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简介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

2024-11-18

课程简介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12篇)

1.课程简介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 篇一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英文名称:《Teacher occupational ethics tutelage》

开课单位:人文社科部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教研室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 学 时:16学时(均为理论课)

学分:0.9学分

适用专业:英语

教学目的:本课程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为指导,根据新世纪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及教育发展的要求,从21世纪初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院校对(师范)大学生的素质要求和思想实际出发,综合运用有关学科知识,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要求,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内容简介:本课程作为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是专门研究在新世纪、新条件、新要

求情况下教师职业劳动全过程的思想道德现象,帮助师范大学生和教师自觉地按照新时代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要求进行行为选择和意志锻炼,重点在于揭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特点和作用,阐明21世纪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规范、教师职业道德选择、评价及其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内容。

考核形式:闭卷考试

教材:《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黄蓉生,1版,2001年。参考书目:

1.《教师道德教育论》,科学出版社,王德荣,1版,2004年。

2.《教师职业道德》,人民文学出版社,李春玲,1版,2005年。

3.《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版,2000年。主讲教师:梁斯 教授顾土龙 教授

2.课程简介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 篇二

日前, 澧县教育局下发通知, 要求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并结合当前的干部思想作风建设, 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和实施办法, 确实把学习宣传工作落到实处, 抓出成效。

澧县教育局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 把11月份定为新《师德规范》学习宣传月, 在全县教育系统掀起学习新《师德规范》的热潮。

县教育局要求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把学习新《师德规范》作为本单位当前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要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全面准确地理解新《师德规范》的基本内容, 扎实做好新《师德规范》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工作。县教育局还特别强调, 各学校要充分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及教师例会大力宣讲新《师德规范》, 要召开研讨会、座谈会和民主生活会, 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和贯彻新《师德规范》内容, 每位教师要对照新《师德规范》, 深刻剖析自己, 撰写心得体会, 并在教师会上交流发言。各学校要将新《师德规范》学习制度化, 把学习新《师德规范》的内容和要求列入教师继续教育计划, 并把教师贯彻落实新《师德规范》的情况纳入教师岗位责任制进行考核评估, 督促和引导广大教师认真理解, 自觉遵守新《师德规范》。

3.课程简介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 篇三

一、新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形成科学的教育理念是新课程教师的重要标志。

1新教师现

长期以来,我国广大的人民教师肩负着发展祖国教育事业的光荣历史使命,不断思考和规范自己的言行,形成了独特的职业角色系统。“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蜡烛”、“春蚕”、“园丁”,这些美好的形容带给教师们无限的尊严感和自豪感。曾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教师,激励教师广泛涉猎、精心提炼,以奉献给学生精练、成熟、系统、完善、标准的知识,激励教师奉献自我、燃烧自我,在悲壮中显示教师的尊严。但是“不难看出,在教师光荣奉献的背后,占领的是学生的消化空间、思维空间,剥夺的是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机会和权利”。时代的发展,必然导致职业角色内涵的改变。

其一,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是由国家的教科书、教学参考书、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师游离于课程之外,是被动的执行者,教师一旦离开了这些,就仿佛失去了方向。现在,教师必须在课程建设中发挥主体作用。

其二,教师是智力资源的开发者。在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新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传递人类已经获得的间接经验,更要重视学生智力资源的开发,要提高学生获取知识、创造知识的能力,要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师对学生智力资源的开发作用,是其他任何职业人员所无法比拟和代替的。

其三,教师是心理健康的指导者。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品质影响到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影响到他们未来的成功。新课程教师不仅要用积极的情绪、乐观的心态给学生一种清新向上、宽容关爱、乐于奉献的良好印象,还要做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者,帮助学生化解心理压力,真正享受充实、美好的童年生活。

2新学生观新课程理念追求新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树立新的学生观。其一,学生是整体的人。新课程要回归教师的真正职责,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尊重学生的整体人格。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同时要选择合适的方式使学生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追求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协同进步。其二,学生是自主的人。我国教育一直是一种“教师中心”的教育,在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充分的保证,而学生的主体地位表现不足。上课就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以教定学,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导致学习主动性的丧失。新课程认为,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学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思考判断的机会。同时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即“学会学习”。

其三,学生是发展中的人。“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课堂教学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所谓重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重视知识的结论,忽略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知识、情感、意志的积累和锻炼。新课程的教学评价强调过程评价、发展评价,而不仅仅是结果评价,目的在于鼓励教师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急功近利,提醒教师,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一个正在积累经验的个体。

其四,学生是与教师人格平等的人。现代教学论证明,学生的学习存在两个心理过程,一个是感觉一思维—认识、智慧的过程,另一个是感受—一隋绪——意志、性格的过程。前者是一种认知过程,是智力活动;后者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然而,传统的教学理论只看重认知过程,却忽略了情感过程,忽视了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巨大作用。这也是造成当前学生厌学和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教学过程需要活跃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都是有情感、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

二、新知识素养

知识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保证。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教师的知识素养应该在基础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学科知识三个部分都取得新的突破。

1基础文化知识

强调新课程教师对基础文化知识的掌握,是因为基础文化知识本身具有陶冶人文精神,涵养人文素质的内在价值,它能丰富人的文化底蕴,使人性更加完满,符合新课程追求人性发展的完善的价值追求。新课程教师对基础文化知识的掌握不仅要渊博。而且要精深,要内化到个体知识结构中去。新课程的追求还破除书本知识的桎梏,构筑具有生活意义的课程内容,统合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

2学科专业知识

专业是深化学生某一领域知识的重要方式,学生专业知识的获得依赖教师的专业水平。是教师用以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必备基础。教师为了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必须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方向。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先得有一桶水。而且,在现代科学迅猛发展,知识不断激增的时代,教师的这“一桶水”还需要经常更新,专业基础知识还是教师知识更新的重要条件。教师的专业知识越丰富,越精深,就越容易准确地把握教材,做到深入浅出,引人人胜,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新课程教师不仅要深入透彻地了解所教学科的基本内容,还要了解学科的架构,发展脉络及学科信念等内容,教给学生活知识和整体的知识。

3教育科学知识教育学科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教学法及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知识,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新课程要求教师有强烈的教育意识,懂得教育规律,掌握教育基本理论,用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史、教学法等理论来武装自己,使自己的工作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具有自觉性,避免盲目性;同时能用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新课程教师还需要通过提高自己的心理学素养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良好的人格。教师健康的心理品质、良好的人格不仅对自身的不断提高和完善有重要作用,而且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新能力素养

新课程要求教师承担多重角色,拥有多种能力。新课程教师必须在信息能力、组织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有新发展。

1信息能力

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获取、加工、处理和运用信息是现代学生和现代教师的基本功。教师具有较强的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才能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吸取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并经过选择、加工、提炼、综合,传递给学生,也才能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指导学生去独立地获取知识。

2组织能力

教师面对班集体进行教育工作,其组织管理能力必然会影响到教育教学工作的进行。这种组织管理能力包括两方面:一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管理,教师面对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群体,既要把课堂组织得有条不紊,使学生有秩序地学习,又要创造出思维活跃和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二是学生集体的组织管理,这主要是针对班主任而言,作为一名班主任,必须具有培养一个良好班集体的能力。在新课程形势下,学生的学习方法发生了根本改变,新课程要求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学生必须学会在由学生个体组成的班级集体、学校集体中学习,在集体中进行共同的活动。因此,教师组织管理能力,即计划能力、决策能力、协调能力、控制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4.课程简介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 篇四

姓名(陈颖)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年级(2014级3班)学号(140006021060)

1前言

古语有云:“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老师,为社会的发展、人的成长发挥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也赢得了众多的赞誉,譬如:红烛、春雨、园丁、金钥匙„„一位好老师,往往成为学生一生的榜样,影响着他的学习、成长。身为一个师范生,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对学生负责的老师。但是对于我们这些未来即将成为老师的人,我们应该如何去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俗话说:取法乎上,寻思经典。我觉得我们首先应该去向比我优秀的人学习。于是我选择做这样的一篇实践报告。通过在网上的搜索以及相关文献的记载,我了解到了许多优秀中小学教师事迹,我觉得他们的事迹能够带给我很多不同方面的启示。太多太多的优秀人物令我佩服,也令我折服,德艺双警的榜样感动并且激励着我。

2正文

事迹一:

鲁文爽,女,32岁,中共党员,小学高级教师,房山区骨干教师,十渡小学工作。

1976年12月出生于房山区韩村河镇。1995年7月,毕业于房山师范学校后,主动申请到深山区十渡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战斗在教学

人,特别注重班集体良好班风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尤其对后进生及特殊学生倾注了更多的爱。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面对山区的孩子,信息比较闭塞,知识面窄的现状,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做到了学科育人。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到学生家中进行家访,常常是深夜才回到家中,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指导家长教子方法,努力做到家校协同。2006年到中心小学后,由于离家较远,家中公公、婆婆身体都不好,孩子又小,克服了一切困难,踏实认真地工作。充分利用十渡的地理环境,结合平西抗日纪念馆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在日常工作中,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善于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改变教育观念,探索适应时代和学生发展需求的德育方式,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在教学工作中,始终痴迷于“三尺讲台”,始终坚持站在教学一线,始终坚信提高自身素质是一名优秀教师的立身之本。完成了本科的学历进修,坚持长期自费订阅教学资料,先后多次披星戴月(为了学习常常凌晨4点多从家里出来)的参加市区骨干教师、课改培训、教科研等各级各类培训活动。作为区级骨干教师的,不仅能自己钻研教法,还能带领本校青年教师研究教育教学新方法。长期担任教研组长,并多次承担国家、市、区级教科研课题研究任务,先后撰写多篇教科研51免 费论文网,并多次获奖。作为一名中共党员,能够时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关心奥运、心系灾区,踊跃参与到献爱心行列当中,其行为带动了本组教师、本班学生,也影响家长。多年来以出色的工作业绩,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和家长的认可,为学校赢得了诸多荣誉,赢得了领导的赞誉和同行的赞许。

