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讲座的心得体会

2024-09-20

关于《大学》讲座的心得体会(精选7篇)

1.关于《大学》讲座的心得体会 篇一

成为一名教师,课堂就是我们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就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经历。怎样才能是自己的阵地牢固就要看自己的能力了。

在课堂上要体现课标精神,重视营造愉快课堂。

老师在努力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就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此刻的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师生合作交流的愉快的课堂活动。每位教师都体现重视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师生在课堂中不再是原先传统教学中的传授者和理解者,施与者和容纳者;此刻课堂中的,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体现学科与生活的联系,重视创设教学情景。

新课程标准要求孩子的学习资料是现实的,有好处的,富有挑战性的。在这些课中,教师都重视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从情景中引入要学习的资料,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践,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体现主动性学习,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

在教学设计中,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重视孩子的动手操作,重视孩子的手脑结合。要想真正的学好知识就是要学生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那么动手操作就是孩子们最好的学习活动。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知识。

体现常规教学潜力,重视双基训练的落实。

老师十分重视学生双基训练的落实,不是原先那种华而不实的评优课,是扎扎实实的常规教学研究活动。这些课资料很扎实,课堂容量很大。

体现教学资源优势,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资料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听过的这些课中,每位教师都根据自我的教学需要使用了现代信息技术,这些现代技术的应用,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主阵地丢失不丢失就看自己的能力,看自己对课堂的把握和掌控。

2.关于《大学》讲座的心得体会 篇二

大学化学课程是高等院校化学化工类本科生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非化学化工类本科生(如材料、环境、生物、食品、地质、医学等)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授课对象众多,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高中并未选修化学,他们的化学基础非常薄弱。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大学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探索和实践。

1 教学内容的取舍

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大学化学一般安排在大学一年级,面向新生开设,旨在使学生对化学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并初步掌握化学领域内必需的基础知识,为后续课程和各自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内容融合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化学分析部分)和物理化学课程的大部分内容[1,2],涉及面甚广,面临着内容多、课时少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一味的加快教学进度、内容过分求全,而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显然是不可取的。这样不仅不能使学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必需的基础理论,反而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就感。因此,我们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选择。

(1)由于大学化学的授课对象广,各专业学生的化学基础差异较大,授课时我们充分考虑到各专业学生不同的化学基础,通过降低教学起点,适当补充中学化学的内容,帮助学生顺利接受大学化学的内容。

(2)根据不同的授课对象,合理的调节授课内容。对于非化学化工类学生,应针对具体专业的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对教学重点、难点以及各章节的课时数做出合理的调整,并将化学的基础知识与相应专业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可以在心理上缩短非化学化工类学生对大学化学课程的距离感,使他们了解大学化学在其未来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职业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比如,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在介绍稀溶液的依数性时,重点讲解渗透压并详细说明其在临床上的重要意义。对于化学化工类学生,授课时也不必过分求全求深,可以根据后续课程对授课内容进行选择性讲解。比如,绝大多数学校会在高年级为学生开设物理化学课程,因此在大学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在讲解物理化学部分的内容时,我们可以选择与大学化学课程中其他章节紧密联系的部分着重进行讲解,删减一些几乎完全独立的物理化学内容。例如,大学化学中判断一个化学反应在给定条件下能否自发进行,一般使用Gibbs自由能判据,而不用Helmholtz自由能判据,因此Helmholtz自由能的有关内容可以不列入大学化学的授课内容。

(3)在大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应该舍弃一些繁杂的理论推导和数学计算,将教学重点放在对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上。比如,在讲解溶液中H+浓度的计算这一章节时,大部分教材对各种类型溶液(强酸、强碱、一元弱酸弱碱、多元弱酸弱碱、两性物质溶液、两种弱酸的混合溶液等等)的pH计算公式进行了详细的推导,分别给出了精确式、近似式和最简式,并给出了各自的数学适用条件。若将上述所有体系的推导过程一步一步解释清楚,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也会导致课堂教学枯燥无趣,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对于这部分内容,我们可以只对一元弱酸溶液的pH计算进行详细的讲解,重点理清计算公式的推导思路,让学生学习解决该问题的方法。然后直接给出其他溶液的pH计算公式,并解释清楚公式中每一项代表的具体含义,同时举例说明。

2 教学方法的改革

2.1 采用启发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启发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讲解知识时,多设问和反问,让学生多思考和多参与的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探索新知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和饱满的精神状态,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原子结构这一章节包含的内容比较抽象难懂,在讲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时,如果直接介绍波函数会比较突兀,学生不易接受。但若以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讲解,效果则不一样。讲解时可以先介绍测不准原理,说明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不同于宏观粒子,我们不能用经典力学的方法来描述它们的运动状态。接着设疑“那么,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是不是完全没有规律呢?如果有,那究竟是什么特殊的规律?这种特殊的规律又应该如何描述?”然后逐一回答,引出波函数的概念。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波函数的涵义,明白其实质是一种概率波。又比如,在化学平衡这一章节中通过化学反应的等温方程式引出标准平衡常数的概念后,可以向学生提问“标准平衡常数是否一定对应于标准态下系统达到平衡时的情况?”,由此引导学生自主回顾并仔细体会标准平衡常数的引出过程,从而真正理解标准平衡常数的涵义。

