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成本控制案例分析

2024-11-08

综合成本控制案例分析(精选10篇)

1.综合成本控制案例分析 篇一

一种综合分析LRE减损控制律的智能方法研究

应用遗传算法解决液体火箭发动机减损控制律综合分析这个典型的多目标优化问题.可以解决传统优化方法在该问题中的局限性.分析了遗传算法在解决液体火箭发动机减损控制律综合分析中的具体应用问题,如编码方案、种群设定、适应度函数设计、约束条件处理、选择机制、交叉与变异操作以及遗传算法有关参数的确定等,分别给出了可行的.取值参考范围.应用SPEA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遗传算法在综合分析减损控制律时是有效的,为智能技术在液体火箭发动机减损控制中的应用提供了方法探索.

作 者:魏鹏飞 Wei Pengfei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驻七一○三厂军事代表室,陕西,西安,710100刊 名:火箭推进英文刊名:JOURNAL OF ROCKET PROPULSION年,卷(期):34(3)分类号:V434关键词:遗传算法 减损控制律 综合分析 液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

2.综合成本控制案例分析 篇二

一、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涵义

1.变动成本法

变动成本法是最近出现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 变动成本法依据成本性态分析的不同将生产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部分。它和完全成本法的不同点在于它只将变动生产成本计入产品成本, 而相应的固定生产成本则要计入期间费用。

2.完全成本法

完全成本法是一种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 也称全部成本法和归纳成本法。在完全成本法下, 产品成本包括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及制造费用, 并没有把制造费用分为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两部分。也就是说, 产品成本既包括直接成本, 又包括间接成本。在完全成本法下, 产量直接影响产品的单位成本, 产量越大, 单位产品成本越低, 越能提高企业生产产品的积极性。但该法不利于企业的短期决策和成本管理。

二、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

1.两种方法特点的比较

(1) 变动成本法的特点

变动成本计算也可以被称为直接成本计算, 它和完全成本计算的不同之处在于产品成本的内容不同。变动成本计算不包括固定制造费用, 其理由是:固定制造费用有其独特的作用, 它可以满足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各种需要, 这些需要一旦被满足, 不管其是否被利用, 企业依然会产生固定制造费用, 并不计入产品的成本中, 也不会因为产量的增减而变化, 所以应该把固定制造费用计入期间费用。变动成本计算法看中的是销售过程对利润的影响。

(2) 完全成本法的特点

完全成本法计算很早就被应用到企业的成本核算中了, 它主要强调成本按经济用途分类, 它的核算非常符合会计准则。完全成本法中固定制造费用虽然是按其发生的, 但是它有利于企业利润的增加, 所以也应计入产品的成本中去。完全成本法侧重于研究生产过程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2.两种方法实际应用中产生的差异的比较

(1) 产品成本以及期间费用的构成不同

(1) 在完全成本法下, 产品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固定制造费用和变动制造费用构成, 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构成期间费用。

(2) 在变动成本下, 产品成本只包括变动生产成本, 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 固定制造费用和非生产成本构成期间费用。

(2) 利润的计算程序不同

(1) 在变动成本法下, 计算程序由贡献式的利润确定, 首先计算生产边际贡献。生产边际贡献是指用营业收入补偿本期已销产品的成本, 即生产边际贡献= 营业收入- 已销产品变动生产成本, 再计算边际贡献, 边际贡献= 生产边际贡献- 变动性非生产成本, 其中变动性非生产成本= 变动销售费用+ 变动管理费用。然后计算税前净利:税前净利= 边际贡献- 固定成本, 其中固定成本= 固定生产成本+ 固定销售费用+ 固定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2) 在完全成本法下, 计算程序由传统的利润确定, 首先计算营业毛利, 营业毛利是指用营业收入补偿为了营业而耗费的成本, 营业毛利= 营业收入- 营业生产成本, 其中营业生产成本指所销售产品的成本。再计算税前净利:税前净利= 营业毛利- 营业税金- 期间费用, 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营业费用。

(3) 盈亏的计算结果不同

从以上的公式我们可以看出两种方法的利润计算过程是有很大差别的, 再加上两种方法在产品成本构成和存货成本的构成等方面也有差别, 这必然会导致其最终计算的盈亏也会有所不同。

三、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结合制的具体设想

企业的成本核算应该采用结合制, 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各自优势, 促使成本核算顺利进行。这里我们首先探讨一下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是否行得通:首先, 变动从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目标都是对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期间费用的消耗进行管理和评价, 从而选择合理的消耗定额, 它们的核算内容除了固定制造费用几乎是相同的, 两者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另外, 两者对于成本项目的处理上是基本一致的, 只有在个别的项目上存在差别。这些都足以说明两者的结合是正确的选择。

1.以变动成本法为基础的结合应用:变动吸收成本法

(1) 以变动成本法为主, 完全成本法为辅的核算体系。为了适应当前经济形式的条件和发展, 我们要大力推广使用变动成本法, 但是仅仅运用变动成本法无法满足企业对外报告的需求, 因此我们要将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结合起来, 最终形成变动吸收成本法。变动吸收成本法是一种基于变动成本法的核算体系, 日常核算时, 往往将固定制造费用划入期间费用, 在需要编制对外的报表时才进行分配和调整, 这样能够满足企业对内对外报告的需要, 还可以简化核算程序。

(2) 账户的设置

(1) 日常核算是按照变动成本法设置在产品、产成品账户, 它们用于变动成本的登记。

(2) 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制造费用计入变动制造费用账户, 期末再转入在产品账户。

(3) 当期发生的固定制造费计入固定制造费用账户, 借方计算当期发生的固定制造费用, 期末将已销产品中应负担的部分计入产品销售成本。

(4) 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中的固定部分和变动部分计入变动非制造费用和固定非制造费用账户进行归集, 期末再由贷方转入本年利润账户。

(3) 期末以变动成本法的要求编制损益表

首先我们以变动成本法的要求编制贡献式损益表, 在需要提供对外报告的时候, 将固定制造费用再调入产品成本, 将固定和变动的销售费用、固定和变动的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计入完全成本法下的期间费用, 这样就由变动成本法转变为完全成本法。

2.以完全成本法为基础的结合应用

(1) 以完全成本法为主, 变动成本法为辅的核算体系

为了防止信息重复的发生, 企业结合上述两种成本计算方法提供信息时, 应当以其中一种成本计算为基础, 进行相应的调整之后再进行结合应用。企业提供对外的会计报表时需要进行相应的检查, 而且企业的会计人员对完全成本法比较熟悉, 因此应采用以完全成本法为主、变动成本法为辅的核算体系。

(2) 设置与变动成本法相关联的账户

(1) 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变动性费用计入“变动生产成本”账户, 它是一个成本类账户。

(2) 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固定性费用计入“固定制造费用”账户, 它也是一个成本类账户。

(3) 除了以上的增设账户外, 其他的账户的设置要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

(3) 期末时以完全成本法的要求来编制损益表

首先我们以完全成本法为基础编制职能式的损益表, 以此来计算税前净利, 然后用税前利润减去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 再加上完全成本法下期初存货中释放的固定制造费用, 之后就可以计算出变动成本法下的税前净利。这样做既能避免做两套账, 又有利于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决策。

四、结语

总之, 将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综合应用起来才是对企业最有利的选择,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选择对自身合适的结合方法, 进一步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 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摘要: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是企业中的两种十分重要的成本核算方法, 但是由于成本划分的依据不同, 所以在计算产品成本和损益上也有很大的不同。本文首先对两种成本核算方法在特点、管理目标和实际应用中的异同点进行了比较, 继而对两种方法的结合应用进行相关分析, 通过分析我们了解到将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相结合是最好的选择。

关键词: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结合应用分析

参考文献

[1]汪付荣.变动成本法和制造成本法的比较[9].企业导报, 2011 (5) .

[2]李卫辉.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结合:变动吸收成本法[9].财会月刊, 2011 (2) .

