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2024-07-01|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家庭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精选18篇)

1.家庭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篇一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们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凡人生所需要的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绝了,不易变。” 婴幼儿时期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最佳时期,这是根本的教育,因此抓得越早越好。幼儿在幼儿园的时间比较长,所以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这个环节在幼儿园由为重要的。教师应该渗透到日常生活中,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以游戏为主导,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众所周知,几乎所有的幼儿都喜欢游戏,在游戏中小朋友们能找到无穷的乐趣,并乐此不疲,所以游戏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最好手段之一。如玩“小手、小口动一动”的游戏,幼儿们可以一边念儿歌一边做动作,小朋友可喜欢啦!大家都一边扭着屁股一边念:“先湿水后搓皂,搓手心,搓手背,手指头洗仔细,小手腕别忘记”。就这样,孩子们把洗手当作游戏,使幼儿养成食前洗手的好习惯,幼儿不但能把手洗干净,也玩得很开心。在区域活动结束的时候,很多小朋友都会忘了把玩具放回原来的地方,而且会很吵,幼儿也会到处跑,这时我们就和幼儿们玩起“小花猫找家”的游戏,这时小朋友就会像小花猫一样轻轻的按玩具上的数字找家,要求玩具上的数字与“家”的数字是一样的,往日吵闹声没了,玩具也放得整整齐齐的,习惯培养贵在坚持,但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是孩子乐意接受的,时间一长孩子觉得不新鲜了,感到疲倦了,就不愿坚持下去了。这时就要掌握幼儿的心理,用游戏方式来吸引孩子,重新激发孩子的兴趣,引导孩子重复这样的行为,这样持之以恒、一贯要求、反复强化,最终形成良好的习惯。

二、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渗透于教育教学活动当中 幼儿的行为习惯大多是以活动为主要学习形式获得的。我们精心设计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把行为习惯渗透于教育教学中,例如“我的牙齿怎样啦?”活动课,通过课让幼儿知道换牙的过程,知道换牙的卫生,并教育幼儿要早晚刷牙,并对个别的幼儿进行表扬鼓励,进一步加强了幼儿的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培养。

再如:活动“生气小米饭”,让幼儿看老师偷拍的照片:有的把饭吃得一桌都是,有的把小米饭掉到地上,有的吃了一半就不吃等,教师装出一脸生气的样子说:小朋友一点不爱惜食粮,又挑吃,这不好的习惯使小米饭很生气。小朋友,怎样吃饭小米饭才不生气呢?幼儿讨论。并让幼儿知道饭时要安静地细嚼慢咽不剩饭菜不挑食,而还饭后收好碗筷才对。最后在结束部分让幼儿玩游戏“吃饭”,使幼儿从行动上真正养成良好的习惯。通过教育活动把良好的行为习惯渗透于其中,而活动完全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教育效果会收效很好,幼儿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三、进行随机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对幼儿多观察,多注意,随时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做到及时发现,给予及时表扬鼓励及纠正,让幼儿的良好行为得以巩固并发扬。活动中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随机教育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一天班上小朋友们都椅子搬回位置做好,而走廊外面还有一张椅子没有人搬,于是我就着地说:“你们有没有听到小椅子在外面哭呢?”孩子们听了我的话有的说:“谁没有把椅子搬回来

啊!”平时注意抓住每个教育时机,适时进行教育诱导,通过随机教育,我发现我们班上的小朋友的有始有终的习惯有了很大的进步。

四、因人而异,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

1、榜样示范法。幼儿们都有 “喜模仿”“爱表扬”的特点,我就利用他们这一特点,为个别幼儿树立榜样,鼓励其他幼儿向其学习。如:我班有一部分幼儿做事有始无终,玩了玩具不能自觉地放回原来的位置。这天,收玩具时我特别注意观察每位幼儿,看到曾荫杰能自觉地收拾玩具,我便当场对其进行表扬,并把他评为“小能手”让其他小朋友向他学习,其他小朋友见了纷纷向曾荫杰学习,这样玩具一下都“回到了家”。

2、物质鼓励法。个别幼儿哪怕是一点点进步,我都给予鼓励,发给孩子一朵小红花,小贴画、小卡片等,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使幼儿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如王嘉俊小朋友每次出区的时候收拾玩具时慢慢吞吞,而且总会忘记把进区卡放回原来的位置,每天我都注意观察他,这天出区的音乐一响起,他就积极地收拾玩具,并且不用别人提醒他也能把进区卡放回原来的位置,我及时给予对他的肯定,并在全班小朋友表扬他,还发了一朵小红花以示鼓励。看到奶奶时,他自豪的说:“奶奶,我今天很棒,老师奖给我红花!”就这样逐步改掉了他有始无终的坏习惯。(3)“打预防针”的方法。

我班有些幼儿遇到不学会的事情就不能坚持到底,有时能想一下,有时就想都不想就换另一种玩具。对待这类幼儿,我采用“打预防针”的方法。在玩玩具时,我先对其进行鼓励。玩玩具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他认真的想,还会请教其他小朋友呢?我看其他小朋友也会像他们那样的,所以今老师来进行记录,看谁做得最好,于是经我这么一说大部分幼儿遇到不懂的,都会坚持下去。

在我多年的幼教生涯里,经验告诉我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确实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三岁定江山”可见幼儿期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就像陈鹤琴先生所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重习惯的养成„„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害”。愿我们的每一位幼教工作者都找到一份良好的教育之方,让我们的幼儿健康快乐的发展。

2.家庭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篇二

关键词:幼儿时期,习惯培养,实践研究

一、观念引领,使养成教育深入到每位教师和家长的教育理念之中

为了让教师们能真正规范地落实“把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中去”,我们认真学习了《上虞市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制定出了适合我园各年段幼儿的《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评价指标,对教师进行了一系列的观念培训,引导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对幼儿开展养成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改进对幼儿教育的方式方法,使每一位老师做一个爱孩子、尊重孩子、懂得赏识和引导孩子的优秀教师。2012年以来,我们把养成教育的内容具体化、全面化,制定出便于幼儿记忆的《幼儿行为规范( 三字经) 》并分发到每一位家长手中,让家长也认识到孩子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和家长在孩子养成教育中的示范作用和主导作用,我们还依托家长学校,邀请专家对家长进行家长教育行为的专门培训和具体指导,使家长能更积极主动地配合我们幼儿园的工作,参与到幼儿一日常规和养成教育活动中来,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和生活习惯。

二、分层施教,将养成教育渗透于幼儿一日常规之中

我们在把养成教育目标具体化、规范化的同时,针对我园大、中、小班幼儿的不同特点和具体实际,制定分层培养计划,循序渐进,不断深化完善。小班年段重点是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我们从洗脸、漱口、吃饭,到午睡、整理床铺,所有的环节都制定了教育目标; 中班年段重点对幼儿进行礼仪和感恩教育,让幼儿了解父母、长辈的职业与自己的关系,尊重他们的劳动,提出每天为家人做一件事,并且在“养成教育评比栏”对幼儿进行评比,让幼儿在学习、实践、体会、感悟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 大班年段重点培养幼儿初步的责任感和规则意识。如开展《我是中国人》活动,让幼儿加深对家与国的理解与认识,从小爱家,爱祖国、爱幼儿园、爱身边的人,树立起初步的责任感与集体荣誉感。开展“大手牵小手,大班带小班”活动,培养大班幼儿爱护小弟弟、小妹妹,并主动帮助小弟弟、小妹妹,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同伴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谦让与分享,知道做个守信用的孩子等等这些良好品质,都可以在各种主题活动中得到训练和培养。

三、寓教于乐,将养成教育渗透到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

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来源于生活,完善于生活,通过幼儿一日活动及特定活动来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幼儿的思维既具有直觉行动性,又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教师抓住这一特征,结合教育活动,来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做到月月有计划,周周有活动,次次有记录。针对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出现的语言、行为、举止、仪态和合作意识等方面的不良习惯,我们搜集了大量有利于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故事,或者教师与幼儿共同创编、续编故事。例如,为帮助幼儿学习和正确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请”、“谢谢”、“对不起”、“我来帮你好吗”等,我们设计了以下多个主题活动: 通过讲《买礼貌》等故事使幼儿懂得讲文明有礼貌的重要性,使幼儿知道当你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如何表达你的感激; 通过“礼仪儿歌比赛”的活动,从班里评选出“文明用语小宝贝”、“文明学习小宝贝”、“关爱老人小宝贝”等,促进了幼儿道德价值的内化,使礼仪行为真正成为幼儿内部的需要等等; 创设主题环境“文明小天使”,设置红花评比栏,对讲文明、有礼貌的孩子进行及时的肯定。

四、优化环境,营造幼儿养成教育的浓厚氛围

环境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利用氛围塑造幼儿性格,具有极强的渗透性。首先,我们从精神环境入手,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氛围,激发他们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愿望。例如: 通过表演《小猫和小弟》《小猪变干净了》等故事去感染幼儿,通过演唱一些歌曲让小朋友知道大家都有一双手,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其次,我们从物质环境入手,结合“生活习惯”的培养内容,在活动室为幼儿创设了能力区角、娃娃家,配置了供幼儿练习系鞋带、穿衣服用的物品等,使幼儿从中受到了积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环境教育法既要注重物质环境的感染又强调精神环境的熏陶,还要注意创设与幼儿年龄想适应的环境。如教师把材料分层次地投放到角区中,幼儿通过区角“拼拼摆摆”活动,进行归类整理,养成玩具玩完后要放回原处、摆整齐的好习惯。教师每天用微笑、点头等亲切的举止表示对幼儿的友好,给幼儿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渐渐幼儿就会从教师行为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学会一些表示友好的语言、动作和方式。

五、课题取得的主要成果

1. 通过本课题研究,我园幼儿的日常行为和生活习惯明显好转

幼儿的文明习惯也在不知不觉中悄悄的起着变化,以前经常能在操场上看到幼儿吃过的早餐袋子、筷子,现在已经很难发现了。走廊上再也找不到家长接送孩子时乱扔在地上的香烟头了。每天清晨都能听到一声声稚嫩的“老师早! 老师好”。

2. 通过本课题研究,我们逐渐发现了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三大规律

一是趋早性: 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萌发于幼儿期,幼儿生活中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越小教育培养越好。

二是渐进性: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内容由少到多,要求由低到高逐步积累,逐渐定型。

三是反复性: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在形成过程中常出现反复,他们的行为起伏变化,表现不稳定,易反复。

3. 通过本课题研究,改变了我园教师的育人观念和园风园貌

3.家庭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篇三

关键词:幼儿;早期阅读;良好习惯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人类有80%的知识是通过阅读获得的。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讲,3?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重要时期。教育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大量事实证明,家长在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上起着重要作用。家长作为家庭教育者要做出表率,并正确指导幼儿进行早期阅读。

