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寒假作业设计

2024-10-12

初中化学寒假作业设计(精选15篇)

1.初中化学寒假作业设计 篇一

高一化学寒假作业 原高一八班 林嘉敏

课题二:日常生活中,见到过哪些分散系?说明各分散系的特点。(800字调查分析报告)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介质中所形成的体系称为散体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相(或分散质),而连续介质称为分散介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分散系。例如盐水、糖水、果汁、酒、酱油等。其实,分散系又可以分为许多不同种类,因此它们有了各自的名称。按照各自不同的特点,分为了溶液、胶体、悬浊液和乳浊液。分散体系的某些性质常随分散相粒子的大小而改变,因此,按分散相质点的大小不同可将分散系分为三类:低分子(或离子)分散系(其分散质粒子的线形大小在1nm以下);胶体分散系(其分散质粒子的线形大小在1-100nm之间);粗分子分散系(其分散质粒子的线形大小在100nm以上)。三者之间无明显的界限。

溶液的分散质是分子或离子,它的分散质的直径小于1nm,能够透过半透膜,只要特征是澄清,透明,均一稳定,无丁达尔现象。如氯化钠溶液,溴水等。

胶体的分散质是胶粒(分子集体或单个高分子),它的分散质的直径介于1nm与100nm间,不能透过半透膜。主要特征是均一,较稳定,有丁达尔现象,常透明。如肥皂水,淀粉溶液,氢氧化铁胶体等。

悬浊液的分散质是固体颗粒,而乳浊液的分散质是小液滴。它们的分散质直径都大于100nm,不能够透过滤纸。主要特征是不均一,不稳定,不透明,能透光的浊液,有丁达尔现象。如生活中的水泥,乳剂水溶液等。

主要解释胶体。胶体有四个性质。

(一)丁达尔效应:由于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会使光发生散射,可以使一束直射的光在胶体中显示出光路。

(二)布朗运动:可以通过超显微镜观察到胶体粒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三)胶体粒子中有一部分通常情况下是带电荷的,因为物体由一大块分散为无数胶体粒子后,表面积急剧增大,所以胶体的微粒有很大的表面积,所以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一般情况下,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微粒易于吸附正电荷而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易于吸附负电荷而带负电。当这些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做定向移动的时候,就会出现电泳现象,即胶体粒子向两极移动,使分散系发生颜色变化。

(四)凝聚作用:带电的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加电解质(多数为溶液)、加带相反电荷的胶体以及加热的方法使其凝聚,其原理是破坏胶体粒子之间的稳定关系,前两种方法利用带电胶体粒子的稳定一定程度上是由胶体粒子之间因为带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所维持的,将这些电荷打乱,使其不再能维持这种稳定,从而使胶体凝聚。不带电的胶体粒子通常只有加热的方法。胶体凝聚一般生成沉淀,但有一些胶体微粒和分散剂凝聚在一起名称为不流动的冻状物,这是便称作凝胶,常见的凝胶有硅胶和豆腐。

正因为胶体有着如此特别的性质,它才得以渗透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与色彩。

生活中的分散系无处不在,正如我们身边的大气,它也是分散系的一种。各种稀有气体以及微小的尘土,构成了大气,有这个分散系的存在,生命才得以生存。分散系对人类的生活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2.初中化学寒假作业设计 篇二

一、 面向全体学生, 让学生找到自我空间

在所罗列的作业中让学生选取自己所喜欢的、 有能力完成的作业, 通过“分层” 来设计作业难度。 一般来说, 确定基础、发展、 创造三级目标, 要求一般学生能实现基础目标, 努力完成发展目标, 基础较好的学生努力完成创造目标。 因此, 布置作业时, 充分考虑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的差异, 为各类学生设计难易适度的练习。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及兴趣自由地选择, 从而使每名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作业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收获, 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例如, 在刚刚给学生介绍完“溶质的质量分数” 一节后, 笔者布置了四道课外作业: (1) 10 克KCl完全溶解在30 克水中, 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 100 克10%的KCl溶液加10 克水后, 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 向100 克10%KCl溶液中加10 克KCl, 待完全溶解后, 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 13 克锌恰好与100 克稀硫酸完全反应, 试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笔者要求学生第 (1) 题必做, (2) (3) 题尽量完成, (4) 题选做。 这样, 学生针对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合适的作业, 促使他们化学能力得到提高。 由于分层作业的难度适宜, 选择自主, 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作业不再有困难, 这无疑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乐趣, 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既感到轻松愉快, 又掌握了知识技能。 当然, 笔者还鼓励学生向更高层次挑战。

二、 增加趣味性, 让学生在“趣味性作业” 中体验实验的乐趣

实践证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缺乏兴趣、 单调乏味的学习, 不但使学生疲劳, 而且还会产生厌倦心理和抵触情绪, 所以, 兴趣也是学生完成作业的内驱力。 由此可见, 在作业设计上应富有创意, 形式新颖、 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

例如, 在学生刚刚接触化学时, 笔者在讲解“绪言” 后, 让学生在家里当魔术师, 将几朵紫色喇叭花分别泡在肥皂水、厨房中的食盐水、 碱面水和食醋中, 观察紫色小花的变色情况。假如找不到紫色小花用紫色卷心菜代替。 这样, 在很自然情况下就布置了一道“趣味性作业”。 再如, 在讲完“溶液p H测定”后, 我发给每名学生几张p H试纸, 要求学生回家测出感兴趣的物质的酸碱度并记录。 在所交作业中学生所测物质五花八门, 有牙膏、 酱油、 食醋、 西瓜、 水、 唾液等。 学生通过作业的完成不仅学习了化学知识还充分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 合作让学生在“小组作业” 中体会协作的重要性

由独立走向合作, 是作业改革的必然趋势。 新课程明确指出, 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合作意识是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 学生们在一起合作融洽, 学习就变得更加愉快。 同时, 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了沟通、 互助、 分享, 既能够尊重他人、 理解他人、 欣赏他人, 也能使自己更好地得到他人的尊重、 理解与欣赏, 这种合作的意识和品质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大有益处的。

既然倡导学生合作性作业, 就要考虑完成作业的方式, 绝不是相互之间抄袭作业。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把学生划分成学习小组, 也可以允许学生自由地组合, 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 可以寻求同伴、 家长、 教师的帮助。 从方法上, 多布置一些探究性作业, 也就是学生不容易独立完成的, 迫使他们寻求他人合作。

例如, 在学习完“酸碱盐” 后我就布置了几道“小组作业”: (1) 利用厨房中可以找到的物质去鉴别食盐和纯碱, 检验鸡蛋壳能否溶于酸, 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小组经过讨论分析, 找出相应物质并在家中实验所选物质是否正确, 最后写出实验报告。 (2) 一般情况下, 我们使用的洗发用品是酸性还是碱性的? 洗发时, 在用过洗发剂后再使用护发剂, 这样对头发有保护作用。 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 从清洁效果和保护头发的角度考虑, 你认为怎样选择洗发用品比较好, 为什么? 小组成员积极讨论, 大胆发言, 相互补充。

四、 探究方法, 让学生在“探究作业” 中尝试创造的奇妙

新课程理念强调培养学生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究, 挖掘自身的创造潜能, 开发自身的多元智能,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真正成为个性健全发展的人。

例如, 学生在食品包装内经常会发现有一包白色颗粒状固体的小纸袋, 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 请勿食用”。 笔者以此为出发点布置了如下“探究作业”: 将小纸袋放一段时间后, 要求学生对纸袋内的白色块状固体进行探究。

(1) 猜想: 块状固体中除氧化钙外, 还可能有 (写两种) 。

(2) 猜想: 块状固体溶于水可能有现象 (填“放热”或“吸热”) 。

(3) 取块状固体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内, 振荡、 静置、过滤, 得到少量白色固体。 就所得白色固体同学们展开讨论, 进行猜想。 有的同学认为所得白色固体可能是Ca (OH) 2, 有的同学认为所得白色固体可能是Ca CO3; 还有同学认为所得白色固体可能是Ca (OH) 2和Ca CO3的混合物, 针对猜想学生讨论实验方案, 比较不同方案, 选择可行的方案进行实验。

