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方案

2024-06-18

中学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方案(16篇)

1.中学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方案 篇一

2021中学学生寒假实践活动方案(最新版)

寒假将至,为落实新课改、新高考精神,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本着以“安全第一、投身实践、服务社会、增长才干”的原则,以积极参与“创建国家卫生城,建设美丽乡村”主题,在今年寒假组织我校学生开展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活动,力求重点突出、讲求实效、争创佳绩。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和我校实际情况,特制订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将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去关心社会发展,去关注社会问题,去尝试解决自己研究的社会问题,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有益补充,开辟出有自己特色的社会实践的新途径。

二、总体目标:

1.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发展空间。

2.参与社会实践,激发学习兴趣,增进生存体验。

3.主动服务社区,形成服务意识,强化社会责任。

三、活动内容

1.乐研学

活动内容:

研学旅行促成长,最美课堂在路上。出于防疫需要,我们虽然不能走出家门用脚去丈量世界,但是可以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感受世界,让网上研学帮助我们开拓视野,感悟生活。

记录方式:

采取网上研学的形式。从学科的角度出发,全方位多角度的去探索生活中或课本中你感兴趣的知识点并形成一份网上研学报告,可以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完成。

2.享阅读

活动内容:

阅读能力决定未来高度,为鼓励学生阅读,丰富学生假期生活,提升其文学素养,通过经典阅读,开阔视野,汲取精华,同时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力争读写结合,双获丰收。

记录方式:

利用寒假时间,从以下书单中精选好书阅读,每天不少于30分钟并任选一书完成500字的读书心得。

3.担责任

活动内容:

同学们,你们的成长离不开爸爸妈妈的付出,爷爷奶奶的关爱。现在的你们已经慢慢长大,是时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回报自己的父母了。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每天做一件家务或者整理自己的内务。

记录方式:

每天主动承担不少于30分钟的家务劳动,请家长协助孩子把做家务或整理内务时的视频拍下来上传,视频时长不超过30秒。

4.贺新年

活动内容:

一年好景终将至,携手欢度中国年。因为春节的到来,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使这寒风萧瑟的冬季也变得光彩绚丽。不平凡的2020已然过去,往事也随风而逝,展望未来,开启新的征程。

记录方式:

开展以“喜迎春节”为主题的艺术实践活动,创作一首歌,绘制一幅画,写福字、送春联……你可以选择任意一种艺术形式来迎接春节的到来。

5.做运动

活动内容:

我们鼓励同学们积极在家中开展体育锻炼,保持规律的生活节奏和合理的作息习惯。在室内可开展健身、跳绳、太极、瑜伽、健美操等等运动项目,还可以利用各类健身软件进行打卡,进行有助于大家身心放松和体质增强的各种活动。

记录方式:

每天锻炼一小时,从事一项体育活动,培养一项体育技能。录制你进行体育锻炼的短视频,视频时长不超过30秒。

四、活动要求

1.活动一律采取线上的方式进行,不聚集、不出门,完成作品后线上上交。

2.活动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每班每个板块至少上交三份作品,班主任收齐后交给学年负责人。

XXX重点学校

2021年1月10日

2.中学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方案 篇二

1.1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

如今的学生自主意识很强, 所以中学化学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性制定引导方针, 客观地为学生介绍现今世界的环境, 当然不能过于片面, 防止学生出现过激情绪, 这对学生和社会而言都不是一件好事。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 把学生引导到正确方向上, 学校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让他们有意识地保护环境。

1.2结合所学课本对学生进行教育。

化学教师在引导学生时要注意将环境保护知识和课本上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但是不能死板照搬, 这样只会让学生厌倦学习, 应让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1.3活动要有序且有教育意义。

在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时要制订周密详细的计划, 可以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教育活动。在活动中, 化学教师要根据活动开展的具体情况随机应变, 学生要注意自己的安全。环境保护面临严峻形势, 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 所以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从小事做起, 主动保护环境。

2.中学化学教育中加强环保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2.1环保实践 与教材相结合。

中学化学教育中有很多化合物有一些污染物成分, 环境污染的很大一部分是化学物质在起作用, 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利用化学知识对一些环境污染物进行净化, 这样学生在上课时就不会因为单纯的化学知识而感到枯燥。如我们常说的光化学烟雾的组成和臭氧层的组成等。空调中挥发的氟利昂会破坏臭氧层, 工厂排放的废气中含有硫元素会对人的呼吸道造成伤害。氯化物在空气中受到阳光照射会分解产生对臭氧层有危害的物质, 导致臭氧层空洞。而光化学烟雾则是因为工厂排放的废气中含有的硫化合物因为分解产生的一种类似烟雾的东西。然后给学生普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第一, 使用排放率比较低的燃料供给能源, 减少硫化合物的排放;第二, 使用清洁能源, 如风能和太阳能等;第三, 对排放废气的工厂要加以整治, 对工业产业进行优化调整。开发太阳能、地热能、风能及潮汐能等对环境没有污染的清洁能源, 同时教育学生爱护花草树木, 敢于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2.2用化学实验加强教育。

化学作为中学学习阶段较为重要的学科, 不仅是课内文字知识的教学, 还有各式实验教学, 老师要在做这些实验时注意环境保护, 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从日常做起。在进行一些可能产生有毒或者对环境有危害的气体实验的时候, 提醒同学们注意自身安全, 可以用容器装载能吸收有毒气体的化合物进行净化。如有条件的话, 老师要教育学生尽量在实验过程中就把排出的废气处理掉, 这样不仅可以传授给学生化学知识, 还能让学生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进行化学实验时, 学生应想办法在做实验时将废弃物转化为有用的物质, 生成的废物可以通过实验转化为做实验用的原材料, 既可以减少废物的排放, 保护环境, 又可以废物利用, 节约实验用品, 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对于不能再处理的废物, 要按照规定排放在指定容器里面, 切不可带出实验室或者随意丢弃, 这样会造成危害。同时, 老师可以借实验机会向学生传授一些环境保护的知识, 让学生知道怎样用所学知识解决环境问题, 寓教于乐。

2.3开展各式活动, 寓教于乐。

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 让学生亲身了解环境污染的程度, 这对学生有深刻影响。可以在学校周边进行实地考察, 检测河水的污染程度, 调查工厂废水的排放情况等。调查之后, 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解决以上问题的办法。做好这些之后, 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让环保概念在学生的脑海中占据重要位置, 如垃圾分类处理、爱护花草树木等, 让学生自觉爱护环境并影响身边的人爱护环境。

2.4结合法律法规学习, 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鼓励学生参加环境保护活动和节日, 如植树节、世界无烟日和世界环保日等, 让环境保护概念深入人心, 学校可以与当地环保部门联手, 借用专题讲座的机会在学校中宣传环境保护概念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化学教育大纲明确规定老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将课本上的知识与社会实际生产实践相结合。所以老师在有限的化学知识范围内, 应该多为学生讲解一些社会上的实事, 可以在上好课堂内容之后, 为学生补充环境保护、食品卫生安全等方面的例子, 对拓宽学生视野有好处, 知识和实践都是很重要的, 只有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对人类发展起到推进作用。我们在进行环境污染分析时, 需要以所学理论知识为基础, 按照物质和能量之间的转化关系, 深入分析环境污染的原因, 从根本上为学生讲解环境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另外向学生介绍环境污染现状, 让他们对环境保护有理性认识, 寓教于乐, 让学生在学习中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从身边事做起, 从小事做起。

3.结语

当今中学化学教育不仅是传授学生化学知识这么简单, 还要在教育中教会学生认识环境、保护环境, 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决环境保护这一难题, 并且让学生用实际行动感染他人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 让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摘要:当前环境保护已经成为社会的主流话题, 本文提出要看清环境污染现状, 找出造成污染的原因, 以及在环境保护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学,环境保护教育,环境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展树中.试论中学化学教育与高等化学教育的衔接[J].化学教育, 2012, 33 (8) :2-3.

[2]黄图伦.摭谈人文视角下的中学化学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39) :262-262.

3.中学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方案 篇三

“理想的学生,应该是有着扎实的基础知识、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有丰富的想象力,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用最少的时间赢得最高学习效率的学生”。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把培养学生的数学纠错能力作为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学习方法的切入口和落脚点,通过培养学生的纠错能力,提高学习效率,获得发展。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课题假设

1.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收集并积累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中造成学生学习错误的现象材料。

(2)分低、中、高三个年段,采集错误样本,进行分析,找出错误根源进行归类整理。

2.本课题的初步假设

如果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重视“首次感知”效应,那么就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纠错能力,既掌握知识,又学会学习。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理论学习法——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先进的理念和支撑理论。

调查分析法——在课题研究的起始、中期、结束阶段,经常进行调查分析。

行动研究法——课题组通过积累资料,分析思考,制订相应的措施。

五、课题研究对象及步骤

对象:小学六年级1~8班

步骤:

1.课题规划课题规划、启动阶段(2011.03~2011.04)

在分析本课题研究现状、学生学习现状的基础上,选择课题,制订研究方案。

2.課题实验阶段 (2011.4~2011.7)

进一步组织教师学习、讨论课题研究方案,统一认识,增强课题意识;按课题要求,采用行动实验法,以年段为主,分析样本呈现的原因,制订相应的措施并初步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修改完善。

3.课题总结阶段(2011.7~2011,10)

整理研究资料,归纳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推广应用,撰写研究报告。

六、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的条件

1.本课题研究促使本人不断学习、反思,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研究的需要,同时也预示着课题组成员的科研能力在不断地提高,已初步具备进行课题研究的知识和能力。

2.课题组成员已实现了专业化、年轻化,学历较高,教学知识较丰富,也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

七、学生纠错方法研究的阶段性总结

1.从学生的学习习惯上反思错误引起的原因及对策

孩子们大多都有一个习惯,就是做完作业或考试后不会检查错误,其次孩子们大多有麻痹思想,对待简单的题往往重视不够。反思是学生自觉地对自身活动回顾、思考、总结、评价、调节的过程,教师应把学生的错误当作宝贵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反思一下错题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然后让学生有针对性的纠错,让错误发挥最好的盲人功效。

2.将纠错成为生成资源开发利用,提高学习能力再创造

教学中不是缺乏教育资源,而是缺乏善于发现的眼睛。出现错误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及时识别错误,把错误当成一种难得生成资源加以开发利用,那么错误就能成为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一贴良药。

4.中学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方案 篇四

爱家行创三好

——发展“新乡村教育”之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如皋市白蒲镇初级中学高志军

活动目的:

将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新乡村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大三好”活动的基本要求之一。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去关心社会发展,去关注社会问题,去尝试解决自己研究的社会问题,亦是学生课余生活的有益补充。因此开辟出一条有特色的社会实践新途径,对完善新乡村教育有现实意义,对学生身心健康有切实的促进作用:

