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

2024-07-09

谈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精选12篇)

1.谈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 篇一

加强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一)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现状 当前公务员道德现状的主流是积极、上升、进步的,公务员主体意识的增强、富民思想的确立、道德 观念的更新、道德价值感的强化,都说明了这一点。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公务员队伍确实存在不容忽 视的局部道德失衡问题,笔者认为主要表现有: 1.公仆意识淡化。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这在我国可以说是妇孺皆知的政治常识。但 是:“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很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正如……邓小平所说,“现在有少 数人就是当官做老爷,有些事情实在不像话!” 主要表现有:特权思想,一些公务员在灵魂深处就搞错了自 己的位置,一朝权在手,便处处摆显高人一等的优越性,可悲的是,他们的下属们对此的态度往往不是鄙视 而是“羡慕”和付诸实际的追求;官僚主义,一些人“高高在上,滥用权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好摆门面, 好说空话,思想僵化,墨守陈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不讲效率,不负责任,不守信用,公文旅行, 互相推诿,以至官气十足,动辄训人,打击报复,压制民主,欺上瞒下,专横跋扈,徇私行贿,贪赃枉法,等等”。2.创业精神失落。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党和政府一贯倡导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改革开放,建设现代化 强国,也仍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物质生活的逐渐改善,艰苦奋斗的 创业精神在一些公务员身上逐渐失落了。有些人认为,国家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再讲艰苦奋斗已 经“过时”了。根据一份在某行政学院几个公务员培训班次的调查,4 8%的人对“条件好了也仍需要发扬 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提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是在这种艰苦奋斗“过时论”思想的指导下,一 些公务员滋长了享乐主义的不良作风。3.本位主义严重。一些公务员不能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下级与上级、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存在或大 或小、或轻或重的私心。有的对中央的方针、政策和上级的指示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不顾 大局,以邻为壑,互相掣肘,对自己有利的争着干,对自己不利的则踢皮球,有的为了地方利益、小团体利益、部门利益,不惜损害国家的利益,公然集体违法。4.腐败现象蔓延。所谓“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从检察机关近五年的办案情况看,仅 贪污受贿案件就达 226 万件,立案查办的党政机关干部近25 万人。……公务员权力腐败,严重败坏了党风, 污染了社会风气,是近年来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之一。如何加强国家公务员道德建设 公务员职业道德的特殊性和当前加强公务员职业

道德建设的紧迫性,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公务员职业道德建 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来抓,当作全社会职业道德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综合运用教育、法 律、行政、舆论等手段来加强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

(一)结合时代特点加强公务员道德教育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强化精神文明建设。首先是加强优良传统教育。任何 符合时代的道德规范总是要继承和发展先前社会中的有积极作用的道德规范。我国自古就强调官德吏风,讲求“诚意正心修身治国平天下”,主张“为政以德”的伦理原则,认为为官要正要诚。某次是结合时代 要求,加强执政为民思想的教育。在当今国家公务员应加强服务意识,因为是代表国家在行使行政权力,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人民之所以赋予公务员权力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人民自身的权利,这就要求公务员要 把为人民群众谋取实实在在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把执政为民落实到制定和实施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中 去,落实到关心群众具体的生产生活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其实我们党所提出 “以德治国” 的方略从本质意义上说,首先是指执政党的党员和领导干部、国家机构的广大公职人员自 身的道德建设,即政府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再次是加强自律。道德教育为的是把外在的道德要求内化为 心中的道德法则去遵守,把“他律”转向“自律”。道德不只是一种外在的约束,就其本性而言,道德更 是一种内在自律性力量。因此,加强公务员道德教育还需要用正确的道德信念进行自我磨砺,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把外在强制力转化为内在的自觉,把他律转化为自律,“堂堂正正做人,兢兢业业 做事,清清白白做官。” 在当今社会如果只靠外在教育和内在“自律”还不足以防止违背道德的行为发生。在现实中,道德自 律的效果总要依赖于个人的觉悟和素质,如果个人的觉悟和素质不高,道德自律的作用就会很小,因此我 们需要加强道德他律的建设。

(二)加强学习提高公务员职业道德素质 一个公务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他的职业道德水平。要形成机关职业道德的良好风貌,必须以公 务员良好的职业素质为前提条件。否则,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不仅是公务员个人的问题,还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直接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公务员的主要素质有:首先在政治上要与党中央保 持一致,对党和人民忠诚,能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搞好各项工作。其次是要有主

主人翁责任感的敬业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就会干一行,爱一行,就会保持高

昂的热情和干劲,就会有良好的工作态度。这种敬业精神,是在大量的日常工作中体现出来。第三,要有 精益求精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如果一个公务员只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而没有过硬的业务水平和工作 能力,也是不能实现其理想和愿望的。在实际工作中,如果别人来机关办事、咨询,一问三不知,不能把 工作干好。因此,要提高公务员的综合素质,首先要加强学习,既要学习理论,又要学习业务,在学习中 掌握、思考和运用。其次要加强培训,针对新形势、新政策、新任务、新要求,要进行经常性的培训,同 时,注重研讨,活学活用,力求每个公务员成为本岗位的行家。再次,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端正工作态度,强化为民服务,还要持久开展效能建设等活动。通过学习,全方位提高公务员道德素质,进而提高机关的 整体办事效率,优化政务环境,树立和维护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

(三)健全制度保障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职业道德离不开规章制度的约束,制度约束是规范管理和服务 的根本内容和最终保障。一要严格公务员的招考、录用制度。公务员的整体素质高低直接取决于公务员的 引进渠道,近年来国家出台的公务员公开招考、录用制度,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公务员队伍素质的改善,但 是,有些地区的一些部门,不能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招考、录用公务员,扭曲了“任人唯贤”的原则要 求,反而出现“任人唯亲”、“任人唯权”、“任人唯钱”等所谓的原则,使中央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严 重变形,即损害了国家、社会的利益,又损害了正常参考人员的利益,同时打消了正常参考人员参与公务 员考试的积极性,最终使热衷于公务员工作的人被拒之门外,而一些根本不具备公务员素质的人确混进公 务员队伍,降低了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因此,有关部门应严格把好公务员考试关、录用关,真正从源 头上提高公务员的素质。二要严格公务员的守纪、问责制度。改进机关作风、优化政务环境,是实施《公务员法》,依法行政 的必然要求。公务员法明确规定了公务员必须遵守的十六项纪律,要求对玩忽职守,贻误工作,滥用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等行为要依法予以行政处分。“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 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公务员是“奉法者”,是依法行政的主体,公务员的能力、素质、作风等,直接 影响依法行政的效果。实施公务员法,全面推进依法行

2.谈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 篇二

关键词: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工作研究

1 公务员职业道德

1.1 鲜明的政治性

公务员的职责是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 公务员职业活动直接体现着国家的意志。公务员道德本质上体现着政治的价值追求, 体现着社会利益的分配原则。公务员道德的这种政治属性在公务员具体的职业道德规范中体现出来。

1.2 特殊的强制性

公务员的职业道德来源于国家和政府有关行政活动的法律、政策、规章、制度, 而这些都具有法律和行政的效力。由于道德与法具有一致性, 许多国家和政府既将公务员道德以法的形式规定下来, 又将道德的规范纳入到法律条文中, 使公务员道德逐渐趋于法制化和制度化。

1.3 道德行为的示范性

公务员依法行使公共权力、对整个社会的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公务员既是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 又是公共意志的体现者和执行者;既是公共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 又是公共关系的协调者和设计者。

2 公务员应具备的主要职业道德

2.1 服务大众的诚信品质

政府行政行为的主体是公务员, 他们代表政府进行行政管理活动。虽然公务员应在其岗位上保持一定的中立性, 但是对于他们服务的公众和国家, 则要表现出对行政活动和公众的忠诚和民主, 也就是具有坚定的政治义务感。因此, 要保证政府行为的守信, 首先得保证政府中的公务员守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也是公务员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2 终身学习的思想理念

公务员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从而指导自己观念的不断更新。只有如此, 才能在知识变革的浪潮中驾驭社会变革, 提升自身的执政、行政能力, 从而更有效的履行公共管理提供社会服务的职能。公务员个人应建立主动学习的意愿、态度和能力;熟悉多元学习的学习渠道;掌握各种学习的机会;乐于接受并能充分运用必要的器材。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还要有迅速获得信息、汇整和批判信息的能力。

2.3 长存不懈的保密意识

公务员一般都接触许多国家机密, 如果泄露出去, 会给政府工作造成许多困难, 甚至使之瘫痪, 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各国一般把公务员保守工作中所知的秘密作为公务员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 严禁把涉及国家秘密的字据和有关公务文件挪用和转告第三者。作为法定证人或鉴定人, 需要公布工作上所知的秘密时, 必须经所属政府机关首长批准;离职公务员也不得解除保密义务。

3 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公务员队伍中尚存着一些不容忽视的职业道德问题主要表现有:

3.1 “官本位”意识和宗法观念的影响依然存在

我国作为一个两千多年封建历史国家, 传统文化理念不可避免的在人们思想中长期存在。这种思想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官本位”意识。同时, 由于几千年宗法制度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统治手段, 产生的在人事关系上的任人唯亲、拉帮结伙、裙带关系、人身依附等弊端, 深深地侵入人们的思想, 并成为一种观念形态, 它必然对公务员队伍造成严重的消极影响, 使评价和选拔干部的道德标准荡然无存, 而代之以血缘远近、亲疏程度。

3.2 行业本位与服务大众的矛盾凸显

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一些公务员的本位主义、分散主义意识有所滋长, 不能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下级与上级、个人与组织的关系, 产生了严重的本位主义。这与公务员服务大众的基本要求相违背, 也不能及时有效的满足为人民大众服务的要求, 结果必然导致公务员行业本位与为人民群众服务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和凸显。

3.3 官场潜规则的影响依然存在

一定职业范围或一定职业领域内, 都存在许多不成文的规定, 它潜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虽然不成文, 但是大家都心照不宣。尽管有时候这些潜在的规则是违背职业道德的, 但人们还是不去打破它, 而是默默遵守这种组织文化。遵守潜规则的目的无非是相互关照, 都得好处。