总之, 化学作业的设计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 确立以学生为本、 新颖多样、 面向全体、 重视学以致用的化学作业观, 要树立起新的化学作业设计理念。

参考文献

3.优化初中化学作业设计浅探 篇三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A-0061-01

作业设计是教学活动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它不仅能够联系旧知、巩固新知,同时也能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传统的化学作业没有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来设计,而是以“多”和“旧”为主要出发点,学生做作业时感到枯燥乏味,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背离了新课标提出的教学理念,不利于学生长期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就如何优化初中化学作业设计谈三点看法。

一、因材施教,注意作业的层次性

学生虽然智力方面相差不多,但由于学习环境与学习经历的不同,每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有差异,导致优等生和“潜力生”学习层次差距很大。过去“一刀切”的作业布置形式很少注意到这一点,作业内容也大多是针对中等学生,题目设计不温不火,“潜力生”做不来,优等生则得不到更好的锻炼。因此,在化学作业设计时,首先要重视的就是作业的层次性,作业设计既要有巩固“潜力生”基础的习题,也要有针对思维能力较强的优等生的拔高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在作业布置前说明初衷,避免一些“潜力生”产生心理落差,降低其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氧气的用途和性质》后,笔者根据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设计了不同层次的作业。对基础知识掌握尚且欠缺的“潜力生”,笔者只要求他们在课后好好复习基本知识点,包括氧气的概念、物理性质和用途等;而对于学习程度中等的学生而言,笔者要求他们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再把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对氧化反应有初步认识,能了解课本上演示实验的反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化学反应式等内容;对于学习程度非常好的学生,由于以上内容在课堂上他们已经有所把握,因此在布置作业时要提出一些能启发他们思考的问题,比如如何通过实验检测一瓶无色气体的主要成分是氧气?让学优生能开动脑筋思考并解决这一问题。通过设计这种难易结合的分层作业,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真正提高他们的学业水平。

二、由浅及深,作业设计时要注重梯度

作业布置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学习技能并理解知识,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由基础阶段延伸至提高阶段。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一定要根据课堂内容由浅入深地完善下去,让学生能够在完成作业时避免被难度较高的题目打击自信心。学生能够沿着教师安排好的题目步步深入,思维一步步被激活,信心也渐渐得到提升,在面对较难的题目时就有了挑战自我的勇气。

在学习《氢氧化钠的性质》时,笔者根据学习的难易程度设计了以下作业内容:①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会发生什么现象?这种现象说明了氢氧化钠哪些性质?②氢氧化钠溶液暴露在空气中时质量会有什么变化?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这又说明了氢氧化钠的哪些性质?③向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会发生什么现象?这该怎样解释?请分析并完成其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这三个问题环环相扣、由易到难且思维清晰,第一问和第二问主要考查了基础知识,而第三问则在基础知识之上提高了难度,具有层次感,学生也能从中获得真正有价值的锻炼。

三、重视作业的开放性,启发学生思考和创新

开放性作业注重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即要求学生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比较、归纳、综合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首先,作业设计要加强一题多解的练习,让学生学会充分思考问题,发散自己的思维,在找寻其他答案的同时也启发了自己的思维,提高了化学学习的水平。例如在学习《自然界的水》这一内容时,由于学生已经充分了解了世界水资源的紧缺与水的净化方面的知识,笔者便设计了以下问题:你还知道哪些净化水的方式以及防止水污染的措施?评分依据是:多写一点多加一分,最多十分,但观点不可换形式重复出现。这种方式能促进学生的思考,增强创新意识。

其次是加强学生阅读理解方面的练习,即要求学生课后能够借助报刊和网络展开学习,进而开拓视野,激发创新思维。由于学生对分子、原子等概念较为模糊,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到电子阅览室查阅相关资料,在那里能找到一个极其丰富的世界,变抽象为直观,很多问题都能在阅读中迎刃而解。例如最近发生的化学界的一件大事:美俄科学家宣布合成了118号超重元素,通过观察发现其仅仅存在了不到1毫秒的时间。他们又利用设在俄罗斯杜布纳的回旋加速器实验设备加速钙-48离子,通过两次高速轰击元素锎-249,制造出了3颗新原子,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每颗新原子的原子核中都包含118个质子和179个中子,也可以说,这种新元素的产生意味着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将添加新的成员。学生阅读这部分内容后充分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对原子的理解也提高了一个层次,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的眼光。接着,笔者趁热打铁,布置了作业内容:“新元素只存在0.9毫秒,也就是万分之几秒,请问它的产生有什么意义?”这种具有创新性和人文性的作业将启发学生思考课本之外的内容,了解到化学是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科学,进而改变自己对化学知识的狭隘认识。

4.2014年高三化学寒假作业 篇四

满分100分 时间 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14Na-23Al-27S-32I-127Cu-6

418小题,每题3分,共54分)化学科学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描述,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CO2的电子式B.Cl的结构示意图C.乙烯的结构简式 C2H4D.质量数为37的氯原子17 37Cl 若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L SO3含NA个分子 B.含0.4mol HCl的浓盐酸与足量二氧化锰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A C.23gNa与足量氧气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 -1 3+-D.在200mL 5mol·L AlCl3溶液中,Al数目为NA,等于Cl数目的1/3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H2O2和酸性FeC12溶液反应:2Fe2+H2O2+2H=2Fe3+2H2O B.向稀Fe(NO3)2溶液中加人稀盐酸:Fe2+2H+NO3=Fe3+NO↑+H2O C.碳酸钙与醋酸溶液反应:CO3+2CH3COOH=2CH3COO+CO2↑+H2O D.氢氧化钡溶液跟硫酸反应:Ba+OH+H+SO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2+-+2-2=H2O+BaSO4 A.铁表面镀锌,铁作阳极B.船底镶嵌锌块,锌作负极,以防船体被腐蚀 C.钢铁吸氧腐蚀的正极反应:O2+2H2O+4e4OH D.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的阳极反应:2Cl-2e=Cl2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环境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3++--A.滴加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溶液:Fe、NH4、C1、SCN -+2+2+-B.含有大量HCO3的溶液:NH4、Ca、Mg、I +2+2--C.在加入铝粉能产生H2的溶液中:NH4、Fe、SO4、NO3 -+2+-2-D.含有大量ClO的溶液:H、Mg、I、SO4 有A、B、C、D四种金属,将A与B投入到等浓度的盐酸中,B比A反应激烈.将A与D用A逐渐溶解,D上有气泡生成.将铜浸入D的盐溶液中,无C的盐溶液中,有金属C析出.根据上面的描述,A、B、C、D的活动)A.A>B>C>DB.B>A>D>CC.C>D>A>BD.B>A>C>D

将0.4gNaOH和1.06 g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mol·L稀盐酸。下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

1----

8.已知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据此信息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氢化物的沸点为H2T<H2R

B.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为L<Q

C.M与T形成的化合物具有两性

2+2-D.L与R的核外电子数相等

9.如图为短周期的一部分,推断关于Y、Z、M的说法正确的是()

A.非金属性:Y>Z>M

B.Z、M、Y的氢化物中,M的氢化物还原性最强

C.X、Y、Z、M的单质中,Z单质的熔、沸点最高

D.Y、M、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

10.已知可逆反应aA+bB

cC中,A%和C%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在T1;T3温度时达到过化学平衡

B.该反应在T2温度时达到过化学平衡

C.该反应的逆反应是放热反应

D.升高温度,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11.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HCl和NaOH反应中的中和热△H=-

57.3kJ/mol,则H2SO4和Ca(OH)

2反应的中和热△H=-114.6 kJ/mol

B.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则2CO2(g)=2CO(g)+O2(g);△H=+566.0 kJ/mol

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1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

12.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

X(g)Y(g)Z(g)W(s);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B.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D.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H增大

13.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W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7:17;X与W同主族;Y的原子序数是W和X的原子序数之和的一半;含Z元素的物质焰色反应为黄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金属性:Y>ZB.氢化物的沸点:XW

