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总结及工作重点

2024-07-24

农产品质量安全总结及工作重点(14篇)

1.农产品质量安全总结及工作重点 篇一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总结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总结

在局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具体指导下,质检站的工作人员积极为“三农”服务,确保农产品安全生产,人民群众消费安全,进行了一系列扎实工作,做到了以安全为核心,多方位进行管理,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争取局党委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加大投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顺利进行,保障农产品质量,局党委始终把这项工作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作为关系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头等大事来抓。一是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

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二是加大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及检测的投入;三是健全了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专干网络,22个乡镇都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干;四是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项目”建设。完成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该项目的建设期为,建设投资304.48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00。00万元,地方配套104.48万元。五是派出人员赴省学习检测技术和赴外地考察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经验。

二、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湖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法》

把学习、宣传贯彻实施该法,并列入局机关学习的重点内容,及时印发资料多份;利用科普集市进行宣传,让广大干群了解该法的具体内容。在农业技术培训工作中突出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普及,全县共开展了200多期培训,大力推广水稻、湘莲、蔬菜、茶叶、水果

等无公害和绿色食品栽培技术。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认真扎实

为及时了解农产品安全状况,坚持日常抽查和重点抽检相结合,全年对县城范围内步步高、万客源、易俗河农贸市场、裕丰、长江等宾馆及响水、谭家山、京竹等蔬菜基地蔬菜进行重点抽检710批次,其中合格的693批次,合格率97.61%,对不合格产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确保了群众消费安全,全年未出现中毒事件。同时在全县选定具有代表性的6个乡镇抽取稻谷样40个,送国家稻米检测中心进行检测,全面了解稻米质量状况,促进粮食生产安全。

四、继续抓好了示范生产基地建设

建设好了青山、锦石、中路铺、乌石等6个水稻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面积10万亩,其中中路铺绿色大米基地面积2万亩,青山桥3万亩。有5个千亩以上特色农产品示范基地: 即响水乡红

莱苔基地,面积15000亩;河口、白石、谭家山、花石等乡镇的湘莲基地,面积5000亩;羊鹿茶场的绿色食品基地,面积1000亩; 白石乡优质西瓜基地,面积亩。

五、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管理进一步加强

围绕我县优势土导产业,做到下基地、进企业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以确保已认证产品质量安全,树立良好的品牌优势。认真搞好已认证“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生产企业的认证管理工作。扎实做好了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申报工作;如质如期完成6个企业8个产品的无公害农产品复查换证工作;完成了宏大公司的湘莲绿色食品认证相关材料的组织,并对该企业及其生产基地进行现场考察,已报省绿办审查。对2家申报无公害认证企业,组织相关专家对企业及其生产基地进行现场考察。完成了认证相关材料组织工作并已交省农业厅绿

办。

六、认真开展以蔬菜农药残留超标为主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

在重点季节、重要节假日加大对重点市场、超市的检查力度。全年开展两次专项整治行动,同时加强了对农业投入的监管工作,严格了种子、农药、化肥、生物激素等农业投入品的生产和经营准入条件,依法打击制造、销售假劣农资和违禁使用限用农药的违法行为。积极查处农业环境污染事件;维护好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发展环境。

七、积极开展市场准入工作

我局牵头,协调畜牧、工商等部门,制定了《关于开展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实施意见》和湘潭县蔬菜市场准入实施细则。协助金鹏农贸市场设立农残检验检测室,购rp-420速测仪及药品等,费用2.2万元。选派了一名素质好、工作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参加县农产品检测站跟班实习和赴省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培训学习。同时,我局派人到常德专题

学习了市场准入工作经验。

八、认真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执法整治工作 为

确保“两节”期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8月30日召开的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执法检查动员会,参会对象是农技站长、生产企业、生产基地、超市、农贸市场的负责人。印发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执法检查实施方案》36号文件)。同时,采用现场检测、宣传法律、指导帮助、限期整改等方法进行了认真督查。重点督查了易俗河、河口、谭家山、中路铺、青山、花石、姜畲、响水、石潭、杨嘉桥10个乡镇。共对4个农产品生产基地,4家超市、1个生产大米加工企业和9个农贸市场,进行全面检查,现场抽检蔬菜样品59个;同时针对生产基地、超市、农贸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下达了“整改通知书”6份,责令限期整改。取得六个方面的成效:一是各乡镇都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责任,做到了农产品质

量安全执法宣传到位。农资经营户、生产企业、生产基地、超市、农贸市场等单位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工作落实有明显好转。二是市农业局的《关于查禁甲胺磷等农药产品,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通知》张贴到位,限用农药台帐都发到了经营点。每个乡镇都现场检查了1—3个经营点,均未发现禁用农药;限用农药台帐登记较好的有青山、花石、杨家桥。三是谭家山蔬菜基地生产档案较为齐全,整个生产过程中农药使用均有记录。四是获绿色食品认证的农产品包装标识较规范,没有发现冒用绿色食品等质量标志的现象。五是金鹏农贸市场有农残检验检测仪器和检测人员,并按检测的要求开展检测工作;步步高超市有配送中心提供的检测单,但档案管理不够规范。六是有不少乡镇典型。如河口镇针对农贸市场的管理有新招,由镇政府出钱出力,在农贸市场内设立固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栏,为常年经营蔬菜户统一照相发证

并建立档案,实行牌公示。姜畲镇政府组织召开全乡范围内的农资经营点、农产品加工企业、农贸市场、生产基地、超市等单位共30多人的会议,会议邀请了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工商部门的同志作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知识讲座。青山桥镇政府拨工作经费3000元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九、积极配合局里面的中心工作和其他工作

扎实办好谭家山联系点,做好病虫防治工作和土肥数据资料录入工作。协助宏兴隆等企业开好第五届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做好创建全国食品药品安全管理示范县相关工作等。

2.农产品质量安全总结及工作重点 篇二

根据中国砖瓦工业协会中砖协字 (2013) 03号文件、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13) 国监任字第02060号、第02061号、第02062号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委托书的要求, 及建材工业质量认证管理中心、地方墙改办等有关部门的委托, 2013年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墙体屋面材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及相关机构对全国的686家生产企业的730个墙体屋面及道路用建筑材料产品分别进行了重点企业检查和国家监督抽查等各类抽查和检查, 受检企业约占全国生产企业1%。

抽查产品分为:烧结普通砖、蒸压灰砂砖、烧结多孔砖、空心砖和空心砌块 (烧结类、混凝土、蒸压加气混凝土和轻集料混凝土类) 、烧结保温砖和保温砌块、复合保温砖 (烧结类、混凝土类) 、瓦 (烧结类、混凝土类) 和道路用建筑材料 (混凝土类、烧结类) 、隔墙板 (GRC、工业废渣、轻质墙板) 及烧结装饰板等十类16种产品, 抽查区域覆盖29个省、市、自治区, 受检企业别隶属于多个部门。

1.1 新型墙体屋面材料产品国家监督抽查

本年度国家监督抽查依据CCGF 313.1-2010《砖和砌块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及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 对砖类和砌块类新型墙体材料产品主要性能指标要求方面进行抽检: (1) 力学性能 (强度等级) ; (2) 耐久性能 (抗冻或抗风化性能、干燥收缩值或干燥收缩率、泛霜、石灰爆裂、吸水率、相对含水率、抗渗性、碳化系数和软化系数) ; (3) 节能性能 (孔型孔洞率及孔洞排列、密度等级、导热系数) ; (4) 安全性能 (放射性) 。

主要抽查产品:烧结多孔砖、烧结空心砖和空心砌块是指以黏土、页岩、煤矸石、粉煤灰等为主要原料, 经过原料处理、成型、干燥、焙烧而成的烧结制品 (孔洞率不小于28%为多孔砖, 不小于40%为空心砖和空心砌块) 。

实际抽查涉及22个省市自治区的生产企业120家, 抽查产品120个, 抽查企业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上海、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新疆共22个省市自治区, 约占全国生产企业总数的0.4%, 经检验和综合判定, 合格企业数为105个, 合格的产品数为105个, 企业抽查合格率为87.5%, 产品抽样合格率为87.5%, 强标评定合格率为87.5%, 销售额加权合格率为90.7%。

1.1.1 本次抽查结果特点

a.新型墙体材料产品质量总体处于中幅回升趋势。如本次抽查合格率为87.5%, 比2011年3季度和2012年3季度的抽查合格率分别上升了9.2和16个百分点。

b.大、中型企业抽查合格率较高, 分别为91.7%、95.7%, 小型企业抽查合格率较低, 为84.7%。

c.砌块类新型墙体材料产品抽查合格率较高, 为92.2%, 砖类新型墙体材料产品抽查合格率较低, 为82.1%, 其中烧结多孔砖产品的抽查合格率为80.4%, 主要原因系新标准指标加严、生产企业执行新标准严重滞后所致。

1.1.2 抽查结果统计分析

本年度国家监督抽查继去年继续上升, 2013年抽查合格率上升了16个百分点, 说明我国新型墙体材料产品质量总体处于中幅回升趋势。

2013年国家监督抽查的产品均集中于生产领域, 样品均在生产企业经过自检合格的成品堆场中抽取, 抽样合格率为87.5%。

新型墙体材料 (砖和砌块) 产品就全国范围来说实属量大面广, 有约3万家生产企业。本次抽查中合格率低于平均数87.5%的省份有天津、广西、辽宁、福建、江西、河南、四川、北京、湖南、广东, 扣除随机抽样代表性的因素外, 这些省份产业引导、跟踪监管方面有待加强。

本年度国家监督抽查占总数比例70.8%的小型企业, 抽查合格率为84.7%, 低于抽查合格率平均数87.5%。

本年度国家监督抽查国有、私营性质的企业的抽查合格率为0%、75%, 有限责任公司性质的生产企业基数最大, 占比例76.5%, 抽查合格率为91.4%。

本年度国家监督抽查涉及新型墙体材料产品力学、耐久、节能、安全性能指标四个方面均有检验项目不合格, 以节能性能指标的孔型孔洞率及孔洞排列和干密度或密度等级项目、耐久性能指标的抗冻性或抗风化性能项目、力学性能指标的强度等级项目最为明显, 抽查合格率依次为91.4%和94.5%、94.2%、95.8%, 均低于检验项目抽查合格率平均数96.8%, 且出现1例放射性超标。

本年度国家监督抽查砖类新型墙体材料 (包括烧结多孔砖和承重混凝土多孔砖) 抽查合格率还是较低, 为82.1%, 其中烧结多孔砖产品的抽查合格率为80.4%, 和其他抽查不合格的1个承重混凝土多孔砖产品一样, 绝大多数的原因是依旧沿袭引用已经作废的老标准生产所致。

