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导论心得

2025-03-28|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大学生就业导论心得(精选10篇)

1.大学生就业导论心得 篇一

大学生创新创业导论课后心得

在今天这个满街都是大学生社会,大学生就业面临很大的挑战。创业就成了一条很好的出路,创业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特别是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协会以后,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鼓励创业,不仅有利于拓宽劳动者的就业门路,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而且有利于实现劳动者的个人价值,在全社会形成创新、创业的氛围,推动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建康发展。大学生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中,有更多的优势,但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一.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优势

我们大学生有热情,有活力,有知识,有胆识;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年轻,不怕输,敢闯敢拼。二.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挑战

相当于那些微不足道的优势,我们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在社会这个大染缸中,我们的经验不足,没有很好的是非辨别能力,也没有很大的交际圈,这就造成了我的创业中可能有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三.大学生创业需要注意哪些

首先,要有独立生存的自信心,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不能轻易放弃,要相信自己;要有不断创新的进取心,对于大学生创业,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没有太多的关系网,想要赢得机会,只能不断创新;对环境的主动适应能力,社会不会如校园那样风平浪静,处处充满挑战与荆棘,我们只有不断地主动适应这样的环境,别无选择;对文化的综合能力,想要成为一个具有独立创业精神的大学生,必须有更加宽阔的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在坚持正确的思想方向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前提下,始终把实践主体(包括个体、集体、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最关键问题,“以我为主”,大胆批判和选择,在此基础上,进行文化的再整合和再创造。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化、全球化过程中辨清方向,确定目标,独立前行,开创一片新天地;团队的选择,寻找合伙人时,一定要了解他,不要简单的看一个人觉得好就放心的合作,看看他适合一个人创业还是团队创业,团队创业一定要找一个办事圆滑,考虑全面,能够和每个人和睦相处的,积极主动的人来做主要负责人,并讲明如果要是多数股东不同意这么去做的话,主要负责人没权利按照自己少数意见来做决定,凡事必须按既定规矩办,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四.在高校我们应该怎样为创业做准备

首先,要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必须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统一。知识是能力和素质的载体,包括科学文化知识、专业基础与专业知识、相邻学科知识;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对社会的了解并进而加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要重视和加强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长风破浪会有时

创业这条路对我们来说不仅仅只是为了响应号召之类,也是目前的形式提供给我们的大好机会,更是我们锻炼自己,实现自我的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让自己的青春充满奋斗和拼搏的印迹,我们更需要把成功看成一次旅途,努力去看到更多更美丽的风景。

2.专业导论课心得 篇二

要说专业导论课的心得,我坦白说没什么,因为专业导论课就是说一些专业的知识,有点枯燥乏味,不过这门课也让我们更了解我们的专业。回想起当初选英语这门专业的时候,我根本就没有考虑那么多,例如英语是一门什么专业;英语专业的学生要怎么就业的问题;英语专业的学生竞争有多激烈等等的问题。但是专业导论课就让我们全面认识了英语这个专业,也让我们知道了现实的残酷。

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应该对自己的专业,环境,及其就业前景有相当程度的了解,这样才能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进而更专心致志地学习英语。专业导论老师告诉我们:专业英语不仅包括英语技能的训练,而且有明确的专业内涵,是语言技能的训练与专业知识学习的结合,即作为表现其实质内容的语言技能,功能意念的语料载体可以随专业方向变化,使学与用紧密结合。换句话说,我们不能死读书,不能认为学英语就是英语说的很流利,读写都没有问题就是人才,我们要因应我们不同的专业方向去扎实我们的英语技能,丰富我们的专业内涵。由于特定职业的需要,要求达到在本职业范围内的使用英语目的。例如选择旅游英语方向,我们就要在西方国家人文历史,风土人情上深入了解,这样可以让我们在就业竞争中更胜一筹;如果选择翻译英语方向,我们就要认真选择我们主要翻译的方面,选择法律的话就要好好了解法律条文中的专业术语,选择历史文学的话就要多读一些外国作者的原著,了解一些外国作者的生平,写作风格,作品等都有利于我们准确的翻译;选择商贸英语方向,我们要好好了解我国国情和英语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较好的外语表达能力和基本调研能力。所以英语专业是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核心,全面强化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获取知识能力、运用知识能力、独立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培养出来的的外语人才具有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能适应军事、教育、科研等部门的工作需要。

专业导论课的老师还让我们了解到如何有效率的学习英语,提高各项英语技能。英语专业学习要求学生需要在听说书写方面狠下工夫,平时多听多练,平时多开口进行语音的矫正,多与国外的教师进行交流,进行语法及其书本的课后练习。课后多读些国外的文学作品和写写不同话题的英语文章,练就扎实的写作基本功,打好听说读写实践能力的基础。英语专业毕业以后就业的方向主要有英语教师、英语翻译、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等,不过无论哪一个职业,英语口语都是非常重要的。英语学习要重视句子和文章的朗读背诵,以培养语感。学英语记单词很重要,但机械记忆是没有用的,我们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要记住:记句子比记单词划算。我们要养成记句子的习惯,因为句子中既包含了发音规则,又有语法内容,还有词的具体用法。英语学习注重积累,多用英语回答问题,多用英语写日记是不错的学习方法。背诵永远是学好语言最简单有效的途径,我们可以多背诵一些经典的段落、文章、名篇等,积累生词、句型和固定用法。

专业导论课的老师还组织了辩论赛、模拟一个公司团队写一份企划案和要我们分组用英语来介绍一个国家等的项目去增强我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对于

辩论赛,我很感谢老师给我们一个机会锻炼我们的胆量,还有如何组织严密的语言去反驳对方的观点,提高了我们随机应变的能力,在辩论赛上,我们无法预料对手会提出什么样的观点,而我们要在对方提出观点的同时,想到反驳的论点,还要组织成正确的英语表达出来,是一项很刺激的挑战。辩论赛上让我们知道自己的不足,我们可以多注意如何去改善,这是一个不错的收获。对于模拟一个公司团队写一份企划案,我从中学会了如何和不同部门去协商、合作,学会了如何去做一份企划案,学会了如何将自己要表达的意思用英语翻译出来,懂得了如何精益求精,没有最好的方案,只有更好的方案,对于顾客的要求,我们要倾听,努力去改善,从而达到他们的要求。对于要我们分组用英语来介绍一个国家,我们学会了了解一个国家要从语言、疆域、人口、政治、宗教、禁忌、旅游、美食、购物等多个不同的方面去了解才能全面细致。不同国家有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俗话说:入乡随俗。我们也要因应不同国家的情况去改变我们的行为习惯,才能不至于贻笑大方。我们学习到的知识要多实践,才能做到灵活运用。