C.离子的还原性:XWD.原子及离子半径:ZYX

14.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电解质溶液,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NaCl溶液完全电解后,要恢复到电解前状态,应加入适量的浓盐酸

B.Na2SO4溶液在电解过程中,阴极区pH值升高

C.电解CuSO4溶液,阳极反应式:2H2O+O2+4e====4OH

D.电解足量CuCl2溶液时,当阳极上产生2.24 L气体时(标准状况)阴极增重12.8 g

(5)在10 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2 mol的FC2气体和3 mol的C气体单质,一定条件下反应后生成FC3气体,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单质C的浓度为0.21 mol/L,则平衡时FC2的转化率为。

20.(8分)如图,用a、b两惰性电极电解200mL硫酸铜溶液,通电一段时

间后,当a电极的质量不再增加时,取出洗净干燥后,发现质量增加了0.64g,回答下列问题

(1)a为极 a b

(2)写出b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

(3)反应前硫酸铜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反应后溶液的pH值为

21.(13分)室温下,单质A、B、C分别为固体、黄绿色气体、无色气体,在合适反应条件下,它们可以按下面框图进行反应,又知E溶液是无色的。请回答:

(1)A是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为

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为

(3)工业上制取漂白粉是将B通入到中而不是通入到NaOH浓溶液中或澄清的石灰水中,写出工业制取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

22.(12分)一定温度下,向1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HI(g),发生反应II,H2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0—2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HI)=

该温度下,H2(g)+I2(g)2HI(g)的平衡常数

K=

相同温度下,若开始加入HI(g)的物质的量是原来的2倍,则是原来的2倍。

a.平衡常数b.HI的平衡浓度

c.达到平衡的时间d.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

(2)实验室用Zn和稀硫酸制取H2,反应过程中溶液

中的水的电离平衡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若加入少量下列试剂中的,产生H2的速率将增大。

A.NaNO3b.CuSO4c.Na2SO4d.NaHSO3

(3)以H2为燃料可制作氢氧燃料电池。

-1 已知2H2(g)+O2(g)=2H2O(1)△H=-572kJ·mol

5.高一化学寒假作业答案2022 篇五

13.因为碳酸酸性比原硅酸强,较强的酸与较弱酸的盐反应可得到较弱的酸。

14.(1)3SiCl4 + 4NH3 === Si3N4 + 12HCl

(2)Si3N4 + 9H2O === 3H2SiO3 + 4NH3 ; Si3N4+6O2 ==== 3SiO2 +2N2

(3)因为在加压和加热下Si3N4颗粒表面生成了SiO2 , 与MgO形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

15.(2) 乙

选用试剂

实验现象

第一种方法

C

有机层无色

第二种方法

D

溶液变红

(3)①不可行,因为Br2和Fe3+都能把I— 氧化成I2

6.初中化学寒假作业设计 篇六

答 案

12345678

CDCBDADD

9101112131415

CBDADBCABBD

16.⑴0.6L;1:3;30%;略 ⑵①A(1分);②46kJ/mol

17.(1)(2)25%;0.01mol/(Lmin);增大氢气浓度或增大氮气浓度或增大反应物浓度或降温或增大压强或及时转移走生成的氨(其它合理答案均得分)(3)相等

(4)不能;新法合成氨电解池的反应温度是570℃时,水为水蒸气;

阴;N2 + 6e-+6H+ = 2NH3 18.(1)原子晶体。

(2)NO2和N2O4

(3)1s22s22p63s23p63d9

(4)①NH3PH3,因为前者中含有氢键。

②NH3和H2O分别为三角锥和V形;SiH4、PH3结构分别为正四面体,三角锥。

(5)SiCl4 + 4NH3 = Si(NH2)4 + 4HCl,(2分)3Si(NH2)4 = 8NH3 + Si3N4 19.(1)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3d104s1

(2)sp3(2分)平面正三角形

(3)与水分子间形成氢键、b

一水合氨电离产生铵根离子和氢氧根

(4)CaF2、20.(1)CH3OCH3(g)+3O2(g)=2CO2(g)+3H2O(l)△H1=1455kJ/mol

(2)△H=378.8kJ/mol

(3)CH3OCH3+16OH12e-=2CO2-3+11H2O、燃料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高

(4)Y电极附近溶液中有气体产生,上部分呈黄绿色

21.(1)CO2+CO +H2O==2HCO(2)K2CO3(3)

(4)使原料有较大的转化率;CO2原料易得等(其它合理答案均可给分)

7.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作业设计 篇七

关键词:作业设计,化学,新课改

作业是学生消化知识的最好形式。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模式可以否定教学过程中作业这一环节所起的作用。但是, 传统的化学作业其理念、内容、形式和模式都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作业负担过重而效率低下这一教学顽症已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作为化学课堂教学延伸和补充的作业设计与布置, 必须符合教育发展的要求, 不断充实新的内容, 创设新的形式, 发展新的题型, 让作业发挥应有的功能。

一、化学作业设计要有梯度

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有的是基础性的知识, 而有的是需要加深理解的知识, 其难易不一。所以,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点, 由浅入深、由近及远、步步深入, 让学生在做作业时, 不是一开始就被问题吓倒, 而是运用自己这节课所掌握的知识, 沿着老师设计好的台阶一步一步地走下去, 顺理成章, 既梳理了这节课所学的知识, 又加深理解这节课所学的内容。这样的作业学生做起来有兴趣, 积极性更高。例如, 在教学“氢氧化钠性质”时, 就设计了这样的作业: (1) 如果把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 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这说明氢氧化钠具有什么的性质? (2) 把氢氧化钠溶液暴露在空气中, 它的质量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它说明了氢氧化钠具有怎样的性质? (3) 向暴露在空气中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能如何去解释这个现象? (4) 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这样的作业问题清晰, 思路明确。作业中通过 (1) 、 (2) 两问巩固了本节课所学氢氧化钠性质的基础知识, 在这个基础上又通过问题 (3) 来提高应用能力, 符合学生认知的特点。

二、分层设计化学作业

作业不宜“一刀切”, 过难或过易, 或缺少层次性都不利于学生, 特别是学困生与优等生的发展。所以, 布置作业时要注意照顾到好、中、差三方面的学生。不妨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A层次为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B层次是中等生;C层是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把作业分为基础性作业 (A) 、选择性作业 (B) 、额外作业 (C) 。对反映课本基本要求的基础型习题, 看做是基础作业, C层次学生可以不做, 但B层次和A层次的学生必须要完成。照顾学生不同层次, 把题目设计成不同难度, 作为选择作业, 学生各取所需。设计一些难度较高、灵活性强的习题, 作为课外作业, 不作硬性规定, 让C层次的学生尽量完成, 这给学生更大的选择余地。A层次的学生基础知识不牢, 所以设计的每一个问题难度较小一些, 呈阶梯式上升, 但经过努力最终能解决问题。C层次的学生由于基础知识扎实, 并且思维敏捷, 故设计的问题难度较大, 用一些较灵活性的试题来调动他们探索知识内在因素的积极性, 最后总结以前学过的类似问题, 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类比能力。通过这样分层推进操作,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所发展, 基础得到保证, 负担得到减轻, 能力得到提高。

三、设计口头表达作业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 中考试卷都有一定数量的简答题。从每年中考试卷的得分情况分析来看, 学生们不能完整地解析简答题, 得分率低。究其原因是学生的逻辑思维不清楚, 文字表达能力差。所以, 口头表达作业有待加强。例如, 在教学“燃料与能量”时, 让学生进行查阅书籍、报刊, 上网, 参观访问等的工作。本课时还可以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来活跃课堂气氛, 让每个学习小组在团结协作中负责其中一个问题的解答任务, 其他学习小组进行补充、纠正。采用这种自主探究学习方式, 既培养了学生阅读能力、自学能力, 又培养了学生思考能力、表达能力, 特别是运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进行表达, 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有的口头作业主要是让学生完成识记内容的复述或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某一概念、原理、实验现象。一般地说, 这种作业难度系数小, 课堂上可以先让学习程度较差的学生来完成, 也可以先让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来完成, 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 让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 体验成功的快乐, 从而增强了学习积极性, 又提高了逻辑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

四、作业设计要使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得到升华

1. 自编作业:

在自编作业的空白处不失时机地插入一些名言警句和鼓励性语言。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 而且有利于调节学生的心态, 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产生学习的热情。

2. 作业量要适当:

也就是要控制学生的作业时间, 不能搞“题海战术”, 不向学生的休息、娱乐时间延伸。否则, 不但削弱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而且可能养成抄袭、消极应付、弄虚作假的不良习惯, 逐渐对学习失去信心, 产生厌学心理。

3. 设计反思交流型作业:

“学而不思则罔”。让学生把课堂上的听课感受及疑惑, 作业中对某些习题的不同解法, 学生情感体验, 甚至学生对老师的建议和要求等, 通过作业的形式反馈给老师, 这样老师既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状况, 也通过老师的眉批或面批, 让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这会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很大的正面影响。

参考文献

[1]杨强.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化学作业设计[J].宁德师专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7, 19 (2) :210-213.