一、理解早期阅读的含义

早期阅读,一般指学龄前儿童的阅读活动。但现在这个概念中没有年龄上限,其阅读形式更是宽泛。成人阅读的材料主要是文字,而幼儿的阅读材料则是图画、成人的语言以及简单的文字。成人阅读主要依靠视觉,而对于幼儿来说,从翻书、撕书、听成人讲故事,到自己会看图画、独立讲故事、复述故事、阐述自己的观点都属于幼儿早期阅读。所以有学者认为,一切有利于培养幼儿阅读习惯和阅读行为的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早期阅读。

0?3岁的婴幼儿经常会有一些看似随意的行为,其实这些都是在为成人的独立阅读做准备。

1.对书的功能的认识。比如,几个月大的婴儿,咿咿呀呀地抓着本书玩,甚至在撕书;妈妈给10个月大的孩子读书,手指着书上的西瓜说:“宝宝,你看,西瓜。”而孩子则用力拍书,把书拍得乱七八糟。

2.对阅读行为的认识。比如,看见大人在读书,孩子也拿着书,甚至小手指着书上的文字发出声音,尽管有时候书是倒着的。

3.字形与字义的对应。比如,三岁左右的幼儿,与妈妈在路上行走,他会说一些他能识得的字。或是幼儿自己能够准确地指读儿歌,但其实只会背诵、认识图画标识而已,并非认识全部字形。

二、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一方面,幼儿园和家庭都要尽可能地为幼儿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阅读空间。其实阅读本身就是家庭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每个家庭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可以是独立的书房,可以是个读书角,重要的是要有合适的灯光和安静的空间。在环境布置方面要富有童趣,能够达到激励幼儿主动阅读的目的,让幼儿在充满书香文化气息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获得阅读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另一方面,父母也不要忽视自身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行为对幼儿的榜样作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幼儿就是模仿学习,也叫观察学习。幼儿常常会不自觉地模仿老师家长的语音、声调、手势和行为,以内化为自己的言语模式和行为方式。所以家长也要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以身作则,感染和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选择适宜的儿童读物

如今的婴幼儿图书可谓是名目繁多、五花八门,令家长们在选购时十分头疼。图书是引起幼儿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物质载体,所以选购合适的图书尤为重要。笔者建议家长们在选择图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图书内容要具体、鲜明、形象。0?6岁婴幼儿的思维模式正是从直观行动性思维向具体形象性思维过渡的关键期。具体形象的内容才能唤起幼儿思维模式的发展。丁祖荫等人根据实验发现,儿童对图画认识能力的发展经历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的顺利过渡,都必须满足阅读刊物要具体、鲜明、形象的特点。

2.图书的语言、内容要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儿童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让儿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图书的内容一定要满足幼儿的这一心理需求,继而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意志、品格以及情感态度等。

3.图书内容要贴近生活,画风要符合幼儿审美水平。在日常生活中幼儿所熟悉的事物出现在图书上,更容易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也符合幼儿认知事物从简单到复杂的特点。因此,图书画面要具有美感和丰富的想象空间。图书画面风格可以多样化,但要具有前沿性和民族性,确保审美品位一流,为培养幼儿高尚的审美趣味和开阔的审美视野打好基础。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1.良好的阅读技能。父母应帮助幼儿认识图书的结构(封面、书名、目录、页码、扉页、封底等),教会幼儿按页码翻书读书。随着幼儿认识水平的发展,还要教会幼儿跟读、自读、默读、跳读等阅读方法。除此之外,还要逐渐教会幼儿使用工具书。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带着幼儿到图书馆等相关学习场所学习或借阅图书。这些技能都可以帮助幼儿获得成功的阅读体验,从而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

2.良好的阅读行为。父母应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阅读行为,如读书时身体要端正,眼睛要与书本保持合适的距离,不宜在光线太强或太弱的地方看书,读书过程中要爱护书籍等。需要提醒家长的是,不要把阅读行为单纯地认为就是识字认字活动,而是让幼儿在阅读过程中体验阅读的乐趣,最终,使阅读成为学习知识的有力助手。众所周知,习惯是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培养出来的。所以希望广大家长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好引导者和监督者,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恰当的阅读方式

0?6岁幼儿的认识水平发展很快,要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1.朗读法。朗读法是最常见、最普通的阅读方法,在朗读过程中要求运用普通话,语速适当,声音洪亮并且不能错读、重读、多读、倒读。这种方法是所有阅读方法的基础,也是个别阅读方法的辅助成分。

2.指读法。学龄前儿童在阅读过程中最先接触的就应该是指读法。这种方法的使用,只要是家长有精力,孩子越小效果越好。具体操作就是家长用手指着读物(图或者是字),用普通话匀速发声三遍。在实施过程中谨记:要用普通话,指读间歇为3?5秒,要读三遍。满足了这些条件,才能达到引导幼儿阅读的效果。

3.互动阅读法。这种方法适用于2周岁以上有了一定阅读经验的幼儿。幼儿的认知特点决定了自身喜欢不断重复阅读的方式,在此基础上,家长逐渐边读边引导幼儿接字或接句,使幼儿的被动阅读逐渐向主动阅读过渡。在引导过程中,家长可采用语言提示法和动作提示法来帮助幼儿回忆、阐述材料内容。

4.图文对照法。当幼儿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经验,也熟悉了一些常用的文字后,为了能够成功阅读,会对文字越来越感兴趣。这时,父母在阅读过程中,适当地渗透一些文字信息,手口一致地慢慢朗读,幼儿自然就能体会所讲故事对应的文字了。与此同时,在适当的朗读次数下,父母要适时地把文字所对应的故事画面指给幼儿看。这种阅读方法,不仅使幼儿在自然状态下认识了汉字,而且还培养了幼儿看图讲述的能力。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表明,幼儿的可塑性非常强。学前期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且此时期所形成的习惯牢固,不易改变。阅读是人的终身活动,培养良好的早期阅读习惯,能为以后有效的课堂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终身学习做好了铺垫。

参考文献:

[1] 王崇丽.幼儿早期阅读的家庭指导[J].贵州教育,2005(5):21-22.

[2] 杨美月.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浅谈促进农村3到6岁幼儿家庭早期阅读教育的策略 [J].小学科学,2015(2).

[3] 张艳.关于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基于钱伯斯阅读循环圈的视角 [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5(5):30-34.

[4] 王艺.论幼儿早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方法[J].时代教育,2013(1):106-107.

[5] 余光荣.3?6岁幼儿阅读能力培养研究——基于家庭视角[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9.

4.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篇四

根据幼儿的生活特点安排幼儿一天的生活,即是对幼儿主要的生活内容,如吃、睡、活动等时间和顺序给以合理的安排与划分,重复多次,大脑皮层在时间刺激的影响下,就能使幼儿形成按时饮食、按时游戏、按时睡眠的良好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是一系列的良好条件反射。由于条件反射的形成,使幼儿能更快更好地熟悉和适应生活环境,由于更快更好地适应环境,从而达到保护幼儿身心健康的目的。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后,脑神经细胞可以付出最经济的活动而收到最大效果。所以,合理的生活制度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促进幼儿良好身心健康发育的基础,而且生活制度是教师做好工作的条件。

二、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要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首先,我们教育者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者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都在潜移默化地熏陶着孩子。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家长的一些习惯表现在孩子身上,当然,这些习惯既有良好的,也有不良的。这就要求我们正确把握,给孩子正确的榜样示范。教师在年幼的幼儿眼里往往胜过自己的父母,他们善于模仿,但因他们年龄小,辨别是非能力差,老是随着教师的样子行事,因此,作为教育者,要处处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做好幼儿良好习惯的榜样。

三、结合教学活动,培养良好的生活技能

集体教学活动中,可开展一些研讨活动,让幼儿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学会自理、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如小班幼儿生活卫生习惯欠佳,在日常活动中有些幼儿不注意卫生,经常爬地上,小手到处乱摸弄得很脏。针对这种情况,可选择了幼儿易懂的活动,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中班幼儿在自理、技能方面的习惯有所形成,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是以自我为中心、独断,缺少同伴间的交往。因此,在这个阶段我们主要以培养幼儿的合作习惯为主,可开展争做文明的小朋友活动,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较好地培养幼儿合作、交往的习惯;大班幼儿在相互合作、解决问题、克服困难、主动帮助别人的这些习惯还不是很明显。可组织社会活动多去观察,较好地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反复训练,强化良好习惯的养成。习惯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是在不断重复中逐渐养成的。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是一次游戏,一次活动就能完成的事,因此我们经常督促、检查、提醒幼儿,持之以恒,日复一日地进行训练,使幼儿良好的习惯得到不断的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

四、利用游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活动,在幼儿一日活动中,除结合教学内容对幼儿进行生活习惯的培养外,还抓住幼儿好玩的心理特点,把洗手、穿鞋、收拾玩具等内容编成不同形式的游戏,使幼儿在轻松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活动区游戏时,孩子们不爱护玩具和游戏材料,经常把玩具和游戏材料扔满地,游戏结束后,又不收拾。针对这一情况,可在游戏前告诉幼儿,玩具宝宝们和我们是好朋友,它们害怕摔坏身体,我们小朋友们要保护它们、爱护它们,千万别把它们扔在地上,好吗?游戏后提醒幼儿:玩具宝宝们要回家了,请小朋友们把它们送回去吧!这样孩子们及时把玩具、活动材料摆放整齐了。

五、结合教学活动,培养良好的生活技能

如果幼儿成长与鼓励他们自然顺序地发展的环境中,他们会突破性地进入到学习,他们将变成自我激励者,自我学习者。由于幼儿年龄小,坚持性和自控能力较差,因此对幼儿的习惯培养,对每一项要求,我们都充分考虑到幼儿自身存在的困难,把握住难度,讲解清楚,让幼儿看得懂,学得会,以鼓励表扬为主,使幼儿具有成就感。

六、教育孩子不要偏食

孩子偏食的原因既有身体的因素,如消化不良或食物过敏反应等,但更多的是环境的和心理的因素,比如,某些家长自身的偏食影响,某种食物过多连续吃形成厌恶反应,或家长限制孩子吃某种食物而造成孩子的不愉快体验并予以拒绝等。(范文网 )因此家长应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做到。要有意识地用语言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特别注意不要用欺蒙哄骗或强制性方法让孩子吃某种食物,这是会加深孩子对这种食物的反感,不如暂时放一马,停一餐,待他肚子饿了,情绪愉快了,再引导他进食。

七、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学校,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的关心,学校的培养,更离不开家庭的熏陶。教师应树立幼儿与社会、家庭一体化的大教育观。对幼儿来说,家庭影响尤其为大。很多幼儿在学校里能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可是回到家庭中完全变成了另一副样子。有一部分家长不知道对于这么大的孩子究竟应有什么要求,在家里听之任之,也有一部分家长想要求孩子却苦苦无法。因此,我们不但在学校里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且还应帮助家长掌握一些科学的家教方法,使幼儿的良好行为在家庭中得到强化。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能让幼儿正确、有序、科学、合理地进行生活活动,形成良好的情感和个性心理品质,为成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打下扎实的基础。

