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个人简历

2024-11-30

油画个人简历(共11篇)

1.油画个人简历 篇一

姓 名:***** 出生年月:1986-9

性 别:女 身 高:170

婚姻状况:未婚 籍 贯:黑龙江鸡西

政治面貌:共青团员 目前所在地:义乌

• 求职意向

期望职位:美术教师

职位类型:全职 工作地点:义乌市

工资待遇:面议 住房要求:自行解决

工作经验:1年

工作经历:

-10 至 -4 先锋画室 美术 助教

曾经当过助教。

教育背景

最高学历:本科 毕业院校:黑河学院

所学专业:美术油画 毕业时间:2009-7

第一外语:英语 水平:普通

计算机能力:熟练 其它能力:

所获证书:

教育培训经历:

---- 2009-07 黑龙江省黑河学院 美术学油画 本科

级中学教师职格证 普通话二甲证 计数机图像处理证书 黑河学院首届油画俄罗斯人体写生与创作大师研修班结业证

学士学位证 毕业证

自我评价

毕业于黑龙江省黑河学院美术学油画专业,从事美术教育工作。毕业后,曾经在先锋画室当过助教。

2.油画个人简历 篇二

一、意象油画的内涵

意象油画内涵的阐述需要从三个层面来进行阐述。首先, 什么是意象油画。其次, 意象油画产生的背景。最后, 意象油画产生的意义。具体来说:

首先, 意象油画的内涵。意象油画是在原有的西方油画创作的基础上进行的中国风格的加工而形成的一种油画类型。意象油画在创作的过程当中, 追求画面所营造出来的整体的氛围与质感, 追求内在神韵与思想的表达, 将西方的油画创作技巧与中国传统的绘画技巧进行了很好的杂糅与衔接, 使得两者在油画艺术的表现形式方面, 互为衬托, 相得益彰。

其次, 意象油画的产生背景。美术发展史的角度来看, 意象油画是在上个世纪初的中国油画创作的初期产生的。它的产生一方面是因为很多中国的画家在海外进行油画创作的学习过程中, 开始尝试将西方的油画创作技巧与中国传统的绘画理念进行嫁接。另一方面, 中国传统绘画具有比较突出的兼容性, 油画的出现在一定层面上成为其艺术思想表达的有一种形式与载体。因此, 意象油画可以说是一种偶然与必然相结合的产物。

最后, 意象油画产生的意义。意象油画的产生的意义是极为深远的。一方面, 意象油画的产生丰富了油画创作的形式与内涵。意象油画自身在思想及创作理念的表达方面得到了更好的诠释与彰显。另一方面, 意象油画在创作的过程当中, 不断的从中国的传统绘画的创作中汲取营养。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向外传播与发扬。

总之, 意象油画的出现极大的促进了绘画艺术领域的创新发展。意象油画现在也已经成为中西之间进行绘画艺术交流与合作的主要载体。随着意象油画创作佳品及艺术创作理论的不断发展, 今后的意象油画的创作将会呈现出更大的文化潜力及艺术空间。

二、油画的民族化

油画创作是世界性的艺术创作, 不同的地区及民族在进行油画创作的过程当中, 都会从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出发进行油画的再创作。所以, 油画的民族化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本文在借鉴相关理论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尝试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进行油画民族化内涵的阐述:

首先, 创作题材的民族化。在油画创作的过程中, 创作的题材是体现其民族化特色的主要因子。作为一种艺术表达的形式, 油画创作的题材与创作者所处的环境有着很大的内在关联性。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 民族众多的国家, 因此, 在中国的油画创作中就会出现一些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的题材。例如, 在油画创作中《父亲》, 这幅在国际上多次获得油画大奖的作品, 它的成功除了油画作者自身高超的油画创作技法之外, 也与作品在题材选择层面的中国化方面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 油画的民族化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油画创作题材的民族化。

其次, 创作思想的民族化。油画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其在一定层面上也是一种思想及创作情感的表达。所以, 基于油画创作者所在的地理及人文文化环境, 一些文化体系的内容将成为其进行油画创作的主要思想依据。所以, 在中国油画的的创作历程中, 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也在渐渐的影响着油画的创作, 使其在创作的表现中逐渐的具备了一些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因此, 例如, 在一些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油画艺术作品中, 都会欣赏与领略到其所传递的那种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尤其是儒家的一些文化思想精髓。

最后, 创作技法的民族化。在进行油画创作的过程中, 一定的油画创作技法的娴熟使用是获得更好的艺术表现效果的基础。从艺术门派来看, 油画具有自身的一些特征与要求, 但是, 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油画与其它风格的艺术表现也是存在着很大的相通之处的。一方面, 在空间的设计, 线条的使用, 色彩的渲染等方面, 油画创作与其它的绘画形式是有着内在的一致性的。另一方面, 随着油画创作民族化发展趋势的不断突出, 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油画创作技法也逐渐在油画创作中进行使用。在两种不同技法的糅合与发展中, 油画创作民族化的发展特色也更加突出。

总之, 油画民族化是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 但是其对于油画艺术领域所产生的影响与价值确是在不断突出的。在今后的发展中, 如何立足于民族文化的发展诉求, 来进行更加全面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油画创作领域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

三、油画民族化的发展现状

首先, 在油画民族化发展中存在着技术与艺术互补性的不足。一方面, 需要从油画艺术的角度来进行综合的研判与优化。另一方面, 由于在油画框架体系中还糅合了很多民族文化方面的知识方面的内容。因此, 在油画民族化发展中的过程当中, 需要将这种技术与艺术进行一定程度的互补。但是, 在在油画民族化发展与实施过程当中, 这种在艺术性与技术性的互补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提升与发展空间。因为, 从本质上来看, 油画民族化属于艺术的范畴, 所以, 无论是基于何种理念的油画创作, 其最终的一个落脚点, 或者是归宿就是将美的观念, 亦或是美的事物呈现在大众的面前。

其次, 在油画民族化创新方面的意识及能力等方面都依然面临着比较大的发展空间。所以, 如何从制度及理念等方面为在油画民族化体系的创新搭建一个有效的平台是在油画民族化发展的一个重点。具体来讲, 在进行在油画民族化发展的过程中, 尤其是在中国意象油画的创作与发展中, 中国的油画风格方面与欧美等国家的相似程度非常高, 甚至国内的一些著名的意象油画作品也是千般一律, 缺乏特色。这也反映出在油画民族化方面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创新提升空间。例如, 在油画民族化创新中需要在社会文化功能层面进行不断的提升与完善。无论是哪种文化思想与理念在今后的油画民族化改革与发展中, 应该不断在创新方面进行大胆的尝试, 这也是今后油画民族化创新改革与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再次, 中西油画创作的交流与合作体系还有待完善。在油画民族化的发展进程中, 更好的彰显本民族的文化元素与艺术特色, 这一点是无可厚非的。但是, 这并不意味着, 在进行油画创作的过程中要与西方的油画创作进行人为的割裂来实行所谓的闭门造车。这种油画民族化的发展方向是错误的。因为文化作为一种人类所共有的精神财富, 它是可以而且应该与世界的文化艺术体系进行交流的。但是, 从目前的油画专业创作的人才交流与国际层面的互动来看, 这一点与预期的交流与合作目标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所以, 在今后的油画民族化发展中, 如何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来实现更大范围与更深层次的中西油画的交流与合作将是摆在一个油画创作研究领域的一个突出问题。

最后, 油画人才培养定位还需要调整。这是一个讲究快速消费与科技创新的时代, 在这种新的时代环境中, 油画专业人才的职业生命力是否能够经得起市场的考验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这种将基本的知识技能与重要文化艺术素养相结合的人才定位是今后油画人才培养定位的重要发展方向。但是, 从整体的发展来看, 油画人才的培养定位还存在着需要进一步调整的空间。在定位中不断的从时代发展的角度出发, 在理念及人才定位方面的提升将是今后在油画发展领域的一个重要的诉求与方向。毕竟时代在变, 油画创作人才也应该不断的与时代的发展脉搏与诉求相契合。这种契合是基于时代发展特点与现代对油画发展的共同的发展思路与方向。只有不断的从这种时代的要求中不断的提升, 其所具有的艺术价值与意义才会更加彰显。

四、油画民族化的发展对策

首先, 意象油画创作的民族化。意象本身就是中国画创作的一大特点。随着对传统文化弘扬力度的不断加强, 在今后的油画创作中, 意象的民族化倾向将会更加的凸显。一方面, 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素材的油画作品将会不断地成为油画创作的主要方向。另一方面, 一些传统的油画创作技法将会与中国的绘画创作技法将会得到进一步的糅合, 从而达到一个相得益彰的效果。同时, 要摈弃过往的闭门造车的写意油画创作方法, 在广袤的油画领域中为传统文化的运用探求更为广阔的发展思路与平台。例如, 对中国传统文化在油画创作价值的进一步的挖掘, 中式意象风格与现代油画理念的借鉴与糅合等等, 都是写意油画创作中不断面向世界与未来的题中应有之意。这种意象油画创作的国际化, 一方面, 可以促进意象油画本身的发展, 另一方面, 也会促进油画领域整体的向前推进。

