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制度(精选16篇)
1.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制度 篇一
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培训小结
为有效促进我镇心脑血管疾病登记报告制度施行,推进我镇慢病登记与上报规范化进程。2016年4月20日,田庄中心卫生院举办“心脑血管事件登记”培训,此次培训乡医17人。
培训就心脑血管工作的组织管理、如何准确填写心脑血管报告项目及登记报告中出现问题最多的报告病种、分类和编码、心脑血管登记报告的意义、登记规范的运用以及明确医务工作者易混淆的疾病等内容进行讲解。同时结合实际工作,进行现场案例分析演练,确保乡医准确理解授课内容。
通过培训,加强了心脑血管登记工作的薄弱环节让大家对报病过程有了更深刻认识,希望能够通过实际工作来对学习效果进行检验,不断夯实我镇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的创建基础。
田庄中心卫生院 2016年4月20日
2.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制度 篇二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月—2008年12月本院1 000例体检者作为{JP3研究对象。其中男624例, 女376例, 年龄34岁~88岁 (57.35岁±13.02岁) 。纳入标准:≥35岁, 思维清晰、意识正常, 能够积极配合医疗人员检测和随访调查的病人[2]。排除标准:①所有不配合检查的对象;②存在脑血栓、冠心病和脑出血史等心脑血管疾病病史的病人;③年龄<35岁的病人;④心功能不全以及四肢和躯干动脉存在闭塞现象的病人。
1.2方法
1.2.1生化和血压检测采集晨起空腹血, 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血清总胆固醇 (TC) 、低密度脂蛋白 (LDL) 、高密度脂蛋白 (HDL) 、三酰甘油 (TG) 和空腹血糖 (FBG) 水平进行检测。用动态血压监测仪对24h血压动态水平进行监测。
1.2.2脉搏波传导速度检测采用型号为BP-203RPEⅢ的欧姆龙动脉硬化检测装置进行检测。受试者采取仰卧位, 压力感受器分别置于左右两侧上臂肱动脉及脚踝踝动脉搏动处, 测定臂踝脉搏波速度 (brachial 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 baPWV) 。
1.2.3分组标准根据《血管早期病变检测中国专家建议》[1]: baPWV<12m/s为正常;baPWV在12m/s~16m/s为轻度动脉硬化;baPWV>16m/s为重度动脉硬化。
1.2.4心脑血管事件调查对研究对象在2009年1月—2012年12月进行为期4年的随访调查。主要通过入户调查和电话访问的方式对纳入的研究对象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包括猝死、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出血、急性脑梗死和脑血栓形成等) 进行调查。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 组间对比采用卡方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随访4年, 有4例失访, 共随访996例。其中正常组396例, baPWV为 (10.57±1.28) m/s;轻度动脉硬化组354例, baPWV为 (14.27±1.83) m/s;重度动脉硬化组246例, baPWV为 (18.84±3.47) m/s。
2.2三组基线特征比较动脉硬化程度越重其血脂、血压及血糖等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指标越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详见表1。
2.3三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轻度动脉硬化组和重度动脉硬化组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 重度动脉硬化组明显高于轻度动脉硬化组, 说明由脉搏波传导速度测定的动脉硬化程度与心脑血管发生率之间呈正相关, 即脉搏波传导速度越快, 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越高 (P<0.05) 。详见表2。
例 (%)
3讨论
心脑血管事件是指由于危险因素作用引起心脏血管和大脑血管病变而产生的急性特发性疾病, 包括猝死、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脑出血、急性脑梗死和脑血栓形成等[3]。近年来, 我国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逐年上升, 在城市居民全死因顺位中, 已跃居第二位, 在农村居民中则占据首位, 每年因患心脑血管疾病致死的超过1百万人, 存活者中也有约75%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残疾[4]。这给个人、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 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降低死亡率, 促进病人预后的最好方式[5]。因此寻找敏感的早期预测指标具有极为重要的公共卫生和临床意义。
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会逐渐减弱, 由于胶原蛋白的流失导致血管弹性减弱, 血管逐渐纤维化和钙化, 由此引发的动脉壁僵硬即动脉硬化会促使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6]。脉搏波传导速度是指脉搏波由动脉的某一特定位置沿管壁传播至另一特定的位置的速率, 是可以用来反映动脉的弹性以及可扩张性的非侵入性指标。如果脉搏波传导速度越快, 则动脉硬化程度越高, 血管顺应性越差, 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可能性就会较高[7,8]。由于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度高以及无创性等特点, 该项检查现在已经成为早期监测心脑血管功能的金标准[5,6,9]。
本研究中, 根据脉搏波传导速度, 将纳入的合格研究对象划分为重度动脉硬化组、轻度动脉硬化组和正常组, 结果发现血脂、血压及血糖等心脑血管事件危险因素指标在不同的组别存在显著差异, 其危险程度由正常组、轻度动脉硬化组、重度动脉硬化组递增。随访4年后结果显示, 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随着脉搏波传导速度的上升呈递增的趋势, 即脉搏波传导速度越快, 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越高。
脉搏波传导速度是评估动脉血管结构和功能简洁易行的非侵入性指标, 能有效地早期预测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适用于临床和流行病学的筛检的诊断。由于该类测量简便、省时、可操作、重复性好, 且具有无创伤的优势, 所以容易被研究对象所接受, 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脉搏波传导速度和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JP3选取我院体检者1 000名, 进行臂踝脉搏波速度 (baPWV) 检测, 并根据检测结果分为正常组、轻度动脉硬化组和重度动脉硬化组, 随访4年, 对三组的心脑血管事件进行记录, 统计分析脉搏波传导速度和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结果 动脉硬化程度越重其血脂、血压及血糖等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指标越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重度动脉硬化组为31.7%, 轻度动脉硬化组为15.3%, 明显高于正常组的8.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重度动脉硬化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轻度动脉硬化组 (P<0.05) 。结论 脉搏波传导速度越快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可能性越高。脉搏波传导速度是早期预测心脑血管事件的敏感性指标, 且简单易行。
关键词:动脉硬化,脉搏波传导速度,心脑血管事件,相关性
参考文献
[1]中国医学基金会血管病变防治委员会.中国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应用指南[J].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2007, 19 (25) :323-331.
[2]刘小伟.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心脑血管事件及死亡率的关系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 2012, 2 (17) :60-61.
[3]王艳玲, 苏海涛.脉搏波传导速度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 14 (8) :880.
[4]王宏宇, 张维忠, 龚兰生, 等.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与大动脉缓冲功能关系的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1, 29:206-209.
