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简介

2024-07-31

四大名著简介(精选10篇)

1.四大名著简介 篇一

语文学习须知:考试学生不吃亏,必读的古典名著要记牢

在语文的学习中,你一定阅读的篇目有《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特别是一些著作里面的一些知识点(人物姓名、绰号、外貌特征、性格特征、主要事迹、教育意义等等),这些都是学生需要了解的知识点。很多学生现在都不太喜欢读这些名著,认为太过枯燥。

然而文学名著是人类文化和思想的精华,阅读文学名著不仅能享受到优良的文学艺术熏陶,还能体悟人生经验与智慧,激发孩子们的人性情怀、精神理性和社会责任感。

PS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7—9年级)“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下面是有关于我们四大名著有关的知识点清单,喜欢的可以收藏。

一、《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明朝著名小说家。

主要内容:本书主要描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故事,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作品特点:①这部小说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②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它所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使人过目不忘;③全书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

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孙悟空: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借芭蕉扇。桀骜不驯、敢作敢当、敢于反抗压迫、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嫉恶如仇、正直无私、行侠仗义、无所畏惧、幽默;喜欢“戴高帽”、好胜心强、喜欢搞点恶作剧。

猪八戒:四圣试禅心、三打白骨精

一方面好吃懒做、见识短浅、爱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另一方面又不失忠勇和善良、战斗勇猛、能知错改错、淳朴憨厚

唐僧:三打白骨精、四圣试禅心、崇信佛法、严守戒律、目标明确、立场坚定、勇往直前的精神坚不可摧;但有时贤愚不分、好坏不辨。

启示:人生的道路上也有九九八十一难,我们要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战胜困难的过程,往往孕育着成功。

推荐理由:《西游记》创造了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天上地下、龙宫冥府,鲜活的人物,离奇的情节,让我们百读不厌。

二、《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

主要内容:《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作品特点:①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惟妙惟肖;②本书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使小说的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头绪众多而线索分明;③语言上,小说采用古白话,所以本书语言描写生动形象,活灵活现。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鲁智深(花和尚):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嫉恶如仇、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武松(行 者):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

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不足:滥杀无辜)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吴用(智多星):智取生辰纲 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林 冲(豹子头):误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 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被逼上梁山

李逵(黑旋风):真假李逵、中州劫法场、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宋江(及时雨): 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三打祝家庄 为人仗义、善于用人,但总想招安。

杨志(青面兽): 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 精明能干、粗暴蛮横 启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推荐理由:一群豪杰人物,一个理想社会,一种反抗精神,一部英雄传奇,为我们塑造了一大批心目中的英雄。

三、《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

主要内容:《三国演义》艺术地再现了从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到西晋重新统一的历史进程,描写了当时魏蜀吴三国之间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矛盾和冲突,有明显的“拥刘贬曹”的思想倾向。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刘备: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青梅煮九论英雄 礼贤下士、知人善任,宽人爱民。诸葛亮:火烧赤壁、草船借箭、舌战群儒、七星坛借东风、空城计智退司马懿、造木牛流马运粮草

智慧的化身,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妙计无穷,忠心耿耿,鞠躬尽瘁。关羽:刮骨疗毒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 英武神威、义薄云天,忠肝义胆。

张飞:桃园三结义 刚烈耿直、疾恶如仇、机智勇猛。曹操:青梅煮九论英雄 阴险、狡诈、专横的一代枭雄。

推荐理由:它全景式地描绘了汉末至晋统一的百年间历史,描述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军事斗争;成功塑造了诸葛亮、曹操、周瑜、关羽、张飞等众多的人物,结构宏伟,故事曲折,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四、《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明末清初著名小说家。

主要内容:《红楼梦》以一个贵族家庭为中心展开了一幅广阔的社会历史图景。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故事情节由主次两条矛盾线索构成的。一条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中心,贯穿全书的全线。它以贾、林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同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为线索,以贾、林最后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彻底背叛和爱情的悲剧结局而告终。

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贾宝玉:是《红楼梦》主要中心人物。作为荣国府嫡派子孙,他出身不凡,又聪明灵秀,是贾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继承人。但他的思想性格却促使他背叛了他的家庭。贾宝玉摒弃功名利禄,平等待人,尊重女性,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动。林黛玉: 她是一个才华横溢而性格孤傲的女子,她多愁善感,常常为别人不注意的小事而悲伤流泪。她天性率真,和贾宝玉一样也是封建道德的叛逆者。

薛宝钗:在贾府人眼中是“完美”的,因为她不仅遵从封建礼德,并且八面玲珑;但比起叛逆的黛玉和宝玉,她显得过分地世俗了,她虽然举止娴静高雅,却信奉封建仕途,常常因此惹得宝玉生气;人们在谈起她的端庄美貌时,也会同时想起她极深的城府。

相关故事情节 :黛玉进贾府 黛玉葬花 刘姥姥进大观园 香菱学诗 推荐理由:《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生活文化的集大成者。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魅力,每个人读《红楼梦》的时候都能找到与自己心意相通地方,引起强烈的共鸣,《红楼梦》失意人的心灵避难所。当人生理想不能实现,《红楼梦》就成了人们的知己,《红楼梦》的世界就向你的心灵打开了,你走进了《红楼梦》就是走进了一个可以倾诉可偃仰啸歌的自由天地,它可以给你受伤的心灵带来慰藉。

2.四大名著简介 篇二

《三国演义》里用得最多的第三人称是“彼”, 如第三十六回写道:“ (单) 福曰:‘彼若尽提兵而来, 樊城空虚, 可乘间夺之。’”这个“彼”指的就是樊城守将曹仁。古人称呼他人时, 有时用名, 有时用字, 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古人称字属尊称, 称名则显得有些随便, 小说里提到刘备、诸葛亮一般都称玄德、孔明, 提到曹操一般则称操, 罗贯中的爱憎可见一斑。古人还好以姓氏加公作为尊称, 小说里最著名的公就是关公, 关公乃后世著名的武圣, 民间声望极高, 所以老罗为示尊重, 言必称“关公”。与之相类的称呼还有“郎”, 古人以“郎”称美男子, 小说里有两位大名鼎鼎的“郎”, 一个是孙郎小霸王孙策, 一个是东吴都督周郎周瑜, 两位“郎”娶了二乔这对姐妹花, 还是连襟。以官职称呼也是古人的习惯, 像称董卓为太师, 曹操、诸葛亮为丞相, 刘备为刘豫州等等。

《水浒传》中“他”已频繁出现。此外, 还有许多其他有趣的第三人称。古人除名字外, 还有号, 梁山好汉多是草莽, 雅号几乎没有, 绰号却人手一个。于是乎, 小说提到宋江, 往往说及时雨, 提到卢俊义, 往往说玉麒麟。这也许是《水浒传》称谓的一大特色。小说人物谈话时提到某人, 一般用“此人”或“这厮”。“此人”就是这人的意思, 较为平淡。“这厮”相当于这家伙, 甚至更为恶劣, 说明说话人对这人很反感。

《西游记》中除用“他”, 有时还用“那厮”这个第三人称代词。“那厮”和“这厮”一样, 都是蔑称。

有学者专门统计了《红楼梦》中最常用的第三人称, “他”、“他们”、“他家”和“其”占据前四位。其中, “他”高居榜首, “他家”用得最少。有趣的是, “黛玉葬花”一回《葬花词》几次用了“侬”字。“侬”在旧诗文里是“我”的意思, 而在南方方言里是“你”的意思, 在古代吴越还用来称“人”。真是一个很奇特的人称代词。

3.重读四大名著 篇三

那时候读书,也就是看故事,并不会去想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写,也不会去想字里行间隐藏着什么,在我的印象里,《三国演义》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激荡历史,《水浒传》是英雄好汉们“替天行道”,《西游记》只记得勇猛无畏的孙行者、贪吃贪睡贪色的猪八戒。《红楼梦》印象最浅。或许是絮絮叨叨的家长里短引不起我的兴趣,讲句玩笑话,即便是“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就那时的我来说,也看不出什么端倪。

不久前又重新翻了翻四大名著,带着十几年前的印象,又一次逐字逐句地读起来,居然越看越深入,但同时也越看越悲凉。这四大名著,其实竟是四大悲剧故事。合上书页,不由感慨:这四部书,除了《三国演义》外,其余三本根本不适合儿童去读。

我这番言论或许武断了些,这里的不适合读,并非指完全不能读。而是说儿童非黑即白的价值观很难理解书中人物的悲剧性,也不会去深入勘察人物性格的变化。当他们认为主角是“好人”时,主角所做的事便都是好的。而当主角做出“好人”不会做的事,那么大家有可能会不假思索地认为那也是一件好事,“坏人”亦然,因此,儿童很容易做出如下的判断:当曹孟德踏麦田违背军令时。割发代首便是“收买人心”,而刘玄德摔阿斗,便是真情流露了。

《三国演义》毕竟好理解,它是一个宏大背景下的时代故事,英雄们悉数登场,逐鹿中原,有时尔虞我诈,场面浩浩荡荡,官渡、赤壁,南征、北伐,天下三分,一切都很直白。

要理解《西游记》,便有了难度。有人会说,《西游记》有什么难的,不就是师徒四人取西经的故事吗?动画都不知做了多少了。话并没有错,我们与孙猴子一同成长,看过了他拜师学艺,看过了他占山封圣,看过了他大闹天宫,看过了他被佛祖收服,接着,他便是护卫取经人的第一弟子了,一路降妖伏魔,结局也是大团圆的,师徒四人历经劫难,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不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吗?但是我想,人们甚少留意到,一路上,猴子是在变的。这个变可不是七十二般变化,而是那个浪漫主义的大闹天宫的猴子,最终紫金袈裟披身,成了斗战胜佛,曾经食草木,饮涧泉的石猴不见了,他需要融入取经团队,需要天上神仙的帮助,需要忍受神仙们自己放下界的妖怪们,再不能一棒子打死妖怪了事了,或许这是理想主义的破灭罢。取经三位徒弟中,他最爱师父,却最不受师父信任,三打白骨精时,莽撞的猴王“打死”了妖精,却被师父赶走了,被猪悟能请回之后,便不再冲锋陷阵,之后,大多是先诓八戒上前打探,若八戒胜了,算八戒的功,若八戒被擒了,自己后出动,也能救回。年少的我,以为这是保存实力,是“智谋”,或许猴子知道。这是“老成”了罢。

《红楼梦》的少儿不宜,并不在于里面“不雅”的内容,如贾瑞照风月宝鉴,府内扒灰,茗烟的粗口,贾琏的色欲。少儿不宜的,是复杂的关系,双关的话语,人物的内涵。贾府兴衰,想来更是未经历者不能知,儿童天真无邪,若不是有像鲁迅所说“自小康之家坠入困顿”的经历,怎么会去关注家中众人,揣摩心思,对人情世故有所体悟呢?贾府众人都有着比千的心眼,在大家族里生存如履薄冰。林黛玉虽然聪慧。但心眼太重;薛宝钗贤淑知礼,却过于迎合;凤姐儿权欲极重;王夫人伪善心肠。红楼人物,反复比对,我倒是对薛蟠这个人物有了好感。薛蟠虽背负了一件命案,但直来直去,毫不含糊,强抢香菱的理由是并非香菱妖艳,而是“不俗”,不知比贾府中的老色鬼们高了多少。二十八回中众人行酒令,薛蟠一句“女儿悲,嫁个丈夫是乌龟”开头,一句俗不可耐的小令结尾,在众人面前不造作,倒平添了几分豪气,薛蟠并非大奸大恶之人,虽然是痴愚蠢笨的二世祖,却也有几分真。

