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进行沟通

2024-10-22

如何有效地进行沟通(精选13篇)

1.如何有效地进行沟通 篇一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有效地与家长进行沟通

一对一云山校区 骆思敏

关键词: 家长 沟通 及时 聆听 技巧

在当今时代,教师已经不能独立解决许多迫切的教育问题,现代的学校,需要家长们的积极参与。而教师如何与家长进行融恰的沟通,至关重要。教师与家长良好关系的建立需要靠教师的责任心,靠相互的尊重,靠彼此感情的沟通。教师应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去学习、总结、融合他人的成功经验,以创新思维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上形成新的思路,开创新的局面,这样才能达到提高。同时,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超越知识的智慧,这过程中有很多技巧是教师应该要掌握的。

首先,教师应该定期及时地保持与家长的沟通。

尽管大多情况下,家长在教师面前表现的十分客气,但由于家长过度关心学生的成绩,有时家长也会在教师面前表现出愤怒和不理智的一面,因此教师必须要掌握一些应付这些情况的方法。教师最好的应付策略就是提前告知家长学生的情况。如果家长提前获得信息,家长的愤怒就会消减。有些家长经常会寻找些造成孩子不良行为的原因,而且经常把学生的不良行为与教师的不负责任联系在一起。假如学生一旦考差了,他们也会心知肚明孩子们考差的原因,不至于过于把所有责任都归咎与老师。而定时定后地给家长们汇报孩子的学习动态不仅可以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们的情况,同时也使得家长更加认可我们的工作,家长们会觉得我们是个关心孩子的老师。

其次,有效的沟通要靠耐心谦虚的聆听。

任何教师,无论他具有多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修养,都不可能把复杂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错。而且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们的许多见解值得教师学习和借鉴。加之“旁观者清”,有时家长比教师更容易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放下“教育权威”的架子,对待家长的意见不能持有“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态度,反之,我们应该经常向家长征求意见,虚心听取他们的批评和建议,以改进自己的工作。这样做,也会使家长觉得教师可亲可信,从而诚心诚意地支持和配合教师的工作,维护教师的威信。

最后,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要注意语言技巧。

事实上,没有一个孩子的家长会喜欢听到老师批评自己的孩子的。因此,我们在与家长反映孩子的学习情况是,尤其是成绩一般的孩子,我们就需要坚持“多报喜,少报忧”的原则。沟通时,要了解和肯定孩子的优点,孩子存在不足的地方要注意说话的技巧,要让家长觉得老师是真心想帮助孩子进步的,而不是找家长来批评孩子的。事实上,每个孩子,不管多“难搞”,都有闪光点。我们一定要先肯定孩子们做得好的地方,哪怕是轻微的表扬和赞赏,这样也能够打动家长,让家长绷紧的心舒展开来。而且这样还有可能会使家长对孩子们的看法与态度改观。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老师切忌一见面就将学生批评得一无是处,不能把与家长沟通当作告状的机会,特别不能当着学生的面向家长数落学生,一方面家长会觉得失了面子,往往会责骂学生,而这对于学生来说,教师这种行为则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教师要告诉家长,学生犯了错误并不可怕,毕竟学生还是不成熟的小孩,只要能接受意见,改正了便是好学生。教师最好在较为轻松的谈话当中,实事求是地将学生目前的不足之处和家长说明,并且一起研究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因为孩子还在成长,都还没有定性,可以建议孩子努力的方向,可以提出一些好的建议请家长思考,这样才能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较好的结合起来,家长的配合无疑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水平,教师的工作成效也才会得到彰显。

确实,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深深感到:教师与家长沟通时的方式无处不在,涉及的内容更是方方面面,但一定要注意向家长“多报喜,巧报忧”,更要把教师自己对学生的那份浓浓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充分地流露给家长,让家长深切的感受到教师是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他的孩子,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那么我们工作一定能够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也一定能够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2.如何有效地进行沟通 篇二

一、课堂评价不要过量

记得在讲《两位数乘两位数》一节课时, 为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我作了充分的准备, 课前做了一大堆小红花, 在讲新课之前我先进行了口算复习 (是一些很简单的口算题) 。我当时就想, 我一定在新课之前就把孩子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我出示口算卡片, 学生“开火车”, 答对一道口算题, 我就表扬学生“你算得真准”“你真棒”“声音真响亮”等, 同时还奖励给了一朵小红花。孩子一看有红花奖励, 积极性高涨, 都积极地抢着回答, 结果还未进入新课, 小红花就已经被发放完了。于是, 我只好歉意地说了声:“对不起, 同学们, 小红花做少了, 下课后老师会给你们补上。”当进入新课时, 当孩子们的回答很精彩时, 当我真正的需要红花时, 手中的花已经早已浪费掉了, 走下课堂我才知道自己犯了一个错误, 那就是评价过度。有句老话说得非常好:“物以稀为贵。”当一个教师把一句评价送给了每一个学生, 或者说全班同学都能获得很高的评价, 这种评价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就会大大地打了折扣。试想一下, 哪个孩子还会非常看重这个老师的评价呢?在今年我们学校组织的组内教研课上, 我班的毛××在课堂上说了一种比较有自己想法的验证分数除以分数结果的方法, 我给了她很高的评价, 说她思维开阔、想法独特等, 并在她的脑门上贴了一颗五角星 (在这个学生之前没有人获得五角星) , 引得同学们都投来羡慕的眼光。在得到了五角星后, 毛××在这节课上学习更加用心, 回答问题更积极了。而其他的孩子为了能得到老师的高度赞扬, 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课后, 毛××的妈妈给我来电话说孩子回家后神采飞扬地描述着这节课的表现。如果教师的评价能得到这样一个效果, 可想而知, 课堂效果会提高多少倍!再回想一下, 在学生做对了一道口算题就评价其“真聪明”“真能干”等, 还奖给一朵大红花, 确实有点评价过火, 而且评价尺度放得太低了。而等到有学生在课堂中真的有非常不错的表现时, 也得到同样的这么一朵红花, 就会使红花与红花之间的含金量差距甚远, 大大抹杀了课堂评价的价值。

二、课堂评价要有度

教师不要盲目地进行表扬, 不管孩子回答的内容是否有可取性, 回答的问题是否到位;不要为了让孩子开心就一味地表扬, 觉得如果不大张旗鼓地对孩子进行表扬就违背了新课程的理念。同时, 教师也不要认为只要是在课堂上对孩子进行表扬了、奖励了、给予肯定了, 孩子们的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我觉得这样做往往会让孩子们迷失了自我, 而且太多的评价和奖励会失去它应有的价值。因此, 我们要在孩子们需要表扬之时对其进行表扬。

三、教师在评价的方式上要有所不同

不要总用那些“放之四海而皆的毫无特色的语言如“你真棒呀”准“你”如式不要真聪明”仅限于语言上等话语来评价, 我认学生。为更能打评价的方何个眼神动孩子、一个拥抱的往往是教, 一个微笑等师的一个手势, 这、些一有都能给学生以激励和赞许强烈的学习欲望, 使其保持, 旺盛的学激发学生效

四习状态, 、提高自我发展的信心评价学生不能用“一把。龙尺衡量江地所有的人, 要因人而异”同江进

评价时要看对象、看场合, 有些孩

子需要直言不讳, 有些孩子则需要委●王行婉含蓄些。同时, 有些内容在评价上也桂

应严肃庄重。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梅评理》这一课时, 如果教师还是语言豪迈

地进行评价, 就会打破本课所需要的价氛围。在课堂上, 那些表现优秀的学

生, 他们获得表扬的机会远远地高于那些差生, 因此, 教师在对待差生时, 就算是很小的进步, 也一定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因为教师一句赞许的话往往就像久旱的甘露滋润着他们的心田。应该说, 差生更需要关切的目光和贴心的话语, 因而教师在课堂上应少一些锦上添花的评价, 多一些雪中送

炭的评价。对成绩比较优异的学生, 教师的要求应更加严格, 这样才能促进他们不断进取。当然, 当他们的发言确实很有见解时, 同样要给予热情的肯定, 以激发他们的远大志向, 促进他们在学习上更加勤奋。

五、要有适当的批评评价

教师在对学生表扬奖励的同时, 还应注意客观地评价指正, 批评的评价方式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批评是评价学生的一种重要手段, 我认为一味地表扬会使学生迷失自我, 适当地进行一点批评可以使学生在挫折中吸取教训, 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如果教师一味地避开错误, 总是进行表扬, 就会使学生的错误无法改正, 像泡在蜜罐中一样, 这样的孩子只能接受表扬而无法接受批评, 这十分不利于他们今后人生的成长。当一个学习目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时, 教师应给予学生丰富的反馈, 告诉其对问题的看法为什么是正确的或者为什么是错误的。对学生来说, 他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 会感受到自己看问题的片面性, 并深刻认识到自己在某些方面还需要不断完善。

总之, 课堂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目的是为了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不仅仅是对学生的一种测评。对学生的课堂评价, 是有效、成功的教学的一部分。

3.谈谈如何有效地与家长沟通 篇三

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这一说法,彻底改变了原先家庭在家园共育中的顺从、配合地位,而是强调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双向互动、从而最终实现共同促进幼儿发展的目标。

那么,如何有效地与家长进行沟通呢?