[5]Kjm J, Cha MJ, Lee DH, et al.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erebral atherosclerosis and arterial stiffness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J].Atherosclerosis, 2011, 219 (224) :887-891.
[6]Tuttolomond.A, Disclacca R, Di Raimondo D, et al.Arterial stiffness indexes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Relationship with stroke subtype[J].Atherosclerosis, 2010, 211 (125) :187-194.
[7]McDonald DA.Regional pulse-wave velocity in the arterial tree[J].Appl Physiol, 1998, 24 (9) :73-78.
[8]Heijden-Spek JJ, Staessen JA, Fagard RH, et al.Effect of age on branchial artery wall properties differs from the aorta and is genderdependent:A population study[J].Hypertension, 2000, 35 (2) :637-642.
3.认识心血管事件链 篇三
起 因:“三高”是主要因素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目前世界公认的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高血压如果控制不理想,很容易启动心血管事件链,临床研究发现,收缩压每升高20mmHg或者舒张压每升高10mmHg,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危险就会增加一倍。血压升高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急剧的血压升高还可以诱发急性心肌梗死。据调查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达18.8%,患者已达1.6亿,但控制率仅为6%,因此专家呼吁高血压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从源头阻断心血管疾病。
高血脂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增高的脂质不仅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致使血流缓慢,还会损伤血管内皮并沉积于内皮损伤处,逐渐形成粥样硬化斑块,致使动脉管腔变小,血流量减少,造成心肌缺血,引发心绞痛,形成冠心病。而且研究发现,血脂增高形成粥样硬化斑块以后,会导致心肌功能紊乱,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会大量激活,促使血管动脉痉挛,诱使肾上腺分泌升压素,导致血压升高。高血脂和高血压同时存在,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会更高。
高血糖和心血管疾病之间关系密切,医学界形象地称之为“一对结伴而来的健康杀手”。一方面,血糖升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非糖尿病人群的2至4倍,并且约75%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另一方面,心血管疾病患者同样也是高血糖的高危人群,欧洲心脏调查显示,2/3的冠心病患者会合并高血糖,我国形势更为严重,这一比例高达4/5,意味着五位冠心病患者中就有四位是高血糖患者,因而目前医学界有“2型糖尿病是一种心血管疾病”的新说法出现。
发 展:内皮损伤、斑块形成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之所以会引发心血管疾病,主要原因是这些因素都会损伤血管内皮。血管内皮受损以后,内皮细胞之间的连接不再平整光滑连续,内皮就会变得坑坑洼洼,血管弹性随之变差。这会引发两方面的危害,一方面,血液中升高的脂质、凝集的血小板等会附着在受损不平的血管壁上,逐渐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影响血流的顺畅运行,导致心脏、大脑的血供减少,发生心血管疾病。另一方面,内皮受损的血管弹性变差,会导致血管痉挛的发生,血管发生痉挛同样会影响心脑的血液供应。
进 程:诱发多种心血管病
“三高”因素得不到有效控制,出现了内皮损伤、粥样硬化斑块,再进一步发展就会发生一系列心血管疾病。首先是冠心病心绞痛,这是由于粥样硬化斑块造成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无法满足心肌代谢的需求,心肌一旦缺血缺氧,人就会感觉不舒服,出现心绞痛。另外,冠状动脉发生痉挛时,也会造成心肌暂时性缺血缺氧引发心绞痛。
在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因作用下,血管中的粥样硬化斑块会发生破裂。斑块破裂后,其内容物会立即涌出,进入血液中,形成血栓。血栓堵塞住心脏血管以后,就会发生心肌梗死,造成堵塞区域心脏的血液供应急剧减少或中断,会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持久的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
心律失常,通俗来讲就是心脏的跳动失去了原有的节律或频率,不再按照原来规律跳动,导致人体出现心慌、气短、胸闷、失眠、乏力等症状,该病不仅会引发其他心脏疾患,甚至会造成猝死。冠心病则是引发心律失常的最重要疾病,临床中常见冠心病患者在劳累、情绪激动、吸烟酗酒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心律失常。冠心病患者本就心肌供血不足,一旦出现心律失常,会加重心肌缺血的程度,同时会加重冠心病病情。另外,很多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也会出现心律失常,如果是严重的心律失常,那么心梗患者往往会有生命危险。
4.重大事件报告制度 篇四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有关平安创建工作的文件精神,有力推进“平安茨芭”建设,做好新形势下的重大事项和不安定因素排查工作,及时发现排查各类重大事项和不安定因素苗头源头,依法维护广大群众利益,及时遏止、制止重特大矛盾纠纷和社会不安定因素的扩大,真正形成大调解的工作格局,确保社会政治稳定,结合我镇实际,制定《茨芭镇重大事项和不安定因素排查制度》。
一、组织领导
重大事项和不安定因素排查工作由镇党政主要领导负总则,具体由分管党务的党委副书记抓落实。排查调处工作小组成员结合茨芭镇综治工作中心各部门、成员单位的力量,还加入司法所、派出所及镇行政区域等一些重点企业,整合各单位的资源,各行政村的治调主任、社情民意信息员为基层信息员,及时掌握基层第一线的相关情况。
二、职责任务
1、负责本辖区内的各类重大矛盾纠纷及不安定因素的排查、调处等工作,掌握矛盾纠纷动态、落实、预防、化解。
2、贯彻上级有关此项工作的指示,研究拟定本辖区域内重大矛盾纠纷和不安定因素排查工作的计划、方案、措施等,并组织实施。
3、及时开展基层调查研究工作,对近段性的工作进行形势分析,为领导决策工作提供参考性意见。
三、具体制度
1、重大矛盾纠纷和不安定因素平常与全镇每月一次的矛盾纠纷、社会不安定因素排查有机结合起来。在重大节假期间、特殊敏感期间实行随时排查的工作方法。
2、工作例会制度与镇综治工作中心有机结合、有机进行。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工作部署,总结经验和做法,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研究部署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推进社会政治稳定的思路和对策。
3、各行政村、企事业单位都要落实工作责任心强、政治意识高、群众基础好的人员作为重大矛盾纠纷和社会不安定因素的信息员,信息员要定期向所在单位汇报情况。
4、各行政村、企事业单位和信息员发现重大矛盾纠纷及社会不安定因素的苗头信息时,在及时做好制止事态扩大的同时,及时向镇综治信访办公室及镇党政主要领导报告,避免矛盾的激化和事态的扩大。
5.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制度 篇五
1、忠告性通知
(1)在下列条件下应发布忠告性通知:
a)新发现一些注意事项需要提醒使用者时;
b)产品改动后可能给使用者带来影响和产生一些注意事项时;
c)产品发现有重大的缺陷可能危及人的安全和健康,需要召回处理或直接销毁时。
(2)忠告性通知的拟定与批准。
忠告性通知由质量部负责人负责拟定,并组织总经理、行政部、市场部、客服部各部门负责人进行评审,适时修改,最终由总经理批准后发布。
(3)忠告性通知的发布
对于产品的使用、改动、召回和销毁,可由市场部直接以书面形式通知顾客,确保使用者能及时得到相关信息。
2、不良事件报告:
a)出现重大人身伤害事故时,市场部应向总经理汇报,同时向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
b)对顾客重大财产造成损失,接到顾客的报诉时,市场部应向总经理汇报。
3、不良事件报告处理的主要职责:
b)公司各部门负责人及总经理负责不良事件的分析,管代负责出具《不良事件分析报告》。c)总经理负责《不良事件分析报告》的审批。