《水浒传》则愈发复杂了,幼时总以为里面讲的是好汉们的替天行道、惩恶扬善。但里面好汉首领宋江却猥琐阴险,豪气全无,反而一心只想着招安,梁山千的也多是打家劫舍的强盗行为。后来才知道,这不是一本英雄主义的反叛史诗,也不是行侠仗义的武侠小说,而是只属于成人的黑道故事。里面的人物并不称自己为“英雄”,而是“好汉”,他们在乎的并非正义,而是快意恩仇、江湖义气。书里没有惩奸除恶,没有希望救赎,只有社会的黑暗,只有“逼上粱山”四个字。

林冲妻子被人强占,平凡的生活就此被打破,林冲不断选择忍耐,逆来顺受似乎是底层官吏的唯一选择,直到草料场事件林冲终于忍无可忍,杀了陆虞候、差拨、富安,奔上了梁山。武松亦然,为武大报仇时,武松尚相信法律、公义,醉打蒋门神也不过是精神的一阵颓废,到张都监与蒋门神合伙骗武松时,武松被突破了最后的底线,冲向鸳鸯楼,只见血光,“杀人者,打虎武松也”。《水浒传》的世界,好人无路可走,只有坏人才能活得快活。这是一个逼得好人去做强盗的世界。但如果只有逼人上梁山,《水浒传》其实并不复杂,《水浒传》真正不适合儿童的地方,在于它描绘了一个形象生动的黑色世界:李逵回家探母,老妈被虎吃了,回粱山向大家哭诉,众人的反应是“大笑”;为了骗朱仝入伙,全然不顾朱仝的心情,众兄弟合计,劈死了小衙内;李逵劫法场,一路劈去,砍死的都是看客……太多太多血淋淋的例子。《水浒传》楔子中也讲得很清楚,洪信放出的并非天罡地煞星宿神仙,而是妖魔。

4.中国四大名著简介及主要人物介绍 篇四

《三国演义》作者简介: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名本,字贯中。杭州人,祖籍太原。

内容简介:《三国演义》通过集中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现实的动荡和黑暗,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人民呼唤明君、呼唤安定的强烈愿望。

人物简介:刘备 字玄德 蜀汉昭烈帝,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东汉远支皇族,幼贫,贩鞋制席为业,后起兵,曾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后曾投多人而不得志,自得诸葛亮后,采用联吴抗曹战略,大败曹操于赤壁。既而夺取荆州、汉中等地。终成三足鼎立之势。称帝于成都:人物特点:一代枭雄,宽厚仁爱,求贤若渴。俗话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诸葛亮 字孔明 蜀军军师,刘备三顾茅庐,请其出山。更被水镜先生说为“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为蜀国开辟立下赫赫战功。他决胜千里之外,其《出师表》更为后人所传诵。人物特点:智者和智慧的象征,清忠耿直,用人唯贤,谦虚、谨慎、认真又尽职 鞠躬尽瘁曹操 字孟德 终生以“宁可我负天下人,毋天下人负我”为信条,是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政治家,更于其二子共称为“三曹”。“挟天子以令诸侯”、北霸中原,三国鼎立的最强盛的霸主。人物特点:自幼放任荡不羁,但很有才华,又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当年,汝南有个善于评论人物的名士,名叫许劭,评论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孙权 字仲谋 吴大帝,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与刘备联合,打败曹操与赤壁。后又打败刘备,称帝于武昌,曾采用设农官、屯田等进步政策,但赋役重、刑罚残酷,民怨很大。人物特点:头脑冷静、深谋远虑而又雄心勃勃

关羽 字云长 蜀将,汉寿亭侯,刘备结拜二弟,曾过五关斩六将,在被俘时说下“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壮烈语句,西蜀五虎上将之首。人物特点:忠义,智勇双全

张飞 翼德 蜀将,蜀国骠骑大将军,刘备结拜三弟,曾智取瓦口关,长坂桥上大叫一声吓退曹军四十万,其凶猛无比,被后世称为“猛张飞”。

赵云 子龙 蜀将,五虎上将之一,在长坂坡上单骑救主,曹操见之更是欲将其招服。其智勇双全,无人能比。

黄忠 汉升 蜀将,五虎上将之一,八十多岁尚能拉开百斤之弓智取定军山,刘备深用之。马超 孟起 蜀将,五虎上将之一,马腾之子,曾率兵夺下长安城,使曹操深为苦恼。与张飞大战千余合而不份胜负。

吕布 孟起 三国时第一猛将,初从并州刺使丁原;后杀原从董卓;又因貂禅杀卓。后任奋威将军,封温侯,割据徐州后被曹操擒杀。

周瑜 公瑾 三国时吴国名将,与张昭同辅孙权任前部大都督,曾率大军大破曹兵于赤壁。精音乐,当时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事件:1.桃园三结义 2.火烧赤壁 3.草船借剑 4.孔明借东风 5.关公五关斩六将 6.诸葛亮智用空城计

《水浒传》作者简介: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

内容简介: 宋朝统治者腐朽凶残,宋江、鲁智深等众多好汉最终都因为种种不同原因而被迫在梁山落草为寇,揭杆起义。他们举起义旗,打着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的口号,杀遍大江南北,沉重地打击了反动统治者的嚣张气焰,张扬了人民群众的神勇斗志,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人物简介:

宋江 及时雨 吟反诗;怒杀阎婆惜 人物特点:豪爽,义气,仗义疏财

武松 行者 景阳冈打虎、血溅鸳鸯楼、大闹飞云瀑人物特点:有勇又谋,打抱不平,是一位英雄好汉

李逵 黑旋风 劈虎、江州劫法场 人物特点:鲁莽,孝顺,勇猛

林冲 豹子头 风雪山神庙

鲁智深 花和尚 倒拔垂杨柳、拳打镇关西

卢俊义 玉麒麟 大闹北京城

花荣 小李广 大闹清风寨

燕青 浪子 杀死假宋江

吴用 智多星 智取生辰纲

呼延灼 双鞭将 奉命取梁山

戴宗 神行太保 给蔡京送假信

时迁 鼓上蚤 在许宁家偷盗雁翎甲

张顺 浪里白条 斗钦差

石秀 拼命三郎 怒杀潘晓云

孙二娘 母夜叉 卖人肉包子

扈三娘 一仗青 与王英成亲

顾大嫂 母大虫 劫牢反狱

柴进 小旋风 入禁宫

杨志 青面兽 京城卖刀

《西游记》作者简介:吴承恩,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怀安山阳(江苏淮安)人。

内容简介:孙悟空与猪八戒、沙僧一起保护唐僧取经。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功成圆满,终成正果

人物形象:唐僧:俗名:称江流儿。法名:玄奘。太宗皇帝李世民赐名唐三藏、唐御弟。九环锡杖 陈光蕊与满堂娇之子,乃如来佛弟子金禅子转世,受唐王命西天取经,厉经八十一难取回三十五部真经。性格:善良,有时不辨真伪。身材高大,举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经造诣极高。他西行取经遇到九九八十一难,始终痴心不改,在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最后被封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齐天大圣 弼马温 孙行者 天产石猴 武器:如意金箍棒。拜菩提老祖为师,二反天庭,压于五行山下,为唐僧所救,遂拜其为师,保其西天取经。性格:疾恶如仇,不怕困难,坚忍不拔,英勇无畏。三打白骨精、收服红孩儿、熄灭火焰山。成正果。封为斗战圣佛。猪八戒:悟能 天蓬元帅。武器:九齿钉耙 本系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贬,落草于云栈洞,高老庄招亲,为孙悟空所擒,遂保唐僧西天取经。性格温和,憨厚单纯,力气大,但又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他对师兄的话言听计从,对师父忠心耿耿,为唐僧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最后被封为“净坛使者”。是个被人们喜爱同情的喜剧人物。沙和尚:悟净 卷帘大将 武器:月牙铲 天庭卷帘大将,贬于流沙河,为孙悟空收服,保唐僧西去。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路上,任劳任怨,忠心不二,取经后被封为“金身罗汉”。事件:1.孙悟空打闹天宫 2.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3.八戒大战流沙河 4.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5.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红楼梦》: 作者简介:曹雪芹,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雪芹是其号。

内容简介:《红楼梦》一书,以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森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人们称《红楼梦》内蕴着一个时代的历史容量,是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1.现在人们说起《红楼梦》,往往指的就是曹雪芹的前八十回和高鹗的后四十回续书的总称。这120回的本子,总字数达1075000字左右。2.曹雪芹在写这部书时,用了“谐音寓意”的手法,他把贾家四姐妹命名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这是谐“原应叹息”的音;在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姑让他饮的茶“千红一窟”,是“千红一哭”的谐音,又让他饮“万艳同杯”的酒,这酒名是“万艳同悲”的谐音,这样的手法几乎贯穿了全书.事件:

1.王凤姐弄权铁槛寺2.林黛玉焚稿断痴情3.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3.刘姥姥初进大观园

人物性格:1.林黛玉:颦儿 林如海之女、贾母外孙女、贾宝玉表妹 美丽聪慧、蔑视权势、渴望自由、多愁善感、多疑任性。“木石前盟”,爱菊,“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呕血而死 生性孤傲,天真率直,蔑视功名权贵,与宝玉同为封建的叛逆者 黛玉葬花

5.名著简介 篇五

《白轮船》发表于1970年,是作家艾特玛托夫的巅峰之作。这是本讲述吉尔吉斯林区中一个小孩子命运的书,通过一个七岁孩子的悲剧性故事,把富有寓意的神话、孩子五色斑谰的幻想与严酷的现实紧密交织在一起,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善与恶的重大社会问题。

中篇小说《白轮船》发表于1970年,被认为是作家的巅峰之作,作家把神话、幻想与现实三条线索紧密地交织在一起,深刻揭露了人与自然、善与恶这样的社会问题,由此也被评论界称为典型的自然哲理小说。这是一个悲惨的故事,小说的主人公是个被遗弃在外公家的七岁孤儿,没有名字。外公是个极善良的老人,他是个林场护林员。外公的大女婿、孩子的姨夫是护林所的头头,经常喝得烂醉,回到家就下狠手打老婆,他恨老婆不能给他生儿子传宗接代,这家伙还常对

老岳父出言不敬、训斥辱骂。孩子喜欢到山顶上远望碧蓝的伊塞克湖,寻找一艘游弋在湖面上的白轮船。他听说爸爸是轮船水手,他渴望变成一条鱼游到湖水里,上船扑向爸爸。外祖父给他讲长角鹿妈妈的故事,那是个美丽的传说:长角鹿拯救过吉尔吉斯人的祖先,族人将长角鹿妈妈尊为圣母。但以后鹿妈妈的后代遭了殃,成群的鹿被杀害了。长角鹿妈妈带着剩下不多的鹿,告别了伊塞克湖,到别的山里去了。从此,这个地方再没人看见过鹿。小男孩牢牢记住了这个故事。到了上学的年龄,外祖父天天接送外孙上学下课。一天因老人第一次违背女婿的命令骑马去接在远处上学的孩子,被女婿解雇了。但他给孩子讲了在森林里遇见了罕见的白色母鹿,孩子跑到河边,果然看见了一头白色母鹿和两头小鹿。孩子像在梦中。他一口气跑回家,告诉外公。第二天,孩子因气愤外公受到的虐待,发了高烧,外公没让他去上学。他心里老想着见到的长角鹿妈妈。正在昏睡时,一声枪响把他震醒,他看见大人们忙里忙外,还看见姨夫和邻居们一身酒气,外公也喝酒了,这从来没有过。孩子在棚子里看见兽皮和上面的鲜血,再看墙根下带角的鹿头,他毛骨悚然、浑身冰凉。他胆战心惊地看着血肉模糊的白色母鹿的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姨夫用斧子劈鹿角,还哈哈大笑。当他的斧子劈开鹿头,碎骨飞散时,孩子哇地大叫一声,一阵阵恶心,他的脸煞白,额头冒冷汗。姨夫家大摆鹿肉宴席,女人们忙活着,男人们碰杯喝酒。孩子拒绝他们端来的鹿肉,将牙咬得紧紧的,就是不吃。他听见可怕的笑声,觉得有人拿斧子对准他的眼睛,他恐怖地拼命躲避。谁也没注意,孩子爬起来走出屋子,他呕吐、呻吟、痛苦异常,与躺在灰土里的外公跌撞在一起,当外公那沾满泥土的醉脸出现在眼前时,他浑身发抖。孩子摇摇晃晃走到河边,跨进水里,他去寻找他梦中的长角鹿妈妈和白轮船去了。

第一次听到《白轮船》是在《平凡的世界》中,书中引用了《白轮船》中的一支歌。

“有没有比你更阔的河流,爱涅塞?有没有比你更亲切的土地,爱涅塞?有没有比你更深重的苦难,爱涅塞?有没有比你更自由的意志,爱涅塞?”

