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教育调查报告

2024-08-02

中国乡村教育调查报告(精选13篇)

1.中国乡村教育调查报告 篇一

系部名称:计算机学院 姓名:叶剑通

地点:安吉县天荒坪镇

中国“美丽乡村”典型样本调查报告

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4052311

学号:14051233

时间:2016.7.5----2016.7.7 实践地点:

安吉,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样本,被誉为“中国最美丽乡村”,也是我们本次“美丽乡村”实践调查目的地。意大利那不勒斯当地时间2012年9月6日,联合国人居属主办的所的“2012年世界人居日活动及颁奖仪式”上,安吉以其出色的人居环境和一流的生态环境摘得“联合国人居奖”,成为了我国自1990年参与“联合国人居奖”评选以来唯一获得此项殊荣的县城。

天荒坪镇,位于安吉县南端,东与余杭区交界,南与临安市接壤,西连上墅乡,北接递铺镇,属西苕溪流域。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和奥斯卡获奖影片《卧虎藏龙》中的竹景采拍地——大竹海均位于天荒坪境内。境内生态环境优美,山川秀丽,民风淳朴。国家领导人李鹏、温家宝、吴邦国、宋平等曾先后来这里视察。

实践目的:

本次实践调查就安吉县的生态文明建设等相关工作进行,其中,重点考察学习了天荒坪镇的相关工作进行。

实践内容:

实地参观考察安吉及天荒坪镇的生态环境,以及安吉三大特色产业“竹业,茶叶和椅业”的发展,其中就“竹业”发展进行了重点考察,同时就天荒坪的旅游业及周边环境带动的影视产业进行简单调查。

实践结果:

1.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中,安吉始终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始终坚持富贤县富民,始终坚持生态立县不动摇的3个“始终战略”,并最终实现如今的丰厚成果,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发展战略思路。3天以来,我们小组所到之处都是郁郁葱葱,绿化建设十分到位。以下有资料表明:2010年,安吉全县生产总值190.02亿元,人均GDP突破4万元。财政总收入21.5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3.9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205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840元。安吉森林覆盖率71%,植被覆盖率75%。人均绿化面积达到12.5平方米,全县免费开放23处公园绿地。

2.安吉以“美丽乡村,优雅竹城”为竹产业发展思路,依托竹资源,以市场为导向,全力打造竹制品加工,集散,研发和产业培训“四大中心”,做大做强这一主导产业,这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山区,由于发展竹产业,2009年农民纯收入突破12000元,比浙江省平均水平高出1000元。安吉现有竹产业企业1600多家,形成了竹产业科技创业园。国际竹艺商贸城等贸易平台和物流平台,以竹海景观和竹文化为主题的生态旅游业已经形成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大产业,竹产业的“二产”,也就是竹加工产业,年产值超过120亿元。以下为对安吉竹业发展要素的分析:

1.资源推动。安吉县有优越的适合竹子生长的自然地理环境,丰富的竹子资源基础以其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方面的多种功能满足着人们生产生活的各种需求。而这种需求的满足又反过来促使人们维护,扩大可利用资源的规模和质量。2.文化推动。安吉是个历史渊源久远,物产文化丰厚的县。千百年来竹子的生产经营与当地人们的文化生活交融。从种竹为生,到咏竹为乐,直到当代的产业发展,竹业发展和文化发展一直并行发生,互为促进。

3.技术推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安吉县长期的竹子经营,利用,实践中总结创造 了由当地特色的竹林扩大,抚育,复壮技术,留笋挖笋技术,采伐管理技术和竹材,竹笋,竹浆和副产业利用技术。

4.政府推动。我国是个公有制为主体的国家,政府的政策导向和发展重点是竹产业的发展的直接力量。建国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来安吉视察,省领导每年都到安吉参加种竹活动,为竹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最大的政治支持。

5.市场推动。安吉位于长三角腹地,邻杭州上海,苏州等沿海工商业发达城市,改革开放后,在周边和海外投资的辐射影响下较快脱离了传统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约束,确立了民营和股份制解决的优先地位,市场力量成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主动力。安吉县竹业发展对我国竹产业的发展发展提供了示范及以下解决对策:

1.加强区域宏观协调和政策引导。建国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竹产业发展,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措施政策,但是各地间的发展,竞争,协调,互补还处于自发和无序状态,造成各种如项目和产品雷同,原料产品流通不畅等问题,应通过政策措施引导并建立权威性的和面向一线业主的公共技术交流和开放信息平台。

2.发挥科技生产力和文化生产力的双轮驱动作用。科研推广工作在我国竹产业的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中华民族的文化与竹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竹子作为常绿速生人工林种地也与现代人类的消费时尚向吻合,要把人们对竹子精神上的归属感转化为醋劲产业健康发展的有效载体。

3.推行现代生产管理制度。分散落后的生产布局和生产方式和现代化生产要求之间的矛盾造成了劳动生产率低下。应树立品牌意识,联合上市提高企业档次,并成立协会和中介组织保护行业利益。

4.发展非公有制林业,推进竹产业产权制度和相关林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南方竹产区省份中,浙江,福建,广东等改革开放较早的沿海地区在竹产业发展方面,也较早进行了集体林区,产权制度改革,在引进外资和技术,股份经营,承包租赁经营,林权流转等方面成效明显。

5.重视竹子生态效益,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目前南方山区产竹县的竹业基础设施,经济状况和技术水平都还比较落后,应重视竹子生态效益的保护利用,使之在改善山区和西部环境退化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作用,避免急功近利以生态代价换取经济效益,同时要加强竹林和竹子循环经济模式和实现途径的研究。

2.中国乡村教育调查报告 篇二

创意农业改变中国

创意农业是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为目标, 在农产品研发、生产、加工、营销、服务过程中, 以及在农业节庆活动、农业总部经济活动中进行生产创意、生活创意、产业创意、品牌创意和景观创意, 通过创造农民独特增收模式,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以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增美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创意农业以知识产权为先导, 以农业生产为依托, 以农业企业为主体, 以创意生产为核心, 以美学经济为基础, 以市场需求为指引, 以科技创新为手段, 以质量效益为动力, 以农产品附加值为目标, 以持续利用为目的, 以农业企业为主体, 指导人们将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诸环节联结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将农产品与文化、艺术创意结合, 使其成为具有“四高”即高文化品位、高知识化、高赢利性、高附加值, “五化”即智能化、特色化、个性化、艺术化、景观化, “五型”即审美型、文化型、娱乐型、科学型、观赏型的新型农产品。创意农业是通过“三生”即创意生产、创意生态、创意生活, 推进“三增”, 即创意农业产业增优、增名、增汇, 创造“三农”即创意农村、创意农居、培养创意农民, 达到“七美”即美色、美形、美味、美质、美感、美景、美心的目的, 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产生更高附加值,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美学经济时代的农业, 将成为市民消费“新宠”。大市场才有大产业, 创意农业“点石成金”, 加快了创意农业产业化进程, 不断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成为新农村发展最快、拉动经济加快发展的富民产业。扩大内需热点在农村, 创意农业是一个能够最大程度刺激消费潜能并且在消费中能让人不断提高审美能力、追加消费的产业。创意农业消费时代阔步走来, 加快推进创意农产品生产, 实施中国创意农业富民计划, 打造创意农业万亿产业, 创造中国农民独特增收模式, 构建农村创意生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努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每只卖到100元的方形西瓜、卖出50元高价的专利苹果, 一个128公斤重的大南瓜卖出1000元, 每只鸡卖到2000元, 好看、好玩的一只创意农产品礼篮1000元;种植天麻每亩创利3.5万元, 生产温室油桃亩产值6万元, 种植香水百合鲜花亩产效益达10万元, 一亩羊肚菌卖到国外一万五千美金, 一盆创意盆景可以拍出六十万元的天价。培育一个在全国有影响的创意农产品品牌, 能形成一个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创意农业龙头企业。建成一个创意农业科技园, 整个园区年产值可超过100亿元;建成一个创意农业产业带, 可实现年产值1000亿元, 创意农业成为拉动内需的新引擎……创意农业改变中国, 越来越多农民尝到创意农业带来的甜头, 发展创意农业产业成为农民新追求。

江苏省海安县白甸镇周垛村13组韦春奎把绘画美学的理念引进到大棚蔬菜种植中, 缤纷的五彩椒、翠绿的黄瓜、通红的番茄, 让参观大棚的人们犹如走进工艺品展览馆。他种的蔬菜以农家肥为主, 化肥以高档有机肥为辅, 坚持现采现买, 不卖隔宿菜, 保持蔬菜的新鲜度和良好的口感, 让每个消费者放心消费。

2008年金秋九月, 天津市汉沽区茶淀镇玫瑰香葡萄迎来了收获季节。作为2008汉沽葡萄文化旅游节的重要内容之一, “葡萄游”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采摘品尝。汉沽区共开辟了30多个葡萄精品园供游客采摘;进行民间花会表演;精心举办趣味吃葡萄大赛;组织参观酒文化博物馆、品葡萄酒、自装酒等活动。“葡萄游”既体现了汉沽区的农业特色, 又为广大游客提供了休闲娱乐、回归自然的广阔空间, 使广大游客不仅可以采摘香甜的葡萄, 还可以品尝醇香美味的葡萄酒、参观并亲自体验葡萄酒酿制工艺。汉沽茶淀镇玫瑰香葡萄2008年采用了声波助长仪, 套袋工艺等先进的种植技术, 无论是葡萄的数量还是质量都得到明显提高。据统计, 2008年9月13日至17日的五天内, 汉沽区共接待游客超过4.5万人, 经济收入达386万元。