2.2 运用类比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大学化学课程中很多教学内容存在一些相似之处,教师授课时恰当运用类比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新知识,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热力学中介绍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自由能时,可以与标准摩尔生成焓进行类比,使学生较快地理解和掌握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自由能的概念及其用途。再如对于化学分析的内容,在已经详细讲解酸碱滴定的基础上,再介绍配位滴定、沉淀滴定以及氧化还原滴定时,可以引导学生与前面已经学过的滴定进行类比,比较出各种滴定的异同点(如滴定曲线、影响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能够被直接准确滴定的条件、指示剂的变色原理等)并分析原因,以加强学生对四大滴定的理解。

2.3 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善于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比如,在讲解稀溶液的依数性时,可以结合实际提出并解答“冬天下雪后,为什么要在路上撒盐?高温作业者为什么要饮用盐汽水?盐碱地的植物为什么长势不好?”等问题。另外,教师可以联系社会上的热点问题介绍化学知识。比如,结合2010年安徽泗县儿童铅中毒事件介绍铅的性质。

3 教学手段的选择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多媒体教学手段已被广泛引入大学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克服了传统板书的刻板、枯燥、费时的缺点,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和形象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教学的速度。但是,多媒体教学也存在着一些缺点。比如,讲解公式的推导时,写板书的教学方式可以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思索,加强学生对公式推导过程的理解。而若使用多媒体教学,将公式的推导过程整篇或逐条列出,由于缩短了学生的思考时间,容易导致学生难以跟上教学节奏。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摆脱对多媒体的过度依赖,切忌滥用多媒体“一翻到底”[4],尤其应该避免将所有的授课内容全部写在ppt上,然后照本宣科。我们应该结合板书和多媒体教学的优缺点,合理的选择教学手段,在讲解一些抽象的、需要空间想象力或画图说明的知识时,优先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而在进行理论推导时,尽量使用板书的教学方式。如此扬长避短,才能真正的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解轨道杂化理论时,可以使用多媒体动画动态的显示出杂化前后轨道的变化,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轨道杂化理论。

4 结 语

大学化学课程内容涉及面广、授课对象个体差异大,只有结合各专业的具体情况合理的取舍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并恰当的选择教学手段,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傅献彩.大学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861.

[2]印永嘉,姚天扬.化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905.

[3]代小平.非化工专业大学化学几个重要教学环节探讨[J].广州化工,2011,39(12):159-161.

3.大学讲座,另一种课堂 篇三

学术类:专业领域的新成果

学术类讲座的主讲嘉宾多是某个领域的大师,其所讲的内容也是该领域的新成果。对于学生来说,这类讲座是感受大师魅力,亲睹名家风采的好机会。

2013年3月,美国密苏里大学David M. Braun博士在兰州大学访问期间,举办了题为“Genetic Control of Carbon Partitioning in Plants”(植物中碳分配的遗传控制)的学术讲座。在报告中,他首先介绍了植物光合同化物从合成部位转运到目的器官的背景知识和目前的研究现状,其次主要介绍了玉米中的两类蔗糖转运蛋白SUT1(sucrose transporter 1)和SWEET(新发现的一类具有7次跨膜α-螺旋的糖运输蛋白)控制碳水化合物在叶片中转运的作用机理,以及他的实验室通过正向遗传学分离到的一些玉米叶片碳分布相关突变体CPD(叶绿体分裂突变体)。

精彩回顾:

2014年4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Theodor W. Hansch(特奥多尔·亨施)教授在西北工业大学举办题为“Adventures in Laser Spectroscopy”(在激光光谱中的冒险)的讲座;

2014年8月,美国哈佛大学刘家仁教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举办题为“High fat diet and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高脂肪饮食和胃肠道蠕动)的讲座;

2014年10月,同济大学应惠清教授在重庆大学举办题为“地下结构逆作法施工设计”的讲座。

文化类:精彩纷呈的思想碰撞

要说文化之最盛处,无能出大学之右者。大学似乎天生就是一个文化汇聚的地方。大学学术自由、讨论开放,各类思想撞击竞发,并且汇聚了一大批知名学者,更通过授予名誉教授、客座教授、讲座教授称号等方式,网罗了不少文化界名家,让他们的智慧和思想得以在讲坛上展现和激发,形成了大学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大学里,只要你真的有思想,够水平,就能得到听众的支持。

