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的组成》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活动

2024-09-02

《5的组成》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活动(共14篇)

1.《5的组成》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活动 篇一

一、活动目标:(一)引导幼儿运用操作学习5的分解组成,探索递增、递减和互换规律。

二、活动准备:教具:兔妈妈头饰、图片磁力教具(小兔5只、数字1-5)大记录表格、哗啦圈、音乐。

学具:彩笔、记录表格、纸信封、每名幼儿各一份。

三、活动过程:

(一)复习4以内的分解组成

以师幼问答形式复习。“小朋友我问你,2可以分成1和几?王老师我告诉你,2可以分成1合1。……………”

(二)学习5的分解组成

1、情景导入,教师扮演兔妈妈。

师:今天兔妈妈带你们参观我的客厅,都有什么?花瓶里有几朵花?几只小白兔宝宝?(出示数字5)兔妈妈遇到一件难办的事情,宝宝们长大了一间房子住不下了,我想让5只兔宝宝们分别住在两个房间里,不知道怎么分?有几种分发?小朋友来帮助兔妈妈分一分。

2、请个别幼儿操作,教师记录,并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3、启发幼儿找分解规律。

1)教师分别拿出5两组分解让幼儿观察,发现互换规律。

2)教师在次按递增规律排序让幼儿观察,看看能发现什么?

(二)幼儿进行5的分和操作。

1)鼓励幼儿尝试用规律分合。

2)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分的。教师书写,引导幼儿发现有顺序分和无顺序分。

(三)游戏“猜小兔”

师:5只小兔也想和小朋友们做游戏,他们藏在一只房子里,请你们猜一猜小兔有几只?幼儿闭上眼睛,教师边念儿歌,边藏小兔。“着急着急真着急,五只小兔做游戏,有的小兔跑得快,幼儿小兔不着急。猜一猜想一想,几只落在房子里?”

(四)游戏“找朋友”

兔妈妈带小朋友出去玩好不好,但是我们要通过数字5的拱门,只要手里的数字卡和另外小朋友手里的数字卡合起来是5就可以通过拱门。

2.《5的组成》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活动 篇二

1. 有意识地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

语言修养注重的是个体运用语言的熟练度、准确度和流畅度,以及在各种语言环境中的言语行为。教师的语言修养绝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日积月累地形成,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必须加强思想修养。古人说:“言为心声。”没有丰满的心灵,就没有丰满的语言;没有高尚的心灵,就不会有高尚的语言。教师只有有高尚的师德,其语言才可能健康、文明、丰富、美好。其次,教师必须加强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它包括语音的训练,即练好普通话;包括仪态的训练,即举止稳重、态度大方、讲究仪容、从容镇定;包括必要的朗读训练、胆量训练和讲话训练,等等。

2. 掌握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

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把握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是掌握语言技能、运用语言策略、实施良好语言教学行为的前提。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幼儿思维、理解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比如,幼儿不能理解教师的“反话”,当教师用讽刺、挖苦的语言对幼儿说话时,他们听不出老师的正话反说。有一个初入园的小班幼儿,老师问:“人有几只眼睛?”他说:“有三只眼睛。”老师非常生气,于是说:“人的眼睛有四只。”他马上点头跟着说:“是四只。”这样的语言只能使幼儿的思维更加混乱,不会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幼儿对语言的理解也只能按表面的意思去理解,很难理解喻义或语言的深层含义,年龄越小,这种特点表现得越明显。只有把握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特别是把握幼儿理解成人语言的能力和水平,才能更有效地在不同场合、在幼儿园各种活动中,有效地运用语言对幼儿进行指导和教育。

3. 营造良好宽松的语言环境和氛围

幼儿学习语言的基本方法是模仿,发音、用词和掌握语法规则等无不如此。因此,幼儿所生活的家庭、幼儿园、社区中的成人、伙伴所使用的语言,便可能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这种语言环境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成人的言语范例的作用更大。成人应发音正确、标准;词汇丰富、用词确切;口语清楚,文理通顺;讲话要适合幼儿水平,在内容、语调、速度等方面均应做到。不能错误地以幼儿语言为标准,迁就幼儿。同时还应努力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增长幼儿的知识,开阔幼儿的视野,加深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知和理解,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使幼儿的有事想说,有思想感情表达。要让幼儿广泛地接触自然,参加多种活动,因为轻松、愉快、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会使幼儿产生表达感情、交流思想的愿望,而向别人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可以提高幼儿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学习需要良好的语境,这可促使幼儿听、说、想的欲望,这种良好、宽松的语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物质环境包括活动场地(景)墙面、头饰、电教设备等,这些物质环境和教具玩具可以给幼儿一种直观的感受,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模拟的实境中,唤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使其乐于说,敢于做,发自内心地去表述,为心理环境的创设打下基础。在活动中教师应给予每个孩子说话的机会,引导、鼓励幼儿树立自信心,使之连贯、大胆地对主题发表自己的想法。而在此过程中,教师应不惜赞赏语句,及时抓住幼儿表述的亮点进行肯定的评价,尽量不予否定,(除与科学性原则性相反的)同时还可以用多种形式让幼儿进行表述,如语言游戏“说相反”,故事续编“猫医生过河”,儿歌创编“动物世界真奇妙”,表演“咕咚”故事,看图讲述“小雨伞”“让座”,拼图讲述“聪明的公鸡”。另外,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开展语言活动,如“今天的新事儿”、“论天气”、“报食谱、说菜名”等,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语言。为使所学的内容得以及时巩固,应将活动时使用的相关教具、情景图等放置在固定的区角中,使之随时随地地去学习、体验和交流,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观察技能,加深幼儿的记忆,而且可以培养幼儿的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兴趣,更可以拓展幼儿的思维。

