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生化课堂教学效果的探索论文

2024-12-07

提高生化课堂教学效果的探索论文(精选18篇)

1.提高生化课堂教学效果的探索论文 篇一

如何提高应用数学教学效果的探索的路径

如何提高应用数学教学效果的探索的路径

一、提高认识,充分认清开放式数学教学的内涵及意义

所谓“开放”,包括数学教学内容、学员数学活动和学员与教学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等几个方面的开放。结合现代认知心理学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要求及已有研究成果,我认为开放式数学教学的目标应是:充分尊重学员的主体地位,通过数学教学,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员主动学习,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进而获得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在教学中,应让学员能够按各自不同的目的、不同的选择、不同的能力、不同的兴趣选择不同的教学并得到发展,能力较强者能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有进一步的发展机会;能力较低者也能参与其中,完成几项特殊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我尝试做到以下几点:(1)培养和促进学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让学员建立积极探索的态度和探索的策略;(3)鼓励学员参考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提出新问题,探索新问题;(4)刺激学员提高数学智力;(5)鼓励学员彼此讨论交流与合作。这种教学模式也体现了数学教学是为了所有的学员,而不是简单的一勺烩、一锅端。

二、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引导学员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数学课堂上学员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应用数学的课堂人数较多,容易顾及不暇,教员不仅要鼓励学员参与,而且要引导学员主动参与,才能使学员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才能不断提高数学活动的开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员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巧创情境,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员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员的求知欲望,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员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员主动地参与。比如,我在引入新知识时,通常将它的应用与实际生活或学员所学的专业联系起来,既让学员知道学什么,又让他们明白为什么学。

(二)运用探究式教学,使学员主动参与

教学中,我始终坚持学员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在此前提下,我着力引导学员多思考、多探索,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亲身参与问题的真实活动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员亲身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只有达到这样的境地,才会真正实现主动参与。

三、强化交流和合作,倡导开放的教学活动方式

相对而言,传统课堂教学较为重视师生之间的联系、沟通,而忽略学员之间的相互联系,忽视发挥学员群体在教学中的作用。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过程应是学员主动学习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交流和合作的互利过程,为学员主动学习提供了开放的活动方式,提供了宽松和民主的环境,更有利于发展学员的主体性,()促进学员智力、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及创造能力的发展。为此,我给学员建立学习档案,成立学习小组,以强化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为核心,充分发挥科代表和学习组长的领导作用,做到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员主讲,学员主听”的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促进各个层次学员的共同发展。

(一)小组学习任务的布置

小组内的交流与合作学习主要以协同活动为中介来实现,因此我在组织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活动中,把需要讨论、互相启发、反复推敲的问题布置给学习小组,让小组围绕问题进行研讨。课堂提问时,注意每一位成员学习上的缺漏和不足,作为小组的攻克目标,组内成员互相帮助,优势互补,共同进步。我不仅指导组内交往,而且引导组际交流,不仅要交流学习结果,更要重视交流学习方法。

(二)注意培养学员的合作意识,训练学员的合作技能

教育学员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互帮互学的合作意识,使每个人都能为集体目标的实现尽心尽力。不断向学员传授合作的基本技能,使他们学会既善于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的意见,敢于说出不同的看法,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相互启迪,并能够综合吸收各种不同的观点,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及时地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训练学员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另外,在教学中,我也着重分析学员的特点,思考根据实际情况改革教学手段。学员入校第一学期就接触到应用数学,无论从心理还是学习习惯上都难免有所不适应,我时刻注意观察了解学员的思想动态,及时鼓励帮助学员树立学习应用数学的信心,逐步引导学员适应并掌握应用数学的思维方法。虽然亲身实践应用数学教学的时间尚短,但我深知肩负的责任重大,不但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适应新形势下应用数学教育的需要,还要积累经验,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唯有将勤补拙,多思考多行动,才能尽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应用数学教员。

【参考文献】

[1]唐胜达。应用数学教学改革的方法研究[J].科教文汇,(12):86-87.

[2]丁虹,王吟,李美蓉。关于对应用数学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与建议[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28(6):10-12.

2.提高生化课堂教学效果的探索论文 篇二

一、从开发非智力因素入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运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媒体创造情景, 认真组织好每堂课的教学, 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生动、有趣的事例补充教材, 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和享受, 能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还深深地体会到, 学生在学习中最大的兴趣、最持久的兴趣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吸引力。学生对所学问题是否弄懂、学会, 只有以老师的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弄明白, 他们对学习才有兴趣, 课堂的教学才能得以顺利进行, 老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发挥, 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调动, 才能收到较好的实际效果。因此, 我在教学中很注意每一节课的引入, 从复习旧课来导入新课, 使学生有一个温故而知新的感觉, 使新旧知识衔接好, 让新知识能自然过渡, 为学生接受新知识作了铺垫。

二、从促进学生发展出发制订教学目标, 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化学教学片面强调知识和技能, 忽视学生的发展。根据新课程观念, 我们老师的教学策略要发生改变, 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 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确定教学目标要事先明确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应该做什么, 学习哪些内容, 学习这些内容达到什么知识层次和能力水平, 在教学活动中可能遇到什么问题。

三、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 获得知识和实验技能, 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与学生的接触中, 我们往往发现初三学生对化学实验非常感兴趣, 只要课堂上一做实验, 兴趣骤升, 要利用学生这种心理, 引导他们去观察、分析课堂实验效果。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优越性, 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 我们除按基本操作要求进行示范操作外, 还引导有目的地观察实验现象, 并能设计一些问题, 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化学变化的规律。我们还结合教材内容, 对实验进行增补, 增强实验的效果, 加强实验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增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 借助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综合归纳,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拓宽学生的视野

化学科学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 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初中学生会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 帮助学生拓宽视野, 开阔思路, 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在教学中要联系化学在健康、环境、材料等方面的应用, 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 引导学生通过凋查、讨论、咨询等多种方式获取化学知识, 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理解和处理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五、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鼓励学生积极学习, 提高教学效果

一位好的老师, 要上好一堂课, 应该有鼓励学生学习的技巧, 我在教学中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把微笑带进课堂, 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个学生, 用饱满乐观的激情激发每个学生求知欲。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主动地回答问题, 发表意见, 对回答不全面, 甚至完全错误的学生, 要充分肯定其正确部分和学习积极性, 帮助分析错误的原因, 这时最好不要指责、挖苦、挫伤其自尊心, 使他们产生惧怕的心理。有时上课20~30分种后, 看到学生注意力下降, 由于长时间的高度集中, 学生心理上也感到疲劳, 注意力自然就会分散。这时, 我们老师又很想把这节课的内容讲完, 因此, 适当地变换课堂师生活动的方式, 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控制教学的节奏非常有必要。此时可用一些生动有趣的语言, 调节课堂气氛, 使学生从紧张和乏味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同时, 在教学中, 增加“感情投资”, 消除师生间心理隔阂, 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 相互学习, 必然会提高教学效果。在与学生的沟通上, 我们应把表扬的话说得慷慨一些, 多一些表扬, 少一些批评, 千万不能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成绩差的学生要加强培养其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品德, 小胜靠智, 大胜靠德, 只要拥有良好的品德, 无论今后从事什么行业也一定会成功。

3.关于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探索 篇三

1.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有问答模式、授课模式、自学模式、合作模式、研究模式。历史教学应针对不同教材的特点和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做到优化选择,综合运用。随着时代发展,新的教学模式如自主——合作——反思探究模式、建构主义模式、虚拟历史情境法、模拟辩论探究法、联系生活实际法、多媒体辅助视听法、制作HTV法等被运用到历史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取得可喜的效果。下面着重介绍制作HTV(History Television)法:制作教学用的HTV,必须是短小精练型的。也就是说,在介绍历史人物、讲述故事情节时要借鉴历史剧制作的方法但又要讲究精练,注意必须和史实相吻合。具体说来,要符合课堂教学的要求,内容不宜过多,以教材所述为主,不宜过多发挥;时间也不宜过长,一节课以25分钟为宜,要有一定的空余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同时教师要做适当的归纳和分析。比如,中国近现代史中“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后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态度及行为等都可制作成HTV。这样学生对事情的经过就有直观的印象,这对学生的学习和历史知识的再现都是很有益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适当采用该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而达到现代素质教育的目的。