3.专业导论学习心得 篇三

专业导论学习心得

专业导论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让我们对工商管理类下面包括的专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工商管理类下面包括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房地产管理四个专业。专业导论讲授老师是各个专业比较杰出的代表,为我们详细的介绍了各个专业的情况。

因为自己对选择专业有很明确的目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我一直坚定想选择的专业。在各个专业介绍的时候,讲授老师都是先简述了各个专业的特色、特点,要学习的课程,就业状况等。因为选择的是人力资源管理,所以在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导论课上很详细的听了文鹏老师对这个专业的介绍。(文鹏老师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主要代表)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在经济学与人本思想指导下,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就是预测组织人力资源需求并作出人力需求计划、招聘选择人员并进行有效组织、考核绩效支付报酬并进行有效激励、结合组织与个人需要进行有效开发以便实现最优组织绩效的全过程。这个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可是在我的理解里,比较简单的定义,就是负责公司或者企业员工招聘、培训、考核等一系列的工作。自己其实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了解并不是很多。

在五月份的时候参加了人力资源管理三级证的考试。考试分为理论与实践两个部分,都是机考,理论部分还好说就是背书,把书上的重点背诵一下基本上就可以通过了。而对于时间部分确实有点无奈,因为三月份拿到书籍一直没有开始学习。三四月份一直忙于一些学生工作,没有花时间来进行仔细的学习,所以加导致了在五月份考试之前只有十几天的时间进行准备。所以准备的不是很充分,也许能够应付过去理论部分的考试,但是对于实践部分确实很头疼,所以最后只是尽我所能的答上了题目,希望自己能够过。

对专业导论心得这一个点,我要感谢文鹏老师的详细介绍。很早之前就听说文鹏老师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最好的老师,一直想与其关于专业进行深入的了解。文鹏老师很详细的为我们介绍了人力资源管理这个专业的特点以及人资主要包括的内容,并且还展示了上一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分析了这个专业未来发展的状况。文鹏老师告诉我们,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的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我们可以多看一些相关的专业书籍,一些典型的人资案例分析。他也鼓励我们寻找到自己适合的专业,为自己的未来找到合适的道路。

4.专业导论心得论文 篇四

广大高校通常在大一开设“专业导论”课程,考核要求提交专业导论论文。

RT所答。 不止金融专业,各个专业的导论论文都可结合专业导论课程内容和自身学习目标,谈谈自己的体会和四年的学习规划。

首先,专业导论课程的内容,可查阅资料写金融专业的内涵,要求条件,就业发展的前景与我国金融发展情况。细则谈金融专业内具体所要求学习的课程,这些课程有何作用,培养何种能力。

5.禅学导论期末心得报告 篇五

語四乙廖隆振8502241

◎ 89.3.27

早該進行這分「事業」的,因著疏忽、淡忘,現在,重新執筆,慢慢溯回過去的時空記憶,泅回剛開始的心情,雖然有些模糊、有些遲疑,何妨?藉這番追溯,也算是重溫心情脈絡,無一不可。

「禪」,到底是什麼呢?

曾經聽人說過,禪,其實是十分簡單的道理,字面上已經一清二楚的,就是「示單」。一直「覺得」這句話詮釋得真的很中肯,簡單、明瞭。上一句話中,我把「覺得」這兩個字特別的括起來,其實是說明了我的心情,很多時候,都是一種「感受」,不太容易用語言文字來陳述,而且,禪對我來說,往往是一種心情的體會認同,而不是知識學理上證得,或許,就順著這樣的心情、這樣的思考基調,尋覓心情軌跡,希望對於禪,能有更深刻的體會。

回到「示單」的問題上,什麼是示單呢?最簡單的說法,就是用最單純的方式去生活,就是禪了。這個「單純的生活」,是簡單的吃飯、睡覺、舉凡食衣住行的問題,一律簡單嗎?當然不是這麼一回事,我們可以說把房子打掃乾淨,就可以說自己過的是乾淨的生活了嗎?

今天和學妹一同跑去師大路吃飯,散步之餘來到一家鐘錶店,我看著櫥櫃中琳瑯滿目的手錶,想想自己那只停擺的SWATCH,和現在手腕上的舊貨,真的是動心忍性啊!自己欣賞的式樣、旁側還有日期的顯示、漆黑之中還有冷光的照明設備,哪一樣不是吸引?哪一樣不是動心?但是,對著NT1,900的標價,想想自己的拮据,想想生活的不易,哪一點甘心?哪一點不是忍性?動心忍性之餘,我回眸再三,終於邁出步伐,來個眼不見為憑,逃離現場,回頭在電話中訴諸學妹「哪一天陪我,咱們去通化街買地攤貨,哪裡比較便宜。」真的是動心忍性,忍到現在我都還會想起這件事情來,真的是「多心煩惱」。

現在時間是?我看了看「錶」,時針斜指北斗,分針遙向南十,一點半啊!時間是「一點半」,不是「六點半」,我的思緒停留在六點半的一只手錶上,對於現在的時間視而不見,這不是一件很諷刺的事情嗎?

所以,這讓我想起「示單」。

買不買NT1,900的手錶並不是最重要的,如果喚不回當下的時間,任何鐘錶對我都是失去意義的。時間就是一個這麼簡單的課題,可是我卻把它複雜化了,從被美麗的款式吸引的那一刻起,喜歡、猶疑、忍心、離去、打電話談起、寫這份手札想起、甚至於來日還要去通化街,心情在這些事物上面流轉,怎能體悟時間的過往?是複雜的環境使我的心複雜?還是自己的心本來就很複雜?這複雜的心、複雜的世界,耳濡目染,到處都是複雜的事物,複雜的事物一多,心一複雜,往往就會失去了方宇的初衷、大塊的蘊意,心中糾結著這麼多的課題,又怎能「輕鬆」得起來?

我的第一篇手札,從示單寫起,不外乎就是給自己一個反省的機會,正本清源,用最單純、最初的那個道理,從初心發仞,來過生活,我想這就是「禪」了吧!