1、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发展空间;

2、参与社会实践,激发学习兴趣,增进生存体验;

3、主动服务社区,形成服务意识,强化社会责任。组织形式:

一般以社区为自然范围,学生可以以个人分散活动或由6-10人组成社会实践活动小组,也可以青年志愿者小分队为核心组织活动。参加对象:

全体学生和各组所聘请指导老师(包括校内指导老师和社区辅导员)。活动时间:2010年2月3日至23日

活动要求:

1、就近就便。社会实践活动原则上要就近就便,个人或小组要在家庭所在的城镇社区或者本村范围内开展活动。团队规模要适中,不开展跨区的活动。同一社区、同一乡村的学生应在当地居(村)委会、团组织或具

1体企事业单位有关部门的统一指导下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2、在生活中提炼。从社会生活中选定主题,要关注社会,体验社会角色;热爱生活,关注生活问题;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地、智慧而有创意地生活。

3、在兴趣中选择。捕捉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开展研究。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互相之间要相互感染、相互促进,更好地发展兴趣,培养特长,提高综合素质。

4、合理利用各种资源。要充分、合理、健康地利用网络资源。网络已经成为最大的资源库,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利用网络上的技术和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同时要充分利用图书资源,从书籍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5、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手段。从参与研究的对象来看,可以采用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校内同学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学校合作的方式。从研究采取的手段来看,可以采用活动设计、网络技术、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实验演示、表演交流、测量制作、社会宣传、服务、总结、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主要内容:

1、社会参观活动

参观、访问、考察、调研(英雄模范人物、杰出人物、新农村建设成果、人居环境、生活方式、地方特色文艺、地方特色食品、现代化建设成果、学校、企业、高新技术产业运作情况„„),例如以当地的居民集居小区为调查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可以“物业管理”、“商业网点”、“文化娱乐”、“教育设施”、“交通路线”等为研究方向。

2、社会调研活动。(参考主题如下,也可自选主题)⑴绿色环保宣传

⑵保护母亲河、水质污染情况调查 ⑶白色污染调查研究 ⑷关于生活节能状况调查研究 ⑸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调查

⑹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可行性调查 ⑺道路状况及改进意见调查 ⑻创建卫生镇、生态镇宣传 ⑼中学生的消费观念与行为研究 ⑽中学生上网吧问题研究 ⑾中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与研究 ⑿中学生零用钱数量及用途的调查 ⒀中学生交友情况调查

⒁地方古迹、特色产品调查与研究 ⒂本地长寿现象调查、研究与揭秘 ⒃新农村建设发展情况调查与研究 ⒄本地居民学法用法情况调研 „„

3、社区服务活动

社区保洁活动、社区护绿活动、社区综合宣传活动、社区陋习纠察活

动、社区敬老爱老活动、社区帮困助残活动、社区读书辅导活动、交通服务活动、环保志愿者活动、社区公益劳动。

参与社会实践的小组和个人,必须注意自身形象,认真参加活动,为学校和个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总结表彰:

1、各位同学要认真填写好白蒲镇初级中学2009-2010学第一学期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情况信息一览表,并以书面形式做好总结并附带证明材料。2、2月24日至2月28日各班要根据方案内容及个人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情况信息一览表内容和实际表现,进行总结评比,评出班级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占本班总人数10%)。

3、3月1日上报学校(附社会实践证明材料或照片、个人事迹材料),由政教处、团总支开始评定校级社会实践优秀集体和个人,评选结果记入班级考核和学生成长档案袋,作为评选优秀班级、“大三好”标兵以及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重要依据。

4、3月3日召开2009-2010学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总结表彰大会暨2009-2010学“爱家行”春季社会实践活动动员大会。

反思总结:

寒假,不仅是学生休息调整的时间,更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体验社会生活的好时机。我们开展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正是出于这样的目的,同时也是“新三好”活动和新乡村教育的要求。我们通过指导学生结合校本课程“公民教育”,依据学生个人兴趣,走进社会,走进工厂,走进农田,走进家庭,通过调查、访问、观察、服务、实践、交流,去了解家乡的古

迹、名人、特产、民俗、文艺,感受家乡的魅力,了解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道德观念,感受家乡变化的日新月异和人民的淳朴,了解高新技术产业的运作情况,感受劳动创造价值,科技引领进步的真谛,了解农业劳作的基本情况,明白农民劳动的辛苦,感受粮食的来之不易,学会尊重农民,从而珍惜粮食,了解父母亲人的作息规律,体味父母的辛苦,激发学生尊老孝亲、努力学习、提高能力、感恩亲人。通过活动的开展,扩大了社会影响,密切了家校联系,“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焕发出新的活力,学生的品德修养有了根本性改观,社会责任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进步。我们会借此东风,乘势而上,演绎新乡村教育的新篇章。

白蒲镇初级中学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情况信息一览表

5.中学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方案 篇五

同学们,古人云:“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假期是你们参加实践、锻炼能力的好时机,走进社会,走进自然,走进生活,让自己的视野更广阔,阅历更丰富,心灵更充实。为了让大家过一个快乐、充实、多彩的假期,我校初中部根据同学们的实际情况,制作了以“实践激扬青春志奋斗实现青春梦”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使同学们从书本走向生活,从课堂走向社会,在参与、感悟、体验、经历中提升素质。同学们,放飞你们的心灵,张开你们的翅膀,开启你们的寒假之旅吧!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寒假期间“双减”工作的通知,鼓励布置探究性和实践性作业,引导学生在寒假期间坚持规律作息、锻炼健康体魄、培养广泛兴趣、参加社会实践、分担家务劳动。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开展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使学生度过一个安全、健康、快乐、有意义的寒假。

二、活动主题

实践激扬青春志奋斗实现青春梦

三、活动时间

2022年1月17日--2022年2月11日

四、活动内容

【第一项】假期实践小活动

活动1:敬老孝亲。

合理安排假期生活,为父母及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进行一次卫生大扫除、洗一次衣服、做一次饭、和父母谈一次心,为父母或家人送一份祝福等,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与家人共建和谐幸福美好家庭。

活动2:文明健康小标兵

假期中,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讲文明有礼貌,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不赌博、不吸烟、不喝酒、不进网吧、不进歌舞厅、不打架斗殴、不看不健康书籍、不搞封建迷信,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并向身边的亲朋好友和社区邻里做好文明健康生活相关知识的宣传。

活动3:秀秀我家的年夜饭

展现富有自己家乡特色的年夜饭,并在此基础上和家人一同制作年夜饭。活动主要在于设计和制作,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以及融洽的家庭关系。

活动4:绿色低碳环保

自觉践行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做到保护水源节约用水;随手关灯节约用电;保护树木爱惜纸张;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制品;垃圾分类投放;节日期间做到不燃放烟花爆竹,并向邻里朋友做好宣传,积极参与到更多的绿色环保行动中来,营造文明、安全、宜居的环境,以减少空气污染降低安全事故。

活动5:二十四,扫房子

以中国春节传统习俗为切入点,通过资料搜集了解中国春节的各种习俗和其中蕴含的意义;通过打扫房屋和家庭空间改造,培养热爱劳动、热爱家庭、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

活动6:疫情防控小先锋

假期中,自觉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做好自身防护,力所能及承担“抗疫小先锋”的职责,向家人、邻居和同学宣传防疫知识,动员大家“春节”期间非必要不外出,少聚集、不扎堆、戴口罩等,做好防疫工作。

活动7:我最喜欢的冬奥比赛项目

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22年2月4日至2月20日在北京和张家口举行。本届冬奥会设立比赛项目7大项15分项109小项,在冬季奥运会这个美丽迷人的冰雪世界里,每一个项目都有自己独特的起源、发展历程和运动特点,所以请同学们到时评选一下自己心目中最喜欢的比赛项目是哪个?

活动对象:全体学生

活动要求:

1.每个同学积极参与实践,自选其中2项,并完成《中学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记录表》电子版。

2.开学后以班级为单位将活动记录表电子版和纸质版统一上交班主任,由班主任打包发团委负责人处。

3.电子版文件命名格式为:班级+姓名+活动项目(如:年级+班级+姓名+活动名称)。

【第二项】假期阅读活动

每天坚持30分钟的有益书籍阅读或亲子共读,从优秀书籍中汲取精神养料,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同时带动家长也能以书为友,共同营造浓厚的家庭阅读氛围,共享亲子阅读的独特魅力。

活动对象:全体学生

活动要求:根据初中部编教材阅读书目,完成学校下发的《中学阅读成长手册》中读书笔记的摘要记录和阅读心得,要求字迹工整,具有一定书写的美观性。手册下学期开学后收齐,届时进行班级和年级层面评比,优秀读书笔记在校级层面进行展示。

【第三项】假期社会调查活动

参考主题如下,学生也可自选主题。

1.寒假期间调查“文史博”主题场馆;

2.春季期间吃喝浪费现象调查及提出减少餐饮浪费的建议;

3.周边生活垃圾污染情况调查及分类处理的可行性建议;

4.初中生的消费观念与行为调查;

5.或自己家乡春节民情风俗调查。

活动目的:通过开展调查活动,让学生融入社会,增加对社会的认识与理解、体验与感悟,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

活动对象:初二年级全体学生

活动要求:

1.每位同学选择一个主题完成调查(也可自选主题),做好调查活动记录,完成《中学学生社会调查活动情况记录表》电子版。

2.经班级初评后每班上交10篇调查报告参与年级评比。

【第四项】“节日小报”制作活动

每位同学以春节或元宵节为主题自编自创“节日小报”。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传统节日文化、收集节日资料,深入了解“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的深厚文化内涵,展示自己的节日收获和感悟。让学生在自办自创“节日小报”的活动过程中了解民族传统、增强民族意识、尊崇民族习俗、弘扬传统文化,培育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伟大的民族精神。

活动对象:初一年级全体学生

活动要求:

1.纸张为8K美术纸,作品左侧预留2cm,上、下、右各预留1cm的边框;

2.作品主题突出、内容丰富、色彩鲜明、制作精美,表现形式可以是手抄报、海报等多种绘画形式。

3.每班按照要求精选10份作品上交校团委参与年级评比。

【第五项】“青春向党·奋斗强国”主题征文

围绕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喜迎二十大胜利召开为契机,用写作的形式,规划自己未来的美好生活和奋斗目标,展现新时代青少年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远大理想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坚定实现伟大强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活动对象:少年党校第一期和第二期学生

活动要求:

1.征文体裁不限,诗歌、散文、观后感、记叙文等均可,题目自拟,每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2.作品内容积极健康向上,主题明确、观点鲜明、结构严谨、文辞优美、有时代气息。作品必须为原创,严禁抄袭、剽窃。