5.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调查报告 篇五

写作提纲: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二、调查内容、对象、方法

三、调查结果

(一)个人卫生习惯方面

(二)良好的睡眠习惯

(三)良好的饮食习惯

四、建议和对策

(一)与幼儿协商,订立规矩,严格执行

(二)注重培养方法,坚持不懈帮助幼儿养成良好习惯

(三)家园配合,保持教育一致

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能让幼儿正确、有序、科学、合理地进行生活活动,形成良好的情感和个性心理品质,为成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打下扎实的基础。然而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物质条件可以说是空前的优越,随之而来的“溺爱”、“娇生惯养”也比比皆是,他们对幼儿生活方面大大小小的琐事儿几乎是一切包办代替,从而忽视了对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父母、爷爷、奶奶背着或抱着健康结实的孩子上幼儿园;在家里四个大人轮流充当“保姆”,穿衣、洗脸、洗手,一切都照顾得周周全全。吃鱼吃虾更是挑净刺,剥去壳,亲自送到孩子的口中。造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局面。如此这般,父母的辛苦。幼儿受害,我们着急,现在如何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即良好的生活处理能力(包括饮食、睡眠、穿脱能力等);急在如何让家长也参与到我们的教育行列中来,让我们朝着共同的目标,互相利用各自的优势,分别主动地同步对幼儿实施教育从而产生综合化教育效应。

二、调查内容、对象、方法

本次调查以了解小班幼儿的生活习惯的养成状况为目的。主要对小班有的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睡眠习惯和自理能力进行调查和了解。调查对象为向阳花幼儿园3——4岁 幼儿25人,家长25人。调查主要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

三、调查结果

通过对3-4岁25名幼儿的观察和对其监护人的访谈,得出如下结论:,(一)个人卫生习惯方面

1、保持个人身体和服装整洁的习惯。例如会正确地洗手、洗脸,勤理发、洗头、洗脚、洗澡、剪指甲,这不仅能清洁身体,保证卫生,而且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进健康。调查中95%孩子在幼儿幼儿教师的指导下养成饭前、便后和手脏时及时洗手的习惯。85%的幼儿洗手时要认真用肥皂搓洗,如果只用水冲冲是洗不干净的,还有5%的幼儿没有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另有15%的幼儿洗手时不认真,忙着玩水。

2、口腔卫生方面。经调查90%的幼儿养成早晚刷牙的习惯,75%的幼儿有饭后漱口的习惯。还有10%的幼儿没有养成刷牙的习惯,究其原因主要与家长的引导有关,极少部分认为孩子的乳牙反正要换,因此不注意对它的保护。如果不注意保护乳牙,一旦它被龋坏缺损,将影响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不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乳牙被龋蚀还会影响恒牙的生长发育。因此一定要注意保护孩子的乳牙,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会漱口、刷牙,睡觉前不吃糖果饼干等。

3、五官的使用卫生方面,小班的幼儿对五官的作用有一定认识,但如何保护五官还不是很明晰,需要教师和家长进一步教育和引导。

4、保持周围环境整洁的良好习惯。例如: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和擤鼻涕,不随地大小便。这对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有重要意义。据化验,马路上百分之二十的痰都带病菌,结核病人的一口痰里就有大约四、五千个结核菌,这些带病菌的痰干了以后,随风到处飞扬,污染空气,危害人们的健康。因此,从孩子到大人都要养成不随地吐痰的良好习惯。另外人在患病时咽喉和鼻腔里往往有大量的病菌,打喷嚏时很容易将病菌喷出来,所以应该教孩子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绢捂住口鼻。

(二)良好的睡眠习惯

1、睡眠时间方面。科学家发现,孩子熟睡时比醒着时的生长速度快3倍,睡眠甚至还会影响大脑的活动质量,总之充足的睡眠对于幼儿来说尤为重要。调查发现小班幼儿的晚上上床睡觉时间大约在八点半到九点之间,早上大约在7点种左右醒来,中午午睡时间为两个小时,98%的幼儿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2、正确的睡眠姿势、睡眠环境及睡眠前的活动都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通过观察发现被调查的25名幼儿基本上能保持真确的睡眠姿势,极少出项趴着睡觉的(三)良好的饮食习惯

1、养成经常及时喝水的习惯。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孩童时期体内水分相对的较成人多,约占体重的70~75%。他们的新陈代谢旺盛,热量需要较多,因此需水量也较多,一岁到三岁的孩子每人每日需水量大约l00至150毫升,四岁到六岁的孩子每人每日需水量大约90至100毫升。这些水分除了从食物中获得一部分外,还应由饮料补充。所以我们应该观察孩子,提醒他们喝水。每天上、下午固定喝水一次,其余时间随渴随喝。有的孩子常常只顾玩耍,忘记喝水,到了吃饭时才觉得口渴,于是饭前大量喝水,这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是在吃饭前半小时到一小时内,提醒孩子喝水,饭食内也可适当加些菜汤、稀饭,让孩子干稀搭配着吃。

2、不吃不净的食物。地下拣的东西绝对不能随便往嘴里放,生吃瓜果一定要洗干净,最好削皮。有的孩子生吃瓜果时只在自来水笼头下把瓜果一冲就算洗过了,其实这达不到消毒杀菌的目的。应该用刷子或丝瓜瓤擦上肥皂把瓜果刷洗干净,再冲洗两遍,然后用干净的布擦干净才能吃。

四、建议和对策

习惯贯穿于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人,生活、卫生习惯好,就有益于身体健康成长;文明礼貌习惯好,品德就优良,学习习惯好,定能取得好的学业成绩。总之,习惯对人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上的成就都至关重要。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人的早期可塑性很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那如何培养 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呢?结合本人的幼儿园工作经历和思考,提出如下建议:

(一)与幼儿协商,订立规矩,严格执行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适时为孩子立规矩。中央电视台的《生活空间》栏目中曾报道过一名五岁儿童生活很有条理,自己的玩具柜、小书架、抽屉等都是自己主动整理,小小的年纪已初步养成了爱整洁、爱劳动和有条理的良好习惯,令人称赞。从报道中得知,自孩子两岁开始母亲就对他立下规矩,要求他玩完玩具必须收回原处,若不收,妈妈就将玩具没收。正是由于这位母亲注意立规矩并严格要求,孩子才逐渐养成了自己的东西自己整理和爱整洁、有条理的好习惯。

(二)注重培养方法,坚持不懈帮助幼儿养成良好习惯

培养幼儿良好习惯要依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采用相应的方法。对于幼小儿童应使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方法来引导培养良好习惯。比如培养两三岁的孩子玩完玩具收回原处的习惯。在开始训练时,家长可以用游戏的口吻对孩子说:“玩具要回家了,你帮它找找家在哪儿,把它送回家去吧!”这就比干巴巴地向孩子提要求效果好得多。当孩子把玩具收放好以后,家长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孩子受到称赞后,下次定会再重复这种良好行为的。

习惯是在不断重复中逐渐养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行为倾向。因此,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为家长不能想起来就要求一下,想不起来又听之任之,要始终如一,持之以恒,日复一日地进行训练,使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当前,对家长说来最难做到的是严格要求,是将爱与严结合起来。这主要是由于家长在对自己子女的教育上,最容易情感失控。不少家长也知道应该如何要求孩子,但做起来又往往以感情代替理智,这在家庭教育上是常见的情况。例如,说好了不能随便吃零食,但只要孩子一哭一闹,家长就心软,常常迁就、退让,直至“败下阵来”,以妥协告终,继而发展到有求必应,致使孩子养成了随便吃零食的坏习惯。也有不少家长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方面取得了成效,这是由于他们能理智地爱孩子,把爱与严结合起来,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地要求和耐心训练的结果。

(三)家园配合,保持教育一致

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特别需要施教者在教育上要求一致。首先,家庭与幼儿园的教育要一致。不少孩子在幼儿园里能自己吃饭、自己穿衣,一到家中则判若两人。如果孩子在家、在园表现不一,就说明还没有养成好习惯,也反映出家园在这方面未能很好配合。如果家庭与幼儿园彼此密切配合,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如果幼儿在幼儿园是一种要求,在家里又是另一种要求,这样很难使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的父母在培养幼儿习惯时,时而执行时而不执行,这会使幼儿在思想上造成混乱而无所适从。其次,教育过程中,家庭内部(父母、祖辈及家中的其他人)对孩子的要求要一致,如培养孩子不随便吃零食的习惯,如果父母严格要求而爷爷奶奶放纵,那是不可能培养起好习惯的。

6.家庭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篇六

二、幼儿生活习惯的现状

为了更清楚的了解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情况,于2001年9月对全园抽样的114名幼儿进行生活习惯的调查,随机抽查我园8个班级的幼儿及相对应家长,样本合计为114名幼儿,其中小班30名,中班45名,大班39名,在幼儿中有一定的代表性。其结果如下(调查标准见附表):

表(1)小班良好生活习惯调查统计表(30名新生)

项 目睡眠能力穿脱能力饮食能力项目通过率(%)27.33%36.67%32.7%

表(2)中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调查统计表(45位幼儿,其中25位老生)

项 目睡眠能力穿脱能力饮食能力项目通过率(%)60.45%50.48%64.44%老生占项目通过率的比例(%)44.44%40.00%46.67%

表(3)大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调查统计表(39位幼儿,其中30位老生)

项 目睡眠能力穿脱能力饮食能力项目通过率(%)86.15%66.35%82.05%老生占项目通过率的比例(%)74.36%53.85%66.67%

从上调查结果表明了以下几点:

(一)幼儿良好生活习惯通过率低;

(二)已在园生活老生的良好生活习惯的通过率高于刚入园新生;

(三)幼儿的生活活动大多依赖于成人的帮助;

(四)幼儿本身参加生活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经分析,这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相关:

(一)从幼儿园看,是否做了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管理工作;

(二)从家庭中看,部分幼儿由于父母的过分宠爱,剥过了孩子动手锻炼的机会,久而久之造成了幼儿生活习惯差的结果;

(三)从幼儿本身和教师角度上看,教师是否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各种生活活动,教师是否对幼儿的个别差异了如指掌,并运作自如,让每个幼儿都有所提高。

总之,以上三者因素相互作用,必定会影响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

三、家庭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现状调查与浅析

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与幼儿园、家庭、教师及幼儿本身都有直接的关系,于是我对家庭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现状进行调查,从座谈会的谈话中表明,家长们基本上把智力开发、知识性传授放在首位,对于良好生活习惯还不够重视,没有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全面发展的原则。目前看来,许多家长往往只重视开发幼儿的智力,一厢情愿地造就“神童”和“天才”,期望子女出人头地,还有许多家长以能做几道算术题,能识几个字,能念几首儿歌,能跳几支舞等作为衡量孩子唯一尺度,使家庭教育走入“误区”,同时也说明了家长的家庭教育观有误,没有清楚的认识到“家庭教育的目的是使子女得到全面的发展,一个良好生活习惯对孩子的重要到”。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凡人生所需要之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的重要时期。”因此,作为父母应该重视从小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对幼儿的培养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全面发展的原则。虽然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走进了误区,还明确提出对如何进行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有困难,而且很愿意与幼儿园合作。