2012年10月,莫言在香港公开大学举行题为“我是如何成为作家的”演讲。期间,莫言提到人都是物质环境的产物,人只有在吃得很饱,穿得很暖,住得很舒适的情况下,才会产生这样那样的想法,才会有关于文学、关于艺术方面的追求和要求。莫言说他最早的关于文学、关于作家的梦想的产生,就是冲着一天三顿能吃上饺子去的。

精彩回顾:

2013年12月,剧作家陈亚先在中国戏剧学院举办“戏剧的情节与细节——写戏人说戏”的专题讲座;

2014年5月,作家刘震云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题为“当故事告诉现实——从貂蝉到潘金莲”的讲座;

2014年6月,台湾作家白先勇应网易云阅读之邀,先后在东北大学、吉林大学开办讲座。

名人类:近距离接触偶像人物

社会名人是公众特别感兴趣的人群,大学对这类人群也有足够的吸引力。怎样才算是社会名人呢?他们当然包括各国政要、世界著名大学校长、知名科学家如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文化名人等一切具有“票房号召力”的人物。时机恰当的时候,名人们也会到大学客串一把。

2013年4月份,“开讲啦”走进北京大学,嘉宾周杰伦在北大百年讲坛进行演讲。他自嘲:“我没考上大学,但来给你们演讲,会不会很奇怪?其实我有很多不容易,我一直想要往上爬,希望能鼓励你们。”周杰伦在讲座中提到拥有一技之长其实比一个空白的学历更重要。周杰伦坦言有时候也会对自己的“偶像”身份感到负担,他的一首歌《超人不会飞》中就表明了他的想法:既想做一个超人,也想做一个平凡人。周杰伦说:“我很平凡,但我至少有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你要往前走找寻机会,机会不等人。”

精彩回顾:

2013年3月,李连杰在复旦大学举办“心灵与环保”的校园讲座;

2013年4月,王力宏在牛津大学举办“认识华流”的演讲;

2013年6月,真实的“中国合伙人”——王强、徐小平在北京大学举办“读书毁了我”的讲座。

热点类:焦点问题的专述

大学里除了名人类讲座极其火爆,还有一些针对时政热点问题的讲座也很受学生欢迎。当下“大国复兴,民族崛起”已成为焦点话题,“中国梦”一词一跃位居热搜榜排头位置,关于中国梦的讲座也是层出不穷。

2013年9月,俞敏洪在济南山东会堂举行“与人生对话,我的中国梦”的主题演讲。俞敏洪说中国梦其实很简单,就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但这个实现梦想的过程需要一条底线,即为自己好也为别人好,要创造双赢的局面。俞敏洪同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人生成功必不可少的四要素:奋斗、心胸、判断力和做人。

精彩回顾:

2011年5月,白岩松在美国耶鲁大学进行了“我的故事及背后的中国梦”的演讲;

2013年9月,经济学者杨帆在中国政法大学举办了题为“大国兴衰和中国梦”的讲座;

2014年3月,“梦想者公益组织”创始人钱艺梦在北京科技大学举办题为“中国梦·公益梦”的讲座。

论坛类:自由开放的讲座

从讲座的形式上看,大学里除了以个人作为主讲嘉宾的讲座,还有一种是论坛式讲座,或者称为研讨会。较之其他讲座,这类讲座持续的时间更长。

2014年5月 “第二届中国当代散文写作研讨会”在陕西师范大学召开。这次研讨会提出作家在进行散文创作的同时,要注意写作经验的总结,并注重分享,让更多的人能够用笔写下自己的生命历程。

精彩回顾:

2013年5月,在清华大学召开“国际合作·协同创新”研讨会;

2013年6月,在兰州大学召开当代文学著名评论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雷达先生的文学评论与中国化批评诗学建设研讨会;

2014年6月,在四川大学召开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讨会。

温馨提示

4.大学听讲座心得体会 篇四

大学听讲座心得体会精选范文1

看完了这位优秀教师的师德讲座,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他的身影在我脑海挥散不去,他的事迹深深震撼了我的心灵。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寂寞,甘于辛劳的。这是师德的首要条件。

教育是一门艺术,因为人是最神秘最复杂的生物。面对一群有思想有感情的学生,如何赢得他们的信任与尊重,如何对他们实施德育教育呢?作为一名教师,我认识到教师肩头的重任,一定要能理解学生,尊重学生。

教育学生,最重要的是要倾注爱心。教师没有深切的爱就难以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用爱心架起师生心灵的桥梁,注意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要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小“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才一串串教育劳动成果。“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传统的“师道尊严”理念的影响下,人们常常有这样的观点:学生就应该服从老师,被老师批评是理所当然的事。然而,这种观点在当今社会显然已不适用。学生,尤其是处于生长叛逆期的中学生,他们追求个性发展,个体意识明显加强,更追求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平等交往。因此,我想,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尤其是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一定要有换位思考的意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理解就是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在开展班级德育工作,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必须遵守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分析、处理问题的原则。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待人。

