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著作读后感

2024-10-09

感恩著作读后感(共16篇)

1.感恩著作读后感 篇一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著有《大医精诚》,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求含灵之苦…勿避险希、昼夜、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行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对于“如何成为一名好医生”这个困扰医者几千年的问题,孙思邈早在一千多年前就给了我们标准答案

——“大医精诚”。所谓行大医者以解决众生疾苦为大,然而只有具备精诚者,可承大医之名。“精”于高超的医术,“诚”于高尚的品德。

在漫漫中华几千年的历史上,出现了一代又一代的“名医”,例如:扁鹊救世济人敢于直言,华佗则是广施人道不分贵贱,孙思邈则是为民救世的精诚,李时珍遍尝百草著书济世,而叶天仕却是谦逊好学树医德…自古以来行医者便十分注重道德修养,将“大医精诚”奉为圭臬,更是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上述的名医均是以德养性,以德养身,德艺双馨的代表。也正因为他们毕生恪守着这样的信念,才真正成为“历代医学家和百姓景仰的伟大先师”。

贫苦与羞辱多加的中国近代,中华民族被列强推向了生存的边缘,连温饱都已成了问题,何言求医问药。悲惨万象深深刺痛着每位医者的心。许多国外和本国的医生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只身来到这片硝烟弥漫的土地上,用自己的生命谱写着“医魂”!也许纷飞的炮火将他们掩埋,也许汩汩的时光将他们的名字冲淡,但他们有一个共同而不朽的称呼“医生”。“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与此”。在一千多年前,孙思邈如是说,而一千年后的今天,千千万万的医者依旧是如是行。“SARS”带来的白色恐怖,让劫后余生的我们依感心寒。赞美的言语略显苍白,优美的诗歌变得平淡,风停了,鸟儿也不唱了,河水静悄悄地流着。原来它们怕惊扰了长眠与此的医魂们。为了抢救人民的生命,为了毕生的信念,在SARS那样无硝烟的战争中,他们献上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医生,担负着“上以疗君亲之族,下以救贫贱之厄”之重任。古往今来,在社会生活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而新时代中,我们面临的是更为复杂的现实。当代科学对某些疾病的局限性和病人的期待之间的矛盾,以及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和病人要求之间的矛盾,把医生推到了“风口浪尖”,一些医疗纠纷层出不穷。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是勇往直前,还是明哲保身呢?在我们刚刚步入神圣医学殿堂的那一刻,“医学生誓言”早以给了我们回答:“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救死扶伤,不

辞辛苦,执着追求……”这亦是当代对“大医精诚”的诠释。我们曾庄严宣誓,是对历代医魂宣誓,以自己的灵魂起誓,而我们要做的是履行诺言,要铭记的是“性命相托”的重任。医患关系紧张归结为医疗体制的不完善和医德医风问题,随着医疗体制的不断完善,医德医风建设则成为我们要认真学习、体会的首要工作。对我而言,刚从大学毕业步入工作岗位,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实践的锻炼,才可以成为医学的栋梁之才。但“欲成才,先成人”,从一名医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医生,首先要学习的便是医德,学习如何才称得上是一名好医生!“大医精诚”,“精”于专业,“诚”于品德,这样才是德才兼备的“大医”,而这亦是读完本书后得出的领悟。医海博大精深亦一时难以参透其中的奥妙,所谓“青衿之岁,高尚兹典,白首之年,未尝释卷。”前人已做出典范,而我要做的则是效尤先人,力争做到“精诚”二字,尽毕生之力来做到“大医精诚”四个字!

我们刚刚步入神圣医学殿堂的那一刻,“医学生誓言”早以给了我们回答:“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救死扶伤,不辞辛苦,执着追求……”这亦是当代对“大医精诚”的诠释。我们曾庄严宣誓,是对历代医魂宣誓,以自己的灵魂起誓,而我们要做的是履行诺言,要铭记的是“性命相托”的重任。医患关系紧张归结为医疗体制的不完善和医德医风问题,随着医疗体制的不断完善,医德医风建设则成为我们要认真学习、体会的首要工作。

对我而言,刚从大学毕业步入工作岗位,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实践的锻炼,才可以成为医学的栋梁之才。但“欲成才,先成人”,从一名医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医生,首先要学习的便是医德,学习如何才称得上是一名好医生!“大医精诚”,“精”于专业,“诚”于品德,这样才是德才兼备的“大医”,而这亦是读完本书后得出的领悟。医海博大精深亦一时难以参透其中的奥妙,所谓“青衿之岁,高尚兹典,白首之年,未尝释卷。”前人已做出典范,而我要做的则是效尤先人,力争做到“精诚”二字,尽毕生之力来做到“大医精诚”四个字!

2.感恩著作读后感 篇二

阿道夫.贝恩哈德.马克斯——1 9世纪德国著名音乐艺术教师、音乐理论家, 他是1 9世纪德国音乐教师中第一批对艺术现象的意义具有清晰眼光的人之一, 其著作《1 9世纪的音乐和对它的培育》出版距今已经有1 5 0多年了, 这本著作不是深入讨论音乐作品的, 而是更多地去探讨音乐理论。其中关于音乐教育的内容虽然不多, 然而在其简练精辟的文字叙述中, 间接提到的音乐教学中的一些观点对当下的音乐教学实践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从中也可窥其对音乐教学观的深刻洞见性。

李斯特作为1 9世纪情感美学的杰出代表在对阿道夫.贝恩哈德.马克斯的著作进行评述时虽带有强烈的情感美学的立场印迹, , 但他在对《1 9世纪的音乐和对他的培育》一书进行评述时还是站在比较客观的立场上进行的, 并进一步凝练了马克斯的艺术观, 笔者将李斯特在评述《1 9世纪的音乐和对他的培育》时提及的教学观点简要地概括为音乐教学中的“三重关系”。

所谓“三重关系”即音乐与技术的关系、音乐表现与技术理论 (和声、曲式、复调等) 的关系、音乐与其姊妹艺术 (诗歌、绘画、雕塑、建筑、戏剧等) 的关系。

音乐与技术

音乐和技术是学习的两个方面, 不论我们学习什么样的作品, 不仅应从技术、结构层面去分析, 更应该要从文化的角度去了解。在音乐学习中技术训练固然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如何用音乐来吸引学生, 而不是枯燥地进行机械的技术训练, 因为音乐是人类最古老的表达情感的方式, 它能深切地触动我们的心灵, 打动我们的情怀。

然而, 在当今中国艺术教育正经历从应试、技术教育向以审美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转变的关键时期, 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懂得, 从现在起单一的特殊教育, 单方面的技能培训和学识对学生们来说已经不再够用了, 因为音乐表达能力与音乐感悟能力才是音乐表现的核心, 而不是只有一个空壳子里头空空如也。单有高超的音乐技术, 而没有很好的音乐表达能力和音乐感悟能力, 这样最终只能成为玩音乐的匠人, 而不是真正的音乐家, 因为音乐是表现情感的艺术, 是距心灵最近的艺术。反之, 当然技术是音乐表现的基础, 只有在俱备了一定技术基础之后才能更好地去表现音乐, 做到两者相辅相成, 兼而有之, 协调发展, 才有可能使学生成为未来的真正音乐家, 而不是音乐匠人。

音乐表现与技术理论

在音乐教学实践中, 教师往往未能看到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对于提高学生音乐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从而忽视了对学生音乐理论的训练。音乐表现是目的, 理论是手段, 音乐也是随时代的发展而走在前列的, 它是理论之母, 具备一定深度的理论素养是加强音乐表现的必要前提, 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往往会抱怨学生的音乐感悟能力较差, 我想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理论素养做支撑而导致的, 相信通过加强学生理论素养是提高其音乐表达能力与感悟能力的重要路径之一。

