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工程质量管理体系(11篇)
1.iso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篇一
ISO质量管理体系
ISO9001标准是世界上许多经济发达国家质量管理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具有通用性和指导性。实施ISO9001标准,可以促进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和完善,对促进国际经济贸易活动、消除贸易技术壁垒、提高组织的管理水平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一、实施ISO9001标准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利益,提高产品可信程度
按ISO9001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促进企业持续地改进产品和过程,实现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无疑是对消费者利益的一种最有效的保护,也增加了消费者选购合格供应商产品的可信程度。
二、提高企业管理能力
ISO9001标准鼓励企业在制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时采用过程方法,通过识别和管理众多相互关联的活动,以及对这些活动进行系统的管理和连续的监视与控制,以实现顾客能接受的产品。此外,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了持续改进的框架,增加顾客(消费者)和其他相关方满意的程度。因此,ISO9001标准为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和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三、有效于企业的持续改进和持续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这就促使企业持续地改进产品和过程。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恰恰为企业改进产品和过程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四、有利于增进国际贸易,消除技术壁垒
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ISO9001标准被作为相互认可的技术基础,ISO9001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制度也在国际范围中得到互认,并纳入合格评定的程序之中。世界贸易组织/技术壁垒协定(WTO/TBT)是WTO达成的一系列协定之一,它涉及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贯彻ISO9001标准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提供了国际通用的共同语言和准则;取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已成为参与国内和国际贸易,增强竞争力的有力武器。因此,贯彻ISO9001标准对消除技术壁垒,排除贸易障碍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ISO9000认证常识
一、什么叫ISO
ISO是一个组织的英语简称。其全称是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 翻译成中文就是“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它成立于1947年2月23日,它的前身是1928年成立的“国际标准化协会国际联合会”(简称ISA)。IEC 也比较大。IEC即“国际电工委员会”,1906年在英国伦敦成立,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标准化组 1
织。IEC主要负责电工、电子领域的标准化活动。而ISO负责除电工、电子领域之外的所有其他领域的标准化活动。
ISO 宣称它的宗旨是“在世界上促进标准化及其相关活动的发展,以便于商品和服务的国际交换,在智力、科学、技术和经济领域开展合作。”
ISO 现有117个成员,包括117个国家和地区。
ISO的最高权力机构是每年一次的“全体大会”,其日常办事机构是中央秘书处,设在瑞士的日内瓦。中央秘书处现有170名职员,由秘书长领导。
二、什么叫ISO9000
ISO通过它的2856个技术机构开展技术活动。其中技术委员会(简称TC)共185个,分技术委员会(简称SC)共611 个,工作组(WG)2022个,特别工作组38个。ISO的2856个技术机构技术活动的成果(产品)是“国际标准”。
ISO现已制定出国际标准共10300多个,主要涉及各行各业各种产品(包括服务产品、知识产品等)的技术规范。
ISO制定出来的国际标准除了有规范的名称之外,还有编号,编号的格式是:ISO+标准号+[杠+分标准号]+冒号+发布年号(方括号中的内容可有可无),例如:ISO8402:1987、ISO9000-1:1994等,分别是某一个标准的编号。
但是,“ISO9000”不是指一个标准,而是一族标准的统称。根据ISO9000-1:1994的定义:“„ISO9000族‟是由ISO/TC176制定的所有国际标准。”
什么叫TC176呢?TC176即ISO中第176个技术委员会,它成立于1980年,全称是“品质保证技术委员会”,1987年又更名为“品质管理和品质保证技术委员会”。TC176专门负责制定品质管理和品质保证技术的标准。
TC176最早制定的一个标准是ISO8402:1986,名为《品质-术语》,于1986年6月15日正式发布。1987年3月,ISO又正式发布了ISO9000:1987、ISO9001:1987、ISO9002:1987、ISO9003:1987、ISO9004:1987共5个国际标准,与ISO8402:1986一起统称为”ISO9000系列标准”。
此后,TC176又于1990年发布了一个标准,1991年发布了三个标准,1992年发布了一个标准,1993年发布了五个标准;1994年没有另外发布标准,但是对前述“ISO9000系列标准”统一作了修改,分别改为ISO8402:1994、ISO9000-1:1994、ISO9001:1994、ISO9002:1994、ISO9003:1994、ISO9004-1:1994,并把TC176制定的标准定义为“ISO9000族”。1995年,TC176又发布了一个标准,编号是ISO10013:1995。
三、什么叫认证
“认证”一词的英文原意是一种出具证明文件的行动。ISO/IEC指南2:1986中对“认证”的定义是:“由可以充分信任的第三方证实某一经鉴定的产品或服务符合特定标准或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举例来说,对第一方(供方或卖方)生产的产品甲,第二方(需方或买方)无法判定其品质是否合格,而由第三方来判定。第三方既要对第一方负责,又要对第二方负责,不偏不倚,出具的证明要能获得双方的信任,这样的活动就叫做“认证”。
这就是说,第三方的认证活动必须公开、公正、公平,才能有效。这就要求第三方必须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信,必须独立于第一方和第二方之外,必须与第一方和第二方没有经济上的利害关系,或者有同等的利害关系,或者有维护双方权益的义务和责任,才能获得双方的充分信任。
那么,这个第三方的角色应该由谁来担当呢?显然,非国家或政府莫属。由国家或政府的机关直接担任这个角色,或者由国家或政府认可的组织去担任这个角色,这样的机关或组织就叫做“认证机构”,详见附录B。
现在,各国的认证机构主要开展如下两方面的认证业务:
1.产品品质认证
现代的第三方产品品质认证制度早在1903年发源于英国,是由英国工程标准委员会(BSI的前身)首创的。
在认证制度产生之前,供方(第一方)为了推销其产品,通常采用“产品合格声明”的方式,来博取顾客(第二方)的信任。这种方式,在当时产品简单,不需要专门的检测手段就可以直观判别优劣的情况下是可行的。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品品种日益增多,产品的结构和性能日趋复杂,仅凭买方的知识和经验很难判断产品是否符合要求;加之供方的“产品合格声明”属于“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一套,真真假假,鱼龙混杂,并不总是可信,这种方式的信誉和作用就逐渐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前述产品品质认证制度也就应运而生。1971年,ISO成立了“认证委员会(”CERTICO),1985年,易名为“合格评定委员会(”CASCO),促进了各国产品品质认证制度的发展。现在,全世界各国的产品品质认证一般都依据国际标准进行认证。国际标准中的60%是由ISO制定的,20%是由IEC
制定的,20%是由其他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也有很多是依据各国自己的国家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进行认证的,详见附录C。
产品品质认证包括合格认证和安全认证两种。依据标准中的性能要求进行认证叫做合格认证;依据标准中的安全要求进行认证叫做安全认证。前者是自愿的,后者是强制性的。
产品品质认证工作,从20世纪30年代后发展很快。
到了50年代,所有工业发达国家基本得到普及。第三世界的国家多数在70年代逐步推行。我国是从1981年4月才成立了第一个认证机构—“中国电子器件质量认证委员会”,虽然起步晚,但起点高,发展快。
2.品质管理体系认证
这种认证是由西方的品质保证活动发展起来的。1959年,美国国防部向国防部供应局下属的军工企业提出了品质保证要求,要求承包商“应制定和保持与其经营管理、规程相一致的有效的和经济的品质保证体系”,“应在实现合同要求的所有领域和过程(例如:设计、研制、制造、加工、装配、检验、试验、维护、装箱、储存和安装)中充分保证品质”,并对品质保证体系规定了两种统一的模式:军标MIL-Q-9858A《品质大纲要求》和军标MIL-I-45208《检验系统要求》。承包商要根据这两个模式编制“品质保证手册”,并有效实施。政府要对照文件逐步检查、评定实施情况。这实际上就是现代的第二方品质体系审核的雏形。这种办法促使承包商进行全面的品质管理,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后来,美国军工企业的这个经验很快被其他工业发达国家军工部门所采用,并逐步推广到民用工业,在西方各国蓬勃发展起来。
随着上述品质保证活动的迅速发展,各国的认证机
构在进行产品品质认证的时候,逐渐增加了对企业的品质保证体系进行审核的内容,进一步推动了品质保证活动的发展。到了70年代后期,英国一家认证机构BSI(英国标准协会)首先开展了单独的品质保证体系的认证业务,使品质保证活动由第二方审核发展到第三方认证,受到了各方面的欢迎,更加推动了品质保证活动的迅速发展。通过三年的实践,BSI认为,这种品质保证体系的认证适应面广,灵活性大,有向国际社会推广的价值。于是,在1979年向ISO提交了一项建议。ISO根据BSI的建议,当年即决定在ISO的认证委员会的“品质保证工作组”的基础上成立“品质保证委员会”。1980年,ISO正式批准成立了“品质保证技术委员会”(即TC176)着手这一工作,从而导致了前述“ISO9000族”标准的诞生,健全了单独的品质体系认证的制度,一方面扩大了原有品质认证机构的业务范围,另一方面又导致了一大批新的专门的品质体系认证机构的诞生。
自从1987年ISO9000系列标准问世以来,为了加强品质管理,适应品质竞争的需要,企业家们纷纷采用ISO9000系列标准在企业内部建立品质管理体系,申请品质体系认证,很快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潮流。目前,全世界已有近100个国家和地区正在积极推行ISO9000国际标准,约有40个品质体系认可机构,认可了约300家品质体系认证机构,20多万家企业拿到了ISO9000品质体系认证证书,第一个国际多边承认协议和区域多边承认协议也于1998年1月22日和1998年1月24日先后在中国广州诞生。
一套国际标准,在这短短的时间内被这么多国家采用,影响如此广泛,这是在国际标准化史上从未有过的现象,已经被公认为“ISO9000现象”。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2.iso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篇二
关键词:ISO9000,管理体系,特征,持续改进
0 引言
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谋求长远发展的核心, 通过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理念, 搭建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体系, 是职业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 质量管理理念引入教育领域的过程梳理
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for Standardization) 的英语简称, 强调质量管理方法和系统的不断完善, 从形成到发展共经历了4个主要阶段。
(1) 质量检验阶段。20世纪以前的质量管理属于“操作者”阶段, 随着科学管理理念在20世纪初的形成, 质量管理进入“检验员”阶段。
(2)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SPC) 。美国政府在军方中率先采用了数理统计学家休哈特的统计过程控制理论, 制定出战时生产标准, 也是最初的质量管理标准。
(3)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TQC) 。戴明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质量改进的观点, 朱兰、费根堡姆于60年代初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成型, 日本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对质量管理理念的运用与研究, 最终形成了全面质量控制 (TQC) 方法。
(4) 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阶段 (ISO9000) 。美国国防部于1959年颁布了军用《质量保证大纲》, 是最早关于质量保证标准的文件。1979年英国制定并发布了一套国家保证标准, 被认为是ISO9000系列形成的雏形。1987年ISO9000系列国际质量管理标准正式发布。国际标准组织分别在1994年、2000年和2008年对ISO9000系列标准进行了修订。对企业质量管理理念沿革的了解, 明确企业管理的发展脉络。从2000版开始, ISO9000族标准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开始涵盖教育领域。高校可以根据新时期的教育特点和顾客需求, 顺应教育发展趋势, 结合自身实际引入ISO9000族标准管理理念, 建立全面教育质量管理体系, 是教育发展的目标与方向。
2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特征
2.1 顾客是管理目标的核心
与传统管理模式有所不同, 基于ISO9000族标准建立的质量管理模式, 强调应针对所有顾客和相关方的需求来确定管理目标。学院质量管理模式应以顾客需求为出发点, 以顾客满意为最终目标。学校的顾客是由学生、家长等形成的顾客群体。学院建立、实施并保持持续改进其业绩的质量管理体系, 目的是为了达成质量目标, 始终满足顾客需要, 不断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2.2 管理流程结构是系统化、规范化的
基于ISO9000族标准的质量管理模式是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它有着全面、合理、科学、规范的结构, 涉及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所有重要层面, 目的是使所有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内外部因素都处在受控状态, 从而保证学校各项教育教学质量目标的达成与实现。全面、系统的质量管理模式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 管理内容更为广泛, 采用方法更为多样, 对各要素的控制更为有效, 管理模式的运转更具效率。
基于ISO9000族标准的质量管理模式是规范化的管理系统。质量管理模式包含的各要素及要素之间的关系有着明确规定, 是透明的、受控的。学校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容、采取的方法、检查及改进的方法及程序等, 都有着明确的、具体的规定, 并形成文件, 由有关领导批准后加以执行, 作为学校开展各项工作的规范和指南。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 质量管理模式使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随意性、不确定性尽量减少到最小程度, 各项工作得到了更为全面有效的控制及指导, 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达成学校的质量方针及目标。
2.3 管理运行方式是文件化的、不断改进的、持续成功的
基于ISO9000族标准的质量管理模式是文件化的管理系统, 体系的运行与改进都是按照文件的规定进行的, 运行及改进的过程要有实施、检查、审核、改进的记录, 记录要符合规定的要求, 作为体系运行的证据或可追溯的依据。文件化的管理系统使学院的各项管理规范、标准等都以文件的形式加以明确, 使学院开展的各项工作都有理可依, 有据可查, 使学院管理中已经产生或可能产生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识别, 为不断改进已经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 提升服务质量, 达成质量方针和目标打下良好基础。
3“持续改进”是ISO9000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
“持续改进”是ISO9000族标准质量管理原则之一, 是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永恒目标。
3.1“持续改进”符合质量管理要求
质量管理理念形成与发展本身, 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ISO9000族标准从87版、94版、2000版到2008版, 实质是由服务对象的要求和期望驱动组织持续完善的管理过程, 其核心内容符合持续改进的要求。
3.2“持续改进”符合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以人为本”的教育质量管理, 是指在教育质量管理过程中以人作为出发点和中心。教育组织核心价值观的主体是人, 对体系涉及到的学校顾客包括内部顾客和外部顾客。如教职工, 学生、家长等, 通过满足其需求, 完成学院生存和发展的长期目标。
3.3“持续改进”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
要促进人的发展与高校发展的和谐, 努力实现从传统发展模式的数量发展, 到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不断完善ISO9000教育质量管理体系, 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服务和科研服务水平, 不断提高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及社会的满意度, 促进教育质量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4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质量管理体系实践
4.1 质量管理体系引入
学院于2003年8月取得ISO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建立起符合标准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与质量管理制度。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运行, 学院管理者和教职员工树立了新的教育理念;建立了文件化、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体系;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在2008年6月接受内蒙古自治区人才水平评估中被确定为创新项目。在2013年度的第二轮评估中, 管理体系受到评估专家组的高度评价:体系运行有效, 能够按照标准及体系文件要求, 对教学服务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提高了教学服务质量。
4.2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
(1) 加强内部监督审核。学院通过每年度2次内部监督审核加强教学质量管理。通过内审, 有利于教学部门间的互相学习、借鉴提高, 也有利于教学环节的规范, 发现存在的不足, 及时改正, 有利于推动学院教学工作上台阶,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水平。 (2) 接受外部监督审核。接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一年一度的外部监督审核, 使学院的教学质量得到保障。 (3) 开展年度管理评审。学院组织开展管理评审输入, 提出存在的问题, 形成年度管理评审报告, 作为下一年度质量体系运行的参考依据。
4.3 质量管理体系改进
本着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化的、不断改进的, 持续成功的管理运行方式, 学院于2013年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了全面修订。体系管理涉及的部门以教学单位为主, 注重突出教学质量的监督与管理, 采用的监控手段以内审、期中教学检查、8个环节评比等手段为主, 适应学院的教学实际与管理工作, 在运行中收到了好的效果。
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形成过程, 以及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特征, 对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要持续改进, 不断完善, 这是一个长期的、发展的过程, 是与ISO9000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内涵一致的。
参考文献
