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中故事

2024-10-13

乐中故事(共2篇)

1.乐中故事 篇一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探究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一直是语文教师孜孜不倦研究的课题。

[关键字]作文兴趣想象创新

“作文作文,一见头疼。”这是在小学作文课上经常听到学生说的一句话,这句话深刻反映了一些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甚至对写作产生了畏惧的心理。探究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喜欢作文,乐于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师孜孜不倦研究的课题。下面谈谈我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关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通过观察发现,有不少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写作意识薄弱,没有把写作视为一种愉快的创造活动,所以一到作文课就感到紧张和恐惧,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厌写情绪。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赏析佳作,诱发学生写作欲望。

发表在优秀刊物上的文章,能够把生活中一些平凡的人、事、物刻画的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读来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作文刊物,如《小学生优秀作文选》、《小学语文园地》、《作文大王》等,要求学生认真品读上面的佳作,通过对文章的赏析,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

2、听故事,变“厌写”为“愿写”。

小学生因为年龄、心理等多方面特点,表现的活泼可爱、天真幼稚,喜欢幻想。教师可以经常找一些适合儿童特点的童话、寓言故事朗诵给学生听,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感情随着故事情节和主人公命运的跌宕起伏而不断变化,使学生感受到文章的魅力,激发起写作的兴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也写一篇童话试试,并讲给班上的同学听,看看哪个写的比较精彩。学生一旦自觉地产生了创作欲望,就会由“厌写”变为“愿写”。

3、表扬佳作,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从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中挑选出写的比较好的文章,在写作课上当作范文朗诵给班上的同学欣赏,或者推荐到校文学社创办的刊物上发表,甚至还可向报刊杂志投稿,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对其他同学也会起到激励作用,产生一种创作欲望。在讲评作文时,既分析作文中的得与失,更要努力寻找学生点滴的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增强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提高作文的乐趣。

二、积累写作素材,为写作打好基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训练写作,必须注意倾吐自己的‘积蓄’。”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和能力。

1、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做好观察日记。

观察是获取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叙述、描写、议论或说明,都需要以观察为基础。在观察的基础上要写好观察日记,把观察到的人、事、物分门别类地记录下来,并且不断充实,建立一个内容丰富的“资料库”,这样写起作文来就会做到言之有物,有感可发。

2、加强课外阅读,增强词汇的积累。

俗话说:“勤于阅读,逸于写作”、“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教师应重视指导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课外书籍,在阅读过程中,将优美的词句、片段摘录下来,写在自己的阅读积累卡上,反复阅读,强化记忆,不断巩固,最终能够做到灵活运用,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为写作打好基础。

3、关心生活,参与活动,为写作内容增添素材。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并在活动中做一个有心人,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和发生的事情,为写作积累素材。在这些活动中,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发现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东西值得讴歌和颂扬,从而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三、指导写作方法,培养创作意识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写作是一个由物而生意、由意而生形、由形而生文的过程,写作不是简单的仿造和复制,而应该有新的见解,新的意境,它在反映客观事物的同时也在创造新的事物。所以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既要教授学生一定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

1、恰当运用“范文式”的模仿写作方法。

小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写作,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写作教学中循序渐进,不断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根据小学生喜欢模仿的心理特点,可以在小学写作教学中恰当运用“范文式”的写作指导方法。例如在以“我最喜爱的花”为题让学生写一篇作文时,教师首先提出要求,不仅要写出花的形状、颜色,还要写出花在不同时间、不同季节的变化以及自己喜欢这种花的原因。然后选择一篇描写花的佳作为范文诵读和评析,再让学生模仿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描述自己所喜爱的花,这样学生写出的文章也会有血有肉,形象生动。

2、鼓励学生发挥想像力,培养学生创作意识。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鼓励小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在写作的构思过程中,对人物和情节的虚构离不开想象。新世纪呼唤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鼓励他们大胆想象,让他们用真情绘真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就能得到发展,作文能力就能得到持续提高。