4. 教学中要重视提问

陶行知说得好:“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由此可见提问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大班幼儿喜欢挑战、好奇、好问,他们喜欢对所有的问题作出反应和追问,对追问的方式感觉刺激而入迷并乐于参与。因此,优化大班语言教学活动中的提问,激起幼儿的求知欲望是每个教师都期望达到的目标和追求的效果。

4.1 教师的提问应具有引导性

语言教学活动中的提问,应从启发激励孩子的思维出发。古人说: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提问贵在巧字。教学过程中,一个接一个的“好不好”、“对不对”、“是不是”只会使孩子机械地不假思索地去回答、去应付,失去学习的兴趣。但如果问题过于复杂,孩子们只会启而不发,导而不思,百思不得其解,从而挫伤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的提问要考虑到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使问题具有引导性。例如讲《百鸟朝凤》的故事时,提问:“故事中有谁?凤凰做了什么事,为什么成了百鸟朝凤?森林中的白鸟是怎样感谢凤凰的?如果是你,你会用什么方式来感谢它?”不仅能引导孩子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而且能加深孩子对问题的理解和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具有一定的引导性。

4.2 教师的提问应具有想象力

教学活动中应设计出能培养幼儿想象力的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的一切。如果将故事中的“怎么说?怎么办?怎么做的”改为“会说些什么?可能怎么做?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你身边发生过这样的事吗?结果如何呢?”孩子的答案就不会局限于故事的原文,他们就会凭借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积累大胆想象,拓展思维,这不正是想象力引发的功效吗?

5. 其他

5.1 报菜谱

幼儿可以根据幼儿园当天的食谱在三餐的时候进行播报,从而既培养幼儿不挑食的好习惯,又有意识地促进家长对幼儿园伙食情况的了解。

5.2 娃娃报新闻

可采用读报、说报、剪报的形式让幼儿同家长把要播报的新闻整理出来拿到幼儿园进行播报。

5.3 天气预报员

3.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6的组成 篇三

1、学习6的组成,知道6分成两份只有五种分法。

2、初步感知数的分合的有序性,3、要求幼儿学习按指示进行操作,并学习用指示检查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双色圆片若干、乒乓球若干、记录纸人手一份、铅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复习5的组成。

玩碰球游戏。

二、学习6的组成。

1、出示放有乒乓球的盒子,演示“小球分家”。

今天老师带来一个盒子,盒子里有小球,一起来数数有几个小球?(6个)把板抽掉,看看红房子里有几个小球?绿房子里有几个小球?(4、2)那就是说6可以分成4和2。我们赶快用笔把它记录下来。

2、老师还带来了笑脸娃娃和哭脸娃娃,它们来变脸魔术。它们从高高的地方跳下来,看看有几张笑脸,几张哭脸。(4张笑脸,2张哭脸)说明6可以分成4和2。6除了这样分,还可以怎么分呢?

3、讲解操作要求。

请幼儿自己找一个游戏去玩,发现不一样的答案就记录下来,4、讲解操作结果,教师记录下来,集体读6的分成。

三、重新演示“小球分家”,遮掉盒子,猜猜6个小球分成了几和几;遮掉半边,猜猜这边会有几个小球?演示“变脸游戏”,先猜后看。

4.《5的组成》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活动 篇四

活动目标:

1、初步体验数量为5的物品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2、在活动中学习掌握5的分解与组合3、通过感知分解组合的关系,提高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PPT,黑板上展示操作--盘子,数字,符号卡,操作题…

经验准备:接触过5以内数的分合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数字问答游戏》

二、活动环节

1、观看并操作课件《分草莓》

(1)教师引导引导幼儿将5颗草莓分在两个盘子里,可以怎么分呢?

(2)教师示范将5颗草莓分成1颗和4颗。

(3)请幼儿操作,尝试不同的分法。

教师:还可以怎么分呢?请小朋友试试看吧!