◎ 89.4.9

這是我的第二篇反思心得,老實講,「思」些什麼?我並沒有一個特定的方向與答案,同時,一直把這個問題擱置在腦後,也沒有認真要去「想」出一個道理出來,反正,就是這樣過日子。

最近開始忙碌起來,自從實習回來,休息了將近一個星期,我把心情寄放在眼前的生活,快樂的過,認真的過(不是指念書之類的認真)。我想復興國小的小朋友教了我一個很大的道理,就是無論什麼事情,無論什麼境地,總得使自己快樂起來,於是,我成了大家眼中那個扮可愛、耍天真的老人。不明白,大家為什麼不能跟我一樣,用快樂的心情來迎接每一天呢?三週實習,平均每天最多睡四個小時,身體真的很累,累到我回來了兩三天,還不想做正經事,但是,心卻是充滿活力與朝氣的,我每天每天告訴自己,自己如果不能比小孩子們年輕、有朝氣,又怎能期望他們同樣有年輕的活力?於是,我用力的和每個人打招呼,擠出滿滿的笑容,放開自己、舒解肢體,學習不拘泥於年齡與身份的方式,用童稚的笑聲迎接每一個當下的時光,是我這二個禮拜以來學習的要事,雖然身後累積了許多的事務要忙,偶而還會為了一些瑣事而心煩,但我告訴自己,「當你開始對世界微笑的時候,世界必會以燦爛的笑容回應你。」很高興,自己可以堅持下來。

人,很奇怪。年輕的時候拼命的要長大,長大了之後又要回顧過去年輕的時光,嚮往那份天真無邪的情懷,可是,當自己身體力行的時候,又不免招來質疑的眼光,投訴自己近乎白癡的行止。這又是什麼道理?難道一個人的「身份」,真的那麼重要嗎?常聽聞「人要活得自在」、「要活出自我」、「要無入而不自得」,難道所謂的自在與自我,還須得構築在別人的眼中嗎?社會有其約定成俗的遊戲規則,在群性與個性之際,誰是自己的舵手?

我試著繼續「裝可愛、裝幼稚、耍白癡」,繼續認真過自己想過的生活,認真的把握眼前的時光,然後?把「然後」丟給明天去思考。

◎ 89.5.17

離畢業愈來愈近,這是大四以來最後一份「報告」了。偶而在校園遇到幾個學弟妹,令人詫異的,問候中竟也透著幾許的寞然情懷,我問,「好像有大四的感覺了」咸同的答覆勾動我縷縷情思。大四,對他們來說該是多遠的一個時代,為什麼會在他們臉上浮現寂寞的影子?

「等你們走後,校園中認識的人也沒幾個了。」學妹如是說。溯回最近家聚的事件。

細細回想,最近幾次的家聚,大四的老人彷彿把我當成了代表,家族之中透著微妙的矛盾心情。在接到學弟的通知,暗地裡幾乎可以得知大四會參加的人數了。尤記不久前才聽學伴說「大家好久沒聚餐了!」、「找個時間家聚吧!」然而,當學弟妹們通知我家聚的事情,要我轉述時,得到的答覆,竟是尷尬的表情和猶豫的聲音,我知道,會去家聚的老人,大概只剩下自己吧!上個禮拜,另一個學伴告訴我,「沒關係,雖然沒家聚,可是大家的感情依然融洽」,我笑笑,從上學期邀了幾次未果,至今真的好久沒家聚了。

背地裡,大三的學弟妹們,偶有微詞,大四的老人也在說和學弟妹們沒感情,兩代之間,鮮少往來,家聚成了形式,學弟妹們辦得猶疑,老人們也愛理不理,那麼,為什麼大家還這麼看重家聚呢?禮拜天要辦送舊,小學妹憤憤不平的說「學姐竟然要求要去…,那邊…」,我告訴她,「沒關係,你們決定就好,那裡不重要,人來就好。」心裡也泛起兩種不同的聲音,一個聲音是對學妹說的,另一個聲音是對老人說的,卻是同樣的回答,「沒有付出感情,怎能要求別人給你感情?」

過去的學長姐,噓寒問暖,三不五時,就要來「叨問」一番,路上見著了,也要投給我們滿滿親切的笑容與問候,家的感覺,於是存焉。隨時移轉,換我們當上學長姐,迎面而來的就是家聚的費用問題,從早期「晚一屆延請上一屆」的習慣,就此和學長聊過,覺得該自己負責,畢竟大家都是學生,還沒有謀生能力,所以,曾經在私底下和學伴們商討這個問題,但是得到的答案卻是「為什麼不等到下一屆再改,非得要現在改?況且以前都是我們出得多,為什麼現在要自己出?」我知道,說服不了大家,家聚的問題,因著眾人時間的撮合與否,以及餐點費用的問題,成了潛在的危機。什麼時候,學長姐和學弟妹之間,有著看不見的代溝。

送舊的日子快到了,我再次省視這個課題,卻有著無耐的心境。自己覺得慶幸,一張老臉扮可愛、裝幼稚,和學弟妹們相處甚洽,然而,看到其他人多多少少有著心結,又不免欷噓感慨。心想,人與人之間,如果能夠少一些計較,多一些付出,那該多好?

生活中,往往自己會懷疑,為什麼這件事情又要我去做?或者在意別人對自己的冷淡,老是要自己熱臉去貼冷牆壁,心裡愈是這麼想,就會愈在意這件事情,當心思全然擺在這個地方的時候,也就是離心最遠的時候。很喜歡佛家「莫忘初衷」的感覺,常常自己會因為某件事情而去在意,在關心的同時,無形中也就開始計較起來,愈是計較就愈會覺得自己做得多別人付出得少,然後,在心不甘情不願的狀況之下,完成這一件「某事」,卻忘了,原本要做這件事的出發點是什麼了。往往都是這樣,在走過之後,在反省之後,才會嗤笑自己的愚昧,為了芝麻綠豆的事情,忿忿不平若此,可曾想過這些芝麻綠豆的事情,和原本的意思相差好遠好遠了。