一、尊重家长老师与家长是平等的

老师与家长能否顺利沟通,并能够使沟通取得良好的效果,取决于老师是否尊重家长,尊重家长的观点或看法,老师绝不可一味地把自己摆在权威地位,要求家长任何事情都按照老师的意愿执行。老师要学会尊重家长,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家长,尊重他们的人格与观点,耐心、细心、诚心地听取家长的一些合理有益的建议,努力营造一个平等、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这样家园才能保持协同一致。

二、肯定孩子发现孩子的优点,并赏识他们

对于每位家长来说,都期望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赞美,并从中获得愉快的心理体验,哪怕老师一点微不足道的称赞,都有会让家长感到高兴。但在现实生活中,老师与家长沟通的内容大多是孩子在幼儿园还存在那些问题,需要家长配合、改进的。如:您的孩子有攻击行为,因为他经常冲撞别的小朋友,或您的孩子好动、坐不住,不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等,作为老师,要转变观念,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赏识他们,在评价他们时,不仅要进行横向比较,而且还要进行纵向评价,同时还应根据孩子发展的个体差异进行比较,这样才能得出比较客观的评价,家长从老师那得到了孩子的进步的、积极的、良好的反馈意见后,这种肯定优点的交流能够使家长保持一种轻松的、自信的、愉快的心情去面对老师,并且会主动地向老师提及孩子目前存在的不足,期望得到老师的指点与帮助,这样的沟通倒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视同仁让每一位家长与老师成为朋友

孩子是有差别的,家长也同样是有差别的,而家长之间的差异相对孩子之间的差异而言更为明显,并且这种差异几乎是客观存在的,是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的。作为老师,在开学之初熟悉孩子的同时,更要透过孩子的方方面面去熟悉家长,了解家长的性格爱好,找到和家长建立良好关系的突破口。家长的素质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大方善谈,有的内向少语,对于老师而言,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家长都是自己的交流对象,从家长将孩子送到自己手中的那一刻起,老师和家长就开始了共同教育好孩子的历程,并且有着相同的心愿将孩子教育好。在沟通过程中,老师对待每位家长都要一视同仁,切不可根据家长的身份或孩子的表现选择性地进行交流,这样受到冷落的家长也许会认为,其孩子在园也会遭受同样的冷落。老师应学会与每一位家长交流,交流孩子的在园表现,交流孩子的可喜进步和存在的不足,让每一位都能感觉到老师对自己孩子的重视。

四、异曲同工发挥艺术语言的魅力

在家园交流中,难免要谈到孩子的缺点,这时老师要注意巧妙使用语言,先肯定孩子的优点,再点出孩子的不足,更多地从家长的角度来设计沟通的思路,要考虑怎样才能使家长接受。特别是孩子“闯祸”了时,不去渲染孩子的错误,先谈一些其他问题,减少家长的心理顾虑,待家长心情趋于平静时再自然引上主题,帮助家长分析孩子发生错误行为的原因,并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要表现出师者的宽容和大度,让家长明白与他交流孩子的不足,目的不是批评,而是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将孩子往良好的方面引导。

五、关注孩子让家长明白老师的辛苦付出

家长爱自己的孩子,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人尽皆知,老师是爱每一位孩子的,这也是不容置疑的,却不一定为家长所了解。家长接送孩子来去匆匆,难以看到老师辛勤付出的一面。因此,在家园交流中应让家长清楚老师跟家长一样是爱孩子的,这种关爱面广量多,在老师心底牵挂孩子已成习惯,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了,没有家長会拒绝老师对孩子的关爱,而是渴望得到这份关爱。让家长理解这一点,有利于融合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感情,在利于增强家长对老师的信任,使家长对孩子在园的学习和生活感到放心,有利于家园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建立多渠道的沟通方式,强化家长和老师主动沟通的意识。主要方式有:

1、面谈。面谈比较直接,而且有针对性,面谈时,老师要做到语势柔和,语调平稳,切不可生硬、粗暴、要勤于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将家长摆在平等的地位,亲切自然。

2、勤于电话联系,遇到孩子因故未来或生病时,老师要主动与家长联系,家长有事打电话过来时,一定要热情。

3、办好家长园地,定期出刊,向家长介绍科学的保教理念、班级的教学内容、近期中心工作等。

4、填写好《家园联系册》,让家长定期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以便得到家长的意见反馈,缓解家园之间同步活动和时间紧的矛盾。

5、定期举办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来园活动,让家长有更多的机会体验幼儿园的生活。

6、适时家访,老师可根据需要与家长联系后适时家访,为了使家访工作做得尽善尽美,老师可根据要求在班级征求家长意见,再根据要求安排家访。

7、开展多种形式的育儿知识的培训与咨询,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观。

4.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 篇四

杨霞

处于一个竞争与合作的时代,处在一个教育信息化的时代,家校合作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这样,教师不但对学生负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还有和家长交流沟通甚至帮助其家长更新教育观念。通过八年的班主任的实践工作,以及学校开展的科研的活动以来,我深刻地体会到作为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处理的成功与否,一方面会通过老师直接影响到师生关系,另一方面会通过家庭教育这一渠道影响到学生进而对师生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教师与家长缺乏有效的沟通,关系恶劣,在老师和家长的矛盾冲突中,受损的是孩子的健康发展。我们作为老师的就会因为学生成绩差成和行为不良而抱怨其父母的教育不好;同样,许多父母因为孩子的学业和行为问题而不断抱怨老师教育不够,两者之间相互抱怨是影响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如何与学生家长交往,充分发挥家校合作的力量,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呢?我认为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提高自身修养,博取家长信任。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正人者必先正己。教师先受教育的有效途径就是加强师德修养。师德修养最可贵的就是为人师表,乐于奉献。教师的为人师表不仅感化学生的心灵,而且还通过学生作用于感化家庭和社会。在与家长的接触中,要始终让家长能感受到:你是一个教师,是多么高尚的人。作为一名班主任,在与每一位家长的谈话中,一定要能反映或体现我们老师对学生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把他的孩子交给你教育能令他感觉放心、安心。家校互动时,老师与家长之间的话题也应该是多方面的。作为一个充满爱心的老师,平时应该多多观察孩子、关心孩子,善于打开孩子的心锁。

二、平等对待家长,树立公正形象。由于每位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状况的不同,我们作为班主任的不能人为地把学生和家长分成三六九等。特别是碰到处理学生问题且涉及到双方家长,班主任在接待家长时绝不能带着世俗的功利色彩,以貌取人,以职取人,以财取人。班主任应一碗水端平,亲切热情、礼貌待人,讲究谈话的内容、方法和语气。班主任为人师表,是学生效仿的榜样,是学生的一面镜子。班主任的理论水平、道德修养、处事原则等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应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家长,反之,则会给学校、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给学生心灵造成极大的伤害,进而转化为对社会的失望,严重影响他们日后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信任尊重家长,做到胸襟开阔。尊重家长、善待家长,是做好工作的前提。班主任要意识到每位家长都希望有个引以为荣的子女,都那么要强、爱面子。班主任绝不能越位地训斥家长,居高临下地说:我要你怎么做,你应该怎么做。不能一见面就告状,埋怨数落家长。结果,使家长产生逆反心理,与教师对着干。教育是理性的行为,与家长的沟通更需要互相尊重、理性和智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不歧视差生家长,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家长如果针对班主任的工作提出意见,要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做到宽容大度,胸襟开阔。摒弃自己是专业教育者,我懂你不懂的一些想法,虔诚而耐心地倾听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感谢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只有这样,以情动人,才能取得家长的信任,达到同家长互相交流共同配合的目的。