在深山区这片教育沃土上,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热爱学生,尊重家长,无私奉献,为人师表,在教育教学中取得了比较优异的成绩,参加房山区教学评优活动,获区级录像课一等奖,教学设计区级一等奖。51免 费论文网获北京市优秀51免 费论文网二等奖,国家级科研51免 费论文网三等奖,获国家级科研51免 费论文网一等奖,先后获得了房山区优秀青年教师,房山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房山区中青年骨干教师,国家级科研工作先进实验教师等荣誉。

事迹二:

“绿叶人”的追求与快乐 ——记平定县移穰示范小学杨瑞红老师

她,杨瑞红,1963年9月11日出生在一个普通教师家庭。1982年9月18日平定师范中师毕业开始工作迄今,不知不觉已在自己执着选择并执着热爱的教师岗位上干了整整30个春秋。现在的她黑发掺白、眼力变差,但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和挚爱丝毫未变。她不是老公的好妻子,不是儿子的好妈妈,不是爹娘的孝顺女,但她却是学生的良师,同志们的益友,是思想过硬、作风优良的共产党人。

为了崇高的教育事业她乐于奉献、公而忘私 只要校长通知“学校有工作需要帮忙”,不管是上着班还是下了班、是她份内的还是份外的,不顾吃了饭没吃饭、在家还是在外,放假不放假、家里有事没,什么时候叫什么时候到。从不说“不干”,从没有不努力把每项工作干到最好。30年来她一直坚持一个原则:不逢节假日,有再大的事一律不请假。“学生的功课不能耽误啊!”亲人们不解,常嗔怪说:“心硬得简直和石头没有两样。” 一次

患贫血病出血厉害,本来不能上班,更不能参加学校粉刷教室的劳动的。但她坚持叫老公到学校来帮助她完成分配给自己的那份任务。结果

们促膝交心,讲解自己或他人做人、求学的经验及其教训。她从来不厌弃学困生。总是对他们慢慢讲、反复讲、当面讲,所谓“苦口婆心”。字母的笔顺、占格,句子开头首字母大写,句中句末标点,单词读音、句子的语调等,都让学生写得规规矩矩、说得准准确确。到了初高中后,英语教师们觉得她教过的学生最好教、最省劲,书写的水平甚至赛过老师。很多老师见面就说“杨老师的功夫就是深”。

白天顾了教学顾不了完成别的工作,于是,她只好得利用星期天、寒暑假。加班时,要么干方便面就点开水,要么就不吃。校长知道后特准她“什么时候都可以上教师灶吃饭”。

作为英语组、艺教组、课题组组长和学校档案员的她,学期初需要制定教学、研修、课题实验计划,学期中要组织开展备课、作课说评课、评价教案和作业、期中期末检测质量、分析质量等工作;艺术特色化小学创建以来,担任“情境教学法”课题实验组组长的同时,她又被指定担任省级“建设特色校本课程”子课题实验组组长。深入民间调查,发挥民间人才和资源优势,充实、编辑、优化电子校本课程(如她先后拍摄、编辑了课程视频60多个,拍摄各种照片千余张)。还与同志们集体备课,研讨如何有效实施校本课程,如何推进学校的特色创建进程。每周书写升旗仪式讲话、责编学生发言稿以及建设、整理学校的档案资料,撰写主持词并主持李春宙爱教助学捐赠仪式、校舍改扩建工程竣工仪式、特色学校创建验收、庆六.一大会、文艺节目赛和“郝富锁教学奖”表彰大会等。上上下下无一不心悦诚服地评价说:“干什么什么有样,既严肃规范、有序有效,又圆满成功且师生受益匪浅。”“这所学校的任何工作都离不开杨老师。”长此以往,她成了学校领导的得力助手,同志们的好大姐,学生们的好朋友。

几乎每天都是早上不到8点到校,晚上8、9点回家。无止无休的工作使她的眼睛玻璃体混浊,耳朵不好使,牙龈萎缩,比同龄人苍老许多,她顾不着染发、看病,更没时间出席酒宴,[课 件 ]一切时间都被充分利用来完成教学和教育任务。生活低调、不慕名利,但她无时无刻不在建议校长、教诲同志“凡事必争

挂牌。70多块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版面一样渗透了无数心血,累到眼睛出血都不曾停止,打完点滴立即到校:QQ指导广告人,学校里规划、设计、协助村老艺人进行校园壁画创作。于是,县局决定:适当时间在移穰召开“全县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这也许就是对杨老师劳动的最好奖赏吧!

事迹三:周科同志:XX年7月毕业于武陟地方师范学校,XX年8月在千村小学任教。由于知识丰富,责任心强,工作又积极认真,所以11年被焦作市授予“先进教育工作者”的光荣称号。六年如一日扎根乡村,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结出硕果累累:先后发表《论“对小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们应如何正确引导”》、《创新思维的研究》等学术论文;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 XX年5月光荣入党后,更是斗志昂扬,精神振作,全身心投入千村小学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周学科老师由于年轻有冲劲,勤恳认真,教学成绩突出,因此他既是学校的骨干教师,又是学科带头人,一直从事毕业班语文的教学和科研。平时教学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团结同事,热爱学生,因此深受同事的好评、学生的敬爱、领导的肯定和家长的夸奖,在千村老百姓中享有很高的口碑。

周学科老师品德高尚,言辞举止得体,教学积极认真,成绩突出,无愧于“优秀教师”的殊荣,其先进事迹主要有:

一、思想教育有特色:

1、加强自身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光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水平和道德情操,以身作则,以自身的榜样去感染、熏陶学生。周学科老师深知:教师担负培养下一代青少年的重任。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情操和道德品质都会对全国五亿青少年产生重要影响,因为在儿童和青少年眼里,教师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和仿效的榜样,是最有知识、最有教养、品德高尚的人。师德是学生道德的先导。因此,他十分注重自身的思想教育和师德修养,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品德高尚的教师。

他作为一名党员,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认真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和党员组织生活,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写出心得体会。关心国家大事,关心时势,能主动学习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以及学习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和省两会的精神,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修养和理论水平。能主动进行业务学习,接收别人好的做法和经验,学以致用,做到不断尝试,不断改进,不断总结,不断提高。使自己成为一个理论先进,觉悟鲜明,品德高尚的人,并时时、事事、处处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周学科老师给人的感觉是一位有知识、有品德、有涵养、有作为的教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2、以人为本,抓好学生品德教育。

他一贯重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学生“学会做人”,教育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上做个好少年。由于他特别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得到同行的认可和学生家长的好评,学生的集体观念和道德素养不断提高和增强。

首先他十分重视学生的日常管理,利用《守则》和《规范》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教育学生自觉遵守班纪校规,爱护公物,团结同学,尊敬师长;学习勤奋刻苦,按

时完成作业,不旷课不早退;穿着大方、干净、得体,注意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按时佩戴红领巾,升旗时恭敬端庄;遵守社会公德和公共秩序,尊老爱幼、孝敬父母、乐于助人„„ 其次,抓礼仪教育,创文明班风。他结合xx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引导学生积极认真学习,深入体会,亲自践行,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和“讲文明,树新风”活动,鼓励学生争取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形成良好的讲文明班风。学生的巨大转变,换来家长的啧啧称赞:“我们的孩子懂事了!”“我们的孩子变得有礼貌了!”“还是周老师指导有方呀!”„„

最后,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得到实际锻炼。周学科老师始终坚持“德育首位”的教学原则,十分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结合时事向学生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新发展,随时关心国家大事,经常利用班会、队会、座谈会、报刊杂志等诸多途径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有计划地卡在形式多样的活动,如“雷锋在我身边”、“清明节扫墓”、“环境小卫士”等,引导学生在做中学习如何做人,比口头宣讲更有实际效果。

二、求学上进有收获: 周学科老师最初学历是中师,自己意识到知识的不足,利用业余时间进修,自学大学课程,XX年专科毕业,XX年又进修大学本科文凭。他这种积极上进的学习精神,深受同事的称赞。他目前是千村小学知识丰富,学历较高,年龄最小的人。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日益感到自己的吃力,对高科技、网络信息等几乎是一知半解,只有利用业余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弥补自己知识面的不足。在这方面,周学科同志无疑是目光超前的人,在学术研究方面带了个好头。三严谨治学有成果: 周学科老师一贯以治学严谨著称。他对新课程新理念理解深刻,掌握扎实,运用熟练,能够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1、树立“良师益友”型的师生关系。绝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是“高高在上”的,动辄批评斥责学生,甚至“拳脚相向”,致使不少学生见到老师纷纷回避。这种“独裁型”的师生关系,既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周学科老师一改“教师权威”的架子,蹲下来与学生谈心,了解学生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与学生成了朋友。通过自身的人格榜样,影响和鼓励学生明确目的,端正态度,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与学生一起享受成绩进步的喜悦。班风纯正、学风浓厚,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的学习氛围。

2、大胆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周学科老师不仅是学校的教导主任,又是语文学科带头人,一直致力于学校的课改研究。他上课时教学方法新颖得当,读、说、写、演、唱,形式活拨多样。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他还因地制宜,动手制作相关教具,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校闲置多年的投影仪等设备有“用武之地”。

他课前精心准备,查找资料,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选择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从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时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及时予以肯定表扬。课后及时批改作业,鼓励学生认真订正,并对学生进行辅导,补缺补差,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

3、学生进步明显,成绩优异。作为一所偏远落后的乡村小学,其校舍简陋,教学资源相当匮乏,尤其是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由于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几年来也没有分