(4)教师小结:5颗草莓可以分成1颗草莓和4颗草莓4颗草莓和1颗草莓2颗草莓和3颗草莓3颗草莓和2颗草莓一共有4种分法。

2、观看课件《学习分合式》,认识分合号及分合式。

(1)认识分合号教师:这是分合号,用分合号就可以很方便把刚才分草莓的结果记录下来。

(2)教师示范分合式及读法教师:5颗草莓分成了1颗和4颗,所以5可以分成1和4;1颗草莓和4颗草莓合起来是5颗草莓,所以1和4合起来是5。

3、操作课件《数字卡片》,进一步了解5的分解组合。

教师: 请根据卡片上的数字及图案数量,找出合起来是5的两张不同形状的卡片。

4、操作课件《彩色气球》,巩固5的分解组合。

教师:请给气球涂上红蓝两种颜色,涂完后用对应的分合式记录下来。

三、教师将分合式汇总到黑板上进行展示。

教师:小朋友看一看有几种分法?请小朋友分分看。

幼儿:4种。

教师:这4种分法怎样记录让我们看起来更清晰呢?

幼儿:按顺序记。

教师:我们分成的数字叫部分数,记录时可以按一个部分数递增,另一个部分数递减的规律,这样看起来更清楚。

教师和幼儿一起按规律记录。

四、分组活动第一二组:《涂一涂》根据分合式数字将每种花涂上两种不同颜色,第三四组:《贴一贴》根据图案在方框里贴出相应的数字。

第五六组:《连一连》将数字合起来是5的两张扑克牌连起来

五、交流小结

1.幼儿讲述操作过程

2教师根据幼儿不同的表现给予相应的总结。

3.师幼儿共同收拾整理材料

六、活动延伸

在一日活动中可以引导幼儿利用周围事物练习5的分解组合,比如:每只手上的5根手指头,衣服上的5颗纽扣等。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5.有趣的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篇五

1.乐于参加数学活动,对数学感兴趣。

2.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中“0”的探究兴趣,了解“0”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及不同的实际意义。

3.在游戏中体验数字“0”带来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1—9的数字娃娃各一,花园背景图一幅。

2.有关“0”的相应图片若干(温度计、门牌号、车牌号等)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秋天到了,数字娃娃们来秋游了,(边说边操作教具)1—9好数字娃娃从小到大来排队。

0号娃娃:哎……等等我!(0号娃娃排到9的后面)

9号娃娃:不对不对,你比我小,不能排在我的后面。(0号娃娃挤在4和5的中间)

5号娃娃:我的前面是4,后面是6,你不能排在这儿的(0号娃娃挤在7和8的中间)

8号娃娃:我的前面是7,后面是9,你不是排在这儿的(0号娃娃急得哭了起来)

2.提问:小朋友,你们说0号娃娃应该排在哪儿呢?

3.继续观看表演(了解“0”在自然数列种的位置)

1号娃娃:0号娃娃你是我们中间最小的一个,你应该排在我的前面。

0号娃娃点点头,擦干眼泪,排到了1的前面。这次,大家都表示赞同,排好队出发了。

二、讨论:

1.数字娃娃9为什么不让0排在它的前面?

2.0为什么应该排在1的前面?

3.小结:0在自然数列中是最小的,所以应该排在最前面。

三、了解“0”的含义

1.数字娃娃们走啊走,来到了一个花园里(出示背景图),她没要找花儿交朋友。

2.2号娃娃会找哪朵花做朋友,为什么?

3.那么5号娃娃呢?(请一幼儿来找)

4.老师故意帮6号娃娃找错朋友,让幼儿纠错。

5.老师指着没有花瓣的花:“这朵花找那个数字娃娃好呢?为什么?”

6.没有可以用“0”表示,“0”表示没有。

四、生活中的“0”

1.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0”?

2.出示温度计和尺子:温度计上面也有0,这儿,0是不是表示没有?那它代表什么?(表示0上温度与0下温度的界限)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呢?(起点)

3.门牌号、车牌号、电话机上的0呢?(表示一种编号)

4.小结:我们的生活中出现过许多的“0”,“0”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

五、游戏:“0”的舞蹈

引导幼儿发挥想象,运用身体各部位变化出“0”的形状,老师用相机拍下并播放,看看谁变得最像。

六、活动延伸:

1.布置“0”的主题墙

2.教师示范书写“0”

6.《5的组成》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活动 篇六

一、幼儿园大班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幼儿园大班的学生相对于中班和小班的学生来说, 独立性和自主性比较强, 基本能够独立地在活动区域内自由的活动, 也能和其他小伙伴快乐地玩耍。与伙伴玩耍时也能够表达自己想要的观点并且与伙伴分享, 但是在区域活动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1.教师指导能力较弱