阿道夫.贝恩哈德.马克斯说:“理论如果最紧密地贴近艺术家的生活和作品, 并且几乎不被注意地注入其中, 就像艺术家以往的生活注入其事业中一样, 那么理论就已经做出了最好的贡献了。”[1]同样, 当学生具备一定深度的理论素养后, 也会不经意地被注入到其音乐表现中。如当学生运用曲式、和声等知识分析完一首作品后, 他应该就会知道什么地方是发展、什么地方是再现、什么地方应该停顿、什么地方应该“换气”等等, 这样, 其理论知识几乎就被不经意地注入于其音乐表现中。因此, 音乐表现与技术理论也具有同构关系, 两者缺一不可。

音乐与姊妹艺术

艺术本身是相通的, 究其来源看我们是无法将他们割裂开来。如果在音乐教学中使用有效的方法将音乐与其姊妹学科结合起来, 将能培养学生多元地接受艺术知识, 从而在多方面提高其审美意识, 对艺术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接受过程, 从而达到艺术修养综合的提高。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 在历史的演进中, 与其姊妹艺术相互交融, 相互影响, 语言与符号、意象与通感、色彩与象征、节奏与韵律成为音乐与其姊妹艺术沟通的内在基因, 因此从宏观的视角探讨音乐与其姊妹艺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对话”关系, 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并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

“在学习音乐的道路上, 许多音乐家往往赋予诗歌、绘画、建筑、雕塑等比音乐本身的学习更重要的地位, 这是因为这些艺术为他们的思想提供了营养, 并且他们认为这种思想活动净化了随之而来的感官满足, 证明了它的合法性。另外, 对这些艺术起决定作用的那些法则的教育也更为普及, 与了解音乐作品的形式手段的梗概和概念相比比获得这些艺术的知识要省力的多。”[2]然而, 在实际音乐教学过程中, 大多数音乐教师未能重视音乐与其他姊妹艺术的关系或者是没能看到音乐与其姊妹艺术的关系。了解和掌握与音乐艺术相关的姊妹艺术是提高音乐表现的必要补充, 也可以这么说, 了解和掌握与音乐艺术相关的姊妹艺术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前两重关系的必要补充, 并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就像阿道夫.贝恩哈德.马克斯所说的一样:“音乐已是各种不同艺术中的一种;易接受与可理解这是后者与音响艺术相一致的本质, 并且在研究和生活中它们却是彼此相互补充和说明的, 尤其是与其姊妹艺术关系密切, 其次, 史学和一般的精神文化知识也是理论与艺术最亲密的助手, 在这里为艺术理论所担负任务而划定的界线消散在普遍人性教育的更为广泛的任务之中。”

结语

我国当代音乐教育正在从传统的应试教育、技术教育向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素质教育转变, 正在改善种种滞后的音乐教学方式与手段, 建立与时代相衬的音乐教学方式与手段, 树立与时代相应的音乐教学观。阿道夫.贝恩哈德.马克斯及其著作《1 9世纪的音乐和对他的培育》虽距今已有一个半世纪有余了, 然而其音乐教学观衍射出来的光辉相信对当下我国正处于各个层面上的音乐教育改革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斯特音乐文选》129页俞人豪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3

3.玉雕作品的著作权及著作权主体 篇三

When jade carving industry grows up to the existing scale, long-standing and unsolved problem of copyrights protection jade is becoming a bottleneck in the development of jade carving industry, which undermines innovation capability of jade carving industry and market competitiveness of traditional craft brands. Governments, industry associations at all levels and all practition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is problem.

玉雕是一项传统的工艺美术技艺,又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改革开放后,中国玉雕的产业逐步走上了腾飞之路。然而,当中国玉雕产业发展到现有的规模和档次,由来已久又悬而未决的著作权保护问题,正成为中国玉雕行业发展的瓶颈,影响着中国玉雕创新能力和传统工艺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应引起各级政府、行业协会和全体从业人员的高度关注。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需让各级行业协会和全体玉雕从业人员对玉雕作品的著作权及其主体这二个概念及相关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著作权的概念和特征

著作权也称版权,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作者或者其他著作权人依法对作品享有的一系列独占权利。包括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

著作权有以下特征:第一,著作权是财产权利。著作权虽然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但从著作权制度的立法意义上来看,其出发点和归结点主要都不是为了保护作者的人身权,而是为了界定和保护作者的财产权;第二,著作权是专有产权。作为“权利”虽都具有专有性,非权利人不得享有,但著作权的专有性却另有一种含义。著作权的专有产权是指只有作者或者法律特别认可的人才享有著作权。第三,著作权具有人格权属性。虽然所有知识产权都包含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两部分。但与其他知识产权相比,著作权具有人格权属性,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中的人身权利属身份权,均不含人格权因素。而著作权所包含的人身权利既包括表明作者身份的权利,也包括表明作者人格的权利。所以著作权法中明文禁止著作权中的署名权转让;第四,著作权具有可分割性。首先,是内容可分割,对某些特殊作品,如某些职务作品,由作者享有署名权,而著作权的其他权利则归特定关系人作者所在单位享有。这是一种权利的内容在相关主体之间的依法分割保护,又被称为法定转让制。分享则是相关人分别享有一种权利的不同内容。这分享是著作权所独有的,其他知识产权没有。其次,是客体可分割。如果一件作品是几个可以独立使用的部分组成,而这几个可以独立使用的部分又是几个作者独立创作完成的,那么,整个作品的著作权由这几个可独立使用的部分的作者共同享有,而每个可独立使用部分的作者对该部分作品可独立行使著作权,这也是任何一种民事权利所没有的。第五,著作权也是一种内容不断发展的权利。在世界各国,著作权包含的内容并不是永远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和使用作品的新技术不断产生,也在得到不断发展和补充的。

著作权的主体

著作权的主体,是指依法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著作权的人,即著作权所有人。在著作权主体中,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创作作品而依法获得著作权的人,称原始主体。通过合同, 继承等方式取得著作权的人,称为著作权的继受主体。著作权的原始主体享有著作权中的全部权益,即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著作权的继受主体一般只享有著作权中的财产权。

根据《著作权法》第9条规定:“著作权人包括:(一)作者;(二)其他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单位。”《著作权法》第19条第2款规定:“著作权属于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的,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变更终止后,其作品的使用权和获得的报酬在本法规定的保护期的,由承受其权利义务的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享有;没有承受其权利义务的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的,由国家享有”。根据上述规定,表明了著作权人包括作者及其依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国家也可成为著作权的主体。

著作权的原始主体

原始主体是作品的创作者,其享有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著作权的原始主体有以下几类:

(一)作者。《著作权法》第11条第1款规定:著作权属于作者,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此条款规定表明作者是最基本的著作权主体。《著作权法》第11条第2款规定:“创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此条款规定表明创作作品的人才是作者。但公民成为著作权法上的作者,享有著作权应具备一定的条件:

1、公民应具有创作作品的能力。该创作能力不同于民法上所说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因即便是民事上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即未满10周岁的少年儿童,只要最终创作了作品,就可作为作者而享有著作权。

2、公民应进行了具体的创作作品的行为。即将自己对作品的设想、构思、规划、思想、情感通过一定的客观表现方式使他人能够得知、感受、领悟。

3、公民通过创作完成了作品。创作行为的最终目的和后果是产生作品,如仅创作作品的部分便不再继续创作,他人无法感知创作人的真实意图,那么该作品也不能成为著作权法律意义上的作品,也不能进行法律上的保护。

(二)视为作者的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的成员在本单位的主持下,依照本单位的思想意志创作出了作品,并由本单位承担责任时,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可视为作者。但根据《著作权法》第11条第3款的规定在理解法人或非法人单位视为作者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视为作者的含义是本身不具有思维能力、创作能力的单位事实上不可能是作者,但法律上推定其为作者。