四、探索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方法

通过以上的调查,我们探索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方法。根据实际情况,我们设两个实验班和1个对照班,同样是小班段,因为小班都是刚入园新生,能使我们更好的开展实验,两个实验班中1个班是日托班,一个班是全托班,在实验班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1、制定合理的生活制度

幼儿园生活制度是根据幼儿的生活特点安排幼儿一天的生活,即是对幼儿主要的生活内容,如吃、睡、活动等时间和顺序给以合理的安排与划分,合理的生活制度可以培养幼儿按一定的要求,重复多次,大脑皮层在时间刺激的影响下,就能使幼儿形成按时饮食、按时游戏、按时睡眠的良好生活习惯。这种在一定时间内坚持一定的正确要求,重复多次,大脑皮层在多次刺激的影响下,就能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是一系列的良好条件反射。由于条件反射的形成,使幼儿能更快更好地熟悉和适应生活环境,由于更快更好地适应环境,从而达到保护幼儿身心健康的目的。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后,脑神经细胞可以付出最经济的活动而收到最大效果。所以,合理的生活制度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促进幼儿良好身心健康发育的基础,而且生活制度是保教人员做好工作的条件。

2、保教人员的教育方法要一致。

在执行生活制度时,保教人员的教育方法一致,这样容易形成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保教人员以身作则,坚持正确的教育方法,并持之以恒,给予耐心教育,正确引导。

3、注意个别差异,给予个别照顾。

在进行每次活动时,既照顾到全班的大多数幼儿,同时也照顾个别体弱、动作慢幼儿。在照顾中,要单方面仔细观察和照顾,做到普遍照顾和个别照顾相结合。

4、有针对性地确定幼儿健康教育内容。

根据幼儿的不良生活习惯,我们有针对性地确定了幼儿健康教育内容。内容共分为三个单元:第一个单元为营养教育活动,目标是帮助幼儿认识常见食物的名称、种类及不同食物的营养,使幼儿养成不挑食、不偏食、按时进食等良好的饮食习惯;第二单元为卫生习惯教育活动,目标是培养幼儿良好的作息、睡眠等卫生习惯;第三单元为生活自理活动教育,目标是鼓励幼儿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并学习一些自理方法。

5、探索家园同步教育方法

为了顺利达到我们的共同目标,我们把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家长、教师的育儿水平和如何促进家园合作,探求促进家园相佐、同步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方法。其主要措施有:

(1)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

家长学校有针对性地对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知识,定时为家长上课,扭转家长的教育观念。

(2)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

家长座谈会的召开可以让家长了解,配合园内各项工作,听取家长对园内工作意见、要求,使我们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工作。

(3)开辟家长宣传栏。

开辟宣传栏简单易行,而且能达到家喻户晓的目的。我们根据当前工作的主要内容,一切为孩子的主要工作,及时更换家长宣传栏内容,家长宣传栏的内容是多方面的。

(4)加强师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对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能力。

作为教师,除了要具有专业文化知识,还要不断勤学进取,让自己善于学习,抓住瞬息万变的信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因此,幼儿园经常送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拓宽教师的视进视野。

在实践工作中,教师除了做好孩子的导师,还要做好家长的导师,不断总结经验,掌握一定的家庭指导艺术,不断提高自己指导家长工作的能力,和家长之间要互相理解,相互沟通,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五、结果与讨论

经过三个月的干预后,两个实验班幼儿提高的速度大大超过了对照班,而且从测查结果看出全托班的通过率高于日托班的通过率(见表)。这也充分说明一个问题:两个实验班幼儿的发展水平不同必定与家庭教育的关。因此,只要做好指导家长工作,对家长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育儿水平,使得家园共育,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开展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和家园同步教育,从几个项目的实验结果和家长的反映情况看,活动基本上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1、要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幼儿园要制定合理的生活制度,保教人员的教育方要一对要一致。

2、⒏⒏⑴加强师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对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能力。

3、家园同步教育拓宽了家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其效果是正相关。从家长反映的情况看,可以肯定家园教育比幼儿园单方教育效果好。

4、家长同步教育,取长补短,相互学习,能丰富育儿知识,交流教育方法,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提高幼儿素质。

5、为更好的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教师与家长双方共同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⑴放心放手,给孩子营造一个锻炼的机会。

⑵目标一致,给孩子提供一个平衡的环境。

⑶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一个模仿的榜样。

⑷持之以恒,给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这次调查研究后,给我留下了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⑴怎样做才能帮助家长家教正确,教育得法、放心放手,是大有文章的,可长年累月的探索。

⑵如何发挥家园同步教育在其他领域中的作用。

7.家庭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篇七

1978年, 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的一位:“在您的一生里, 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大家都感到非常惊奇, 他说:“在幼儿园里, 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 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 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 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事实上, 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 他们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 就是幼儿园教师教给他们的良好习惯。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 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顾明远也提出:“习惯养成以后, 就会变成一种信念, 一种自动化行为, 一个人的道德信念也是这样养成的。”在幼儿教育中着重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不仅能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将好习惯变为下意识, 还从源头上扼制住了很多疾病的传播, 促进了幼儿身心健康的共同成长。

二、当前幼儿园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教育现状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当是幼儿长进之大策, 然而现在的教育很多时候却忽略了这一根本点。纵观当今的幼儿教育, 很多幼儿园重知识、轻习惯, 重科学、轻人文的现象比比皆是, 只注意工具理性的培养, 却忽视了幼儿作为一个个体在情感、价值、精神、社会交往等方面的需要。由此导致一些幼儿已显露出“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及性格孤僻、缺乏健全人格、不会关心别人、不会与人交往共处、不诚实等性格行为。诸如此类的状况, 让不少家长也尝尽了苦头, 人们逐渐认识到, 一味注重知识学习、潜力开发, 而忽视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精神、情感方面的需求, 有可能是在花掉巨资干了一件影响孩子一生幸福的事。因此, 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将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从多方面入手来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趁早培养, 习惯既是通过反复练习逐步养成的, 又有“小时候养成的习惯最不容易改变”的特点。从小养成好习惯幼儿将终身受用;反之, 一旦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形成低劣的道德信念, 幼儿一生都会深受其害。一言以蔽之, 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笔者将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具体论述。

(一) 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幼儿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幼儿的一生发展考虑, 教给他终生有用的东西。阅读习惯是人一生发展的利器, 爱读书、善读书, 随时从书中汲取精神营养和对发展有用的信息, 是所有成功人士相同的经验。一方面, 幼儿阶段是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发展初步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时期, 教师要好好把握。像美国学前教育就允许幼儿到处乱涂乱画、带图书回家;德国把禁止对幼儿进行智力开发写进了宪法。教学中不把识字、获取较多的知识当目的, 而以亲近图书、养成良好的习惯、不断提高获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早期阅读的诉求, 这应成为我们培养幼儿阅读习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也应成为我们做好学前教育工作的“指南针”。另一方面, 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乐意亲近、观察、了解大自然, 对世间万物都感兴趣, 都有创造性的构想和了解的意愿。幼儿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幼儿这一特点, 来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比如图画书是连接幼儿想象与现实的通道, 幼儿对其充满了兴趣, 他们会把图书当玩具珍藏、涂画, 凝视书中神奇玄妙的世界。他们有时或边翻边自语, 来了兴趣还会就其中的一幅图, 要求教师“再讲一遍”, 这是没有任何功利和压力的“原生态阅读”, 完全出自渴望了解世界的本能, 教师如果因势利导, 将很容易养成终生受用的阅读习惯。

(二) 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作为幼教工作者, 为了让幼儿健康成长, 必须要让他们注意全面饮食, 克服挑食的问题。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幼儿, 对营养的需求非常广泛。现代家庭的生活条件优越, 理应不存在营养问题。但实际上, 我们却看到由于家长对孩子的宠爱迁就, 致使孩子任性娇惯, 只吃想吃的, 结果饮食中出现了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 最严中的就是挑食的习惯。遇到喜欢吃的就会暴饮暴食, 看到不喜欢的饭菜就摇头, 甚至一看见不喜欢的菜就会恶心、呕吐……营养摄入得不平衡、不全面, 会对幼儿的身体、智力发育造成不良的影响。作为幼教工作者, 为了让幼儿健康成长, 必须让他们注意全面饮食, 克服挑食问题。怎样才能纠正幼儿挑食的坏习惯呢?坚持正面引导, 耐心教育是关键。比如有的小朋友吃饭时不吃菜只喝汤, 刚开始的时候, 我就满足她的要求, 只盛汤不盛菜, 慢慢地我就给她少盛一些菜并告诉她:“老师盛的菜不多, 相信你一定能吃完。”果然她吃完了。后来我就慢慢地加多菜量, 经过一个学期的培养, 这位小朋友终于不再挑食了。

(三) 培养幼儿做事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

如果仔细观察, 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做事经常是三心二意、虎头蛇尾的, 比如说要看书, 可刚拿出书来摆在桌上又说要喊着画画, 刚把画纸拿出来没画两下, 又要去搭积木。如果幼儿出现这种现象我们应该如何去引导呢?首先不要随便打断幼儿的活动, 无论他在专心致志地玩还是做其他的事, 教师一定不要随便打断, 如果随便打断, 会引起幼儿的对立和反感, 不利于培养幼儿注意的集中性和坚持性, 而这些良好的注意的品质恰恰是日后专心学习的重要条件。其次, 不要同时给幼儿安排多件事。幼儿年龄小, 往往不能很好地分配自己的任务, 如果安排的事情过多, 会导致幼儿一事无成。最后适时地给他们一些指导。教师要对幼儿适时做一些指导, 比如给他一些提示、鼓励、检查或者提出新的要求, 这样有利于幼儿做一件事情的时间会更长一些。

摘要:良好习惯的培养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也是我们每一位幼儿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对待的重要课题。本文简要论述了良好的习惯对于幼儿成长的重要作用以及当前幼儿教育的现状, 在此基础上, 笔者从多方面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问题进行了具体论述, 以期引起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为幼儿教育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幼儿,教育,培养,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徐雪兰.浅谈幼儿习惯养成教育[J].新课程学习, 2011 (5) .

[2]王联苏.浅谈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J].山西教育, 1999 (1) .

[3]祖冲燕.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J].吉林教育, 2012 (15) .

[4]张淑慧.浅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J].陕西教育, 2012 (4) .

[5]王丹.浅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J].课程教育研究, 2012 (27) .

[6]曹伊娜.浅谈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13) .