其次, 加大意象油画的创新力度。需要指出的是, 在具体的油画民族化的创新过程中, 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真正的问题是围绕油画民族化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 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思考, 然后进行论证的系统的思维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脑袋一热所出现的新想法, 没有经过科学实践的认证而出现的新的专业理论或者是方法, 都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创新。所以, 基于此, 在今后的油画民族化创新中, 要将正确的创新思想与创新的行动结合在一起。具体来说, 在今后的油画的发展中要从时代进步与发展的角度不断的探求其内在的诉求与时代发展的相关性。只有将其与现代的文化理念进行很好的互补, 其在今后的油画创作空间才会更加广阔。

再次, 做好油画民族化发展的国际交流工作。在今后的油画民族化发展层面, 要在保持油画民族化发展严谨与科学的基础上, 不断地从油画艺术发展的基本规律出发, 探究其在今后的发展中所要面临的挑战与问题的解决路径。在理论层面, 可以尝试在高等院校及科研学术机构中, 建立定期的学术交流机制, 通过定期的学术探讨来将其今后的油画民族化发展方法及相关理论的发展更好地聚焦。同时, 在不断发展与完善的基础上, 建立国际学术互动组织, 更好地将油画民族化创作的相关标准与突破实现国际层面的接轨。这也是对油画民族化发展改革提出的重要考验也是在今后的理论研究领域发展的主要方向。

最后, 做好油画人才的定位工作。油画人才, 从艺术研究的领域其所具有的使命至少存在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 油画人才是油画艺术的的创作者与传播者。另一方面, 油画人才, 特别是油画民族化人才还扮演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这种精神的艺术呈现与表达也就成为了重要的油画创作的方向, 甚至在某种层面上成为了一种精神支撑。因为, 从油画的本质上来看, 其最主要突出的是所体现出来的中国文化的气息与底蕴。所以, 在今后的油画创作中, 一方面, 需要从艺术设计的角度来进行综合的的研判与优化。另一方面, 由于在油画创作中还糅合了很多传统文化面的知识方面的内容, 需要将这种技术与艺术文化诉求进行一定程度的互补。需要指出的是, 这种文化的整合主要倾向于两个方向。一个是优秀的文化资源的吸收与借鉴。另一个是不良的文化要素的剔除。中国传统文化在内容层面比较庞杂, 因此, 在今后的写意油画的发展中要从时代进步与发展的角度不断的探求其内在的诉求与时代发展的相关性。只有将其与现代的文化理念进行很好的互补, 其在今后的油画创作空间才会更加广阔。

五、结语

意象油画在创作的过程当中, 追求画面所营造出来的整体的氛围与质感, 追求内在神韵与思想的表达, 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意象油画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例如, 在油画民族化发展中存在着技术与艺术互补性的不足, 在油画民族化创新方面的意识及能力等方面都依然面临着比较大的发展空间, 中西油画创作的交流与合作体系还有待完善, 油画人才培养定位还需要调整等等。最后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对油画民族化今后的发展策略及路径进行了思考。

参考文献

[1]张巧.中国意象油画中的“虚”与“实”[J].艺术百家.2014 (01)

[2]杜冬梅.浅谈中国的意象油画[J].美术大观.2014 (02)

[3]肖念.中国现代意象油画的文化内涵浅析[J].艺术教育.2014 (09)

[4]尹卫东.我国当代意象油画的表现语言[J].艺术教育.2013 (02)

[5]牟宇宙.意象油画本土化语义的阐释[J].民族艺术.2013 (01)

[6]林鸿平.新时期我国意象油画的艺术特征探析[J].大舞台.2013 (07)

3.古典油画与当代油画创作差异分析 篇三

关键词:古典油画 当代油画 差异分析

中图分类号:J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b)-0206-01

1 古典油画的创作特征

1.1 古典油画的绘画方法和技巧

透明覆色法比较常见,这种方法步骤比较繁杂,具体来说是先用油画底料做底子,然后待其干透之后,磨去之前的颗粒,然后,再用铅笔仔细的起稿,接着用熟褐等染料对其勾勒轮廓并且加以调色,这样效果就如同一副旧照片,在这之后,用色油给油画上色,一层干透了之后,再上一层,就这样层层累积,最后可以出现一种镜面的效果。最后,待油画干透了,再上一层油,这样就得到了油画的成品。不透明覆色法又被人们称作多层次的着色法,顾名思义,这种绘画方法跟透明覆色法相反,在绘画时,先用单个的颜色绘画出所画物体的形状,然后再用颜料进行多层次的塑造,中间的部分,颜色比较后,阴影的地方颜色比较薄,这样就形成了明暗的对比,显得富有层次感,在十九世纪之前,很多油画家都采用的这种绘画方法,直到十九世纪中叶,不透明覆色法才被不透明着色法所取代。

1.2 笔法上整体与细腻相结合

笔法上注重画面的整体性,在局部笔触处理上却显得非常细致。这样的创作方法能够将块色在画面中集中起来。使色彩的整体感更为强烈。古典油画的画家们在作画时注意自己的笔法的使用,由原来强调全局色彩发展为对细节色彩的描绘,画家笔下的物象与画面的中心焦点相统一,更加加深了画面的真实感,实现了视觉效果上的整体与细腻的完美糅合,增加了画面的真题美感,然而却在细微处也体现了古典油画的神韵。

1.3 创作理念上的纯艺术性

古典油画在画家心中被视为纯艺术性的产物,它与物质世界的世俗因素相分离,有自己的一套艺术氛围。古典油画的画家倾向于临摹真实存在,通过艺术的手法再现现实,为真实存在增添艺术色彩,赋予了油画艺术创作的气息。古典油画给我们的是纯艺术的享受,画家本身也享受古典油画带给他们的纯艺术感受,并且在创作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力。

2 当代油画的创作特征

2.2 创作理念及方式的丰富性

当代油画丰富多彩、多种多样,每一个时代都会赋予艺术作品不同的时代特征和时代内涵。在社会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当代,我们所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却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破坏,自然风光已经不再是人类每天相伴的景色,自然已经逐渐远离人类的视野,尤其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式各样的高楼大厦此起彼伏,当代人尤其是生活在都市中的人接触到自然,感受自然风光大都来自于图像。而油画作为承载图像的重要方式之一,再加以其本身的艺术性自然受到了人类社会的广泛关注,油画的创作理念也为了迎合社会不同阶层及不同群体的需求发生了改变,由单一的为欣赏而作的油画逐渐发展为教育性、观赏性、收藏性等多元化的创作理念。画家们的创作内容也与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自然当代油画的丰富性便显现出来;另外,加之以现代制造工艺水平的大幅提高,油画以不同的方式出现在人类的生活中,因此,可以说丰富性和多元性是当代油画最为显著的特征。

2.2 绘画风格的开放性和独特性

随着照相技术的发明,曾经使得一大批人开始怀疑绘画本身的必要性,尤其是人物画的存在被认为没有照片来的真实。后来随着绘画艺术和创作流派的发展,油画本身的意义又重新突显出来,正如康德所言:“我们眼能见的不是实物的本质,而是它的表象,实物的本质是能通过人脑来演绎”。换言之,油画便是通过人脑对客观事物做出真实的反映,这种经过思想的方式更能比感官体验来的真实可靠。当代的油画画家是用自己的绘画风格在作画,当代的作品在整体风格上都展现了画家独特的创作技巧和创作特色。当代油画以一种更为开放、自由的方式观察和再现社会现实,体现了丰富的艺术性。

3 古典油画与现代油画创作的差异性分析

3.1 在精神表达上的隐晦与激化

由于受不同时代背景的限制,古典油画时期为等级观念强烈,对人的思想束缚较为严格的时期,一旦其油画作品反映了对教会、皇族等的讽刺和批判,古典油画时期的画家们甚至面临着生命的威胁。这在后期的抽象派和印象派画家的作品中可以明显感知,画家们通过一种比较隐晦的方式展现其精神表达的内容,尤其是在民族文化性的反思和批判上更是如此。而当代油画的创作背景是开放自由的时代,这是一个对艺术有着极大包容性的年代,对艺术创作给予了极大的自由和发展上升空间。当代油画家可以随意在其作品中表达个人情感,将个人思想体现在绘画上,并且使得这样的精神表达得以激化,引起观众的共鸣,达到绘画与心灵的统一。

3.2 现实与思维表达

古典油画作品讲求写实技术,因此,在创作上画家们大都直接临摹实物通过现实再现的方式以力求逼真的再现物质原貌,现实表达是古典油画作家追求的创作境界,他们渴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现实事物和环境的理解和感受,并且将现实逼真的展现在画面中以寻求一种现实美感;而当代油画作家却与古典油画家有着极大的不同,他们在创作前会对现实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在观察后将个人情感和思想融入到绘画作品中去。因此,当代画家在油画创作上更多是倾向于思维的表达,是借油画创作抒发画家个人的内心情感和价值观、世界观。当代油画更加体现了画面整体的生命力和活力。因为他们是基于绘画本身的创作艺术,却在油画中融入了油画家的个人思想情感,将思维表达体现充分体现在油画中。

3.3 坐忘与宣泄

“心斋、坐忘”出自于庄子,是一种静坐的姿态,讲求一种身心上的相忘的生命状态,古典油画画家就倾向于这样一种情感表达,在创作时他们往往会将个人情感暂时坐忘,“心不动故”“形都泯故”实现内心的沉静。他们是在以一种回归生命原始状态的单纯心理来进行油画创作,因此,说古典油画的创作是坐忘中进行的。而与古典油画截然不同的当代油画,画家倾向于个人内心情感的宣泄,是在油画创作中极大的融入了个人情感,将自我内心宣泄与油画创作巧妙的结合在了一起。

综上所述,古典油画发展到当代油画经历了漫长的时期,在跨越了几个世纪的历史长河中,古典油画的精神底蕴与当代油画正完美的实现了融合,当代油画也在时代的进程中发展出了独属于其本身,拥有强烈时代特征和丰富多彩的创作特色和风格。

参考文献

[1] 张秀时.美术大观[M].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72):18-20.

