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况分析论文

2024-07-06

高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况分析论文(精选17篇)

1.高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况分析论文 篇一

近年来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的招生人数越来越多,这也导致了高等数学教学的状况不尽人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足

目前由于高等学校的扩招规模逐渐增加,这也导致了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的生源出现不足的现象,为了提高生源学院对于学生准入的门槛也在不断降低,学生的入学成绩普遍较差。很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尤其是高等数学经常是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巩固,课堂不学习,在考试时为了及格只能突击学习。

1.2高等数学教学时间较少

高职学校的高等数学课程内容较多,而且都是抽象性的思维,需要的计算能力也较高。同时由于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课程较多,因此经常压缩高等数学等公共课的教学时间,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将高等数学内容全部讲完就必须在课堂上进行满堂灌,这对于本来数学基础就差的高职学生来说更是难以将知识点全部消化。

1.3高等数学与专业结合不足

现在的高等数学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学内容上也是重理论轻实践,一般来说高职数学老师都是由数学专业老师来担任,数学老师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没有相关的专业背景知识,而高职院校的学生都有不同的专业特点,因此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无法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体现数学的实用性,枯燥和抽象的数学教学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2混合式教学引入高职高等数学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混合式教学的必要性

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最终影响数学学习的效果,在信息化时代下以网络作为依托,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基于互联网信息化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引入高数课堂,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高职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随着网络的普及,各种手机软件比如qq和微信等为网络教学提供了基础,同时也为老师和学生的交流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高数老师可以将每次的讲课视频以微课的形式传到网络学习的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自由的安排学习时间,随时随地的学习,这样能够避免老师在课堂上由于讲课进度过快导致的学生无法理解的情况,学生可以在微课上慢慢的仔细听讲,自由的调解课堂节奏,充分理解数学老师讲述的知识。

2.2混合式教学的可行性

现在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的信息化基础建设已经初具规模,校园网络也得到了全覆盖,网络教室也逐渐的呈现规模化,因此学院的学生可以不需要在额外使用手机流量,只需要通过学院的网络路由器进行登录就可以观看微课视频,同时也可以在学校的微信公共平台上进行面对面授课和微课相结合的模式开展高数教学,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对高职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程学习当中。

3高职高等数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3.1利用网络共享平台构建混合式教学

在高职高等数学教学中实施混合式教学必须有完善的网络环境和信息技术作为支撑,因此学校应该为学生创设网络教育平台,让学生能够利用网路平台与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相结合。常见的网络平台包括高职学校的慕课平台以及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高职学校数学老师还可以为学生创建数学学习微信公众平台,老师根据数学课程的教学进度准备与之相适应的`网络学习资源,充分利用慕课、微课或者微信公众平台将教学的专业案例、教案内容以及数学练习题等上传到公众平台中供学生下载学习,同学之间以及同学和老师之间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实时的交流,讨论高等数学中的难点和知识点,同学之间可以互助解答,老师给予必要的指导。

3.2将数学知识点制作成微课

微课时混合式教学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将高等数学中的知识点制作成微课,能够将数学中抽象的理论直观的表现出来,同时要注重数学教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作用,老师在制作微课时可以将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应用数学题制作成微课,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出来,微课应该短小精干,生动有趣,可以加入一些动画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3.3将线上线下资源相融合

混合式教学是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化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数学老师要注意线上和线下教学的结合,在上课前可以通过线上将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通过微课或者微信的形式发送给学生并布置一些思考问题,学生通过网络预习能够提升在课堂学习中的针对性,课后同样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与老师就课堂上的问题进行在线交流,老师可以针对课堂内容对学生进行在线测试,让学生独立完成或者分小组共同完成,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

3.4采用多种数学评价体系

传统的数学评价方式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忽视了平时的学习过程,而在混合式教学方式下,应该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在过程学习中通过评价学生在线学习的时间以及在网络上与其他同学和老师之间的互动情况相结合,科学全面的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这样能够体现数学评价的公平性,提升高职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4结语

混合式课堂教学是未来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同时也是信息化时代高职教学创新的必经之路,高职数学老师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时俱进,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李小龙,张宸瑞,耿斌.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MOOCs时代”的探索与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12):52-58.

[2]凌越.高职院校应用混合式教学的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06):41-43.

[3]冯静.信息化背景下高职数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为例[J].职业,(06):125.

2.高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况分析论文 篇二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教育实效性概述

所谓时效性,也就是对于其运行和发展的实际效果来说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对于学校来说必不可少的工作,由于实际上任何人都不免的需要受到自身的思想素质的影响,对于学生来说作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未来核心力量更是不能够有所放松。因而就实际效果来说,对于思想政治工作也不可能有所忽视,在面对困难的情况下,也就需要进一步的分析和提高了。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实效性的影响因素

1.个人因素。应当说个人因素是主要的影响方面,对于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来说,大部分人的主要目的和精力都放在了相关的专业技术方面,基本上的认识都是通过技术的掌握来作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并且可以说作为最主要的目的来看待。而思想政治效果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快速的效果,就内容来说一定程度上的重复也容易受到反感。大家出于叛逆的考虑以及对于实用性的忽略,实际上就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造成了一定的损害。

应当说个人本身的思想政治水平就不高的状况下,就更难一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也更容易对于思想水平的判断力随大流缺少自身的分析。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如果自身认识不足而且思想政治水平不够高的话,进行教育的效果的确需要受到影响。

2.社会因素。社会因素的影响在这个阶段实际上也是相当的明显的,从高职院校的学生本身来进行分析,由于他们实际上属于价值观等方面没有完全成熟,而从感性方面又抗拒多年以一来一直接受的教育方式,从实际效果来说没有深入进行实践的社会环境实际上对于他们的影响会更大的一些的。然而社会因素的影响本身就非常复杂和多样性,对于缺少良好而完善的判断力的学生来说并不具备太多的选择的空间,更加糟糕的是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们对于社会认识还停留在一个比较浅的层次方面,因而他们所吸收的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社会经验的精华,相反表层的东西只是如同沙子一样随风飘动,看似喧嚣但没有什么内涵,反而会被迷惑而进一步抗拒所学习的理念。

3.学校教育因素。学校教育因素也可以说是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想工作方面没有太好的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思想政治实效性的发挥可以说最需要的就是和实际状况的有效结合,以及能够明显的表现出对于其综合发展的影响力方面有所作用。但是从现实状况来进行分析,似乎这方面也的确是不够尽如人意的。很多高职院校本身具有同学生类似的想法,就是更加注重技术的培养忽视思想政治水平的塑造,实际上往往对于思想政治工作就没有进行过完善的重视,往往敷衍而过,而且在资金和人员的使用方面,可以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毫无优势,对于学生的影响力来说自然就有限了。

三、改善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1.加强物质准备和思想意识的建设。思想上的重视程度的改善可以说是一个贯穿始终的问题,如果自身没有很好的意识方面的进步,也没有从跟上加强对于思想政治素质的认识,自然很难在实效性方面有什么真正的效果。无论对于教育者或者被教育者来说,实际上都是如此,尤其是作为引导者来说如果自身都没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的话,那么信服力会有明显的下降。

而必要的物质准备也可以说是完善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重要基础,毕竟不可能凭空而起,总归是需要一些前期的准备措施来对于目前的状况进行缓解。而对于教育者来说,良好的物质准备以及人员力量实际上对于学生而言更加具有一个示范性的作用。而作为引导者的以身作则,即使受到抵触但绝对不会受到责难。

2.改善教学方法和实践性学习。而教学方法上面的改善可以说是一个关键的地方,如果说没有良好的方式那么很难令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影响也是不小的,所以说对于教育工作最重要的还是需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其现实因素进行讨论,并且有效的进行规制工作来避免生硬和空洞的说辞,通过对于示范作用和引导方式的变化,可以说能够更加有利的推动教学效果的发展。

应当说从时效性的角度来进行分析,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还是需要进一步的努力,而且我们不应当局限在现有的框架之内,如果不能与时俱进的话,那么即使有好的理论也很难正确的发挥效果。

摘要: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普及,可以认为高职院校所需要承担的教育数量也是成比较快速的增长趋势的。所以说就现阶段的状况来说,对于高职院校本身的教育效果的改善还是有一定的需求的。而思想政治工作一定程度上是高职院校的弱点的部分,对于时效性来说,可能也不是那么尽如人意。所以这也是一个需要进行分析,并且涉法进行改善和提高的地方。

3.高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况分析论文 篇三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职业道德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则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积累扎实的专业知识,提高动手能力,明确行业需求,增强适应性,而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是让这一切顺利高效进行的一项重要保障。

然而,近年来随着高等职业院校数量的增加和招生规模的扩大,生源素质水平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与社会、家庭对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引导较少有关,再就是高职院校普遍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度不够。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得到了普遍的关注与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据的地位日益显现。而面对新形势,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却存在着多重困境,影响了高职院校持续健康发展。

一、过分强调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度不够

高职院校自身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它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这也是学生毕业后赖以求职、就业的基础。然而很多学校在强调学生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培养的时候忽略了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所以高职院校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专业课学生出勤率较高,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则无人问津,学生的重视度不够与学校的重视度不够是密切相关的。