[1]贺红, 雷民, 高校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8 (02) .
[2]陶友青, 黄恢义, 张小海.高校教育质量管理实施ISO9000标准的思考[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1) .
3.iso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篇三
关键词:高职教育;质量管理;构建机制;保障体系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已跨入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最近,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指出,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心将由规模的迅速扩展转向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就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而言,高职教育是根据当地经济建没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在高等教育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强化教学质量,坚持质量标准的多元化,树立全面教学质量管理理念,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监控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培养创新人才。
一、高职教育的质量定位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但质量的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从教育学的角度看,三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决定了不同的质量观。第一,知识本位的教育价值观。强调知识的传授,考察的方法多以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学校评价学生的质量多以学生各门课的平均成绩为主要依据。这种价值观对社会需要关注不够,也容易导致学生以读死书为主要学习方式,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第二,社会本位的教育价值观。强调教育要为社会服务,要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需要的各类专门人才。第三,学生本位的教育价值观。强调教育要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服务,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掘学生的潜能、发现人的价值。吸收以上教育价值观,高职教育的质量定位既应遵循高等教育的统一性要求,又要突出自身特色。
1﹒具有高等教育的统一性的质量标准
高等教育的统一性的质量要求是国家与社会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共同要求。质量标准应该涵盖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政治标准。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学,培养的学生首先应该是具有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立志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业务标准。学生应该具备本专业较为系统而扎实的理论基础,具有从事本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职业技能,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和外语水平,富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终身学习的意志和方法。三是职业道德标准。它包括高尚的思想品德和爱岗敬业的精神,较强的社会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以及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等。
2﹒特有的质量标准
从宏观上看,不同类型的学校、不同的专业,培养目标不同,质量标准也应有差别。在普遍重视培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诚信意识和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下,高职高专院校应该成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基地。高职教育特有的质量标准至少包括以下内涵:
第一,实践能力是质量的重要内涵。据麦肯锡咨询公司近期的调查表明,当前我国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不足最突出的是实践能力差。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强调贴近企业,贴近经济发展的需要,教学目标应定位于职业技能的培养,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职业技能培养而进行,培养能熟练掌握某一特定职业(岗位群)技术、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第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质量的新要求。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当代大学生的共同愿望。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社会适应性强,也更受社会的欢迎。高职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尤其强调学会做人,对学生的长远发展起的作用更大。
第三,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当前的重要任务。由于一些毕业生眼高手低,缺乏爱岗敬业的精神,特别是一些人缺少诚信的品质,引起企业的反感。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培养应该是高职教育的质量内涵之一,在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的今天,这种教育更加显现出迫切性。
第四,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是衡量高职教育质量的新标准。目前,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主要是面向社会自主择业,这对于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是一种考验。高职教育强调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鼓励毕业生走自主创业的道路,由于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这成为衡量新时期高职教育质量的新标准。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职高专院校要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与特色,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从高等教育的规律出发,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强调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在知识、能力、素质几方面协调发展。高职教育质量观对教学和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应科学分解教学环节,研究各环节应达到的质量要求,构建起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二、高职院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涵义及管理偏差
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界的一种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途径”。充分吸收工商企业质量管理的方法,实施ISO9000标准,是高等职业院校“质量立校”的根本途径,可将这一思想概括为教学全面质量管理思想。所谓高职院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就是根据预先制定的一系列质量准则与工作流程,将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各主要环节以及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通过对高职教育质量全过程、全员进行动态的质量管理,并实施制度化、流程化、周期化运作,从而达到保障高职教育质量的目的。
由于对企业质量管理模式的变通不足,实施高职教育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容易出现一些偏差:
1﹒简单套用企业的质量管理模式。高职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的建立,必须充分考虑高校教学活动的特点、教师及管理人员的心理承受能力,必须与高校特有的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相融合,而不能简单套用企业的质量管理模式,脱离教学实际,更不能照搬其他学校的质量管理模式。在运用过程中,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各部门对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解尚不够深入,在编制质量目标时存在着制定简单、难以考核或缺少质量目标的情况。
2﹒对教学服务质量的认识不足。服务质量是提高人才质量和教学质量的保证,包括管理质量、后勤质量、环境质量三个子系统。服务也是教育,我们一贯强调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就是要求高职院校的所有管理部门、后勤部门和其他部门真正树立服务意识,为教师、学生服务,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人才服务。
3﹒对在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认识不足。在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始终贯彻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和创业教育的理念,并且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设置中加以体现。通过设置相关课程和一些综合性、障碍性的实验活动以及举办一些创业教育案例等环节,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4﹒与其他科学的管理方式结合不足。在高职教学管理中,实施教学全面质量管理是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但不是唯一的管理方法。因此,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应立足学校实际情况,在实施教学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注意到与其他科学管理方式的有机结合。
三、高职院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实践
(一)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设计与运行
教学质量监控作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可建立校、系(院)二级教学质量监控组织,建立定期教学检查制度、专业评估制度、课程质量认证制度、关键环节(例如毕业设计)的质量监控制度以及教学质量责任制等,保证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有目标,有措施,有责任人,有监控体系。校级常设机构是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组。教学指导委员会由教学副校长、教务处长及系院主任组成,研究教学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教学督导组由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和懂教学、有管理专长的教学管理人员组成,直接参与各项评估和检查;监控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对教学质量反馈的信息;教务处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职能部门,对教学工作进行直接管理与监控;各系院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的基层组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实施监控管理。
定期开展教学质量评估是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应建立周期的教学质量评估制度。通过评估起到鉴定、导向和激励作用,达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重在促进工作、重在提高质量”的目的。对高校内部来说,对教学质量的评估可分为两级开展,一是对系院人才培养工作的评估。重点考察三个符合度,即专业培养目标是否符合社会需求、教学条件和管理是否满足培养目标的要求、教育质量是否达到培养目标的标准。二是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估。通过对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进行评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此外,要通过建立良好的贡献和利益相结合的机制,将评估与激励相结合,奖优罚劣。
(二)ISO质量管理体系的系统构成与结构框架
高职教学活动的创造性特质,决定了监控不是目的,监控必须与保障、改进密切结合,相得益彰。ISO质量管理体系就是强调质量保障与监控,促进教学过程优化,形成长效管理机制,最终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1﹒教学规章制度的建设与执行。ISO质量体系的建立,首先依赖于教学规章制度的建设和执行。学校要充分重视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学校实际不断修订和完善各类管理制度,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质量意识的教育思想观念,在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的同时,狠抓制度的落实和严格执行,初步形成激励和约束并举的运行管理机制。
2﹒强化质量意识,建立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机制。全体师生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感是教育质量得以保证并不断提升的前提。要经常开展质量意识教育,引导全校职工树立“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的思想,明确新时期教育质量的内涵不仅仅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更要看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程度,看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等各方面的提高。因此,提高教育质量,涉及学校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环节,必须是全员参与。每一名教职员工都应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增强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的意识,从本职工作做起,为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做出自己的贡献。
3﹒明确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重视教学过程管理。人才培养是一个过程,质量是在过程的每个环节中逐步积聚而成的,只有抓实每个环节才能保证培养出高质量人才。因此,在人才培养工作中,既要有目标管理(毕业的标准),更要有过程控制,重视每一个环节,最终求得整体质量的优化。对高职院校而言,其培养的产品是高级应用型实用人才,我们不妨把教学质量管理的全部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人才模式设计阶段、人才培养阶段、人才使用反馈阶段。因此,教学质量应从人才质量、教学质量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全面地理解把握,质量标准应涵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ISO质量管理体系应注重实训、实操、实习过程的管理,各系院实践性课程教学的预约、安排、进行状况应纳入日常教学管理、教学检查的工作流程图中。按照质量体系“过程受到控制,活动留下记录”的要求,对教学质量、服务质量等都制定明确的控制规定。各部门严格按照工作流程实施操作,全面地反映各项质量活动的开展情况,结果(记录)可以验证和追溯。
4﹒建立及时的信息反馈系统。准确及时的信息反馈是质量管理的前提,主要包括教师的信息反馈、学生的信息反馈和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的信息反馈。通过这些信息来及时修正人才培养工作的偏差,促进质量的不断提高。其中,应特别关注服务对象--学生的体会和评价,他们的评教评学能及时迅速反映出教学质量中存在的问题。
5﹒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与ISO9000系列标准中以“顾客为导向”满足不同顾客要求相一致,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满足不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具体要求,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工作,并具有一定的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这些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单纯灌输书本上的“死”知识和执行一成不变的教学计划和大纲是很难达到的。因此,高等职业教育既要以不断满足社会需求作为办学的方向来制订和调整教学计划,同时又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以不变应万变的质量保证体系。
6﹒定期开展ISO内审工作,注重内审的实际效果。如何使ISO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要求相辅相成,实现学院的可持续发展,ISO内审是关键,应把ISO内审作为促进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持续改进的一种手段,制定内部定期审核实施计划,内审中以交谈、查阅文件记录、现场观测等方法收集客观证据,与受审方一起确认不符合事实并予以记录。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整改的思路。被审核部门要敢于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配合内审员搞好工作。
质量体系的建立,为高职高专院校质量管理建立了“法典”。在质量体系保证下,进一步确定各项质量活动的质量环,即:一切工作要围绕教学工作转,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的需求为目标,才能最终赢得市场。
(三)结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将评估标准内化为质量标准。
目前,教育部正在开展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对于学校加强建设、规范管理、深化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无疑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高职高专院校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可抓住这一契机,结合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把《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指标纳入系院的ISO质量管理文件中,用“质量目标”的方式确定教学管理任务,设立明确的考核尺度并纳入ISO内审的评审范畴,这种尝试也是规范管理、保证质量的很好的措施。
高职高专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不断完善的过程,其核心和关键在于将教学质量管理不断科学化、程序化、信息化,注重教学质量的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监控,强调教育质量价值共识的形成。实践证明,教学全面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对于推动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
4.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建立 篇四
1、企业为达到认证条件找谁咨询?