2、《民法通则》第94款规定:“公民、法人享有著作权, 依法享有署名、发表、出版、获得报酬等权利”。民法通则对著作权主体的规定,仅是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公民和法人,不含非法人单位。但著作权法却规定了非法人单位在特定情况下也可视为作者,成为著作权法的主体。《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9条第2款规定了二种情况,一是虽不具备法人条件,但经核准登记的社会团体,经济组织如大多数的学会、协会及分公司、分厂、支行等;一是指法人组织的各个相对独立的部门,如科室、院系、教研组等。

3、同时具备“主持”、“意志”和“责任”三个方面的要件,也即作品是由法人或非法人单位主持创作作品也代表和体现法人或非法人单位的意志,作品产生的责任由法人或非法人单位承担。

著作权的继受主体

继受主体是通过合同,继承等方式获得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国家,其一般只享有著作的财产权。

著作权的继受主体有以下几类:

(一)作者的继承人。著作权属公民的,公民死亡后,著作权中的财产权依照继承法的规定由其继承人继承,包括作品的使用权,许可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

(二)作者的受遗赠人。遗赠是公民生前立遗嘱将个人合法财产在其死后赠送给国家、集体组织和法定继承人以外的公民。当作者死亡之后,应由遗嘱中指定的国家、集体组织或法定继承人以外的公民接受遗赠,从而成为著作权人。

(三)根据遗赠抚养协议享有著作权。当公民或集体组织,根据遗赠抚养协议而成为死者著作权中财产权利的受遗赠人时,即取得了著作权人的资格。

(四)“视为作者”的承受人。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变更、终止后,其作品的使用权和获取报酬权在著作权规定的保护期内,由承受其权利义务的法人或非法人单位享有。

(五)财产权利的受让人。著作权中的人身权利不可转让,财产权利可以依法转让。

(六)国家。国家成为著作权人通常有以下二种情况,第一,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将著作权中的财产权赠给国家;第二,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变更终止后没有权利义务的承受人的,其著作权中的财产权由国家享有。但需注意的是,公民死亡后,既无继承人,又无受遗赠人,其著作权“依照继承法的规定转移” 则应有“转归国家所有”。

著作权的归属

著作权的归属包括著作权的原始归属和继受归属,针对玉雕行业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谈一下原始归属中的合作作品、职务作品和委托作品的著作权归属。

(一)合作作品的著作权归属。合作作品时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创作完成的作品。根据《著作权法》第13条规定, 合作作品的著作权属于全体作者。如果各个作者的创作部分可以单独利用,各个作者可以对自己的创作部分独自行使著作权,但不能侵害其他作者的著作权。鉴于玉雕作品的特点,一般不存在可以单独利用。确认合作作者身份的主要根据是,是否实际参加了合作作品的创造。对于如何行使合作作品的著作权,我国著作权法现规定了以下共同基本原则:

第一、合作作者共同行使作品的著作权,如果未经其他作者同意而独自行使这一著作权,就侵害了其他作者的著作权。例如:甲方设计画稿,乙方进行雕刻,作品完成后,甲方独自在作品上署名落款,参加评比交易。甲方的行为就侵害了乙方享有的著作权。第二,合作作者法律地位平等。合作作者并不因年龄、行业地位或付出创作劳动上的差异而存在法律地位上的差异。当然行业地位高低,付出劳动多少往往决定署名落款的先后和获得报酬的多少,但并不导致在行使著作权时以某一作者的意见为准。第三,合作作者按照各方达成的协议行使著作权。合作作者在共同行使著作权时,各方作者应该相互尊重,相互谅解,尽可能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行使著作权。

(二)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归属。《著作权法》第1 6条规定:“公民为完成法人或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除本条第2款规定以外,著作权由作者享有,但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职务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权,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给予作者奖励:(一)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计算机软件等职务作品;(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合同约定著作权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从以上规定来看,作为职务作品的作者,完全可以行使著作权中的署名权,而目前玉雕行业中, 职务作品的作者,署名权也往往被业主所剥夺。

4.冰心著作读后感 篇四

“我是你们天真队里的一个落伍者——然而有一件事,是我常常用以自傲的:就是我从前也曾是一个小孩子,现在还有时仍是一个小孩子。为着要保守这一点天真,直到我转入另一世界时为止,我恳切的希望你们帮助我、提携我,我自己也要永远勉励着,做你们的一个最热情最忠实的朋友。”

读到这里,我感想到了:我和我的同学们现在正是小孩子,在家长们的照顾下,我们可以吃想吃的美食,穿想穿的衣服,玩想玩的游戏节目,我们无忧无虑地生活着。在老师们的教育下,我们学到了许多新知识,懂得了许多新道理,有什么不懂的就可以提问。所以,我们多么幸福呀!我想,也许在冰心要保守的.这一点天真里,就包含着这种幸福吧!

“没有蒲公英,显不出雏菊,没有平凡,显不出超绝。而且不能因为大家都爱雏菊,世上便消灭了蒲公英;不能因为大家都敬礼超人,世上便消灭了庸碌。即使这一切都能因着世人的爱憎而生灭,只恐到了满山谷都是菊花和超人的时候,菊花的价值,反不如蒲公英,超人的价值,反不及庸碌了。

……所以世上一物有一物的长处,一人有一人的价值。我不能偏爱,也不肯偏憎。悟到万物相衬托的理,我只愿我心如水,处处相平。”

读到这里,我感想到了:事物是平等的,人与人也要平等。就像我们南京的中山植物园,里面有许多不同品种的花,所以才显得色彩斑斓、丰富多彩,如果只有一种花,不允许其它花生长,那还会有这么漂亮的植物园吗?从我们个人来说,我们不能只顾着批评别人,而忽略了自我批评,因为每个人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想法也不一样。如果大家都这么做,我想生活中就不会有那么多争吵打架和不愉快。从国家大事来说,我们不能去侵略别的国家,但是也不允许别的国家来侵略我们,正像毛爷爷说过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如果每个国家都这么做,这世界就能真正和平!

5.马克思著作读后感 篇五

系别:外语系班级:1005班学号:2010051501 姓名:刘璐璐

马克思著作读后感

以前一直以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很深奥的理论,所以一直不曾去看过与之相关的文章。本来自己这点小才智在哲学方面就显得很无力,若再去思考这些大问题更是难上加难。然而在大学里,马克思主义成了一门必修的公共课,不得已才开始正式接触与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学了之后才知道,其实有些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带着自己的小小好奇心,读了一本马克思写的文章,原总以为哲学就是教条本本,而一读才知马克思是多么幽默风趣条理清晰明了,才知什么叫哲学,才知道我们初高中甚至于大学的哲学课本,编写得多么惨不忍睹,哲学本是最开放的思维,却成了青年的枷锁,生情并茂成为苍白无力,好比一个曼妙多姿的名模被分解成了一具骷髅,何等煞风景。

因为之前很少读马克思的原著,所以在谈《形态》的读后感时,我是带着漫谈读马克思的原著以及读马克思这个伟大的“大家”本人的意识流进行的。读原著的感觉不是对那些“原理”、“方法论”枯燥乏味的生厌,而是有着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的那种探险的刺激和丰收的喜悦。那里的观点不是来自遥远天堂的上帝和神灵,而是来自生活实际;那里的文字是多么的优美,不是法国人一贯失的高谈阔论,不是美国人经常使用的花言巧语,而是角度的全面、观点的新颖、论证的深刻。所以马克思在告诫人们联系实际之前,他自己已经那样做了。他对青年黑格尔派和费尔巴哈在这方面做得不够进行了严厉的批判,“这些哲学家没有一个想到要提出关于德国哲学和德国现实之间的联系问题”。