3.征文报送word电子版,注明作者姓名、所在年级班级,统一发至德育处XXXXXXX。

五、实践活动总结

(一)提交社会实践活动材料

各班按照每项活动要求在2月11日之前将社会实践活动材料上交。

(二)社会实践活动总结表彰

1.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会、座谈会、分享会等形式,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总结,评选出班级优秀作品参加学校评比。

2.学校将在此基础上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组织评选出各类活动作品一、二、三等奖若干名(获奖数量根据征集作品的数量及质量确定)。学校对在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个人予以表彰,并将优秀作品在学校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宣传。

六、工作要求

1.各班要根据学生实际,精心策划、周密安排,有效调动。倡导科任教师积极配合并参与指导,提高活动的广泛性和实效性。

2.坚持“学生自愿、教师指导、家长配合、就近就便、保障安全”的原则开展活动。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意愿选择实践项目。

3.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班主任和家长教育引导学生遵守防疫要求、社会公德、言谈举止文明、注意自身安全,为学校和个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XXXXX中学

6.中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篇六

寒假时间是三十五天,在亲友的帮助下,我来到许昌鑫鑫装饰有限公司,进行了为期两个星期的社会实践活动。这家公司主要是进行室内外装修工作的。由于接近过年,我没有机会参与直接的装饰工程,而是在该公司的办公室中做一些实习的活动。

工作期间,我得到了该公司员工的善意接待,从这两个星期的实习中,掌握了一些办公软件的使用,也让我认识到了办公室生活的优点和一定的局限性。当刚刚来到公司办公室的时候,不从事第一线生产的人都在一个办公室里办公,我没有固定的位置,因此为了不让自己看起来的多余,我开始看找些事情干一下。然而除了打打扫扫,似乎看不出来有什么可以让我插手的地方。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终于发现了可以让我有一定作用的地方了。虽然如此,但是从现在看来,我并没有深入的涉足到这家公司的真正工作中,看起来这次社会实践并不是很深入。由于我参加了这家公司的一次工作总结会议,我于是对公司的运转还是有了一定的了解。

如下是我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一 在工作中,一定要多积累平时的运作经验,多观察,动脑再使用技巧,才能够制作出独一无二的工作总结。者要求在平常的时候多多积累素材,为在工作中有出色的发挥做好准备工作。要多多关注工作中的主要事情,因为在工作的总结中,为了使自己的直接上司看清楚自己的工作,真的要做出来很详细的报表,而这中间,如果不能突出工作的重点,只能让上司提点着,是很危险的。我看到一个工作人员就因为这个原因被狠狠批评了一次。

二 工作中一定要有自己的观点态度,要用心投入到工作中去。曾有人说:“如果只想做好一个雇员,听到公车的声音就可以收拾工作了,但是如果要成功的为自己的未来做出准备,这公交车的汽笛声则仅仅是开始深入思考的信号”我想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虽然在工作中,倒不至于每天都要拼命,但是我看到很多优秀的有效率的员工,下班之后仍在进行着很有意义的工作,我想他们也一定深深知道这个道理吧!

三 工作要有远见。每个做出了工作报告的人,他们的报表或长或短,但是,有一个不容置喙的现象就是,他们都深深的分析着自己的工作,得与失,还有对未来工作的设想和预期,这些让他们的工作报表———至少在我看来——有着很明显的远见性。据我所知,这家公司有员工参股,尽管他看起来更像一家合伙制的企业。每个人都很明白他们的职责,也把公司的未来前途看得很清楚,因此我想,这家公司在未来的道路一定会越来越宽阔平坦。

在两个星期的工作中,我有着太多的感受和触动,我更加明白的看到了生活和工作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明白了工作的重要,对工作要担负的责任,对家人的恶人,还有很多很多„„

总之,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这些知识也将会对我以后的学习树立起明确的目标,伴我向前进步。

[中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共2篇)]篇一:中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中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我们作为世纪中学生,有着较高的文化素质,应当积极参加劳动。于是,在初中生活的最后一个寒假,我们八年级7班的集体团员们进行了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在社区里清扫垃圾,发送宣传单,希望这些微不足道的举动能增强人们的一点环保意识。天早早的,我们几个团员就集合到了一起。一切准备就绪后,我们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我们一边捡街道上的垃圾,一边给路人发自己印的宣传单,虽然有些行人接过宣传单之后就丢在了地上,但是我们毫不气馁,把它们一张张的捡起来,然后追上丢弃它的行人,告诉他们说:“这是有关环保的宣传单,希望您能认真地看一下,为保护环境献一份力,谢谢!”听了我们的话后,他们都欣然接受了。这是我们倍感信心,更加努力的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我们的举动迎来了许多行人们的赞扬。就比如说,我们在街道上捡垃圾时,道路的清洁工人看见我们在帮他们的忙,就微笑的直夸我们懂事,说我们是学校里的榜样。听了他们的赞扬,团员们就有了动力,继续埋头苦干。很快,天就黑了下来。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就结束了。在大家的欢笑声中,我们宣告这次活动圆满完成。从这次活动中,我也懂得了许多。张瑞敏曾说过:“把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劳动改造人。通过这次社区服务劳动,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我想应该是我们在劳动中明白了许多平时不懂的道理。慢慢的长大了,改变自己。劳动中,我知道了许多自己的不足之处。

我感触深的是万事都不是那么容易的,只有自己不断克服困难才会成功,做事要认真踏实。假如我不去认认真真地做一遍,就发现不了自己的不足。工作也一样“一分耕耘,分收获。”

初二()班寒假生活总结

快乐而短暂的寒假生活已经结束新的学年新的学期已经开始。同学们在寒假里表现良 好,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平安返校,社会反响良好,树立了中学生的良好形象。寒假中感动的人和事太多太多,同学们中的先进榜样也太多太多,现将初二(2)班的先进典型和事迹梳理总结如下:离校不离教,离教不离学

寒假生活时间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如何做好寒假生活中的学习任务,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放假前学校和班级在不同程度上对学生的假期学习生活做出了详细的布置,报到时候对学生假期的作业以及新课的预习情况做了一个初步的调查,全班31人寒假作业都能基本完成,其中25人作业完成质量较高,还有6名学生作业完成质量不是很高,在检查结束后,又让他们重新改进了一下。很多学生能认真完成寒假生活记载卡的记录,并能认真完成寒假生活记载卡中的阅读任务。尤其是王佳欢、顾高怡、马俊杰黄夏馨同学完成后能做好笔记,摘入一些美词佳句!2知感恩,做家务 很多同学在假期里能为自己父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在不同程度上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明白了做人应该懂得感恩、报答。不少同学还体验了“今天我当家”的活动,争做自理小能手。还有部分同学走出家门,积极参加社区和公益活动,表现特别突出的同学有蒋跃、黄泽锋、白如凯等同学。3社区有有色经过调查和了解,假期里,学生能认真有序完成学校布置的寒假假期活动,并且组长能把活动时间、地点、任务、内容详细记录在案,活动都有:打篮球、打乒乓球、阅读书籍、帮助社区打扫卫生等等,主要突出的有蒋跃、黄泽锋、黄夏馨、顾高怡、包桂玲、王佳欢白如凯等。一个祥和而喜庆的寒假生活已经结束,新的一个学期已经开始,回顾过去,展[中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共2篇)]望未来,对接下来的工作本人会一如既往的刻苦努力,努力向着以学生先成人,后成才的宗旨,使每位学生成人、成才!

快乐而短暂的寒假生活已经结束

, 新的学年新的学期即将开始。同学们在 寒假里表现良好,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平安返校,社会反响良好,树立了贺兰回民小学学生的好形象。寒假中感动的人和事太多太多,同学们中的先进榜样也太多太多,现总结如下:

一、合理安排时间——“我要做时间的主人” 寒假篇二:2015高中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2015高中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社会实践主题:撕小广告

社会实践时间:2015年2月3日至2015年2月7日,共三天

今年寒假期间,我在我们小区居委会上接了个任务:撕小广告。虽然三天的实践活动让我觉得很累很辛苦,但是,我从中锻炼了自己,并且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也通过三天实践活动,使我有了些关于社会基层建设的心得体会。

白天寒风刺骨,正是有这样的[中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共2篇)]天气,激起了我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决心,我要看看我能否在恶劣的环境下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双手和大脑维持自己的生存,同时,也想通过这次体验让自己更进一步的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才干,培养韧性,更重要的是检验一下所学的东西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想通过实践找出差距与不足所在。

2月3日那天,在接到任务后,我便领了两个铲子兴冲冲的去找小广告,站在马路边上,抬头四十五度角瞅,向下一百三十度角看,我的妈呀,天上地下都是小广告,有的一片,都成大广告了,于是,我便从最“基层”——地下铲起,铲了几下,小广告纹丝不动,于是我便有些气馁,但不服输的心态又使我继续下去,突然,一个场景在我脑海中浮现:一个下雨天,地上潮湿湿的,一片卫生纸在地上逐渐被雨水打湿,打碎,打烂。我便想:洒点水试试。这一试可不要紧,帮了我大忙。这小广告一沾水就变软,一铲就下来,于是,我便用这个方法一连干了五天,最后,那一片地方以及周围都不见小广告的身影,我看了觉的十分的高兴与舒心。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参加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逐渐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直观的评价。这在无形之中使我对自己有了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我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我今年十六

7.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性的研究 篇七

众所周知,自2001年开始,在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教育部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旨在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期望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带动人才培养环节的一系列变革。然而,素质教育发展到今天,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存在着一些困惑或问题。

人才培养环节的变革需要新的教学手段与评价模式介入,在这两个方面,课堂教学层面的变革至今进展缓慢,所以一些专家、学者开始关注“社会实践活动”并对它寄予很大期望。

社会实践是一种教育活动,是指基于学习理论知识之上,接触社会,参加社会活动,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丰富感性认识的一种行为。基于此,笔者试图对当前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特别是其实效性进行初步地分析和研究。

二、国内外关于社会实践方面的研究

社会实践活动的核心思想———实践与探究并重,在古今中外的学者著述中均有体现。杜威先生倡导的“新教育”理论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思想更是早就深入人心。有实践经历的和没有这样经历的学习,当然大不相同。可以这样说,将学习、思考、实践进行有机结合是学生获得真才实学的有效方法。

世界上各个主要发达国家都很重视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在社会实践这个教育平台上,中学生将学到在课堂上、书本上所得不到的综合教育和训练,有助于他们将科学知识、人文知识和社会知识进行结合,从而对中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

20世纪中叶起,西方发达国家对社会实践有了新的认识和发展,已经逐步从社会实践活动发展到了与多学科综合的活动课程。(详见表1)

其中英国的“非正式教育”和德国的“自由学习”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两者非常相似。在学习内容上,由学生自己来选择学习课题,并要求能独立地解决问题。在学习方式上,主要采取小组学习和个别化学习。这种课程是从学生立场上进行的“项目学习”和“综合学习”。

