四是企业扶持政策分散,形不成合力。近几年我区陆续出台了多项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如企业发展资金、科技三项费用、高技术专项等,各项财政资金的投入位列全市前列,但由于政策资金涉及面广且散,造成扶持重点不突出、投入产出比例不合理,难以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
三、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几点想法
(一)完善政策配套,为民营经济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首先要放宽政策,即对各部门、各行业的有关民营经济发展的规定进行认真清理,取消限制性规定,减少办事程序。其次,要充实完善扶持政策,放宽民营经济的准入条件,降低市场门槛。除国家有特别规定和明令禁止的,要允许民营企业与公有制企业平等地开发利用各种资源,平等地参与各项社会竞争。另外尽快出台细化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等的配套措施,从政策上对民营经济进行鼓励、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
(二)以点带面,鼓励重点骨干企业做大作强
在现有民营企业中有重点地选取几个企业从政策、资金、用地、人才、法律、技术等方面给予扶持,开通绿色通道,落实领导联系企业制度,鼓励这些企业做强做大,每年从生物制药、农业、机械制造、建筑业等行业中分别扶持1-2户企业重点企业,争取在5年内新打造出3-5个新的民营品牌企业。
(三)统筹政策,整合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
整合规范财政专项资金,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将企业发展资金、科技三项费、高技术产业化等各项财政资金有效地捆绑利用,重点支持骨干企业,在财政专项资金的安排中,对××、××制药、××等具有发展潜力、符合我区产业导向的重点民营经济企业进行重点的资金支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
(四)提供职业培训,提高人员素质,提升民营企业层次
建立民营企业人才引进、培训绿色通道,使失业人员、失地农民获得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的机会,使更多的具有一定技能的人员充实到民营企业中,促使民营企业整体素质得以提升。
(五)加强政府引导,鼓励失地农民自主创新、自主创业
【发挥财政职能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区域协调发展】推荐阅读: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 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09-08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 认真组织非税收入(财政局调查报告)07-08
发挥阵地作用 促进全面发展08-26
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促进企业和谐发展改10-11
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为地方新一轮工业发展服务07-12
充分发挥计生协会优势促进计生工作健康发展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