d)行政部及时向责任部门报告。
3、不良事件的信息收集分析和处理:
a.市场部第一时间内获得不良事件的有关信息并立即报告总经理,随后由市场部经理负责对不良事件的全过程进行调查了解和取证,并在一个工作日内编制《不良事件报告》上报总经理。总经理收到报告后,及时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对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找出事件的主要原因及应对处理措施。管代对事件分折的全过程进行记录并最终形成《不良事件分析报告》。
b.不良事件报告的批准与报告:
总经理负责《不良事件分析报告》的审批,管代应在知晓事件发生后的二十四小时内将不良事件报告呈报济南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管代及时同济南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做好呈报后的联络工作,将主管部门的有关意见和决定及时反馈总经理,总经理及时组织规定的人员对反馈做出反应,直到整个事件得到圆满的解决。
6.泄密事件报告和查处制度 篇六
第一条 为了规范南宫市环保局保密管理工作,根据国家保密局《泄露国家秘密事件查处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对泄露国家秘密事件报告和查处,其目的在于及时发现隐患,查补漏洞,查处泄露国家秘密事件,减少损失。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泄露国家秘密是指,违反保密法律、法规和规章,使国家秘密被不应知悉者知悉,或使国家秘密超出了限定的接触范围,而不能证明未被不应知悉者知悉的行为和事件。
对属于国家秘密的密品、密件,自发现下落不明之日起,绝密级十日内,机密、秘密级六十日内查无下落的,按泄密事件处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泄露国家秘密事件报告是指:基层部门或教职员工(包括对泄密事件的当事人、举报人)向上级保密组织的报告时限及报告内容。
发生、发现泄密事件,必须坚持“一事一报”和立即报告制度,严禁迟报、漏报、误报和隐瞒不报。
第四条 发生泄密事件,及时报告,及时查处,积极协助调查既是每一个人的责任,也是必须履行的保密义务。
第五条 基层发现或发生泄密事件,要立即向保密办公室报告,保密办公室接到报告后,要立即进行情况核实,在初步核实的前提下,对一般涉密事件须二十四小时内向上一级保密组织报告。
对重大泄密事件(一份绝密件或两份以上机密件)必须立即向上级保密组织报告。
第六条 对发生的一般泄密事件,查清情况后保密办公室向省保密局报告;对发生泄露绝密级国家秘密,向境外组织、机构或人员泄露机密级国家秘密等重大泄密事件要逐级报告。
第七条 泄密事件报告的内容。
(一)初次报告的内容:
1.泄密事件发生,发现的时间、地点、简要经过。2.泄密责任人的姓名、职务、政治面貌及所在部门、岗位。
3.泄密事项的名称,内容、密级、数量。4.对泄密事件造成的危害做出评估。5.应当采取的补救措施。
6.对该事件进行调查的整体方案。
(二)查处后报告的内容:
1.发生泄密事件的主要原因和教训。2.对有关责任人的处理情况。
3.采取的补救措施和加强保密工作的情况。第八条 本办法所称泄露国家秘密事件查处是指:对泄露国家秘密事件的调查处理,主要包括:
(一)查明所泄露国家秘密事项的内容、密级、危害程度,主要情节和有关责任者。
(二)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三)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或规定对泄密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并做出处理。情节严重的交由国家司法机关处理。
(四)针对泄密事件暴露出的问题,提出整改和加强保密工作的意见。
第九条 泄密事件的查处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和依法办事的原则。
第十条 一般泄密事件由局保密办公室负责调查,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保密工作部门对调查工作实施监督;重大泄密事件由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保密工作部门直接进行调查,局保密办公室协助配合。
第十一条 局保密办公室、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保密部门在查处案件中,基层部门和当事人要积极主动协助调查处理。
第十二条 泄密事件调查中,需要查明:
(一)被泄露国家秘密事件的具体内容、密级、数量。
(二)已经或可能造成的危害及危害程度。
(三)是否可以补救以及可以补救的措施。
(四)事件发生、发现的经过及主要情节。
(五)对事件性质的认定。
(六)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及对事件应负的责任。
(七)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或加强保密工作的意见。第十三条 对泄密事件的处理。在查明泄密事件的基础上,局保密办公室写出结案材料,对需要追究责任人刑事责任的,局保密办公室应立即将案件移交有关国家机关处理;对需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第十四条 对泄密事件责任人或事件有关责任人处罚种类:
(一)刑事处罚(由国家有关机关执行)。
(二)党纪、政纪处分(由局研究决定)。
(三)罚款:根据情节处责任人罚款。
(四)通报批评。对泄密情节轻微、没有造成危害后果,且认识态度好的给予通报批评。
第十五条 在泄密事件的报告、调查、处理过程中,基层部门和责任人要认真做好泄密事件的补救工作,及时堵塞漏洞,最大限度的减少因泄密造成的危害。
第十六条 泄密事件查处工作的终结期限为三个月(不含国家机关实行强制措施、诉讼时间)。
第十七条 泄密事件查处工作终结后,局保密办公室应向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保密部门报送泄密调查处理报告,报告内容按本办法第七条第二款执行。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南宫市环保局保密办公室负责解释,保密办公室按照职责范围对本办法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第十九条 本办法从下发之日起执行。过去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7.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制度 篇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60例患者中,男性有92例,女性有68例,年龄在36~78岁,患者的舒张压在90~108mmHg,收缩压在140~180mmHg,都是轻中度的高血压患者。本次研究排除了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心肌病者以及继发性的高血压患者。
1.2 方法
每天给予所有患者12.5mg的氢氯噻嗪,或者是每天10mg的依那普利和12.5mg的氢氯噻嗪[1],然后根据患者依从情况,分成非依从组、依从组,非依从组有86例,依从组有74例,然后每个月随访一次,记录并观察好患者的血压情况和心脑血管时间,总随访3年。
依从性定义:在治疗的时候,患者可以遵循医嘱配合治疗,而且服用药物累积的时间占了总服药时间80%,为依从;在治疗的时候,患者自行停药或者是没用按照医嘱患者,服药时间没有超过总服药时间80%,为非依从。
1.3 观察项目
一般观察项目包括对象、身高、性别、体质量、年龄;血压测量:试验对象在测血压前的15min不能吸烟,然后静坐10min,使用汞柱式的血压计测量血压,于治疗前的两周测量3次(非同日)血压[2],然后得出均值,在标准的状态下测量血压,就是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在患者同侧臂处使用相同的血压计,由同一人来测量;心脑血管事件包括猝死、心力衰竭、脑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及脑出血。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160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当P>0.05时,则没有统计学意义,如果P<0.05,那么就有统计学意义。使用均值±标准差来表示计量资料,组间用t进行检验。
2 结果
在160例高血压患者中,非依从组有86例患者,依从组有74例患者,在对患者治疗一年以后,对于依从组血压并不理想的患者,每天给予12.5mg的美托洛尔,或是25mg的氢氯噻嗪。
在对患者随访第三年的时候发现,非依从组患者的收缩压和基线值是,依从组患者是,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在对两组随访3年时发现,;非依从组有4例出现了非致死性的心脑血管事件,依从组有1例出现了非致死性的心脑血管事件;非依从组有2例出现了致死性的心脑血管事件,依从组没有患者出现出现致死性的心脑血管事件,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噻嗪类的利尿剂是治疗高血压常用药,很多临床研究都证明了噻嗪利尿剂可以明显的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同时也可以降低致残率、病死率,但是这几年新药的推广、研发,使得很多医患认为此类利尿剂疗效不及新研发的抗压药物,噻嗪类利尿剂处方量有明显的下降[3]。使用噻嗪类的利尿剂是会出现一些副作用的,比如说降低糖耐量、脂代谢紊乱、低血钾等,但是有相关研究证明,只要小剂量的服用就不会对患者产生过多影响,是安全可靠的。在本次研究中,每天给予了高血压患者12.5mg的氢氯噻嗪,患者经过治疗以后,舒张压、收缩压有明显的降低,但是依从患者和非依从患者的下降程度是有明显不同的。