8.初中化学寒假作业设计 篇八

[关键词]初中化学;校本作业;优化设计;思路探索

校本作业是指基于各自学校的教学实际情况,由学校自行组织,教师亲自编订的学生书面作业。该种作业形式与传统的练习册、教学辅助材料存在很多不同之处,校本作业形式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知识接受情况,是一种因地制宜的教学实施计划。近年来,该种作业形式在初中化学课后作业中应用广泛,但是由于教师以及教材等方面的原因,使得初中化学校本作业设计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实际教学中采取优化措施,实现初中化学校本作业设计水平的提升。

一、校本作业设计理论依据

对校本作业设计理论进行分析,可以将该理论进行拆分,分别为“校本”“作业”“校本作业”以及“作业设计”。其中“校本”从字面上进行理解,主要是以学校为教学根本,从学校教学出发,通过相应的教学实践来解决教学问题。另外,校本还有从学校实际出发的含义,开展相应的培训,实现学校中多种教学潜力,使学校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作业”是指为了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而开展的活动,该类型的作业形式不仅有书面练习形式,也有实践活动形式。“校本作业”在我国实行比较晚,是指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由学校自行组织,并由教师自行编订的学生书面作业。该种作业形式与教学辅导资料相比,适应性更强,能够从教学本身出发,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而“作业设计”是指,为了达到某一特殊的目的,而设计出来的教育学习方案,教师为学生筹划制订作业,学生实施的教学行为。

二、校本作业设计原则

1.趣味性

初中化学在初中众多学科中属于新学科,学生对于化学学科的接触较少。初学化学,学生对一些化学实验操作、化学现象以及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尚浅,如果教师将校本作业编订得比较抽象,那么学生将会在学习中失去信心。加上初中生年龄比较小,注意力不够集中,因此,在进行校本作业设计中,首先应该注意作业的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课后作业练习呢?枯燥乏味的题海设计只能将初中生的耐心消磨殆尽。由此可见,将校本作业设计得富有趣味性意义重大。

2.校本作业梯度设计

不同类型的学生在知识消化上效果不同,校本作业设计既要照顾大众,也要注重个性发展。因此在进行校本作业设计之前,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积累结构,进行有针对性的校本作业设计。此外,在实际的校本作业设计中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差异性。例如,有些学生在基础知识掌握上比较扎实,而有些学生在基础知识上比较欠缺,因此,在校本作业设计中需要设置一定的难度梯度,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能力提升。

3.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校本作业设计需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例如,在认识“自然界中的碳原子”时,教师可以从生活中引申出与碳有关的知识,例如物质燃烧、低碳环保等,然后从低碳环保中引申到节能减排等方面。只有在化学校本作业设计中体现出生活元素,学生才能够乐于投身其中,并从中找到生活的快乐。

三、初中化学校本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校本作业类型单一

初中化学校本作业的类型应该趋向于多元化,学生才能够从种类丰富的题型中发现化学学习的乐趣,但是在很多校本作业中普遍存在着类型单一的问题,从作业所呈现出的形式来看,主要为选择题、计算题、实验题、综合题以及填空题等。而初中化学应该具有一定的探究性,能够从实际的生活现象中总结出生活规律,但是从校本作业形式上来看,与实验设计以及小组讨论相关的习题设计比较少。

2.校本作业设计缺乏针对性

就目前的初中校本作业设计来看,教师对于校本作业设计的重视程度较低,教师比较热衷于将题海战术的练习册作为学生课后学习的材料。这些教学辅助材料虽然很经典,但是不能针对学生个体特点来实现学习材料的设计,也就是说校本作业设计缺乏一定的针对性。

3.校本作业设计过于机械

新时期,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发展性。但是初中化学校本作业设计在应试教育影响下依然采取填鸭式的模式,而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存在很多的固定知识,这些知识点需要学生进行记忆强化,但是整本书的内容需要学生进行死记硬背,教学设计未免过于机械化。

四、课外作业题量、类型、难度要合理适中

教师在布置化学作业的时候,需要结合学生日常的学习情况以及对作业的完成情况,对作业的量和质把好关。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经验,也可以多吸取其他教师的经验,同时需要对学生的意见加以征询。这样在布置作业时才能够有针对性并且按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分配,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来选择自己适合的作业。另外化学作业不能只是单调的书本作业,需要让学生对化学学科产生兴趣,那么进行适当的实验作业让学生增加实际操作机会是很重要的;也可以组织学生到户外去进行实验,让学生分组针对某一个化学知识进行实验和探讨,这样学生对化学学科才会充满好奇与兴趣。

五、结语

初中化学教师需要对化学作业有一个完整的合理的规划,在作业的布置以及设计上需要做到细致并准确,不仅需要从化学作业的题型上,还要从化学作业的量上有准确的定位。教师需要对化学作业进行细致的批阅,在学生的作业出现错误和问题时需要适当的提出修改的意见,让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点评的内容进行修改,这样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课外作业的布置是让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复习与实际操作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所学知识的一次锻炼,教师需要对课外作业引起重视,让学生不再单纯的以完成作业而作业,而要将作业作为学生进步的阶梯。

参考文献:

[1]刘玉霞.初中化学作业的误区及改进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02).

9.高二化学寒假作业本答案新课标 篇九

高二化学寒假作业本答案为你提供帮助,祝愿同学们学习进步,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选择题(本题共7道小题)

1.F、Cl和Br都是VIIA族元素,关于这三种元素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FBr B.最外层电子数都相同

C.核外电子层数都相同 D.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2.甲、乙、丙、丁为4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甲与乙、丙、丁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右图所示(原子序数:乙丙).丁的原子序数与乙、丙原子序数之和相等,4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元素甲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比乙的强

B.元素乙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2周期,VIA族

C.元素丙和元素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

D.4种元素的简单阴离子半径从大到小顺序为:丁丙甲

3.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ACD

B.原子序数:dba

C.离子半径:CBA

D.单质的还原性:ADC

4.下列关于铷(Rb)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位于周期表的第四周期、第ⅠA族

B.在钠、钾、铷3种单质中,铷的熔点最高

dD﹣都具有C.氢氧化铷是弱碱

D.硝酸铷是离子化合物

5.元素周期表中某区域的一些元素多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它们是()

A.左下方区域的金属元素

B.右上方区域的非金属元素

C.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的元素

D.稀有气体元素

6.某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下列有关该元素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A.它处在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ⅤA族

B.它的最高正价为+5,负价为﹣3 C.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一种强酸

D.它的非金属性比磷弱比氧强

7..我国在砷化镓太阳能电池研究方面国际领先。砷(As)和镓(Ga)都是第四周期元素,分别属于ⅤA和ⅢA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GaP B.热稳定性:NH3AsH3

C.酸性:H3AsO4H2SO4H3PO4 D.Ga(OH)3可能是两性氢氧化物

二、填空题(本题共3道小题)

8.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针对表中的①~⑨种元素,填写下列空白: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①