这忧伤的基调浅浅地刻在心上,所以刚看艾特马托夫的《白轮船》,便是带着淡淡哀伤的心绪,书中小孩子的故事却将这种心绪烙在深处。

这是本讲述吉尔吉斯林区中一个小孩子命运的书。一个正要进入小学读书的孩子,一个伴随着爷爷讲“长角鹿妈妈”传说长大的孩子,一个喜欢爬上山眺望远方湖泊中白轮船的小孩。他有三个梦想,第一就是上学!书中的故事正是由为实现上学愿望,爷爷为他买书包开始的,而这却冥冥中决定了他踏上悲剧命运的不归路。他的第二个梦想是与挽救了吉尔吉斯民族,而又不得不离开故土的“长角鹿妈妈”联系在一起的,他梦想着长角鹿妈妈的归来,梦想着与长角鹿妈妈快乐地生活。他还有第三个梦想,他从未和人说起的梦想,他遥远的白轮船,白轮船上有他的父亲。(他的父亲是名水手,但从不回来,他的母亲改嫁,也从不回来,他与爷爷靠林区临时工的微薄工资相依为命。)他梦想着有一天变成一条鱼儿,沿着小河,一直到湖里,去到白轮船边,变回自己的模样,去看看自己的父亲,也让父亲看看自己。

爷爷为他买了个书包,虽然家离学校很远,但爷爷每天都骑马送他上下学,他的第一个梦想得到了实现。可就是这简单的梦想,判决了他短暂而悲剧性的一生。一天,天已经很黑了,为了接孙子回家,一向懦弱的爷爷与林场领导,也是爷爷的女婿,有了一次爆发式的冲突,几乎无可挽回的冲突,爷爷将会失去工作,他们的生存将无以为靠。这时,山林里多年来第一次出现了鹿,共三只,公鹿、小鹿还有优雅的母鹿,这是传说中的长角鹿妈妈吗?母鹿的雍容、优雅让小孩子激动不已。可为保住工作,爷爷不得已在女婿的强压下违心地向母鹿开了枪。这样的矛盾心理的冲突和深深的负罪感,让爷爷内心也痛苦难支,一夜酩酊大醉。

这夜,小孩子正好病着,他听到院子里人们饮酒吃肉快乐的声音,拖着身子到屋外来。在他心目中圣洁的长角鹿妈妈,几小时前还隔着河岸彼此注视的长角鹿妈妈,在棚子墙根下和他相遇。“砍下来的鹿头就扔在土地上,地上是一片片黑糊糊的血迹。这鹿头很象被扔在路旁的一块带树枝的木头疙瘩。鹿头旁边还放着四条带蹄的腿,是从膝关节处斫下来的。”他心灵受到的打击,从小支撑自己的美好世界刹那间灰飞烟灭。他胆战心惊、惊愕木然,哆哆嗦嗦,一阵阵的恶心。他美好的梦想就在本就要触及的地方轰然倒地。一个遥远的传说、一个虚幻故事的破灭,或许只是成长必须的阵痛,但对于整个民族,小孩子的故事却是有深层的含义的。善的弱小与恶的强大间强烈反差,对大自然、对传统的崇敬与人们对自然的破坏和毫无顾忌冷酷对照,是作者给我们描述的真实。但孩子走向河流的时候,他会想些什么呢?他几乎空白的大脑只有白轮船的形象,那是他仅存的希望,倘若他能够变成鱼儿,到达白轮船能实现见父亲的愿望吗?只是他顺河而下,没有能变成鱼,他只是抛弃了那在孩子内心不能容忍的东西,留下了些许永恒,留下了对美好的渴望和追求。

“没有比你更宽阔的河流,爱涅塞,没有比你更亲切的土地,爱涅塞,没有比你更深重的苦难,爱涅塞,没有比你更自由的意志,爱涅塞!”

“爱耐塞河(爱涅塞)”的歌词

小说中有这样一首关于爱耐塞河(叶尼塞)的歌: 有没有比你更宽阔的河流,爱涅塞,有没有比你更亲切的土地,爱涅塞。有没有比你更深重的苦难,爱涅塞,有没有比你更自由的意志,爱涅塞。没有比你更宽阔的河流,爱涅塞,没有比你更亲切的土地,爱涅塞。没有比你更深重的苦难,爱涅塞,没有比你更自由的意志,爱涅塞。

6.江南四大才子简介 篇六

徐祯卿天性聪颖,少长文理。16岁著《新倩集》,即知名于吴中。但早年屡试不第,读《离骚》有感,作《叹叹集》。明弘治十四年(15)作《江行记》。明弘治十六年(15)与文征明合纂《太湖新录》,明弘治十八年(15)闻鞑靼入侵,官兵抗战不力而败,又作长诗《榆台行》。同年中进土,后被授予大理寺左寺副。明正德五年(15)被贬为国子监博士。

徐祯卿在诗坛占有特殊地位,诗作之多,号称“文雄”。及第后与明文学家李梦阳、何景明交游甚密,悔弃少作,齐倡复古。与李梦阳、何景明、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并称“前七子”。所作《谈艺录》,只论汉魏,六朝以后不屑一顾,阐述重在复古之论。其诗格调高雅,纵横驰骋于汉唐之间,虽刻意复古,但仍不失吴中风流之情。

7.四大名著,想说爱你不容易 篇七

4月初, 长沙市一中的学生们以无计名投票的方式评选出“我最喜欢的十本好书”, 分别是:K·罗琳《哈利波特》系列、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七堇年《大地之灯》、兰迪·鲍许《最后的演讲》、姜戎《狼图腾》、卡勒德·胡塞尼《追风筝的人》、斯蒂芬·金《肖申克的救赎》、落落《不朽》、米奇·阿尔博姆《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黑柳彻子《窗边的小豆豆》。拿到评选结果, 记者发现, 够经典分量的作品只有一部, 四大名著及其他国学经典, 无一入选。 (《长沙晚报》4月13日)

四大名著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 曾是数代中国人的精神食粮。虽然国家教育部明确提出中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量要达400万字, 《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也被列入初中阶段必读文学作品, 《红楼梦》被列入高中阶段必读文学作品, 但为何现在的中学生却很少读了呢?究其原因, 一是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使他们无暇他顾。当代的中学生被戏称为“起得比鸡早, 睡得比狗迟”的人, 每天的课堂作业, 课外辅导, 升学、考试压力使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看这些大部头的经典名著。二是家长的反对。为了让孩子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很多家长则把这些经典名著列入了“杂书”, 不许孩子阅读, 而有些家长为了孩子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站稳脚跟, 为孩子报了各种学习班, 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被严重挤压, 看四大名著就成为了一种奢望。三是受到网络文学和改编影视剧的冲击。现在很多学生一有空就上网, 而网络文学作品, 尤其是穿越小说、灵异小说, 因为学生感觉其新颖、刺激, 投入其中就乐不思蜀了。这种传播方式的改变, 让学生越来越远离书本, 远离经典, 有的学生甚至排斥纸质阅读。加之越来越多改编影视剧的冲击, 其颠覆了经典, 使学生从中感到另类的快感, 有学生不记得吴承恩的《西游记》中的段落, 但对于《大话西游》中“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这个桥段却是记忆犹新。四是学生阅读倾向的改变。在沉重的压力下, 学生们都喜欢读些轻松、幽默、短小的文学作品, 四大名著的厚重感让他们力不从心, 即使有学生读, 大部分也是抱着了解故事情节、追求瞬间感官刺激的目的, 并不能从中得到多少收获。虽然说处在各种压力下的学生没有时间和心境读四大名著可以理解, 但不能听之任之。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经典文学的传承, 如美国的高中学生必读的经典书目就有20部, 且要参加相关内容的考试。我们如能在升学考试中考查相关的名著欣赏, 这将会增强学生阅读经典的主动性。虽然网络文学中不乏精品, 但更多的作品要么是内容没有分量, 粗浅不堪;要么是作品间风格相差无几, “千书一面”;要么是作品间互相“组装”、模仿, 粗制滥造。而这对于学生思维能力和文学价值建立则是一种摧残。所以, 教师和家长必须要引领学生学会赏析经典, 让学生感受其中的人文主义色彩, 这对提升学生的精神品质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8.四大名著四句话 篇八

红楼梦:一个男人和一群女人的故事。

水浒传:一群男人和三个女人的故事。

三国演义:三个男人和战争的故事。

2.西游记:疯狂的猴子。

红楼梦:疯狂的石头。

水浒传:杀杀人,喝喝酒。

三国演义:大哥,我们动手吧。

3.西游记:西域历险记。

红楼梦:乱伦家族。

水浒传:兄弟靠不住。

三国演义:大佬记。

4.西游记:浪子回头,善良的师父指引我重返西天求学之路。

红楼梦:孤女梦断豪门,情哥哥为你泪洒红尘。

水浒传:何去何从,三弱女身陷一○五虎狼壮汉。

三国演义:从贫贱到自强,三兄弟的旷世畸恋。

5.西游记:人和动物们。

红楼梦:女人们。

水浒传:爷们儿。

三国演义:男人们。

6.西游记:猴哥救我。

红楼梦:妹妹救我。

水浒传:叔叔救我。

三国演义:军师救我。

7.西游记:魔幻片。

红楼梦:情色片。

水浒传:动作片。

三国演义:战争片。

8.西游记:紧箍之困。

红楼梦:为情之困。

水浒传:情义之困。

三国演义:狡诈之困。

9.西游记:妖史。

红楼梦:家史。

水浒传:野史。

三国演义:正史。

10.西游记:猴子被人驯服。

红楼梦:男人被女人驯服。

水浒传:好汉被官府驯服。

三国演義:和平被战争驯服。

11.西游记:走。

红楼梦:哭。

水浒传:打。

9.政治学名著简介 篇九

美国著名国际政治理论家塞缪尔 ·P·亨廷顿的关于政治发展理论的专著(1968)。本书从宏观上论述了第三世界国家在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上遇到的种种问题,提出了第三世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强政府理论”。二战后亚非拉一大批国家纷纷摆脱原有的殖民地半殖民地而独立,并开始了现代化进程,但到 20世纪 60年代除少数国家以外,大多数国家不仅没有摆脱贫苦和落后,反面陷入了政治的动荡和暴力冲突,本书分析了导致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动荡的原因,指出一个国家如何才能避免政治动荡实现政治稳定中的发展,获得现代化的成功。在本书中,作者指出政治不稳定的根源就在于现代化,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亨廷顿在考察了许多国家的情况后指出,经济发达和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在政治上都比较稳定,而发生政治动荡的大都是经济上有一定程度发展的国家。主要原因是经济的发展,集团的分化,利益的冲突,价值观的转变以及民众参与期望的提高,远远超过了政治体制的承受能力,导致了社会紊乱。而要根除国内政治的动荡和衰朽,这些国家就必须建立起强大的政府。所谓强大的政府也就是有能力制衡政治参与和政治制度化的政府。亨廷顿把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大致分为传统君主制政体、军人左右局势的普力夺政体和革命政体,并对这几种政体在进行现代化改革过程中如何克服不同的困难、利用独具的有利条件的情形逐个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亨廷顿在本书中的理论贡献使得该书成为研究现代化理论的经典之作。