[2] 张育英.中西宗教与艺术[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216-227.

4.油画个人简历 篇四

3.1 现代油画的绘画技巧:现代油画的绘画技巧越来越多,是现代油画对传统油画超越的表现之一。随着油画的发展,油画家们努力尝试着发展油画的绘画技巧以及新的制作方法。现代油画的绘画技巧和方法是多元的,画家可根据不同的表现主题运用不同的形式材料,甚至是多种材料的综合运用,是对传统油画绘画技巧和画法的囊括及发展。绘画技巧的丰富和多元以及绘画方法的综合和创新,现代油画超越了传统油画的单一表现,现代油画的绘画技巧是对传统油画的继承与创新,让现代油画家们有了更多的油画创作方式和方法。因此,现代油画的绘画制作技巧越来越丰富,是现代油画对传统油画超越的表现之一。

3.2 现代油画的时代印记更强:现代油画的时代印记更强,也是现代油画对传统油画超越的表现之一,这与现代社会的精神需求以及时代要求是息息相关的。以往的传统油画的写实、单调并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审美的需求,现代社会需要的是个性的解放、思想的解放,主张人的个性的创造,真实的反应和记录着时代的脉搏和需求。现代油画更具现代审美特色,更能符合现代人们的审美需要,也最具有市场价值。现代油画融入了太多的社会因素,才造就了现代油画在文化中的地位,从绘画的某些层面超越了传统油画,贴近现实,与时俱进,这就是现代油画的特色。因此,现代油画的的时代印记更强,也是现代油画对传统油画超越的表现之一。

5.油画棒教案 篇五

2课时

设计策略:

突出三个结合:

1.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结合。2.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3.教师示范与当堂训练的结合。

教材分析:

在此之前我们学习了简笔画创编,油画棒的基本涂色方法,本节所学内容是油画棒的渐变技法,为上节课的一个补充和延伸,与之前的技法相比更加具有灵活性,从而处理画面的效果更加活泼生动。学情分析:

由于我校学生属中专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我们以培养兴趣为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部分同学对油画棒有一定了解的,可起学习骨干作用,从而带动课堂学习气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及能力。加之学生自己的一些发挥,预想画面效果应该更加丰富多彩。教学设计:

课前部分先以复习导入,范例引入,简单明了,让学生回想之前所学的知识,并明确学习目的,产生学习兴趣,本课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课堂中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小组讨论,分组发言的方式解决问题,实践训练为主要部分,进行教学。在教学中不以教师的教为主导,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教学的新课堂,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能力。教学目标:

1、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油画棒渐变涂色的方法。

2、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将油画棒渐变的涂色方法运用到幼儿园实际教学工作和美化现实生活当中。

3、培养学生热爱家园、热爱自然的崇高情感,使学生在德、智、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教学重点:油画棒涂色的各类渐变方法。

教学难点:油画棒涂色的各类渐变方法进行有趣味的创作。教学工具:

1、教师:油画棒各类渐变的涂色方法范画若干、油画棒、笔、小刀等。

2、学生:收集素材若干、油画棒、笔、小刀等。教学方法与手段:

基于学校美术课程教学现状——学生对理论课学习缺乏兴趣进行反思,提出了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按照分析解读问题——讨论分析——提出解读问题的方案——课堂练习——自评互评——教师总结等多个环节进行的基础教学。教师采用提问、辅导、总结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在讨论、分析、实践中共同学习。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复习导入,出示范例。

二、讲授新课: 教师活动:

(一)概念:

教师启发大家从字面的意思去理解什么是渐变,最后总结。教师总结:

渐变,逐渐发生改变。这里是指柔和晕染开来的色彩,从明到暗,或由深转浅,或是从一个色彩过渡到另一个色彩,充满变幻无穷的神秘浪漫气息。

(二)学习油画棒涂色的渐变方法意义所在。

1、有利于培养大家善于发现生活中美的事物。

2、学习油画棒的渐变技法应用于实际教学与生活之中,为制作玩具、教具及幼儿园环境布置提供基本的技能和方法。

逐渐改变,由深转浅,一个色彩过渡到另一个色彩 实用

(三)油画棒渐变的分类。

1、单色渐变

2、双色渐变

3、多色渐变

(四)油画棒渐变的巩固练习。学生练习:

拿出学生课前准备的未上色的画稿,运用本堂课所学技法,表现画面色。设计意图:

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使其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活动中,完成本堂课的活动。同时激发学生对美术艺术文化的学习以及持久兴趣,积极主动的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和研究。学生分别练习,并且得到巩固。

(五)师生共同评论: 教师活动:

完成后,教师把学生的作品放到讲台上,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自评、互评。然后教师从作品的总体设计、比例、色彩、技法、最后效果上进行总评。(以鼓励为主,对作品中存在的问题评价并提出改进方法。)学生评论: 进行自评: 进行互评: 设计意图:

(六)教师示范:

教师活动:当堂示范一种学生没有想到的类别。例如:头发的处理。(多色渐变)

1、材料:油画棒、图画纸、铅笔等。

2、制作方法及步骤:(1)设计:

在图纸上设计出带有头发的脸和形态,要有个性表情,有趣可爱。最好是表情搭配协调、有故事。我们共同设计一张《我的妈妈》。(2)头发的制作:

1、先把头发涂成多色渐变。

2、再盖上一层黑色。(平涂法)

3、最后刮,可刮直线、波浪线、电话线等等

4、调整装扮完成

6.油画风景写生心得 篇六

10月份中旬,我们开了油画风景写生课程。老师带领我们前往济源王屋山进行写生。

下边,首先谈谈我对油画风景写生的理解和看法。油画风景写生及其意义 :

风景画是以大自然为题材的绘画。其审美价值的高低在于作者是否真实完美地表达出自己的审美理想,使被描绘的景物传达出人的神韵和生活气息,能否体现出民族的审美情趣。通过所描绘的景物来抒发情怀,引导观者的参与共鸣,并给予美的享受。

风景写生是油画家很注重的一种观察,是感受自然,体验生活,历练、提高自身素养的重要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写生不仅仅是画画,更重要的是体验,酝酿心中的意境。为使画面的构成和谐而具有美感,还有地域特点和画家的情感合拍等因素,“删繁就简”、“查漏补缺”是很好的取舍手段。色彩搭配的是否对比响亮、协调美观、情境合理,直接关系到作品的成败、优劣。对一个风景油画家来说,积累丰富的写生经验,真实地描绘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表达出对自然的理解、感怀和认识,以此才能抵达美感追求的最高境界。发现美是艺术家的首要任务,艺术家的眼睛是敏锐的,也是具有穿透力的。画家面对大自然时,会在事物表象中发现内在的韵律,这韵律在画家的内心世界中构成美感。

我想要探讨的是油画风景写生作为绘画专业的基础课程——画家到大自然中去“师法自然”,培养画家良好的视觉阅历和高雅的审美能力,同时锻炼画家体会自然、观察自然、归纳自然和表现自然的能力,吸收传统师承方法的宝贵经验——有着其他写生课程所无法取代的意义。风景油画家要达到绘画艺术的最高境界,需要画家付出千百倍的辛勤努力。

艺术是心灵的写真,只有真诚才能动人。我在写生过程中,渐渐对油画风景写生有了一些体会和感受,认为任何一个画家都难以避免原生态景物的“挑战”,如果蔑视自然写生,初学者就会显得很盲目,画得杂乱无章,既没有主题,又无法感染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一是没有用心灵观察感悟自然;二是掌握色彩基本原理的能力不够;三是绘画基本功粗浅,造成不能够驾驭画面。作为初学者,我认为应该多画多思考多尝试。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经常到大自然中去写生,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提升认知能力和感悟能力;二是用心去体会和感受物象,认真观察景物的内在美,从内心深处去感悟自然万物的美好属性;三是多尝试用主观色彩去概括物象,不要一味“对景写生”;四是多看古今中外大师的作品,从中体悟色彩语言的准确表达方法;五是要广泛阅读古今中外与油画艺术有关的文学、哲学、音乐学、影视学、戏剧学等书籍,把个人经验汇入整个文化的源流,以此训练自身更高的艺术境界。

油画风景写生的观察方法:

首先,观察是首要因素,在还没有观察之前,不要急于动笔,先观察,后思考,然后再考虑画面的色、光、点、线、面和所承载的意义。实践证明,针对一个要写生的风景时,我们要用近一半的时间静静观察,反复揣摩眼前的物象,通过充分解构与分析,深思熟虑后开始严谨地构图。作为画家,要培养独到的观察力,比如面前的景物,什么地方使你激动,什么使你产生“诗情画意”,要在整个写生的过程中,紧紧抓住这个令你心动的兴奋点,至于画面中的其他景物皆为陪衬,这样写生起来,就会随心所欲,体味出运笔写诗的感觉。在写生的过程中,善于观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一处极为平常的景致,你也会觉得“有味”,突然产生创作冲动,有种值得一画的欲望。

油画风景写生和室内写生最大的区别在于,油画风景写生可以让画家获得一种既新鲜又兴奋的感受,作画时充满激情。这种感受和激情是单纯待在画室里所难以取得的,它是一种带有个人真挚感情色彩和强烈乡土生活气息的审美体验。

油画风景写生和室内静物写生都要求画家对所面对的客观事物进行认真的观察和思考,对物象进行具体分析和取舍,根据艺术需要经过归纳、组织,使画面结构与表现语言整体概括,富有生气,达到形体与色彩、刻画与表现,整体与细节等各种因素的和谐统一。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经营画面,运用光与色、明与暗、节奏与韵律等视觉语言,充分发挥主观表现功能,把对客观物象的认识转化为主题的感受和情感的抒发。

油画风景写生的色彩:

对自然写生,首先要采取定什么色彩,表达什么样的感情,定调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每个人对自然的感受,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所以画家们对同一个景物写生,表现出来的画面也是不相同的,怎样表达景物,怎样用自己的感受,把自然唯美的表现在画面上,进而达到欣赏者和你产生情感共鸣,重点就在于如何运用色彩语言的表达能力。对自然的感悟深浅程度,取决于一个人的意境历练的深浅程度。因此,许多油画家对同一个景物写生后,会出现不同的作品,意境是每个人内在思想的体现,加之画家对大自然抒发的情感,表现的技法,也存在着个体差异。油画风景注重光影与色调,调子要定准,用色要准确,避免反复描摹,防止匠气,尽量要一气呵成,始终保持画面的通透感,不浪费时间。因为光线透视,很可能在几分钟内,或几秒钟都会影响色彩透视,打乱你最初的意境,色彩微妙变化,也会使你束手无策。比如我们在秋季写生,时间是15∶00点以后,这个时间的自然色彩变化差异是非常大的,而且这个时间的色彩、光线、光影、明暗都是最佳时机。如果我们每个环节都不按写生正确方法操作,这幅作品就会杂乱无章,色彩不明快,画面不生动,所以,进入画家视野的景物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就是定调问题。

油画风景创作的提炼 :

大自然赋予我们美的景物,所以我们要用生命去阅读大自然,并在写生中提炼意境和主题。有时我们会面对一片杂乱无章的山间树林、杂草、乱石等无从下笔,这时,应先确定景物的大体走向,并对其适当地予以归类,有时是形的统一,有时是色的组合,均应根据画面的需求加以分析和把握。

多年来,笔者一直坚持风景写生与创作相结合,在写生中进行创作,受益匪浅。对于一些长期在室外写生的画家来说,只有把写生和创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所创新。把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束阳光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会以及独特的艺术语言和风格追求。笔者认为,这是写生的最高境界。如果写生只是按部就班,看到什么画什么,很被动地跟着客观事物的形状和色彩走,不加入自己主观的情感和想象,写生将没有任何意义,而创作就更无从下手。那么,怎样才能把写生和创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必须要有量的积累。要多想、多看、多动手画,熟练掌握油画材料的特性。多去体验大自然,做到能够熟练地把大自然中各种美丽斑斓的颜色搭配出来,把千奇百怪的形状表达出来。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的勤奋努力和全身心地投入,需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意志,做到“笔不离手”。第二,还要了解古今中外的大作和与其有关文化的源流,提高自己的见识和审美能力,这是写生的基本要求,更是创作的基本功。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精神和意志,具备了这样的感受和激情,具备了量的积累,才能真正把写生和创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把自己的情感和个性语言真正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去。第三,把写生当做创作来完成。在写生过程中,不要一味地跟着对象走,在造型上要多变化,大胆取舍;在色彩上主动用主观色彩再现对象,把自己的心理感受表达出来。

寻找适合自己的绘画语言:

优秀的油画风景作品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化语言。油画风景中的个性化语言是画家将自己的审美与情感融入到客观自然环境中,并以独特的表现手段呈现出来的视觉形式,它涉及构图、色彩、明暗、笔触、肌理、意境等多种因素。风景油画的个性化语言的形成和完善,则与特定的地域景色、画家的审美观有关。

任何一种创作都离不开生活,油画风景的创作也需要从写生中得到灵感,引发错觉。写生时画自己想画的,表达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并把这种兴奋运用到创作中是非常必要和有益的。写生本身就带有创作的意味,如吴冠中的油画风景有着中国画的韵味,点、线、面的结合、色彩的轻盈等,无不体现出他对景物的理解,在写生中搬动画具,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组织到画面中去,充分体现出他的审美观。贡布里希说过:“绘画是一种活动,所以艺术家的倾向是看到他要画的东西,而不是画他所看到的东西。”我们不可流于外表形式地模仿照搬,应该从提高自身修养入手,在主观内化的前提下才能在创作中流露出来。

陈晓明

美教油画2班

7.油画个人简历 篇七

关键词:当代绘画,图像普及,图像借鉴,绘画语言

引言

当代油画创作中的许多作者以图像借鉴为手段,将图像融入自己的绘画艺术中,创作出了颇具艺术特色的绘画作品。本文就此现象进行专题研究。所及“图像”概念是指各类摄影图片资料。

自1839年法国的达盖尔(Louis Jacques Mand Daguerre)发明光学仪器以来,图像和绘画的关系一直是画家难以回避的一个问题,一部分人认为照相机的发明取代了绘画,如法国画家特拉罗修就曾无可奈何地感叹:“绘画从此完蛋了!”[1]而一部分画家则利用了照相机的问世,借鉴图像用于绘画创作。事实证明,绘画并没有消亡,照相机作为一种新科技的产物,它方便艺术家随身携带,便于抓拍,其大量的图像可以有效地帮助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

“图像”不但大大丰富着人们的生活,也促进着绘画艺术的发展。一些画家将图像作为绘画的辅助资料,丰富了绘画艺术的素材;还有一些画家对图像作了深化处理,将其有机地融入到绘画创作之中,从而丰富了绘画的表现语言。

在西方,沃霍尔(Andy Warhol)、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卢卡·托马斯(Luc Tuymans)等曾利用图像辅助绘画创作;在中国,人们更能从张晓刚、刘小东等一批活跃在中国当代的艺术家的作品中明显地发现借助图像的痕迹。借鉴图像丰富了艺术家的创作素材,使中国当代油画更具多元化。

一、中国当代油画中图像借鉴的现象

随着照相机、摄像机、扫描仪以及电脑的普及,拍摄图像和传播图像越来越便捷了。这极大地方便了绘画创作,现在,许多艺术家借鉴图像来进行艺术创作。其中,部分艺术作品借鉴了图像的形式构成;部分艺术家追求图像的精密写实。对于图像的借鉴在中国当代油画创作中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在许多油画作品中都有所显现。

(一)部分作品借鉴了图像的形式构成

一些画家在他们的作品中借鉴了图像的形式构成,如张晓刚、喻红、刘晓东……。我们来看张晓刚的《大家庭》(图1),这张画用较为单一的黑白色调、模糊的人物形象、简单的背景,突显老照片的感觉。脸颊上的粗糙光斑以及领巾的鲜红,仿佛是对照片进行了特殊处理,增加了画面的视觉效果。姑且把其作品背后的观念搁置一旁,单从绘画本身的视觉角度去探讨,在作品中巧妙地借用“老照片”作为自己的创作语汇,单色调的画面减少了繁多复杂的色彩对画面的视觉心理干扰,引导观众关注人物的表情、动作和光照效果,使观看者仿佛置身于时光档案馆中,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

在喻红的作品《目击成长》(图2、图3)中,她将自己的旧照片与女儿现在的照片相互对比,形成自己和女儿不同生活环境的比较。在图2中,小时候的喻红(左起第一)穿着鲜艳漂亮的裙子和小朋友们在礼堂前微笑合影。如今,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她的女儿在与其年岁相仿的时候不但可以穿着漂亮的花裙子,而且已经可以去金字塔旅游了。这些作品的并置对比,让观众在观赏作品的过程中有交错时空的感觉,并引发观众的思考。这个时期,她的作品大多数是以现成的摄影图像为参考素材,这些带有纪实意味的绘画作品,给观者提供了清晰可见的历史线索,让人不禁感叹岁月的变迁。此外,在许多纪念性的生活照片中,人们很喜爱直面镜头,而画家也把这样一个属于照片的,带有一定趣味的特征在画布上有意保留下来,让观众在观看绘画作品时也能产生一种类似影象叙事的感觉。

刘小东也经常利用一些生活中的照片作画,其绘画对象往往是一些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普通百姓,他喜欢用粗犷的表现手法描绘人们的生活状态,把生活中新鲜与真实直接延伸到作品中,如《仲夏》(图4)、《晚餐》、《张元向宁岱求婚》等。刘小东的作品有一种镜头感,能使观者融入画面中的情节,正是这种专属于照相机的瞬间定格的特点使刘小东作品流露出自然的生活气息。正如贾微、蓝皮编著的《缤铁:1979一2005最有价值先锋艺术评论》一书中所说:“他的人物造型具有模特儿摆不出来的生动感,色彩也突破了油画传统色调,而具有图像的真实感”。