让每个学生喜欢作文,乐于作文,这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是作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探索和研究,一定能够让作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2.乐中故事 篇二

“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雨果的这句名言道出了音乐教育对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要性,即音乐教育不光是培养音乐家,而对培养全面的创造型人才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让所有的教育对象都受到音乐美的熏陶,提高他们的艺术素质和音乐审美能力,并在音乐教学中培养他们的创造性,促使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从而使全民族的素质得到提高,这就是音乐教育最重要的功能,使它在素质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怎样才能通过音乐教育,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素质的培养。也就是音乐教育应如何 为素质教育服务呢?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重“乐(yue)中寓教”,所谓“乐中寓教”有两个含意:其一,是指我们教材中所选入的音乐作品,本身 具有一定的教育内涵,那优美的乐调,隽永的歌词,塑造出如诗的境界,如画的形象,表达出人们对英雄人物正义事业的赞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教师的要善于因势利导,或点拨深化,或引伸升华,将作品蕴含的教育内涵适时给予展现,具体地说就是寓思想 教育,情操培养于音乐教育之中。其二,是指教师无论是在唱歌、唱游、还是器乐教学,欣赏和传授音乐知识技能都要始终围绕着智力开发,并通过可感、可闻的音乐让学生体 验到探索创造的无穷乐趣,我们的素质教育目标才能在教学相长中顺利实现。

一、乐中寓教让心灵在音乐美中升华

世界上许多国家对音乐教育都很重视,我国二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是一位音乐爱好者和倡导者,他认为:“移风易俗,莫过于乐。”古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曾说过:在教育中”我们一向对于身体用体育,对于心灵用音乐。”一个人经常接触优美纯洁的音乐,可以使他的思想感情潜移默化,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因而我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注重让学生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中了解美,认识美,接受美,以美导真,以美引善,使千姿百态的美有所附着,促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

1、发挥学科特点,在听听、唱唱、跳跃、奏奏中接受教育。

寓高尚的道德品质教育在音乐教育中,只有遵循音乐学科的规律,充分发挥

第 1 页第 1 页 学科特点,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正如音乐教学大纲中指出的那样“小学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的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也就是思想品德教育,道德情操的培养不能离开音乐艺术形象进行空洞的说教,审美教育不需要对审美对象进行理性的说服教育,这样儿童在学习时会保持主动,自然,愉快的心境,再辅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孩子们在听听,唱唱,跳跳,奏奏中就接受了教育,它是音乐教育所特有的功能。如我在第八册教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一课时,我就是通过“听”,“唱”,“跳”,“奏”来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的:首先,让学生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听之前向学生讲述革命先烈的动人事迹,启发学生对前辈的崇敬之情,听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回顾想象我国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获奖的情景:优秀运动员挺立在领奖台上,眼望五星红旗伴随国歌那庄严的旋律冉冉升起的场面,从而领会运动员激动的心情与爱国的热望。在教唱时不仅教孩子们会唱、唱好,而且还对国歌的作者、创个时代背景,及国歌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做了一一介绍,启发同学们思考唱起国歌联想到了什么?同时要求学生注意歌曲中的音乐知识如:休止符,附点音符,三连音,力度记号,进行曲速度等。让学生在激奋的歌词雄壮的旋律所表现的音乐艺术形象中受到情操的感化,使他们懂得《国歌》是祖国的象征,民族的心声。“起来!起来!”的呼声不仅是前辈昨天战斗的号角,而且也是我们今天建设祖国的进军号。接着我又不失时机地利用教材间的相互联系,让他们回想一年级学过的《国旗,国旗真美丽》,启发学生重新编配动作,且歌且舞,以动激情,这样恰到好处地抓住了爱国主义这个结合点,将两个教材揉合在一起,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使学生加深对《国歌》的认识,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儿童对国旗崇敬,热爱的心情油然而生。为了加深映象,我还让学生用口琴吹奏国歌的前奏。使学生在自己创造的乐声中体会三个三连音所塑造的矫健、雄壮的艺术形象,仿佛是进军的号角,铿锵的军鼓声,给人以激昂奋进的感觉,使作品的思想内涵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这种在音乐教学中通过“听听,唱唱,跳跳,奏奏”使学生理解作品艺术形象及思想内涵,陶冶他们高尚情操的做法恰如其分地表现了音乐特有的功能。正如古语所云:“言之不足,咏歌之,咏歌之不足,舞之蹈之。”