创意乡村引导农民创意生活

创意乡村就是通过培养创意农民, 以创意生产为核心, 以美学经济为基础, 以发展优质高效的创意农产品为目的。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为目标, 将农产品与文化、艺术创意结合, 大力构建创意生产、创意生活、创意生态, 推进工农互促、统筹城乡发展、共享现代文明的新农村发展模式。创意乡村体现在农民生活富裕、民主、文明、和谐;农产品种植、加工、营销和文化、艺术创意结合,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改善消费结构, 提高农农产品文化“含金量”, 增加农民收入。

上海市奉贤区庄行镇有1万亩油菜种植, 围绕“菜花”做文章, 即把油菜种植布局的主导观念放在如何将菜地布局得更漂亮、更方便游客游览观赏, 如何让菜花开得更绚烂、花期更长, 如何吸引市民前来游玩等。2008年3月29日该镇举办首届菜花节, 以油菜田为“主舞台”, 推出了田园爱情派对、菜花写生等24项适合城市居民的主题活动, 特别是田园爱情派对, 选出20对新人在油菜田里举行别具风情的结婚庆典, 并在菜花家园设置10个婚纱外景拍摄点, 新颖别致, 备受欢迎。菜花节短短十多天就吸引游客22万余人, 最多一天有5万人前来游玩, 极大地带动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

天津市津南国家农业示范园区现代智能温室里, “腰围”4.5米、重量超过200公斤的巨型南瓜, 单株产量高达5000公斤的超级西红柿树, 在空中“安家”的大红薯, 长在墙上的韭菜……, 实现了农业的工厂化生产。西青区水高庄村农业高科技示范园种植着近百种从国内外引进的名特优新品种, 现代化的种植方式吸引市民假日参观。2008年天津市已新建现代化的智能温室近6万亩, 种植着300多种国内外绿色蔬菜、20多种名贵花卉。天津市北辰区双街镇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按照“三园一地”规划, 开发建设北运河以西10平方公里现代农业示范区, 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沙庄村农民依托科技手段, 大力筹建集观光、餐饮、旅游、商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在花盆里种起蔬菜和水果, 并形成了规模效益。沙庄村示范基地的温室大棚吸引了大批游客, 他们在观赏的同时可以亲手进行采摘, 形成了效益可观的旅游农业、观光农业。示范基地将按照整体规划, 积极引进花卉、无公害蔬菜、精品种养业、观光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营销配送等产业, 在短时间内建成都市型现代农业先导示范区, 带动周边地区农民一同走上高质、高效农业致富之路。

新疆昭苏县是新疆最大的春油菜产区, 有百万亩之多, 占全疆油菜种植面积的40%左右。每年到油菜开花的季节有很多游客都慕名而来, 一睹这金色的美景。每年6月末到7月20日左右, 昭苏山花烂漫, 草原油绿, 溪水清洌, 一望无际的油菜都已经长出了花苞。漫无边际的油菜花在全疆乃至全国更是绝无仅有, 被誉为“中国油菜之乡”。观赏绝无仅有的金色花海, 感受撼心震魄的高原风光, 金灿灿的油菜花渲染着春的风采, 如同绘在大地上的美丽图画, 吸引更多游客留连其中, 美学素养高的牧民“导演”自家的耕作起居, 让人倾心于对昭苏的油菜花进行心灵吟哦以及对草原风光的深深眷恋。昭苏油菜花节以“昭苏文化”为内涵, 积极宣传昭苏, 成为昭苏经济发展的催化剂。

积极培育和发挥人居环境最佳的优势, 创建世界一流的宜居田园城市成为成都的首要愿景。2010年新年伊始, 成都提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发展目标, 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是“人在园中”, 二三圈层是“城在园中”, 中心城区是“园在城中”, 把城市和农村的优点都高度地融合在一起, 让广大城乡群众既享受高品质的城市生活, 又同时享受惬意的田园风光;在城市等级上, 先努力成为国内一线城市, 继而进入世界级城市的行列。为此, 成都市采取“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 从现在开始, 用5-8年, 真正建成“新三最”城市;第二步, 用20年时间初步建成世界现代田园城市, 进入世界三级城市行列;第三步是用30-50年最终建成世界现代田园城市, 成为世界二级城市。全面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推进试验区建设, 是成都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最现实的优势、最宝贵的基础、最根本的举措。在实现方式上, 成都一是要利用独特优势, 大力发展高端产业, 包括传统产业要直奔“微笑曲线”的两端, 走向高端。二是要突出重点、立足领先。三是要完善机制、形成合力, 在全市上下形成合力推进三次产业的追赶型跨越式发展, 加快构建市域现代产业体系。在实现方法上, 将继续扩大开放, 提高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水平, 确定2010年为全市的“扩大开放年”。在国际化的背景下, 成都从中心城区一直到边远农村, 都将体现田园城市的理想。让广大城乡居民享受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福利”, 既享受高品质的城市生活, 又享受惬意的田园风光。一座充满“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的国际区域中心城市正在崛起。

苏州市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着力实施社会、经济、环境共赢;政府、企业、社区联动;中国一流、世界有名示范;城乡互补, 双轮驱动四大战略。苏州利用乡村的空气、气候、山林、水、养生文化遗迹、养生民俗等资源, 打造北部长江沿岸“江海文化与乡村观光”、西部环太湖“绿色度假与文化休闲”、中部湖泊芦荡“美食体验与生态休闲”、南部江南水乡“古镇观光与文化体验”四大乡村旅游集聚区, 凸显“乡村观光+生态休闲+文化体验=绿色度假”的乡村旅游精髓。发展农作物采集、加工体验旅游模式, 让游客亲手采摘蔬果食用, 开展学习烹调活动, 享受纯天然新鲜蔬菜和绿色美味, 学习制作传统工艺和当地食品, 到菜园果园进行采摘等;举办乡村集市, 使游客体验别具一格的乡村商业氛围, 体验在闪烁的星空下、在明月的清辉里观看电影的感觉。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干石览镇新建社区充分利用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与淳朴民风, 打造“海岛艺术创意谷”, 建设一批别出心裁的现代抽象建筑, 让艺术家休闲养身;原生态海岛休闲景观, 让艺术家种地养花, 品尝海鲜美食, 进行艺术创作。在民居外墙画上动漫画或壁画, 将舟山历史上的渔船制作成模型放置在附近水库, 每年能吸引大批游客。新建社区规划通过若干年努力, 建成全国艺术院校学生实习基地。以海岛艺术创意谷为标志的创意乡村, 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带来一个新兴的消费市场, 受到消费者的追捧。

美学经济育出大产业

清澈明亮的水族箱里, 五彩斑斓的热带鱼正在自由的穿梭、觅食, 五光十色的珊瑚, 叶蔓丛生的海草, 造型奇异的贝壳, 一眼望去俨然就是一个惟妙惟肖的迷你海底世界, 观赏鱼已成为市民休闲生活的新宠。珠江三角洲本是四大家鱼的传统产地, 然而近年食用鱼供大于求, 养殖业便纷纷“转业”, 利用承包的鱼塘大养观赏鱼。全世界水族资源的69%在亚洲, 其中最优质的资源又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在东莞、中山、南海、番禺、顺德等地, 观赏鱼养殖场随处可见, 全省观赏鱼养殖面积已达10多万亩, 年产观赏鱼 (含鱼苗) 数百亿尾。广东省与观赏鱼发展相关的水族器材业近年也一跃而上, 目前全省水族器材厂家已超过1000家, 就业人员近20万人。目前, 全国各地的观赏鱼和水族器材60%-70%来自广东。为全国各地欢度春节平添许多喜庆气氛的观赏鱼类, 如今已被广东“养”成大产业, 由观赏鱼拉动的水族产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整个产业年产值已超过100亿元。目前, 芳村区观赏鱼的养殖面积已发展到1180亩以上, 共有上千个观赏鱼品种。在观赏鱼的研发和生产方面, 目前广州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娃娃鱼、杂交鲟生产科研基地, 娃娃鱼、杂交鲟等特种水产品养殖居全国领先水平。目前, 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和以上海、江苏、广东为重点的东南沿海地区已成为我国两大观赏鱼生产地。

栖霞苹果长出艺术的翅膀, 飞往四面八方。任何一种商品, 文化信息、美学含量越高, 它的价值就越大, 栖霞市在苹果文化上作文章, 大力发展艺术苹果生产, 通过苹果与艺术的有机结合, 深入挖掘苹果文化, 融艺术价值于果品, 赋予苹果以人文精神, 改变了单纯的食用价值成为艺术品。通过图案设计、遮光图案纸制作、果实套袋、果实摘袋、果实筛癣粘贴、采收、选果等系列程序制作而成。由于字画的笔墨部分遮挡了太阳光线, 当果实采收时, 红艳艳的苹果上便被阳光雕刻上了金黄色的各式图案或书法作品。栖霞市围绕苹果做足文章, 除举办以苹果为主题的大型文艺活动外, 进一步提高果农的果品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和竞争意识, 策划了栖霞苹果600点全国互动营销活动, 向全国100个城市市长、100家果品加工经销企业、100家外资企业、100家电视台台长、100家报社社长、100所大学校长赠送用阳光“雕刻”在苹果上的个性化祝福语言、栖霞市领导的寄语、今日栖霞画册和互动贺卡。写有“友谊”、“合作”、“桥”等文字的栖霞艺术苹果“特别贺卡”从栖霞启程飞往全国600个地方, 进一步打造了“中国苹果之都”的品牌, 提升了栖霞的城市形象和竞争力。近年来, 地处胶东半岛腹地的栖霞市利用着色原理和剪纸作品在苹果上大做文章,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 该市生产艺术苹果100多个品种, 成为国内外客商的抢手货。全市建起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50万亩, 年产优质果品12亿公斤, 优质果率达到90%以上, 并被授予“无农药残留放心果”试点市、“全国无公害苹果生产示范市”、“中国苹果之都”等称号。 (图1栖霞艺术苹果俏销市场。)