在区域活动过程中, 教师一般只是向1 或者2 个区域进行重点指导, 有一些区域的问题就得不到及时的解决。还有教师只是关注幼儿园大班的预设目标, 因此忽略了幼儿园大班学生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和要求, 不能够在此时及时地给予支持和解答。区域活动不仅能够满足幼儿园大班学生的成长要求, 而且也是幼儿园大班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有的教师认为, 即便开展了区域活动, 只是把它当成集体活动来进行, 没有认识到区域活动与其他集体活动之间存在的差别。也有一些校园没有建设多种多样的活动, 活动区域的教材单一, 让幼儿园大班的学生在区域活动内自由活动, 不给予指导, 这些都体现了教师指导能力弱, 必须寻求对策。

2.区域活动各种器材的放置和准备不合理

学校给幼儿园大班的学生提供一些比较简易的活动材料, 不能好好利用自然物品和一些旧物品, 使得活动器材单一, 根本就不能为幼儿园大班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提供需要, 因此, 阻碍了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展开。区域内有一些器材一放就是一两个月, 有的甚至是一两个学期, 有的甚至没有变化。还有些器材的投放位置忽视了幼儿园大班学生的乐趣, 没有新鲜感, 因此没有起到区域活动本该有的作用。

二、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的对策

1.教师要在区域活动中充分发挥指导作用

教师的指导主要以观察幼儿园大班学生为依据。要依据幼儿园大班学生的能力, 将他们划分为几个小组, 便于他们在进行区域活动前, 教师可以有倾向性地向他们展示新的教学用品。这样的做法既可以让幼儿园大班学生先了解教学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又可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满足他们内心深处的好奇心。教师在幼儿园大班学生进入该活动之前, 可以先让一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 为他们展示教学用品的制作方法, 使他们自由的发挥, 从而带动其他学生的发展。观察幼儿园大班学生是教师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前提。教师要观察活动内每个学生的制作情况。若是在区域活动中呈现的问题, 要立即给予解决方法。教师与教师之间要互相配合, 教师要重点观察能力比较弱的学生, 及时给予解决方法,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快乐的成长。

2.区域活动器材的合理放置

区域器材本身就能引导幼儿园大班学生形成活动目的, 例如, 算盘、图书、拼图等, 教师可以提供记录的材料, 让幼儿园大班学生进行自主操作;不仅可以提供放大镜, 让充满好奇心的幼儿园大班学生自主实践, 快乐地与大自然接触;还可以制作一个统计表让幼儿园在操作中就能学习统计, 更能深入地了解操作。

区域的创建要依据幼儿园大班学生的个人特点, 比如有的学生缺乏一些经验, 能力相对较弱, 因此区域设置不能太多, 通常器材的投放应该要集中一点。有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经验, 有一定的动手制作能力, 器材的投放适量增多, 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并激起他们的乐趣;还有的学生说话能力较强, 聪明伶俐, 教师不单单要增加器材的数量, 而且放置的器材应更具有挑战性。因此, 每学期初教师应该要从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测评, 了解他们的能力。在此方面上, 教师要不断地满足幼儿园大班学生的不同需求, 选择不同的器材, 尽可能让教学用品运用到每一个学生上。

总之而言, 区域活动的展开对幼儿园大班学生来说是很重要。活动不一定能够给他们带来学习、发展和成长, 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指导, 那带来的效果就会很不一样, 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教师要尽量满足学生心中的好奇心, 使他们能够在这一阶段中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7.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篇七

基于我对《纲要》的理解,学情的认知以及材料的分析,我做了以下分析:

数字6的组成是大班科学领域数学活动的内容,活动以直观形象的情境和实物素材为依托,旨在引导幼儿掌握6的不同组合形式,及发现其组合式的递增递减顺序和交换规律。这也正符合《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目标“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实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大班幼儿虽然依然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思维能力已初步萌芽,所以我除了用图片法、情境法等方式进行教学外,更会充分运用提问法、操作法等方式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锻炼思维能力。

基于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二、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数字6的不同组合形式,通过探究发现懂得组合式的递增递减顺序和交换规律。

2、技能目标:通过情境、图片和游戏能够灵活运用6的组合式,积极参与活动,并大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情感目标:乐于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乐于助人。

三、活动重难点:

1、重点:掌握数字6的不同组合形式。

2、难点:灵活运用6的组合式。

四、活动方法:

我不仅采用了讲述法、演示法、提问法、讨论法等常见的教学方式,还采用了以下较为新颖的教法学法:

1、情境展示法:《纲要》中指出“”通过设置小猪伯伯卖水果、装苹果的情境,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幼儿乐于助人的社会情感,注重领域间的渗透和融合。