配的大中专教师调入,学校的学生成绩水平不高。周学科老师的到来就如“及时雨”,在周围群众之中“一石激起千层浪”。他一直从事高年级的语文教学,经过调查分析,针对性地进行改革,彻底改变学生贪玩任性的陋习,变得懂事、文明、好学,成绩进步明显.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习更加勤奋,勤学好问的班风日趋浓厚。他所教的班级成绩在全乡期末统考中多次获前几名的好成绩,受到乡中心校的表彰。

四、教研活动有硕果: 周学科老师利用课余时间自觉认真学习新课程新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同时,他能够做到学以致用,积极探索,大胆改革,推动千村小学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他作为学校中层领导和骨干教师,一方面引导大家学习新课程新理论,另一方面举行语文观摩研讨课,和大家共同座谈评议,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使我校的校本培训和新课改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周学科老师在校内经常举行专题讲座、座谈会、集中培训和集体备课,并鼓励其他老师上公开课、评议课,与大家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周学科老师是学校语文学科的科研带头人,结合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一直致力于作文教学的改革与探索,积极倡导《自由习作和自由评改》,鼓励学生深入实际生活,留心观察,写日记,随时记录令自己感动的人、事、物,激发起学生写作的欲望,有效化解学生作文头疼的难题。全班学生热爱写作,积极性大幅提高,并影响带动全校其他班级,组织并发起“千村小学作文研究社”,利用板报、墙报、广播等形式展示评析优秀作文,并鼓励学生投稿,参加省市举行的征文大赛。树立学生写作的信心,激发更大的写作热情,提高全校学生的作文水平。

五、班主任工作有成效周学科老师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其工作也是卓有成效的。他始终坚持“德育为先”的原则,注重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加强文明礼貌教育,加强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可见,他的思想教育很到位,全班班风淳正。善于构建团结高效的班级领导核心。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班委成员,能团结全班同学,工作认真负责,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协助老师正确有效处理班级事务。

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实际锻炼学生。周学科老师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大力倡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活动,在活动中锻炼自己。鼓励学生拓宽知识面,丰富知识结构。在全校或上级举办的活动中,是他的班级参加最多,获奖也最多,多次被评为“先进班级”。

周学科老师是师德的楷模,育人的模范,教育的专家,是教师学习的榜样!更可贵的是获得这么多荣誉称号后,他仍是一如既往踏踏实实、任劳任怨地工作。他这种谦逊求实的精神,实在让人敬佩。

3结论

通过对优秀中小学教师事迹调研之后,我认为,一个人要想成为一名的优秀的人民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5.课程简介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 篇五

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心得体会范文篇1

前段时间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感触颇深,通过学习,自己的思想有了一个大的飞跃,对师德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师德规范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但其核心是“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每位教师只有突出这个核心,才能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因此,我在平凡的工作中,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中用爱实践着师德。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是个人意义上的品德问题,而且赋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它关系到千百万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于祖国的未来。今天,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在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显得极为重要。

首先,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是人民的教育事业,是崇高而伟大的事业。每位教师都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愿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实际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图名利、甘做蚕烛,在岗位上发出光和热。

其次,要求教师热爱学生。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去关心他们的成长,才能去教书育人,才能尊重学生人格、引导学生成才。

再次,师德的另一体现是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教师的工作责任重大而又极其艰辛。之所以说责任重大,是由于教师肩负着培育下一代接班人的责任。抽象地说,社会的未来掌握在教师的手中;之所以说艰苦,是由于教师工作条件艰苦,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较低,甚至处于相对清贫的地位。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当以社会责任为己任,无私奉献。否则,如果以待遇对待工作,那么,就可能在知识传授、教书育人中,难当重任。

另外,师德最外在的体现:为人师表。教师在教书育人中,除了言传,更要身教,要用自己的示范行为来教育学生,这就是为人师表。从一定角度上看,为人师表主要是强调教师要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自己应当精通;要求学生崇尚的行为,自己应当行之;要求学生反对的行为,自己应当坚决杜绝。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否则,“虽令不从。”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从自身做起,真正为学生树立一个模范的榜样,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育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内容,师德师风应注入新内涵 :一是视野和思维不能仅仅着眼于现在,要像_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第二,不能用过去的社会意识形态来教育现在的学生;第三,在教育过程中,要开发学生多方面的智力,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而把教学具体化。

通过学习,我认为关键是加强自身的素质教育,素质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包括一个教师的学术水平、道德水平等等,通俗的讲就是有没有良心。教师的素质不高,肯定难以教出高素质的学生。所以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补充新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素质教育提了多年,也实施了好几年,但效果并不理想,我们很有必要先认清究竟什么才是素质,咱们需要具备些什么素质。

强调素质不等于忽视品德。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早就说过,人者,德为先。未学文而先学文德,未学武而先重武德,学好文武,不光是光宗耀祖,最主要的是报效国民。

素质教育不等于要一味地苛求全面发展。能够全面发展,固然更好,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全面发展,而不全面的人未必就不是人才。世上本无十全十美的人和事,我们也就不必苛求人人都全面发展。但现实教育中,我们却在违背这一规律,不管能否接受,家长们业余都在逼着孩子们学弹琴、绘画、表演等,老师们也都在要求学生们什么都学,争取全科优秀,以为什么都懂才算是素质,丝毫不理会孩子们的感受,结果孩子们更是厌学,完全违背了教师和家长们的初衷。更为可怕的是,招聘部门在录用人时,依然先青睐什么都懂一点的人。但什么都懂一点的人,到头来充其量也不过能成为学者而已,而我们的社会不光需要学者,还需要专家;既需要全才,也需要专才。事实上想面面俱到的话,到头来一面都难到。要是当年清华大学也只招收全科合格的考生的话,中国肯定会少了个历史学家吴晗;要是美国的公司录用员工时一律要本科毕业生的话,现在也就不一定有比尔·盖茨了。也许有的人会担心,不多学一点,以后在工作中碰到来自其他方面的难题时怎么办?这好办,先使专长得到发挥后,即便将后的工作中会遇上其他方面的难题,补起课来也会效率很高,因为这时候的学习是急迫的,有目的的,出于需要,故而兴趣也大。孔子早就说过,要“因材施教”,他的门生们也确实都各有所长。咱们的当代人怎么就糊涂了呢? 总之,人类社会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它的来临,意味着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将成为经济发展最基本的资源和生产最基本的要素。人才和知识、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我们面临了挑战。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不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不注重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就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被动、依附地位,就会受制于人,仰人鼻息。因此,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们顺应时代潮流,迎接新的挑战的必然选择,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现实基础。

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心得体会范文篇2

我认真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深深地理解新时期的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教师职业道德素质高低,直接关系亿万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我们要自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时刻牢记自己肩负的社会和历史责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自觉维护教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廉洁从教、精心育人、团结协作、勇于创新。在教师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形成互相尊重、互相爱护、善于交流、及时沟通的氛围。

在学习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新《规范》六条,它集中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爱”与“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学校。”。我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已经有十三年了,回想这十三年中的人和事,让我感动的太多太多了。曾记得多少个工作日,卢拥军老师怀揣着医院的住院通知,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坚持给孩子们上课;多少个中午,潘虹老师都是在宿舍里和孩子们一起度过,给他们洗头,哄他们睡觉;多少个寒风凛冽的深夜,银联雄老师那慈父般的身影总会出现宿舍里,悄悄地给孩子们盖好被子;多少老师嗓子嘶哑了,仍没耽误过一节课;多少老师刚在医院扯下吊瓶,则又立刻投入到工作中??他们给予了学生那海一样深地母爱,山一样高地父爱,悉心呵护着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我常常为自己能有这些把教育视为生命的一段来看待的同事而感到骄傲与自豪,我也常常为自己能在这样的集体里工作而感到快乐和幸福。正因为有了我们所有人的辛勤付出,我们这所百年老校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正以她独特的魅力吸引来了越来越多的悻悻学子,焕发出了如春天般的勃勃生机,这里凝聚着我们所有一小人的爱,是我们全体老师用敬业和对教育的执着构筑了我们这个快乐的家园。事实证明,爱与责任,乃师德之本,我们只有认真贯彻,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用爱心去培育孩子,才能使我们的工作取得成效。

一个好教师,不仅要有学术上的影响力,而且更重要的是人格的感召力。高尚的师德就是一部好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巨大的、深远的,甚至是受益终生的。正如托马斯﹒马尔斯贝丁所说:“没有任何人能给我们提供人类社会远景的终极图画,但有一点可以相信,人类的每一个行动都会产生影响未来的无穷无尽的后果。”尤其是对我们肩负着培育下一代重任的老师来说,我们的每一个行动都会对孩子的未来产生影响,因此,我们教师要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敢于正视自己,解剖自己。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事,自己坚决不做,以免给学生留下坏的印象,言传身教比单纯说教有效百倍;教师必须时刻牢记自己肩负的社会和历史责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自觉维护教师职业道德。

通过学习,让我更深刻的明白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贯彻落实,并时刻谨记“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辛勤劳动为荣”,让爱与责任时刻相随,为“师德”两字添光添彩!