2.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即备好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备课。因为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和根本。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备课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做到全面。既备学生,又备目标,明确教学目标;同时还要备教材和教法,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课程类型,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二要把握好教材的深度。把握好教材的深度是完成教学任务,上好一节课的重要基础。当前的现状是相当一部分老师忽视了教材的要求。在课堂上要不就是照本宣科,要不就是丢三落四。如一老师在教“九一八事变”时,只简略地讲了一下时间、地点、结果。对教材中激动人心的小字既不讲也不读,结果是老师讲得淡然无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这种教法显然没达到教学目标,如果能结合小字内容及材料阅读,学生对“九一八事变”就会产生深刻的印象,从而激起对侵略者的仇恨,加深对中华民族国耻的认识。只有认真备课,了解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只有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加强历史教学的针对性,才能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把握教材深度并不是越深越好,关键是做到深浅适宜,恰到好处,让学生感到津津有味,乐学好学,能最大限度的获取知识。只有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探索和研究历史课堂教学艺术,对提高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课堂教学是一门创造性很强的艺术。我们可能都有这样一种经历:听了一位优秀教师的示范课,连称得到了艺术享受。教学艺术包括导入的艺术、讲授的艺术、组织教学的艺术、板书的艺术以及过渡的艺术、提问的艺术、语言表达的艺术等。就语言表达艺术来说,教师讲授的语言必须准确精练,节奏感强,抑扬顿挫,生动形象。再如导言设计的艺术,有联旧引新、制造悬念、故事激趣、渲染气氛、激发情感、设疑问难、引用资料等。导言设计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因人、因时、因地、因材而变,应该出奇制胜。导言的艺术性体现在教师的无穷创造上。有经验的教师,每堂课的导言绝不会千篇一律,因为每一堂课的内容不同。即使是同一堂课,只要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学要求,根据教师的自身素质、教材的具体特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也可采取不同的导言方法。如:我在讲《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曾经用过以下几种导入方法:预习导入、复习导入、概念导入、插图导入、悬念导入、趣事导入、联系实际导入等等。总之教学艺术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它是教师素质的综合效应。一节好课会使人感到是一种艺术美的享受,它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乐学好学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4.以学生为本、师生互动、精讲内容、巧设习题,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与教师密切合作。要想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备课时要全面考虑如何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在课堂上要善于启发各类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不同程度地努力发展自己。特别是那些成绩差的学生,把转化学困生的工作做成功了,才算得上是一个合格的老师。通过师生的互动,使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始终处于亢奋的情绪之中,体验和享受学习的乐趣,在合作、创新的情境中,建立起平等、和谐、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中学历史兼容古今中外,内容相当丰富,历史教材是整个历史过程的高度浓缩。因此,历史课堂教学要注意详略得当,不可平均用力,要改变教学过程中一成不变的按历史事件的时间、经过、意义、影响等程式化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该紧紧抓住教学重点,层层深入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综合,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讲述鸦片战争,要针对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及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这两个重点,通过对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状况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状况的对比、分析、归纳、概括,得出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原因和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使学生充分认识中国近代史为什么以鸦片战争为标志。巧设课堂练习,课堂练习是对所学知识的强化、巩固。因此,在课堂练习的设计上要下大功夫,针对重难点自行设计课堂练习题,或从资料中寻找最佳的练习题,争取自行设计或寻找的练习题能起到一点带面,举一反三的强化作用。在平时注重中考动向和中考试卷,使平时的上课和中考联系在一起。在设计课堂练习题时,注意联系考点。

总之,只要我们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教学实践中改进创新教学方法,历史课堂教学效果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将坚持长期探索与实践,以期收到更好的成效。

4.提高生化课堂教学效果的探索论文 篇四

提高学生化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策略

本文从探讨化学问题解决机制出发,探索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经常出现障碍的形式,探究如何通过加强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并尝试总结出学生问题解决的基本途径.

作 者:石鹏 作者单位:南宁市第二中学,广西,南宁,530022刊 名:广西教育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ANGXI COLLEGE OF EDUCATION年,卷(期):“”(3)分类号:G633.8关键词:中学化学 问题解决 教学策略 思维 头脑风暴

5.提高生化课堂教学效果的探索论文 篇五

由于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的排放量逐渐增多,水质中含有很多污染性或者毒性物质,危害着人们的生活、身体健康,对环境也具有一定的污染。因此,提高污水处理效果,非常重要。而污水的可生化性又与污水处理效果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污水可生化性进行分析研究,正确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水平。

2污水可生化性简述

6.怎样有效提高拼音教学的效果 篇六

甘河滩教委

李九小学

耿生芳

怎样才能有效提高拼音教学的效果呢?通过一年教学和研究,我觉得小学一年级拼音教学中应重视三多三注意: 一、三多:

1、多资料

学完了声母、韵母,进行拼音练习,课本上的几个音节对于他们来说太少了,教师要多找有关音节的资料,如打印音节卡,让学生练习拼读更多的音节。

2、多过关

对一年级的学生的拼音,要多进行过关,一个人一个人地进行拼读,同一张音节卡片多过几次关,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

4、多辅导

在拼音教学中,不要放弃拼音能力差的同学,教师对发音困难的同学多进行个别辅导,尽量减少差异的距离。二、三注意:

1、注意目标要求不宜太高

拼读音节时要求不宜过高,不必限定时间,第一次以读准确为目的,第二、三次在读准确的基础上熟练拼读就可以了。

2、注意分层,不要一刀切

根据学生的拼音能力对班上的学生进行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既能激发优秀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鼓励差下生继续努力。

3、注意在拼音教学中不要把过多的拼音任务交给家长 我们地处农村,大多数家长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他们的发音不准确,教给孩子的是地方方言,所以在拼音教学中不要把过多的拼音任务交给家长。

拼音教学中重视了三多三注意, 才能有效提高拼音教学的效果。

识字教学中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

李九小学 耿生芳

在低年级的语文识字教学的课堂中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结构模式,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7.提高生化课堂教学效果的探索论文 篇七

理论力学是高等工科院校一门注重工程背景、演绎性极强的基础科学。它具有理论严谨、逻辑缜密、工程应用灵活多变等特点,是高等工科院校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如何上好理论力学课程,让学生既得到理论知识的严格训练,同时又具备一定的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我们力学教师经常要思考的问题。

我国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将学生引导到对科学的热爱,激发起创造与发现的兴趣,我想,这应该是教师的重要职责。

作为教师,应该身教重于言教。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向学生展示教师对问题的独到见解;建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掌握时间管理的技能,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希望学生学会研究问题,就要向学生展示教师被问题困扰时如何思考,鼓励学生参与其中,与学生分享研究的乐趣。“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多利用各种交流的机会,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要及时鼓励并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实现创新,必须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娴熟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强烈的创新意识。

创新教育本质上就是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根本就是科学素养的培育。应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来完成这种培育,除了教师因素,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也成为了决定因素之一。只有基础扎实,学生才能在学习中得心应手,才可以提出深层次的问题,最终真正实现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理念和目标。

创新教育首先需要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创新教育的过程更需要有生动而实用的教学方式来加以完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那么,如何提高理论力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呢?

1. 讲好绪论课

首先,通过绪论,学生可以了解本课程或本章的研究对象、内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对所学知识形成一个大致的理论框架;其次,教师可以把力学学科的发展历程及前沿动态向学生作简单介绍,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热情;再次,教师亦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提出一些问题,这些将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使学生意识到理论力学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 强调“三基”

在理论力学的教学过程中,把“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作为重要的主线贯穿到每一堂课中。作为任课教师,课前要精心准备教学内容,内容的组织要有条理、紧凑。在课堂上,教师要有激情,语言要规范、清楚易懂、生动精炼,语速语调适中,声音应该宏亮,字迹规范,黑板版面分布合理;表达时有条理、深入浅出,重点突出,应有自己的授课特色。成功施教的教师应该是一位能促使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不断去大胆探求、去独立思考的教师。我们应将力学中的大量工程应用实例融入课程教学之中,用生动的力学应用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本,使知识掌握得更为牢固,成绩也提高得更快。

在上完每节课后,教师要及时总结上课情况、教学内容的安排情况、学生理解的情况、课件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合理要求等,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内容,作出更合理的安排。一堂课的最后要有“句号”,同时也要有“问号”。

教师还应在上完每节课后,布置一定数量的作业,注意选择典型的、综合性的习题,要求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

3. 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

首先,教师对本门课程的投入要高,深入研究教学内容,不仅要理解吃透,而且要有必要的延伸和扩展。概念定义要准确,深浅难易要适度,注重重点、难点,以及破解难点的办法的教学。教学内容要有吸引力,让学生听起来有兴趣,注意力比较集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为了实现师生互动,课堂讲授要给学生留出适当的思维空间。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能够刺激和引导学生思维的问题。问题可以是自问自答、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大家答等多种形式,尤其要鼓励学生提问题。

对学生提出的教学工作建议和对教学工作的肯定,教师都需认真思考,以便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扬长避短。同时,教师还要去学习新的知识或更新知识,去研究教学规律和探讨新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有利于教学质量、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4. 采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点,多媒体教学集图像、声音、文字、动画、音效为一体,给学生营造了一种全方位、立体、动态的学习环境,使抽象的信息生动化,学生容易接受。同时,多媒体教学可以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可以增加大量的工程实例,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从而加快教学节奏,这对日益减少的力学课时是一个有力的补充。

