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铍矿市场报告范文

2024-09-12

国内铍矿市场报告范文

1.国内铍矿市场报告范文 篇一

小麦市场

一、1月份小麦市场运行情况

1. 国内小麦现货市场价格走势平稳

据中华粮网数据中心监测显示, 1月底, 全国主要粮油批发市场三等普通白小麦 (下同) 平均价1 986元/t, 较12月底上涨49元/t, 月涨幅2.53%;较去年同期上涨230元/t, 年涨幅13.1%。1月底, 3等白麦郑州粮食批发市场车板价1 950元/t, 与12月底持平;山东临沂出库价2 020元/t, 比12月底下跌20元/t;河北石家庄收购价2 120元/t, 与12月底基本持平。

1月份我国小麦市场价格呈现整体平稳走势。临近春节, 市场成交有所活跃, 但2009年第四季度的上涨势头在本月有所减缓。本月国家粮食市场调控力度不减, 2009年新麦普遍上市, 最低收购价小麦竞价交易投放量增加到每周400万t的高位水平, 市场继续上涨压力显现。另外, 12月份市场成交的小麦逐渐出库, 企业库存增加, 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消化, 短期小麦需求难以放大。整体来看, 市场处于春节前相对旺季, 市场购销较为活跃, 价格波动不大。

2. 政策维护市场稳定, 2009新麦开始普遍投放

1月份, 国内小麦市场政策面稳定。2009年新麦普遍投放市场。安徽市场12月份已经开始陆续投放2009年产托市小麦。1月20日, 国家首次投放河南2009年产最低收购价小麦。根据国家粮食局通知, 2009年产最低收购价小麦销售底价为三等白麦1 810元/t, 三等红麦及混合麦1 720元/t, 均较2008年托市麦销售底价高出20元/t。国家小幅提高2009年托市小麦的销售底价, 给市场稳定的预期, 对市场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3. 1月份托市麦交易成交量前高后低, 价格平稳

1月份, 国家共举行最低收购价小麦竞价交易会4次, 累计投放托市小麦1 498万t, 累计成交446.94万t, 总成交率29.82%, 每周平均成交111.7万t, 拍卖成交量呈现前高后低形势, 说明市场需求逐步下降。拍卖成交均价相对平稳, 河南市场成交均价分别为1 864元/t、1 871元/t、1 877元/t、1 870元/t。

4. 面粉销量增加有限, 价格承压

春节临近, 国内面粉销售数量增加, 但制粉企业反映, 与常年相比, 当前面粉销售旺季特征仍不明显, 制粉企业上调面粉价格的难度较大。据了解, 一些经销商还在不断向加工企业施加压力, 要求降低面粉报价。目前山东德州地区特一粉出厂价为2 580~2 600元/t, 石家庄地区特一粉出厂价为2 560~2 580元/t, 郑州地区特一粉出厂价为2 500~2 520元/t, 基本维持平稳。南方部分销区面粉经销商备货数量较大, 市场供应充足, 加之受小麦供应增加、价格回落的影响, 部分销区面粉价格出现小幅回落, 华北黄淮产区面粉外销压力增加。

5. 强麦期货冲高回落

和其他商品期货相比, 强麦期货的金融属性偏低, 但在周边商品受政府即将收缩流动性影响而大幅度低走时, 强麦期货也未能幸免。1月13日后, 强麦期货一改前期缓慢攀升的走势, 掉头低走, 同时, 成交量和持仓量也持续下滑。小麦现货市场却同强麦期货冰火两重天, 价格稳步走高。稳中走高的小麦现货价格最终会影响到期货市场, 由于参与程度偏低, 价值被低估的强麦期货早晚会因为标准的价格洼地属性而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即便目前在下跌趋势未改变的情况不可以逆势建多, 但继续追空更不合时宜。

6. 供需宽松库存增加, 国际小麦市场利空

据国际谷物理事会 (IGC) 1月份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 2010年全球小麦产量为6.53亿t, 比2009年的产量6.74亿t减少2 100万t, 也比2008年创纪录的水平6.86亿t减少了5%, 是历史第三高的水平。IGC将2009/2010年度全球谷物期末库存数据上调了1 200万t, 为3.85亿t, 创下8年来的最高水平, 也高于上年的3.61亿t。小麦期末库存预计为1.97亿t, 高于早先预测的1.91亿t, 上年为1.65亿t。国际小麦市场供应充足, 宽松的供需面使得国际小麦价格难以走高, 上涨压力重重。