3.综合成本控制案例分析 篇三

[关键词]变电站;电压无功;自动控制系统;综合分析

一、总的功能

变电所可看做电力系统的一个元件,其电压水平和无功流动与系统是相互影响的,因此,在控制策略上VQC装置必须满足变电所调节电压及平衡无功的要求。同时,要服从系统运行的需要,执行调度控制中心通过远动信号的指令,发出动作信号或者闭锁信号。只有这样,VQC装置控制策略才算是完整的。有时由于系统电压过高或者过低,经过变电所内上述调整后系统并不一定能进入规定区域运行,这时装置应自动闭锁,并应向调度控制中心发出信号,调度控制中心可以通过远动信号来调节邻近变电所或上级变电所的潮流达到该所的控制目标;另一方面,有时系统为了达到某种目标,需要个别变电所在无功或电压上作出某种限度的牺牲,或者调度控制中心为了实现全区域潮流优化,最大限度地降低网损,也可以对VQC发出越级控制的指令。

二、参数设置

1.VQC装置可以使用在不同等级的变电站,所以需要对变电站电压等级、变压器台数、有载调压挡数、母线分段情况、电容器组数及控制开关的接线按要求进行配置。

2.系统设计成可选直接测量获取电压、电流等遥测量信息或与RTU通信获取电压、电流等遥测量信息。

VQC参数包括系统参数、VQC控制策略、主变压器基本参数、主变运行参数、无功定值、中端电压定值、低端电压定值、主变闭锁信息、电容器闭锁信息、电容器基本参数、母联参数以及主变调节时刻定义等。

三、数据输入、输出

VQC正常工作需要实时监测电力系统当前运行实时状态,根据电网当前实时状态决定控制策略。VQC自动装置需采集的数据包括遥测数据。

遥测数据包括:无功功率,变压器低压侧三相有功、无功功率,变压器高压侧三相电流,变压器低压侧三相电流,变压器低压侧谐波分量等。

通信数据包括:变压器有载调压的分接开关挡位接点状态,电容器开关、刀闸状态,电抗器开关、刀闸状态,主变一次侧开关、刀闸状态,主变二次侧开关、刀闸状态,主变即电容器和电抗器保护动作接点状态,母联开关、刀闸状态。

投切电容器属遥控输出,VQC装置需对每组电容器提供一对遥控输出接点与电容器开关连接,一个用于控分,一个用于控合。变压器有载调压属遥控,但多数变压器有载调压装置通过遥控实现,VQC装置需对每台变压器提供三个遥控接点与变压器有载调压装置连接,一个接点用于遥调升,一个接点用于遥调降,另一个用于急停。

四、接线识别

1.运行状态识别

对于双卷变的变电站,当高压侧和低压侧与母线均有连通时为变压器“运行”状态,当高压侧或低压侧与母线无连通时为变压器“停运”状态。对于三卷变的变电站,当中压侧或低压侧与母线有连通时为变压器“运行”状态,当中压测和低压侧与母线均无连通时为变压器“停运”状态。

2.运行方式识别

根据变电站内主变高中低压三侧的开关、高中低压母线母联开关的状态判断主变的运行方式。正常运行方式包括:高压侧并列、分裂运行,中压侧并列、分裂运行,低压侧并列、分裂运行;考虑了某一段母线退出运行或通过母联由另一主变供电的特殊方式。主变分裂母线之间有连通时为变压器“并联”运行方式,当低压侧母线之间无连通时为变压器“独立”运行方式。对于三卷变的变电站,当中压侧或低压侧母线之间有连通时为变压器“并联”运行方式,当中压侧和低压侧母线之间均无连通时为变压器“独立”运行方式。

当一个变电站有两台变压器时,除了分列和并列以外,还有一种运行方式是一台主变带两段母线。如果是两台三绕组的变压器,并列进行又分为三侧完全并列、高中壓两侧并列和高低压两侧并列。有些VQC装置仅仅把低压侧分段母联开关是否在合位作为判断两台主变是否并列的充分条件,这是不科学的。当主变高中压两侧并列,而低压侧分列运行时,此时VQC装置回误认为两台变压器是分列运行,分接头可同步调整,这便导致两台并列运行的变压器错挡。正确的方法应当是分别判断中压侧、低压侧是否并列,如果有一侧并列,即认为是并列;分别母联开关在合位仅仅是并列的必要条件,判断并列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同一电压等级的两台主变总开关和分段母段开关都在合位。

五、自闭锁

闭锁问题是指VQC装置在检测并判断在变电所或系统异常以及装置本身出现异常的情况下,能及时停止自动调节,它也是VQC装置能否投运的最大问题。如果VQC装置没有完善的闭锁系统或闭锁速度达不到运行要求时,就会对变电所的安全运行带来严重威胁。VQC对于闭锁速度有很高要求。电容器保护动作、主变滑挡、PT断线等情况,均要求VQC及时响应,快速闭锁。例如电容器保护跳闸,若VQC不能及时闭锁,短时内使其开关再次合闸,则可能发生电容器带电荷合闸而爆炸,后果严重。对于复杂繁琐的VQC控制策略,即要求可靠闭锁,又要求快速闭锁。

六、人机界面

1.参数设置方便,对用户开放的参数要足够充分和全面。有关部门对变电所电压/无功的考核常常会有新的要求,有时甚至对峰谷时段的定义都会有变化。如果VQC参数不能方便设置,则会使用户都感到麻烦。

2.闭锁条件应能在人机界面中反映出来。VQC是一项涉及面颇广的自动化装置,变电所的许多异常和变化都会引起它的闭锁。如果VQC的闭锁情况和闭锁原因不能在人机界面上反映出来,则会使用户对它的闭锁分析变得十分困难。

七、远程维护

目前,许多变电站都是无人值班变电站,或变电站无专门运行维护人员。VQC的运行参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电网系统的变化、变电站运行设备增减,VQC运行参数也要随之改变。另外,有些闭锁是只能够人工解除的,闭锁发生后,即使系统正常,VQC闭锁仍然存在,这时只能通过人工操作才能解除闭锁。如果VQC设备不能提供远程维护功能,当更改参数或人工解除闭锁时,只能派人到现场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建中.变电站电压无功综合调节模糊控制研究[J].中国电力,1998(04)

[2]张小英,池瑞军,胡奉东,孙宏鹏.变电站电压无功综合控制策略的研究[J].湖北电力,2004(03)

4.综合成本控制案例分析 篇四

综合飞行/推进控制(IFPC)技术综述

在分析国内外关于综合飞行/推进控制(IFPC)技术的`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回顾了综合飞行/推进控制技术的问题来源及发展过程,总结了综合飞行/推进控制系统的总体方案,系统地介绍了在综合飞行/推进控制技术研究中采用的理论方法.

作 者:赵阳旭 马瑞 Zhao Yangxu Ma Rui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动力与热力工程系,西安,710072刊 名:推进技术 ISTIC EI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PROPULSION TECHNOLOGY年,卷(期):199920(1)分类号:V212.12关键词:飞机 推进系统 飞行控制 系统控制

5.运动控制卡培训综合班考核标准 篇五

主界面要求:

1.示教功能:实现X+,X-,Y+,Y-,Z+,Z-,按钮,按下开始运动,松开停止运动;显示各个轴的当前位置和速度;可以选择示教速度,可使用滑竿调节。

2.功能按钮:系统回零,自动运行,停止运行,暂停/继续,清除报警等; 3.机台运行状态显示:有编辑框显示当前及历史机台操作信息(包括时间);有加工产品统计;有显示灯。

4.运行设置区:下拉框选择产品方案。5.菜单功能:系统设置,位置配置

系统设置:

1.配置IO,显示IO状态,输出IO可以手动测试; 2.配置轴,显示轴状态; 3.保存参数;

位置配置:

1.根据当前产品方案出现不一样的界面; 2.配置运动需要的位置;

3.配置运动的速度及加速度; 4.保存方案。

系统要求:

1.实现系统回零; 2.实现自动运行; 3.实现响应急停; 4.实现响应暂停; 5.实现手动单步调试。

6.自动运行的轨迹中要包含单轴运动,多轴联动,直线插补,圆弧插补,连续插补,延迟,IO输入输出。

联为智能教育机器视觉培训中心

6.综合成本控制案例分析 篇六

一、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一) 功能需求。

变电站的设备装置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有载调压变压器, 另一种为并联电容器组。通过设备装置的运用, 能够达到电压无功的综合控制, 一方面能够促使变电站输出电压质量的提高, 另一方面通过调整系统无功的分布, 可对输电线功率因数进行有效的控制。作为硬件控制设备, 必须能够完成开关量输出和输入、控制运算、参数检测等功能, 只有这样, 才能够对电压无功控制进行实施。对于整个变电站的运行而言, 需要对硬件设备的参数进行设定, 同时对系统进行不断的优化, 才能使设备的运行状况能够准确及时地传达上级部门, 进而确保电压无功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另外, 变电站的硬件设备还必须具有通信联网功能, 可实现机械设备的有效控制。

(二) 硬件设计实现。

依据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方向, 对适宜变电站运行的电压无功综合控制系统进行研究。本系统采用的可编程控制器为西门子公司生产, 借助该主控单元的作用, PIC与智能仪表之间能够通过通信对控制系统的工作参数进行掌握, 同时, 控制系统的通信可与上位机的通信共同进行。其特点包括:质量轻、体积小、编程实现性高、抗干扰能力强、扩展功能灵活等。拥有的PLC设置的I/0口共有40个, 另外还有两个RS接口可以实现上位机与智能仪表的通信连接。该芯片包括两个高频脉冲输出端口, 通过有效的运用, 能够实现定位控制的方便快捷, 且分接头控制可以得到准确的调节。用户拥有的存储空间达到6.5KB, 分别为数据存储空间 (2.5KB) 和程序存储空间 (4KB) 。由于芯片对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有着诸多的要求, 而该系统的存储空间完全能够满足芯片的需要。智能电量变送器是该系统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特点主要包括:可靠性高、运算精度高、获取数据较全面等, 当相关参数被智能电量变送器获取后, 能够通过通信端口将其读出, 而电量采集设备单元的功能需求也非常需要此种设备的高智能性。高抗干扰是智能电量变送器的设计思路, 通过标准电流电压互感器输出和输入、交流采样算法, 可对能量、功率因数、电流、电压、频率等多种电量值进行精确的计算。当对电流电压进行测量的过程中, 精度能够达到±0.002, 但其它电量值可以达到的精度为±0.005。为此, 智能电量变送器在速度、精度等方面都非常得优越, 能够较好地满足控制系统的要求。通过该器件的运用, 控制系统可有效提高自身的可靠性, 缩短了系统的开发周期, 并确保了开发成本的良好控制。

二、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一) 通信部分。

S7-226的通信口包括Port0和Port1, 是标准的RS-485接口, 工作方式包括自由口和点对点两种。对PLC与编程器之间的通信, 可对点对点的工作方式进行运用, 同时也适用于与西门子公司的其它PLC组成网络。就自由口通信的工作方式而言, 其是对用户完全开放的, 依据自身的需要, 用户可以对通信协议进行自由的选择, 同时对通信协议进行定义并与其它设备进行通信, 且这种设备具有串行接口。 本系统中, 智能仪表与PLC之间的通信是通过自由口通信方式来实现的。智能仪表对Modbus通信规约进行运用, 为此PortO口定义在PLC中为自由口方式, 而主机依据ModbuB规约, 对通信请求信息进行组织, 利用XMT指令的发送, 可对系统运行参数的请求进行读取, 而从机会回送信息, 直至等到响应超时。信息被从机回送后对其进行CRC校验, 如果校验结果非常正确, 就可以对系统运行数据区进行更新;如果校验结果不正确, 就要放弃该组数据, 重新进行发送。多块智能仪表与PLC联合组成网络时, 若仪表的从机号相符, 才能顺利地对主机进行信息的回送。

M0dbus规约的通信数据格式为:

1.数据长度。

2.数据格式。

就本文运用的功能码3而言, 下发数据的字节数是其请求帧数据区的首字节, 依据Modbus规约的格式, 对接下来的数据进行组织, 数据区格式和响应帧数据区格式分别为:

(二) 控制策略。

本文通过定量分析, 对影响控制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究, 提出的实时计算为基础的判据较为有效。实现该判据不需要任何统计数据, 能够与电压无功控制的原则相符合, 具有精确、严密的特点。

1.控制策略的制定依据。

(1) 假设系统传送的有功功率在某一时刻为P, 功率因数为λ1, 而电容器的容量等于Qc。一组电容投入后的功率因数λ2通过下列公式可以求得。

tanφ2=tanφ1-Qc/P (1)

undefined

通过上述公式, 可以得知P与投切电容引起的功率因数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电力系统的运行时, 有功功率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且变化具有较大范围, 这就必须确保各种负荷情况下能够得到精确的控制, 并在判据中纳入负荷与控制效果的关系。

(2) 确保电压合格、无功功率平衡的基础上, 促使调节次数的不断减少是变电站电压无功调节的重要原则, 这对有载分接开关而言, 控制其调节次数就更为重要。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 对这一原则进行贯彻, 投切电容的调压作用也要在电压越限、无功合格的情况下进行良好的发挥, 使分接头的调节得以减少。

2.定量计算作为基础的控制策略。

控制区域共有10个部分, 分别为:0区:电压、无功合格的情况下不进行控制。1区:电压越上限时, 功率因数越限不会由切电容引起, 切电容执行操作。2区:该区域是电压越下限通过投电容进入时, 对下边界值进行修改;反之, 切电容引起功率因数越限, 则采取不动作。3区:防电压越限不动作区。4区:电压越下限时, 投电容执行操作。5区:电压越上限通过切电容进入, 对上边界值进行修改;反之投电容引起功率因数越限, 则采取不动作。6区:防电压越限不动作区。7区:电压越下限投电容进入, 对下边界值进行修改;反之切电容。8区:功率因数较高、电压较低时, 降分接头升压执行操作, 不可调分接头则强行投电容。9区:功率因数较低、电压很高, 升分接头降压执行操作, 对上边界值进行修改;投电容引起功率因数越限, 则采取不动作。

运行点处于电压越下限的区域或处于电压越上限的区域时, 依据公式 (1) 、 (2) , 可对运行点所属的区域进行确定, 实测的功率因数角用λ1表示, 执行投切电容动作后形成的功率因数角用λ2表示, 系统规定的功率因数限值与动作后的功率因数进行比较, 可对该运行点进行确定, 对某一区域的控制措施进行执行。

三、结语

本文对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方案进行了提出, 是一种能够满足高压变电站要求的新型控制方案。该方案的特点包括:通信能力强、易于扩展、组态灵活、可靠性高、开发周期短等, 值得有效的运用和推广。通过对控制精确、独立性强的控制规律的有效运用, 能够使往复动作得到避免, 并有利于控制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李文炜, 王起文, 彭建辉.DSP+PLC主从结构实现电压和无功模糊控制策略[J].自动化与仪表, 2004

[2].吴志宏, 王瑞艳.应用PLC实现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的系统设计[J].东北电力技术, 2004

[3].王瑞艳, 赵建平, 梁志珊.基于PLC的变电站电压无功综合控制系统[J].电力自动化设备, 2003

[4].苏文博, 孙士民, 刘娟, 潘向华.预防10kV系统电压无功控制装置故障策略研究[J].电力自动化设备, 2007

[5].陈怀忠, 刘健, 韩承江.基于PLC的新型变电站电压无功补偿装置的研制[J].机电工程技术, 2007

7.变电站电压无功综合控制研究 篇七

关键词:无功电压;变电站;综合控制;方式;调节判据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12-0075-02