我们在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第一,不要排斥粉笔和黑板的作用;第二,在应用教育技术的过程中,要继承粉笔和黑板优点,充分体现逐步引导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思维的过程。由于多媒体内容更新很快,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和过程理解知识,更没有时间记笔记,从而造成学生下课不知道复习什么。所以,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中,要注意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它不能代替教师的教,也不能代替学生的学,教、学双方的互动仍然是至关重要的。因此,理论力学教学方法应该采用传统的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密切配合的方法。

5. 发挥学生的潜力,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

学生的潜力是很大的,关键是能否将其调动起来。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式的讲授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思维,循序渐进,并且要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维空间。教师还可以采用对比式教学和问题式教学的方法。

在理论力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理念的更新,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大学教师的作用,一是传授知识,二是影响学生。学生应当是也必须是学习的主动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鼓舞者和推动者,使学生将学习知识和锻炼能力的责任放在自己身上,放在自己的艰辛劳作中。教师的教学不仅要启发学生,而且更要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最常见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理论易懂,习题难做”,学生不善于将所学的知识、理论及方法联系到实际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教师应注重对力学概念和定义的直观解析,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解的训练,多种教学方法和多种媒体相结合,不断激发教学主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力学思维方法和应用能力,从而大大提高理论力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在教学内容上,不仅要注重传授本门课程中的各个知识点、难点和重点,而且要注重揭示这些知识点的来龙去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引导学生不断发问“为什么”,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欲望。在教学中,教学内容要反映科学发展的日新月异,结合当今科技的发展,把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和面临的问题讲解给学生,把学生的视野引向广阔活跃的前沿,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知识的欲望。教师要把教学不仅看成展示自己教学水平的一个舞台,更要看成一个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渠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核心内容讲清楚,在讲课中留下悬念,留下许多问题,去启示学生,让学生去回味。

在众多的教学媒体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是教师的语言。除此以外,教师的眼神及适度的肢体语言也很重要,它们都是语言的助手。总之,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主导者,通过自身的努力,加上其它媒体的有效配合,一定能够很好地调动、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的效果更好,效率更高。

理论力学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它因人而异,因教学对象而异,因教学内容而异。此外,教学质量提高的空间几乎是无限的。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并在改革中不断总结积累经验,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余征跃, 陈玉坤, 李刚常.理论力学实验课的建设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3, 22 (3) :17-18.

[2]朱炳麒, 赵晴, 王振波.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3]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理论力学 (Ⅰ)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6版.

[4]杨青, 王玲.创新教育的途径——“问题”式教学法的角度[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05, (9) :85-87.

[5]李青等.高校数学教法的几点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 2003, (2) :56-59.

[6]杜惠英等.对工科基础力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力学与实践, 2001, (3) :57-59.

[7]单辉祖, 谢传锋.工程力学 (静力学与材料力学)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8.提高生化课堂教学效果的探索论文 篇八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322-01

新课程改革的到来,给教师教学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将新课程中先进的教育理念更好地落实到英语教学中来,并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英语教学之路,全面提高英语教学效果,无疑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经过长期的思考与实践,对此,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方法。

一、精心备课,以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精心备课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它包括备教材、备学生等。而备课越充分,教案设计得越详细、越科学合理,课堂教学效果才会越高。因此,我们要重视备课。首先,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熟练掌握教材内容,明确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从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其次,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思想动态以及接受能力等方面的情况,以结合学生实际灵活安排教法,做好课堂调控。只有这样,教师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二、激发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小学英语是入门教学,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放在首位。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各种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处在最佳的学习状态中,好学、乐学、善学。

1、导入激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导入正是起着这样的作用。成功的导入,可以使学生兴趣盎然、精力集中、思维活跃,理解和记忆的质量也会相应提高。导入的方法有很多,如歌曲式导入、提问式导入、多媒体课件导入等,只要教师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导入方法,就一定能使学生产生“欲知而后快”的期待心理,主动进入学习状态。

2、游戏激趣。小学生年龄小,爱玩好动,而游戏教学正好符合小学生的这一身心特点,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各种游戏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从而使之在玩中掌握各种英语知识。这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英语技能,满足他们寻求知识、展示自我的心理需要,还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了英语学习之中。

三、讲究提问技巧,激活学生的英语思维

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成功的提问能够一石激起千层浪,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思考。教学中教师应讲究提问技巧,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具体来说,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问要明确、清晰。教师要把问题交代清楚,必要时将一些问题口语化,让学生听清楚教师在问什么。

2、提问要适时。教师要把握最佳时机提问,即要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下提出相应的问题,从而使学生能化解难点、深化认识。

3、提问不宜太多。一堂课如果有太多的问题,让学生长时间地处在思考中,学生就会厌倦、懈怠,学习效果就会明显下降。因此应给学生足够的练习、讨论时间,多设计一些问中有练、练中有问的题型,提问与练习两者互相融合。

4、提问要难易适度。教师的课堂提问不能过于简单,仅让学生回答“是”或“不是”,也不能过于有难度,应照顾到大多数学生,保证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答问。五是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教师提问后不能要求学生立刻给出答案,应提供他们思考的时间,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对问题的充分理解。

四、多维度整合,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是能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既要符合教学内容,又要符合小学生学英语的认识规律和一般教学原则;既要运用传统教学手段,又要合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媒体。

1、分层教学。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其学习态度、知识基础、接受能力都各不相同,教学中教师只有从学生实际出发,实施分层教学,用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方法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使人人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2、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文字编成生动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并维持他们的有意注意,以帮助他们很好地掌握教学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教学中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以至于忽略了教学内容。而应结合学生特点,根据教材内容,将电教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互相补充,从而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总之,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系统工程,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我们只有从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以新《英语课程标准》为指导,不断探索、研究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反思自身教学行为,才能更好地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开创小学英语教学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谢婉瑜.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J].成才之路,2012(15).

[2]王娟.新课程背景下加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J].新课程(小学),2012(01).

[3]王晴.教学也要量体裁衣——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误区[J].新课程(小学),2012(09).

9.提高医用化学教学质量的探索 篇九

针对目前医学院校医用化学教学存在的实际状况,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出发,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加强教学改革的.力度,有助于提高医用化学的教学质量.

作 者:燕小梅 李发胜 刘有训 作者单位:燕小梅,李发胜(大连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化学教研室,116044)

刘有训(大连医科大学医学教育研究所,116044)

10.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果 篇十

宿豫区陆集中心小学

陈景翠

心理学中讲到:当双方心理相融时,相互之间交流感情、知识、观点时,容易被对方接纳;反之,当双方思想上,心理上对立时,则双方的观点不容易被对方认同和接受,情况严重时,会出现对着干的不利情境。教学工作是一个牵涉到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活动,师生之间的相互配合是很重要的。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必须首先在师生之间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那么,如何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在工作中,要做到以上几点:

一、热爱学生但不强迫学生

热爱学生就是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在学习上严格要求学生,在思想上引导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指导学生。

不强迫学生指的是不能强迫要求学生在某一时间都同时达到某一标准,换句话说也就是对所有的学生不能抱同样高的期望值,不能搞一刀切。因为不同的学生个体,各人的学习基础不同,愿望动机不同,爱好、智力不同,环境条件不同,这些情况决定着不能强求学生同时达到同一标准。有些老师没有注意这方面,结果,好心落下驴肝肺,造成师生之间对立紧张关系,也没达到预期教育目标。所以应承认学生间的差异,根据个体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爱生但不强迫学生。

二、教育方法要灵活,保护学生自尊心

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自尊意识尤其强烈,加之其知识不完善、自律性不太强,当教师方法不当时,往往造成思想上对立,有时甚至会出现公开顶撞教师的尴尬局面,不利于教育目标地实现。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允许学生犯错误,允许学生改正错误,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普遍号召法、个别谈话法、典型示范法、分析讨论法、暗示提醒法、主题班会法等,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三、畅谈理想,以期取得学生的理解和配合

教育学生树立起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更要与学生谈论个人理想。远大理想、共同理想和个人理想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对学生都起着同样的激励作用,也是我们教育学生的目的之一。如与学生谈论“十年后我所从事的职业”,进而谈起“怎样才能干上所理想的工作”,最终顺理成章地归结到现在我们学生应认真学好各门功课,为学好功课应建立和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并按时完成学习任务。这样,通过与学生谈论自己的目标,实现目标条件、方法,使学生理解老师的心情及要求,自觉地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双方和谐的关系就建立起来了,教学效果自然就上去了。

四、教师在专业上要过硬

11.提高生化课堂教学效果的探索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中职院校;法律基础知识;考核方式;教学方法

法律基础知识课程是中职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课程设置的主要目标是教育学生了解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的基础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帮助学生做到自觉守法、依法办事,并且能积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依法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一、中职院校学生特点和法律基础知识课程特点、教学难点