马克思不是在桃花源里作田园诗,他的处境是非常“糟糕”的。反动政府要驱逐他,权力派要指责他,还有许多流派和哲学家对他指手画脚,但马克思正像恩格斯说的那样----把那些东西“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他的生活条件也极端艰苦,如果没有恩格斯在经济方面的支持,他可能要用上倍多的时间来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而这将占去他作理论研究的大量时间。“人们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解决吃喝住穿的问题,然后才能从事政治、文化等其他方面的工作”,对于这句话,马克思他本人也是有着切身感受的。所以马克思一些伟大的经典的论点的原材料都来自生活本身。

马克思不是只看见地球绿色的草地和蓝色的海洋,不是只看见汽车马达的启动和车轮的运转,他看到了它们背后隐藏着的规律。他的眼光是明亮的,不是孩子似的的天真无邪,也不是月下情人的暗送秋波,而是犀利的、能穿透现实迷雾 和未来时空的火眼金睛。在他的世界观里,这种眼光给人们以无比的震撼力,他的唯物史观就是一个例子。“物质资料的生产在社会生活中的决定作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分工的发展,而分工发展的各个阶段,同时也就是所有制的各种形式”,“分工的每一阶段还决定个人与劳动材料、劳动工具和劳动产品有关的相互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些晶莹剔透、好不含糊的见解成了人们重大的思想理论武器,过去的一切神灵之身、神灵之音所造成的迷惑世界在这里都烟消云散了。

当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马克思并不是高兴得忘乎所以,因为马

克思活着不是为自己,不是为少数人,他关心的是全人类。他的胸怀如此豁达,他的生活如此激情,是因为他的整个心都装着全人类,他的血液里流的是全人类的灵魂。所以他不是一时半响的地懒洋洋地哼着“人类赞歌”,而是用他毕生的心血为人类谋福利。当资本主义工业资本把全球闹得天翻地覆之时,把工业文明“哺下”到世界每个角落之时,马克思没有随着资产阶级一起 庆祝干杯,他噙着泪水的眼睛看着贫困潦倒的底层人们----无产阶级,这些占世界大多数的无产阶级的处境让他不得不为人类设想一个更好的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如果说“一个人死去只是躯体的死去而灵魂仍活到世上”有几分道理的话,那么马克思的光辉思想是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是永垂不朽的。读马克思的著作不像读武侠小说,不像读《草样年华》或《大路朝天》,读他的著作需要一颗虔诚的心静下来读,这样思想将受到重大启发,灵魂会得到全新的洗礼,读一遍不行,要反复地读,其思想涵养、文字艺术才能被真正领悟到。他的著作不能呆在“小屋子”里读,而要带到生活中、世界中去读,才能领悟到其中的真谛!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门经久不衰的理论,它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这么多年来,多少文人诌士都曾探讨过其伟大性及重要性。我相信我的这点小感慨是不足以来描述的,不过我希望以后会对马克思及他的文学著作进行更深的理解,这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

6.教育教学著作读后感 篇六

作为班主任的我,在工作中也踏踏实实地做了一些事情,可我毕竟经验太少了,对很多突发事件还是束手无策,魏书生的班级管理艺术就像一盏指路明灯,里面有许多实用的工作方法值得学习借鉴。

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许多事情是没办法选择的,但你可以选择态度。做班主任不能选择学生,什么学生进来,你都得接受

作为班主任的我,在工作中也踏踏实实地做了一些事情,可我毕竟经验太少了,对很多突发事件还是束手无策,魏书生的班级管理艺术就像一盏指路明灯,里面有许多实用的工作方法值得学习借鉴。

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许多事情是没办法选择的,但你可以选择态度。做班主任不能选择学生,什么学生进来,你都得接受。但只要我们尽心尽力去帮助学生,让学生在生活学习中一边成长一边进步,“尊人者,人尊之”能受委屈的人才是强者。这些内容也给了我很多启示,教书先育人,育人先做人,魏老师的思想,他的班级管理,他的一切,都是真真切切地教人从头教起,教学生怎样做人,教会了做人的的道理,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看了魏老师的书,我觉得我做得太少了。魏书生老师“以德治教”,身教重于言教,当学生犯错误后,他不是责骂、体罚,而是写说明书,写心理病历。教师年长于学生,不论阅历、知识,还是涵养都胜于学生。对学生的过失,应该以宽宏之心对待,接纳他们,再加以耐心分析讲道理。不能在教育中说太多的“不”、“不能”、“不许”之类的字句来束缚学生的发展。学生的空间是广阔的,充满灿烂阳光的。这就需要班主任拥有一颗爱心来接纳他们的一切,让学生充分施展自己的潜能。

魏老师在书中也谈道:“光强调教师要爱学生是不全面的,还应具体研究怎样去爱,想爱还要会爱。”作为教师的我也跟所有的教师一样一直热爱自己的学生,但对于如何去爱却未做过深入研究,并且很多时候学生一犯错,就大声斥责、批评,没真正试过如何走进他们的世界,心平气和地用道理去说服他们,没有冷静下来想想,如何爱才得法,才能让这些需要更多爱的学生明白些许多多道理,懂得怎样做才是最合理,最正确的。

在工作中遇到不利环境和问题时主观努力解决是关键。魏老师说“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天气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最弱;埋怨别人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学生难教,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太少。”确实,回顾自己在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不顺时就有推卸责任,出现埋怨周围的`环境和别人的想法或心理不平衡的现象却不懂从自身出发找原因,不善于改变自己来适应周围的环境。

我明白了在遇到问题学生时要变换角度思考问题,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来适应老师,作为一名教育者要去努力适应自己的学生。只有教师熟悉、适应学生,由此才能去改变学生,使师生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和成长。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才能面对现实,坦然地面对班内问题学生,才能自信地工作,千方百计地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但只要我们尽心尽力去帮助学生,让学生在生活学习中一边成长一边进步,“尊人者,人尊之”能受委屈的人才是强者。这些内容也给了我很多启示,教书先育人,育人先做人,魏老师的思想,他的班级管理,他的一切,都是真真切切地教人从头教起,教学生怎样做人,教会了做人的的道理,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看了魏老师的书,我觉得我做得太少了。魏书生老师“以德治教”,身教重于言教,当学生犯错误后,他不是责骂、体罚,而是写说明书,写心理病历。教师年长于学生,不论阅历、知识,还是涵养都胜于学生。对学生的过失,应该以宽宏之心对待,接纳他们,再加以耐心分析讲道理。不能在教育中说太多的“不”、“不能”、“不许”之类的字句来束缚学生的发展。学生的空间是广阔的,充满灿烂阳光的。这就需要班主任拥有一颗爱心来接纳他们的一切,让学生充分施展自己的潜能。

魏老师在书中也谈道:“光强调教师要爱学生是不全面的,还应具体研究怎样去爱,想爱还要会爱。”作为教师的我也跟所有的教师一样一直热爱自己的学生,但对于如何去爱却未做过深入研究,并且很多时候学生一犯错,就大声斥责、批评,没真正试过如何走进他们的世界,心平气和地用道理去说服他们,没有冷静下来想想,如何爱才得法,才能让这些需要更多爱的学生明白些许多多道理,懂得怎样做才是最合理,最正确的。

在工作中遇到不利环境和问题时主观努力解决是关键。魏老师说“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天气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最弱;埋怨别人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学生难教,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太少。”确实,回顾自己在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不顺时就有推卸责任,出现埋怨周围的环境和别人的想法或心理不平衡的现象却不懂从自身出发找原因,不善于改变自己来适应周围的环境。

我明白了在遇到问题学生时要变换角度思考问题,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来适应老师,作为一名教育者要去努力适应自己的学生。只有教师熟悉、适应学生,由此才能去改变学生,使师生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和成长。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才能面对现实,坦然地面对班内问题学生,才能自信地工作,千方百计地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教育教学著作读后感】相关文章:

1.教育教学著作读书心得

2.教育教学著作读书笔记

3.教育著作读后感

4.教育教学理论著作读书笔记5篇

5.古代著作《论语》读后感

6.司马迁著作报任安书读后感

7.著作苦难辉煌读后感

8.小公主著作英文读后感

7.徐贲著作推荐 篇七

这些随笔虽为时评,观照的是“这里”和“现在”,却都关乎公共生活长久而普遍的知识和道理。好的公共生活以民主来保障群体的公共“幸福”,它的伦理导向是鼓励美德,它的价值内涵是维护尊严,它的理智状态是推崇真实,它的智慧传统是接受教训。匮缺这些条件不是放弃和绝望的理由,因为所有这些幸福因素都不是命运的安排,只要我们愿意,都是可以习得的。

《统治与教育:从国民到公民》

公民教育关乎伦理、关乎政治、关乎责任、关乎法治、关乎爱国。公民教育的核心价值是自由、平等和尊严,而保证这些价值不受政治权力侵范的便是公民的政治自由。在公共交流、讨论和共识形成过程中实现的公民教育,它必须以民主宪政的公民自由和权利为条件,因为它本身就离不开公民们在现实日常生活中的自由思想、自由言论、自由交往和自由参与。

《明亮的对话:公共说理十八讲》

“理性”不仅指明晓事理、辨知是非,而且是在说服别人时,提供敞亮、清晰、恰当的理由,并倾听别人的合理之言。这是一种公共理性,它离不开说理,也离不开适宜的社会和政治环境——社会必须拥有公民说理可以诉求、依据的普遍价值;政治必须尊重和保护他们自由、平等交流的公民权利。在这样的环境中,说理可以成为明亮的对话,一种因自由、理性而可持续的公共交谈。

《怀疑的时代需要怎样的信仰》

这是一个怀疑的时代,这是一个信仰出现危机的年代。怀疑的时代需要怎样的信仰,并不是一个高深的宗教问题,而是每个人都在经营着的一份副业。本书中,徐贲通过对一个个热点事件的深入观察,用充满理性之美的文字,批判了文化教育、公共说理、政治社会等领域那些非理性、不自由的伪信仰,并指出怀疑的时代所需要的信仰,最重要的不是信什么,而是你的信仰是否以自由为灵魂。

《颓废与沉默:透视犬儒文化》

犬儒原指古希腊犬儒学派的哲学家。他们提出绝对的个人精神自由,轻视一切社会虚套、习俗和文化规范,过着禁欲的简陋生活,被当时人讥为穷犬,故称。后亦泛指具有这些特点的人。面对中国现阶段知识分子的犬儒心态、社会的犬儒主义状态,作者透视犬儒文化,对犬儒主义进行分析辩解,针对中国的信仰危机、社会颓废、人类价值、教育分歧、公共说理等,针砭时弊,鼓励人们思考和反思,共同寻求解救之道。

《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人以人性道德的理由来记忆。哪怕对那些与我们只有浅淡关系的人们,我们也与他们因人性道德的记忆而联系在一起。藉由人类共同创伤的记忆,各种社会群体、国族社会,有时候甚至是整个文明,不仅能够辨认出人类苦难的存在和根源,还会就此担负起一些重责大任,警惕袖手旁观的冷漠。对于人类共同的灾难,记忆研究最关心的不是我们愿意记忆什么,而是我们由于道德责任而应该记忆什么。

8.见识著作读后感1000字 篇八

1、对待人生应持有什么样的态度。

信命和认命,知道自己有所不能,做事不超越命运给自己画的界线,对于得不到的坦然接受。从小我们就被教育,通过努力我们可以改变命运和创造人间奇迹,但我们应该知道改变的程度是有限的。你可能会说,信命和认命太悲观了,不适合现在年轻人对生命的勇敢追求,然而,但这对于我们每一个人而言却是通往幸福的最快之路。这样,你才能真正的日拱一卒,实现人生的精进。每个人由于其成长环境和现实遭遇,其内心形成一套看待世界的方法论和思维方式,这正是决定了每个人的命运。人的一生无非就是一个追求幸福的过程,而这种由衷的幸福感(自我满意的感觉)来源则是我们的行动对社会产生了一定的正向影响力。这种正向影响力可以是开一家公司、在工作中很好的完成了一项任务、为家庭分担了一部分责任等。世界没有欠你什么,你寒窗苦读十年,也不过是增加一点成功的机率,环境、家庭背景、外貌等一些因素也起一定作用。不可否认,在任何一个时代,社会都是分层次的,好一点点的社会,无非是有上下流通的机会,假定社会有100层,每上升一层,你可能就需要付出很多,而向下的通道永远是敞开的,不能只看到自己的努力,而看不到别人的努力。

2、减少做事焦虑和实现精进的方法。

做事的焦虑来源于压力,而压力则来源于在一定的时间内感觉完不成,所以为减少做事的焦虑,应该对自己一天内要完成的是按重要程度排个序,一天之完成一两件重要的,对于不那么重要的事,应该放弃不做,你不做,天也不会塌下来。衡量做事的标准,不是你一天开始了多少件事,而是你一天很好的完成了多少件事,拒绝做伪工作者。庄子讲:吾生也有涯,而知而无涯。每个人一生就那么一点点时间,多少天其实都可大致估算出来,知识和事情都是学不完和做不完的,在有限的人生中我们应该做更重要的事。

看待一件事如果时间这个维度刚进去,一次的成败也就没那么重要了,这样也会减少焦虑。不能以现在“有”的事实,去看待“无”的问题,不能按“有”的逻辑,去揣测“无”的可能。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不管你起点如何,我们要做的在这个过程中能不断的前进,最终能否到达终点,或是以第几名到达终点也就没那么重要。有的人一辈子矜矜业业,然后突然被来一场大病,一下把几十年的积蓄花光,只为能多活上几周。

3、对职场的认识及如何提升自我。

工作与事业的区别:工作就是把自己的时间卖给公司,有的工作年薪也许较高,但折算为时薪却并不高。事业是一辈子要做的事,那种获得短期回报,并不能促进你专业进步的不能算作事业,

从中收获你的价值。进入公司,无论公司如何,都把自己当成公司的主人,而不是过客,想着跳槽。在沟通中保持对别人的最终,但在是非问题上态度要坚决明确。说话和汇报不需要华丽的辞藻,把话说清楚为关键,先汇报结果,像一个手机app一样逐层展开。

9.鲁迅著作狂人日记读后感 篇九

我像学习课文时一样努力挖掘文中的批判意义,却收获了了。鲁迅先生又在论中说:“这实为拙作。”“很幼稚。”“单在描写社会上的或一种生活,并没有别的深意。”于是我信以为真地肤浅地抒发一番。

此刻我坐在深夜里,埋头苦赶这篇笔记。有趣的是,鲁迅对《狂人日记》的评论,断章取义一番,“大约是夜间飞禽都归巢睡觉,单见蝙蝠能干”,原指《狂人日记》的逼促,也指比我这深夜更寂寞的当代的中国。

“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我怕的有理。”

“小孩子何以今天也睁着怪眼睛,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这真叫我怕,教我纳罕而且伤心。”

“昨天街上的那个女人打他儿子,他眼睛却看着我。我出了一惊,遮掩不住。”

在狂人眼中,世人都是会吃人的野兽,青面獠牙,满眼凶光,鬼鬼祟祟地打着算盘分一杯羹,是那“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懦,狐狸的狡猾”都藏在衣冠禽兽的人皮下,都在黑漆漆的夜里原形毕露。吃人的人连络起来,逼人自戕,就像亚马逊河豚的捕食方法,合作起来把鱼赶到浅滩上,原始又有效;吃人的人只会吃死肉,就像鬣狗把死肉细细嚼烂,然后吞进肚子的那般吃相。