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心得体会范文篇3

通过学习,使我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深刻的体会。因此作为教师来说应具备全面的素质教育发展,才能培养出适应21世纪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

首先,我觉得爱事业是?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的集中体现。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就必须热爱自己的事业,教师只有热爱教育,才会热爱学生,才会献身于教育。一名教师,如果不热爱教育事业,是不能担当起教师育人的重任的。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时刻牢记这一条,严谨治学,精益求精。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对工作敷衍塞责。因为热爱教育事业需要的是我们教师实实在在的付出,不是在工作中投机取巧,更不是事事以报酬的多少来衡量自己的工作。因此只有拥有了对事业的一分热爱,才能脚踏实地、默默奉献,对学生负责、让家长满意。

其次,规范要求教师做到爱学生。这一点,充分体现在了规范第三条上,即?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安全,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求我们与学生共同创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不歧视差生,不变相体罚学生,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爱的学习乐园。特别是对于?问题?学生,我们更应该多关注他们,多关爱他们。其实,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天空,每个孩子身上都有潜能。所以,在新形势的教学环境下,我们教师需要转变原有的质量观、人才观,用全面的眼光来看我们的学生,从内心来热爱他们。因为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以人为本,是教师处理师生关系的准则。热爱学生,是教师全部职业活动中最宝贵的一种情感,教师应当把这种爱无私地奉献给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从教师这里得到一份爱的琼浆,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更加自爱、自尊、自强和自信。

以上是我在学习时的一点体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时刻牢记并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让规范成为自己教书育人的行为准则,让规范中的每一条都落到实处。

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心得体会范文篇4

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我们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通过这次培训,我重新认识了自己的职业,并对教师这个神圣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特别对以下几点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一、依法执教。通过这次学习,我更加清醒的认识到,一定要依法执教,过去那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我们一定要纠正,我们一定要相信孩子,孩子有孩子的学习方法,他们各自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有所区别,我们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来帮助孩子来学习,我们也不能因为自身的着急对孩子动粗,那样是不对的,今后我将继续依法执教,对孩子对一点宽容,多一点理解,我相信对于孩子的成长还是十分有利的。

二、教书育人。虽然表面上只有4个字,但却含有丰富的内涵。以前总认为,我只要按照大纲要求,将学习知识传授给学生,教一些做人的道理,我的任务就完成了。但现在我重新认识到其实作为一名教师,更要把教书育人当作一种责任,当作一种义务,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合理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教育,同时最后的评价也要改进,不能将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要充分运用综合的评价的手段,将过程作为评价的主要指标。

三、为人师表。作为一名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榜样,那就要处处提高自身的修养,才能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深处扎根发芽。学生在学校的与老师交往的时间甚至比跟父母交流的时间都多,所以我们要充分运用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品德、做人的各种道理的教育,只要这样才能不枉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我们应该自身做一个道德行为的楷模。

四、终身学习。以前总是强调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实际上现在已经不够了,随着知识的多元化,综合性的加强,现在的教师要具备更多的知识,现在要做自来水,甚至都不够,必须要终身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只有这样,才不会被社会淘汰。今后我将利用课余时间不断充电,不断学习,将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

五、关爱学生。作为教师,要像关心自己的孩子那样。关爱孩子不只是在孩子生病时送他去医院,在他家里出事时关心他们,而应该在平时就要更多的从生活、学习、身体等等各个方面来关心他们,在孩子生理、心理等各方面遇到困难、困惑时,我们都要做有心人,主动去关心他们,主动去疏导学生心理方面遇到的困惑,在这个意义上,教师也要再次认真学习心理学,做一个称职的心理医生。

总之,这次培训我的收获非常大,除了集中学习,我想再次利用自己的时间更加仔细和深入的学习。通过这次学习,我觉得应该站在高起点的位置,重新来认识教师这份职业,重新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自己,按照要求来不断规范我们的教学行为,为推进素质教育尽自己的一份力。

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心得体会范文篇5

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诚信、守礼,这也是人的品德的形成。受教育者要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还是品德。教师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他的性格、品德包括价值观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是改善教育发展环境,转变教育系统工作作风的内在要求,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进一步提高了加强行风建设的自觉性。

在政治思想方面,本人长期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师规,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在与家长联系上相互探究如何使学生发展的方法、措施,在交往中不收礼、不吃请、不叫家长办事,不进行有偿家教,赢得了广大学生家长的普遍赞许。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个人以为,师德师风所包含的内容,自古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但“育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内容,现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要求老师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其中在业务素质上,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要求老师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师德师风应注入新内涵 新时代的师德师风应注入新的内涵:一是视野和思维不能仅仅着眼于孩子的现在,要像_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第二,不能用过去的社会意识形态来教育现在的学生;第三,在教育过程中,要开发孩子多方面的智力,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而把教学具体化。杨彦庄(儿童心理教育专家)具有素质教育能力

我觉得新时代的师德师风应该是与传统的标准揉在一起的。我们对班主任的选择标准是:平易近人、严中带慈、公平待人、勤奋好学。严厉并不是苛刻,老师也是有七情六欲的,但不能把学生当作发泄的对象,这不是教育学生。我觉得传统中的师德师风与新时期的师德师风都应该是一样的,但现在存在的区别在于:师生关系的变化。以前的学生对教师要绝对服从,但现在则要求教师对学生也应尊重,这是进步。

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心得体会范文篇6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2008年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让我受益很多。新规范一共分为6条:1、爱国守法;2、爱岗敬业;3、关爱学生;4、教书育人;5、为人师表;6、终身学习。通过学习,我充分认识到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以下是我的学习体会。

第一,要爱岗敬业。

热爱教育事业,这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力求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第二,要加强学习。

对教师而言,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才能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孜孜不倦的学习,做到厚积薄发,精益求精,时刻准备着用“一桶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同时也要注重加强政治学习,比如学习《义务教育法》、《中华人们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律法规,严格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自己,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第三,要奉献爱心。

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要付出特殊的关爱,切忌言行过激、办事草率。对学生细微之处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发现他们“闪光点”,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四,要以身作则。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们都喜欢模仿。为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只有严于律已,以身作则,诲人不倦,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才能把教师当成良师益友。

总之,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我要努力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切实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用崇高的师德师风塑造人,用扎实的知识储备教育人。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及日常生活中,我会时时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自己,做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


看了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心得体会的人还看了:

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选集

2.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精选

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学习心得

4.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

6.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篇六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7.论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 篇七

所谓职业道德,是指作为从事该职业应当遵循的一种形而上的社会意识形态,属精神领域的构建,是能通过某些社会教育和主观努力达到一定的思想境界,在该形态的引领下进行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是主观意识见之于客观行为,是主客观的统一和整合。在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向功利主义倾斜的社会事实面前,职业道德建设尤为重要——它作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以真诚与虚伪、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等观念来衡量和评价人们的思想、行动。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舆论力量,使人们逐渐形成一定的信念、习惯、传统而发生作用,产生影响力。(《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P275页)“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新的历史时期对教师道德建设提出的新的要求和挑战,体现了国家对教师的殷切希望。正因意识到部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问题的存在,国家教育部在2012年印发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皆提出明确要求:中小学教师“是履行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1)两个标准都在基本理念中把“师德”放在了首位,都指明要“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正声明,教师需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在学生一生的发展中,中小学阶段担当着基础并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尤为重要。

曾经,教师被认为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由于受社会经济生产力的制约,教师的工作条件和待遇未能与时俱进,教师的社会地位得不到真正尊重,教师职业道德与我们理想化的道德规范出入颇大:

首先,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教师爱岗敬业,要对教育事业怀有深厚的感情,以恭敬、严肃、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按照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目的的要求,自觉规范教学行为,才能对本职工作产生热爱感、自豪感,才能不为名利所累,在教学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发育善未成熟,自身也不具备明确的判断能力,对教师有着盲目的崇拜与信任,会主动模仿追随,教师的所作所为无疑会在学生身上产生巨大影响——教师除教授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级地震,都江堰光亚学校的教师范美忠在地震发生那一刻,弃学生于不顾第一个跑出教室。之后,他发表帖子直白:“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随后,全国掀起了铺天盖地的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大讨论。笔者在此举这个例子,并不是为了批判,而只是想说明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社会对其期望值普遍较高。如果范不是老师,而是从事其他职业的话,他的行为、他的言论也不会引发如此大的震动和反响。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学生的成长状况关系到国家的前途与民族的未来,此点毋庸置疑,在《少年中国说》中,梁启超就已经写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工作对象的客观性(无论是教师所扮演的社会角色还是学生对从未来社会的建设者的主体作用的要求)决定了社会要对教师赋予的深厚期望,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思想素质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德育状况和精神文明的健康成长。教师教书育人,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或饭碗,而是意味着一种不可逃避也不可推卸的责任,一种爱心和奉献,意味着教师所担负的教育使命,意味着教育理想和信念的实施。教师在传播知识,同时也在塑造灵魂,对于学生精神的引导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范老师此举寒了很多学生的心,遑论再去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和领路人。

相信每位教师在教育学生时都是要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可某些教师在这般教育学生时,自己却不爱属于人民一员的学生,只爱着“人民币”,搞有偿家教,课外辅导。凭借自己的额外劳动获取额外收入本属正常现象,无可厚非。但是把课堂上该讲的知识点一带而过,留到自己的补习班上去,把正常教学内容当作获取额外报酬的手段就实在令人堪忧。还有的教师让学生到指定书店够买指定课外资料和读物,以抽取回扣增加收入。这样的教师,他们并没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这违背了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为教师提出的言行要求,模糊了自己的道德责任,在利益面前丧失了立场,有损于教师形象。因此,教师应淡化功利心,以纯洁的思想感情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对工作高度负责,勤勤恳恳,对学生认真辅导,倾囊相授,把爱岗敬业转化为实际行动。

其次,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中小学教师关于‘什么是不合格教师’的总体认知,排在最前面的是‘行为不检,违反师德,经查证属实’……在对不合格教师标准的认知中,中小学教师最为看重的是教师的师德和心理健康状况”,(2)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既与国家政策法令相关,也与我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联。我国古代已有“道之以德,学以明善”、“为人师表”的宏观要求,教师关爱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主体的人格和自尊心,尊重他们受教育的权利和作为人的尊严;就是要做到对学生公平公正,一视同仁,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在对不合格教师具体判定标准的认知中,排在最前面的是‘对学生性骚扰’、‘经常迟到或早退,浑水摸鱼,影响教学’、‘言语羞辱学生,严重伤害学生心理’,这些标准反映的均为教师道德层面的缺失”。(3)就笔者所知道的一个案例,一位三年级学生家长因为没送礼给老师,该教师就把这名学生扔到教室最后一排不闻不问三个月,这种举动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致使该生一度自卑、锁闭心理、放弃上进目标,造成师生情绪的对立。虽然没有脏话,没有拳脚相加,但变相的冷暴力体罚,没把学生当作和自己一样是有尊严、有个性、有自我情感的生命个体来对待,既算不上良师,更妄谈为益友。