中职院校的学生年龄介于14岁至17岁之间,他们刚经历了紧张的中考,开始了与以前不一样的学校生活:学习的课程从以文化课为主忽然转向了以专业课为主;住校的学生增多,生活上渐渐走向独立,父母不会再像初中时那样,在学习上“步步紧逼”、生活中“无微不至”;学生经过两年或三年学习,就要走向工作岗位,走向社会。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想特别活跃,敏感、好奇、容易冲动,自控力、自律能力较弱;独立性增强,感觉自己“已经长大”,希望自己能够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但是他们的心理并没有达到完全成熟,考虑问题不够全面,遇事不能冷静思考,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在生活和学习中,更加需要合理地引导。

同时,中职院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基础通常比普通高中的学生差。法律基础知识课程设置的主要目标是教育学生“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可以这样看:这门课程有助于帮助学生以法律的思维考虑问题,用法律的方式解决问题,是学生走向社会前一门重要的必修课。课程设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法律基础知识的课程特点是:第一,涉及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诉讼法等多个部门法,知识点多而散;第二,课程内容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而言,比较枯燥、呆板;第三,教材内容较浅,课程设置的目标高;第四,学校安排的总课时量较少;第五,学习法律基础知识,最重要也是最难的是“帮助学生做到自觉守法、依法办事,并且能积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依法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基于中职学校学生特点和法律基础知识的课程特点,想要完成法律基础知识的教学目标,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一般都被动地听教师讲,接受教师的观念或答案。学生整整齐齐地坐着,听着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的心在不在课堂上?头脑有没有跟随教师所讲的内容进行思考?课程在进行过程中有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些对于教与学是十分重要的信息,教师没有办法及时、准确地掌握。同时,传统的考核与评价方式又会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教学真正的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改进法律基础知识课程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笔者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二、及时、有效地向学生传达教学目标,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教师每上一节课,都应该有每节课的预期效果,即教学目标。课程的内容不同,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同。教师能够清晰、准确地传达教学目标,并在上课的过程中不断地回顾,有助于教师检查学生是否真的按照大纲要求有效学习,也有助于学生自查学习的效果。

1.向学生明确、有效地传达教学目标

以学生为中心,要求课堂是“学生为主导,师生积极互动”;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课程安排和教学计划,教师和学生对课程内容都要有期待。这就要求教师要制订合适的教学目标,学生要准确地了解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的内容

第一,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要;第二,教学大纲对教学效果的具体要求,如“了解”“识记”“理解”等;第三,本节课的重点;第四,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实用价值或学术价值;第五,本节课的考查方式。

3.采用合适的方式传达教学目标

传达教学目标的方式有很多种,不管采用什么方式,要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让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学习是最终目的。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三段论”方式。所谓“三段论”指课程的三个阶段:开始上课时,用多媒体或是纸制讲义等书面方式传达,明确告知学生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进行过程中,口头向学生传达,强调相关内容的教学目标;课程结束后,用课程目标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强调重点、难点。

三、改用分类、分阶段的考核方式,用学习效果决定成绩高低,用学习成绩评价学习效果

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都离不开考试,甚至可以说考试是教学的一部分。考试的最初目的是评价或选拔。但是,传统的考试方式重理论、轻实践,重识记、轻应用,导致学生平日“不理不睬”,考前拿起教材囫囵吞枣、死记硬背,甚至“联合作弊”。尤其是对法律基础知识课程这样的基础课而言,传统的考核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完全背离了“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能力”的课程设置目标。在教学中使用分段、分类的考核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种现状,让考试与课堂教学互相配合,提高授课效果。

1.分类

分类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大纲要求“了解”“识记”和“理解”的内容设计不同的考核方式,使教师在教学时突出重点,学生在学习中有的放矢。

一是课程标准要求“了解”的内容,设计只有单项选择题的问卷。题量小,同时又能高度概括教材内容,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随堂完成,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点。这部分内容占期末成绩的15%。

二是课程标准要求“识记”的内容,设计以多项选择题为主的书面作业题。题量较大,根据课程的进度可以分阶段完成,帮助学生化整为零,识记知识点。这部分内容占期末成绩的25%。

三是课程标准要求“理解”的内容,采用回答课堂提问、案例讨论、书面分析案例等的方式,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这部分内容占期末成绩的40%。

2.分阶段

分阶段是将法律基础知识课程的考核贯穿于日常授课中,采用多种方式,如课堂中的小测验、书面作业等,考核学生对知识的识记情况。

分阶段的考核方式,让考试形式多样化,分期、分批地进行,和课程进度又紧密相连,让学习过程张弛有度。这种考核方式,目的在于改变学生“平时听一听,考前背一背,考试抄一抄”的不良学习习惯,真正能够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法制意识,“知法、守法、用法”,学以致用。

在学生的期末成绩中,测试问卷的完成、书面作业的成绩、课堂讨论参与度与案例分析作业的完成情况按比例综合起来,占到总成绩的80%。期末测评沿用传统的考核方式,但只占总成绩的20%,主要考察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反复强调的、必须识记的知识点。

分类、分阶段的考核方式要求教师对法律知识有系统的了解和全面的认识,对各部门法的知识点有比较好的总结和归纳能力,有工作热情和责任心。这样的考核方式能够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改变传统考试“一锤定音”的模式,有助于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四、使用导学案,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法。

“导学案”是一种学习方法,它对学生自主学习给予了方向上的指引和方法上的提示,帮助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梳理,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鉴于中职学校学生自学能力普遍较差,应该先从较简单易懂的内容开始使用导学案,并且占用一部分上课时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例如,在宪法部分的教学中,“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政权组织形式、人权的涵义、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属于大纲要求“了解”的内容,字面意思简单易懂,讲解起来比较枯燥。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学,并编写一部分客观检测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自学和检测安排在课堂上当堂完成,并将检测结果计入学生平时成绩。在导学案中,教师可以适当拓展相关内容,如介绍一些其他国家的国家性质和政权组织形式,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

编写一份导学案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重点、难点;同时要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预测学生会在哪一个知识点、哪一个问题上产生疑问,提出正确、适当的教学目标。导学案让教师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评价者,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导学案应印制成书面材料发给学生,不宜采用多媒体等方式简单呈现。

教师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学生的成绩,还有教师推动学生学习的能力。尤其是对中职学校的学生而言,他们以前的成绩不尽如人意,学习能力比较差。现代社会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社会,相信我们在课堂上做出的任何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的努力,都会对学生有比学习课程本身更加深远的意义。

因为导学案的使用和考核方式的改变,通常学校安排的课时是不够的。授课教师应事先与学校沟通,增加课时量,以适应教学和考核方式的改变。

五、使用“案例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记忆和应用的能力

中职学校学生学习法律的主要目的在于知法、守法、用法;教师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做到自觉守法、依法办事,并且能积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依法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这是法律基础知识课程教学的难点和重点,用案例教学是解决这一难点行之有效的方法。

案例教学法需要授课教师熟悉教材内容,对法律条文的内容和约束对象有全面的了解,对所选择的案例能有深刻的认识。案例涉及的法律部门、调整的法律关系、适用的法律条文、所涉及的内容和学生使用教材的契合点,以及这些法律关系和法律条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价值等方面都要对学生“有交待”。案例教学法就是要通过发生的事,引导学生进行法律思考,帮助学生树立法律观念,进而知法、守法。如何更好地在教学中使用这一方法,建议如下。

1.在教学实践中,搜集适用的案例材料是案例教学法的第一步

从历年的司法考试题中选择合适的案例用于教学是搜集案例的一种方法。司法考试的题目命题严谨,考察内容又有比较明确的针对性,适宜在教学中使用。教师应该在仔细研读试卷的基础上,选择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案例,在课堂上以书面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组织学生思考和讨论。教师可以先讲解教材内容再展示案例,也可以反过来,先展示案例再导出教材内容。具体方法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和课程进度灵活应用。

2.给学生布置案例分析作业

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方法搜集案例,并使用案例来解释、说明课堂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在上课时,再次利用学生作业中使用的案例组织教学。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反馈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第二能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对他们作业的重视和尊重,改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互动,最终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这种形式的作业每学期布置一到二次为宜,并且事先要对作业所涉及的法律知识在课堂上作深入、详细地讲解,保证绝大多数学生对教材内容掌握得比较好,有能力完成这份作业。同时,学生对作业的题目应该有选择的余地,如从民法知识中,选择“不当得利的相关知识”“定金和订金的区别”“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区别”等内容,供学生自主选择一项来完成作业。为了尽量避免互相抄袭的情况,可以规定每个题目只能有几位学生选择,以报名顺序为准,某个题目名额报满后,其他学生只能选择别的题目。

这项作业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在学生的期末成绩中应该占较大比例,作业的成绩应按比例计入期末总成绩,力争做到“用学习效果决定成绩高低,用学习成绩评价学习效果”。