总体上,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将社会实践教育作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制度化理念,资金保障充足,有自上而下的整体和全局性的规划,社会实践形式丰富多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极踊跃,并有相应的制度保障。

在我国,1983年10月,团中央、全国学联发出《纪念“12.9”运动48周年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周”的通知》,得到全国各地的积极响应,这是我国全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标志性事件。1987年,中宣部、国家教委、团中央联合发文,对在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出明确要求,并作为中等教育不可或缺的实践环节被纳入教育计划。20世纪90年代后,社会实践活动迈向了一个新的阶段,逐渐向基地化、制度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了一些制度和规范。

目前,多数国内专家、学者认为:在中学阶段,社会实践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其具体形式有理论宣讲、学习参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勤工俭学等。

三、国内社会实践活动现状

现阶段,我国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研究和实践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是仍然和西方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

1. 社会实践形式单一,缺乏创新

常规社会实践形式相关情况详见表2(以高中为例)。

如上表所示,常规社会实践形式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形成制度,经历20多年基本没有变化、调整。笔者于今年4月底第10次带班去社会实践基地活动,发现所有具体科目一如既往,仍与20年前完全相同,与时俱进自是无从谈起。基地和学校仅将社会实践看做完成国家下达任务,班主任和其他教师普遍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创新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2. 社会实践的内容与学生所学课程基本无关

理论上,社会实践是对中学生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延伸。而在具体实施中,却又一直以军事训练、公益劳动和参观考察为主,因而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就很少或者不能应用课堂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同时,大部分学校没有也不能合理安排适合于中学生不同时期需要及能力表现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初、高中学生一个样,男、女生一个样,实际活动内容和形式与学生的内在需求脱节。

3. 组织管理散乱

目前,学校是社会实践活动唯一的组织者、承担者和管理者;在具体实施时,班主任则需承担几乎全部责任;社区等社会力量的作用基本处于缺位状态。学校在不堪重负的同时,往往会对社会实践采取应付的态度,既没有建立科学的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也没有充分认识到社会实践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因而,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管理比较散乱,自然也就谈不上专业有效的指导。因此,学生在活动结束后,很少能获得与活动相关的实践成果以及有价值的实践经验;对于完成社会实践的学生,把在基地的活动等同于春游的认识并不鲜见。

4. 评价方式形式化

在活动中,学生只是被动按照学校的安排去完成有关内容,可以发挥创造性的机会比较少。学校对于学生参与活动的评价过于形式化,一般只是写一份实践活动报告了事;对于学生上交的实践活动报告,多数班主任也只是大致浏览一番便告作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初衷是帮助学生将平时所学应用到生活实践中,锻炼学生接触社会、适应社会并对社会做贡献的能力。显然,目前的评价方式很难促进预期目标的实现。

5. 对教师缺乏激励机制

对于社会化程度较低的中学生来说,很少有人能将社会实践活动看作是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尤其需要教师的指导、帮助。但是,由于对教师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这就造成了很少有教师愿意积极主动的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某些学校为此出台了一些硬性规定,比如30岁以下青年教师必须跟班去基地参与活动。这类规定除了让跟班的教师情绪低落进而影响学生对社会实践的认识外,其实没有什么正面效果。

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会占用教师本就不多的课余时间,对于平时已经几乎要承担“无限责任”的班主任来说更是如此。教师由于在时间和精力上缺乏保障,学校又没有相应的奖励机制,这样就造成了教师不愿意参与或指导学生社会实践,从而影响了社会实践的实效。

四、对提高社会实践活动实效的建议

1. 加强社会实践活动与学生所学课程的结合

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实践活动与科学课程的结合日渐紧密,产生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新学习领域,如物理综合实践活动。在西方发达国家,此类综合实践活动主要通过校外服务学习或校内探索学习的方式来组织实施;在活动中,许多来自课堂学习的孤立的知识点在实践中慢慢地联结为一个整体,逐渐显露出内在的和谐一致。

与课程紧密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或者某一科学领域中进行有教育意义的探究活动,主要包括发现问题、动手实践、调查研究、自评互评、表达交流等,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并积累相应的活动经验,形成自己对问题的个性化认识,从而推动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和理论教育的融合。笔者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我国教育工作者借鉴、研讨和进一步探索的社会实践活动发展方向。

2. 社会实践的运作向社会化转变

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应该而且必须提倡社会化运作,仅依靠学校的重视和学生的热情来开展活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社会实践活动的多样性。如能构建政府、社会民间团体、学校和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体系,就能在统筹规划、经费保障、效益规模和活动内容设置等各方面极大地促进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多元主体体系的确立可以有效地改变社会实践形式单一并缺乏创新的现状,百花齐放的实践形式同时也会提高学生、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保障活动实效。

3. 建立、完善社会实践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为了促进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活动组织者应该逐步建立公开、透明的社会实践评价指标体系,依据活动的目标和具体要求来考核并评定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和效果。有效的社会实践考核评价有助于真实反映学生参加活动的实际情况,并找出和预期的教育目标之间所存在的差距,从而为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的发展和改革提供依据。同时,活动组织者应该根据对活动的评价结果,对学生和教师社会实践活动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具体奖励不能仅限于一些讲评性的奖励。

五、对未来的展望

素质是人性之本、能力之源,素质是先天禀赋与后天教养的“合金”。内隐的综合素质水平必须借助于外显的能力才能反映出来,实践能力则必须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加以培养。通过大量的创新性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使学生成为善思索会操作的人,成为能够把握整体思想和整体实践的创造者。

处于伟大变革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最需要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因此,从理论到实践,创新性地推进中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活动实效,是新时代的选择和教育发展的必然。它引导学校教育从知识教育逐渐走向能力教育,进而走向素养教育;它着眼于未来,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摘要: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关于社会实践活动方面的部分研究成果,初步分析了国内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提出了对提高社会实践活动实效的建议,指出加强社会实践活动与中学生所学课程的结合,社会实践的运作向社会化转变,建立、完善社会实践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有助于提高活动实效,是新时代的选择和教育发展的必然,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社会实践,实效性,评价,激励,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胡平.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学碎片”的联结[J].物理教师,2015(8):5-13.

[2]黄皓.中学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起、发展与实践[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6(2):8-10.

8.中学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方案 篇八

中学生 社会实践 问题 对策

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指中学生利用暑假,走出校园,在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中获取并掌握新知识,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从而使其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协调发展的一种活动形式,在中学生的成长和成才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也面临许多问题,亟待我们去思考和解决。

一、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存在走过场的现象

迫于学业考试的压力和越来越激烈的升学竞争,大部分中学生只注重文化课的成绩,对社会实践活动缺乏应有的热情。部分中学生甚至根本没有亲身参加过社会实践,只是拼凑一份实践报告,然后托关系找单位盖章,草草了事。当然,也有部分学生亲身参与了社会实践,但是他们在社会实践中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缺乏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认真地完成实践计划,在实践过程中经常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为了实践而实践,没有更多的知识追求和价值追求,一旦遇到困难就叫苦连天,遇到问题就轻言放弃。

2.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同质化现象严重

自从学校把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列入到对学生的考核内容,并赋予其一定学分以后,暑期社会实践已经成为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从交上来的“答卷”看,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从活动的内容看,学生们所从事的活动中,大多是最不具知识和技术含量的一些服务性工作或体力劳动,如:发放宣传单、宣讲、生产劳动、卫生服务等很少有发挥空间的工作,因而实践的成效仅限于参与,没有能力的多重培养,更谈不上对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从活动的形式看,中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无非是一些志愿者活动,如:走进社区、街道、农村去帮助弱势群体或者参加各种志愿者组织。如果这种高度同质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年复一年地开展下去,将会不断扼杀中学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的兴趣,也会使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再难以为继。

3.缺乏科学系统的组织和评价体系

评价松散、专业指导匮乏等是影响暑期社会实践吸引力的重要因素[1]。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大多是由学生工作处组织,由班主任负责具体执行。但是落实到具体工作中,老师们往往只做到了简单的发放和回收表格的工作,而很少给予具体的专业指导,这就使得中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缺乏系统、专业的指导。

此外,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考核也缺乏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与否、进行得如何,没有一套完整的可供检查的方法和程序,唯一的依据就是学生的社会实践报告。而对实践报告的考核又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一是从文学的角度来检查实践报告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并综合考量报告的文学功底;二是从社会认可的角度,即实践单位的评语和公章,来对实践活动的真实性和实践的效果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方法虽然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是也面临许多的现实问题:重结果而轻过程的考核,为“虚假”实践活动提供了空间;重报告而轻实践的考核,使学生容易忽视实践活动本身,而专心于编造出华丽的报告,而这些结果是与把暑期社会实践纳入中学生学业考核的初衷背道而驰的。

二、增强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效的对策

1.提高参与者对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

中学生对暑期社会实践的敷衍态度,一是因为对社会实践在其成长中所起的作用缺乏清晰认知,二是有的学校只是硬性摊派任务,在社会实践的整体组织、安排上没能了解学生学习成长的需求[1],同时,社会层面没有给予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必要的支持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提高对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需要中学生、学校、社会三个层面的共同参与。

从学生层面来说,中学生应该明确社会实践的作用和意义,认识到社会实践是检验所学知识、发现自身不足的主要方式,是锻炼和提高自身意志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中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过程,从而以饱满的精神和积极的态度参加暑期社会实践。

从学校层面来说,组织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可以健全学校的教育机制,进一步完善教育功能[2],因此各学校要进一步加大对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的重视程度,完善指导机构,落实执行方针。此外,学校还可以拓宽宣传途径,组织宣传人员创建专门的宣传平台,通过博客、QQ等新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以此凝聚人心、汇聚人气。

从社会层面来说,社会各界要具备长远和全局眼光,不能因为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公益性事业,短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明显,便对职位的供应和相关工作采取敷衍态度。要切实提高对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将其提升到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和保障社会安定发展的战略高度,予以认真对待。

2.创新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

作为暑期社会实践的组织机构,学校应对暑期社会实践进行合理规划和组织,从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推动社会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和创新。

一方面,采取学生自主申报与学校民主筛选相结合的机制,鼓励中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和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实践项目,对于学生自主申报的有意义且可行的实践项目,学校各部门和老师应予以支持,并给予相应的指导,让学生放心大胆地去开展,如此,不仅能够保证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和水平,而且能够在起点上保证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可以将暑期实践活动与社团活动相结合。学生社团是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意愿和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需求而自愿组成的的群众性学生组织,如果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与社团活动相结合,不仅可以充分调动社团干部的积极性,利用社团比较固定的会员机制,解决组织领导和人员分配问题,而且可以把实践内容与社团宗旨相结合,使活动更具有目的性和社会意义。例如:环保社组织学生进行与环保相关的实践活动,科技社组织学生去工厂或农场进行技术学习,文艺社组织学生开展文艺演出。

3.进一步完善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过程考核机制

中学生实践活动的考核要告别唯实践报告是从、“虚假”实践、形式主义等问题,必须在考核中引进和强化过程考核。把暑期社会实践过程划分为若干个可衡量的指标,比如:出勤、工作表现、团队合作、实践报告、单位反馈等,每个指标总分100分,以一定的比例计入总分。此外,在评价方法上,还可采取个人自评、小组互评、学校考评相结合的方式,以减少考核评价过程中主观因素的影响,提高暑期实践考核的准确性和公信度。

参考文献

[1] 邓晖.变了味的暑期社会实践:托关系盖个章就交差[N].光明日报,2014-08-13.

