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点(精选8篇)
1.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点 篇一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特点与思想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学生思想特点思想教育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学生主要有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个性特长突出、文化水平偏低、心态不稳定、思想素质不高等特征。针对这些特点,加强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应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的环境,通过心理辅导、职业教育、校园文化活动等多种渠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以培养社会需求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校的一种新类型,它的出现适应了国家对职业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职业教育层次,造就了大批应用型技术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另一方面,处在探索阶段的高职院校,由于尚未完全把握高职学生的思想特点,因此思想教育工作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本文将尝试分析高职学生思想特点,进而对高职学生思想教育对策作相应阐释。
一、高职学生思想现状及特征
1、文化水平总体偏低,学习困难大
高职学生属于专科层次。由于文化基础差,学习起点低,要想在三年学校教育中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高职生,难度大,任务重。任课教师普遍反映,高职生入学成绩参差不齐,文化基础太差,教学组织相当困难。高职学生则反映,上课听不懂,尤其是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高职生对这些课程有畏惧心理,学习积极性不高。
2、心态不稳定,对人生前途、就业前景缺乏信心
高职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由于种种原因(如,缺乏学习动力,学习方法不佳,家庭、学校、社会各种压力)没有学好基础知识,造成他们未能如愿进入本科院校学习,转而进入高职院校。对未考入本科的遗憾,加上目睹在同一所大学校园里与自己年龄相当研究生、本科生,这样的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对高职学生本身就是一种压力,而这种无声的压力会使他们产生自卑和失落的情绪。同时,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他们认为高职教育不正规,上高职不算上大学。高职毕业是当“蓝领”工人,不是当“白领”干部,要低人一等。他们对高职培养目标及所学专业缺乏了解,认为前途渺茫,学不学无所谓。
3、思想素质有待提高
高职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有部分出生在家境较好的家庭,父母过分溺爱,使他们养成任性,自私自利等坏习气;缺乏同龄群体的环境,导致他们集体观念淡薄,喜欢独来独往,我行我素;家庭过多的照顾使他们怕苦怕累,在独立生活能力、自主性、判断力、适应力等方面显得相对薄弱。高职学生上课请假、缺课的现象一般较为严重,而且对集体活动和公益劳动缺乏热情,缺少集体荣誉感。
4、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
高职学生比其他学生更富有创造性和自我表现特征,他们悟性强、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接收新事物快。本科院校高职学生中有部分学生来自中专职校,这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强,操作技能熟练,加上在高职学习期间对动手能力的训练,使得他们的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并带动了其他学生。
5、兴趣爱好广泛、个人特长突出
高职学生兴趣爱好广泛,不少学生在文娱、体育方面特长突出,他们积极热情,是各种文体活动的主力军。例如,有的喜欢吹拉弹唱,有的喜欢体育运动,有的喜欢美术绘画,还有的喜欢参加各种社团组织举办的学术性活动或计算机训练。高职学生参加各种活动,不仅活跃了他们的课余生活,而且也能够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
二、加强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学会自重、自尊、自省、自励、自警
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教师的首要任务应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其次才是专业技能的提高。我们要求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是要求他们能正确认识自己肩上的重担,激发刻苦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树立创新实干精神,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自觉地把实现自身的价值同服务祖国和人民统一起来,把个人的奋斗目标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紧紧地联系起来。
要使正确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价值取向、生活观念、奋斗目标、道德规范等在学生中得到认同,这就要定期调查、分析学生思想状况。对社会热点、疑点进行专题研究,摸清学生的思想状况。高职院校领导、辅导员需经常深入到教室、寝室,与学生在心理上互融、人格上互尊、性格上互补、工作上互商,使之成为一个团结、和谐、富有激情、充满活力的集体。 2、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具有很强的育人功能,它所包含的道德评判标准、人际关系、交往方式、态度价值取向、精神追求等德育因素无一不影响着学生的道德发展,在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人文修养和专业技能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校园文化可以充分调节和丰富高职学生的课余生活,引导他们把精力用到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中,从而减少各种悲观情绪和不文明行为的发生;同时,可以培养较强的凝聚力,大学期间,正是生命力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他们有充沛的精力和体力去从事自己喜好的活动。实践证明: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高质量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能对高职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而且还能产生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积极作用。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高职学生的适应能力
由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学习成绩的不理想,家庭经济困难,个人情感变化,毕业就业压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高职学生有着比本科院校学生更为明显的心理压力。因此,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首先,注重发挥党团组织的作用,加强政治辅导员工作,通过谈心活动,掌握学生思想脉搏,并及时加以正确引导。第二,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传授心理调适方法,使学生自觉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第三,设立心理咨询室和心理,由专职心理教师解答有一定心理障碍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开思想疙瘩,消除心理困惑。通过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使高职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树立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提高承受挫折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4、狠抓职业教育,让学生热爱高职、重视专业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针对中国“重学历、轻技术”的传统教育观念,积极做好高职学生的职业教育。首先,帮助学生树立职业信心。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众多的职业岗位对从业者的文化素养和技术水平提出更的要求,这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同时,社会需要种类繁多的职业和门类齐全的专业的合理构成,数以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不可能都去从事一个职业或专业。因此,应使每个高职学生懂得,尽管人们分工不同,但都是社会的需要。今天我们既然选择了高职,选择了某个专业,那么就要热爱它,坚定信心。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现在勤奋学习,将来努力工作,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成才目标,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其次、及早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确定学习目标。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明确专业方向,了解各门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本专业所需要的各项技能,并利用网络、图书等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同时,组织高职学生到企业现场参观,听劳动模范的事迹报告,邀请工程技术人员、专业教师为学生做专业介绍等等,使他们正确认识到客观存在的职业差异,逐步完成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第三,培养高职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通过工作责任感、规范意识、质量意识以及服务意识的教育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深刻理解现代职场文化特征,增强职业适应性。第四,提供就业政策形势分析,定期开展就业政策形势分析讲座,介绍、解读当前就业形势及政策,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并根据政策确定自己的就业方向。引导学生合理定位,顺利实现就业。
针对高职学生思想特点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将有利的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以此为基础,高职院校才能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郑慎德,张军等.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特征研究[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钱昌仿,唐灏民,黎杨,王娟.掌握高职学生特点,切实做好学生德育工作[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3).