配电网的无功优化对配电网运行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等方面有重要影响。目前,各国配电网电压无功控制方式逐步向分层集中综合优化控制模式方向发展。我国虽然有一部分变电站特别是近些年新建的变电站,通过自动控制来实现电压调节和无功平衡,但是其控制效果并不理想,而且大部分变电站仍采用人工调节控制的方式,很难做到对情况进行准确判断并及时调节,不能充分发挥设备的补偿作用和有效保证电压合格率。为此,提出变电站电压无功综合控制方式。

1 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方式

目前,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方式主要有3种:集中控制方式、分散控制方式和关联分散控制方式。

1.1 集中控制方式

集中控制是指在调度中心根据采集的各项数据,通过遥控装置对各个变电站的调压设备、无功补偿设备统一进行控制。从理论上讲,集中控制方式应该是保持配电网电压合格、无功平衡的最佳方案。但它对调度中心的要求相对较高,在软件方面要求配备实时控制软件,在硬件方面要求配电中心达到“三遥”的水平,最好在各个配电中心针对这一环节配备单独的智能模块。目前,各地变电站的基础设施条件和智能化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地方相对发达一些,设备比较先进,智能化水平较高;有的地方相对落后一些,设备比较陈旧,基本没有自动化装置;有的地方变电站各方面建设虽然比较先进,但是缺少相关操作人才,也难以实现集中控制。因此,当前要想实现整个电力系统全部采用集中控制方式还是比较困难的,只能在相对发达的地区先建设一部分,逐步在其他地区循序渐进地推开。

1.2 分散控制方式

分散控制方式是指在每个变电站专门建设一台电压无功自动控制平台,该装置根据采集的数据,自动调节分接头位置或投切并联电容器组,从而实现对电压调节装置和无功补偿设备的控制,当主变压器负荷发生变化时,保证该变电站供电半径内配电网电压质量合格、无功功率合格。分散控制的优点是控制简易、投入较小,符合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基本情况;缺点是难以实现整个地区大面积的统一操控。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实现对整个地区进行集中控制是大势所趋,分散控制装置由于其自身的条件所限,逐步会被淘汰,但在局部地区其使用还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1.3 关联分散控制方式

集中控制方式理论上能够及时掌握整个地区变电站的相关情况并进行最好的集中控制,但是此控制方式对变电站的软硬条件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投入更多资金,并且由于多个变电站在一个调度中心进行集中操作管理,控制系统比较复杂,操作难度较大,一旦发生问题,影响很大。目前,国内大部分地区应用比较广泛的是分散控制方式,但此控制方式不能实现整个地区的集中管理。关联分散控制方式是指在正常运行情况下,由安装在各变电站的控制装置根据编好的控制程序进行调控。在保障整个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前提下,分别计算出正常运行、紧急情况、系统运行方式发生大变动时的调控范围,由调度中心根据采集的数据情况直接进行操作或修改变电站母线电压和无功功率值,以满足辖区内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要求。关联分散控制的最大优点是无论在正常情况下还是在紧急状态下,都能有效保障辖区内的供电可靠性和经济性。关联分散控制装置要求必须满足对受控厂站分析、判断和控制的强大通信功能,以及时将采集到的信息报告给调度中心,并执行好调度中心下达的各项调控命令。

2 变电站电压无功综合控制方式调节判据

变电站电压无功综合控制调节判据分为以下5个方面:1) 按功率因数控制;2) 按电压控制;3) 按电压综合控制有载分接开关和电容器组;4) 按电压和功率因数复合控制;5) 按电压、时间序列复合控制。

2.1 按功率因数控制

根据功率因数的大小,来确定投切并联电容容量。如果功率因数低于确定值则通过自动控制装置投入电容,如果高于确定值则通过自动控制装置切除电容。此办法没有把电容对母线电压的影响考虑进来,并且当变压器负荷较小时,可能存在自动控制装置动作频繁的问题。

2.2 按电压控制

有的枢纽变电站由于对电压质量要求比较严格,采用以电压的变化情况作为判据进行控制调节并联电容自动投切装置,完全不考虑无功问题,这种方式在原理上和补偿效果上都比较差。

2.3 按电压综合控制有载分接开关和电容器组

当母线电压为U≤UT下限时,降低有载分接开关升压;当U≤UC下限时,投入电容器组;当U≥UT上限时,升有载分接开关降压;当U≥UC上限时,切除电容器组。此方式的主要作用在于较好地实现了对电容器组的调节,但没有考虑无功优化的效果,且投切电容器组的过程也不太合理。

2.4 按电压和功率因数复合控制

按电压和功率因数复合控制有两种方式:一是以电压为主,功率因数为辅,只要电压达标,不考虑功率因数,若电压不达标,则根据相关数据自动投切电容器组;二是将电压和功率因数并行使用,电压和功率因数都满足条件才会投切电容器组。第一种判别方式无功补偿效果较差;第二种判别方式存在对频繁误投切并联补偿电容现象。

2.5 按电压、时间序列复合控制

根据变电站的日负荷曲线,将每天分为多个时段,根据不同负荷时段对电压和无功的要求,来调节变压器分接头或投切并联电容器组。此方法适应性较差,只适于负荷较稳定的变电站,且负荷时段的划分必须随季节和负荷的变化进行调整。

3 结语

当前配电网的结构越来越复杂,电压等级也越来越高,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无功电压危害也越来越大,如果还单纯依靠发电机自身调节无功电压,已经满足不了要求。因此,必须大力增强电网调控能力,通过合理的无功补偿方式来提高电能质量。

参考文献

[1] 严浩军.变电站电压无功综合自动控制问题探讨[J].电网技术,2000(7):41-43.

[2] 张玉珠,徐文忠,付红艳.结合灵敏度分析的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策略[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9(2):37-42.

[3] 庄侃沁,李兴源.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策略和实现方式[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15):47-50.

[4] 仝庆贻,颜钢锋.变电站电压无功综合控制的研究[J].继电器,2001(10):22-25.

8.综合成本控制案例分析 篇八

《工厂电气控制与PLC》综合设计说明书

专业: 自动化

班级: 1802

学号: 1008518030203

姓名: 单留伟

指导教师: 栗梦媛 姜久超 刘振方 王继超

2021年 5月 14 日

综合设计题目

深井泵PLC控制系统设计

分组情况

孙响 许天浩 武兴栋 单留伟

指导教师

栗梦媛 姜久超 刘振方 王继超

教师评阅与成绩

评定项目

评分成绩

1.设计方案正确,具有可行性、创新性(20分)

2.设计结果(30分)

3.态度认真、学习刻苦、遵守纪律(15分)

4.设计报告的规范化、参考文献充分(不少于5篇)(20分)

5.答辩环节的内容、逻辑、语言组织(15分)

综合评定:

评阅教师: 日期: 年 月 日

深井泵PLC控制系统

目录

深井泵PLC控制系统 4

一、绪论 4

二、总体方案设计 8

三、系统的硬件设计 9

四、PLC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12

五、安装与调试 14

六、性能测试与分析 16

七、结论语 16

八、致谢 17

参考文献: 17

一、绪论

1.1

随着计算机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控制已逐步取代继电器控制,普遍应用于各行各业的自动化控制领域。相对于工业也不例外,水泵的开停及选择切换均需人工完成,完全依赖于工人的技术、经验和责任心,也预测不了水位的增长速度,做不到根据水位和其他参数在用电的峰谷期自动开停水泵,这将严重影响工业自动化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同时也容易由于人为因素造成各种安全隐患。

深井泵是电机与水泵直联潜入水中工作的提水机具,它适用于从深井提取地下水,也可用于河流、水库、水渠等提水工程:主要用于农田灌溉及高原山区的人畜用水,亦可供城市、工厂、铁路、矿山、工地供排水使用。由于深井泵是电机及水泵体直接潜入水中运行的,其是否安全可靠将直接影响到深井泵的使用以及工作效率,因此,安全可靠性能高的深井泵也成为首选。