2002年10月, 在北京举办的首届栖霞苹果艺术节上, 由6000多个书法苹果组成的《感恩农业赋》和64首《耕织诗》, 吸引了大批京城人。2003年第二届苹果艺术节, 栖霞人又用50吨苹果, 构筑起了一条500米苹果艺术长廊, 将艺术与苹果完美结合, 讲述出一个个有关苹果、果农、农村命运变迁的故事, 折射出中国农业、农民、农村发生的深刻变化, 引得首都市民纷纷抢购。2004年9月在烟台举办的第六届国际果蔬博览会上, 用16000多个优质苹果组成的万里长城图案, 博得了与会客商的一致赞誉。2008年金秋十月, 正是摘苹果的时节, 在栖霞市的果品批发市场上, 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氛围, 果农正在包装一个个印有奥运福娃、祝福语言、十二生肖图案的艺术苹果。收购价格最高的达到每公斤6元, 价格比普通苹果高了几乎一倍。

(未完待续)

3.卢安克的中国乡村教育尝试 篇三

2001年2月初,广西东兰县隘洞乡中学的师生们听到了一个大好消息:一个中文名叫卢安克的德国年轻人,要来隘洞中学当老师。他不要学校发一分钱工资,吃穿问题全由自己解决。东兰县是全国48个最穷县之一,很多孩子都读不起书。

2月7日,“洋教师”卢安克果真来到了隘洞中学。

原来,时年32岁的卢安克是德国汉堡市人,汉堡美术学院毕业,在德国先后从事过多项工作。1990年夏,他第一次踏上了中国的土地,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旅游。回国后,中国诱人的山村风情深深地烙印在了他的脑子里。

1992年夏到1993年初,为了深入了解中国山村的面貌,一心想学好汉语的卢安克先后在中国的东南大学和广西农学院学习,聪明的他很快就能用汉语跟中国人交流了。

1996年底,对中国心向神往的卢安克再一次来到了中国。这次,他来到了广西阳朔。他想在中国的土地上真正地“扎”下来。由于他的英语水平也不错,他便要求有关部门安排他去阳朔县的一所中学教英语。

可是,他渐渐发现,中国的教育似乎跟他想像的“不太一样”。在他看来,中国的老师教育学生的目的总体说来是为了“应试”,应付没完没了的段考、期考、中考、高考。而不像他认为的、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素质——实际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在他看来,中国这样的“应试”事实上已代替了学生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他越想越觉得这样的“应试教育”不是“理想”的教育模式。天长日久,他竟生出了要在中国尝试推行“非应试教育”的念头。而且,他想找一个贫穷的山村开始尝试。因为他认为,只有在山村,现有的教育才相对不那么“根深蒂固”,他才容易取得成效。

半年之后,卢安克结束了在阳朔的执教,来到了南宁。之后几年里,他数度往返于德国—广西。在广西,他一面在南宁一所学校教德语,一面积极联系可让他进行“素质教育”实验的学校。终于,亟需优秀教师的广西东兰县有关部门同意让卢安克前来施教。隘洞乡中学校长也答应了卢安克的教学要求。于是,在2001年2月初,卢安克兴冲冲来到了隘洞乡中学。

中西教育碰撞

在卢安克熟悉了学校的情况后,隘洞中学校长安排去教一个普通初二班,教英语、美术和地理。接受安排的那一晚,卢安克高兴得一夜难眠。

让同学们感到新鲜的是,卢安克老师上课,并不像以前的老师那样拿着英语课本一遍遍地带着学生们念单词、一段段地让同学们朗诵课文,而是把课本丢在一边,即兴教同学们一些课本上不曾有的单词、语句。比如教室外正在下着雨,卢安克老师就会教一些跟雨有关的单词和语句。

时日一久,同学们发现,卢安克老师上英语课不重视课本。他觉得发给学生课本,就让学生在开学时就知道了整个学期要学的内容,这样就让学生产生了学习只是一种任务的“任务感”,学生就不会有什么好奇心去学了。他也不喜欢教什么语法,他觉得要判断一句话有没有错误时,如果考虑到所有的语法规律,那将是多么的辛苦。不如凭感觉,如果说这句话时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产生,那么这句话就一定是错的。他还觉得学生做作业和考试时的题目,只能培养出学生适应课题的一种思想方式,而没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上美术课时,卢安克不主张学生去画一些固有的物体,也不以“画得逼真”作为画得好的评判标准,而是主张学生发挥想像力去画。学生们“乱画”的东西往往得到他的好评。

上地理课,卢安克也不喜欢按课本上的“标准”去教学生,不喜欢学生去死记硬背“标准答案”。

非但如此,在整个学期里,卢安克甚至没有让学生做过一次测验。他的观点是,他不想知道学生的成绩。他只想把教学做得更好,而成绩的好是有限的,不可能做得更好,它有一个顶点。

他还从来不向学生们提什么“学校的要求”、“学习的标准”。因为他觉得如果学生们学习的目的都是去满足学校的同一个要求的话,那最终学校就不像是为学生而办的,或者,学生必然适应不了学校。他说在德国的学校里,他以前就从没听说过“要求”这个词。

到段考的时候了。卢安克教的这个班跟别的老师教的班一道参加了段考。让人伤心的是,卢安克所任的科目考得都是最差的。就连大家所认为的“洋教师”理所当然的强项——英语科目,他所任教的那个班也是全校考得最差的:全班只有6个学生及格,平均分仅为20分。

让自己、让自己的学生去参加这样的“淘汰赛”,不是卢安克的愿望。思来想去,卢安克觉得在这里呆不下去了,只好选择了离去。

愈“挫”愈勇

离开隘洞中学后,卢安克回到了德国。可是,卢安克实在太想在中国进行他的教学尝试了。2002年6月,卢安克又来到了中国广西的东兰县。这一回,征得有关方面的同意,他来到了东兰县最偏僻最贫穷最远的林厂屯。

卢安克找了一户农家,在那里住下了。每月他交给农户10元房租钱。因为这个“洋人”是免费“招生”、免费上课,不久,就有16个孩子来了。这些学生里面,只有一人上过小学一年级,会说几句普通话。

上课了。卢安克首先要教学生们识汉字、说普通话。卢安克没有现成的课本发给学生们,他也不想要课本。他首先从a、o、e、d、t、f教起,然后让学生们讲出自己想拼出的汉字,他再跟学生们一块把那汉字拼出来。然后就让学生记住这个汉字,不仅要学会识别它,还要学会去写它。再后来,卢安克就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经历、故事、兴趣爱好等,然后帮着学生们一块用拼音把这些内容在纸上拼出来、用汉字写出来。这些学生都很相信卢安克,学习起来很来劲。

之后,卢安克便给学生们定下一个个的讲叙题目,如《抽烟的人》、《喝醉的人》等,然后指导着学生们把内容在纸上拼出拼音、写成汉文。如此,学生们的一篇篇作文便写出来了。产安克把这些作文跟以往在纸上拼写下的东西整理成册,就成了同学们的“课本”了。卢安克不时地让学生们温习“课本”上的东西,以便不被忘记。随着“课本”的日益增多,学生们学到了东西也越来越多了。不少人逐渐能用普通话跟他交流了,视野也越来越开阔了,脑子里知道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了。看着学生们在自己采用的教育方式下不断进步,卢安克心里比喝了蜜糖还甜,每天脸上都是笑呵呵的。

在教学生的过程中,卢安克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在进行素质教育。他想跟学生们一块来考虑并改造他们的生活环境。他让学生们用纸来做成自家和屯里的小房子,然后让他们把这些小房子摆在桌子上,再让学生们从上面看,把这些房子画下来。这样,这张画就成了学生们见过的第一张地图、也是屯里的第一张地图。

卢安克的事逐渐让不少人知道了。全国各地很多人给他写信,想跟他交流,甚至不辞辛苦前来找他,对他表示理解和支持。

由于要去北京用一段时间修改他的一部书,卢安克离开了林广屯,去了北京。

4.乡村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篇四

如果说青年人是八九点钟的太阳,那么孩子无疑是天边的那第一抹朝霞,只有当朝霞绽放出其最绚烂的画面,一个艳阳高照的丽日晴天才会蓬蓬勃勃而生机盎然。3月14日,由顺德区妇联组织制作的《顺德区居村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报告》正式发布,这份旨在关注儿童成长、探讨居村家庭教育的调查报告,是顺德区妇联在全区8个镇多场“欢乐村居行”现场活动中进行居村家庭教育现场调查研究,以问卷和访谈两种形式进行资料搜集与整理,并接触全区城乡家长171位,重点探讨当前顺德区居村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并研究相应的对策,对进一步做好顺德家庭教育工作、推动全区农村家庭教育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区妇联的相关人士在当天的记者见面会上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此次的主题调查在顺德尚属首次,但区妇联及区家庭教育研究会都付出了大量的劳动,无论是从调查的严谨性还是受访对象的代表性,此次调查都有着相当的重视与认真的态度。从调查分析中所得出的结论与问题点,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顺德居村家庭教育中值得注意的重点和难点。