四、听取家长意见,共商育人良策。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最初打开学生智慧心灵重要的一环。学校教育是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上,按照教育大纲的要求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教育。一般来说,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了如指掌,能较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在家里的情况。利用家访、家长会和电话经常同家长联系,对班主任全面了解学生,进而管理好班集体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学生也喜欢毫无保留地向家长反馈学校、老师、同学和班级情况。许多家长也非常重视自己孩子受教育的状况,对孩子的班主任、科任老师的调配,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等总想问个究竟,观察自己的孩子及其他孩子的学习表现,常常比老师还要深入、细致、具体。由于现在孩子都是独生子,家长在提出意见和建议时,难免有点偏袒,这时班主任要有较强的判别能力,冷静分析是非。三人行,必有我师。更何况班主任面对着如此众多的家长,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不乏各种人才,有大学教师,有管理干部他们对孩子的教育也很有经验。我们要积极采纳来自家长的合理化建议。

五、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克服互相埋怨情绪。在面对后进生的时候,教师与家长间易互相埋怨,一方怨老师不会教,一方怨家长不会养。这样,导致双方产生对立情绪。班主任老师在与家长交流时,要具体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防止只“揭短”“告状”的现象。

2、避免伤害家长的感情。班主任往往对喜欢的学生大力表扬,而对一些不称心的学生指责有加,在家长面前大力批评,好事没一份,坏事份份有。这样,导致家长感情受到了伤害,迁怒于孩子。结果造成学生家长怕见老师,于是影响了家校的联系。因此,在与家长交往中,教师要客观对待学生的错误,以商量的口气与家长共商教育方法。

3、正确评价学生。教师与学生家长的接触,往往离不开评论学生。这时,首先要了解家长的道德修养水平,先请家长谈学生在家的表现,随后班主任才谈学生在校表现,这样避免家长由于学生在校出现问题产生心理压力,搞僵关系。其次要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不能好的都好,坏的全坏。应让家长听到教师的肺腑之言,使其产生与班主任共同教育学生的愿望。教师与家长谈话时,千万要避免只“告状”,除将孩子的问题告诉家长,对孩子的进步也要实事求是地谈。在谈孩子的缺点时,教师还应主动、坦诚地检视自身在工作中的失误,商讨纠正、改进的措施。让家长觉得你是在真心实意地爱护他们的孩子,从而接受你的意见并积极合作。

5.班主任如何有效地与家长沟通 篇五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渠道有许多,通过什么样的渠道,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加以确定。

一是集中召集家长会。

一个学期或学年的开始、结束,为向家长传达班级管理计划或通报班级学生总体情况,我们往往要组织一次全班学生家长会议。有时采取专题讲座、专题讨论等方式,以解决班级学生或家庭教育普遍性的问题为目的,也需要集中召集家长会。

集中召集,一是便于统一传达、通报,二是便于统一思想,三是便于集思广益。

二是分类召集家长会。

择机把班级学习情况、性格、行为习惯或品质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类,有计划,分期分批地按类召集家长会议,既有针对性、让家长有平等感,又便于家长之间敞开心扉交流沟通。

三是与个别家长进行个别交流。

这是班主任最机动灵活、便于操作的一种与家长沟通交流的形式。

1、把家长请到学校来。在班主任相对繁忙而家长相对空闲的情况下,为解决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把家长单独请到学校来,有的放矢地与家长进行专题交流、沟通。

2、专程家访。

班主任以解决学生个体或家庭教育问题为目的,主动“降低身价”到学生家里去,与把家长请到学校来相比,更能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与爱护,同时也更能激起家长因感激而积极主动配合班级、学校工作的热情。

3、电话或短信沟通。

报告学生的进步、询问学生没按时到校的原因或是否已回家,或者问候生病在家的学生等情况,班主任通过给家长打电话、发短信的方式,既便捷,又宜于与家长的情感维系。

4、网上聊天、书信往来。

6.同班大学生如何进行有效沟通 篇六

摘 要:沟通是组织管理的重要环节,而大学生沟通意识逐渐变得淡薄。良好的沟通能力,已经成为人们工作与生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条件。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生力军,更应该学会沟通的能力。本文从几个细小的方面影射大学生应该注意的沟通技巧。

关键词:大学生 沟通 人际

沟通是指人们运用语言交换意见、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和自身需求的过程,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女娲创造了人类,给了我们嘴唇,同时也给了我们发声的权利。无疑,这是让我们进行人与人之间的口头交流。而贴心的交流会树立自我良好形象,积极拓宽自己的交际面,赢得他人的承认,促使自己走向成功的大门。大学生正处在人生重要阶段,情商趋向成熟,虽然有极强的交往需求,却也存在相当多的交往偏差和心里障碍。认知、情绪、技巧、性格等因素,都影响着我们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为此,这篇文章就现在的大学生沟通问题做出分析,并得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一、大学生沟通的现状

刚进大学的学生们的感情世界十分丰富而敏感,渴望与人交流,获得友谊、尊重和理解,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同甘共苦、无话不说的知己,因而对人际交流有着强烈与迫切的要求。新生们开始跟各种不认识的人交流。首先的目标就是同班同学,想象中,可以交到向初中高中那种纯洁的友情。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因为“防人之心不可无”、“同行生嫉妒”开始在新生心里生根发芽。

1、“防人之心不可无”

这可能是每个新生进入大学前长辈的孜孜告诫。我们也或多或少的用这句话去衡量一个人。因此在与人交流时存在警惕心理。我们用审视的眼光去评价那个人是不是真诚的。这首先就给别人发射出一种不安心的信号,也在自己的心里筑了一道围墙。中国人是有造围墙的习惯的,从中国的万里长城就可以看出。这被认为是最好的防御线。进入大学我们的第一交流对象就是同班同学。理所当然,这套防线马上试用在自己的同班同学中。渐渐地,我们会发现不管是从语言、习惯还是个性上都有太大的差异,因此,我们更愿意在电话亭上呆上一个小时,在电脑前度过一天。这种过度的提防心理造成了某些大学生不敢交流。

2、“同行生嫉妒 ”

当今社会、学校、家庭对竞争意识的过分强调,也使得当代大学生的竞争意识比较强,好胜心强,往往希望各方面都能够超越别人,对其他人常常表现出提防心理和冷漠的心态。其次是同学交流的功利目的。俗话说“同行生嫉妒”,在如今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时代,面对着激烈的竞争和沉重的就业压力,不得不让人在大学里努力学习。而大学靠的是自主学习,自己找出一套学习方法,没有人想原地踏步,没有人不想自己成功,更不会有人想他人超过自己。所以造成了学习的私密性,那么我们看到的现象就是孤单影只的学习者。当代大学生,除了学习上的竞争,还有评优、入党等矛盾。这也让大学生在心里打阶级战。

大学生中,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兴趣爱好造成了同学之间的相互矛盾,使得一些同学产生了戒备,甚至形成闭锁心理,不再愿轻易向人敞开心扉交流。上海教育电视台曾经对同济大学、中国纺织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和上海师大的500名在校本科生做过一项调查,有45.8%的被调查者一天24小时中说话时间不超过30分钟。

二、大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必要性

虽说,这两大观点已经在大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但是,我也必须强调进行同班间有效沟通的必要性,这是大学中最基础的交流平台。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亚当·斯密认为,人的本性是自利的,他随时都在思虑和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它影射出,人不管怎样都是为了自己的最大利益而生存。说白了,就是自私。不过自私也可以有不同的定义。狭义的就是我们说的个人的自私,广义的可以衍生到国家,要是中国没有自私心,可能也不会在台湾上花太多的精力。正是在这种每个人都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人们“由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并最终增进了社会的利益,虽然这最终的结果并非出自其个人的意愿。可见,不管我们有何种目的与人交流,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都是可以原谅的。世上没有一张真正的白纸,不管怎样最终它都会发黄。我们又何必固执的要求别人是一张白纸啦?所以我们交流的对象没必要去千挑万选,每个人,我说的是每个人都是我们交流的那个对象。但是我想提醒一点追求自身利益时尽量使他人受伤程度最小化。

大学生为何要进行同班间的有效沟通呢?

首先,同学交流是大学生实现社会化的主要途径。其次,大学生同学交流能够鼓励其学业进步,奠基大学生成功的基础。大学生在与同学交流能时够锻炼自己的能力,共同寻求解决问题困难的方法和途径,这一过程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个体认知能力和促进大学生个人目标的实现。最后大学同学交流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同班之间的人际交流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到班级的文化氛围。

三、同班大学生如何进行有效沟通

美国心理学家W.巴克曾说:人离不开人——他要学习他们,伤害他们,支配他们⋯⋯总之,人需要与其他人在一起。他的最简单的表现形式就是沟通。依据调查发现,43.6% 的大学生不注重同学间的沟通。他们时不时的会感觉到:上课路上他是一个人;听课时,他的旁边是陌生人或没人;和班里同学吃饭时不知道说什么;跟同学碰面时只能挥手或笑笑,驻足时间不会超过六秒„„这些现象与其被叫做“不合群”,还不如是因为我们不会有效沟通。

如何进行有效沟通呢?