在地下水源热泵系统中,经常一台深井泵的供水量能满足两台或更多热泵机组所需的水量。但是在实际运行中发现,热泵机组大部分时间都在部分负荷运行,而深井泵一直处于满负荷运行,结果造成了电费及水费的大量增加。

变频调速技术以其显著的节能效果和可靠的控制方式在空调系统中水泵和风机应用较多,并且其技术也比较成熟,但在地下水源热泵空调系统中深井泵供水应用,还很少见,但是却相当有必要。对沈阳地区的地下水源热泵应用试点调查发现,在地下水源热泵空调系统中,当热泵容量不大一台深井泵的供水量能满足两台或更多热泵机组所需的水量。在实际运行中发现,热泵机组大部分时间部分负荷运行,而深井泵一直在满负荷状态运行,结果造成了电费及水费的大量增加。因此深井泵变频调速供水技术在地下水源热泵系统中的应用具有很大的节能潜力。

1.2

1)几十年来国内学者在井泵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目前急需加强深井泵系统的水力模型设计,并探求更为准确的结构设计.2)丹麦格兰富的冲压不锈钢井泵具有高效、节能、节材、保护环境等突出优点,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市场潜力巨大.3)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一种叶轮自身平衡轴向力的多级离心泵”和“一种深井离心泵”的设计方法可将深井泵的单级扬程提高5%,效率也得到提高,而生产成本却大幅度降低,并可完全平衡轴向力,代表了深井泵更新换代的一个重要方向.4)针对深井泵轴向力的问题,利用数值模拟进行轴向力计算并进行新轴向力平衡试验的方法将成为研究井泵轴向力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设计手段之一.但数值模拟的精度及可靠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2.1 题目要求设计

1、某深井泵电机一台 30kw,额定电压380V频率50Hz。

设计要求:

(1)深井泵电机启动时采用降压起动,可以工频和变频两种方式运行,变频和工频不能同时进行,两者之间要有互锁关系。

(2)降压启动时采用自耦变压器降压启动。

(3)启动结束后转到变频运行。

(4)深井泵通过传统电气控制和 PLC 两种控制,通过设置切换开关实现控制方式的改变。

(5)变频器的型号和 PLC的型号以及其他电气设备的选择按设计需求选用。

2、指导教师简要讲解题目,参考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有关资料或论文、网络资源,对应用对象的工作过程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需求分析通常需要综合用户的意见及用途,工程师根据系统的工作环境、应用领域,综合性地考虑系统的可靠性、通用性、可维护性、先进性,从工程角度完善整套设备的控制需求。任务需求分析是系统设计的开始,也是系统设计的依据,是决定系统用途的关键。

一、Introduction

1.1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control technology, PLC control, which is based on microprocessor, has gradually replaced relay control, and is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 of automation control in all walks of life.Compared with industry, the start-up and selection of water pump shall be completed manually, which is completely dependent on the workers technology, experience and responsibility, and the growth rate of water level cannot be predicted.It is impossible to automatically start and stop the water pump in peak valley period according to water level and other parameters, which will seriously affect the level of industrial automation management and economic benefits, At the same time, it is easy to cause various safety hazards due to human factors.Deep well pump is a water lifting machine which is directly connected with motor and water pump to dive into water.It is suitable for extracting groundwater from deep wells, and also for water extraction projects such as rivers, reservoirs, canals, etc.it is mainly used for farmland irrigation and human and animal water in Plateau and mountainous areas, and also for drainage of cities, factories, railways, mines and construction sites.Because the deep well pump is operated by the motor and the pump body directly, whether it is safe and reliable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use and working efficiency of the deep well pump, so the high safety and reliability performance of the deep well pump is also the first choice.In the underground water source heat pump system, the water supply quantity of one deep well pump can meet the water demand of two or more heat pump units.But in practice, it is found that the heat pump unit is running at partial load most of the time, while the deep well pump is always in full load operation, which results in a large increase in electricity and water costs.Frequency conversion speed regulation technology is widely used in water pump and fan i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with its remarkable energy saving effect and reliable control method, and its technology is also relatively mature.But it is rare to apply deep well pump in underground water source heat pump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but it is very necessary.The pilot investig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underground water source heat pump in Shenyang shows that in th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of the underground water source heat pump, the water supply of one deep well pump with small capacity of the heat pump can meet the water demand of two or more heat pump units.It is found that the heat pump unit is running partially at most of the time, while the deep well pump is running at full load, which results in a large increase in the electricity and water costs.Therefore, the application of frequency conversion and speed regulating water supply technology of deep well pump in the underground water source heat pump system has great potential for energy saving.1.2

1)In recent decades, domestic scholars have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the research of well pump, but it is urgent to strengthen the hydraulic model design of deep well pump system and to explore more accurate structural design.2)The stamping stainless steel well pump of gryfu, Denmark, has many outstanding advantages such as high efficiency, energy saving, material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o it has a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 and huge market potential

3)The patented technology of independen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the design method of “a multi-stage centrifugal pump with balanced axial force of impeller” and “one deep well centrifugal pump” can increase the single stage lift of deep well pump by 5%, and the efficiency is also improved.However, the production cost is greatly reduced, and the axial force can be completely balanced, which represents an important direction of the renewal and replacement of deep well pump

4)In view of the problem of axial force of deep well pump, the method of calculating axial force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carrying out new axial force balance test will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d main design methods for studying the axial force of well pump.However, the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need further study.二、总体方案设计

该系统设计一共分为三部分:主电路设计图,PLC外部设备连接图,传统电气控制电路图。如下图 1总体设计图。

(1)深入了解和分析被控对象的工艺条件和控制要求,如控制的基本方式,需要完成的动作和操作方式。

(2)根据被控对象对PLC控制系统的功能要求和所需的I/O信号的点数等,选择合适类型的PLC,若需要网络控制系统,还需选择网络通信系统的类型。

(3)根据被控要求所需的用户I/O设备,确定PLC类型,并确定PLC的I/O地址分配,设计I/O端子的接线图。

(4)根据工作循环图表或状态流程图设计梯形图。若被控对象已经有了继电器控制电路图,可把电路图变成梯形图。设计梯形图时编制程序关键的一步,也是较困难的一步。设计好梯形图,首先熟悉控制要求,还需要有电气设计的实际经验。

(5)根据梯形图编制程序清单。

(6)将程序写入PLC用户程序存储器,调试检查,包括局部调试、整体调试、联机调试等。

1、主电路

深井泵电机,需要自耦变压器降压启动。电动机启动时利用自耦变压器来降低加在电动机定子绕组上的启动电压。原理是电动机启动后,再使电动机与自耦变压器脱离,从而在全压下正常运动。

需要外接变频器,改变电机工作电源频率的方式来控制交流电动机的电力控制设备。使用的电源分为交流电源和直流电源,一般的直流电源大多是由交流电源通过变压器变压,整流滤波后得到的。交流电源在人们使用电源中占总使用电源的95%左右。

2、PLC外部连接图

I0.0~I0.3输入采样阶段,用户程序执行阶段,Q0.0~Q0.1输出阶段。

3、传统电气控制设计

开关按钮SB2,SB3.急停按钮SB1,热继电器FR。SA1转换开关。

按下SB2,继电器KM3,KM2,时间继电器KT1得电,电机降压启动。一段时间后,时间继电器KT1的通电延时常开按钮闭合,通电延时常闭按钮断开。继电器KM1得电,KM2,KM3断电,电机变频运行。

按下SB3,KM1得电,电机变频启动运行。

图 1 总体设计图

三、系统的硬件设计

1.PLC的机型选择

通过熟悉控制对象和要求,分析控制过程,结合输入输出设备的数目与电气特性,选择合适型号的PLC,PLC是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对于保证整个控制系统的技术性能指标起着重要作用。机型选择的基本原则是在满足控制功能要求前提下,保证系统工作可靠、维护使用方便以及最佳的性能价格比。