企业为达到取得质量认证资格必须具备的条件,常常需要请专家进行咨询,特别是如何按GB/T 19000一I SO 9000系列标准建立质量体系,如何编制质量手册,如何评价质量体系的有效性,需要专家进行指导和帮助,以免走弯路。
为了确保咨询的效果,国家技术监督局对从事认证的咨询机构进行适当管理。咨询机构应是具有法人地位的实体,其任务主要是为企业建立质量体系、编制质量手册、内部质量审核等提供正确、有效的咨询服务;应有固定的场地和设施;配备具有国家注册审核员资格的专家;并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山东瑞泉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是经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备案的、隶属齐鲁瑞华集团、专业从事管理咨询、质量认证咨询的大型咨询公司(备案证书号为:CNCA-Z-16Q-2002-007)。企业需要咨询时,应选择有实力,经验的咨询机构进行咨询。山东瑞泉管理咨询公司现拥有客户800余家,有着象莱钢股份、力诺集团,枣矿集团、山东省新华书店等一千多家大型的客户群。行业覆盖:党政机
关、医疗服务、科研院所、宾馆酒店、学校、银行、设计院、物业管理、建筑业、软件设计及其他各种类型的企业等。公司汇聚了一大批国内知名管理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家顾问团队,为管理咨询项目提供指导,同时要求咨询人员创新、求实,不满足于高质量的咨询方案,更期望为客户带来明显的实施成效。
2、企业申请和取得认证资格的主要程序
申请和取得产品认证资格的主要程序如下: ①提出申请意向。企业向有关认证机构提出申请认证意向,询问需要了解的事项,并索取有关资料。②咨询,如果企业有需要,可向咨询机构提出咨询请求,咨询机构派专家指导企业建立质量体系,编制质量手册,进行质量体系审核(预检查)。③提出正式申请。企业填写认证申请书。附上质量手册,寄交(或送交)有关的认证机构。④认证机构会审查申请书,同意后向企业发出接受申请通知书,告知应缴纳的费用。⑤企业按通知书的要求缴纳费用。⑥认证机构任命一个检查组,负责对申请企业的质量体系进行检查,将检查组名单通知申请企业。
⑦检查组审查企业提交的质量手册是否满足GB/T 19001-ISO 9001的要求;如不满足,向申请企业提出,请其修改或提供补充材料,直到基本满足为止。⑧检查组长制订检查计划并发给申请企业一份,计划内容包括:被检查方的名称和地址,检查组成员,检查的目的,范围和依据,检查日期,检查活动安排以及保密声明。⑨各检查员对自己所承担的检查部门编制检查表。
⑩检查组去现场检查,依据是GB/T 19001-ISO 9001和企业的质量手册,检查和评定申请企业质量体系的实际运行情况,质量手册的贯彻执行情况;检查结束前;由检查组长向企业领导报告检查评定的初步结果,告知“推荐”、“推迟推荐”或“下推荐”的结论。
检查组离厂前抽取样品并封样,由企业(或检查组)递交指定的检验机构,并寄交检验费。
如果是“推迟推荐”、企业应制定纠正措施,在检查组指定的期限内完成,达到满意的效果,并将纠正措施及其实施情况书面报告检查组长。
检查组长审查企业提交的纠正措施报告,必要时去现场复查,达到要求时即可推荐。
检查组编写并向认证委员会提交质量体系检查报告。
检查机构根据认证委员会的要求检验产品样品,向委员会提出校验报告,并由委员会寄送申请企业一份。
认证委员会审查质量体系检查报告和产品检验报告,符合认证条例和有关规章的规定要求时,向企业颁发认证证书,许可在今后出厂的申请产品上使用认证标志;如果经审查不符合要求时,应向申请企业发出书面通知,告知不推荐的原因。
企业坚持并不断改进质量体系,提高产品质量,接受认证委员会的定期监督复查,包括质量体系维持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认证产品质量的监督检验。
3、企业取得认证资格有什么好处?
质量认证资格是企业质量体系符合国际标准的证明,是产品质量信得过的证明,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取得质量认证的资格,对企业至少有以下好处:(1)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取得质量认证资格必须具备的一个基本条件是,企业必须按照GB/T 19000-ISO 9000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建立质量体系。ISO 9000系列标准是在总结各工业发达国家质量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宝贵的财富。建立质量体系是企业实现质量好、成本低的目标的必由之路,可使企业具有减少、消除、特别是预防质量缺陷的机制。企业在申请认证的过程中,认证机构将通过各种方式指导企业建立质量体系,达到GB/T l9000-ISO 9000系列标准的要求。(2)扩大销售并获得更大利润 认证标志是产品质量信得过的证明,带有认证标志的产品在市场上具有明显的竞争力,受到广大顾客的信任,销的多,销的快。国内外的经验征明,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取得认证资格是企业在竞争中取胜、提高利润的有利手段。(3)扩大出口 实行质量认证制度是当今世界各国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许多从事国际贸易的采购商愿意或者指定购买经过认证的产品,有些采购商在订货时要求生产厂家提供按 ISO 9000(即GB/T 19000)通过质 量体系认证的证明。例如,丹东罐头厂生产的红梅牌滑子蘑罐头主要销往日本,认证前每年生产量最多1200吨,取得认证资格(使用有圆标志)后,在日本“粮油新闻”上刊登了该厂滑子蘑罐头通过中国国家认证的消息,日本川铁株式会社随即提出全部包销该厂生产的带有方圆认证标志的产品,年需要量4000吨,大大超过该厂的生产能力。事实说明,企业取得质量认证的资格,是使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和扩大出口的需要。
(4)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我国的产品质量认证管理条例规定:“产品未经认证或者认证不合格而使用认证标志出厂销售的,由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销售,处以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的罚款,并可对该违法单位负责人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如果你厂的产品获得了认证资格,当发现有其他厂家生产的同类产品冒用认证标志时,认证机构将依法处理,从而保护认证厂家的合法权益。(5)免于其他监督抽查 我国的产品质量认证管理条例规定:“获准认证的产品,除接受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的检查外,免于其他检查”。这一条是针对当前来自各方面对企业产品的监督抽查特别频繁而规定的,企业产品获得认证资格后、可以减少各种监督抽查所带来的过重负担,对企业具有现实意义。
4、质量体系建立的步骤
建立、完善质量体系一般要经历质量体系的策划与设计,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质量体系的试运行,质量体系审核和评审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可分为若干具体步骤。
一、质量体系的策划与设计 该阶段主要是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包括教育培训,统一认识,组织落实,拟定计划;确定质量方针,制订质量目标;现状调查和分析;调整组织结构,配备资源等方面。
(一)教育培训,统一认识
质量体系建立和完善的过程,是始于教育,终于教育的过程,也是提高认识和统一认识的过程,教育培训要分层次,循序渐进地进行。
第一层次为决策层,包括党、政、技(术)领导。主要培训:
1.通过介绍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发展和本单位的经验教训,说明建立、完善质量体系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2.通过ISO9000族标准的总体介绍,提高按国家(国际)标准建立质量体系的认识。
3.通过质量体系要素讲解(重点应讲解“管理职责”等总体要素),明确决策层领导在质量体系建设中的关键地位和主导作用。第二层次为管理层,重点是管理、技术和生产部门的负责人,以及与建立质量体系有关的工作人员。
这二层次的人员是建设、完善质量体系的骨干力量,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要使他们全面接受ISO9000族标准有关内容的培训,在方法上可采取讲解与研讨结合。
第三层次为执行层,即与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有关的作业人员。对这一层次人员主要培训与本岗位质量活动有关的内容,包括在质量活动中应承担的任务,完成任务应赋予的权限,以及造成质量过失应承担的责任等。
(二)组织落实,拟定计划
尽管质量体系建设涉及到一个组织的所有部门和全体职工,但对多数单位来说,成立一个精干的工作班子可能是需要的,根据一些单位的做法,这个班子也可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成立以最高管理者(厂长、总经理等)为组长,质量主管领导为副组长的质量本系建设领导小组(或委员会)。其主要任务包括:
1.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 2.制订质量方针和目标; 3.按职能部门进行质量职能的分解。第二层次,成立由各职能部门领导(或代表)参加的工作班子。这个工作班子一般由质量部门和计划部门的领导共同牵头,其主要任务是按照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具体组织实施。
第三层次:成立要素工作小组。根据各职能部门的分工明确质量体系要素的责任单位,例如,“设计控制”一般应由设计部门负责,“采购”要素由物资采购部门负责。
组织和责任落实后,按不同层次分别制定工作计划,在制定工作计划时应注意:
1.目标要明确。要完成什么任务,要解决哪些主要问题,要达到什么目的? 2.要控制进程。建立质量体系的主要阶段要规定完成任务的时间表、主要负责人和参与人员、以及他们的职责分工及相互协作关系。
3.要突出重点。重点主要是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及关键的少数。这少数可能是某个或某几个要素,也可能是要素中的一些活动。
(三)确定质量方针,制定质量目标
质量方针体现了一个组织对质量的追求,对顾客的承诺,是职工质量行为的准则和质量工作的方向。
制定质量方针的要求是: 1.与总方针相协调; 2.应包含质量目标; 3.结合组织的特点; 4.确保各级人员都能理解和坚持执行。
(四)现状调查和分析
现状调查和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地选择体系要素,内容包括:
1.体系情况分析。即分析本组织的质量体系情况,以便根据所处的质量体系情况选择质量体系要素的要求。
2.产品特点分析。即分析产品的技术密集程度、使用对象、产品安全特性等,以确定要素的采用程度。
3.组织结构分析。组织的管理机构设置是否适应质量体系的需要。应建立与质量体系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并确立各机构间隶属关系、联系方法。
4.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能否适应质量体系的有关要求。
5.技术、管理和操作人员的组成、结构及水平状况的分析。
6.管理基础工作情况分析。即标准化、计量、质量责任制、质量教育和质量信息等工作的分析。
对以上内容可采取与标准中规定的质量体系要素要求进行对比性分析。
(五)调整组织结构,配备资源
因为在一个组织中除质量管理外,还有其他各种管理。组织机构设置由于历史沿革多数并不是按质量形成客观规律来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的,所以在完成落实质量体系要素并展开成对应的质量活动以后,必须将活动中相应的工作职责和权限分配到各职能部门。一方面是客观展开的质量活动,一方面是人为的现有的职能部门,两者之间的关系处理,一般地讲,一个质量职能部门可以负责或参与多个质量活动,但不要让一项质量活动由多个职能部门来负责。
目前我国企业现有职能部门对质量管理活动所承担的职责、所起的作用普遍不够理想总的来说应该加强。
在活动展开的过程中,必须涉及相应的硬件、软件和人员配备,根据需要应进行适当的调配和充实。
二、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
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内容和要求,从质量体系的建设角度讲,应强调几个问题:
1.体系文件一般应在第一阶段工作完成后才正式制订,必要时也可交叉进行。如果前期工作不做,直接编制体系文件就容易产生系统性、整体性不强,以及脱离实际等弊病。
2.除质量手册需统一组织制订外,其它体系文件应按分工由归口职能部门分别制订,先提出草案,再组织审核,这样做有利于今后文件的执行。