首先沟通时忘记那两大理论,其次就是注意交流的方式。

1、扫除心理障碍,开口说话

在大学生交往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心理品质有:自卑心理,恐惧心理和猜疑心理。自卑心理是一种过低的自我评价,有此心理的大学生往往缺乏自信,在交往的过程中畏首畏尾,忧郁悲观,总觉得处处不如人,感觉别人瞧不起自己;恐惧心理表现为害羞,脸红,说话紧张,怯于与人交往,这与社会实践少,心理平衡与调节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锻炼所致;猜疑心理表现为对他人言行敏感,总觉得别人在议论自己,看不起自己。加上那两大问题的干扰,导致自己不想开口交流或不敢交流。因此,第一大问题就是开口说话,女娲造人,之所以有一张嘴其目的就是要用它来表达我们的情感,进行语言的交流。说话其实很简单,每个大学生(除特殊人群)是具备这种能力的,只是太多的顾忌让大学生不想去交流。其实很简单的一句,“我们吃了吗”,就可以解决问题。中国人对这就话是有习惯性的反应的,所以,我们完全不必要担心他不会回答我们。

2、放低姿态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不能避免的有一些自大,自我的高傲姿态。还有贫富的差距,也让某些富二代抬高自己的头颅。人有祸兮旦福,今朝与明朝的差距谁也不能断言。在一定条件下,大学生间是处于平等关系的,那么就低调一点。

最应该注意的是:语气。不管现在他是否在一定程度上是我们的朋友,我们都应该使用礼貌语气,至少在帮忙时我们应该这样做。人在朋友面前往往忽略他们的感受,把自己的思想驾驭在他们之上。我们一定要记住,“我的想法不是答案,更不能变成命令”。在交流中不能是一家之言,这不是交流,是报告。

3、关心他人

中国人天不怕,地不怕,最怕别人的关心。只要我们一关心他,他的心马上会变成柿子。嘱咐一下关心的目的要尽量单纯,比如天气凉了,告诉他要注意身体,要加衣服;上课时让他记得带书;吃完饭,递给他餐厅纸„„不要怕说,怕主动,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说两句关心的话又不少我们两块肉。要想交朋友就关心关心,朋友的定义是什么?就是你关心我,我关心你。

4、张扬自己的个性

大学里毕竟不是社会,没有必要把自己掩藏得那么深。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更能吸引他人与我们交流的欲望。具有独立的个性,才会有独立的思考,才会有判辨是非的思维。我们没必要向余世维,曾仁强那样能掌握别人想听什么,想得到什么答案。毕竟,我们刚初升,而他们已近黄昏。

张扬自己的个性更容易让他人了解我们,更容易发掘我们的同类人,我们的知己。明白点就是暴露自己的脾气,该生气就生气,该蛮不讲理就这样干,如果我们刻意的掩饰,自己抑郁,别人更觉得我们心机重。

5、注意交流的语境

在我们评判一个人时,我们应该有六秒的空白时间。想一想,我们对他公平吗?我们公正的评判他了吗?我们评判他后我们的利益是什么?很多时候,我们总在别人的背后说坏话,而在他的档案中,同学间的评价全是好话。违心不?这是肯定的。既然是这样,平时多说说天气,问问“注意身体”,“路上小心”,“天气转凉,添添衣服”„„

6、语言武装

学会合理使用你,我,他,你们,我们,他们。有一个特殊现象,当你自己承认错误时总喜欢说:“我们„„”听者会更加生气,他会想你连承认自己的错误的勇气都没有。而你也不讲义气,你出卖了第三者。当人们批判一个人时也喜欢夸大化,你曾对着一个人说另一个人对的你态度时,你是否用过:“你们总是„„”;当你们共同完成一个项目时,指导老师对一部分不满时,问是谁完成的,你是否顺嘴一说,“是他”„„

7、学会自我发泄

相处时不管我们怎样注意,我们总会伤害别人或者被别人伤害。我们应该及时把这种消极的情绪排泄出来。我们可以阳光长跑,跑个几千米,又锻炼了身体,有排泄了情绪,还刷新了自己的长跑记录。或者大喊几声,不过,我是没在校园里喊过,怕他人绯议的目光„„

四、结束语

合理的运用语言,大胆的进行沟通是当代大学生在校学习的一大重要课程。学会有效地沟通是促进同学间的友谊,表现自我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7.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英语阅读教学 篇七

一、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英语阅读提出的要求

1. 能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的意思, 能根据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

2. 能读懂简单的故事短文并抓住大意, 能从文章中找出有关信息, 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

3. 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 理解故事的情节, 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

能理解简易读物中的事件发生的顺序和人物行为;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4. 能读懂说明文等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 能读懂简单的个人信件。

5. 能使用英汉词典等工具书帮助阅读理解。

6. 五级目标要求除教材外, 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

可见, 在阅读教学上, 除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之外, 还应该要增加课外阅读量。

二、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进行阅读教学总结的几点建议

1. 阅读材料的选择,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现有水平和接受能力来进行。

如七年级八年级的阅读材料, 倾向于生活实际功能, 问路、指路, 接听电话, 天气表达、寻物、招领等, 而在九年级阅读材料中, 人文情感、社会责任、道德伦理深深隐含在其中。另外多选择一些与所学课文训练要点相契和的文章, 以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 从而强化课内学习。

2. 做好阅读前的必要铺垫和激发兴趣工作。

老师可以介绍阅读材料的背景来历, 特别是与我国不同的英美西方国家的历史地理和风俗习惯, 或者通过直观的形式引导学生猜测生词,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这一环节的缺少会造成学生阅读兴趣不高。

3. 阅读过程中老师可以提出问题, 口头的或者书面的,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 有目的和针对性。

老师对阅读方法的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 教会学生粗读文章, 以了解大意, 并能够快速查找某一特定信息。教会学生分段细读, 抓住主要事实, 关键语言点, 明了文章结构, 深度理解。

4. 学生平时阅读英语文章, 报刊杂志以及各级各类考题中的

阅读理解部分, 务必要做到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文章, 不要逐词阅读。做到词不离句, 句不离段, 段不离篇。否则, 读了半天也没能明了作者的意图, 阅读效果不会好;考试中这部分题目的得分率也不会高。学生在做阅读的时候一开始总是信誓旦旦, 下决心要把文章读懂读透。但是在这种观点的指引下, 阅读往往就会走入误区, 因为太过于注重每个单词, 每句话的意思, 而忽视了对文章结构的整体理解。我们常有这样的情况:句子都能看懂, 但读完文章印象却不深, 如何学会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呢?

首先, 要重视文章的题目和文章的首句。因为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主题, 文章的内容就是环绕主题展开。首句很关键, 是因为首句是文章的导入, 点明作者写文章的意图, 背景等。其次, 要重视每段的最后一个句子和整篇文章的最后一个句子。每段的最后一个句子常常是该段的结论句, 而整篇文章的最后一句就往往是这篇文章的结论或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所在。所以我们在阅读文章时要养成这样一个习惯, 见了文章的题目, 要稍微停顿一下, 猜一猜, 这篇文章大概会写些什么, 如果让我来写, 我会怎么写。然后你会饶有兴趣地读下去。 (当然, 在考试中, 为了节省时间, 猜测这一环节可以省略) 。接着再往下阅读时特别注意每段的第一句与最后一句, 这样就既把握住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整篇文章的框架结, 又节省了阅读时间提高了阅读效率。

5. 在平时教学中我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不少学生不会使用工具书, 遇到生词, 先问老师。乍眼一看, 阅读课进行的轰轰烈烈, 学生不懂就问, 阅读积极性高涨, 殊不知, 这样的阅读不科学也低效。我们要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 提倡学生遇到疑问查找工具书, 逐步培养其独立阅读的良好习惯。老师注重并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工具书是指导学生独立阅读的保障。另外, 在阅读过程中老师也要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词汇障碍, 遇到生词时, 如果不影响语义的理解, 跳过它, 继续阅读, 这有利于提高阅读速度, 不打断阅读思路。有时可以通过上下文, 在具体的语境中推测词汇的意思, 不要一遇到生词就搬字典。

6. 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 教给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培养