二、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保障机制

一方面,思政教育队伍保障不到位。学院党委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挂钩,缺乏相应的分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学院领导,仅仅靠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部门的几位老师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而几位思政课老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仅仅局限于上课有限的几十分钟,对于学生的整体情况缺乏详细的了解。与此同时,直接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政理论课教师及辅导员(班主任)地位受不到應有的重视,工资、职称待遇较差,考察学习、进修提升的机会有限,故而导致工作动力不足。另一方面,层层脱节,没有形成完整的保障体系。学院领导层与思想政治教学部门的老师沟通联系少,负责思想政治教学的教师与辅导员缺乏联系,辅导员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党员先进分子、共青团学生干部的先进模范带头作用,各个环节都没有完整地联系起来,必然导致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加大。

第三,专任教师思想政治水平有待提升,教学与育人脱节。随着高职院校扩招,专业师资队伍不断扩大,然而专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沟通交流少,对学生思想层面关注少,有些教师只负责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对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甚少。有些教师甚至对学生起到消极、负面的影响。

第四,思想政治教育只局限在理论层面,缺乏相应的实践引导。思政课程本身理论性较强,学生缺乏兴趣,故课堂效果欠佳。与此同时,思政教师多数为文科专业毕业,对于实际操作性强的专业了解相对较少,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把握欠佳,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就业取向联系较少,在学习、实践乃至就业过程中很难借助思政课程产生实际的影响。

高等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不应当只局限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实践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人文素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国家、社会、地方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因此,当前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建立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在人员方面,由学校政工干部、党团委牵头,制定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计划,并明确相关负责人;定期对专业思想政治教师进行素质培训,提升理论素养;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的作用,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引导,作好反馈;专业课教师应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在机制方面,完善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体系,每一位学生都由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宿舍管理员、身边的同学等给予综合评价,制定相应的评价奖励措施,推优选先,树立榜样,发挥优秀同学的带头作用。

第二,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水平。教师是学生的灵魂工程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非常重要的引路人,如果教师本身的思想政治素质较差,则很容易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定期组织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必要。教师首先要从自身做起,才能够真正地让学生钦佩、让学生愿意以之为榜样。反之,只一味要求学生而忽视了自身素质提升的教师,学生不会从内心真正信服。

第三,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进行思政教育。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有着较大的区别。由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更为确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故而高职院校学生相对而言较为务实,愿意从底层做起,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选择自己的岗位。所以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密切联系学生实际,贯穿到提升职业道德素质的教育中去,培养他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观念。一方面,思想政治专业课老师应当多了解学生求职、就业的相关信息,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实际思想动态进行相应的引导与教育;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应当仅仅是思政教师的事情,而应该在所有教师刚刚进校时便实施相关培训,让所有教师明确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性特点,从而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就目前的形势而言,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存在很多困难,不能够一蹴而就。但随着近几年党和国家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度提高,加之高职院校相互间的竞争加大,如何培养出既具备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的高水平高素质人才成为高职院校加大竞争力的最宝贵筹码。相信在国家、社会、学校以及学生的共同努力下,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一定会有一个质的提高,从而真正培养出兼具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和职业技能的高级技艺型、应用型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砖添瓦。

参考文献:

[1]平旭.高校德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N].光明日报,2007-03-26.

4.高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况分析论文 篇四

文章 来源 自 3 e du 教育 网

一、临床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不足

以课程为依托的人文素质教育模式不能适应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特点。现有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以课程传授作为主要模式。然而,临床医学研究生三年学习中只有第一年是集中授课,因此,能够接受课程传输人文素质知识的时间较短,而且学校能够开设的课程类别也十分有限,如在我国医学院校中,公共人文课程一般有大学外语、大学语文、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等几门课,因此,把人文素质教育重点放在课堂,无法满足临床医学研究生所需的人文素质要求。临床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缺乏系统性和实践针对性。不少临床医学研究生的人文知识还是本科阶段的陈旧知识,在新的学习阶段,他们需要更深、更新的人文知识以帮助解决临床实践和社会活动中所面临的价值理念、关系处理、职业发展素养等问题。从调查来看,进入实践阶段的学生对于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觉得有很大帮助的仅有18%。这不是说明对临床医学研究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没有意义,而是现阶段的课程设计不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

笔者认为主要是医学院校没有在空间(不同环境,如教室、临床)和时间(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不同阶段)两个维度构建临床医学研究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人文素质教育忽略了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多样性背景。临床医学研究生的来源不一,有从本科直接读研的,有工作后继续读研的,本科教育、工作经验等人文背景不尽相同,已有的调查研究表明,不同阶段和不同背景的医学研究生对学医的首要目的、个人利益、医患纠纷等问题的看法上存在着显着差异。这表明不同背景的临床医学研究生在价值观、社会技能等方面也存在区别,因此,对他们的人文素质教育也必须因人而异。现在很多学校的集体授课、导师统一指导等形式不能适应研究生个性化的特点,影响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导师忽略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多数医学院对研究生导师考核主要停留在两个方面,一是规章制度里面的导师职责,二是科研成果,由于规章制度没有硬性规定导师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因此,不少导师往往忽略了这个方向。另一方面,由于科研成果是评价教学和科研产出的最直接标准,研究生往往成为导师实验或者项目的主力军,造成多数临床医学研究生认为和导师的关系是“老板雇员型”,[3]最终导致研究生长期身处实验室而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甚至几年的研究生学习结束后,一些基本的人文素质能力较本科阶段有所退化。以上现状的存在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最突出的是学生重科研轻临床,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人文关怀精神以及主人翁精神等人文素质水平较低。有调查表明,当前医学院校毕业生的人文素质缺失主要表现在6个方面[4],见表1。不少学校和学者都在积极探索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主要集中在教学改革方面,如廖虎等(2009)提出在课程、师资、教材、考试改革等方面加强人文素质教育。[5]然而,目前专门针对临床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较少,且主要也是将焦点集中在课程设计、氛围营造、导师作用等几个层面,[6-7]将临床医学研究生的特点与人文素质教育的本质结合起来研究的更少,笔者认为,临床医学研究生是集学生、师长以及医生为

一体的高等级专业人才,他们的角色特点与人文素质教育是有联系的,正是因为医学院对其角色认识存在缺失,造成对临床医学研究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存在盲点,本文从角色认知视角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全方位提升临床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的有效方法。

二、临床医学研究生角色认知与人文素质教育联系

笔者认为从角色认知视角进行临床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研究是有可行性的。医学生的角色占有与人文素质内涵的联系历来存在,如我国古代医家认为“医者意也,医者艺也”,明确指出医学是一门哲理思辨、观念理性的学问,表明医生不仅是具有技术技艺,还是一名思想者;“夫医者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下医医病,中医医人,大医医国”的观念,更是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高度联系、高度概括,认为医生应该是一名博学者、有责任感之人;西方医学的奠基者希波克拉底是医学人文科学的先哲,他对医学的人本思想有深厚的见解,强调医术是“一切艺术中最美好、最高尚的艺术”,医生“应当具有最优秀哲学家的一切品质”;爱丁堡公报指出“21世纪的医生,应是优秀的卫生管理人才、病人的代言人、出色交际家、有创见的思想家、信息专家、掌握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知识的专业医师和努力终身学习的学习者”;卡琳?卢特菲(Karen Lutfey,2005)认为医生必须扮演多种角色,教师、谈判专家、侦探、商贩、程赞者和警察等。基于对以上关系的认识,笔者建立了临床医学研究生角色认知与人文素质教育关系模型,见图1。

临床医学研究生接受教育的渠道一是来源于课堂教学,二是导师指导,三是临床实践,在不同的角色环境中表现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课堂上,一方面他们是接受知识的学生,另一方面,对于低年级本科生来说,他们承担了部分专业课带教的任务,是小老师的角色;在临床实践中,他们既是向临床带教老师学习的学生,也是对低年级学生进行临床指导的师长,另外,他们还是病人眼中的医生;在导师眼中,他们是知识的接受者,也是研究者,是未来医学事业的执行者。因此,临床医学研究生的角色占有归纳为学生、师长以及医生。医学院校要抓住学生、师长、医生应该具备的人文素质要点对临床医学研究生进行培养,具体表现为角色实践,在图1中反映为6个要点。临床医学研究生角色认知与人文素质教育关系模型反映了医学院校可以在不同的角色环境进行角色实践,最终达到培养临床医学研究生的每个角色占有应该具有的人文素质要求。

三、角色认知下提高临床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

笔者认为可以从角色认知角度出发,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的开展,建立临床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角色认知体系,以期在最大程度上完善临床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首先,课程设置能彰显临床医学研究生多样化特点。目前,不少大学在寻找提高临床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的方法和途径上都有值得借鉴的做法,如首都医科大学实施的“多平台、不同模块设计方案”,从公共必修课程平台、综合素质培养平台、基础实验课程平台、基础理论知识平台、专业基础课程平台、专业课程平台六个方面对临床医学研究生进行素质培养,中山大学医学院在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过程中采用了理论教学—调查研究—撰写总结相结合的三段式教学模式,把学生自学、专题讲座、师生讨论、社会调研等教学方法融入到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而,正如笔者在之前提到的,他们的背景具有多样性,笼统的课程不能最大范围满足临床医学研究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要求。因此,课程设置在模块化和程序化的同时,不应忽略对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挥。课