报告解读:四大误区成居村家庭教育“拦路虎”

调查发现,就当前居村家长对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各式各样,但基本集中在以下四方面。相关人士认为,正确面对家庭教育中的误区才有可能将家庭教育工作建设得更为理性化和现实化。

突围爆点:三大建言修补居村家庭教育缺口

针对调查总结出来的四大普遍存在的误区,区妇联、区家庭教育研究会人员在经过大量调研及收集相关专家建议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三项可行方案,以弥补因家长原因造成的居村家庭教育的种种不足。素质调查1 普遍较低,亟待转变理念及行为 ●数据统计

学历方面:受访家长中,%的家长学历在初中以下,高中的有%,而大专以上的仅占%。;

意识方面:自认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的只占11.%,而在获取辅导孩子能力、掌握教育方法的意识方面,高达%的家长竟然回答“一点都不希望”,且希望得到帮助的家长不到10%。■原因透析

一、居村家长学习意识淡薄,难得看书看报,更何况儿童教育、心理辅导之类的书籍;

二、居村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没有足够重视,家庭教育行为极为欠缺;

三、居村家长自身生活方式的非健康因素干扰太多,给孩子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视; ▲市民声音

北滘的郑一堂是高中生,他自己也承认,工作压力大,没有意识去对孩子的学习和相关教育进行过思考。

记者采访中发现,排除素质的原因,相当多的家长都会用“工作”说事,以此来作为自己缺失家庭教育的借口。◆专家评点

顺德区容桂幸福陈占梅小学校长曾宪松:家长素质的高低是相对性的,不可否认居村的家长相对城区的会稍为偏低一些,而且素质偏低的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关注度就明显低于素质高的家长,表现出参与教育的意识不强,有些家长甚至把孩子完全托管于学校,自己不闻不问。要改变这一点关键要强化家长的参与意识,家庭也是孩子的一所学校,家长更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要认识到教育孩子也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意识调查2 缺乏理性,将教育重担交付学校 ●数据统计

家校互动:有意识与学校保持联系并主动从学校方了解关注孩子状况的只占受访人数的%。■原因透析

一、认识有误。居村家长普遍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与己无关;

二、责

任缺失。在孩子遇到什么问题后,家长只是一味抱怨,甚至指责学校失职。▲市民声音

邓刚则是为数不多的大专生之一,尽管如此,他认为作为家长,都有着自己的社会任务,教师也是承担社会责任的一份子,孩子的教育应该在学校就有成体系地施行。

记者走访中发现,就教育所承担的任务而言,许多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找学校”,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就是学校的事。◆专家评

点顺德区大良凤城中学副校长尧勇:教育孩子是社会、学校、家庭三方的共同责任,要是缺少一方,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都是一种缺失。比如说道德品质的培养,孩子一出生首先就在家庭里接受教育,要是家庭教育这块缺少了,孩子这一方面的培养就失去了一个正确的观念导向,再把孩子放到学校来,教育就会难免出现一些障碍。所以家长一定要在观念上转变过来。理念调查3 望子成龙,高压手段得不偿失 ●数据统计

寄望方面:有%的居村家长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对孩子的思想建设、内心感受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比较忽视;

关注度方面:在校表现的关注占%,能否自觉完成作业 占%,而关注品德表现及校园生活感受的只占13%。对错犯错方面:能采取说服教育为主要方式的占%,而采取“不理他”“关在家里”“罚站”等消极方法的有%。■原因透析

一、理念失衡。一方面期望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另一方面把才能局限于孩子的书本知识或成绩表现;

二、方式失策。基于对孩子的期望,在面对孩子错误的时候,认为严厉、高压才会对孩子有更大的触动。▲市民声音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未能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管我上班多么辛苦,我都会和我爱人轮流对孩子的作业每天都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其学习中的问题和错误。(会打孩子吗?)会,教育过程中肯定有时候对他的表现不满意而采取一些武力,但这也是为他好啊。”梁军如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他却希望读小学的孩子会有更好的发展,考上好学校从而有个好工作。罗庆在回答记者关于对孩子的希望时也表达着相似的观点,“每次考试我都要求孩子要进到前五名,否则肯定会有些惩罚。”

5.中国乡村教育调查报告 篇五

贵州省黔西南布衣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紫马乡龙头小学校长焦胜华认为这个方案的最大亮点在于优化教师规模和结构、改进教师待遇。

根据这一计划,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将按照城市标准统一核定,其中村小学、教学点编制按照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

在乡村教育这行干了15年的焦胜华说,乡村小学里最需要迫切解决的就是专业教师不匹配的问题。如果仅按生师比的要求来配置教师,龙头小学232个学生只有10个乡村教师编制,这些学生分成6个班涉及6个年级,仅语文、数学老师就需要12个,英语、美术、音乐、科学、体育这些专业性很强的学科根本没法开展。

“按照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编制核定有助于扩大乡村教师的规模,使孩子们能够受到更全面的教育。”他说。

虽然龙头小学被当地教育部门评为“优秀教师培育基地”,焦胜华对师资流失的担心一点不亚于其他普通小学的校长。

“当乡村教师很没有职业安全感,发展空间不大,再加上我们这里交通不便,生活不便,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到我们这任教,工作两三年后都能得到比较全面的锻炼,很快就走了。这次计划提出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都契合了一线教师的呼声,也更符合乡村教育发展的实际。”他说。

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父母心公益基金“烛光行动——乡村资教计划”执行主任于奇文认为,这项计划非常务实,找到了乡村教育的痛点并且提出了解决方案。

他注意到国家提出鼓励地方政府和师范院校根据当地乡村教育实际需求加强“本土化”培养,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建设性的思路。

“根据我们的调研,90%的支教老师都会到乡村小学跟孩子们说,‘你们好好学,学好了走出大山’,可是都到外面去,家乡的发展怎么办?乡村教育由谁来延续?”于奇文说。

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个症结,在2014年发起“烛光行动”伊始,于奇文就提出了招募本地师资队伍,以教育雇员而非爱心人士或社会志愿者的身份到山村小学从事教育的公益理念。

他说:“培养本地化的教育雇员有助于向孩子们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脱离贫困的家乡,而是因着对家乡的热爱,希望自己有一天能让自己的家乡脱贫。此外,培养本地化教育雇员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不会有外地支教人员的孤独感,更容易融入当地文化。”

焦胜华也认为本地化是一个出路,但是需要政府和社会公益组织的长期努力。他说:“2001年我刚来的时候,龙头村和栗树村两个村的大学生、中专生加起来也才不到10个,现在估计有三四十个。但是光培养出人才还不够,还要他们有留下来的意愿,没有一个激励机制是不行的。”

为了吸引本地人才支持本地乡村教育,于奇文在做“烛光行动”这个项目计划时专门设计了一套激励计划。这些教育雇员由父母心公益项目派驻烛光小学,受当地小学校长的全权领导。同时,校长每月还将获得一笔人均八九百元的烛光奖金,用于发放全校所有教师的绩效考核奖。这些教育雇员与所在学校的其他教师一道公平竞争职业进修的资格。服务期满后,烛光行动项目的教育雇员可选择继续签约,继续享受高于当地的薪资水平,也可以参与银质和金质烛光奖的教师资格评选,获胜者将被推荐至合作私立学校任职。

“我们的目标就是不再靠教师的悲情和奉献来发展乡村教育,而是打造一个成熟的教育队伍机制。”他说。

焦胜华认为这个机制很实用,龙头小学的音乐和美术教师就依赖烛光行动计划来补充。

在于奇文看来,这个五年计划对从事乡村教育的社会组织也是一个鼓舞。“作为社会组织,看到我们的探索与国家的政策理念保持一致,并与政府部门的操作形成互补,这是令人非常振奋的消息。”

晴隆县规模村规模小学的音乐教师龙涛是烛光行动计划的教育雇员,他把自己的架子鼓、萨克斯管带到学校,给一到六年级的孩子上音乐课,组织合唱团,希望音乐能给他们带来快乐。

执教一年多来,令龙涛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学校300多个学生中80%-90%都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远离父母,学校教育是他们成长的重要依靠。

焦胜华希望政府未来也能考虑到乡村小学对校医的需求。他说,因为村子里没有乡村医生,大部分孩子都是留守儿童,一旦生病了,学校都找不到合适的人送孩子去医院,即使送去了又非常担心孩子出事,因此工作压力非常大。

龙涛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我教过的学生中有人能愿意做乡村教师,把乡村教育继续办下去。”记者程云杰 张源培

现金网

http:///a/xianjinwang/

6.中国乡村教育调查报告 篇六

县教育局:

根据《龙陵县教育局关于收集上报乡村扶持教育政策措施的通知》(龙教电[2012]24号)文件要求,我校安排专人进行了认真梳理,现将平达乡乡村扶持教育政策措施报告如下:

一、相关文件

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教育事业,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继全县教育工作会召开以来,我乡相继出台了《中共平达乡委平达乡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平达乡人民政府关于聘任教育监督员的通知》、《平达乡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事业建设的意见》三个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党委政府、村组干部、学校、教师、家长的职责,聘任了社会教育监督员,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行乡级领导挂钩学校制度,进一步完善奖惩机制,加大考核力度,促进我乡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开创教育事业新局面。

二、扶持教育政策措施

(一)建立健全表彰激励机制

1、对学校、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建立评先奖优长效机制,每年开展一次优秀校(园)长、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 —1—

作者评选表彰工作。进一步完善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机制,坚持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倾斜的分配原则,做到以岗定薪、薪随岗变、优绩优酬,充分发挥激励导向作用。建立教学质量奖励机制,从2012年起,乡党委、政府每年将对成绩突出的学校、教师和学生进行奖励。

(1)中学:一是设立成绩突出奖。对成绩突出的教师进行奖励,在全县按综合成绩排名前10名的教师进行奖励,1—2名为一等奖,3—5名为二等奖,6—10名为三等奖,奖金九年级分别为800元、600元、400元,七、八年级分别为600元、400元、200元;二是设立进位奖。对中考成绩全市排名设进位奖,当年位次与上年位次相比较,每提升一个位次奖学校10000元,主要用于奖励教师。

(2)小学: 对全乡教师进行奖励,教师奖励根据所在学校区域类别不同分为三类:一类(坝区五完小);二类(章赛小学、安庆小学、橄榄寨小学、小田坝小学、安乐小学、段家坝小学);三类(黄连河小学)。二类学校教师在教学成绩综合评价得分上加5%,三类学校教师在教学成绩综合评价得分上加10%,计入个人总成绩。通过加分后,将全乡同年级、同学科统一为一个类别比较,从高到低择优奖励。奖励学科为语文、数学、英语、科学,评价方法以学年末教育局的计算方法为准,成绩以学年末全县统测综合评分成绩为准,全乡同级同科目进行比较。

一是设立成绩突出奖。综合评分在全乡前3名的学科,分别给予任课教师奖励:单科综合评价排名第一名奖500元,第二名奖400元,第三名奖300元;二是设立进位奖。以学校综合成绩排名设进位奖,第一名奖学校4000元,其它每进一位奖学校2000元,用于教师奖励。

2、对乡党委、政府挂钩领导、村委班子、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人士的表彰奖励。乡党委、政府在每年的教育工作会上对抓教育有突出成绩或贡献的挂钩领导、村领导班子成员、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人士分别进行表彰奖励。

3、对学生的表彰奖励

凡参加中考的平达中学学籍考生,对取得全县前10名的进行表彰奖励,1至2名奖3000元,3至5名奖2000元,6至10名奖1000元。

(二)聘任教育监督员

在全乡十个村委会聘任热心、关心教育,在本村有一定名望的教育监督员。每个村聘任2人、中学3人,全乡共23人。主要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须经常到学校调研座谈,了解学校开展工作情况;二是学习和宣传好县委[2012]3号文件精神和各种教育法律法规;三是协助乡纪委、挂钩领导和中心学校监督教师队伍作风建设;四是监督家长是否将适龄儿童准时送入学校。

(三)实行领导挂钩学校制度

实行领导挂村、工作队员驻村制度,动员全乡各方面力量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切实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步伐。制定考核奖惩办法,乡主要领导、挂村领导、工作队员、中心学校校长、村支书及主任缴纳风险抵押金,年底根据考核结果兑现奖惩。

平达乡中心学校

7.中国乡村教育调查报告 篇七

1 乡村休闲旅游与创意农业

乡村休闲旅游指旅游观光者依托自然乡村空间环境, 以领略美好乡村奇特自然风光、突出人文景观为目的, 集观自然风光、乡村休闲度假、民俗娱乐、农家购物、农事体验为一体的旅游形式[1]。19世纪30年代, 在欧洲兴起了一股“乡村热”形式的旅游, 1865年, 意大利成立了“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 从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角度引导居住在大城市的居民, 利用闲暇时间在家人、朋友、同事的自由组合下, 结群到农村体验乡村生活, 倡导游客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20世纪90年代以后,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村经济组织形式更趋多样化, 乡村旅游也随之异军突起, 乡村休闲旅游作为提高农村经济新的衍生形式, 以其功能多样、资源利用高效、消费需求新兴而被业界视为最具潜力的朝阳产业。据成都市旅游局发布的《2015年成都市旅游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显示, 2015年成都市接待乡村休闲旅游游客达9519.18万人次, 占旅游接待总人数的49.75%, 收入总额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 (达到200.06亿元) , 同比增长24.25%。

创意农业旨在突出思维逻辑和发展理念的创新, 注重把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加工过程、生产方法等融入文化再造、旅游提档、产业升级, 从而打造具有浓郁“乡愁”意境的产品和市场[2], 并以独特的创意农产品或农事活动, 传承并打破生态农业、都市农业、设施农业等农业形态, 达到现代农业与旅游产业的资源优化配置和协调包容发展的最佳效果。

2“中国酒村”的基本情况

“中国酒村”地处成都平原西南部邛崃临邛街道文笔山村, 距成都65km, 项目规划面积533.33hm2, 总投资15亿元, 以“酒香里的中国、记忆中的老家”为主题, 以邛崃千年南丝路农家酿酒工艺为文化基础, 对现有川西民居实施升级改造, 打造集“邛崃原浆文化体验之旅、红高粱种植酿酒、农家花海田园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展现独特原酒文化为主题的川西平原乡村休闲旅游胜地。“中国酒村”规划建设12个功能区域, 分别为:大梁酒庄、田园迪士尼乐园、万亩红高粱观光公园、迷你香猪园、大梁农耕园、酒疗SPA水景酒店、二十四孝养老院落、未来水世界乐园、天府水浜渔村、太阳部落梦幻乐园、丝路酒寨以及酒坊民居安置街区。这些不同的功能定位与建设旨在为每一位远离都市喧嚣的游客能在这里随农家俗、酿农家酒、住农家院、吃农家饭, 体验田园耕种、酿制原浆老酒、寻找儿时的记忆。随着“中国酒村”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不断提升, 慕名而来的国内外游客越来越多, 仅2015年就接待国内外游客约80余万人次, 单体旅游收入总额达3000多万元。

3“中国酒村”发展创意农业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3.1“中国酒村”发展创意农业的特点

3.1.1“以农养酒、以酒促旅”的模式促进了创意农业与乡村休闲旅游的循环融合发展

“中国酒村”在打造过程中, 突出农业主线, 把周边农民的农业生产用地通过作物折价、货币补偿、土地入股等形式进行了使用权流转133.33余hm2, 专门用于种植酿酒原材料红高粱。游客以认种红高粱的形式体验种植、收割、酿酒的乐趣, 通过“种酒粮、醅酒窖、事酒艺、兴酒礼”等一系列身临其境的活动让游客了解中国酒文化的源远流长。

3.1.2“回味童趣、回归田园”推进乡愁记忆与农耕文化深度结合

按照“嬉戏田园一天, 穿越时空千年”的理念, 把农业生产的末端附属品稻草编制成变化多样的各种动物形状, 建造一个纯稻草主题文化的“农村新型迪士尼乐园”, 在给游客带来耳目一新感觉的同时, 又在山水田园间亲身感受滚铁环、扯陀螺、荡秋千、跳皮筋、跷跷板爆米花等传统老游戏的无限乐趣, 找寻孩提记忆, 重归故里田园。

3.1.3“体验农事、农耕教育”推动乡村休闲旅游与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结合

以亲子系列为主题, 父母带领孩子种高粱、探酒坊、碾水磨、进厨房, 通过这些农事体验活动, 把碾米、磨面、榨油等传统手工技艺一一呈现, 让游客特别是青少年游客感知农耕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汗滴禾下土”的辛勤与快乐, 让城里的孩子在劳动中接受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再教育。

3.2“中国酒村”在发展创意农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酒村”在发展创意农业进程中, 充分吸纳前人在开发过程中形成的成功经验, 经过4年多的成长, 已经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绩, 但是在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3.2.1 生产的适度经营规模效益不明显

过于分散的经营方式, 将会造成投入产出比的偏离, 产业链条局限于第一和第三产业, 缺乏农业工业化过程, 创意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值空间相对狭小, 因此缺少规模化的企业等市场力量的跟进, 将很难投放市场, 树立高端品牌, 从而将大大限制其资本运作的潜力。

3.2.2 创新力度不够大

有重复传统农家乐的趋势, 产品开发的科技含量偏低, 生产加工工艺落后, 缺乏一定的科研投入、技术储备和厚实的农业发展土壤环境。

3.2.3 对乡村休闲旅游与创意农业协同融合发展的认识程度不够

缺乏宏观愿景和远期发展目标, 还没有利用好“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这块金字招牌进行创新品牌的宣传与推介, 缺少全景产业发展的市场化开发理念。

3.2.4 缺乏对乡村休闲旅游与创意农业发展方面的资本、技术、人才、运作机构的充分培育

还没有从教育、科研、人才、政策、市场等方面为创意农业市场化开发创造条件成熟的外部环境[3]。

4 创意农业发展的模式探究

在分析了“中国酒村”创意农业发展的特点和存在问题后, 我们不难发现, 农业与旅游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在呈现多层次创意化发展的农业产业里, 要实现农旅互动发展, 融合多种产业元素催生新的创意农业发展模式十分必要。