当整个世界以仁义道德自居,却是路人想要吃人,身边的人想要吃人,亲人想要吃人,我的大哥在讲“食肉寝皮”时也是唇边抹着人油。当人性之恶被无限放大,社会的规则被无情践踏,礼义的崩塌,让我这个清醒的人无法停止对人们、甚至对自己的怀疑——“我未必无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几片肉,现在也轮到我自己……有了四千年吃人履历的我,当初虽然不知道,现在明白,难见真的人!”我也是这乌合之众的一员,是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中的一粟。我是朝着大众喊“从真心改起”的知识分子,又是愚昧无知的杀人帮凶。我自以为把这世界看得清楚,回首又是“只缘身在此山中”。

10.花落去倾情著作 篇十

二师兄——雪怪

三师弟——宝石

(落日渐渐隐去,天边只留下一抹似乎永远凝固在那里的紫色轻纱)

(雪怪和宝石走来)

雪怪:吹个球,吹个大气球……嘻嘻,师兄果然又在这里练习亡命一击,这次我又猜对了。

宝石为什么又是你贏?真是没创意。

雪怪:因为我级别高你那么一点点,还要感谢暗使的召唤。你找他算帐去吧。说那么多干嘛?拿来。

(宝石不情愿的递给雪怪一锭银子)

宝石:唉。大家都来童话那么久了,玩家还每天这样,真搞不懂童话有什么好看的。

雪怪:我虽然长得比他帅,智慧和武功又比他高一点点,可是论到PK字我承认是比他要差那么一点点。

宝石:他难道还在想着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吗?

雪怪:整天忙着做救火队长的任务,一眼就看出来了,还问什么嘛!真是白痴?越问越伤心……

(大师兄终于出场了,原来是名扬天下的喵喵蓝猫。)

蓝猫:你们两个以后没事不要在这里婆婆妈妈,叽叽歪歪,影响我看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么美丽和谐的气氛下有两只苍蝇在嗡……嗡……对不起,不是两只,是两堆苍蝇在嗡……嗡……飞到耳朵里,吵死人了!小心我抓住这两只苍蝇后挤破它们的肚皮把它们的肠子扯出来再用它们的肠子勒住他的脖子用力一拉,呵——整条舌头都伸出来啦!我再手起刀落,哗——整个世界清净了。

雪怪:嘻嘻,师兄,你又吓我们。泡马子有你这样看到流眼泪的吗?

蓝猫:这里风沙大,我有沙眼,流点眼泪不行啊?(若无其事的揉揉眼睛,擦去泪水)

雪怪师兄,伤心就伤心嘛,这样的借口你也说得出来。

蓝猫:哈……哈哈哈,我像在伤心吗?

雪怪:这又何必呢?大家都是情圣,你的痛苦我了解,可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确已经……看着我干什么,看着我我也这么说,她是纵火犯嘛!

(蓝猫瞪着雪怪,像要杀人,突然变疯了……好可怕)

宝石:是啊,是啊!大师兄,卖火柴的小女孩早就死在监狱,你不要再骗自己了嘛。再说,风流不羁只是你的外表,你其实是个重情重义的英雄,以后还怕找不到所爱的人吗?天涯何处无芳草呢?哈哈哈……

(雪怪吃惊的望着宝石,宝石脸色突然变白)

雪怪:好!有种!敢在他面前说卖火柴的小女孩死了。(向宝石竖起大拇指)

宝石:大师兄,我不是有意的。

(雪怪和宝石连滚带爬的逃走了,天门外只剩蓝猫孤独一人)

蓝猫:卖火柴的小女孩……我害死了你……

11.一本管理学著作读后感 篇十一

这学期陆老师给我们上了系统分析与设计这门课,这门课的内容与管理学的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对于大型的企业管理者来说的,系统分析与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技能。在系统分析与设计的陆老师的建议下我们每个人都读了一本关于管理的书籍,而我阅读的是美国的一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卓越成效的管理者》,让我对“管理”这个词的含义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这本书从不同的角度来向我们叙述了新颖的管理理念,它重点阐述了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管理者的五项要素,包括:有效的善用有限的时间,重视工作的贡献,善于利用各人的长处,集中精力于重要领域,善于做有效的决策。“善用时间、关注结果、善用人才、要事第一、有效决策”此五项说起来容易,落实到具体问题中,无不关系到个人的认知、领悟、沟通、总体掌控能力。对于管理者而言,有效决策应该是至关重要的,修炼有效的决策能力,必须掌握足够的信息、规则、文化。这让我们在以后的发展的道路上更加注重培养管理者所具备的素质。

书中德鲁克指出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般具有以下六个特征:第一、重视目标和绩效,只做正确的事情;第二、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并只做最重要的事情;第三、作为一名知识工作者,知道自己所能做出的贡献在于创造新思想、远景和理念,他的原则是:我能做出哪些贡献?第四、在选用管理者时,要注重出色的绩效和正直的品格;第五、要知道增进沟通的重要性,但要有选择性地搜集所需要的信息;第六、只做有效的决策。这让我想到了如今的金融领域叱咤风云的人物如百度老总刘彦宏,苹果CEO乔布斯这些高层管理者决策者正因为他们卓越的有效的管理,才让他们企业的品牌形象做的越来越好,这也证明了一个企业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层的高效的管理!

那么作为管理者到底怎样才能做好管理?怎样养成好的管理习惯呢?文中反复提及了一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不是天生的”而“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并无天生的统一标准,而是如文中所言,高矮胖瘦、趣味风雅、忧虑爽朗各个不相同。但他们无不是通过实践中的历练而变得卓有成效。卓越的管理者是怎样炼成的呢?首先,他必须要知道怎样掌握自己的时间,合理分配时间,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其次,有效的管理者要注重外界的贡献度,要有长远目标,不能好高骛远,要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将自己的工作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而后管理者需要利用自己的长处,更好的取长补短,在工作中不断得到历练提升。最后卓越成效的管理者需要有果断冷静的判断能力,要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我记得我们的金融老师汤老师曾跟我们讲过在经济这个领域生存的人必须的有异于常人的冷静,就是在任何事情发生的情况下也不会对他有所影响。所以从另一个方面讲就是作为一个管理者来讲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要不急不躁,这样才能考虑长远利益;其次,要有一颗包容心,这样才能不至于为了自身利益而不顾全局利益,又一颗包容心,才能让他人充分发挥他人的长处,容他人之短处;坚持才是卓越之道。因此,学习是无

止境的,管理大师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我们要认真去读、要身体力行做,必定会有新的收获。

12.中国著作四世同堂读后感 篇十二

老舍在小说里总会用大段大段的描写,给我们展示一幅幅生动、传神的民俗风情画。

如中秋节:“那文化过熟的北平人,从一入八月就准备给亲友送礼了。街上的店铺用各色的酒瓶,各种馅子的月饼,把自己打扮得像个新娘子。”中秋节即将来临的北平是热闹的、华丽的、艳丽的。“以花为粮的丰台开始一挑一挑地往城里运送齐苞大的秋菊……良乡肥大的栗子、高粱红的河蟹、只有北平人才叫得出名字的水果、身插彩旗的兔儿爷……”北平的中秋节是由酒、月饼、鲜花、水果、工艺品等集会于一体的民俗节日,是亲朋好友走动、联络感情的好机会。

如祝寿:祁老太爷的愿望就是能够过上四世同堂、岁月静好的生活。只要是过寿,必定把所有的亲朋好友都请来,做上几桌很体面的酒席。

如庆生:有新生儿出生了,像祁老太爷这样的寿星探望,可以给孩子添福添寿,左邻右舍也必定要拿一些红鸡蛋、新衣裳之类的礼物去探望、恭贺。

但是,所有的这些,在日本人进城之后全变了,中秋节不再热闹繁华,祁老太爷给小曾孙买兔儿爷是反复思量,一选再选,最后选了个小的兔儿爷;生日那天,城门都关了,亲戚们都进不了城,只有常二爷来贺喜,家里准备的寿宴也只是简单的酒菜;人们拿不出礼物给新生儿贺喜,由开始听到新生儿生命啼哭的喜悦变成了静默的羞愧,最后是李大妈找了五个鸡蛋,让马老太感动得无以言表,因为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凭着领粮证领“共和面”过日子的平民百姓能有五个鸡蛋是多么奢侈的啊!