《第三波: 20世纪末民主化浪潮》

美国著名国际政治理论家塞缪尔 ·P·亨廷顿的重要著作。在本书中,作者透析了在 70年代中期至 90年代初走向民主化的国家中,政治发展和变迁的共同原因、特征及走向等,并概括出一些带有普适性的民主化法则(或称“民主派准则”)。他明确指出,这一时期的民主化现象已经构成了一股新的民主化潮流,即世界民主化潮流的“第三波”。全书共有六章。⑴ 回答“是什么”的问题,是对全书研究对象的提出和说明,包括对民主含义的限定以及对民主化带来的问题的思考。⑵ 回答“为什么”的问题。探讨了民主化呈波浪式运动的原因,重点则是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找出第三波民主化的五大肇因,即合法性的衰落和政治的困局、经济发展和危机、宗教变革、外部势力的新政策、示范效应或滚雪球。⑶ 回答了“怎么会这样”的问题。作者将第三波中转向民主化政权分成三种,即一党体制、军人政权和个人独裁,然后根据第三波民主化政权中执政集团与在野或反对集团的互动关系,概括出这样三类变迁过程:一是变革,即威权政权实现自我改造,由执政精英推动走向民主化,这样的政权最多,有 16个;二是置换,即威权政权垮台或被推翻,这样的政权有 6个;三是转移,即执政集团与反对集团达成妥协,采取联合行动走向民主化,这样的政权有 11个。此外,他也提到了一个例外模式,即像格林纳达和巴拿马那样由外部势力干预而带来的民主化。⑷ 继续回答“民主化过程的特征如何”的问题。他指出“妥协、选举、非暴力是第三波民主化的共同特征”。⑸ 回答新民主政体“如何持久”的问题。认为既然民主化浪潮有明显的进两步退一步的规律性,第三波民主化已出现了这个征兆,为了解决回潮的问题,他为此总结出了新民主政体可能碰到和必须面对的三类问题,即转型、情境问题和体制问题,并花费大量笔墨探讨了前两类问题在第三波民主化过程中的处理方式及重要性。⑹ 回答民主化“何去何从”的问题,展望了民主化的前景,并提出了“时间属于民主一边”的观点。本书的出版在西方民主派人士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布热津斯盛赞这是一部杰出的、有着特别意义的著作,并认为它的确给亨廷顿打上了“民主派马基雅维利”的烙印,尽管他拒绝这一殊荣。

《古代人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

著名法国自由主义思想家、近代自由主义奠基人之一贡斯当论述其自由主义政体观的重要著作(1988)。全书共四编,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贡斯当 1819年的著名演讲《古代人的自由和现代人的自由之比较》。在本文中,作者一方面重申从现代性和先进商业经济的种种制约往回倒退是不可能的。但另一方面他又坚持认为,如果现代政治共同体想避开破坏性的个人主义和强权主义野心的危害,就必须使这些共同体的公民参与政治的要求保持活力。本书论述了古代世界与现代市场社会的不同特点,概述了古代和野蛮民族天生的好战与征服倾向同现代商业民族潜在的爱好和平与世界主义倾向之间的差别。作者认为,拿破仑帝国注定要灭亡,因为它试图把自己的军事征服美梦强加给一个商业民族,而这种梦想早就对他的人民失去了任何吸引力。作者将僭主政治与传统的君主制以及专制制度做了比较,发现僭主政治具有一些不同于传统政治的明显特征:⑴ 这种政治在本质上不具备任何合法性,是一种以赤裸裸的暴力统治为基础的权力形式;⑵ 这种权力不受任何制约,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僭主个人是至高无上的;⑶ 它的权力是全面的、无所不在的。总的来说,专制主义仅仅是对人的奴役与压迫,而僭主政治则是对人性的摧残。这样做的必然后果是,人们不仅被压迫、被奴役,而且被剥夺了人的尊严,剥夺了人所以为人的最根本的特征。贡斯当对法国大革命批评的核心不在于大革命导致过分自由,而在于大革命所追求的民主权、多数统治扼杀了个人自由,以集体主义取代了个体主义。贡斯当还探讨了卢梭以及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理念与古代社会的关系,并提出关于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之比较的著名理论。他注意到古代人所理解的自由主要是一种公民资格,即参与公共事务辨认与决策的权利。他指出,古代人生活的主要内容是公共生活,因为古代人没有一个明确界定的私人领域,没有任何个人权利。而现代人则与古代人过着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在现代,政治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下降了。人们必须从事生产与交换,人们在政治事务中的影响由于疆域的扩大而相对缩小。强调维持一个不受政治权力干预的私人空间,强调个人权利的不可侵犯性。同时,现代人也愈来愈难以直接参与政治事务的讨论与决策,因而愈来愈诉诸代议制作为既保障个人对政治的影响力,又维护个人其生活方面的手段。现代人的自由首先表现为现代人享有一系列受法律保障的、不受政府干预的个人权利。现代自由还意味着公民权的淡化。公民权在现在只能是“兼职的公民”,古代那种人民直接参与政治生活的情形将被减少到最低程度,人民只能以代议制的方式行使自己的主权。贡斯当认为代议制可能有助于保护自由。他赞赏立宪政治,并认为君主制通过在行政部门和立法机构之间维持平衡而有着重要的作用,但以血统关系为基础的贵族统治是不合理的,法律面前的平等才是自由的实质。社会的重要性在于它使自然本能得以实现,并使个人能够完成他们独自永远无法完成的任务,但却绝不能因此而牺牲言论、宗教和受教育的自由,或者限制反对政府的权利。

《合法性危机》

法兰克福学派第三代代表人物尤根 ·哈贝马斯的重要著作,德文版原名为《晚期资本主义的合法性问题》(1973)。全书有三篇 18章。第一篇,社会科学的危机概念,包括制度和生活世界;社会制度的一些要素;社会组织原理的说明;由自由资本主义制度中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实例所阐释的制度危机四章。第二篇,发达资本主义的危机趋势,包括资本主义的描述模式;发达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产生的问题;可能的危机趋势的分类;经济危机原理;合法性危机原理;动机危机原理;回顾八章。第三章,论合法性问题的逻辑,包括马克思 ·韦伯的合法性概念;实践问题同真理的关系;压制普遍利益的模式;个人结局如何;复杂性和民主;对理性的偏爱六章。哈贝马斯认为,晚期资本主义的发展蕴含着危机,但马克思关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危机理论已经不能解释当前的实际,需要发展新的危机理论。他将社会危机分成经济危机、合理性危机、合法性危机和动机危机四类。在晚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已不是不可避免,危机正从经济领域转移到社会、政治、行政和文化领域;尽管危机存在,但已不带有制度危机的性质和阶级的性质,不会从根本上危及资本主义的统治。因这国家已具有平衡社会力量的新功能。阶级调和已成了当代资本主义结构的基础。但晚期资本主义陷入了因政治制度失去信任而带来的合法性危机;由于国家实行干预政策,违背了固有的保护个人首创精神和信奉企业自由的合法的意识形态,导致人民对政府合法性产生怀疑,群众不对国家的权力制度表现出忠诚和支持,同时人们提出的愿望得不到满足也会产生合法性危机。这种危机的基础是这个制度缺乏必要的动机,原因在于行政当局无力履行计划动机的职责,文化系统不能产生使人信服的政治法律上的合法根据,不能激发起社会成员同制度代合作的动机。哈贝马斯认为合法性的瓦解会危害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但只要国家约束自己的行为,遵守同群众的约定,充分注意民众的私人利益,保障合法要求的满足,也可避免使合法性酿成危机。

《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

美国当代比较政治学结构功能主义学派创始人加布里埃尔 · 阿尔蒙德的代表作之一(1966)。本书分为导论、体系功能、过程功能和公共政策四大部分。⑴ 作者主要说明了他的政治体系理论,解释了本书所涉及到的主要概念,如政治体系、环境、输入与输出、政治结构、角色、政治文化、政治发展、政治产品等。⑵ 分析了政治体系的功能,讨论了政治社会化、政治录用和政治交流这些主要的政治体系的维持和适应功能。⑶ 分析了政治过程,阐述了利益表达、利益综合、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这些功能或过程功能的意义。他认为,过程功能是任何一个政治体系制定和实行政策所必备的功能。⑷集中讨论了政治体系的输出-公共政策问题,论述了政治体系的实际作为、结果和反馈、发展的政治经济、政治产品和政治生产力等问题。在本书中,作者吸取了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和哲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运用“体系-过程-政策”比较分析方法,对东西方和第三世界 24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文化和政治决策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试图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国家中找出具有共同意义的可资比较的概念和标准,进而通过这些概念和标准,运用结构功能主义的体系方法去分析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系的实际运行过程,以及在各个层次上所发挥的功能作用。这与西方传统的注重法律机构和制度等静态的分析方法相比是别具一格的。本书不仅研究政治活动本身的实践,而且探讨政治与不断变化着的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扩大了比较政治学的研究范围。在研究方法上,作者还注意与经济学、社会学及现代自然科学等其他学科的方法相互渗透。阿尔蒙德认为,政治学的核心概念是政治体系,而政治体系是一个包括环境、输入、转换、输出和反馈等部分的系统。所有的政治体系为实现本身的目标,都要有相应的政治结构以及组成政治结构的政治角色。现代政治体系一般都有利益集团、政党、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政府官员和法院六种政治结构。研究任何一种政治体系,都必须重视对政治文化的研究。作者从纵横两个层面对政治文化进行了分析。横的方面,他把个人对政治对象的态度分为三个组成部分:认识的、感情的、评价的,认为个人对任何政治对象的倾向都可根据这三个部分来考察。纵的方面,他是从体系-过程-政策这三个层面来分析的。体系文化就是公民的政治倾向对一个政治体系的延续和调节;过程文化就是公民对政治过程的一整套倾向;政策文化就是公民对公共政策的倾向模式。他还提出政治文化世俗化和政治结构分化是衡量各种政治体系发展程度的依据,主张用“政治产品”这一概念来评价各种政治体系的实际作为。本书用结构功能主义的体系分析代替了传统的法律、宪法和政治制度的比较政治学研究,构筑起一个全面的比较政治分析框架,开创了比较政治学研究的新方法。通过对政治社会化、政治文化的分析,将人们的政治活动与广泛的社会活动、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等结合起来,从而为拓展当代政治学研究的范围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自由秩序原理》