③ ④

⑤ ⑥

(1)在这些元素中,(用元素符号填写,下同)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最不活泼的元素是.(2)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化合物的分子式是;碱性最强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能形成两性氢氧化物的元素是.(3)②的氢化物分子式为,属于 化合物(填共价或离子

(4)⑥的元素符号为,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5)④和⑦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9.门捷列夫在研究周期表时预言了包括类铝、类硅在内的11种元素.(1)门捷列夫预言的类硅,多年后被德国化学家文克勒发现,命名为锗(Ge).①已知主族元素锗的最高化合价为+4价,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两性氢氧化物.试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Si Ge(用或表示).②若锗位于硅的下一周期,写出锗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根据锗在周期表中处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预测锗单质的一种用途是.③硅和锗单质分别与H2反应时,反应较难进行的是(填硅或锗).(2)类铝在门捷列夫预言4年后,被布瓦博德朗在一种矿石中发现,命名为镓(Ga).①由镓的性质推知,镓与铝同主族,且位于铝的下一周期.试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镓与铝性质相似的原因.冶炼金属镓通常采用的方法是.②为判断Ga(OH)3是否为两性氢氧化物,设计实验时,需要选用的试剂有GaCl3溶液、和.10.某同学为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

(1)将钠、钾、镁、铝各1mol分别投入到足量的同浓度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 与盐酸反应最剧烈;与盐酸反应的速度最慢;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最多.(2)向Na2S溶液中通入氯气出现黄色浑浊,可证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试卷答案

1.B

解:A.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半径BrF,故A错误;

B.F、Cl和Br都是VIIA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都为7,最外层电子数都相同,故B正确;

C.F、Cl和Br原子核电子层分别为2、3、4,核外电子层数不相同,故C错误;

D.最外层电子数都为7,故D错误.故选B.2.C

甲、乙、丙、丁为四种短周期元素,由甲与乙、丙、丁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可知,甲位于第二周期,原子序数:乙丙,且丁的原子序数与乙、丙原子序数之和相等,故甲与丁处于同主族,甲与乙、丙处于同一周期,乙在甲的右侧相邻、丙在甲的左侧相邻,令甲的原子序数为x,则乙为x+

1、丙为x﹣1,丁为x+8,则x﹣1+x+1=x+8,解得x=8,故甲为O、乙为F、丙为N、丁为S,A.同一周期元素中,元素的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F的非金属性大于O元素,所以乙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甲,故A错误;

B.乙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7,则乙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第VIIA族,故B错误;

C.丙为N元素,丁为S元素,硝酸和硫酸都是强酸,则元素丙和元素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故C正确;

D.电子层数越多,其离子半径越大,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离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所以离子半径为S2﹣N3﹣O2﹣F﹣,故D错误;故选C.3.C

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则A、B在下一周期,为金属元素,且原子序数ab,C、D在上一周期,为非金属元素,且原子序数dc,A.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同周期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则原子半径为BCD,故A错误;

B.由电子层数越多的原子序数越大,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序数在增大,所以原子序数为adc,故B错误;

C.具有相同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原子序数为ADC,则离子半径为C3﹣B+A2+,故C正确;

D.由同周期从左向右元素的金属性在减弱,非金属性在增强,金属性为BCD,则单质的还原性BCD,故D错误;故选C.4.D

解:A.它位于周期表的第五周期、第ⅠA族,故A错误;

B.从锂到铯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金属键逐渐减弱,沸点熔沸点逐渐降低,所以铷的熔点最低,故B错误;

C.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依次增强,铯位于钾的下方,所以氢氧化铯碱性强于氢氧化钾,为强碱,故C错误;D.硝酸铷中铷离子和硝酸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所以硝酸铷是离子化合物,故D正确;

故选:D.5.C

解:A.元素周期表中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其中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左边,可以用来做导体材料,故A错误;

B.非金属元素一般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右边,氢元素除外,非金属元素一般不导电,是绝缘体材料,故B错误;

C.在金属与非金属元素交界处的元素大多数可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故C正确;

D.稀有气体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它们的性质更稳定,一般不用来做半导体材料,故D错误;

故答案为C.6.D

解:某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为N元素,核外电子数为7,分两个电子层排布,最外层为5,属于第VA族;

A.N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ⅤA族,故A正确;

B.N元素的最高正价等于其族序数为+5,负价为﹣3,故B正确;

C.N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硝酸是一种强酸,故C正确;

D.N与P同一主族,与O同一周期,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则N的非金属性比磷强比氧弱,故D错误.故选D.7.C 略 8.(1)Na;Ne;

(2)HClO4;;Al;

(3)NH3;共价;(4)S;;(5).解: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①为C、②为N、③为O、④为Na、⑤为Al、⑥为S、⑦为Cl、⑧为Ar.(1)同周期自左而右金属性减弱,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增强,故上述元素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Na;稀有气体Ar的化学性质最不活泼,故答案为:Na;Ne;

(2)高氯酸的酸性最强,化学式为HClO4;碱性最强的为NaOH,电子式为;Al元素形成的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故答案为:HClO4;;Al;

(3)②的氢化物为NH3,属于共价化合物,故答案为:NH3;共价;

(4)⑥为硫元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各层电子数为2、8、6,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答案为:S;;

(5)④和⑦形成的化合物为NaCl,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用Na原子、Cl原子表示其形成过程为,故答案为:.9.解:(1)①同主族自上而下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故非金属性SiGe,故答案为:

②锗位于硅的下一周期,应处于第四周期第ⅣA族;处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表现一定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可以用作半导体材料,故答案为:第四周期第ⅣA族;用半导体材料;

③非金属性SiGe,非金属性越强,与氢气反应越容易,故Ge与氢气反应较难,故答案为:锗;

(2)①Al与Ga处于同主族,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3个,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Ga的金属性比Al强,应采取电解法冶炼,故答案为: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3个;电解法;

②GaCl3溶液与将反应生成Ga(OH)3,再利用Ga(OH)3是否溶于强酸、强碱判断其是否是两性氢氧化物,故需要的试剂还有:NaOH溶液、稀硫酸或盐酸,故答案为:NaOH溶液;稀硫酸或盐酸.10.(1)钾;铝;铝;

(2)S2﹣+Cl2═S+2Cl﹣.解:(1)金属活泼性顺序为:钾镁铝,所以相同条件下与盐酸反应最激烈的是钾,反应速率最慢的是铝;生成1mol氢气需要得到2mol电子,1mol钾、钠都失去1mol电子,1mol镁失去2mol电子,而1mol铝失去3mol电子,所以生成氢气最多的是金属铝,故答案为:钾;铝;铝;

10.初中化学寒假作业设计 篇十

(十一)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1.看到温哥华冬奥会上绽放的美丽焰火,很容易联想到化学中的焰色反应,下列关于焰色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焰色反应是金属元素在灼烧时火焰所呈现的颜色 B.并不是所有的金属元素都存在焰色反应 C.K2CO3在酒精灯上灼烧时能直接观察到紫色火焰 D.应该用稀盐酸清洗做过焰色反应实验的铂丝

解析: 在观察钾元素的焰色反应时,应透过蓝色钴玻璃才能观察到紫色火焰。答案: C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钠在空气中燃烧最后所得产物为Na2O2

B.镁因在空气中形成了一薄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了里面的镁,故镁不需要像钠似的进行特殊保护

C.铝制品在生活中非常普遍,这是因为铝不活泼

D.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因生成的氧化物很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故铁制品往往需涂保护层

解析: 铝因易与O2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而耐腐蚀,我们日常用的铝制品常采用特殊工艺将氧化膜变厚,保护作用更好,并不是铝不活泼。

答案: C 3.(2010·九江三模)新买的铝锅、铝壶用来烧开水时,凡是水浸到的地方都会变成黑色,这与水中含有下列哪种可溶盐有关()A.钠盐

C.钙盐

B.钾盐 D.铁盐

解析: 这是生活中的一种现象,其原因是水中溶有铁盐,活泼的铝可和它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的铁附着在铝表面,呈现黑色。