还有一些画家利用了摄影图像中镜头模糊的特点。在摄影过程中,快门速度过慢时,拍摄运动的物体(或拍摄时相机晃动),图像会产生边缘模糊的效果。德国画家里希特说:“我对人们每天大量使用的摄影感到震惊。忽然间,我以一种新的视角领悟它……它为我提供了崭新的观点。”[2]他在借鉴图像时就运用了图像模糊的效果,如《下楼梯的女人》(图5)中人物和楼梯被他有意的模糊处理。比利时画家卢卡·托马斯则将图象经过简化转变成绘画形象,他用电影剧照或照片中提取的素材进行创作,从他的许多油画中(图6),我们可以发现原有的图像细节被画家隐去,留下简单的轮廓或模糊的影像,从而形成了一种具有个人特色的绘画语言。

或许是受到西方绘画思潮的影响,亦或是东西方当代油画创作者思考过程的暗合,一些中国当代画家在绘画作品中也对图像中模糊感觉对画面产生出的特殊效果有所表现。如徐唯辛《劳动者之歌》(图7)、祁志龙《无题一号》(图8)就体现出此类的摄影语境。徐唯辛画了几十个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头象,组成《劳动者之歌》系列,他用模糊人物边缘轮廓来丰富画面的效果,劳动者的肖像和服饰具有很明显的行业特征,在形式上就像一组放大了的标准照片。祁志龙画的一系列的女军人形象也把边缘进行了模糊处理。除此之外,在绘画作品中借鉴这一图像特点的艺术家还有许多。

摄影和绘画同属于视觉艺术范畴的不同领域,两者并不是绝对的孤立存在,它们之间的艺术语言和形式是可以相互启发和沟通的。正如我们经常发觉在优秀的摄影作品中借鉴了油画的颜色、构图一样,在油画创作中合理地借鉴摄影图像的效果也是可行的。

(二)部分艺术家追求图像的精密真实

中国一些古典油画风格的画家,热衷于对精密真实效果的探讨,画面呈现出比照片“更真实”、“更清晰”的效果,同时显示出这些画家的写实功力。

在靳尚谊先生的《塔吉克姑娘》、《青年歌手》之后,杨飞云、王沂东、罗中立等画家在题材上选取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人物、景物,用古典写实技法进行描绘,推进了赋有中国特色的写实主义油画风格。他们把照片作为辅助资料进行创作,力图达到一种精密真实。杨飞云在1989年时期创作出《唤起记忆的歌》(图9),表现手法细腻,画面效果真实。画家描绘得十分细致:如画中植物的茎脉、凳子的纹理以及被微风轻轻掀起的窗帘都被画家刻画得非常精致,烘托出画中女青年安静自然的青春气质,她的嘴角微微张开,似乎正在呤唱着。《深山里的太阳》(图10)是王沂东的绘画作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在刻画人物时不但注意对人物衣纹的处理,而且强调自然环境状态,如这幅画中对背景中的黑色石头、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的积雪的处理,都是画家巧妙得结合了摄影图片。

摄影的镜头就像个忠实的记录者,它将事物的真实状态再现在观者面前。但是需要明确的一个前提是,艺术不是完全的再现,这并不是说艺术和再现是不相容的,艺术和再现在此类型作品中是叠和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油画受到美国照相写实主义的影响,涌现出了像石冲、冷军这样的画家,他们对写实技法进行深入探索,在他们的画面中对象有如微距镜头下的高清晰写真,这是借鉴了西方的照相写实主义(Photorealism)。在石冲的一系列油画人体作品中,他先将人体置于环境装置中,然后拍摄成照片,再对照片进行“复制”。1996年石冲的《今日景观》(图11)是此类型的代表作品。作品尺寸与真实场景的完全相同,刻画得很逼真,具有可触的震撼感,女青年提着鸽子笼在静止的水面中站立,被硕大的窗格型玻璃缸隔离,使画面散发出时空凝固般的窒息感。画面中的水面、报纸、玻璃、人的皮肤等不同的质感被表现得非常充分,观众在观看原作时几乎可以产生一种以假乱真的错觉。而冷军的许多静物题材的作品中,会选取木纹做旧、生锈铁皮、各种模拟物质的表面质地等来作为他的绘制对象,这都是为了追求图像的精密真实。他们的作品有着“比照片更精密”的逼真效果,更充分展示出有别于他人的写实功力。需要补充的是,如果没有借助图像,画家完成这样一幅油画会碰到很多困难,比如,在画特定的人物题材时,模特就无需一直待着给画家画,而且,在表现画中的各类材质时,借助于图像就要简单轻松一些。此时,图像的优势就显示出来了。

(三)中国当代油画中的图像借鉴现象

以上我们谈到了部分画家在作品中借鉴了图像的形式和构成,部分画家追求图像精密写实的表现。其实,在绘画中进行图像借鉴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

有时在进行主题性或历史性题材创作时必需借鉴图像。董希文在1952年时授命创作油画《开国大典》(图12),他需要还原开国典礼时的历史场景和出现的领袖人物。在这幅画中出现的毛泽东、周恩来等人都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历史领袖,画家必须借助图像资料才能把人物画“像”。陈坚的作品《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中也出现了大量的历史人物和当时的环境场景,其中也必须借助到图像,类似这样的作品还有许多。

有时,我们写生时受到一些条件限制而无法当场完成绘画,那么,用照相机拍摄下来带回去画就很方便了。如果我们平时在外出时就注意图像素材的收集积累,有需要时就可以挑选出其中一些图像来作画。有的画家甚至没有去过某地,但是借助图像也可以画出当地的风土人情来。

画家可以借助图像画出各种不同风格的画来。除了一些写实主义的绘画作品中借鉴了图像,在一些其他风格流派的绘画中也有借鉴图像的情况,如表现主义绘画、超现实主义绘画、波普绘画等。

艺术家除了可以根据创作构思收集图像资料以外,有时,一幅好的图像也可以反过来启发艺术家的创作构思。图像因为具有快捷、方便、直观等特点,所以,许多画家在作画时都会借鉴图像。

二、油画创作中图像借鉴现象的分析

前面所讨论的作品类型,具有比较明显的图像特点,但这些作品只是借鉴了图像,我们仍然可以很强烈地感受到画家的个人风格和绘画语言。

正如照相写实主义的代表画家克娄斯所说:“人们通常觉得根据图像画画,会使不同的对象在画面处理上效果大同小异。我认为,其实根据图像来作画,和当场写生一样,都会画出各不相同的效果。一些人注重实际对象给予的感受,另一些人更相信图像提供的信息。”[3]

图像不仅可以客观还原对象,也可以捕获到人们瞬间感受到的奇妙印象。画家利用了照相机的功能来截取画面,把大自然的景象从整个空间里剥离出来,再对图片进行选择,汲取灵感作画。不同的画家,因为他们对图像选取的兴趣点的不同,也因为他们的技法、手段、材料等方面的不同,使得作品具有不同的风格。虽然从如今各类型的绘画展览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许多绘画作品虽然借助了图像来进行创作,作品的风格和形式也更多元化,但是就作品本身而言却有优秀和拙劣之分,恰如其分地利用照片会使作品显得更具真情实感,而仅仅生搬硬套却让作品失去生动性,我们对待照片的方法和态度直接影响着作品的质量。如果对照片不加改动直接照搬,作画者缺乏思考和主动处理,作品就只是一种复制。因此在本章节,我先根据事例分析一下作为创作素材的图像借鉴,以及作为艺术家自身审美取向的图像借鉴。

(一)作为创作素材的图像借鉴

过去,大部分画家普遍利用速写作为创作的素材。19世纪,列宾画《伏尔加河上纤夫》总共花了三年时间,其中,仅前期大量的人物速写和单独的人物肖像写生就占用了相当长的时间。中国画家王式廓为创作《血衣》,从1953年到1959年一直坚持深入生活,用速写的形式搜集了大量的农民形象,1959年画了素描稿,之后他便是根据草稿完成了这幅油画作品。

而现在,越来越多的画家利用图片素材来进行创作。借鉴图像简化了画家复杂的绘画程序。在一般情况下,画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直接在生活中拍摄照片;在画一些特殊题材无法到现场拍摄照片的时候,比如题材涉及历史题材、异乡景物和一些新闻事件时,我们还可以利用二手图像来进行油画创作。