2012年第3季度国家监督抽查的74家不合格企业跟踪抽查本次全部覆盖, 复抽合格率为62.2%, 连续两次抽查不合格率为12.2%, 其余13.5%的企业停产或破产, 12.1%的企业转产等其他原因未抽到样品。若复抽合格再加停产、破产的企业有约88%企业可以认为是国家监督抽查的监管起了作用, 跟踪抽查成效显著, 同时也说明监管治理、改善基数众多的小型企业的质量状况任重道远。

1.2 认证产品质量监督检查

受国建联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的委托, 中心依据GB/T 21149-2007《烧结瓦》对嘉泰陶瓷 (广州) 有限公司的2个烧结瓦产品进行了国家产品质量认证监督检查, 经型式检验全项合格, 达到国家产品质量认证要求。

1.3 委托重点企业产品质量检查

国家质检中心于2013年联合地方有关部门对全国的566个生产企业的610个墙体屋面及道路用建筑材料产品分别进行了重点企业检查、地方委托检查及新标准执行准备情况检查, 511家企业的541个产品达到国家标准要求。抽样合格率为90.3%, 抽查企业合格率为88.7%。

上述国家质检中心及相关机构全年进行的三种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及重点企业检查的686家生产企业的730个产品, 经检测, 有616家企业的646个产品分别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抽样合格率为89.8%, 比去年上升2.8个百分点。抽查企业合格率为88.4%比去年上升1.4个百分点。主要产品品种统计:烧结普通砖产品合格率为85.6%;蒸压灰砂砖产品合格率为89.0%;烧结多孔砖产品合格率80.4%;烧结空心砖和空心砌块产品合格率为100%;承重混凝土多孔砖90.0%;混凝土实心砖88.0%;瓦类产品合格率为100%;道路广场砖产品合格率为98.6%;普通混凝土空心砌块产品合格率为100%;轻集料混凝土空心砌块100%。隔墙条板产品合格率为86.9%;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产品合格率为90.0%。

2 2013年度抽查及检查的结果

2.1 产品质量2013年总体质量处于上升趋势

国家监督抽查2013年合格率为87.5%, 比2012年抽查合格率上升了16个百分点, 特别是烧结多孔砖和多孔砌块恢复较快达到80.4%, 比2012年上升了31.7个百分点, 其他各类均与去年变化较小。

2.2 国有、私营性质企业抽查合格率不高

2013年国家监督抽查国有、私营性质的企业的抽查合格率为0%、75%, 有限责任公司性质的生产企业基数最大, 占比例76.5%, 抽查合格率为91.4%。

2.3 砌块类新型墙体材料产品抽查合格率较高

如烧结空心砖和空心砌块产品合格率为100%;普通混凝土空心砌块产品合格率为100%;轻集料混凝土空心砌块100%;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产品合格率为90.0%均高于平均抽样89.8%的合格率;砖类新型墙体材料 (包括烧结多孔砖和承重混凝土多孔砖) 抽查合格率还是较低, 为82.1%, 其中烧结多孔砖产品的抽查合格率为80.4%, 和其他抽查不合格的1个承重混凝土多孔砖产品一样, 绝大多数的原因是依旧沿袭引用已经作废的老标准生产所致, 反映出生产企业对新标准重点加严节能性能指标的认识严重不足。

2.4 产品主要质量问题

一是力学性能强度等级重要质量特性指标合格率水平不高, 耐久性能不过关;二是隔热保温等部分节能指标达不到国家建筑节能规范要求;三是部分产品涉及人体健康安全的放射性核素限量超标。

四大类检测项目均有不合格现象产品质量不合格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节能性能 (包括孔型孔洞率及孔洞排列、干密度或密度等级、导热系数等) , 如2013年国家监督抽查占不合格总数的46.2%。其中有的产品孔型、孔洞尺寸及孔洞排列仍沿袭老标准、未执行新标准的要求, 干密度实测值超标45%; (2) 力学性能 (强度等级) , 如今年的国家监督抽查占不合格总数的19.2%, 其中有的产品强度项目实测值仅为相应标准规定值的68%, 危害严重; (3) 耐久性能 (抗冻或抗风化性能、干缩率或干燥收缩值、石灰爆裂) , 本年度各类抽查和检查耐久性能项目不合格的比例较高, 国家监督抽查占不合格总数的30.7%; (4) 安全性能 (放射性) , 本年度各类抽查和检查仍有安全性能 (放射性) 项目不合格, 特别是国家监督抽查抽查中也有1例放射性核素限量超标, 应引起我们高度关注。

3 行业内存在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及其对策

3.1 行业内存在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

3.1.1 生产企业执行新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严重滞后

抽查不合格的烧结多孔砖产品仍有许多孔型孔洞率及孔洞排列不合格, 而这些不合格项目正是砖类产品新标准制修订后指标加严指标, 说明部分生产企业执行新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严重滞后, 建议各省市自治区的行业主管部门 (墙改办等) 、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标委会共同加强新标准的宣贯和实施检查。

3.1.2 部分企业质量意识较差, 从业技术人员奇缺及装备跟不上工艺要求

部分企业质量意识较差, 为了节省成本降低了产品品质, 不但影响到了墙体材料行业的发展和也严重影响到了产品的质量, 相对传统的砖类产品由于近几年国家墙体材料整顿改革力度较大, 生产水平及装备水平迅速提高, 抽查合格率有一定的提升。相反发展较快的产品, 由于从业技术人员奇缺及装备跟不上工艺要求, 技术水平很难过关, 抽查合格率波动很大, 连续下滑, 合格率始终徘徊不前, 工艺技术环节欠缺和从业技术人员缺乏是重要原因。

3.1.3 建筑节能要求不严

建筑节能逐步成为我国建筑的主要功能性指标要求, 建筑规范及政策法规都已陆续颁布, 但实际情况与国家的要求相距甚远, 尤其工地进场材料复核验收环节, 未严格按照见证取样程序进行把关, 供货企业自行送检的现象占绝大多数。有些地区根本无视这方面要求, 使得墙体材料市场经营环境公平缺失和混乱, 建筑节能的把关和要求根本无法到位。

3.1.4 部分地区的总量失控, 形成恶性竞争

盲目听信宣传介绍, 对生产墙体屋面及道路用建筑材料产品的认识不足, 项目上马跟风现象严重。

3.1.5 行业质量管理和约束机制乏力

我国的墙体屋面及道路用建筑材料属国家推广应用的基础材料, 因此要使这些生产企业和产品健康有序地发展除了必要的政府行为和政策引导外, 提高企业自身产品质量意识, 增强行业产品质量的管理和约束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

3.2 提高产品质量的对策

3.2.1 树立行业宏观管理概念, 强化质量监督

提升本行业产品质量的重点对象在于中小型企业, 也再次提醒行业主管或相关职能部门应采取“抓两头”、“促中间”的有效措施, 积极推广应用信誉佳、质量优的企业产品, 同时, 加强对基础条件差的小型企业监管力度, 建立行业实施行业准入制度、生产许可证管理及3C强制认证等措施长效机制, 这样才能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效。

在质量监督方面, 各级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应切实做好质量抽查后处理工作, 工商、税务、工程监督等执法部门, 应积极采纳质量监督管理和行业主管的建议, 对质量较差或无生产保证能力生产企业采取必要的行政职能进行控制, 这样才能加强政府监督力度。

3.2.2 切实加强建筑节能和墙体材料的监管力度

我国的建筑节能反映了我国下一步的能源政策, 可以说是我国宏观战略实现的关键, 近期建设部连续出台了建筑节能政策, 并且派出了部分督查组进行建筑节能检查, 但并没有根本解决这些问题, 还需要切实制订相关的建筑节能以及材料的监管措施和要求, 并成立相关机构如质量监督节能部门。

3.3.3 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的各级管理部门应共同加强建筑市场的工程原材料的产品质量管理

许多城建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成本, 片面追求利润, 购买质次价廉材料, 不进行材料质量验收。特别是对产品的全项性能指标检验, 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几乎不借鉴专业产品质检机构的检验报告, 一般也很少作为工程验收的考核内容, 造成“重工程复检、轻型式检验”的现象。有些企业也趁机以不正当方式销售产品, 严重破坏了质量制约的公平环境, 使重点骨干企业深受其害。为此, 建议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的各级管理部门应共同加强建筑市场的工程原材料的产品质量管理, 特别是应借鉴专业产品质检机构的全项检验结果作为工程验收考核内容, 并作为建筑工程质量法规条例实施。

3.3.4 企业应加强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把关, 完善检测手段

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质量控制和质量把关是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的必要手段, 也是杜绝恶性质量事故的关键 (如A类严重缺陷项目超标) 。对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来说, 就是在原材料质量、原料处理、成型、干燥和焙烧或养护及成品分检等关键工序设立质量控制点,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这是提高半成品率和成品率, 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最佳途径。

3.3.5 提升创新技术, 提高准入门槛, 加快主导产品发展推动墙体材料转型升级

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必须坚持轻质高强、产品优质、保证建筑业进步和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准则;必须满足产品生产过程、建筑过程和建筑物使用过程全方位的节能环保的要求;必须满足现代建筑对墙体材料隔音、保温、防火、防水、抗震、装饰和自保温等多功能合一的要求;必须与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以及建筑体系相适应, 与建筑设计和施工应用相一致, 体现市场为导向, 用户为上帝的要求。

3.3.6 充分发挥舆论宣传和监督工作, 加强行业形象及行业产品质量的宣传力度, 实施品牌发展战略

3.农产品质量安全总结及工作重点 篇三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问题;对策和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视,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近年来,信阳市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有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测检验和认证体系建设取得了极大进展,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现就信阳市存在的一些问题予以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1.1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体系不健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体系关系到农产品的生产环境、生产投入品、生产过程、加工贮运和市场准入等环节的管理,涉及到种子管理、植保、农技推广、农村环境保护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多个单位,是一个系统管理体系。但就信阳市目前的实际来看,关涉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服务体系还不健全。

1.1.1 产地环境管理缺乏

产地环境管理需要财政、水利、水产、土地、工商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范围,通力协作,依法进行。目前,产地环境管理大多实行属地管理,各乡镇人民政府对属地环境负总责。鉴于人力、财力等的不足,各乡镇并没有对农产品基地制定统一的发展计划和环境保护规划。县级或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并没有对产地进行分类与整理、保护与建设,也未在农产品基地建立长期定位环境监测网点,进行环境监测与评价。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更是缺乏监督机制。