答案: D 4.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合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目前我国流通的硬币是由合金材料制造的 B.生铁、普通钢和不锈钢中的碳含量依次增加 C.镁在空气中燃烧发生耀眼的白光,可用于制作照明弹 D.日用铝制品表面覆盖着氧化膜,对内部金属起保护作用

解析: 普通钢的含碳量比生铁要低,而不锈钢是在普通钢中掺入其他金属,故其含碳

答案: A 9.已知A是一种金属单质,B显淡黄色,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则C的以下性质错误的是()

A.溶液呈碱性

B.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C.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气体 D.受热易分解

解析: A是金属,则B是淡黄色的金属氧化物,即B为Na2O2,依次可推知A为Na,C为Na2CO3,D为NaOH;Na2CO3溶液呈碱性,A项正确;Na2CO3+Ca(OH)2===CaCO3↓+2NaOH,B项正确;Na2CO3+2HCl===2NaCl+CO2↑+H2O,C项正确;Na2CO3性质稳定,受热不分解,D错误。

答案: D 10.甲、乙、丙、丁分别是Al2(SO4)

3、FeSO4、NaOH、BaCl2 四种物质中的一种,若将丁溶液滴入乙溶液中,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加则沉淀消失;若将丁溶液滴入甲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发生,据此可推断丙物质是()A.Al2(SO4)C.BaCl

2B.NaOH D.FeSO4

解析: 由将丁溶液滴入乙溶液中,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加则沉淀消失这一现象可知,丁为NaOH溶液,乙为Al2(SO4)3溶液,BaCl2和FeSO4两物质中与NaOH溶液不反应的是BaCl2溶液,所以甲为BaCl2,则丙为FeSO4。

答案: D 11.在下列溶液中,分别滴加NH4SCN溶液后,溶液不呈红色的是()A.加入足量镁粉的Fe2(SO4)3溶液 B.FeCl2溶液与稀硝酸混合后的溶液

C.铁丝在足量的氯气中燃烧后所得产物的溶液 D.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绿矾溶液

解析: A项中由于发生反应Mg+2Fe3===Mg2+2Fe2而不含Fe3,所以滴加NH4SCN

+溶液不呈红色。B、C、D三项中,铁元素分别被HNO3、Cl2、O2氧化成Fe3

+答案: A 12.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将铁粉加入稀硫酸中:2Fe+6H===2Fe3+3H2↑

+B.将磁性氧化铁(Fe3O4)溶于盐酸:Fe3O4+8H===3Fe3+4H2O

+C.将氯化亚铁溶液和稀硝酸混合:Fe2+4H+NO3===Fe3+2H2O+NO↑

――――――→说明盐酸不足,硫酸过量;根据盐酸求出生成H2 0.1 mol,则H2SO4生成H2 0.15 mol,则铁粉为0.15 mol。

答案: C 16.(10分)钠、铝、铁是三种重要的金属。请回答:

(1)钠元素的金属性比铝的________(填“强”或“弱”)。

(2)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水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填序号)a.钠沉到水底 b.钠熔成小球 c.小球四处游动

(3)Fe跟Cl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所得产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将该产物溶于水配成溶液,分装在两支试管中。请回答:

a.若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则溶液变成________色。

b.向另一支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强

(2)2Na+2H2O===2Na+2OH+H2↑ bc(3)FeCl3 红 生成红褐色沉淀 Fe3+3OH===Fe(OH)3↓

-现生成H2 2∶317.(12分)钠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很难完整地观察到反应全过程的有关现象。有人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改进:先在试管内新制备的硫酸亚铁溶液上面覆盖一薄层汽油,然后将试管放入烧杯中,待试管内汽油层消失后,往试管内投入一小粒钠并迅速塞上带导管的单孔塞。

(1)实验中汽油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加入钠后观察到液面上有大量气泡逸出,溶液中有________色沉淀生成。(3)如果往试管中加入汽油后即投入钠粒,可能发生爆炸,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写出钠与Fe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要制Fe(OH)2必须防止氧化,主要措施有:①赶尽空气以便在惰性或还原性气体气氛下反应;②隔绝空气,如用苯、汽油、煤油覆盖在液面上;③采用新制备的亚铁盐溶液,溶解亚铁盐时要先将蒸馏水煮沸除去氧气;④向亚铁盐溶液中滴加碱溶液时,将胶头滴管的尖嘴插入亚铁盐溶液中,使Fe(OH)2生成于溶氧少的部位。

红褐色沉淀;绿色粉末、黑色粉末、蓝色溶液等。

答案:(1)Cu2(OH)2CO3 FeCl3

(2)FeCl3+3NaOH===Fe(OH)3↓+3NaCl 2H2O=====2H2↑+O2↑ Fe+CuSO4===Cu+FeSO4

(3)Fe(J)化学性质活泼,易被氧化(或易被腐蚀)20.(10分)把一定质量的镁、铝混合物投入到1 mol·L后,向溶液中加入1 mol·L

1-1

通电的盐酸中,待金属完全溶解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则:

(1)金属铝的质量为________。(2)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3)n(Mg)/n(Al)的最大值是________。

解析: 弄清图象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由图象分析可知,溶解生成的氢氧化铝所需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1 mol·L1×(90 mL-80 mL)×103L/mL=0.01 mol,则由

11.初中化学寒假作业设计 篇十一

【关键词】初中化学  化学教学  前置性作业

初中化学教师应用布置前置性作业,将能有效的引导学生落实课前预习的环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化学教师就能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应用化学习题法引导学生做前置性作业

学生在做课前预习的时候,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找不到需要学习的重点,如果学生找不到需要学习的重点,可能就会在预习的时候泛泛的浏览过课文而不会深思课文中重点、难点是什么。化学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以前给学生布置两三道化学习题,让学生通过做习题了解下节课需要学习的重点。

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燃烧与灭火》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做以下的习题:

由于种种原因,科威特的几百口油井曾经引起大火,有些人担忧,油田的燃烧会让地壳内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与热量,这会引起地球的爆炸,你认为呢?请从化学的角度解释你的理由。如果你身为现场救灾的指挥官,你会用哪几种方式扑灭油田的大火?

教师通过几道习题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知识,学生通过做这习题就能了解到自己是否有看懂课文中描述的化学知识,然后通过充分的预习把握住化学课本中的重点和难点。

化学教师通过给学生布置化学习题,可让学生找到预习的方向,当学生抓住了预习要点的时候,他们就能有效的阅读课本,化学教师就能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应用化学实验法引导学生做前置性作业

化学教师在开展化学教学的时候,有时需要用做实验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需要引导学生自主的做化学实验。此时化学教师将面对几个教学的难题。如果化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实验,可能教师的教学时间较少,不能引导学生做完实验;如果教师不引导学生做实验,学生可能会存在知识结构缺陷,以后解决化学问题时将会面临很多困难。如果化学教师能够用布置前置性作业的方法,让学生应用家庭现有的设备做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能解决以上的教学难题。

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燃烧与灭火》为例,化学教师可应用前置性的作业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物体燃烧需要哪几个方面的条件?请应用家庭中现有的设备设计化学实验,应用化学实验的结果说明你的答案。

有一名学生通过思考以后,做了几个化学实验,然后给出化学结论:物体要燃烧,首先必须是可燃物;其次需要着火点,如果将木柴放在常温下,它不能燃烧;然而将它放在火焰中它就能燃烧;最后需要空气的支持,点燃一根火柴,让它燃烧,如果不隔绝空气,它就能一直燃烧,直到燃烧物燃烧殆尽;如果在燃烧的过程中用一个透明的玻璃杯罩住它,那么即使燃烧物没有燃烧殆尽,它也不能再继续燃烧。这名学生通过做这道化学实验就能自己归纳出物质燃烧的原理。

初中化学教师在布置前置性作业时,可引导学生应用家庭现有的条件设计和进行化学实验,学生在做做这样的化学时间时,将理解到化学知识是来原于生活的,化学实验只是提炼了生活中的现象,让人们能够更清晰的理解化学知识。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观能动性,让学生能从实践的角度自主的理解化学知识,化学教师布置这种前置作业能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应用生活实践法引导学生做前置性作业