个别不合格的教师行为,损害了教师队伍的总体形象,让人痛心与反思。在“专业标准·专业理念与师德”维度中第二个领域“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第六条指出:“关爱学生,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将保护学生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这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况且,在中小学阶段,学生正在逐步形成自身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在情感态度上对教师的言论行为、知识水平、为人处世等等学习和崇拜,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深远悠长。可上述的教师举动,无疑给了学生一份反面教材。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良好榜样就应该遵循教育规律,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只有自己做到了并且做好了,对学生的教育才具说服力,实施素质教育才能做到“以身立教,其身亡而教存”;才能体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教师要在学龄时期做打开事物和现象世界的人,在少年时期做打开思想世界的人;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再者,为人师表,终身学习。信息社会时代知识的更新与交替日新月异,只有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水涨了,船也得跟着高起来,中小学教师的角色及其社会使命决定了他必须是一个终身学习者。之前对教师形象进行过“一桶水”的定位,应该正视: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瓢水,自身就需要一桶水。可是一桶水最终也有舀干的时候,只有具备了“源头活水”,才能取之不尽、使泉水“清如许”,教育理念日益更新,知识链不断丰富,职业道德和素质涵养逐步完善,才能满足中小学生各式好奇心和提问。教师的“春蚕”形象也应有所突破,不能再作茧自缚,而要破茧成蝶,羽化新生。中小学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切忌固步自封,仅凭老本吃饭,仅靠教参教学。例如,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果教师自身都不读书,何谈给学生树立榜样?小学教师要根据小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研究和把握他们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一二年级第一学段时就偏向于短小的儿歌、童谣,在为阅读兴趣奠定基础后再接着到了三四年级第二学段的寓言、故事,逐步递进。如果只满足于既有的知识水平,混天度日,那就只能给学生树立反面教材,造成恶劣影响。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道:“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中小学教师只有自己做到了“学而不厌”,有善德存于内心,才能“诲人不倦”,使学生受益,否则只能是“毁人不倦”了。

中小学阶段正是学生逐步确立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年龄层次,教师的职业道德是调节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让学生敬你、爱你或是恨你、怨你,其实就在教师的一念之间。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中小学教师一种强有力的教育教学因素,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内在动力。因此,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有利于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稳定,消除不良的行业风气和社会影响,为全面促进基础教育实现素质教育目标提供有力保障。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才能满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基础教育的需要,也才会使中小学教师队伍赢得社会认可和尊重。

参考文献

[1][美]约翰I·古德莱德等.提升教师的教育境界:教学的道德尺度[M].汪菊,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8.课程简介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 篇八

近300万的在校生规模,构成当前中国师范教育的主体。这些被视为人民教师后备军的人,为什么选择师范专业?他们中,又有多少人会最终走上讲台?记者的调查由此开始。

是“不温不火”还是“虚假繁荣”

6年前,当同学们为报考哪个专业而发愁时,武博文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学科教育(音乐)专业。经过内蒙古师范大学的6年学习,他更加坚定了最初的选择。实习期间,每周16节课的工作量,在他看来却是享受。在他的影响下,调皮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了很大转变,“这是从未有过的成就感”。

享受,成就感,构成了讲台对武博文的吸引,但又有多少人和武博文一样,是被讲台和教师职业本身的魅力所吸引呢?

每到新生入学,这个问题会出现在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调查表上。教育学院副院长吴合文透露,考虑到职业的稳定性,广大考生、特别是女生依然会倾向于选报师范类专业。“但是,师范专业从来不是热门专业,就是不温不火吧。”吴合文说。

从当前教师培养规模来看,每年几十万的师范毕业生,看起来数量充足,但真正到一线做老师,特别是成为有编有岗的老师的比例很小,有不少院校甚至低于10%,有观点认为,教师培养存在“虚假繁荣”。

然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教育研究所所长李琼对此并不认同:“当前,社会对教师的总体需求数量在减少,对教师的高质量要求在提高,而教师编制趋于饱和,教师队伍存在突出的供求结构性矛盾。”

普通院校的培养量超过师范院校

清华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北京大学无机化学、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今年5月,人大附中公布的一份教师招聘公示名单上,16名拟聘用者的来源无一是师范类专业和高校。无独有偶,记者了解到,近两年北京的另一所中学招聘的76人当中,有50多人为非师范专业毕业。非师范毕业生与师范毕业生“抢饭碗”的情况逐渐增多。

吴合文认为,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下,拥有法学、经济学、物理学等专业背景的毕业生有着独特优势,他们具有更为开阔的专业思维,更吸引用人单位。

除了正在降低的师范毕业生的从教比例以外,以往教师供给“以师范院校为主,其他普通综合大学共同参与”的开放格局也在发生变化。通过近期的一项全国性教师培养机构的调研,李琼与其课题组成员发现,近几年,两类学校对教师的供给量“基本持平”,普通的综合院校的培养量逐渐超过师范院校了。

尽管如此,但是记者调查发现,师范院校的支撑作用在偏远地区更为明显。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平均海拔都在3 000米以上,每平方千米人口不到8人。在甘孜州首府康定市,记者见到了康定市回族小学英语教师周艳。她告诉记者,她的同学们大都进入了教师岗位,留在了甘孜州。4年前,她从四川民族学院英语专业毕业,这所由原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改建的二本院校,为中国最贫困地区之一的甘孜州输送了大量教师。

“除了部属师范类院校,从全国的总体情况看,师范生培养主要以地方性二本院校为主,高职高专等学院作为重要补充,而人们熟知的‘211‘985等高水平综合大学并没有参与到教师的培养上来。”李琼坦言。

教师结构的“两个明显短板”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14年教育统计数据》显示,总体上,我国小学教师队伍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层次占41.6%,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层次达到了70.6%,高中教师已经实现了本科化,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达97.3%。

这些数据背后,隐藏着占比虽小却不能忽略的乡村教师群体。

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南依大别山,处在鄂豫皖3省交界处。为了山区的孩子能够走出大山,年近50的张超已经在这里任教20多个年头。20世纪90年代从潢川师范学校中师毕业后,他就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

眼见着教学条件一天天变好,张超却发现,乡村教师流失现象越来越严重。他告诉记者,很多师范院校毕业生来到这里“干不久就走了”,而通过特岗计划招过来的大学毕业生也“留不住、待不久”,“剩下的多半还是当年的中师毕业生”。

近年来,教师流动速度逐渐增快,乡村教师流向城镇,城镇教师流向城市。李琼表示:“目前我国教师教育院校参差不齐,特别是一些高职高专,报考师范专业的生源质量偏低,这些托底性生源缺少学习动机,将来他们很可能要到基层,尤其是到农村任教,他们的自身素养,直接关系到数以千万计农村孩子的未来。”

一方面是教师的托底性生源质量问题,另一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硕士以上的高学历教师数量差距更大。一份美国的调查统计数据(2015)表明,美国小学和初中教师中,拥有硕士学位的比例为47.7%,而我国仅为0.8%,美国超过半数高中教师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我国仅为6.4%。

9.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篇九

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1日发布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修订)》全文如下:

1、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3、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1标准。

5、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相关阅读:

为何重新修订《规范》

《规范》是在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重要背景下修订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于1985、1991、先后三次颁布和修订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根本性转变。在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基础上,人民群众不仅要求“有学上、有书读”,而且进一步要求“上好学、读好书”。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对教师队伍师德和业务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师德水平也是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满意不满意的一个重要标尺,更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需要。

《规范》修订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二、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三、坚持广泛性与先进性相结合。四、倡导性要求与禁行性规定相结合。五、他律与自律相结合。

如何全面准确地理解《规范》

《规范》的基本内容是在继承优秀师德传统的基础上,根据教师职业特定的责任与义务做出的,充分反映了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小学教师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最基本要求。《规范》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起指导作用,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国家、教师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

《规范》的许多内容是《教师法》等法律法规相关条文的具体化。但《规范》不是强制性的法律,而是教师行业性的.纪律,是倡导性的要求,但同时具有广泛性、针对性和现实性。如新《规范》中写入“保护学生安全”,这是由中小学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中小学教师面对的是自我保护能力弱的儿童和少年。对于未成年人群体,教师应当负有保护的必要责任。

《规范》中的“禁行规定”是针对当前教师职业行为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也是社会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而提出的,如“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自觉抵制有偿家教”等,但“禁行规定”也并非包括了教师职业行为中存在的所有问题。一个阶段提出一些阶段性的、可操作的、具体化的要求,能够使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明确要求,有规可依,有章可循,规范教师职业行为,不断提高促进师德水平。

贯彻落实《规范》需要强调什么问题

一、与教师队伍整体建设相结合。在把师德摆在首位,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工作的同时,需要从完善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创新教师补充机制、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推进教师培养模式创新、加大对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支持力度,努力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表彰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二、多方共同努力,互相配合。师德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贯彻落实《规范》也需要多方整体参与,形成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齐抓共管,有关方面大力支持、社会有效监督的良好工作局面。

三、在“实”字上下功夫。要制定实实在在的实施办法,形成制度、完善机制。

10.课程简介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 篇十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课程考试试卷(第三章)

(考试说明:本门课程考试统一采用计算机机考方式,时间60分钟,总题量共58题,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题1.5分,1.5×20=30分)

1、客观地讲,当前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是()。

A、问题成堆,不容乐观;B、出现不少问题,但主流是好的;