9.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方案 篇九

XX年寒假将至,为了促进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去关心社会发展,去关注社会问题,去尝试解决自己研究的社会问题,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有益补充,和提高学生自身的动手能力,开辟出有自己特色的社会实践的新途径。我校根据实际情况,特制定了本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二、活动宣传发动

1、在1月14(周五)的班主任会议上布置寒假社会实践任务,请班主任抽时间组织全班同学认真学习活动方案,并指导贯彻。

2、各班班主任在 1月17日确定寒假实践主题和分组名单,并组织各组召开会议,商讨活动细节。

三、活动组织实施

1、组织形式 :学生一般以个人分散活动或按居住地域由5—10人组成社会实践活动小组。(可以不按班级组织)

2、必须完成的实践活动:

(1)“节日小报”展示活动(手抄报的形式)

每个学生要以春节、元宵节为主题自编自创“节日小报”。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节日文化、收集节日资料、参加民俗活动,深入了解春节的文化内涵、展示节日收获和感悟,在心中积淀“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意识。

(2)“公益之星”评选活动(必须要有数码照片)

社区募捐活动、社区保洁活动、社区护绿活动、社区综合宣传活动、社区“陋习”纠察活动、社区敬老爱老活动、社区读书辅导活动、为孤寡患病老人和残疾人做好事献爱心、交通服务活动、环保志愿者活动,目的是引导同学们“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区做个好公民”。

(3)“小记者、小编辑”评选活动(必须要有稿件)

10.中学生寒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篇十

对于我们这些初中生而言,初中本身就是一个小社会,在我们踏进初中的时候,我们一只脚已经踏上了社会。而从某种角度上来讲,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更能考验个人能力的综合性初中。只有得到正确的引导,我们才能脱去象牙塔的稚嫩,慢慢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并服务社会。而我们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我们才能更好的发掘出我们身上潜藏的潜能和存在的不足,为我们今后走出初中、踏上社会做好准备,才能使我们学有所成,成长并服务于社会,以便更好的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所谓的“劳动创造价值”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初中生假期进行社会实践作为提高初中生综合素质、引导初中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作为培养和提高初中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意能力的重要途径,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内各大高校的高度重视。当今时代,社会实践活动被各大高校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的重要手段。

适当的参加社会实践有利于使初中生更好的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并最终服务社会。同时,社会实践也能够使初中生学到更多在初中学不到的东西,不断充实自己,使初中生更加容易创造价值,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以及社会理想。

这是我第一次经历社会实践,当然了,有些兴奋还有紧张应该是可以理解的。对于一个初中生生而言,敢于接受挑战是一种基本的素质。虽然天气严寒,寒风呼啸,我毅然踏上了社会实践的道路,想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半‘招’难!”意思就是说:在家里的时候,有自已的父母照顾、关心、呵护,那肯定就是日子过得无忧无虑了,但是,只要你去到外面工作的时候,不管你遇到什么困难,挫折都是靠自已一个人去解决。在这短短的20多天里,让我学会了自强自立!凡事都要靠自已!这是我参加社会实践得到的深切感悟。

相比于以往我所想的住宿生活很艰难,我才猛然发觉,原来我一直都挺幸福的。在学校无非就是自己洗洗衣服,然后读书写字,累的时候还可以跟同学一起娱乐一下。特别是上了初中以后,感觉相比于以往的读书生活,真的是自由了好多,甚至于很多时候都有不少同学会感觉到迷茫,而且迷茫的是不知道应该做什么,初中生在自己支配时间方面真的是自由了很多,自由到让不少初中生感觉到迷茫,有时候真的会因为这样感到有些讽刺。

在公司里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公司有公司的规定,自己就一直被限制着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还得小心自己是否做得不好,以防被主管什么的抓着,那个时候被骂就真的是很尴尬了。进入公司进行实践后,自己真的是成熟很多了,我会想着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比较合适。现在想来,就算父母不在我的身边,我都能够自已独立!

不仅如此,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更加了解到团队合作在工作中的作用。虽然以前也总是看过并听过这句话,原以为自己已经有够了解的了,但现在看来并不是那么简单啊。“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的是所言非虚啊。因此,我会依次为起点,以后更加勤奋学习,多参加实践活动,以此来锻炼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

交流与沟通也是一个障碍,是我通过这次实践遇到的一个问题。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事物,很多时候我们都会选择沉默,以此来回应周围的人事物。因此,如何学会与人交流与沟通时非常重要的。3年之后的我将不再是一名初中生,而是社会中的一分子,要与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事物接触、交流以及沟通。

只懂得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及的,以后的人生旅途是漫长的,为了锻炼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我会更加努力,锻炼自己的与人交流以及沟通能力。毕竟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一个人是生活不下去的,或者是生活得下去,但却应该是自己孤孤单单、痛苦的生活着。

还有就是,整天在公司辛辛苦苦上班,天天面对的都是同一样事物,真的好无聊啊!好辛苦啊!在那时,我才真真正正的明白,原来父母在外打工挣钱真的很不容易。

通过这次寒假实践,我也明白了:在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付出的不光有汗水,还有智慧和技巧,更多的是自我超越。因此,自己变的成熟了,少了一份脆弱,多了份坚强,忘了如何去依靠,想的是如何去学习让自己独立自强。没有了父亲和母亲的关怀,没有了老师和同学的指点,自己的一切事物都得要自己亲自去解决,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心,从这次实习中我深深的体会到没有自己办不成的事,只有自己不想去做而已。

认认真真的学习,勤勤恳恳的做事,这就是生活,是真正的生活!可以说,这次亲身体验让我深刻的了解到,这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在今后我要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磨练自己的同时让自己认识的更多、了解的更多,使自己未真正踏入社会就体会社会更多的方方面面。

11.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 篇十一

一、巧设实践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这部分内容,上课时,我拿出48本课外书,同学们好奇地问:“老师,你拿那么多书干什么?”我指着这些课外书说:“这48本课外书要分给4个小组,要求第一小组分得这些书的 ,第二小组分得这些书的 ,第三小组分得这些书的 ,第四小组分得这些书的 。同学们说说看这样的分法合理不合理?谁分得多?谁分得少?结果怎样?”同学们兴趣盎然,有的说:“这样分不合理,第四小组分得多了,第一小组分得少。”有的说:“第三小组分得多。”有的说:“第一小组分得多。”还有的说:“这样分很合理,四个小组分得一样多。”同学们争论不休,但是都没有充足的理由,谁也说服不了谁。这时,我请四个小组长上来,依次把这些书平均分成4份、8份、12份、16份,各自拿去应得的份数。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以后,教师板书:第一小组 (12本),第二小组 (12本),第三小组 (12本),第四小组 (12本)。看到我的板书,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喊出来:“分得一样多。”但同学们仍感到惊讶:“怎么会一样多呢?难道这四个分数是一样大吗?”这时,我也故意带着惊奇的口吻说:“奇怪,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样的情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唤起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实践操作,合作探究

在数学实践活动教学中,互动不仅能够帮助教师获得反馈信息,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还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数学认知的发展。如《长方体的棱的认识》这一节教学,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用细木条和橡皮泥做一个长方体框架,做成后,引导学生观察,一个长方体中的12条棱可以怎样分组?每一组棱的长度有什么关系?然后再引导学生合作观察,长方体中相交于一个顶点的棱有几条?这几条棱的长度怎样?相交于其它顶点的棱各有几条?它们的长度怎样?由于有三组互相平行的棱,每组棱的长度相等,所以可以取相交于一个顶点的3条棱作代表,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3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说明长方体的形状和大小是由它的长、宽、高决定的,知道了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就可以知道这个长方体是什么样子的。为了让学生正确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把长方体横放、竖放、再侧放,根据长方体摆放的不同情况,让学生说出它的长、宽、高。这样既可以防止学生死记硬背什么叫做长、宽、高,又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长、宽、高的概念以后,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直观图,合作学习,边看图边指出图中长方体的长、宽、高。在这样的实践活动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解决数学问题,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下,数学学习应该为主动建构的一个过程,而并非为被动接受的过程,也就是说借助内部认知结构和周边环境两者间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知识的建构。这意味着,教学应从学生所拥有的知识与经验出发,为学生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氛围,使得学生能够自主地建构其数学知识体系,从而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做中学”,即在学生完成各种研究和体验的过程中,而实现知识的学习与积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深入了解知识,从而拥有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

12.中学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方案 篇十二

一、扩大实践范围,充分利用资源

学校里有好多语文学习资源,这些都是我们学习语文的最好帮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可以联系课内外、沟通校内外、融合各学科关系,在学校展开各种各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使我们的语文学习从内容到形式,从细节到整体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渠道得到更好的拓展,为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提供广阔的天地。

(一)课堂内延伸,进行拓展性阅读

语文学习可谓“处处留心皆学问”,课堂之外也是学习语文的广阔天地。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可以根据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向课外延伸,让学生都参与到实践中来,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能动性。如,学了《梁思成的故事》,可以布置学生去阅读、了解建筑方面的和有关梁思成事迹的书籍,以此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和知识面。如学了《绞刑架下的报告》《囚歌》等课文时,可让学生读红色经典故事,然后让他们在课堂上讲,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达到拓展学生阅读量的目的。还有让学生每天诵读经典诗文,提升文化品味。学校或年级也可以进行演讲比赛,让学生在演讲中受到文化的熏陶。再如,每周写写周记,题材包括写人、记事、描写、抒情等活动。也可以背诵些经典美文,我校就每天早上规定时间全校进行经典美文诵读。这些实践性活动,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文学素养。