由于受遗传因素、家庭条件、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学生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平时的学校生活中,教师就应注意观察学生的个体差异,应对每个学生都有全面的细致的了解。而要了解学生光靠观察还远远不够,要利用各种机会和学生沟通,沟通多了,就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动表现,及时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纠正其不良行为。而事实证明,要想让学生接受老师的观点,批评说教的效果远及不上和学生谈话的效果明显。老师应首先把自己摆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要让学生真正的从心底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

尊重学生,宽容学生,并不是放任自流,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有时还要作恰如其分的批评。作为一个老师,特别是党员教师,即使学生犯了错误,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谆谆教导学生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一味的训斥,只能促成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更不能用挖苦、讽刺伤学生的心。批评学生要慎用批评用语,要讲究语言艺术,要处处顾及学生的自尊,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信任感,愿意与你作心灵的交流,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思想深处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切实有效地发挥批评的作用。

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就会使师生关系愉快。我们要从爱心出发,爱心出发即是进行教育的前提,我们要关心爱护班级的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教育,是真心的爱护,是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健康成长,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成材。老师有爱心,能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学生才能更加尊敬,爱戴老师,师生的感情才能更加融洽,充分发挥情感教育作用。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地尊重学生?

第一,教师要平等友好地对待学生。校园里,师生之间没有人格的尊卑、贵贱之分。教师应平等对待学生,不能以高高在上态度、家长式的作风对学生发号施令。例如,当一个学生有缺点或出现过失时,教师对其进行帮助、教育以至严肃的批评,都是必要的,但必须抱着与人为善的态度,才能为学生所接受。反之,如果教师对学生进行挖苦讽刺,则只能引起学生的反感。久而久之,师生间就会出现一道鸿沟。

第二,教师要由衷地信任学生。信任学生是一种特殊的尊重,对学生有着特殊的教育功能。无端猜测是对学生不尊重的表现。事实上,教师把学生当什么样的人看待,就等于暗示他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学生往往从教师的信任和期待中体验到人的尊严,激励自己不断进取。因此,信任是催人向上的力量,是教育学生的一种特殊手段。同样,信任学生也是培养学生自尊心的一个原则。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逐步被打破的今天,特别是在现今社会,随着科学的巨大进步,知识的迅速增长,新学科、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情况更为明显。因此,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显得尤为重要。

教书育人是一项重大的严肃的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因此,要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深入学习各种理论学习,把教育理论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不断探索新的科学教育模式,在耕耘中拓展视野,在执教教学中提炼师艺、升华师技。

“一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工作是辛苦的,每天都进行着大量的平凡琐碎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但是,今天通过学习师德先进教师的感人事迹,我将在教育教学的工作中,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用高标准的师德观念,规范自身的行为,提高自身的素质,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出不平凡的力量。

大学听讲座心得体会精选范文2

物流管理专业,现在再纠结专业这个问题,我已经觉得是种可笑的行为,既然选择了,那么接下来就是深入学习了,而这场中百物流储运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惠斌的讲话似乎更验证了一个道理,学什么专业,不一定将来就会从事与专业对口的工作,而且我的专业不仅仅是涉及物流,更涉及经济、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现在我觉得广泛的学习才是对未来的负责。

一个人的经历就是一本值得品位的书这种付诸于实践的书就更值得我们去学习,李_提到的三点,无一不是我们现在恐惧的,他的点拨在这一阶段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第一点上,他说物流不仅仅是送货,我疑问的是,不是送货,还能是什么更为高级的事情,对于这个问题,接下来物流广泛涉及的各个领域则需要我去关注,去了解。他还说,物流不会随购物形式的改变而消逝,这一点我却是深信不疑的,即使是从他的只言片语,还是从网上道听途说,我都认为物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占重要地位。然而想在这个领域成为人才并不是简单的事情。

从他至今的工作历程中清晰的看到,复杂多样的工作经验以及知识的积累使他如今可以得到这样的成果。我不能理解与未知的求职工作之苦想,必他是经历了许多,对于成功的人我都会持一种仰佩的态度,它给了看清社会的另一种方式,突然你会觉得好复杂。一旦与社会联系,似乎任何事情都背负着阴影。我希望我的思想不仅停留在对专业的感性认识上,而是有一种眼光,伸向正在发展的经济社会,希望四年后的我得到的并不只是一张学位证,而是一种深入内心的能力,一种可以处理事情的果断。虽然这是一个艰辛的历程,但我说过我不会停在原地,不会静待风声,无关专业,无关课程,无关考试,相关的就是学习。不管能否达到这个标准,我都会为我的未来负责!