3.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应结合本单位的质量职能分配进行。按所选择的质量体系要求,逐个展开为各项质量活动(包括直接质量活动和间接质量活动),将质量职能分配落实到各职能部门。质量活动项目和分配可采用矩阵图的形式表述,质量职能矩阵图也可作为附件附于质量手册之后。
4.为了使所编制的质量体系文件做到协调、统一,在编制前应制订“质量体系文件明细表”,将现行的质量手册(如果已编制)、企业标准、规章制度、管理办法以及记录表式收集在一起,与质量体系要素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新编、增编或修订质量体系文件项目。
5.为了提高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效率,减少返工,在文件编制过程中要加强文件的层次间、文件与文件间的协调。尽管如此,一套质量好的质量体系文件也要经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多次反复。
6.编制质量体系文件的关键是讲求实效,不走形式。既要从总体上和原则上满足 ISO9000族标准,又要在方法上和具体做法上符合本单位的实际。
三、质量体系的试运行 质量体系文件编制完成后,质量体系将进入试运行阶段。其目的,是通过试运行,考验质量体系文件的有效性和协调性,并对暴露出的问题,采取改进措施和纠正措施,以达到进一步完善质量体系文件的目的。
在质量体系试运行过程中,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有针对性地宣贯质量体系文件。使全体职工认识到新建立或完善的质量体系是对过去质量体系的变革,是为了向国际标准接轨,要适应这种变革就必须认真学习、贯彻质量体系文件。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体系文件通过试运行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全体职工立将从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改进意见如实反映给有关部门,以便采取纠正措施。
3.将体系试运行中暴露出的问题,如体系设计不周、项目不全等进行协调、改进。
4.加强信息管理,不仅是体系试运行本身的需要,也是保证试运行成功的关键。所有与质量活动有关的人员都应按体系文件要求,做好质量信息的收集、分析、传递、反馈、处理和归档等工作。
四、质量体系的审核与评审 质量体系审核在体系建立的初始阶段往往更加重要。在这一阶段,质量体系审核的重点,主要是验证和确认体系文件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1.审核与评审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1)规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是否可行;(2)体系文件是否覆盖了所有主要质量活动,各文件之间的接口是否清楚;(3)组织结构能否满足质量体系运行的需要,各部门、各岗位的质量职责是否明确;(4)质量体系要素的选择是否合理;(5)规定的质量记录是否能起到见证作用
(6)所有职工是否养成了按体系文件操作或工作的习惯,执行情况如何。2.该阶段体系审核的特点是:
(1)体系正常运行时的体系审核,重点在符合性,在试运行阶段,通常是将符合性与适用性结合起来进行;
(2)为使问题尽可能地在试运行阶段暴露无遗,除组织审核组进行正式审核外,还应有广大职工的参与,鼓励他们通过试运行的实践,发现和提出问题;
(3)在试运行的每一阶段结束后,一般应正式安排一次审核,以便及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对一些重大问题也可根据需要,适时地组织审核;
(4)在试运行中要对所有要素审核覆盖一遍;
(5)充分考虑对产品的保证作用;(6)在内部审核的基础上,由最高管理者组织一次体系评审。
应当强调,质量体系是在不断改进中行以完善的,质量体系进入正常运行后,仍然要采取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各种手段以使质量体系能够保持和不断完善。
5、质量手册的功能 质量手册一般有以下功能或目的:(1)宣贯组织的质量方针、程序和要求;
(2)描述和实施有效的质量体系;(3)提供更好的控制方法,促进质量保证活动;
(4)提供质量体系审核的文件依据;
(5)情况改变时,保证质量体系及其要求的连续性;(6)按质量体系要求和相应的方法培训人员;
(7)对外介绍本组织的质量体系;(8)在合同环境下,证明质量体系符合相应的标准。分析上述八项功能可看出,前面六项属于本组织质量管理活动的需要,其中最主要的是第1、2两项,即通过宣传、贯彻本组织的质量方针、程序和要求来实施有效的质量体系。其中第5项“情况变化”是指该组织的主要领导者或质量系统负责人变动时,组织的质量体系仍将按质量手册的规定运行。特别是那些获准质量体系认证的组织,他们的质量手册是在认证机构备案受控的,重要的变化必须取得质量体系认证机构的批准。从而保证了质量体系运行的连续性。改变了过去那种质量体系常因管理人员的变动而变动的“人治”状况,逐步走向 “法治”。
6、质量手册的特性 对于一本内外兼用完整的质量手册来说应具备以下特性:
(1)指令性;(2)系统性;
(3)协调性;不仅是手册本身各部分部分协调而且手册与有关质量体系程序、作业文件、表格均应做到协调;
(4)科学性:主要表现在遵循质量环的原理,符合GB/T 19000-ISO9000族标准的要素;(5)可行性:指在符合相应质量体系标准要求的前提下,结合本组织的具体情况,使手册作出的规定逐条落实,贯彻执行,有的组织强调本组织基础差、条件不具备,在手册中把某采用的体系标准中规定的要求进行删减或降低要求则是不恰当的。
(6)规范性:即将质量手册(包括程序文件)纳入本组织的标准化管理,而不作为一般行文件管理,这有利于手册的保管、查询、更改、换版等方面的管理与控制。
7、质量手册的编写方法
质量手册的编写可按以下程序进行:
(1)成立组织
一旦本组织的决策者作出编写质量手册的决定后,一般应成立以下组织: ①质量手册编写领导小组 由本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总经理、厂长或所长)的代表、各有关业务部门主管领导、手册编写办公室负责人参加。负责质量手册编写的指导思想,质量方针、目标,手册的整体框架的编写进度计划,手册编写中重大事项的确定和协调。
②质量手册编写办公室 一般由质量管理部门为基础,吸收各有关职能部门的适当人员组成。负责手册的具体编写工作。(2)明确或制定质量方针 质量手册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阐述质量方针及其贯彻。所以编制质量手册的前提即是明确(对于已有质量方针且经质量手册编写领导小组审议认为适合明确写入手册的组织)或制定(原来没有质量方针或虽有质量方针经审议需重新制定的组织)本组织的质量方针。
(3)学习GB/Tl9000-ISO9000族标准
首先是组织的管理者、质量手册编写领导小组、质量手册编写办公室的人员要深入学习,较系统、全面地掌握上述标准。
(4)总结本组织前一段开展质量管理的经验。明确有哪些经验与成效,有哪些教训与差距。
(5)对比分析
将GB/T19000-ISO9000族标准的要求与本组织质量管理的经验、教训相对照,把符合标准或基本符合标准的做法及其规章、制度、经过必要的修改、补充,纳入到编制的质量手册或程序文件中去。(6)落实质量职能
把采用的质量体系模式标准中规定的职能,具体落实到各职能部门。有些要素涉及到多个部门,应确定哪个部门是主办单位,哪个部门是配合单位。在落实职能过程中必须明确建立符合国际标准要求的质量体系是全公司(厂)各个部门、单位的共同职责,不应看成是质量部门一家的事,从而把很多应当由其它职能部门承担的要素或分要素都推到质量部门来负责。这是当前编写手册落实质量职能时一个值得重视的偏向。(7)编写质量手册草案
实际工作中首先由手册编写办公室提出一份手册编写的框架(包括颁发令、前言、目次、手册正文、手册管理使用规定、支持性文件目录的具体编写提纲、分工、进度等)经手册编写领导小组同意后,分工编制,办公室组织集体讨论、协调,经过几次讨论修改,形成草案。在草案编写过程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如请示主管领导能较快解决的应及时汇报解决;有些重大的涉及面较广的复杂问题,也可集中在一起,提请手册领导小组审查手册草案时解决。
(8)质量手册的审定、批准和颁发
①质量手册的审定
质量手册全部内容编写完成后,应经编写办公室人员内部校对并签字后提交本组织质量手册编写领导小组审定,最后由本组织最高管理者批准。
在质量手册的审定和批准时应着重考虑以下内容: a.质量手册对采用的国家标准和相应国际标准的符合程度; b.质量手册对有关政策法令的符合程度; c.质量手册对实现既定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顾客的质量要求的保证水平; d.质量手册的系统性、协调性、可行性及规范性。
②质量手册的发布 质量手册的发布通常是采用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签署发布令的方式来实施。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签署质量手册的发布令,表示手册是全组织的法规性重要文件,全体人员应当严格遵照执行;另一方面也表明了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对质量责任的承诺。
8、编写质量手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为了确保质量手册的有效实施,使企业取得良好的效益,在编制质量手册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要注重从企业自身需要出发编制字册,防止走形式
企业的产品要打入国际市场,需要提供产品质量和信誉的证据。一般来说,提供产品质量可靠的证据包括两个方面,即产品的检验、试验结果和企业的质量保证能力,有了这种证据,用户才能相信你有能力提供满足质量要求的产品,用户才能与你签订合同,许多国家用户在订合同的时候,不仅对产品质量提出要求,而且对生产企业的质量体系提出要求,即对质量保证能力提出要求。自从ISO 9000族标准颁布以后,很多国家都把它作为评价生产厂商质量体系的准则。我国的企业要想把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在竞争中取胜,除了产品质量要符合国外用户要求以外,企业的质量体系也要符合国际上通行的这套标准的要求,否则,不能取得用户的信任。质量手册全面系统地反映一个组织的质量体系,是质量体系运行的规范性依据,因此,如何编制质量手册直接关系到企业质量体系是否能有效运行。事实上,各企业由于产品类型、设备状况、企业规范、生产特点、机构设置、管理方式、用户要求和企业文化等的不同,其质量体系彼此问都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别,因此,描述质量体系的质量手册也应有较大的差别。质量手册应当确实反映本企业的特点,对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应明确说明,并明确控制的重点所在。这样的质量手册,才是真正有用的手册。对内,它可以起到加强质量管理的作用;对外,可以让顾客对企业的管理产生信任感。以前我国企业在开展质量管理活动时也编制质量文件,但是由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市场竞争机制没有确立,市场对企业的压力没有形成,企业编制的质量文件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没有真正成为企业开展质量管理活动的规范。现在企业如果仍然以过去的观念贯彻GB/T 19000族标准,其结果只能是形式主义,无益于企业质量管理的改善。为了使质量体系有效运行,“按照预定要达到的质量标准确定质量体系和质量手册的内容和要求是重要的。”质量手册的主要目的是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以保证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行。编制质量手册绝不是为了应付上级和外部的检查,而是为了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加强竞争能力,并在最适宜成本基础上生产出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
(二)注意总结本企业质量管理的经验
既然编制手册的目的在于提高质量管理水平,那么,在编制质量手册过程中,就应对以往质量管理工作加以总结,把贯彻GB/T 19000族标准与推广以往先进的、成功的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
自1979年以来,我国广大企业大力推行全面质量管理:TQC知识已在广大职工中传播、普及、职工质量意识不断提高,企业中也普遍建立起质量管理机构,初步形成一支质量管理队伍,并积累了一定的质量管理经验。