[3]于强先.校园文化活动在大学生教育中的积极作用[J].大同医专学报,,(3).
[4]徐淑莉.浅谈如何进行职业教育[J].科技信息,,(5).
[5]刘富敏.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亟待加强[J].现代技能开发,,(3).
2.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点 篇二
全国各高职高专院校招生已做出重大改革,招进来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四种渠道,“高考普招生”、“五年一贯制”、“三校学生”、“3+2”等生源。其水平明显存在差异,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消极被动学习,效果欠佳。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个性发展,便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从中学,有利于个体发展与个体经验的整合。目前,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学习还没有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传统的做法已经很难适应学生发展的要求,这关系到高职高专院校自身生存、发展的问题,是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对于他们的学习特点进行研究应该是有利于提高其教学效率。对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有积极的作用。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根据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出有益于社会的人才关系到职业教育是否服务于经济和社会,是高职高专院校是否适应社会需要,保证人才培养“适销对路”的关键环节;是否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以市场为需求,以就业为向导,加强产学研结合,着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水平,拓宽学生就业与创业渠道,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研究从课程设置、教学水平、教材建设、教学环境到教师队伍已有了新的变化。但是,就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学习特征而言却研究比较少。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明显有着其独特的个性差异,不能与其他生源一概而论,本文意旨如何摸索出一套适宜高职院校学生的教学方法。
国外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探讨与研究(职业教育动向刘玉峰《职业技术教育》2005年9月),但是,大多数研究侧重于对学习的界定以及对学习能力的理论依据、实施策略、和实验结果进行阐述和分析。国内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展开讨论开始于本世纪初,多数为对国外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的介绍和研究(“学习领域”—工作过程导向模式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探索姜大源2004年8月《职教论坛》,)通过调查目前我国主要有以下种高等职业技术学生学习差异与对策:
(1)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无歧视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强调无歧视、无放弃的教学。每个学生平等地获得学业成功和充分发展的机会以及平等享用教育资源。
(2)提高英语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强调要努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成就动机。
(3)分层施教,注重个性发展,适应个别需求——提出1+2的办学方式,第一年学基础,打破班级界限采用分层教学;第二年学专业分专业教学。
(4)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应用能力的培养——强调在实践中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讲授,实操,与点评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动手,学会创造。
在研究了各种形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思想后我们发现,我们高职高专院校技术教育建设在借鉴西方和继承传统中,但目前没有现成的职业技术教育模式,由于历史的原因,大多数从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院校还是采用普通高校作法。
2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的调查与分析
2.1 高职高专院校对学生的传统教学产生的结果
我国目前没有现成的高职高专院校技术教育模式,很多院校将高职高专院校技术教育的专业定位,如培养目标和教学过程,通过专业教学模式的设计,使之符合自己的教学思想和办学思想。如果我们还是按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去教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结果是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没一个比较正确的定位,不能够重视素质的培养,学习态度、动机比较模糊。特别是,他们有鄙视职业技能的训练,不重视实践环节锻炼,不能够把业余时间用在读书学习和实践上,到毕业前夕绝大多数学生要与本科生去竞争,抢饭碗。结果高不成低不就。有的甚至与农民工争岗位。同时,我们也看到,有部分学生认识不到位,目标不明确,动力不足,方法不对,不大适应高职教育的学习生活,成绩较差。有些学生考入高职院校,觉得与自己理想中的大学差距较大,因而不安心在校学习,有的想退学,有的混文凭,他们生活茫然,不能合理地支配和安排自己的时间,结果把许多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上网消遣、电话聊天、在宿舍睡觉、打扑克等无聊的事情上。从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背景,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目的和学习效果等方面来研究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学习特点.所以如何以学生为中心,总结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结合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的教学观;如何使学生紧密地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教学与产学研相结合就显得格外的重要了。
2.2 高职高专院校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
根据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应该培养成适应企业工作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这一总目标,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能力本位”的教学观点,基础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专业知识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大专以上学历和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和上岗技能证书的“复合型”人才,学生除了要掌握工作岗位所需的科学文化和专业知识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市场营销、组织管理、公关协作、法律法规等知识。总的来说,高职学生的知识较为零乱,缺乏系统性,同时技能型、经验型知识属于隐性知识,如何使之显化,都需要一种方式将其组织起来。
3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智力发展阶段性和特征的理论综述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一贯强调要突出学生的技能的培养。所以国际高职院校教育专家特别注重职业学校学生智能发展与教育。这里所提出的智能是指学生在学校学习是所表现出来的智力与能力的总称。美国心理学家葛敦纳(Gardner1985)认为够成智力的是7项能力(语文、数学、空间、音乐、运动、社交、自知)等。