對學弟妹們的感情也是這樣,如果在意他們是否給我們很多回饋,這樣就可能會得到反效果,而離原來的意思愈來愈遠,而原本的涵意是什麼?身為學長姐,照顧學弟妹本來就應該的啊!因為過去學長姐曾經付出,照顧我們,本著初衷,能夠無私的去關愛學弟妹也是應該的啊!傳承的不是家聚、不是請客,而只是單純的一顆溫柔心!愈到畢業前夕,愈覺得這一趟大學生涯,沒有白白走過,認識了好多好多的人,這些朋友,從不因為我的年紀、我的長相而嫌棄我,紛紛對我伸出友誼的雙手,令我感動萬分。看著將屆大四的學弟妹們,告訴我他們寂寞的心情,我只有一句話相贈,「把握時間,以心換心」。

◎ 學習心得感想

從來就不曾把它當成一門課。

抱著聽「講座」、「演說」的心情,來上這一門「禪學導論」的課,心情是格外的輕鬆、平實。在外頭流浪久了,總得讓心靜一靜,靠靠心的此岸,於是,來修習這一門課,用不是很嚴謹的心情,來和自己對話。因此,不知道是什麼緣故,還是因為過去曾經接觸過有關禪的作品,課程之中,格外的親切,對禪的感覺,也很貼近,至此,有些不求甚解的情緒,在心底流動,這一門課,最是令人舒坦。

在課程的後半,走入禪詩的世界,加上逼近的夏日和午后的溫熙,偶爾會有神魂出竅的情況發生。但是,自己倒不是很在意這件事情,最在意的反而是「反思心得」的一再延宕,最是過意不去,據此,不妨建議老師將「籠統」的規則定好,譬如「每週交一篇200字以內的反思心得」會比「學期結束前交3篇心得」要好些,畢竟對我這種心情懶散的人來說,就會比較管用。

相信大家都很欣賞老師的風範,人說言教身教,在老師的身上,表露無疑,從行動上和思想上甚至於是情感上,不難發現修行者的氣度,因此,大家都喜歡老師上課的氣氛。對我個人來說,真的要說可惜的地方,就是「公案故事」稍微少了一些,在禪詩的部份,包括前面的講義上穿插的部份,如果能分一點時間,多一些故事,可能自己就比較不會「入定」!

這是關於建議部份。

這個學期的課程,對我個人影響最大的,應該是改變我對「禪」的想法吧。過去的觀念總認為所謂的「禪」,就是要「能捨」,要能夠放得下,放得下一切,心裡也知道放下不等於放棄,但就是覺得放下過去總總,包括瞬間的念頭,一旦成為過去,就不要再「執著」。這樣的念頭,一直持續了好久好久。這樣的感覺,好像什麼事都要放下,那麼,有什麼是事應該要放不下呢?那麼人又要把握什麼呢?是「當下」嗎?可是,下一秒鐘,當「當下」成為歷史的時候,不又要放下了嗎?

這一門人生學問的課,老師教了我一個很重要的觀念,禪的真諦是「要放得下,更要提得起」。我直覺想到那句謁語,「因無所住,而生其心」,我放下原來的意思,重新賦予一個屬於自己的解釋。

因無所住:放下應釋。放下所應該釋懷的事物。而生其心:提起當為。將應該做的事物,義不容辭的扛起來。所以,人生的積極面,由此獲得嶄新的詮釋。「有所放下,也要有所執著」,當成我的人生觀,是再適切也不過了。

在大四的最後一段時光,能重新審視自己的內心,感到萬分的喜悅,在重新出發之餘,也要感謝老師的指導,雖然未能有所悟,但未來,是要靠自己努力去學習的,不是嗎?

6.环境保护导论体会心得 篇六

通过将近半个学期对环境保护导论课程的学习,我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有了基本的认识和了解。也对现如今地球环境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感到担心忧虑。通过张老师的系统具体的讲解,我基本掌握了1.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历史背景。2.地球环境及其组成。3.地球环境的独特性。4.地球各圈层的发育。5.人类与地球各圈层的关系。6.生态系统。这几点的基础知识。为自己今后更深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生态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经济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手段,社会持续发展是可持续的最终目标。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倡导可持续发展模式更是迫在眉急的。当今世界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一系列重大问题。可持续发展概念是在人类深刻认识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能力基础上提出的。它是源于环境保护的。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与自然界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人必须与自然协调才能持续生存。不适当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地球环境所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国家竞相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通过大量消耗不可再生资源,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维持较高消费水平的需要。工业生产虽然增长了几十倍,但却出现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破坏、贫困加剧和各国发展失衡的社会矛盾。可见经济要持续发展,社会能够和谐发展,保护好环境是关键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不但涉及人类未来的前途和命运,而且发展就是高消耗,高增长的消费经济模式,不考虑自然的承受能力,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来促进经济发展,造成人与自然环境的不协调。

地球由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岩石圈所组成。这些组成在地球环境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大气圈是地球外面由各种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流体系统,是在生命活动参与下长期发育而形成的。地球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这种组成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非常特殊。组成地球大气的多种成分可分为稳定组分和不稳定组分。前者包括氮、氧、氩、氦、氪、甲烷、氢、氙等,这些气体之间的比例,从地表到90km的高度范围内都是稳定的。大气的不稳定组分包括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臭氧和水汽等。此外,大气中还含有一些固态和液态杂质,主要是火山、地震、岩石风化、森林火灾和人为活动产生的烟尘、硫化物和氮氧化物等。

30亿年前,大气圈中氧浓度只有现在的千分之一,原始的生命为了躲避紫外线致命的伤害,只能存在于水下10m深处。到距今6亿年时,氧浓度达到现水平的百分之一,出现了臭氧的保护,生命开始出现在水面上,成为生命史的第一个关键浓度。到4亿多年前,氧浓度达到现水平的十分之一,臭氧的浓度进一步增加,生命才能从海洋登上陆地,这是生命史上的第二个关键浓度。

如果大气中氧浓度下降,则不仅生活在低海拔的人会经受高山反应之苦,而且氧化反应受到抑制,燃料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将积累在大气圈。相反,如果大气中氧浓度增高,譬如从现有的21%增高至25%,则雷电就能把嫩枝和草地点燃,造成连绵不断的火灾,使全球植被遭到破坏。

20~30亿年以前,大气圈中CO2的浓度很高,约为今天CO2浓度的10倍。到16亿年前,随着含氧大气圈的形成,大气CO2的浓度逐渐下降到今天的水平。一定浓度CO2的存在,对地表温度的调节至为重要。因为CO2和某些气体具有能让太阳辐射中的短波辐射通过而吸收地表长波辐射、从而使地表增温的效应,即所谓“温室效应”,此类气体称为“温室气体”。若无这些温室气体的存在,有关计算推断地球的年平均温度应为-18℃,而不是现在的13~15℃。就是说,天然的温室效应使全球温度上升了31~33℃。