3.关注与分析社会上出现的各类案件

教师及时关注社会上近期出现各类案件,尤其是引起较大社会反响的案件,及时与学生共同跟进和分析。必要时,应对教材内容作适当地拓展,从学生生活的现实需要和兴趣出发,利用教材、网络、多媒体、报纸、杂志等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丰富、生动、有实践意义的法律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法律基础知识的实际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法律基础知识是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教师想要做好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有一定的难度。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师可以尝试建设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氛围,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师生一起努力,让学生对学习充满期待,教师对教学精益求精。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12.提高生化课堂教学效果的探索论文 篇十二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效果,措施

前言

职业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已培养大量优秀技能型人才, 为国家经济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然而,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职业教育也进入一个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关键阶段, 坚持以教学质量为核心, 加强校企合作, 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已成为职业院校改革的趋势, 作为基础课程的数学, 如何有效地与专业课程相结合, 服务于专业课程的建设, 必须加强数学教学多方面的改革, 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一、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的目的

高职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 其目的是专门培养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生产、管理等基层一线所需的技能应用型人才, 数学是高职院校最重要的基础课之一, 它与其他专业紧密联系, 在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是无法代替的课目, 它不仅是一种语言, 更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数学已经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现代经济、生物工程等各个领域广泛应用, 生产建设和生活中都离不开数学, 因此, 高职院校也要紧跟时代潮流, 不断加强数学教学的改革,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具有更多技能应用型技术人才。

二、提高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的措施

1. 转变教学思想,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改革, 数学老师也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 不能认为数学是基础课程, 就失去努力教学的信心, 以应付式的完成教学任务, 必须清楚认识到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 关系到其他专业科目的持续发展。同时, 学院也要加大力度引进数学专业人才,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大力支持在岗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数学专业水平, 鼓励数学教师也要多到企业去参加考查, 结合专业课程的需要, 在数学教学上做出相应改进, 以提高教学质量。

2. 数学教材的改革

高职院校目前使用的数学教材是各个专业通用的教材, 虽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启发性, 但是在实际应用方面仍然存在问题, 因此, 高职院校的数学教材内容必须打破传统教材, 内容的选择必须与专业应用相结合, 突出数学理论与实践应用的结合, 以需要为准则, 以够用为原则, 不断强化实际应用的基本训练, 体现出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深化概念、重视创新等, 特别是在涉及到实际应用问题时, 应从怎样建立数学模型这样一个档次要求来实施教学, 要充分突出教材的职业特色。

3. 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高职院校学生基础相比较差, 在入学后, 由于将主要精力放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 对数学有些放松, 从而失去了学习的信心, 如果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1) 首先要让学生全面了解数学, 知道什么是数学, 数学的作用, 可以将数学的发展史引入到教学内容中, 通过介绍数学的起源、发展及现状, 使学生对数学有一个初步了解, 让学生在数学的思维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然后增加一些数学相关的课外书籍, 慢慢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通过一些数学理论和实际案例, 让他们充分了解数学对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等的发展具有的重要作用, 以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 可在教学过程中介绍一些数学游戏, 或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些数学图片知识, 使知识和趣味于一体, 通过现代技术把知识学习, 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4.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

高职院校在根据不同专业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后,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也要进行改进: (1) 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从学生熟悉的专业实例中引出, 通过这些联系专业实例来介绍数学概念, 拓宽学生的思路, 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2) 尽量在课堂中减少浪费时间较多的理论推导、公式证明等内容; (3) 鼓励和提倡在学习中多应用数学工具, 通过电脑、计算器、数表等工具能准确迅速的解决问题; (4) 引入通过多媒体技术, 可弥补传统板书教学中的不足, 如在讲解定积分、二重积分等时, 通过现代电子技术, 可以更有效地突出数学的本质, 使数学更具直观性、生动性,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5. 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

13.浅谈怎样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效果 篇十三

随着社会的发展,,美育对培养全方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作用越发重要。美育是建设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具有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培养美感和愉悦身心的作用。它可以教育学生树立审美观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动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于乐的愉悦性,它的这一特性是其它教育所不能取代的。

一.美术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我认为新课程改革再怎么改,再怎么“新”,也不能脱离了教师这一最基本的要素。如果教师没有具备一个教师的素质,怎么能进入现代课堂,又怎么能去实施新课程呢?就不可能发挥新课程所带来的优势。

1.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首先强调转变教育观念,传统的教学比较习惯于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组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忽视了学生的发展需求,如我小时候美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让你一味的去临摹。但在如今的新课程下能行吗?美术新课程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教学活动,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内在的发展需求和美术教学相吻合,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2.构建超越学科的生态型知识结构。

美术教师大都具有美术专业知识和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对强调学科知识的常规教学胜任自如。美术新课程却更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强调美术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培养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等等这些要求促使我们美术教师要紧随社会发展,学习与美术课程相关的其他新技术、新知识,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和人格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形成开放状的生态型知识结构,真正实现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3.掌握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方式。

在美术新课程中由于贯彻新的教育理念,格外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带来美术课堂丰富多彩的互动教学。为了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积极,美术教师要根据实际不断创设新的教学情境,营造适合学生成长的课堂氛围,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同时,互动教学活动将不断促使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在美术新课程中,教师将是一个开拓者和创造者,多样化和选择性的课程要求使美术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完善自己,在课程改革的实践和探索中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才能为自己走进新课程提供最基本的、最有利的保障。与新课程同行的美术教师将拥有和展现教学的青春活力

二.得当的教学方法是完成美术教学任务的纽带

小学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其有它特有的优势,然而如何发挥或扩大它的优势作用,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否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把握少年儿童心理特点与身心发展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就象游戏一样,使他们感到轻松愉快,这样让学生在乐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充分发挥优势作用。同时,还要把德育教育和美育教育结合进行,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同时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现代化教育不能局限在只传授知识,而要把开发智力放在重要位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每一方面都不可偏废,那么怎样才能完成这几方面的任务呢?这确实是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我在多年的美术教学中,我认为教师本身除了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最重要的是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贵在得法。方法好比船和桥,是达到目的完成任务的一种手段。所以,美术教育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美术教育要依赖得当的教学方法去完成。没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就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便是一句空话。所以教师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要研究方法,教者本身要有创造性思维,教者思路活跃、方法新颖,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预定的效果。由此教学方法是完成美术教学任务的纽带。

三、培养学生求异思维是开发智力的重要方法

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因为社会要发展,就需要人去开拓创造。那么,就需要造就一代新型人才,从小在他们的心灵上播上一颗“独创”的种子。在美术教学中挖掘教材的求异因素,特别是图案装饰、工艺美术等教材,从不同角度去展开、去强化,创设情景。善于从联想中求异。求异思维训练是开发智力的重要方法。没有创造就不能“青出于篮胜于篮”。未来的世纪将创造竞争的世纪,把美术教育和智力开发溶于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使他们知道自己是处在一个美的世界和社会里,还知道人类在悠久的年代里创造了光辉灿烂美好的当今世界,他们还知道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世界,更知道再过十年、二十年将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同时,还看到了自己的价值,他们的未来就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强盛、民族的兴旺都是他们的智慧和美感,美术知识和运用表现美的头脑及双手去创造、去建设的。因此,才能在他们细小心灵中埋下这美的种子,使他们现在成为爱美、会美、外表美、能创造美的一代鲜花。

四.美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换

大家一直都在谈:教师不再是一个主导者,是一个引导者;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既要做“严师”又要做“人师”。可往往在课堂中难以人为,于是苦思冥想,最后不了了之。那究竟怎么转换呢?

1.班级授课制从西方传入中国已一百多年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直都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表现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对知识的传授,主观上重视教学的结果,在教学方法上重视讲授法、谈话法,师生交流的方式是单向的,缺乏师生互动的交流过程。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将和学生一道打破课堂的宁静,经常走下讲台、走出教室,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美术教学资源,与学生共同观察、讨论、感受和体验。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信息及时交流,建立起平等和谐的、互动共生的师生关系。我在讲授《物象的表达――手绘线条图像》一课时,设计制作了一个样图游戏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几何图形拼出交通工具,要求与众不同。最后,学生都拼出了不同的交通工具,从而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十分感兴趣。

2.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素质教育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这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或学生在每个方面平均发展,而是要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因材施教的依据,找到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有一个基本思想: “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应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保证每个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要让全体学生参与美术学习,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引自《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我们的美术课程中,首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美术学习活动中来,然后教师要积极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想方设法促进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有所进步。

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曾说:“教师必须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传统的只注重‘教’的教师。”美术教师首先应该做一个积极、善意的旁观者,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总站在他的身边,或轻轻点拨让学生茅塞顿开,或真诚鼓励使学生充满自信。

五.改变教学方法

一个方法得体会让人终身受用,一个方法的失败会让人遗憾一辈子。新课程的实施不得不改变一些已有的教学方法,不是说这些方法不好,只不过适应不了这个前进的社会。于是把原先的一些较好的教学方法保留下来,但必须补充新鲜的“血液”。