1.1.2 生产过程监督管理缺位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当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如实记载使用农业投入品的情况,动物疫病、植物病虫草害的发生和防治情况,收获、屠宰或者捕捞的日期等。并且要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对生产过程记录的管理。省农业厅和市农业局多次下发了关于生产记录管理的通知,但是,由于当前农产品生产规模化程度较低、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不强、分散农资经营体制等问题的存在,使农产品生产过程监管的难度较大,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县开展生产过程的全面监管工作。

1.1.3 农产品安全生产指导缺失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农产品生产的指导,农业科研教育机构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当加强对农产品生产者质量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据了解,绝大多数县(区)农技推广队伍体系不完善,并没有专门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工作,更没有从推广农业标准化、指导农民使用无公害生产技术等方面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与指导服务。

1.1.4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不到位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国家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县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部门应当按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制定并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对生产中或者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进行监督抽查。信阳市只有市农业局和固始、淮滨县专门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三个检测机构中只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开展了监督抽查工作,还存在着检测范围小、检测能力弱等问题。八县两区因无专职检测人员、检测设备不齐全等,到目前为止,监管工作还不能进行。

1.2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水平较低

总体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在机构、人员和力量上与监管工作的要求还很不适应,矛盾比较突出。当前的检测能力不足,通过认证的检测项目少,不少新的风险参数没有能力检测,检测的人员也严重不足。

1.2.1 检测设备不完备

从全市范围看,目前只有市检测中心具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试验室,设备配置还不齐全,部分机构的仪器设备已经老化。八县两区中,只有六个县区分别争取到了300-400万元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项目资金,但检测设备还不齐全,其中的四个县区还都没有建立检测机构。开展检测工作的县区,检测水平只限于定性分析。农产品生产企业、批发市场、基地建立检测点的建设更是不足,大部分生产经营者没有能力建立检测设施。

1.2.2 检测队伍素质亟需提高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认定管理办法》第十条规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应当具有与其从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活动相适应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的技术人员比例应当占机构总人数的70%以上。申请省级考核认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技术人员应当不少于5人,其中具有中高级技术职务的人员比例不低于40%。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技术人员应当熟悉农业基础知识和农产品生产特性,具备相应的检测技能,并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培训和考核合格。信阳市各县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严重存在缺编、缺乏技术人员的问题,检测技术力量薄弱成为制约当前检测工作开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市检测中心也存在着专业技术人员不足、检测人员专业不对口、检测与管理人员混用、技术人员技能培训少等问题。

1.3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建设问题

1.3.1 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的总体规模较小,认知度低

由于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在我国还属于新生事物,加上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导致企业和消费者对其认知程度较低。认证的产品得不到消费者的认知,在市场上没有优选性,直接导致认证作用和意义的削弱,又导致生产企业认证率低。另外,有些生产者为逃避监管和责任追究,直接拒绝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

1.3.2 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GAP、GMP和HACCP体系认证的运行和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完善,着力点主要集中在前期的考察与标志审批,对于认证的后续跟踪监管和用标过期企业申请续展等的工作重视不够,直接影响企业和农户进行质量自我监查的自觉性和进行认证的积极性。

1.3.3 认证流于形式,国际互认程度较低

我国标准的技术内容老化、标龄过长、标准的层次不合理,采用国际标准的程度较低,缺乏对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研究,使现有标准难以与国际标准接轨,又没有与国际上许多认证机构达成互认协议,我们认证的产品不被国际认可,也直接影响到企业特别是外企认证的积

极性。

2 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各项规定,深入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加强监管能力建设,积极构建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2.1 建立有效协作机制

要强化部门协调,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上下联动、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协调机制。加强食药、农业、质监、工商、卫生、环保等相关部门的横向配合,强化纵向联动,明确各自职责,严管各个环节,对农产品实行“从田头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应组建由多个部门组成的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开展大规模的专项整治行动,对违规销售和使用农兽药的行为进行重点清查整顿。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建设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为农产品质量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2.2 加快农产品监测机构建设

各级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各县区必须成立独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专业队伍及基础设施建设,保证检测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在加强和完善市、县区一级农产品检测机构的同时,按照农业部推进乡镇监管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加快建设进度,加大投入力度,合理成立镇一级的检测机构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及超市检测点,让其作为县区级检测机构的延伸点,使检测机构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建立政府检测机构的同时,应有重点地扶持一部分企业,特别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建立自己的检测

机构。

2.3 提升检测队伍的工作水平

农业行政部门协调人事管理部门,根据农检机构和认证机构的实际需要,确定机构工作人员事业编制,建立专业、精干的检测队伍。各级检测机构和认证机构要严格按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要求,加强规范化管理,加强培训指导,强化岗位练兵,切实提升基层农业部门依法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责任意识和业务素质,不断拓展工作思路。

2.4 强化制度管理

建立基地准出和农产品准入制度,对农产品进行售前检测,凭检测合格证获得市场准入资格;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建立生产者、经营者信誉管理档案,加强跟踪管理;加强产地源头管理,逐步建立定点采购和检测制度;健全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法规和制度,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走上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2.5 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

加强基地管理,进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宣传和推广,对农民、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进行农业标准化培训,引导他们按标准组织农产品生产。开展对生产投入品的监管,全面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建立田间生产档案,实行规范的标准化生产。在产业规模大、组织化程度高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当中,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创建活动,努力探索一条符合标准化生产要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模式。

2.6 加快建立认证体系

加强认证机构建设,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提供硬件和人力支持与保障。加强认证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三品认证的运行和管理机制,严格“三品一标”的认证程序,提高认证门槛,严把认证质量审核关,重点加强证后监管,建立退出机制,实行认证产品的持续性监管。加大对获证企业的生产监管,依法查处不合格产品和生产企业冒用品牌、超范围使用标识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1] 陈幼红.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探索与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16).

[2] 范玮玮.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责任制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

[3] 雷百战,郑玉燕,肖广江.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12).

[4] 李莉,李阳.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思考[J].农业经济,2011,(7).

[5] 李仕强.广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其工作思路[J].广西科学院学报,2008,(3).

[6] 任玉娟.山东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

[7] 石雪花.农产品质量安全困境分析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6,(20).

4.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工作总结 篇四

XX县农业局

今年以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等法律法规,重抓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专职监管机构,加快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强化源头治理,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农产品消费安全。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狠抓制度建设,层层落实责任。

为明确责任,厘清监管职责,近年来,我县制定了《XX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联席会议制度》、《XX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规则》、《XX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报告制度》、《XX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举报投诉制度》、《XX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XX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XX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域预防职务犯罪的实施办法》、《XX县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XX县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同时,每年年初,市、县、镇三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责任状,任务层

层分解,明确各级职责,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工作纳入政府和部门工作考核。

二、加强队伍建设,完善监管体系。

我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具体负责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管机制及配套制度建设等工作;农业行政执法大队负责全县农资市场的管理工作。根据农业部和省、市农委要求,我县各镇区均需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争取在年底前全县所有镇区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挂牌工作,增设岗位,配齐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与此同时在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设立专职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积极打造多级联动监管队伍,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三、配置检测设备,提高监测能力。

为进一步提升物质装备,提高农产品监测水平,在县领导的直接关心下,在县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投入近300万元建成县农产品检测中心,购置了气相、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原子荧光、紫外分光光度计等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检测设备,建成控温控湿检测室280m,目前检测中心设备安装、调试完毕,人员均经培训合格持证上岗,已正常开展检测工作;今年计划利用“五有”农业服务中心建设、高效设施农业等项目建设镇级检测室,覆盖全县所有镇区。年底前完成各镇区检测室改造,检测设备、购置及人员培训等工

作,正式开展监测工作;根据省、市相关要求,我县需在10个规模种植基地,1个农产品批发市场设立速测点,纳入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目前,部分速测点已完成检测设备、质量追溯设备购置及人员培训等工作,预计年底前共有4-6个基地检测室可完成建设工作,正式投入使用。届时,可通过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踪溯源。

四、组织标准化生产,加快品牌建设。

近年来,我县统一制定、推广相关农业生产标准40余项,组织种植户实施“五统一”种植管理模式:统一整地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标准化技术、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收获销售。要求规模以上种植农户及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档案,根据我局制定、印发的《农产品种植生产档案》,种植户将农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有的农艺措施(播种、施肥、用药品种、用药剂量、用药时间、安全间隔期、销售去向等)全部记录在案备查;农产品加工企业将原料采购、加工工艺、添加剂使用、销售去向等如实记录,做到有据可查,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可追溯,做到生产基地规模化、产地环境无害化、生产加工规范化、产品流通标识化、质量管理制度化、生产经营产业化。

在实施标准化生产的同时,我县全力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业品牌,专门出台相关激励政策,鼓励生产经营主体积

极申报“三品一标”,每通过一个“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产品认证,分别由县财政补贴5万元、4万元、0.5万元,有力推动了全县“三品一标”工作的开展。XX、XX、XX 等一批优质绿色农产品脱颖而出,市场供不应求,消费者反响良好,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目前全县种植业通过“有机食品”认证3个,“绿色食品”认证37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64个,今年还将新申报30个以上“三品”,目前,全县各镇正在开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整体推进工作,随着该项工作的完成,预计全县“三品”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可达85%以上。

五、强化日常监管,深化治理整顿。

我县客观上种植基地分散,市场来源相对复杂,监管难度较大,为此,我局加大日常巡查力度,保持监管工作常态化,严厉打击违法生产销售行为:一是对基地、批发市场、农业投入品等生产经营主体实行日常巡查制度,通过实地巡查、翻阅档案、走访询问等方式及时查处违法违规生产经营活动,一经发现,坚决追踪溯源;同时定期、不定期的会同县食安委、质监、工商、卫生等部门对农资经营主体进行专项整治行动,上半年组织了“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夏季百日行专项整治”、“肥料市场蓝盾行动”等专项整治行动,开展拉网式地毯检查,不留死角,全面净化农资市场。二是通过“3.15”、“科普宣传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宣传活动

周”等宣传活动,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形式媒体,向生产者、消费者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做到田头安全生产、餐桌放心消费。

六、下一阶段工作重点:

1、开展宣传培训,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识。一是在县农干校举办村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培训班,组织他们学习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农产品质量监管知识,成绩合格者发给协管员证。二是组织种植大户开展蔬菜安全生产等专题培训班,培养种植户安全生产的意识。三是通过报纸、网络、电视等媒体对市民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引导消费者安全消费的理念。