综上所述,大气圈各组分之间保持着精细的平衡,这是地球环境亿万年来发育的结果。保持这种平衡乃是维护生物圈所必须,破坏这种平衡就是破坏生命的基础。然而,人类社会实现工业化以来,规模和强度日益加大的人类活动正在破坏这种平衡,这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海洋和陆地上的液态水和固态水构成一个大体连续的圈层覆盖在地球表面,称为水圈。它包括江河湖海中一切淡水、咸水、土壤水、浅层和深层地下水以及南北两极冰帽和各大陆高山冰川中的冰,还包括大气圈中的水蒸气和水滴。大气中的水是全球水循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水是一种神奇的物质,地球之所以能够成为一颗智慧星球,水是一个关键因素。各种生命起源的假说都少不了水这一要素。如今地球表面的70%以上覆盖着水,大多数生物体内水的含量也达2/3以上。研究还发现,人体血液的矿化度为9g/L,与30亿年前的海水是相同的。静脉点滴用的生理盐水为浓度为0.9%的NaCl溶液,与原始海水一致。这似乎在告诉我们,现代人的身体内仍然流动着几十亿年前的海洋水。在自然界的植物体内,水分含量更高,有些甚至高达95%。这一切都充分表明地球上生命的产生和进化都离不开水。

人们的日常生活更是时时处处与水紧密联系,从生活、娱乐到工业生产和农业灌溉,无一不体现出水的重要性。

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供植物生长与繁殖的疏松表层。除了江河湖海等水体和两极冰盖与高山冰川覆盖的地区以外,几乎都有土壤存在。即使在岩石出露或流沙覆盖的地方,也可能有原始土壤和风沙土的发育。因此,各种土壤在地球表面形成一个断续分布的圈层,覆盖于岩石圈之上,其厚度由几厘米至几米不等。在炎热湿润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有些土壤的厚度可能达几十米。

土壤圈是与大气圈、水圈同样重要的第三大环境要素。土壤和岩石共同构成了大地。土壤由岩石演化而来,并覆盖在岩石的表面,土壤与岩石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具有肥力,即提供和调节水、气、热和营养元素的能力,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尽管人类日益紧迫地面临土地匮缺的问题,但是,人类在其经济、政治和军事活动中仍然有意无意地伤害关系到人类衣食住行的土壤圈。人类对土壤圈较严重的影响包括荒漠化、水土流失、盐渍化和水涝,以及土壤污染等方面。

荒漠化、水土流失以及土壤污染将在本书第二篇中涉及。下面仅介绍土壤的盐渍化和水涝。

常常与盐渍化伴生的另一种现象是水涝,即沼泽化。传统灌溉技术,如沟灌和渠灌,常有过量水分下渗至底土,在排水不良的地形部位上潜水位逐渐提高,使土壤表层和表下层水分过多,造成缺氧环境,妨碍作物生长,俗称水涝。

岩石圈是人类生存环境中最下面的一个圈层,又是地球内部各圈层的最外层。众所周知,地球内部也分成几个圈层。从地心向外,分别是固态内核、液态外核、地幔和地壳。

人类的种种活动毕竟给岩石圈带来一定影响,在某些地方这种影响还相当强烈,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岩石圈对人类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价值,向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化石燃料和矿物原料。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有生命的部分,即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包括人类及其生存环境的总体。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在这个范围内有正常的生命存在,生态系统内部不断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与循环。

人类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后,掌握了可以同大自然相抗衡的力量。尤其是最近半个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终于使人类从大自然的奴隶变成了主人,但人类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处处以胜利者和占领者的姿态出现,破坏了人类同大自然的平衡与和谐。

在学习中了解到生态系统对于人类的生存尤为重要。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最要体现在能量

流动与物质循环上。能量流动指生态系统中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丧失的过程。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间的密切联系,可以通过能量流动来实现。

人类对生态系统施加了强有力的影响,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生态系统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破坏,而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对生态系统的重建与恢复已经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总之,人类活动深刻影响了生态系统的运转。

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后果是严重的,人类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比如,为了扩大耕地随意开荒、围湖造田、吸干沼泽导致湖泊萎缩,生态环境恶化,并弓没各种灾害,反而得不偿失;乱砍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土壤贫瘠,河流淤塞,雨量减少,地下水得不到补充等一系列连锁反应;任意向江河湖海排放废污水,倾倒废弃物,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引起“水华”和“赤潮”,鱼虾绝迹,威胁人类健康。

7.专业导论课心得体会 篇七

“计算机导论”课程系统全面地为学生介绍了计算科学知识领域划分的过程,涵盖的问题,以及学科的本质。使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一进入本学科就有了清晰、明确的方向和认识,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再感到困惑、茫然……以下内容是品才网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专业导论课心得体会,欢迎参考!

专业导论课心得体会

叹光阴荏苒不休,岁月匆匆不留。回首间,弹指一瞬又是半年。时间被记忆标签,求学远,几多不便。莫余下,几番无奈再窥前程。

大学的新鲜已悄然不再,换之而来的是旧梦新题。辩驳今昔,更要求对未来的规划有所洞悉。有幸,在本学期学科导论的启蒙下,随着专业知识的增长,一切慢慢地变得脚踏实地:有了方向,有了动力,更有了顶天立地的心!

首先提及方向问题,旨在阐述本专业之大观。深入浅出的课程安排加上各位教授导师的悉心指引下,我着实很难对管理科学与工程没有清晰的概念。以下简述个人之见解: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从定性分析趋向定量化研究,从宏观研究逐步深入到微观研究,侧重于研究同现代生产经营、科技、经济和社会等发展相适应的管理理论、方法与工具,应用现代科学方法与科技成就来阐明和揭示管理活动的规律,以提高管理的效率。学科的发展趋势是以管理科学为基础,以多学科知识(如高等经济数学)为支撑,利用现代化手段和技术(如计算机仿真技术),解决管理中的科学决策及风险研究,管理实践中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管理的绩效研究,管理的战略研究等。涉猎面广,学科下设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管理、项目管理、管理科学、工业工程、物流供应链管理、物流工程等专业方向,系统整体效率层面突出。对于今后的从职选择没有很大的限制,这也是本专业的一大特色,让我对未来的存在许多抉择的人生道路更是充满了不少向往!