学生略读, 寻读, 按照意群阅读的习惯及能力, 逐步提高其阅读质量和速度。在阅读中要求学生改掉不好的阅读习惯, 如用手或者笔指读, 出声读, 以单词注视点阅读, 回视等。同时我坚信, 课堂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以教材中的文章为例运用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阅读教学。

7. 阅读结束后, 老师可以对重难点进行精讲, 可以组织适当

的口语和笔头训练, 引导学生背诵几个好句子, 有能力的同学要求复述文章 (选择有价值的文章复述, 否则只是增加学生负担) 。

8. 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靠的是持之以恒的努力。

所以指导学生在课外广泛阅读是很必要的, 让学生做好阅读笔记, 写下有价值的生词, 好句子, 或者是自己对文章大意的归纳以及自己的阅读感受。老师要查阅笔记, 科学及时地给予评价, 为了调动积极性, 引导学生更用心地去进行英语阅读, 评价可以只是以认真程度, 努力程度来进行, 不以好坏而论。

8.如何进行有效地作文批改 篇八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是前一次作文指导的继续,又是本次作文讲评的基础,对于提高学生作文的质量有重要作用。

随着语文中考制度的改革,作文分数由最初的30分发展到目前的50分,作文分数比例越来越重,作文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语文成绩的好坏。而作文也是最令老师与学生头疼的问题。传统作文教学是学生把作文上交,由教师逐一阅读批改,然后交还给学生。教师辛辛苦苦写的评语,学生可能只是一看而过,也许看也懒得看,更不可能细致的咀嚼其精华。对学生来说 ——作文难写;对老师来说——作文难批。长期以来,在这种情绪的影响下,作文成了夹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毫不相干的第三者,一直阻碍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我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一年多来,对于作文的批改,也是感到极为头懂的事情,一个班有六十多学生,两周一次作文,每次批改的时间量非常大,花费了大量的工作时间,而且还得不到好的效果。学生的作文水平也没有得到质的飞跃。经常是学生不想写作文,我也拍改作文。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作文批改,我也在慢慢的摸索着,到今年的半年教学作文实验以及取得的一些效果,也来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二、作文有效地批改方法

(一)从教师方面来说

1、在作文批改中要首先表扬学生的写作优点,在指出不足之处

对于初中生来说,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本来学生就害怕写作文,如果学生辛辛苦苦写了一篇作文,却得不到教师的认可,他会大失所望,并对写作越来越没兴趣。人总喜欢受到表扬,特别是学生所以教师在批改作文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评语,不管是什么样的学生,写的什么样的作文,他总有一点值得教师表扬的地方,所以教师要无限的把优点放大并指出来,然后再指出作文的不足之处,这样学生不会觉得自己的作文一无是处,他也不会对写作失去信心。

2、在作文批改中进行写法地指导。

进入七年级的学生,通过小学的写作训练,已大体能够把一件事情叙述的有条有理,各种文体的模式套路已基本成型了,但有时对一些具体的写法却把握不住,明知道这样写不妥,却又不知该如何修改,如何能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这就需要教师不仅在课堂上讲解方法,更需要在的实际写作的文章中来进行方法的知道。这样他在修改的时候就知道从何下手。例如在学生的一篇习作训练中《这就是我》,大部分的学生把自己的性格写了一大堆,到文章完了,我还不知道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们普片存在的问题是不知道详略,不知道用事件来表现自己的性格特点,于是我就在他们的作文本上寫上一定的方法,学生在接下来的修改中都表现的非常好,都写出了自己的性格特点。

3、在作文批改中进行情感交流及思想沟通。

古人说“文如其人”,文章不仅能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也能反映人物的心情及思想。所以,我把读学生的作文作为了解学生的一种方法,并在修改作文的批语上与学生进行情感和思想的交流。比如又一次学生写的关于亲情的文章《父亲》,学生写到她恨他父亲,他的父亲从来就没有关心过他,也没有照顾过他……孩子的思想如此复杂,后来我找到班主任才了解到,他是生活在离异家庭,并且父母都再婚了,他跟着父亲,父亲又有了一个小孩。于是我在批改他的作文时写上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来引导他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很多学生的作文中我都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和沟通,这样,他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不自觉的就会把发生身边的令他喜怒哀乐的小事写下来,这样学生的作文真实性和情感程度都得到很大的提升。

(二)从学生方面来说

叶圣陶先生曾痛心地说过:“教师改文,业至辛勤,苟学生弗晓其故,即功夫同于虚掷。”这可以说是对传统作文教学弊端的正确反思。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普遍地提高作文水平呢?叶圣陶先生曾指出:“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引导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考虑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 叶圣陶先生的这一思想,无疑给我们语文教师如何对作文进行评改提出了很好的思路和建议。也就是说,要提倡学生的自改能力,同时更要提倡学生之间的互评互改。

1、作文批改中第一批改应是学生自己

叶圣陶说:“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学生只管写,教师只管改的不正常状况应该改变。我在作文批改中尝试着去让学生修改,取得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用红笔在自己的作文中认真的批改,包括错别字、病句、还有添加的细节等等,学生修改后的作文都比刚开始写的要进步许多。

2、用学生互改来引发学生自改作文兴趣。

俗语说:“一人智短,二人见长。”师生共同参与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还可以使一篇普通的文章产生光华。所以在修改作文的第二部就是让学生互相来修改作文。当学生拿到别人的文章的时候,心情也是激动的,他们可以像老师那样去修改评论别人的文章,而且写下的评语都非常的有见解。 也可以把全班分成几个作文修改小组,让他们在小组中交换阅读作文,互提意见,并选择一篇较有代表性的文章,从思想内容、布局谋篇、谴词造句、标点符号诸方面提出修改意见,写出简要批语,再把这些文章贴出来,让大家品头论足,调动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体验自己修改作文的乐趣。

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其中的真谛早已被历史所证明。让学生自己批改作文,并不是说教师可以减轻了工作量。其实,教师还要做恰当的引导和指点,设法教会学生批改作文的方法和技能。这是一件细致而长远的工作,教师要以极大热情和耐心,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好文章一半在起草,一半在修改。修改是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是提高文章质量的有效方法,文坛上流传着不少前贤先哲在修改文章方面为我们树立光辉榜样。

9.如何有效地进行时间管理 篇九

学习时有良好心境,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条件。心理学上曾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让水平相同的两班学生解答同样的问题,不论解答的成绩如何,老师对一班学生都说:“这么难的题目,你们答得这么好,真难得!”而对另一班的学生则说:“这么简单的题目,你们竟然答得这么差!”过后,再以同样难度的试题考他们,结果受到赞扬的那一班学生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成绩,而另一班的成绩还不如前一次。

可见,良好的情绪状态对大脑活动有重要的影响。学会控制自己的心境,是提高学习效率、取得学习成功的重要条件。因此,你在学习之前,可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放松一下,想一想自己以前学习上取得成功的高兴事,展望一下美好的未来,这样很快就能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2.合理分配时间,注意劳逸结合,善于交替用脑

时间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而用同样的时间所产生的学习效果,对不同的人来说却往往相差很大。这有一个合理安排时间的问题。比如,早晨是记忆的黄金时间,利用这段时间记忆外语单词、课文及语文中的字词,背诵一些内容,会有较好的效果;而上午、下午和晚上较长的时间,可用来复习数、理、化等偏重于思维理解的科目。

经过一段时间的脑力劳动之后,大脑会疲劳,它所引起的最显著后果,是破坏学习的良好心理状态,导致学习效率降低。那么,怎样才能防止大脑疲劳,使心理状态维持在最佳水平呢?

