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范班主任先进事迹材料:一颗丹心育人才 矢志不渝铸师魂

2025-01-30

模范班主任先进事迹材料:一颗丹心育人才 矢志不渝铸师魂(共2篇)

1.模范班主任先进事迹材料:一颗丹心育人才 矢志不渝铸师魂 篇一

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师魂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是张扬小学的张丽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师魂》。

在美丽的太湖湖畔有一位普通而平凡的老师,在太湖这片教育的沃土上,默默地奉献着。如今,她已整整耕耘了19年,饱尝着育人的艰辛,收获着成功的幸福。她就是——王丽老师。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了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路。从上班的第一天开始,王老师就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每天备课、上课、批改作业……顾不了自己也有孩子,也有家庭。因为学生就是她工作的全部,讲台就是她人生的中心。

记得她教过一名叫王强的学生,父母离异后,由爷爷和奶奶抚养。她从小脾气就十分古怪,老师和同学的话不愿意听,还经常打架,时常旷课,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王老师想方设法接近她,多次找她谈心,给她讲立志成才的故事。还任命她为班级体委,参与班级管理。功夫不负有心人,潜移默化中王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上学不再迟到了,打架越来越少了,作业也慢慢地按时完成了,每天还争着把黑板擦干净。杜甫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王老师不就是那丝丝润物的春雨吗?她用自己单薄的肩膀为孩子们撑起了一片蔚蓝色的天空,托起了孩子们起飞的翅膀。

正当她以饱满的热情在教育的天地间纵横驰骋的时候,奶奶因病去世。不久,母亲又得肺癌离她而去。这一个接一个的打击并没有将她击垮,她将对亲人的思念默默地埋在心底,依旧每天第一个到校,最后一个离开。我们不知道王老师是怎么熬过那段日子的,从她的脸上孩子们没有看到伤心、难过,因为只要一站上讲台她奉献给孩子们的就是和蔼的笑容……

有人说,时间可以带走一切,冲淡一切,却没有磨灭掉徐贻波老师对

工作的炽热情感,她对孩子的爱更强烈了。同事们都清楚地记得2014年10月份的那个早晨:刚下课就见王老师一手捂着右腹,一手抱着一摞作业本踉跄着走进了办公室。同事见状连忙上前一把扶住了她,只见豆大的汗珠从她的额头滚落,一下就瘫倒在地上。随即,她被紧急送往医院。经过诊断是突发急性阑尾炎。做了3个小时手术的医生心有余悸地说:“万幸啊,差一点点肠道就穿孔了。如果那样后果将不堪设想!”

按照医嘱必须要休息半个月的时间才能上班。可是她只在家里呆了三天就忍着疼痛,悄悄地返回讲台。同学们永远都铭记这一幕:王老师一手捂住依旧疼痛的伤口,一手撑在讲台上上课。汪元校长得知后,亲自找到她,要求她立刻回家休息。可是郑校长刚一离开,她又拿起课本进了教室。汪校长不得不再次找到她,又是着急又是心疼地问:“究竟怎样才能让你回家去休息?”王丽丽老师动情地说:“校长,不是我不想休息,我欠孩子们的课太多了,不能因为我而耽误孩子们的学习啊!”

在全体教师会上,汪校长激动地对全体老师说:“韩桥小学有徐贻波这样的老师,工作怎么能做不好?”

我们可以骄傲地说,正是因为又许多像王丽丽这样平常但不平凡的老师,太湖的孩子们是幸福的。

她奉献着、快乐着、幸福着,无怨无悔!

2.模范班主任先进事迹材料:一颗丹心育人才 矢志不渝铸师魂 篇二

-----麻城实验高中余志老师先进事迹材料

余志,1963年7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于1997年华中师范大学数学教育研究生班毕业,系中国数学学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会员,黄冈市骨干教师,黄冈名师。

1984年7月大学毕业后,余志老师被分配到麻城师范学校(麻城实验高中)工作,三十年来,他一直在这块教书育人的沃土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耕耘。

一路风雨,一路拼搏;一路实绩,一路收获!

一、积极进取练技能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但教师如果没有扎实的教学技能,空有一腔热血是无法圆满完成教书育人这一崇高使命的。因此,余志老师一直把提高专业技能作为自身长远发展的必备条件去奋斗,严格要求自己,学无止境。

多年来,他刻苦学习理论和文化知识,潜心钻研教材教法,广采“他山之石”,先后参加县、市骨干教师培训达十多次,多次参加新教材培训,聆听专家报告,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