大学听讲座心得体会精选范文3

光阴似箭,转眼间我的大学生活就要画上句号了,犹记得在刚踏进广技师的时候,心里总是觉得这校园太小了,四年的时间要怎样才能过去呢?然而时光从来都是白驹过隙般的,突然间凤凰花开的时节就到了,毕业季也即将紧随而来。回想起这四年青涩的校园生活,有太多的精彩,也有太多的平凡,其中排着轰轰烈烈的长龙去听学校讲座的画面就是这些平凡中永远也抹不去的美好回忆。

人们都说:“大学阶段是其一生中最重要的成长阶段,独立的生活能力、独立的思考和选择能力以及独立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都在这一时期基本成形”。对于这些道理,在踏进青青校园之前我总是抱着半信半疑的心态,然而四年之后,我彻底地相信了这个说法。大学的生活真的是可以塑造人的精神,影响我们的一生。记得初进校园时,对生活以及学习都是那么的陌生,对于大学生活期间的各种压力和干扰总是那么的无助,然而就在我们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疑惑的时候,学校的一场及时雨解决笼罩在我们身上的乌云,他们邀请各种各样的专家学者,组织开展一系列关于如何调整心态,如何面对压力、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具有指导性思想的讲座。虽然当初去聆听讲座的出发点更多时候是为了完成盖章的任务,但是既然人去了,总会有那么一点收获,在那些教授学者声情并茂的讲说下,我们的思绪也不知不觉跟着他们的思维走了,听着他们讲关于生活、情感、人际交往、未来等等的一些话题,也情不自禁的思考起自己的人生。或许中国文化的精髓之处就是可以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人生观,也或许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有好多次偶然的机会,都是能让我在听完之后豁然开朗、茅塞顿开。

大学生活中的指导性讲座能够改变我的价值观,让我的大学生活变得更加一帆风顺,那么学校组织的一系列讲座中的学术性讲座就是能够丰富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的知识更加全面,人生更加丰实的营养。听完了这些教授学者关于社会方方面面的演讲之后,我们这些还处在象牙塔中的学子也逐渐萌发思考社会现实问题的想法,因此聆听此类的讲座,就真的是我们梦寐以求的,而且每次去的人都是特别的多,排的长龙更是可以排到饭堂。这不仅是因为讲授者多是该领域的资深人士,更多的时候是因为他们能带给我们更多的知识,扩大我们的视野,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聆听着这些学者教授讲述关于科学的奥秘、汉字的精髓、经济的起伏、历史的踪迹等等一些精妙绝伦的演讲,心中总是会多几分对大自然神秘的向往、对科学世界的崇拜、对现行经济危机的担忧。可能是因为有点厌倦了课堂上中规中矩的知识传授,对这种讲座那样的自由式知识接受就变得有一种从未有过的好感,平时觉得难以理解的知识有时候通过听讲座的方式就变得易如反掌。而如今,大学时代的讲座就要离我们远去,认真反思着这几年在讲座中的收获,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态度决定生活,这是我在其中一个讲座上听来的名言。虽然在听这个讲座之前,早就已经听说过这句话,并且可能早已熟记于心,但是这也仅仅就停留在他的表层意义上。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轨迹,有的人成为单位的中流砥柱,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有的人一直碌碌无为;有的人抱怨,总以为与众不同,而到头来仍一无所。但是众所周知,除了少数天才,大多数人的禀赋相差无几。那么是什么在造就我们的不同呢?我们做任何事情,成败的关键不在于客观因素,而在于我们做事的态度。客观困难的确存在,但关键在于我们是直面困难、解决困难,还是回避困难、在困难面前放弃,这便是一个态度问题。鲁迅先生曾说过:“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现在我们即将告别青青校园,步入社会,重新面对人生的另一挑战,或许道路不一定那么平坦,但是只要我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不为困难所吓倒,一定就能够战胜困难,成为一名生活和工作中的勇士!

2、学无止境,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四年的时光,在这属于我的校园中,听过的讲座内容逐渐也随着时光的消逝慢慢淡出我的脑海,但是依稀还记得曾经的某一次讲座是讨论学习这个话题的。从一个人呱呱落地到他的生命结束,整个过程都在不停地学习,人的生命太渺小了,而世界又是那么的大,我们只有不停的汲取生活中的养料,才能够不停地增长见识以面对这个足够强大的世界。而当今的社会更是以光速般的速度时刻进行更新,你如果想要在生活面前做一个强者,就必须不断地完善自己,学习不同的事物,只有这样才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因为听这个讲座的时间是在几年之前,可能老师当时讲的话我已经不能完全一字不漏的叙述出来,但是他的道理大概就是这样。而现在,经过大学四年的洗礼,我们这群学生即将转变身份投入到社会的大家庭中,虽然学生时代的生活将要进入尾声,但是这不意味着我们的学习也就此宣告结束,步入社会中等待我们去学的知识更多,我们更要时刻保持谦虚、虚心的求学态度,继续学习生活着本大课本。

如今,伴随着大学生活的结束,想要在聆听这些讲座的机会就真的是微乎其微了,回想这几年在大学校园中收获的点点滴滴,从学校组织的这些讲座中获得的就不少,虽然说这些讲座不能让人醍醐灌顶,但至少能让我受益匪浅,它们是我人生旅途上的一道亮丽风景,是指引我不断向前攀登的一盏明灯。