另外,实践活动中智力的开发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离开了实践活动,即使有良好遗传素质和环境,智力也难以形成和发展。大量的事实证明,音乐能力只有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才能形成和发展。实践活动也有利于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而动机、勤奋、谦虚和毅力等个性品质都有助于智力的发展。
研究表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智力因素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是明显的,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成绩的直接影响不大,非智力因素主要是通过对其智力因素的影响,对学习成绩产生间接影响;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对其学习成绩都有直接影响,其中智力因素的影响小于非智力因素,而且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也不产生影响。由此可见,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不仅要注意智力的培养,还要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以及坚韧性等,这些因素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发展。
4 通过以上的理论分析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
4.1 以学生为中心,重视“能力本位”的教学实践
改革以往的“学科本位”的教学方法。开展以学生为中心,重视“能力本位”的教学实践研究。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
A.根据不同生源,学生不同的专业、分别制定了不同的教学大纲,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案。例如“五年一贯制”与“3+2“以及普高生虽然他们同时进学校,又是同一专业都已分别制定教学大纲。
B.对不同专业和不同的生源但是同一年级的公共课程进行期末考试采用不同的考试试题来进行。打破了以前只要是同一年级基本上都考同一份试题。实践证明了学生能够根据他们的实际发挥最大的潜力,特别是3+2类型的学生因开展了因材施教的这一举措使他们在学习上得到了实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的提高了。
C.根据我们学院学生的学习基础,在新的课程中增加新的特色课。同一课程开设的量也不一概而论了,普高生的某些课程与“3+2”的学生的课根据水平层次课时不一。可以分层次进行教学。继续开设了针对性的选修课。
重视学生人格的整体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倾向有何差别,也是我们很重视的方面。例如有的学生知识基础中等、但交际能力强,沟通能力好。对于这部分学生我们进行了一周一次个别辅导,专门提高其语言交际公关能力的培养;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校外活动如食博会、消博会、浙洽会、服装节、旅游节等;开展有针对性的适应个性学生特长的比赛活动。另外,我们今年对毕业生的论文要求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制定具体的学院毕业生综合实践教学工作规范。突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其论文题目必须结合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必须是探讨研究其职业岗位产生出来的实践环节的问题;还必须是学生亲自经历的体会。使全体教师意识到了学生的实习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4.2 教材和教学内容的实践
教材的合理使用,教学内容上作了有效的改革。高职高专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在学校学习一般是三年,还包括半年的实习。“3+2”生源的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为一年半,最后一学期为实习期间。而学生工作在企业中占95%。所以对教学内容的改革可以作以下尝试:
A.在教材选用上,尽量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要采用实际操作性强的教材。我们培养的学生要为地方经济服务。根据高职高专院校各种专业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与技能的运用能力的跟踪调查,并对两类调查的结果作了对比分析。调查结果表明:被调查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与技能的运用能力的发展不平衡,可以看出知识水平能力较强的学生技能的运用能力不一定强。现在的高职高专院校应用教材不仅应该注重语言知识的培养,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它需要着重解决应用能力的培养问题,使学生将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应用,从而培养以技能的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目前,人才市场对人才的知识水平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要求都是真实性的需求。应用能力教学的目标,也是当成教材的目标,应该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这里“应用能力”其实就是要加强技术的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把应用能力的提高作为教材的核心,并将其贯穿于教材的始终。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应用课程教材编写的原则应做到:贴近真实;讲究层次。
B.在教学内容上,要求因材施教,紧贴学生工作岗位的任务与能力。一边对教学内容作一些必要的取舍。此课题着重解决如何将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培养成岗位应用型人才。在学习和借鉴其他院校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努力出版实训的教材。同时我们制定的实训的教学大纲要反映出应用能力评估的要求。根据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的特点课程的专业建设有鲜明的行业背景,因此在宏观上,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设置将不断完善;在微观上不断调整丰富课程的内容。
4.3 校企合作方面的尝试
对高职高专院校应用型专业实习教学存在的问题、学生实习面临的困境以及外贸企业的要求进行调查分析,要找出问题,做出归纳。再邀请社会各行各业、特别是公司等专家对学生的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进行分析。请他们提出合作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教师也要与企业家一起积极投入到校企合作办学的新的教学模式中。
在研究总体目标指导下,我们一直按计划、行动、来观察问题并进行反复的实践。运用教育理论指导整个教学的全过程,特别是为如何使实习基地发挥真正的效果提供有效方法。按照就业导向课程改革的内容框架,再来制定和修改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包括人才培养方案、主干课课程标准、能力测评大纲),使企业在合作教育的过程发挥最佳效果。
总之,根据学生的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更改某些教学内容;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提高各个阶层的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一切都是为了学生能适应各种工作需要和为学生就业拓宽渠道。同时,它有利于高职高专院校院校教育能充分利用教学设备资源和充分发挥教师的各种潜力,来达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有用的应用型人才。
摘要: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应该如何根据其学生的特点来对学生个性进行合理的培养和发展,便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是职业院校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多为社会输送高级应用型人才。本文针对高职学生有其独特的学习特点的这些问题,采用调查法来进行研究探讨,分析其诱因及影响,并提出了一套绩效措施。
关键词:高职学生,学习方法,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1.
[2]周一志,何新文.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研究[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1999.