8.家庭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篇八

关键词 幼儿 良好生活习惯 培养

目前的独生子女,由于受家长的宠爱和溺爱,养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这不仅关系到幼儿的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对幼儿的自信心、意志品质、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勇敢坚强、克服困难、抑制不合理愿望等意志品质都要在良好的生活习惯中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

我希望我是一个美丽、温柔、善良又法力无边的天使,使每个幼儿变得聪明、快乐又健康,把幼儿园变成既干净又美丽的儿童乐园,使每个小朋友都可以在快乐中学到知识、使每个家长都可发现自己的孩子越变越好。可是我不是能说声——“变”,就把垃圾变成玩具、美味的食物或精美的礼品,我只能用凡人的方式教育孩子,在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上,我着重培养幼儿以下几下方面:

一、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在这一方面,我学了佛家一招:“本是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让幼儿“净身入园”,

只带衣服等必需品,其余不准带入园,书本与作业本、笔等交由教师统一发放与收回,这样就保持了室内的于净,并要求幼儿勤洗头、勤洗澡、勤换衣服、勤洗手、勤刷牙、勤剪指甲与不随地吐痰等。当然这是需要家长、教师齐齐联手把孩子的“脏”赶走,把“干净”迎入园内,当然树上的叶子,我不能命令它们乖乖留在树上,我只能每天与孩子们把在地上玩的叶子赶到垃圾桶待着,最后让它们在垃圾池里相聚。

二、培养幼儿有秩序排队的习惯

近段时间我发现孩子们做完早操,下楼,排队洗手,喝水,都会有小朋友你挤一下我,我挤一下你,虽然我在旁提醒:“不要挤,排好队”,但等我一转身,又混乱了,更有的一些孩子像小火车一样冲撞到前面。有一次,在喝水环节中,我不再提醒他们,只是静静地观察,不一会,就听见:“老师,涵涵踩到我的脚了”。见此情景,我马上给孩子们说:“就是因为她没有排好队,为了挤到前面去端水,不小心把红红的脚踩到了”,以后我们洗手,喝水的时候要有秩序地一个接着一个的排好队,好不好?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好”,为了更好地培养他们的自觉性,我和学校里的两位老师商量了一下,决定每天选两个小朋友当值日生,男孩子一个,女孩子一个,值日生站第一,专门监督哪个小朋友不守纪律往前挤。并告诉孩子们,表现好的孩子,就有机会当值班日。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大多数幼儿不仅在洗手和喝水环节中不再拥挤,在其他集体活动中也遵守秩序了,从这些事情中,让我体会到每个孩子都有争第一的想法,但老师要正确引导,既要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又要他们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三、培养幼儿良好的玩玩具习惯。

从思想上教育孩子该怎样玩玩具。如:玩具要轻拿轻放,不要乱扔乱摔。玩具不可以丢三落四,要尽量放在一堆。不想玩时,要自己整理,养成物归原处的好习惯。以及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如果这样会受到什么“处罚”等。要让孩子知道玩具来之不易,是父母辛辛苦苦赚钱买回来的。此外,教会幼儿如何整理、归类,知道正确的摆放方法。

四、培养幼儿良好的餐饮习惯

餐具、水杯要每名幼儿都要摆放好指定位置,每个位置要贴上幼儿的姓名及图案,如水果、玩具、家具等图案,使幼儿在不认识的情况下也能准确认出自己的餐具、水杯的位置。教师要统一安排幼儿饮水与进餐的时间,开水要求是温开水,这样就不会汤伤幼儿,进餐时主张“少食多次”、“安静进食”,鼓励幼儿多进食,不要挑食、不要浪费食物,幼儿饭前要洗手,要安静等待和安静进食,由专人分派食物和收拾餐具。

五、培养幼儿讲文明、讲礼貌的习惯

教师平时要经常教幼儿讲一些日常用语,要求入园或放学时要与老师讲一些礼貌用语,例如:“谢谢老师”、“老师再见”、“老师早上好”、“老师中午好”等,见到家长或领导等也要打招呼,教师也要与家长配合,教师与家长要做好孩子的榜样,也要讲文明用语,这样孩子才能变得文明有礼,但有些教师或领导,孩子们向他们问好时,他们不但不表扬,就是一点回应也没有,甚至还大声斥责:“不准吵”,这样孩子们的热情还没到半空就被凝固,个个变得鸦鹊无声,誰还敢向这些“高高在上”的人问好呢?

六、培养幼儿良好的注意安全的习惯

每天都教育幼儿不要爬高处,不要玩水,不要玩火,不要玩电,不玩尖的物体或利器,不要到河流、变压器、危房、山坡、马路边等危险的地方玩,不要在危房或大树下避雨,不要跟陌生人走,要懂得保护自己,遇到危险要自救或请人别人救助,知道“119”、“112”、“120”、“110”等电话的作用,但不能随便打,只能在有需要的时候才打,要牢记自己家的地址、电话号码、家人的姓名。

七、培养幼儿要节约与注重环保的习惯

例如让幼儿洗手后的水用桶装好,再用来淋花、擦窗、拖地、冲厕所等,尽量用环保袋,减少用塑料袋,用瓷杯、钢化杯可钢化餐具,尽量不要使用一次性杯或一次餐具,进食时尽量吃完食物,不要弄得到处都是饭菜。利用树叶、沙子、废纸制成图画,利用饮料瓶制成玩具等,指导幼儿废物利用,同时教育幼儿出外时要关风扇和电灯的习惯,节约用电。

培养孩子的这些习惯,不是一天、几天就能养成,是要幼儿与教师的坚持,要不断与“坏习惯”作斗争,才能帮孩子改掉不良习惯而形成好习惯。因此,教师应该把组织指导的日常生活活动作为观察幼儿身心发展状况的窗口,从幼儿教育的目标出发,把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作为教育手段加以作用。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没有健康,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孩子的发展就无从谈起。

参考文献:

[1]朱鸿菊.学前教育研究,2007,(3):28

[2]周兢.《为了农村学前儿童的快乐与发展》中国书店出版社周兢2005,(1):20

[3]余珍有《幼儿园生活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4]孙汀兰《现代幼儿教育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

9.家庭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篇九

几年前,当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之时,记者问一位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地说: “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直接明了地讲明了儿时养成良好习惯对人一生具有决 定性意义。

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最近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你一辈子。通常我们说一个人素质不高,往往就是因为这个人有许多坏习惯。

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新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孩子学会学习,必须培 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凡是学习成绩好而且稳定的孩子,都是从小培养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现在的一些家长非 常看重学习成绩,千方百计地培养孩子的外语、美术、音乐等多方面的能力,而忽视习惯的培养,这恐怕是我们现在一些家长最大的误区。

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关键在于了解孩子。任何教育都应以了解教育对象为前提。作为成熟的父母,应当善于与孩子沟通,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在干什 么。当孩子做出一些成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时,父母不是当即质问或训斥,而是平心静气地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思考一下: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经过这样的思考,父母 就容易了解孩子,就能慢慢地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般说来,习惯可以在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中形成,也可以在无意识状态中形成。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在有意识的训练中来形成,不允许也不可能在 无意识中自发地形成,这是学习习惯与一般习惯的根本区别。因为,相对于其它习惯而言,不良学习习惯形成以后,要改变它将是十分困难的,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拿破仑·希尔说:”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事实表明,习惯左右了成败,习惯 改变人的一生。一句话,成也习惯,败也习惯。

10.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篇十

一、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多样性

1、运用游戏,训练幼儿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要经过反复练习才能养成的,而反复的练习容易让幼儿产生厌倦的情绪,在以往对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上,多采用单一说教,这会更让幼儿更多厌倦情绪的产生,根据幼儿这一心理特点,把幼儿的穿衣、穿鞋、洗手等内容利用多种形式进行,使幼儿在轻松有趣的活动中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主动的去做,愿意去做。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会教还要会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例如在穿衣中,由于孩子年龄小,就从学穿外衣、外裤开始,设计了《衣服宝宝》的活动,我利用《娃娃家》的游戏教幼儿学习有序地正确地穿脱衣服。我请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了自己喜爱的娃娃,我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娃娃的衣服:上衣、裤子,我和小朋友一起玩布娃娃穿衣服的游戏。

2、利用音乐,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对于幼儿的洗手,幼儿通常是不能正确地去洗手,我就通过儿歌让幼儿认识手,知道洗手的重要性并学会洗手的正确方法,每次的洗手都会给他们放上歌曲《洗手歌》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情绪下洗手。

音乐能陶冶幼儿的性情,如果能利用音乐去指挥幼儿的行为,比起教师用口头的命令幼儿更容易接受。在班上我就采用了收拾玩具、上厕所、洗手、喝水、休息等音乐,当幼儿听到音乐的提示下,慢慢地幼儿就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3、利用文学作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文学作品选择的好,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发展。在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上。我选择了一些幼儿容易上口的诗歌、吸引的故事来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如:教幼儿洗手,我们就自编了一首儿歌,教幼儿边读儿歌边洗手:“手心、手心搓搓搓,手背、手背搓搓搓,小手小手碰碰碰,甩甩小手真干净。”歌读完了,手就要洗完,这样幼儿又学会了洗手的方法,又不会玩水;幼儿外出活动,到处乱跑,我就给他们讲“母鸡和小鸡”的故事;幼儿挑吃,我就教幼儿诗歌:吃饭、情景表演:“两个朋友去买菜”,“动手剥”等文学作品。

利用图片及录像片,让幼儿来分辨自理与不能自理的不同行为。并在幼儿园的墙壁上,创设一些生活自理图片,图文并茂,让幼儿学习一些生活自理能力的好处,纠正幼儿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懒惰行为。

二、家园配合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只靠在幼儿园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在生活习惯培养方面家庭教育将起到很大的作用。我利用《家长园地》向家长宣传了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建立一个“家长经验交流角”家长可随时在上面留言介绍自己的经验和困惑,我们也进行家访与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及时给予帮助。每月固定一天为家长开放日。家长在这一天中可以随时来幼儿园观看自己的孩子日常的生活,同时看看到幼儿园是如何培养幼儿生活习惯的。

11.家庭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篇十一

一、创设适应的环境,让不说话的老师引导幼儿养成好习惯

教育学家杜威说过:要想改变一个人,必须先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了,人也就改变了。幼儿园环境就是一位不说话的老师,用自己的力量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着幼儿,促进幼儿好习惯的养成。如:我们在小水池旁边贴上正确洗手六步法,提示幼儿洗手的正确顺序,久而久之,正确洗手就变成了一种好习惯。再如:我们在饮水机旁边装饰几只排队的小动物,提醒幼儿像小动物们一样排队接水,排队喝水,并且在地面贴上几对小脚丫,提醒幼儿排队的位置和距离,坚持提醒一段时间后,幼儿守秩序的好习惯就养成了。正是利用这些不说话的环境,使得幼儿在一日生活中能做到遵守规则,形成良好的习惯。

二、教师做好榜样作用,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好习惯

我国教育家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教师的言行对幼儿具有权威性,幼儿会不加选择的加以模仿。很多家长都说,老师说话就是圣旨,老师说什么,宝宝就干什么。因此,教师良好的榜样作用对幼儿好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老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幼儿的表率。如老师要求幼儿和小椅子做好朋友,双手轻轻搬起小椅子,那老师搬椅子的时候也要这样做。老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和教育孩子,同时对自身也是一种完善和提高。