二、国内小麦市场分析与展望

1. 宏观经济回暖, 国家货币政策调整影响有限

1月份国家粮食政策面稳定, 粮食市场环境良好。2009年, 我国同世界各国一样, 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 向市场释放了超乎寻常的流动性, 刺激了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CPI、股市以及商品价格均出现了同步走高。本月, 国内货币政策出现明显紧缩信号, 央行一系列回笼货币的动作导致国内金融市场动荡, 农产品期货价格因对流动性的担忧纷纷出现回调, 从目前形势看, 这一因素将继续使商品市场承压。紧缩的货币政策对农产品现货市场产生一些不利影响, 但影响力度不大。

2. 一号文件出台, 政策面维护市场稳定

整体来看, 1月份仍处于市场相对活跃阶段。从2009年11月初以来, 政府最低收购价小麦拍卖成交量逐渐上升, 说明消费层面的向好。当然, 政府出于满足供应, 维护市场稳定的需要, 也相应地增加了抛售量, 提高拍卖价、增加数量, 政府苦心呵护小麦价格稳中趋高的苦心可见一斑。日前, 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锁定三农, 重申“落实小麦最低价收购政策、继续提高稻谷收购价格”, 这个基调将继续支持包括小麦在内的粮食价格稳步上涨。

3. 企业采购相对谨慎, 小麦拍卖成交量屡屡下挫

1月份国家托市小麦投放量维持在每周400万t的高位水平, 临储进口小麦投放量接近60万t, 投放粮源充足, 对满足春节前用粮需求, 稳定节前价格起到决定性作用。河南市场开始投放2009年托市小麦。从成交结果来看, 本月成交量屡屡下挫。成交下降的原因一方面是前期成交量较大, 市场需要一定时间进行消化, 另一方面国家投放量充足, 用粮企业并不急于购粮, 企业购粮心态相对理性。预计节前国家投放量仍将保持高位, 市场需求相对活跃。

4. 进口麦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加大

国家对外实行进口小麦配额制度, 对内则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 以期掌控粮源, 调控国内市场。中国海关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 2009年我国小麦进口量为89.371万t, 而2008年仅进口小麦3.178万t, 进口数量的急剧变化其根源就在于国内外价格的悬殊。廉价的进口小麦大量流入国内, 使得普麦与优麦的价差逐渐缩小, 而价差的缩小一方面压抑了农民种植优质小麦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则是削弱了国内小麦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对国内外小麦市场关联度的认识, 我们不仅仅局限于外盘走势对内盘价格的影响, 还应看到进口小麦对国内小麦产业链的影响, 而这种影响将是深远的。

三、国内小麦市场供求形势分析

单位:万t

注:2008/2009年度指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消费年度。

供需平衡说明:

受国家提高最低收购价的影响, 预计2009年国内小麦播种面积约3.63亿亩, 同比增加。其中, 冬小麦约3.34亿亩, 与上年基本持平;春小麦约2 900万亩, 较上年有所增加。

自2006年小麦产量突破1亿t以来, 国内供给能力已超过需求, 小麦供需平衡后, 年度结余数量逐步增多。预计2009年国内小麦需求较上年稳中略升。口粮方面, 预计人均需求略有下降, 总体需求保持基本稳定。2009年, 我国部分小麦产区因降雨造成小麦质量下降, 一部分小麦仅能作为饲料和工业用粮, 使2009/2010年度饲料和工业用小麦消费数量小幅上升。预计2009/2010年度国内小麦消费量1.047 5亿t, 较上年度增加120万t, 其中, 口粮消费约8 050万t, 饲料用粮约850万t, 工业用粮约950万t, 其他约625万t。

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 2009年1-12月, 小麦进口大幅增加。小麦进口89.4万t, 出口0.82万t;而2008年仅进口3.2万t。