2、多感官参与法:请幼儿看一看、听一听、摆一摆、数一数来感知数学,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3、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形式,在游戏中幼儿能保持愉悦的情绪,不知不觉掌握知识。

五、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情境图片一副,用卡纸做成的苹果树一颗、苹果若干,箱子的平面图若干。

2、经验准备:幼儿学过5的分与解组合。

3、环境创设:在墙壁上用大的卡纸布置一颗苹果树的样子,并且在上面贴上可粘贴的苹果卡纸。

六、活动过程:

在本次活动中,我以猪伯伯卖水果为主线,设计了如下流程:

七、活动延伸

8.《5的组成》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活动 篇八

1。学习7的分合,知道7分成两份可以有6种分法,并记录结果。

2。在探索操作活动中,知道按序分合不易漏掉数字,在观察中发现两部分数之间的增1减1的关系。

活动准备:

硬币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复习6的组成玩“碰球游戏”师:我的1球碰几球?

幼:你的1球碰5球。

……

二、学习7的组成游戏导入:

1.今天小超市开业了,你们想去逛逛吗?

2.逛超市买东西需要什么呢?(出示装有硬币的小包,请幼儿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

3.取款机里有很多的硬币,请小朋友不用眼睛看,用手摸出7个硬币。

4.跟好朋友检查一下,是不是都摸对了。

游戏“抛硬币”

1.看看硬币是什么样的吗?它两面的图案一样吗?

2.正面是什么样的?反面有是什么样的?

3.你们知道一个硬币是多少钱吗?那你们手里有多少钱呢?

4.现在时间还早,超市还没开门呢,我们来玩个抛硬币的游戏吧!

5.请小朋友回到座位上,把7个硬币轻轻撒到盘子里,

6.看看有几个正面?有几个反面?然后把它记下来。

7.幼儿游戏,并记录操作结果。

8.展示记录情况。你玩出了几种情况?你是怎样记录的?

游戏“猜硬币”9.我手里有7个硬币,我将他们藏在两只手上,你们猜猜每只手里藏了几个?

10.和旁边的小朋友玩一玩。

教师总结7的6种分合情况,

三、巩固7的组成购物(巩固练习)

1.小超市开门了,超市里的商品真多,它们的价钱是不一样的,请小朋友用7元钱买两样东西,每个人都要把自己手上的钱用完。

9.《5的组成》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活动 篇九

1.能用多种材质各异的纸设计制作漂亮、新颖的“衣服”,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2.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及发散性思维能力。

3.增进幼儿对服饰美和色彩美的感受力。

4.活动中能适应多种角色的扮演。

活动准备:

1.各种不同质地、不同色彩的纸张。

2.手工制作的“服装”范例3件 (不同材质、不同款式) :上衣、裤子、裙子。

3.服装制作工具:透明胶、固体胶、剪刀、彩带等。

4.磁带、录音机、录像等。

活动过程设计:

1.观看录像中叔叔阿姨表演的时装秀, 引起幼儿争当“小小服装设计师”的愿望。

2.“小小设计师”学习制作服装的方法、步骤。

(1) 认识各种纸, 并了解其特性、适合做什么样的衣服。

(2) 欣赏老师制作的几件成衣, 分析、讨论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3) 总结制作方法、步骤。

3.“小小设计师”们设计自己认为最酷、最靓的衣服, 准备参加设计大赛评比。

(1) “设计师”选择制作材料。

(2) 使用工具适当剪裁、粘贴制作衣服, 并进行装饰。

4.“小小设计师”们分别试穿自己或他人设计的衣服, 进行时装表演。

5.设计师们将自己的名片分发给喜爱自己设计的观众 (听课老师) , 并邀请他们穿上自己设计的衣服进行表演。

6.评出最漂亮的服装设计作品。

(1) 幼儿互评。

(2) 观众老师评比。

(3) 为获奖的设计师颁发奖杯。

10.大班数学活动_7的分解组成 篇十

——7的分解组成

设计与组织:长沙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

张笑眉

活动目标

1、积极动手操作,体验探索发现事物规律的成就感。

2、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发现两个部分数的互补规律,并尝试运用规律进行7的分合。

3、通过动手操作,发现7有六种分法。活动准备

1、花朵图片7个;黑板。

2、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花7朵、操作单、马克笔。活动过程

1、游戏“碰球”,帮助幼儿复习6的组成。

2、送花,引导幼儿感知7的组成与分解。

(1)幼儿将花分别给小猫和小兔,探索7的分解、组成。

指导语:春天来了,花儿都开了,看看我们每人有几朵花?让我们把桃花儿分给小猫和小兔,可以有几种分法,并将你的方法记录在操作单上。

(2)集体交流、讨论7的分合分法。

在黑板上展示几名分法不同的幼儿的操作单,并请他们分别说出自己的分法,并请幼儿比较、讨论,哪种分法最好,为什么?