(二)超越课堂,进行实践性活动

一个带着积极性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教育不分国界。”这真应了我们的古人说的“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学会调动学生自身的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首先要给学生创造主动参与质疑的情境。“学而不思则罔”,学源于思,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思起于疑,教师要在课堂上援疑置难。怀疑,使学生理解问题时有了困难,而有了认知上的困难就会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这时因势利导排解学生的疑难,就可达到传道受业解惑的目的。俄国作家杜勃罗留波夫说:“教师如果把科学的材料嚼得这样细,使学生无须咀嚼,只要把教师讲的吞下去就行了,这样从学生中可能培养出的是懂知识的猿猴,而绝不能是独立思考的人。”他说的意思也就是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围绕教学目标,设置一些疑点,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排疑,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如让学生创办手抄报,内容包括家乡风情、特产,各种水果花草介绍等。首先做的是让他们自己采集有关的素材,包括走村串巷或者采访相关的人,包括摘录各村的宣传语或警示语等,然后自己试着去写,还可以让学生去学写一些广告或者人物传记,这些需要他们看一些报纸、杂志、书刊、电视等。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和同学、家长合作进行,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创作成果,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三)“互联网+”与语文教学实践

当今是知识经济爆炸的时期,知识在飞速的增加和革新,若不更新将会被时代淘汰,于是我们的课堂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很多模式,如慕课、微视频、翻转课堂、Pad教学等。这些教学模式在和学生共同解决共性问题后,将学生的思维境界引向了更高,教师则起引导作用,起到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我们的语文教学也是如此,课堂上一个字、一句话、一个手势、一个表情都会让学生茅塞顿开,使教学别开生面。这必然需要师生共同在跑道上奔跑,让学生在方法上更新,让师生在思想上共鸣。

二、回归生活,获得能力

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就要把他们放回到真正的社会生活中去体验,让他们在真正的生活体验中去感悟生活的价值、生命的真谛。比如,我们农村学生每年的社会实践活动(下地干活)就能让学生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得到洗涤,然后和语文学习联系起来就会获得真切的感受和体会,也就有了真实的素材,而不再是纸上谈兵,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一)农村校园生活,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沃土

我们乡村学校响应上级号召,开展了很多少年宫活动,开设了好多课外实践课,如书法、美术、音乐、舞蹈、手工制作、民俗活动等一系列活动。我抓住这一契机,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1)培养欣赏能力:用学生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2)培养动手能力: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废品经过加工变成一个个艺术品。(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做成一件艺术品,从而享受成功的喜悦;(4)学会领会:各种活动带给自己的成功与失败的感受。

(二)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家庭教育

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都提高了,他们不懂得珍惜,也不懂得感恩,因此语文教师抓住一些特殊的日子,如节假日、寒暑假等,让学生在家里感受一下洗衣、做饭、干农活的不易,体会一下父母的劳累。还可以联系家长让孩子做一天“家长”:计划一天的花销,再和父母进行交流,然后让他们把一天的活动和感受记录下来,这样既是一篇好日记,也是一份生活中美好回忆的记载。再如可领孩子到福利院或养老院去为那些孩子或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幸福的生活,从而珍惜生活,以此来培养孩子的爱心,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农村的学生还可以种种菜、养养小动物,在种植和养殖中总结经验和心得体会。

总之,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形成一个整体,是培养中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尤其是农村学生,除了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教育资源,还应该充分利用我们农村广阔而又自由的天地,这都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合理而又科学地去调节。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

摘要:语文学习的范围很广,并且课程的实践性很强,我们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尤其是农村中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尤为重要。我介绍的方式有:课堂内活动,激活课堂;向外延展,借助多媒体;体验生活,拥有灵感。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语文教学,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雷军林.张掖六中15+2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革新,2014(4).

[2]雷军林.强化教学策略打造语文高效新课堂[J].教育革新,2015(9).

[3]杨红兵.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评价促进主体发展[J].语文教学之友,2010(6).

13.小学寒假学生实践活动方案 篇十三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市教育局及街道教管办寒假活动意见,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关心社会发展,关注社会问题,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有益补充,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进一步拓宽我校德育教育的途径。

二、活动主题

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感恩、学会探究

三、组织形式

学生一般以个人分散活动为主,也可以自主结队活动。

四、活动内容

(一)“学习习惯养成”活动(必做)

《寒假作业》是我们每个小学生必做的作业,希望同学们每天做一页,开学后整整齐齐、不折不扣地交给老师欣赏。三至六年级的学生,要利用寒假,静下心来,从预习下学期的课本入手,至少把语、数、外第一单元的书后练习完成,看自己的预习习惯究竟怎样?看看自己解决问题能力究竟有多高?看自己是不是最最聪明?

(二)送一份新春祝福行动(选做)

春节期间,希望同学们能为自己的亲人、老师、小伙伴等送上自己春节祝福,形式可以是:(1)低年级:打个电话(或发短信)送上自己的新年祝福。(2)中年级: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一张精美的“新年祝福卡”并寄出去。(3)高年级:写一封感谢信寄给关心、帮助过你的老师、同学或亲人(让学生备份一份,便于评比)。教育学生孝敬父母,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庭责任,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要求:开学后,4—6年级每班挑选出优秀书信或贺卡(3份左右)进行校级评比。

(三)新春献爱心行动(选做)

要积极参与各类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公益活动,参加假期慰问烈军属、孤寡老人等活动。以村、班为单位,为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拉拉家常、表演节目、打扫卫生等,和老人一同庆祝新年。也可为身边的需要帮助的人(如孤寡老人,残疾人,贫困的小伙伴,困难家庭等)做一件实事。事后,可以把所做所想所感记录下来。要求:各班要认真落实,开学初上报典型事例,进行表彰。

(四)孝顺长辈我能行活动(必做)

我们的父母及长辈辛劳了一年,对我们又关心爱护了一年,但他们自己却从来没有要求我们为他们做点什么,那我们能否主动地为我们无私的父母做些什么呢?请你在寒假期间完成以下几项“任 务”。

①为长辈做饭。②协助长辈做简单家务。③对父母及长辈说祝福语。④吃饭时摆碗筷、给长辈添饭、倒水。⑤与父母、长辈聊天或谈心。⑥为父母、长辈削水果、洗脚、敲背揉肩。⑦给不在身边的长辈打一个问候电话。

(五)讲文明懂礼仪活动(必做)

春节期间,爸爸妈妈和长辈们少不了要带着我们走亲访友,当然,也会有不少的客人来到我们的家里做客。你希望自己做一个彬彬有礼、受人欢迎的好孩子吗?你又能做一个待人接物有礼貌的小主人吗?那么,就要请做到以下几点哦!

⑴进门前有礼貌的称呼主人⑵ 热情迎接客人进屋⑶去亲友家做客要仪表整洁 ⑷为客人递上茶水、糖果⑸说话不要粗声粗气,要谈吐文明 ⑹大方与客人交谈,不让客人感到拘谨⑺不经主人允许不能随意乱动主人家的东西 ⑻如果客人带小孩来家里做客,应同小孩一起玩⑼如果在主人家用餐,要注意用 餐礼仪,不能抢先入座,不能先动食物 ⑽自己的朋友来做客,应先向父母做简单介绍,再热情

招待⑾告别时说些感谢的话语 ⑿客人离开时,要送客人出门口,可说再见、欢迎再来玩。

(六)书香假期活动(必做)

为了进一步深入开展“书香校园”工程,让读书成为每个同学的好习惯,让阅读成为学校、家庭、社会的一种好风气,在寒假中各班可以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读书读报活动计划,引导学生乐读书、好读书。具体内容:高年级的同学读五本以上的书籍(包括四大名著),写好读书体会;低年级的同学选择适合自己的连环画读本阅读(五本以上);各班每个同学在假期开展三个一活动,即一日一句名人名言;一日一张读书卡片;一日一张习字。

要求:开学后各班开展读书报告会、读书知识竞赛、征文比赛、读书笔记评比等活动来展示假期读书成果。1—3年级每班上交自制书签(10枚左右)进行校级评比。4—6年级每班上交5篇优秀读书体会、10张百字习字卡进行展览。

(七)“春节伴我行”活动

了解春节、元宵是中华民俗传统节日,了解春节和元宵节的历史及文化内涵,增强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了解春节礼仪,继承文明习俗,学会接人待物,改变不良习俗,学会处理压岁钱,提倡节俭,反对浪费。

活动安排:可以选择其中两项

1、春节,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你们家是怎么过的呢?让我们把这美好的一刻记录下来.要求:形式童诗童谣、日记等均可。(3—6年级)

2、以家乡的“元宵节” 或我的“压岁钱”为主题,进行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4—6年级)

3、收集“元宵节”的来历,风俗,办一分手抄报。(3—6年级)

4、中国美食文化源远流长,各地名点数不胜数。利用网络、书籍、走亲访友之际,寻访记录家乡的名点小吃,最好能动手做一做,记录你做美食家的心得哦!(3—6年级)

要求:开学后各班上交优秀习作5篇,调查报告每班5篇,手抄报每班5张(8K纸)

(八)“快乐新年,快乐健身”活动(必做)

寒假中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运动,如跳绳、踢毽、跑步、羽毛球、乒乓球、转呼啦圈等,每天锻炼不少于一小时。

五、活动注意事项

1.各班主任要高度重视、严密组织,严格落实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方案。结各班级实际情况,创造性开展工作,确保寒假综合实践活动收到积极、良好的社会效果。

2.参与实践的班级和个人,要为学校和个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确保安全。

14.小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篇十四

寒假即将来临,为积极贯彻落实《关于认真学习贯彻xx〈致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xx周年的贺信〉的通知》和《关于在全队开展争当“四个好少年”活动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发挥组织育人、实践育人、活动育人优势,引导广大少先队员过一个健康、文明、有意义的寒假,学校以安全、健康、快乐、祥和为活动准则,组织队员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丰富少年儿童的寒假生活。

二、安全教育

1、x月xx日通过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寒假安全教育。

2、写好给家长的一封信,请家长与学校配合保证学生假期安全。

3、各班做好安全教育。

三、假期活动安排

开展争当“四个好少年”阳光假日活动。

(一)、让心灵沐浴阳光

行动口号:争当热爱祖国、理想远大的好少年!

1、看出学问。养成关心时事时政、国家大事的良好习惯,坚持每天晚上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节目,收看具有教育意义的电视节目,如《科技博览》《人与自然》《百家讲坛》《探索》等节目,拓展知识层面,适当记录,积累生活素材。

2、变废为宝:将家中的废旧物,如衣物、书报、玩具等重新组合,变废为宝。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制作一件简单的工艺品或科技小作品。

3、巧手迎春:在家里开展“老少同乐写春联”“自编春联”“剪窗花”“春节对联、民俗故事、传说搜集”等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品味民俗的幽香。

4、勤俭节约我能行:节约用水、用电、用气、用油、用钱等衣食住行各种消费项目。找出自身存在的浪费行为,改掉一个浪费资源的不良习惯;列出一张《压岁钱收支记录表》。

(二)、让学习洒满阳光

行动口号:争当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好少年!

