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问题 如何能从身边解决(精选3篇)
1.食品安全问题 如何能从身边解决 篇一
食品安全问题如何解决浅析
摘要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千千万万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问题。可是在我们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峻,令人心惊胆战。为了除虫害,有人大量使用高毒,甚至剧毒农药,致使蔬菜、果品农药残留严重超标;为了提高产量,有人盲目使用违禁激素;为了增加猪的瘦肉率,有人竟在饲料中掺上“瘦肉精”;为了赚取高额利润,有人把含有黄曲霉素的霉变陈大米抛光上腊充新大米出售,食品安全问题令人担忧。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再次敲响了食品安全问题的警钟。如何解决当今面临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它需要来自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
食品安全原因解决方法
食品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每个人都与它息息相关。“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然而现在食品安全问题却显得尤为突出。民生乃国之根本,很多商家只顾自己的利益不管消费者的死活。在各种不合格食品的背后,究竟是利益的驱使,还是商家素质的缺失,亦或是监督管理不慎?这里面的真正原因很难去一一追究,最重要的是现在着手解决,防止以后再次发生。
当今的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概括如下:
1.一些蔬菜、水果中普遍残存化肥、农药等物质,使这些食品的安全状令人十分担忧。
2.在食品加工中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其他化学用品。
3.制造、加工食品的过程中使用劣质原料,给食品安全造成极大隐患。
4.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严重。
面对这些问题,我认为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逐步解决。首先,政府应当切实履行好其监管职责,加强对食品质量的安全监管。加强食品质量的安全监管应当成为政府的头等大事,这就要求政府:要加强对食品的准入市场管制,提高食品的准入市场门槛,严防“三无”食品流入市场;要有效规范食品生产者的生产、经营行为,坚决取缔无证生产、无证加工食品的行为;要整合食品安全监督、检测资源,更新检测装备,加强对食品质量安全的监测,对食品从生产、加工、管理、贮运、包装到销售的全过程都要进行严格的监控;要全面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劣食品和不合格食品的违法犯罪活动;要规范食品采购渠道,从源头上控制不安全、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同时,完善中国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首先,应当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安全标准系统。最后,向广大消费者宣传、普及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通过加大对消费者进行食品安全方面的宣传教育,使消费者了解更多的食品安全常识和健康饮食知识,使消费者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提高辨别问题食品的能力,自觉抵制“问题食品”,把食用不合格食品杜绝于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之外。
我相信在采取了以上措施后,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2.食品安全问题 如何能从身边解决 篇二
1 我国食品质量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1.1 供应渠道混乱。
由于地域习惯和民俗习惯, 造成了我国拥有丰富的饮食习惯, 其中不仅包括在食用方面, 也包括对食物的采购。目前, 我国的主要食品市场渠道和形态是:主食市场、生鲜食品和食品原料市场、副食市场。这就使我国食品的供应链十分复杂, 为食品质量检测增加了难度, 也出现了一部分的监管盲点。
1.2 不规范的食品生产工厂。
我国传统的食品生产工厂中, 中小企业约占90%, 这就导致食品的生产规范难以统一和符合国家标准。小型食品生产企业、小食摊、小作坊、准家庭式制作和现代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并存的现实状况, 因为利益和意识等因素的影响, 降低了食品加工者对食品质量的要求标准。