2、提升物质装备,进一步提高监管水平。年内县农产品检测中心要通过“双认证”;14个镇级检测室、1个批发市场、10个规模种植基地检测室开始全面建设,人员通过培训上岗,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年内所有监测点要实现联网,坚持定期抽检上报制度,实现网上报送、反馈信息;在规模种植基地上推广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建设田头速测室,通过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实时联网,传输基地信息(田间管理、产品检测、编码销售),建立产地准出制度,实现农产品质量的一键式追溯。

3、加强日常监管,保持高压态势。一是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活动,针对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继续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各类非常生产、经营、使用农业投入品活动,确保农资生产经营企业现场检查覆盖率100%,假劣农资投诉举报案件查处率达100%,始终保持 “严防、严打、严惩”的高压态势,有效遏制各类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从源头上杜绝安全事故。二是加大产品监测力度。紧紧围绕省农委开展的例行监测、风险预警监测与专项督查抽查工作,制定各类检测方案,积极开展“检打联动”行动,加大监督抽检力度,不断提升风险防范能力,提高对外地农产品上市前的安全检测频次,扩大监测范围和频次。

七、存在的一些问题

1、监管力量薄弱。目前,我县农产品安全监管队伍建设滞后,按上级要求,县局需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各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在农技服务中心挂牌,但县编委迟迟不能发文。同时,各镇农技服务中心在岗人员极少,即使增挂监管站牌子,也基本无专职人员从事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村级农产品安全协管员目前也未明确到人。

2、批发市场监管不到位。由于我县市场上农产品来源复杂,我县也无农产品批发市场,目前城西农贸市场兼营农产品批发,虽然设立了市场速测室,但由于人员及经费等问题,基本处于闲置状态。

3、农产品质量追溯制约因素多。从投入品看,我县农

资经营主体小而分散,且经营多元化,监管难度大;从农产品看,我县果蔬产品大进大出,虽然制订了产地准出,市场准入等制度,但在目前的市场因素制约下,执行难以到位,一旦发生质量安全事故,追踪溯源非常困难,往往只能确定一个范围,而无法追溯到具体生产者。

4、投入不足。目前,我县县、镇两级财政都未对农产品安全监管列专门经费,县财政今年仅安排了农产品检测经费10万元,全县各镇区均未安排此项经费,县内其它生产经营主体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投入也很少。

5.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管理工作总结 篇五

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二法二规”,认真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管理工作,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百日行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通过全站职工的共同努力,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人员技术素质和检测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监测覆盖面不断扩大,农产品监测监管和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农产品综合抽检合格率保持在XX%以上,XXXX年没有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和检测质量事故。

一、二X一二年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回顾

、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管成效显著

X、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有序开展。年初制订了全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计划,完成蔬菜产品例行监测X次,水果产品例行监测X次,畜产品例行监测X次,共抽检XX个蔬菜、XX个水果生产基地及X个批发市场、XX个规模猪场的蔬菜、水果、食用菌样品XXX份,生猪尿样XXX份的定量检测工作。蔬菜样品农药残留抽检合格率为XX.X%;生猪 “瘦肉精”、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残留抽检合格率为XXX%。监测监管工作保障了蔬菜、水果、食用菌的质量安全。

X、定点屠宰生猪宰前“瘦肉精”残留批批抽检制度有 效落实。全年预计完成定点屠宰加工厂、规模生猪养殖场生猪尿样检测X.X万例,代表待宰生猪XX万头。“瘦肉精”残留抽检合格率为 XX.X %。共检出X批次X例生猪尿样X例牛尿样呈瘦肉精阳性,XX头瘦肉精残留超标生猪和X头牛被禁止屠宰,并且由农业执法部门依法处理。有效防止了不合格生畜产品流入市场,生猪产品批批抽检工作保障了猪肉产品的质量安全。

X、基地蔬菜产品农药残留定期抽检制度全面实施。预计全年完成全市XXX个次主要蔬菜基地XX多个品种蔬菜样品检测XXXX批次,抽检合格率为 XX.X %左右。帮助指导XX绿之源、XX绿叶、XX中田等农业企业建立农产品质量自检体系,提供优质技术服务。

X、批发市场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定期监控。对全市X个县级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每月进行X次抽检,预计全年完成批发市场待交易蔬菜产品样品检测XXX批次,抽检合格率为XX.X %,指导X北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检测点做好日常自检,自检蔬菜、水果、水发类产品共X.X万批次,抽检合格率为XX.X%。

X、协助完成省级以上农产品例行监测工作。省级以上农产品例行监测,已完成了X次,蔬菜产品农药残留抽检合格率XX.X%,畜产品“瘦肉精”、莱克的多巴胺、沙丁胺醇残留等兽药抽检合格率XXX%,综合抽检合格率XX.X%

X、扎实完成专项整治和百日行动监测任务。今年在农业局统一部署下扎扎实实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制订并落实瘦肉精、农药残留专项整治和百日行动监测计划,承担专项整治和百日行动监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管工作,对重点基地企业、重点品种、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时段进行了监测监管,特别是在X月—XX月的百日行动中完成了蔬菜、葡萄、草莓等水果、茶叶重点产品的专项监测,每月及时上报监测数据和信息,为百日行动提供技术支撑。

X、重点时段、节假日监测加强监测。全年国定节假日、双休日坚守岗位,严把监测关,保障节日农产品安全。

X、及时报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信息。全年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检测简报XX期,例行监测结果分析报告X期,专项整治和百日行动报告X期。及时向市委、市府、市人大、市政协、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等相关领导、局领导、局相关科站报告检测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二)、农畜产品监测监管能力不断提高

X、落实制度,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检测中心严格按照国家《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办法》和本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规范运行。认真做好从抽样到检测报告各个流程的工作,认真做好仪器设备的周期检定、期间核查、能力验证、质量监督、内 部审核、管理评审等工作。连续X年顺利通过了省级实验室能力验证考核。X月份接受并通过上级管理部门实验室监督检查,不符合项得到有效整改,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X、加强培训,技术能力不断提升。今年派出XX人次参加各类技术培训X期,内部持续开展新项目开发和技术练兵,技术能力不断提升,在今年X月份进行的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能比武中,获得单项优胜奖X人和团体X等奖。参加了X次农产品农药残留、X次兽药残留能力验证考核,获得了满意的成绩。

X、注重服务,着力推进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建设和运行。协助科技处,完成市本级XX个乡镇、长兴县XX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检测室建设、仪器设备采购、验收、安装、调试、操作技术指导和制度建设。大部分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检测室已经运行,特别是长兴县今年初在XX个乡镇街道和X个企业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今年X月份开展启动运行,到XX月初已经完成了XXXX个批次样品的检测工作。预计全年全市乡镇检测点完成农产品农药残留在线快速检测样品X.X万个。

二、二X一三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管理工作思路

、工作目标

X、继续保持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高水平。基地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生猪“瘦肉精” 残留抽检合格率分别 达到XX%和XX%以上。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X、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生猪宰前“瘦肉精”残留批批抽检、基地、批发市场农产品农药残留定期抽检等各项监测工作。

X、保持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规范运行,不发生重大检测质量事故和安全生产事故。

X、提升检测能力。加强实验室内部管理,拓展新的检测领域和检测项目,确保通过实验室能力验证考核。通过计量认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复评审和换证。

X、推进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检测室有效运行。结合“三位一体”基层农技队伍建设,指导市本级和长兴县、德清县乡镇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室建设、全面规范运行,推进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管工作上一个台阶。

、工作措施

X、完善管理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制订和完善实验室各项管理制度,抓好制度的落实。结合本单位的岗位设置,实现全员定岗、定责、定量和绩效工资管理。加强职工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落实工作责任,完成全年工作任务。

X、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服务能力。加强检测队伍建设,努力提高队伍的技术素质,培育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战斗力。加强对新进人员的教育、培养和管理。继续派技术人员参加各类技术培训,内部持续开展技术练兵,不断提升技术能力。为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X、拓展工作领域,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加强市县区监测监管工作业务联系,形成市县联动,紧密合作的良好工作机制。、推进全市乡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室全覆盖。结合“三位一体”基层农技队伍建设,市本级全部乡镇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室建设,在完善市本级和长兴县的基础上,指导德清、安吉县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室建设和运行,努力实现全市。以辖区内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为目标,推进全市乡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室全覆盖,在市农畜水产品检测中心建立XX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管理数据库平台,市县区动态监测示范点形成在线监测网络,实施对全市农产品生产基地全程监测监管。

X、增强工作责任,加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监测监管、切实做好定点屠宰生猪“瘦肉精”残留监测。落实生猪“瘦肉精”批批抽检制度,做到天天检、批批检、不漏检。严防“瘦肉精”超标生猪流入市场,保障居民群众吃上“放心肉”。全年完成X万例以上生猪尿样检测,检测项目为: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残留等瘦肉精类药物残留。、切实加强基地蔬菜产品农药残留动态监测监控。全年 完成XXXX批次以上基地蔬菜产品农药残留动态监测任务。指导县区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态监测示范点。市检测中心提供监测示范点建设的技术服务,包括检测室的布置、仪器的选型、安装、调试、技术指导、检测技术人员的培训服务等,管理和运行好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数据库平台。

、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质量安全监测。对X个县级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待交易农产品进行每月X次定期抽检,同时指导批发市场检测点做好日常自检工作,防止不合格蔬菜、水果产品进入市场。

X、争取项目经费,为管理和检测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积极争取财政预算农产品检测经费,保障日常“瘦肉精”、农药残留监测经费;积极争取省农业厅专项经费,保障二X一三年农产品检测体系建设、基地蔬菜产品农药残留动态监测监控所需;积极争取科技立项,为检测事业发展提供技术储备。

三、建议

X、将新建检测中心列入XXXX年的重点工作。争取市政府和土地、财政、城建等部门主持,尽早落实新建地址、建设用地和建设资金。

X、加强市本级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室检测工作的指导,制订并下达各乡镇检测室XXXX年检测任务指标,乡镇检测工作列入农产品质量安全考核内容。

6.农产品质量安全总结及工作重点 篇六

2021年上半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大队紧紧年初制定工作方案,落实、落地各项工作,执法工作严格以“四个最严”为统领,以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为主线,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坚持产管并举,加强执法监管,为稳定提升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现将半年来所做工作汇报如下:

一、坚持有问必查,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驾护航

4月20日,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收到局办公室转来的关于邵阳市北塔区江北农产品批发市场水产品例行监测结果和江北区市场监管局调查情况。据移交过来的线索反映:在2021年第一次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抽样中,邵阳市北塔区江北农产品批发市场在被抽检样品中,发现来自李飞云摊位的鲫鱼、草鱼样品中出现硝基呋喃代谢物,该样品均来自常德市安乡县三岔河镇三多社区郭学其。支队接到该任务后,领导高度重视,由支队长蹇斯炎亲自带队,带领农产品质量安全大队于4月22日来到安乡县三岔河镇三多社区,4月23来到南县三仙湖镇进行调查取证,共调查询问了养鱼户郭学其、渔药经营者何宏和李庆红、湖南坤源生物有限公司技术员石澎进、销售商谭建平等5人,追溯鱼的来源。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二、坚持学习培训,努力提升各项能力水平

一是积极参加支队组织的执法业务知识集中培训,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大队2名队员做到了零缺席,培训会上认真主动、会后结合自身工作认真消化、领会,学习效果显著。二是充分利用空余时间自学,要求队员自学《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争取早日成为一名执法能手。三是坚持党史学习。积极参加了局机关、支队、农业执法支队组织的党史学习的培训,提升了思想道德素质。

三、坚持大队之间配合,高效完成各项工作

一是参与农资打假督查行动:3月底,和农业投入品大队一起进行了为期4天的农资打假、亮剑护农行动,抽检了农药阳4份,肥料样3份,另外,配合农业投入品大队一起调查处理3起举报投诉案件。二是参与生猪违规调运行动,配合动监大队,多次夜间处理生猪违规调运,5月20日、5月22日,万启富副支队长带领大队队员调查询问樊红兵、罗保成、陈学志等调查取证相关案件。三是参与禁捕宣传行动。4月30日,参加了为期半天的护渔宣传行动,工作8小时外,严格遵守值班制度,多次夜间在沅江巡逻,教育违规钓鱼捕鱼人员。

四、按时按要求完成了农药管理工作

7.农产品质量安全总结及工作重点 篇七

1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部分地区不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一些地方干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认为农民怎样种植生产是农民自己的事, 没必要大张旗鼓地向农民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规和生产规范, 因而在实际工作中敷衍了事, 缺乏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1.2 生产者法律意识薄弱

一些生产者道德水准不高, 加之法律观念淡薄, 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一知半解, 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往往会加大或超量使用激素和生长剂来改善产品的卖相和口感, 不按农产品安全操作规程操作, 未过农药间隔期就采摘上市, 降低了农产品的安全性。

1.3 农业投入品品种繁多, 质量良莠不齐

一些不法经营者为了降低成本, 获取非法利益, 违法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另外, 部分农业投入品的使用者在购买农业生产资料时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片面考虑价格和自身利益, 对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鉴别能力差, 一旦使用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很大损害。

1.4 缺乏专业技术人员

一些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没有专业性技术人员, 现有人员虽经过短期培训, 但由于是半路出家, 造成自身检测水平低, 一些检查结果也不很准确, 已不能适应现代检测工作需要。

1.5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经费不足

一些地区由于财政收入等原因, 对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经费投入仅仅可以保证对部分农产品进行抽样检测, 无法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 限制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提升空间。

2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对策

2.1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落实监管责任

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 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任务层层分解, 形成“领导重视、责任落实、依法监管”的工作机制。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 严格执行考核奖惩制度, 以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见成效、达目标。

2.2 强化宣传培训工作

加强对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的法律法规、业务知识的培训和指导,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水平。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各种媒体及科普大集、科技下乡、专题培训等方式, 大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知识, 营造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良好氛围, 提升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依法生产、诚信经营意识。

2.3 严格农业投入品监管

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经营者的监督管理, 完善健全经营台账、主体备案等制度, 防止不合格农业投入品流入生产者手中。加大对农产品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的巡查抽检力度, 督促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生产档案, 严格遵守有关农 (兽) 药使用安全间隔期 (休药期) 、严禁使用禁用农药及超剂量使用限用农药的规定, 从生产源头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

2.4 推进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规范化建设

从人员、职责、设备、制度和档案等方面完善基层监管机构规范化建设, 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加强对现有检测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 提高实际操作水平。同时, 引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专业技术人才, 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整体素质。

2.5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全工作的财政支持力度, 提高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的服务水平。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必要的工作经费纳入每年的财政预算,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经费保障机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人们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在不断提高, 农产品质量安全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主要分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8.农产品质量安全总结及工作重点 篇八

【关键词】指导思想 工作目标 工作任务 工作措施

1.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众健康、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升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2.工作目标

农产品农药残留监测合格率保持稳定,“三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放心农资覆盖率显著提升,各种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重大恶性坑农案件基本消除。农资市场准入机制不断完善,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和农资质量监控追溯体系逐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协调合作机制、检打联动机制、风险预警机制、应急处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

3.工作任务

(1)突出农业投入品生产及经营资格治理。 (2)加强农产品生产监督检查。(3)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力度。(4)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5)提升农业标准化生产进度。结合永吉县农业生产实际,积极向上级部门申报标准化示范基地项目,争取国家财政支持,探索和创新“政府推动、市场拉动和企业带动”的农业标准化推广模式,推行 “企业+合作社(协会)+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实行“七统一”管理,即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标准、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6)抓好“三品”管理和认证工作。督促“三品”生产企业加强内部管理,规范工作程序,梳理文件档案;进一步加大证后监管力度,采取监管与推动相结合的方式,推动“三品一标”发展,提高“三品一标”认证率。(7)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管理与农技推广工作相结合工作。(8)加强质检体系建设。(9)创新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建设。

4.工作措施

9.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总结 篇九

1、做好农产品的质量监管工作。开展生产基地农产品的例行监测工作,是我市保证生产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今年我市组织对蔬菜、粮油、水产、水果、茶叶和畜产品等6大类生产基地的食用农产品开展例行监测,抽检各类农产品2739批次(1734批次,合格率98.1%),对抽检中检测不合格的.26户生产者依据杭安生[]16号文件《关于杭州市生产基地农产品例行检测处理办法》的规定进行了查处,对每月、每季的抽检结果以文件形式进行通报,配合市食安委对每季的抽检结果以新闻发布形式给以公布;与此同时,各地农业部门不定期地开展快速检测工作,1-10月份全市共检测24403批次(10010批次,合格率为99.3%);另外,配合农业部对我市的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进行了一年五次的抽检,共抽取蔬菜样品500批次,合格率为xxx;配合省农业厅对我市的生产基地、乡镇农贸市场进行了抽检,共抽取蔬菜样品100批次,合格率为xxx;水产品195批次,合格率为??。开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规范化监控工作,是今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年活动的主要内容。根据省农业厅《关于开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监控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本地实际,认真组织市本级、临安的试点工作人员,制定实施方案,落实措施,按时开展监控工作。市区共确定西湖、江干、拱墅、下城、滨江和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6个区的20个监控点,监控点总面积13915亩,代表6个区52500亩的蔬菜生产监控面积,每周抽样平均100个批次;临安确定10个蔬菜产地监控点,监控点面积―3000亩,代表该辖区的蔬菜产地生产状况,每周对留地待上市蔬菜平均抽样50批次,抽取的样品进行快速定性检测,结果通过网络系统即时上传到省厅网站主机和市局网站主机,对检出不合格的监控对象,快速做出处理整改意见,由监控对象辖区相关管理人员落实整改到位。目前,二地的监控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市级产地蔬菜联网快速定性监测监控3个县(市)(临安、桐庐、建德)的工作开展正常;老城区的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速测仪检测每天上传顺利,从而推进了我市农产品产地规范化监控工作。为确保上市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由我局农政处负责,以查处违禁药物暗流为重点,以“绿剑行动”为主线,组织全市各级农业行政执法人员,开展对农药、化肥和兽药、饲料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经营情况的检查和监督,1―10月份全市共出动6704人次,压滤机滤布查处案件277起,挽回经济损失519.86万元,进一步净化农业投入品供给市场。

2、加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三品认证”的组织申报工作。今年全市继续对符合杭州市无公害生产基地奖励条件的单位和个人,根据《杭州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奖励办法》对通过无公害认定的74家基地进行了奖励。为提升我市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更好地开展认定认证工作,年初与省农业厅协作邀请农业部专家来杭进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检查员的培训,全市共有34人参加了培训,并取得了认证检查员的资质;同时有7人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检查员的资质培训。这些检查员在今年的农产品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滤布上半年协助各区、县(市)农业局对种养生产大户和农业龙头企业举办了认定认证知识培训,对符合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条件的产地或基地及时组织申报。到目前止,102家单位和个人申报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种植规模为26.26815万亩、食用菌1.45万平方米,畜牧业规模420.1万头(羽)、蜂2500(群),水产品规模为4.99948万亩;已有9家基地通过了无公害产地认定,种植规模为3.89055万亩,养殖规模为 5.5万头(羽);其余于在省级认定机构的审核之中。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有力地推动了无公害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种、养业的生产业主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到目前止,全市申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单位共 59 家,申报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共67个,已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有9企业,10个产品,产品生产规模6937.9吨;其余已上报省级认定机构审核。全市有18家企业的107个产品申报绿色食品,申报材料通过省绿办申核和现场检查合格后上报国家绿办认证中心,现已有6家企业的32个产品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7月1日以来,由杭州市绿办直接受理了13家企业的25个产品申报绿色食品,目前正处现场检查阶段。全市有23个产品通过了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受理,有4个产品通过了有机认证,其余已通过检测和现场考察,各项目正在实施认证之中。

3、建立健全食用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产地标志卡能及时地准确掌握食用农产品产地情况,追溯生产源头,各区、县(市)农业局按照“制订计划,周密部署;逐户调查,上网建档;并开展对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生产农户基本情况的调查、登记,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调查农户13184户,目前已输入8140户,对输入的农户信息各地农业局正在打印,发放,为质量追溯奠定了基础。

10.农产品质量安全总结及工作重点 篇十

撰写人:___________

期:___________

xx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总结

商州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把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会议精神作为全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预防为主,净化源头”的工作方略,按照“政府负总责,三级有机构,监管到村组,检测全覆盖”的商洛农产品监管模式,依据法律赋予的职责,在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中紧紧围绕农业投入品、蔬菜、鲜活农产品等开展市场专项治理,重点监控种养、生产、流通三个环节的质量,加强农业投入品以及农贸市场、超市的农产品质量的监管力度,着力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基地、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监管队伍建设,不断提升生产指导服务能力、品牌创建示范能力、全程综合监管能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满意率。