1、注重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的世纪,需要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以提高民族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必须紧跟时代节奏。鉴于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的局限性,教学手段需要更新,现代媒体教学融入课堂已成为必然。一方面,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中知识的传授,素质的培养主要以教师的讲解、学生练习、巩固为主。理性知识太多,感性材料太少,不能充分发挥学生认识的主体性。另一方面,时代在发展,需要有“发展的眼光”。运用立体的,动态的、连续的、全面的表示方法反映美术教学过程,多媒体教育已越发显得重要。它通过利用现代媒体的形、声、色并茂,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富于变化的优越性,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多媒体教育中,运用课件教学不失为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在课前运用计算机把课件做好,上课时只须将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电脑展示的画面色彩丰富,有动画效果,有故事情节,有优美的音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被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使美术课堂真正做到寓教于美,美中育人。于是我就自学了几个制作课件的软件,实现自己能亲自制作,如我制作的《未来的我》、《灵璧奇石》、《体育场馆的设计》、《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等课件,在运用中使学生感受到什么是“美”,让我明白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口头讲授方法,不能满足学生的所需。而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具有形象直观性,声像同步性,画面的动态选择性和时空的可变性等优势,使学生对于学习美术的信息来自各方面,呈现出令人难以想象的效果。

2、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

示范--模仿教学模式是美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师首先通过示范提供给学生该绘画过程的感情认识,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观察、思考和分析,领会其中的道理,亦可展示可行(或可试)的几种方法,让学生边思考、边选择、边模仿、边体验。如在讲授《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时,对于课中涉及到的中锋、侧锋、逆锋、拖笔等内容,单单通过口头表述恐怕学生难以领会,只有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同时伴以适当练习,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特别要注意的是必须避免简单的缺少学生参与的师讲生听和机械模仿,尽量弥补该模式可能造成的认识活动的不完整性。

尝试--指导教学模式。尝试有的教师认为这是数学课中最常用的,美术课不需要这种方法,其实这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先让学生(个人或小组)自主尝试来学习绘画方法,教师的指导分析贯穿在学生尝试学习的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边学习教材、边尝试绘画、边商讨、边探寻方法。在学生尝试绘画和教师针对性的指导(有时包含部分的示范)的基础上,再经过进一步的实践活动来完善并获得技能和得到体验。在《面具》、《对印》的课中,让学生根据制作图自己动手操作,教师的指导贯穿在学生动手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尝试,可培养其独立能力。在此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尝试绘画的兴趣,使其具有挑战性;并不断鼓励学生持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3、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适应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方式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安排学习任务及各项教学环节中,要尽量考虑学生的差异,分别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机会在各自特长的方面表现其领先的优势,让他们有机会“露一手”,并给予积极的评价,以使他们树立起自信心。如在教学漫画中让学生有 4个作业选择,分别是:(1)根据生活中的趣事画一张漫画;(2)为理想中的自己画一张漫画;(3)为喜爱的卡通动物或者人物设计一个完整的故事。(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卡通画并且临摹一张。学生不用再为一道不愿做的作业烦心,他们可以自由选择难度大还是难度小的作业,心情肯定愉快而又轻松。

4、由传统美术技能教学,倾向美术技能与审美教学的和谐统一。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智、能结合。怎样结合呢?A,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注意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传统的美术教育对此还重视的不够。B,要引起学生的重视。美术课虽非主科,但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的眼光,良好的行为,对生活的热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甚至对学生未来的生活都有着深远意义的影响。

14.提高生化课堂教学效果的探索论文 篇十四

摘 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只有不断地改变教法,转变观念,实现师生之间角色的互换,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课前预习动手操作 质疑问难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种提法由来已久,无可厚非。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的目的是为了不用教,学的主渠道是课堂,因此我们有必要也应该把目光投向课堂的教与学这个焦点问题上来。过去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的教为主,而今的课堂教学是以学生的学为主。要变课堂为学堂,变被动地接受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必须当好课堂学习过程的“名导演”。在“主导”与“主体”的大接轨中,教师必须尽快地从思想上、从行动上接轨,找准自己在课堂中的位置,扮演好“主导”这个角色,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保证、主体意识得到增强,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发挥。这就是素质教育赋予“教”与“学”的新内涵,在此,我谈一下自己的一些粗浅做法:

一、抓好课前预习,引导学生自学

课前预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摸索知识的方法,是独立获得知识的有效手段。学生能否课前预习,对上课突出知识重点、难点精讲多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很大作用。这对于刚刚步入中学的初一学生来说,预习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领悟学习的过程,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预习,出示预习提纲。

预习提纲一定要做到:1.扣紧课本;2.找准要点;3.符合实际。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就找到了学习数学的途径,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如在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折叠与立体图形的展开一节内容时,我就出示了如下问题:为什么要学习这节内容?哪些平面图形能折叠?能折叠成什么样的立体图形?哪些立体图形能展开?能展成什么样的平面图形?以正方体为例加以说明。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这节内容,感到既新鲜又有趣、既充实又快乐。当然,学生也自然而然地学会了这节内容,而且还掌握得挺好。这样做,比起教师强迫性提问、讲解好得多。学生也由一个被动接受者变成了一个主动探索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消除了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

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感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许多数学问题,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才能深刻理解、记忆牢固。要让学生在动手中练做、在动脑中练思,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如在教学正方体的11种平面展开图时,我就让学生自己展开。由于每个同学的裁剪方向不同,得到的形状就不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边观察边操作,边口述边分析推理,学生的思维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在动手动脑中理清了思维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同时,学生也由一个“旁观者”变成了学习的主人。

三、质疑问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在课堂上学生充分质疑问难,是教师信任学生、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一个教师不但要把“释疑”作为天职,还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以求最后弄懂。学生通过预习后会有一些似懂非懂的疑难问题,教师应当让学生充分质疑问难,把提问的权利交还给学生。他们提出的问题有的是针对课本的.,有的是针对老师讲解时的小小错误,有的则是联系了课外知识后提出的。这些学生上课时会质疑问难,下课了还会跑到你身边问个究竟,也许学生提的问题质量不一定高,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值得鼓励的。

如教学用相同的正多边形拼地板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大屏幕上出示四幅图:第一、二幅图分别是由正方形、正六边形铺成的地面;第三、四幅图是由正五边形、正八边形组成的图形。学生由趣生疑,我就及时引导:看着这四幅图,你们想知道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地说:想知道这四幅图分别是有由哪些正多边形组成的;想知道为什么前两种正多边形可以铺满地面,而后两种则不行;想知道当满足什么样的条件时,多边形能够铺满地面;想知道除了以上两种正多边形可以铺满地面外,还有哪些正多边形可以铺满地面……这样,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进入到学习的状态,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这时的教师应真正地起主导作用,适时点拨、充分肯定积极参与质疑问难的同学,鼓励他们再接再厉,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全体学生都积极踊跃地参与到质疑问难中来,发挥了主体作用。

15.提高生化课堂教学效果的探索论文 篇十五

医学电子学是医学影像本、专科的专业基础课, 我校已开设医用电子学这门课多年, 但授课效果并不理想, 主要问题是医用电子学的内容极其丰富, 所涉及的学科范围相当广泛, 给学生的学习掌握带来一定的困难。我校自2009年采用的教材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刘鸿莲主编的医用电子学, 全书共分13章, 内容多且广, 我校的理论教学计划是54学时, 而2011年实行学分制之后, 由原来的54学时减为36学时, 内容多、学时少给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另外, 医学生数理基础较差, 综合运用数理知识的能力也相对较差,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子学的学习。教师在有限的学时内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教材上的基本内容, 学生却听得一头雾水。在教学过程中就学习效果多次与学生进行探讨, 大部分学生反映内容比较多且比较杂、电路图复杂、内容连贯性差, 学不懂, 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兴趣。鉴于以上问题, 我们在教学中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进行了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1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