程设置应该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达到每个层次和层面的学生都有人文素质的提升,通过师生有效互动,最终赋予临床医学研究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以最广泛的意义。

其次,利用角色扮演加强人文教学效果。临床医学研究生具有鲜明的角色特点,因此,运用角色扮演不失为强化他们自我认知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根据已有文献,对于医学生角色扮演的研究大多关注护理专业,其他医学专业涉及较少,针对临床医学研究生的角色扮演研究更是寥寥无几。同时,不少角色扮演的研究停留在对某一课程的效果评估上,而将角色扮演理论用于系统课程设计的研究较少。医学院校应该根据角色扮演方法的原理和规律,为临床医学研究生多角色的平衡发展建立切实可行的课程体系。

第三,将职业素质拓展作为临床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点。威廉?古德(William Goods,1957,1960)认为,医学这个职业与其他职业的初学者相比要经历更加严格的社会化过程,大多数临床医学研究生在此阶段将初步接触社会并开启自己的职业生涯,在这一过程中面临的诱惑和需要学会解决的问题很多,围绕树立医德观念并掌握相应的社会知识技能进行职业素质拓展是这一阶段人文素质教育的重点。尤其要注意利用临床实践中发生的医学伦理问题,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对待医患关系、各种行业不正之风现象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卫生机构改革面临的诸多问题,开展医德案例教学与讨论,培养临床医学研究生道德判断能力及道德责任感,同时教给学生需要的关系沟通、法律、社会经济等职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拓展其职业生涯所需要的人文素质。

第四,充分利用“隐性课程”作为人文素质教育教学载体。隐性课程是指能够让学生无意识地获得各种经验的途径或方法,它包括教育的空间环境、教风学风营造和素质教育活动等方面。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的学生认为在医学教育过程中隐形课程很重要。尤其是对临床医学研究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中在传统课程模式不适应的情况下,“隐性课程”是重要补充。医学院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隐性课程”,一方面,医学院校和教学医院要加强塑造校园人文环境氛围建设,通过人文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拓展人文素质教育新载体。尤其要指导学生开展自愿参与性质的兴趣小组、论坛、讲座、竞赛以及各类活动,建立能够符合不同需求的个性化的人文素质教育渠道。另一方面,强化导师队伍建设。根据调查,有92%的研究生希望由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临床专业知识的教师进行医德教育,教师言传身教是研究生最喜欢的教育形式,临床医学研究生在各种角色形成时期最直接的模仿者就是导师,导师正是对研究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最佳人选。隋允康(2010)就提出过导师应该拥有亦师亦父、亦仁亦德、亦示亦言、亦道亦术、亦德亦才、亦慈亦严的师贤标准,[13]可见导师榜样作用的重要性,为此,要重视导师队伍的人文素养提升,健全导师考核和责任机制,增强导师对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关注与投入,通过导师的亲身示范、人文关怀和思想行为指导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接受有针对性的人文素质教育,提升其人文素养水平。

第五,重视临床医学研究生作为“医生”角色与临床部门的融入,将临床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与医院员工人文素质教育体系相结合。临床医学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教学医院的临床实践中完成,从事与医院同级别医务人员类似工作,科室与导师共同对研究生进行日常管理。临床医学研究生的教学医院一般都是三级医院,三级医院一般具有较为完善的员工人文素质教育体系,卫生部对此也有强制性的要求。虽然医学院校对临床医学研究生参与医

院员工教育体系有强制性规定,但多集中在病案讨论、学术活动等专业技能领域,对于人文素质教育的参与缺乏相关要求。因此,医学院校应当注重与教学医院间的衔接与沟通,将医学院以人文理论为主的课程学习体系与教学医院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的员工教育体系贯穿衔接起来,对临床研究生参与医院员工人文素质教育活动作出具体要求并作为考核内容之一建立人文素质教育“院—院”共同管理机制,借助医院员工人文素质教育体系加强对临床医学研究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这种模式既有益于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对教学医院的优良文化和服务水平也是一种促进,能够获得“双赢”效果。

5.高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况分析论文 篇五

辅导员加强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用

中国教育进入21世纪后,随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在转型期社会文化、社会意识的.震荡和重建中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加强和改进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辅导员老师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作 者:杨磊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辅导员班刊 名:中国科技财富英文刊名:FORTUNE WORLD年,卷(期):“”(12)分类号:G71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用 辅导员作用

6.高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况分析论文 篇六

作为当代的一个大学生,更是一名有志于入党的师范生,我对国家的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尤为关注。我在为期一年的关于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课外科研中对留守儿童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更想到了我国的教育,下面是我的感言,希望党组织给以批评指正。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本文来自中科 软件 园,转载请注明

感悟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一个国家就如一个高楼大厦,而这个高楼大厦的基础就是国家之少年,少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可见少年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是如何的大!,一个国家的少年能得到好的发展与培养,那这个国家也就能傲立于世界国家之林!

而一个国家的少年要得到好的发展与培养,教育就是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当今社会是知识社会、信息社会,没有教育就根本不能在这个社会立足的!要想使得中国之少年之“于欧洲”、“ 雄于地球”,那就要教育为先,只有教育才能使得我中国少年智、中国少年富、我中国少年强、我中国少年独立、我中国少年进步!

然而,在今日之中国,由于中国国情之限制,我国对教育的投入是比较缺乏的,所占的GDp的比例也是较低的,在世界上也是属于比较靠后的水平。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比较落后、山区地区更是严重的不足。但是即使是这样我们也不能在教育投入问题有所问题,试想两次世界大战的失败国—德国,经历了大战的失败,国内的经济是如何的落后,还要受到别国的控制,但今日之德国呢?仅仅是用来二三十年就从一个欧洲的失败国成立现在的欧洲的数一数二的强国。为什么呢?除了日耳曼民族的特性外,更重要的是德国不管在任何的情况下都重视教育的发展,都把教育的发展放在第一位的,这才是日耳曼民族再次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关键原因。日本也把本国的教育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要不为什么一个资源缺乏、人口少的国家能是世界经济强国?

所以中国少年教育的难点、重点是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一方面是由于当地的经济不发达使得对教育的投入少,使当地的教育资源的缺乏;另一方面家长观念也是妨碍当地教育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近年来“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使得很多家长认为送小孩特别是女儿去读书是一种亏本的行为。

“不读书也能照样赚钱啊,我赚的钱比读了大学的人还多呢,那干什么要浪费钱去读书啊!再说了一个女人读这么多书有什么用啊,还没读完两年就要嫁人了,那时赚的钱又不是给我们的了,那时我们就亏本啦,你说那读高中是不是不划数,那读它来干什么啊?”

“一个年收入五六万的家庭也不愿送自己的女儿去读高中”

“高中的学杂费由蓝天科技赞助,要是考上来大学,那大学全部费用由小姑出。”在如此的好条件下家长还是不愿把女儿送去读高中。

………本文来自中科 软件 园,转载请注明

这种情况下,难道家庭的经济问题是主要的吗?不是!这里更多的是家长的思想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经济不发达地区更多的人的眼光都放在了钱之上,一切都是以钱来衡量的,有钱就行,没钱没话说。这种思想特别是重男轻女的思想更严重的妨碍了山区地区的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少年教育的发展。

正如我国人口大部分在农村,我中国少年也大部分集中在农村地区,搞好中国农村之少年的教育才是真正的使我中国少年智、中国少年富、我中国少年强、我中国少年独立、我中国少年进步!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请党组织给予批评、指正,使我思想更进一步。

此致

敬礼

7.高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况分析论文 篇七

关键词:性知识,健康教育,中学生

青春期是儿童阶段到成人阶段的过渡时期,主要指10到18岁这一年龄段。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尤其是生殖系统的快速发育。性生理与性心理的发育步调不一致,会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发生,如过早性行为、艾滋病感染、流产、抑郁等。日前,我国中学生的年龄普遍为12到18岁,有3亿多青少年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每年有2 000万青少年学生进入性成熟期[1],是研究青春期问题的主要目标人群。

本课题调查了重庆市两所中学的初高中生,通过对比分析初、高中学生在性知识方面的差异,探讨不同阶段性健康的需求及针对初、高中生的不同性健康教育模式,为提高青少年的性健康水平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重庆市两所中学初一到高三共六个年级的学生,其中每个学校每个年级随机抽取两个班。发出并回收问卷680份,其中有效问卷665份,有效率97.8%。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方法

参照国内外相关文献及重庆市具体情况,自行设计《青少年性知识状况调查表》。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性知识水平(包括:性知识的知晓情况;获得的性教育内容;性知识来源;性知识的指导者)。采用统一组织和现场答卷形式,对抽取的班级进行调查。无记名独立填写。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控制答卷现场,当场对问卷进行回收并初步进行核对。