三、创设游戏化的情境,激发幼儿兴趣,调动幼儿自主性,自觉养成好的习惯

陶行知说过“唤兴味起。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体,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 。游戏化的一日生活是小班教育教学的特点,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在游戏中,幼儿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中,幼儿能自觉的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如秋冬季节在准备洗手前需要拉“小袖子”,我们就给幼儿编了小儿歌:小袖子,爬大山,一爬爬到半山腰。洗完小手提醒幼儿把水珠甩一甩我们会用形象的语言告诉孩子:让大公鸡点点头等以此来培养幼儿好的盥洗习惯。同时,我们还利用幼儿熟知的动画形象,调动幼儿自主性和积极性。

四、正面引导,及时表扬,在不断强化好行为的同时培养幼儿好习惯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对是非对错没有准确的区分和判断能力,因此教师要多从正面引导。如:可以利用有礼貌的小白兔的故事来引导幼儿对人有礼貌,见人要主动打招呼,打招呼要说有礼貌的话等等。再如:用《我是一个大苹果》的儿歌,引导幼儿小手洗干净才能是甜甜的水果,促使幼儿养成吃东西前先洗手的好习惯。另外,现在的幼儿自尊心都很强,很在乎老师和其他幼儿对他的看法,因此教师的评价和及时表扬对小班幼儿好习惯的养成也很重要。班里有一个男孩叫昊昊,排队洗手时总是又说又笑,还一会儿就跑到别的地方玩了。有一次排队洗手,昊昊有两分钟特别安静,我就抓住机会,特别夸张的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表扬了他,之后他在排队洗手时多数都能小脚并齐,安静排队了。在表扬一名幼儿的时候,其他幼儿为了得到表扬都会向他学习,这样不断强化幼儿好的表现,长期坚持,就会变成一种好的习惯。

五、家园合作,要求一致,共同努力培养幼儿好习惯

幼儿教育不等同于幼儿园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园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和幼儿园一方可以单独胜任的,必须两个方面结合方能取得充分的功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育,同样离不开家庭的熏陶和影响。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家长对孩子的照顾真是无微不至,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最大限度的照顾幼儿的起居生活,结果孩子自理能力越来越差,依赖性也越来越强。我们班有一个小男孩,就爱吃肉,不爱吃青菜,在幼儿园我哄着说我们变成小白兔,啊呜—来吃一大口,第一次哄着吃一口,第二次哄着吃两口,一次多一点,希望幼儿能改掉挑食偏食的不良习惯,可是当与家长沟通,说宝宝不太适应幼儿园饭菜,希望家长在家也能引导幼儿适当的吃一些蔬菜,让幼儿尽快适应。却听到家长说:“没事老师,您甭管他,晚上回家我再给他做点他爱吃的就行了”这也正是幼儿良好饮食习惯难以养成的主要原因。这样使得幼儿刚刚要形成的好习惯不能加以巩固练习,使得教育效果得到的削弱,甚至助长了幼儿不良的习惯。针对这一情况,我利用家长会、个别沟通交流、飞信、QQ空间等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好习惯的重要性及意义,介绍在园培养幼儿好习惯的方法和幼儿的表现,针对不同的幼儿给予家长不同的建议。

12.家庭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篇十二

培养幼儿的良好意志品质, 就要对幼儿进行一个正确的思想教育,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 幼儿老师可以给幼儿多多放映一些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简易视频, 比如, 放映奥运会运动员夺取金牌的片段, 对其中振奋人心的画面进行语言的介绍, 刺激学生的心理, 激起了他们爱国主义情怀树立为祖国争光的目标。加强学生集体意识的培养, 许多体育活动都是需要孩子们合作进行的, 比如小小跳山羊活动, 它就需要幼儿进行良好的团体合作, 但其中有不少学生可能惧怕危险而不肯玩耍, 所以老师就需要积极地引导, 排遣学生的恐惧心理, 增强集体合作意识, 端正学生学习心态, 可能受家长老思想的影响, 许多幼儿可能觉得语文、数学、英语学习比较重要, 绘画、音乐的课程比较欢乐, 体育课上的危险较多, 因此直接抗拒体育课上的活动。对此情况, 体育老师应该进行一个小小的疏导, 带领幼儿进行体育活动的参与, 解除他们心里的困惑, 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1.老师要有计划地进行一个幼儿锻炼习惯培养过程, 包括培养的内容、步骤、目的等, 这里就要求老师选择一些符合幼儿身体机能的体育项目, 不至于难度过大, 这样会影响幼儿的锻炼兴趣。

2.老师应该制订一个科学的锻炼系统, 让幼儿了解人体器官的构成, 各器官之间的作用和功能, 如何锻炼这些器官的性能以及身体锻炼的注意事项等问题, 这样学生才会清楚地了解自己所练习的体育活动到底对自己哪里有好处, 他们才会更加认真地锻炼。

3.老师还应该督促学生多多进行体育锻炼, 或者把体育活动锻炼的时间与季节进行一个分类匹配, 并且传授给幼儿一些安全锻炼的注意准则, 防止他们在体育锻炼中出现事故, 最终达到科学锻炼、保健锻炼、成长锻炼的最终目标。

以上就是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 对此课题提出的一些基本阐述, 希望幼儿体育活动能够将孩子们的身体得到真正的锻炼, 为学生的学习打好一个坚强的体魄。

摘要:良好的意志对一个人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代表着这个人是否拥有坚持不懈的意志力;良好的锻炼习惯, 不仅对一个人的体魄有重要影响, 而且对其身心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作用。从意志和锻炼习惯两方面进行一个分析论证, 谈谈如何在幼儿体育活动中进行这两方面的培养。

关键词:体育活动,幼儿教育,意志,锻炼习惯

参考文献

13.家庭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篇十三

摘要:在幼儿园工作的期间,我发现大班的幼儿在很多的方面的进步很明显,但是在有些地方还是不太好,如许多幼儿在相互合作的游戏中,经常会为谁先做而吵闹,彼此互不相让;对保育员阿姨的话置之不理;面对身体不适的人时,脸上是一副冷漠的表情,有些甚至还会“呵呵”笑,缺乏同情与关爱之心。针对幼儿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尊敬长辈、关爱他人的意识的情况,本人希望通过以下阐述让教师和家长认识到从小培养幼儿的良好情感的重要性,并通过相应的方法和策略在日常的生活体验中培养幼儿尊敬长辈、关爱他人、富有同情心的良好情感。

关键词:良好情感 日常生活体验 培养

在一次《我为老人做了啥》主题活动课上,绝大多数幼儿竟然认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天天风雨无阻地来接送他们,为他们洗衣烧饭都是应该的,丝毫没有关心长辈,为长辈做点事的意向与愿望,这深深地触动了我。我们知道:当一个孩子的内心充满情感的时候,他们会对周围的人和事物具有自然迸发的热情,对各个活动都会充满浓厚的兴趣及积极探索的精神。然而,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孩子很任性,以自我为中心,在“小皇帝”、“小公主”的角色中娇骄有加,缺乏敬爱之心,友爱之心,同情之心。现在社会独生子女从多,对独生子女的良好情感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独生子女生活在四二一家庭中,接受着过多的保护和关心,却没有或很少有关心别人的机会和体验。如果长期处于被爱包围之中,却无从学习关心他人,爱他人,那么势必会强化幼儿的自我中心意识,并相对延缓幼儿的社会化进程。而这一切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良好情感,有着重大的教育意义和社会意义。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游戏、生活两大方面培养幼儿的良好情感,让幼儿在生活体验中学会关心他人,爱他人,学会尊重、理解他人,富有爱心与同情心。

一、在游戏活动、合作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良好情感

幼儿期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幼儿刚从家庭走向集体生活,十分渴望和他人的共同生活。但现在的独生子女由于从小缺乏合作的环境与机会,在群体活动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比较缺乏合作意识与合作技能。而未来社会不仅是一个竞争的社会更是一个合作的社会。研究发现,社会性发展良好的儿童一般具有在集体中与同伴关系较融洽,喜欢合作性游戏等良好的特征。因此,抓住这一关键期,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幼儿进行合作教育,必然会为其一生的社会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同伴交往是幼儿克服自我中心的必要途径和方法,但由于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在同伴交往之初,往往不会从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不了解别人的需要,不懂得关心别人,帮助别人,而这一切又影响了幼儿有效的与同伴交往。因此,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我爱我的小朋友”主题活动,引导幼儿了解别人的情感和需要,愿意帮助和关心小朋友,懂得轮流、分享、谦让,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首先,进行移情训练,设计“他怎么了”三个活动。之一:找表情图,引导幼儿体察别人的表情。

之二:“他怎么了?”通过面部表情的意义,学习根据表情判断其心情。之三:“他需要什么?”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并学会体谅别人的情绪。其次,设计“假如我是他”的两个活动。之一:明明生病了,引导幼儿关心别人。

之二:小朋友中发生的事情。引导幼儿理解他人,学习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此外,为使幼儿学会交往的技能,懂得谦让、轮流、分享与合作等,还可以设计三个“怎么办”的活动:“缺少一个怎么办?”、“大苹果给谁最合适?”、“我来帮助你!”等类似的活动。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还应注意观察幼儿在个人游戏中对待身边事物的态度。例如:一次晨间户外自由活动,大操场上有一幼儿在哭。有的幼儿的反应是毫无表情,继续自顾自的玩;有的幼儿则出现同情、关注的表情;有的幼儿则直接跑去安慰正在哭泣的幼儿。对于第一、第二类幼儿,我们应创造机会、设置情境,激发幼儿关爱、同情他人的良好情感。如:开展“大带小”活动。大班和小班联系,定期开展活动,大班小朋友为弟弟妹妹表演节目,做礼物;带弟弟妹妹玩小型运动器具、散步;请小班弟弟妹妹到自己班上参加游戏活动。午睡时,帮弟弟妹妹脱衣、脱鞋等。这种“大带小”活动,不仅可以增进孩子间的友情,更为幼儿提供了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机会和情感体验,让他们在实践中发展良好的情感。

二、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良好情感

(一)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良好情感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沃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孩子的性格、品行、智能、习惯首先在家庭中养成,父母要作榜样,经常替别人着想。因为幼儿的良好情感养成并不受任何人的命令,而是平常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结果。所谓“身教重于言传”、“潜移默化”,父母和祖父母、邻里之间关系密切,相互尊重,相互关心,孩子置身于这样一种和睦、融洽的氛围中,耳濡目染,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养成尊老爱幼的品行,仿效家长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尊重他人,既接受了爱,又给予了爱,这对培养幼儿的良好情感是极有好处的。如:

1、家长利用节假日对幼儿进行良好情感的培养

每当“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来临时,父母可教幼儿自制贺卡,让幼儿亲自把贺卡送给父母或亲人,或帮助父母做一件小事情等。通过这些小事,让幼儿知道父母、亲人工作的辛苦;重阳节、新年的时候,父母带领幼儿去看望祖父母、外祖父母,从中让幼儿学会体谅老人的艰辛,学会尊敬长辈,孝敬长辈,使幼儿从小养成尊老、敬老的良好情感。

