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实践论文(精选8篇)
1.红色文化实践论文 篇一
文秘114原创投稿
2011红色经济、文化暑期实践报告
------关于对梁弄镇横坎头村红色经济及文化的研究
一、首语
此文是星星之火团队对这次暑期实践的总结。我们调查的对象是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希望能过真实的反应横坎头村的红色经济、文化的状况。能给当地带来一些积极的建议。
二、对横坎头
村的简介
横坎头村是梁弄镇的中心村,位于梁弄镇区以南2公里处,总面积6.6平方公里。气候宜人,民风淳朴,风景秀丽。是由原横坎头、紫溪、百丈岙等六个村合并而成。全村共有农户897户,总人口2821人,现有耕地1546亩,山林5316亩,有35个村民小组。
它是宁波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宁波市“四型”先进村党组织、余姚市“五好”党组织和余姚市文明村。以横坎头村为中心的宁波市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被中宣部、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等部门联合命名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横坎头村有许多文化建筑,是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抗日战争时期,以余姚梁弄为中心的浙东抗日根据地是全国著名的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之一。根据地领导机关“中共浙东区委员会”的所在地就位于此。现在浙东区党委旧址是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共浙东区委旧址及其周围的浙东银行旧址、新浙东报旧址、浙东行政公署旧址、教导大队旧址、谭、何住处、浙东鲁迅学院旧址等革命旧址构成了一个以区党委旧址为核心的包括浙东抗日根据地党、政、军、金融、新闻各方面情况的浙东革命史迹网,完整的体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浙东革命根据地在政治、军事、文化及政权建设等方面的历史足迹。
当地生态农业发达,其中以樱桃、杨梅采摘等为主。工业以制造室外灯具为支撑性产业,另有一些塑料加工等产业。都是一些污染较轻的产业。由此决定,工业在当地并非是中心产业,发展缓慢。
如今的横坎头村,是一个整洁和美丽山村:一条条水泥路穿村而过,一幢幢两层小楼随地势起伏分布,一座座水库、一条条大溪清澈照人,一片片绿色果园生机盎然……在这个面积6.6平方公里的山区小村上,传统风貌、红色风姿、古典韵味和现代气息、开放意识,都和谐地交织在一起,焕发出浙东红村的特有魅力。
三、横坎头村的红色文化
1.红色文化资源
(1)浙东行政公署和浙东抗日军政干校旧址。
(2)中共浙东区党委旧址。
已开辟为一个浙东抗日根据地革命遗迹博物馆。博物馆内陈列了大量书画、照片、文献及有关抗战时的实物,有数千件。一个村级博物馆能拥有这么多藏品是难能可贵的。藏品不足之处仍是复制品较多,种类不够齐全。
(3)浙东银行旧址。
房屋比较破败,但墙壁上仍残留着当年抗战时期的一些文字遗迹,还有一个很大的五角星。屋梁上的一些木雕砖刻虽然破旧,但也透出古色古香的韵味。
(4)谭启龙旧居。
也在一所居民住宅内,是一排独立瓦房中的一个小间,比较阴暗破旧,只在门口竖了一块“谭启龙旧居”的牌子。
中共浙东区委旧址及其周围的浙东银行旧址、新浙东报旧址、浙东行政公署旧址、教导大队旧址、谭、何住处、浙东鲁迅学院旧址等革命旧址构成了一个以区党委旧址为核心的包括浙东抗日根据地党、政、军、金融、新闻各方面情况的浙东革命史迹网,完整的体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浙东革命根据地在政治、军事、文化及政权建设等方面的历史足迹。
2.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以及修缮、扩建
四、横坎头村的红色经济
1.红色旅游状况
该村以红色旅游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它作为抗战时期中共浙东区党委所在地,是“浙东红村”。自2003年省委书记习近平视察村里以来,横坎头村着眼丰富的“红色资
源”,委托规划设计公司专门编制了《横坎头村红色旅游规划》,对浙东游击区的中心,中共浙东区委、新四军浙东游击队司令部教导队、浙东行政公署、浙东银行、浙东报社等都曾驻横坎头村的革命遗迹以及四明山、道士山、白水冲景区等进行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和保护,使横坎头村逐步成为集历史文化、革命圣迹、自然风光于一体的旅游型村落。
并且在当地政府部门帮助下,横坎头村实施了浙东红村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对浙东区党委旧址和原属浙东行政公署、浙东抗日军政干校的上新屋自然村进行保护性修缮,使之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据了解,每天人次接待2000到3000人次,旺季时也有近3000人次参观,总计每年大约有50万到60万的游客。4月到10月是客流量较为集中的月份,主要是5、6、7、8月,11月冬季淡季;参观群体以学生、党员、退休干部以及单位团队居多,主要是参观学习,需要指出的是这里还是学生实践爱国教育基地;因今年是建党90周年,客流量也明显增多,迎来了一股新的红色旅游热潮。可以看出,横坎头旅游发展态势良好,开发前景广阔,“红色旅游”越来越成为横坎头村新兴的支柱产业,也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又一个亮点。
2.红色文化对经济的巨大贡献
今年,红色旅游景点已是免费对外开放。那么其直接价值,即通过门票的收入的经济效益是微乎其微的。都是这并不能说红色经济对当地经济作用无足轻重。相反,它的作用是巨大的。
第一:梁弄镇横坎头村以“红色”旅游为依托,积极发展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业。目前全村共有农家乐饭店3家,每年平均共接待游客1.5万余人次,实现旅游餐饮收入一百多万元。我村通过开展调查研究、咨询交流和培训学习等活动,进一步推进农家乐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的建设,提高农家乐经营管理水平。此外,我村积极做好品牌宣传工作,编制农家乐及农副产品的宣传资料,开发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及大礼包制作,推介各类名特优农副产品。这也是一笔可观的经济效益。并且,周边老百姓也可借此做生意,例如旅社,街头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旅社。在对开旅社的居民那里了解到,每当旅游旺季,客房总是满的,他们从中获益颇多。还有旅游社等诸如此类的第三产业。
五、在文化及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旅游旺季交通堵塞,交通不便利
据了解,当地无专门从镇到横坎头村的交通设备,一般是旅游团包车以及单位班车。
旺季时也会交通阻塞。需梁弄交通大队疏通。而且,停车场也不够多,满足不了需求。建议开通直达景区的大巴车。有条件的话,拓宽道路,尽量做到旺季交通舒畅。
2.旅店的规模小、不规范而零散
据了解,当地旅店的开办不够规范,监管力度不够。且当地的旅店越开越多,客源却相对固定,导致了有些店的生意相当惨淡,并且在防火设施的检验中越来越放松。希望当地政府能对登记在案的旅社,进行规范,定时的组织检查。在防火设施、及安全卫生方面严格把关。
3.红色旅游对当地的普通居民及一些商户的影响力不够
据了解,虽说当地的特色旅游点是红色遗址以及水果采摘,但当地的商户和居民对这些却感觉浅浅,除清明五一前后,游客会有所增加,其他的时候平平。希望旅游社能够弄个两天一夜游,这样可以更好带给当地商铺直接受益。
4.旅游带动的配套设施不过齐全
虽说,当地的农家乐和旅社不缺,是规模偏小,分布零散。没有做好游客的一条龙服务,从居住到交通出行到餐饮到旅游,有些环节还有待提高。(对此,当地政府已经对此作出努力,例如政府正在在投资建设四明湖生态旅游工程,正在修建环湖的生态游客道,其中有一个规模庞大,工程浩大的度假村,配有五星级酒店,健身房,娱乐设施等相信会受到不少游客的青睐,还有187亩农家乐工程等)
5.文化产业方兴未艾,文化事业有待发展
目前的情况是政府在包办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广大村民对此知之甚少,而且没有多大发言权,只是被动地接受,或被土地征用,或被拆迁安置,而得到的补偿金又非常有限。因此,他们有一种抵触情绪,就不满政府的安排,对前途感到迷茫,对搞得轰轰烈烈的“红色旅游”业缺乏关心,觉得事不关己,“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6.社会风气不佳