4 关于加强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工作的设想

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的规范建设, 就是要使公务员职业道德具有实践的现实载体。公务员掌握着一定的行政资源, 拥有资源配置的权力, 处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地位, 这种权力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和普遍需要, 并且具有一种必须服从的强制性。

4.1 完善公务员制度与法规

建立完善的制度与法规, 保障公务员规范的落实。近年来, 公务员职业道德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忽视了公务员道德建设的外部机制。公务员的道德建设不能寄希望于“好人”或“好的政府”, 还要依靠外在的强制性措施, 依靠好的制度。

近年来, 我国相继颁布的《国务院工作人员守则》、《关于党政机关县以上领导收入申报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 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公务员的职业道德的他律制度。

4.2 营造良好的公务员从业环境

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 离开了社会环境的优化, 公务员职业道德面貌不可能有根本性改善。优化社会环境, 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提供良好的经济环境。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尽快缩短体制转轨的“阵痛期”, 改变因改革而产生的失序、失范状况。要努力消除社会分配不公, 使利益分配向德才兼备、奉献大的人倾斜, 消除利益驱动与道德驱动的反差。要加强法制建设, 改变过去就道德谈道德的状况, 从法律上对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加以定位, 运用法律的力量强化公务员道德约束的力度。

4.3 提高职业道德教育在公务员职业培训中的地位

要把职业道德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尤其要重视对公务员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勤政廉洁教育等, 使广大公务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从根本上为职业道德建设奠定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要依据政府机关特点和公务员的职业要求, 制定具体明确、操作性强的职业道德规范, 纳入公务员职业培训, 这样公务员才可以根据规范的要求来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也为社会提供一个评判国家公务员行政行为的具体准则, 从而把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落到实处。同时要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的作用, 继续大规模进行公务员岗前培训, 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

4.4 加快公共管理体制改革, 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强化政府服务职能, 建设服务型政府, 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只有不断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 才能真正为市场经济服务好, 才能更有力地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样的政府, 也才能称其为“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 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 通过法定程序, 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服务职能的政府。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 群众对政府的服务水平要求越来越高, 政府只有强化服务意识、转变职能才能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当前, 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就是要求现代政府努力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社会性和维护性公共服务, 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安全、更周密的社会保障。“服务型政府”建设, 为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 提供了最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和社会环境氛围。

参考文献

[1]倪正华.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失范和建设[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4, (1) .

[2]白立娟.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及其内化机制分析[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 2006, (4) .

[3]刘余莉.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特殊性[J].精神文明论坛, 1998, (3) .

3.浅谈我国公务员职业生涯管理 篇三

关键词:公务员;职业生涯;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C91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7-0038-02

作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职业生涯管理理论为个体展开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完满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提供理论指导。公务员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思维,不仅有益于公务员自我价值的实现,更有助于政府绩效的提高和政府形象的提升。

一、职业生涯概念及相关理论

早在20世纪60年代著名心理学家、美国人事管理专家施恩(Edgar HSicHein)就提出了职业生涯这个概念。在他看来,职业生涯就是能反映个体在不同人生阶段的行为取向、态度和价值观的统称,具体涵盖了个人的职务变化、职位升降、个人通过工作实现理想和愿景的发展进程[1]。职业生涯可分为内在和外在两类,个体在工作中透过各类活动表现出的行为是“外在职业生涯”,而个体在工作中呈现出的兴趣、态度、诉求、动机、气质、能力、价值观等则组成了个体的“内在职业生涯”。

关于职业生涯管理的理论繁多,比如职业选择理论、职业发展理论等,其中典型的职业选择理论有霍兰德的职业性向理论,他概括出了六种劳动者类别其中包括常规型、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他认为只有同一类型的劳动者找到了同一类型的环境,劳动者的才能以及积极性才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帕森斯人职匹配理论同样是职业选择理论中有着较大影响力的,这一理论提出要在摒弃个体主观意识与职业岗位需求条件的基础上,把个体主观意识与岗位相对应,选取一种与个人特长相符合的职业[2]。职业发展理论中具有影响力的有格林豪斯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舒伯的职业生涯发展论、施恩的多阶段职业发展理论、金斯伯格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等。这些理论都主张要按照不同标准把职业生涯分为各个阶段,并充分认识到每个阶段的不同特点以及职业水平需求,以求个人职业生涯的良性长远发展。

二、公务员职业生涯规划及发展困境

公务员群体是国家一种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不仅在工作性质上不同于其他行业而且在职业上具有双重性,他们既是社会生活中的普通公民又是国家工作人员。因此针对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当前国内的职业生涯规划仅停留在企业组织之上,针对公务员群体的职业规划虽然很多学者都进行了研究但至今学术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我国学者萧鸣政就曾指出,政府机关在人力资源开发时依照组织发展战略中对人员素质的要求和公务员对自身职业发展的期冀而展开的员工职业发展规划和管理就是公务员职业生涯管理,其能在确保组织发展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帮助员工获得提升[3]。具体来说就是激励公务员充分展现聪明才智,达到政府组织目标与自我职业发展愿景同时实现的双赢状态。

公务员职业生涯规划属于一个新的概念,至今还处在初期摸索阶段,因此虽具有深远意义但也面临许多问题,需要公共组织在企业职业生涯管理理论以及实践经验中不断汲取养分并进行系统的科学的改进。其面临的困境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公务员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有待完善

20世纪90年代我国逐步推广实行公务员制度,为使其科学化、法制化颁布了一系列法规、文件,同时也做了很多研究并建立了试点,不断对其进行改革和完善。但不论是政府组织还是公务员本身对职业生涯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规划理念还不健全,并且作为新领域理论基础的公务员职业生涯管理理论也并不完备。具体来说,现行的公务员制度未以一种人才资源的眼光来看待公务员群体并对其进行开发,而仅仅是以人事管理为理念进行改革、调整,而且在公务员中进行的培训、考核、升迁都是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借鉴而来,还未形成自身系统的理论基础[4],这些都将不利于公务员群体的自我发展以及组织目标的实现。

(二)公务员对于职能定位和自我评价不明确

透过近几年的“公务员热”就能看出很多人的自我认知并不清晰,公务员职业的稳定、有保障、体面、风险小等优点每年都会吸引大批青年,其中不乏许多不经思考和规划只是盲从、随众的。公务员是需要才德兼备、较高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的神圣职业,不同岗位需要不同的能力,如果一味地跟风而不思考自身特长和职业规划以及职位需求,这将无益于公务员长远的职业发展。

(三)公务员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脱节

我国现行的公务员管理系统主要的模式是上传下达,这就要求公务员主要的任务就是服从上级指令,而不会將组织的整体目标纳入思考范围之内。并且我国是一个强调集体主义和集体利益的国家,提倡的是组织目标大于个人思想[5],因此这就使得公务员个体与组织之间长期缺乏有效的针对职业生涯发展的交流和沟通,纵然公务员有个人目标也鲜有同组织目标相关的,这就容易造成个人与组织目标不相干的局面。

(四)公务员评估和晋升机制单一

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国家公务员职务升降暂行规定》对于公务员晋升政策、原则、途径、具体措施等内容都有规定,但在现行的制度中,公务员还是主要靠职位上升来体现自身的成长,并且大多数的晋升看重的只是任职年限。由无记名投票引起的“政绩”让位于“人缘”[6]、轮流坐庄、论资排辈这种现象充斥着如今的考核体系之中,这些现象使得考核程序流于形式,造成如今官员普遍存在的“官本位”思想。一旦作为激励措施的公务员评估晋升机制太过单一,那公务员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势必受到影响。为了消除这些影响,缓解当前局面,最大限度地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就需要组织进一步探索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

三、改进公务员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

(一)转变思维方式,学习和应用职业发展理论

在我国展开公务员职业生涯管理须逐步地、成体系地对公务员职业生涯管理理论进行研究,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理论。具体来说,一方面要转变思维方式,对于公务员自身,要强化职业生涯管理的概念;对于组织而言,要摒弃现有的单一僵化的晋升机制,为公务员学习新知识,培养新技能培育土壤,帮助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并与之共同努力,最终完成公务员职业生涯规划。另一方面,要借鉴学习型组织研究理论,在满足公务员个人目标和政府目标的同时,确立个人发展目标与组织发展愿景相结合的管理理论,并加大舆论宣传,进行系统化建设。

(二)加强公务员职业规划的阶段管理

首先,鼓励引导公务员学习职业发展理论,根据不同的职位特点做出科学的职业规划,有步骤和计划的安排职业规划的不同阶段,把职业规划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并将其实施看作一个系统的工程,纳入组织发展、公务员职业发展和行政机关的工作之中。其次,要深化公务员的竞争与服务意识,这样不仅有益于提高公共组织绩效和公共服务质量,使政府充满活力,而且有助于公务员群体素质的提升,扭转“政府是社会的唯一管理者”“公务员等于铁饭碗”的僵化思想[7]。

(三)公务员个人发展与政府目标结合

我国公务员发展长期以来存在着不受重视、过分强调个人服从安排、忽略成员要求等问题,这种凡是以大局为重的传统思想如今看来是存在弊端的。公务员的个人发展不仅需要自身条件还需要环境条件。因此对于成员来说,人无法离开组织,这就要求成员势必要在组织环境中发挥聪明才智,提高技能,认可并接受组织的现实状况、目标以及理念,并且为了避免职业生涯规划成为无源之水还需把个人知识以及价值观与组织的需求相结合。而从组织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说,在组织发展的同时也要兼顧到成员的发展,以求组织发展动力和生命力的持久,只有将个人发展目标与组织目标结合才能实现双赢。

(四)确立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

随着我国公务员制度的不断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制度已全面建立,公务员的各项管理制度在全国也已贯彻执行,其中的公务员考核评估体系主要是对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进行评估,并将结果同升迁、辞退、工资等方面挂钩,以利于激发公务员队伍的活力,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建立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考核体系,具体而言,首先,为了改变以往单一僵化的晋升机制,在考核评估中根据不同职位特点和组织目标对其进行分类管理和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不同部门、类别层次各异的公务员应依据不同的评估机制进行考核。其次,为了提升公务员绩效水平政府部门要将职业发展纳入绩效考核评估体系之中。最后,推行科学的绩效评估方法。政府部门要根据公务员真实可靠客观的绩效水平情况,来看待其是否能够担当一定的职务和相应的责任。

公务员职业具有一般职业的共性也同样需要科学的职业规划。在知识经济时代合理展开公务员职业生涯规划无论对于公务员个体还是政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公务员来说,有助于提高工作热情、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对于政府来说,有益于工作效率和绩效状况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埃德加·H·施恩.职业的有效管理[M].仇海清,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392.