[3]徐挺.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试点方案选遍:上[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点 篇三
关键词 图书馆 高职院校学生 特点 读者工作
近年来高等职业院校(以下简称“高职院校”)在校学生已占据整个高等院校在校生人数的半壁江山,高职教育管理在逐步完善,教学质量在逐步提高。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迅速,逐渐在追赶普通本科院校(以下简称“普本院校”)的水平。但是通过几年的发展和管理,有很多问题显现出来,主要是图书馆的学生读者与普本院校有较大差异,沿用普本院校图书馆管理办法,服务方式,出现了图书馆利用率较低的现象,一味追求建设“大而全”,将可能使图书馆成为摆设,人力物力上都会造成很大的浪费。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不能照搬普本院校图书馆发展管理模式,要围绕自己的读者特点发展管理图书馆,根据读者的特点做好服务工作。下面围绕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的特点谈一点读者服务工作的体会。
一、高职院校读者特点分析
1.学习目标的差异
高职院校与普本院校培养目标不同,学生各自的发展定位不同。高职院校培养目标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在课程设置主要是应用、技术操作等方面内容,读者对理论研究方面的信息需求较少。
2.心理差异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在心理层面与普本院校学生有所差异,这与在中学阶段应试教育屡受挫折有关,对自己学习信心不足,甚至一提起读书就有厌倦心理。这样一群人聚集在一起互相影响,势必产生不好的学习风气,校园学习氛围淡漠。
3.学制差异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学制三年相对普本院校学制短。课程集中于前两年在校学习,最后一年主要是顶岗实习,各自忙着找工作,使得部分学生产生浮躁心理,也是造成这部分读者不能潜心读书的原因。
二、针对高职院校读者特点做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
高职院校读者有其自己的特点,照搬普高本科院校通用的服务方式,达不到预期的结果,要应对读者的特点,寻求自己的服务方法实施服务。
1.从新生抓起,重视新生的入学教育
新生入学对于他们是人生一个新的起点,全新的生活,新生可以忘掉过去的一切,开始新的憧憬。此时是实施教育的最佳机会,通过入学教育帮助他们制定人生目标、职业规划、学习方法,抚慰心灵,增强学习信心。图书馆应及时开展入馆教育,这个环节非常重要。在图书馆教育中,用实例说明图书馆在学习期间所起的作用,教会他们怎样利用图书馆资源为未来服务,启发读书兴趣;帮助学生做好三年读书计划,推荐优秀图书,预测完成读书计划所能收获的成果。
2.针对学生读者特点,调整图书馆馆藏
高职院校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上,研究性资料收藏数量相对减少,除了要满足教师的教学科研部分资源外,以应用、技能方面的科技资料为主流,加大应用科学图书馆藏力度,围绕学生所学课程,选择辅助和相关性较强的的图书丰富馆藏;针对学生不热衷于读书的现象,适当增加流行性较强、市场炒作较热的健康书籍,吸引读者走进图书馆,让他们先从有兴趣的图书读起,对书产生兴趣,从而逐渐养成读书习惯。
3.优化图书馆环境
当今在校生基本都是90后出生,他们是在优越的环境中成长起来,习惯于舒适惬意的环境,因此图书馆环境要从细微着想,图书的放置、桌椅的位置排列等体现出舒适高雅、亲切 。网络环境是不可忽视的,加大免费无线网络的覆盖,保证图书馆随时随处可以上网。
三、区别于普通本科读者工作实施效果分析
近年来,以学生为本是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的管理宗旨,我们针对高职院校读者特点在工作中作了一些尝试与探索,收到很大的成效,改变了长期读者入馆率较低的现象。
1.在新生入学教育活动中,图书馆教育纳入主要内容之一
学院对于新生入学第一周要进行入职教育活动,图书馆入馆教育作为一项活动穿插其中,由图书馆老师把图书馆利用与职业规划结合起来,讲述怎样读书,读什么书。结合成功案例启发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摆脱过去因高考带来的困惑,重树学习信心;帮助制定读书计划,推荐优秀图书;告诉学生怎样利用图书馆资源,信息查询规律,检索途径等;让学生相信图书馆是伴随他们三年温暖舒适的“家”,拉近图书馆与读者的距离。
2.环境创新,探索为读者服务新途径
高职学生学习环境有其特殊性,有很多课程是在实训基地进行。实训基地犹如一个工厂的车间或企业办公室,在那里学生边操作边学习。针对这些读者的要求,图书馆在各实训室(有的称为专业馆)设立“图书角”,放置一些专业参考书和工具书, 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方便。例如数控基地远离图书馆,机器操作是也时常需要查阅数据和参考书等,图书馆为方便这些读者,在基地放置相关参考书籍,让读者随手及时可以找到想要的数据。另外,我们在图书馆的角落放置沙发、栽植花草等,使读者在读书时感到非常惬意,图书馆充满生机。
图书馆工作方方面面,最终是实现读者的满意、图书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大学图书馆要成为大学生的心灵的家园、第二课堂。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的工作还需要挖掘,还要去努力探索。
4.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点 篇四
高职英语教学论文 对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特点及现状的分析
作者/ 孙建国
从目前和未来的招生对象来看,我校面临的更多的是五年制的学生,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在中考时成绩不占优势的学生,更难面对高中紧张的学习生活,因此五年制学生生源质量先天不足是五年制高职的普遍特点。可以说,生源质量的先天不足从五年制高职院校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存在着。
一、学生的英语学习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主动性差
高职在校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明显地缺乏学习上的主动性。课堂表现为学习兴趣不高,教师的授课热情和学生的学习热情总是存在很大的落差,教师满怀希望学生能对英语学习内容有强烈的学习兴趣。但真实的情况是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兴趣并不高,一是现在学生的兴趣呈现多样化,在英语学习方面只是投入了兴趣的一小部分,更有甚者对英语学习一点兴趣都没有,上课连书都不肯带,学习成绩自然很难理想。二是五年制的高职生学生学习惰性很强,根本就不想用心思来对教材上内容进行记忆。
2. 学习态度的认真程度不够
学生学习态度的认真程度不够,主要表现为:一是教学过程中不认真,除了上课不认真听讲以外,还处于“三无”状态(“三无”就是无书、无本、无笔),更别说做笔记了,上课说话、搞小动作也就成了自然的了。二是课后不做作业和练习,教师每节课后总是根据教学目标或章节的重难点为内容来布置练习,大多数学生都不认真做,作业照抄照搬更是家常便饭。(范文网 )三是学生基本上不会向教师询问学习上的问题,学生不问,教师就不知道学生有无问题,也更难知道学生的问题出在了什么地方,也就无法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四是学生在平时学习和考试期间都不认真,不管教师和学校如何强调,但始终无法把学生引导到学习上,学生对玩耍的倾向程度远大于对学习的认真程度。因此,学生学习成绩差不是智力上的原因,更多的在于对学习的投入和学习态度上。
3. 学习上缺少自觉性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很多的学生根本意识不到这一点,那也就很难有什么良好的精神状态来学习了。也有些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提醒督促下才能勉强去看书、做练习等,而且在做这一切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应付。总而言之,五年制高职生的学习自觉性差,再加上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兴趣不浓和认真程度不够,就必然会造成学生学习成绩差的结果。
二、在教学中教师产生抱怨情绪
教师产生抱怨情绪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不尊重老师,使教师感觉学生否定了自己的劳动;二是教师对学生真诚的教育和开导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和认可,苦口婆心的.说服和希望对学生起不到什么大的作用。这两个方面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其实,教师的这种抱怨性情绪是不应该的,因为教师职责就是教书育人。
这一切产生的原因我们必须从心理的更深刻的层次和更广大的范围来探讨:到底是什么阻碍了高职院校的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到底如何才能提高高职学生英语学习成绩呢?