现在一些农村比较重视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建设,对乡风文明建设往往雷声重、雨点轻,重视不够,实施不力。而在对普通居民的采访中,就“这里社会风气如何”一问题,居民们普遍有些担忧。他们说社会风气不好也是一些村民的谈论话题。虽然妇女主任否认村里有打麻将、赌博的现象。横坎头村是文明村,情况可能比其他村要好。据另一个村的熟人介绍,农村里赌博盛行,玩“牌九”和“冲击麻将”的人很多,原因是农民没有事情干;一些身为独生子女的年轻人,读书不好又不愿辛苦劳动,无所事事就参与赌博;家庭经济条件尚可的妇女也把打牌作为消遣。希望当地政府狠刹赌博歪风。定期的组织民间突击,围剿赌博据点。
7.警防形象及豆腐渣工程
六、对于将来的发展,政府的努力
政府在政策上支持当地的经济发展。一是市政府的完全财政补贴,二是对于景区部门下的旅游公司来说允许政策性的亏损。政府部门在大力宣传红素旅游的同时还会开展各种各样旅游项目。例如白水冲瀑布以及漂流,宋朝的古墓群,梁弄还有浙东地区第二大的长橱楼,五桂楼。而且现在正在投资建设四明湖生态旅游工程,正在修建环湖的生态游客道。政府部门也正在招商引资,例如cs野战等,适应于梁弄镇的生态旅游项目。而且政府部门还会做好旅游推广以及游客的接待等工作。我们同时业看见了当地政府的直接惠民活动,爱心超市和污水下水道建设,居民对这些感觉非常好。以及全部的居民对待红色景区的建设都持很支持的态度,希望政府在这一块加大力度,用红色经济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七、结语
我们的实践队在当地调研时,获得了当地政府大力支持在此深表谢意!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冒着烈日、酷暑走街串巷,挨家挨户进行细致调查,十分辛苦。在本次调查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老区人民热情好客、淳朴善良的性格。同时,在调查中发现老区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也不缺乏致富能人,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帮助下一定会有光明的前景。通过调查研究,我们期望新农村建设在老区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只有当形式和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时,新农村建设才会在老区扎下根来,开花结果。
文:星星之火团队
2011年7月3日
参考文献:
1.《行进在新农村建设征途上的“浙东红村”》
2.余姚农业信息网
《余姚横坎头村做好“红绿”文章尽展“红村”魅力
》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2.红色文化实践论文 篇二
一、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 建立校园红色文化新阵地
自从百色市提出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文化以来, 学校在团市委、教育局少工委指定的四月、十月“民族精神代代传”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月中, 以百色起义纪念碑、百色起义纪念馆、红七军军部旧址作为校园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根据当前的时代要求, 结合学生思想动态, 创新活动形式, 让学生在相同的地方, 参加形式多样的活动, 让学生用不同的视角去体会和感悟民族精神,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
近年来, 根据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家旅游局推出“邓小平足迹之旅”红色旅游品牌, 学校少先队大队部设计了“沿着先烈足迹, 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大队活动。该活动由三个环节组成:学生利用综合实践课, 用纸巾自己亲手制作小花, 到百色起义纪念碑祭奠革命先烈;以步行的形式走红军桥, 在邓小平铜像前聆听宣讲团叔叔和老红军说百色起义的历史故事;以观摩收集纪念馆园林里邓小平手迹碑林内容的活动形式开展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在颂扬红色经典、感受红色魅力的过程中, 变被动为主动地接受爱国主义熏陶, 理想信念得到了强化。
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就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近年来, 学校充分发挥本地红色旅游资源优势, 与各级部门、五老帮教团紧密合作, 在百色起义纪念碑、百色起义纪念馆、红七军军部旧址坚持开展了寓教于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形成了具有革命老区校园红色文化建设特色的校园活动文化, 多次被市级、省级电视、报纸报道, 成为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一朵奇葩。少先队总辅导员、中队辅导员等多名教师在这些活动中锻炼成长, 先后被评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个人、百色市德育标兵。
二、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 拓展校园红色文化新内涵
“十二五”以来, 百色革命老区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行, 取得喜人成果。百色旅游业日渐更新, 新农村、新景点不断出现。为了让学生把社会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地整合起来, 更有利于培养适应社会的合格人才, 学校进一步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 拓展校园红色文化新内涵。
以“祖国发展我成长, 小眼睛看新变化”系列活动为例。
(一) 系列活动之“走进新农村, 小眼睛新发现”
以秋游的形式, 组织高年级学生到百色市新农村示范点———百色市右江区永乐乡濑浩村开展“走进新农村, 小眼睛大发现”社会调查活动, 并填写学校少先队部下发的社会调查表。在这次活动中, 让学生了解国家发展的美好前景下农村的新变化。
(二) 系列活动之“走进新百色, 小眼睛大发现”
以设计剪贴式黑板报的形式, 开展“走进新百色, 小眼睛大发现”主题中队活动。具体做法是:以小队为单位, 组织学生到学校阅览室查阅、收集本地报纸, 并剪辑有关百色工农业、交通、教育、城市建设、农村新貌的成果图片, 编辑成剪贴式的黑板报。通过这样的活动, 学生深切了解到家乡各方面的发展状况, 树立建设家乡的意识。
(三) 系列活动之“改革开放大变化, 小眼睛大体验”
以参加中小学生征文比赛为活动形式, 开展“改革开放大变化, 小眼睛大体验”主题活动。具体做法是:结合系列活动的心得, 让学生撰写关于改革开放大变化, 以“家乡巨变”“千姿百色”“心中的蓝图”为题的作文, 积极参加百色市宣传部、共青团百色市委员会举办的中小学生征文比赛。征文比赛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
上述主题活动, 让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 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去感受和体验家乡和祖国的巨变, 通过“填写社会调查问卷———收集剪辑报纸图片, 设计剪贴黑板报———写活动心得体会”这些操作性强又不失新颖的活动形式, 让学生直观地、感性地了解了革命老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变化, 这将有利于学生树立健康、积极、奋进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炽热情感。在这次主题活动征文比赛中, 不少学生的作文分别在自治区级、市级的读书活动征文比赛中获奖, 如六⑴班的梁同学写的 《家乡巨变》 被收录到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广西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改革开放三十年读书教育征文集》 里。高年级中队辅导员普遍认为本次主题活动方案操作性强, 贴近生活, 贴近实际, 寓教于乐, 相对于枯燥的课堂说教, 德育效果更为显著, 同时也有利于辅导员在活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在这次辅导活动中, 四位中队辅导员分别获得了市级辅导一等奖、区级辅导二等奖和三等奖、全国优秀辅导员称号的好成绩。