其次谈谈动力范畴,即导论课之于我的精神感触。半年前高考浪潮还未平息,填报志愿又起波澜的那段时光,依旧恍如昨日。然而此时,内心激奋之余,更添许多欣喜。古人云:一失足成千古恨。所幸在专业选择的关卡中并未失误,现在看来,更是一种成功,因为,在管理学科中,存在着我太多的兴趣和热情。我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将来的学业生涯中,我必当能勇往直前。是的,对于我,最大的财富是年轻,最好的辅助是激情,相信在今后的学术生涯里,我一定可以学有所新,学有所成。

回溯课上,贾仁安教授的“顶天立地”学术情怀、邓群钊教授的系统动力简剖、林永钦老师的科学发展观、陈华教授的严谨会计心态、徐兵老师的经济现实主义...各有千秋,让我大开眼界更受益匪浅。但总的看来,本质大同,莫过于保持一颗真切的心,直面茫茫的真理行径。

此刻,想起了理生楼前胡先啸先生所言:业贵专精,又贵宏通。的确,前途苍茫,理想甚远,但使命不忘。读书成才,非一人之得失,更关乎社稷之荣辱,此意关重大,岂敢有所唐突...此番心得谨此,望以之为日后之策鞭,以激励我执着向前!专业导论课心得体会

我是xx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系的一名在读本科生,在近一年的时间里,通过学习我掌握了大量计算机应用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下面谈谈我对此专业的学习心得:

我觉得要学好计算机专业导论课,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计划要明确

求学者切记贪多嚼不烂。初学者最易犯“大而全”和“速成”的错误,须知“罗马非一日之功”所能建成。什么都学,肯定什么都学不透,要集中精力打攻坚战。我认为学习计算机首先要明白自己的学习目标究竟是什么,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出发,是做系统维护、软件开发、图像加工、公文处理、网页制作还是数据库管理,然后再有针对性的在相应的学习方向上进行提高。要制定出详细的学习规划,包括需要购买什么书籍,家里如果没有电脑可供练习,是否需要购买一台电脑等问题……如果没有学习规划,不投资学习机器,没有实践场所,没有学习资料,仅凭“言传口授”就想速成做个“全才”,是不可能的事情。至于一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应该对基本应用和操作有一定掌握后再学,因为那些东西比较枯燥,不容易被直接接收。

二、要做到学以致用

要多了解相关信息,多思考,多提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学以致用。如果我们学习计算机,只是为了通过考试。而不能做到学以致用,学到的知识又有何用?因此,我们的学习要结合实际应用、有的放矢、循序渐进。

三、应积极投身实践

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计算机学科中的实践,不只是简单地模仿别人的练习。在实践中最难得的是有自己的想法,并尽力去寻求解决办法。在这种开动了脑筋的实践中,才会学到真正的东西。古时贤人哲士说:“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这是一种较好的方法,一方面可以用理论指导实际,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激发起学习兴趣,边学习,边实践,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学习计算机,不是叫我们去享受计算机给我们带来的一切,而是要为计算机服务。于是”计算机导论”给了我一个学习的机会,它让我明白了计算机作为一门科学,它包括很多方面。开始我对计算机专业的了解只是学会如何使用电脑编写程序,我不知道比其它非计算机专业的人能够多学到什么。而计算机导论的开设使我认识到计算机也是作为一门学科存在的,其核心为计算。在学习过程中,一个个典型问题使我加深了对计算的认识。图灵测试及“中文屋子”使我明白计算机不仅可从计算的角度来探求答案,也可以从哲学的角度来认识。……除了教材中的东西,老师所补充的相关故事也很吸引我,它使我能从一个侧面来了解计算机。如“CPU不是为我们学计算机服务的,而是为广大客户服务的”,这使我明白,我们的任务不仅是学会用计算机,而是为满足客户所需而学习。

通过对“计算机导论”的学习,使我触及了计算机乃至计算学科的本质。我不再把计算机仅仅当作一种工具来学习和使用,对它的认识也随之提升到了理论和哲学的高度……。该课程对计算学科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系统化、逻辑化的概括,并用大量的实例深入浅出地进行阐述,使我对计算科学有了全面的了解,就像在迷宫中获得了地图。

“计算机导论”课程系统全面地为学生介绍了计算科学知识领域划分的过程,涵盖的问题,以及学科的本质。使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一进入本学科就有了清晰、明确的方向和认识,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再感到困惑、茫然……。老师讲课热情洋溢,深入浅出,旁征博引,融会贯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激励了同学们年青向上的心。

总之,想在任何事情上学有所成,都必须遵循一定的方法。尤其是计算机这样的工具学科,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会遇到不少的困难和挫折,然而“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若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再加上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就一定能掌握好所学的知识。

专业导论课心得体会

起先对于统计学的概念,可以用陌生来形容。虽然很多人对统计学的了解并不深入,甚至对于不学这类专业的人来说,可以说是陌生的,但是统计学依然有其一定的历史积淀,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最初对于统计学的微了解是因为志愿的填报,上网查阅关于统计学的相关资料,但是抽象的文字,无法清晰地将统计学的概念,统计学的内容展示出来,长篇大论、洋洋洒洒的文字,最后也只是很模糊地了解统计学名称的由来——18世纪,德国的阿亨瓦尔首先将“国势学”定了新名词—— “统计学”。在当时英国人眼里,“统计”就是用数字表述事实。相对于统计学而言,统计的历史更为悠远。

因为填报的是统计专业,所以,对统计学的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当时查阅的资料远远不够,我必须对其更深入地了解,不论是网上查阅相关资料,还是从老师的授课中去汲取相关信息。现在计算机及其软件的广泛应用,不仅为统计学开拓了广阔的前景,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以及熟识统计学的快捷方式;而学校安排的课程里,有专门的学科导论,这为我们提供了更方便,更直接地途径去了解我们所学的这一门专业知识,课堂上老师从各个方面来阐述统计学在社会生产和国家经济的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的必不可少的角色。学科导论课上,我得知,“统计”有三种涵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这三种涵义是相互联系的。统计工作是统计的实践过程,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是统计工作的理论指导。统计源于实践,却又高于实践。三者是理论与实践辩论统一的关系。