(3)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最简便的方法中的实物递增、递减关系,找出分成的两部分数之间的关系。

(4)引导幼儿小结:一个总数分成的两个部分数,其中一个部分数逐次增加1,另一部分数则逐次减少1,但每次分成的两个数合起来总数都一样。用这个方法能将数分得又快又正确,也不会漏掉任何一组分法。

3、幼儿操作,巩固练习7的分解组成。(1)游戏“涂一涂”

使用红、绿两种水彩笔将操作单中的花涂上颜色,要求每次两种颜色的数量不一

样。

(2)游戏“猜棋子”

先做完操作单的幼儿拿着操作单去找一位实习老师。实习老师在检查好操作单后,每两人一组进行游戏。

11.《5的组成》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活动 篇十一

活动目标:

1、感受数字的丰富变化,体验操作的乐趣,提高幼儿进行10以内加减题口算的能力。

2、帮助幼儿梳理、归纳并发现口算简便的方法。

3、萌发对老师、同伴的留恋之情,对毕业后与同伴继续保持交往充满期待。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信封,信上写需要解密的电话密码

2、每人一张自编密码操作纸,笔

3、事先记住家里的电话号码,ppt、幼儿自带一张一寸照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在幼儿园已经一起生活了三年了,再过不久,你们即将离开幼儿园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上小学去了,你们会想老师吗?那你们有什么办法和老师联系呢?

(幼儿交流讨论各种通讯方式:写信、发短信、上网聊天,打电话)

二、解密电话号码复习10以内的加减运算,帮助幼儿梳理、归纳并发现口算简便的方法

1、师:有这么多的办法联系的.到我,我现在就把我的电话号码告诉你们。我的电话号码就在这里(出示ppt),这个号码可不是简简单单就能让你们得到的,那可是一组密码,需要你们解密出来,这样就能得到我的电话号码了。(出示算式题)

2、幼儿第一次操作

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个小信封,里面有我编的8道密码题,等会儿就请你们用笔来帮帮忙,来解密我的电话号码。每人轻轻的拿过自己的信封,大家一起来解密,我们来比比谁的动作快。比赛是要有规则的,听好了规则哦:

(1)嘴巴轻轻不影响别人。

(2)解密号码时要看清算式的加减符号,不能粗心。

(3)完成解密了,要举手表示。

3、教师巡回指导。

4、老师家的电话号码是?(请幼儿公布答案)

5、教师检查答案,幼儿集体发现探讨得出规律。

(1)加法算式中+号前后的两个数字交换位置得数相同。

(2)出现相同的算式题不再重复算,这样能加快速度。

三、运用上述得出的方法进行再次运算解密号码。

师:看看现在我们来解密谁的电话号码呢?(出示另外老师的电话密码ppt)

1、为什么上面有一个男孩子一个女孩子?(男孩子解密男孩子标记的,女孩子解密女孩子标记的)

2、幼儿第二次操作:教师重复规则。

3、幼儿集体观察探讨得出结论:

(1)算式题中出现加0(或是减0 ) ,得数就等于这个数。

(2)算式题中减号前后的数字相同,得数为0.

三、幼儿运用自己的电话号码自编10以内的加减题

1、师:你们真厉害,居然把老师藏在算式题中的秘密都解开了,现在你们有了老师的电话号码,那想不想得到好朋友的电话号码呢?(想)

2、师:我们把自己家的电话号码用密码的形式记录下来,可以编简单一些,也可编难一点的。记住,不能直接写出自己家的电话号码,这样太简单了,记录好以后去和你的好朋友交换密码,并要把你好朋友的密码解开出来,这样你就得到一个好朋友的电话号码了。

3、幼儿第三次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提醒幼儿用上面学的方法编制密码。

(2)交流编制的密码。

4、小游戏:打电话

四、交换电话号码

1、看来大家都很聪明,这么快就将好朋友的电话号码都解密了,现在就请你们互相交换电话号码吧,毕业以后记得要经常联系哦

12.《5的组成》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活动 篇十二

关键词:探索区域,探索性行为,教育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科学领域提出目标:“能运用各种感官, 动手动脑, 探究问题。”它的价值在于:使幼儿亲历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 从而学会学习, 学会生活;使幼儿获得初步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目前幼儿园的探索区域中, 教师预设的痕迹较为明显, 留给儿童自主探索的机会不多, 探索的程度较浅, 幼儿的探索也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 并不能很好地达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通过在大班探索区域设置多个探索项目, 观察幼儿的探索行为及这些行为具有哪些特点。

二、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上海市宛南实验幼儿园, 大二班探索区活动开展的情况。