一、总体情况

开年来,我区紧紧围绕“完善监管体系,优化监管机制,强化依法监管能力”的总体要求,认真落实全程监管理念,以全区农资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为载体,扎实开展“农资专项整治”活动,着力推进农业标准化体系、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和监管队伍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农产品市场准入和质量安全追溯工作,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不断完善、监管队伍不断壮大、监管实力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

(一)队伍建设稳步推进。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要求,我们区农业局充分整合全区农资和农产品监管资源,明确行政执法责任,规范行政处罚权,组建农资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强化管理职能,充实监管人员,做到有机构、有人员、有制度、有手段;加强执法人员教育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提升农产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规范执法程序,着力打造一支反应迅速,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执法监管队伍。目前,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人员达到60多人。

(二)检测体系不断完善。

区农业局逐步整合全区检测资源,提升检测效能,为区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逐步建立了高效科学的农残检测室,配备50余台检测检验仪器设备、培训了4名业务精通的专业检测人员,可对蔬菜、水果农药残留指标进行检测。加快了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站)的建设步伐,突出发挥现有检测设备作用,有针对性选派检测人员到省市检测机构深造学习,提高检测人员实践操作能力。日前,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各类农产品例行抽检工作稳步进行,全年共完成农产品抽检样品3000多个,检测品种达50余种,半抽检合格率达100%。

(三)监管机制逐步健全。

开通“商州农业信息网”,加强了农资和农产品监管信息队伍建设,及时收集、整理、发布农资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建立农资和农产品监管信息共享机制,完善农资和农产品监管信息平台,逐步形成“信息查询、信息发布、农资推介、工作交流”的网络化。充分发挥农业执法机构的职能作用,建立了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机构。规范了农产品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制度,发生突发事件时,立即启动商州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预案,相关工作人员准确、及时、科学地做出反应和研判。

(四)农业品牌发展迅猛。

经过近年的不断努力,全区现已建立高标准设施蔬菜示范园五个,大棚蔬菜基地达17个3000亩,完全按照无公害生产要求组织生产,农业标准化生产逐步推进,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民蔬菜专业合作社迅速成立,各蔬菜基地正在积极申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农产品品牌意识已在基地(企业)逐步树立。

(五)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

我区按照建立长效化机制、规模化基地、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要求,推进农业产业化、品牌化、现代化建设,为提升农产品档次、发展高效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开辟崭新途径。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逐步发展形成;全区已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7个,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正在建设之中,带动了全区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种植、养殖专业大户不断涌现,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标准化生产格局,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六)监管制度不断健全。

范文仅供参考

11.农产品质量安全总结及工作重点 篇十一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

按照省、市、县整体工作部署和要求,近2年内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及相关法律和法规的宣传工作。及时下发上级部门发布的公告,并大力宣传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利用会议、培训、印发宣传资料等对企业、基地、农户开展了多种方式的宣传,主要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超市进行了发放。通过多途径多方式宣传,强化了全社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两年来共印发宣传资料10000份,张贴公告800份,出动宣传车50辆次,培训3200多人次。通过两年的大力宣传百姓反响强烈,认识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

2.强化有效措施,认真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近几年,长岭县认真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加大了农产品(蔬菜)农残的跟踪监控力度,大力开展地产棚膜蔬菜、露地蔬菜、秋菜等专项监测,每年出动执法人员300余人次,在全县重点乡镇共抽检1200个样品,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进行重点检测,检测种类达8种。同时,加大生产源头治理工作力度,蔬菜生产过程中使用禁限用高毒农药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蔬菜农药残留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农残速测),确保了蔬菜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两年内没有出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连续两年被省农委评为先进单位。

3.加强科学管理,全方位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12.农产品质量安全总结及工作重点 篇十二

1 监测总体情况

本次监测工作对黑龙江省双城市等36个县的畜禽产品样品进行了监测。监测环节为畜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 (区) 、屠宰场等5个环节。监测样品为猪尿、牛尿等8个品种。

1.1 监测范围

根据文件的要求, 本次监测范围为畜牧业发展较好、产值较高的双城市、木兰县、宾县、依兰县、巴彦县、呼兰区、绥化北林区、望奎县、海林市、明水县、绥棱县、兰西县、庆安县、龙江县、甘南县、拜泉县、依安县、讷河市、佳木斯市辖区、富锦市、桦川县、汤原县、桦南县、绥芬河市、海林市、宁安市、穆棱市、东宁县、林口县、鸡东县、黑河爱辉区、北安市、嫩江县、密山市、集贤县、宝清县等36个县, 占全省县及县级市总数的52.9%, 监测地区完成率为100%。

36个被监测的县共涉及了8个地级市, 其中哈尔滨市6个、齐齐哈尔市5个、牡丹江市6个、佳木斯市5个、绥化市7个、鸡西市2个、黑河市3个、双鸭山市2个。

1.2 监测环节

本次监测的样品来自于畜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 (区) 、屠宰场、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等5个环节。由于各地畜禽交易市场数量少、规模小、交易间隔时间周期长等原因, 在本次抽样过程中, 未能在畜禽交易市场上抽到样品。监测环节完成率为83.3%。

畜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 (区) 、屠宰场、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的抽样比例约为7∶13∶1∶9∶5。

1.3 监测品种

本次监测共抽取牛尿、猪尿、猪肝、猪肉、牛肉、羊肉、禽肉和禽蛋等8个品种800批样品, 监测样品总数完成率为100%。

单品种完成情况:牛尿、猪肉完成率为100%;猪肝、禽肉、禽蛋超额完成了规定的数量;猪尿、牛肉、羊肉未能完成规定的数量, 但是不足部分已用猪肝、禽肉、禽蛋等样品进行了替代, 确保了监测任务总数按要求完成。

1.4 检测项目

依据文件的要求, 针对不同的样品开展了不同项目的检测, 具体如下。

(1) 猪尿、牛尿、猪肝:检测β兴奋剂 (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 药物残留。

(2) 猪肉:检测磺胺类 (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二甲嘧啶、磺胺甲硝唑、磺胺二甲氧嘧啶、磺胺喹啉) 药物残留。

(3) 禽肉:检测氟喹诺酮类 (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沙拉沙星和达氟沙星) 药物残留。

(4) 牛肉、羊肉:检测盐酸克伦特罗药物残留。

(5) 禽蛋:检测三聚氰胺残留。

2 监测质量控制

承担本次监测任务的两个质检中心高度重视此次监测工作, 为了确保监测工作的质量, 在监测开始前对所有参与本次工作的人员进行了抽样方法、抽样要求、检验标准、工作纪律等方面的培训, 做到了抽样方法、检验标准、监测时间、工作要求、工作纪律的“五统一”, 确保了监测结果的真实性、代表性、科学性、准确性。

2.1 样品的真实性

本次抽样工作全部由质检机构工作人员完成, 并得到了各县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的积极配合, 从交通工具、贮藏设备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所有抽样人员均现场采样, 无事后送样现象发生, 确保了样品的真实性。

2.2 样品的代表性

本次各县抽样按照区域分布兼顾规模进行布点, 36个县所选择的畜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 (区) 、屠宰场均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 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均属于当地较大型市场, 可以代表当地畜禽产品消费与管理水平。样品的检测情况可以代表当地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状况。

2.3 抽样方法

本次监测的抽样均按照农业部行业标准进行, 猪肉、猪肝和猪尿抽样执行《猪肉、猪肝、猪尿抽样方法》 (NY/T763—2004) 、其他畜禽产品抽样执行《无公害农产品畜禽产品抽样》 (NY/T 5344.6—2006) , 所有抽样人员均经过培训, 持证上岗, 确保了样品的科学性。

2.4 样品的检测及结果反馈

参与检测的二家质检机构严格按照省畜牧兽医局文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行为规范》及各自的质量体系文件执行, 检测过程中认真做好质量控制工作, 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对检出的疑似项目均更换人员进行了复检确认。

对于不合格样品的检测结果, 及时通知被监测单位及被监测单位所在地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本次监测的所有不合格样品均进行了异议处理及结果确认。

3 畜禽产品销售和质量总体情况

3.1 畜牧业概况

黑龙江省畜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农业经济中所占比例逐年提高, 已成为独立的产业, 畜牧业生产方式已由千家万户散养型转变为科学化、产业化生产, 畜产品的供给也由自给自足转变为外销出口, 目前, 畜牧业已经成为黑龙江省农民增收、农村奔小康的支柱产业。

2010年前9个月, 全省生猪存栏1316.9万头, 生猪出栏1228.1万头, 猪肉产量91.6万吨;牛存栏493.6万头, 牛出栏197.5万头, 牛肉产量32.1万吨, 牛奶产量351.1万吨;羊存栏831.6万只, 羊出栏456.9万只, 羊肉产量7.8万吨;家禽存栏1.36亿只, 禽肉产量18.8万吨。

3.2 监管手段及措施

各地为保证畜禽产品质量安全, 主要做法如下。

(1) 强化投入品管理。加强对兽药、饲料等畜牧业生产投入品的管理, 强化生产、经营环节监管, 加大养殖环节用药、用料检查和指导, 开展以“瘦肉精”、“苏丹红”等非法添加物为重点的全面排查。

(2) 抓好疫病防控, 防止外疫传入。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强制免疫, 严格控制外疫传入, 确保“境内不发生, 境外不入侵”。

(3) 加强动物卫生监督, 严把市场准入关。坚持防检结合, 推进产地检疫, 严把入场验证关、屠宰检疫关、检疫出证关和病害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关, 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4) 构建畜牧兽医管理系统, 提高行业人员素质。努力构建畜牧兽医管理系统, 整合基层畜牧兽医执法体系, 强化行业人员素质, 加大宣传, 及时应对处理畜产品安全事件。

4 监测结果分析

本次监测共对黑龙江省36个县的畜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屠宰场、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的800批猪尿、牛尿、猪肝、猪肉、牛肉、羊肉、禽肉和禽蛋样品进行了检测, 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4.1 不同品种样品监测情况

本次监测共抽取了猪尿、牛尿、猪肝、猪肉、牛肉、羊肉、禽肉和禽蛋样品800批, 有6批样品检出了监控的药物, 检测率为0.8%, 同比上升0.2%。依据文件规定判定, 合格794批, 合格率99.2%, 同比下降0.2%。不合格6批, 涉及了牛尿、猪肉、牛肉3个品种, 不合格项为盐酸克伦特和磺胺类药物。