要变换工作方式和学习内容。18世纪法国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在他的自传中写道:“应当承认,我本不是一个生来适于研究的人,因为我用功时间稍长一点就感到疲倦,甚至我不能一连半小时集中精力于一个问题上,尤其是在顺着别人的思路思考时更是这样——如果我必读一位作家的著作,刚读几页,我的精神就会涣散,并且立即陷入迷茫状态。即使我坚持下去,也是白费,结果是头昏眼花,什么也看不懂了。但是我连续研究几个不同的问题,即使毫不间断,我也能轻松愉快地一个一个地寻思下去。这一问题可以消除另一问题所带来的疲劳,用不着休息一下脑筋。于是我就在我的计划中充分利用我所发现的这一特点,对一些问题交替进行研究,这样,即使我整天用功也不觉得疲倦。”因学习是由大脑的不同部位支配的,变换学习的方式和内容可以使大脑皮层的某个部位由抑制状态转为兴奋状态,从而解除神经细胞的疲劳,使大脑得到休息。一般来说,学习一门功课的时间以1~2小时左右为宜,换学另一门功课时,中间最好休息5~15分钟,这样可使大脑得到适当的休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学会根据心境及大脑状态安排复习内容

一般来说,人在心境不好或大脑不太兴奋时,学习比较复杂或不感兴趣的内容,往往难以进入状态,学习效率较低。这时候可以采取先从比较容易的科目、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学起,经过一段时间,待心境、大脑状态好转后,再转学较难的、不太感兴趣的内容。相反,如果开始时,心境及大脑状态都比较好,则应先复习较难的、不太感兴趣的内容,然后,再复习较容易的、有趣的内容,正可谓“因境而学”。

4.掌握阅读的技巧

学生往往不太重视读书的方法,其实,读书方法的优劣对学习效率影响很大。尤其是对于即将毕业考试的中学生来说,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可以大大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决定读书效果好坏的关键,在于读的速度及对内容理解的程度。为此,要注意掌握以下阅读技巧:

(1)要作好阅读前的准备。在阅读一本书之前,最好先快速浏览一下书的目录及前言,从而猜测性地把握一下书的内容:哪些地方会对自己帮助较大,重点内容是怎样编辑的,进而形成一种有利于阅读的状态。

(2)正确把握阅读的速度。阅读的重点应放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阐释上,读这些地方时要放慢速度,力争融会贯通;而对那些与大纲无关的补充内容则可略读或不读。阅读过程中最好不要念出声,一般来说,看的速度要比说的速度快得多。注意:用眼要灵活,迅速地扫视阅读材料,不要逐字阅读,尽可能减少阅读中眼光的停留次数。

(3)注意看每一章后的结论段。供学生用的比较好的参考书,一般每章后面都有小结或结论,它是对整章重要内容的总体概括,有助于学生在大脑中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尤其在最后的复习阶段,应抓好此处的复习。

有两种实用的快速阅读方法,考生可以借鉴:

一是优势文字阅读法。指只阅读文章重要部分的一种读书方法。不重要的语句则省略掉,阅读速度很快。根据书的内容和目的自由地调整阅读速度,因此是合理的。对已熟悉的内容进行复习时,采用这种方法较有效。

二是整体语形阅读法。这是一种在读的时候不仅省略了重要语句,而且还联系到整篇文章的来龙去脉,预想到后面内容的读书法。整体语形读书法是最快、最有效的读书法,是利用文章中的要点线索,抓住整体内容和意思来读书的方法。

当然,在快速阅读时,也要掌握尺度,不要一味求快而降低阅读的质量,失去快速阅读的意义。

5.作好学习的准备

开始学习前,应把有关的学习用具提前准备好,不要到已进入学习状态后再停下来去找东西,这样会很浪费时间。因为在找完东西后,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安定下来重新进入学习状态。所以,要尽量避免学习过程中断,排除各种干扰,提高时间利用率。

6.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管理自己还包括改变自己的学习环境,如果环境改变了,人的心态也就改变了。如记忆枯燥的公式,可以到安静的公园;复习较难的数学题,可以到图书馆或自习教室,那里的人都在用功学习,会给自己造成压力,带来学习的氛围。

什么时间学习效果最好

紧张的复习竞争实际上是脑力的竞争,复习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大脑皮层所处的状态。因此,考生要学会科学用脑。科学用脑重要的一条,就是充分利用好每天的最佳学习时间段。人在一天的不同时期,大脑活动的效率是不同的,学习时间的最佳选择应该是一天中大脑最清醒的时候。

那么,什么时候是一天中大脑最清醒的时间呢?

生理学家研究认为,一天之内有四个学习的高效期,如果使用得当,可以轻松自如地掌握、消化和巩固知识。

第一个学习高效期:清晨起床后,大脑经过一夜的休息,消除了前一天的疲劳,脑神经处于活动状态,没有新的记忆干扰。此刻无论认还是记印象都会很清晰,学习一些难记忆但必须记忆的东西较为适宜,如外语、定律、历史事件等。有时即使强记不住,大声念上几遍,也会有利于记忆。所以清晨是一个学习记忆高效期。

第二个学习高效期:上午8点至10点,人的精力充沛,大脑易兴奋,严谨而周密的思考能力、认知能力和处理能力较强,此刻是攻克难题的大好时机,应充分利用。

第三个学习高效期:下午6点至8点,也是用脑的最佳时刻,不少人利用这段时间来回顾、复习全天学过的东西,加深印象,分门别类归纳整理,也是整理笔记的黄金时机。

第四个学习高效期:入睡前一小时。利用这段时间来加深印象,特别对一些难于记忆的东西加以复习,则不易遗忘。

除以上一般性的学习时间规律外,对于不同的人来说,还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时间规律和习惯。为提高学习效率,要善于发现并充分利用自己独特的最佳时间段,同时,要养成在固定的时间进行学习的习惯。

另外,临近考试正值天热时节,应尽量利用好早晨两个小时和晚上两个小时,此段时间空气凉爽,学习效率肯定不错。

整天坐在那里学习,为什么成绩总提不高

小刚是班里最勤奋的学生,同学老师都这么评价。课外活动时间。别人都到外边打球、跑步等做一些活动,而小刚从不离开教室,仍坐在那里埋头看书。回到家里,也是放下碗筷就到自己的书房里去看书。他的父母为有这样自觉学习的孩子而感到高兴,但他们更为小刚的学习成绩而担忧。看着自己的孩子这么用功而成绩总不提高,当母亲的着了急。是自己的孩子有智力问题吗?领着他到心理咨询中心一测,智商120,比一般人还要高。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知子莫如母,一次偶然的机会,小刚的妈妈发•现,他坐在那里半天没翻一页书,一连观察了几天都是这样,终于看清“庐山真面目”。小刚看着很勤奋,其实他并没有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

像小刚这样的学生,在中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尤其是那些性格较内向的学生,整天看着好像很勤奋,其实,心早已“飞”走了。人的学习成绩与其所用的学习时间并不完全成正比关系。为了更清楚地认识学习时间与成绩的关系,我们不妨把学习时间分为三种层次。

计划安排的时间:它是由学校安排的学习时间(按课程表)和自己课外安排的学习时间两部分组成。

用于学习的时间:它是指在教师完成常规课堂管理一(如点名、处理纪律问题等)和自身学习准备管理(老师也准备学习用品等)之后所剩的用于教学的时间。

学习投入时间(也称专注于学习的时间):指学习者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任务中所用的时间。

研究表明,学习成绩与计划安排时间和用于学习的时间关系都不大,而与学习的投入时间成正比,可以说投入时间决定学习成绩。我们常见到有一些学生,用于学习的时间并不怎么多,而学习成绩却很好,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学习时投入地学,休息时尽情地玩。

既然学习成绩由投入时间决定,那么学习时就应做到:

(1)无论是上课或是自学都应提前做好准备,查找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必要时在书桌上写上醒目的“务必集中精力”、“不可自己骗自己”、“离考试还有30无”等警示语,以督促自己集中精力学习。

(2)制定短时间内的学习目标。每次开始学习之前,都要给自己规定一个在这段时间内应完成的任务量,以其来约束自己。

(3)加强自我监控。学会在学习过程中加强自我监控,排除杂念,放松人静,专注于当前具体的学习内容,不胡思乱想,不在本上乱写乱画,不因别人说话等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不在学习过程中整理自己的头发衣物等。

如果患有严重的注意力障碍,则可以去有关的医院进行诊断与治疗。

如果你焦虑,现在就开始学习吧

小强还有3个月就要参加高考了,他非常担心自己不能考上理想的学校。这时他真后悔自己以前光贪玩没有好好学,“如果再有6个月的复习时间该多好啊!我一定会好好学。”就这样,阿强整天生活在后悔和恐慌之中,时间一天天流失过去,而复习的效果好像逐日下降。

像小强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学习焦虑。学习上的焦虑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对昨天的某些学习感到遗憾,一是对明天可能出现的情况感到恐慌。其实,今天之所以遗憾,是因为当昨天是今天时,你没有好好把握住;而今天是明日的昨天,今天你把握得不好,又将会成为明日的遗憾。所以,如果你今天听课时,仍在为昨天的一次考试失败而焦虑,那么,今天的课你也没有听好,它又将成为明天的遗憾;你在做今天的作业时,却焦虑着明天的竞赛,那么,明天令人担忧的局面可能真的会出现。居里夫人一生中遇到很多不幸,受到不少挫折,可她一如既往地继续向着自己的目标攀登,并没有因焦虑而精神崩溃;杨振宁教授一进实验室就是一星期,靠啃干面包、喝白开水充饥止渴,他也没有被焦虑困扰。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时间去享受这一份“奢侈”,他们更珍惜手中掌握的今天,更看重正在做的这一切。因此,为了避免明天出现更多的遗憾和焦虑,那就放下包袱,从现在开始行动,让自己忙碌起来吧!你要把学习生活安排得尽量充实、严谨,享受紧张,体验充实,欣喜于收获;唯独不给焦虑留出时间。