现在我国患者有高血压的人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已经超过了1亿人,但是高血压知晓率仅是26%左右,治疗率仅是13%左右,而控制率则是3%,这些都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这样就会导致高血压的病死率、致残率、发病率直线上升,所以根据我国国情,探讨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是很重要的。通过ALLHAT试验发现[4],想要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就要先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在本次研究中,依从组患者治疗以后的舒张压、收缩压是(93.3±9.4)、(152.3±16.5) mmHg;非依从组患者治疗以后的舒张压、收缩压是(92.8±9.6)、(152.1±16.8) mm Hg,这说明了依从患者治疗的效果更好,而且依从组患者的无事件率也要明显的优于非依从组。通过本次研究证明了,如果患者依从性良好,那么使用噻嗪类的利尿剂治疗高血压患者,不但可以降低患者血压,同时也可以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摘要:目的 分析高血压患者不同治疗依从性对于心脑血管事件有何影响。方法 选择160例高血压患者, 给予依那普利、氢氯噻嗪或是单独使用氢氯噻嗪进行治疗, 然后根据患者的依从性, 将其分成非依从组和依从组, 同时观察治疗效果以及心脑血管事件。结果 在随访的第三年时, 非依从组有4例出现了非致死性的心脑血管事件, 依从组有1例出现了非致死性的心脑血管事件;非依从组有2例出现了致死性的心脑血管事件, 依从组没有患者出现出现致死性的心脑血管事件。结论 如果患者的依从性比较好, 那么就可以使用噻嗪类的利尿剂来治疗, 在减低血压的同时, 还会减少发生临床终点事件。
关键词:高血压,心脑血管事件,依从性
参考文献
[1]宋文华.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176例疗效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9, 2 (8) :69-74.
[2]赵海燕, 吴寿岭, 孙立霞, 等.氢氯噻嗪与螺内酯、卡托普利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J].高血压杂志, 2006, 12 (1) :12-14.
[3]孙宁玲.达标降压治疗是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关键—ALLHAT临床试验的启迪[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8, 6 (8) :54-59.
8.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制度 篇八
(银监办发〔2005〕54号 2005年3月2日)
第一条 为及时、妥善处置银监会系统、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重大突发事件,切实防范和化解银行业风险,维护金融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银监会办公厅负责银监会系统及银行业金融机构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工作的组织、管理和协调。
第三条 银监局负责所辖银监分局、监管办事处及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重大突发事件的报告工作;银监会直接监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总部负责本系统重大突发事件的报告工作。
第四条 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送标准:
(一)金融挤兑事件;
(二)聚众到银监会系统或银行业金融机构上访、请愿、静坐、示威,甚至冲击、围攻的事件;
(三)抢劫银行业金融机构或运钞车、盗窃银行业金融机构现金30万元以上的案件,诈骗银行业金融机构或其他涉案金额1000万元以上的案件;
(四)银监会系统人员、银行业金融机构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1人以上(含1人),银行业金融机构3人以上(含3人)被绑架或被限制人身自由,叛逃、失踪或非正常死亡的事件;
(五)造成银监会系统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银行业金融机构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事故、自然灾害;
(六)造成银监会系统及银行业金融机构重要数据、账册、重要空白凭证严重损毁、丢失,造成银行业金融机构支付结算系统在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中断3小时以上,在涉及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中断6小时以上,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开展的事件;
(七)盗窃、出卖、泄漏或丢失涉密资料,可能影响金融稳定,造成经济秩序混乱的事件;
(八)其他可能引发辖内、系统内系统性银行业风险或严重影响金融和社会稳定以及银监会认为事关重大,要求银监局、银监会直接监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总部及时报送的事件。
发生在敏感地区、敏感时间,涉及敏感人物的重大突发事件不受上述标准限制。
第五条 重大突发事件由银监局、银监会直接监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总部向银监会办公厅报送,原则上不越级报送,不直接向银监会领导及银监会其他部门报送。
第六条 银监局、银监会直接监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总部应于接报后4小时内、事发后24小时内将有关情况报银监会,并随时关注事态发展,及时报送后续情况。
第七条 银监局、银监会直接监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总部统一以《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形式(见附件),通过传真上报重大突发事件,涉密内容可以通过保密传真、电子公文传输系统、中办机要等方式上报。
第八条 《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内容应要素齐全,应说明事件的起因、时间、地点、当前的情况、已采取的措施、事态发展预测、造成的影响等情况。有伤亡及财产损失的,应特别说明伤亡人数和损失金额;金融挤兑事件应特别说明参加挤兑的人数、被挤兑机构存取款变化、资产负债、头寸情况及风险蔓延情况;聚众上访、围攻事件应特别说明参与的人数、持续的时间、现场秩序情况和造成的影响;重要凭证、保密资料丢失或损毁及系统故障等事件,应特别说明可能引发的后果和拟采取的措施。
第九条 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送由主要负责同志签发,主要负责同志因特殊原因无法签发的,经主要负责同志授权,可由其他负责同志签发。
第十条 重大突发事件的报告实行问责制。对违反本规定迟报、漏报、瞒报、误报重大突发事件造成严重后果的直接责任人和相关负责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二十八条、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七条规定,对银监会系统工作人员给予行政处分,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可责令银行业金融机构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一条 本制度适用于银监局及银监会直接监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总部。
第十二条 本制度自2005年4月1日起实施,原有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制度与本制度不一致的,以本制度为准。
第十三条 本制度由银监会办公厅负责解释。
重大突发事件报告(略)
9.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篇九
(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通知
为及时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更好的落实患者安全目标,特制定本制度。
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是医务人员根据规定的要求和途径,通过全院职工及时、主动地报告影响病人安全的事故隐患或潜在风险,管理人员收集分析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以达到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缺陷,以达到防范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的目的。