4.1“花卉+婚庆”模式, 打造“世界爱谷”

把花卉的培育生产与婚庆进行有机结合, 打破传统室内婚礼的束缚, 在绚烂鲜花的芳香和美丽阳光的交相辉映中举行浪漫婚礼, 在花熏大道感受七彩浪漫童话花海。推出花卉种植、销售、鲜切花;推进花卉深加工与鲜花延伸品再生;打造婚纱摄影胜地、婚礼举办天堂和温馨蜜月洞房;形成集花卉养生、保健、美容于一体发展的世界爱谷特色花卉婚庆游憩综合项目。

4.2“苗木+休闲”模式, 打造美丽生态新村

把苗木作为乡村休闲旅游与创意农业规划的有生资源, 在全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 因地制宜种植旅游观赏性强、开发价值高、景观效果好的优质苗木, 不断提高苗木在乡村休闲旅游发展中的经济效益。同时对景观苗木进行搭配种植, 突出苗木种植的空间视角, 形成情景化的景观效果, 把游客带入一种心旷神怡、如临其境的林木郁郁丛生的美丽生态新村[4]。

4.3“果业+创意体验设计”模式, 打造创意瓜果王国

以“微果园”的模式, 由企业主把果园划分为若干大小不一的小块, 游客可以根据个人对水果的偏好、不同的季节、种植技术的掌握程度等认种一块果园, 平时由企业主代为打理, 游客可以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来照料自己的果园, 并在瓜果成熟季节实地感受采摘之欢乐。同时, 邀请有经验的专家对瓜果进行创意设计, 形成以瓜果果实、果树、花朵及其吉祥寓意为原型的各种创意性景观、休闲空间、动漫体验项目, 也可以“以人代物”, 把鲜活的人打扮成瓜果形态, 感受异样之美, 并在游客用餐时的餐具、座椅、房间的包装设计中融入瓜果元素。

4.4“鱼业+多元化渔乐体验”模式, 打造百渔乐园和虾兵蟹将王国

在传统垂钓的基础上, 引入摸鱼、掏螃蟹、钓青蛙、抓大虾、粘知了等各种娱乐方式, 将钓鱼、抓鱼、网鱼、摸鱼、打鱼融入相关联的其他乡土游乐方式, 构筑一个乡土田园以渔猎文化为主题的游乐游憩综合体。同时, 将鱼、虾、蟹、蛙、贝等进行象形设计, 设计成为各种小屋、休闲座椅、景观设施、生活用具, 真正地让你进入水产养殖的王国。

4.5“民俗技艺+情景化体验”模式, 打造梦回“十八坊”

以记住乡愁为目标, 收集整理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民俗技术、耕作方式和传统劳作工坊, 通过特定区域、方式再现作坊内部摆设、工具、工艺流程等[5], 游客既可观看传统的劳作方式, 又可亲身参与酒坊、油坊、磨坊、染坊等体验劳作。

摘要:创意农业是农业发展史上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新模式, 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方向。该文以成都邛崃“中国酒村”作为调查对象, 研究了其特点, 分析了在乡村休闲旅游背景下创意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两者包容协调的创意农业发展模式。

关键词:乡村休闲旅游,创意农业,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杨畅.乡村休闲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与破解—基于湖南实践的思考[J].农村经济, 2016 (4) :50.

[2]李瑞芳.创意农业视角下的农业科技发展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 2010 (22) :46.

[3]林炳坤, 吕庆华.双钻石模型视角下闽台创意农业合作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 2013 (4) :116.

[4]苗长虹, 魏也华.分工深化、知识创造与产业集群成长—河南鄢陵县花木产业的案例研究[J].地理研究, 2009 (4) .

8.中国最美的乡村 篇八

这是中国最美丽乡村五月里的田园春梦!

婺源的建筑是典型的徽派风格,具体体现为粉墙黛瓦,雪白的墙身,青黑色的瓦,像上世纪初的黑白照片,不着色彩,超凡脱俗又弥足珍贵。屋顶有刻着各色图案的檐角,不是写意而是工笔,却没有弄巧成拙的俗艳。在延村、上晓起村、下晓起村,在汪口俞氏宗祠和清华古镇,我们以缓慢的脚步丈量历史在这里的沉淀。青石板上走出了南宋的理学家朱熹,走出了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也迎来了如我等的旅人,而它仍沉寂得令人肃然起敬。数百年的光阴轻轻挪移之后,我们走进,感觉到了心虚、胆怯的慌乱。这样的生存环境,比之于城市显得陈旧却又大度、松散却又朴素、谨慎却又开朗。城市的熙熙攘攘,更多的是让人感觉到生存与生活的挤压。

在这里,一种单调的乡村情怀蕴藏着人生意义的厚度,使你在不知不觉中精神健旺。

9.中国义务教育现状之调查报告 篇九

一、巧立名目乱收费

国务院已经明令禁止不再向农村中小学生收取书本费,课桌费等费用,而学校则巧立名目实施乱收费,有的学校将练习册,英语磁带等学生必备的教辅资料在开学初收取费用,但不告知学生家长,到了学期过半或学期将要结束时,再将这些项目重新向学生收取,造成重复收费。

有的学校在刚入校的新生中收取一定的课桌凳费用,并且不开具任何的票据,班主任将学生的姓名记录下来交给学校领导就行了,在收费时承诺学生在离校时可以将课桌凳带走,或者按使用情况退还费用,可到了学生毕业时却只字不提,造成家长不满,甚至有的学生在毕业时,明知向学校要钱无门,索性将课桌凳砸烂,以泄愤,造成公物损坏现象严重。

二、教研经费投入不足

国家这几年在义务教育阶段投入了大量的义务保障经费,但是一些学校将这批义务保障经费私自挪用,用来美化校园,添置一些并不实用的教学教学设备、办公用品,但是,真正用在一线教师身上的教育教研经费却少的可怜。有的学校一学期也见不到上一节公开课,有的学校的教师甚至几年没有听一节课,至于教育教研,更是无从谈起。

有的学校的教学设备严重老化,在许多小学,科学实验课中,找不到量筒、量杯。在地理课上,找不到一张完整的中国地图,即使有的学校有,也是紧锁于实验室、图书室,甚至连实验室的管理员也不能很快将它们找出来,有的学校虽然教学设备添置了,但大多一买了之,一把锁就将先进的教学设备与一线的教师隔绝,造成了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

三、学校管理不到位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有的学校的校长,经验不足,思想老化,墨守成规,没有新的管理理念。跟不上新的教育形式,新的教育教学经验到了学校就被用老壶装了进去,不能满足新形式的教育需求。一些学校校长家长作风太浓,引起教师的不满,教育教学情绪不高,甚至有抵触情绪,形成矛盾,这样的学校,留不住好的教师,更不能形成良性循环,导致教育教学质量低下,留不住学生,造成学区内的学生择校。

10.中国家庭教育焦点问题调查报告 篇十

生活自理,或许只是冰山一角。《报告》的数字反映出更多令人担忧的问题:70%的孩子生活懒散、58%的孩子有拖延症、53%的孩子粗心马虎……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父母发现孩子缺乏恒心、存在畏难情绪。为什么中国孩子在自信心、恒心、毅力、生活习惯等“素质力”方面存在普遍缺失?

“它折射出应试教育弊端,家长过早重视孩子成绩,而忽视了素质能力的培养。”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程方平如是分析,“就人格塑造、品质培养、行为习惯养成等方面而言,若低龄阶段出现问题后不加以正确的教育引导,这些影响或将贯穿个人成长的始终。”

不同地区家长 烦恼大同小异

11.一个乡村就是一个中国 篇十一

小说以冷静细密的笔调,呈现十九至二十世纪的四川农村现状。写得克制清淡,我相信,就凭这一点,被浓油赤酱重口味惯坏了的现代读者,大多数是受不了的。但如果因为这个原因,而不能阅读这本书,会是很大的错失。

先从作者董时进谈起吧。董时进在国内少有人知,他出生于1900年,在四川垫江农村长大,20岁考上公派留学,24岁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农业经济学博士,回国后历任北平大学、四川大学等校农学院教授及院长,主编《现代农民》月刊,创办重庆大新农场,发起成立中国民主同盟,1947年创建中国农民党。

1949年末,董时进公开上书毛泽东,反对土改,陈述中国土地问题关键所在——不是分配不均,而是人口太多,土地太少,应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出去,发展其他产业,而不应该把土地更小块地划分切割,那样只会导致土壤退化。当然这些先进的观念只招致当时政府及学人的批判。中国农民党也最终被迫解散。1950年后他离开大陆,在美国定居,任教于加州大学,曾出任美国国务院农业顾问。84岁辞世时在四川设立“董氏奖”,以鼓励农学研究。

他心系故土,70多岁写作这本长篇小说《两户人家》。这和另一本小说《阿宝护牛记》是董时进一生颇丰的学术著作外的另类。

但这部作品却让人惊叹。它不像一位“科学工作者”的作品,文字极好,干净清新;同时,也不像一位70多岁作家的作品,毫无暮气,恬淡之下激情暗涌,作家对事对人的深切情怀,融入一个个庄谐并重的情节中。读下去,不仅能了解中国乡村的情状,也为那些人物牵引,思考历史和未来。