四、综述

临近春节, 小麦市场供给充足, 当前市场各主体对小麦多持平稳预期, 尤其政策维护市场稳定的目的相当明确, 预计节前的小麦价格整体将会保持稳定。原因是前期竞价交易成交量较大, 加工企业都有了一定数量的库存, 采购行为已经放缓;另外面粉市场销售仍未见明显起色, 经销商不愿增加面粉采购。加工企业由于销售迟缓, 面粉出厂价格上调难度很大, 企业进一步增加小麦库存的积极性降低。综合来看, 市场在供需宽松的环境下, 很难出现连续上涨行情。

今年春节相对较晚, 传统的旺季被较长的节前时间“稀释”了, 由于政策面明朗, 近期利多因素缺乏。近2月全国托市及进口小麦成交接近1 500万t, 市场需要时间进行消化。另外, 小麦整体价格及托市投放量均保持高位水平, 市场短期很难走强, 可能出现震荡格局。

玉米市场

一、本月国内玉米市场运行情况

1. 强政策拉动, 玉米价格创造历史新高

国家在东北实行临储玉米敞开收购和补贴南方16省到东北采购新玉米的强力托市政策, 其中敞开临储为玉米市场打造了坚实的底部, 而补贴则使价格突破了临储收购价格的限制。1月份, 随着补贴效力的发挥, 以及农民的严重惜售, 国内玉米价格继续走高。至下旬, 受季节性压力限制, 南方企业采购积极性减弱, 产区农民售粮增多, 价格有所回落。

2. 1月中旬开始拍卖华北跨省移库玉米, 政策可能认可当前高价。

1月中旬起, 国家保持了跨省移库玉米50万t的拍卖总量, 但首次增加了华北的拍卖, 其中山东和河北各10万t, 起拍价与南方市场相同。从此举可以看出国家并没有打压玉米价格的意思。同时, 由于减少了南方市场的拍卖数量, 客观上增加了南方市场的利多能量。其中不排除南方跨省移库玉米存量大大低于市场普遍预期的可能性。另外, 东北玉米市场平均收购价格已经高出1 600元/t的水平, 国家并没有停止补贴, 也可以看出政策对于目前玉米高位的认可。当前玉米市场面临的两大可能性利空因素, 一是政策性玉米拍卖和停止补贴, 二是农民大量售粮。既然政策暂时保持中立甚至有“惜售”情绪, 农民售粮进度成为当前市场的关键。

3. 大连玉米期货市场冲高回落

1月, 大连玉米期货市场受现货价格支持及临储政策的推动, 一度冲高, 并创出历史新高。但随着中旬以来整体商品和金融市场的深幅调整, 大连玉米期货价格也出现明显回落。

4. 国际市场玉米价格大幅下跌

1月, CBOT市场玉米价格大幅下跌。一方面受到整体商品市场调整的气氛打压, 一方面受到疲软的需求因素拖累, 同时, 南美良好的天气和玉米产量前景也加重了看空氛围。截至1月29日, CBOT玉米主力合约收盘价格为355.4美元/蒲式耳, 较上月底跌14.11%。美国美湾3月交货的美国2号黄玉米FOB价格为165.9美元/t, 合人民币1 132元/t;到中国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为1 923元/t, 比前一日跌25元/t;比去年同期涨257元/t。

5. 玉米出口保持较低水平

中国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 中国2009年12月份玉米出口量为36 243t, 大幅高于11月的4 417t, 中国2009年1至12月份玉米累计出口量为129 584t, 较2008年同比减少52.6%。

6. 中晚籼稻托市收购结束, 吉林粳稻启动托市

据统计, 截至12月31日, 中储粮委托收储库点在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6省按最低收购价累计收购中晚籼稻576.5万t, 占国有粮食企业收购量的51%, 至此, 2009年中晚籼稻托市收购全部结束。粳稻方面, 截至12月31日, 粳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在南方地区的适用时间已结束, 中储粮累计在安徽收购0.2万t;另外, 自1月11日起, 吉林省在镇赉县、扶余县的19个实际收购库点启动了2009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 主要是针对农户手中剩余的四、五等和等外水稻, 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 预计对三等以上粮源无影响, 但截至目前, 吉林托市粳稻尚未有收购。