认真贯彻执行GB/T 19000族标准要处理好贯标和过去推行TQC之间的关系。现将 TQC与GB/T 19000族标准进行具体比较: ①理论基础一致 两者都认为产品质量有一个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必须重视和控制过程中的质量。建立和实施质量体系是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的重要管理手段,质量体系贯穿于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全过程。完善的质量体系是在考虑利益、成本和风险的基础上使质量最佳化,并对所有影响产品质量的环节和因素进行有效控制。②目的基本一致
据ISO 8402定义,全面质量管理是使组织“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GB/T 19000族标准明确指出:一个组织为竞争和保持良好的经济效益应通过实施质量体系从而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并不断提高顾客和其他受益者(员工、所有者、分供方、社会)的满意程度。由此可见,两者目的是基本一致的,都是要使顾客和其他受益者满意,并使组织获得成功。
③全面性要求一致
TQC基本要求是“三全一多样”,即“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范围是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全过程,全企业的质量管理,管理方法应是多种多样(如用数据说话、PDCA循环、计算机管理等)”。
B/T 19000族标准像TQC一样具有全面性的要求,体现在:对产品质量形成的整个过程,从营销和市场调研直到产品寿命周期结束后的处置进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对影响质量的全部要素,包括技术、管理和人,实行全方位的质量控制,既控制硬件又控制软件,即控制物质资源又控制人力资源,既控制产品质量又控制工作质量;要求全体人员承担义务并参与质量管理。④预防为主的思想一致 TQC讲:“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特点是从过去的事后检验和把关为主转变为预防和改进为主…”。GB/T 19000族标准规定:质量体系重点在于预防问题的发生,而不是依靠事后的检查。⑤强调领导是关键 TQC认为:推行全面质量管理,领导是关键,即所谓“头QC”,GB/T19000族标准首先规定了组织管理者的职责,并明确指出管理者对质量方针的制定与质量体系的策划、开发、实施和保持的决策负最终责任。
⑥注重质量经济性
开展质量成本的测定、报告、分析、研究从而促进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是TQC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提出“走质量效益型道路”、“降低不良品率”、“提高关键工序一次合格率”等都是在推行TQC过程中讲求经济性的很好的方式。GB”49oo0族标准则将“质巨体系的财务考虑”单独作为质量体系的7个要累,侧重指出财务收益报告是度量质量体系害效性的重要方面;并用大量篇幅描述了组织开展质量成本分析的方法。
⑦重视统计方法的应用
TQC系统而深入他讲述统计方法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如分层法(调查表法、排列图乙日果图法、直方图法、控制图法、散布图法等。GB/Tn0()0族标准将“统计方法的应用” 刚为质量体系一个要素,并指出在组织生产经营的所有阶段都可应用、还列举了通常使用的亢汁方法,包括:实验设计和析因分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显著性检验、质量控制图和累只技术、统计抽样等。⑧强调质量改进
两者都认为组织应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通过质量改进提高组织各项工作和各个过程囱效率,从而使组织获得长期的质量效益,使顾客不断地获得由于组织持续的质量改进所带耘的价值增值。
GB/T 19000族与TQC之间尽管有许多相同点,但也存在不同之处。例如:TQC是以人为中心的质量管理,更重视人的质量意识。通过对经营者、现场人员进行教育,使他们认识到九品质量不仅对顾客非常重要;对本企业包括本人自己的进去也都极其真实,以此来保证产钻质量。GB/T 19000族则是通过制定标准,强调质量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要求职工遵守,以夜得预期的质量的一种管理,这样使职工容易产生按标准做规定内的工作的想法,其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发挥。下如:TQC是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以及与其相关因素运勾规律“ 约在论体系,为企业*展质量管理提供了完整有效的方法,包括质量管理理论、质量设计、质量控制、保证和检验以及质量经济、质量法制、可靠性等内容。而标准是对质量活动中的管理工作和活动做出统一规定,只强调“做什么、一般不提供“如何做”的方法。企业在实施GB/ T 19000族标准时,可采用TQC中提供的质量管理方法,使管理工作更加有效进行。
以上讨论说明,TQC与GB/T19000族标准并不互相矛盾,而且可以互相补充。可以说,过去十凡年推行TQc的工作为今天实施栅/T19000族标准,无论是在企业的管理水平方面,还是在人们的认识方面,都奠定了一寇的基础。贯标并不是意味着否定“过去”,而是要继承和发展,要在过去推行TQC成绩和经济的基础上,进一步按标准的要求去补充和完善。
(三)充分利用现有管理标准、工作标准
质量手册应包括或涉及书面的质量体系程序,其目的是对组织内部影响质量的活动进行全商的策划和管理。还规定:根据ISO 900O族标准,这些文件化的程序应包含该质量体系标准中所有适用的要素,应阐明(详细程度应满足对有关活动进行充分控制的需要)影响质量的那些管理人员、执行人员、验证或评审人员的职责、权力和相互关系;说明实施各种不同活动的方式、将采用的文件及将采用的控制方法。
管理标准是管理机构为行使其管理职能而制定的具有特定管理功能的标准。它规定和衡量管理对象或程序的有序性,对管理活动的内容、程序、方式、方法和应该达到的要求进行统一规定。管理标准除质量管理外,一般还包括经营计划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物资管理、能源管理、财务审计管理、劳动人事管理、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标准。如技术研究和开发、技术文件和档案、情报资料等内容属技术管理标准;生产周期和间隔期、工作定额、生产组织、半成品和库存管理等内容属生产管理标准。工作标准是为实现整个工作过程的协调,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对各个岗位的工作制定的标准,工作标准一般包括基础工作标准、工作质量标准、工作程序标准和工作方法标准。如有关各类人员工作中通用的、具有指导性的大纲或规范属于基础工作标准;有关各类人员在各种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范围、内容、要求、职责、权限、考核、奖惩等方面的标准属于工作质量标准;有关各类人员工作过程的安排和程序要求、协调要求等方面的
标准属于工作程序标准;有关各类人员在完成各项工作中所运用的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标准属于工作方法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的涉及面是比较广的。
质量手册的编制是以程序文件为基础的,但手册不可能包罗一切,手册常常是将所有方面都涉及到,具体细节另加文件规定。诸如,企业各级领导和从事各项质量活动人员的责任、和权限,各项活动之间的接口和协调措施,对各类人员工作能力等方要求,以及各项工作的程序和方法等,都应制订相应的标准,通过实施这些标准,才能确保质量手册的落实,并使质量体系有效运行。企业在这些方面应该制订的标准是大量的,其中包括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直接影响到质量体系能否有效运行。
前些年,我国许多企业下了很大功夫进行企业标准体系的建设,制订了相当数量的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现在企业推行GB/T 19000族标准,需编写质量体系文件,那么对以住的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怎么处理呢?应该把企业标准体系与质量体系的建立密切结合起来。在采用GB/T 19000族标准建立质量体系的过程中,如能充分利用已形成的一整套标准,对照 GB/T 19000族标准的要求予以适当选择。对原有的能发挥很好作用的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直接在质量体系程序文件中引用,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大量重复劳动,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而且更能保证两个体系之间的协调性、一致性,收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四)要注意让职工积极参与 目前,有些企业在贯彻GB/T 19000族标准、编制手册时,常常请国内外的质量管理专家,或企业内部少数几个质量管理人员组成编制质量手册的小组,专门负责手册的编制工作,而不注重让企业内部的职工积极参与,这样不利于质量手册的编制和编制后的贯彻实施。
我们知道,编制手册最重要的事是要能够实施,而手册的实施是企业内部职工的事情,所以在质量手册的编制过程中,应倾听企业内部全体职工的意见、,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其实,我们过去有些很好的管理方法,值得继续发扬。比如“两参一改三结合”即是一例。所谓“两参一改三结合堤指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技术人员、工人、干部“三结合”的简称。在企业编制质量手册时,应当发扬职工参与管理和“三结合”的优良做法,让职工参与意见;以充分吸收广大职工在长期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宝贵经验和实践知识,这样可以保证所编制的质量手册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领导、专家、职工三结合编制质量手册,可以保证手册的科学性、操作性和有效性。同时,编制手册的过程也是上下沟通、形成共识,建立共同奋斗目标的过程。这对企业形成内部的凝聚力,增强竞争力是大有好处的。
(五)注意使用符合本国文化传统的语言
5.iso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篇五
通过公司组织的培训,让我深深感受到自己在学习和理解质量管理方面的差距,质量是生产正常进行的保证,也是树立品牌的有力武器,有了过硬的品质,就该有长久的坚持质量管理,所以,公司培训了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对内审员进行了内审培训,这样的培训很有必要,作为公司的一员,作为一个跟班,不但要对质理管理体系的文工团件学习致用,同时,更要带领生产人贯彻执行,做个负责任的人,做个对公司建设有作为的人。
当今社会,各行各业竟争激烈,都在追求自己的卓越品牌,都在追求过硬的品质,都在拉大客户,树立品牌的同时,让客户满意也是不可缺少的,总有过硬的质量,才能嬴得客户的信任,有了家客户的信任,才有了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这一点,我觉得我们公司一都在努力,生产线的不断增加,新厂房的修建,各方面都在悄然无声而又轰轰烈烈,一天天,一年年,整个公司都在大步向前,这就是公司常抓不懈的质量管理,没有过硬的质量管理,就没有客户对我们的满意,更没有我们的大步向前,我觉得今后我们要经常组织检查和质量审核的活动,能够及时发现和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和溥弱的环节,并组织生产部,技术部,品管部共同研讨解决问题,纠正错误,从而提高公司整体质量管理水平,为公司质量管理上台阶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培养了各部门人员的质量管理水平,带动全员学习并长期走质量管理是生存之道的正确道路,只有全员参与,全员重视,全员围绕质量的过硬,全员围绕让客户满意,才能提开公司整体形象和市声场竞争力,创优质品牌的目标就能实现。
就让我们上下一心,以厂为家,大公无私,团结奋斗,为杰联的明天加油。
6.iso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篇六
一、质量方针:
德能并重,特色鲜明,持续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不断提高顾客满意度。
二、质量目标:
1、学生毕业率达到97%。
2、各等级职业资格通过率均达到97%。
3、初次就业率达到98%。
4、学生、家长、用工单位满意度达到85%。
5、学生操行成绩合格率达到97%。
6、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达到95%。
7、早操、正课、晚自习出勤率达到95%。