(二) 研究时间

2013 年6 月-2014 年10 月。

(三) 研究方法

自然观察法、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

三、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一) 教师提供的活动内容留给幼儿的探索机会不多

对大班探索区域活动内容和幼儿活动情况进行三周观察。共有11 项内容, 如下:磁铁可以吸什么、摩擦起电、电路大闯关、羽毛飞飞、FI赛道、装配电筒、神奇的吸管、水的沉浮、玩磁针、神奇的管道、配对开锁。

在上面提到的11 个活动项目中, 多数材料是高结构的, 层次性不足, 趣味性不够。如开锁、装配电筒、水的沉浮。教师提供的记录表, 探索仅停留在表面。三周后, 孩子对材料没有兴趣。可见, 当前幼儿园探索区域教师提供的活动内容留给幼儿的探索机会不多。

(二) 幼儿低水平探索行为多于高水平的探索行为

低水平的探索行为表现为, 漫无目的地摆弄材料或者简单的摆弄材料, 能关注事物间的简单关系, 但探索还停留在表面。例如, 装配电筒、配对开锁、电路大闯关。开始阶段, 孩子们尝试根据图纸的提示进行拼装, 操作存在目的, 且注意力集中。几天后完成拼装, 对材料失去新鲜感, 以摆弄材料为主, 失去挑战性。

高水平的探索性行为表现为:有目的地操作材料, 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有积极探索的过程, 即在动手的同时有一个主动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 不断关注事物间的内在联系。高水平的探索性行为需要经历, 猜测行为结果→发现矛盾→反复实验→产生新问题→解决问题。如:神奇的吸管。在材料的提供上, 有不同粗细的吸管、三角形、圆形、星形的自制泡泡器。“咦, 怎么吹出来的泡泡不是三角形的?”当实验的结果和孩子的预期结果不同, 便对实验材料产生浓厚的兴趣。反复尝试最终得到结论:任何形状的泡泡器, 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形的。

综上所述, 教师提供的11 个探索活动项目中, 幼儿较低水平的探索性行为占64%, 较高水平的探索性行为占36%。因此发现, 该组幼儿探索性行为在较低水平, 探索性行为还停留在表面, 有待提高。

(三) 同一活动内容, 不同的探索结果, 易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当问题出现的时候, 孩子的探索欲望就产生了。所以, 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不同, 孩子的探索机会就会更多。如:神奇的管道。球从同一入口出发, 滚落的出口却是不同的, 这就给幼儿带来不断地猜测, 同时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四) 探索的结果与预期结果不同, 易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据观察, 幼儿探索的结果与预期结果不同, 容易引起幼儿对材料的关注, 易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如, 神奇的管道、指南针。

四、建议

(一) 多提供低结构活动材料, 顺应幼儿“尝试错误”的探索规律

观察发现, 幼儿进行探索活动时直接操作先于仔细观察, 以尝试错误法为主。面对同类型的不同材料, 多数幼儿会将材料视为新类型, 重新探索, 最后找到最适合的答案。这是幼儿时期孩子的年龄特点之一, 多提供低结构的材料, “低结构”材料是一些无规定玩法、无具体形象特征的材料, 能顺应幼儿的探索规律, 提供给幼儿“尝试错误”的机会。

(二) 将问题隐含于材料中, 鼓励幼儿在操作中关注事物间的内在联系

教师提供的材料应该具有层次性、目的性、多样性、趣味性, 并在活动开展中不断进行调整。活动材料的单一性是导致幼儿活动兴趣不高的主要原因, 然后随着孩子游戏水平的发展, 将问题隐含在材料中, 鼓励幼儿在操作中感受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的现象, 并进而关注事物间的简单关系。

(三) 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引发幼儿产生新的探索行为

1.教师要观察幼儿需求, 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 提供适宜的活动内容

通过观察幼儿接触所投放材料的频率和活动方式, 来了解所投放材料的数量和难易程度。观察幼儿的兴趣、观察幼儿活动参与情况、关注幼儿争执的起因。如空间的狭小、材料的不充分、规则的隐性控制又不强等。作为老师, 若是客观环境造成, 则首先要对环境进行改造, 若其他原因引发, 老师要与幼儿一起分析、协商解决, 提供真正探索的乐园。

2.教师以玩伴的身份介入活动过程, 引发幼儿产生新的探索行为

相信孩子, 他们是一群能干和富有创造力的小主人。在幼儿探索的过程中, 关注他们的活动, 了解他们当前已有的经验, 是否应在哪方面给予帮助。如:摩擦起电中进一步追问:你知道怎么能够吸起更多的纸屑吗?需要哪些材料呢?在幼儿原有知识经验上进行引导, 引发新的讨论和探索行为。

3.教师通过言行鼓励, 支持幼儿的主动探索

探索性区域活动氛围宽松, 形式多样, 幼儿可自由选择玩什么和怎么玩, 尊重幼儿的意愿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如:摩擦起电, 进行新的实验, 通过实验探索哪种材料的静电最强, 幼儿可以通过不断实验, 了解化纤类的材料静电最强这一科学事实。