开放式教育模式认为:没有一个学生是愿意失败的!没有一个学生是学不好的,任何一个学生的素质都可以终其一生地不断提升。人的素质是一个人综合能力在行为表现中的反映,也是人这个主体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特征和结构,它决定着主体行为的功能、状况、趋向和质量,它是社会文化、个体生理、个体心理的“合金”,一旦形成,它有机地内存于人这个主体之中,外现于人这个主体的行为之中。那么,我们努力做到这些的理论思考是什么样的呢?
1. 高职院校的学生没有找到学好英语的途径和方法,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即使是天生的智能障碍者,也可以在某个方面发展自己
也就是说,每个学生都是可以创造的,都有可以被挖掘的潜力、被整合的素质,都可以得到均衡发展,从而具有创造能力和健康的人格。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不懂教育的教师,就是在说,是教师没有为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不管学生现在成绩如何不好,只要找到合适他的解决方法,他就能学习好。
2. 学习的能力受到限制,每一个学生都是天生的能够成功获得优秀的学习成绩的人
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学生缺乏学习的能力,只不过他没有利用好自己的学习能力。是不适合于某个学习个体的后天的环境和教育体制妨害了这种学习本能的发挥,剥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快乐和兴趣。针对学习个体的恰当的学习引导,教师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把学习的本能发挥出来,从而取得良好的甚至是优秀的学习成绩。
3. 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类型是不同的,只有发现他的学习类型,发现并利用好他固有的学习优势去学习,并找到适合于他的学习策略,他就能学习好
每一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其有自己独特的天赋特性、偏好和天生优势,也有不同于别人的弱点。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应该用个性化的手段去寻找适合学生本身的个性化的学习类型和学习策略,明确所存在的问题,用个性化的方法去适应学习上的要求,甚至可以把弱点转化为优点。一个人能够把自己的短处也变成可以让自己进步的长处,他还有什么不可以做到的。
4. 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学生的学习,存在阻碍学生取得优秀学习成绩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心理的,可能是生理的,也可能是环境的
如果用一种方法对此作出全方位的评价,那么就可以为学生排除学习障碍,使学生获得优异的成绩。学习问题更多的是心理问题,如果我们更多地从心理层面上去考评和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就能够更快地找到更有效地彻底解决学习问题的方法。
5. 我们在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时,往往使用相同的题目去检测,这就容易让我们忽视学生智力上的差别
我们必须承认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智力差异,但是,开放式教学模式强调的是这种差异不足以造成学习成绩的差异。正是智力差异的存在,才使学生的学习呈现个性化的特点。我们在正视智力差异的基础上,可以把这个差异转化为各自的智力优势。这样,我们就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生命里,把自己潜能无限的大脑最有时机、最有效率、最大限度地开发出来。人体科学研究表明,一般人的大脑,终其一生,也只是被开发利用5%左右,只要我们给某一个人多开发一点,他就可以超过其他人。
5.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点 篇五
关注高职院校学生:实训实习、学习方式、课外时间及学习效果的研究
作者:王其中 王希旗 戴亚娥 王芳 邱素芬 王浙钟
来源:《大学教育科学》2013年第05期
编者按: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大学生学情与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建立高等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学校评价模式势在必行。“国家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研究”是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科)国家重点课题“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研究”(NCSS AIA100007)的主体,课题首席专家为厦门大学史秋衡教授。该调查于2011年6月1日 到2011年8月30日进行了第一轮调查,共92122名大学生参与了调查(其中,本科生为74687名、专科生为17435名)。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使用2011年“国家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研究”之“高职院校数据库”,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训实习、学习方式、课外时间及学习效果进行了研究。论文中所使用的问卷都经过效度和信度检验。
6.示范高职院校创建学习有感 篇六
高等职业教育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是是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加强对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研究, 有助于学院培养目标的实现。实践教学起源很早, 文献很难考证,但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却是与教育尤其是与职业教育相始终的。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对其他国家高等职业教育优秀教学模式的研究, 这些研究极大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步伐, 其中实践教学改革尤为突出。
一、实践教学定义
实践教学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式, 主要通过有计划的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操作、实习等教学环节巩固和深化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 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和深造所需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它在高职教育教学中与理论教学相铺相成, 是高职教育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显著特点之一。一般学院实验室的教学实验、实训中心的仿真和模拟训练及生产企业的现场实习和岗位实践等环节组成。
二、实践教学的作用及特点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 重点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从培养目标可以看出, 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 而更重要的是具有较强的职业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理论教学不能达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因此在培养过程中, 必须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动手能力, 重视职业经验和职业技能的获得, 实践教学是学生获得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重要途径。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之本、高职教育之主体。作用如下:
1、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是指职业角色从事一定岗位所具备的个体能力结构。职业能力不是操作能力或动手能力, 而是综合就业能力, 包含知识、技能和态度等为完成职业任务所需的全部内容。实践教学对构成职业能力诸要素的养成都起着决定的作用。通过实践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掌握与职业相关的知识、能力、养成正确的职业态度是学生获取职业技能的根本途径。
2、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是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形式。高素质的形成, 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造就, 学习是基础、思考是关键、实践是根本。
3、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实践教学是综合性的教学方式, 应具备德, 智、体、美相结合的各项教育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学生审美观, 加强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实践教学对学院产学研、专业建设、双师教师队伍建设有着很大促进。高职实践活动是学生职业素质发展、形成的必经之路, 学院主要通过实验、实训、实习等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其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双主体性的特点。
三、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发展
我国高职院大部分是由专科学校、职工大学、教育学院、中等专业学校升格建院, 高职院起步较晚, 存在一定问题。理论层面明晰、操作层面糊涂。我国政策
法规、方针策略 明晰, 国家对高职教育投人很多。学校落实具体问题的少, 做表面文章的多重视改善实践教学条件的少, 买地建房的多重技能人才的少, 重学历职称的多重实践教学的少, 重理论教学的多专业科学设计教学计划的少, 做数字游戏的多熟悉实践教学体系的少, 不能剖析专业核心能力的多按教学计划完成实践教学的少, 实践教学学时数不够的多教师重理论、轻实践, 喜欢上实践课程的少, 喜欢上理论课的多愿意呆在实训室的少, 愿意呆在教研室的多。
高职院实践教学条件严重不足, 教学设施投人不足。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无法满足实践教学需要, 利用率普遍不高, 实现资源共享困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挂牌的不少, 发挥作用的不多, 运行一两次的不少, 长期运行的不多师资队伍中双师型教师比率大, 真正双师型教师少, 年轻教师多, 引领专业的学科带头少, 有各种学历的教师多, 有职业资格的教师少, 上理论课的教师多, 上实践课的教师少。
教材实践教学教材少, 理论教材多符合高职教育特色少, 剪贴拼凑的多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的少, 低水平重复的多。
四、实践教学基地
1、实践教学对高等职业教育非常重要
实践教学是学校健康发展的根本要素,是立教之本。高职院按高职教育理念确定人才培养模式与办学方向、制定向实践教学倾斜的政策、拓宽产学研合作渠道、推行双证书制度等。
实践教学时专业的主体性教学,高职院校职业能力结构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独立的实践教学大纲、建立独立的考核评价标准。
实践教学时主导性,高职院校要理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手抓。实训室、企业可以解决的问题不依赖学院课堂解决;现场、实物可以解决的问题不靠笔解决。
2、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职院校最显著的特点,实践教学基地是高职院校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必备场所。高职院校好的完善的实践基地对学院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呕那个。实践基地是实践教学开展的重要场所,是具有职业性、仿真性、先进性、开放性、可持续性和高技术含量。实践基地功能与定位、建设应遵循原则、基本功能和运行管理模式在探索中。实践教学基地应该提倡多模式、多特色, 不适宜用一个模式去规范。高职院校很关心“ 建什么”、“ 怎么建”、“ 怎么管”、“ 怎么用” 的问题。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 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 即以职业为导向。实践基地建设应建设为一线真实的或仿真的职业环境。强调职业性原则。同时实践基地建设要遵循岗位性原则、技术先进性, 适用性原则、共享性, 综合性原则、开放性原则。
实践基地管理模式主要有集中、分块和集中与分块相结合的三种管理模式。院校统一管理和各系部分工责任的共管共用管理模式院系二级管理等, 同时加强制度建设, 实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加强教学、师资、学生、设备管理。
实践基地使用以实践教学为主。带动职业培训、职业资格认证、生产和科研校企合作, 共建培训基地引进企业标准、执行行业规范注重透资效益, 追求利用率。
总之, 实践教学是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手段, 加强实践教学, 积极发挥实践教学服务于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和学院建设, 办出高职院校的特色, 提升学院整体水平, 走上持续、健康的发尽道路。
7.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点 篇七
关键词:高职高专,辅导员,学生工作
教育部令第24号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地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 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 辅导员的工作在高校人才培养中是无可取代的, 他们在大学生成长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职大学生同普通大学生群体相比, 具有不同的特点, 因而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对象和工作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基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笔者对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学生工作进行探讨。
一、高职院校学生特点
1. 文化基础较差, 在学习上缺少自己的目标。
高职院校学生是高考第三批专科线的学生, 其成绩在总体高考学生中处于中等偏低水平。有积极的心态, 明确的目标, 运用了合理的学习方法的学生, 往往能成为学习的强者, 提高科学文化素养。而高职院校的学生在高中阶段的成绩欠理想, 原因之一就是学习态度较松散, 目标不明确, 学习方法不合理。以致升入高职院校以后, 难以较快地调整心态, 找到合理的学习方法。