在机型选择的过程中,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结构合理

在工艺过程比较稳固、环境条件较好(维修量较小)的场合,建议选用整体式结构的PLC;其他情况则最好选用模块式结构的PLC。针对具体的项目进行PLC选型时,注意控制系统的复杂程度选择合适的型别,并分析项目中PLC的特点及功能。

2)功能强弱适当

对于开关量控制的工程项目,若是控制速度要求不高,一般选用抵挡的PLC;对于开关量控制为主、带少量模拟量控制的工程项目,可选用含有AD转换的模拟量输入模块和含有DA转换的模拟量输出模块以及具有加减乘除和数据传输功能的低档PLC;对于较复杂、控制功能要求较高的工程项目,可根据控制规模及复杂程度,选用中档或高档机。

3)PLC的处理速度应满足实时控制的要求

选用CPU速度快的PLC,提高PLC的实时处理速度,对编制的程序进行优化,缩短扫描周期;必要时可采用高速响应模块,其响应时间不受PLC扫描周期的影响,只取决于硬件延时。

5)是否在线编程

采用较经济的离线编程方式还是采用应用领域较宽的在线编程方式取决于被控设备的工艺要求,对于产品定型的设备和工艺不长变动的设备,往往选用离线编程的PLC,反之,考虑选用在线编程的PLC。

2.PLC容量选择

1)PLC容量

关于PLC的容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I/O点数;二是用户存储容量(字数)。PLC容量的选择除满足控制要求外,还应留有适当的容量,以做备用。

2)减少I/O点数的措施

在PLC控制系统的实际应用中,常通过合并输入点、单按钮起/停控制、分组输入、利用PLC外部电路等方法减少输入点数;通过负载并联、借助接触器辅助触点、使用数字显示其代替指示灯、输出设备多用化等方法减少输出点数。

3.I/O模块的选择

通过I/O接口模块检测被控生产过程的各种参数,并以这些现场数据作为控制器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的依据。I/O模块选择时首先需要确定点数,要充分考虑到裕量,从而方便地对功能进行扩展。其余还包括对开关量I/O、模拟量I/O、特殊功能I/O、智能式I/O的选择。

4.电源模块的选择

电源模块一般只需考虑输出电流。电源模块的额定输出电流必须大于处理器模块、I/O模块和专用模块等消耗电流的总和。

5.绘制电路图

绘制电路图的目的是把系统的输入和输出所涉及的地址和名称联系起来。这是很关键的一步,绘制输入电路时,不仅要考虑信号的连接点是否与命名一致,还要考虑输入端的电压和电流是否合适,也要考虑到特殊条件下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条件问题等。绘制输出电路时,不仅要考虑输出信号连接点是否与命名一致,还要考虑PLC输出模块的带负载能力与耐电压能力。设计的步骤为主电路、控制电路、辅助电路、联锁与保护、检查、修改与完善

序号

文字符号

名称

型号

规格

数量

PLC

PLC

FX2N-32MR

(详见PLC介绍)

FU

熔断器

RLI-60/50

3A

KM

继电器

CZ10-BHM

5A/250VAC

FR

交流接触器

CJ10-40

20A380V

SQI-4

热继电器

JR16-60/3

24-36A/380V

KT

时间继电器

JT3

220V

SB

按钮(自复位)

LA38-11

AC15 220V/5.5A

变频器

M440

SA

转换开关

LW5-16

5A/380V

QF

低压断路器

DZ15-40/2901

40A/380V

QS

开启式负荷开关

HK2-100/3

100A/380V

四、PLC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1.系统功能设计

在用户需求分析和工程师系统分析基础上,对整个控制系统进行功能的划分。首先需要将复杂的工程分解成多个较简单的小任务,便于编程与维护。其次编制控制系统的逻辑关系图,可以反映控制过程中控制作用与被控对象的活动,也反映了输入和输出的关系。

2.编写PLC程序并进行模拟调试

1)程序框图与执行流程图

根据需求分析与工艺要求,绘制出各种功能单元的详细功能框图。框图是程序的主要依据,尽可能详细,以便对全部控制功能有一个整体的概念。绘制PLC控制系统程序流程图,完成程序设计过程的分析说明。

2)I/O口的点数及地址分配

根据选题的输入输出设备、控制要求,确定PLC外部I/O端口的分配。首先做I/O分配表,对个I/O点功能做出说明。然后画出PLC外部I/O接线图,依据输入输出设备和I/O口分配关系,画出I/O接线图,接线图中标明各元件代号及编码。I/O输入输出图,如下图所示。

输入

备注

输出

备注

I0.0

SB2

Q0.0

KM2,KM3

I0.1

SB1

Q0.1

KM1

I0.2

FR

I0.3

SB3

3)PLC梯形图设计

根据上述框图与流程图逐条编写控制程序,这是整个设计过程工作的核心部分。在绘制梯形图过程中,应熟练掌握基本指令和简单编程,可借鉴现成的典型控制环节程序,另外,应及时对编出的程序进行注释,提高程序的逻辑性与可读性。

如上图所示,按下I0.0,Q0.0得电。此时为自耦变压器降压启动运行。同时定时器开始定时1S。时间一到,定时器的触点开始动作,Q0.0断电,Q0.1得电,电机变频运行。

如下图所示,按下I0.3,Q0.1得电,电机变频启动运行。

上图Q0.1的常闭以及下图Q0.0的常闭为工频和变频的互锁。

五、安装与调试

PLC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涉及到各项工作,并且只能按序进行,-环紧扣一环,稍.有不慎都将导致调试失败,不但延误工期,甚至会损坏设备。本文介绍了在现场实践中总结出的PLC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技术经验,并对现场经常出现的安装、调试相关问题,提出探讨意见和解决方案。

一、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合理安排系统安装与调试程序,是确保高效优质地完成安装与调试任务的关键。

1、前期技术准备

系统安装调试前的技术准备工作越充分,安装与调试就会越顺利。前期技术准备工作包括下列内容:

(1)熟悉PC随机技术资料、原文资料,深入理解其性能、功能及各种操作要求,制订操作规程。

(2)深入了解设计资料、对系统工艺流程,特别是工艺对各生产设备的控制要求要有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按子系统绘制工艺流。程联锁图、系统功能图、系统运行逻辑框图、这将有助于对系统运行逻辑的深刻理解,是前期技术准备的重要环节。

(3)熟悉各工艺设备的性能、设计与安装情况,特别是各设备的控制与动力接线图,并与实物相对照,以及时发现错误并纠正。

(4)在全面了解设计方案与PC技术资料的基础上,列出PC输入输出点号表(包括内部线圈一览表,I/0所在位置,对应设备及各I/O

(5)研读设计提供的程序,对逻辑复杂的部分输入、输出点绘制时序图,一些设计中的逻辑错误,在绘制时序图时即可发现。

(6)分子系统编制调试方案,然后在集体今的基础。上综合成为全系统调试方案。

3、实验室调试

(1)PLC的实验室安装与开通制作金属支架,将各工作站的输入、输出模块固定其上,按安装提要以同轴电缆将各站与主机、编程器、打印机等相连接,检查接线正确,供电电源等级与PLC电压选择相符合后,按开机程序送电,装入系统配置带,确认系统配置,装入编程器装载带、编程带等,按操作规程将系统开通,此时即可进行各项操作试

(2)键入工作程序

(3)模拟I/O输入、输出,检查修改程序本步骤的目的在于验证输入的工作程序的正确性,该程序的逻辑所表达的工艺设备的联锁关系是否与设计的工艺控制要求相符,程序是否畅通。若不相符或不能运行完成全过程,说明程序有误,应进行修改。在这人!程中,对程序的理解将逐步加深,为现’二试作好了准备,同时也可以发现程序不口理和不完善的部分,以便进一步优化。