三、精心设计活动主题, 打造校园红色文化新亮点
目前, 学校校园文化总体上是健康的, 但是校园中不时流传出低俗的歌谣, 不少学生身上存在骄娇二气, 还存在盲目追星、迷恋网络等不良习气, 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学生理想丧失、意志消沉。为此, 学校在每年的“六一”儿童节都举办一些具有针对性及教育意义的主题大队会, 如针对学生乱改编古诗、篡改流行歌曲等现象, 开展了“净化校园文化, 传唱民歌童谣”编创比赛, 活动共整理和收集了100 多首学生编创的新童谣。因为有了这些基础, 学校文艺队在参加市教育局举办的校园新童谣编创表演赛中, 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2015 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 学校抓住这个教育契机, 在纪念活动期间, 设置了“我心目中的英雄”主题活动月并积极开展各项活动, 例如以设计布置学习园地的形式, 开展“寻找心目中的英雄”“说说英雄事迹”“我心中的英雄演讲比赛”等系列主题中队会。
打造校园活动文化建设的新亮点, 要在活动的设计上把握德育要求与学生精神需要的最佳结合点, 根据“以活动促巩固, 以活动促发展, 以活动促践履”的目的, 在就近取材、注重延伸、回归实践、感悟升华、活动无痕的基础上, 制定活动主题, 设计活动方案, 才能增强活动的针对性、普遍性、实效性, 使“活动”为实现“目标”服务。
3.红色文化实践论文 篇三
关键词:红色文化;价值观;探索
1 红色文化的内涵及意义
红色文化是指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解放前夕解放28年的历史阶段,包括中央革命根据地、长征红军、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革命纪念馆、纪念物和革命精神的承载者。它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代表。红色文化资源的科学开发和利用,发挥红色文化的价值和功能,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推动革命基础领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自由与解放的伟大实践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过程。
红色文化是一种思想文化,它也是一种精神文化。红色文化的引导作用不仅体现在它的价值取向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它的形成、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优秀品质的传承上。无论是在改革开放的新历史时期还是在革命战争年代,作为一种先进的革命文化,红色文化都起到了引领和精神的感召,并激发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勇敢前进。
2 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
2010年,在中央研究室的组织、指导、推广下,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领导的支持下,在全国党史部门的广泛参与下,全国的红色革命遗址普查工作广泛展开,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普查的红色革命遗址近5万处,相关联的其他遗址5000余处。其中新发现了很多的革命遗址和相关的资料,填补了历史空白。如山西省共普查出3400余处革命遗址,是以前掌握数据的一倍多;安徽省新发现300多处革命遗址,而以淮南市为例,淮南市在市委常委的号召下,也进行了红色文化资源的普查,确认淮南市现共有红色革命遗址79处,现存的革命遗址中,如淮南市凤台县抗日政府纪念园、凤台县白塘庙革命纪念园,淮南市大通区“万人坑”——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侵华日军三里沟大屠杀纪念园,还有新建的淮南新四军纪念林等,对于进一步加强淮南市的党史宣传,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发展红色旅游,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中,淮南市新四军纪念林作为该市红色文化革命的典型代表值得推广。新四军纪念林是2002年10月,在纪念新四军成立65周年之际,由淮南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倡议,并和中共淮南市委党史研究室共同组织兴建。纪念林位于上窑森林公园花果山上,占地65亩,紧靠206国道,南临窑河,北倚北洞山,交通方便,四面环山,景色优美,气势壮观。该林共植银杏树千余棵,是该市目前最大的银杏林。颂扬新四军精神的纪念碑矗立在山岗的至高处,下面书写着“新四军精神永放光芒”几个大字;背面是《新四军简介》,记述着新四军浴血奋战,抗日救国的光辉历程。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著名战役,警世名言和捐资建林纪念碑等碑刻,置于主路台阶“东进长廊”、“北上大道”两侧,供人们观赏、思索、遐想。新四军纪念林周围已建淮化苑、人才林、学子林、夕阳林、人大林、记者林、国税林、地税林、财政林等十多个纪念林,形成了纪念林园区,号称“千亩园林”。新四军纪念林作为淮南市各级党政机关部门党性教育的培训基地,发挥出了积极的作用并体现了非凡的价值。
以淮南市为例,该市现存的革命遗址中,由于保护的力度不够,有些遭到破坏,甚至已经不复存在,遗迹难寻;有些遗址建筑面貌破旧,缺乏观赏性;有些遗址还仅局限于家族式的管理,没有得到政府的重视,面临随时消失的困境;还有的只有残缺不全的图片和遗留物,这些都需要在调研过程中到每个遗址去测量,走访当事人,深入资料档案,收集综合信息,核实该遗址查询网站的活动顺序。
3 弘扬红色文化,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伴随着她的成长和发展历程,红色文化已经走过了九十个春秋。现在,红色文化在全国各地上又一次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迅速地成为了一个文化交流季节的红色文化现象。其原因是,在本质上,是红色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优良的品质的传承和发展,并与马克思主义革命文化相结合,在革命建设中艰难实践和不断创新发展。它具备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要吸收世界正直和人类文化创造活力无限的智慧。在多样文化和多元文化的需求中,红色文化不仅能极大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且因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具有伟大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和功能。因此,它对当代中国人具有重要的价值取向。[1]
作为一种内涵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先进的革命文化,红色文化以其巨大的思想魅力与精神张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红色文化的感召和激励下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和带领人民完成了一个又一个艰巨的历史任务,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宏伟的发展目标。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以及到 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我们一直发扬和传承民族红色文化,主要原因就是要让大家从红色文化中汲取精神给养,不断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与决心。
参考文献:
[1]张梅龙.论红色文化对于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价值[J].井冈山大学学报,2012年1月.