1.2.2 资料分析方法

采用Epidata3.2建立数据库,进行平行双录入。运用SAS8.0软件包对录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共调查665名有效问卷,其中男生317名,女生348名;初中学生339,高中学生326;年龄分布在12到18岁;住读生15.38 %,走读生84.62 %;自我感觉在班上的成绩情况:自我感觉成绩为好、一般、不好的学生分别占23.16%、53.98%、22.86%。

2.2 性知识水平

2.2.1 性知识的知晓情况(见表1)

*“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要求由知晓“艾滋病”的学生来做答;最后三个题目要求由知晓“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的学生来做答。

表1显示,除前两项关于生育能力及怀孕生理过程的性知识之外,高中生对性知识的掌握程度均高于初中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 性教育的内容 (见表2)

表2显示,中学生获得性教育的主要内容是青春期的生理知识和心理知识;高中生在获得青春期生理知识和艾滋病防治知识方面高于初中生,在艾滋病防治知识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3 获得性知识的来源

调查结果显示,初中生从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和同伴告诉中获得性知识的比例高于高中生,而高中生通过阅读书刊或电视的比例高于初中生,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3;而在回答你获得性知识最主要来源中,初中生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学校健康教育课程(49.56%),同伴告诉(19.76%),通过阅读书刊或观看电视(15.34%);高中生前三位是:学校健康教育课程(38.04%),通过阅读书刊或观看电视(30.06),同伴告诉(18.71%)。初、高中学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46,P=0.0003)。

2.2.4 性知识的指导者

调查显示,在回答谁给你性知识指导较多时,高中生从同性朋友获得的性指导高于初中生;初中生从学校老师、医生获得的性指导高于高中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4;而在回答给予性知识最多的指导者当中,初中生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同性朋友或同学(37.17%),学校老师(19.47%),母亲(10.32%);高中生前三位是:同性朋友或同学(56.13%),其他(如QQ陌生朋友等)(13.5%),异性朋友或同学(9.82%)。初、高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2.0644,P<0.0001)。

3 讨 论

近几年,随着重庆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城市的功能不断完善,人口的空间分布也逐渐向城镇聚集。外界及家庭环境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性发育。在本次研究中,发现重庆市初高中学生在性知识方面的差异与问题,现讨论如下。

3.1 获得的性教育内容与性知识知晓情况方面的异同

在获得的性教育内容中,初高中学生在以下三个方面的比例普遍偏低,均未达到半数水平:性道德和性伦理(初中:41.30%; 高中:46.63%),避孕知识(初中:21.53%; 高中:26.99%),艾滋病的防治(初中:35.99%; 高中:47.24%)。有些研究指出,缺了性道德的性教育是极其危险的。随着越来越多中学生性行为的发生并造成怀孕,有人感叹这些少男少女缺少性知识,没有做好避孕措施。然而,更加正确的答案是,为了将来的家庭和一生的幸福,这些中学生根本就不应当开始性生活,这就是性道德的一个部分。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杜布森《正当青春期》一书明确提出:对青春期的人,在教他们生理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教给他们性道德。要他们了解人体发育的奇妙,为成人后的婚姻和育儿做好准备,同时要让他们懂得克制性欲是必须做的一件事情[2]。除了性道德和性伦理的教育,避孕及性病的防治也是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青少年性交行为是导致非意愿妊娠和性病艾滋病传播的危险因素。但是在性交行为中正确使用避孕套不但可以预防非意愿怀孕,还可减少感染性病如艾滋病等的危险性[3]。因此在性教育的过程中,安全套的使用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知识点。但对于中国的传统课堂来说,这点恰恰是教师和学生最为敏感的话题。在以后的性教育过程中,可能通过改变形式单一的单纯“填压式”教学方式来传授这一知识,寻求多形式的健康教育。如对于教师来说,可以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模式进行性知识教学,如动画演示、案例讨论等。

在性知识的掌握方面,初高中生对基本的生理知识的掌握未存在统计学差异,而在偶然性行为能否导致怀孕及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掌握上高中生(49.69%)优于初中生(36.87%),但均未达到50%。由上述初高中生获得的性教育内容也可看出,除了性道德和性伦理的教育,避孕及艾滋病的防治也是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中比较薄弱的一个方面,这可能是导致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不足的原因之一。虽然初高中生在上述知识的掌握上都略显不足,但两阶段的学生存在差异,其健康教育应当具有不同的侧重点。根据研究结果,并结合理论情况,有以下建议:初中生刚开始进入性发育时期,应当把性教育重点放在诸如青春期表现与卫生、性器官的生理结构等基础知识方面;高中生的性发育趋于成熟,应当在讲解基础性知识的同时,加强诸如性道德、性病防治、避孕等方面的知识传授。

3.2 性知识来源与性知识指导者方面的异同

性知识来源方面,不论是初中生,还是高中学生,排在第一位的均是学校健康教育课程。虽然健康教育课程功不可没,而且已经实施多年,但由于没有明确的教学指标、缺乏支持性的社会氛围,学校教师在课堂上讲授这一敏感话题还是有些困难[4]。同时研究结果还显示,同伴间讨论及书刊和电视等也是中学生获得性知识的主要来源之一,其次是家长、网络和其他来源。由此看出,在性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寻求多渠道全方位的健康教育模式。在继续完善学校教育的同时,引导学生以健康的方式进行性知识的学习,尽量减少其他性知识来源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如色情书刊或网站所传导的性泛滥等错误思想等)。

在性知识指导者方面,初中生主要从同性同学或朋友、教师和母亲三处来获得指导,而高中生主要从同性同学或朋友、其他、异性同学或朋友三处来获得指导。与初中生主要向教师或亲人寻求性指导相比,高中生更倾向于向朋友或其他人来寻求性方面的指导。这一差异的存在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随着健康教育的普及,初中生比高中生在青春期更早的阶段开始接触到性教育课程。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也逐渐开始注重孩子的青春期教育,并适时进行性教育。另一个方面的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性问题逐渐增多,又加之学业压力、叛逆心理增强,他们与亲人的亲密关系逐渐转向朋友,很多相对比较私密的问题更倾向于向朋友或陌生人倾诉,从而避免与熟人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以造成尴尬状态。在对高中生进行性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注意这一差异,采取诸如教师间接指导下的同伴教育等方式。

总之,重庆市初高中生在性知识及性教育等诸多问题上都存在差异。在扩大性健康教育覆盖面的同时,应当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不同需要。同时密切注意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所引起的如性成熟提前等相应问题,并且在性教育的过程中有效地避免性刺激等[5],不断寻求适时适度、有机灵活的健康教育途径,为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性健康教育策略提供参考,为促进重庆市青少年整个青春期的性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樊文忠.金坛市中学生对艾滋病及性行为认知情况的调查[J].职业与健康,2006;22(2):125.

[2]缺了性道德的性教育极其危险[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4;11(11):79.

[3]陈晶琦,易英,王粉燕,等.北京某大学新生生殖健康知识现状及教育需求[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3):191.

[4]周建芳.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探讨[J].中国健康教育,2002;18(1):39.

8.高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况分析论文 篇八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主要体现在哲学思想、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三个方面,能够让其积极成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背景开设,这样就能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一个比较合适的组合。

一、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宏观的整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追求,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有着独特的民族特质。从发展的阶段性来看,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不断发展、丰富并自我更新的过程。就古代而言,刚健有为、厚德载物、贵和尚中、仁民爱物、修己安人、天人合一、整体为上等,都反映了当时的文化精神;就近代而言,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科学精神、民主精神、自由精神等,反映了新的时代的文化精神,是古典文化精神的更新和进步。无论古代的还是近代的传统文化,有些基本价值理念是贯穿始终的,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爱国主义的深厚情怀,和谐统一的博大胸襟,崇德重义的高尚情怀,文化中国的理想追求,勤劳勇敢的质相秉性,等等。这些基本的价值理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价值,反映出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质。中华民族精神中最宝贵的文化遗产就是保留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道德情感适用的教育材料,更是唤起学生潜意识里的思想道德,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是不能缺少的。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生思想中的缺失及原因分析

(一)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具体内涵的了解程度不高

高职生对经史子集和传统戏剧毫无兴趣,可以看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不高。高职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具体内涵了解程度不高是由于很多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学校不重视传统文化传播和教育。高职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技术为目的,大部分学校关心的是学生的技能培养,而忽视了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去锻炼学生心智和塑造学生品行。学校不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就更不会举办。另外,高职生毕业后会面临很大的就业压力,所以在学校的期间,会更加注重专业技术的提升,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与掌握实际应用知识,就忽视了自身文化素质的提升。

(二)高职生的传统美德观念较淡薄

中华传统美德是历史遗留下来一笔宝贵的财富,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学习、继承和发扬的,但是部分高职生行为与传统美德不相符,特别是师道和孝道尤为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部分学生对事业献身和对集体奉献的精神减弱,极端个人主义的消极思想严重,诚信不够(如考试作弊、请人代考、抄袭论文、谎报特困生申请补助、银行助学贷款不按时归还、顶岗实习时随意旷工等),这些都是跟传统道德规范不相符的,然而许多学生认为学生这是比较常见的行为,与道德没有任何关系。