8、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完好率达到95%。
9、学院不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三、交通信息系职责:
1.执行学院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负责本部门质量目标的分解和实施。
2.按照教务处下发的教学计划,负责本部门教学组织工作。
3.负责本部门的教研、教改及学科建设工作。
4.负责本部门的教学管理、协助学保处做好班主任管理和学管工作。
5.负责本部门设备设施的计划、管理与维护。
四、目的:
学院依据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国家重点技工学校
质量管理标准》、《国家重点技工学校标准》、《高级技工学校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学院实际,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以达到下列目的:
1)向顾客提供质量保证,确保顾客信任学院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其各项
要求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教育教学服务;
2)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包括持续改进过程的有效应用,以及
保证符合顾客要求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增强顾客满意。
1.2 应用
1)学院的质量管理体系覆盖了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国家重点技工学校质量管理标准》、《国家重点技工学校标准》、《高级技工学校标准》的全部要求,未做删减。
2)学院质量管理体系覆盖的教育服务范围包括:
中高级技工教育服务
函授教育服务
短期培训服务
名词解释:
产品——教育服务。
顾客——学生(直接顾客)、家长(间接顾客)和用人单位(最终顾客)。
五、总要求
学院根据BG/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国家重点技工学校质量管理标准》、《国家重点技工学校标准》、《高级技工学校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考虑学院的服务特点,运用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建立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加以实施和保持,并持续改进体系有效性。具体开展以下活动:
1)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要的过程(包括服务实现过程和管理活动、资
源提供、测量分析与改进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在学院的应用。
2)确定这些过程之间的内在联系、相互作用和运作顺序,并通过《质量
手册》、程序文件和服务流程图加以描述。
3)确定能够使这些过程有效运行和控制需要的准则和方法。
4)确保可以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为过程的有效运行和监控提供支持。
5)对这些过程实施监视、测量和分析,以便了解体系运行趋势和有效程
度。
6)对发现的不合格和潜在不合格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以便策划的目标
得以实现,并持续改进这些过程。
6.组织本部门教师培训和业务考核工作。
7.负责涉及本部门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质量记录的编写、控制和管理。
8.负责涉及本部门不合格项的纠正和改进,并将处理结果进行报告。
7.iso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篇七
1 目前高校物业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1.1 高校物业人员缺乏现代物业管理知识
高校后勤物业部门员工队伍平均素质不高, 文化程度偏低, 且员工队伍不稳定。目前各高校的物业管理队伍大多数是以原后勤职工为主体, 这部分人的物业管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相对缺乏。高校后勤物业管理部门为提高服务质量, 虽然在新的用人机制下聘用了一些知识化、年轻化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但是这一部分员工对高校后勤的服务宗旨、服务目标还不能够完全了解和掌控。在这种情况下, 高校后勤物业就难以满足师生员工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 更难以迎接新的挑战。
1.2 高校物业人员缺乏现代物业管理服务意识
目前, 大多数高校物业管理部门服务意识淡薄, 认为自己是学校的行政职能部门, 服务只是行政的分工不同, 服务既不是商品也不是产品, 所以也就没有质量上的要求。高校物业通过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可以把实现服务的全过程和影响服务质量的全部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 进一步培养高校物业人员的服务意识, 提高物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1.3 高校物业缺乏现代物业的规范化管理
首先, 管理形式不规范, 高校物业管理职能仍然还是由几个科来完成, 体制上仍然沿袭事业管理的形式。从学校决策者到从业者的头脑中完整的物业管理概念均未形成, 对物业管理缺乏一定的知识。尽管有的学校成立了物业管理公司, 但只是涉及一定的物业管理职能, 如设立保洁部、维修部等。其次, 管理内容和范围狭窄。高校物业管理不仅要创造一个美丽舒适的校园环境, 更要融入校园文化, 创造一个优雅的人文环境。然而, 目前很多高校的物业管理没有做到这一点。
2 高校物业推行ISO质量管理体系的现实意义
2.1“文件化”的管理方式, 有利于高校物业各种规章制度的落实
高校物业制定的许多规章制度, 可行性不强, 执行力不大, 没有形成监督机制。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能够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在质量管理体系中, 按照标准的要求, 制定程序文件、作业文件和质量记录清单。这些文件、记录基本上包括了单位的全部工作, 使各项工作实现了从“人治”到“法制 (质量体系文件) ”的转变。这种文件化的管理方式以及相应的监督保障措施, 有利于各种规章制度得以落实, 提高管理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2.2 推进质量管理体系, 是高校物业走现代化管理的必由之路
2.2.1 有利于理顺各级管理关系, 提高管理水平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上至领导, 下至普通员工都能够在质量体系运行中“对号入座”, 按文件的规定和要求承担相应的管理职责和服务职责, 各负其责, 各尽所能。
2.2.2 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 赢得师生员工信赖。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思想, 对提供服务的部门实施控制;针对不合格的服务及不良趋势采取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通过不断地监视和测量, 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质量审核和管理评审, 找出管理上的缺陷, 保证服务质量的稳定提高。
2.2.3 有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 扩大市场占有率。
自从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以来, 国际市场和许多重大工程项目的招标中, 是否建立质量体系并取得第三方认证证书, 已逐渐成为投标和签约的前提条件。在这种形势下, 高校物业部门只有以认真积极的态度开展质量认证, 并取得第三方认证证书, 才能使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3 高校物业建立ISO质量管理体系需做的几项工作
3.1 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第一步做的工作就是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方针是高校物业工作的灵魂, 是高校物业工作总的质量宗旨和追求方向。质量目标是根据质量方针的要求在质量方面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3.2 编制规范、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制定应依据“管理的系统方法”的质量原则, 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三个层次的文件, 文件的制定必须确保职责体现过程、资源管理过程、产品实现过程、测量分析与改进过程这四大过程的实现。
3.3 制定合理的全员培训措施
高校物业管理的一切目标是依靠物业每一个员工来实现的, 只有全体员工清楚自己的岗位职责、权限, 明确工作的内容、标准、工作程序, 组织目标才能实现。因此要结合实际情况, 运用各种激励因素和内部沟通方法, 提高员工参与意识, 自觉地将质量意识转化为个人的工作行为。
3.4 建立系统科学的监察、测评、考核制度
(1) 建立专门的监察队伍, 对日常工作进行跟踪监督,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责任人下达整改通知, 并对整改后的情况进行回访, 以保证整改的落实。
(2) 建立用户监督测评制度。采取问卷调查、意见箱等方式, 调查了解师生员工满意度, 了解师生员工的需求和高校物业各项工作指标的水平状况。
(3)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评价制度,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和持续改进。按照审核程序和标准条款定期进行逐项审核、检查、记录以验证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ISO9001标准要求, 是否得到有效的实施、保持和改进, 并评价其符合性和有效性。
4 高校物业实施ISO质量管理体系注意的几个问题
4.1 领导重视
一是领导要加强学习标准、掌握决策和管理所需的知识。高校后勤物业各级领导要带头认真学习质量管理标准及颁布实施的体系文件, 为管理和运行注入新的血液。
二是领导要注重自身的影响力和权威。领导要带头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规范自己的行为, 塑造良好的自身形象。
4.2 全员参与
员工是组织之本, 只有全体员工积极参与, 了解并清楚自己的岗位职责、权限, 明确工作的内容、标准、工作程序, 理解自己活动的结果对下一步工作的作用与影响, 才能使员工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效益。
4.3 继承创新
高校物业部门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并不是抛弃以前在管理中积累总结的好经验和好方法, 而是引进一种更加先进的管理机制, 规范和改变管理中存在的漏洞, 是融合已有的好方法, 使工作程序更加规范, 杜绝推诿扯皮等现象。
4.4 持续改进
高校物业部门发布实施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后, 仅仅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 今后还需长期坚持严格按照质量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要求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1]赵相华, 于宁等.高校后勤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思考[J].高校后勤研究, 2006, 6.
[2]甘晓敏, 杨渊等.刍议高校后勤贯彻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意义[J].现代企业教育, 2007, 10.
[3]李峻涛, 许毅.高校后勤建立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探析[J].甘肃科技, 2008, 11.