一、目的
规范医疗(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允许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二、原则
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监测行业性、自愿性、保密性、非处罚性和公开性的特征。
1.行业性:仅限于医院内与患者安全有关的部门,如临床医技、护理、后勤等。
2.自愿性:医院各科室和个人有自愿参与的权利,提高信息报告人的自愿行为,保证信息的可靠性。
3.保密性:该制度对报告人医技报告中设计的其他人的信息完全保密,报告人可通过网络、邮件等多种形式具名或匿名报告,院办室等专人专职受理,院办室和管理人员将严格保密。
4.非处罚性:本制度不具有处罚权,报告内容不作为对报告人或他人违章处罚的依据,也不作为对涉及人员和科室的处罚依据,不涉及人员的晋升、评比、奖惩。
5.公开性:医疗安全信息在院内医疗相关科室公示,通过申请向自愿参加的科室开放分享医疗安全信息及其结果分享,用于医院和科室的质量持续改进,公开的内容仅限于事例的本身信息,不需经认定和鉴定,不涉及报告人和被报告人的个人信息。
三、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性质
1.是对国家强制性“重大医疗过失和医疗事件报告系统”的补充性质的医疗安全信息。
2.是独立的、保密的、自愿的、非处罚性的医疗不良事件信息报告系统。
3.是收集强制性的医疗事故报告等信息系统收集不到的有关医疗安全信息及内容。
4.是对《医师定期考核办法》的奖惩补充。
四、处理程序
当发生不良事件后,报告人可采取多种形式,如填写书面《医疗不良事件报告表》或电话报告给相关科室,报告事件发生的具体事件、地点、过程、采取的措施等相关内容,一般不良事件要求24-48小时内报告,重大事件、紧急情况者应在处理的同时口头上报告给办公室,办公室接到报告后立即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环节并制定改进措施。针对可视报告的不良事件,相关科室组织相关人员分析,制定对策,及时消除不良事件造成的影响,尽量将医疗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
五、奖励机制
1.以下所有奖惩意见,经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形成建议,并以院务会议决议为准。
2.对于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个人,根据报
告的先后顺序、事件是否能促进质量获得重大改进,给予相应的奖励。
10.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制度 篇十
关键词:H型高血压,叶酸,脑卒中
据临床调查显示, 原发性高血压在我国患者数量超过1.5亿, 其中劳动力人群 (18~59岁) 约1.1亿, 严重威胁国民健康, 加重经济负担[1]。随着医学领域研究的逐渐深入, H型高血压成为近几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重点及热点之一。H型高血压典型临床表现是出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在空腹状态下检测血浆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0μmol/L, 国内高血压人群中伴发血浆Hcy浓度过高者约占75%[2]。脑卒中是临床三大致死原因之一, 患病人数每年增长率约为8.7%, 约20%患者生活能力受到较大影响, 严重威胁国民生命健康。据文献[3]报道, 血浆同型干胱氨酸 (Hcy) 同脑卒中发病率联系比较密切。本次研究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H型高血压患者234例, 将叶酸同马来酸依那普利联合应用治疗高血压, 降低脑卒中发病率, 取得良好效果, 旨在为临床研究叶酸对H型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提供一定的研究数据,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H型高血压患者468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 (n=234) 及叶酸组 (n=234) ,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详见表1。所有受试者均自愿同医院签订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在清晨空腹状态下服用马来酸依那普利片10 mg (1片) 。叶酸组患者在治疗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叶酸片0.8 mg, 1次/d, 清晨空腹口服。所有受试者治疗时间均持续12周, 同时给予相应支持措施, 主要包括: (1) 每日摄取钠盐重量最多6 g; (2) 对能量摄入进行有效控制, 适当提高肢体活动量, 以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 (3) 尽可能不吸烟, 降低吸二手烟机会; (4) 控制饮酒量, 白酒、葡萄酒以及啤酒每日饮用量最多50 ml、10 ml以及300 ml; (5) 制定合理饮食计划, 并严格执行, 如将动物内脏排除饮食计划, 增加蔬菜水果摄入量, 确保鱼、蛋摄入量, 适当摄入豆类食物等[4,5]。治疗12周后对比两组患者血压下降幅度、支持措施执行情况以及是否出现心脑血管事件, 以及由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等[6]。治疗过程中, 若发生不良反应或合并症, 应及时进行有效对症处理。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字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比较
经过12周治疗后, 所有受试者468例均完成本次治疗, 均未发生自主停药以及改服药物情况。叶酸组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下降水平明显高于治疗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
治疗后, 两组患者血压均有所下降, 但叶酸组患者血压下降幅度明显优于治疗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3。
2.3两组患者心脑血管相关事件发生率比较
本次治疗468例中发生心脑血管相关事件共68例 (14.53%) , 包括脑缺血暂时性发作42例 (8.97%) , 脑梗死12例 (2.56%) , 心绞痛14例 (2.99%) ;叶酸组234例中可见心脑血管相关事件24例 (10.26%) , 包括脑缺血暂时性发作14例 (5.98%) , 脑梗死4例 (1.71%) , 心绞痛6例 (2.56%) ;治疗组234例中可见心脑血管相关事件44例 (18.80%) , 包括脑缺血暂时性发作28例 (11.97%) , 脑梗死8例 (3.42%) , 心绞痛8例 (3.42%) 。叶酸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心脑血管相关事件概率显著低于治疗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讨论
同型半胱氨酸, 即Hcy, 主要在蛋氨酸循环代谢过程中合成, 体内浓度变化与糖尿病、慢性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具有一定的联系。多项临床研究证明, 血压水平与脑卒中发病风险呈对数线性关系, 收缩压每升高10 mm Hg, 脑卒中发生相对风险增加46%, 控制高血压是脑卒中一级预防的重要措施[7]。Wald等[8]分析表明, 血浆Hcy浓度每增加5μmol/L, 脑卒中发生风险升高59%, 而血浆Hcy降低3μmol/L, 脑卒中发生风险降低24%, 高血压心脏病发生风险减少16%。据文献[9]报道, 同型半胱氨酸在血液中浓度过高与脑卒中发生具有直接联系, 而叶酸能够有效减少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含量, 尤其是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叶酸调控Hcy血液水平的可能性原因是叶酸参与Hcy的体内代谢过程, 若叶酸不足, 可对Hcy体内循环代谢产生负面影响, 造成Hcy含量升高, 可在保证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 通过适当补充叶酸以及增加高蛋氨酸饮食进行缓解, 从而减少由于叶酸缺乏所造成的不良后果。
本次研究中, 所有受试者均给予依那普利, 叶酸组加服0.8 mg叶酸。叶酸组患者血压下降幅度、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相关事件发生率以及Hcy水平恢复程度均明显优于治疗组 (P<0.05) , 支持上述观点。总之, 在H型高血压治疗过程中应用叶酸, 能够有效降低血压, 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有利于预后。
参考文献
[1]文灿丽.H型高血压与脑卒中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科学, 2013, 3 (11) :43-44, 92.