作者简介:
4.红色文化实践论文 篇四
新时期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也迫切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廉政文化资源的研究、开发和利用, 实现廉政文化 资源向教育资源转化, 为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提供有力保障。桐柏 是革命老区,丰富的红色廉政文化资源是开展廉政教育的鲜活教材, 充分发挥红色廉政文化的资源育人功能, 营造和发展风清气正的执政 环境, 对促进县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桐柏红色廉政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
桐柏红色廉政文化资源丰富, 是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进行党风廉 政教育的物质财富。桐柏是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抗日战争 时期的革命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区,从 1925年建立南阳地 区第一个党组织开始,在长达 20多年的革命斗争历程中,曾是 3个 中央级、6个省级、9个地级、12个县级党政军领导机构所在地,刘 少奇、李先念、贺龙、王震等 300多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和 国将帅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 牺牲了包括省委书记在内一万余名党员 干部和革命群众, 留下了中共中央中原局、豫鄂边省委、七七工作团、中共桐柏区委机关等革命遗址 120余处, 积累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 家廉洁奉公、不屈不挠、浩气长存的许多宝贵史料。
桐柏红色廉政文化内涵深厚, 是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进行党风廉 政教育的精神财富。桐柏红色廉政文化资源展现了桐柏革命、建设和
改革过程中形成的核心价值, 这是革命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 产物,既有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特定内涵,又有与时俱进、价值永恒的 普遍意义。
二、红色廉政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积极探索
一是把红色廉政文化资源转化为生动活泼的教育阵地。一方面, 大力挖掘、有效整合各类红色资源, 打造勤政廉政教育基地。采取多 元化投入渠道, 大手笔修缮兴建了桐柏革命纪念馆、英雄广场、榨楼 鄂豫边省委旧址等一批重点红色文化遗
址。另一方面, 注重发挥红色 廉政文化的外在影响力, 实现寓廉于学。通过举办高规格的廉政展馆 布展大纲论证会、桐柏革命纪念馆开馆仪式、淮河源文化节等一系列 活动,提高包括红色廉政文化在内的桐柏文化的影响力。
二是把红色廉政文化内涵提升为桐柏时代精神。坚持与时代精神 相结合, 组织开展桐柏精神大讨论活动, 既突出艰苦创业、清正廉洁、奉公为民等革命传统精神, 又提炼符合桐柏当前实际、凝聚桐柏人心 的时代精神, 形成了以 “热爱桐柏、干事创业、明礼诚信、和谐包容” 为核心内容的新时期桐柏精神。
三是把红色廉政文化成果转化为广大干群喜闻乐见的精神文化 享受。一方面大力开展红色廉政文化作品与文艺创作, 使廉政文化建 设成果以生动的艺术形式贴近群众。同时全面实施红色廉政文化进机 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工程,组织专业演出队轮回演出,使文 艺精品走近群众。在全县开展红色廉政文化大讨论、红色廉政文化书 画展、演讲比赛等多形式活动, 举办丰富多彩的群众性广场文化活动, 寓教于乐,营造廉政文化氛围。
四是把红色 廉政文化建设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打造健康向上成长 环境。以培养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的社会主义文明新人为 目标,让红色廉政文化教育与校园文化、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加 强对教职工、青少年的廉洁教育。在学校领导班子和教职工中开展 “廉 洁从政、廉洁从教”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贯彻《廉洁自律若干规定》 和县 《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细则》;在学生中开展以 “敬 廉崇洁、诚实守信、严于律己” 为主题的廉洁修身教育活动;在校园 显著位置制作廉政文化宣传标语, 制作图文并茂的 “廉政宣传橱窗” , 在学校网站上开辟廉政文化专栏, 定期创办以廉政文化为主题的黑板 报,建立廉政文化阅览室;通过召开廉洁教育主题班会,师生互动, 畅谈崇廉憎贪的心声;结合优秀传统文化思想, 向学生印发廉洁格言 警句,举行廉政警句背诵比赛,从而在全校营造出尊廉、崇廉、尚廉 的浓厚氛围,让学生在文明、圣洁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五是把 红色 廉政文化建设 与创建文明家庭和开展家庭助廉活动 相结合,推动红色廉政文化进家庭。开展“廉内助”评比。家庭应 是监督的第一道防线。党员干
部在社交圈、生活圈中发生的一些细微 变化,家属特别是配偶最易察觉到。从某种意义上说,家庭内部这一 关, 是党员干部能否把握住自己的关键。采取多种形式教育党员干部 家属多关心、多过问党员干部的思想和生活情况, 常吹廉政风。社区 党组织向社区内党员干部的家属们提出人人争当“廉内助”的口号, 并推出评比活动。如,向干部家庭发放争做“廉内助”的倡议书;发
放评比条件、标准及细则,由家属们自我评价,请丈夫或妻子签署意 见;召开民主会请居民代表、小组长复评。最后对“廉内助”进行表 彰。通过评比活动,营造人人“争先进争一流”的良好氛围,遏制社 会丑陋现象在社区的侵蚀蔓延。
六是 把 红色 廉政文化建设 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树文明、健康、勤廉新民风。选择一批文明新村为试点,以“讲廉洁、树新风”为主 题,着力建设,以点带面,全面铺开。一是开展文化下乡活动,组织 豫剧《包青天》 ,电教片《为民书记郑培民》及其它廉政歌曲、相声、小品专题演出等送戏下乡;二是建廉政文化景观。张贴文化标语、建 廉政文化知识宣传栏,宣传文明、科学、高尚、勤俭持家知识,抨击 封建迷信、抹牌赌博、大操大办等不良习气。三是以“勤廉双优”活 动为载体推行“两述、三评、四公开” ,通过基层干部述职述廉,民 主评议班子、干部、基层站所和基层党务、政务、村务、办事程序公 开,树立和谐公正廉洁新风尚;并把廉政教育向村级领导干部延伸。每年举办纪检监察业务培训班时,将培训对象延伸到村党支部书记, 根据当前农村干部在廉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 决问题的对策等方面进行深刻的阐述, 并重申党纪政纪, 列举身边的 典型案例进行警示教育,教育村干部廉洁从政,依法行政。
三、进一步加强红色廉政文化资源转化的几点思考
1、各级党委必须要发挥主导作用。桐柏县从成立组织机构、制订 《红色廉政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等入手, 紧紧围绕全县发展和工作大 局, 把红色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全县大宣教总体部署, 形成了党委主抓、纪委牵头、部门协作、党政主要领导层层负责的工作格局,从而为红 色廉政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
2、必须要找准党风廉政建设与地方特色文化建设的结合点。桐柏 依托红色文化资源特有价值和优势, 主动与党风廉政建设相融合, 在 内容上不断丰富, 以老区革命传统教育提高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的思 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操守境界;在形式上创新载体, 以文化之,以小见 大, 增强红色廉政文化的艺术感染力和教育渗透力;在方法上拓展领 域,扩大红色廉政文化的辐射面,引领党风廉政建设从“文件” 走向 “文化”、从 “会场” 走向 “广场”、从 “报告讲座” 走向了广阔天地。
3、必须要把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作为教育重点。桐柏通过开 展红色廉政文化进机关、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到红色廉政文化展馆接受 教育等活动, 强化党员干部的廉政理念, 尤其是增强领导干部的廉政 责任, 使他们秉承廉政信仰, 自觉地将模范带头作用体现到工作全过 程。
4、必须要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大环境。桐柏致力于打造淮河源头 执政环境的碧水蓝天, 将廉政文化元素渗透和贯穿到经济、政治、文 化和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充分发挥群众、舆论等的监督作用, 营造 学廉、爱廉、倡廉的浓厚氛围, 净化滋生腐败的土壤,形成廉政大环 境,对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起到了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 利益格局深刻调整, 必然带来人的思想 观念深刻变化, 也不可避免会对党员干部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冲击。培养和造就具有高尚情操和良好素养的党员干部群众, 是各级党委的
5.红色文化实践论文 篇五
20xx年x月和2020年x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xx,每次都参观革命纪念馆,对党在xx波澜壮阔的革命实践给予高度评价,就讲好中国共产党奋斗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作出重要指示,为新时代讲好xx故事、弘扬红色文化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xx是一方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红色文化资源丰厚。党的十八大以来,xx省党史研究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和考察xx重要讲话精神,着力推进红色文化研究和宣传教育,取得丰硕成果。一是抓好正本、力推精品。先后编纂出版《中国共产党xx历史》(第一卷)修订版、《中国共产党xx历史》第二卷(1949-1978)、《xx改革开放40年风云人物》《新中国70年xx大事回眸》等系列党史图书。二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先后围绕重大党史纪念活动,举办大型图片展,拍摄播出《xx党史始话》《红色播火者》《长征与xx的故事》《刘邓大军在xx的足迹》《xx解放时刻》等专题片。三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成功申报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宣传专项资金项目5个,其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xx的创新实践研究》《大别山精神研究》
《xx数字党史纪念馆》等课题结项,打造了永不落幕的网上党史展览馆。讲好xx故事,弘扬红色文化,是新时代党史研究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6.红色文化 篇六