1.3 食品添加剂的滥用。
添加剂的过分使用主要是在果脯蜜饯类, 该类食品总体超标率达27.7%, 其中, 苯甲酸的作用是防腐, 但是若摄入过多的苯甲酸就会对肝脏、肾脏造成破坏, 严重者会出现病理性变化。
1.4 微生物的污染。
微生物的污染主要体现在冷冻饮品。该类饮品中微生物总体不合格率高达38.5%, 其中主要问题是微生物引起的菌类超标。菌类超标容易导致食用者患传染病和腹泻等。更严重微生物污染会引起霉菌毒素的产生, 该毒素会导致食用者肠胃不适和损害肝脏。
2 食品安全检测问题出现的原因
2.1 监管不力, 审查不严。
一些政府为了发展经济, 提高业绩, 对一些企业的审批采取一种睁只眼闭只眼的态度, 放松对食品加工企业的审核条件, 因此, 就出现了一批以假冒伪劣产品为主的食品企业, 这是政府的审查不严。
在监管方面, 大量没有正式营业执照的企业仍然存在, 官商勾结, 置监审机构于不顾, 罔顾国家法律。由于监管部门的不力, 就不能从源头上杜绝食品危害的产生。
2.2 检测人员专业素养的缺乏。
目前, 有部分地方的质量检测人员并没有进行过食品质量检验的相关培训。由于专业知识的欠缺, 质量检测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对哪种食品需要检测, 需要检测哪些项目都不太确定, 造成物力、人力的浪费, 食品安全又多加了一层隐患。
2.3 检测技术落后。
迄今为止, 我国的相关检测部门仍然不能拿出准确的检测标准, 包括检测数据, 有害物质的成分表、检测根据、临检危险值等, 虽然在2013年从立法上给予食品安全问题的刑罚, 但是至今仍然没有法定的检测机构和检测方法。这不得不让人们忧心不已。
2.4 食品安全预警系统的缺失。
1996年云南省会泽市工业酒精勾兑假洒案导致157人致残36人死亡, 2008年毒饺子事件, 地沟油事件, 2003年的老鼠肉充当羊肉的事件, 种种食品安全事件比比皆是, 触目惊心。但是, 各地政府在食品安全预警系统上以及应急处理上缺乏管理机制和管理办法, 这直接放大了食品安全问题的破坏性和负面影响, 也会让国民对政府失去信心。
3 食品检验工作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食品检验工作的质量的好坏与否决定着食品安全最终能否得到保障。因此, 食品检验工作在整个食品安全的控制方面起到了把关的作用。食品检验工作包含了很多方面。繁琐复杂需要工作人员的认真理解和执行。食品检验的工作质量管理上面存在一些多方面的问题, 具体如下:
3.1 检验过程方面
食品理化检验、微生物检验、检验环境的控制等是食品检验室的日常工作内容。每一项检验工作都是严格按照国家的标准在进行。这些关键的检验过程时刻影响着最终检验的质量。但是, 检验环节光是靠检验室的工作是不能完整进行的, 必须要有抽样室的配合才能完整进行。虽然检验室的工作一般目的明确且井井有条地进行着, 可是抽样室的工作往往不能很好的和检验室工作衔接上, 导致了缺乏协调性从而影响整个检验工作。抽样室一般有自己的工作计划, 所以总是不能配合上检验室对于检验数目的要求和时间上面的统一性。这样一来, 部门之间就无法科学有效的配合, 势必会影响整个检验工作的工作效率。检验工作的工作量本来就大, 而且一个单一的样品一般就需要三个实验人员完成。而单个样品的工作报告出来一般就需要两到三天左右。大批量的检验任务更是加重了检验人员工作的压力, 并且工作报告的完成也需要大量的人力以及大量的时间。
3.2 资源管理方面
对于这些药品和试剂的采购一般需要聘请专门的人员来负责。实验室的基础设施管理对整个检验工作的质量起到了关键作用。检验所用的仪器和量具一旦没有经过检定就会造成很大的误差, 导致改变了检验结果而造成无法弥补的错误。对于这些检验器械的维护和保养工作一般都是交给检验室和业务室负责。但是为了使检验数据能够更精确可靠, 最好还是交由专业的部门进行管理维护。
4 对食品问题检测的探究
4.1 加强政府的监管力度。
政府的审批力度务必严格化, 透明化。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具备完整的、合格的生产许可证, 这样才能切实保证食品企业产品的质量。监管方面, 一是要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 二是要对监督流程标准化、严格化, 三是对于企业的监审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 不能监测一年, 放羊十年。
4.2 法律体系。
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一是完善食品安全检测系统, 二是建立控制标准, 三是避免生产食品的环境污染, 四是加大打击力度, 五是完善市场管理机制。
4.3 规范检测工作和流程。
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要求, 制定严格的规范和明确的检验流程, 对食品样品的检测不仅要按照程序进行, 还要将检测结果透明化。
4.4 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预警机制。