当代西方著名经济学家、政治学哲学家哈耶克的重要著作之一(1960)。在本书中,作者把自由的社会秩序解释成对公民产生极小的强制并带来物质好处的秩序。他还讨论了公共政策的实际问题,并明确指出政府应当在市场之外提供一个最低限度的福利保障系统。哈耶克把哲学、法理学、经济学综合起来对自由秩序的原理进行了研究,阐述了自生自发秩序的理念是自由主义社会理论的核心概念。基于进化论的理性主义,他认为个人的理性内因生于社会进化而具有限度,在社会进化过程中私人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为个人理性所不可改变怕因素,因而社会秩序不可能是由人的理性经审慎思考而建构起来的,而只能是进货而非设计的产物,是经由竞争和沉井而逐步形成的。作为个人,我们应当服从并遵循我们无法企望充分理解但文明的发展依据于其上的各项原则。而对社会做总体性的控制或指导,不仅永远不可能实现,而且只会导致自由的丧失,进而摧毁文明。在哈耶克看来,自由意指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不存在强制。它是文明组织得以延续和发展,社会得以进步的条件。他认为,人对于文明运行所赖以为基础的诸多因素处于不可避免的无知状态,任何为个人心智有意识把握的知识,都是特定的空间有助于其行动成功的知识的一小部分。知识以分散的,不完全的形式散存于个人之间,没有人拥有全部的知识与特定环境进行调适,文明才得以累积性进化。文明的发展取决于我们能否为未知之事的发展提供最多的机会,自由意味着对直接控制个人的努力的否弃。一个自由社会才能更好地应对机遇偶然的事件,获致文明发展的更多的动力。压抑自由的必然导致文明的没落。进步必须以一些人先发展,另一些人跟进的梯队发展方式加以实现。在每一发展阶段,绝大多数人所欲求的东西只能为少数人所享有,只有通过进一步的发展,方能使大众都享用到这些东西。将某种相同且平均的标准强加给所有的人,无疑是使一个社会处于静止且不发展的状态的最为有效的手段;只允许最富有成就者享有略高于平均的标准,是延缓进步速度的最为有效的手段。民主是一种少数服从多数的统治方式。自由理想与民主理想之间存在差异;自由乃是一种关于法律应当为何的原则;民主则是一种关于确定法律内容的方式的原则。自由主义接受多数统治方式,但只是将其视为一种决策的方式,而不是一种确定决策应当为何的权威根据。民主只是实现某些目的最佳方法,其本身即非目的的,也非终极价值。多数决策的权威性并非源于即时多数的意志。民主权力要受到这些原则的限制,任何权力都不能凌驾于其上。因此,民主不是无限的,否则无限民主将变成专断意志。自由与法治是不可分割的。自由是法治下的自由,法治是对自由的保障。自由意味着强制的最低。为此,只有给人们提供一个确获保障的私域,才能使其得到保护并抵御这种来自他者的强制。这个保障应由国家提供,亦即只有通过国家威胁使用强制的方式,才能阻止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施以强制。确获保障的自由领域以及威胁使用强制的范围、方式都要根据一般性规则来确定,因此法律是自由的基础。法治自然包括宪政之意,政府的权力要受制约,政府除实施众所周知的规则以外不得对个人强制实施。政府的活动分为强制性活动与非强制性行动时,应当受一般性规则的约束,依照这些规定的时间、场合、方式去行动。行政机构在法治下行事,也常常不得不行使自由裁量权,这种自由裁量权必须受到控制。控制方式是由一独立法院对其决定的实质内容进行审查。行政机构的决定必须能从法律所指涉的能为当事人所知道的境况中推演出来。保障宪政的方法是适用司法审查。法治含义不止于宪政,它还要求所有的法律符合一定的原则。法治与法律之治不同。法治是一种关注法律应当是什么的规则,是一种政治理想。法律之治则关注形式上的法律的权威渊源,而不涉及法律的实质内容。法治本身绝不同于立法者所制定之法律意义上的法。法治是对一切立法的限制,因此法律必须是一般且抽象的规则。它具有以下几个属性:⑴ 这些规则本质上必须是长期性的措施,指涉未知的情形,效力是前涉性的;⑵ 其应当是公知的且确定的;⑶ 真正的法律应当具有平等性,即法律应当平等地适用于每个人。形式合法并非意味着法治。普通立法要遵循法治的原则。我们在过程中要注意使法律符合法治的要求,成为真正法治意义上的法。

《文明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

美国著名国际政治理论家塞缪尔.P.亨廷顿关于全球政治发展的专著(1998)。随着前苏联的解体、冷战结束,意识形态不再重要,国际舞台上的冲突不再以意识形态为界限展开,各国开始发展新的对抗模式,人们需要一个新的框架来理解世界。在这一背景下,亨廷顿提出了“文明的冲突”-正在出现的全球政治的主要的和最危险的方面将是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的观点,认为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或经济因素,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1993年夏,亨廷顿在《外交》杂志上发表了题为《文明的冲突》的文章,首次阐发了关于文明冲突的理论。1996年他将这篇论文扩展成为一本专著,取名为《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通过将文明与世界秩序挂钩,亨廷顿对文明冲突理论做了详尽、系统的阐述和论证,明确提出西方的全球责任是:维护西方文明,确保自身利益而不是促进非西方社会的利益。亨廷顿表示这本书并不打算成为一本社会科学著作,而是要对冷战后全球政治的演变做出解释,他渴望提出一个对学者有意义的并对决策者有用的看待全球政治的框架和模式,试图唤起人们对文明冲突的危险性的注意,以助于促进整个世界上“文明的对话”。本书共分五部分。⑴ “一个多文明的世界”。作者认为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丁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今后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⑵ “变动中的各文明力量对比”。指出文明之间的权力均势正在变更,西方文明正在衰弱,亚洲文明正在发展壮大,伊斯兰教文明的人口也在激增,一般来说非西方文明都在重新肯定它们自身的价值。⑶ “正在形成的文明秩序”。认为一个以文明为基础的世界秩序正在出现。由意识形态和超级大国界定的联盟正在让位于由文化和文明界定的联盟,文化社会正在取代冷战集团,文明之间的断层线正在变成全球政治冲突的中心地带。⑷ “文明的冲突”,随着冷战的结束,国际舞台上的冲突也不再以意识形态为界限展开,而主要以不同文明之间的斗争形式展开。这种文明之间的冲突一般有两种形式:在地区或微观层次上,不同文化的邻国或一国不同文明集团之间的断层线冲突;在全球或宏观层次上,不同文明的主要国家之间的核心冲突。亨廷顿进而分析了断层线战争,并认为永久性结束断层线战争是不可能的,要休止断层线战争,防止其上升为全球战争,主要依靠世界主要文明核心国的利益和行动。⑸ “文明的未来”。认为西方的生存有赖于美国人重新肯定他们的西方认同,以及西方人团结一致来对付非西方社会的挑战。虽然由世界主要核心国卷入的全球性战争爆发的可能性极小,但并不是不可能,这种危险的根源就在于文明及其核心国之间权势的变化。在未来时代,为了避免文明间的战争,世界领袖就必须接受并维护全球政治的多元文明性质。为此,亨廷顿提出了三个原则:避免原则,即核心国家避免干涉其他文明的冲突;共同调解原则,即核心国家相互谈判,遏制或制止这些文明的国家间或集团间的断层战争;共同性原则,即各文明的人民应寻求和扩大与其他文明共有的价值观、制度和实践。本书是对今天和下个世纪全球政治发展动力的深刻而有力的分析,也是近十年最富有争议的著作之一。

《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何时和如何得到?》

当代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哈罗德 · ·拉斯维尔的早期代表作之一(1936)。本书是行为主义学派早期的一部代表性著作。拉斯维尔认为政治学研究是对权势和权势人物的研究,政治学的任务就在于进行政治分析,阐明情况。权势人物是在可以取得的价值中获取最多的人们,他们是精英,其他的人是群众。决定权势的基础是在那些为了分权目的而选用的价值中占有的份额。这些价值包括尊重、安全和收入。精英驾驭或操纵环境,运用象征、暴力、物资和实际措施等办法来达到自己的特定目的,其中,象征是现行匠意识形态,精英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已经约定俗成的言辞和姿态等进行宣传,从群众中骗取血汗、劳动、税金和赞扬。暴力是精神用以进攻和防御的一种重要手段,它有多种形式,包括武装力量、战争、暴动、军事政变、暗杀及其他恐怖行为等,们为了使暴动行动取得胜利,常常把暴力行动与组织、宣传、情报等各 工作相配合。物资的支配权通常由统治精英掌握着。此外,精英所采取用的实际措施包括所吸取和训练精英的方法及甩有制定政策和实行管理中所采取的形式,如宪法、集权或侵权等。拉斯维尔认为,价值的最终分配结果与技能、阶级、人格以及态度四种有关。他根据精英人物在技能、阶级、人格和态度方面的不同特点,分析了社会变化尤其是重大政治事件对价值分配状况所产生影响。技能就是某种能和能尝到的作业方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种技能的是不同的。阶级就是具有类似的职能、地位与观点的重要社会集团。在阶级和技能的外表下,实际起作用的是人格的辩证法。政治活动家往往把他们的私人动机积铢累寸到公共事务上面,并运用公共利益的措辞使这种积铢累寸合理化。拉斯维尔指出,一个得到充分发展的政治人格可以把一定的动机、冲动外在化的感情能力与一定的技能结合起来。他还对各种态度包括外化了的态度、社会态度、好斗的态度以及与它们有关的其他态度做了分析评述,指出政治家对周围环境的反应态度无外乎目标定向思维、调整性思维、我向思维和躯体性转变四种。拉斯维尔在本书中还区划图对政治发展的动向做出预测。本书体现了早期行为主义政治学在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是具有的种种特点,对政治行为主义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 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罗伯特 ·诺齐克的重要政治伦理著作之一(1974)。如何解决自由与平等的矛盾是当代西方社会正义理论的主题。罗尔斯在《正义论》中主张通过区分两个领域来解决矛盾,在政治领域中个人的基本权利是不能以任何名义被剥夺的,但在经济领域里的利益分配却可以奉行一种最大限度的改善处境最差者的地位的原则进行,哪怕这样可能会损害某些人在利益分配方面的权利。诺齐克不同意这种观点,为此写了本书与罗尔斯展开了论战。这部书探讨了三个概念。⑴ 探讨了无政府状态即“自然状态”,讨论最弱意义的国家是否有必要并有可能以一种不违反个人权利的方式产生。作者得出的结论是肯定的,认为一种最弱意义、最少管事的国家是能够在道德上得到证明的。⑵ 探讨了国家是否还能管理更多的事,即管比防止暴力、偷窃、欺诈和强制屡行契约更多的事。对此作者得出的结论是否定的,即国家不能管更多的事,而只能至此为止,再管就要侵犯个人的权利,因而在道德上就是不可证明的。⑶ 探讨了这种最少管事的国家是否枯燥乏味,对人没有鼓力和吸引力的问题。作者联系政治理论中最诱人的乌托邦传统,指出这一传统能留存下来的惟一合理的因素就是他所称的“乌托邦结构”亦即最弱意义的国家,这种结构能允许和鼓舞人们的各种基于自愿的探索冒险与代表作的乌托邦理想和精神,因而最少管事的国家是能够鼓舞人,使人振奋的。由此可见,诺齐克理论实际上是一种国家理论,全书的中心就是国家:讨论了国家的起源及其必要性问题;国家的功能和合法性问题;国家的理想及其可欲性问题。而这些讨论又是从道德的角度进行的,即国家的起源、功能及理想都是从道德的角度观察和立论的,其最终衡量标准也是作为道德边际约束的个人权利。可以恰当地把诺齐克的这本书称之为一本社会政治伦理学著作。诺齐克的这部书可与罗尔斯的《正义论》媲美,对美国和西方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975年本书获得了美国国家图书奖,1988年新版的《不列颠百科全书》把这部书作为近年来最重要的理论成果之一予以专门介绍。