摘要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源头,是一种先进的政治文化。其代表的拼搏精神,革命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它的出现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坚定的基础。在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又为中华儿女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并且积极准确地推动着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事业。
一、红色文化的本体论探析
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倾力铸造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蕴含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理想,爱国精神,政治理想,价值观念和道德诉求。它是一种先进的政治文化,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深度挖掘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是保护和弘扬红色文化的本质要求,红色文化它代表的先进性理念和信仰,在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永远不会过时。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
红色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地并极具中国特设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它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以共产主义信念为基石,以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优秀的革命传统为动力,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道德基础,促进了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这是一场庶民的胜利,一部庶民的优秀文化。
(二)红色文化的内容
红色文化的内容丰富生动,充实深刻。一段红色文化的发展历史就是共产党人励精图治,奋勇拼搏为争取民族解放和人民平等的奋斗史。红色文化的内容大致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红色物质文化。红色物质文化指的是革命年代的人、物、事。其中“‘人’是指在革命时期对革命有着一定影响的革命志士和为革命事业而牺牲的革命烈士;‘物’是革命志士或烈士所用之物,也包括他们生活或战斗过的革命旧址和遗址;‘事’是有着重大影响的革命活动或历史事件”【1】 的一系列红色物质文化。红色非物质文化指的是红色精神。其包涵了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作为一种精神形态与红色资源为主的物化形态相辅相成,共同推进红色文化的成熟发展。
(三)红色文化的特点
“文化同其它社会现象一样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认识特点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把握规律,把握的红色文化的价值规律,更好地探析红色文化的价值功能,为培育新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提供物质基础和精神支柱”。【2】总的说来红色文化大致有以下特点:第一先进性。红色文化是我党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结合中国实际,领导无产阶级及广大人民群众产生的真正代表无产阶级革命的政治文化。红色文化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励人。真正实现了把哲学变为群众手里的武器的伟大壮志;第二 历史传承性。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每一时期的社会意识及其诸形式都同它以前的成果有着必然的联系。红色文化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融合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沉淀而形成的优秀文化,在改革开发的事业中又得以传承从而诞生了一系列正确社会主义价值观。不难看出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传承性;第三 革命性。红色文化是共产党人领导的的一场无产阶级革命文化。作为一种新文化,要想长存下去必定推翻要固有的、守旧的、落后的在当时占主导的保守文化。只有选择革命,红色文化才能发展,才能振兴无产阶级的崛起,才能挽救在当时落后的旧中国;第四 区域性。由于红色文化在革命战争年代并不是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段产生,所以红色文化在形成的时候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最主要体现在以革命根据地的为主的红色文化分布,如藏羌红色文化、红岩文化、井冈山红色文化等。尽管各个地区的红色文化的形成和成熟的地点不同,但其代表的红色文化精神,马克思主义信念是一致的,就像伟大的五十六个中华民族文化所构成的源远流长的中国文明历史一样,都有其不可分割的价值功能;第五 大众性。人民群众既是红色文化的缔造者又是红色文化的传承人,红色文化自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没有离开人民大众的引导和充实,人们通过传承和宣传等方法使其逐渐成熟。所以红色文化是当之无愧的庶民的文化,是一场庶民文化的胜利。
二、红色文化的历史价值
(一)对我党的建设及缔造作用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无产阶级政治文化,是服务于无产阶级革命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红色文化极大的唤起人民当家作主的精神渴求。它第一比较全面的向中国人民宣扬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极大的提高了中国无产阶级的阶级觉悟,为我党开展大规模的革命运动做了思想上的准备。红色文化的先进性使得新民主主义文化统一战线,使得中国共产党快速登上历史舞台。这种文化不仅给国民造成了极大信心,也日益为越来越多先进分子所接受,使共产党的革命队伍迅速壮大,同时使共产党人革命意志更加坚定,保持了其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定的革命信念。
(二)对新中国成立的重要作用
“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证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新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
正是由于红色文化代表着人民大众最根本的利益和最诚挚的梦想渴望所以才会有一批又一批的革命志士为其抛头颅、洒热血,才会众志成城,共产党才会万民归心,才会开辟文明古国的新纪元。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在如今不被大多数人所重视,可它却是一个国家兴衰成败的关键。而红色文化正是在那个人心**,国衰民弱的年代为人们指出了一条明路,这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三 红色文化的现实价值
(一)红色文化在传承过程中赋予时代新的时代动力
建国后红色文化的在两方面增加了内容:第一是物化状态的内容。例如抗美援朝的可爱子弟兵以及他们的英雄事迹,耳熟能详的雷锋事迹,孔繁森事迹,焦裕禄事迹等等一些列先进事迹。第二是这些物化状态所承载精神状态。包括抗美援朝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等一些列的时代精神。正是这些时代精神激励着无数的中华儿女为改革开放事业而奋斗。而这些在和平时期所形成的拼搏奉献文化正是红色文化得以传承的体现。
(二)对政治建设的作用
红色文化见证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一部红色文化史就是一部共产党人的奋斗史,传承红色文化,解读革命历史,有利于帮助人们了解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的来之不易,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地位。通过学习学习红色文化有利于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以史资治”使党少犯错,少走弯路有利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红色文化经过火热年代的练就,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价值认同,这是中国共产党政治认同延续和扩充的最重要的载体”【4】。因此加强红色文化宣传对于增加民众政治认同感和保障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正如胡主席所说:“我们要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军队和全国各民族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浴血奋战的伟大历程,弘扬崇高革命精神和优秀革命传统并以此来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民族人民在社会主义伟大道路上继续奋勇前进。”【5】
(三)对经济建设的作用
红色文化中的物化部分是极其重要的红色资源,这是一种资源优势,把资源优势变成一种文化优势和经济优势,从而推动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调整老区的经济产业结构,有助于帮助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将红色文化打造成自己独特的极富魅力的宣传名片是红色名城持久发展的必然要求,不仅如此由红色文化带动的一系列产业,不仅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又促进了红色文化的传承发扬。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江西省的红色旅游产业,近几年来,江西省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把江西省建设成为旅游强省和旅游产业大省,通过一年一届的红博会全面展示江西的旅游精粹,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红色旅游正式成为了推动革命老区
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四)对文化建设的作用
红色文化是早期共产党人遗留给我们的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红色文化是我们开展先进的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的根基。红色文化作为早期的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形态,为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巩固和形成奠定了社会基础。红色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文化具有净化思想坚定信念的作用。共产党人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政治本色,并且夜以继日的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着。同时红色文化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增加红色文化的发展创新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巩固和发展。因此红色文化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推进社会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五)对时代精神建设的作用