C、教育不适应社会需要;D、高校教师队伍存在着师德滑坡现象;

2、“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这句话突出反映了()。

A、教育在师德中的重要性;B、师德在高校教师素质中的基础地位;

C、民族在教育中重要性;D、师德在教育中重要性和教育在民族发展中的重要性;

3、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高等院校如何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答案就在()。

A、国家政策;B、社会体制;

C、高校教师;D、高校管理体制;

4、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高校扩召政策的不断推进,我国普通高校在校生增长迅速,目前我国高校在校生已超过3000万人。这充分说明,我国的高等教育已开始走向()时代。

A、精英教育;B、国际化教育;

C、大众化教育;D、终身化教育;

5、根据国家教育部财务司的统计,目前我国公立高校经费来源主要包括:政府预算内、外拨款;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学生或家庭缴纳的学、杂费;校办产业和经营收益用于教育的经费;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集资办学经费;建立教育基金;承接科研课题或与企事业单位进行科研合作所取得的收入;学校贷款和从资本市场上取得的利息收入等。以上事实说明,我国高等教育开始初步进入了()时代。

A、投资多元化;B、快速发展;

C、个人集资办学;D、社会集资办学;

6、2011年8月17日广东省教育厅官员李小鲁表示,广东已与法国里昂第三大学、法国昂热大学、尼斯大学、英国利兹大学、澳洲南昆士兰大学、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等大学合作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促进了广东高等教育质量和层次的提升。上述材料充分表明,高等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A、大众化;B、精英化;

C、多元化;D、国际化;

7、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家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具有()效应。

A、积极和消极双重;B、正面效应;

C、负面效应;D、马太效应;

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获得了很大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根源于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和人才强国的基本战略。

A、科教兴国;B、计划生育;

C、素质教育;D、自主创新;

9、教师的素质包括现代教育观念、优秀的教学能力、健康的心理素质、终身学习观念、创新精神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是教师素质的根本。

A、优秀的教学能力;B、高尚的职业道德;

C、现代教育观念;D、创新精神;

10、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带来人才竞争的全球化。而()是当今世界一流大学的共同目标。

A、教育投资多元化;B、教育要服务于本民族为根本;

C、吸收和培养优秀人才;D、高等教育产业化;

11、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重点应放在()。

A、提高质量,办出特色,提升水平;B、面向世界,全面国际化;

C、继续扩大招生规模,实现教育规模上一个新台阶; D、教育产业化、市场化运作;

12、传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投资渠道单一,主要依靠()投资。

A、政府;B、社会 ;C、个人捐助;D、国际援助;

13、人们常说,教育发展要以教师为本,教师素质以()为本。

A、教学能力;B科研能力;C、师德;D、身体素质;

14、现在我国各高等院校正不断优化师资队伍,多方吸收社会资金壮大自身财力,发展特色优势学科,严

格科学管理,纷纷要求做大做强。之所如此,根源于市场经济()特征。

A、公平性;B、开放性;C、竞争性;D、盲目性;

15、人们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对教师()要求。

A、科研能力;B、教学水平;

C、创新教育理念;D、是以师德为核心的教师综合素质。

16、当今世界各国以经济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说到底,就是()竞争。

A、领导与管理;B、人才;C、实践操作能力;D、国防和军事;

17、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意见》指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

A、积极、健康、向上;B、信仰迷失,人生堕落;

C、精神空虚,行为失范;D、价值观扭曲,享乐主义泛滥;

18、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些在校大学生在就业、人际关系、学习和情感等方

面往往或表现出不适,或表示“鸭梨很大”。这充分说明当代大学生存在()的问题。

A、理想信念模糊;B、价值观趋于务实、功利化;

C、意志薄弱,心理素质较差;D、缺乏是非判断能力;

19、2011年上半年,教育部对京、津、沪、浙、赣、宁、川等十五个省市140所高校2.5万名大学生的思

想政治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广大高校学生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入党意愿持续高涨,近八

成的学生有入党意愿。98.1%的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表示“非常乐观”或“比较乐观”,86.8%的学生对“本世纪头二十年中国能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表示“非常乐观”或“比较乐观”。上述材料充分说明当代大学生()。

A、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B、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政治态度积极并趋于成熟;

C、为人处世世故而圆滑;D、知行脱节,动手能力差;

20、人们常说“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作为高校教师,对于这

句话应怎么看?()。

A、只管教书,不管育人;B、教书与育人要有机结合起来;

C、术业有专攻,不应越界;D、教师只是一门职业,这种要求太苛刻了;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项或两项以上是正确的,错选或漏选均不得分。每题2分,2×10=20分)

21、以下哪几个方面突出了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时代性、紧迫性和现实性。()

A、经济全球化的发展;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C、高校大学生健康成长面临严峻形势;D、高校教育的扩招;

22、20世纪70年代,整个世界日益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全球化时代。经济全球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集

中表现在以下()方面。

A、高等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凸显B、各国争相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吸引他国优秀人才;

C、各国相互依赖,相互影响;D、世界经济日益一体化;

23、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是()。

A、大众化的发展方向;B、多样化的投资渠道;

C、国际化的发展趋势;D、市场化的运作体制;

2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具有市场经济对资源配置起

基础作用的一般共性,又具有自己的鲜明特点。其主要表现为()。

A、是以公有制为主体;B、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有政府强有力宏观调控;

C、以实现共同富裕为奋斗目标;D、以市场无形的手进行调节资源配置;

25、市场经济讲求等价交换,追求经济效益的原则,其对教师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表现在()。

A、树立开放意识;B、讲究奉献精神;

C、讲究效率,追求创新;D、重视个人正当利益,重视人生价值实现;

26、之所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在于它可以()。

A、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B、确保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C、解决老师重金钱、淡责任的问题;D、确保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提高党执政能力的需要

27、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要特点表现在()。

A、坚持党的领导,立场稳定,政治态度积极;B、人生观、价值观取向呈现出多元化倾向;

C、关心国家大事和社会现实问题,评价标准趋于现实;D、自我为中心,信仰迷失;

28、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

A、对重大理论问题的疑惑依然存在,表现为理想信念模糊,政治意识淡薄;

B、价值观知行脱节现象明显,表现为价值观趋于务实、有功利化倾向;

C、意志品质薄弱,心理素质较差;D、法律意识、公德意识不强;

29、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

A、领导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不够,办法不多;

B、全社会未形成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C、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强,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建设滞后;

D、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少数教师不能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30、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紧迫性,主要表现在()。

A、它是确保高校大学生在激烈的意识形态领域争夺中保持头脑清醒的需要;

B、它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确保高校教育国际化需要;

C、它是确保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理念落实到实处的需要;

D、它是确保高校大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

三、是非判断题(每题1.5分,20×1.5=30分)

31、经济全球化时代,人才在国际间的流动是大势所趋。()

A、对B、错

32、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人才的跨国流动必然造成本国人才奇缺。()

33、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来临,给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带来了挑战。()

A、对B、错

34、我国高等教育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渠道投资体制,有助于高校教育自主发展。()A、对

B、错

35、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想与国际趋势接轨,首先必须制定体现国际化的政策。()A、对

B、错

36、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根本不同。()A、对

B、错

3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健康、文明、现代的市场经济。()

A、对B、错

38、高校教师应根据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努力提升自身教育教学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以应对市场经济

带来的双重影响。()

A、对B、错

39、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已经过时了。()

A、对B、错

40、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机制与教师敬业奉献精神存在一定冲突,从而导致一些高校教师重金钱,淡责任。()

A、对B、错

41、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中,应包括培养德才兼备的大学生。()

A、对B、错

42、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中华民族要始终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关键在于培养出思

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全面发展的大量优秀人才。()

A、对B、错

43、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提高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关系不大。()

A、对B、错

44、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A、对B、错

45、大学生价值观趋于务实,有功利化倾向,这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敬业奉献精神。()

A、对B、错

46、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A、对

B、错

47、高等教育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高度关注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

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升。()

A、对B、错

48、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贯穿教育人、引导人、关心人、帮助人的教育新理念。()

A、对B、错

49、高校教师要解决大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就必须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学生实情,做到对症下药。()

A、对B、错

50、高等学校教师的思想道德状况与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没有什么关系。()

四、案例分析(本部分有两则案例,每则案例有四小问,每小问的正确答案可能是一个或一个以上,每小问2.5分,共计8个小问,8×2.5=20分)

案例分析

一、2008年10月28日,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法学院教师程春明正准备上课时,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大四男生付某突然闯入教室,用菜刀将其砍倒,致其重伤,后经抢救无效死亡。有目击者称,嫌疑人付某砍伤程春明老师后,并未逃离现场,而是自己拨打电话报警。付某随后被警察带走。事发后,有学生在该校BBS以及天涯等网络论坛上发帖称,嫌疑人的女朋友与程春明曾有暧昧关系,嫌疑人不堪忍受。发帖学生还表示,据了解嫌疑人对此蓄谋已久。而付某在接受司法机关讯问时说“老师应当为人师表,老师有这种不轨的行为,而学校又不处理,只能‘杀一儆百’来解决问题。”一时间,网上议论纷纷,人们不竟要问,现在大学生究竟怎么了,大学师生关系何以渐行渐远?