7. 东北粳稻拍卖成交旺盛, 南方临储依旧低迷

1月份, 拍卖市场上, 东北粳稻需求旺盛, 成交率持续保持100%左右, 且成交价格也保持高位攀升态势, 28日成交均价已达到2 401元/t。临储中晚籼稻、早稻拍卖成交依旧低迷, 江苏粳稻因新粮正处上市季节, 成交状况也一般。

后市影响因素分析

1.早稻:后期看涨, 但不具备大涨动力

中长期来看, 政策面仍有利于早籼稻价格继续上涨, 且从政策粮拍卖底价、2010年早籼稻最低收购价预期, 再算上粮库轮换粮收购成本、保管费用、出库费用等因素, 预计在2010年4月份后, 新季早稻尚未上市, 2009年早稻消耗较多的时候, 国内产区早籼稻价格有望涨至0.98元/斤左右, 高出目前市场价0.03~0.06元/斤, 建议目前条件宽松的企业可继续加大力度收购早籼稻用于储存。但从供应面来看, 我国早籼稻储备依然十分充足, 其中2008年临储早稻仍有1 000万t左右, 2009年最低收购价早稻有227.4万t, 因而长期来看早籼稻价格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动力, 特别是2010年如果天气利好, 国内早籼稻继续保持高产, 国家库存仍旧高位的情况下, 早籼稻仍有启动托市的可能, 因而建议企业谨慎操作, 控制好库存。不过后期早籼稻以及新季早籼稻的价格走势, 仍需重点关注最低收购价的上调幅度以及生产情况。

2.中晚籼稻:价格预计稳中趋升, 拍卖市场仍将低迷

目前, 国内中晚籼稻价格总体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预计短期内, 受春节需求放大的利好作用, 中晚籼稻价格仍将稳中趋涨。中长期来看, 2009年稻谷最低收购价预计至少将提到0.95元/斤以上、2008年产临储稻谷拍卖底价普遍在0.97元/斤以上仍将推动目前中晚籼稻市场价格上扬。不过, 中晚籼稻目前市场普遍收购价达到0.92~0.96元/斤, 已开始靠近2008年临储稻谷拍卖底价, 加之09年产中晚籼稻丰产, 现在市场剩余粮食至少能保证到7月份后, 因而短期内中晚籼稻价格大涨乏力, 价格预计以稳中趋升为主, 而拍卖市场近月内仍将保持低迷态势。

3.粳稻:短期将坚挺趋稳, 节后恐小幅回落

受粳稻米价格已居高位、籼米替代粳米迹象显现等影响, 春节前国内粳稻米价格总体将保持坚挺趋稳态势, 继续上涨的可能性小, 特别是黑龙江地区, 加上运输瓶颈的制约, 购销仍将继续平淡, 苏皖粳稻米因区位及价格优势, 购销将较好。春节过后, 国内稻米进入传统的消费淡季, 加之现粳稻米价格高位, 气温变暖导致中间商所储粮源保管难度加大, 恐出现市场集中售粮现象, 预计粳稻米价格节后会有小幅回落。但从中长期来看, 国家通过这两年来的运补政策, 使得国内对粳米的消费需求迅速扩大, 粳稻供应偏紧现象更加明显, 加之2009年东北粳稻减少, 预计在2010年新粳稻上市前, 粳稻米价格仍有上涨可能, 但在籼稻的抑制下涨幅有限。

4.2009/2010年度国内稻谷供应粳紧籼松

2009/2010年度国内稻谷总体平衡有余, 但仍存在粳紧籼松的供求不平衡情况。据统计, 2009年国内稻谷总产3 900亿斤, 同比增1.6%;其中早籼稻产量667亿斤、中晚籼稻2 125亿斤、粳稻1 108亿斤;2009/2010年度国内稻谷供给量达3 908亿斤, 需求量3 698亿斤, 年度结余210亿斤。另外, 从国粮局统计数据来看, 截至2009年11月末, 社会各类粮食企业大米库存同比去年增加6.1%, 而东北三省各类粮企大米库存同比却下降35.3%, 这表明国内大米库存在着较明显的籼多粳少状况。