2、发挥情感的作用,用音乐打动心灵,培养情操。

第 2 页第 2 页 《乐记》有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之心动,物使然也。”说的是音乐发自人的心灵。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比其他艺术更直接诉之于人的感情,而思想品德教育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这其中“情”是关键。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所以一?quot;情“字把音乐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情操的培养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因此,意为音乐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当好情感的“二传手”,首先对作品要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准确地捕捉音乐形象,有时巧设问题,有时抓在学生已有生活体验,激发美的情感;其次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使自己感动起来,只有教师进”角色”情不自禁,学生随师“入境”亦情不自禁。当教师对某一作品以丰富的语言,真实的情感进行启迪,描述,并通过富于激情的范唱,指挥或弹奏,作品之情便会情不自禁地融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如第七册《山谷静悄悄》这是一首描绘大自然美景,反映地质勘探队叔叔在荒山野岭为国家找寻矿产的情景,它具有形象鲜明的特点,描写的景象都是多数学生所能感受的,因此我抓住歌曲的这特点,由“薄薄的雾”,”淡淡的烟”,“花”,”溪流”,"野兔”这些描写大自然美景的重点词切入,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述,启发引导学生,把他们带入静谧的山谷之中,引起学生对山谷美丽景象的想象,使她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唤起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清操。另一方面抓住象声词“叮咚”,给合歌曲的旋律,节奏,音色等因素来塑造地质队员高大的音乐形象,并通过静悄悄的山谷与地质队员叔叔锤子击石叮咚声象美妙音符一样回荡在山谷中的对比,帮助学生有感情地歌唱,使学生在感受表现和再创作中进入角色,动心移神地用自己的欢声打动自己,随着音乐的起伏进入一种忘我的有感情的歌唱......,最后那越来越弱的叮咚声他们唱得那样轻柔,优美,好象把人引入那诗中有景,景中有情的意境中。歌声唱完了,情感未了,学生还沉浸在音乐中,那山谷的美丽景色依然萦绕心间,地质队叔叔艰苦创业的精神深深地留在孩子们心中。

3、充分发挥不同形式的音乐教学手段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个性很强,有的好表现,有的孤傲自封不合群,往往都把自我和集体对立起来,因此教学中我就多采用合唱、器乐合奏,集体的第 3 页第 3 页 律动等教学手段,便之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器乐合奏和合唱的全过程都是美好和谐的统一,因此只有全体同学团结一致,高度的纪律,默契的合作,方能做到旋律、节奏、音准、速度、力度上的配合一致,以及对音乐的理解,感情投入的一致,以及对音乐的理解,感情投入的一致,从而在“只有我们,没有我”的集体创作活动中,引导学生自觉摆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使他们懂得,只有把自己融入集体,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作用.二、乐中寓教让智慧的苞蕾在乐声中开放。

现代医学证明,人的创造才能主要通过右脑完成,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多半属子右脑发达型的人。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它通过旋律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大脑中产生音乐形象,给人直觉的形象思维,因此开发右脑离不开音乐,音乐对发展智力的巨大作用勿庸置疑。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来的。”