(1) 猪尿。全省抽取了猪尿样品197个, 进行了β兴奋剂 (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 药物残留检测, 均未检出β兴奋剂类药物, 检出率为0, 同比下降5.59%。依据文件规定判定, 合格197批, 合格率为100%, 同比上升3.5%。

(2) 牛尿。共抽取80批牛尿样品, 进行了β兴奋剂 (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 药物残留检测, 检出3批, 检出药物均为盐酸克伦特罗, 检出率为3.8%。依据文件 (盐酸克伦特罗≤2.0μg/L) 规定判定, 不合格3批, 合格77批, 合格率为96.2%。不合格样品均来自于双鸭山市宝清县, 不合格样品最高超标179倍, 最低超标12倍。

(3) 猪肝。全省抽取了猪尿样品107个, 进行了β兴奋剂 (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 药物残留检测, 均未检出β兴奋剂类药物, 合格率为100%, 同比持平。

(4) 猪肉。共抽取200批猪肉样品, 进行了磺胺类 (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二甲嘧啶、磺胺甲硝唑、磺胺二甲氧嘧啶、磺胺喹啉) 药物残留检测, 检出2批, 检出率为1.0%, 同比上升1.0%。依据农业部235号公告《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 (猪肉中磺胺总量≤0.1 mg/kg) 判定, 不合格2批, 合格198批, 合格率为99.0%, 同比下降1.0%。不合格样品分别来自于牡丹江市绥芬河市和双鸭山市宝清县, 不合格样品均超标10倍以上。

(5) 牛肉。共抽取98批牛肉样品, 进行了盐酸克伦特罗残留检测, 检出1批, 检出率为1.0%, 同比上升1.0%。依据文件 (牛肉中盐酸克伦特罗≤2.0μg/kg) 规定判定, 不合格1批, 合格97批, 合格率为99.0%, 同比下降1.0%。不合格样品来自于双鸭山市集贤县, 不合格样品均超标9倍以上。

(6) 羊肉。全省抽取了羊肉样品24个, 进行了盐酸克伦特罗残留检测, 均未检出盐酸克伦特罗, 合格率为100%, 同比持平。

(7) 禽肉。全省抽取了禽肉样品51个, 进行了氟喹诺酮类 (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沙拉沙星和达氟沙星) 药物残留检测, 均未检出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 合格率为100%, 同比持平。

(8) 禽蛋。全省抽取了禽蛋样品43个, 进行了三聚氰胺残留检测, 均未检出三聚氰胺, 合格率为100%, 同比持平。

4.2 不同环节样品监测情况

本次监测对畜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屠宰场、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等5个环节进行抽样检测, 其中畜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屠宰场、农贸市场均检出不合格样品。

(1) 畜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本次监测畜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共抽取了牛尿、猪尿、禽蛋等3类154批样品, 合格152批, 合格率98.7%。不合格2批, 不合格样品为牛尿。

(2) 屠宰场。本次监测在屠宰场共抽取了牛尿、猪尿、猪肝、猪肉、禽肉、牛肉、羊肉等7类300批样品, 合格297批, 合格率99.0%, 同比提高0.5%。不合格3批, 不合格样品为牛尿、牛肉、猪肉。

(3) 农贸市场。本次监测在农贸市场共抽取了猪肝、猪肉、禽肉、牛肉、羊肉、禽蛋等6类213批样品, 合格212批, 合格率99.5%, 同比下降0.5%。不合格1批, 不合格样品为猪肉。

(4) 批发市场。本次监测在农贸市场共抽取了猪肝、猪肉、禽肉、牛肉、羊肉、禽蛋等6类23批样品, 合格23批, 合格率100%, 同比持平。

(5) 超市。本次监测在超市共抽取了猪肝、猪肉、禽肉、牛肉、羊肉、禽蛋等6类110批样品, 合格110批, 合格率100%, 同比持平。

4.3 不同地区样品监测情况

本次监测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牡丹江市、佳木斯市、绥化市、鸡西、黑河、双鸭山市等8个地市级的36个县的畜禽产品进行了抽样检测, 33个县的畜产品样品全部合格, 宝清县、集贤县、绥芬河市3个县的畜产品出现了不合格样品。宝清县抽检样品35批, 不合格4批, 不合格率为11.4%;集贤县抽检样品35批, 不合格1批, 不合格率为2.9%;绥芬河市抽检样品10批, 不合格1批, 不合格率为10%。

5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5.1 存在问题

(1) 个别地区肉牛养殖环节存在使用违禁物质的现象。本次监测检出了4批非法使用盐酸克伦特罗的样品, 全部为牛的代谢产物及牛肉, 最低超标9倍, 最高超标179倍, 而且来源于2个县, 反映出我省个别地区在肉牛饲养过程中存在使用违禁物质的现象, 畜产品质量存在β兴奋剂类安全隐患。

分析原因, 使用违禁物质一般有二种情况:一是被动使用, 一些不法的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 在其产品使用了违禁物质并刻意进行了隐瞒, 养殖户在用药、用料过程中毫不知情地被动使用。二是主动使用, 一些养殖户为了追求经济利益, 主动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违禁物质。

(2) 养殖环节用药不规范, 兽药休药期执行不力。本次监测的药物分为二类:一类是不允许使用的违禁物质, 如β兴奋剂、三聚氰胺;另一类是允许使用, 但是存在停药期的, 如氟喹诺酮类、磺胺类药物。本次监测中检出2批猪肉样品磺胺类超标, 且超标均在10倍以上, 反映出养殖环节兽药的休药期未完全按照《农业部公告第278号》的规定执行。

分析原因, 磺胺类药物超标一般有二种情况:一是养殖户的休药期规定执行不力, 未完全按照《农业部公告第278号》的规定执行。二是饲料生产企业未按照《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 (农业部公告168号) 执行, 将仅允许养殖户凭兽医处方购买、使用的用于防治动物疾病, 并规定疗程的饲料药物添加剂添加到商品饲料中, 致使家畜长期使用, 导致药残超标。

(3) 养殖和屠宰环节成为影响畜产品安全的主要环节。

养殖和屠宰环节是本次监测不合格率最高的2个环节, 不合格率分别为1.3%和1.0%, 这2个环节不合格样品的数量占不合格样品总数的83.3%。养殖环节首次列入监测范围就成为不合格率最高的环节。屠宰环节的不合格率虽有下降, 但已经连续2年出现不合格样品。

6 建议和措施

6.1 对不合格样品开展跟踪溯源及清查工作

建议出现不合格样品的宝清县、绥芬河市、集贤县的畜牧管理部门, 对不合格样品进行跟踪溯源与专项清查, 同时进行后续跟踪采样检测, 后续跟踪抽样比例为1∶5, 即每发现1个不合格样品, 对被抽样单位连续跟踪抽样2次, 每次5个样品, 真实掌握被检单位出现不合格样品的原因。

6.2 开展宰前现场快速检测

建议在屠宰场设立快速检测点, 开展宰前现场快速检测, 将检疫和药物残留检测同时进行, 把好畜产品进入市场的最后关口, 确保畜禽产品质量安全。

6.3 培训基层畜产品监测人员, 提高其技术水平

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已逐步得到各级畜牧部门重视, 但是基层工作人员的法律法规、抽样方法、抽样要求等监测技术还存在欠缺和不足, 建议分批分期对基层的畜产品监测人员开展培训, 提高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 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提高监测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

6.4 分期分批开展畜产品监测工作

建议2011年的省内畜产品监测工作分季度或分上、下半年进行, 避免突击监测, 以便掌握不同时期黑龙江省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

13.农产品质量安全总结及工作重点 篇十三

乌苏市2011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总结

2011年,我们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根据乌苏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方案与农业厅关于食品安全的具体要求,加强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及时开展检验监测,监督我市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生产,做好“三品一标”的推广与申报工作,现就上半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开展情况小结如下:

一、完善组织机构,逐步建立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项目属于“十二五”开局之年项目,为进一步完善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2010年我们建立了独立的组织机构,同时申请到了5个编制,目前,项目进展顺利,已经顺利通过了项目申报与项目初审。现有2名专职人员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今年圆满完成了各类检验检测任务。年初,为统筹组织乌苏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我市先后制定了《乌苏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工作实施方案》、《乌苏市种植业产品质量安全实施方案》、《乌苏市农资市场专项整治实施方案》,《乌苏市产品质量安全应急预案》,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制定的方案与预案进行。

二、进一步加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确保生产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0一一年乌苏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总结

通过一年的不断努力,我市除去石桥乡与甘家湖其余乡(场、镇)通过自治区农业资源与环境监测站的农产品产地整体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的实施开展,都顺利取得无公害生产基地的认证,这标志着我市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在管理上,各蔬菜生产乡(场、镇)依然实行“一村一品”发展战略,通过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的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所提高。

三、提高检测人员整体素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工作。由于大部分检测技术人员以前没有从事过检验检测工作,理论与技术都比较落后,3月份,我们2名技术人员参加了由自治区绿办组织的”绿色食品标志监管员”的培训,5月份,我们2名技术人员参加了自治区组织的农产品快速检测技术培训,9月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负责人又参加了由农业部组织开展的“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项目建设与意见”的专项培训,通过以上几次培训,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与业务水平明显提高。

今年农技部门派出15名技术人员,对无公害基地进行技术指导,取得无公害农产品监管资格的工作人员,定期与不定期对生产基地进行生产监督检查,规范农产品生产;利用科技之冬与“春雨计划”开展无公害技术培训超过1000人次,同时今年完善了各类技术标准和操作技术规程共计15个。

四、定期开展农药残留检测,确保农产品流通环节质量安全。

(一)定期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工作,把好餐桌最后一道关口。

二0一一年乌苏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总结

我们定期对各大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及生产基地随机抽样进行农药残留检测,截至目前,我市共开展各项检测任务二十二期,共检验检测蔬菜样品586个,检测合格率达到95.39%,其中完成自治区联检5次,合计409个样品,合格率达到97.31%,完成地区检测工作16次,合格率达到98%以上,全年未发生任何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并将检验结果及时上报市委、政府,作为决策我市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依据

(二)逐步介入农产品市场,为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开创一个良好平台,确保农产品流通环节安全。

蔬菜市场的准入与准出一直以来是制约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一个瓶颈,2009年我市八十四户乡与博健市场设立了无公害蔬菜专柜,目前我们正在积极与各大超市联系,争取在超市建立“实名(蔬菜种植供应户)蔬菜销售点”。