1985年,余志老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湖北大学,由于当时学校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为了不影响日常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他主动放弃了深造的良机;于1986年考取华中师范大学,利用寒暑假参加函授学习,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又于1996年考取华中师范大学数学教育研究生班,取得硕士研究生同等学力。春风化雨,钻研教学勤精业;毓秀钟灵,奋发育才苦练功!余老师认为,学历不等同于学力,学力也不等同于驾驭课堂的实际能力和教书育人的艺术技巧。在优秀教师成长的道路上,他首先从教学反思开始,反思每一节课的得与失,也反思其他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经过多角度的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着力实施解决,对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总是虚心向专家请教。多年的反思、总结,积累了经验,提升了能力,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成功开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活到老学到老”是余老师的座右铭,也是他勤奋好学的真实写照。俗话说:五十而知天命。在常人眼里,五十岁了,完全可以放下繁重的教学负担,将精力转移到业余爱好上,可余老师不是这样想的。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他深深感到,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已很难适应新的改革需求,即将“落伍”于时代。怎么办?2013年5月,早已获得“黄冈名师”殊荣的他,毅然奔赴北京师范大学参加“黄冈名师高端培训”,去接受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方堕暮年。余志老师这种“活到老学到老”,不知疲倦,孜孜以求,永不满足的精神,就是最好的证明。

二、满腔热血育桃李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本质工作是教书育人。余志老师常说,我的肩上有一副担子,一头担着义务,一头担当责任。履行义务使我领薪水养家糊口,担当责任让我明确使命,催我奋进,亮丽我的人生。余老师博览群书,苦钻教材,充分运用启发式,在“引、扶、放”上下功夫,辅导与引导并举,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教学风格;他专业功底深厚,思维敏捷清晰,教学艺术娴熟,课堂教学具有“厚积薄发、深入浅出、幽默典雅、智能并举”的鲜明特色,培养的学生不仅知识扎实,兴趣广泛,而且具有很强的发展后劲。

指数代数三角函数,数数含辛茹苦;斜线射线异面直线,线线情真意切!

当学校开办大专班时,他同时承担《高等代数》、《概率统计》两门主课的教学。其中《概率统计》是大学三年级才开设的一门难学难教的主要课程,而大专班学制只有两年,这就给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除常规教学外,他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给学生补习和讲授《二重积分》与《级数》。在他的努力下,学生克服了畏难情绪,很快进入正常学习状态,成绩不断提高。1998年在全省统考中,全班合格率达100%,优秀率达93.1%,人平分为93.2,多人获满分100分,取得全省第一的好成绩。

2000年,学校兴办高中以来,余志老师长期担任数学教研组长、高三备课组长,每周带课20节,每教一节课都认真备课,仔细钻研,力求每节课都有新意,对“备、教、辅、改、考”每个环节都认真把握,精雕细刻。课堂教学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注重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科的德育渗透,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学以“教师引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合作交流、学生展示”为理念,并多次为市内 外老师讲示范课,同行们的基本评价是:教学经验丰富,知识网络清晰,信息传播量大,重点内容突出,难点化解合理,善于启发引导,注重讲练结合。课堂教学形成了“善于设计,目标明确,深入浅出,教学多样,重点突出,语言生动,板书规范,逻辑严密”的教学风格。余老师连年被学生推崇为最受欢迎的教师,所任教班级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知识掌握牢固、思维能力强,连续多年担任高三毕业班教学,其成绩高分率、上线率、平均分均名列前茅。2007年届高考数学成绩130分以上6人,全部在他所带的高三(3)和高三(15)班;2011届高考,学生张甫考出了147分,夺得全麻城市数学单科第一名!学校高考成绩创历史辉煌,获得麻城市“高考特别优秀奖”。课余时间,余老师为学生作了很多学法指导和心理辅导,许多学生都说:“我们能考出这样的好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余老师出了这么多的好试卷,介绍这么多的好方法。”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余老师还承担奥数班的主讲,辅导学生参加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有十多人获国家二、三等奖,三十多人获省级奖,这对于一所普通高中来说,实属不易,余老师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被评为“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优秀辅导老师”。

余老师师德高尚,诲人不倦。他以满腔的热情投入班主任工作,很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三自”教育和优良学风、班风的培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为他们排扰解难,做他们的良师益友;以高尚的品德、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良好的行为规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讲求工作方法,做到以身作责、以点带面、以情动人、以理育人。在 班级管理上,坚持正确的导向,充分体现办学思想,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为培养合格的中师生、民师生、小教大专生,实现让每一位学生“心美形端,一专多能”的目标而不懈努力,收到了显著的效果。现在,他的学生遍布黄冈各县市,有的还在外地工作,他们当中,有的已成为省级骨干教师,有许多获得过地市级荣誉并成管理能手。

余老师担任班主任工作十八年,虽然付出很多,但乐在其中。班主任工作卓有成效,受到学生、家长及同行的普遍赞赏。许多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做出了成绩,回校看望他,把功劳归于受其影响的结果。如学生刘柏林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模范”,他在黄冈市师德巡回报告等多种场合都说是受余老师的影响才做出的成绩。家长说遇上他这样的老师是孩子的福气,同行说他带的班总是素质最好,真是奇事。学校领导评价他带的班是龙头班,许多家长慕名要把孩子送到他带的班就读。1986年至1989年他带的8601班,无论文化课学习还是体育锻炼,无论教学基本功还是劳动卫生,总是年级第一,期期都是模范班,先后受到教育局和团市委的表彰。2004届高三(2)班是同年级同层次中学习成绩最差的班级,领导非常着急,在进入高三时,领导安排余老师接任这个班。当时各科成绩处于年级倒数第一,他花了大量精力来调教,使该班学生的成绩在高三阶段起了质的变化,最后高考综合成绩名列全市第三。在2004届高考总结交流会上,他以《倾情育人,科学备考》为题发言,在全市各高中引起了强烈反响。2008年至2011年,他所带的理科实验班中,有两人高考成绩分别荣获全市普通高