[2]关海玲.我国公务员职业生涯管理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8.

[3]萧鸣政.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一在公共组织中的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419.

[4]陈薇.我国公务员职业生涯管理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5]齐程程,张朝.浅谈公务员职业生涯规划[J].学术探讨,2010(7).

[6]方芳.青年公务员职业生涯规划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0.

4.谈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 篇四

如何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

加强国家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国家公务员的道德素质,既是国家公务员管理和培训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公务员自我完善的重要方面。自从“依法治国”被确定为我国的治国方略以来,社会各界经过研讨,已就“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行政法治是依法治国的根本原则”形成共识。依法行政不仅要有健全的公务员制度,更要有公务员自身的高素质。而法律意识是公务员素质中基本的素质。公务员直接面对相对人(即行政管理中的被管理者),代表政府的形象,其法律意识水平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法律的信仰和对政府的信任。因此,本文所讨论的问题就是怎样从法律意识上来提高公务员的素质的问题。

一、当前公务员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从近几年公务员在执法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我们清醒地看到这样一种现实;公务员的法律意识远远没有达到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种类型:

(一)“非法生存”。指的是乡镇政府的财政没有足够的合法来源,而不得不违法寻租的生存状态

它的形式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非法加重农民负担,包括采取非法的征收手段,这主要发生在中西部省份;二是非法“圈地”,从中谋利,这主要以东部省份为主;三是“租借权力”。由于乡镇政府在政府机关序列中处于最底层,在权力“垂直运动”的影响下,乡镇政府为了“生计”,千方百计地寻求权力支撑,在本辖区内“借权”开展行政工作。

(二)越权行政

从法律上说,一级政府必然有相配套的权务和职责,不能超越权力设定去履行职责,否则就是越权。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乡镇政府存在“有限权力、无限责任”的状况,以及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工作模式影响,导致了越权行政的大量发生。主要有:①非法干涉村民自治,根据法律规定,乡镇作为国家基层政权依法行政;村民委员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依法自治,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指导关系。

(三)管理缺位

它和越权行政的“乱作为”相对应,这主要是指乡镇政府在公共事务管理上的“不作为”。主要体现在:①难点事务上的“拖”。最为典型的是在落实土地承包工作中,绝大多数乡镇都没有落实到位,而是“拖”着过,导致了目前农村土地承包问题的复杂化;②热点的问题是“避”,如在村务财务的管理上,许多乡镇政府存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象,即使有信访检举,也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回避矛盾。③弱势群体保护的“疲”,如在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权的问题上,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专科毕业论文

任凭农村剥夺外嫁女等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的陋俗发生,又如在民政事务上的不重视,只在逢年过节做些象征的事.造成以上三种类型行政的原因,我认为:

1.思想认识的偏差

现在的公务员队伍的人员构成,有相当数量的人员是原党政干部经过渡培训而转过来的。虽然这些人的政治素质比较过硬,但由于我国的法治是在民主法制传统少,专制思想浓厚,且新中国成立后在较长一段时间不重视法制建设,这样的环境中开始起步的,因此这些人的工作经验中,就形成了政治的行政的方式占绝对优势,而少有依法办事习惯的状态。并且现在的有些公务员在思想上没有或者说少有关于自己也是国家法律工作者的认识。

2.工作目标不确定

还记得高露洁的广告词吗---我们的目标是“没蛀牙”!目标很明确,把目标再放大“令牙齿更加坚固”。有了明确的目标,做事情才会有方向,所以公务员在谈执行力的时候,先明确我们要做什么,正确定位目标后,目标可以放大,具体可将目标设定为“基本目标”、“挑战目标”和“极限目标”。有了方向和具体数量指标后,才能充分发挥执行者的作用。对于执行来讲,目标既是牵引力,也是驱动力。没有清晰而专注的目标,今年换一个方向,明年换一种目标。这也是执行力大打折扣的重要原因。

三是存在官本位意识,造成渠道不畅通。渠道不畅通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上往下传递的渠道,问题通常出在中间一层管理者身上,这是由于,当高层制定的政策中涉及到不利于中层的利益时,中层管理者出于本位主义而使信息传递不全或走样,结果执行在中层就遭遇障碍打了折扣;另一种渠道是由下而上的信息反馈通道,即公务员在执行中碰到的问题没有及时向上反映或在中层遭遇障碍,存在的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和解决,结果不畅通的渠道影响了执行力。

3.机构结构不合理

机构臃肿,结构混乱、职责不清、“学非所用、用非所长”,导致组织结构不合理,分工不合作,互相扯皮推诿,工作效率低下。

4.工作职责不清楚、轻重不分

每个部门、岗位职责不清楚,领导有任务就分摊,员工没有清晰的职责范围,无从完成本职工作。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关键和重点以及先后顺序和轻重缓急。

(一)公务员应提高公平待人的法律角色意识

公务员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公民和公职人员双重身份。这就决定了公务员在社会生活中以不同身份出现时,应明确自身不同的法律角色。作为普通公民办私事时,公务员就应意识到自己与其他公民一样,法律地位平等,没有任何特权,而不能以职务身份办私事。作为公务员行使职权时,公务员应意识到自己执掌的公权,是人民依法赋予的,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秉公执法,而不能仅以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专科毕业论文

普通群众的标准要求自己,滥用自由裁量权。

(二)公务员应提高公正执法的法律服务意识

从法律赋予行政权的职能角度看,行政权力的行使,不仅仅是公务员为了管理被管理者及社会财物,而消极地遵守法定职权和权限。公务员在行使行政权时不仅要明确和承担与权力相一致的法律责任,而且必须积极依法参与社会服务。因为现代行政的职能不是单一的管理(或行政命令),而是包括行政决策,协调,服务(或行政指挥,执行组织,监督)等等多种功能层次,多要素在内的职能体系。从现代行政法制的发展进程看,许多发达国家的行政法制观念,已由“行政统治”演进为“行政服务”意识。国家行政在经历了“最好的政府最少管理”的实践和认识之后,转变为当代的“最好的政府最多的服务”,并在此基础上提倡“服务行政”,“社会责任国家”。而我国的行政职能在依法治国的要求下,从理论上讲,应该体现社会主义人民民主的性质与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一致性。

1.从创建“四个学习型机关”进行提高 ①创建“学习型机关”的指导思想和最终目标

在创建“学习型机关”的过程中,关于政治理论、法律法规、业务知识、科学文化知识和客观规律等的学习和理解,是以提高公务员素质为指导思想和最终目标的,也就是说,要在完成机关的日常工作的同时,抓时间、挤时间、有组织、有计划地,充分利用各种学习方式、学习机制加强学习,通过学习全方位提高公务员素质,进而提高机关的整体办事效率,优化政务环境,树立和维护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

②创建“法制型机关”的基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创建“法制型机关”就是要求公务员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这是对公务员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公务员依法、优质、高效的完成机关各项工作任务的根本保证。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90%以上的法律法规属于行政法规,都要由政府机关各个部门的公务员来执行,这就要求公务员自身要具有很强的法律意识,有丰富的法律常识,能够严格按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来规范和管理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各种事务,执法要有理有据,要以理服人,做到文明执法。

③创建“务实型机关”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

提高公务员素质,尤其是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是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创建“务实型机关”的基本要求和必然选择。也就是要使公务员理解求真务实的具体要求,使大家从根本上认识到:要切实放下“官架子”,增强服务意识、便民意识;要深入体察民情民意,处处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放在首位;要“办实事,务实效”,踏踏实实的做好本职工作;要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解决大家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2.从“三个严格”进行提高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专科毕业论文

①严格公务员招考、聘用制度,做好岗前选拔

公务员的整体素质高低直接取决于公务员的引进渠道,近年国家出台的公务员公开招考、聘用制度,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公务员队伍素质的改善,但是,有些地区的一些部门,不能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招考、聘用公务员,扭曲了“任人唯贤”的原则要求,反而出现“任人唯亲”、“任人唯权”、“任人唯钱”甚至“任人唯色”等所谓的原则,使中央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严重变形,即损害了国家的、社会的利益,又损害了正常参考人员的利益,同时打消了正常参考人员参与公务员考试的积极性,最终使热衷于公务员工作的人被拒之门外,而一些根本不具备公务员素质的人确混进公务员队伍,降低了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因此有关部门应严格把好公务员考试的关口,从源头上提高公务员素质。

②严格考勤管理,促进公务员时间观念的增强

目前有些地区公务员队伍考勤管理很不规范,一些社会上流传的“朝九晚五”、“下班早,上班迟,电脑游戏正当时”等描写公务员的顺口溜大有超量兑现的势头,长期下去,就会滋生工作拖拖拉拉、办事效率低下等不良习气。因此,严格公务员考勤管理就变得非常必要。

③严格考核、末位淘汰制度,增强在岗公务员的忧患意识

5.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 篇五

(一)结合时代特点加强公务员道德教育

我国自古就强调官德吏风,讲求“诚意正心修身治国平天下”,主张“为政以德”的伦理原则,认为为官要正要诚。结合时代要求,加强执政为民思想的教育。在当今国家公务员应加强服务意识,是代表国家在行使行政权力,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人民之所以赋予公务员权力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人民自身的权利,这就要求公务员要把为人民群众谋取实实在在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把执政为民落实到制定和实施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具体的生产生活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再次是加强自律。道德教育为的是把外在的道德要求内化为心中的道德法则去遵守,把“他律”转向“自