1、一些画家到生活中去,拍摄照片并有选择地进行创作。

摄影可以捕捉生活中的精彩瞬间,定格人物动态,这种拍摄自己身边的人或是周围发生的事的收集方式因为是自身经历,所以可以比较主动地调整画面和调动创作感受。

我们来分析一下英国新具象派画家霍克尼(Hockney·David)的绘画作品。他平时拍摄了许多亲密朋友的照片,并且经常借助这些照片来作画,他重视具体形象的刻画,如生活起居的室内摆设、家族亲戚与朋友的样貌。《克拉克先生和夫人珀西》(图14)就是根据他自己所拍摄的摄影图片(图13)所画。照片中克拉克随意地靠着椅子,扭头斜视,珀西右手叉腰,阳光从阳台上打开的门里照进屋内,逆光中人的面部显得较暗,双方抿着嘴,眼神迷离,一只猫在克拉克的腿上静止不动。单从图片上来看,房间的东西略显杂乱,左侧墙角的对角线使图片更繁琐,这其实就是一张普通的生活照。但是在霍克尼的绘画中,这张简单的照片就派上了大用场。在根据照片所创作的这幅画当中,左侧墙面被简略,从而拓宽了空间,画面因此具有对称的形式感。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会发现画家保留的或重新设置在画面中的物件似乎有特殊意味,比如电话、花瓶。这有点类似于电影中的道具,在照片和绘画作品中,克拉克夫妇既没有语言沟通,也没有眼神交流,电话似乎是他们唯一可以沟通的道具了。而处在逆光中的花卉颜色透明,不但衬托出房间的整洁,彰显女主人的生活品质,更打破了画面过于安静和沉闷的一种状态。

我们再来分析1917年毕加索(Pablo Picasso)根据照片(图15)绘制的一幅看起来还未完成的画(图16),画中人是他的第一任妻子。先看构图,他选取了照片中的人物局部,顶部高度未做更改,画面下方切至脚踝处,不露出原本在照片中因拍摄透视而显得过大的脚部。这样构图上不但更饱满,人的动态没有因为裁切而不完整,反而更舒展更整体。再看细节,颈部被有意识地拉长,项链的弧度因此更饱满;服饰上的花纹面积稍微放大,颜色更鲜艳立体;手中的扇面的三角形几何形状特征更明显,这些细节处的处理让绘画作品摆脱了照片的自然主义特征。画家的“有意而为之”,可以被说是他长期绘画的经验流露,更可以被理解成是经过思考和主动处理的效果。

无需赘言,上述两幅作品已经直观地向我们展示了亲自拍摄照片与后期绘画作品的关联与区别。

2、有时在画一些历史题材、异乡景物和新闻事件时,无法去现场拍摄图像,因此,画家会利用现有的或二手照片素材进行创作。

当我们创作特定题材的时候,尤其是历史题材的油画创作,需要表现特定的人物形象,特定的事件主题,有时就必须在旧报纸、杂志甚至网络上收集历史照片。如喻红的《目击成长》,她正是借助了家庭拍摄的照片,而本人无法亲自拍摄。而在创作历史题材时,旧报纸杂志就是必不可少的了。画家严培明1987年开始画以毛泽东为题材的巨幅油画头像,在此之后,他又画了李小龙(图17)系列,把一位中西方都引以为傲的功夫明星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画尺幅巨大,多以单色为主,近看笔触锋利,远观一气呵成。严培明在借助二手资料的基础上,发挥自己艺术个性才创造出了独特的个人语汇与风格。周伟华的《逍遥游》(图18)系列也是根据二手照片来画的,他把毛泽东、周恩来、梦露、邓丽君等名人形象在画面中重新组合,使画面产生一种诙谐的气氛,他在画面的内容和颜色上进行了简化处理,具有一定当代性。

在进行创作时,不可避免的会碰到借助相同图片的情况,但为何艺术家们所呈现给观众的作品又是大相径庭的呢?因为艺术家绘画风格,构思想法是充满个性的,经艺术家的手笔加入了个人绘画语言,最终呈现在观众眼前的作品和最初使用的图像就有了很大的改变。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涉及版权等问题,在借鉴二手图像时不能完全照抄图片,否则就不能算作是画家独立创作的作品。

法国的波德莱尔(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1821一1867)在1859年的《现实的大众与摄影》一文中提到:“摄影仅仅当作画家的帮手,才有存在的价值。”[4]这个观点似乎有点极端,不过也提示我们,只有合理地运用摄影图片、主动处理、才能搞好油画创作。

由此可见,不管是自己拍摄照片或是借鉴二手照片,都不能简单地模仿照搬,要学会取舍,借助图像只是其中的一个手段和环节,借助图像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画面的最终效果服务。

(二)作为艺术家审美取向的图像借鉴

在不同的时期,绘画都有属于某个年代的艺术特点,它是当时人们审美取向的真实反映。从古典绘画中真实、细腻的表现手法到印象派、后印象派绘画中强烈的个人绘画语言都折射出人们当时的审美取向。自从照相机被发明以来,绘画的再现功能一定程度地被摄影替代了,然而摄影所制造出的图像却给了艺术家启发。有时图像捕捉到的画面是人的肉眼无法观察到的,有时图像中的色彩和我们实际观看景物的颜色也有很大的差距,甚至图像还会出现变形、扭曲、夸张的强烈透视现像,这些图象特点开拓了部分艺术家的创作思路,他们把图像特点揉合到绘画风格中,找到自己的艺术审美取向。在我们观看当代的各类展览中,可以很容易发现许多艺术家在形式语言上对图像有所借鉴,他们的作品具有较强的现代特征。

例如在本文第一章节中提到的张晓刚、喻红等人的作品。在他们的作品中,图像并不是简单的绘画创作的参考素材,而是借鉴图像,深入地挖掘图像语汇。我们来分析一下张晓刚的这个系列的作品。在这两张画中,(图19)画家并没有完全对着照片作画,在人物刻画上也不是完全写实。画家对于图像的借鉴,在这里更多的是指借鉴一种图像的某种视觉语言,比如黑白照片的效果、标准照片的尺寸,在拍标准照时我们人的脸是正面对称的,并且会注意衣领和服装等细节部分。张晓刚把图像的这些特点融进绘画创作,从而形成了自己的一种艺术风格取向。

艺术家在不仅在摄影作品中找到了自己的审美取向,计算机制造出的数字图像也给了画家许多启发。如今,photoshop等图像软件已经是相当脍炙人口了。这些软件给图像的生成和修改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它可以把图像加以艺术处理,除了有复制、剪切图像等功能以外,还能锐化、模糊、改变色彩等。数字图像把三维立体转换成二维图像,产生具有平面效果的数字图像,经过电脑处理后的数字图像有可能比原来的照片色彩更艳丽,造型更醒目。伴随着家用电脑的迅速普及,数字图像产生出的强烈的视觉刺激和趣味效果被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关注。一些艺术家由此发展出一种审美取向,如岳敏君(图20)、钟飑等。这种绘画风格从20世纪末至今在一部分艺术家的绘画作品中常常可以见到。

摄影图像、数字图像和绘画同属于视觉范畴,但它们之间是互通的。一张图片可能引发艺术家关于某张作品的创作思路,一种图像风格也可能启发艺术家的绘画取向。在绘画向多元化发展的当代,艺术家借鉴图像作为自己的绘画取向,从而丰富了中国当代绘画的风格。

三、油画创作中图像借鉴的利与弊

“现代艺术家生活在一个机械的时代,我们有机械的方式来再现物象,如电影、摄影。对于我来说,现在艺术家是在表现内心世界——换句话说,是在表达力量本身,表达情感和另外的内在能力。”[5]

——波洛克

达盖尔对于自己的发明,只不过是想“对大自然本身的再现”而已,并没有想到会造成绘画与摄影之间的微妙关系。在今天的图像时代,艺术家既利用了图像所能提供的有利条件,也暴露出在绘画中进行图像借鉴的弊端。

(一)图像借鉴在油画创作中的作用

毋庸质疑,图像给油画创作带来了各种便利。在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创作一幅人物群像油画需要收集长达几个月甚至几年的资料,这些资料包括各类人物速写和素描写生、油画写生。由于照相机的原理与油画观察写生的原理非常相似,因此照相机一经发明就立刻成为绘画的得力助手。现在,越来越多的艺术家随身带着的不是速写本而是数码相机。图像还可以帮助画家快速记录下更加具体更加精确的视觉形象,这是画家肉眼无法一下子捕捉到的,这大大简化画家的作画过程。

照相机所拍出来的图像,节省了作画者把三维空间的事物搬进平面画布上所花费的时间。使画家有充足的时间研究和思考绘画的技法和表现力。有研究者认为,早在17世纪,维米尔已经在创作时利用了和照相机呈像差不多的暗箱,他有可能是将摄影图像投射到了画布上,然后再按照影像勾画轮廓与上色,因此,他的作品有时与摄影作品感觉类似。

现在,照相机的运用更加广泛,如陈安健2003年创作的《茶馆》(图21)系列,这一题材描绘的是茶馆中来来往往出现的各式人群,在画面中人物的大小悬殊较大,在取景上有时人物与物体被特意切出画面,这种构图上的与以往一些四平八稳、人物大小分布的平衡构图是有区别的。这种独特的构图形式正是画家受到了图像的启发,画面的透视关系类似于照相机的广角镜头在近距离拍摄时产生的效果。而要捕捉人物瞬间变化的自然动态,照相机更可以协助画家出色地完成任务。在钟飙的作品中,我们会经常地看到一些跳跃、跑动等幅度比较大的姿势,如作品《假如你可以,抓住我》(图22)中人物高高跃起的动作,捕捉这种瞬间动态时,如果不借助照相机,只是通过默写进行,难度较大。因此,照相机的瞬间捕捉对象、定格对象的功能方便了艺术家的创作。