(三)高职生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不足

我国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很薄弱,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已经很难发现传统文化的影子,有一部分人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民主科学的发展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有许多知名的教授和学者也是这么认为的,极大的消极影响了高职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60%的学生认为学校要开设国学课,认为没有实际意义。很明显的表现出一点,由于高职教育过程中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忽视,学生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不够。教育的本质应该是教会学生怎么做人,其次才是教会学生掌握生活的技能,但现在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注重于后者的培养,却很少看到传统文化方面的教学内容。

三、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现途径

(一)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开展系列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重在体验的传统文化活动来纪念民族传统节日、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等。学校应该组建一个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小组,小组成员应该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通过编制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宣传手册和一系列的专题讲座来推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还可以举辦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征文比赛、知识竞赛、“红歌汇”大联赛和戏剧表演等;定期邀请名师、专家给学生讲评《论语》、《孟子》、《老子》、《史记》等古典文学作品;支持鼓励学生建立传统文化相关的社团组织,从而提升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让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养。

(二)开发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创新课程教学方式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有提到“未来五年,国家将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传统文化课,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传统文化的教学与研究,从而带动相关学科发展。”目前,一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开始把传统文化课程纳入学校通识教育体系中来(如“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和“中国传统文化入门”等课程的开设),然而课程内容很不完善,“大而空”的现象很明显。高职院校办学思想是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技能为目的。高职院校教师对传统文化课程教学不够重视,教师课堂讲授方式单一,课程内容与现实关联性不强,同时学生也不感兴趣。所以高职院校要想培养高技能人才,可以把传统文化课程跟学生专业结合起来开展有特色的传统文化课程。与此同时,教师可以进行模块化教学,教师选择自己最专长的专题,由多个教师完成一门课程实现群体互补,课程安排的主要目的应该是提升学生眼界和丰富学生的思维。课程教学方式要灵活多样,这样才能保证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真正入脑、入心。

(三)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

高职院校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建设首先要加强师资力量的组建。传统文化需要教师深入理解,这样授课课程才可能讲得精彩,高职院校教传统文化课的教师主要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对传统文化的研究相对薄弱,能读懂《十三经》、《二十四史》、《诗经》等传统文化名著的教师应该都不多。所以加强对教师培训,积极开展教学研讨会,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升教师研究传统文化的意识,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内容。让教师能真正的领悟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把领悟到的传统文化教授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马文多.回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J].科教导刊,2013,(17):44-45.

[2]张俊青.新时期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9,30(23):81-84.

9.高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况分析论文 篇九

应用技术大学是我国借鉴欧美应用技术大学办学模式,以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目标提出的,是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理想模式。在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构建具有应用技术大学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体系尤为重要。

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体系是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大学生普遍存在理论知识较为扎实但实践动手能力偏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创新思维滞后等现象,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及成功案例与教育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其重要原因就是各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体系建设还未达到相应要求,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整合、与新岗位所需技能信息的融合不足,从特定行业、工作领域、事务范畴中获取有用信息的意识与能力都较欠缺。

西方应用技术大学的成功办学模式成为国家重振经济发展潜力的重要助推器,这些大学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大都具备较为扎实的信息素养能力,能够极快适应各个岗位,极大地降低培训成本,加速技术创造,稳定社会秩序,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保障。因此,重构应用技术大学建设导向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体系已成为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无法回避且必须重视的重要内容。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体系是探索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实践基础。长久以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就不断探求适合自身特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技术、教学方法等教育教学的核心要素改革在教育理论界与实践改革界取得丰硕成果。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是打通知识、实践、创新与创业的关键环节,大学是使学生真正具备终身信息获取与应用能力的重要教育模块,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有着多样性、动态性和复合性等内在特性,因此,构建适应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体系已成为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必须加大实践力度的`重要支撑载体。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体系是拓宽与完善信息素养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的重要手段。在我国,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再到成人教育,信息素养教育日益受到政府和教育机构的重视。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体系在全国高等教育界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不断深化,已积累的诸多成功经验也进一步推动了我国信息素养教育体系改革发展进程。应用技术类型高校作为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未来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包括信息素养教育在内的教育教学改革必然成为完善我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理论与实践体系的有益补充。

1.2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信息素养教育实践现状

10.高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况分析论文 篇十

在思政教育的革新过程中,要分清主次,以线下教育为主,线上教育为辅。网络虽然让思政工作开展变得更加的简单,但是网络也存在其局限性,过度依赖网络手段也会出现问题,无法与问题严重的学生进行直接的交流,疏远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所以说线上教育只是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还应以线下教育为主。

3.2 贴近学生需求

对于互联网技术在思政教育中的运用,应贴近学生生活。在校内网络社交平台、学习的平台中的内容要包含社会实时热点,关注学生所感兴趣的点,使教育性与娱乐性并重,吸引学生,增加学生用户对于校内平台的关注度,更好的推广网络平台,使得平台能为学生所用,更好的开展工作。

4 结语

11.高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况分析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教育

一、开展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

广大青年大学生是党和国家极其宝贵的人才资源,而怎样培养素质过硬、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为国家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是摆在教育界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科学、有计划地开展主题教育,有利于为国家培养出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

二、主题教育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1.确定主题教育月度具体内容

(1)在3月份,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树立社会文明新风,倡导文明、和谐、友善。可以通过各班团支部开展有特色的主题教育活动,如植树活动,把这些活动进行总结,留好资料。必要时可以将志愿活动视频做成光盘。对在志愿服务活动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颁发荣誉证书,用榜样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教育。

(2)在4月份,开展“纪念詹天佑、追寻詹天佑”活动。在詹天佑纪念日之际,学习“爱国、创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詹天佑精神,倡导学生“弘扬詹天佑精神,立足行业成长成才”。在清明节之际,利用南京周边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组织开展缅怀革命先烈活动。

(3)在5月份,开展“创建美丽校园”活动。教育引导学生修德养成,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深化“文明餐桌行动”,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舆论氛围。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弘扬传统美德,大兴勤劳节俭、尊德守礼、孝老敬老之风。

(4)在6月份,开展中国传统文化学习活动。引导大学生文明学习、文明生活,公平有效地享用教学资源;开展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确保毕业生安全有序离校。开展“诵中华经典、学道德模范”活动,提升大学生的自身修养和综合素质等。

(5)在9月份,在新生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各院系围绕活动主题,召开主题班会、组织专题活动,内容上要紧贴主题教育活动精神内涵,将主题教育活动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以突出的综合素质和优良的学习成绩影响和感染低年级学生。

(6)在10月份,开展“三爱三节”活动,通过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和美德、校训的宣传和实践活动,以先进典型报告会、网络专题报道、主题活动等多种形式,展现学生“爱学习、爱劳动、爱生活”的良好精神风貌,营造良好的校风。

(7)在11月份,开展“校史校情、爱校荣校”教育活动,发挥校史馆、江苏省铁路教育馆、铁路专业馆的教育作用;继续推进“劳模精神进校园”活动,邀请优秀校友到校做讲座;通过新媒体报道、主题活动等多形式、多渠道宣传学校的发展史、校友的成长史,展望未来,激励学生成长成才。

(8)在12月份,开展“廉政清风、法制建设进校园”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同时结合普法和典型案例警示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明辨致知”,着力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共同构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校园。

2.具体的贯彻落实

(1)提高认识,进行宣传动员。从学校层面提要求,召开专门的学生工作会议,并正式发文。各二级学院要积极对待,部署到各年级各班级,召开专门的班主任会议、学生干部大会进行宣传动员。

(2)建立有效的考核评比机制。学校对二级学院进行考核,二級学院对班级进行考核,考核优秀的颁发荣誉证书。对在主题教育活动中表现优秀的教师和学生干部进行奖励,颁发荣誉证书。对在主题教育活动中表现特别优秀的学生,可以在评优时重点考虑。

(3)通过主题教育培养一批素质过硬的学生干部队伍。学生干部是教师与广大学生中间的桥梁与纽带,各级要抓住主题教育的有利时机给学生干部布置任务,并且在学生干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进行有力的指导。通过主题教育充分培养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

三、结论

通过有效的主题教育可以培养出有灵魂的大学生。一个人有了灵魂,就能够正确把握人生的航向,学校主题教育对于一个人全面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坚定理想信念、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高水平、有信念、适应时代和行业发展的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白波,吉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

[2]田鹏.让你受益一生的心理学[M].北京:朝华出版社,2009.