[2]张玉杰, 李淑娟, 陈冬辉, 等.H型高血压增加脑梗死的复发风险[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电子版) , 2012, 6 (1) :56-58.
[3]王海利.H型高血压与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关系[D].郑州:郑州大学, 2012.
[4]陶国枢.加强H型高血压管理, 预防学脑血管病[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3, 15 (4) :293-295.
[5]郭珊池.不同剂量叶酸联合依那普利治疗H型高血压的疗效观察[D].长沙:中南大学, 2014.
[6]李盈.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及多重危险因素的研究[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 2013.
[7]郑卫峰.H型高血压与老年女性冠心病的关系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 2013.
[8]Wald D S, Law M, Moms J K.Homocystein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evidence on causality from a meeaanalysis[J].BMJ, 2002, 325 (10) :1202-1206.
11.水污染事件报告处理制度 篇十一
三、饮用水污染事故发生后,单位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应紧急组织有关工作小组和人员,立即赶赴现场,采取应急措施,防止水污染事态蔓延或扩大。
四、协助供水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对发生的污染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紧急控制消除污染措施。
五、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制定限期治理方案,针对水污染环节和污染原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严防水污染事故再次发生。
六、出现饮用水水质受到严重污染、威胁供水卫生安全等紧急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供水,在保证水质卫生安全的前提下采取其他临时性供水途径。
七、饮用水污染事件得以控制,污染原因消除后,在恢复供水前,必须重新进行自备水源水的检测,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后方可供水。
八、应饮用相关饮用水出现不适的人群,应及时就医或观察登记、门诊随访;对接触污染饮用水的茶具、容器进行彻底清洗和有效消毒。
12.放射科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篇十二
为持续条放射科的医疗安全质量,根据卫生部提出的首要安全和《医院评审标准和细则》的具体要求,结合放射科实际,制定放射科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要求科室人员遵照执行。
一、不良事件内容:
1、漏摄漏扫检查部位;
2、漏诊、误诊;
3、打错片或对错片;
4、摄片或扫描错患者;
5、未按时间出报告引起纠纷;
6、对患者及家属态度不佳,发生争吵;
7、危急患者未按危急值报告制度处理;
8、摄片扫描为废片、医生错开检查单而科室技师未注意
或不提示;
9、患者坠床或跌倒;
10、患者在候诊、检查过程中及离开放射科前突然发生病情变化及危及生命安全,放射科未及时抢救及护送到邻近临床科室抢救。
11、危急重病患者,临床科室无医护人员陪检,放射科技师发现未报告。
二、发生不良事件报告程序:
发生不良事件——报告科室主任或副主任——对不良事件进行评估及处置——视情节重要性决定是否上报医务科、分管院长(记录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妥善保管好记录资料,并组织科内讨论,将讨论情况书面报相关科室和分管院长)
三、处罚:
1、不良事件发生后,及时报告,最终未形成医患纠纷,应总结教训,不予处罚。
2、不良事件发生后,及时报告,最终形成医患纠纷,处理时,酌情处理。
3、不良事件发生后,未及时报告,虽然最终未形成医患纠纷,一旦发现,给予处罚。
4、不良事件发生后,未及时报告,最终形成医患纠纷,处理时,加重处罚。
四、整改:
1、不良事件发生后,组织科室人员分析,提出落实整改措施。
13.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制度 篇十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处于动脉粥样硬化的缺血期, 有临床症状, 如头晕、下肢发凉、劳累型心绞痛等症状。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两组, 对照组110例, 其中男性57例, 女性53例, 患者年龄在34~67岁之间, 平均 (49.98±4.89) 岁;其中13例患者合并高血压, 12例合并糖尿病, 19例合并肺部疾病。实验组110例, 其中男性59例, 女性51例, 患者年龄在35~68岁之间, 平均 (49.48±5.27) 岁;其中17例患者合并高血压, 11例合并糖尿病, 16例合并肺部疾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合并症等无明显差异,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进行心血管事件防治, 每日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mg。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加用七味三芎汤治疗, 处方包括:当归、川芎、生地黄、白芍、丹参、檀香、三七, 并随证进行加减。
随访患者3年。第一年患者每3个月入院进行复诊一次, 检查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及血脂等。第2~3年患者每半年进行一次复诊。
1.3 心血管事件判断
以血管性死亡、非致死性脑梗死、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绞痛、短暂性脑缺血等临床确诊的心血管事件进行统计。
1.4 数据处理
将我院的实验数据均录入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α=0.05。当P<0.05时,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采用例数 (n) 、百分数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 (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较多, 其中包括脂代谢异常、高血压、肥胖、不健康生活方式等。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是防治心血管事件的根本方法。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患者无临床症状时容易被忽视, 而症状一旦出现, 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也会有明显的提高[2]。
阿司匹林是预防心血管事件的一线药物, 其属于环氧化酶抑制类, 能够有效地阻断环氧合酶[3], 进而起到抑制血小板合成血栓素的效果。血小板聚集受阻, 血栓形成率降低。
七味三芎汤的主要功效为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其中生地黄能够滋阴养血, 为君药。当归能够补血养肝, 调经活血, 为臣药。白芍可以柔肝养血, 止痛、和营;川芎可以和血、理血、行气、调和。丹参能够祛瘀止痛, 通经活血, 清心除烦。而檀香还能够行气止痛, 三七可以活血化瘀。整个处方可以起到补血、活血、止痛、行气的效果。且处方平和, 不会发生滞血、破血的不良反应。