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红色文化的价值的探析有助于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然会引起社会思潮。并且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和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6】这时与现象相符合的时代精神就会应运而生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完善,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依存大庆精神,航天精神抗洪精神正式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背景下产生的。红色文化就像源源不断的泉水在社会主义前程中总是为社会主义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四、红色文化的点滴思考
(一)红色文化面临的堪忧现状探析
“红色文化的空壳化是人们承若的美好现实未能在真正的社会历史层面上全面实现,这就形成了红色文化的表达危机”。【7】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为理论,以共产主义为基石 以崇高的爱国主义优秀革命传统为动力。全心全意为道德基础的先进文化,它所宣扬的是民主平等独立自由。类似共产主义的生活革命年代,革命志士们正是对这种理想的渴求和认同才开辟就中国的新纪元,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都实现了平等但没有富足映入市场经济确实造就了富足。却带来了少部分的不平等这是导致红色文化空壳化的原因之一。“文化的表达危机来自于现实社会危机文化的危机并不能仅仅用文化的方式来解决而要在社会存在。在现实体制的领域内解决”。【8】不仅如此在一定领域内道德和诚信的缺失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一些党员干部信念不坚定,缺乏干事创新的等现象普遍存在在社会上造成一些恶劣的影响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但必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没有深入社会各个阶层的原因,因此加大先进文化建设力度有利于社会文明现象的改观
(二)红色文化的传承方式探究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意识纷繁复杂,准确把握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取向统一全社会指导思想对巩固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红色文化作为当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源头却不为人们所重视。因此加强红色文化的渗透和宣扬就显得极为重要。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弘扬红色文化,促进红色文化价值在当代的实现。
1、转变纯红色文化为红色文化产业,推进红色文化体制改革。
红色文化既要保持其纯洁性和先进性的同时必须要进行少部分的商业化。转变文化体制,增加商业元素,创建文化产业的新格局,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变红色文化资源为红色文化经济优势也就是旅游优势。将区域红色文化资源连成片做活红色文化产业,再不丢掉其先进性的同时通过更多的媒介将红色文化宣传出去,真正实现红色文化在每个行业的渗透。
2、将红色文化融入各类教育中
既然红色文化对社会主义的先进价值体系有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什么有的国人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不太清楚,这不能不说是教育出了问题,教育出问题就有可能导致社会出现重大变革。因此在各个行业加强对红色文化知识的考查就尤为必要了,可以各类教育中增设这部分的教育并加以考核。
3、开展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唱红歌、读红书、看红色电影、办红色专题讲座、节日纪念活动、重要历史人物诞生纪念活动。首先我们得承认这并不是一场政治运动而是一场文化的回归运动。红色文化先进性的革命光辉因为十年文化大革命而黯淡无光,文化大革命时期这种行为过了,而现在这种文化却被大众所遗忘,重庆红歌唱的好,却被外界说成是一场政治运动。尽管如此,为了实现红色文化的现实价值,必须加快红色文化的渗透,让人们体会到红色文化中永远不会过时的精神力量,让人们的内心自然回归,继续发挥红色文化的先进性作用,真正发挥出红色文化在共产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水弟,傅小清,杨艳春.《历史与现实:红色文化的传承价值探析》.江西社会科学,2008.6.【2】林明权.《试析红色文化的几个特点》.黔西南州史志办,2000.3
【2】胡锦涛.《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国共产党新闻,2006.11.【3】钟季利,杨艳春,《罗春红.试析红色文化的政治价值》.求实,2007,11.【4】胡锦涛.《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周年全军英雄模范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国共产党新闻,2007.8.【5】《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2011.10
7.红色文化实践论文 篇七
一贵州省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
从1930年~1936年, 先后有红七军、红八军、红三军、红二军团、红六军团、中央红军在贵州省开展革命活动, 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红色文化。这些红色文化具有崇高的精神内涵, 如不怕困难, 艰苦奋斗, 攻坚克难, 永不退缩, 实事求是, 依靠人民, 集体领导等。铭记红色历史, 践行红色传统, 发扬红色精神, 对于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推动贵州构筑“精神高地”, 冲出“经济洼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贵州省红色文化是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
“三千子弟兵, 八百贵州人。”据记载, 从1930年4月~1936年4月, 贵州先后有1万多名各族群众参加了红军, 而中革军委1934年作的一个《野战军人员武器弹药供给统计表》面分别统计了红军一、三、五、八、九军团和军委纵队、中央纵队共计86789人, 贵州子弟成为革命红军的主要来源之一, 贵州也被称为中国革命发展壮大的“福地”和“圣地”。而早在20世纪20年代, 马列主义传入中国不久, 贵州的革命志士也是英雄辈出, 其中有党的创始人之一的邓恩铭、有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的王若飞、有马列主义翻译家周达文、有洪湖赤卫队的创建人之一周逸群等。除了这些坚信马列、投身革命的进步青年外, 还有许多社会贤达也倾向共产主义, 为中国革命作出了突出贡献。如近代著名教育家、爱国民主人士黄齐生先生, 38岁率贵州学生赴日本留学, 41岁还组织王若飞等赴法国勤工俭学, 一生为救国不屈不挠, 终年为革命宣传奔走, 直到1946年4月8日与王若飞、叶挺等空难遇害。遵义的蔡光举, 本来主张“科学救国”, 在厦门大学攻读理工专业, 后来受了革命思想影响, 投笔从戎, 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 在讨伐军阀陈炯明时担任攻打淡水城的敢死队队长, 他在给家人的信中写道:“我现在已决心担任攻打淡水城的敢死队队长, 倘若不幸牺牲, 乞兄善事双亲, 弟媳亦请多加照顾。”次日午后六时发起总攻, 蔡光举身先士卒, 率敢死队勇猛冲杀, 不幸英勇牺牲, 被誉为“黄埔军校牺牲第一人”。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是什么力量让贵州人民在生死时刻挺身而出, 是什么力量使贵州子弟在危险面前奋起抗争, 是一颗火热的爱国之心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时至今日, 爱国主义正由低向高, 由浅入深, 向着国土的广度, 向着时代的高度不断递进。但同时, 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 仍有某些别有用心的人, 制造民族分裂、破坏国家统一。因此, 进一步深化爱国主义教育, 尤其是当前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 势在必行, 刻不容缓。
2. 贵州红色文化是长征精神的生动写照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长征不仅给贵州留下了遵义会议、强渡乌江、四渡赤水等一幅幅鲜活的历史画卷, 更为贵州留下了不朽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 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 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 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 不怕任何艰难险阻, 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 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 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 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当前少数大学生功利性强, 疏离社会理想;进取动力不足, 精神生活贫乏, 终极关怀迷茫, 社会共同价值体验缺失。通过活泼生动地宣传“长征精神”, 可以很好地加强他们的理想信念、集体主义、艰苦奋斗和纪律观念教育, 引导当前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 贵州红色文化是求实创新的精神升华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作为中国革命胜利的转折之地, 贵州, 有着太多革命史上的鲜亮记忆。如黎平会议否定了原定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计划, 作出了向遵义方向前进的战略决定, 是遵义会议的基奠;猴场会议重申了黎平会议的精神, 并加强了政治局对军委的领导, 是遵义会议的前夜;遵义会议解决了党内所面临的、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 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 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鸡鸣三省会议继续巩固和扩大遵义会议成果, 完成了中央最高层组织调整任务;苟坝会议进一步巩固和保证了毛泽东在党内、军内的地位, 使遵义会议提出的“改组党中央领导、特别是军事领导”的任务最终得以圆满完成。遵义会议之所以能够“拨正了革命航船的方向”, 形成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这一经典性文件, 根本原因就是全党大多数同志认识到毛泽东同志提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必须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的正确性。“实事求是”既是指导中国革命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思想路线, 也是我们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只有坚持“实事求是”基本原则, 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不会偏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 也才能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德才兼备的人才。