一、第二,仅次于一中的两个预录班。作为一所年轻的普通高中来说,这样的成绩令人刮目相看。余老师爱生如子,许多经济困难的学生都得到过他的资助。2011届学生张甫、余诺、李新锦交不起学费,有时连生活费也无着落,余老师捐款500元,还联合其他科任老师一起多方筹集困难补助,为几位学生解决生活困难,最后他们全部考上重点大学。当张甫同学拿到华中科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他激动地说:“余老师,你和实验高中给我的帮助太大了,我会永远记住你们的!”余老师工作踏实,以人为本,运用先进理论知识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一系列德育工作方法,如目标教育、养成教育、赏识教育等,起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长期以来,所教的学生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体育锻炼,无论是行为习惯还是思想品质,都得到了全面提升,赢得了学生、家长及同行的广泛赞誉:未必清贫,桃李三千自富有;不求闻达,经纶满腹足风流!三、一片丹心铸师魂

教学和科研是实现教育质量腾飞的两翼。仅仅满足于完成日常教学工作,终其一生,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教书匠”;只有处处留心,不懈钻研,将多年的经验总结、心得体会、独到见解升华为理论的结晶,并指导实践,才是“名师”的特质。

余志老师在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进行深入研究,目不窥园,厚积薄发,成果显著:相继编写了《数学智力训练》(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中师课外数学教程》(湖北科技出版社)、《高中数学新教材同步作业》(内蒙古出版社)、《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武汉出版社)等著作,并在成书的过程中承担了大量繁 重的任务。他善于钻研,勤于思考,积极发现问题,挖掘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撰写的论文总是独辟蹊径,令人耳目一新。论文《三次曲线切线的一个结论》、《四面体的六棱求积公式》、《一个猜想的证明》解决了教学中存在的多个疑难问题,并先后在核心刊物《数学通报》、《数学通讯》上发表,其它二十余篇论文均在《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学数学杂志》、《中学数学研究》、《数学教学通讯》、《中学数学》等十种国家级、省级核心刊物上发表。其中《圆锥曲线中点弦的方程及应用》、《谈班级管理中的民主》分别获国家一、二等奖;《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倾情育人,科学备考》等论文分别在省市数学学术年会上交流,受到同行专家学者的一致称赞,好评如潮!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在自身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余志老师始终着力于学科组的建设和年轻教师的培养。在担任教研组长的十多年里,他主张以人为本,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为校内外教师讲示范课达100余次,作高考辅导报告60余场。他不主张把公开课上成表演课,认为每一堂课要上得扎实,讲求实效,弄虚作假的教学思想应当制止,哗众取宠的教学手段应当摒弃,可有可无的教学步骤应当删减,把精力集中到教会学生学习上来。在他的带领下,全组老师全身心投入教学、教研工作,优质高效地完成了各个时期的工作任务,形成了一个工作态度端正、积极向上、团结协作,具有战斗力的先进集体。

1999年以来,余老师先后指导我校青年教师熊建国、袁曙、阮晓峰、张荣平、江峰等青年教师发表论文10余篇,教案、课件获奖 20余人次;直接指导青年教师李慧、吴锦宇、王学正、叶飞、潘泉熙等在黄冈市高中“比教学”活动中,获得优质课、说课、视频课比赛一、二等奖。这些教师大多成为了学校的骨干和中坚力量,有的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麻城名师。近十年来,余老师时常为学校年轻老师作师德师风、班主任工作、教学工作的指导报告,为年轻教师尽快成长,为学校乃至麻城的教师队伍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成绩永不满足,荣誉催人奋进!在巨大的成绩面前,余老师可谓实至名归:1989年,被麻城市教委评为“教坛新秀”;1991年,被麻城市教委评为“优秀青年教师”;1997年,被省数学学会评为“优秀科技教育园丁”;1999年,被麻城市委、市政府评为“十大优秀青年”;2002年,被麻城市教育局评为“麻城市优秀教师”;2003年,被黄冈市人民政府授予“三十佳班主任”荣誉称号;2004年,被黄冈市教育局评为“黄冈市骨干教师”;2005年,被黄冈市教育局授予“黄冈名师”荣誉称号;2007年,被评为“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优秀辅导教师”;2008年和2012年作为麻城市师德报告团成员,两度在全市巡回报告,《黄冈日报》以《倾心育芝兰》为题对其先进事迹作了详细报道;2012年,被黄冈市人民政府评为“黄冈市优秀教师”。

上一篇:电大建校三十周年下一篇:读书小明星获奖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