律”。道德不只是一种外在的约束,就其本性而言,道德更是一种内在自律性力量。因此,加强公务员道德教育还需要用正确的道德信念进行自我磨砺,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把外在强制力转化为内在的自觉,把他律转化为自律,“堂堂正正做人,兢兢业业做事,清清白白做官。”

(二)加强学习提高公务员职业道德素质

一个公务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他的职业道德水平。要形成机关职业道德的良好风貌,必须以公务员良好的职业素质为前提条件。否则,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不仅是公务员个人的问题,还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直接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公务员的主要素质有:首先在政治上要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对党和人民忠诚,能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搞好各项工作。其次是要有主人翁责任感的敬业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就会干一行,爱一行,就会保持高昂的热情和干劲,就会有良好的工作态度。这种敬业精神,是在大量的日常工作中体现出来。第三,要有精益求精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如果一个公务员只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而没有过硬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也是不能实现其理想和愿望的。在实际工作中,如果别人来机关办事、咨询,一问三不知,不能把工作干好。因此,要提高公务员的综合素质,首先要加强学习,既要学习理论,又要学习业务,在学习中掌握、思考和运用。其次要加强培训,针对新形势、新政策、新任务、新要求,要进行经常性的培训,同时,注重研讨,活学活用,力求每个公务员成为本岗位的行家。再次,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端正工作态度,强化为民服务,还要持久开展效能建设等活

动。通过学习,全方位提高公务员道德素质,进而提高机关的整体办事效率,优化政务环境,树立和维护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

(三)健全制度保障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职业道德离不开规章制度的约束,制度约束是规范管理和服务的根本内容和最终保障。一要严格公务员的招考、录用制度。公务员的整体素质高低直接取决于公务员的引进渠道,近年来国家出台的公务员公开招考、录用制度,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公务员队伍素质的改善,但是,有些地区的一些部门,不能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招考、录用公务员,扭曲了“任人唯贤”的原则要求,反而出现“任人唯亲”、“任人唯权”、“任人唯钱”等所谓的原则,使中央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严重变形,即损害了国家、社会的利益,又损害了正常参考人员的利益,同时打消了正常参考人员参与公务员考试的积极性,最终使热衷于公务员工作的人被拒之门外,而一些根本不具备公务员素质的人确混进公务员队伍,降低了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因此,有关部门应严格把好公务员考试关、录用关,真正从源头上提高公务员的素质。

二要严格公务员的守纪、问责制度。改进机关作风、优化政务环境,是实施《公务员法》,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公务员法明确规定了公务员必须遵守的十六项纪律,要求对玩忽职守,贻误工作,滥用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等行为要依法予以行政处分。“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公务员是“奉法者”,是依法行政的主体,公务员的能力、素质、作风等,直接影响依法行政的效果。实施公务员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就要针对存在的问题整治机关作风,努力提高公务员的素质和能力,尤其是要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使广大公务员自觉做到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开展工作。而要达到以上效果,就要加强对公务员的问责制度。真正的问责制度,应贯彻于政府管理的全过程,贯彻于平日和非常时期。通过启动行政问责,实施“服务承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制度,有效地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不仅增强了公务员的服务意识,而且也增强了公务员的职业道德意识。

三要严格公务员的年度考核、淘汰制度。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公务员法》,进一步探索完善以工作实绩为核心,以德能勤绩廉为主要内容的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努力提高干部考核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把目标考评工作与干部

选拔使用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要把经常性的考核成果作为干部“能上能下”的重要依据,扩大考核成果的运用。同时,要加大“治庸”力度,力倡勤政,建立干部能上能下、正常退出机制。要调整不称职、不适应的干部,重点在干部“能下”方面取得突破。近年来,许多企事业单位通过年度考核、末位淘汰制度的运行和实践,增强了公务员的忧患意识,起到了明显的效果。它的推行将给所有公务员一种压力感,令那些工作不求上进,混进机关过日子捧着“铁饭碗”的人随时有被清退出公务员队伍的可能。这是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水平的一项得力措施。

(四)反腐倡廉提高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

反腐倡廉既是对公务员的根本要求,也是现实状况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腐败现象也日益增多,已严重影响了公务员队伍的形象,更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不加强反腐倡廉,就不能保障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取得好的成果。当今,党中央一再强调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倡导领导干部“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讲操守,重品行,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并要求领导干部“一定要管好自己的配偶、子女”。在《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还把家庭美德教育纳入反腐败教育的重要内容,倡导廉政文化进家庭,要求妇联等人民团体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家庭助廉教育活动等等,这些都是与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密切相关。这些虽然很多是说领导干部,实际上,这对整个公务员队伍都是通用的,只不过领导干部是职位高、权力大、责任重的公务员而已。要加强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必须加大反腐倡廉的力度,以此为职业道德建设提供保障。要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关于反腐倡廉的文件和会议精神,要加强对反腐倡廉的宣传教育,要加大对腐败案件的查处。要强化公务员的廉洁自律意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中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抑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反对和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五)以法行政推进职业道德建设

江泽民同志说:“我们要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他说明了法制和道德是密切相关的,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依法治国的确立和以法行政的不断推

进,我们讲职业道德,应该是在依法基础上的职业道德。以法行政是前提,不能感情用事,更不能违法办事。只有提高以法行政的水平,才能真正提高职业道德水平,才能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提高以法行政的水平,就要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加强《行政诉讼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学习和培训,并对学习情况进行考试、考核,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察、考核,真正把以法行政抓好抓实。

(六)党员和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带动职业道德建设

在公务员的队伍中,党员要占大多数,党员的职业道德如何,不仅关系到整个公务员队伍的形象,更关系到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形象,还关系到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一个单位,党员不起带头作用,甚至还不如一般群众,而要求群众如何敬业勤政,是说不过去的。对领导干部来说,就更应该在职业道德建设中发挥表率作用。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重要讲话中,着重强调全面加强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在工作中要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这也是领导干部的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领导干部的职业道德不是在口头上,更应体现在行动上,要以身作则。群众看干部,只有领导干部带头,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6.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心得体会 篇六

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并不限于表象的个人行为,而是代表国家在行使行政权力,从事社会事务的管理。公务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也不仅仅代表个人素养,它会直接影响政风和社会风气,具有极高的社会示范性和社会导向性。毛主席曾说过:“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党外有这种不良风气的人,只要他们是善良的,就会跟我们学,改正他们的错误,这样就会影响全民族。”因此,应当时刻并长久地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了职业道德的总体要求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国务院明确指出了要以“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为核心,建设一支高效、廉洁、精干、党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在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中,必须牢牢遵循这些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

一、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是公务员队伍廉洁的基础。

廉能存浩浩浩荡气,举坦坦正义,它能深入民心,受民拥戴,而腐能涌浊浪邪气败社会风气,它为民所恶,为民所弃,最终会动摇执政党的根基,祸莫大焉。从过往的大多数令人警醒的腐败行为可以看出——腐败是从践踏道德开始的。从腐败动机的形成,到腐败过程的实施,都起始于对道德的背离,对良心的背叛。而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道德建设中最根本的思想道德建设,能从本做起,增强公务员保持廉洁的自觉性,并帮助公务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树立这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足本职工作,以求实的态度,从实际需要和现实出发,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作风,扎扎实实地为人民办实事,谋利益。要明确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就要牢固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工作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尽职尽责地干好。

思想道德教育是长久的,并根据不同阶段的不同国情而有不同的要求。在现阶段,关键是在广大公务员中开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就是要着力抓好共产主义理想的教育、党的宗旨教育、艰苦创业精神教育、行政道德教育和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

二、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是公务员队伍高效的基础。

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还能加强公务员的精神觉悟的高度和境界,从而培养 公务员良好的职业素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不仅造成公务员队伍办事效率的低下,还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直接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胡锦涛同志就曾提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服务宗旨。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培养每个公务员同志的主人翁责任感的敬业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就会干一行,爱一行,就会保持高昂的热情和干劲,就会有良好的工作态度,从而带来良好的工作效率。而且,加强公务员职业素质精神建设能使每个公务员自觉地要求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精益求精。越来越过硬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自然带动了行为的高效性。

因此,要提高公务员的综合素质,首先要加强学习,既要学习理论,又要学习业务,在学习中掌握、思考和运用。其次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端正工作态度,强化为民服务,还要持久开展效能建设等活动。通过学习,全方位提高公务员道德素质,进而提高机关的整体办事效率,优化政务环境,树立和维护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

三、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是公务员队伍精干的基础。

精干精干,不仅仅是踏实肯干,还要有精简干练的制度。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 建设的同时便能加强完善合理的体制建设,因为制度约束是规范管理和服务的根本内容和最终保障。

一要严格公务员的招考、录用制度。公务员的整体素质高低直接取决于公务员的引进渠道,近年来国家出台的公务员公开招考、录用制度,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公务员队伍素质的改善,但是,有些地区的一些部门,不能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招考、录用公务员,扭曲了“任人唯贤”的原则要求,反而出现“任人唯亲”、“任人唯权”、“任人唯钱”等所谓的原则,严重损害了国家的形象和利益,应当通过加强公务员思想道德建设从根源上予以杜绝。

二要抓紧公务员的法制法规的建设。改进机关作风、优化政务环境,是实施《公务员法》,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凡是公务员职业活动涉及到的各个行业、各条战线、各部门单位,都要根据《公务员法》要求和不同岗位的性质和特点,制定具体的公务员职业道德守则和岗位行为规范。“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而通过启动行政问责,实施“服务承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制度,有效地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不仅增强了公务员的服务意识,而且也增强了公务员的职业道德意识。

7.谈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 篇七

近些年来,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 人类社会已经从传统的农业和工业社会逐渐转向了现代化的信息社会, 人们成了社会的主要劳动者, 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变。但是, 随着人口不断地增加, 不但提升了各行各业的工作要求, 也加剧了市场激烈的竞争, 在当代人的生活中出现了“紧张的工作, 沉重的负担”。工作压力所引发的各种问题不但体现在劳动工作上, 还严重的影响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一、职业倦怠调查背景