大学听讲座心得体会精选范文4

大学时光不知不觉地在飞逝流淌,如今毕业季如期而至,我也成为了一位即将走向职场、告别校园的准毕业生。现在回忆起来,这大学四年来的听讲使我从中受益匪浅。刚开始是为了学校的指标而听讲座,而在之后却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开拓自己的视野而听讲座。十分感谢大学校园有这样的平台可以让我学到更多的课堂上学习不到的知识。大学这四年的每一次讲座,都有可供我们借鉴的`地方。教授们、讲师们,他们每一位无不是陆海潘江,他们那幽默、诙谐、睿智的言语一直回荡在我的脑海之中,激励着我,指引着我。回想起第一次去听讲座场景,那时的我还只是一个的大一新生,只是听说听讲座可以加学分就去听。现在想想未免觉得有些荒唐,但却就是这个看似荒唐的行为,让我从此迷上了学院大礼堂那个有着浓浓的学术气息的讲学厅,让我在大学的四年里不至于荒废了学业的地方。

对于我而言,生命的旅程是在于过程而不是结果。生命中应该有一次为了梦想奋不顾身、全心全意的追求,而这努力追求的过程终将会成为生命中一笔宝贵的财富。回想起一场名为考研的讲座,老师从考研的角度给我们剖析了未来人生的选择,正处在大学道路上的我们,应该时常想想我们未来的道路,当我们站在毕业的十字路口时,是继续求学这条道路?还是找工作?又或者是自己创业?这都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如果继续求学那我们现在就应该为再一次升学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自己的目标。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走的更好更远,才不会被这个社会淘汰。

相对于高中来说,大学并不是我们忙碌后的休息阶段,而是我们人生的真正开始阶段,我们要让它有其自己的价值,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充实而有意义。学好专业知识技能,拿到学位证、毕业证,只是作为一个大学生应该做的最低标准。我们还要锻炼、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全面发展。现在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会想的人,更需要会做的人。要想真正融入社会,在社会中有一席之地,我们就得内外兼修。内修知识,外修能力,以全面发展要求自己,才能更好的投入、回报社会。在成功这条路上有许多困难,我们必须要有勇气、胆量、冒险精神,它们是我们通向成功的前提,就像是大楼的根基。

我们要每天不断想自己的目标,让它时刻清晰呈现在我们的脑海,推动我们不断努力奋斗,这样梦想才能成真。正所谓“成功者永不放弃,放弃这很难成功”,总是成功路上困难重重,我们也要坚定信念,坚持到底,永不放弃!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我们遇到了许多困难,这是老天对我们的考验。在考验中,我们可以选择了换方法,而不换目标,坚定信念。大多数人喜欢换目标,而不换方法,就会逐渐降低标准,成功的机率就越来越小了。学会不换目标,换方法,用一颗持之以恒的心来对待目标,也是我们走向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很重要的心态。而多听讲座,可以让自己学到老师们独特的做人处事的方式方法。我很庆幸自己在这大学的四年里面坚持去听了那么多不同类型的讲座,我也在这听讲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我,为自己即将到来的职业生涯积聚着一点一滴的能量,我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像讲座上睿智的老师一样,能够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学识和自己的所见所闻,传播更多的正能量!

大学听讲座心得体会精选范文5

通过听了老师的讲座,颇有收获,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堂追求开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要求学生积极探索、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这同时也暗示教师在设计问题目标时,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一定要有针对性,要给学生明确解决问题方向。,也让我对整体把握教材有了个全新的认识。主要体会有三点:

一、数学学习是整体过程。

因为数学知识是一个系统的整体,所以数学教学应强调整体联系,以培养学生对数学联系的理解。当学生开始把数学看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时,他们应被鼓励寻找联系以帮助他们理解和解决问题。

二、数学教材内容和数学教学应该是系统整体的。

三、为什么要整体把握数学教材。

三年级在“数与代数”领域里,除了安排“测量,时分秒”两个单元以外,重点编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个主要内容。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要使学生懂得列竖式计算时,被除数、除数、商的书写位置。学会怎样进行计算以及余数的表示形式,能解决在平均分分不完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有余数的除法。

在“多位数乘一位数”中,安排了“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重点引导学生在笔算时,怎样利用列竖式的方法进行运算。

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中,教材安排了“分数的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以及简单的分数计算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此次培训活动,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方法、专业化水平,教育教学理论均有了很大的提升。今后,自己充分将所学、所悟、所感的内容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5.关于司法实务专题讲座的心得 篇五

由学院举办的司法实务专题讲座内容全面、充实,有着很强的专业性和指导性,使我在听讲学习后,感受到了法学知识的无穷魅力,对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有了更深认识,对我的学习以及以后工作生活都要重要的帮助作用。下面我就针对我听讲的司法实务讲座,从中选取几方面,简单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这次的司法实务讲座学院邀请了很多司法实务工作中的专家、教授等知名人士作为主讲人,从实务的角度出发,深层次、高水平地作了精彩的讲授,令人难忘,引人深思。