《政治体系:政治学状况研究》

10.藏传佛教四大法王简介(范文) 篇十

“法王”的藏语为“曲吉杰布”,通常有四种解释:一是尊称拥护佛教的藏王(如吐蕃赞普);二是特指幽冥执掌阎罗王;三是历史上一些藏传佛教高僧被封建帝王册封为“法王”,同时赋予相应的世俗权力和政治地位;四是因学识渊博、修持高深、摄化群机、声望显著的高僧大德,被他人尊称为“法王”。

藏传佛教“法王”之称,始于萨迦派高僧八思巴受元朝君主封为“大宝法王”(非后来之大宝法王)。法王可以享有持黄色宝幢盖,汉地僧人也只有“方丈”才可以使用此宝盖。

当今藏传佛教最尊贵的四大法王一共有五人(其中大宝法王两位互争正统),继承方式有世袭继承(父亲传给儿子)和转世继承(寻找转世灵童)两种。世袭继承为萨迦派的萨迦派(花教)大乘法王,宁玛派(红教)的敏林法王;转世继承的是格鲁派(黄教)的**喇嘛和噶举派(白教)的大宝法王噶玛巴等。

宁玛派(红教)敏令法王

宁玛派(Karmapa)又称红教,藏传佛教各派中历史最久的一派,形成于公元11世纪。“宁玛”在藏语中的意思是“古”和“旧”,所谓古,是说明它的教理是从公元8世纪时传下来的,历史悠久;所谓旧,是说它的一些教义教规是以古时候吐蕃的旧密咒为主。宁玛派与西藏本土所固有的宗教——本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公元8-9世纪,佛教中的密宗从印度传入西藏,并保持父子相传的形式。而本教在西藏民间的影响很大,恰好密宗的神秘性与它非常相似,结果二者逐渐结合起来。这一派别没有寺院,组织涣散,也没有系统的教义,更没有完整的僧伽制度。他们以印派佛教为师,运用该派的经典,建立寺院,开展一些集体活动,最终形成一个教派。这一教派开始时是没有名字的,直到后来其它一些教派产生,才由于它的特征而被称为宁玛派。又由于该派的僧人都戴红色的帽子,所以也被称为红教。宁玛派拥有六座诵经布道的寺院,其中敏卓林是西藏中央地区规模最大、最为重要的传经布道之处。德达林巴法王于1676年创建敏卓林寺,敏卓林主要由两个世系相传承:赤钦世系也就是法王世系,亦为法座持有者;堪布世系,为佛经持有者。长子传承为赤钦,持有法座;次子为堪千,掌管佛经。第十一世敏林赤钦法王赤钦久美昆桑旺嘉(即著名的睡觉法王)于

2008年2月9日在印度德拉敦敏卓林寺内示现圆寂。现今的第十二世敏卓林赤钦法王为敏林董瑟仁波切,出生于1959年,是第十一世敏林法王之子,母亲为佛母索南啦。

十二世敏林法王

十一世睡觉法王

噶举派(白教)大宝法王

噶玛巴(正式全称为嘉华噶玛巴,又称之为大宝法王、如来大宝法王)是藏传佛教中的噶举派(俗称白教)之最高持教法王,并且也是最早拥有**转世制度的藏传佛教领袖。至今,噶玛巴以化身方式转世了十七次,目前公认的噶玛巴是由第十二世泰锡杜仁波切和第十二世嘉察仁波切所认证且目前人在印度达兰萨拉的第十七世噶玛巴大宝法王乌金赤列多杰(Ogyen Trinley Dorje 1985年~),另外有一部份的信众拥护由第十四世夏玛巴所认证且目前人在印度噶伦堡的第十七世噶玛巴大宝法王听列泰耶多杰(Trinley Thaye Dorje 1983年~)。

关于17世噶玛巴(大宝法王)做为藏传佛教的重要**白教噶玛噶举的**噶玛巴法王有着仅次于黄教的**喇嘛和**喇嘛的重要地位。由于16世噶玛巴在美国圆寂时没有留下明确的遗嘱导致给寻找16世噶玛巴转世灵童带来了困难。16世噶玛巴在50年代末离开西藏的时候除了带走重要的法器和财务还带走了一群年轻的小**。其中有四位小**成为16世噶玛巴的重要助手。他们是夏玛巴**、大司徒(泰锡度)**、蒋贡**、杰曹**。这里要提一下夏玛巴**,他就是因为叛乱而被乾隆皇帝下令在第十世就已禁止转世的红帽系**。不过虽然中央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都禁止了夏玛巴**的转世,但是,秘密的转世还在进行中。除了11世没有确切的记录后面的几世都有记录。做为噶玛派的第二大**,香火虽断但是传承确没有断。这位14世夏玛巴是16世噶玛巴的侄儿,在一同出走到印度后16世噶玛巴拜会的**喇嘛。说服**喇嘛承认夏玛巴的转世有效,确认14世夏玛巴的法王地位。流亡的**同意了噶玛巴请求废除了以前的禁令恢复了夏玛巴的转世。

为什么要提他呢?因为后面的双胞案和这位**有重要关系了。16世噶玛巴在世的时候立了一个规矩,教派中的事物由前面说的4位大**轮流掌管,每三年轮换。但是在夏玛巴法王应该交出权利给大司徒**的时候他破坏了这个规矩,没有交出权利。前面说了由于一直没有找到遗嘱给转世灵童的寻找带来了困难。直到1990年的一天,司徒**突然从16世大宝法王给他的护身符中找到一首诗。这首寺被认为是法王转世的指引。于是**们决定由西藏的楚布寺负责寻找16世大宝法王的转世灵童。很明显的是夏玛巴**在寻找转世灵

童这一事件上不占有主导地位,虽然历史上噶玛巴和夏玛巴有相互承认的惯例。不久双方对于遗嘱的认定和真伪出现了分歧。夏玛巴**认为后来出现的信件不像前世噶玛巴的手迹怀疑是伪造的要求鉴定,但是司徒**断然决绝了鉴定的要求。夏玛巴**和原来16世噶玛巴的一位管家(注:也是噶玛巴的另一位侄儿),决定另外寻找转世灵童。这时司徒**主导的寻访人员已经确认了17世噶玛巴乌金赤列多杰。并且不久之后就得到了中央政府和**喇嘛的双重承认。但是14世夏玛巴**凭借其特殊的地位和身份确认了另外一位17世大宝法王泰耶多杰。至此大宝法王的双胞案算是正式出现了。虽然很多**和信众都承认乌金赤列多杰才是真的大宝法王,但是很多人也不原意明确反对泰耶多杰。很多信众的想法也很简单,就算其中一位不是大宝法王,也是一位转世的**只不过认错了而已。因为不是**是坐不到这个位置上的。比如14世大宝法王转世的时候出现一位灵童,但是才3岁就在一次玩耍中跌落摔死了。后来就再找了一位15世的大宝法王。信众的眼里前面那个小孩就不是转世的**所以坐不到这个位置就死了。

由于2位大宝法王的出现导致了教派的分裂,所以印度政府不同意他们去锡金的德隆寺拿到黑帽系法王的信物——黑帽宝冠。此前夏玛巴法王就对出走印度的乌金赤列多杰喊话让他不要去锡金否则也会让泰耶多杰去锡金一争高下。泰耶多杰去台湾访问的时候就出现了乌金赤列多杰的信众抗议的场面。从目前的形式看来乌金赤列多杰占有上风。还一度传出政府将同意乌金赤列多杰去锡金德隆寺继承法器的说法。

第十七世大宝法王乌金赤列多杰为中国政府与**喇嘛所共同认证,更为中国政府自1959年以来首位认证之转世**。2000年初,十七世噶玛巴由于法脉传承之需求出走印度,遂居于印度达兰萨拉上密院至今。大宝法王本人数年来则着力弘传教法,极少言及政治。

另一位十七世大宝法王噶玛巴·廷列泰耶多杰1983年生于西藏,1994年离开西藏,现生活于是印度东北部西孟加拉邦的噶伦堡。在那里他接受强化的佛教教育,并授课于僧侣佛学院(Shedra)。同时他也游历很多地方,在全世界以真实可信的方式传授佛教。他的上师有第十四世昆吉夏玛巴米庞确吉罗佐、已去世的秋吉崔钦仁波切、禄顶堪仟仁波切以及堪仟廷列颇就仁波切。从根森巴多杰教授、已去世的托噶仁波切以及堪布确札仁波切这些大师处他接受了哲学性的教育。在全世界51个国家有超过642 所佛教中心和寺院是以第十七世噶玛巴·廷列泰耶多杰为精神领袖的。其中包括从数量上来说大型的金刚乘组织(欧雷·尼达尔喇嘛创建)、达波曼达拉(Dhagpo Mandala)中心、菩提道(Bodhipath)组织中心及很多其它的组织。

头戴黑宝冠的十六世大宝法王

头戴黑宝冠的十七世大宝法王乌金赤列多杰

头戴黑宝冠的另一位十七世大宝法王廷列泰耶多杰

噶玛巴·廷列泰耶多杰

16世噶玛巴和17世噶玛巴乌金赤列多杰照片比较

萨迦派(花教)萨迦法王

萨迦派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宗派之一。该宗派的创立者是昆·贡却杰布(1034——1102年)。根据萨迦派史籍,昆·贡却杰布是吐蕃时期的贵族昆氏家族的后裔。贡却杰布在他四十岁那年,即1073年,在今后藏仲曲河谷边的波布日山脚的一块灰白色的土地上,兴建了座寺院。这就是著名的萨迦寺。“萨迦”一词为藏语音译,其意思就是灰白色的土地,寓意为:这是一方吉祥之土。贡却杰布以萨迦寺之中心,向以昆氏家族为主的信徒,开始传授新密法,并逐步建立以道果法为密法传承的新的教法系统,从而形成了藏传佛教萨迦派。许多学者以萨迦寺围墙等建筑物上刷红、白、蓝三种颜色为由,将萨迦派俗称为“花教”.忽必烈统一全中国,建立元朝中央政府后,封萨迦派首领八思巴为“帝师”赐玉印“命统天下释教”,即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并协助中央政府管理西藏,统领西藏十三万户,八思巴遵

忽必烈所嘱,在西藏清查户口,制定法律,于1268年在萨迦正式建立起与中国其它行省相同结构的地方政权,萨迦派势力达到鼎盛时期。八思巴死后,传至贡噶洛珠坚赞时(14世纪前半期),萨迦昆氏家族分裂为4个“拉章”(“拉章”原指西藏宗教领袖的住所,后演变为宗教领袖办理政教事务的机构),“拉章”则以父子相承,而萨

迦法王的宝座则由这4个“拉章”轮流继任。这4个“拉章”为:细脱喇让、拉康喇让、仁钦岗喇让和都却喇让。至15世纪时,三个拉章绝嗣,而都却拉章的阿旺贡噶仁钦和白玛顿堆旺久兄弟,为了争夺萨迦法王的王位,发生矛盾,互不相让,于是分别建立彭措颇章(圆满宫)和卓玛颇章(度母宫)两房,萨迦法王就分别由这两房中的长子轮流担任,直至今日仍然如此。当今法王贡玛仁波切于1945年出生,属卓玛颇章(度母宫),现居于美国。