如果化学教师一味的只是给学生布置书面作业,学生将会对化学课程产生错误的认知,学生将会觉得学习化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做化学习题、做好化学试卷,这会使学生产生被动的学习心理。如果化学教师能够结合生活实践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化学,更深入的理解化学知识。

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燃烧与灭火》为例,化学教师可在布置前置作业的环节给学生看几条当地的网吧出现火灾事故的新闻,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别处没有频繁的出现火灾,网吧却经常出现火灾呢?这意味着网吧有哪些问题呢?请从化学的角度提出减少网吧火灾问题的办法。学生通过调查、走访,将能理解到会经常发生火灾的网吧存在以下几个问题:这些网吧存在火源的隐患,比如部分网吧中的客人经常吸烟,有时会随手抛烟头,或者网吧中网线设计不可学,经常会因为短路等现象溅起火花;网吧中杂物堆得太多,且这些杂物为易燃物;网吧的老板为了减少经营成本没有按规定安置好灭火设备,一旦发生火灾,火势将不能被即时扑灭。学生通过调查研究,将能更深入的理解到燃烧与灭火这一课讲述的内容,学生将能体会在生活中应用到化学知识的意义。

化学教师在布置前置性作业的环节,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践学习化学知识,学生将能在生活实践中深入的思考化学知识,他们的视野将能变得更开阔。

总结

在信息社会里,化学教师可用信息设备为学生布置化学前置性作业,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以前找到学习的重点、提高实践能力、拓展化学知识,化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会因此而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汪群燕. 生本理念下初中社会前置作业有效性的实践和探索[J]. 吉林教育,2013(11).

[2] 丁玲、李生林、周翠兰. 浅议在生本教育下如何设置前置性作业[J]. 新课程学习(上),2012(06).

[3] 王鹏. 生本理念下前置性作业的设计[J]. 青海教育,2012(05).

12.初中化学寒假作业设计 篇十二

一、设计分层作业, 兼顾学生发展

一般而言, 班级内的学生化学水平各不一样。因此, 为了兼顾学生的发展, 化学教师可以设计分层作业。首先, 化学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化学水平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A层次的学生化学水平较高, 可以设计拓展性强, 难度稍大的题目, C层次的学生化学水平较低, 可以设计基础类题目加以巩固, 而B层次的学生则介于两者之间。此外, C层次的学生可以有选择性的做B层次学生的作业, B层次的学生也可以有选择性的做A层次学生的作业。这样, 学生可以有选择性完成作业, 凸显新课改背景下的人文教育理念。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这一课的作业设计为例。A层次学生的作业可以这样设计: 如果你是一名营养师, 请按照刚刚所学的内容, 安排人类一天的食谱。要求营养要均衡, 同时说明这样安排的理由。C层次学生的作业可以这样设计: 请用表格形式列出人类所需的六大营养物质, 表格内容需要包括每种营养物质的作用、构成、种类和食物来源。B层次学生的作业可以这样设计: 请看看某个家庭一天的食谱, 分析他们所摄入的营养有哪些? 他的食谱是否应添加一些其他食物? 食谱如下: 米饭、馒头 ( 主食) 、咸鸭蛋、红烧肉、花生米 ( 副食) 、牛奶 ( 饮料) 。基于学生化学基础设计分层作业, 可以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彻底摒弃作业“一刀切”的做法, 深受学生欢迎。

二、设计生活作业, 激发学生探讨

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为了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化学, 教师可以设计生活化作业, 激发学生探讨。如2013年我国大范围内出现了雾霾天气, 化学教师可以以此作为作业背景, 让学生利用化学知识分析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和指出雾霾天气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和影响。这类作业既与当前国内热点相关, 也与人类基本生活密切联系。因此, 生活化作业有助于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点燃, 促使其不断深入探索。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化学实验鉴别食盐和纯碱, 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想出办法鉴别。有些学生利用稀盐酸加以鉴别, 滴入时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没有气泡的是食盐, 反之为纯碱。也有一些同学直接用手触摸鉴别, 有滑腻感的是纯碱。又如,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探究含磷洗衣粉为什么是禁用的? 如何检验家庭中的自来水是否含有氯离子? 实践证明, 初中生乐于融入与生活相关的化学作业中, 愿意主动探索化学的奥秘所在。只要化学教师抓住学生的“兴奋点”, 布置与之相关的作业, 学生就会积极响应。最后, 这些都会形成化学教学上的有利因素。

三、设计口头表达作业, 提高语言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行, 初中化学中对学生的表达能力也作了相应要求。经研究发现, 近年来中考化学题中增加了简答题, 以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但从得分率来看, 这一块属于学生的弱项, 因为得分率普遍较低。因此, 化学课堂上也需要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而口头表达作业的设计恰好可以为学生提供表达机会, 让学生通过口头作业提高语言能力。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金属材料》这一节课的作业设计为例,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完成作业。作业如下: “生活中的菜刀、镰刀、锤子等都是用铁制造而成, 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用铁制造而不是用铅制造呢? 从导电性能来看, 银比铜好, 但是为什么电线多数使用铜制而不是银制呢?灯泡里的灯丝为什么不能用锡制呢? 如果用锡制, 有可能出现什么情况?水龙头为什么要镀铬而不是镀金呢? 如果在水龙头镀金, 会有什么情况发生呢?”教师安排学生分组讨论, 并派代表进行表述。组内成员也可以对本组成员的回答或者其他组成员的回答进行拓展性回答。实践证明, 此类作业灵活性很强, 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回答可以最大化活跃课堂氛围。

四、设计实践作业, 培养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化学教师的责任所在。而实践恰巧可以搭建通往创新的桥梁。因此, 化学教师可以利用实践作业, 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此外, 设计实践型化学作业不仅丰富了作业形式, 还能使学生从模式化作业中得到解脱。如学生学完人教版初中化学《自然界中的水》这一课后, 教师可以设计实践作业, 即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净水器。这个作业也属于小小发明的范畴, 学生很容易投入这类作业中, 并积极寻找实验所需要的材料, 不断探究。又如, 学生学完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肥料》这一课后, 教师可以布置调查研究型作业。教师可以让学生调查当地农民是如何使用化肥的, 让学生分析当地农民使用化肥的方法是否科学? 如果化肥使用方法不科学, 那么应如何改善? 实践证明, 这些实践型化学作业受到学生的欢迎, 学生乐于完成此类作业, 并在作业完成过程中得到有效提高。

总之, 初中生需要多样化的作业设计, 多样化的作业有利于学生化学兴趣的激发。化学教师应不断深入了解初中生特点, 融合新课改理念, 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形式, 让学生把完成作业当成一种“享受”, 逐步赶走学生对作业的畏惧感, 减轻学习压力。但是, 化学教师切不可过分追求作业形式, 应在设计多样化作业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化学的魅力, 并有所收获。只有这样, 作业的“功效”才会愈加凸显。

摘要:新课改实施以来, 要求各科教师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但是, 很多教师忽视了作业也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 作业的形式没有得到有效革新。此外, 由于众多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太深, 所以所布置的作业多以考试为导向, 缺乏创新性。这类作业形式不但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还无形中给学生增添了心理压力。因此, 在新课改背景下, 需要设计多样化的作业, 以迎合学生的心理和发展需求。

关键词:初中化学,作业形式,多样化设计

参考文献

[1]唐庆丰.初中化学优化作业设计实施方案[J].考试周刊, 2011, (48) .

[2]仲雷.优化化学作业设计, 减轻学生负担[J].新课程学习, 2010, (12) .