二贵州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功能
红色资源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变迁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折射出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尚品质, 对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 贵州红色文化教育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机结合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对人的行动具有定向作用、激励作用和维持作用。理想信念是一种推动和鼓舞人们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也是一种支持人民克服困难, 经受住各种严峻考验的精神支柱。没有理想信念就没有方向, 没有动力, 没有目标。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树立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什么让红军打败了数倍于己的国民党中央军的围追堵截, 征服了雪山、草地等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是什么让红军将士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最根本的就是理想信念。对革命理想的无比忠诚, 对共产主义事业终将胜利的坚定信念, 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 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 也是我们今天应该继承和发扬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是当今大学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运用红色资源中蕴涵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能使受教育者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特别是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曲折与挫折、处于低潮的今天, 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 使之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成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2. 贵州红色文化教育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结合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情感和为她的独立与富强而斗争的献身精神。它是动员、鼓舞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动力, 是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国际实力、民族凝聚力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诞生于中华民族危机与艰难环境中的“红色资源”, 包含着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对自己祖国浓烈的挚爱之情。这份爱国情感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 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 开展各民族平等团结教育, 培养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 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今天的大学生都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出生、成长的一代, 物质充裕, 生活条件优越, 对先辈的奋斗历程已渐渐淡忘。因此, 运用“红色文化”进行教育使之更深切地体会和领悟爱国主义的情怀, 弥补用传统说教的方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不足, 体现了“红色文化”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塑造爱国主义精神中的独特作用。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既见物、见景, 又见思想、见精神, 革命先辈们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堪称大学生接受教育的鲜活教材和生动的课堂, 游览其中, 如临其境, 使民族精神在大学生中引起情感共鸣, 有利于大学生自觉坚定爱国信念, 增强爱国情感, 提高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 贵州红色文化教育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 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 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红色文化本身就是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一部革命史、创业史和奋进史, 集中体现了共产党、解放军、中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的优良传统。大学生踏步红色之旅, 漫步革命道路, 亲眼看一看当年留下的遗物、遗迹, 想一想当年的情况、情景, 既能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和不怕挫折、愈挫愈勇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亦能陶冶他们苦中作乐、难中求进的生活情趣和高尚情操。近几年, 兴起的红色旅游集红色美、绿色美、古色美于一身, 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红色之美集中表现为“不怕牺牲、勇往直前、众志成城、克服困难”的长征精神;“敢闯新路、敢于突破、敢于胜利”的黎平会议精神;“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遵义会议精神。古色之美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蕴涵的“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民族品质,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 “舍生取义”的理想人格以及“仁者爱人”的博爱情怀等内容, 对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育起着潜移默化的浸染作用。绿色之美体现在祖国各地风光旖旎的锦绣河山, 大学生在感受、欣赏祖国壮丽河山之美时, 不知不觉地丰富了他们的审美体验, 提高了自身的审美情趣, 从而受到美感教育, 得到更多的美的享受, 达到陶冶性情的精神愉悦, 最终坚定了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从这个意义上说, 红色旅游正是在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学规律的基础上对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的一种创新载体。
三贵州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
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贵州红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大价值, 充分运用好贵州红色文化来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1. 将贵州红色文化纳入到日常课堂教学中
贵州红色文化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包涵着诸如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广泛的思想教育内容体系性, 对于这笔财富最好的拥有方法就是要让红色资源进入课堂。
因而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主动进行一些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上, 探索和构建以红色革命道路——红色革命文化——红色革命精神为主线的集物态、事件、人物、精神为一体的红色资源教育内容体系。 (2) 为此, 我们可以将贵州红色文化内含着的思想、内容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中。例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包含着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群众史观和实事求是等红色文化教育的方法论基础。教师可以结合红军在贵州期间先后有1万多名优秀青年参加红军, 这些熟知山地习性的战士为红军顺利走出贵州立下了大功, 在乌江渡口老乡们拿出门板给红军搭浮桥, 在茅台镇老百姓用茅台酒给战士们清洗伤口等史实说明紧紧依靠群众、维护群众利益才能取得革命胜利。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对学生重点介绍邓恩铭、王若飞、周达文、周逸群、旷继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通过这些模范人物榜样, 让大学生去感悟革命先辈不畏生死的精神, 唤起大学生心理上的共鸣, 从而坚定自己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中, 在遵照教学大纲的前提下, 确立相应的教学专题, 适度讲授贵州红色文化, 不仅能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 掌握该课程的历史脉络、内容和精髓, 而且也是一种培养爱国情感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方式。可以选取下列专题: (1) 长征第一捷:娄山关大捷; (2) 革命圣地:遵义; (3) “三千子弟兵, 八百贵州人”; (4) 长征精神。事实证明, 只有确立专题讲授的教学方式, 才能在有限的课时内将该门课讲好、讲透。