1、制定计划:制定好寒假生活计划,包括学习计划,活动、娱乐等计划。要有计划地完成老师留的各项作业。(必做)

2、书中寻宝: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扩展自己的视野。希望同学们能与书为伴,和家人共享读书的快乐。在广泛阅读科普、童话、名家名作等优秀书籍的基础上,一、二年级同学和家人一起设计一张“好书推荐卡”(a4纸);三、四年级同学每人办一张“读书乐小报”(8开纸);五、六年级同学写一份读书统计表。(a4纸)。全校3―6年级每人至少完成一篇读后感。(必做)

3、走进社区大课堂,争当“社会的小主人”。与你的好朋友一起深入社会,了解祖国的建设成就、家乡的发展变化和重大的国际时事;或以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为主题,如“家乡文化”、“网络问题”、“压岁钱去向”、“当一回家长”“假日商场打折的秘密”等,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充分搜集资料开展调查研究,并以方案呈现,方案包括题目、调查目的、过程如何、得到什么结论或启示、对你今后有什么指导意义、你的思考和感受,4――6年级每人一份方案,开学每班上交5份优秀方案。(必做)

(三)、让他人感受阳光

15.中学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方案 篇十五

首先对学生的主体性认识不足。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必须要真正认识“学生是认识和发展的主体”。这个目标实现到什么程度, 主要是看学生在学习中是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是否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本。要真正做到认识并尊重学生, 就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 精心设计主体活动。

其次对学生道德转化的进程认识不足。

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学生的道德转化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和社会过程。在学生的道德学习过程中, 内因外因同时存在, 教材教学要求、丰富的课程资源等都要通过紧密联系学生实际,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来起作用, 实现学生的道德转化。

因此, 如何把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 让教学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引发了我们的探索和研究。

一、学生资源开发的探索与研究

从家庭生活到学校生活, 再到社会生活, 学生对身边的一切有了自己的初步想法。因此, 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原有经验、情感、能力、知识中“生长”出新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 加深对自我、他人、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

学生资源包括学生的自身资源和学生的环境资源。学生的自身资源涵盖了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个性特长、情感态度等各个方面。只要我们重视学生的生命存在, 并对其深入观察、充分了解, 就能从学生身上开发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资源。学生的环境资源按其生活领域的不断扩大可分为家庭资源、学校资源、社区 (社会) 资源。我们这里所说的环境资源特指学生社会生活面对的一切。因此, 所谓学生的环境资源, 就是指学生社会生活中周围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从回归儿童生活的品德教学理念审视, 由于学生自身资源和环境资源就是学生自身或身边产生的资源, 因此开发学生资源进行教学, 是真正走进学生的现实生活。

1.紧密联系学生实际, 积极调动学生的自身资源。

要把学生的自身资源作为品德课程资源用于教学, 就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 时刻关注学生。为此, 教师应了解学生的见闻、经历、体验和感受, 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学生实际, 合理、有效地加以利用。联系学生实际的方式除多与学生交谈、交流、观察外, 也可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

(1) 为学生的生活经验“扩容”。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重要的“资源库”。现代学生的生活空间囿于家庭和学校, 对周围的自然和社会了解很少, 如不指导他们有意识地去认识自然、认识社会, 他们往往“身在宝山不识宝”。鉴于此,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特殊“作业”, 如调查、访问、参观、小实验等方式, 帮助学生为自己的生活经验“扩容”。

案例一:《品德与社会》第四册《神奇的电话》

师:在生活中电话给你带来了什么便利呢?

生:打电话祝同学生日快乐。

生:法国的姐姐每年圣诞节都会打电话来祝我们圣诞快乐!

生:我妈妈今年被派到台洲工作。她每隔一段时间打电话和老师联系。

师:你想妈妈吗?想不想和妈妈打电话? (学生现场拨通电话和妈妈通话)

师:电话给我们送来了感人的一幕。在生活中电话还给你带来了什么便利?

生:当发生火灾时, 我们还可以拨打119报警。

师:是啊, 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特殊的电话号码。像这样的电话还有很多, 课前老师请大家去进行了调查搜集, 你还知道有哪些呢?

“在生活中电话给你带来了什么便利呢?”不仅答案都在日常的生活经验之中, 老师还针对一些特殊电话号码, 采用课前布置调查的形式进行“扩容”。有了课前的充分准备, 在课堂上这些资料使学生生活经验得以呈现。当然, 教师布置此类“扩容”作业要有计划、成系列, 每次作业的任务尽量具体, 以免学生“身入宝山, 空手而归”。

(2) 为学生的个性特长“升级”。

美国著名专家奥批强调说, 一个人所发挥出来的能力, 只占其全部能力的百分之四, 足可见人所具备的潜能及其源泉的强大。学生资源开发中, 就有很大一部分包括对学生个性特长的开发。

案例二:《品德与社会》第二册《天生我材必有用》

师:小喇叭栏目要宣传一些小朋友了。你知道自己有什么优势吗?

生:我曾在校园比赛中获得小歌唱家的称号。

生:我是运动小健将!去年在运动会上获得了跑步第一名。

生:我在家里是妈妈的小帮手, 很多家务活我都能帮着做。

……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 小朋友们一定对自己的优势有了一些新的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如果我们互相学习, 继续努力, 就能让自己的优势更优。预祝你们都能成为小喇叭栏目的嘉宾。

这是《品德与社会》的开篇课文, 有其重要的地位。案例中, 老师通过小喇叭栏目开播竞聘嘉宾的形式紧密联系学生实际, 调动学生认识自身的个性特长、优势, 帮助孩子鼓起信心, 正确地看待自己, 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升级”。

(3) 为学生的情感态度“加码”。

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情感丰富性、深刻性、稳定性发展的重要阶段, 尤其要注重发展道德情感。在情感提升上, 创设各种情境开发学生资源, 不但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还能为学生的情感态度“加码”。

案例三:《品德与社会》第五册《难忘的校园生活》

师:牧扬同学的成长故事让我们回忆起了自己的校园生活, 我们在课前做了准备, 让我们来交流我们的成长故事吧!

生:这是我第一次离开父母学农的照片, 它培养了我的独立生活能力。

生:这是我小学生活中获得的第一张“三好学生”奖状, 第一次从老师手中接过这张奖状我是多么高兴啊!

……

师:这许许多多难忘的“第一次”就像是我们人生道路上一串串坚实的脚印。正是有了那么多“第一次”的尝试, 我们才不断成熟, 感谢母校让我们对校园生活有了那么多美好的回忆!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 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因此, 课堂上教师要从具体事实入手, 寻找教材与生活的接合点, 再现生活情境, 由此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上述案例中, 当学生将奖状高高举起并大声地告诉所有同学时, 自豪感油然而生。“情动而辞发”, 这也激活了其他学生的情感体验, 把大家原有的表层情感体验引向了更为丰富的、鲜明的、深刻的生活情感体验。

当然, 除了生活经验、个性特长、情感态度, 学生的观点、问题、猜想甚至错误, 只要是教学中所需要的, 都是课程资源, 是学生大脑里的优质课程资源库。充分开发和合理利用学生自身资源, 能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个性特长、情感态度等转化为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助力器。

2.深入开展探究活动, 积极开发学生的环境资源。

(1) 关注学生生活的沃土——选取独特的家庭资源。

家庭是每个人道德品德的发源地。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 家庭最能激发人的情感, 是最具亲和力的所在。通过调查采访, 选取教学需要的独特的家庭资源, 不仅能增加教育的亲切感, 还能增强教育的说服力, 丰富学习生活经验。

案例四:《我家的故事》 (《品德与社会》三上)

教材第22页:以四幅图片展示了家庭生活故事, 并要求:“请选择一个有趣的家庭故事, 讲给大家听。”

在课堂教学中, 一位学生说:“昨天, 我们全家人边吃晚饭边观日落。只见太阳变得红彤彤的, 靠着云朵在渐渐下落, 云朵也被太阳染红了……我们一家人就这样一起渡过了一个难忘的傍晚。”

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调查采访, 学生很容易从日常生活中找到丰富的家庭资源。用得较多的家庭资源除了以上学生耳闻目睹的家庭生活经历外, 还主要包括家庭中的藏书、照片等图文声像资料, 电视、电脑、录像设备等媒介资料, 家庭成员或亲属的不同阅历及工作环境中所能提供的各种资源。

这些家庭资源的开发在“家庭”主题单元的教材中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结合教材和教学实际, 罗列了基本适合当地学生开发的家庭资源内容, 列成表格供学生课前课后自主搜集以及作为过程性评价的依据, 大大增强了学习的体验和感悟。

(2) 关注学生成长的摇篮——选取鲜活的学校资源。

学校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学校资源主要包括学校的教职工、同学、校园、班级、图书馆、专用教室、校园网络等。学校资源是学生接触最频繁、最熟悉的。多样化的学校资源, 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紧密结合校园生活实际的探究素材。

案例五:《品德与社会》四上《你是我的好朋友》

教材“活动角”:以三幅图片展示了学校生活中同学间的故事, 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同学有哪些优点。

在上课的过程中, 婷婷拿出了获奖证书, 介绍了好朋友雯雯:班长通知全班同学下月举行演讲比赛, 雯雯听了, 就问我:“你参加吗?”我说:“我怕……嗯……”雯雯说:“别怕!老师不是说重在参与吗?再说这也可以检验自己的能力!”于是她俩都报了名。没想到在这次比赛中, 原本没信心的我取得了一等奖。雯雯高兴地祝贺我。

学生自主发掘的环境资源有故事、实物展示。教师及时点拨引导, 激发学生争相赞美自己的朋友, 叙说自己和朋友间难忘的故事。一石激起千层浪, 正是源于学生环境资源的开发, 使课堂上人人想说、能说, 也乐意听同学说——学生自主开发的环境资源营造了真实的品德课堂。

开发校园环境资源的形式多样, 有给老师写心里话的, 有了解优秀教师事迹的, 有观看电影写影评的……学生走出课堂, 利用熟悉的学校资源,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开发校园资源。从学生的交流中, 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 不仅提高了社会交往能力, 更产生热爱学校的道德情感。

(3) 关注学生发展的舞台——选取本真的社区 (社会) 资源。

学生日常生活时间大多在社区进行, 社区是社会的缩影, 它为其成员提供着各种社区服务。社区可以说是学生生活的外部环境。随着年级的增高, 学生还有机会参加社区组织的校外活动。从这方面来说, 社区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走向社会的基本实验地。因此, 在逐步拓展的生活领域中, 社区资源也是学生环境资源中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

案例六:《精彩的社区生活》 (《品德与社会》四下)

师:这几张照片是社区在组织过什么节呢? (定格在“妙手画妈妈”的照片)

生:孩子们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这张照片中还有×××同学呢!