图像在绘画中所起到的作用非常广泛,图像的特殊视觉效果启发了艺术家的创作灵感。我们既可以从里希特、卢卡·托马斯的作品语汇中看到图像带给画家风格样式的启发,也能从许多中国当代的油画作品中感觉到图像为其注入的勃勃生机。有这样一句话:“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同时就为你打开了一扇窗”,当19世纪的人们为绘画担忧之时,万万没有想到图像推动了当代绘画的多元化进程。

(二)图像借鉴在油画创作中的弊端

凡事都具有两面性,虽然图像借鉴的便捷、直观给艺术家的工作带来了帮助,也给艺术家创作带来困扰。借助图像进行创作给艺术家带来方便的同时,也让许多艺术家产生了依赖。我们知道,在图像并未普及的过去,速写既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艺术家进行创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而速写的训练是培养造型能力的重要训练方式。在用速写的方式准备创作草稿的时候,艺术家就已经开始主动处理画面了,到进入正稿阶段时,画面构图以及物体的分布、动态经过其主动的处理已经很充分和值得推敲了。而如今,我们可以发现,部分画家的速写技能正在退化,虽然可以照抄图像,但是不会画速写和默写,对造型缺少主动的把握能力。照相机成相与人眼所观察的方法上是有一定区别的,照相机是通过物理操作以照片的形式呈现,是没有经过主动处理的。而我们在绘画时眼睛是运动的,不可能像相机那样盯着某一点不动。在《新艺术的震撼》一书中,罗伯特·休斯这样叙述:“让我们来看一件物品,你的眼睛永远不是静止的。它闪烁不定,无意地、不停地左右动换。你的头与物体的关系也不是静止不动的。每一瞬间都引起一小部分位置上的改变,结果导致物体表面细微的差别。你动的次数越多,改变和差别就越大。任何看见的景物都是众多不同的‘一瞥’的总合”。[6]因此,用人眼观察最终呈现在画布上的作品是通过人脑主观的反映,它在记实的同时又加以了主观处理。

虽然图像可以提供给人们一种幻觉,但是这种幻觉有时也让人失望——它缺乏实体感,而且图像放得越大越往往显得单薄,而画家则可以通过自己的经验和丰富的绘画手段去弥补这种缺憾[7]。当然这也是建立在画家主观处理的基础上,如果照抄图像,会使作品大而空缺乏震撼。此外,经过器械制造出来的图像是无法和艺术家笔下的丰富色彩相提并论的。人的眼睛经过专业的训练后可以胜过科学设备的敏感特性,如色彩中的鲜与灰,冷和暖,深与浅的微妙变化,艺术家会更敏锐地按照不同的色彩比例调和产生丰富多彩的颜色,画家还可以通过自己对色彩的经验和认识进行主观地处理,创造出富有独特个性的色彩,但如果完全照抄图像就无法达到这种高度。

在构思一张绘画作品时,画家可以主观地加减和改变创作素材,对好的有特点的形状有意保留和强化,对破坏画面的成分减弱或删除。而相机是一个忠实的记录者,它对于拍摄物是不管好坏,统统收录。另外画面的笔触,造型,充满了画家的个人风格语言,各个画家都应有其专属的艺术特点,具备鲜明的艺术风格,相对而言,图像的表现形式就显得单一和简单了。摄影提供的图像是从现实生活中截取的一个片段,而我们了解现实生活需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如果只是机械的照抄照片,被照片所束缚,会使作品千篇一律,失去艺术家的个性,我们画创作时,对待照片的态度不能是一味的不加取舍的照抄,不能把绘画的作品简单的认为是一张照片的照抄与放大。一定要发挥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

由此可见,在油画创作中如果不能合理地借鉴图像,的确是会存在对创作不利的因素的。在我们学习绘画和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应当尽量避免和克服图像带来的负面作用。

四、结语

伴随着图像的普及,在中国当代的油画创作中借鉴图像已经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思考。

贾方舟在《读图时代的艺术选择》中说“21世纪,多媒体工具的发展和变革大大超出了人们想象。而图像传播的速度和范围更是无法预计的,人类社会已经迎来了‘读图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艺术家和观众都同样期待着文化社会的新变革。以现成图像作为艺术创作的基础和灵感的源泉,显然是这个无所不在的读图时代才会有的选择,而在读图的过程中引发出的绘画激情,产生了以绘画手段将图像升华为艺术的内在要求”。[8]

艺术家对于图像的借鉴使中国油画的表现形式更具多元化,同时,图像借鉴在油画创作中提供了很多便捷的功能。艺术家在图像中受到启发,有的艺术家借用了图像的形式构成;有的在油画形式上借鉴了摄影的视觉语言,如黑白、模糊、聚焦等;有的用高超的油画技法力图达到图像的真实感,还有一部分艺术家通过借鉴图像从而确立了自己的艺术审美取向。然而,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图像借鉴对于油画创作的弊端:片面地借鉴图像,简单的拼凑、复制,一味地追求图像带给人的强烈感官刺激,不注重绘画的语言和感受,而忽略传统技法的培养,会把艺术的传承生硬地切断。图像只是一个辅助工具,它可以帮助艺术家进行素材的收集。其实,多进行一些对现实生活的直接写生对于我们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锻炼造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绘画技能,还可以培养我们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力和理解力。

8.油画个人简历 篇八

关键词:绘画语言 写实 写意 关系

在过去两年的大学生活和学习历程,由于自身学习的专业方向在实践和运用的过程里度过了几个不同的阶段,同样在学习的过程中在不同的阶段出现了针对性的问题。通过学习作者学会如何运用手中的油画笔来表达对人物、风景的内心情感。两年的学习使作者对“油画”这门专业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不单纯是刚刚入学头脑中那种简单的理解。作者自己理解的写实,简单的讲就是“像”,接近真实对象。融入作者自己感情在所画对象上面:写意,主要表达的是画家的心境,想法,随心所欲,不一定要强调形体结构的严谨性。作者认为达到这样的境界会更难,需要扎实的绘画功底以及艺术修养。

英国大文豪塞缪尔·约翰逊说:“语言是思想的外衣。”诚然为了表达思想、抒发情感、交流意见,人们离不开语言。语言不仅是我们传播和交流思想的工具,而且是一种文化传统或者一种文明的载体,甚至它自身也是文化和文明的一部分,因此每门学科都有自身的语言,所以油画这个专业也有自己的语言,而且它的语言载体是特殊的,因人而异一支画笔、几种颜色在画布上给人传播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感受。

作者个人较倾向于写意性的油画语言绘画方式,通过专业写生实习的阶段,感受到了在室外画画与平时在教室里画画截然不同的地方。当与大自然进行约会时,就像给心灵上了一堂课,作为一位绘画爱好的学习者,置身大自然里会学到不一样的知识,在认识、视觉、心理都带来全新的认知。对大自然的赞美有很多,作者更想把它比喻成一幅画,把世间瑰丽的食物与景物都装进它的画框。

中国写实性油画家——冷军,是作者比较喜欢的一位中国写实油画家,他也是超写实主义油画的代表人物,他的绘画作品以独特的绘画风格给观赏者一种惊心动魄的力量感和张力,他的作品带来的感受更多的是纤毫毕现、精细入微,对待绘画不拘一格的态度。

写实油画是绘画者的造型基础能力,扎实的造型加上理性认识,果断严谨的判断对象的能力。

写意性油画的绘画方式有独特的魅力和神韵,有一种精神感召力,让人振奋,让人想到是兴酣笔落摇五岳,元气淋漓障犹湿,那种泼墨挥毫的状态。作者从学画画开始就很喜欢于小东老师的绘画作品,尤其是他的速写,在他的作品里面,看到绘画者在创作时的思路,时而奔放的像一匹野马,时而温柔的像一位害羞的女郎;时而带着一种热情,充满创作精神的态度,时而又像诉说每一幅创作背后的动人故事。写实性油画语言慢慢品味有一种耐人寻味的感觉,而写意式绘画方式细细品味会发现是一种有趣、活泼、生动的方式,而且一幅优秀的绘画作品,技法多样,并不局限于一种固定的方式,所以不管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最后的目的是一致的,呈现在观赏者眼里的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形成具有丰富感情内涵的,有生命力的、具有形式美感的视觉形象。

优秀的绘画作品里面都有各自的审美主题需求,在审美主题里面要有一定的艺术涵养,要站在不同的视觉和角度看待画面效果。

油画从写实向写意发展也是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程,从绘画思路,技法运用都有一种全新的认识,不管是用写实语言来表达还是写意语言来传达,它们直接都有一种融会贯通的效果,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其中任意一种语言不可能孤立的存在。

参考文献:

[1]王婧婧.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油画语言个性化探索[D].新疆师范大学,2007.

[2]陈志伟.论油画语言与油画风格[D].西北民族大学,2008.

[3]安金鹏.中国当代油画语言的发展历程与审美价值[D].重庆大学,2012.