12.高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况分析论文 篇十二

1 就业能力的内涵

关于“就业能力”,到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国外常用的几种定义或描述有:欧文特(0vertoon)认为就业能力不是一种特定的工作能力,而是在横切面上与所有行业相关,在纵向上与所有职位相关的能力。DFEE(美国教育与就业委员会)的定义是就业能力是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进一步讲,就业能力是在劳动力市场内通过充分的就业机会实现潜能的自信。ILC(国际劳工大会)将就业能力定义为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进步,以及应对工作中出现的变化的能力。福古艾特(Fuguate)认为就业能力指的是个体在其从业期间确认和实现在组织内部和外部职业机会的能力。

国内的相关研究认为,就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工作所需具备的能力,包括特殊就业能力与基本就业能力。(陈薇静,2004)黄树平,张春玲认为,就业能力是指使学生可以获得工作并持续保有工作的能力,包括思维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自主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应聘能力。就业能力取决于他们所拥有的知识、技能与态度等资产。

本研究采用ILC(国际劳工大会)对就业能力的定义,对交通高职院校学生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进步以及应对工作中出现的变化的能力进行研究探讨。

2 交通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研究设计

本次研究采用开放式问卷,对企业招聘主管和交通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展开调查,调查分两个部分:一是“影响交通类高职应届毕业生成功就业和工作表现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二是“高职应届毕业生在就业能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共发放问卷300份,其中来交通高职院校进行招聘的企业招聘主管80名,随机抽取浙江省交通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220名;回收有效问卷240份,其中企业招聘主管50份,高职应届毕业生190份。

2.2 研究结果及分析

针对问题一“影响交通类高职应届毕业生成功就业和工作表现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企业招聘主管的反馈如图1:

交通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的反馈如图2:

从图1可以看出,企业招聘主管认为影响交通高职院校学生成功就业和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为工作积极性(主动上进、踏实肯干)、执行力、职业道德(遵守规章制度服从领导、有责任心、品德良好)、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基础知识、个性(乐观外向)以及工作经验等,影响交通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前三项因素分别是工作积极性、执行力和职业道德,而通常认为的应届毕业生就业瓶颈——“工作经验”,虽然会对高职生的就业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作用并不显著。

从图2可以看出,交通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认为影响其成功就业与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为社会交往能力、工作积极性、变通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专业知识、学习成绩、个性(外向开朗心态好)、品德、组织领导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行动力。其中前三项影响因素分别是社会交往能力、工作积极性和变通创新能力。

从图1和图2的比较可以发现,企业招聘主管与交通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在对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方面存在一定的共识,都肯定了工作态度、团队合作、执行力、个性、知识、学习能力、职业道德等因素的作用,但侧重点有所不同,企业更注重执行力和服从性,而应届毕业生更注重人际关系和个人价值(如变通创新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同时,在对某些因素内涵的理解上两者也存在差异,如“知识”,企业要求的知识指通识教育所获得的基础知识,而应届毕业生认为的知识局限于专业知识;在“学习能力”方面,企业需要的持续学习的能力,而应届毕业生对此的认识更偏向于学习成绩。

针对问题二“交通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能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企业招聘主管的反馈如图3:

交通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反馈如图4:

从图3、图4可以看出,两者都认为交通高职院校学生在职业规划、实践操作能力、知识、沟通合作等方面存在较大不足。而两者对主要问题的认识存在明显差异,将近半数的企业招聘主管认为交通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工作积极性不高”,与之相对的是“生活待遇要求高”,而60%的交通高职院校受调查应届毕业生却认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社会实践不足”。从图三图四的对比还可以发现,企业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认识提出了要求,而学生尚未意识到这些因素的重要性。

3 提高交通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3.1 做好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就业目标

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化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在《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方面,应突出认识自我、认识职场的部分,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价值观、个性并了解企业的需求,从而在自我实现的需要和企业的需要之间建立一座桥梁,达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在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上,应改变传统的讲授形式,加大团体辅导活动的比例,促进学生的自我探索。同时,要加大就业指导师资培训力度,促进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并且发挥校外专家的作用,邀请企业成功人士或校友回校与毕业生开展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增进毕业生对社会、对市场的认识,增进学校、学生、社会三者之间的联系,形成良性互动的效应。

3.2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积极的工作态度

完善学生职业道德培育体系,营造职业氛围,用行业文化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思想品德。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必须拓宽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和领域,从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情况出发,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与高职学生成长的特点结合起来,遵循系统性、开放性、实践性原则,体现行业和岗位特点;教育内容不仅包括具体的职业道德规范,而且包括职业价值、职业理想的教育,以及职业精神的培育。同时,将职业道德教育与就业指导相结合,以就业为导向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如果说离开职业道德教育的就业指导是没有灵魂的,那么离开就业和学生个人成长成材的职业道德教育也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要将两者紧密融合起来,以就业为导向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充满自信,既能坚定不移地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付出努力,又能善于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客观条件变化,及时调整自己各阶段的职业生涯阶段发展目标,形成富有朝气、实事求是的发展观,真正体现职业生涯各阶段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3.3 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动手能力

加大“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力度,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可优化大学生对企业、对社会的认知结构,帮助大学生树立职业理想,实现大学生从“校园人”向“企业人”的转变。一方面,可以通过用人单位参与就业指导课程开发,推进高职院校面向社会办学,提高学校适应市场需要的能力;另一方面,学校可以组织大学生到用人单位开展就业实践活动,使学生积累经验,客观准确地为自己定位,缩短走向社会的磨合期。另外,在学校的课程设计上,应突出实践教学的比例,增加实训课,提高学生实践动手的能力,更好地学以致用。

3.4 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培育乐观向上的人格

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发挥学院——分院——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的作用。学院要以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个性为目标,制定全校心理健康教育总体计划并对分院和班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指导。分院应结合专业特色,制定本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并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工作。在班级层面,要加强对心理委员的培训,充分发挥心理委员的作用,通过主题班会、团体辅导等形式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指导相结合。目前,高职院校已经将就业指导课作为必修课,而只有少数的院校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从以上调查可以发现,对自我的认识不足和心理素质不高已成为影响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同时发挥积极的心理引导对高职学生个性形成的作用,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黄树平,张春玲.金融危机背景下高职大学生就业的“危”与“机”.科技与教育,2009(6).

[2]王霆.我国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就业能力技能要素研究——在交通行业的调查研究.教育与经济,2007(4).

[3]孙华宪.以就业能力的培养为基点思考高职教育.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5).

[4]王会明.关于构建高职生就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思考.经济师,2009(6).

[5]徐冬.谈高职教育中毕业生可持续就业能力的提升.教育与职业,2006(20).

[6]陶书中,黄君录,王佳利.基于市场需求的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调查思考.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5)

[7]刘杨.谈高职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现状与体系建构.教育与职业,2007(24).

13.高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况分析论文 篇十三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分析

作者:王升斌 杨晓苏

来源:《电子世界》2012年第16期

【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不断深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凸显出新的矛盾和问题。客观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问题,使教育内容、环境、方法等各要素符合当前客观实际,并进行系统性地有机结合,才能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矛盾;对策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领域的改革不断深入,特别是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利益分配的不均衡、网络的迅猛普及等,使得整个社会大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的政治思想、价值观念、道德品质、心理问题和公共意识都受到了很大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在文化层面、精神层面和价值观念层面发挥引导作用,肩负着极其重要的责任,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矛盾和问题。大学生是青年中的精英,肩负着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使命,“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大学生处于人生的转折点,处于由不成熟向成熟转变的阶段。因此,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极端重要性。实事求是地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和矛盾,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措施,才能更好地使大学生青年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完善的思想道德品质、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公共意识,使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健全的人。就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而言,笔者认为面临着以下五个矛盾。

第一,大学生青年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价值观念、心理健康和公共意识现状与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之间的矛盾。当代大学生生活在物质条件优越、科学技术达、文化交流频繁的时代。他们是时尚的一代,是创新的一代,是个性张扬的一代。网络的迅猛普及,是这个时代的新特点。打开网络,就好像走进了世界,可以“漂洋过海”,“畅游世界”,也可以穿越历史时空“博古览今”。大学生青年是主要的网络群体。根据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显示,网民中的最大群体是学生,占30.60%。既可以通过电脑上网,也可以通过手机上网,上网已经成为“随时随地”的事情。他们可以利用网络更加便利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吸收新文化,新观念,追赶时代潮流;同时又受到网络负面文化的影响,在网络上宣泄、炫富和恶搞等,促进网络不良文化更加泛滥。文化多元化是这个时代的又一个显著特征。各种文化交流、碰撞,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所谓的“红色文化”、“灰色文化”、“亚文化”等各种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青年学生不能够很好地辨别主流与非主流,任自己的兴趣爱好追逐各种文化形态,导致大学生青年的价值观念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他们张扬自己的个性,追求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利益分配的不均衡,贫富差距的拉大,就业形势的严峻,又使他们成为迷茫的一代、心理失衡的一代、“坑爹”的一代。大学生群体是来自