(四) 探索区域的创设跟随主题活动的热点话题, 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孩子的探索是从兴趣出发的, 幼儿的热点话题常常是孩子当前探索的对象。如:大班主题“我们的城市”围绕“车”进行探索。可见, 探索区域内容的选择可以伴随着主题活动中的热点话题进行设置, 并与主题活动内容相辅相成, 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五) 幼儿的探索活动与日常生活相联系, 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有一个积极探索的过程, 即在动手的同时有一个主动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 学习的经验可以延续到生活中, 为生活服务。如:检验铁制品的方法可以用吸铁石、在家用钥匙开锁、秋冬季节怎样防止衣服上的静电等。孩子在真实情境中产生新的探索兴趣, 探索性行为在生活中进一步展开。

五、讨论

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同伴间的交流、教师的指导都是影响探索儿童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 通过研究为教师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与之进行调整, 可观察是否对幼儿自主探索得到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建君.区角:儿童智慧的天地[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5.

13.《5的组成》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活动 篇十三

活动目标:

1、巩固对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初步体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2、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是感受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2、难点:幼儿在感受过程中关键点是对于不同图形中共用边的感知与理解。

活动准备:

火柴棒若干根、记号笔、纸。

活动过程:

(一)变魔术,引出课题。

1、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变魔术,大家想不想学呀?

2、出示两个三角形,提问:它是由几根火柴棒拼搭成的?

3、教师变魔术:我要拿走一根火柴棒,还剩几根?我用五根火柴棒也能搭两个三角形,你们信吗?

4、谁看出了其中的秘密?为什么五根火柴棒也能搭出两个三角形?(因为它们有一条公用边,它叫“公用边”)

(二)教师启发幼儿用火柴棍拼搭图形,感知图形边的共用特征。

1.请小朋友用5根火柴搭出两个三角形。(个别幼儿示范)

2.请小朋友用6根火柴拼搭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个别幼儿示范)

3.请小朋友用7根火柴拼搭一个长方形两个正方形。(个别幼儿示范)

(三)幼儿操作活动,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

1.出示记录表,提出拼搭的要求。

(1)用最少的火柴棒搭出五个正方形。

(2)将你搭出的图形画出来。

(3)记录你所用的火柴棒的数量。

2.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进行指导。

14.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篇十四

活动目标:

1、通过下棋活动,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2、幼儿理解并能用语言描述下棋规则,能够按照规则要求下棋。

3、幼儿喜欢棋类活动,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

活动重点:

通过下棋活动,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活动难点:

让幼儿理解并能用语言描述下棋规则,能够按照规则要求下棋。

活动准备:

1、演示板一套

2、思维学具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

教师插放律动音乐,幼儿有序取思维学具入座。

一、情景导入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复习正方形,让幼儿说出正方形的特征,然后引入本课主题:今天我们用思维学具来学习一种棋类游戏,名字叫“方线棋”。

二、操作探索

游戏一:背棋类儿歌,了解棋规

1、教师带领幼儿朗读棋规儿歌《课堂用书》P23

2、教师讲解下棋规则

(1)棋盘:是一个四线四路组成的正方形;(教师展示穿好的棋盘)

(2)棋子:每人有6枚棋子

(3)下棋分为两个过程:布放棋子阶段和走子的阶段,即先布子,棋子全部放完后走子。布子阶段,双方轮流在空位上一次布放一枚棋子;走子阶段,一次沿线走动一枚棋子,走到相邻的空棋位上。

(4)有效棋形,主要有两类:四枚棋子形成直线或者四枚棋子形成正方形;(教师展示各种方线棋的有效棋形和各种线形的有效棋盘,具体见《课堂用书》P23(5)谁最先成有效棋形或者把对方逼得没有办法走子,谁就获胜

游戏二:穿棋盘,并认识线路棋位坐标

教师引导幼儿在自己的思维板上快速传出方线棋的棋盘,并让幼儿快速说出棋位路线坐标。

让幼儿熟悉线路棋位坐标,并能够根据线路棋位坐标来描述棋子运行路线。一枚棋子从一个棋位(如一路2)走到另一个棋位(如二路2),可以“一路2到二路2”

游戏三:下棋

教师先请两名幼儿到前面来表演下棋,让幼儿进一步熟悉方线棋的下棋规则,然后进行集体的对局,教师请每组幼儿对弈,赢者得到一分,最后看谁得到的分数最多。教师在此过程中让幼儿注意记录。

三、迁移运用

1、幼儿玩棋熟练后,让幼儿在下棋过程中口述说棋。

2、教师组织幼儿有序送思维学具。

活动延伸:

上一篇:庆祝建党九十周年主题团日活动策划下一篇:网中之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