10.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地课外阅读 篇十

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受来思维的,这一阶段,他们有着黄金般的阅读心理和阅读年龄,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地课外阅读。但学生不知道该读哪些有益的课外书,该如何阅读,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指导。

首先,要指导学生有计划地进行课外阅读。应该根据他们的年龄、心理、思想水平进行安排。我们要把课堂和课外紧密结合。比如,学了《一碗水》之后,布置学生课外阅读《珍珠泉》;学了《玻璃公公一家》,布置学生课外阅读《纸奶奶的生日》等。这样学生既有兴趣阅读,又能把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运用到阅读课外书中,阅读效果会很好。

其次,要指导、督促学生做课外阅读笔记。俗话说的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看书时要眼到、心到、手到,边看边划记重要语句,在书边做简要分析,摘抄警句和有关资料,读后感《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地课外阅读》。提倡写读后感,强调感的内容要真实,符合实际。

在教学中,我让每个同学准备一个精美的笔记本,起名叫“采蜜集”,专门用来摘抄好词好句。我还组织学生定期展示自己的“采蜜集”,看谁是个勤劳的小蜜蜂。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会记录满满的一本,也很有成就感,他们的阅读与积累兴趣会越来越高。

11.企业管理中如何进行有效沟通 篇十一

现代管理者均非常重视有效沟通的作用,视其为事业成功的关键所在。这既说明了有效沟通在管理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更说明了要真正实现有效沟通并非轻而易举,需要参与沟通者双方付出努力和心血。

一、在企业管理中进行有效沟通的作用

1.可以促使员工对企业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形成共识

企业管理者应该让员工了解企业的任务和目标,了解“企业的业务(任务)是什么?”和“企业要成为什么?”。企业管理者要在听取(收集)员工对任务和目标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后,及时进行研究,将企业任务和目标进一步作出修改和完善。然后再将企业的任务和目标及时反馈给员工。通过这样的有效沟通,使企业任务和目标在全体职工中形成共识。这样不仅可以使企业目标体现全体职工的意志,同时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2.可以有利于收集资料与分享信息,实现科学管理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顺利实现目标,形成竞争优势,首先要全面了解各方面的信息,才能作出科学的决策,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有效的沟通可以使企业了解外部各种信息与情报,如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及国内外同类企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消费市场的动态等,及时调整经营决策,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可以使企业了解自己拥有资源的情况和利用资源的能力;可以了解员工的基本情况,做到知人善任,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可以洞察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提高管理的效率等。因此,只有及时、全面地掌握企业内外部各种信息、情报与资料,才能准确地控制、指挥整个企业的运转,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

3.可以改善企业的人际关系

在企业内部,无论是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个人之间,还是个人与个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都是极其重要的。现实中一些企业存在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关系紧张、矛盾激烈以及内部人际关系失调的现象,究其原因,无非是缺乏沟通或者沟通方式不当所致。一个企业如果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通,人与人之间难以达到有效沟通,就会使人们产生压抑、郁闷的心理。这样,不仅影响职工心理健康,还将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降低企业效率。因此,一个企业若要顺利发展,必须保证企业内部上下、左右各种沟通渠道的畅通,只有这样才能激励员工的士气,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提高管理效能。

4.可以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

员工的凝聚力是企业的重要财富。凝聚力强,表明企业对成员的吸引力强,那么,怎样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首先,在员工之间要提倡交流和支持。员工之间在合作中发生矛盾、产生意见是常有的事,关键是采取何种态度来处理相互间的不同意见,最好的方法就是沟通,也就是主动与对方交流自己的观点。其次,采用民主管理的方式。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要认真倾听来自员工各方面的意见,尤其要听取不同的意见。第三,企业对员工要实行绩效与报酬挂钩,包括对能与他人紧密合作的员工给予奖励,这有助于提高员工的满意度。第四,要重视员工间的相互信任。增进信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组织内部自上而下和从下到上的开放式交流,并树立诚实交流的观念;让员工参与管理;提倡员工自我管理,让员工对企业、对同事有信任感等。第五,开展绩效管理。绩效管理过程其实质就是沟通过程,在动态的过程考核中,对富有创造性的员工,以及绩效突出的员工给予奖励;对绩效差的员工要及时调整岗位;对消极怠工或违反纪律的给予处罚。通过动态的过程绩效管理来提高每个员工的绩效,以此推动整个企业绩效的提高,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这些都需要通过沟通来实现,因此,有效沟通可以增强员工的凝聚力。

二、在企业管理中进行有效沟通的对策

1.提高管理者思想认识

管理者应当提高对沟通重要性的认识,必须切实转变自己家长或权威型的沟通角色。平等的交流是良好、有效沟通的基础。管理者不仅要对下级一视同仁,而且还应做到自己和下级之间的一视同仁,真正做到理性、尊重、信任下级。真正实现由过去的单向、由上而下传达的方式转向平等的、双向的,既有自上而下,又有自下而上的交流方式。只有平等、活跃的双向交流才能达到有效的沟通。另外要对沟通作充分的准备,管理者在沟通之前必须制定出明确的沟通目标并由此而制订明晰的沟通计划。同时鼓励参与沟通的人员进行协商及信息和材料的收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宣传和解释,给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沟通环境,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沟通效率,进而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

2.整合沟通渠道

整合沟通渠道就是对现有的渠道进行调整、组合,删除一些效率低下或没有实际效果的渠道,增加一些新型的、速度快、效率高并被人们乐于接受的渠道,同时考虑到各种不同渠道的相互补充,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履行沟通职能,实现沟通目标。在整合过程中,应坚持以下原则:第一,系统原则。组织是一个系统,组织中任何一个部分的变化或变动都会对整个系统产生连带的影响。沟通渠道也是如此,每一种类型的沟通渠道或沟通方式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彼此之间存在着联系和影响。所以,在对沟通渠道进行整合的过程中,要考虑到渠道之间的联系和影响。第二,公开性原则。要求企业在管理沟通过程中,对大部分的无须保密的管理沟通活动而言,其沟通的渠道必须公开,并尽可能地增设沟通渠道,增加其知晓度、透明度和开放度。这样才能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沟通盲点。第三,时效性原则。要求在沟通过程中,既要讲究沟通时间的节约,又要讲究沟通效率的提高。因此要选择和采用最短的路径,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沟通。其目的在于提高信息传递速度,降低由于层层传递所带来的信息失真的可能性。第四,完整性原则。从沟通的过程来看,一个完整的沟通过程包括信息的传递、接收和反馈。完整性原则正是强调沟通过程的完整性。如果只有信息传递和接收的渠道,而没有信息反馈的渠道,这个沟通过程是不完整的,其信息沟通也是不充分的。现今,在渠道整合过程中尤其应注意反馈渠道的修正和补充。

3.提高管理者沟通技能

⑴提高管理人员有效倾听的技能

管理者在进行沟通过程中,首先,要专心致志,不要心不在焉;其次,不要心存成见,也不要打断对方讲话,或者表现出不耐烦。这样会使对方不愿把沟通进行下去;最后,要善解人意,体味对方的情感变化和言外之意,做到心领神会。

⑵提高非语言沟通能力

当你在听信息传递者传递信息时,信息传递者会通过观察你的表情来判断你是否在认真倾听和真正理解。所以,与信息传递者进行目光接触可以使你集中精力,减少分心的可能性,并可以鼓励信息传递者。另外,有效的倾听者会将所听到信息的有关情况通过非语言方式表达出来,例如:赞许性的点头、疑惑性的摇头、恰当的面部表情(如微笑)等,这些都是向信息传递者表明你在认真倾听及是否听懂,从而有利于提高沟通效果。

⑶注重情感沟通

在实际的工作中,沟通技能通常表现为管理者能否准确地描绘出企业发展的现状和远景,并通过一定渠道让员工清楚企业目前的情势和发展战略。员工的认同就是对管理者的最大支持,也是管理者沟通的最直接目标。现代企业的人本管理要求管理者不仅要善于正确运用口头表达与语言文字的能力,表达明确,条理清晰,语言精练,针对性强;善于倾听与关注,尊重他人的观点;改善不良的沟通习惯,恰当运用表情,动作等非言语沟通方式,而且还要求管理者善于对员工进行情感沟通,将情感融入到管理的全过程,使员工意识到他们对于企业发展的价值,从而激发持久的工作热情。