一般而言, “压力” (Stress) 是指在工作中, 人们在面对的人际关系和责任等要求的时候, 所感受到的一种精神和心理上的紧张状态。生理学家Walter Cannon指出, 个体在受到外在威胁的时候, 会本能的产生一种紧张状态, 这是个体的本能反应。而具有“压力之父”的医学家Hans Selye研究了压力的产生, 并指出:“压力是非特殊反应”, 是个体在面对压力的反应。同时, Hans Selye还系统的指出了“压力”的概念, 即人体是按照阶段来适应压力的, 在每个阶段中, 成功抵抗的程度和压力源的强度持续的时间具有很紧密的联系。物理学家认为:压力是外界环境对个体的一种刺激, 物体的形变受外界压力的存在而存在。由此, 也可以把压力看作个体身心由于外界环境的刺激, 产生了紧张和恐惧的心理状态, 当压力超过一定范围的时候, 就可能影响到个体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公务员的工作不但时间长、压力大, 而且人际关系复杂、应酬多, 职务和职位千差万别, 工种和岗位也多种多样, 工作性质和方式也不同。因此公务员很容易产生身心疲惫感。根据调查发现, 公务员的工作时间和精力73.0%用于了日常办公, 其中21.7%用于开会, 34.9%用于写材料。百分之二十五的公务员每天的工作时间为8小时, 有的甚至超过了10小时, 百分之十七的公务员工作在10小时以上。48.0%的公务员认为工作压力大, 认为工作压力一般的占了43.0%, 年龄在40岁作用的中青年队伍压力最大。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力资源研究培训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 公务员对自己心理健康“满意”的占了48.7%, “不满意的”占了12.3%, “一般”的占了36.8%。在中央部署单位中, 公务员对心理健康的“满意”比重是44.7%, 而省级单位公务员对心理健康“满意”比重是53.2%。在全国范围中, 东北地区公务员的心理压力要比其他地区高一些;公务员具有高水平的学历, 承受心理压力的水平也高, 而家庭幸福的公务员要比不幸福的心理健康水平高。根据调查资料显示, 在不同的程度上, 很多公务员在情绪耗竭、去人性化和低成就感上, 出现了职业倦怠状况。另外, 公务员由于教育程度、职位、婚姻、级别、工作地区等不同, 职业倦怠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其中在情绪耗竭、去人性化和低成就感三个维度上, 县级和乡镇单位中的公务员和市级、省属以及中央部署单位的公务员, 具有显著的差异, 职业倦怠水平明显的偏高。而职业倦怠和公务员教育水平则呈现负相关的关系, 公务员职业倦怠水平越高, 受教育的水平越低, 同时, 公务员家庭幸福的话, 对工作具有热情, 职业倦怠水平也低。在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 公务员工作压力大, 但是在职业倦怠水平上, 却比其他地区要低。调查显示, 公务员队伍普遍存在着加班的现象, 一些高职位的公务员在工作中的应酬则成了很大的负担。据统计我国90%以上中科级以下的公务员由于工作任务繁重, 升迁难度大等原因, 出现职业倦怠;另外资源分配存在着不公现象, 也使公务员滋长了不平衡的心理。而在教育培训上, 国家主要是对高层公务员进行培训, 从而导致一般公务员在工作上, 会产生倦怠和消极的情绪。

二、调查结果

8.我国年轻公务员的职业角色探析 篇八

关键词:年轻公务员;职业角色;低收入

一、公务员的特定涵义

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公务员职位按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

世界范围来看,公务员的概念在范围上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种是小范围的,公务员仅指中央政府中非选举产生和非政治任命的事务官,不包括由选举或政治任命产生的内阁成员及各部政务次官、政治秘书等政务官。第二种是中等范围的,中央政府的所有公职人员,包括政务官与事务官都称为公务员,但适用于国家公务员法规的只是事务官。第三种是大范围的,把从中央到地方政府机关的公职人员、国会除议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审判官、检察官、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统称为公务员,并由“国家公务员”和“地方公务员”之别,有“特别职”与“一般职”之分。“一般职”公务员是指政府系统中非选举产生和非政府任命的工作人员,是国家政府系统中的事务官,即非选举产生和非政治任命的政府工作人员,适用于国家公务员法规的,只是“一般职”的国家公务员。

二、公务员职业角色分析

纵观世界各国,无一例外的认为,国家公务员是代表国家行使权力的,即“履行公职”。所谓公职,是指其职位的公共性质。至此,可以给公务员下一个最基本的定义,即:依照一国法律履行公职的、由一国财政负担薪酬的工作人员。

除了有自身定义外,公务员这一群体放到社会层面去看,履行公职是其职业,也有职业角色概念的限制。角色之本义是戏剧中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后来美国的社会心理学家乔治,米德首次将这一概念借用过来,旨在说明在人们的交往中可以预见的互动行为程式以及说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职业是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谋生手段的工作;从社会角度看职业是劳动者获得的社会角色,劳动者为社会承担一定的义务和责任,并获得相应的报酬;从国民经济活动所需要的人力资源角度来看,职业是指不同性质、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操作的专门劳动岗位。在社会学视野中,职业主要有三种涵义:在一般范畴内来说,职业是人生存的一种状态,与闲暇互为目的和手段;就专门范畴内而言,职业是一种生产和垄断社会资源的劳动手段,其专业化程度越高垄断性越强;从象征符号上来看,职业是社会分工背景下生产关系的表征,附载了多重社会二元对立的涵义。

可见,职业是社会分工体系中每个社会成员生存的一种状态,它与闲暇共同构成社会分工体系中每个职业个体的全部生命历程。闲暇的目的是恢复从事职业的体力,调节人们的精神面貌,而职业则是为人的生存生产更多用以交换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便获得更多的闲暇时间,二者相辅相成,互为目的和手段。职业具有以下功能:职业是个人获得经济收入的来源,是个人维持家庭生活的手段;职业是促进个性发展的手段,当个人从事的职业能使个人的特长、兴趣得到充分发挥时,也就促进了个性的充分发展;职业还是个人在社会劳动中从事具体劳动的体现,是个人贡献社会的途径;职业也是个人获得名誉、权力、地位和金钱的来源;从社会角度来看,职业的存在和职业活动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存在和社会活动;职业劳动创造出社会财富,从而为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奠定物质基础;职业的分工是构成社会经济制度运行的主体;职业也是维持社会穩定,实现社会控制的手段;职业的运动如职业结构的变化、职业层次间的矛盾的解决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动力。

三、年轻公务员现状

出生于改革开放前后的大学生,他们思想开放,较看重收入水平,同时还要求自身个性得到发展。而我国社会现状对公务员的角色定义并无太大变化,显得吸引力不足。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调查对2385名在校大学生(包括研究生和高职高专生),进行的有关就业意向的专项调查显示,仍有34.2%的大学生看好党政机关(公务员)的就业机会,仅7.0%的大学生“没感觉公务员有吸引力”。

按角色规范明确度分,社会角色可分为规定性角色和开放性角色。所谓规定性角色指对社会角色的责、权、利有比较严格和明确规定的那类角色。所谓开放性角色,指其角色的权利和义务没有严格而明确规定的社会角色。它的行为规范是不成文的、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一般以社会公德的形式出现。按角色目的分,社会角色可分为功利性角色和表现性角色。所谓功利性角色指那些以追求效益和实际利益为目标的社会角色。社会对功利性角色的首要要求就是实现经济效益的目标,为社会生活和发展提供经济保障,若达不到这个要求就是角色扮演的不好,至于社会效益和发展精神文明都是次要的任务。所谓表现性角色指那些以表现社会制度与秩序、社会行为规范、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等为目的的社会角色。

可见,公务员是一种规定性和表现性的角色。它不强调实际利益,要求角色体现社会制度与秩序。这与年轻人的想法在一定程度上是矛盾的。他们比其他年代的个体更注重收益、崇尚金钱、渴望更高的物质报酬;情绪控制力较差、容忍力低;职业忠诚度较低,更倾向于选择感兴趣的职业。目前,在全国10多个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中,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排名处于中下位次。收入低是年轻公务员对工作不满意、造成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

多年来,我国实行的是以“低薪制、高福利、多补助”为特点的公务员工资政策。公务员的工资一直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但公务员在职时间可以享受的各类福利、和补助相对较多,如福利分房、公费医疗等等,这些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工资的不足。然而,在逐步实行社保改革和取消福利分房等改革以后,使得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都要由个人来承担,而公务员目前的工资收入水平无法应付这一系列支出。

四、中外公务员待遇对比

有资料表明,新加坡的廉洁度居亚洲各国之首,而实行公务员高工薪制是维持政府高度廉洁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确保公务员有高收入,使政府机构能够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激励公务员廉政勤政。新加坡政府每年通过咨询机构调查私营企业工资水平,对公务员的工资和私营企业人员的工资进行调查比较,一旦公务员的工资低于私营企业人员时,即采取措施予以平衡。70年代至80年代,新加坡政府就曾经连续四次给公务员加薪20%。公务员除了工资以外,还有全年奖金和一定津贴。

除新加坡、香港外,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也给与公务员以较高的薪酬待遇。如美国《联邦工资比照法》规定,联邦工职人员的工资要和私营企业职工的工资相当;而英国法律规定一般公务员的实收工资不得少于最低生活费用的120%。除工资外,这些国家的公务员可以享受的各类津贴占其收入的25%;法国公务员的补贴工资要占本人基本工资的10%-30%;联邦德国,日本等国则高达30%-40%,这是一般民间企业职工不能比的。(作者单位:鲁东大学)

参考文献:

[1]费孝通.费孝通社会学论文集[C],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

9.谈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 篇九

方忠敬

●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整体推进攻坚时期,加强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当前公务员队伍存在道德失衡问题,表现有:公仆意识淡化。.创业精神失落,.本位主义严重,腐败现象蔓延。

●公务员队伍道德失衡的主观原因:一是对加强公务员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认识不足。二是公务员道德建设滞后。客观原因表现在:新旧体制并存,经济秩序混乱,管理上存在漏洞,为一些公务员道德行为的弱化提供了可能条件。监督体系不完善,为一些公务员在行使权力时的非道德行为提供了客观条件。

●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状况,直接关系到公务员的素质和其他行业职业道德的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和社会风气的好坏,所以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公务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已成为当前整个道德建设的重点和关键,关乎国家兴亡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加强国家公务员道德建设:

1、结合时代特点加强公务员道德教育;

2、加强学习提高公务员职业道德素质;

3、健全制度保障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

4、反腐倡廉提高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

5、以法行政推进职业道德建设;

6、党员和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带动职业道德建设。

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整体推进为目标,以经济、社会、自然协调发展为途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正面临着世界经济庭危机和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改革处于攻坚阶段。这一时期,我国要;要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有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实现中华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要彻底治理腐败问题,保持社会的稳定发展,等等。这些新任务和新问题的实现和解决,都有赖于一支高道德素质的国家公务员队伍,因此,加强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内涵

在我国,公务员是指“ 国家公务员是指依照法律在政府中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的在编人员,是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职能的执行者”。公务员的职业特点是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其权力来源于人民,又服务于人民,他们除了严格依法行政,遵守公众的道德以外,还应遵循特殊的职业道德。所谓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其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一般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各行各业都有自身的职业道德,公务员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也有其应遵守的行政道德。公务员职业道德是公务员在行政管理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它反映了公务员的职业性质、地位、对象、活动条件的特征和要求。用道德对公务员行使“权力”的行为加以约束,虽然不如法律约束那样直接有力,但它却是一种持久地、广泛地发生调控作用的力量,也是唯一的一种内在的、自律的调控力量。在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忠于国家,严守机密;廉洁奉公,不谋私利;忠诚积极、以身作则;依法行政,秉公办事等。公务员职业道德直接影响政风和社会风气,所以必须加强公务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是治理我国当前社会上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的一个主要手段,也是改革开放新形势下行政工作的新情况对行政人员提出的新要求。目前,我国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远不能适应“廉洁、公正和高效”的时代要求。在职业道德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重新认识和思考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有关问题。

二、加强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一)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现状

当前公务员道德现状的主流是积极、上升、进步的,公务员主体意识的增强、富民思想的确立、道德观念的更新、道德价值感的强化,都说明了这一点。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公务员队伍确实存在不容忽视的局部道德失衡问题,笔者认为主要表现有:

1.公仆意识淡化。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这在我国可以说是妇孺皆知的政治常识。但是:“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很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正如„„邓小平所说,“现在有少数人就是当官做老爷,有些事情实在不像话!” 主要表现有:特权思想,一些公务员在灵魂深处就搞错了自己的位置,一朝权在手,便处处摆显高人一等的优越性,可悲的是,他们的下属们对此的态度往往不是鄙视而是“羡慕”和付诸实际的追求;官僚主义,一些人“高高在上,滥用权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好摆门面,好说空话,思想僵化,墨守陈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不讲效率,不负责任,不守信用,公文旅行,互相推诿,以至官气十足,动辄训人,打击报复,压制民主,欺上瞒下,专横跋扈,徇私行贿,贪赃枉法,等等”。

2.创业精神失落。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党和政府一贯倡导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改革开放,建设现代化强国,也仍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物质生活的逐渐改善,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在一些公务员身上逐渐失落了。有些人认为,国家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再讲艰苦奋斗已经“过时”了。根据一份在某行政学院几个公务员培训班次的调查,4 8%的人对“条件好了也仍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提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是在这种艰苦奋斗“过时论”思想的指导下,一些公务员滋长了享乐主义的不良作风。

3.本位主义严重。一些公务员不能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下级与上级、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存在或大或小、或轻或重的私心。有的对中央的方针、政策和上级的指示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不顾大局,以邻为壑,互相掣肘,对自己有利的争着干,对自己不利的则踢皮球,有的为了地方利益、小团体利益、部门利益,不惜损害国家的利益,公然集体违法。4.腐败现象蔓延。所谓“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从检察机关近五年的办案情况看,仅贪污受贿案件就达226万件,立案查办的党政机关干部近25万人。„„公务员权力腐败,严重败坏了党风,污染了社会风气,是近年来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之一。

(二)公务员队伍中出现道德失衡问题的原因。公务员队伍出现以上道德失衡问题,笔者认为其成因可以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1、主观原因表现在:一是公务员道德认识存在误区,对加强公务员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认识不足。主要表现为认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以道德风尚的滑坡和一代人的堕落为代价的“道德代价论”,认为有了钱就会有德,物质文明搞好了精神文明自然而然就会好起来的“庸俗经济决定论”,认为只要经济发展了,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了,领导干部多吃点多拿点也是应该的,看领导主要看他有没有工作才能,至于作风上的小事不必过分苛求的“小节无害论”等观点广泛流行,导致了人们思想的混乱。一些本来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在“反思”中受到了冲击 和否定,也导致了不少公务员重才轻德、重能力轻做人,放松了思想改造和道德修养。二是公务员道德建设滞后。党和政府关于公务员道德建设的方针、任务和要求是明确的,但在具体落实上没有跟上去,缺乏切实可行的操作性措施,使得公务员道德建设呈现出道德要求虚拟化、道德约束随意化、道德越轨无惩治化状况。

2、客观原因表现在:首先悬新旧体制并存,经济秩序混乱,管理上存在漏洞,为一些公务员道德行为的弱化提供了可能条件。主要表现在:一方面计划经济下实行的计划单列和双轨制,在新型市场经济中“病态”运行,导致权利与义务关系调整中的失序和经济责任、权利结构等方面的混乱。一些公务员为赢得或保全自己的切身利益,有可能在道德的天平上失衡;另一方面,新体制从入轨启动到转入良性运行有一个过程,各种配套法规、章程、制度不可能一下子健全,无形中造成许多管理上的“空档”,成为产生不道德行为的客观隐患;另外,双重体制下不尽平等的竞争环境,为一些利欲熏心的人利用职权搞不正之风提供了方便。其次是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为一些公务员道德失衡提供了诱因。市场经济绝非完美无缺,它“有其自身弱点和消极方面”,其重利性、竞争性、本位性、交换性客观上存在非道德和反道德的可能性。再次是监督体系不完善,为一些公务员在行使权力时的非道德行为提供了客观条件。表现在:监督体制不合理,监督缺乏权威性;监督部门权能有限,监督缺乏实际效果;民主渠道不畅,监督缺乏群众性;舆论导向形式化,扬不必尽善,恶不能必惩,容易导致一些公务员道德意识淡化。

上述问题的存在,表明我国的行政道德建设不仅出现滑坡,而且严重滞后,难以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为此我们必须大力提倡公务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三)提倡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公务员职业道德以其社会示范和社会导向作用直接影响政风和社会风气。它是社会的主体性道德,在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中居于首要地位。公务员是党和政府各项政策、法律、法规、规章的执行者,是行政管理活动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其道德面貌如何,能否在各自岗位上以身作则,将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孔子之言:“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从一个侧面说明:官德和官风好且正,就会大化流行,从而变化为好的民德、民风;而官德败坏,官风不正,就会导致民德滑坡,民风败落。邓小平在谈到党风对社会风气的影响时,曾引用毛泽东的话说,“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党外有这种不良风气的人,只要他们是善良的,就会跟我们学,改正他们的错误,这样就会影响全民族。”实践也证明,社会的腐败和堕落往往是从国家官员的腐败和堕落开始的。因此,我们应该以“官德”建设带动全民的、各行各业的道德建设。

2、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是防治腐败,促成廉政建设的重要手段。腐败现象在全国各地滋生蔓延,严重破坏了政府的威望,对此,我们不仅要以法控权,强化吏治,而且应该从治本做起,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增强公务员保持廉洁的自觉性。一切腐败行为都说明腐败是从践踏道德开始的。从腐败动机的形成,到腐败过程的实施,都起始于对道德的背离,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如果没有道德的约束,法则徒具其名。因此,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就成为防治腐败的第一道线。

三、如何加强国家公务员道德建设

公务员职业道德的特殊性和当前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紧迫性,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来抓,当作全社会职业道德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来加强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

(一)结合时代特点加强公务员道德教育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强化精神文明建设。首先是加强优良传统教育。任何符合时代的道德规范总是要继承和发展先前社会中的有积极作用的道德规范。我国自古就强调官德吏风,讲求“诚意正心修身治国平天下”,主张“为政以德”的伦理原则,认为为官要正要诚。某次是结合时代要求,加强执政为民思想的教育。在当今国家公务员应加强服务意识,因为是代表国家在行使行政权力,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人民之所以赋予公务员权力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人民自身的权利,这就要求公务员要把为人民群众谋取实实在在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把执政为民落实到制定和实施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具体的生产生活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其实我们党所提出“以德治国” 的方略从本质意义上说,首先是指执政党的党员和领导干部、国家机构的广大公职人员自身的道德建设,即政府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再次是加强自律。道德教育为的是把外在的道德要求内化为心中的道德法则去遵守,把“他律”转向“自律”。道德不只是一种外在的约束,就其本性而言,道德更是一种内在自律性力量。因此,加强公务员道德教育还需要用正确的道德信念进行自我磨砺,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把外在强制力转化为内在的自觉,把他律转化为自律,“堂堂正正做人,兢兢业业做事,清清白白做官。”

在当今社会如果只靠外在教育和内在“自律”还不足以防止违背道德的行为发生。在现实中,道德自律的效果总要依赖于个人的觉悟和素质,如果个人的觉悟和素质不高,道德自律的作用就会很小,因此我们需要加强道德他律的建设。

(二)加强学习提高公务员职业道德素质

一个公务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他的职业道德水平。要形成机关职业道德的良好风貌,必须以公务员良好的职业素质为前提条件。否则,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不仅是公务员个人的问题,还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直接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公务员的主要素质有:首先在政治上要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对党和人民忠诚,能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搞好各项工作。其次是要有主人翁责任感的敬业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就会干一行,爱一行,就会保持高昂的热情和干劲,就会有良好的工作态度。这种敬业精神,是在大量的日常工作中体现出来。第三,要有精益求精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如果一个公务员只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而没有过硬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也是不能实现其理想和愿望的。在实际工作中,如果别人来机关办事、咨询,一问三不知,不能把工作干好。因此,要提高公务员的综合素质,首先要加强学习,既要学习理论,又要学习业务,在学习中掌握、思考和运用。其次要加强培训,针对新形势、新政策、新任务、新要求,要进行经常性的培训,同时,注重研讨,活学活用,力求每个公务员成为本岗位的行家。再次,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端正工作态度,强化为民服务,还要持久开展效能建设等活动。通过学习,全方位提高公务员道德素质,进而提高机关的整体办事效率,优化政务环境,树立和维护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