13.500字初中寒假作业日记 篇十三

那天下午,我们同学们纷纷拿出了在一个多月里面精心排版、制作的20寒假作业文件夹,内容和封面图案那还真是去五花八门、眼花缭乱。有人以画画为主,有人都是打印的,你瞧!一个同学的内容与众不同,他把寒假作业做成一本漂亮的书,就像是翻阅着他在寒假的日记;你瞧!一个同学的自主作业多么好呀,自己的本领展现给了大家,让同学看到了她的优点;你再瞧!一个同学画画的能力非常强,生动活泼……我们在一种激烈的气氛下开始了。

“咱班人人都是小评委,手儿拿纸齐投票,看看这个看看那,好的直往纸上画”,同学们围着教室走来走去,每一本都要认真、仔细的阅览,有的看着看着直摇头,有的一副惊讶的表情,我想他看的那一本是出乎预料的好,还有的同学就只看封面,结果好的一大堆,自己也不知那本是好呀!班里的小记者也拿手机、照相机“咔嚓咔嚓”地拍着,留着了这次的展示会的情况。

一节课过去了,“小评委”们纷纷写好了自己心目中最好的寒假作业文件夹,交到了老师的手里。我们每个人都期待着冠军。

14.初中生寒假作业欠缺检讨书 篇十四

在有过错的情况下,为了避免今后再出现此类事件,我们常常被要求写检讨书,以对出现的问题和过错进行检讨,在写检讨书的时候要注意用语诚恳。写检讨书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生寒假作业欠缺检讨书,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您好!

实在是非常的抱歉,我因为在放假期间玩的太入迷,导致在学习还没能情况下就一直沉迷于的放松之中。这不仅仅让我寒假期间在学习上基本没有什么长进,甚至在一些基础的工作任务上,都没能做好!就像是这次的,作为一名初中生,我自然知道作业的重要性。但是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一直只想着去游戏,去放纵自己,让自己的心渐渐的在寒假的欢乐中散漫了起来。但是,我并没有一直这样下去。在后面,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且通过调整自己,开始积极的在寒假的后期完成自己的`任务。

可是,在放送了许久的当时,自己对于任务和寒假作业,已经非常混乱了。寒假的联络不便,自己也没能联系上同学们。最终,自己只能靠回忆和猜测来完成自己的寒假作业。对此,我真的感到非常的抱歉。当然,这样的做法是无奈之举。在回到学校后,我发现自己居然还有这么多的任务和工作没能完成!这使得我非常的惭愧!自己作为一名学生,没能及时的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已经是非常痛心的事情了,但是自己的作业也没能完成,而且居然还差这么多!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去表达自己的心情,但是心中早已填满了懊悔。

在这次的错误发生后,我也曾向着去弥补,在正式开学前将自己的错误弥补起来!但是,通过最后一段时间的努力,我失望的发现自己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这些欠缺的作业,只能写多少算多少的尽力去完成自己的任务。

我很惭愧,通过这次的错误,我才认识到,自己如果不去认真的完成自己的任务,就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如果我们按时、严格的将自己的作业分批次去完成,怎么还会剩下这么多呢?如果我能严格的管理自己,也就不会造成这些众多的问题!如果我能认识到,责任和义务是多么的重要,我也就不会这样放纵自己!

我真的很惭愧,自己没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没能完成自己的作业。但是在这次的反省中,我已经有了清晰的认识!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严格的要求自己,管理自己!让自己在学习中成为一名有目标,有原则的人!我不会再犯下同样的错误,过去的错误,我也会努力的去弥补,希望老师能原谅我,再给我一次改过的机会!

此致

敬礼!

检讨人:xxx

15.初中化学寒假作业设计 篇十五

一、作业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教育心理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反馈对练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没有反馈的练习是无效的练习。要想使练习起到好的作用, 就要提供反馈。反馈的时间不同, 其作用也不同, 一般是要给学习者对所学的知识、技能留有一定的反思的时间之后才提供反馈, 也就是反馈要及时, 但不应马上给。但是, 从目前的作业教学的现状来看, 主要有以下几点问题。

(一) 从布置到反馈间隔时间过长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当前化学学科是一门重点的理科学科, 但学生在初三才接触这门学科, 本身会有一种惧怕的心理存在。另外, 初中化学教师的工作量普遍偏重, 化学教师在备课的同时还需要准备化学实验的器材, 再加上其他的事务性的工作, 任务比较繁重。因此, 在从布置作业到批改作业, 最后反馈到学生手里, 一般时间间隔短则两三天, 有的还有一个星期。学生在看到自己作业本上的反馈信息时甚至还需要仔细想想这道题的题意是什么。这就造成学生在课堂中、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 正确的得不到强化, 错误的也得不到及时改正, 这样的反馈效果值得我们深思, 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批改作业的信息价值, 也提高不了教学质量。

(二) 学生实际得到的反馈信息少

初中化学教师的教学任务很重, 作业批改在实际的工作量上占的比重也相对很少, 这就造成批改作业的质量上不达标。教师一般只是“蜻蜓点水”, 简单划上对、错号, 对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出现的想法和思考不能做到全面分析, 学生得不到反馈。学生看到教师批改过的作业, 看到的只是对错号, 却不明白错因。因此, 学生看到发下来的作业也只是翻翻看看自己有没有错的, 有错的也只是感觉心里不舒服, 也不知道怎么才能改正。这样低水平的反馈, 信息量过小, 作业利用价值不大。

(三) 校正措施不力

从化学教师布置作业到学生再次看到自己的作业, 因为间隔时间过长, 学生对布置的作业题也忘了不少, 在加上其他学科的上课、作业等任务, 他们的课业负担较重, 根本没有时间再回头看看这次作业中讲的是那部分知识, 也没有时间去校正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这就造成了上课学会了多少就是多少, 作业只是在做的时候有用, 其他的只是完成任务而已, 对学习没有多大帮助, 这就违背了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二、几种有效的作业批改方法

鉴于上述问题,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种批改方法。

(一) 坚持当堂作业当堂批改

当前,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要转变师生的角色和地位, 教师是主导、学生才是主体。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要把课堂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 让学生主动探究、实践, 其中也包括在课堂上对自己的作业检查。这种做法更能有效地发挥作业反馈快、知识巩固及时等优点。可以采取的形式有:

1. 学生自己批改。

等学生做完作业后, 教师可以公布标准答案 (可能会多种解题方法) , 让学生亲自对照自己的作业, 自己批改自己的作业。这种形式能够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对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很大帮助。

2. 学生互改。

教师可以同桌为单位, 让学生互相批改对方的作业, 在这期间, 可以让学生充分讨论问题, 总结出几个关键点。也可以分成几个小组进行。然后, 教师综合各桌、各组意见后公布标准答案, 让他们进行互改。这种形式可以让学生在批改的过程中学习到好的解题方法, 同时也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的作风和品德。

(二) 教师要有精有粗地批改作业

教师在布置完作业后, 应好好地思索问题的答案和出错点。等作业收齐后, 分别找出成绩好、中、差这三类学生的作业各几本, 对这些作业应进行精批细改, 深入了解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 是否掌握了这节课所学知识, 掌握的程度如何。而对于其他学生的作业就可以进行粗略地批改, 学生轮流地得到教师的不同层次的批改。这样做, 对教师来说也可以得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反馈, 以便在教学中可以进行分类辅导,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教师也可以有效减轻批改作业的负担, 使教师有更多时间钻研教材, 改进教法。对于学生来说, 可以对比教师精细批改和粗略批改这两种不同层次的反馈, 让学生在知道在以后的学习中应从哪些方面来改善自己的做题步骤和方法, 进而对自己以后的学习方法会有很大触动和改善。

(三) 充分利用多媒体、校园网, 发挥电子作业批改功能

随着现代化教学设备进入学校, 学生也享受到了各种电子化的教学设备带来的便利。这些电子化的教学设备集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影视等多种信息传输手段为一体;使学习者打开所有的通道来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可以缩短时空距离, 可以全面对学生进行辅导, 从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教师可以把作业评改、例题剖析等有助于学生学习的信息以电子的形式传给各个学生, 同时学生也可以利用同样的方法把问题和建议、感受、学习困惑等信息传给教师。这种多途径、多方法的反馈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好处, 学生可以及时得到教师的反馈信息, 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 并跟着这些情况来及时的调整教学的进度和教学的目标, 从而更能符合学生的发展, 更有利于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反馈的形式多样, 以上形式也是灵活运用的。只要教师认真专研, 一定会找到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作业批改的方法。

上一篇:小学语文质量检测任务下一篇:房地产开发公司土建工程师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