8.ISO质量认证体系的民商法思考 篇八
OEM是指贴牌生产合作,俗称“贴牌”。就是拥有产品品牌的生产者利用自己掌握的关键技术和新技术负责设计和开发新产品,同时控制销售渠道。为了增加产品的质量和销量,降低上新生产线的风险或者为了赢得市场时间,通过合同订购的方式委托其他具有生产资质和能力的同类产品厂家进行生产,所订产品低价买断,并直接贴上自己的品牌商标。这种委托他人生产的合作方式即为OEM,承接对产品进行加工的制造商就被称为OEM厂商,其生产的产品就是OEM产品。OEM是建立在合作双方就相关产品生产制造合作进行合同授权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合法合作关系,双方在合同中约定了相应的权利义务,因此而产生的责任是契约责任或产品责任,可以由当事人在合同中加以约定。
在现代商品经济中,生产者出于扩大产品质量、增加市场份额、降低制造成本等方面的考虑,在全球或局部市场中选择一些具有生产条件的企业进行OEM。而那些自有产品品牌知名度不高,产品技术不具有绝对竞争优势的厂家更愿意接受风险较小的委托产品生产订单,因为这种方式无须面对市场销售的压力和品牌推广的任务。这种重新分工的结果是双赢的,一方面,对于拥有知名品牌的企业,这种方式不仅帮助企业在短时间内占领新兴市场,而且可以将潜在的竞争对手消灭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对于被委托加工生产的企业,贴牌生产可以使企业内部闲置的生产能力得到充分的释放和发挥,避免企业设备的无形折旧,而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却可以因为总产量的增加而大幅度下降。
OEM方式本身是符合社会分工和制造专业化的市场经济规律的,因而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然而尽管这种生产模式已经日渐成熟,但其中蕴涵的各种法律风险却日渐显现,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OEM厂商所生产制造的产品质量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产品质量风险控制和产品质量责任承担的问题。
二、ISO质量管理体系及其在OEM模式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设想
一个成熟的企业在选择OEM制造商的时候通常会通过以下的途径来保证其最后能得到优质的产品:
1.在与OEM合作伙伴合作前进行必要的资信调查,了解合作方的实力及品牌市场价值。
2.进行充分的与产品相关的知识产权权属查证。
3.对与生产合作及产品销售密切相关的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及产品质量强制性标准进行调研和分析,将与产品责任相关的管理标准纳入到合同规范。
4.完善合作协议内容,明确区分合作双方对于产品质量风险的分担及产品质量责任的承担,避免在出现产品质量风险后双方互相推诿。
5.积极完善企业产品的质量管理体系,提升产品的质量标准。
通过以上途径,企业对自己将来得到的产品的品质作了最大限度地保证。然而,即使是上面几点做的都很完美的企业,也无法完全摆脱产品质量问题带来的风险。我们知道,再完美的协议也不能面面俱到,再严密的约定也不是没有漏洞。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当产品出现质量问题,而商家却没有向OEM商追诉的依据。
介于此,笔者将探索性地将“资信”作为向OEM商进行追诉的依据。现在很多的商家在选择OEM商的时候,都会要求对方通过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获得ISO9000体系认证对于OEM商来说,就可以说是获得了一种资质。
既然ISO9000对OEM商来说是一种资质,那么,当OEM商违反ISO文件时,能否作为对其进行追诉的依据呢?这个问题,在法律上是没有规定的,笔者认为,在特定的情况下将ISO作为归结产品质量责任的依据有助于OEM这种模式下产品质量纠纷的解决。其依据如下:
1.从现代制造业产品质量责任的复杂性来看,ISO标准有助于解决纠纷。由于科技的发展和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的缩短,使得产品在制造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的情况趋于复杂化,在很多情况下产品质量责任是无法划分清楚的。那么此时如果OEM商没有遵照ISO的精神和文件规范进行制造活动,那么可依据此来认定其对产品质量问题承担责任。
2.从ISO的过程控制特性来看,依据ISO来解决质量纠纷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ISO的核心精神通过控制制造活动的过程来控制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ISO要求企业将制造产品的过程以及质量检测的方法等等有关最终产品质量的因素全部文件化,并且要求在生产的过程中,这些文件得到绝对的遵守。在现实的生产活动中,最终产品品质将在生产过程中是无法得知的,所以把科学的制造过程文件化并在生产过程中严格地去遵守,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最终产品的品质。
3.从民法合同法的角度来看,OEM制造商在对方厂商的要求下通过ISO认证,或者为了得到对方的订单而努力通过认证,再或是在对方的监督下通过认证,这些都可以看做是其获得OEM商地位所必需具备的一种资质,是其对对方所作出的一种承诺。
邀约是订立合同的必经阶段。从一般意义上讲要约是一种订约行为,发出要约的人称为要约人,接受要约的人称为受要约人或相对人。我国合同法第14条规定: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规定:⑴内容明确具体;⑵表明经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要约作为一种意思表示,除了必须具备意思表示的一般要件外,还有其特定的构成要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⑴要约是由特定人做出的意思表示。要约旨在与他人订立合同,所以要约人必须是订立合同的一方当事人,这就要求要约人是特定的人。唯有如此,受要约人才能对之作出承诺。⑵要约必须具有订立合同的意图。此点在合同法第14条已经规定,即要约应表明,一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的约束。⑶要约必须向要约人希望与之订立合同的受要约人发出。要约只能向要约人希望与之订立合同的受要约人发出,才能唤起受要约人的承诺,从而订立合同。⑷要约的内容必须具体、确定。所谓具体,是指要约的内容必须是合同成立所必需的条款。所谓确定,是指要约内容必须明确,不能含糊不清,使相对人难明其意。而商家在与OEM制造商接触时,都会将“必须通过ISO认证”的要求明确于书面文件当中。这种要求是向特定的OEM制造商提出,并且具有订立合同的意图,内容明确具体,所以,要求对方通过ISO认证理当作为要约的重要内容。
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及理论通说,承诺必须具备以下要件:⑴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做出。其一,承诺必须是受要约人的意思表示。如果要约是向特定人发出的,承诺必须由该特定人做出。如果是向不特定人发出的要约,不特定人均具有承诺的资格。其二,承诺可以由受要约人本人作出,也可由其代理人作出。⑵承诺必须在合理的期限内作出。⑶承诺的内容必须和要约的内容相一致。这样看来,OEM制造商接受对方要求通过ISO认证可以认为是承诺的重要内容在制造过程中OEM商对ISO精神或条文的违反,则可以看做是其对这种承诺的违反,其明显具有主观过错。那么,如果在没有证据证明对方对产品质量问题负有直接责任的前提下,根据合同法的原理将ISO精神和条文作为质量责任认定的依据是符合法律精神的。
三、ISO目前的法律地位、存在问题及对其的未来展望
就目前看来,ISO作为一种内部的质量控制体系,它并不是国家的强制性认证,还不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ISO在我国虽然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一方面,企业在通过认证以后便将ISO标准抛于脑后不再遵守,仅仅将其作为获取订单的手段。另一方面,还存在着认证不规范。很多认证机构严重不负责任,对根本没有达到标准的企业进行认证,从中牟取利益。认证机构只管认证,但不用对其认证结果承担法律责任。
当然,随着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们相信会有一天类似于ISO这样的质量认证体系会在社会法律生活中大放异彩。
9.iso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篇九
美国:强调程序化、规范化
美国企业一直重视质量管理,其质量管理起源于泰勒,大体经历了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制、全面质量管理、马克姆波·里奇奖4个阶段,这里重点阐述马克姆波·里奇奖的定点超越。
20世纪80年代,日本产品因物美价廉大举进军美国市场,这对美国企业触动很大,决心学习日本企业质量管理的成功经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政府决定设立一个国家质量大奖。1987年,美国颁发马克姆·波里奇国家质量奖,该奖主要适用于3类企业:一是制造业,二是服务业(依据销售额判定),三是小型企业(雇员小于500人)。评奖标准很严,每类企业每年最多有2个获奖者。
马克姆·波里奇奖的核心是定点超越,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分析本企业与历史同期相比取得了多少进步,它能够激励本企业继续前进。第二步,企业要想获得巨大的进步,就要不断地把本企业的业绩与同行业最好企业的业绩比较,找出差距,然后迎头赶上,这就是定点超越。
自颁发马克姆·波里奇奖后,美国企业纷纷比照马克姆·波里奇奖获得者找差距,然后定点超越,结果产品质量大大提高。20世纪90年代,美国企业重新树立了对日本企业的竞争优势,马克姆·波里奇奖的定点超越是美国企业质量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日本:强调自主、主动
20世纪初,日本企业的产品质量并不好,在人们心目中简直就是假冒伪劣产品的代名词,当时日本人崇尚中国的“上海货”。但是,到了80年代,人们争相购买日本企业的产品,日本货成了优质产品的象征。日本企业,从劣质产品到优质产品,前后间隔仅几十年,产品质量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人们在探讨:日本企业质量管理成功的奥秘究竟是什么?
日本企业质量管理的成功,得益于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爱德华·戴明。1951年,日本设立戴明国家质量奖。该奖主要面向日本国内的制造企业,评奖标准非常严格,获奖企业每年最多1~2名;日本国内称戴明奖为“企业诺贝尔奖”。
戴明的质量管理思想集中体现在PDCA(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处理)循环上:
1、计划阶段;看哪些问题需要改进,逐项列出,找出最需要改进的问题。
2、执行阶段,实施改进,并收集相应的数据。
3、检查阶段,对改进的效果进行评价,用数据说话,看实际结果与原定目标是否吻合。
4、处理阶段,如果改进效果好,则加以推广;如果改进效果不好,则进行下一个循环。
PDCA循环的特点是:大环套小环,企业总部、车间、班组、员工都可进行PDCA循环,找出问题以寻求改进;阶梯式上升,第一循环结束后,则进入下一个更高级的循环;循环往复,永不停止。戴明强调连续改进质量,把产品和过程的改进看作一个永不停止的、不断获得小进步的过程。
戴明的质量管理思想对日本企业影响很大,日本企业纷纷使用PDCA循环自己找问题,然后改进产品质量。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到8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达到最辉煌的时期,其产品如汽车、家电等充斥世界各国市场。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对日本经济奇迹的评价是:“日本的经济振兴是一次成功的质量革命”。
美日特色的比较
戴明循环强调自主、主动管理,即立足于企业内部;详细分析本企业目前存在什么主要问题,然后改进,特点是自我超越。
马克姆·波里奇奖强调程序化管理、重视量化指标,即立足于企业外部,把本企业的业绩与同行最优秀企业的业绩进行对比,找出差距以寻求改进,特点是定点超越。
事实上,日、美企业都在找差距,只是找差距的方式不同;日本企业通过戴明循环,与自己比较,找出存在的问题,然后自我超越;美国企业则通过与优秀企业比较以发现差距,然后定点超越。最后,日、美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都取得了成功。
为何日、美企业质量管理的方式天壤之别、却得到了同样的结果?这源于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日本企业根植于东方文化,深受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自觉”、“修为”,敢于“舍生取义”,故他们自己和自己比较,就能发现差距,然后进行改进;美国企业属于西方文化范畴,强调制度的作用,自己的问题自己很难发现,只有通过别人监督才能发现自己身上的问题,故要和优秀企业比较才能找出差距,然后定点超越。
启 示
20世纪50年代后,市场行情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卖方市场逐步转向买方市场。在这种形势下,质量管理专家们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内容如下:第一,全面的质量,包括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成本质量;第二,全过程的质量,指质量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用工作质量来保证产品质量;第三,全员参与的质量,对员工进行质量教育,强调全员把关,组成质量管理小组;第四,全企业的质量,目的是建立企业质量保证体系。
可见,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动态质量,始终不断地寻求改进,但是它没有规范化、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能否成功,关键是要深刻领悟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计划。
戴明循环强调自主管理、主动管理,而美国人恰恰缺乏主动性,因此戴明的质量管理思想开始在美国企业实施时遭到了冷遇。但是,日本人深受东方文化的影响,富有主动性,自己与自己比较,就能发现问题,因此戴明的质量管理思想非常适合日本企业,日本企业运用PDCA循环取得了产品质量的飞跃进步。
美国企业认为,自己的问题自己很难发现,如何发现自己的问题?通过别人监督。马克姆·波里奇奖的定点超越适合美国企业特点,一个企业要想取得进步,就要不断地把本企业的业绩与同行业最优秀企业的业绩进行对比,以发现差距,然后实施改进。
应该说,日、美企业都重视学习,只是学习的方法不同。日本企业通过自我批评实现自我,而戴明循环是自我批评的重要手段。美国企业认为,学习的内在动力产生于强大的外部竞争压力,如何感受这种强大的外部竞争压力?通过他人批评,而马克姆·波里奇奖的定点超越则是倾听他人批评的重要途径。
总之,日本企业,通过戴明循环实现了“自我批评”;美国企业,通过马克姆·波里奇的定点超越实现宁“他人批评”。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美、日企业都赢得了很高的质量信誉。
10.iso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篇十
ISO9000族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87年制订,后经不断修改完善而成的系列标准。现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此标准等同转化为国家标准,我国等同采用ISO9000族标准的国家标准是GB/T19000。
一般地讲企业活动有三个方面组成:经营、管理和开发。在管理上又主要表现为行政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等。ISO9000族标准主要针对质量管理,同事涵盖了部分行政管理和财务管理的范畴。
具体地讲ISO9000族标准就是在四个方面规范质量管理:机构:标准明确规定了为保证产品质量而必须建立的管理机构及其职责权限。程序:企业组织的产品生产必须制定规章制度、技术标准、质量手册、质量体系操作检查程序。过程:质量控制是对生产的全过程加以控制,是面的控制。从根据市场调研确定产品、设计产品、采购原料,到生产、检验、包装、储运,其全过程按程序要求控制质量。并要求过程具有标识性、监督性、可追溯性。改进:不断地总结、评价质量体系;不断地改进质量体系,使质量管理水平呈螺旋状上升。
通俗地讲就是把企业的管理标准化,而标准化管理生产地产品及其服务,其质量是可以信赖的。
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益处
1ISO9000标准是世界各国统一遵守的质量标准,特别是发达国家,大都把其作为签订合同的主要要求之一。通过认证就意味着获得了一张标明稳定的高品质的产品身份证和一张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11.iso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篇十一
【关键词】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公路施工项目;质量计划;体系质量;过程质量;质量保证;审核;持续改进
【Abstract】Based on the present ISO 9001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Standards in Highway Project, This essay analyses the reason and difficulty of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implementation from the overall situation. It also gives the requirement and content of making quality plan,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 of highway project. Further more, It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that th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can continue to be implemented, and the importance of auditing and improving.