4.设置科学的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设置:一方面,要考虑到组织规模效应引起的组织层次过多而信息容易丢失和歪曲,以及组织过大而产生的疏离效应,应在纵向上努力减少组织的层次以减少沟通环节,保持信息畅通,减少干扰、延误和失真。同时拓宽信息沟通渠道,通过多渠道的沟通促进信息的交流。横向部门之间则应该加强横向的交流与合作,加强部门之间及部门间人员与人员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要设置特殊的沟通机构来促进沟通。非正式的沟通机制虽然有一定的效率,但它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管理者个人喜好的影响和制约,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沟通的有效性。因此,有必要建立特殊的沟通机构来促进沟通,通过使沟通制度化来真正实现有效沟通。

5.完善沟通反馈机制

没有反馈的沟通不是一个完整的沟通,完整的沟通必然具备完善的反馈机制。否则,沟通的效果会大大降低。反馈机制的建立首先应从信息发出者入手,信息发出者在传递信息后应该通过提问以及鼓励接收者积极反馈来取得反馈信息。另外,信息发出者也应仔细观察对方的反应或行动以间接获取反馈信息。因为反馈可以是有意的,也可以是无意的。作为信息接收者,在沟通反馈中实际上处于主体地位。信息发出者应积极接受接收者的反馈信息,使得组织沟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双向沟通。

12.如何正确而有效地进行数学评价 篇十二

评价伴随人类一切有目的的活动, 是人们对事物的价值判断。“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评价的目的为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学习评价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 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 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为评价的最终目标, 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 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个性倾向。”所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 用激励的方式开发学生, 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

那么如何正确而有效地进行数学评价呢?

一、打破单一的量化评价形式, 注重质性评价

单一的量化考试, 大多数学生不能从考试数据中获得成功的愉悦和学习的动力, 因此, 害怕考试甚至逃避考试。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笔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但不是唯一的评价方法, 要改变传统的评价范式, 采用质性评价来对学生成绩表现进行全面的评价。因此评价的主体不仅仅是学校教师, 而且要将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社会有关人员评价结合起来。评价方式应当多种多样, 既可以用书面考试、口试、课堂提问、活动报告、分析小论文等方式, 也可以使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等方式。每种评价方式都具有各自己的特点, 教师应结合评价内容及学生学习的特点, 选择适当的评价方式, 以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 反映学生的进步历程。比如, 要考察学生的口算能力, 可以采用口试的方式, 要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可以采用书面考试等形式;要考察学生的计算能力, 可以用作业分析等形式。通过课堂观察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 从成长记录中可以了解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从小组讨论中可以了解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技能, 然后让学生通过互相评、自我评价, 发现“能口算的尽量口算”。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自己所列算式的得数, 这样评价学生掌握分数除法的过程性知识的熟练掌握的程度, 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小学生的特点, 更多地口算, 注意平时课堂提问和学生作业情况, 及时地记录每个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情况, 关注学生得出答案结果的正确与关注学生如何得出正确答案的过程与方法同样重要。

二、课堂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行为的转变

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是学习的的主体, 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学生来说, 课堂教学活动既是一种认知活动, 也是一种情感活动, 还是一种人际交流活动。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 包括学生的学习行为、学生与教师的交流行为、学生与学生的交流行为等, 都是教学过程的组成部分。学生数学学习过程需要经历探索、推测和猜想, 以及有效的推理去解决有关数学问题。

课堂教学中, 对学生的行为评价主要包括在学习活动中, 是否积极与他人合作;是否有情感的投入;是否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是否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监控并参与评价。学生需要教师对他们个人的、创造性的方法加以反馈、监控和评价, 从而认识到问题解决的实质。通过评价, 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方式。

三、注重形成性评价

传统评价过多注重终结性评价, 忽视评价的过程, 因而评价工作不能只在学习结束后进行, 应该使之全程化, 即对学生学习全程进行评价。教师应着重从知识、技能、方法、态度、情感等方面考察, 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形成性评价, 用提问、观察、谈话、作业等多种形式, 及时、动态地了解学生, 以便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习做出适当的调整。形成性评价是终结性评价的重要基础, 终结性评价是形成性评价的延续, 我们主张将这两种形式结合使用, 侧重形成性评价。尤其对初一学生应重视并加大形成性评价的力度, 使他们不断获得成就感, 增强学习的兴趣。

四、注重学生的自评与互评

1. 学生互评:

可使学生通过角色变换获得自尊感的满足, 提高比较鉴别、评判是非的能力。同一题目, 同一个问题,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不同, 学生的解答方法多种多样, 通过学生互评, 不同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不断地对学生原有的认识进行补充、调整, 使学生原来较模糊的认识明朗化、条理化, 思路更开阔, 求异创新的欲望更强烈。

2. 学生自评:

自评是培养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生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 将有利于防止单纯的“他评”方式所容易造成的对立情绪, 奠定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从而提高评价效果。

评价主客体的适时换位。现代教育评价观认为, 评价主体与客体在评价实施过程中可以换位, 适时地将评价客体换成评价主体, 就能使评价客体由非主导的、被动的地位变为主动地位, 从而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评价主客体的换位, 不但体现在学生与学生的互评中, 而且在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作出评价的同时, 学生也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时间的安排、教学媒体的使用、练习的设计等方面作出评价, 不断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评价的呈现形式, 主要以言语和非言语为主。特别对小学生而言, 以非言语形式传递评价结果, 如教师的面部表情、眼神、肢体语言、触摸行为等表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 往往能收到“无声胜有声”的评价效果。

13.班主任应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 篇十三

在班主任的平时工作中,为了更好地开展班级工作,我们必然要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沟通得好,班级管理才会轻松,否则就会给班级管理带来麻烦,甚至可能让你的班务工作无法开展。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应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呢?我认为,应把握好五个原则、三种方式。

一、班主任与学生进行沟通的五个原则

1.注重情感交流

班主任站在管理者和教育者的角度和学生谈心,很容易把学生推向被管理者和受教育者的对立面。事实上,找学生谈心,对方往往开始时并不注意老师讲的道理,而是看老师的对自己态度和感情。因此,班主任既要把谈心看作是心理沟通的过程,更要把谈心看作是感情交流的过程。谈心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说教,而应是朋友间真诚的交流。

2.耐心聆听学生的话语

与学生进行交流时,班主任老师不能一味地唠叨,不能只是自己一人不停地说,而应该蹲下身子听听学生说,且学生在谈话时不能随意插话,要耐心聆听。听学生诉说,你才能真正地走近学生,发现他的问题。实际上,当学生愿意与你交谈的时候,你的教育已经接近于成功了!

3.学会接纳,少批评

班主任要懂得接纳学生,而且表里如一,从心底尊重学生和相信学生,把学生看作是一个平等的人,承认其想法和情绪体验的合理性,尽管有时那种想法和自己的观点很不相同。一味地批评学生时,班主任往往带有自己个人的情绪,使学生难以接受。这时候,既使班主任再苦口婆心地批评教导,也只会成为学生的耳旁风。只有当学生真正认识到错误的时候,批评和处罚才有意义。

4.多支持鼓励,少同情安慰

学生遇到了挫折与困难,会垂头丧气,有时可能还会伤心哭泣,那么做为班主任应如何处理呢?班主任要放下主观的态度和认识,设身处地去感受来访学生的内心体验,了解其所想所为的动机原由,不要以自己为参照标准去评判学生的是非得失。班主任感受学生的处境心情并表示关切和支持,以积极态度对待学生,对学生言语、行为中积极面、光明面、长处、优点予以有选择的、特别的关注,强调正面的优点,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被理解的温暖,更可以给予学生面对问题的勇气和力量,主动以寻找自我解脱的良策。

5.多注重引导,少命令训导

引导是一个以讨论为基础,以启发为目标的积极的思想过程。班主任要学会引导学生积极认识当前的问题、思考其成长中的挫折与障碍,主动地剖析自我,承担责任,协助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成长,而不是包办代替,为其安排一切。

二、班主任与学生进行沟通的三种方式

(一)口头沟通:包括利用会议形式与较多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与个别同学谈话方式进行交流沟通、家访等。

(二)书面沟通:包括在作业本上简单的批注、书面的公示、给学生写信等等。

(三)电子媒介沟通:包括打电话、聊QQ、在博客上留言等等

上一篇:关于天才逗比们的爆笑笑话下一篇:关于难忘的老师作文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