通过便捷的网络查阅,根据资料得知,统计实践远早于统计学得诞生,在一些文明古国中较早付诸于实践。据历史记载,在中国古代,大禹治水的时候,统计已初具雏型,大禹按山川土质,人口物产,贡赋的多少分中国为九州,著有“禹贡九州篇”,记载当时的人口约1355万,土地约2438顷,这便是人口和土地统计的雏型;秦朝“商君书”中已有全国的人口调查记录,并把反映国情、国力的“十三数”作为富国强兵的重要依据;汉朝实行口钱制,表明当时已有全国户口与人口年龄的统计,并据此征收赋税;明朝初期编有记载全国户口,丁粮的黄册,作为核定赋税、劳役的依据。在世界的其他文明古国中,统计实践也是很早的,埃及在公元前3000年建造金字塔时,为了征集建筑费用和劳力,对全国人口和财产进行调查;古罗马在公元前400年就建立了出生、死亡登记制度。

当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社会主义生产发展很快,社会分工日益精细,交通运输、商业贸易日趋发达,国际市场逐步形成。由于政府要了解国情、国力的相关数据,各行各业的业主为经营管理和争夺市场而需要掌握各行各业的统计信息和市场变化情况,统计逐步扩展到各个不同的领域,并且出现了专业的统计机构和研究组织。

由此可见,统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了。作为统计的重要涵义之一的统计学,当然是传承统计的精髓。由此,我也了解到了统计学经历的时间悠久,跨越的空间宽广。

统计学是指导统计工作理论和方法的科学,是关于搜集和分析数据的艺术,具有数量性、总体性、广泛性的特点,与其他的科学不一样的是,它在论述其理论和方法中,经常使用一些专门的术语和概念。并且统计学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通过利用概率论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所观察系统的数据,进行量化的分析、总结,并进而进行推断和预测,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它被广泛的应用在各门学科之上,从物理和社会科学到人文科学,甚至被用来工商业及政府的情报决策之上。

中国的统计学,在解放前,分为社会统计学派和数理统计学派;在新中国成立后,大量引进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模仿前苏联的统计组织体制,对我国计划经济的实行起到重要的作用。1987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国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统计学术领域出现了生动活泼的崭新局面,进入了全面改革的新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生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促使我国现代统计学出现了新的分化与组合,使它广泛地应用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各个领域的研究,统计才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我们还了解的统计学的潜能:对系统性及系统复杂性的认识为统计学的未来发展增加了新的思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法将为统计分析方法的发展提供新的思想;统计科学与其他科学渗透将为统计学的应用开辟新的领域。

从查阅的资料上得知一些关于统计学的知识,但是查阅的资料是文字形式的,是无法沟通的静止文字,但是从统计学导课上学得的知识和信息,让我们更为深入地了解统计学,有什么不懂的,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沟通交流,这让原本以文字为载体传承传播的枯燥的统计学,有了灵动的气息,这让我们真切地感觉到统计学与我们的生活很贴近。

不可置否,统计学在现实生活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现代,我们很难找到不会利用统计学的领域了——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但天安门广场上与太阳同时升起的国旗,其升旗时间却每天不同;冬天过去,春天就要来临,但今年的春色比去年更加明媚;花开比伴随有花落,但是花开的时长总有差异,花落的时间也存在差异;物体失去支撑就会坠落,但受风速、风向、地心引力等很多细小因素的影响。两个同样重的物体坠落速度和落点会有差别;“神舟五号”飞船按设计的轨迹运转,但每次经过我国领空的时间都略有差距;经济按市场规则运行,但今年的GDP比去年增长了;奔波的人们按自己的哲学度日,但一年又一年我们的生活逐渐发生了改变。

正因为我们的生活已被统计学所充斥,我们的衣、食、住、行无不与统计学挂钩,社会生产发经济发展离不开统计学,国家政府工作与统计学息息相关,统计学的发展趋势呈现乐观的走势,越来越受重视,因而培养统计学人才是势在必行的事。

多年以前,我国所有的普通高等学校中,具有统计学专业或开设统计学课程的学校并不多,仅有100多所,这与美国有成百上千所学校在提供统计教育的状况相比比例是较低的。从我国中学教材来看,统计的内容占比相对上述国家的教科书来说比例也是较低的。正因我国统计学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一个国家应用统计学知识的多少,反映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同时,由于统计学所倡导的尊重客观实事,通过调查研究用实事说话,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学习、工作和科学研究精神,因此我国掀起统计学的教育热潮。

从世界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都比较重视统计学和统计学教育。在国内,统计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1993年12月,贺铿、袁卫两位教授提出的“大统计”的理念,在统计学界从认识上正趋于统一。1998年9月,教育部在将504个本科专业调整为249个的情况下,统计学从原来的二级学科反而被调整为理学类一级学科。这些都为统计学的发展和统计教育的大规模普及奠定了重要基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实施,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统计学提高教育和大规模的普及。

专业导论课心得体会

学习《专业导论》让我了解了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这个专业学习的内容,它的前景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重要性。从而给我在成就美丽人生的路上,倍添了信心。

作为主要在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内设计制造,本专业主修的是机械辅助设计与制造方向及机械电子工程,需要学习工程制图,材料力学,机械设计,金属切削机床,液压与气压传动等等的课程。

通过幻灯片的介绍,了解到本专业它与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制造业紧密相连,而制造业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所以它是制造业的支柱,它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专业,特别在这21世纪里,科技与时代的迅猛发展,机械正朝着精密化,自动化,及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使机械工程的学科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阶段,因此,对于相关的专业知识的应用与研究,必将大大地提高了产品的生产率,质量,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与此的同时它也对其它的技术领域起到支撑的作用,积极的推动作用国民经济和社会的蓬勃发展。

因此,学好了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的相关知识,才能“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有能力担当起繁荣祖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的使命。但是,仅仅学好本专业的知识是远远不足的,这仅仅是奠基。当今的社会,不仅仅需要较强的工程能力,还需要工,理,文,商等等的知识相互糅合,各个领域的知识渗透的高能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故成就自己的人生,需要我们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计算机的操作及外语的应用能力等等。任何时候都不能故作懒惰,仅仅是局限于某一特定的领域。

08年,我们迈入了大学校园,来到了茂名学院,在这里,我将度过我的大学四年,在这一片实现理想的热土上,学院为我们提供了成材的机会与舞台,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此,我结合了自己的实际,规划了自己大学四年的计划。