在第一讲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讲座中使我认识到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融入到检察制度与实践工作当中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适应现代司法形势的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匹配的先进司法理念。其基本内涵可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担负着监督法律执行和遵守,维护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的职责,是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一支重要力量。检察人员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首要的就是要树立法律优先的意识,要用依法治国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使执法办案沿着法制轨道规范有序地进行。此外,检察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将依法办案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努力培养尊重和信仰法律的法治意识,自觉依法、依程序办事,从法律的角度、用法律的眼光来看问题、想事情,用自己的言行树立起法律的权威。当前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的检察制度必须要适应新时期下的形势变化,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指导下适当的进行调整与完善,坚持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我们的检查工作才能更有效地打击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的主义与公平。

在系列专题讲座中有一讲是专门针对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与实施进行了讲解,使我对新修订刑事诉讼法有了更好的了解,有利于我对其的学习与运用。这次的修改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1996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的一次重大修改,顺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有效解决了司法实践中的一些突出问题,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完善,对于更加有效地惩罚犯罪、更加有力地保障人权、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刑事诉讼法进行重要修改后,切实贯彻执行是关键。我认为各级人民法院是贯彻落实的重要主体,因为刑事审判是人民法院的重要职能,是刑事诉讼的重要环节。确保修改后刑事诉讼法正确、全面、有效地贯彻落实,是各级人民法院特别是广大刑事法官的重大责任和重要任务。各级法院要深入开展学习培训活动,深刻认识刑事诉讼法修改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修改刑事诉讼法决定的具体内容和精神,加快刑事诉讼法配套司法解释修改完善工作进度,确保法律统一正确实施;要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修改后刑事诉讼法在审判工作中不折不扣地得到贯彻落实,通过刑事诉讼准确惩罚犯罪,维护社会秩序。在此也希望我们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为契机,在司法实践当中不断地得到充实和完善。

中国的传统法律文化一直都影响着我国的现代化法制建设,通过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现代法治的影响》的讲座学习后,我对这个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指以自然经济为基础,以人治为核心,具有普遍性的社会意识、社会制度和规范及社会心理中关于法的那部分形成的一个文化体系。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植根于中国深厚的儒家文化的土壤之中, 其影响不仅是直接产生了封建法律制度, 而且造就了千百年来民众的法律意识, 甚至影响到人们的心理构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于现代的法治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在传统法律文化赖以形成的儒家文化中,以“仁”为核心的“民本”思想在今天仍具有积极意义。“民本”思想所蕴含的“民主”精神与当代我国法治建设中坚持的“以人为本”思想是相通的,当代的“以人为本”思想是由古代为政以德的“民本”思想经先进理论的改造和更新而成的,在当代我国的法治建设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另外,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所提倡的义利观和诚信原则对我们今天建立市场经济新秩序具有积极的意义。当前,在我们经济活动中大力提倡“诚信”的道德精神,并且在我国《民法》、《合同法》中都规定了“诚实信用原则”,以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良好的道德氛围中健康发展。而其中的等级特权观念、“官本位”思想、皇权至上、重刑轻民和无讼息争等观念则它腐蚀人们的权利观、制约现代法制进程、消解现代法制精神、阻碍现代法制平等观念的确立。因此,我们要对传统法律文化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在现代法治建设中必须摒弃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糟粕,消除消极影响,吸取其中的有益成分,以促进现代法治建设。

而在其中一主题为《实务视角下的法律人生畅想》的讲座中,主讲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畅谈了自己对于法律人生的思考,使我们学习法律的学生对于以后的人生规划以及对相关的法律职业都要了更深刻的认识,听完后感觉自己真是获益良多。

我认为作为一名法律人必须要做到以下方面:第一,要充分认识到学法用法的重要性,提高思想认识,让思想指导自己的行动,坚持公平正义的处事原则,客观理性地看待事情,善于运用法律的思维思考问题。第二,自觉学习法律、宣传法律、贯彻法律,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提升自己的法律工作能力。第三,坚持与时俱进,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严格依法办事,只有将学法与用法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推进各项事业顺利健康发展。总的来说在法律工作中我们应该做到:研究问题先学法,制定决策遵循法,解决问题依照法,言论行动符合法。只有做到这样我想才能称得上是一名合格的法律工作者。

6.大学讲座心得 篇六

第427讲是由肖蕾博士主讲的,他是我们学院的副教授,主讲内容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如何提高自身科创能力”,分别阐述了一下内容:

1.介绍我校为大学生提供的科研平台;

2.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及相关技术介绍;