现代药理证实。当归能够扩张冠脉, 进而增加心脏血液供应, 有效降低心率, 并减少心肌耗氧量, 保护缺血组织;同时还可以防止血小板聚集, 改善患者微循环, 降低血脂。川芎可以抑制血管的收缩, 并扩张冠状动脉, 提高冠状动脉等大血管的血流, 抑制血小板聚集, 并调节机体免疫力, 兼有镇痛、降血压、抑菌等效果。白芍中的白芍总苷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 降低血液黏稠度, 改善血流变性。生地黄可以调节血糖, 抗心律不齐, 保护SOD活性, 降低缺血造成的心肌坏死[4]。丹参还能够改善微循环, 改善血液流动力学, 并抗心肌缺血, 防止脑缺血, 提高组织对缺氧的耐受能力, 降低血脂, 稳定红细胞, 抗炎, 抗肿瘤;丹参提取出的丹参酮IIA抗炎增加心电稳定性, 防止心律失常;丹参内的丹酚酸抗炎促进纤维蛋白溶解, 抗血栓, 抗凝血。三七中的三七总皂苷可以降低血小板活性, 防止血小板聚集黏附, 改善循环, 对高脂血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整个处方, 可以扩张患者的冠状动脉等血管, 改善组织的血氧供应, 并保护心肌、脑组织, 防治血小板凝集, 降低高血脂, 改善循环, 缓解血管痉挛, 镇痛, 抗炎, 控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从我院本次实验结果中也可以看出, 使用阿司匹林联合七味三芎汤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心血管事件预防效果较好, 3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5.45%, 明显低于单纯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 采用中西医结合预防心血管事件具有较好的效果, 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宋瑞, 王广, 张永珍, 等.早期预警:氧化高密度脂蛋白—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物[J].山东医药, 2011, 51 (36) :1-2.
[2]范维琥.中西医结合预防心血管事件的策略思考[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 10 (2) :129-130.
[3]蔡辉, 董晓蕾, 赵智明, 等.吡格列酮对心血管病的防治作用[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 13 (10) :946-948.
1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篇十四
一、报告组织及责任报告人:
组长:姜凤岚、邸生文
组员:果淑芝、邱化民、刘玉平及本院其它医务人员,网络直报员(王小花)
二、报告时限及程序:在接到突发卫生公共事件后2小时内尽快向本级林甸县卫生局和林甸县疾控中心报告,并应立即组织进行现场调查确认,及时采取措施,随时写出进程报告及时报告事态的进展,管理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报告流程示意图:
责任医疗卫生人员→预防保健科→医院指定领导→(1、林甸县疾控中心;
2、林甸县卫生局;
3、网上直报;
4、现场调查,采取措施,进程报告上报。)
三、报告内容:
1、首次报告;未经确认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存在隐患的相关信息,应说明信息来源、危害范围、事件性质的初步判定和采取的措施。
2、进程报告:报告事件的进展和防控情况。
3、结案报告:确定事件的性质,波及的范围,危害程度,流行病学分布,事态评估,所采取的措施情况,对事件进行i-iv级评定。
15.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制度 篇十五
(试行)
第一条 为保证分行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全行重大突发事件,协调各方面力量迅速妥善地应对和处置,切实防范和化解风险,保证我行金融资产安全,促进全行稳健经营和各项工作正常运转,维护金融和社会稳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重大事件是指在经营活动中带有突发性或牵涉面广、性质严重,如不及时反应、妥善处置,可能会对本行人、财、物安全、经营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后果或产生重大不良影响的事件。
第三条 分行综合管理部负责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工作的组织、管理和协调。
第四条 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送标准:
(一)机构网点发生客户挤提存款事件,影响正常营业或出现支付困难。发生可能危及我行正常经营的区域性金融**或其他重大情况。
(二)5人(含)以上劳动争议集体诉讼事件或集体上访,冲击、围攻机构网点事件,涉及我行工作的请愿、静坐、示威等事件,及其他严重影响稳定的群体性事件。
(三)金融诈骗既遂案件。
(四)抢劫机构网点、金库、运钞车案件和盗窃现金的案件。
(五)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破坏我行信息系统,造成业务不能正常运行或银行、客户资金被窃的案件。
(六)违规放贷、拆借、越权承办各项业务等原因可能或已经造成金融风险(损失)的。
-1-
(七)资金、财务、业务中违规操作造成风险(损失)的。
(八)外汇业务中违规操作造成经济损失的。
(九)大额现金差错1000元(含1000元)以上的。
(十)发现大量假钞和伪造票据或被假票据诈骗的。
(十一)现金、存单、有价单证、空白重要凭证、重要业务公章遗失、被盗,密押泄密、失窃等。
(十二)贷款企业法定代表人不明原因失踪,给我行资金造成风险10万元以上的。
(十三)侵害银行安全、造成员工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爆炸案件。
(十四)员工被绑架或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五级以上员工出逃、失踪或非正常死亡的事件。
(十五)涉及我行员工的经济案件,或涉及五级以上员工的要案。
(十六)造成我行经济损失、员工伤亡的灾害、事故。(十七)盗窃、出卖、泄漏或丢失涉密资料,可能影响金融稳定,造成经济秩序混乱的事件。
(十八)发生重大信息系统故障,导致我行业务无法正常办理。
(十九)在协助执行或被执行案件中,可能导致司法机关变更我行为被执行人,或可能导致司法机关查封营业机构的事件;上诉到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被诉案件;可能严重损害我行信誉的重大涉外业务纠纷。
(二十)境内外新闻媒体对我行进行负面报道,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事件。
-2-(二十一)各种外审内查中发现的重大违规违纪问题、重大案件线索,以及其他可能引发系统风险或严重影响金融和社会稳定的事件,或我行认为事关重大,要求各部门、机构及时报送的事件。
第五条 各部门、机构发生或接报重大突发事件后,应迅速采取相应措施,并及时向分行报告,报告时间不得晚于接报后4小时或事发后12小时。对于情况较为复杂的事件,应在报告基本情况后,继续深入调查,注意事态发展,续报有关情况。
第六条 重大突发事件原则上实行逐级报告,但对于特别紧急重大情况,有关部门、机构在向上级行报告的同时,要直接向总行报告。
第七条 发生重大突发事件要统一以《重大突发事件报告》的形式(见附件),通过传真、电子公文系统等方式报告,并要先电话联系接报人。对特别紧急重大情况,可先电话报告,随后再书面报告。涉密内容要通过保密传真、电子公文系统等方式报告。
第八条 《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内容应要素齐全,说明事件的起因、时间、地点、当前的情况、已采取的措施、事态发展预测、造成的影响等情况。有伤亡及财产损失的,应特别说明伤亡人数和损失金额;金融挤兑事件应特别说明参加挤兑的人数、被挤兑机构存取款变化、资产负债、头寸情况及风险蔓延情况;聚众上访、围攻事件应特别说明上访要求、参与的人数、持续的时间、现场秩序情况和造成的影响;重要凭证、保密资料丢失或损毁及系统故障等事件,应特别说明可能引发的后果和拟采取的措施。
第九条 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送,原则上由各部门、机构主要
-3- 负责人签发,主要负责人因特殊原因无法签发的,经主要负责人授权,可由其他负责人签发。