2、通过看电视、卡通片培养幼儿的良好情感 现在的孩子是未来社会的栋梁,要培养其成为有素质、爱祖国、活泼开朗的人才,仅仅依靠家长和老师的教育,远远满足不了幼儿的求知欲。而电视那生动、直观、形象、通俗、娱乐的特点,对幼儿的吸引力更强,也能为培养幼儿的良好情感提供恰当的养分。优秀的电视节目能陶冶幼儿的情操,培养幼儿的爱心、同情心,尊敬老人等良好情感。但不可避免的是电视中也有可能出现一些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的节目,在文汇报上也刊登过印度有几个小孩模仿电视剧中杀人的情节,将一个小女孩谋杀的消息。在我国,1998年《还珠格格》播放后,很多孩子模仿电视情节中“小燕子”跳楼、上吊等危险行为。我们的孩子在观看了《忍者神龟》、《美少女战士》等一些卡通片后,就爱模仿其中的打斗情节,扮演各种角色进行打斗。鉴于以上的种种不良影响,平时家长可以从孩子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出发,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健康、有益的电视节目、卡通片让孩子观看,从中培养幼儿关爱他人,尊重、帮助他人的良好情感。家长可以在陪同孩子看电视时,有目的地对孩子进行随机教育,告诉他们哪些是好的我们要学,哪些是不好的不能学。家长适时的正确引导能使电视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催化剂,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良好的情感,让孩子们健康成长。

(二)、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良好情感

当孩子在幼儿园接受集体形式的早期教育后,良好的集体生活为培养孩子的良好情感提供了机会。因此,幼儿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可以通过一些途径进行有效的引导。

1、创设环境,培育幼儿的良好情感

游戏是培养幼儿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关心、帮助的最有效手段。因为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它能唤起幼儿良好的情绪。要与同伴友好游戏,必须克服困难,不以自我为中心,使自己的行为适应游戏规则。所以,教师可创设一个自由、宽松、合作的游戏环境,让幼儿学会相互交往、合作,体验关爱他人,尊重、理解他人所带来的喜悦、快乐的情感。如结构游戏时,结合“爱家乡”主题,要求每组幼儿用各种大型积木拼搭一个建筑物,最后全班组合成一个“小城镇”。幼儿在此类建筑游戏中,自由结合,有两人的,也有三人或多人的。幼儿的协商能力、合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能体会到相互合作、帮助而获得的成功后带来的巨大的快乐情感。再如角色游戏“娃娃家”、“鲜花店”等也可以起到类似的作用。

2、通过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交往,培养幼儿的良好情感

模仿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榜样的作用对于幼儿来说至关重要。所以教师在向幼儿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更应该是幼儿学习的一个榜样。教师应该把自己当作幼儿的一个活教材,教师应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尤其要具有良好的情绪状态和稳定持久的情感特征,富有同情心和爱心。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就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使幼儿产生关爱他人,富有同情心的良好情感。

对孩子的良好情感的培养可以从细小的事情做起。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细小的、具体的实践活动。如值日生工作中,当孩子们为全班小朋友分碗、放调羹、发放蜡笔、整理物品、打扫卫生时,教师及时赞扬和肯定他们为同伴服务的精神和责任心,从而让他们感受到帮助别人,别人快乐我也快乐的良好情感。另外,在对动植物的观察饲养过程中,教师多鼓励孩子给花浇水,给饲养角的小动物喂食、换水,在与动植物的亲近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教育幼儿,培养幼儿关心他人、爱护弱小的良好情感。在这些细小的活动中,教师可以变着法子夸奖幼儿,特别使用提前夸赞法,把孩子关爱他人的想法引出来。

3、通过幼儿与保育员、炊事员之间的交往,培养幼儿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良好情感

针对幼儿园中大多数幼儿不了解以至忽视保育员、炊事员等工作人员的劳动的问题,教师可以设计“叔叔阿姨辛苦了”的主题活动,从认识保育员、炊事员的工作,体会他们的辛苦和劳动的意义入手,进而延伸到了解社会上各行各业工作人员的工作意义和劳动价值,使幼儿知道有许多人为我们的生活送来了方便,而他们都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我们应该尊敬、关心、爱戴他们。

教师不妨可以设计这样一些内容:

(1)保育员阿姨多辛苦

引导幼儿观察保育员阿姨打扫卫生、擦玻璃、扫厕所、叠被子,帮幼儿换洗杯子、小毛巾等工作,体会保育员阿姨的辛苦。知道每天在幼儿园快乐的学习环境,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离不开保育员阿姨的辛勤工作,鼓励引导幼儿帮助保育员阿姨放杯子、小毛巾,自己叠被子,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减轻保育员阿姨的工作量。

(2)香喷喷的饭菜哪里来

带领幼儿参观厨房,观察了解炊事员叔叔、阿姨们的劳动的艰辛。从买菜、择菜、洗菜,直到做成香喷喷的菜肴。组织幼儿帮助阿姨们择菜、洗菜,自己尝试制作点心,进一步体验厨房叔叔、阿姨们的劳动,培养幼儿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良好情感。

(3)为大家送方便的人

通过活动,使幼儿了解我们身边有许多人在劳动,给大家带来了方便。如:商场售货员在售货;公路上司机在开汽车,清洁工人在清扫;工地上工人叔叔在建高楼;医院里有医生在为病人看病„„让幼儿知道我们的幸福生活离不开这些人的辛勤劳动,激发幼儿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良好情感。

三、在社会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良好情感

(一)生活即教育

教师可以结合发生在身边的事随时随地对幼儿进行爱的教育。幼儿园可以组织家园联系活动,如开展“爱心活动”,发动幼儿捐款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同时,教师、家长可以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介让幼儿知道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事,如捐献骨髓、扶贫助学、无偿献血、领养孤儿等一系列爱心事迹,激发幼儿的爱心、同情心,培养幼儿的良好情感。

每年的“六一”前都会有许多幼儿园开展大型义卖、捐款及签名活动。许多幼儿将自己的作品拿来义卖,邀请家长及社区有关人士一起参加,卖得的所有钱全部捐给了一所小学的两名特困生。通过这一活动激发幼儿的同情心、爱心,培养幼儿的良好情感。

(二)在社会活动中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一个好榜样

家长在节假日带领幼儿外出游玩有时会遇到一些行乞者、残疾人,有的家长会一脸冷漠的走开,对他们避之不及,更别说帮助、关心了,这对幼儿的情感发展极为不利。长久如此,会养成幼儿歧视穷人、嘲笑残疾人,严重影响幼儿的情感的发展。家长应言传身教,主动去关心帮助这些弱小群体,给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行为榜样,鼓励幼儿去关爱、帮助这些人,激发幼儿的同情心与爱心,培养幼儿的良好情感。

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需要教师、家长一致共同配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模仿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与方法。因此,教师、家长自身要具有良好的情感,为孩子营造一个具有良好情感的氛围,在实践中,对孩子进行情感的教育,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参考资料:

《幼儿心理学》 《家庭教育》

14.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篇十四

①培养孩子对食物的兴趣和好感。幼儿期的宝宝已经不像婴儿期那样没有好恶感了,以免引起他对这些食物的厌恶感,因此大人不要当着他的面指责某些食物不好吃、没有营养,以免引起他对这些食物的厌恶感,养成挑剔饭菜的坏习惯。相反,要经常给宝宝讲解各种食物的好处,培养他对食物的兴趣。

②不断变换食物的种类和制法方式,培养宝宝对各种各样食物的爱好。

③幼儿的进餐时间不宜过长,不要边吃边玩,应尽可能地让他与大人一起进餐,形成良好的进餐氛围。

④饭前不要吃零食,尤其不要吃甜食,以免影响食欲。

15.用游戏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篇十五

那么,怎样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正确认识游戏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游戏是儿童的存在方式,对于幼儿而言,生活永远是当下的,它并非为了一个遥远的目的,“我”因为此时此刻的需要和体验而存在,这里体现了一种纯粹的游戏精神。游戏代表着儿童的自由、天真无邪、自然的天性和潜在的能力,同时游戏也是幼儿认识世界的手段,是促进其智力发展的工具;游戏在幼儿教育的应用中,其实是一种道德教育,用于培养优良的个性品质;游戏还能加强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往,激励幼儿克服困难,培养幼儿的自制力和自觉纪律,发展儿童创造能力。总之,游戏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它对幼儿整个身心的发展都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

为什么要做游戏?1996年的《幼儿园工作规程》、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及2012年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这三份文件当中都提到一句话:幼儿园教育应该以游戏教育为基本活动。目前我们的社会、家长、部分幼教工作者对游戏是顺应儿童天性的活动方式这个理念的理解不是特别到位。

怎么做游戏?比如老师给孩子们做一个游戏,让他们看一看苹果的形状和颜色、闻一闻气味、尝一尝味道、掂一掂重量,然后告诉他们这就是苹果。孩子们把这么多的信息统和起来,对苹果才有一个大致的印象。这就告诉我们游戏是孩子认识世界的途径,我们要真正关注游戏,帮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游戏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让孩子获得多少知识,而是为了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产生兴趣。

二、游戏创新是永恒命题,需要与时俱进的探索

让游戏成为孩子的生存方式,教育应该具有更开阔、自由的内在精神。呼唤幼儿游戏精神的回归,改变现有模式,不回避现有问题,需要全社会,尤其是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探索。对于现实教育来讲,我主要有四点体会

第一点体会,游戏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俗话说:“无规则不成方圆”,规则是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必须遵守的准则和规范。而幼儿因其年龄小,在他们眼中还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所以就更不懂的该怎么遵守规则了。例如:他们上课时在教室里随意走动,下课了和小朋友无礼打闹,午睡了拽其他小朋友的被子不让人家睡觉等等,这一切都是幼儿缺少规则意识所致,此时老师的说教根本起不了多大的作用,简直是有一种对牛弹琴的滋味,而这时游戏教学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为幼儿的规则意识的形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因为游戏一般都制定了游戏规则,幼儿可从中得到社会规范意识和伦理精神的最初启蒙。如通过“猫妈妈和小猫”的游戏,幼儿可以愉快地养成轻轻进入房间入睡的行为习惯;通过“玩具找家”的游戏,幼儿可以学习正确收拾玩具,并放在固定的地方;通过“大灰狼捉兔子”的游戏,幼儿可以学习认识自己的位置,并做到坐好、站好、不随便动等。总之,幼儿在游戏情景中能轻松愉快地反复学习、巩固良好的常规习惯。

第二点体会,游戏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良好习惯。在社会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无处不在。幼儿期正是人各种合作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而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家庭都是几个人守着一个孩子,在家庭中这些幼儿多数表现为自私、孤僻,觉得什么都是自己的,不愿意和别人合作分享,这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的问题。这种现状如果就此发展下去,新一代的幼儿将会被未来的社会所淘汰。为了改变现状,我在教学中尝试用游戏教学去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效果还不错。例如在平常教学中,我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让每个人担任一个角色,然后让他们共同来完成一个游戏,配合协调的孩子和小组将给予奖励。就这样慢慢地孩子们明白了:任何一项事情光靠一个人单枪匹马的奋斗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依靠群体的力量,这就要学会同不同人打交道,并能取长补短。渐渐的孩子们就在无意识中有了团结合作的意识。