1、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为开发智力打好基础。

笼统地讲,智力即一个人思维活动的能力,直接表现于进行创造性劳动的能力。智力表现的倾向性与人的性格爱好有关,不同性格爱好会导致对不同事物的兴趣,而兴趣则是一个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思想基础,因此欲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必须首先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智力开发的先导,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那么音乐教育的第一任务就是激发兴趣。多年来,我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学习器乐有神秘感,特别是通过欣赏《龟兔赛跄》,《彼得与狼》,《动物狂欢节》等乐曲后,这种感觉更加深刻了,他们认为会演奏乐器,很有趣,好的演奏可以象人一样会说话,能表达情感。因此我及时抓住这个良好的想法和积极的态度,把口琴引入课堂,一改过去单调被动的视、听、唱、学为现在的主动学习,同学们运用口琴来学习歌曲,用口琴来伴奏演唱,用口琴的演奏来理解运用乐理知识、在“玩”口琴的过程中掌握视唱,听音及声部间的合作等基本技能,使课堂成为孩子们的乐园,可谓歌声优美、乐声悦耳,在孩子们心里播下音乐美的种子,生根发芽,唱了还想唱,吹了还想吹,听了还想听,完全沉浸在音乐艺术的魅力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音乐知识。发展了思维,第 4 页第 4 页 陶冶了情操,大大激发了学习音乐的兴趣。除此还可以通过律动激趣,故事激趣,游戏激趣,图画激趣,表演激趣等方法,使孩子们的欢乐充满音乐课堂,让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

2、开拓音乐视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创造力是智力的物化,而想象力是创造的前提,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音乐教育正是进行创造教育,培养想象力,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学科。这是因为形象思维能力在音乐学科应用中最为广泛。倾听音乐、歌唱视谱、奏乐舞蹈、作曲等都与想象力有关,因此在音乐教育中注重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如:唱歌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在唱歌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注意培养学生的音准节奏,音色或只着重在演唱技巧上的训练,或者在学会后再加上感情处理,例如只简单地说上几句这首歌曲要唱得活泼、欢快等,结果学生只会模仿教师表情,或者只是机械地笑,随着歌声晃头,实际上他们笑得很勉强,极不自然,原因是没有真正理解音乐的艺术形象,没有经过学生自己联想与再创造,这时侯教师去启发学生设置情景,发挥联想是非常必要的。我在教唱歌曲《小白船》时就是先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歌曲所表达的意境,把想象中的小白船在银河里荡漾的感觉找出来,当我唱完《小白船》时,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描绘出一幅幅色彩斑谰的图画,有的说:“蓝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微风吹着海水轻轻泛起波浪,小白船扬起锚远航去了,渐渐地越开越远,终于消失在地平线上,因此在演唱中到结束就会越来越轻,似乎渐渐远去。”但有的孩子不同意,认为:“小白船是乘着黄昏的余辉,远航归来,他们认为在演唱结尾应逐渐慢下来,但并不轻下来,仿佛小船越开越近慢慢靠岸了。”不同想象力产生不同的演唱效果,这就是创造的萌芽,教师不必强求一致,可以让孩子张开想象的翅膀,无拘无束地自由飞翔。我只从中引导他们试唱两种方法,用他们自己的想象,创造自己的音响效果,从中体会创造,想象和演唱的乐趣。在教学中教师还应给学生发挥创造的机会,激发创造的热情,如在课前有目的播放一首乐曲,讲述一个故事,吟咏一段歌词,请学生为一首歌或一乐曲想象编创动作,或启发学生在生活中寻找音乐节奏,或根据节奏编几个小节一个乐句的旋律,或给几个音加上节奏,或让学生填写旋律,第 5 页第 5 页 发展旋律,咬尾接龙,或通过乐器的演奏,在音响流动的同时在自己创造的音响中切身体验感受其形式美内容美进而创造美。总之乐中寓教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可以从多方面入手,可以在音高音准训练中,可以在力度、速度训练中,可以在节奏训练中,在探索音色训练中。在器乐、合唱教学中,在欣赏、律动教学中让儿童自己去探索音乐,感受音乐,学习音乐,创造音乐,达到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开发智力的目的。

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咎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乐中寓教”正是把对孩子全面素质的培养提高这个“艰苦任务”变为孩子自己乐意接受的“宝贵礼物”的一种最佳形式。

上一篇:团体活动pdf下一篇: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论文: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