针对医学院校中医用电子学课时少、内容多的特点, 以及学生所学知识将主要在医学领域运用的人才培养特点,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上, 主要考虑以下3个方面。 (1) 医用电子学这门课程中电路名称多且结构、功能各异, 这些电路之间的关联性书本上强调的也很少, 知识点之间的孤立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是学生学不懂的主要原因。如何使教学内容条理化、脉络化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教学大纲, 我们确定了较为简单而且实用的医用电子学教学内容, 把这些内容以一个框架的形式列出来。框架中包含教学的基本内容和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为了使内容更加的连贯, 要对每一个典型电路讲明它的适用范围、能用来解决什么问题及其局限性, 从而引出下一个内容。这样, 在讲到某一部分内容时, 就可以知道它的来龙去脉, 预先给学生们比较系统的知识框架, 有助于学生听课时理清头绪, 提高听课的效率和效果。例如在讲直流放大器时, 存在级间工作点的相互影响及零点漂移问题。为了解决级间工作点相互影响的问题, 需引入不同的级间耦合电路;解决零点漂移问题需引入可以抑制零点漂移的差分放大电路, 由差分放大电路引出了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2) 考虑到医用电子学内容多, 学时少, 教学对象是医学生的特点, 在教学内容上做了适当的调整, 主要就是把学时重点放在学习基本电路原理和实际电路的模块功能上, 对一些内容少讲或不讲, 让学生在较少的学时内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 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在介绍分立元件的内容时, 重点介绍三极管放大原理、放大电路的动静态分析方法及稳定工作点的放大电路, 常用放大器则以直流放大器、分压式稳定工作点的单管放大器和差动放大器为主, 对功率放大器只作一般介绍, 对场效应管等内容略去不讲, 多级放大电路内容则让学生自学。内容上的这种调整较原来泛泛的讲解全部的知识点有明显的效果, 学生在学习中能把握住重点, 学习变得有目的性, 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3) 要突出医用特点。在讲透基本原理的基础上, 尽量介绍现代医学仪器中最新的医学应用实例, 使学生了解电子技术在医学仪器上的应用,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电子学的欲望。如为了结合影像设备的技术发展和实际应用中的问题介绍了高频电路和医用仪器干扰的抑制和安全用电基本知识, 为本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作一些铺垫。

2 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

2.1 简化数学推导

考虑到教学对象是医学生的特点, 我们在教学上把重点放在理解电路原理和应用上, 省略大部分复杂的数学推导, 仅强调结论和它的应用, 因为知晓电路的原理和用途比了解其繁琐的推导过程更重要。

2.2 强调典型电路, 注重归纳总结

为了更好地掌握电路分析方法, 在授课过程中, 尽量找一些现代医学仪器的典型电路原理进行分析。一般来说, 医学仪器的原理是由几个基本的电路组成, 而基本电路已经在各章节中做过详细分析, 这种分析医学仪器典型电路原理的方法既可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又可以掌握分析复杂的实际电路的方法, 从而增强同学们学习电路的信心和兴趣。如讲完基本集成模拟运算放大电路后, 分析了心电示波器的放大电路, 它是由已经学过的非常重要的差动放大器与集成运算放大器组合而成。还要注意在介绍完某一部分的一系列电路后, 要注意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特别是一些电路的相同点、不同点及各个电路的优点和不足等。如几种功率放大电路的优缺点比较和作用、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四种形式的不同点等, 这样能使学生更牢固的掌握好学过的内容, 且对学习的知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 实验教学改革

3.1 重视实验教学

电子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只有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巩固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对理论课的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 实验课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因此, 必须重视电子学实验课的教学。

3.2 改革实验项目

改革前的电子学实验课由于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不够透彻, 加上实验仪器陈旧、实验内容老化, 学生兴趣不足,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验的教学效果。我校在2011年进行了全校性本科培养方案的修订, 以此为契机我们修订了医用电子学教学大纲, 改革了实验内容, 购买了模拟电子实验箱, 编写了新的实验讲义。新实验讲义中, 针对可供使用的现有仪器共编写了11个实验[4], 按影像专业教学计划, 本科医用电子学开设6个实验, 专科医用电子学开设4个实验, 其余的实验由学生自愿选做。学生自己设计电路可以做更多的实验, 有利于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去掉了三极管初级测量这种简单的验证性实验, 增加了差分放大电路、模拟集成运算放大电路、负反馈放大电路这种综合性较强的实验, 也增加了心电信号的测试、温度测量和医用传感器等设计性的实验, 提高了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改革后的实验内容在强调电子学基本原理和电子学实验基本技能的同时, 尽量地贴近医学实际。充分体现电子学在医学上的应用, 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电子学对医学发展的重要作用[5],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我们对医用电子学教学改革进行的探索与实践,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 课堂教学中简化数学推导、注重典型电路的讲解和结论的归纳总结, 以及对医用电子学实验的调整优化, 有助于降低学习难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甘平.提高医用电子学教学质量的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 2006, (9) :829-830.

[2]李福新.医用电子学实验方法改革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探讨[J].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7, 20 (5) :745-746.

[3]刘鸿莲.医用电子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5-65.

[4]计晶晶.医用电子学实验指导[M].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13:38-54.

16.提高生化课堂教学效果的探索论文 篇十六

关键词:食品机械与设备;教学;效果;探索

食品机械设备是食品工业化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保障,对食品加工过程中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量消耗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了解和掌握食品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性能、特点等是食品工程领域科学研究与产品开发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对于以工艺为主的食品专业的本科生来说,了解食品机械与设备十分必要。

食品机械与设备这门课程是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与工程两个本科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在人才培养目标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主要任务是:归纳与阐述食品工业中典型食品机械的结构原理、性能特点、适用范围和设计计算,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科学设计与合理选择食品机械的初步能力,为今后从事食品工厂的设备选型、管理、以及利用已有机械设备开发新产品等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然而,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内容繁多且抽象、枯燥,需要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有机结合,要求学生有很强的空间想象与工程实践能力,这对缺乏机械设备感性认识的食品专业的学生来说有相当的难度。因此,怎样从课程特点出发,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以提高教学效率、实现课程教学目的是任课教师的当务之急。所以,笔者结合自己授课经验,从上好第一堂课、采用启发式教育、丰富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和增强学生自学能力等方面对此进行了探讨。

一、上好第一堂课,全面科学地阐述本课程特点及地位

上好第一堂课能提高学生学习食品机械与设备这门课程的兴趣。教师要用生动的实例,向学生讲解食品机械在食品工业的作用及地位,强调食品机械设备的应用与先进程度是食品加工能否实现工业化与现代化的关键;讲述食品机械的制造水平反映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水平;讲述食品机械设备与食品加工工业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我国在此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异;新技术在食品机械设备中的应用,以及我国食品机械与食品加工领域所面临的巨大商机……让学生明白现代的食品加工机械已经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并且新技术还在不断地被应用于各种食品机械之中,这样会激起学生学习食品机械与设备的兴趣,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采用启发式教学,增强感性认识

教学模式可分为启发式教学和“注入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它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起点,科学地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主动实践,以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形成一定的观点。与“注入式”相比,它从灌输知识为主转变到以开发智力和创造力为主。笔者在每节课前,都会先提出本堂课所讲述的机械设备的使用目的,让学生形成对该主体的总体概念,回顾之前学过的工艺学知识并思索其如何应用;接着讲解这类设备的分类和原理,明确概念;再者就是在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拿出具体设备模型,讲述其结构与工作过程。学生会积极思考和配合,并能主动地联系相关的食品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以增强感性认识,从而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三、利用信息化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

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给学生讲授课本上的内容外,更多是要结合当前该领域发展情况及就业形势的需要,为学生补充大量新内容。另外,大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服务于地方经济,因此,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的授课内容也要与地方食品工业发展特色相一致。所以,在做好基础内容讲授的同时,要补充一些本地区较多的食品加工形式常用的机械设备,这样让课堂更加生动同时也会使学生的收获更多。

与传统的授课方式相比,多媒体教学因其直观生动、声像兼具、信息量大等特点而成为备受推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将食品机械与设备的构造及工作原理等相关信息知识以视频、flash等更容易理解的形式进行讲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目前各种食品机械相关网站建设的图文并茂,有的甚至还有动画,如食品机械网、食品伙伴网等,这些网站的建立为学生理解食品机械的结构、用途、使用方法带来很大的帮助,可以让学生在网上同步学习,同时也让学生建立自己的资料库,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将来参加工作奠定基础。通过上网,学生还可以了解到食品机械的发展现状和最新技术,扩大视野,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到目前在食品工业中主流设备构造及工作原理等相关知识。

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食品机械与设备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生平时对各类食品机械接触很少,在接触该门课程之前,只有一些机械制图知识,几乎没有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基础,很多学生看不懂设备结构图,所以学习这门课困难很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势在必行。

第一,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进入实验室的机会,尽可能多地主动观察和了解一些仪器设备实物,联系理论所学,掌握其构造及其工作原理,并能找出其优缺点。第二,在理论授课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时机给学生布置动手作业,让学生利用身边可用的废弃物,根据自己的想法制作出相应机械设备模型,并向所有同学进行简单汇报,评出优胜者给予奖励,增强学生成就感和自豪感。第三,加強与不同类型企业的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加大投入,创造机会,让学生利用课程实习和参观生产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走入生产第一线,直观地去了解什么是单元操作、什么是生产线、单个设备和整个生产车间的关系,掌握设备的构造、工作原理、适用范围及选型要求等相关知识。

五、培养学生自学和面对公众的能力

当今社会,知识更新快,竞争压力大,因此培养学生自学和面对公众的能力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注意把一些较为简单的章节让学生自学,并指出该章节的重点及难点,要求学生参考相关资料,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可以有自己的观点,在下一堂课中占用很少的时间讲授给其他同学,之后笔者在肯定这名学生的同时会对章节内容进行补充。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氛围,给了学生很大的自学空间,同时还锻炼了学生面对压力、面对大众时的心里承受能力。这样的小插曲很受学生欢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逐渐养成了自学及查资料的良好习惯。

六、结语

本文从提高教学效率出发,以创新的教学理念为支撑,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利于课程学习的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并对食品以及相关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段续,朱文学,等.食品机械课程教学方法创新的探讨[J].科学教育,2009,(26):201-203.