我期望四年后,自己会成为社会的一个精英人才,不仅仅在专业知识上,还有在各方面的素质,如其它方面的知识结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关系等等都得到社会的认可。这是我的在这四年内的规划,具体如下:

1、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问题的能力,并能迅速作出智慧性的选择。正如孔子所言:众。。

2、结交一两位良师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并与之深交。

3、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升继续学习的能力,以适应知识日新月异的社会,不致被淘汰。

4、学好专业的知识,并争取拿奖学金,同时,广泛涉猎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有学习外国的优秀作品,博古通今,养浩然之正气,开阔胸襟。

5、大一第二学期争取考取二级计算机证,大二第二学期考取四级英语证书。

6、有意识的改变自己性格,培养自己的亲和力与领导能力。

“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功成唯志,业广为勤。”

8.新闻学导论学习心得 篇八

这个学期的选修课也快结课了,通过新闻学导论的学习,我对新闻学这门专业以及新闻行业有了大概的了解。我不是新闻专业的学生,所以我关注更多的不是新闻专业知识,而是通过新闻学导论的学习对我的专业的启发和帮助,还有新闻的社会价值。

虽然我不是新闻专业,但我觉得所有的专业特别是人文社科类的专业都和新闻有关联,比如我的专业,法学。因为新闻真的是时时刻刻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断带来新的讯息,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也拓展我们的眼界,知识。包括法学在内的许多专业都需要新闻资讯的传播,比如一个案例的发生,一个案件的审理,都能让我从生动的报道中联系到我的专业知识。再比如理工科类的专业,科学的研究需要得到传播,也需要学习先进的研究成果,这些都需要新闻的传播。因此,多关注新闻对我们自己的专业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其实我一度对新闻有反感,尤其是爆料明星隐私八卦,制造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虚假的噱头,通过舆论压力让他人痛苦。也不解为什么天天都有一些无聊透顶低俗至极的新闻出现,难道一天到晚没事做非得去八卦,去关注别人的生活?一个合格的有职业道德的新闻工作者不是应该真实地报道有价值的新闻而不只是是迎合大众喜好吗?这当然也是以前不太成熟的想法,毕竟你不能期望所有的新闻工作者都是有良心有道德的,总会良莠不齐,就像世界上不可能都是理想化的好人。但我们也抱有希望,新闻行业能够发展的越来越好,能够真实的揭露社会的黑暗,记录社会的发展,传播积极的正能量,在学术,艺术,政治,法律等方面促进知识交流。也对一直兢兢业业在岗位上奋斗的新闻工作者致敬。

9.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导论学习心得 篇九

班级:电信1301 姓名: 学号:

在本学期学习的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中,我对自己电子信息工程这个专业由之前的略知到现在有了更深、更全面的认知,了解了我们专业在社会中起到的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推动着现代科技事业、电子事业的发展,而我更是掌握了些近年来我们专业的就业发展及趋势。我们专业主要是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而最基本的知识便是要学习电路的知识,并且要有一定的数学、物理基础。而要学的好的话,那便是要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因为我们学的是技术,对实际的操作能力更为重要。所以要学好本专业,那一定要培养自己动操作的能力,并且要时常练习,研究。还可以常去实验多问问老师们,或者多请教身边的同学。所以这还需要我们一定的自学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很好的耐心。

老师在本学期的专业导论的教学中主要是介绍了专业的发展以及本校该专业的历史以及取得的成就。并且向我们介绍了校内省内、国家等相关的大赛。如电子设计大赛、程序设计大赛等。引起了我们很大的兴趣。老师基本介绍了我们上学四年的学习计划。而我们的专业知识大多也是在大二正式学习。但我们这届的学习进度相比往年的要快了半个学期。可是我们在课堂上还是没有见到什么实体的电子设备或电子产品。只是听着老师的描述加以想象。本学期老师也只拿了一个收音机来,并没有让我们 每个人都看的清楚。所以希望老师以后能多拿些电子产品给我们接触、了解些。不过老师给我们介绍的著名大学的网上教学方法还是挺方便的,这让我们与一些名校拉近了距离,让我们感受到了不同的学习环境。在这个方面。我觉得老师还可以在课上放一段上课视频,然后与我们在课堂上一起讨论,可以讨论老师讲课的方式,或者课内的内容等。至于教材修改方面的话,我认为可以多提供一些实验零件的图片,功能介绍等。让我们能够提早接触专业实验。

10.电气导论心得体会 篇十

关于电气工程导论的学习体会

随着新年的临近,将近一个学期的学习也接近尾声。电气导论这门课程也学习了两个多月。虽然课程开的并不是很多,但是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我也基本了解了关于我们专业的一些基本知识,更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一个较为清晰的定位。这让我我关于这个专业的发展的以及对以后的规划更有信心。

在本门课程中,教材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最好的自学工具。这本书在不涉及过多理论知识的前提下,使我对专业的概貌有了一个全面的系统的了解,对我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起到了导航作用。通过对课本的学习,我了解到了一下内容: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历史、地位和任务、特点及发展前景 2.国内外大学电气工程专业的设置情况

3.电气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4.我国电气工程学科的状况

5.我国本科生和研究生专业分类情况 6.电气工程的知识体系与内涵

7.电气工程的主要研究领域和未来研究热点 8.国内大学电气工程领域研究生培养情况

这课堂上,老师们生动的课程,也让我了解到了其他的一些课本上没有的东西。如书画老师讲的,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经历了从机械化到电气化再到智能电子化的阶段。而我们的专业就正处于一个过渡阶段。这让我间接的认识到了我们专业在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而且,在课堂上,通过一些幻灯片的播放和视频的播放,我多多少少了解到了关于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电子技术、电力传动控制系统、电力传动控制技术、电机电器及控制、电力系统自动化等多个方面的知识。还有老师关于我们本专业一些课程的介绍,比如单片机、C语言、线性代数、高级数学的介绍,我认识了这些课程对于我们专业的中要想,以及该如何去学习相关的知识,这些知识的综合应用等各方面。

结合我们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以及自然环境,可以清楚地知道,在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之下,自动化和智能化将会成为科技发展的主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这个专业与社会的发展潮流息息相关,选择方向也更多。对于本专业的学习,一定要找准自己的方向,按照自己的优势方向发展!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促销员社会实践下一篇:第一次参观垃圾场感想

付费复制
学术范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