小说从清末四川垫江农村的两户人家写起,追溯了之前他们何以在这里安家立业,以及后来几代人的兴衰。但这些全部都寓于一个个细节中,有趣生动。

比如在和平年代的农村婚丧嫁娶、年节风俗,如何攒钱买田,如何培育子弟……这些故事细节非常饱满,连土地上每个时节各种庄稼的生长状态、孩子在田间小溪的奔跑嬉闹,都如在读者眼前。作者在这一点的功力,让这部作品有非常强的质感。

小说前半部分主要着墨于农民努力建设家园,虽然艰辛,但也自足自强,生生不息。因为饱满的细节,让读者与这些勤劳谨慎的小人物心气相通,也越来越为他们的未来担忧,因为接下来他们要面临大变局。

跟着就到了革命时期,安宁被打乱。作家从容地讲述,革命队伍如何进了小县城,沿途放倒电线杆,进了县府,抢了银库。等到这支队伍走了,家族在外学军的青年回来了,也要纠集队伍去攻打别的县城,有样学样,抢钱抢枪。他们组织了一支杂牌军,开到邻县,顿时被打得落花流水,四散而去。之后,乡里陷入一片混乱,匪徒四起。抢劫、绑架、杀人,复又剿匪、再杀人。

往后几十年,政权更替,乡村安宁荡然无存,富足者获罪,多家惨遭灭门。读者能目睹每户人家的变迁,“细娃盼过年,大人盼买田”,辛苦挣下的家业为他们带来的是灭门之罪。乡村的自治安宁、道德秩序、薪火相传的文化,都被破坏怠尽。

在这其中,读者也能像作者一样,感受这种毁灭之痛。这不只是几户人家,几个族群的毁坏,也不只是四川农村的毁坏,更是中国传统乡村的毁坏、农业文明的毁坏。

小说之所以深切动人,大概也因为是作者的自传。除了人物使用化名,时间、事件都完全尊重事实。作者将对乡村的深情和思考、对故乡的怀念,用文学的手法展现出来,让这部作品有了普通作家难以达到的深度,这种对现实的关注和体悟,也是中国文学普遍欠缺的内容。

12.中国乡村教育调查报告 篇十二

在人们的印象中,教师是一个收入稳定、福利较好的好工作,但是近年来,全国不同地方却陆续出现教师集体罢课要求涨薪的事件。这些维权教师的基本诉求就是要求增加薪酬福利水平。尽管也有一些学者关注教师薪酬,但他们主要关注的是高校教师的薪酬待遇,有关基层教师的薪酬福利状况目前还鲜有研究涉及,有关基层教师薪酬状况的大规模调查数据更是罕见。相对于公务员工资改革引起的广泛争议,普通大众对教师的薪酬福利,特别是基础教育教师的薪酬福利待遇并不关注。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下简称《教师法》)和2012年新颁布的《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工资不低于公务员”的口号喊了很多年,实际中真的做到了吗?

2014年11月,中国教育报联合中国教育新闻网、腾讯教育、壹学者开展了中国教育报教师福利状况问卷调查,收集全国基础教育阶段五类院校(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专)的63 538份有效数据。其中,城市教师26 124人,乡村教师37 414人;男教师30 443人,女教师33 095人。本研究主要针对教师福利待遇的现状及其对未来的期望进行分析。

总体上,全国基础教育阶段教师享受《教师法》规定的福利待遇的落实情况1一般(1.90分)。不同地区、不同月工资的教师存在显著差异,华南和华东地区的落实情况较好。月工资越高,说明落实情况越好。

针对这一现状,68.7% 的教师认为现阶段福利非常缺乏,23.5% 的教师认为比较缺乏,6.5%的教师认为一般,只有1.3%的教师认为非常充足或比较充足。这说明,大多数教师对现阶段所享受的福利待遇并不满意。

具体来讲,《教师法》规定的各项福利待遇的落实情况如图1所示。

一、工资水平:教师与公务员比较

规定:《教师法》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保障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现状:对《教师法》规定的工资待遇,中国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落实情况一般(1.90分),有14.6% 的教师不了解这项规定,有81.0% 的教师了解但没享受过这项待遇,只有4.4% 的教师认为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不同学段、职称教师的落实情况存在显著差异。幼儿园教师工资最低,且显著低于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和中专教师。随着职称的提高,落实情况逐渐变好,高级职称的教师落实情况最好,没有职称的教师落实情况最差。

期望:绝大多数(95.5%)的教师希望未来提高工资水平,且现阶段工资越低越希望拥有更高的工资水平。

二、带薪休假:目前落实较好的“小确幸”

规定:《教师法》第七条规定“教师享受下列权利: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现状:全国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在享受《教师法》规定的带薪休假方面的情况较好(2.56分),67.4% 的教师享受过带薪休假,这也是目前落实情况较好、教师享受最多的“小确幸”(小小的确定的幸福)。但是,现在仍有21.0% 的教师了解但没享受过,11.6% 的教师不了解这项福利。不同职称、月工资的教师差异显著,且呈现出职称、月工资越高,落实情况越好的趋势。

期望:有20.0% 的教师希望未来拥有更多的带薪休假,且不同类别的教师没有显著差异。

三、进修培训:想说爱你不容易

规定:《教师法》第七条还规定“教师享受下列权利: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现状:在进修培训方面,《教师法》的落实情况较好(2.14分),有31.1% 的教师享受过这方面的待遇,有51.4% 的教师了解但没享受过,还有17.5% 的教师不了解这方面的福利。不同学段、地区和月工资的教师差异显著,幼儿园教师的进修培训福利显著好于其他学段的教师,华东和华南地区显著好于华北、西北和东北地区。月工资越高,教师进修培训福利的落实情况越好。

本研究还调查了教师一年中接受的培训次数,结果显示,超过六成(68.9%)的教师在一年中没有接受过任何培训,不到四分之一(22.6%)的教师接受过1次培训,仅有8.5% 的教师接受过两次及以上的培训。且不同年龄、教龄的教师年培训机会的差异显著,呈现出年龄、教龄越大,培训机会越少的趋势。不同学段的教师在年培训机会上的差异显著,幼儿园教师的培训机会最多,其次为小学和中专,普通高中和初中教师的培训次数最少。不同地区的教师在年培训机会上的差异显著,华东、华南地区教师的培训机会最多,西北地区教师的培训机会最少。不同月工资水平的教师年培训机会的差异显著,呈现出工资越高、培训机会越多的趋势。

期望:27.0% 的教师希望未来拥有更多的学习培训福利,且不同类别的教师没有显著差异。

四、医疗福利:年纪越大越需要

规定:《教师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师的医疗同当地国家公务员享受同等的待遇;定期对教师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并因地制宜安排教师进行休养。医疗机构应当对当地教师的医疗提供方便”。

现状:在“定期对教师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因地制宜安排教师进行休养”(1.97分)方面的落实情况一般,24.0%的教师不了解这项规定,54.7%的教师了解但没享受过这项待遇,21.3%的教师享受过这项待遇(见图2)。不同城乡、地区和月工资教师的差异显著,城市教师显著好于乡村;华东地区最好,显著好于华中、华北、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月工资越高,落实情况越好。

在“教师的医疗同当地国家公务员享受同等的待遇”(1.77分)和“医疗机构应当对当地教师的医疗提供方便”(1.63分)上的落实情况很差,不了解或了解但没享受过这两个方面待遇的教师均占九成以上,且呈现出月工资越高、落实情况越好的趋势。

期望:超过一半(56.3%)的教师希望未来拥有更多的医保福利,且不同年龄、教龄的教师差异显著,教师年龄、教龄越大,越希望享受更多的医保福利。61岁以上的教师希望享受更多医保福利的比例最大(75.2%),其次为51~60岁(67.0%)、4 1 ~ 5 0岁 ( 6 1 . 4 % )、3 1 ~ 4 0岁的教师(56.6%),20~30岁的教师比例最小(45.6%)。2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希望享受更多医保福利的比例最大(63.4%),其次为11~20年(57.9%)、6~10年(51.9%)、2~5年教龄的教师(46.7%),两年以下教龄的教师比例最小(41.5%)。这说明随着年龄或教龄的增长,教师越来越关注身体健康,所以对医保福利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五、住房福利:这么近,那么远

规定:《教师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城市教师住房的建设、租赁、出售实行优先、优惠。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应当为农村中小学教师解决住房提供方便。”

现状:在“地方各级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城市教师住房的建设、租赁、出售实行优先、优惠”(1.61分)以及“县、乡两级政府应当为农村中小学教师解决住房提供方便”(1.62分)的落实情况最差,仅分别有5.2%和2.6%的教师享受过这方面的待遇(见图3)。

在“地方各级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城市教师住房的建设、租赁、出售实行优先、优惠”上,月工资6 000元及以上的教师落实情况最好,显著好于其他月工资水平的教师。

在“县、乡两级政府应当为农村中小学教师解决住房提供方便”的落实情况上,东北地区最差,显著差于西南、华南、西北和华中地区;华北地区其次,显著差于西南和华南地区。月工资6 000元及以上的教师落实情况最好,显著好于其他月工资水平的教师。