当前, 政府迫切需要建立食品安全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 积极开展食品的流通、生产加工风险监控, 通过分析食品安全信息, 初步实现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控制, 尽可能的避免食品安全问题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以及给国民制造的恐慌。在事故发生初期, 政府要及时向公众公布事件的发展境况, 并将后续处理透明化, 加大对制假售假者的打击力度。同时, 可对现有监管体系进行梳理, 明确监管责任, 理顺执法监管体系。此外, 应统一食品安全标准, 提高检测技术, 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检测系统。
结束语
食品安全质量问题一直是政府和国民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 目前, 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已形成四级检测体系, 食品质量检测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 并且在立法上也对食品安全问题给予了明确的刑罚标准, 但是问题仍然存在, 这就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执法力度, 从根本上杜绝食品安全问题, 还给国民一个安全、干净的饮食环境。
摘要:近年来, 食品安全事故频繁,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了人们重点关注的内容, 其中食品质量检验的问题也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 因此, 为了更好的提高减少食品安全问题, 我们还需要更好的提高食品检验的质量。本文主要对解决食品质量检测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说明。
3.食品安全问题 如何能从身边解决 篇三
一.明确经营定位
中外超市发展史表明,发展最快的是那些规模不很大,商品大众化,顾客购物频繁的商店。超市应把目标定位于当地居民,所经营的商品应以菜篮子为主,同时辅以方便食品、日用消费品,使消费者在拎回菜篮的同时,能一次购齐家庭生活的基本所需;在服务上力求功能齐全,办成贴近百姓生活,尽心尽力为群众服务的地区性购物中心。超市首先要加强对经营生鲜食品的发展趋向和经营难度的认识,以免经营中出现市场定位的偏差。这就需要对市场需求进行充分考察,把握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偏好及需求特点,而后对超市的经营结构和经营布局进行整体性构造,将更多的货场、货位让位与适销对路的品种,突出规模效应。其次或以借鉴销售经营中的“透明效应”,在超市内开设生鲜食品加工区,使消费者透过柜台玻璃,看到生鲜食品加工制做的全过程。消除消费者心中的顾虑,同时增强超市的信誉。
二.保证质优价廉
生鲜食品能否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和接受,关键在于其是否质优价廉。由此可见,超市为使经营的生鲜食品成为大众消费品,必须在降低生鲜食品的成本方面多下功夫,使广大普通消费者也能消费得起。
第一,实施资本运营战略,通过收购、兼并、租赁等形式,将闲置资产、同业资产、相关弱势企业资产优化组合,迅速建成富有竞争力的大型超市集团,并在直营连锁的基础上发展特许连锁、加盟连锁,加快形成规模优势。
第二,突破传统的商业经营机制,实现由原来的单零售业向“产、加、销”一体化转变;增强超市对市场需求的适应性。向生产领域渗透,与生产厂合作,定牌生产与居民生活,相关的热销商品。定牌生产一方面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创出商家自己的品牌,形成品牌效应。
第三,加快生鲜食品配送中心的建设,通过高效的物流管理,在商品周转的时间和空间上极大地挖掘潜力,降低商品损耗并保证品质,保持商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提高科技含量
我国连锁超市的迅猛发展要求经营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因此,必须加速人才工程,通过招聘、流动、培训等方式配置新的人力资源,提高超市的经营管理能力和营销水平。另外还要加强对在职职工的培训,提高文化业务素养,研究顾客购物心理,增强服务技能,从而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食品安全问题 如何能从身边解决】推荐阅读:
食品安全溯源解决方案10-18
食品安全问题统计06-15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08-16
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06-27
食品安全问题的调查06-30
餐饮行业食品安全问题07-14
食品安全的抽检问题12-28
食品安全问题案例分析08-05
食品安全问题社会调查09-02
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