3、PLC仿真图如下图所示

六、性能测试与分析

PLC是为了工业生产设计的控制装置,本身已经针对工业生产的环境进行了抗干扰的设计研究,在一般情况下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抗干扰能力。但是由于现代化生产大型化、准确化、高效化的要求,以及某些特殊生产环境的影响都要求PLC要具备更强的抗干扰能力,针对PLC系统的可靠性探讨,主要从输入可靠性和输出稳定性两方面考虑。在输入可靠性程序构建中,需要注意防抖动设计、确保输入脉冲的稳定性、避免非法输入、检测多余或错误输入等。在输出稳定性程序构建中,应该用高质量的输出监控,如动作反应监控和看门狗监控。采用PLC系统的错误判断功能,利用计算机程序保证系统正常工作,减少错误的输出。

七、结论语

在本次为期两周的课程设计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使我们的PLC设计知识更加的系统化,更清晰更直观化。在涉及过程中接触了大量的资料,对电气控制技术以及PLC设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解决了一些在学习本课程时的一些当时不太明白的问题,极大的丰富了相关知识,同时也扫清了知识盲区。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所获得的有关PLC的知识加以系统化,整体化,更好的巩固扩大所学的专业知识,如果有不懂,那么整个设计就进行不下去了,必须搞懂了,就能继续设计下。同时培养我的独立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相当程度上锻炼了自己,同时也提高设计和编写说明书及绘画能力。

以西门子S7-200 型PLC 为核心的水泵自动控制系统,通过合理的程序设计和对原排水系统的改进,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同时也实现了水泵运行的合理调度,提高设备利用率,节能增效。

自动控制系统采用了技术先进的西门子S7-200 型PLC,性能稳定,故障率低,且具有完备的故障诊断和保护功能,保留的人工控制方式可在PLC控制系统故障时正常启动水泵。可实现界面切换、系统巡查、故障复位、控制方式转换等功能。总之,该系统的使用必将提高煤矿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对矿井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八、致谢

本课题在选题及研究过程中得到几位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们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几位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老师们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各位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参考文献:

[1]胡奇芸-《基于带式输送机电控系统设计及应用》-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年

[2]乔东 -《PLC和变频器在电厂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矿山机械出版社-2009年

[3]陈远立-《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

[4]白铭声-《流体机械煤炭工业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

[6]李胜旺-《PLC梯形图程序的设计方法与技巧》-电工技术出版社-1998年

[7]王孝颖-《PLC在煤矿井下主排水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中国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年

[8]周峰软-《PLC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年 [9]李泽松-《井下水泵房自动排水系统研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年

9.综合成本控制案例分析 篇九

原著:Montserrat Torremorell and Butch Baker

Pig Improvement Company

Franklin, KY 42134

选自(美国)北卡来罗纳州养猪保健研究会学报(Internet电子版)

翻译:张聪华

简介:

猪呼吸繁殖综合症(PRRS)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发现,是被兽医界公认的养猪业中最重要的疫病。1987年在美国首次发现,被称为“神秘的猪病”,它传播迅速,1990年欧洲报告疫情,之后扩散到全世界。

被感染的猪群繁殖能力严重下降,伴随(或者)断奶仔猪肺炎发病率上升、生长停滞。在繁殖方面比较典型,要持续2—3个月,而断奶仔猪的问题往往发展成地方病。大小母猪繁殖能力下降,主要表现为在妊娠后期发生大规模流产。109—112天发生早产也有发现。弱胎和死胎数增加也使断奶前仔猪死亡率大幅上升。

呼吸系统发病一般多发现在育仔栏,特别是连续使用的育仔栏。然而,由PRRS病毒引发的呼吸系统问题也会在育肥猪群发现,成为“猪呼吸综合症(PRDC)”的一部分。我们会看到猪只生长速度下降、劣等猪百分比升高、断奶仔猪死亡率提高等。临床表现为肺炎发病率很高,病毒分离可见PRRS病毒以及多种继发感染微生物,细菌分离可见链球菌、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放线菌、支原体和巴氏杆菌。滤过型病毒包括猪流感病毒和冠状病毒。感染猪只药物治疗无效。全进全出的饲养系统也不能控制该病。

一、猪场PRRS的控制

养猪场的PRRS控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下面给出几种基本措施,但这些措施在不同的猪场效果也不尽相同。

所有PERRS控制程序都要根据病毒的传播途径制定,在确定毒源或明确哪里的猪场反复发病后,PRRS才有可能被控制或根除。

熟悉PRRS的特征,以便制定PRRS控制方案  直接接触感染  病毒在感染猪的血液里停留时间35天以上,这样长的潜伏期是造成PRRS传播的最重要因素。在血液中的病毒被杀灭后,他们仍可能存在于隐蔽的免疫节点从而造成猪只持久感染。然而,持久感染PRRS的猪只往往很难发现。  病毒还可以在妊娠后1/3阶段通过胎盘传播,感染子宫里的仔猪。出生的弱仔猪其血清中病毒水平很高。

PRRS病毒还可以在近距离通过空气传播。然而,美国的农场认为这种方式在PRRS传播中没有什么意义。一些欧洲流行病学者的研究认为,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养猪密度较大的地区也会因此而受到感染。但在美国还没有被证明。 精液传播是另一条途径。感染公猪有超过100天的时间会排出带毒精液。感染早期的公猪由于精液中病毒数水平较高,传染的危害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精液中病毒水平逐渐下降,如果采用人工授精技术,还能稀释病毒的浓度,则传染PRRS的风险会进一步降低。  病猪痊愈后获得免疫力,不再感染同型的PRRS.PRRS病毒有变异性,因此,即使以前感染过的猪场,对新病毒也没有免疫力,仍然会爆发。

在开始制定PRRS的程序之前,生产者必须明确是要控制临床症状还是彻底根除PRRS病毒。

二、繁殖场临床治疗

控制繁殖场临床症状的秘诀在于小母猪的管理。

小母猪是猪场主要的病毒带入和反复感染的途径,有两个原因:a)这种情况下,它就是外部病毒的流动带毒者,通常没有经过隔离场就直接混群。当其补充到繁殖群时,小母猪就是绝对的感染源。b)当易感的后备母猪混群后,就会在饲养和妊娠过程中感染造成全群不稳。只有在繁殖群没有任何带毒征兆时才能补充易感后备母猪。

在补充到母猪群之前,管理好小母猪要求有良好的设施设备以使其适应新环境,这一阶段的目标是确保在幼龄感染的小母猪补充到母猪群之前痊愈,不再散播病毒。这就要求至少在混群60前天引进小母猪。最初的10—15天,他们适应后备母猪、小母猪或者是育肥猪的环境,最后的30多天感染就会恢复。这种方法可以保证母猪场的临床稳定。重要的一点是小母猪必须从一个单一的相对固定猪场引进。精液和公猪因为有同样的风险也必须从同场引进

三、母猪场PRRS的灭原

为了能根除病毒,必须用阴性猪更换原来的猪群。然而在引进阴性代替者之前,我们要确认母猪场不再流行PRRS。通常的做法是在引进前隔离猪场5—8个月,以便大小母猪恢复健康。当不再有病毒反复的迹象后,再对补充新猪。病毒反复很难监测,但是我们可以在一个与母猪和后备母猪相对隔离的圈舍内,利用将阴性猪作为哨兵混入母猪群或将淘汰猪混入阴性猪的方法进行检验。如果母猪群没有病毒感染迹象,就可以引进阴性猪了。由于与繁殖群联系广泛公猪是很好的哨兵。为了使隔离猪场引进新猪前的时间最大化,同时把生产损失降到最低,就应该在隔离场繁殖和饲养后备猪,所以可以把母猪场隔离的时间延长到3—8个月或更长时间。妊娠的阴性替换母猪应该在产仔前直接送到产仔栏。

四、仔猪与育肥猪阶段的PRRS灭原

育肥场灭原可以采用部分淘汰的办法。在仔猪阶段进行最有效,但应该是病毒只在仔猪间感染而不是被母猪感染的情况下。采用部分淘汰法,不仅对消灭PRRS有效,由于疫病消除了其他可能存在的病原,还可以提高产品质量。