13.中国乡村教育调查报告 篇十三

教育公平问题是我国十七大会议上提出的一个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实现现代化进程中,努力把实现教育机会均等作为自觉追求的目标之一,其成效也举世瞩目。可是,我国的教育水平是否达到了真正公平的阶段呢?带着疑问,我于2008年的暑假对附近居民进行了调查,为有效的了解人们对教育现状是否公平的看法,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教育实施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① 具体目标

1、人们对于中国教育是否公平的看法

2、了解中国教育公平问题的成因及现状

3、对于中国教育公平之路的对策及建议

② 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内容涵盖对教育公平问题的看法、实施、对策及建议

2、网上搜查

更全面的了解中国教育公平实施的现状

二、调查结果分析与思考

对于调查问卷分析,以及网上搜查资料的结果来看,中国教育并没有达到完全公平的阶段

① 人们对于中国教育是否公平的看法

1、教育资源的使用

调查显示,有66%的人认为教育资源的使用不公平,30%的人认为较公平,另有4%的人认为不好说,但没有一人觉得这是很公平的。

调查还显示,人们认为每个地方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够均衡,58%的人认为差别很大,36%的人认为还可以差别不大。

2、国家对于教育的支持

调查显示,对于国家财政在教育方面的投入,52%的人认为作用不大,42%的人认为作用较大,也有6%的人认为作用是很大的,没有人认为它没有作用,这说明国家对教育的支持是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的。

3、不统一的招生制度

调查显示,对于不统一的招生制度,如高考招生等,62%的人认为不公平,32%的人认为公平,还有6%的人觉得无所谓。

4、对复读班的看法

国家规定取消高考复读班,对于这项决策,71%的人认为“不能,因为高考还存在,这是个问题”,而25%的人认为“能,那样子就节约国家资源收费,有利于教育公平”,有4%的人有自己的见解,如“高考复读班很好,对教育公平没有什么影响,如果公立学校取消复读班,则应鼓励民营学校开补习班”。

5、教育公平所缺失的方面

调查显示,72%的人认为最严重的是“各地教育投入不公,教育资源

分配不公”,64%的人认为“农民工子女上学难”,这两个方面都是比较严重的,还有52%的人认为“教育乱收费”,44%的人认为“低收入阶层子女找不到好学校”,44%的人认为“农村子女辍学”问题。也是教育公平缺失的几个方面。

② 中国教育公平问题的成因及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式发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得到切实巩固和提高,农村教育发生了深刻变化;职业教育发展步伐加快;高等教育实现了又快又好发展,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目前我国已建立起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成为人力资源大国。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目前的教育发展仍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于良好教育的强烈需求,还不能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从宏观上看,一是教育投入在城乡之间,东部、中部和西部之间差距巨大。义务教育城乡之间差异十分显著。由于生均财政性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高校教育经费投入水平地区差异较大,导致教育机会不均等问题日益突出。二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重点学校和普通薄弱学校之间办学条件差距巨大。由于教育经费投入长期不足,各地基本的办学条件特别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之间差距巨大;而教育经费的持续紧缺,使相当一批农村中小学至今连基本的办学条件都得不到保障。三是师资队伍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重点学校和普通薄弱学校之间差距巨大。农村教师队伍中约有31万教师学历未达标,教师编制制度和补充机制难以适应农村教育的发展。

从微观上看,一是相当一部分学生难以承受高中和大学阶段的学费。贫困家庭难以承受,部分学生由于家庭困难放弃读书或辍学。二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上学比较困难,部分进城农民工子女失学,大部分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的质量不高,很多学校仍然要收借读费、赞助费。三是重点示范学校与普通薄弱学校教育质量相差悬殊,择校压力巨大。拥有较多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家庭在接受教育入学机会上更占优势。阶层差距正成为影响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四是地区之间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存在明显差异。我国高考录取分数线以及高校招生指标投放计划存在地区差异,每年高考录取率东部高于中西部,大城市高于广大农村地区。由于高校教育资源布局的不平衡性,直属高校在属地投放的招生计划比例较大,导致稀缺的优质高教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受到强烈质疑。

③ 对中国推进教育公平的建议

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实施区域教育均衡化发展战略,减少个人之间和群体之间教育不平等的种种现象,单凭教育自身的力量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这是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职责,必须采取一系列坚定的、长期的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措施,尤其应从根本上解决造成教育不公平的社会经济根源。制定优惠政策,建立相应机制,加快普及和发展教育,加大对西部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教育支持,逐步实现区域教育发展的均衡化,全面提高西部人口的素质,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要实现教育公平,还必须以法律为保障。我国有关法律除规定了每个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及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外,还制订了一些具体保障措施。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法律中都有所体现,从而为促进教育公平提供了法律依据。但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还难以在法律中做出具体规定。所以为逐步推进教育公平,我们需要在一系列方面有所作为:

1、各级政府要加大改革力度,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来调整地区、城乡、阶层之间的收入分配,逐步缩小贫富差距,推进社会公平,为教育公平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

2、在义务教育中,政府可以采取补助的办法确保所有人群达标;在非义务教育中,可以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多帮助弱势群体。

3、政府可以因地制宜地发展教育,改变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别的“大一统”模式,消除整齐划一带来的弊端,实现教育发展的地方化和教育模式的多样化。

4、加强师资培训、稳定教师队伍,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学习上的指导,以促使学业成功机会均等。

5、在支持和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经济的同时,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积极扶持贫困地区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改善教育资源和力量上分配不公平的状况,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教育及所有薄弱学校教育的面貌。

6、摒弃教育中任何有关性别上的陈规陋习,实现性别上的教育平等,招生和就业工作中,应制订不带任何歧视的选拔与录取程序。

7、支持和关注处境不利的弱势群体的教育——城市薄弱学校教育、偏僻农村地区儿童教育、贫困地区儿童教育、女童教育、特殊需要儿童教育、流动人口子女和移民子女教育等。关注各种处境不利的群体的受教育机会,保证生理与智力残疾儿童、移民接受教育的平等权利,确保街头流浪儿、童工及民工子弟获得学习机会,防止他们成为21世纪的文盲。

8、树立“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观念。改变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封闭型教育制度,建立富有弹性、灵活多样的开放式教育体系,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逐步完善终身学习体系,为每个人任何阶段的继续教育创造充分的条件,使教育成为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如函授、自修等形式,都是很好的方式。

9、完善高等教育的收费制度和与之相应的奖学金、补助学金,使低收入家庭的子女有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

10、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尤其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手段,不断扩大教育规模,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投入的效益。在欠发达地区,更应大力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三、写在后面的话

教育公平是人类的一种教育理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内的反映。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并不是绝对按同样的教育模式来对待学生,也不是要使每个学生都取得同样的学业成就,而是要充分了解并把握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适当的教育,使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取得应有的学业成就。这也意味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天赋而因材施教。在我国现行教育中,重视使天赋优异的学生得到适当的教育机会,这无可厚非,但因此而严重忽视天赋较差的学生,则是不公平的,这往往使他们失去学业成功的机会。这些都需要改正。

教育公平与教育发展是相辅相承的关系,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在发展中求公平,在公平的基础上求发展。政府是实施教育公平的主体,教育公平是—个逐渐逼近公平的过程,而不是教育发展的结果。教育公平只是相对的,不可过于理想化,但又是必须为之长期奋斗的目标。逐步缩小差距,不断提高教育公平的程度,我们应该朝这个目标前进。

四、附件

关于教育是否公平的调查问卷

被调查人:联系电话:

谢谢您的配合!!

1、您的教育程度()A 小学B 初中C 高中(或中专、大专、技校)D 大学本科以上

2、你认为我国公民目前使用教育资源的公平性如何?()A.很公平B.较公平C.不公平D.不好说

3、你认为阻碍教育公平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A 教育乱收费 B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C 学校录取制度不公平D 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

4、您认为现在所处学校的教育资源(如师资,硬件设备,图书馆等)与别处相比分配是否均衡?()

A 很均衡 B 还可以差别不大 C 差别很大 D 无所谓

5、您是否认为不同阶层的子女受到教育的机会不平等?()

A 很严重 B 有问题但不严重 C 没有这么严重

6、身边是否有学生因为经济困难或学费太高而放弃心仪的大学或专业?()A.有 B.没有 C.不好说

7、你平时会去关注关于教育不公平的消息吗?()A.经常 B.有时 C.很少 D.从不

8、对于国家财政在教育扶贫方面加大投入,对于实现教育公平的作用有多大?()

A.作用很大 B.作用较大 C.作用不大 D.没有作用

9、大部分地区有出现重点班重点学校的划分,您认为这是否可取()A.可取 B.不可取 C.无所谓

10、您认为高考招生标准不统一的制度是否公平()A.公平B.不公平C.无所谓

11、对温总理所说的“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怎么看?()

A.教育是立国之本,理应倡导

B.教育越来越受市场影响,仅仅倡导的实际意义不大

C.支持倡导,但更希望看到实际措施

D.其它

12、教育公平缺失,你认为最严重的是什么?()

A 农民工子女上学难

B 农村子女辍学问题

C 城市低收入子女找不到好学校

D 各地教育投入不公,教育资源分配不公

E 教育乱收费问题

13、国家准备取消高考复读班,这是否就能还教育公平?()

A.不能,因为高考还存在,这是个问题

B.能!那样子就节约国家资源收费,有利于教育公平

C.其它(欢迎发表评论)

上一篇:汕尾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009年度大事记下一篇:大一班长班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