3.大学生科研立项情况介绍。增加了我对学院的了解,也为我的大学生活规划有了一定的帮助。

而“学者视野——周末科技文化艺术系列讲座”第429讲,由黄谷甘副教授主讲的“MIDI环境下按声调谱曲唱古诗”,则向我们展示了古典诗词是中国璀璨的文化精品,“诗乐合一”是传统的至道鸿教。为继承和创新往圣传统的吟诵,演讲人基于全国95%以上的方言点平声都分阴平、阳平,大多数方言区保留有中古入声的共性,借鉴、集取名家及各地吟诵调之所长,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为古诗词谱上数字简谱,再应用现代教育传播媒介、计算机技术合成数字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资源,开发出《基于MIDI唱诗词》的wmv视频文件,创新可视(谱)、可听(曲)、可歌诗(唱辞)、可学格律多位一体教学新环境。能开启天聪,激活右脑,启迪智慧。概括为:唐诗宋词声律精,吟诵应觉仄与平。1235唱唐诗,平仄仄平歌中知。汉字古来平声多,阴阳分唱5(so)与1(do)。5(so)高平第一声,1(do)第二声自明。2(lai)只唱入声字,剩余上去唱3(mi)。谱成曲调配MIDI,诗如歌唱最好记。我不是个懂音乐的人,但是在黄谷甘副教授的感染下,感受到了音乐与科技碰撞出来的火花是那么的有魅力。

7.关于《大学》讲座的心得体会 篇七

一、情境创设的可解读性

讲座上, 专家举了一个例子:一位教师在教授6B Beijing opera的时候, 让一位学生手里拿着一张京剧脸谱的图片, 想导入此词, 师问:What is it?但是学生的思维和老师所希望的却大相径庭。生答:The girl has a picture./She is drawing.教师的设计初衷很简单, 就是让学生感知Beijing opera, 但教师创设的情境的内涵没有与教学目标高度一致, 所以导致学生产生歧义。教师创设的情境与教学内容不能有机结合, 使学生在学习中找不到方向, 不能对后面的学习活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其实可以出示Beijing opera的视频或是放一段京剧, 让学生去猜, 简单直接。也就是说, 在我们需要创设情境来将枯燥的文本变成生动的生活, 让学生体会到语言在实际中的运用时, 教师要充分地考虑自己所设计的情境的有效性, 这就必须创设一种适宜的语言情境。何种情境才是适宜的, 教师要从多方面考虑问题:我需要学生回答什么, 希望学生关注什么, 从学生角度思考可能会有什么……这些只有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认真积累, 努力尝试, 才能找到最适合的语境。

二、情境创设的趣味性

针对课文语篇的教学, 如何导入课文与处理文本内容?专家在讲解课文语篇教学时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示范。如6B第六单元,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初步学会运用句型What are you going to do?I'm/We’re going to...在进行A部分教学时, 她先围绕课文的关键文本知识, 设置悬念, 给出几个问题, 让学生去猜测结果, 这激发了小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纷纷竞猜, 积极参与, 主动思考。虽然答案五花八门, 但是学生的这种竞猜活动, 是基于思维的拓展, 从而活化了他们的思维能动性, 激发了兴趣, 学生自然而然地被设疑带入到文本之中。这种活动拓宽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生成了一种更高质量的教学。

三、情境创设的简洁性

在讲座上专家还问了我们一个问题, 我觉得很值得思考:语篇教学中什么样的情境导入才是最有效的?我的理解就是简洁, 而且要高效。教科书上的文本情境虽然简单, 但是寓意却很深刻, 是专家们经过多次讨论与反复论证后的定稿, 要好好地利用文本中简洁的情境, 尽量使自己的课堂简单高效。抛弃文本情境, 再去做几十张PPT, 学生可能会过度地关注文本之外的内容。只重情境再现, 造成教材文本情境的浪费, 华丽的课堂不一定是学生学习高效的课堂。教师在教学时应首先关注课文本身, 利用课文创设好的情境, 带领学生理解都有谁, 什么关系, 说了什么, 在哪里, 在哪里, 什么场合等。例如, 在教学6B the seasonsA部分课文时, 教师首先用讨论当天的天气引入话题, 然后引入Su Yang wants to know the weather about New York.Why?这样简单直接的情境让学生更能感觉到贴近生活, 体会到语言的真实性。

四、情境创设的隐藏性

课堂中的情境创设不仅仅只依靠显性的可视语言, 学生利用视觉感官进行信息的输入输出。其实在教学中, 教师所用的课堂用语也可以创设一种隐性的语言环境。教师的语言深度, 提供给学生的广度都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基于对学生心智的激发与提升, 作为一门语言, 教师就应该努力在课堂中发挥课堂用语的最大能效。教师应当多变换一些说话的方式, 如多一些How, What, Why等, 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可以给学生更大的空间, 让学生更好地学会使用语言。这样的输入能收获到更高质量的输出。当然, 要想学生输出的多, 需要教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 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慢慢积累, 不断地提升我们课堂用语的质量。

上一篇:与春天的教学设计下一篇: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