第十条 发生上述重大突发事件后,相关部门、机构统一向分行综合管理部报送情况,其中各类案件、信息系统故障情况要同时向分行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一条 分行综合管理部接报后,要立即送综合管理部负责人批办,综合管理部负责人要根据情况向有关部门通报或向主管行领导报告,同时按银监会《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制度》规定,组织向银监会办公厅报告。
第十二条 重大突发事件的报告实行问责制。对违反本规定迟报、漏报、瞒报、误报重大突发事件造成严重后果的,要按有关规定严肃查处直接责任人,并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分行综合管理部要定期通报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制度执行情况。
-4-
附件:
重大突发事件报告
[200 ]第××期
报告单位:×× 签发人:××
关于××情况的报告
分行:
年 月 日
抄 送: ××
联系人:×× 联系电话:××
16.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制度 篇十六
关键词:心血管事件,可逆性危险因素,分布与认知,干预
为评估来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患者心血管事件可逆性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和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从而采取有效干预,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特进行以下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10月31日,年龄37~65岁,在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就诊并首次发生心血管事件收住入院的300例患者(排除死亡患者)。其中男性193例,女性107例,男女之比2∶1。
1.2 方法
1.2.1 调查问卷
问卷是根据中国医学科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建立的心血管病发病最优预测模型进行设计,对问卷的维度、条目、内容等进行专家咨询,并应用德尔菲法给问卷各维度赋权重。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1)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学历、职业、经济状况等。(2)可逆性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3)对可逆性危险因素的认知及主动实施预防措施的情况。
1.2.2 问卷发放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25份,回收问卷325份,回收率100.00%;其中有效问卷300份,有效回收率92.31%。
1.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Epidata进行数据录入与整理,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数据,以χ2检验和回归分析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见表1。
2.2 300例心血管事件住院患者可逆性危险因素分布情况
见表2。将表2中的因子进行多因子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求RR值。依次为血脂异常RR=7.70,糖尿病RR=5.56,高血压RR=5.42,超重和肥胖RR=5.23,吸烟RR=4.12,饮酒RR=4.12,不合理膳食结构RR=3.25,缺乏运动RR=1.69。
(注:仅列出经单因子Logistic回归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
2.3 300例心血管事件住院患者可逆性危险因素的认知及主动实施预防措施的情况
见表3。
3 讨论
3.1 结果特征分析
3.1.1 本组一般资料特征
主要为高年龄,低学历,中收入,他们的中位年龄为52岁,均为20世纪50年代前后出生,对文化、卫生、艺术、保健等知识的敏感性较低。
3.1.2 可逆性危险因素的分布特征
主要表现为多因子和高频次。300例患者中普遍存在吸烟、饮酒、超重和肥胖、不合理膳食结构、缺乏运动,而这些对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患者具有危险因素的多少和程度不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也不同。
3.1.3 认知及主动实施预防措施的情况
患者对心血管事件相关知识和预防方法的认知程度均较低,在调查内容中知晓率最高的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有关”,占71.65%,而对于其他调查内容知晓率均达不到45%。而对于能主动实施预防措施者仅占27.56%,说明心血管事件发生患者对其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知晓程度极低,并且不够全面和系统。
3.2 可逆性危险因素的可干预性分析
由胡大一牵头的“中国初发急性心肌梗死研究”,张杼扬牵头的“早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临床特点研究”分别从不同角度分析我国冠心病患者群发病特点,提出我国人群与冠心病相关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心理社会因素、不健康饮食和缺乏体育锻炼[1]。这与我们此次调查结果基本一致。据国外学者研究显示,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恰当的药物治疗,如戒烟、健康饮食和加强锻炼可以使心肌梗死的发病危险降低80%[2]。本资料中可逆性因素均可以通过改变行为得以纠正或改善的,而患者的行为改变是需要我们进行人为干预的。
心血管事件可逆性危险因素的干预可分为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类。非药物治疗主要通过改善患者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趋利避害,从而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而药物治疗则通过使用一些药物干预的行为(如戒烟药)或生理病理过程来达到降低心血管病危险的目的[3]。
3.3 对策
积极开展心血管事件的防治工作,对可逆性危险因素及早干预。冠心病(CAD)综合防治网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包括两级预防和5个层面[4]。
4 结论
综上所述,提高全民对心血管事件预防的意识,使其自觉地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以达到控制高危因素,减少发病率的目的。提示我们医务人员应该重视普及心血管事件相关知识的教育,教会患者预防方法,并且定期监督、检查,确保患者能自觉主动地实施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杨跃进,华伟.阜外心血管内科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66.
[2]胡大一,马长生.心脏病学实践2008-规范化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4.
[3]黄津芳.医院健康教育的科研方向[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1):676-677.
【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制度】推荐阅读:
产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不良习惯09-06
心脑血管和肿瘤新项目启动培训小结12-07
心血管内科简介09-27
心血管内科实习心得06-19
心血管工作计划10-15
心血管健康教育12-12
血管外科护士需具备的素质06-12
心血管研讨会致辞10-23
18脑血管意外练习题07-20
心血管外科理论课教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