13.新发表的萨特著作 篇十三

《奇怪战争的笔记本》原有五本,是萨特于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写就的,当时三十四岁的萨特应征入伍,来到阿尔萨斯的一所学校。这时,他的著名著作《呕吐》和《墙》已经出版,《想象》已经动笔,《理性的时代》也已开卷。在这段时期,他争分夺秒地记录了他的思想、感受、念头、想法和回忆。从早到晚,他不停地写着,他自己说,从黎明崭露到夜幕降临,他不停地挥笔,甚至于去咖啡馆、做弥撒的时间也不放过。萨特说:“即使在战斗中,我也会突然坐下,因为我马上就想写下我感到和看到的东西。”这些笔记本对研究萨特思想的形成极有价值,因为其中记录了萨特对海德格尔、尼藏、他的青年时代、存在的体系和福楼拜等的看法。研究者们断定,在这些笔记本中,《文字》、《存在与虚无》、《家庭白痴》甚至《道德笔记》等书都已萌芽。笔记本还记录了萨特当时的思想活动,如“半夜惊醒,考虑意志问题”,“发现了一种时间理论”。不过,此时萨特的思想尚不明确。研究者认为,这些笔记本最大的价值在于它们表明,萨特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下发现了自己,他告别了过去的萨特。

《道德笔记》表明了萨特对建立一种新的道德体系的兴趣。此笔记写于一九四七年,价值尤大,因为从《存在与虚无》(一九四三)到《辩证理性批判》(一九六○),此间萨特的著作还没有出版过。而《道德笔记》的出版使人们能找到萨特思想发展的轨迹。萨特自二十岁起就关注道德问题,晚年也念念不忘,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道德笔记》对于了解萨特的社会政治观颇为重要。

到目前为止,已出版的萨特著作将近五十部,但人们认为这仅仅是一个开端。也许这言过其实了。不过,萨特确有许多手稿流散在世。据说,萨特本人不太珍惜他的手稿,随意将它们馈赠他人,以使他们高兴。有一次,一个人打电话给萨特,说他拥有萨特战时写的笔记本,要卖给萨特,萨特拒绝了,说“我不能介入这样的贪婪之举”。据他的养女阿莱特·埃尔卡伊姆说,萨特青年时代写过不少作品,萨特还写过一部关于弗洛伊德的剧本,一本关于青年尼采与瓦格纳的关系的小说等其他作品。最近,萨特的终身伴侣西蒙娜·德·波伏瓦把萨特写给她的书信汇成一集,付梓出版。出版者米歇儿·孔达说,在这里发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萨特,幽默、温和”。

14.2020老舍著作骆驼祥子读后感 篇十四

祥子是一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的形象,在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的许多优良品质。他善良纯朴,热爱劳动,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的精神。他一贯要强和奋斗,也正是不安于卑贱的社会地位的一种表现。这是一种个体劳动者虽然卑微、却是正当的生活愿望。他的悲剧之所以能够激起读者强烈的同情,除了他的社会地位和不公平的遭遇外,这些性格特点也起了无法磨灭的作用。象这样勤俭和要强的人最后也终于变成了头等的“刺儿头”,走上了堕落的道路,就格外清楚地暴露出不合理的社会腐蚀人们心灵的罪恶。作品写道:“苦人的懒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结果,苦人的耍刺儿含有一些公理。”又说:“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老舍正是从这样一种认识出发,怀着对于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深切同情,写下这个悲剧的。这就使这部作品具有激愤的控诉力量和强烈的批判精神,深深地烙上读者的心坎。

全书充满了北京地区的生活风光,不少描写点染出一幅幅色彩鲜明的北京风俗画和世态画。老舍十分熟悉作品所描写的各种人物,他用一种朴素的叙述笔调,生动的北京口语,简洁有力地写出了富有地方色彩的生活画面和具有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在写实手法的运用和语言的凝炼上,都取得了成功。《骆驼祥子》是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的小说。

2020老舍著作骆驼祥子读后感2

暑假我就看了一本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讲的是一位旧北京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人人都有一个理想,祥子也不例外,他的理想是:拥有自己的洋车。于是他凭着勤劳和坚忍省吃俭用,终于如愿以偿。然而上天就是要磨炼他,没多久他的洋车就被士兵抢走。但他没有灰心,靠自己的努力又买了一辆洋车。不过他实在太倒霉了,辛辛苦苦的积蓄又被洗劫一空。就这样反复了三次,祥子再也无法鼓起生活的勇气。他开始游戏生活,吃喝嫖赌,彻底堕落为城市的垃圾。

这故事是一个悲剧,彻彻底底的悲剧。一个曾经勤劳坚忍,有着自己目标的人最后却沦为了社会垃圾。从前的祥子善良淳朴,正直诚实,对生活有着像骆驼一般积极和坚韧。周围的人都是做一日和尚,敲一日钟,而祥子却不安于现状,他为了美好生活而努力,而奋斗,他宁愿冒着极大的风险去赚多一点的钱,来达到自己所想要的生活。他不断地追求,追求成功,追求幸福。然而即使是这样,也终究没有改变他最后的悲惨结局。

也许这才是现实,残酷、悲哀、无可奈何。理想和现实总是充满了矛盾,它们往往不能调和,然而它们却又同时存在。社会是现实的,它不会为了一个人的理想而改变,也不会是完美无瑕的。人们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断奋斗,最终却不一定能够真正获得成功。就像祥子一样,他努力,就是为了寻求美好的生活,但是结局却是那样得悲惨。

对于骆驼祥子,我感到遗憾,感到惋惜,也感到无奈,但也感到敬佩,我佩服他从前的坚强,他的上进。然而他最终没能战胜自己,没能战胜社会,终究还是被打败了。也许是因为社会的极度黑暗,也许是因为个人的因素。不管怎样,环境对人的改变至多至少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当时的社会治安好一点,祥子也许就能实现他的理想,也许就不会变成一具行尸走肉。人离不开社会,而社会又决定着人,如果无法处理好现实与理想、社会与自己的关系,很有可能就会失去原本的自我。

人是有思想的动物,应该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但是要因人而异,因社会而异。如果总是无法实现理想,那么就有可能变成“祥子”,堕落、衰败,厌恶生活。毕竟能够一生都坚忍不拔的人是少数。追求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改变的过程,然而这一过程会很复杂,人很容易失去自我,失去自我就会迷失方向,甚至堕落。

2020老舍著作骆驼祥子读后感3

在读完《骆驼祥子》这部老舍笔下具有悲剧色彩的名著之后,我的第一感觉是理想与现实的不相符。祥子一生梦寐以求的洋车终在无数次巅簸坎坷中碎了,散了。的确,理想与现实的不相符造就了无数的遗憾。多少莘莘学子由于家境原因不能升入理想的大学;多少各方面的人才由于内外在的原因不能进入各自专长的领域。光靠幻想,梦是不可能成真的,即使像祥子那样不知疲倦地追求,梦想最终还是破灭了。可以说,这是一个悲剧。同时,祥子最终的堕落与社会之堕落是分割不开的。有些人因出身贫寒,所以为自己的将来而努力奋斗,却无果。这是什么造成的,是残酷的社会。现实社会中,钱似乎能代表一切,什么知识大于金钱,根本是个“假命题”。因此,若想在现实社会中立足,充分的知识、良好的生活背景必不可少。相比之下,后者因素比例更大,所以制造了那么多的遗憾,甚至于悲剧。