第三十九任萨迦法王查速听列仁千(1871-1936)─当代萨迦法王的祖父

当今在位的第四十一任萨迦法王贡玛仁

波切

1957年萨迦法王贡玛仁波切摄于拉萨

法王一家

彭措宫宗主达钦仁波切

彭措宫统

治者达钦仁波切王室一家

格鲁派(黄教)**喇嘛

**喇嘛是藏传佛教中格鲁派(黄教)的领袖。“**”在蒙古语中意为“海洋”;“喇嘛”是藏语古对上师的称呼,也隐含着“智慧”之意。“**喇嘛”通常指“智慧深似海”,是蒙古统治者俺答汗给予第三世**喇嘛索南嘉措的尊号。

**喇嘛被视为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西藏人称**喇嘛为嘉瓦仁波切,即伟大的保护 者、法王;或益西诺布,充满喜悦的宝石、如意之宝;或昆顿,即有求即来。西藏人称蒙古 的可汗是金刚手菩萨的化身,满清皇帝是文殊师利菩萨化身。

1546年索南嘉措被迎至哲蚌寺内,成为根敦嘉措的转世,自此西藏佛教格鲁派实行**转世制度正式开始。1578年,蒙古族放弃了对萨满教的信仰,改信佛教,俺答汗为索南嘉措上尊号为“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喇嘛”,后得到明王朝册封。此为“**喇嘛”一词的出处,同时追认根敦嘉措为二世**喇嘛,根敦朱巴为一世**喇嘛。

五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时黄教(格鲁派)在藏区已经兴起,但噶玛噶举政权统治着 卫藏地区。阿旺罗桑嘉措同四世**罗桑•却吉坚赞联合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推翻了藏巴汗政权,在1642年建立起甘丹颇章王朝,从此确立了黄教在西藏的统治。

1653年五世**进京谒见顺治,并被顺治皇帝册封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赤喇坦**喇嘛”,确认了**在藏传佛教中的地位。

1697年10月,康熙遣钦差授予金册金印于六世**喇嘛仓央嘉措,开始了**喇嘛在西藏最高统治者和藏传佛教领袖地位。

1701年,拉藏汗夺取政权,请求康熙皇帝降旨废黜仓央嘉措并得到批准,康熙在1709年册封阿旺益西嘉措为六世**,并颁授金印。直到1720年清平定准噶尔人叛乱,康熙皇帝重新正式承认仓央嘉措的转世灵童格桑嘉措为**喇嘛,赐给金册、金印,所颁金印上刻的是“宏法觉众第六世**喇嘛之印”。1750年,西藏发生第巴为首的叛乱事件,第巴被杀后,清朝与七世**商量制定了《酌定西藏善后章程》十三条,废黜第巴职位,由**喇嘛亲自领导政府,设多位噶伦辅佐,西藏确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模式。

第十四世**喇嘛·丹增嘉措,1935年7月出生于青海湟中县祁家川(今青海省平安县红崖村),乳名拉木登珠。1938年拉木登珠被原西藏地方政府遴选为第十三世**喇嘛的唯一转世灵童,后报请国民政府特准免予“金瓶掣签”,在中央政府特派大员吴忠信会同热振呼图克图的主持下,1940年在拉萨举行坐床典礼,继位为第十四世**喇嘛,1950年11月17日开始亲政,年仅16岁即成为藏传佛教的领袖之一。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在北京签字。10月24日,**喇嘛致电中央人民政府毛泽东主席,公开表示拥护并执行协议。1954年秋,**喇嘛作为西藏的人民代表出席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56年4月22日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喇嘛任主任委员。此时的**喇嘛得到了中央政府的充分信任和人民的爱戴。但是他却并未珍惜政府给他的荣誉和人民对他的感情。1956年11月下旬,**应邀赴印度参加释迦牟尼涅磐2500周年佛教法会,之后在印滞留近三个月,处于分裂主义势力的包围之下。由此,他开始自觉不自觉地受分裂主义分子的摆布。1957年以后,**喇嘛与西藏上层分裂势力互相呼应,支持由局部逐渐扩展至全面的武装叛乱,公开撕毁“十七条协议”。1959年3月17日,**喇嘛出逃印度至今。

**喇嘛至今共传十四世十五位,其中包括拉藏汗所立六世**意希嘉措,也就是说六世**一共是两人,一个是仓央嘉措,一个是意希嘉措,只是意希嘉措不被藏人承认。

第一位被封为**喇嘛的是三世**,一世和二世是追认的。

第四世**喇嘛是唯一一名蒙古人出任的**喇嘛。

甘丹颇章王朝的建立者是五世**。

最具传奇色彩的是六世**仓央嘉措,号称“情天大喇嘛”。

十三世**

十三世**老年

十四世**幼时

毛主席会见**(右)与**(左)

藏传佛教中的法王法王一词缘起 资料来源:.tw

藏传佛教本无法王之称,法王一词缘起于花教(萨迦派)的八思巴 受元朝君主封为大宝法王开始,是中国历代皇帝对藏传佛教高僧的尊称,历史上有多人受此尊号。

领有法王之名,可以享有持黄色宝幢盖,即外出时,有如国王以黄盖遮日,外国以 His Holiness 教皇或教主尊之。

如果四位法王能一起聚会,座位方式以***居中最尊,***右侧为萨迦崔钦居次,***左侧为噶玛巴,萨迦崔钦右侧为敏林崔钦。这只是单纯由历史发展下所自然形成的结果,与教派的势力、教法的高低、个人的修为都没有关系。藏传佛教四派中并无大小高低之别,只是依着世间历史的发展而有一定的席次排法,***与**喇嘛均为黄教的精神领袖,但是要见到五位坐在一起的机会太少,所以并列二位尊者。

在此特别一提**喇嘛,**喇嘛虽然不是四大法王之一,但是藏人认为他绝对是一位法王。

西藏四大法王系统的成立

在五世***时,因清朝协助之故,而使帕竹政权,转至***,使西藏而再度成为政教合一的系统。但是有三者不受其管辖,即另外三大法王系统,敏令法王、萨迦法王和大宝法王,也是在那时的历史因缘聚会下自然形成四大法王系统。

西藏目前还有传承此一尊称的二位是世袭继承,二位是转世继承。世袭继承为萨迦派的萨迦姑玛,与宁玛派的敏令赤钦。转世继承是黄教的***和白教的大宝法王噶玛巴。

格鲁巴(俗称黄教)的领导者-***;藏人直接尊称为嘉华仁波切,意思是佛宝,藏人心中嘉华仁波切就是活着的观世音菩萨;元朝时所封的尊号为***< /SPAN>,意思为智慧如海的上师,中国人一直沿用***这个尊号。

萨迦巴(俗称花教)的领导者-萨迦崔钦,意思是萨迦宗派教法的持有者;明朝时所封的尊号为大乘法王,萨迦法王现在还承袭这一个封号,中国人并不如是称呼,而尊称为萨迦法王。藏人心中每一世的萨迦崔钦,都是文殊师利菩萨的再来示现。

噶举巴(俗称白教);的领导者-嘉华噶玛巴,意思是诸佛事业的代表者;明朝时所封的尊号为大宝法王,中国人一直沿用大宝法王这个尊号,西藏人则尊称为噶玛巴。噶玛巴的转世不经由任何人认证,即使是***也不行,而是由前一世的噶玛巴所遗留下来的转世信函寻找下一世的噶玛巴。信中会注明再生的年份、父母的名字、住处、信件拆封的日期、出生时候的征兆、找到时会有什么征兆或景象等。找到转世在来的噶玛巴后,材再请另外三位法王座礼貌性的认证。藏人心中每一世的嘉华噶玛巴,都是的大悲观音为了眷顾藏人的另一个分身示现。

宁玛巴(俗称红教);的领导者-敏令赤钦,意思是宁玛宗派敏卓林寺系分支的教法持有者。因为这一世的敏林赤钦以修梦瑜珈成就而闻名,大家多尊称其为睡觉法王。除了第五世***时代的敏林赤钦是***的上师之一之外,敏珠林寺是首座教传合一、旧译经论总集、南伏藏总集、宁玛史家总集、宁玛学院的寺院,负责戡定宁玛巴的法本与历史。就像有人问过敦珠仁波切:何以代表宁玛,仁波切回答道:敏珠林与宁玛同义,在藏人心中这是一个共同的答案。听说敏林赤钦是地藏菩萨的悲愿再来。

格鲁巴(黄教)的四大领袖

格鲁巴(黄教)的四大法王,前藏的领袖***,后藏的**喇嘛,内蒙的章嘉仁波切)),外蒙的哲布尊丹 巴地。

藏人并不称呼***,而尊称为嘉华仁波切,也就是 “尊贵的佛陀”。对藏人而言,***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为人来领导教导他们,观音又是诸佛救渡众生的总体表像。所以,***就是诸佛无尽的慈悲。同时,***也是西藏政治的领袖,或者说是西藏王。

蒙古国师,黄教的高僧释迦也些,曾受封为大慈法王,是另一顶黑宝冠的主人后来转世为章嘉**。咸信为密宗白教祖师玛尔巴及花教五祖的八思巴的转世,在清朝雍正年间为雍正帝的根本上师,第三世是乾隆皇的国师,是最早来台的大法王。曾受国民政府封为国师,并随中华民国政府一起播迁来台湾的章嘉国师。

外蒙的哲布尊丹 巴,在最近的一世曾领导外蒙独立建国,本是觉囊巴的领袖,时轮金刚的主要传人,但在五世**,被迫降于格鲁巴,后来为格鲁四大法王之一,总管外蒙的政教!这四位都必须在西藏各寺院修习佛法之后,再回各地。

白教(噶举传承)的法王

西藏白教(噶举传承)的 “大宝法王 噶玛巴”,藏人直接尊称为 “噶玛巴”,意译为 “尊贵的佛行事业的实行者”。如同中国人一样藏人相信观音是千处祈求千处现的,大宝法王被视为观世音菩萨在此世界的另一化身,而且更被视为一切诸佛菩萨佛行事业的代表。

大宝法王噶玛巴有二个很特殊的不同处

(一)以自己留下的预言信告知大家自己将于那一年转世,家住那里父母名讳。

(二)历世的噶玛巴除非是为了协调纷争外,并不介入政治,与西藏的政教合一 的传统颇为不同。

止贡噶举的澈赞法王,1413年受封为 “灌顶慈慧净戒大国师”,“阐教王”,也被视为观世音菩萨在此世界的另一化身,但是此一名衔不确定是否传袭下来。

花教(萨迦传承)的法王

萨迦传承是由西藏贵族昆氏家族建立与开展出来,萨迦班智达曾代表全西藏拜会中国,在元朝政府的支持下,使萨迦教派掌握了西藏地区的政教全权。八思巴为萨迦班智达的侄子,元世祖忽必列封八思巴为帝师,受封大宝法王,此一尊号后来明成祖也曾封给白教噶玛噶举传承的 噶玛巴,并一直传承下来。

除大宝法王的尊号之外,萨迦派的大修行者还曾受封为大乘法王、大德法王、赞善王-札巴蒋称,和辅教王南喀雷巴。即今萨迦法王似乎仍承袭大乘法王的尊号。

昆氏后裔发展出来的萨迦巴,早期有四大王府现今仅存都却王府的南院和东院;都却南院后来又分为卓玛(度母)、朋措(圆满)二宫,即今天二大王族,二宫轮掌法王一职。

红教(宁玛传承)的法王

宁玛巴称赤钦的应该只有一位,也就是敏珠林寺系的敏林赤钦,这一世的敏林赤钦也就是为大家所熟知的睡觉法王。敏珠林寺系是来自德达林巴,德达林巴和第五世***互为师徒,卓千寺系和雪谦寺系的创建者曾为五世**之徒。宁玛巴法王应始于当时。

加上敏珠林寺的拥有完整二大传承是宁玛巴中继的教传大师罗千达玛师利,这位大堪布,正是伏藏大师德达林巴的弟弟,这位大堪布是宁玛巴教传中相当重要的一位,在各寺都一样。

宁玛派的法王是指敏林赤钦,但是由于现今的敏林赤钦一直专注在睡梦禅定中,对于政务、事务不太理会。所以后来当时由敦珠仁波切行使了宁玛派法王的地位。敦珠仁波切圆寂后,接着由顶果钦哲仁波切行使了宁玛派法王的地位。

顶果钦哲仁波切圆寂后,宁玛派中他们用选举的方式推选贝诺仁波切为下任法

王。

后来***尊者指示,四大教派的法王历代都有明确的代表,用选举的方式对传统上来说,是不正确的。因此于 2002 年起宁玛派的法王,又改由原来传统的敏林赤钦任宁玛派的法王,这是西藏藏区寺院得到的***尊者的指示。

敏珠林寺在宁玛巴的传承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这是很少人所知到的,就是掌管宁玛巴传承的历史和经典,所以历代敏林赤钦和堪钦仁波切都很博学,几乎各寺的仁波切都会来该寺学习,或许也是建立该寺座主为法王的原因吧!