第三点体会,游戏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的优秀品德。“尊老爱幼、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在游戏中有意识地设计各种角色,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如在“我是小警察”、 “乘车”游戏中,有残疾人、老人、迷路的小朋友、抱小孩的阿姨等,他们都需要别人的帮助,我们该怎么做呢?在《小羊和狼》故事表演中,通过幼儿扮演故事中的各个角色,让幼儿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通过这些游戏培养了幼儿互帮互助、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

16.家庭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篇十六

关键词:幼儿教育;生活习惯;方法探究;问题探讨

所谓习惯,就是在生活中主动要求自己并坚持下去的规律和过程。幼儿教育过程中为有效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需要教师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渗透,让幼儿从心底认同并认真践行。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很多方面,不仅包括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也包括认真的学习态度。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让幼儿主动去要求自己,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安排,这需要合理的教育方法和技巧。

一、现阶段幼儿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阻碍

1.幼儿被动接受教师的要求,产生抵触心理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孩子往往被动地接受教师布置的任务,出于对教师的畏惧心理不得不勉强完成。这种教育方式与幼儿活泼好动、不喜欢被限制的特性相违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幼儿教师反复单调,苦口婆心地强调饭前便后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将自己的物品放好,这样的“碎碎念”不仅不会促进幼儿养成一定的习惯规律,反而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很难有效达到预期的效果。

2.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与生活实际产生脱节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是为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做准备。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一重要的环节,只是传统的说教,如此不仅不能给幼儿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更不能有效调动幼儿的积极性,给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过于急于求成

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在不断的渗透中自然形成,但是,目前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往往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想让孩子在短时间内形成良好的习惯,如果期间出现错误或者孩子投机取巧,教师往往不能理解甚至进行批评。习惯的养成需要一定的时间,更需要幼儿慢慢地适应,反之,如果教师对孩子要求过高,则会让孩子感到压力,并失去信心,对于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可谓得不偿失。

二、幼儿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具体对策

1.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幼儿主动形成生活习惯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为有效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需要教师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幼儿在学习、生活以及游戏中不断完善自己,形成良好的习惯。针对幼儿的特点,他们喜欢在游戏中学习,不喜欢传统的说教,因此,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使得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得进步。比如说,教师可以组织幼儿玩过家家的游戏,在游戏中幼儿会帮助娃娃折叠衣物,给娃娃洗手洗脸,把凌乱的娃娃家收拾得整洁干净。另外,教师还可以在午餐时间播放相关的幼儿歌曲,如:香香饭菜一大桌,系好围巾拿好勺。不说不闹不乱看,一心一意把饭吃等。这样的方式既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又起到了有效的作用,使得幼儿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生活中良好习惯的重要意义,可谓事半功倍。

2.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需要从生活中的小事着手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要有意识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通过鼓励和赞扬帮助幼儿学习和保持良好的习惯。比如,我们要表扬将玩具放回原处的孩子,肯定幼儿的行为,并让其他幼儿向其学习;手工课后引导幼儿清理自己的手工垃圾,完成后给幼儿发一些小奖品作为表演。如此,就可以无时无刻地提醒孩子自觉保持好的习惯,让幼儿养成正确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就在无形中种下了优秀的种子。另外,言传身教也很重要,教师是幼儿的榜样,通常幼儿都会以教师的一举一动为标准和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让幼儿在教师的影响下,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鼓励幼儿,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进行习惯培养

幼儿教师应该用爱和理解去引导幼儿不断完善自己,要在幼儿可以承受的范围内进行教育,否则,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压力,也会影响幼儿对于生活习惯的理解,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一件令人快乐和开心的事情,绝对不是一个任务。幼儿毕竟还是孩子,教师要用包容的心态去引导孩子,即使幼儿做错了,也要耐心地分析原因,帮助幼儿逐步提高能力,鼓励幼儿不断突破自己,增加自信,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总之,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为有效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需要教师以身作则,在生活中渗透正确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以多元的、趣味的教育方式,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杜长娥,张红丽.“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研究”综述[J].山东教育,2013(Z3):36-39.

17.如何培养宝宝良好的生活习惯 篇十七

(1)睡眠习惯的培养:月龄越小,需要的睡眠时间越长。2—3个月的婴儿,每天睡17—18个小时;3—6个月,睡16-18小时;6—12个月,睡14—15小时。睡眠对大脑的发育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应保证小儿有足够的睡眠。

为使孩子睡好,首先要有正确的睡眠姿势,即侧卧或仰卧,并适时变换体位。枕头不宜过高过硬,以免影响呼吸甚至脊柱发育不良。最好养成单独睡眠的习惯。并且要孩子盖自己的被子。被子不要盖得过厚,过重。尿布湿了应及时更换,以保证小儿温暖舒适睡眠。睡前让婴儿冼脸洗脚,解好大小便。切记不要让孩子吃得过饱,玩得过于兴奋,更不要以恐吓的手段催眠,以免造成小儿精神紧张,容易梦惊。不拍、不摇、不抱,让婴儿自动入睡,按时入睡。有些小儿常踢开被褥,可用大浴巾或小绒毯包在身上,这样就可避免受凉。

(2)饮食习惯的培养:婴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关系到小儿身体健康,所以,进餐环境不仅要保持清洁、整齐、安静、愉快,更要从小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①培养爱整洁习惯,

资料

饭前、便后要洗手;吃饭时安静,不说话,不嘻笑,以免引起食物呛入气管。②要适时地训练婴儿自己握奶瓶喝水、喝奶;小儿自己用勺、筷、碗进餐,尽早养成独立进餐并固定餐具。③小儿进餐时间不可过长。不能养成边吃边玩、边看电视边吃的坏习惯。④饭前不吃零食,如水果、糖果等,以免影响正餐。⑤注意培养孩子对食物的兴趣和好感,引起孩子旺盛的食欲;大人不要在小儿面前随便议论某食物不好吃,以免造成小儿心理上对某种食物的厌恶,养成挑剔饭菜的坏习惯,从而影响各类营养的.平衡摄入。

(3)排便习惯的培养:大小便习惯的形成,必须通过培养和训练,使婴儿在大小便过程中建立起良好的条件反射。小儿年龄越小,排尿次数越多。6个月以内的婴儿,每次排尿约30毫升,昼夜排尿20余次,6—12个月每次排尿可达60毫升,排尿次数明显减少。但排尿次数和尿量与季节、饮水量及气温有很大关系。夏季气温高,出汗多,尿量就少。

18.家庭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篇十八

在这里,作为教师我要提醒家长注意:光把目光盯在孩子的成绩上是近视的,学习成绩是一时的,这次考得好,下次未必考得好,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可以让孩子终生受益的。另外,下次在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的时候,不妨从他的学习习惯上找找原因。家庭是孩子的第二课堂,家长是老师的助手,在此就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简单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美国作家杰克〃霍吉在《习惯的力量》一书中说:“行为变成了习惯,习惯养成了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对儿童来说好的习惯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学习成绩的竞争实际上是学习习惯的比赛。学习成绩只是一种水到渠成的东西,是学习的副产品。孩子在小学阶段重点是培养学习习惯,作为家长要重视这个阶段。小学的课程简单,家长很容易与孩子交流沟通学习体会,在交流沟通中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如果等到了初中、高中,孩子学习的东西,我们家长不会,那时想帮忙也是无能为力了。在小学阶段,父母应着重培养孩子以下几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1、专心听讲、不懂就问的习惯

专心听讲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因此,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

专心听讲包括看、听、想、做四个方面的内容:

看——是指看老师演示、板书和身体动作;

听——是指注意倾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回答讨论等;要求孩子听课时思想不要开小差或做小动作,注意力要集中。

想——是指根据所学的内容,想一想自己学会了哪些,还有哪些未弄懂,有什么新的想法;同时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仔细研究他们回答得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就要大胆地提问,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也可以和家长一起探讨,共同寻找答案,直到将问题弄懂为止。

做——是指自己动手进行实践活动和做练习。

2、讲求学习效率的习惯

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是有严格时间规定的,在家里父母要帮助孩子形成比较固定的学习时间。

有关调查表明:学习效率高的孩子,一般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功课。让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能使孩子在一定时间内自然而然地产生学习的愿望和情绪,这种时间定向能在很大程度上使开始投入学习的准备时间减少到最低限度,使孩子能够很快地进入专心学习的状态。

父母要引导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专心致志,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以培养孩子讲求学习效率的良好习惯。

3、细心检查的习惯

孩子做作业时,一般都是整体知觉在发挥作用,有些孩子只求速度,很少顾及到一些细节问题:如写错字、看错运算符号、少做了习题等。在孩子做完作业之后,父母应该引导孩子及时从整体知觉调整到部分知觉,从细微处检查是否有疏漏之处。同时,父母还应教给孩子检查作业的方法,如看看是否漏题、是否写错了字、做错了题等,让孩子逐渐养成做完作业后细心检查的良好习惯。

4、知难而进的习惯

有的孩子自觉控制能力较差,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往往不肯动脑思考,遇难而退、容易放弃。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千万不可代替孩子解答难题,而应该引导孩子动脑筋,多思考,激励孩子攻克难关。当孩子通过努力解决了学习上的难题时,成功的喜悦将会带给孩子更大的鼓舞,让孩子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这样有利于让孩子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在学习中养成知难而进的好习惯。

5、良好的阅读习惯

科学研究也表明,孩子的阅读量只有达到课本总阅读量的四五倍,才有可能形成语文能力;一个人拥有的词汇量和他的智商成正比。大量阅读是提高孩子能力,发展孩子智力的重要途径。

首先创设良好的家庭读书条件

一个家庭有没有书,孩子是不是经常能接触到书,这与孩子是不是喜欢阅读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条件允许,家长应不嫌“汗牛充栋”,只要是对孩子阅读有益的书籍,先买好,放在孩子每日见到的地方。

天长日久,孩子每天所见都是书,随意翻翻,慢慢就会对书籍产生兴趣。

第二家长要成为孩子读书的伙伴

身教重于言教,只有热爱读书的家长才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孩子。家长首先要喜爱阅读,懂得阅读的方法,了解书籍的内容,这样才能指导孩子阅读,用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带动孩子喜欢阅读。培养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的初期,最重要的是要多读文章给孩子听,这样不仅可以延长孩子有意注意的时间,增加孩子的识字量,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促进他们的情感发育,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他们读书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自觉自愿地想去读书。对于这一点,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认为;读书给孩子听的作用“仅次于拥抱”,在这样的“拥抱”下,孩子的读书兴趣上来了,热情高涨了,慢慢的,他们对读书的态度就变成了“我要读”。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单位干部作风、行政效能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下一篇:经典散文少年闰土读后感作文

付费复制
学术范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