五湖四海,由来自农村和城市,来自不同家庭背景下的青年学生组合而成。不同的出生背景和成长环境必然导致价值观念的不同和心理的落差,就会出现部分大学生心理失衡。这样的现象轻则导致学习生活气氛的不融洽,重则导致冲突,暴力事件;由于现代大学生青年大多是独生子女,成长在物质条件比较优越的环境,心理受挫能力较弱,面对失败和挫折,轻则怨天尤人,自暴自弃;重则自残,轻生。当代大学生不同程度低存在着心理问题,在一项研究调查中,“在调查的107名大学生中,14%的人对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表示非常满意;表示不满意和不太满意的学生分别为73%、13%”[1]。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发展也使得当代大学生的公共意识不强烈,部分学生面对需要帮助的孤、老、病、残、孕表现出冷漠的态度;也缺乏积极主动的环境保护意识,随时随地扔垃圾、搞破坏。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爱国热情和集体主义精神总体上是好的。他们是切身体会和享受到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果的一代,看到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也比较强烈。近年来,大学生青年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国家大型活动和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和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中,踊跃充当志愿者,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充分现了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感和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良好精神风貌。但是,有一部分大学生因为受到社会上和网络上一些消极观念和错误观点的影响,或者自己眼前的利益得不到满足,就愤愤不平,对党和国家,对社会和人民进行宣泄和表达不满,语言犀利,行为极端;也有一部分学生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还不够不坚定,入党动机不纯,在一次关于入党动机的调查当中,被调查的大学生“37%的学生党员认为大学生入党对以后就业有好处,所以千方百计入党”。[2]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严重失调,使得大学生青年在人生价值观扭曲,部分青年追捧极端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贪图享乐,精神低迷。他们把自己的未来的事业、爱情婚姻等完全金钱化,以物质条件的好坏作为衡量和评价一切的标准。他们不清楚人为什么活着,应该怎样活着才有价值和意义。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走很长,很艰难的道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协调发展,人们的生活幸福指数将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这就需要培养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决拥护党、甘于为人民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高尚的品德、健康的身心、强烈的公共意识;成为有精神的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青年,帮助他们矫正错误的价值观念,克服障碍,健康成长。

第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大学生现实利益需求之间的矛盾。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观念意识形态,属于精神层次领域,按照马克思“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真理,要想改变“上层建筑”,就必须从“经济基础”开始。人的健康发展是建立在人的需要被不断满足的基础之上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由低级到高级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要想使人们更好地接受教育,就必须关注他们不同阶段的需求。当代大学生青年处于人生转折时期,他们有自己的需求和困惑,关注的焦点越来倾向于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事物,他们关注自己的学习成绩、奖学金助学金,关注就业,甚至关注物价、房价;他们对与自己切身利益无关的“大道理”甚至会感到反感。以往的“你讲我听”,“你打我通”那种灌输式教育方式已经远远起不到很好的作用,大学生青年对于所谓的“大道理”不屑一顾,觉得那些距离他们太遥远。只有关心他们切身利益,尽可能帮助他们满足最基本的需要,才能使他们信服教育,才能更有效地化解矛盾。

第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部之间的矛盾。思想政治教育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环境、教育方法和教育载体等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是一个由知识传授、情感体验、领悟体会、信念固守和行为转化环节有机连接在一起的大系统。其中任何一个要素和环节出现问题都会使教育效果受到影响。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只注重单个要素或单个环节的建设,忽略了将各要素和各环节有机组合成一个系统。有些高校或者只注重师资力量的壮大,或者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或者只注重环境的建设等等,把思想政治教育看做是某一个方面或环节的事情,而忽略了它是一个庞大而有机的“混合体”,没有充分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作用。

第四,校园教育环境同社会大环境之间的矛盾。大学不是封闭式教育,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大学以多种多样的渠道和方式同社会之间进行频繁的往来。社会上的各种风气也就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大学校园里,对校园良好的文化形成了挑战,学生在学校里受到的原本正确的教育却受到了来自外部环境的冲击和影响。所谓社会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及活动范围内的社会物质、精神条件的总和。广义包括整个社会经济文化体系,狭义仅指人类生活的直接环境。社会环境对大学生青年的负面影响,不只是通过周围环境的影响,更是整个社会的不良的文化和价值观念细雨润物般地渗透到青年学生的心灵深处。随着科技的发达,网络成为了社会环境对大学生青年影响的有效载体。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网络是把“双刃剑”,可以有效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对先进文化和正确价值观弘扬和宣传,网络环境的及时性、共享性和极限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便利的平台。但是,网络文化的良莠不齐也会对大学生青年产生不良影响。如何对网络进行趋利避害,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难题。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心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摆脱不合时宜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时代和形势的变化虽然没有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和目标上发生根本性变化,但是,用一贯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明显不能够有效解决新问题和化解新矛盾,达不到预期效果。邓小平指出:“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根本内容没有变,我们的优良传统也还是那些,但是时代不同了,条件也不同了,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知道大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内心的所想所思,站在受教育者的角度上,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不断领会现实情况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该怎么做,而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市场经济的求利原则使人们把想问题,做事情的出发点定位在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上,大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将自己的生存、生活的需要作为自己努力奋斗,树立人生价值观念的标杆。因此,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深入大学生青年的现实生活当中,关心他们的现实需要,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正如毛泽东强调要“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4]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凌驾于受教育者之上,不能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隔离开甚至对立起来,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只是课堂上、校园宣传栏里的事情,也是宿舍里、食堂里的事情;不只是“你讲我听”、“你宣

传,我来看”的事情,也是促膝交谈,共同探讨的事情。暴力、自杀等恶性事件在高校校园里频频发生,这并不是偶然的发生,而是青年学生心里矛盾长期积郁的必然结果。关注大学生青年心灵的成长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采取有效措施,温暖他们的心灵,疏通他们心里的矛盾,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优化环境、优化队伍、优化结构

按照百度百科的定义,环境是相对于某一事物来说的,是指围绕着某一事物(通常称其为主体)并对该事物会产生某些影响的所有外界事物(通常称其为客体),即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环境对人成长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我国古代学者对此就有很深刻的理论。如:墨子认为人性如“素丝”,“然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荀子用“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大学环境既包括校内环境,也包括校外周边环境;既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文化环境。高校要联合当地政府部门整顿和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取缔营利性娱乐场所和网吧等,治理“脏乱差”;绿化、净化校园环境,制定严格的校园环境美化规章制度,责任到人,落实到位;在校园文化环境中着力营造思想政治文化,思想政治文化是指“存在于高校校园文化大系统中的,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为内容,具有思想、政治、道德文化教育功能的文化氛围和精神氛围”。[5]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不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而且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重要环节,优化队伍结构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急需要培养德才兼备的青年教师,为队伍建设注入新鲜血液,促进师资队伍新陈代谢。因为,青年教师比中老年教师更能走在时代前列,对新事物、新观点更具敏锐性;青年教师比中老年教师更能走近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工作;就是走进生活,贴近心灵的工作。这样青年教师做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容易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青年教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性质认识还不够深刻,加之青年善于张扬个性,这样,就容易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偏离政治方向,这是极其严重的问题。因此,就需要对青年教师进行严格的培训,不但要进行“岗前培训”,还要在工作过程中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培训;在教育性质、教育方向等重大问题上,要实行“以老带新”,让资历深的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严格把关”。在充分准备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需要的各个要素的同时,也必须对各要素进行系统安排,形成有机的教育整体,使教育达到“1+1>2”的效果。在优化结构当中,要采取“多管齐下”的方式,对每一个环节和要素都要狠抓落实。将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有机结合;将优化自然环境和优化人文环境有机结合等。

参考文献

[1]陈楠.当前在校大学生心理咨询现状调查及分析[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2(1).

[2]杨晓苏.提高大学生党员组织生活质量有效性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

[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4]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8-139.

[5]滕金生.高校思想政治文化构想[J].中国青年研究, 2007(5):78-80.

作者简介:

14.高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况分析论文 篇十四

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文化多元化背景下艺术类学生教育管理对策分析

艺术类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学生群体素质的特异性,高等教育大众化背影下的生源素质走低,以及毕业生就业的多元化和非专业化趋势,必然带来关于学生教育的`一系列新问题,充分调查分析当前艺术类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教育管理是一个崭新而又必须重视的课题.