四、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工作,促进我们农产品走向标准化生产。

2010年以前,我市仅有八十四户乡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为进一步使我市农产品生产走向标准化,通过这两年的努力,先后又建立了四棵树镇无公害水稻基地,九间楼乡无公害红薯基地,今年我市除去石桥乡与甘家湖牧场其余各乡场镇顺利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这标志着我市农业标准化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又上了一个台阶,截止到目前,我市已经顺利获得无公害产品认证7个;有机农产品6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0个。

二0一一年乌苏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总结

五、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一、我市农产品市场较为混乱,尤其是蔬菜批发市场与农贸市场。目前,市场管理松懈,基本不受制度的约束,更谈不上市场准入,农产品基本没有建立溯源制度,同时市场缺少检验检测机构,对流通的蔬菜检测能力基本为零。

二、我市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缺少必要的资金支持,检测设备落后。

我市专职农产品检验检测人员2人,检测设备只有2台农药残留速测仪,检测数据准确度低,误差较大,只能做为参考数据,检验检测机构完全没有必要的资金支持,工作开展难度较大。

乌苏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

14.农产品质量安全总结及工作重点 篇十四

工 作 总 结

邳州市人民政府

邳州古称邳国、下邳,民国元年始称邳县,199

2年10月撤县设邳州市。邳州市地处苏、鲁、豫、皖接壤地区,位于江苏省确定的徐连都市圈中部,市区坐落在东陇海铁路与京杭运河的交汇处,是苏北、鲁南水陆交通枢纽。城区面积50平方公里,人口50万。全市幅员2088平方公里,人口162万,辖24个镇。邳州相继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1996)、全国菜篮子产品生产先进市(1996)、全国绿化造林百强县(1996)、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市(2001)、全国秸秆养羊示范县(1999、2001)、中国首批名特优经济林──银杏之乡(2000)、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02)、全国土地管理先进单位(1996),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1996)、全国体育先进市(1996)、全省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先进县(1999)、江苏省级卫生城市(1993)、全省双拥模范城(1998)、全省稻田养殖示范市(1999)、江苏省文明城市(2002)、中国大蒜之乡(2004)、中国板材之都(2004)、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先进单位(2006)、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7)等。邳州市的“市树”是水杉树,邳苍路80华里水杉林带被海内外誉为“天下水杉第一路”。

地理坐标为东经117°35′50″-118°10′40″,北纬34°07′-34°40′48″。东西距离52公里,南北距离61公里。西北部和西南部山峦起伏,腹地河流如织。根据地势高低,全境地貌分为平原洼地、坡地、山地和水域四种类型。其中平原洼地为全市地形主体,面积1080平方公里,占面积的51.7%,市境界于黄淮之间,属半湿润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和雨量充足,年平均气温13.9℃,日照2350小时,降雨量903.6毫米,无霜期211天。全市耕地面积183.2万亩,林地9.7万亩,水域51.9万亩。土壤分为潮土、棕壤土、褐土、砂礓黑土和水稻土五个土类,其中潮土为主要类型,分布于平原地区。境内水系属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按流向归宿分为中运河、沂河、邳洪河三大水系。共有干支河流42条,承担着行洪、排水、航运等功能。可利用水资源总量近80亿立方米。其中,地表径流总量4.36亿立方米,地表水总水面近80亿立方米。其中,地表径流总量4.36亿立方米,地表水总水面24.16万亩,地下水允许开采量3.37亿立方米,过境客水72亿立方米。矿产资源以非金属为主,共有16个种类,主要有石膏、石灰岩、大理石、石英岩、辉绿岩、高粘土、黄砂、钛铁矿。其中石膏矿为特大型二水软石膏矿床,矿床面积约60平方公里,总储量44亿吨,居华东地区之首,矿藏质地优良,埋藏浅,地质构造、水文情况和开发技术简单;石灰岩矿储量7亿吨,为生产水泥、白灰优质原料;石英岩优质矿储量2亿吨;钛铁矿储量近300万吨。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农产品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农村总体已进入小康阶段。但是,在发展农业经济,追求资源最大的经济效益时,忽视了环境效益,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造成了农业面源污染,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制约了我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入新世纪,邳州人开始重新对农业发展进行定位:只有保护农业环境,稳步提高农产品质量才是邳州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2002年我市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全国第二批生态示范区”,2005年我市被省农林厅定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整体推进县(市),使我市进入了农业经济生态化的全新发展时期,同时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以来,我们在各级领导、专家的关心和支持下,按照项目建设评价指标的要求,积极开展工作,认真组织实施,今年10月,我们开展自查验收,认为已基本达到了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建设标准。现总结如下:

一、主要建设成效

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建设,促进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获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是产地管理经常化。全市已根据全市的土壤、水源、大气等条件开展了农产品产地安全监测评价,开展了禁止生产区划分。全市耕地面积170.95万亩,干鲜果面积9.7万亩,水产养殖面积10万亩。扣除棉花面积10万亩,故可食用农产品面积为180.65万亩。截止2006年底全市已通过认定的银杏GAP基地3万亩,无公害产地(粮油、园艺类)162.8万亩(其中绿色食品基地10.3万亩)。因此通过认定的无公害产地、绿色食品基地面积占到了可食用农产品产地面积90%以上。全市农业生产用水清洁化,用作肥料的固体废物达到了无害化,达到了国家规定标准。全市农业投入品管理规范有序,无禁用农药销售,高毒高残留农业投入品做到了定点销售,经营记录完整,台账清楚。二是生产管理标准化。农林、多管部门广泛开展农业标准化知识宣传培训,安全优质技术推广到位,全市每位农业生产者平均参加各类质量安全知识培训每年达到了3次以上;目前我市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基地生产全部采用相关技术标准;建立了农业投入品使用制度,管理和引导农业投入品的科学使用;全面强开展生产记录,农产品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三品”获证单位100%强制开展生产记录,同时积极鼓励农民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三是产后管理规范化。根据安全农产品生产的要求,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和休药期的规定;农产品采收前或宰杀前进行速测,合格后方可上市,农产品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组织100%开展自检或委托检验;现在我市无公害农产品达到了83个、绿色食品19个,占到了已注册商标并符合“三品”目录产品的60%以上,“三品”标识率达到了95%以上,并有相对固定的销售场所;市域范围内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农贸市场普遍开展质量安全监测工作,同时在全市各镇集贸市场开展了农产品速测工作。四是农产品监管制度化。按照“市级管市场、镇级管基地“的原则,目前全市已经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定期掌握全市区域范围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每月20日前市农产品检测中心对市区农贸市场、批发市场等进行抽样检测,每次检测样品数不低于80个批次,逢重大节假日还要增加检测频率和批次(如国庆节、中秋节等监测由原来的每月一次增加到每周一次,每次抽检样品增加到了100多个批次。)各镇均设立了农产品监测点,对生产基地的农产品每月一次进行抽检,及时掌握情况并进行反馈。五是强化组织领导。我市已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纳入了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经费列入了市、镇两级财政预算;为了适应新时期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需要,邳州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邳州市编制办公室批准,建立了“邳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为了妥善应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发生,市政府还专门成立了“邳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工作组”,并根据我市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邳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预案。全市24个镇及张楼、徐塘两个办事处均配有专、兼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员1-2名,做到了对上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预警反应迅速,并能及时反馈当地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

二、基本做法

1、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我市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建设为契机,将项目建设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工作经费列入市、镇两级财政预算,从而保证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因此,我们制定了邳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建设总体规划时,即以“邳州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为主要依据,做到了在内容上与之相衔接,在目标上与之相一致,以利于市镇两级政府的各个部门统一、协调地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建设规划。

2、强化领导,强化考核。

领导重视,部门支持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建设的根本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建设工作是现阶段农业工作中的重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这项工作列入了2007对各镇农业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各镇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建设工作做为重点工作来抓。镇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

3、明确目标,强化落实。

为了使有关部门、企业等做到有章可依、行之有据,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市政府成立了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建设领导小组和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农业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农林局局长、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任副组长,其他各有关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林局,建立领导小组成员联席会议制度,负责项目实施协调、安全事故应急处理等工作。

同时市政府将根据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建设评价指标,市政府将任务分解到具体单位,各单位又落实到具体科站及人员承办。市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建设工作进行重点督查,督查情况定期予以通报,从而解决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建设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4、加强技术指导与组织协调。

市政府成立了技术服务小组,技术服务小组由市农林局、技术监督局、多管局和各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成,具体负责方案的设计、规划、实施、技术培训及宣传发动,并由农技部门负责生产技术指导。各镇配有专、兼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员,对上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及时反馈。按照“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机制要求,在市政府的领导下,加强了与工商、质监、卫生、环保等有关部门的协调运作。各有关单位按照各自的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健全工作机制,各自的业务工作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紧密结合,形成了整体推进合力。

5、加大宣传力度。

我们组织了农林、多管、工商、质监等相关部门通过报纸、电视、电台、印发宣传资料等多种方式,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建设工作的重要性等,进行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

6、加强运行管理机制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成员联席会议制度,相关单位设立联络点,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网络平台。推行农产品生产经营档案化管理,逐步建立了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储藏及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质量安全档案记录和农产品标签管理制度,逐步形成产销一体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网络。实施对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质量溯源、实时监控进行全程控制的长效监管机制。逐步建立了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体系,构建政府监管、企业或合作经济组织主导、生产者参与的“三位一体”长效管理机制,推进了农业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流通产业化、运行国际化、体系组织化,实现了农产品从“农田到市场”的全程质量控制,有力地保障了全市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安全。

三、今后发展方向

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建设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得到了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和全市广大生产者、消费者的认可,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质量兴市,建设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发展战略,为今后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客观条件。下步主要工作重点:

1、进一步修改完善《邳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规划》,全面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提出的要求,重点在稳定现有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2、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投入,巩固现有成果,进一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充实监测队伍、完善监测设备。监测点从原来的每镇1个的基础上增加到全市重点村200个左右,到2010年全市80%以上的行政村建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点。加强监测队伍建设,重点加大对镇级、村级监测人员的技术、法律法规等培训力度,使得镇村两级都能够正常开展工作。市镇两级在原来定性监测的基础之上配备定量监测设备,村级配齐速测仪器及辅助设备。

3、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进程,提高消费安全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围绕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注重提高生产者的素质,稳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加产品附加值,加快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形成大蒜、银杏、草莓、设施蔬菜、稻米、生猪、三禽等为主的高效农业产业带。

4、深入开展科研工作,提高科研水平,要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宏观政策规范标准、工程模式、嫁接技术、接口产业等方面不断研究探索,总结提高,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上一篇:记事作文:画鼻子游戏下一篇:写给女儿的一封信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