在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通过对红色革命理论与党的先进性理论、红色革命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结合组织教学活动, 进而揭示其渊源关系, “再生”其本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和适时性的教育教学内容。 (2) 贵州红色文化本身就是中国共产党在贵州留下的党的先进性在文化方面的高度概括, 对贵州红色文化的讲解有助于丰富和拓展党的先进性建设, 更好地发挥其精神动力的支持作用, 使大学生牢固树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坚定信念, 自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绝不走改易旗帜的邪路。
2. 将贵州红色文化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
李水弟教授将“红色文化”概括为革命年代的“人、物、事、魂”。其中的“人”是在革命时期对革命有着一定影响的革命志士和为革命事业而牺牲的革命烈士;“物”是革命志士或烈士所用之物, 也包括他们生活或战斗过的革命旧址和遗址;“事”是有着重大影响的革命活动或历史事件;“魂”则体现为革命精神即红色精神。 (3) 为营造更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也可以从红色文化的“人、物、事、魂”入手, 一是邀请老战士、老干部、老专家、老模范、老教师作革命传统报告, 讲革命传统故事。二是通过校报、广播、网络、宣传橱窗、流动展览牌等, 大力宣传贵州红色文化, 弘扬长征精神;三是加强同有关媒体的合作, 开辟红色文化教育进校园的新渠道、新形式。如红色音乐进校园、红色歌舞剧大家赏等。四是利用重大红色历史事件纪念日, 如五四运动纪念日、长征胜利周年纪念日、抗战周年纪念日等开展相应的缅怀和教育活动。总之, 当大学生身处红色文化校园, 感受红色文化强大的精神力量时, 红色文化内含着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价值、道德力量就会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 将贵州红色文化带入到社会实践中
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不仅仅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 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和谐进程的一项有力举措。2010年6月, 温家宝在与浙江大学师生座谈时提到:“我觉得, 学生了解社会十分重要, 如果对社会不了解, 到社会中去工作, 感觉什么都生疏, 什么都害怕。所以, 学生就要主动地给自己创造这样的机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 在依托贵州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 要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 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 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发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青年学生实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亲身体悟优良革命传统, 坚定新时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信念。
注释
1赵俊涛.贵州红色文化得天独厚[J].当代贵州, 2012 (6)
2汪立夏.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以江西省高校红色文化教育进校园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 2010 (7)
8.红色文化融入企业文化的思考 篇八
关键词:文化;红色;企业
一、红色文化的发展与内涵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积淀、创造、整合形成起来的一种特定的文化类型。红色文化在形式与内容上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红色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有机统一体;是中国共产党人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汲取人类先进文化的文明成果;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支撑;是我们的革命之本、建国之本;是推进发展和改革的不竭动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传承和弘扬好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先后产生和形成了各具特质的红色精神。如井冈山时期产生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长征时期孕育的“坚定不移,坚忍不拔,团结统一,联系群众”的长征精神;延安时期形成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西柏坡时期凝聚而成的“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实事求是,艰苦奋斗,依靠群众,为民创业和守业”的西柏坡精神等。建国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红色文化精神的内涵已超越了革命主题,形成了“建设精神”或“创业精神”,如“两弹一星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雷锋精神”。改革开放以来,又形成了“改革创新精神”、“开放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红色文化蕴涵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理想、爱国情怀、思想观念和道德追求,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和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传承红色文化的时代意义
红色文化永远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不管遇到任何艰难险阻,永远也不能“懈怠”,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其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所有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理解、参与和支持。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传承红色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人们这种心灵需求,让人们找到了坚实的精神之根。共产党人的精神就是以艰苦奋斗为核心的延安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红色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撑。红色资源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大力实施文化强企战略,积极挖掘红色资源,把红色文化融入企业文化,用红色文化教育人、鼓舞人、提升人,是激励广大干部职工开拓进取、矢志不渝的强大精神支柱。
三、红色文化融入企业文化的思考
把职工素质教育与传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相结合。在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个个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正是怀着对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和对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执着信念,历经千难万险、前仆后继、英勇牺牲,推动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和仁人志士前仆后继、英勇奋起,努力寻求救国、强国、富国之路。当前,一些职工尤其是“80后”、“90后”的职工,由于生活在优越的生活环境里,同时受“西方文化”、“日韩文化”影响,了解认识红色文化的不够,忘了“本”。因此应传承红色精神,教育干部职工特别是“80后”、“90后”牢记历史,脚踏实地,为企业的改革发展而努力工作。
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与传承红色文化相结合。随着时代的变化,如何让红色文化的核心价值与新时代的价值观念相融合,找到新的表达方式与人们的审美需求相结合,已经成为新的课题。需要我们领会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将红色文化与“锐意进取、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相结合,从而教育和激励职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积极推动企业发展贡献力量。
把继承红色文化与提炼企业文化相对接。一些企业的企业文化搞得热火朝天,有核心理念、有规划、有检查、有落实,但是缺少“红色气息”。大力弘扬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积极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党员的带头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就要倡导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精神,强化职工遵章守纪、工作作风转变和爱岗敬业意识,着力打造有着光荣传统,铁的纪律、英勇善战的光荣团队。
把培育职工紧跟党走、矢志不渝的忠贞精神与企业文化相结合。把红色文化教育作为一项长效机制常抓不懈,使红色文化与职工贴得更紧更实。职工上的第一课是“革命传统教育课”,读的第一本书是革命红色书籍,引导职工经常收看革命题材影视作品,瞻仰革命先烈丰功伟绩等,用生动活泼的故事传递红色精神,让职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浸润红色经典、激发职工的爱国热情,坚定理想信念。
【红色文化实践论文】推荐阅读:
《弘扬红色文化,打造红色校园》实施方案08-26
红色文化社团章程10-12
红色历史文化故事08-28
安丘.红色文化doc09-07
红色文化之旅战役篇11-30
小学生红色文化传承09-10
井冈山红色文化背景10-20
红色文化与旅游规划11-02
大学生红色文化策划书07-14
文化资源专题 遵义红色旅游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