【Key words】ISO 9001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Highway Project;Quality plan;System quality;Process quality;Quality assurance;Auditing;Continuing improvement
1. 前言
近十余年来,我国公路工程建设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公路工程质量方面也存在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例如有相当数量的公路工程出现了早期病害。沙庆林院士指出,公路出现早期病害在施工项目管理上存在问题。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公路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更好的适应时代的需要,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在公路施工项目中切实有效的推行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本文指2000版标准)是必由之路。
2. 公路施工项目推行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现状
目前我国公路施工项目的管理已普遍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业主主导下的监理制和承包制,参与施工项目的三方临时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管理体系,对施工项目进行管理,质量管理当然也是在这个临时管理体系中进行的。
据调查,在参与施工项目建设的三方中,业主和监理绝大部分没有通过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也就是说没有按照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建立与运行质量管理体系;而承包商绝大多数已建立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了认证,但也没有按照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对施工项目进行质量管理,把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束之高阁,不针对施工项目编制质量计划,企业通过认证的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施工项目脱节,不在施工项目管理中运行。因此,导致施工项目质量时好时坏,不能可靠的持续的保证质量,更谈不上持续的改进了,公路普遍出现早期病害就成了必然。
质量管理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单纯质量检查(“死后验尸”)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和全面质量管理阶段(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充分包含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目前我国公路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基本上处于最初期的“死后验尸”阶段。
3. 公路施工项目推行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难点
公路施工项目推行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难点比较多,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公路施工项目推行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时间短。我国公路施工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较工业企业晚得多,而且差别又很大,借鉴工业企业比较困难;目前绝大多数业主和监理组织还没有建立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就更谈不上推行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了。
3.2 公路施工项目的特点导致推行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困难。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2.1 一次性。(1)公路施工项目的管理组织是一次性的,从业主、监理到项目部这套组织机构都是一次性的,并且其人员也是一次性的,这就给推行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造成很大困难;(2)设计单一,施工单件。
3.2.2 公路施工项目点多、线长、面广、工程量大、参与单位多。一个公路施工项目的施工点很多,长度数十公里甚至数百公里,沿线遇到的土质、地质、水文、气候和材料等千差万别。由于工程量大,参与的管理及施工单位很多,管理、技术、工艺和机械等水平参差不齐。
3.3 公路施工企业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不同于公路施工项目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公路工程具有期货的性质,公路施工企业在建立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时,涵盖了企业有可能生产的所有产品和涉及的所有过程,它是备用质量管理体系,但对于某一施工项目而言并不一定完全合适和适用。因此,企业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向施工项目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过渡成为了瓶颈。
3.4 施工的落后性和人员的流动性给公路施工项目推行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带来很大困难。公路工程施工需要大量的手工作业,机械化作业受到限制,并且人员流动性很大,不像工厂里能够定岗定人,一个人在固定的岗位上干很长时间,对掌握、熟悉和运用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思想、方法、要求和程序十分不利,影响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的高效的运行,严重时甚至导致其运行终断。
3.5 合格的质量管理人员缺乏。从承包商、监理到业主,真正理解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思想,了解其要求,掌握其程序,熟悉其建立、运行与审核方法的人员缺乏。
4. 公路施工项目运行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困难的原因
导致公路施工项目推行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困难的原因很多,并且错综复杂,其主要原因如下。
4.1 承包商没有真正树立“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思想。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是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最基本的原则,其规定:“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当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承包商(组织)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业主(顾客)的信任,拿到订单,曾积极的建立了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并谋求通过认证,来满足招标条件(事实上业主要求投标商必须通过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为投标加分,但是中标后绝大多数承包商并不在施工项目上运行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这是“以自我为关注焦点”的思想的表现,违背了“一切为了顾客,一切为了让顾客满意”的基本原则。
4.2 没有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在公路施工项目管理中,“领导作用”体现在二个方面。一方面是指承包商,承包商的最高领导者应牢固树立“顾客是上帝”的思想,全力支持其代理人--项目经理,推动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在施工项目上的运行;另一方面是指业主和监理,在我国已形成业主主导下的监理制和承包制,监理受业主委托对施工项目进行管理,在业主、监理和承包商这套对施工项目进行管理的临时组织中,业主是最高领导者,监理是其代表,承包商是被管理者。因此,业主应发挥“领导作用”,按照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思想、要求和方法进行质量管理,推动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在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活动中持续的高效的运行。
4.3 没有正确处理产品质量和过程质量的关系。目前公路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是严把产品质量关,决不让不合格进入下一道工序,而产品质量是由过程质量决定的,不对过程进行有效的科学的管理,没有稳定的、持续的、高效的管理质量,不可能持续的保证或提高产品质量。只对产品质量把关,事倍功半;对过程质量和产品质量同时把关,事半功倍。
4.4 忽视了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强制性。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本来是推荐性的质量管理标准,但一经被合同采用就变成了强制性的质量管理标准,它是质量管理工作的规范,目前我国公路工程施工承包合同都要求承包商按照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因此,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技术标准一样,承包商应该自觉执行;业主和监理应该定时或需要时对承包商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符合性或有效性审核,检查督促承包商按要求执行质量管理标准,确保质量管理工作的质量。
4.5 管理体制和文化背景的差异。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在欧美管理体制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中国的管理体制和文化背景与之差别巨大,并且在引进欧美管理体制时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因此,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推行起来难度很大,这是推行难的根本原因。
5. 基于承包商已建立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计划的编制与实施要点
一条公路,参与施工的承包商往往很多,监理也可能不止一个,不同施工企业(承包商)的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千差万别,并且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不适宜直接应用于施工项目,如果各行其是,将造成管理混乱。因此,业主应组织所有承包商和监理,结合承包商(们)的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针对施工项目的特点,编制统一的质量计划(对特定的项目、产品、过程或合同,规定由谁及何时应使用哪些程序和相关资源的文件),以资各方共同遵守。
5.1 质量计划的编制要求
(1)与承包商(们)原有质量管理体系相协调,尽量采用适用的部分。
(2)满足合同规定的业主全部质量要求,确立组织(包括业主、监理和承包商)共同的质量方针和目标。
(3)要进行周密的质量策划。
5.2 质量计划的内容
(1)质量计划应用范围。
(2)施工项目的质量要求。
(3)组织结构和管理职责。
(4)要素活动的控制。
(5)增补作业文件和相应的质量记录。
(6)检测的安排。
(7)异常情况处理。
公路施工项目质量计划要求具有针对性、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5.3 质量计划的实施要点。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关键在于最高领导者(包括业主、监理和承包商三方的),其强力和高效的推进,才能转化为全员自觉的、主动的和创造性的质量行为,才能形成质量管理方面的文化并根植于全员的脑海中,使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成为有本之木。
6. 公路施工项目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
业主和监理要安排有能力的审核员定期或需要时对施工项目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审核,检查其符合性、有效性和效率,当发现有不符合或有效性差或效率低时,说明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存在问题或运行质量不合格,此时应像对待产品质量不合格一样进行处置,视具体情况整顿或停工整改,直至被确认满足要求为止。
7. 结语
公路工程质量的形成过程涉及很多内外部因素,这些因素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工程质量就不可能稳定,所以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就是对影响工程质量的这些因素制定相应的标准加以规范。在目前众多公路施工项目中,质量管理工作往往只抓工程质量,却忽视了体系或过程质量。事实上,若体系质量不高,过程质量不好,工程质量也不可能好。任何组织都存在质量管理体系,但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是最先进、最科学、最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它是工程质量形成的基础,是根本保证;过程则是工程质量形成的条件,是制约因素。所以,为了持续稳定的有保证的形成工程质量,就要狠抓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和过程的管理,不但要建立先进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保证其持续高效的运行,而且还要加强审核,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工程质量的保证能力。
保证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在公路施工项目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是业主、监理和承包商三方共同的义务和责任。
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的有效的运行,不但可以保证工程质量,而且还可以促进公路施工项目进度管理、安全管理、成本管理等向文件化、程序化、规范化迈进,全面提高整个公路施工项目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沙庆林.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现象及预防[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2] 丁世民.ISO 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及应用[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
[3] 王寿华.施工企业标准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4] 王海有,等.建筑施工项目标准化[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5] 柴邦衡.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6] 柴邦衡,吴江全.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文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7] 石澜,李芸,钱志锋.持续改进-有效支持[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5.
[8] 中国认证人员国家注册委员会.质量体系内部审核员国家通用教程[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5.
[9] 李为柱,李学方,周韵笙.2000版ISO 9000族标准理解与应用[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
[10] 丛培经,等.实用工程项目管理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文章编号]1619-2737(2015)07-19-179
【iso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推荐阅读:
iso13485质量管理体系08-27
党建质量管理iso11-09
工程质量管理作业07-16
工程质量管理特色07-28
工程质量管理规程08-01
工程质量管理规划09-08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12-17
工程业主工程质量控制及管理办法06-15
工程材料质量管理措施09-10
水库工程质量管理制度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