师:是啊!×××, 向我们来介绍一下吧!在活动中你有什么感受啊?

生:……我那天可开心了, 社区既让我们关注妈妈, 又让我们开心了一整天, 我还获了奖呢!

师:社区真不错!让你渡过了一个有意义并有收获的儿童节。你们有没有参加过这样的活动啊?

老师给大家看的照片来自学生课前对社区资源自主开发。老师将学生开发的这一本真的社区资源巧妙地结合在课堂教学之中, 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了关注点和兴奋点, 课后就会有更多的人乐于参与社区各项活动, 为今后的学习积累宝贵资源。选取本真的社区资源使教材原来的大题材变小, 远话题变近, 使教育的过程充满了真实性和可信性。

二、学生资源开发的初步成效

学生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需要老师不断发现、利用。学生资源的开发探索以来, 课堂教学中呈现了丰富的内容和形式, 使品德与社会课越来越为学生所欢迎, 它的成效主要表现为:

1.使学生会做学习的主人。

学生资源的开发, 加强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发资源过程中,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强化了学生开发资源的意识和能力, 促进了学生的主体学习。在当前我校品德与社会教学中, 几乎人人参与开发资源, 课堂教学中利用率也很高。

学生资源的开发, 还激发了学生对课程的热爱。今年6月我对1000名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98%的学生喜欢上品德课, 其中94%的学生表示很喜欢。学生认为, 老师会在课前课后组织各种有意义的活动, 可以学习到很多关于社会、世界、人文等多方面的知识, 还可以使他们深刻地了解社会。

2.使教学实效得到提高。

学生资源的开发, 不仅推进了研究性学习, 使学生学会做学习的主人, 还增强了学生的体验活动, 促进了道德内化, 提高了教学实效。

新课程要求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学生资源的开发, 是对教材内容的必要补充, 是对新教学方式的积极引领, 也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展示的平台, 它使品德与社会课实实在在做到了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 丰富了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 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三、实施学生资源开发的几点思考

在开发学生资源的同时, 学生也是资源的最终受体。在开发学生自身资源和环境资源中, 教师的指导作用仍不能小视。

1.学生资源的开发需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在实际教学中, 并不是所有的学生环境资源都是可以利用的, 也并不是都是有效的。学生资源的开发是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的, 只有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有价值的东西, 才是有价值的环境资源。

2.学生资源的开发需要教师精心指导。

16.中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 篇十六

以学生为本,唤醒主体意识,

激发学生自我需求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树立以人为本的道德教育观 ,是培养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的前提。因为道德是社会要求,也是学生自我发展、自我生存的需要。道德教育的价值在于教师的教育满足了学生的内在需求,引起学生思想行为的进步,从而有助于学生生活的幸福。如果教师的教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也就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不能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就会成为“无价值”的教育。

只有教师尊重学生的需要,才能引导学生把个人的需要与社会的要求结合起来。道德作为一种先在的价值系统,与学生的生活是有一定距离的,我们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联系起来,帮助学生体认道德与自身利益的关系,逐步引导学生建构符合社会价值体系的个人道德行为体系。让学生明白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助于个人美好生活的实现,是未来幸福生活的保证。如果我们脱离了学生实际的需要谈道德教育,必然是从上而下的抽象空谈,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他们的最基本的价值意识出发,才能培养他们的内在道德动机。引导学生领悟道德规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认识到个人必须融入社会,与群体的需要相吻合,遵循群体的道德准则,个人才能得到群体的接纳和庇护,并在整个群体利益中,分得属于自己的那一份个人利益。这就把学生的发展需要与道德教育的目的统一起来,克服道德教化和个体需要的矛盾,促进了人的社会生活和个体生活的统一。

我们要尊重学生主体,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基本权利和责任,我们要把学生当作有血有肉、有生命尊严、有思想感情的人。让每一名学生都得到民主平等的对待,让每一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应有的发展,让每一名学生同在蓝天下健康成长。我们必须直面社会开放和价值多元的现实,正视道德冲突,解决道德困惑,让学生自己掌握批判的武器,提高学生的道德辨别力、判断力、选择力、创造力,学会判断和选择,学会面对人生,创造生活。 树立注重个性的人才观,个性是教育的灵魂,是全面发展的核心。

中学生个性张扬,具有很强的个性权利意识,愿意自己决定个人生活的方向,学校道德教育必须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进行,才有可能内化为学生的信念,指导自己的行为。海德格尔说:“人基本的存在状态是被抛入世界的,剩下的工作就是自我设计与选择,人能够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于被教育唤醒或内在性觉醒,教育对人最根本的援助就是对觉醒的援助,就是内在力量的释放。”海德格尔的这句话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是:学生是现实社会中的人,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是活灵活现,闪烁着“主体之光”的现实的人。道德教育如果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违背客观规律,只能造成德育的短视,脱离学生的生活需要。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核心是对个人选择的尊重,让学生感受到自由——他可以自由的选择,凭借他现实的德性——而不以祈使语句去试图控制、约束人的选择行为。只有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给学生种种机会,践履道德行为,才能真正促使学生做到知行统一,提高道德实践能力。

树立生活道德观,在生活中培养

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

传统道德观是一种贤人道德观,它是以“人人皆可为尧舜”为前提的;其道德追求和道德目标是为人、利人,舍己取义。在今天的条件下,这种道德只能是少数人的行为表现,不可能成为社会的普遍行为。市场经济所要求的是一种“秩序道德观”,与传统的贤人道德观不同,市场经济的起点是一种“底线道德”,肯定所有的人在不损害他人的条件下,有权利追求自己生活意愿的满足,并在权利义务平等的基础上规定个人的应尽义务。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道德理想不再是被强制推行的和被动接受的,而是基于个人的自由选择。

传统的道德教育是以社会的道德要求和教师的教育观念为核心,这种价值标准在传统社会中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在今天,没有对道德教育价值理念的绝对性的适当消解与悬置,就不可能有生活境遇的凸显,也不可能有对个体实际生存状况的深入理解。传统道德教育把价值上的“应该”等同于现实中的“必然”,忽视个体道德生存的社会基础。他们基本不愿意考虑现实世界的各种因素,也不愿意考虑实际的个人情感,非常极端的把道德标准作为普遍真理绝对化,把社会秩序当作惟一优先而且至高无上的合理性,否定其他选择的合理性。今天,我们反思道德理想主义,养成一种对社会发展、对历史目的、对道德理想、对个体的冷静、辨证的思维方式,承认中学生的不完善性,实实在在的关切个体作为现代公民的基本道德品质的养成,关心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正当权利,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对社会的义务。在道德教育中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事实上我们不可能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道德高尚的人,在当代社会中,应着重培养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规则意识,突出道德底线,实实在在地培养学生对正当、正义的理解,堂堂正正做人,而不是以过高的要求来规范学生。

今天我们培养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就是把道德从神圣天理的高远世界下移,回到人间,回到个体,回到日常生活,呵护普通的人与事。中学生自己的生活中就有许多榜样,甚至每个人的生活故事中都有能引起道德效仿和感动的材料。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善于欣赏别人、乐于分享精神收获的习惯和意识。德育的土壤在生活,德育应该从书本走向生活,应该让儿童从自己的生活中进入德育。德育的内容和方法需要十分贴近学生生活,关心他们的喜好和烦恼,使用他们喜欢的表达方式。生活是道德行为养成的土壤,是教育的最终归宿。道德只有回到学生个体的生活世界,学生才能产生强烈的现实感和生活感。道德教育才会充满人间温情,才会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而不是奴役学生的桎梏;惟其引领个体生活,超越个体生活,道德及其教育才会把人与人,人与世界紧密的联系起来,个体在与他人的相处中获得幸福生活。教师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就是启迪学生,把握生命情怀, 找到学生个体与他人、与世界的情缘,领略人生真谛,让学生学会珍爱自己的同时,学会关爱他人。走出“假大空”的道德说教,以平等对话的姿态融入学生生活,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关注生活,珍爱生命,从培养“道德学家”“道德圣贤”到培养合格公民。从基础道德入手,增加学生对道德关系的敏感性,从“知识”到“生命”,实现师生之间的精神交往。

唯有引导学生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在学生喜爱的、乐于参与的活动中去自我体验、去感受、去领悟,去自主建构新的意义世界,才能使道德认知在多层面的体验活动中,无痕地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道德教育通过关注学生的生活,才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同感,这就需要我们从生活中的细微处着手,细微之处见精神,细节可以决定成败。从日常生活细微之处着眼,注重细节行为,以小见大,知微见著,真实可信,真情感人,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藉此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

实施全面的评价方式是培养

中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的必然要求

从道德知识评价为主到道德行为评价为主。道德教育评价应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在知行统一中评价学生的品德,缺少了道德实践环节的评价是不完整的。因为,道德知识的考察只是反映了学生道德知识的记忆水平,而学生学习道德知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导之以行”,也就是为了引领道德实践,学生只有在实践中以主人的身份去听、去看、去做,闻其声、见其形,才能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实践不仅满足了学生表层的行为习惯,也能在学生道德情感、道德良心和心灵世界的建构上起到重要作用,能使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道德需求,在内心建立一种道德信念。实践体验既是一个道德认知的过程,更是一个人道德情感升华的过程,它使学生通过自主的体验来认识道德知识,通过真实的感受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通过深刻的理解掌握道德规范,缩短了知识传授与反馈的过程。

从重视评价结果,到重视评价过程。传统的评价是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结论性评价。新课程理念倡导过程性评价,重视对学生生活、学习、以及各项活动过程的评价,因为高中生有很强的可塑性,学生的道德素质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他们知道一些原则,但相对于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而言,他们的想法和做法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学生需要在生活中努力探索,不断提高道德判断、道德分析能力,丰富自己的道德智慧。因而,如果一味地按照终结性评价的静态结果对待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实际,其评价目的肯定达不到,甚至以偏概全,影响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自我反思,推动学生道德的自主发展。

中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我们培养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不但应把德育课、学校课外活动搞好,而且应“把学生在学校里的东西同家里及在本地社会中将要经历的东西结合起来”。社会教育和学生自主道德学习结合起来, 中学生道德实践能力是在“全时空”状态中养成的,不仅仅是在一个单独、特定的场合中。生活对学生的影响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应当让所有成年人知道——他们的举止行为都会对未成年人有道德影响。反过来,未成年人在任何时候都有提高道德实践能力的机会,把道德教育看作一个整体。有人说,学校辛辛苦苦的五天教育抵不上回家路上一个消极案例的影响,原因就在于此。不良的社会环境与中学生道德生成的矛盾,已成为当前我国道德教育必须正视的严峻现实。为了培养中学生道德实践能力,必须经过全社会的努力,为中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上一篇:不同群体的就业政策是如何规定的下一篇:整理的重庆事业单位综基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