[2]李志刚.食品机械与自动化控制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19):346.

[3]叶盛英.浅谈“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的教学方法[J].广东农机,2002,(01):31.

[4]张剑,艾志录,李梦琴,任红涛.《食品机械与设备》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食品科技,2006,(03):208-210.

17.提高生化课堂教学效果的探索论文 篇十七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乐学,如何提高学习兴趣、启发情感、引起学习动机,增强意志力,指导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和探索实践的问题。笔者在实践中总结了几点体会:

一、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是要把对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要求,转变为学生求知的欲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中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求知欲强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

1、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活跃思维,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

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加强师生情感交流,达到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它可以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发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上的偏颇,从而及时地调控教学进程,改变教学策略,强化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通过提问还可以发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些独特见解,从而引导学生展开深人的讨论,求同存异,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意识;通过提问,还能够发现作业、考试中的抄袭的不良现象,以便在教学中及时纠正、加以解决。在数学教学设计中,可以利用数学中与生产联系密切的知识创设问题情景,精心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创设乐学氛围。又通过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情趣,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独立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形成“活而不乱、积极探究”的教学氛围。

2、创设生活化情境,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课堂教学精心创设情景,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这不仅有利于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而且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其学习能力。新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因此,通过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如环境问题、治理垃圾问题、旅游问题等等),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的功效之一就是能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推动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是构成学习动机的重要成份,无疑地,数学课堂教学应积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需要和兴趣。

数学知识比较深奥,每堂数学课都对学生具有新鲜感,如能在引入新课时,提出具有诱惑力的问题,更能激发学习兴趣。我们知道,引入新课一般有开门见山的直导式,有观察规律的发现式,有实验操作的演算式,有具诱惑力的问答式等,在各种不同的方式中,都可以直接提出与课本有关的问题或通过诱导的方式提出问题。例如在讲排列组合中两个原理时,可以先提出一个问题,由同学竞猜:有10封不同的的信,随意放进6个不同的邮筒寄出,问有多少种不同的投递方法?正确的结果是610种。比同学们七嘴八舌的大胆猜想还多得多;在讲等比数列概念时,我先讲了一个古时代一位国王与象棋大师戏言奖赏的故事;在讲《复数》第一课时时,问同学们:有没有一个数的平方是小于0的,进而,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解释复数的形成和发展,体会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解决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引伸到现实生活中,就是当我们遇到矛盾时,也要面对矛盾,要有解决矛盾的决心和信心,促进矛盾的转化和解决,同时,也就提高了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一开始就“引人入胜”,产生好奇心,并由此产生求知欲望与热情,对课堂学风和理解内容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3、调控教学过程,提高接受效率

教师常常通过学生的回答性语言、情绪变化,细微动作接收到学生的反馈信息,以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那些无视学生反馈信息,只按自己既定计划单向传授,常常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自我调节控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随时调节课堂知识容量

有效控制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师所教的内容过于简单,信息量就少,完全重复学生己学过的内容,学生就会感到无兴趣。反之,如果一次课容量过大,学生会感到疲劳,接收困难。怎样了解信息量是否适当呢?可以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面部表情、课堂气氛、回答问题等非语言和语言反馈信息进行判断,从而对知识量的多少进行控制。

(2)控制讲课的速度

在一节课内,学生所能接收的信息是有限的,而接收的速率也并非均匀。教师要善于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将大量新信息集中在学生最佳吸收状态时传递。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成熟的教师能够捕捉和创造最佳信息吸收状态。

(3)采用灵活的授课方式

教师传递信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听、看、读、写、做、讨论等。教师应多做几手准备,通过双向信息交流,灵活地变换信息输出方式,以提高学生的接收效率。

二、帮助学生建立有效的学习策略,不断得到成功体验

学生要学好数学,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摆脱死记硬背的倾向,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性。

1、争取保持学习的良性循环

学习动机是学习的原因,又是学习的结果。增强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之一是让学生学懂,学生从成功的学习开始,可以增强和保持强烈的学习动机。同时,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对学生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学习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

2、注意将零散的知识形成体系

要学好数学,必须要理解数学的基本结构,而不只是了解一些孤立的、零碎的数学知识.要理解数学的基本结构,不单靠背诵和记忆基本概念、公式、定理。而要在记忆的基础上,搞清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的来胧去脉,以及它们是怎样构成一个严密、和谐的知识体系的。

三、教师的感染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情感交流,时刻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热爱数学学科的情趣,带领学生去探索数学的奥秘,就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巨大影响。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亲切自然的肢体表现都会给课堂注入活力,使学生在轻松自如中愉快地接受知识,而在愉悦的情绪下,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适应学生智力的发展,创设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成功的感受。注意抓住每一个学生微小的进步,及时给以肯定、表扬与鼓励,这是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课堂教学中,要对同学们的热情态度和取得的成绩给予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鼓励。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并回答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讲完一个例题后,让学生归纳其解法,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和方法。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一些基础问题,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耐心细致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增强学生提问的勇气和信心。当学生的作业做得很好时,当学生的解题方法新颖时,当学生的成绩有进步时,当学生表现出刻苦钻研精神时,都要给予适度的表扬,以增强学习信心,激励学生的攀比热情,达到表扬一个人,激励一大片的目的。此外,结合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巧布疑阵,利用错解,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兴趣,这样,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一开始上课就得到充分发挥,学习的兴趣浓厚,思维活跃,精力集中,课堂效果必然提高。

此外,教师应多找学生谈心,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学习问题和心理问题,及时解决,做学生的朋友、合作者、问题的共同探索者,让学生从教师身上体会到关心、信任和爱,从而获得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勇气。往往一个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关爱信任的话语都可能造成不小的影响。

18.提高英语听力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 篇十八

(1)狠抓英语基础,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首先,纠正学生的语音。在学生大一刚人校上听力课之初,老师就应该纠正学生的发音,让学生对于基本的语音听力技能包括:语音,语调,重音,语速等有基本的认识,而这些技能的提高主要通过多读,所以学生必须大声的朗读书本及可带材料上的句子、单词,在课堂上跟读纯正的英语发音,纠正自己所带来的地方音的英语,在跟读过程中,注意英语中特殊的发音现象如:弱读,连读,爆破,重音,同化等,培养语感,熟悉英语的发音规律,同时体会不同的语调及节奏对于表达语义的不同作用。一旦掌握了朗读时英文的语调变化规律,对于材料的听力理解也就大大提高了。其次,要增加学生的词汇量,促进语法知识的掌握,对于听力材料中所遇到的生词,教师应该在听之前给学生做以引导及解释,并且注意常见词汇在日常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慢慢地积累每节课所学到的生单词及典型的句子,增强学生的词汇量,使其在听力课堂上能够有信心,有耐心的去听,去理解,给学生营造一个活跃的,轻松的课堂气氛。

(2)严抓课堂三环节,提高课堂效率。英语的听力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机械的操作过程,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想办法有效的去利用课堂的有限时间,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让学生能自觉的,充分的融入到课堂中来

听力课堂中可采用的几种合作学习方式。

① Retelling。复述所听的内容是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的组的成员会听到不同的听力材料(这个可以根据学生基本功的情况分组),选出一个组长,由组长监督组员的复述情况并做以记录,教师最后根据各组复述中的差异再做分析比较和讲解,在做复述练习时,教师应该注意听力材料的选择,一定要选择时间,地点,任务及事件清晰的内容,以便学生有信心去听,复述的过程是一个由简到难的过程,不可盲目拔苗助长。

② Group-discussion。可以把班级上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基础以及性别比例分成不同的兴趣小组,分别给不同的组一些和课本上的资料有关的话题让学生们去讨论,每个组员自由发表意见,最后选出一个代表来发言,其余小组成员可以补充提问。这样就使得课堂教学不会很单一,枯燥,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同时也可以照顾到基础不好的学生去消除他们的自卑感,让同学们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不拘泥于课本,这样便会很好的把听力和口语相结合,达到

③ Role play。在听力课堂上,除过使用单一的材料去听之外,我们可以安排学生对一些日常中出现的场景进行模拟,比如在机场,餐厅,书店,购物商场等进行编写材料来做角色扮演,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模拟优秀电影中的一些场景或自编自导一些话剧,分角色扮演.增强学生对听力材料的兴趣.有助于听高听力效果。

3结论

上一篇:当前青少年与网络犯罪下一篇:农业专业大学生自我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