(三)健全制度保障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职业道德离不开规章制度的约束,制度约束是规范管理和服务的根本内容和最终保障。一要严格公务员的招考、录用制度。公务员的整体素质高低直接取决于公务员的引进渠道,近年来国家出台的公务员公开招考、录用制度,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公务员队伍素质的改善,但是,有些地区的一些部门,不能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招考、录用公务员,扭曲了“任人唯贤”的原则要求,反而出现“任人唯亲”、“任人唯权”、“任人唯钱”等所谓的原则,使中央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严重变形,即损害了国家、社会的利益,又损害了正常参考人员的利益,同时打消了正常参考人员参与公务员考试的积极性,最终使热衷于公务员工作的人被拒之门外,而一些根本不具备公务员素质的人确混进公务员队伍,降低了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因此,有关部门应严格把好公务员考试关、录用关,真正从源头上提高公务员的素质。

二要严格公务员的守纪、问责制度。改进机关作风、优化政务环境,是实施《公务员法》,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公务员法明确规定了公务员必须遵守的十六项纪律,要求对玩忽职守,贻误工作,滥用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等行为要依法予以行政处分。“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公务员是“奉法者”,是依法行政的主体,公务员的能力、素质、作风等,直接影响依法行政的效果。实施公务员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就要针对存在的问题整治机关作风,努力提高公务员的素质和能力,尤其是要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使广大公务员自觉做到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开展工作。而要达到以上效果,就要加强对公务员的问责制度。真正的问责制度,应贯彻于政府管理的全过程,贯彻于平日和非常时期。通过启动行政问责,实施“服务承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制度,有效地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不仅增强了公务员的服务意识,而且也增强了公务员的职业道德意识。

三要严格公务员的考核、淘汰制度。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公务员法》,进一步探索完善以工作实绩为核心,以德能勤绩廉为主要内容的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努力提高干部考核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把目标考评工作与干部选拔使用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要把经常性的考核成果作为干部“能上能下”的重要依据,扩大考核成果的运用。同时,要加大“治庸”力度,力倡勤政,建立干部能上能下、正常退出机制。要调整不称职、不适应的干部,重点在干部“能下”方面取得突破。近年来,许多企事业单位通过考核、末位淘汰制度的运行和实践,增强了公务员的忧患意识,起到了明显的效果。它的推行将给所有公务员一种压力感,令那些工作不求上进,混进机关过日子捧着“铁饭碗”的人随时有被清退出公务员队伍的可能。这是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水平的一项得力措施。

(四)反腐倡廉提高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

反腐倡廉既是对公务员的根本要求,也是现实状况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腐败现象也日益增多,已严重影响了公务员队伍的形象,更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不加强反腐倡廉,就不能保障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取得好的成果。当今,党中央一再强调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倡导领导干部“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讲操守,重品行,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并要求领导干部“一定要管好自己的配偶、子女”。在《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还把家庭美德教育纳入反腐败教育的重要内容,倡导廉政文化进家庭,要求妇联等人民团体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家庭助廉教育活动等等,这些都是与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密切相关。这些虽然很多是说领导干部,实际上,这对整个公务员队伍都是通用的,只不过领导干部是职位高、权力大、责任重的公务员而已。

要加强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必须加大反腐倡廉的力度,以此为职业道德建设提供保障。要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关于反腐倡廉的文件和会议精神,要加强对反腐倡廉的宣传教育,要加大对腐败案件的查处。要强化公务员的廉洁自律意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中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抑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反对和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五)以法行政推进职业道德建设

江泽民同志说:“我们要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他说明了法制和道德是密切相关的,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依法治国的确立和以法行政的不断推进,我们讲职业道德,应该是在依法基础上的职业道德。以法行政是前提,不能感情用事,更不能违法办事。只有提高以法行政的水平,才能真正提高职业道德水平,才能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提高以法行政的水平,就要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加强《行政诉讼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学习和培训,并对学习情况进行考试、考核,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察、考核,真正把以法行政抓好抓实。

(六)党员和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带动职业道德建设

在公务员的队伍中,党员要占大多数,党员的职业道德如何,不仅关系到整个公务员队伍的形象,更关系到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形象,还关系到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一个单位,党员不起带头作用,甚至还不如一般群众,而要求群众如何敬业勤政,是说不过去的。对领导干部来说,就更应该在职业道德建设中发挥表率作用。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重要讲话中,着重强调全面加强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在工作中要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这也是领导干部的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领导干部的职业道德不是在口头上,更应体现在行动上,要以身作则。群众看干部,只有领导干部带头,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党员和领导干部职业道德建设的表率作用体现在:一是领导干部要有更高的政治素养,业务能力,才能带领群众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因此,领导干部应带头强化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二是党员和领导干部更要有奉献精神。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职业道德,其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不仅是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不仅体现在大的成就上,更多的是体现在细枝末节的事务上。三是要落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使党员和表率作用始终如一,坚持不懈。

10.谈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 篇十

按照县局公务员职业道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计划,我原原本本地学习了《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读本》一书。通过学习使我对公务员职业道德的价值取向、公务员职业精神、道德修养、行为规范以及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有了更深的了解,增强了对推进依法行政、加强职业道德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自身法律法规意识及职业道德修养,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的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下面是我的几点学习体会:

一、公务员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公务员在行使公共权力、从事公务活动过程中,通过内化的信念和善恶标准,理性调节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

1、通过学习,了解了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和公务员职业道德修养及公务员职业道德价值取向等相关的内容,深刻理解在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合实际,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信念,自觉进行职业道德修养,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和习惯,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具良好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人。

2、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明了自己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增强了搞好本职工作的使命感,从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并树立严格遵循“以人为本”的行政理念。在学习过程中,遵纪守法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政治思想觉悟进一步提高,组织纪律观念和自我约束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使我深刻领会学习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搞好本职工作的信心,也是一次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难得的学习机会。

3、通过学习,使我更加热爱本职工作,树立搞好本职

工作的信心。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如何加强对市场监管,保证食品安全,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对我们工商行政部门的执法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工商执法人员,就要不断学习,使自己的法律知识不断更新、拓展。同时要遵守本行业的职业道德行为,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市场监管以及执法能力,在自己的工作岗位自觉树立带头上进的良好形象,做到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公务员依法行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规范政府工作人员行政行为的重要手段,为人民服务的切实保障,是提高政府形象、提高工作效率、取信于民的重要保证。

1、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通过学习了解到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依法治国,是我们党和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战略方针。法律是人民制定的,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人民固然要遵守,依法治国的主要特征首先在于依法行政。行政机关行使管理国家公共事务的行政权力,必须依据代表人民意志的法律,模范地遵守法律行使行政机关职权。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各级政府受人民的委托,管理国家事务。依法行使行政管理职能,就是贯彻人民的意志,履行人民的重托,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为了使政府有效而正确地行使人民所赋予的权力,管理好各项事务,就必须通过正确执法,用法律来规范、保障和制约政府行为。

2、依法行政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法治经济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恰当地规范政府行为,如何规范好政府与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普通公民之间的关系,如何使政府从无所不包,无所不管的状态顺利过渡到依法统筹,掌握全局,适当管理,做好服务的轨道上来。我们已经在依法行政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要通过依法行政,把企业生产经营的权力切实交给企业,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调节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使行政管理切实为市场经济发展服务。政府不仅应按法律、法规做出行政决定,而且,要求这种决定符合法律的意图和精神,符合公平、正义等法律理性。

3、依法行政是为人民服务的切实保障。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党从原先的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后,党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始终不脱离群众,始终保持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生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执行党和政府的决策、决定的时候始终按照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要求开展工作。一是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时刻把人民的利益、党和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做到廉洁奉公。二是努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政治水平和精神境界。三是增强群众观念,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要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认可不认可、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我们工作的首要标准。四是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坚决摒弃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排忧解难。

三、通过学习《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读本》,进一步明确并细化了自己的努力方向和目标

1、遵纪守法,忠于职守。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是管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部门,也是规范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主要力量。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必须爱岗敬业,勤政为民,熟悉工商行政管理政策、法律、法规,依法行政,照章办事,遵守纪律,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担负起

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重要职能,把好市场主体的入门关,扮演好市场运行的裁判员、市场经济坚强卫士等重要角色。

2、秉公执法,不徇私情。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积极查处违章违法行为,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手续完备、处理恰当、程序合法。工商职能要到位,还必须依赖一支政治过硬、业务过硬、思想过硬的工商干部队伍。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才能完成高质量的监管任务。执法理念正确、执法者的形象好、执法的效能高等等,需要工商干部努力学习新知识、新理论,分析新的经济现象和新的经济违法行为,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适应新形势下的市场监管执法工作。

3、高效服务,勤政为民。对前来办事者要热情接待,态度诚恳,做到不推诿、不拖延,有问必答,有事必办,有难必帮,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工商行政管理要紧紧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这个大局,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把有利于发展作为监管执法工作的出发点,把优化经济发展作为工商部门的重要职责,做到在履行工作职能中谋划发展,在执法办案时想到发展,在检查企业时维护发展,在履行监督检查时宣传发展。围绕地方经济建设,立足工商职能,主动提前介入,提高办事效率,简化工作手续,做到能办的事马上办,需要协调的事抓紧办,可以变通的事千方百计地争取办,全面实行繁事简办、急事快办、特事特办。凡对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各项经营活动,都给予实实在在的支持。

4、无私无畏,恪尽职守。工商所执法人员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履行执法职责,坚持严格执法,对于那些扰乱市场经济秩序、侵害消费者利益的不法分子一定要严惩不贷,坚决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尊重保障相对人合法权益,坚持文明执法;科学行使自由裁量权,坚持人性执法;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坚持