首先要做好淘汰规划。规划应贯彻整个育肥阶段的始终以保证从整场消灭病原。

五、根除PRRS的经济效益

根除PRRS病原还有很重要的经济效益,因为它不仅可减少疾病本身带来的直接影响,还体现在间接方面。

从灭原后的猪场报告可以看出,猪群的整体健康水平有很大的改善。其他疫病造成的死亡率也随之降低,饲料转化率和饲料报酬显著提高。

对于出售种猪的猪场来说,也越来越多的被要求提供PRRS阴性的后备猪。生产者应该看到这可以提高商品猪的价格。对PRRS阴性猪的需求,会随着生猪产业成功消灭PRRS而得到满足。

10.综合成本控制案例分析 篇十

关键词:教学改革;综合应用;检测控制系统

作者简介:周冀馨(1981-),女,天津人,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天津?300350)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1-0069-01

针对高职类的电气自动化专业大三学生普遍存在的面临毕业心浮气躁,不能塌下心来学习理论知识的特点,我们专业将大三上学期的全部课程都改成了实践性为主的课程。结合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传感器技术、虚拟仪器技术以及电子技术的主要内容,我们首创开发了一门名为检测控制技术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该课程以动手实践为主体,采用任务导向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主要任务是综合运用多门电气自动化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开发一个完整的检测控制系统,目的是使学生通过一个较为简单的检测控制系统项目,了解一个完整的检测控制系统开发过程,学会根据需求文档组织建立一个符合工程规范的检测控制系统,提高开发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逐步积累检测控制项目开发经验,为学生从事检测控制项目开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培养目标

学生在前两年学习了多门课程,每一门课程都是由一名专业教师单独进行讲授,各自为战,各门课程内容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缺乏系统的概念。各门课程的单独学习使学生的思维限定在狭窄的范围内,缺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实现各种基本能力的整合、迁移,形成更高一级的综合能力,从而能够独立开发小型的检测控制系统,能够在电气工程师的带领下参加大中型检测控制系统的开发。

专业知识方面,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分析用户需求文件,了解客户的需求;能够对自己开发的软件进行演示讲解,并编写软件使用说明书。希望学生了解根据分析结果开发一个完整的小型系统的过程;了解根据总体设计搭建系统硬件的过程;了解根据系统模型开发相应的软件模块的过程;了解根据系统设计要求编写符合工程规范的程序代码的过程;了解对自己开发的模块进行单元测试的过程。

方法能力方面,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使学生们能够有效地获取、利用、传递信息,并且能够通过独立学习,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工作中寻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

社会能力方面,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在工作中的沟通能力与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能够公正坦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学会与人相处;能够掌握和控制开发进度,合理安排时间。

二、教学内容

这门课程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发出一个系统,需要学生掌握软硬件设计与调试技术,并且需要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电路知识、传感器、信号处理、电子测量以及虚拟仪器的知识,在编程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自己尝试着去寻求问题的答案,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把积累知识的过程变成同时形成能力的过程,在增进知识的同时增进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本课程需要学生完成凝血检测系统的构建,具体的说包含有四个学习情境:总体设计、硬件系统构建、软件系统编程和系统调试。

1.总体设计

该学习情境的主要内容是根据用户需求书确定系统要求,绘制系统流程图,对整个系统进行总体设计,分析硬件功能、软件功能及它们之间的接口技术。构建系统的体系结构,划分子系统,定义子系统功能。教师提供用户需求说明书,提出需求分析所要完成的工作,提供相关知识背景及教学资源。教师介绍检测控制系统参考模型,学生修改完善相应的模型。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共同完成绘制系统流程图、制定小组开发方案、系统硬件功能描述、系统软件功能描述等工作,最后进行方案演讲。学生通过学习实践了解通过分析用户需求书确定系统功能的过程,掌握系统流程图的画法和软硬件功能划分的依据。

2.硬件系统构建

该学习情境的主要内容是进行硬件系统的构建,其中包括根据硬件功能描述选取合适的测量传感器,搭建调理电路,实现对检测信号的放大、调制或滤波。选取合适的数据采集卡对信号进行A/D转换,传入到计算机中。另外还要设计相应电路执行计算机中给出的控制信号。

教师提出硬件设计所要完成的工作,提供相关知识背景及教学资源;讲解参考电路图和参考电路模型,完成建立硬件系统的过程演示,提供相关元件资料。学生分组讨论选择合适的检测传感器,根据要求设计硬件电路,绘制硬件电路图,搭建检测部分和控制部分电路,选择合适的数据采集卡。要求各组学生要进行方案演讲,并且要进行作品展示。学生通过学习实践了解硬件系统构建的全过程;将传感器知识与电路知识结合,并进行综合应用;了解检测传感器、数据采集卡的选择方法。

3.软件系统编程

该学习情境的主要内容是根据软件功能要求绘制软件系统框图,划分功能模块,编写相应的程序,其中包括人机交互界面、采集程序、数据处理程序、数据库程序、查询程序和控制程序等,进行单纯的软件调试。

教师提出软件设计所要完成的工作,提供相关知识背景及教学资源;介绍软件系统参考模型,学生修改完善相应的模型。先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一体化教学,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软件程序设计。要求学生运用虚拟仪器课程学习的LabVIEW软件进行程序设计,LabVIEW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最广的虚拟仪器开发环境之一,与传统程序语言不同,LabVIEW采用强大的图形化语言编程,面向测试工程师而非专业程序员,编程方便简单,特别是画面生动,编程序就像搭积木一样,容易引起高职类院校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学习实践了解软件设计的全过程,掌握软件系统框图的绘制方法,软件程序的调试技术。

4.系统功能测试

该学习情境的主要内容是编辑软硬件系统连接的接口部分,对设计构建的整个系统(包括硬件、软件及接口部分)进行功能测试,测试通过后,将软件系统打包,撰写使用报告及相关技术文件。

教师布置工作任务,提出具体要求,帮助学生分析测试大纲。学生完成系统全部测试,扮演用户运行系统。学生通过学习实践了解测试、测试活动及基本的测试方法,掌握测试报告及相关技术文件的撰写方法。

三、教学方法

采用任务驱动法组织教学,以班级为单位的一体化教学和以小组为单位的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在一体化教学中采用直观演示法,即教师将展示检测控制系统参考模型,提供相关知识背景及教学资源,带领同学将模型拆分开来,了解其内部结构,构建方法,找到其中的不足,布置任务让学生去完善。拆装和讲解的整个过程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留下较深刻的印象。在以小组为单位的学生自主学习中,教师安排一些任务让学生完成,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工合作或各种其他活动来完成任务,教师只在必要时对学生指导和帮助,仅仅起到导游和导演的作用,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挥了自身主体性和主动性,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满足了表现自我的愿望,学到了原本以为神秘高深的知识。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采用日常考核与系统开发作品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平时成绩占总分的50%,作品成绩占总分的50%,课程总成绩为百分制,60分以上(包括60分)算合格。

日常考核主要从组织纪律、人际交往、环境意识几方面综合考核学生。要求学生不能缺勤、迟到、早退;积极参加讨论,主动提问或回答问题,乐于帮助他人;保持环境,不损坏公物。教师对于同学的平时表现看得很重,并鼓励学生在平时积极表现。

作品考核主要从硬件设计能力、软件设计能力、系统调试能力、系统功能实现和文字相关材料撰写等五个方面进行考核评分。

五、总结

经过两学期的实践,与原有大三学生的课程相比,新课程检测控制技术综合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但为了培养更好的应用性高职人才,将来的课程探索之路还很长。

参考文献:

[1]杨丽珍.浅论构建主义对新课程改革的影响[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11).

[2]于文波,俞俊民,郭瑞,等.基于虚拟仪器的电工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3]杨春燕,吴超,朱茹敏.传感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3).

上一篇:读《老人与海》的读后感500字下一篇:12雨点儿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