作 者:盛光希 作者单位:湖南女子职业大学艺术表演系,湖南,长沙,410004刊 名:教师英文刊名:TEACHER年,卷(期):2009“”(12)分类号:G64关键词:高等艺术教育 大众化 文化多元化 对策

15.高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况分析论文 篇十五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是提升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行;其核心是坚持科学健康的教育方法, 帮助学生转变思想观念, 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和社会道德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内容有转变大学生“个人主义”和“自私论”、转变价值观念、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实事求是等。理想信念教育是对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进一步延伸与拓展, 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思想观念, 还可以帮助教师实现心理健康教学目标。目前, 我国高校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手段主要有开设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利用校园文化组织开展榜样教学和实践活动, 帮助大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和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思想政治知识。就思想政治教育而言, 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达到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的目的。就学校而言, 定期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可以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为学生接受系统化、全面化、专业化的心理知识和思想政治知识提供理论基础。

2.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21世纪是市场经济时代, 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和竞争性特点促使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观念发生了改变, 由共性教育思想向个性教育思想方向发展, 为社会培养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全面性人才。树立个性思想教育意识的主要内容包括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教育方向, 关注学生的精神意识层面培养,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鼓励学生培养创新型思维等。就构建师生关系而言,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 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动地位。这种教学模式存在很大的弊端, 不仅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提不起任何兴趣, 导致课堂氛围沉闷, 还会使学生丧失学习主动权, 缺乏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因此, 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学和心理健康教学的过程中, 要积极主动地突出课堂主导地位, 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 调动课堂气氛, 培养学生自主意识。

3.加强情感教育

确定学生情感教育的首要目标是整合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对思想政治教育而言, 心理健康教育在结构体系和教育方法上还不够成熟。因此, 高校在整合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 要侧重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教学目的, 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传统呆板的教育模式已不适应当今教育教学目标, 加强教师教育教学思维模式及观念的转变是当今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比如,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应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 组织开展多层次的课堂活动, 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效率。辩论赛、时政演讲、师生对话、针对性课外辅导、角色扮演等都是课堂教学活动多元化和层次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利用这些活动开展教学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 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 还可以帮助教师自己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把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中, 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结合。除此之外,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都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为构建高校课堂教学的准则。构建高校课堂教学和新型师生关系的目标是培养思想政治觉悟高、心理素质好、体格健全的大学生, 从而实现情感教育与个性教育的有效融合;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立场和观点有针对性地制订合适的教学方案, 解决大学生的品行素养和心理障碍问题,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整合的目的。

整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需要坚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原则的指导作用, 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需要以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作为指导, 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品行素养;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前提, 为进一步巩固大学生道德品质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蓓.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研究[J].中等职业教育, 2011, (8) :4-7.

16.高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况分析论文 篇十六

【关键词】女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现状 研究

女大学生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既是一个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的重要体现;既折射出女性的命运和进步,也折射出整个社会发展的文明程度。改革创新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意义,是高职院校应对新的形势要求必须高度重视的课题。

一、高职院校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概述

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实际上并没能够被足够重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职院校的“无性别”教育模式使女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没能得到足够关注

性别教育模式是以性别差异为基础的,大学生正处在处理性别关系的非常重要时期。所以,大学生的教育也应该把正确的性别意识教育包括其中。但“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等传统性别观念仍然深深地沉积在多数高校领导和教师的头脑中。研究显示,相当一部分女大学生的人格特质和心理素质的缺陷,与我国长期的“无性别教育”环境有关。

(二)对女大学生的系统性科学研究不足

从整体上看,目前的女大学生研究还存在严重不足,主要表现为研究成果数量少、研究的问题面较窄、理论和实践“两张皮”等。对女大学生进行系统、综合的课题研究仍属理论空白。与此同时,研究者对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多的偏重对工作经验进行提炼与总结,导致其理论深度还不够;还有一部分研究则远离女大学生的具体情况,缺乏可操作性与指导性。很多研究侧重定量研究,只是对量表测试和调研过程进行的描述,缺乏分析和对策方面的研究,导致结论缺乏权威价值。

(三)女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有所欠缺

不只要在学校对女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更应该形成有利于女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的社会环境;这不只是学校的任务,还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但就现在的社会环境看来,还缺少有利于女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良好的社会环境。这主要表现为,女大学生受到的性别歧视还明显存在,女大学生在入学、选择专业、就业以及接受教育过程中遇到的性别歧视和不平等现象还明显存在。而在社会舆论的角度来讲,一些媒体为了夺得更多的眼球,将一些关于女大学生的敏感问题用最敏感的词汇进行报道,甚至对其进行大肆渲染,夸大其词,这对女大学生的形象产生了严重的扭曲,致使社会存在对女大学生群体的一些偏见和看法,不利于女大学生的成才和发展。

二、推动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加强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女性数量庞大,但是女性的人才资源总量低,素质还不够高,人才结构不合理。女大学生的素质很大程度影响和决定着女性的自身发展程度,还对整个人才队伍建设产生重大影响。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很多矛盾和问题,因此,提高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使女大学生的发展符合现代女性人才素质的要求,增强女大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这无疑十分紧迫,任务繁重。

三、推动高职院校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

要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近年来,大学生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这样导致了心理问题的增加,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虽然社会一直倡导男女平等,但受社会传统思想的影响,对女性的歧视与偏见一直存在,女大学生在心理素质上存在很多的问题。创新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女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其次,对于女大学生的特殊性如个性发展的差异、认知特征上的差异要采用特殊的教育方法,使女大学生更好地克服心理障碍,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第三,要提高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法,开设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选修课,设置大学生心理咨询室,开设和指导好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的社团组织,形成立体、多层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网络,从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

要帮助高职院校女大学生解决所面临的现实困难。首先,高职院校要加大对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让女大学生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以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对自身的职业生涯做到合理的规划;要为女大学生搭建多种形式的实践平台,培养女大学生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精神,加强女大学生投身于基层事业的信心;高职院校要开设相应的课程,提高女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与能力,从而增强创业水平。第二,要加大对女大学生中的贫困生的关注,对贫困女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要做到及时掌握,并根据不同的学生做好个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工作,鼓励女大学生自强自立;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提供帮助相结合,采用特殊的资助方式帮助女大学生解决她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17.家庭教育发展现况与途径论文 篇十七

【摘要】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家庭教育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如何改善家庭教育情况,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是教育改革与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家庭教育发展现状,探究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指出解决家庭教育困境的有效途径,推动我国教育事业长久发展。

【关键词】家庭教育;困境研究;解决对策

教育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方针,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文件中明确指出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加强家庭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点之重,实现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效结合,对青少年年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青少年作为我国未来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优秀人才,关爱和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是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家庭作为对青少年影响最深的场所,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和水平,营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家庭教育发展现状研究

自我国实施素质教育以来,传统教育模式发生重大变革,逐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类型转变,但是受到升学考试压力的影响,素质教育推广和普及程度并不理想,一方面学校依旧注重学生考试成绩,将学生考试成绩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准,另一方面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较高,十分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在这种环境背景下,素质教育难以有效开展,因此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结合,但是当前家庭教育现状并不理想,存在大量问题:第一,家长教育观念落后。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位导师,家长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然而受我国国情的影响,大部分家庭普遍受教育水平不高,无法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家长将所有的教育希望寄托给学校,过于重视孩子考试成绩,忽视孩子德育教育。第二,家庭生活水平提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家庭收入大幅度提升,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各种电子信息设备已经普及到千家万户,如电脑、手机等,为孩子的家庭生活带来巨大的变革,越来越多的人沉迷于虚拟网络世界,父母和孩子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降低家庭教育的有效性。第三,家庭教育缺乏理论的指导。结合当前我国家庭教育整体情况来看,可以发现大多数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辅助者,即家长过于依赖学校教育,同时信奉教师的教学理念,按照学校的教育规则建立家庭教育标准,很容易引起学生逆反心理,此外国内对家庭教育的研究相对较少,家庭教育依然处于探索阶段。

二、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家庭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基础组成部分,对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影响十分显著,是影响我国整体教育水平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家庭教育建设和发展并不理想,家庭教育中存在大量问题和弊端,如何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发挥家庭教育在孩子健康成长中的积极作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出发:

1、改变传统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受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家庭教育存在畸形教育理念,即孩子必须听从父母的安排,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以人为本的核心观点逐渐成为社会主流思想,孩子不再是父母的附属品,而是要求和父母进行平等的对话和沟通,这就要求家长要转变落后的教育思想,主动学习先进的家庭教育方式,为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氛围,这就要求家长能够积极听取教育专家提出的建立和措施,正确认识自身对孩子教育的不足,认真聆听孩子的.想法和观点。

2、正视家庭教育问题,寻求理性解决方案。想要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和水平,必须清楚的掌握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相关的问题,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和改革,从而建立科学的家庭教育准则,为广大家长提供科学理论的指导。一方面要了解青少年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和性格特征,及时发现孩子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做好提前预防和疏导工作,将可能出现的问题抑制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寻求多样化的家庭教育手段,采取奖惩共同执行的原则,即对孩子优秀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表演,提高孩子的自豪感和满足感,同时对孩子的错误行为及时进行纠正,帮助孩子认识自身的不良行为。

3、降低家长教育期望,明确家庭教育动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我国当前家庭教育的普遍现象,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只有上大学才会有出息,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十分重视孩子学习成绩,并将学习成绩作为家庭教育的重点内容,时刻要求孩子进行学习,经常向孩子灌输学习要求,这种教育模式下很容易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这就要求家长要适度降低对孩子的期望,主动关心孩子的心理和身体健康,经常性的和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和沟通,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馨,从而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形成积极的影响。

4、完善家庭教育功能,协调家庭教育矛盾。家庭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完善家庭教育功能,能够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平衡和协调家庭各方面教育功能,是当前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和视频的重要途径。如家庭需要为孩子提供各种物质生活和精神需求,要求家长协调好孩子的精神和物质需求,既要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又要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实现孩子健康成长。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主动对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进行创新改革,家庭对青少年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家长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指引者,为此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和水平,需要从家长自身做起,在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为青少年构建和谐、文明、温馨的家庭生活环境,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上一篇:成长类高考命题作文900字:与品读相拥下一篇:12册《练习5》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