2. 对专业不了解, 不热爱, 缺乏学习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兴趣, 才能热爱自己的专业, 喜欢自己从事的职业, 才能想方设法去学好, 并且做好。大多数学生高考后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并不了解所选的专业, 同时本身文化基础较差, 上到大学后面对全新而陌生的专业知识, 在没有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的情况下, 学习难度较大, 压力也较大。教高[2006]16号文指出, 高职学生是技能型的人才, 部分学生理解为高职学生是重技能轻理论的, 而致使学生对理论的学习欠积极。所以总体来说高职院校学生对专业不够了解, 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3. 缺少自我约束能力, 容易受不良风气的影响。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遍应用, 计算机也逐渐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助工具之一。而网络信息量大且复杂, 学生容易受不良网络信息的影响。同时部分学生自我约束力差, 沉迷网络游戏, 玩物丧志, 荒废学业。目前大多高职院校实行开放式管理, 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大大增加, 而当前社会迅速发展, 思想观念和行为潮流杂乱, 学生的社会阅历和人生经历都较浅, 故亦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和各种诱惑的影响。
4. 个人主义重, 集体观念不强, 缺乏组织纪律性。
现在的高职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在家受到过多宠爱, 使他们养成了任性、占有欲强、自私自利等不良习气。在学校的集体生活中常常以个人为中心, 以个人利益为重, 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不强, 缺乏牺牲小我的精神, 常常表现为与同学的关系不够融洽, 参与集体活动欠积极, 也常因小事与同学产生矛盾, 组织纪律较为散漫。家庭生活中缺乏磨炼, 过多的宠爱使他们独立自主性不强, 适应能力相对薄弱。
5. 心理问题日渐凸显。
部分高职学生文化基础差, 学习吃力, 与本科生比, 感到自卑;部分毕业班的学生面对就业难的问题而感到迷茫;同时因为高职学生的家庭生活缺乏磨炼, 独立性不强, 适应能力相对薄弱, 以致其责任感不强, 对生活、学习、情感、人际关系等产生的压力的承受能力相对较弱;个别学生遇到问题容易走极端, 甚至用破坏性行为来引起人们的关注, 发泄自己的不满等等问题, 使学生中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疾患。而面对产生的心理问题不懂得自我疏导, 受思想观念的影响又不愿寻求心理诊治, 容易长期积极心理垃圾而出现心理问题, 甚至产生心理疾病, 从而影响生活、学习和正常的人际交往, 形成恶性循环。
二、辅导员应注重学生工作方法
1. 结合专业, 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学生刚入学时, 专业辅导员或请专业相关教师对新学生说专业, 使新入学的学生对本专业的性质、学习科目间的联系、就业方向和就业前景有较为深入的了解, 同时根据各专业的不同, 向学生介绍较为科学的学习方法, 以供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加以选择和改善, 助其更快地适应对陌生专业领域的学习。对个别适应能力较差的同学因材施教, 加强方法指导。
2. 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根据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 确立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 同时制订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 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 采取必要的行动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大学学习之后, 紧接着就要步入社会, 走上工作岗位, 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为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提高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了解专业和就业方向后, 辅导员应指导学生作好职业生涯规划, 使其少走弯路, 增强职业自我效能感。
3. 加强思想指引, 增强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和组织纪律性。
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指导下, 使学生充分认识人才活动的客观社会条件, 明确我国大学的培养目标, 树立正确的成才目标, 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素质的起码要求。在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导下, 以学生为主体, 实施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具体可指导学生组织参加以下活动:开展优秀班级和良好班风、学风、校风建设;加强专业学习的同时, 注意人文社科知识的学习, 加强政治理论、思想品德修养, 培养社会责任感、敬业精神、道德观念;认识社会,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如开展自立、自强勤工助学活动、课外科技发明活动、假期社会咨询和社会调查、学雷锋活动和各类演讲辩论活动等;参加各种学生组织, 提高自我管理水平掌握学习技巧、善于利用信息媒体, 提高学习能力, 增强法律意识, 增强自我约束能力和抵制不法诱惑能力。
4. 增强学生集体观念, 提高组织纪律性。
利用主题班会, 主题团日活动, 教育学生热爱班集体;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文体和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 更多地让学生自行组织、分工合作, 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和责任心;开展互帮互助活动, 使学生体验助人的快乐, 淡化个人主义;在民主执政思想指导下, 使学生参与班级管理, 培养其集体主义观念。
5. 及时分析研究学生心理问题, 增强学生心理素质。
辅导员首先要加强心理知识的学习, 增强发现学生心理问题的敏感度;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知识讲座, 使学生对心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的作用, 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心理避护所;常与学生谈心, 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并将调查信息进行整合、统计、分析, 构建心理档案库, 有的放矢地进行团体或个人心理健康教育, 对存在的心理能及早发现和及早干预和预防;把心理教育渗入到各学科的教育当中, 以拓展心理教育渠道, 提高实效;辅导员积极配合学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总之, 高职高专学生不同于普通高校的本科生, 无论是在文化基础还是在思想行为、心理方面都有其特点, 他们是高校中的弱势群体。面对新时期的高职高专教育, 我们应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总目标, 同时因为学生管理工作复杂艰巨, 这就要求辅导员要提高认识, 增强学生管理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紧紧把握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 不断总结、关注学生的变化, 改善工作方法, 有针对性的加强学生工作,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从真正意义上做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参考文献
[1]吴晓玲.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的培养[J].重庆钢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 14, (2) :66-70.