51、大学生付某弑师,说明当代大学生()

A、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急待加强和改进;

B、普遍心理素质较差,缺乏正确处理生活中矛盾问题的方法;

C、普遍法律意识弱,缺乏对生命基本尊重与关怀;

D、思想政治教育有些院系还停留在表层,致使矛盾长期积累并最终激化;

E、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摆在大学教育的首位,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52、程老师被学生所杀说明()

A、这是文明教育的悲剧;

B、部分高校教育工作者师德败坏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C、高校师生关系普遍异化了;

D、这是一起偶然事件,它并不表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已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

E、每个高校教师都程度不同地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任务。

53、针对上述案例,如何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A、改变轻视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

B、更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高思政课实效性,使之更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

C、加强大学教师队伍的师德培训,突出教师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D、要形成全社会关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E、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制,使学校管理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54、针对上述案例,你认为高校及教师应()。

A、高校应建立师德督导巡视组,对教师师德进行定期调查和反馈并整改;

B、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做到严格自律;

C、高校应适当缩小规模,提升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

D、教师应深入学生生活,细心观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E、要改变行政主导型的高校教育管理体制,重塑新型的师生关系;

案例分析二:2011年4月4日,北师大教授董藩发微博称,高学历者的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并称在给研究生讲课讲“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价(家)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此言一出,立刻在微博上引起巨大争议。截至昨6日15时,56369名网友参与了凤凰网发起的网络调查。其中,45.4%的受访者质疑“高学历者的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这一观点,认为教师不应用金钱来衡量学生的成败与否,甚至另有24.6%的受访者明确反对董藩教授的观点,表示知识沾上铜臭味是社会的悲哀。此外,也有25.6%的受访者认同“高学历者的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的观点,并解释说财富能彰显高学历的价值,教师应该鼓励高学历者积极创造财富。

55、为什么多数网民对此持批评态度,认为教师不应用金钱来衡量学生?因为()

A、高校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高级人才的专门场所,用金钱来衡量学生人生价值是一种片面的教育理念。

B、讲“高学历者的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与教师身份是不适当的。它助长学生拜金主义行为。

C、高校教师应安贫乐道,讲这种话,有失体面;

D、这是讲究利益,过分功利的思想,它十分不利于大学生成才成长;

E、反映出社会对当前高校教师德现状存在着不满;

56、少数网民对此持认同态度,并解释说财富能彰显高学历的价值,教师应该鼓励高学历者积极创造财富。你觉得其合理性在于()。

A、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利益驱动,在追求金钱过程实现个人价值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B、这句话本身就是教师激励学生追求财富的一种教育手段。只要出发点是好的,手段可以不计较;

C、高学历与财富存在对应关系,它讲出了知识的价值;

D、讲“高学历者的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意味着目前高校的学历教育存在相当严重的问题; E、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培养应如市场经营一样应以利益为导向,以金钱为衡量标准;

57、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德领域出现了哪些新问题?()

A、重金钱、轻事业;B、讲实惠、淡责任;C、高职称与实际教学科研能力不相称;D、教育观念有偏差,教育思想有问题:E、过分依赖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模式重灌输;

58、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你觉得其职业道德规范应包括哪些内容?()

A、坚定立场,把握方向;B、献身教育,甘于奉献;C、严谨治学,科学育人;

D、热爱学生,以情育人;D、团结协作,共同育人;E、身正为范,为人师表;

江西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课程考试试卷(第三章)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1.5分,1.5×20=30分)

1、B2、D3、C4、C5、A6、D7、A8、A9、B10、C11、A12、A13、C14、C

15、D

16、B17、A18、C19、B20、B

二、多选题(每题2分,2×10=20分)

21、ABC22、AB23、ABC24、ABC25、CD26、ABD27、ABC28、ABCD29、ABCD30、ACD

三、是非判断题(每题1.5分,20×1.5=30分)

31、A32、B33、A34、A35、A36、A37、A38、A39、B40、A41、A42、A43、B44、A45、B46、A47、A48、A49、A50、B

四、案例分析(每小问2.5分,共计8个小问,8×2.5=20分)

11.课程简介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 篇十一

关键词:课程改革;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策略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劳工组织就已经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教师工作应被视为专门职业(profession)。《世界教育年鉴》1980年的主题就是“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伴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变革,特别是目前正从数量(规模)发展向质量(内涵)提高转变的关键时期,在职业学校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已经成为职业学校的迫切要求。

一、课程改革赋予教师专业成长新的内涵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所获得的专业领域的成长,即为“教师专业成长”,又称“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众说纷纭的概念。有的学者认为教师专业成长是指在“关注教师社会、经济地位提高和争取资源与权利的分配”的同时,“更着重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高”;有的学者认为,“教师专业成长是指在教学职业生涯的每一个阶段,教师掌握良好的专业实践所必备的知识与技能的过程”;还有的学者认为,教师专业成长是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这涉及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影响因素、途径和方法。无论哪一种说法,笔者认为对教师专业成长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教师专业的发展”,另一个是“教师的专业成长”。前者可被看作为教师职业作为一门专业的发展过程;后者可理解为教师由非专业人员成长为专业人员的过程。本文所指的教师专业成长更多的是后一种理解。职业教育对教师的素质结构赋予了新的内涵,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专业成长过程更突出职业性。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背景下,职业教育具有依赖性强与变化周期短的特点。人才需求市场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风向标”,它要求教师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知识,具备将所学知识与实践有效融通的能力,具有高度的职业前瞻性和敏感性。

2.教师专业成长内涵更强调实践性。职业教育要实现“五个对接”,就要求教师按照市场调查、行业分析、职业及职业岗位群分析、调整和改进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注重学生行业、职业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的培养,能进行专业、课程的开发和改造等。因而实践和经验知识的成分、操作和动手能力显得更为重要。另外,由于学生技能水平被社会认可有时间延迟性,这更需要教师在企业实践中不断发展专业情感。

3.教师专业成长需求更富于差异性。由于职业学校课程有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之分,同一学校中又开设多种专业、多门专业技能课程,这就使得教师的教学内容存在很大差异。此外,教师在不同的企业参与生产实践,导致教师的专业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需求呈现出的多样性与差异性也导致教师专业成长很难同步。

二、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成长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

1.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新的挑战

随着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深入,职业教育的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发生很大变化,给教师带来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教师角色的转变也是历史性的。

(1)课程功能上的变化,对教师形成正确的课程观是个新的挑战。从以人为本和教育公平的角度来看,职业教育课程需要发挥三大功能:一是促进学生的就业能力。职业教育的最大特征是职业性、实践性。二是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职业教育的课程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智力发展为己任,通过课程设计、有效教学等来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三是促进学生的人格完善。相关调查数据一再显示,企业越来越看重的是人才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精神。因而,职业教育在课程设计上必须全面关照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需求,要有利于学生的人格健全和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2)课程结构上的转变,对教师全面把握课程的系统性是个新的挑战。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一般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类。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课、艺术课及其他选修公共课程,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促进终身学习。专业技能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最大特点是:学校和企业按照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共同制订实习计划和评价标准,组织开展专业教学和职业技能训练,从而保证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与其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基本一致。

(3)课程内容上的变化,对教师科学选择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是个新的挑战。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不仅有知识和技能,也有过程和方法,还有蕴涵的积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强调以促进和实现人的和谐发展为主线,从多个维度设计和编制课程,既重视课程内容的目标和方向的建构,又重视过程和方法的建构;既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建构,又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建构。因而,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更多地选取和设计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实例、个案。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究和体验生成新的知识和技能,具备综合的职业素质结构,能够从事多种职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能适应企业的改造、重组、创新的需要。

(4)教学方式上的变化,对教师掌握恰当的课程实施方法是个新的挑战。职业教育教学方式更为倡导以下几种:一是行为导向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最大的优势是给学生创造实际工作环境,建立与劳动组织近似的工作小组,通过完成一项工作任务解决某一实际问题。其带来的教育最大附加值是学生在运用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二是“模拟仿真”教学方式。将电脑、投影、幻灯、录像和电影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于课堂教学,其优势除了将不便于搬进教室的设备搬进课堂外,教学过程的缩短和学习内容的再现也成为可能。三是模拟教学方式。是指在人为的特定环境下,让学生对某一事件的处理过程进行演示的教学方法。它在工业领域的专业实践训练和商业办公训练方面的应用更为广泛。

(5)评价方式上的变化,对教师形成积极的课程评价观是个新的挑战。由于上述各方面的变化,不能再按传统教学那样对教师与学生加以评价,必须在评价方式上进行新的调整。在学生评价方面,更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和阶段性,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重视学生本人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更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如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等,追求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在教师评价方面,以教师自评为主,通过自评来指导反思自己的教学,再加上同行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企业评价以及学校领导的评价等,使教师真正成为合格的职业教育工作者。

2.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的新要求

教师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时代的发展与职业教育的改革赋予了教师更多的角色。

(1)教师即学习者和促进者。新的历史时期,知识更新日益加快,职业学校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先进的教育理念、多元化的知识结构、精湛的教学技能、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高的职业指导能力。因而,唯有“学习型”的教师,才能保证自身知识的不断更新,才能更好地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同时,职业学校学生普遍存在着文化基础薄弱而又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渴望掌握一技之长而又不知从何下手、兴趣爱好较为广泛而又不愿太多投入、思维灵敏活跃而又常常感到自卑等特点。因而,职业学校教师应更多地关注“授人以渔”。这就要求教师要从传授者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开发者、教学情境设计者、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和学习成果的分享者。

(2)教师即心理辅导者。职业学校学生心理特征的表现是:第一,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但自我意识深度不够,自我否定过度。第二,情感内容丰富多彩,但具有明显的“两极”性。他们既有容易受感动形成正义感的一面,又有很容易受不良社会现象影响形成消极行为的一面。第三,自尊心强但意志力薄弱。渴望得到尊重,追求平等,但内心又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自卑心理,遇到困难时特别依赖别人的帮助。教师作为学生发展时期的重要影响者,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都会从教师的角色中折射出来,并“映照”在学生的人格世界中。这就要求教师要按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去塑造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真正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3)教师即职业指导者。职业咨询和指导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正确的职业指导可以帮助学生选择与自己的兴趣、特长、个性特征相适应的职业,提高教育的社会效益;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完善,形成正确的职业观,提高学生就业质量。职业学校的教师有责任让学生明确“职业是什么”、“如何选择职业”、“所学专业与职业的关系”等,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能力,让学生掌握自主创业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和管理中引导学生形成“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真正理解“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真谛,帮助学生以成功者的心态走上社会。