责任执法。运用科学的执法工作方式实现和谐执法的目标,保证执法工作更具合法性、合理性。坚持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平凡的岗位上勤奋工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11.我国基层公务员行政伦理建设浅析 篇十一

关键词:基层公务员;行政伦理;建设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0-0057-01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基层公务员。

基层公务员是公务员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属于单一制的国家,中央政府是最高的政府权力机构,而基层政府属于中央政府的下设机构,“中央”和“地方”之间是上下隶属关系。因此,我们可以将地方政府定义为,在单一制国家的中央政府设置的治理国家部分地域的政府,即所谓的基层政府。基层公务员就是指在我国基层性政府中从事行政工作的专门性政府工作人员,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工资福利的政府工作人员。

(二)行政伦理。

行政伦理是指有关对政府工作人员行政行为的判断标准,不仅包括政府行政活动的领导、决策和执行的全部过程,同时也包括行政活动主体的合理性与行政管理过程正当性的判断,而且还包括对政府工作人员在行政活动过程中的道德表现及政府组织在政治活动中的价值追求。总之,行政伦理一般是指对执掌国家公共权力公务人员的伦理审视和道德追问。

二、我国基层公务员行政伦理建设的困境及根源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对公务员行政伦理建展开了积极的探索,从总体上看,行政伦理的水平还是高的,基层公务员基本上做到了廉洁自律和对人民负责。但随着国内外经济的不断增长和政府外部行政环境的发展变化,基层公务员在处理工作事务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的行政伦理困境,基层公务员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问题和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务员自身欠缺行政伦理的素质。

基层公务员自身的行政伦理素质,对公务员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基层公务员作为公职的履行者和政策的执行人,其伦理素质在社会上的可信度和威望有着重要的影响。基层公务员作为公共权利的执行者,在商品经济日益发达,外部环境的改变下,面对各种诱惑,倘若基层公务员的执政能力和行政伦理素质欠缺,就会导致他们在行政伦理认知、信念、意志上变得薄弱。出现滥用公共权力,在行使权利的过程中没有严格履行职位要求的职责,甚至严重渎职。

(二)官本位特权思想严重。

在传统上,我国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促使基层公务员在行政伦理建设的过程中出现困境。在行使公共权力时,没有公仆意识,出现高高在上的或是搞特权和特殊化为自己谋取利益的现象。由于官僚主义盛行,“官本位”的思想根深蒂固,因此,基层公务员要积极树立廉洁自律的意识,杜绝在行使公共权力的过程中,不择手段、毫无顾忌、贪污腐败。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基层公务员要抵挡住腐朽思想的侵袭,把握好自己手中的权力,为人民谋取福利。

(三)公务员行政伦理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和监督机制。

我国公务员在行使公共政权力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和监督机制。只有拥有良好的制约机制,公共权力在行使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实现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正常运行。

三、我国基层公务员行政伦理建设的路径探讨

基层公务员的行政伦理道德建设与日常的行政管理密不可分,行政伦理的建设,是公务员提高自身修养的基础,在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型建设的过程中,加强基层公务员的行政伦理建设,通过运用伦理的方式,来规范公务员的行为,这对我国基层公务员的行政伦理建设的路径探讨意义深远。

(一)加强对公务员的行政伦理教育。

对公务员的行政伦理教育,是基层公务员行政伦理建设的基础。第一,加强对基层公务员的行政伦理知识教育,特别是要注重思想道德教育,一个人的品行在工作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第二,积极提高基层公务员的自身修养,基层公务员只有不断的提高和完善自身的修养,才能更好的适应工作,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行政伦理素养。最后,要积极开展有关实践活动,通过活动的方式来加强对公务员的行政伦理教育。基层公务员要提高伦理道德修养,在实际遇到的行政伦理问题,更应该积极主动的应对。

(二)加强公务员行政伦理建设的法制化。

在构建服务型的过程中,公务员行政伦理的法制化是最基本的前提和保障。通过对公务员行政伦理法制化的建设,利用法律来规范和建设公务员在日常的工作中的伦理道德,这充分体现了我国依法治国的战略方针和准则。通过法律法规来维护和规范公务员履行自己职责和义务的行政伦理的稳定性。为了加强公务员行政伦理的规范性,就必须完善和加强公务员的行政伦理法制化建设,积极推进公务员行政伦理规范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一套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通过法律的手段,维护和实现公务员行政伦理规范的法制化。

(三)加强公务员行政伦理监督机制建设。

首先,由于我国的行政伦理机制建设起步比较晚,关系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因此,导致了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各个监督主体职能和范围界定上的模糊,并由此造成在监督职能上的交叉和重叠,在监督责任上出现互相推诿,监督职能上受到弱化。其次,要积极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力度,充分利用社会团体和新闻媒体的力量,对公務员的行为规范起到监督的作用。(四)营造良好的公务员行政伦理环境。

首先,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重要前提,在公务员的行政伦理建设的过程中,行政伦理的建设依赖于地方经济的发展。这就表明了公务员的行政伦理建设和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经济的发展是行政伦理建设的重要基础。其次,稳定的社会环境,是行政伦理建设的重要保障。构建良好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正确处理好人民群众的内部矛盾,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处理好各个方面的矛盾,协调好社会各方面的利益。最后,积极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依法保障人民享有的合法的权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民主社会环境,并不断的提高人民参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为公务员的行政伦理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

四、结语

基层公务员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在平时的行政管理的过程中,除了需要拥有特定的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以外,更应该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认识到公务员与其他职业群体的特殊性,公务员是对国家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国家和人民负责,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郭玲玲.行政伦理视角下我国公务员行政责任实现途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

[2]韩志明.行政责任困境的制度分析[D].吉林大学,2006.

[3]谢军.行政伦理及其建设平台[J].道德与文明,2002(4).

[4]郭媛,温志强.论我国公务员行政伦理失范的原因及治理[J].人力资源,2010(11).

12.公务员行政道德建设的路径措施 篇十二

一、优化公务员行政道德教育模式, 提高教育实效性

加强公务员行政道德建设要立足于教育, 着眼于提高公务员行政道德水平, 筑牢抵制各种腐朽思想道德侵袭的坚强防线。优化公务员行政道德教育模式, 提高教育实效性是行政道德建设的基础, 是一项需要长抓不懈的工作。模式的转变首先应从设置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教育内容入手。教育内容是教育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内容陈旧, 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是教育实效性不强的关键, 因此要把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譬如“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的宗旨观;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公共利益优先的利益观;依法用权的权力观和诚实守信的诚信观等教育内容摆在重要位置。其次要改进教育方式方法, 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重点做到三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外部灌输与自我修养相结合;抓典型与促后进相结合。

二、制度与道德共同推进公务员行政道德建设

对于公共行政而言, 制度与道德二者缺一不可。实践证明, 既不能用单一的制度手段简单地对公务员进行道德约束, 忽略道德感化的内在力量;也不能只注重德性培育与单一劝善的感化, 忽视制度的强制约束作用。因为就制约人的行为而言, 制度主“外”, 只涉及到人的外在行为, 是一种强制性规定, 无法深入到人的内心, 对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发挥不了决定作用, 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同样, 道德主“内”, 道德问题决不是道德本身所能解决的。德性培育与单一劝善的脆弱, 往往会使道德建设的实效大打折扣。道德建设如果只停留在说教层面, 而没有外在的保障要素, 则很难启动人们内在的良心机制。所以说, 只有制度与道德相互依赖, 相辅相成, 在制度与道德之间设置适当的缓冲区域, 使制度和道德向着各自互补的方向发展, 让制度的设计更合乎道德, 让道德实施稳步走向制度化、法律化, 行政道德才能更有生命力。

三、提高公务员的道德责任意识

道德责任意识是确立道德信念和履行道德义务的前提, 可以说, 一个人道德信念坚定与否、履行道德义务自觉性的高低都取决于道德责任意识的强弱。所以要做好公务员的行政道德建设, 应在强化公务员的道德责任意识上下功夫。公务员要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 时刻体现出强烈的道德责任意识, 在强烈的道德责任意识的驱动下, 时时处处体现做人做事德为先, 以积极的态度建设和维护社会道德。不仅个人要成为道德的遵守者和楷模, 还要自觉地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做到关键时刻敢于站出来, 同违法乱纪和消极腐败现象作坚决的斗争, 担负起维护社会公德的责任。

四、推进行政道德立法

行政道德立法是世界各国在探索公务员行政道德建设的过程中, 总结出来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做法, 对我国公务员行政道德建设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行政道德立法就是将公务员行政行为中的规范与要求, 结合公务员制度, 进行制度化设计, 以立法的形式体现出来, 把道德规范上升到法律高度, 更好的发挥制度约束在规范管理和优化服务中的作用。也就是说在公务员的行政道德建设中, 除了依靠公务员的良知和责任感外, 还必须使权力道德法律化, 通过国家和政府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来保障公务员行政道德水平的提升。

五、完善公务员行政道德监督体系

建立完善的社会化监督体系既是道德制度化的内容, 也是公务员行政道德建设的重要保障。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一个由党内监督、国家机构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等组成的多种形式的监督体系。在抑制职务犯罪, 反腐倡廉、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 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总体来讲, 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监督网络还没有形成, 特别是社会化监督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需要各级公务员树立道德监督意识, 正确地认识监督, 把监督作为一种爱护、一种信任, 自觉地接受来自方方面面的监督, 自觉地开展自我监督, 主动地营造对权力监督的氛围。同时也要培育公民意识和公民精神, 增强公民主动监督公务员的责任感, 提高公民对政府政务的参与程度, 保证监督的有效性。

六、建立科学的道德考核体系

行政道德建设要正常化, 就必须建立科学的道德考核体系, 把行政道德建设纳入行政目标管理的考核之中, 按照有利于形成一种良好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道德氛围, 有利于营造一个让每一个公务员都能积极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的道德环境, 有利于促进依法行政和依法治国的发展, 有利于推动整个社会道德建设发展的原则, 建立健全公开、公平、公正的道德考核机制。统筹安排公务员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的量化标准, 协调推进公务员各个方面能力水平的总体提高。

七、提高公务员行政道德修养

上一篇:高中作文年味700字下一篇:推动教育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