作者简介:

9.油画展致辞 篇九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前夕,北黄海书画艺术促进会成立一周年之际,由东港市政协和中共东港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鲁迅美术学院“送艺下乡”走进东港——百度杯油画精品展”隆重举办,我谨代表主办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

鲁迅美术学院是享誉国际的高等美术教育院校,培育了一批批在多个行业卓有建树的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真可谓“桃李满天下”;同时也为我们奉献了许多璀璨夺目的艺术精品,让我们在接受美育和熏陶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从而更好地学习和工作,可以说鲁美学院是辽宁省教育界的骄傲和一面旗帜。今天,油画系的11位同学在他们授业恩师——鲁美学院名誉院长宋惠民教授的带领下来到了小城东港,“送艺下乡”,为港城人民献上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文艺大餐。

油画艺术进入我国已经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过程。在一个多世纪的实践与探索的历程中,中国油画家们广泛吸收世界艺术思潮和艺术流派的创造成果,在西方古典油画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革新与创造,在艺术融合与拓展的实践中,着力于精神与品格的执着追求,逐步形成了中国油画独特的艺

术风貌和人文精神,成为外来艺术本土化的成功典范,在我国艺术发展史上绘就了辉煌的篇章。

近年来,小城东港承民间绘画艺术之乡的优良传统,在绘画书法等艺术领域涌现出一批成绩斐然的文艺工作者,本次参展的画家于瀛洲就是他们之中的翘楚。本次画展其实还可以这样命名:瀛洲和他的师兄弟们。参展的十一位画家是这门艺术的学生,也是取得较大成绩并回馈社会的优秀毕业生,他们始终保持着对于社会生活的高度关注和敏锐洞察力,以自己的绘画语言勾勒出的艺术形象和动人画面回应时代变革的强音,通过优秀的艺术作品组成了反映社会进步和民族发展历程、彰显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别开生面的艺术画卷。前一段时间他们在鲁美学院举办了“写吾意致校园”30年回望展,今天他们把上次回望展的绝大多数作品原汁原味带到了这里,给港城的文艺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学习提高的机会,也丰富了小城东港的文艺百花园。

我真诚地希望艺术家们始终怀抱对于国家民族的深沉热爱,秉持对于社会民生的深切关注,继承优秀传统并不断探索创新,在独具风格的艺术创作中展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和改革开放新时期时代精神的魂魄,创造出能与伟大的时代相匹配的当代的艺术精品。

10.油画观后感 篇十

一幅幅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的油画。我们彻底被这些油画给惊到了,没想到它们竟是如此完美。有的同学说:“这怎么可能是画的呢?简直比照片还要清楚呢。”我也很好奇,究竟是怎样的一位画家竟然能拥有如此了得的画功?

于是我一边走一边看,高大的电子屏上显示着作者简介:当代实力派油画家王凤国,河北省临漳县人,大专文化,作品曾多次在国家和省市及国外大赛中获奖,并在多家报刊上发表。这时,老师让我们全体小记者集合由王凤国老师带着我们一起参观画展。

王老师告诉我们这里的每一幅画都有它的故事和来历。比如《门》,王老师说他从小在这里出生,从这扇门里走出来上学、上班到结婚。又比如《送羊》,它代表姥姥送给小外甥的祝福,面羊装在竹篮里上面还盖着一块蓝花布,窗户上的每个窗花也有它的寓意。王老师一边讲我们一边飞快地记着笔记。最后到了小记者提问的环节,大家都跃跃欲试,当然我也不想错过这个机会。

终于我鼓起勇气举起了手,王老师说:“这位同学你有什么问题?”我既紧张又兴奋地说:“请问王老师这幅巨大的画为什么挂在这个位置呢?”王凤国老师笑着说:“它叫黄金满地,你看它满树和满地都是金黄的树叶,意思是象征着秋天的丰收。咱们这里是银行同时它也象征着财源广进、大富大贵、富贵有余的意思。”随后又有同学问:“王老师您的画不卖吗?”王老师意味深长地说:“这里的每一幅画都倾注了我大量的心血和时间,曾经有位国外友人出高价买我的《送羊》我都没有卖。”“为什么呢?”我们感到很好奇。王老师说:“它们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是独一无二的,我卖了它恐怕再也画不出一模一样的了。”

11.油画个人简历 篇十一

相信大家都看到了画作表面有多处颜料的空白缺失,这是由于时间的流逝所留下来的缺失磨损,这两幅画曾被修复,但修复工作者却并未对缺失颜料处进行修复补色,这是为什么呢?

也许很多观众并未看出来,两幅画都进行过整体的基底层颜料层加固,很好地对原作进行了预防性的保护修复措施,于是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哪些地方的颜料层剥落了,整体的人物形象都在,缺失的部分都是小块面且非主要部位,也可以说缺失的部分对视觉效果并无太大影响。两幅画的四周可以明显地看出有白边流出,这就是整体加固后所留下的痕迹,也是为了保护画面整体所做的保护措施。

从作品画面的实际效果,我们可以看出并体会到“预防性保护修复”的含义,其中也包括了“最少干预”这一修复的核心理念。

较中国书画艺术品的装裱修复来看,我们的油画修复起步较晚,是完全依赖仰仗西方的技术引进、科学理念。虽画材基底不同,但是从绘画大体系的观念来看,某些宗旨还是大同小异的。

针对中国书画作品的重裱风,古代书画装裱艺术家多次指出:“书画不是残破到一定程度就不必重裱,而重裱将有害无益。”

同样在油画的修复方面,在五六十乃至七十年代,兴起过加衬里的热潮,但如今我们尽可能地尝试避免使用衬里,因为它总是存在损坏原来的画布的可能性,也会使得表面看起来晦暗或变深,在更多的时候,对一张没加过衬里的画作进行二次修复时,相比加过衬里的要容易得多。

由此可见,油画的修复也是基于上述理论的,在预防性保护性修复时,若画布没有破洞、裂痕,大多数情况下不必采取整托画布的修复措施,因为重托的过度修复,会造成很多破坏,修复工作不应造成作品的永久性改变。

1.预防性保护修复强调“整体性”

预防性保护修复区别于商业性修复,不是那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从根本上解决病根——从油画出现病症的根源上采取有效方法,有着一套完整的科学修复步骤。预防性保护修复是博物馆收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指基于博物馆整体理念的修复方式,以最少干预为宗旨,材料遵循可逆性,使用比原作材料相对弱的修复材料为佳。

2.修复应从材料的“多样性”入手

多样性修复的选择,是指每一个修复师所应该具备并且去运用的方法,从每一幅修复作品前期的检验,到制定的修复技术方案,都应该使用材料设备多样性的这一特性,任何一种单一的方法都很难做到修复的全面性。

而在对修复材料选择上,又是重中之重,修复师大多数不是缺乏技能,往往是缺乏系统的材料知识,每一位修复师都有自己的“药房”,每个修复师都有自己的试剂配方,材料的多样性也就此体现出来了,材料学的运用,材料之间的内部联系,环环相扣。每一个修复过程所用的材料,相互之间的兼容性都需要经过实践和时间的验证。

修复用的材料要尽可能配合并遵循原画材料的体系,譬如一名修复师如果在古代绘画作品中使用了现代新型的黏合剂,那作为一名文物保护者,首先他就犯了破坏文物本身构造的大忌,这种只是单纯地为了得到后期的视觉效果的方法,是不提倡采用的。因为修复的定义更多的应该是保存,而不是去破坏它的原貌。对一幅画作,修复师都应该去了解它本来使用的是哪些材料,确定之后,修复工作就在离这个材料体系最接近处寻找获得,并尽可能地使用相同或接近的材料加以修复,同时又必须符合修复材料的可逆性这一原则。

3.修复要考虑到“无形的”东西

油画修复工作的质量,不可以用“保证一百年不变,不用再修”的说法来定性。随着时间的流逝,所有有机体包括油画本身都会出现损耗,就算修复过也同样会发生,所以针对时间、环境条件以及其他情况造成的破坏和恶化,认真保护是必要的,需要定期地对画作进行检查和修复保养工作。

时间和损耗,它们是成正比的,有机体在自然界中会逐渐变旧变老。由此过激过头的修复,由于使用了某些材料,在当时甚至一段时间内会觉得效果很好,却违背了自然规律——让时间和损耗成了正比,你会感到害怕吗?例如达玛树脂光油,它迟早会随时间的流逝,或潮湿等原因而毁败,然而它是可以进行更换而对画毫无伤害的。此消彼长,基于自然规律的修复理念和修复材料才能更加体现遵循修复的“可逆性”。

有经验的修复专家说过:“一个‘好的修复者’就是这样的一种人,他所做的是必须的和最低限度的,但又不是太少的。”

4.日常维护工作的“必要性”

作为文物保护工作者,要遵守修复协会的职业操守,只要有可能,修复师应当自制材料,只有这样才能对自己修复的作品的保存做到心中有数。需要强调的是,艺术品的日常维护比过激过头的修复更安全可靠。不是说修复过了,就可以百年无忧,因为包括环境变化、人为破坏和修复本身及修复材料的变化因素,都会在大自然的变化中随着时间流逝而消亡殆尽,所以说相应的再修复工作和日常维护工作都是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的。

现在油画修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专业人才的稀缺,油画修复工作对修复师的综合素质要求非常高,要有一定的绘画基础,有能力作画,要对油画需要修复的起因,修复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性质有所了解,还要具备一定的艺术学、材料学、手工操作的知识和技术。

最后,希望每一名文物保护工作者都能竭尽可能地让每一件文物展示出它的年龄,保存好它们的历史面貌。

上一篇:《雪儿》后续作文下一篇:做一个有文化自觉的教师华应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