西藏佛教宗派系统简表

宁玛巴宗派系统(红教)

法王: 敏林赤钦

继承人: 敏林董瑟仁波切(敏林赤钦之子)

继承方式: 家系血缘传承

摄政仁波切: 当法王年幼或长期闭关时,由宁玛宗派系统中推选出的大成就

者任之,藏人仍以仁波切尊称,像早先的顶果钦则仁波

切,和最近才交出摄政位衔的贝诺仁波切等,并不以法王称之。

宁玛巴重要传承分支(六大寺系、二大传承)

1。敏卓林寺系传承

法座持有者: 敏林赤钦

继承人: 敏林董瑟仁波切

继承方式: 家系血缘传承

重要上师: 敏林堪钦仁波切、阔千祖古、蒋波仁波切、堪卓玛仁波切等

2。噶陀寺系传承

法座持有者: 教主(藏文译音、译义均不详)

继承方式: 推选出任,任期三至五年。

重要上师 : 五位 [黄金法台],直美信雄仁波切、莫札仁波切、格则仁

波切、夏察仁波切、干尼仁波切。

翁珠仁波切以及敦珠仁波切等

3。多杰札寺系传承

法座持有者: 多杰札仁波切

继承方式: 转世化身,无继承人

尚未找到时由多杰札寺系传承中推选出的大成就者任之,目前由达龙哲珠仁波切摄政中。

重要上师: 嘉察仁波切、达龙哲珠仁波切、等。

4。白玉寺系传承

法座持有者: 噶玛古谦仁波切与贝玛诺布仁波切。

继承方式: 转世化身,轮流主持法座。

重要上师: 祖古图桑、塔唐秋竹仁波切和色拉杨协仁波切、穰果秋竹

仁波切、蒋波罗增仁波切、杨丹仁波切、诺那呼图克图等

5。雪谦寺系传承

法座持有者: 雪谦冉江仁波切

继承方式: 转世化身,无继承人,尚未找到时由雪谦寺系传承推选出的大成就者任之。

重要上师: 雪谦初玺仁波切、雪谦冉江仁波切、顶果钦哲仁波切、雪谦

翁珠仁波切、雪谦蒋贡公珠仁波切等。

6。卓千寺系传承

法座持有者: 卓千仁波切

继承方式: 转世化身,无继承人,尚未找到时由卓千寺系传承推选出的 大成就者任之。

重要上师: 卓千阙噶仁波切、卓千奔洛仁波切、卓千格曼仁波切、索甲

仁波切、等。

7。隆钦宁体传承

依隆钦巴整理只宁玛巴法教及岩藏法本为主而由吉美林巴创建、多竹千仁波切为法脉持有者,有多足千寺、多足千寺寺群大约只有三座寺院,此一传承的教法又已遍传于全宁玛巴,是否算是另成一个寺系传承宗派则不清楚,所以似乎应该说它属于全宁玛巴的。第一世多足千仁波切主要从学于”卓千寺”,”白玉寺”,”八蚌寺”等上师座下,最重要的较法源流则是来自于吉美林巴,后来吉美林巴授意他一定要将教法宏传而不得长期闭关,所以一直在弘法,到过各地。

法座持有者:

多竹千仁波切(所属寺系传承不清楚)

传承创始者: 吉美林巴

8。敦珠新岩藏传承

依创始者第一世敦珠仁波切所发掘出之岩藏法本为主。敦珠仁波切建有邬金铜色山洲寺,法脉持有者为敦珠仁波切,主要上师有董摄贤遍仁波切和夏札仁波切。敦珠仁波切似乎并未另立寺院宗派传承而仍属噶陀寺系传承的上师,但是敦珠新岩藏传承遍传于全宁玛巴,所以似乎应该说它也是属于全宁玛巴的。

法座持有者: 敦珠仁波切(仍属噶陀寺系传承)

传承创始者: 第一世敦珠仁波切

萨迦巴宗派系统(花教)

法王: 萨迦崔钦(大乘法王)

继承人: 二寺交替(度母和圆满宫交掌法王法座)

萨迦巴重要传承分支

萨迦寺系传承

法座持有者: 萨迦崔钦

继承方式: 二寺交替(度母和圆满宫交掌)

重要上师: 达钦仁波切等 茶尔系传承

法座持有者: 究给崔钦

继承方式: 夏宗仁波切

继承方式: 叔侄交替(二大家族任期制);听说目前只剩究给家族哦尔系传承

法座持有者: 禄顶堪布仁波切

继承人: 禄顶夏宗仁波切

继承方式: 四大家族(塔泽、康萨、禄顶、遍德)三年任期制,必须是出

家众

重要上师: 禄顶堪钦仁波切等 种巴系传承

法座持有者: 多杰滇巴仁波切

继承人: 不清楚

继承方式: 不清楚

重要上师: 不清楚

噶举巴宗派系统(白教)

法王: 噶玛巴(或称嘉华噶玛巴 ; 汉人称大宝法王)

继承方式: 转世化身,无继承人

噶举巴重要传承分支

噶玛噶举传承

法座持有者: 噶玛巴

继承方式: 转世化身,无继承人,但是历史上曾有五次噶玛巴将

噶玛噶举传承交给传承中俱德的上师代管。

重要上师: 四大法子(夏玛、泰锡杜、蒋贡康楚、嘉察仁波切)

巴涡仁波切、桑杰年巴仁波切、察列蒋贡仁波切、苏曼嘎旺仁波切、创古堪钦仁波切等 止贡噶举传承

法座持有者: 蒋贡澈赞仁波切、蒋贡琼赞仁波切二位中的一位

继承方式: 转世化身。澈赞、琼赞二位仁波切都不在时,由嘉若

仁波切、尼宗赤巴仁波切、洛钟楚仁波切、噶千仁波切

等五位大仁波切推举摄政的仁波切。

重要上师: 其他还有如阿里仁波切、安扬仁波切、等重要上师。

竹巴噶举传承

法座持有者: 竹巴蒋贡仁波切

继承方式:

转世化身

重要上师: 不清楚

拔绒噶举传承

此一传承缘自冈波巴大师的随身侍者,拥有许多不共的秘密教法,教法一直是极少数具足资格的弟子才被单独教授,发展至今成为没有特定的法座持有者,而以白教的法王噶玛巴为传承领袖。

法座持有者: 噶玛巴

重要上师: 天英仁波切、扎西仁波切、松扎仁波切、等

格鲁巴宗派系统(黄教)

教主:

甘丹墀巴(代表宗喀巴大师,为全黄教在宗教事务上的领导者)

法王: 嘉华仁波切(汉人称***)前藏黄教寺院

重要上师 : **喇嘛 后藏黄教寺院

章嘉仁波切 内蒙古黄教寺院

哲布尊丹巴仁波切 外蒙古黄教寺院

格鲁巴六大寺院

寺院名称 法座持有者 继承方式

甘丹寺: 甘丹墀巴 推选出任

色拉寺: 不清楚 不清楚

哲蚌寺: 不清楚 不清楚

扎什伦布寺: **喇嘛 转世化身

塔尔寺: 阿嘉仁波切 转世化身

拉卜楞寺: 嘉木祥仁波切 转世化身

惟愿上师三宝慈悲加持,倘若弟子病者善,请加持令病; 倘若弟子愈者善,请加持令愈; 倘若死者善,请加持令死。

------------------在这个帖子中无意发现了很多和敏卓林传承有关的内容,我汇聚一下:

宁玛巴(俗称红教);的领导者-敏令赤钦,意思是宁玛宗派敏卓林寺系分支的教法持有者。因为这一世的敏林赤钦以修梦瑜珈成就而闻名,大家多尊称其为睡觉法王。除了第五世***时代的敏林赤钦是***的上师之一之外,敏珠林寺是首座教传合一、旧译经论总集、南伏藏总集、宁玛史家总集、宁玛学院的寺院,负责戡定宁玛巴的法本与历史。就像有人问过敦珠仁波切:何以代表宁玛,仁波切回答道:敏珠林与宁玛同义,在藏人心中这是一个共同的答案。红教(宁玛传承)的法王

宁玛巴称赤钦的应该只有一位,也就是敏珠林寺系的敏林赤钦,这一世的敏林赤钦也就是为大家所熟知的睡觉法王。敏珠林寺系是来自德达林巴,德达林巴和第五世***互为师徒,卓千寺系和雪谦寺系的创建者曾为五世**之徒。宁玛巴法王应始于当时。

加上敏珠林寺的拥有完整二大传承是宁玛巴中继的教传大师罗千达玛师利,这位大堪布,正是伏藏大师德达林巴的弟弟,这位大堪布是宁玛巴教传中相当重要的一位,在各寺都一样。

宁玛派的法王是指敏林赤钦,但是由于现今的敏林赤钦一直专注在睡梦禅定中,对于政务、事务不太理会。所以后来当时由敦珠仁波切行使了宁玛派法王的地位。敦珠仁波切圆寂后,接着由顶果钦哲仁波切行使了宁玛派法王的地位。

顶果钦哲仁波切圆寂后,宁玛派中他们用选举的方式推选贝诺仁波切为下任法王。

后来***尊者指示,四大教派的法王历代都有明确的代表,用选举的方式对传统上来说,是不正确的。因此于 2002 年起宁玛派的法王,又改由原来传统的敏林赤钦任宁玛派的法王,这是西藏藏区寺院得到的***尊者的指示。

敏珠林寺在宁玛巴的传承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这是很少人所知到的,就是掌管宁玛巴传承的历史和经典,所以历代敏林赤钦和堪钦仁波切都很博学,几乎各寺的仁波切都会来该寺学习,或许也是建立该寺座主为法王的原因吧!

西藏佛教宗派系统简表

宁玛巴宗派系统(红教)

法王: 敏林赤钦

继承人: 敏林董瑟仁波切(敏林赤钦之子)

继承方式: 家系血缘传承

摄政仁波切: 当法王年幼或长期闭关时,由宁玛宗派系统中推选出的大成就

者任之,藏人仍以仁波切尊称,像早先的顶果钦则仁波

切,和最近才交出摄政位衔的贝诺仁波切等,并不以法王称之。

宁玛巴重要传承分支(六大寺系、二大传承)

1。敏卓林寺系传承

法座持有者: 敏林赤钦

继承人: 敏林董瑟仁波切

继承方式: 家系血缘传承

重要上师: 敏林堪钦仁波切、阔千祖古、蒋波仁波切、堪卓玛仁波切等

上一篇:2022安全生产工作思路下一篇:教育行风建设整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