8.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点 篇八
关键词:高职院校;恋爱心理;恋爱观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18-02
随着时代的发展,有关大学生恋爱的话题人们早就习以为常,不再视为异端,学校大多也持宽容态度,不去干涉大学生的情感生活。从2005年9月1日起,教育部取消了对大学生结婚的限制,只要符合男22岁、女20岁的法定要求即可成婚,这也体现了法律对个人权利的尊重,彰显了法制观念。然而,有关大学生恋爱的负面新闻时常见诸报端,诸如性观念开放、未婚先孕、为情所困而自杀或者伤害他人、被包养等等,在此笔者就不一一赘述了。至于大学生结婚生子的行为,社会也都普遍不赞成,理由不外乎会影响学业、心理还不成熟等等。因此,大学生的恋爱行为虽已不像早先受到学校的明令禁止,但在公众看来,大学生恋爱似乎总是弊大于利,这也反映出目前高校在大学生恋爱观教育方面的缺失。在本科院校之外还有一个群体即高职院校大学生。2012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职(专科)院校共1288所,占全国高校一半多,高职在校生将近800万,占全国高校在校生的一半多。他们与本科生年龄相当,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恋爱心理有其独特的地方。
一、高职生恋爱心理的特点
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普遍存在以下特点:
1.大多来自各省农村或经济欠发达地区,不少同学家庭条件一般。由于家庭教育的欠缺,应试教育的弊端,造成学生心理素质差,承受挫折的能力较为薄弱;对将来缺乏信心,学习没有动力。部分大学生依赖心理重,远离父母独立生活之后,潜意识中依然在寻求依赖。
2.缺少丰富的社会资源,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由于人们对职业教育的不理解及不认同,使得高职大学生的学习质量不高,处于大学教育的低层次。社会对高职生往往存有一些偏见,认为其学习成绩不好,素质不高。
3.本科学制4年,大专只有3年,除去实习和求职外,真正在校学习的时间只有两年多。在较短的时间内,他们除像本科生需要考取英语及计算机等级证书外,还必须取得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学习压力大。
从恋爱心理的发展状况分析,初涉爱河的高职大学生往往凭直觉选择对象,偏重于对异性气质、形象的迷恋,很少有理性的介入,呈现出明显的波动性、冲动性、排他性等特征,自制力往往处于较低水平。性生理发育的成熟和性心理发展的滞后,对爱情的强烈渴望和同异性交往经验、技能缺失的矛盾,加上情绪的自控性、意志的自觉性与果断性发展不完善,极易导致大学生恋爱行为上的偏差。目前在校的高职生基本都是“90后”,他们从小被娇生惯养,自立、自理能力差,心理发展尚未成熟。还有一些偏远地区的学生,他们通过刻苦努力,从乡村、小城镇考入高等学府,进入消费水平比较高的城市生活,这让没有经济收入的学生特别是贫困生难以适应,面临理想与现实的反差,易产生失意、压抑、焦虑、自卑等不良情绪。高职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性,决定了他们恋爱观的不稳定性和对恋爱时机把握的不准确性。高职大学生处于开始独立生活和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人生观的确立呈现多元性、多层面的特点,且动荡不定,容易被外界影响。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前对爱情的理解和认识不够全面;对人的本质以及人生道路的选择,对爱情与事业、爱情与道德、爱情与集体的关系等问题缺乏科学的认知;对恋爱行为将要承担的家庭义务、社会责任以及恋爱的道德要求等也都缺乏充足的思想准备和心理承受能力。
二、树立正确恋爱观的途径
针对上述现象,高职院校需要对学生展开合理的引导和适当的管理。
1.加强教师在学生心理疏导中的作用。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主要是由辅导员负责。辅导员一个院系只有几名,学生却多达几百乃至几千名,并且辅导员平时很少代课,与学生的交流不多,甚至很多学生从来没有和辅导员说过话。在出现情感方面的问题或挫折时,学生很少会去主动求助于辅导员。因此,简单地将学生的心理工作交由辅导员或是专门的部门并不可行,必须要由对学生的心理有充分了解和认识的人来完成。处于教学一线的教师正是合适的人选。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持客观科学的态度,既要看到恋爱中部分学生的恋爱失范行为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同时又要看到大学生恋爱的意义所在,积极健康的恋爱活动对大学生将来适应社会不仅没有害处,反而会产生积极的影响。高校教师应该通过心理辅导与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爱情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体,大学生在享受爱的权利时也必须承担起爱的义务,懂得通过爱激励双方共同成长、共同进步,使爱情成为努力追求事业成功及人生价值实现的强大动力。
2.充分利用网络作为载体。在信息化社会,网络已成为人们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学校要重视校园网络和论坛的积极舆论导向,利用网络快捷化的特点对恋爱知识和安全意识进行宣传与讨论;制作恋爱指导与安全教育的专题网站;设立教师与学生互动的QQ群、微博等,在线为学生答疑解惑。笔者所在的学校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QQ群和微博,方便学生与教师之间随时进行沟通,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部分学生性格内向,对感情生活羞于启齿的也可以很好地利用网络虚拟的特点求得帮助。
3.建立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是大学的血液。健康向上、丰富多彩、充满乐趣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在潜移默化中缓冲教育制度变化带来的震荡,使学生适应和理解新的体制,找到自己的努力方向,有利于管理层调整节奏,开展工作。校园文化作为高校个性化的集中体现,其包含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对学生品行的陶冶、人格的塑造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学校应该采取各种方式,如定期开展讲座、进行讨论会、辩论赛、主题班会、举办各种专场报告等,为大学生传授恋爱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业、生活和恋爱之间的关系。在满足大学生归属和爱的需要的同时,培养其多方面的高雅兴趣,展示和锻炼自身的综合能力,为其营造一个和谐、朝气、富有活力的精神家园,使之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生活和学习中去。
大学环境有它的独特性,对大学生来说,它在青年走入社会的过程中提供了一个缓冲环境。有了这个缓冲,青年能更从容地完成社会化的身份转变,而不会引起强大反差和心理不适。大学的学习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更应该包括生活能力的学习和发展。高校所培养出的优秀人才,不仅应该能在事业中表现出非凡的才能,在处理家庭和爱情问题上也应该表现出成熟与稳重。
参考文献:
[1]黄莉.高职大学生恋爱心理初探[J].科教纵横,2011,(9).
[2]韩丽春.高职大学生恋爱心理分析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7,(12).
[3]王茜冉,王小会.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2,(10).
[4]黄玉赟,黎天业,陆静静.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维稳工作互动研究[J].高教论坛,2012,(10).
[5]吉梅.高职院校大学生恋爱教育课程化建设探究——基于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恋爱教育课程化的实践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24).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点】推荐阅读:
试论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评价体系方法研究09-02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规定10-06
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12-01
探析加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 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意识教育论文07-20
关于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成瘾情况分析07-19
高职院校学生法制认知水平现状及对策分析08-20
高职院校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论文11-05
高职院校培训总结09-20
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查问卷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