现实社会中的机遇也决定着理想的实现与否。法拉第小时候家境贫寒,偶然的机遇使皇家学院院长哈维认识了这个聪明好学的孩童,最终使法拉第成为了著名的电磁学家。日本著名商业家松下幸之助刚刚创业曾一度破产,但也是偶然的机遇使他认识了世界名牌公司,使他走向了富裕之路。但是这样的人毕竟只占少数。理想和现实并存才能实现突破,创造历史。

与此同时,作者通过祥子所反映出来的有关人格改变的问题,也给我很深的印象。祥子迫于生活的压力一步一步堕落为社会垃圾,如果环境不是这样恶劣,那么祥子一定不会是这样的。可是事实是这种事情即使是在现在的社会也在不断发生,每天都有很多人为生活所逼,失去了一开始的品格,成为和祥子一样的行尸走肉。很多时候我在想,如果祥子生活在现在的社会里,那么情况一定就不一样了吧?可是事实告诉我,那是不可能的事。因为即使是在现在的社会里,依然有很多问题值得大家去思考,很多事情就象鱼和熊掌那样,不可兼得。而这种问题似乎也越来越多,大多数人和祥子一样,为了生活抛弃品格。当人们惊醒时会发现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只有硬着头皮走下去。所以说,祥子变成后来的样子不是一个偶然,而是一个必然。

15.见识著作读后感1000字 篇十五

其实我开始的想法跟这个同事一样,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毕竟花了时间和力气下去,是这本叫《见识》的书改了我的观点。书中说到功劳和苦劳这个概念。能有这样进步的想法全是拜此书年赐。

此书作者是一个海归博士,有世界五百强公司谷哥的管理经验,跟国内各大型企业老总均有联系,所以从更高的视角看问题能把人带入一种新境地。

我们在考虑问题的时候都是从底层一个老百姓的角度去看问题,这样很难看到问题的本质,就比如说离婚率这个问题,为什么印度人离婚率那么低而美国和中国为什么离婚率就高呢,我曾经跟朋友讨论过这个问题,觉得中国离婚率高的原因是社会压力大,人心太浮燥。而这本书教给我的却是选择太多,而没有用心好好经营的问题。

书中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包括理财、创业等问题,打破我们常规的认知把我们的认知提升到一个高度。

书中有一句话是说“你能走多远,取决于见识”,我们常常马后炮或者后悔没做某某事,做了某某事就不至于这样子,其实这就是见识不足导致错失机遇。

网上有段子说穿越回八十年,然后攒钱买房子,开发房地产,从此无忧无虑。如果不看到房子会涨成这样子,会有这样的远见嘛,就是缺少见识。

16.20元买断著作权? 篇十六

亲爱的读者,大家好!

2009年,我们推出一个全新的栏目“律师热线”。在这里,我们将和知名律师一起,关注与摄影人息息相关的著作权话题,并进行深入分析,帮摄影人建立完善的著作权保护意识,

让我们在享受摄影乐趣的同时,不受伤害!

欢迎您和我们互动交流。

热线:010-65257321李馨

Email:lixinpop@163.com

关注摄影维权热点

传播最新法律知识

解答疑难法律问题

提供全面法律咨询

案例回放

“洛阳新区双语杯”河洛跳绳节举办的摄影大赛上,主办方洛阳市教育局和洛龙区政府做出了这样的规定:一等奖100元、二等奖50元、三等奖20元,作品所有权即归主办单位所有,作者不再拥有一切版权问题,主办单位还有权对作品进行加工修改。

当这一公告被网友转发后,立即引起争论,摄影人对主办方以如此低廉的价格界定摄影师的劳动表示极大不满。

面对质疑,主办方发了一份道歉信,说明比赛属非盈利性,只是针对洛龙区中小学教师,虽然奖项和奖金未有改变,但主办方去掉了对作品版权的要求。但是摄影人认为,无论参赛对象是谁,20元的奖金只能说明对摄影师的劳动缺乏尊重。

这种以低廉的价格买断版权的做法算侵权吗?国家有没有相关的标准或条例可以借鉴?本期,我们邀请到律师郭春飞就此进行分析:

律师说理

“买断”的含义

著作权有偿转让俗称著作权“买断”,是指著作权人将著作权中的全部或部分财产权有偿地让渡给他人所有的法律行为。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十条规定:“著作权包括下列人身权和财产权: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

以上17项权利中,第5项至第17项权利属于财产权,而前4项是精神权利。对于财产权,著作人可以全部或者部分转让他人,精神权利是不能转让的,所以,主办方提出的“作者不再拥有一切版权问题”显然是不能成立的。

参赛,意味着接受

著作权转让必须订立著作权转让合同,而合同的成立,就需要具备“要约”与“承诺”两个要件。“要约”是一方愿意以一定条件订立合同,“承诺”是另一方愿意接受要约条件的意思表示。

实际上大赛公告就是一份主办单位用最低20元的奖金买断获奖摄影作品所有财产性权利的要约,作者一旦按照公告的要求投了摄影作品参加比赛,就意味着主办单位和作者之间的这份著作权转让合同已然成立。没有法定事由或双方没有特别约定的情况下,这份著作权转让合同是要履行的。

参赛者不满意,如何处理

我国民法、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地位平等,且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等原则。“平等”是民事活动的首要原则。“等价”是指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中要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进行等价交换,实现各自的经济利益。

作者在拍摄时投入了很大成本,包括器材的投入、时间的付出、体力的消耗、经验的积累、知识的更新,而大赛主办单位以最低20元的价格买断获奖作品的财产性著作权,显然违反等价有偿原则,对作者明显有失公平。这里有两种方法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1. 通过协商解决

主办单位单方设置的条件更多的是从自己方面考虑,忽略了作者的意见,所以,作者可以单独或联合向主办方提出自己的要求,通过友好协商确定一个相对双方都可接受的条件,如提高转让费价格,或将转让变更为许可使用等,这是最可行的、最佳的解决争议的方法。

2.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如果协商不能达成一致,作者又希望参加比赛,则可以考虑司法途径解决,虽费时、费力,但其意义在于唤醒人们的法律意识,并非为争得更多的著作权转让费。

我国《合同法》第54条则规定:“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而最高人民法院对“显失公平”的认定作了司法解释,即“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者对方没有经验,致使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显违反等价有偿原则的,可以认定为显失公平。”作为大赛主办方的主办单位,利用自己优势地位强加于参赛作者以极低的价格转让自己的作品,已符合《合同法》中对“显失公平”的规定。

这里需要注意两点,一、根据法律规定,作者只能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或变更与主办单位之间的著作权转让合同,而直接向主办单位表示撤销或变更合同的,除非主办单位明确认可,否则不产生效力。二、若作者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该合同,必须在一年之内行使。

现行图片使用报酬标准

我国现在的摄影作品使用报酬支付标准,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颁布的,早已不适应现今的经济形势,通行做法是當事人协商使用报酬。在双方协商使用报酬标准时应当根据同类作品的市场价格、使用方式、时间等综合考虑。

法院在判决时通常会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以往的司法判决数额;以侵权行为人给权利人造成的实际损失或侵权人的全部非法所得作为赔偿依据,包括为调查、制止侵权行为所发生的合理费用,如果难以确定实际损失或非法所得的,法院可以在50万元以下酌定;按著作权人合理预期收入的2—5倍计算。

郭春飞 女,英国华威大学法学院国际经济法专业,法学硕士,现为北京市明诚律师事务律师、合伙人。承办数十起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知识产权案件,擅长处理复杂的互联网著作权侵权案件。

网络回声

小三里桥沿河边主人:这样大张公榜,完全是对每一位摄影人的劳动贬低和藐视??

大地游子:嘿嘿!如果要版权我就只拍片不参赛。纠正以后可以考虑,大家都是玩嘛,奖金多少无所谓。

烟霞逸客:忽视、贬低了摄影人的劳动价值,恐怕连洗片子本身的价值都没有,只有罢赛,自己欣赏吧!

上一篇:济南的冬天仿写作文下一篇:启动仪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