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操作和实施策略

1.立足教师的自主发展

教师专业成长的问题,归根到底是教师的自我意识问题。如果一个教师自己没有专业发展的需求,那么再好的外部条件都不可能发挥作用。但问题的关键是教师怎样才能实现自主发展?在操作层面上,教师可以通过学习教师成长的理论,了解自主发展的具体内容,科学有效地规划自己的发展;而后要有行动支持,借助备课组、教研组、课程研发组、名师工作室等教师学习团队实现自主发展;最后自我发展需要有一个适宜的环境,教师要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的人际氛围,同时学校公正的行政支持是教师自主发展的有力保障。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一般模型如图1所示:

2.着眼教师的教学经历

教师可通过个人资料的收集和对自己思想轨迹的记录来认识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对自身实践进行有意识地、系统地、持续不断地探究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以改进教学实践。在教学之前,教师对自己的课前计划进行思考;教学之中,尽量体察实践活动背景以及有关现象的种种变化,通过实践检验理论、方案、计划的有效性和现实性;教学之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积极反思、参与研究,将实践与研究融为一体;运用教育教学理论,认识自己的教学行为并通过调整再将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如此循环往复地进行。这样做的目的是在教师现有的教学基础上提高教学效率,为最终提高教师专业成长水平创造有利条件。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一般模型如图2所示:

3.构建教师合作的平台

目前,职业教育按照职业实践的逻辑顺序,已初步建立起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对各课程相互关联的知识点进行重组,突出事物的整体性,避免了重复教学,克服了课程间的割裂,促进了学生智能的迁移,提高了教师对教材的整体把握能力和将各课程进行融合的技术。因而,教师间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间的合作可通过集体备课、集体听课、集体评课、技能集训、教学导师、同伴训练、集体咨询、集体辅导、课题研究、教研沙龙、协同教学、课程开发等方式进行,同时学校要为教师提供一定的政策机制和物质条件的支持,努力为教师创造宽松的发展空间,保证教师有充裕的合作时间。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一般模型如图3所示:

4.关注教师研究的策略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不得不承认教师充满了丰富的研究机会。其实,每个教师每天都在“研究”,只是层面不同而已。针对教师在研究中的成长,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背景,坚定专业信念与意识,积累各类教育教学研究的知识,锻炼自身的研究能力,采纳各种类型的研究途径,实施递进性研究行为与策略,不断完善与整合研究成果。同时要结合自身不同阶段制订合理的研究计划,对一个阶段的研究进行不断的反思总结,对研究中的盲点进行重点分析。另外,教师研究的成长是一个包含了“混沌—实践—理论—实践—提高—成熟”的循环往复的过程。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一般模型如图4所示:

5.注重教师的专业引领

专业引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佳途径之一。专业引领通常指的是具有教育教学专长的人员通过他们的先进理念、思想方法和先进经验引导和带领第一线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专业引领人员可以是教育教学研究的专家和行家,也可以包括资深的专家型教师,如特级教师、领军人才、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等。可通过科研讲座、专家咨询、合作研究、技能竞赛、校本培训、专题讲座、师徒结对、课例教研等方式实施专业引领。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一般模型如图5所示:

总之,影响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有很多,除了以上诸多方面所包含的因素之外,还有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社会发展趋势、社会环境、学生家长等其他的因素。但不难看出教师专业成长已成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迫切需求。

参考文献:

[1]崔允.课程·良方[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88.

[2]胡青.教师自我发展能力培养与提升[M].北京:华龄出版社,2005:3-7.

[3]朱家存.基础教育新课程的理论与实践[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134-136.

12.课程简介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 篇十二

关键词:中小学,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危机,对策

1 中小学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危机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逐渐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道德品质。作为教师职业发展的初始阶段及教师群体中社会活力最强的群体青年教师,其道德素质的问题对教师的社会角色、教师的价值定位尤为重要。

据调查,当代中小学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教学业务上没有明确的努力方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2008年修订)》要求教师要“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而在当前就业压力下,很多人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是因为教师比较稳定,并不是因为对教育和对学生的热爱,因此,有些教师对工作应付了事,只将教学工作当做谋生的手段,尤其部分青年教师忽略教学工作的创新性与教师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的优秀人才的重任,只走形式,不注重教育的功能与目的。

(2)不注意自己的师表形象,不关爱学生。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乃是作为一个教师的天职。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不只是所教课程知识的传授与接收、讨论学习的过程,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的言行体系产生影响。

(3)缺乏爱事业、爱岗位的敬业精神。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是教师这份职业所需要的职业道德,但据调查,某小学有90%的教师都存在副业,即有与本专业不相关的第二职业存在。副业必然占用了教师对本职工作的投入时间与精力,抑制了教学的创新性的开展、降低了教师的责任感,从而为教育质量的降低埋下了隐患。

2 中小学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危机的深层因素分析

2.1 青年教师的心理特征

青年教师是从学生的身份突然跃变为教师的身份,对这种变化缺乏起码的实践经验,原先的期望与设想可能与后来的现实不相符合。教师的职业要求是稳重、耐心、不随意发泄感情、不破坏内心的平衡、不冲动、会换位思考,这与青年人的生理、心理不协调,青年人表现出活泼、精力旺盛、思维活跃、视野广阔、兴趣广泛、情感丰富。

2.2 青年教师的道德特征及价值追求

在当代青年群体中,网络恶搞、各类“门”、公共场合失范等各类怪异现象层出不穷,高校“官”热化,社会叛逆,离奇自杀等现象随处可见。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青年教师的道德观正在发生改变,他们对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等传统道德观的认同感下降,转而更倾向于选取真诚、公正、善良和坦荡等在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的道德元素。

2.3 青年教师面临的压力

(1)青年教师要面对来自社会生活的压力:物质生活的不满足是这一压力的主要方面,教师工资待遇随着政策的改革在不断提高,教师地位也在不断提升,但是,教师工资收入稳定、浮动不大等特征,使当代中小学青年教师的收入水平处于“吃不饱饿不死”的状态,来自经济的要求,使得教师为物质生活担忧。

(2)青年教师要承担工作方面的压力:社会的进步、科技的腾飞、信息的爆炸、教育的发展、人才的竞争,对青年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即他们应是实践反思型、创新发展型的教师;应是能适应21世纪教育教学需要的,满足我国新时期教育教改与发展要求的高素质、高质量的教师。青年教师必须不断追求新的专业知识、新的教学技术来提高竞争力。(下转第111页)(上接第101页)社会各界对学生以成绩论英雄的局面未改、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向教师问罪、对教师超脱于世俗的期望等,都给青年教师造成了压力。

(3)青年教师要承担个人情感的压力:青年教师处于成家立业的年龄阶段,正面临婚姻这一复杂的情感生活,而青年教师因工作范围固定,人际关系狭窄,情感生活单调,部分未婚男青年教师找对象难度大,部分已婚青年则面临家庭的压力而心力不足。

3 建立激励机制,解决道德危机

针对当前中小学青年教师群体出现的道德危机,学校在分析其心理、道德、价值观特征及压力的基础上,建立激励机制,引导其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优化教师队伍,促进当代教师队伍的健康成长。

激励是指激发人们的内在动机,鼓励人们朝着管理者所期望的目标采取行动的过程。需要和动机理论主要说明了人们为什么会采取某种行为的原因,因此,要使青年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激励机制。

3.1 物质激励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依次从低到高排列,低层次需求得到了满足才会产生高一级层次的需求,物质的需求是属于生理需求层次,而青年教师的收入水平及生活的压力又决定了物质需求尚具有诱惑力,因此,物质的激励对青年教师来说具有激励作用,人的良知及人性中善的一面会促使青年教师提高职业道德,回报教育事业。

在社会为提高教师待遇不断努力的形势下,学校可从以下方面入手来获取经济效益并将其用于实施物质激励:(1)多方位拉拢资金,建立校办企业;(2)与工厂等单位建立资源合作关系。(3)加大对道德榜样教师的物质奖励。

3.2 情感激励

20世纪50年代,美国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提出了著名的“双因素理论”。他把工作满意感的因素分为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其中保健因素,如工资刺激、舒适的工作环境等即使达到最佳程度,其激励作用也是有限的,只有配合激励因素,如成就、认可、工作本身等因素,才能对人的行为产生更大的激励作用。青年教师的情感激励,应从以下方面着手:(1)构建教师家园,注重工会的力量;(2)关心情感生活,教师的心理健康;(3)培养校园文化,增强教师爱的责任;(4)开展老青互助,帮助青年教师情感发展。

3.3 目标激励

目标激励具有重要的作用,对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进行一定的引导,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帮助其制定不同阶段的目标,有助于青年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使命感的增强。针对有些青年教师因为教师行业本身的特点而踏入教师岗位的现象,可以帮助其培养职业兴趣,引导其走入教师规范,争取成为骨干力量,对确实不适合并且不排斥教师这一职业的青年教师,可以考虑退出措施。

3.4 引入竞争机制

各行各业的竞争现象告诉我们,只有引入竞争,才能提高质量。所以引入竞争机制势在必行!应该建立一整套人才管理系统,对教师进行各个素养方面的管理与评价,运用激励手段,促进竞争。

激励机制的完善,是学校根据教师群体及其中青年教师对象的状态建立并不断修正发展起来的,需要校本研发与摸索,只有各所中小学解决了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危机,青年教师才会有健康的成长,我国的教师队伍才有美好的未来,教育才有更好的希望!

参考文献

[1]张连云.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13):16.

上一篇:表现手法想象下一篇:关于描写诚信的作文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