5.政策扶持, 2010年稻谷产量有望继续增加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2010年国家将继续加强对“三农”的支持力度, 并继续提高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格;同时受目前稻谷总体保持趋升的格局支撑, 2010年国内稻谷播种面积有望继续增加。特别是在4月份南方早籼稻春播前, 国家或将出台2010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格, 届时需重点关注其提价幅度。

三、国内稻米市场供求形势分析

供需平衡说明:

受国家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以及2010年稻谷最低收购价还将上提的预期, 预计2010年国内稻谷播种面积

稻米供需平衡表单位:万t

注:市场年度为日历年度。单位:万t。

将在去年的基础上稳中略增。如无自然灾害, 预计2010年我国稻谷总产在19 550万t, 同比增50万t;受经济稳步回升, 稻米需求增涨影响, 预计2010年国内稻谷消费总量为18 320万t, 同比增45万t;全年稻米期末库存达6 607万t, 供应形势好。

进出口方面, 因国内籼稻米库存充足、拍卖成交不旺, 而国际米价高位, 且因印度及菲律宾减产, 全球大米库存低位, 后势国际米价还有上涨可能, 因而国内籼米出口有一定的优势, 预计2010年我国稻米出口量将达120万t, 同比上涨42万t;进口量30万t, 同比上涨4万t, 略有增加。

四、综述

春节后, 国内稻米进入消费淡季, 但因供应面及政策影响不同, 粳籼稻或将有差异走势。其中, 粳稻方面, 目前农户手中余粮十分少, 且水分低, 支撑其继续惜售;但粮源主体大型企业及贸易商手中仍有部分未烘干粮源, 恐其保管条件较差, 节后气温回升不得不出货, 因而建议客户谨慎对待、控制好库存量。籼稻方面, 春播前国家或将出台2010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 无论是政策面还是供求面, 籼稻米后市均逐渐向好, 预计后期籼稻价格总体仍将稳中趋升, 但因原粮供应较足, 价格涨幅有限。

综合来看, 2009年国内稻谷总产3 900亿斤, 同比增1.6%, 加之国家陈籼稻库存高位, 原粮市场总体供应充足。因2009年东北粳稻受灾, 加之国内粳稻需求量逐年增加, 从而造成品种供求不平衡的现象。但因东北粳稻播种面积增加、苏皖粳稻丰产, 2009/2010年度国内粳稻产量应基本与2008年持平。籼稻则连续6年丰收, 供应充足, 价格或在拍卖粮底价高位的支撑下及最低收购价预期上提的利好下继续趋涨, 但涨幅有限。

大豆市场

一、本月大豆市场运行情况

1.大豆价格高位运行, 市场购销趋于清淡

据中华粮网价格中心数据显示, 2010年1月份全国三等油用大豆平均价格为3 808.24元/t, 较上月平均价上涨2.99%, 较去年同期上涨7.83%。国际市场, 1月末芝加哥大豆期货3月合约收盘价约为335.84美元/t, 环比下跌12.49%。

2.南美大豆预期丰产, 美盘期价震荡下跌

受利空的南美大豆产量预期及消极的周边市场氛围打压, 本月CBOT大豆期货市场持续震荡下跌格局, 期价还一度跌至去年10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据行业期刊《油世界》预计2009/2010年度全球大豆产量将达到2.520 9亿t, 远远高于上年的2.120 7亿t。因全球大豆丰产在望, 尤其是南美新豆产量规模较大, 这将会导致未来几个月内全球大豆和豆粕价格受到下跌压力。由于市场供应基本面偏空将继续对盘面形成压制, 再加上当前整体消极的市场环境影响, 外盘积弱难返, 预计近期国际大豆市场价格将在宽幅震荡区间内向下寻找支撑。后期需重点关注南美大豆产区天气变化、美国大豆出口量及周边市场走势。

国内方面, 外盘走弱、油粕需求减弱及政府收缩信贷政策对盘面施压, 本月国内期货价格震荡下跌。展望后市, 虽然市场利空氛围浓厚, 但在国储收购政策支撑下, 大豆期价继续下跌的空间有限, 整体将维持弱势震荡格局。

截至1月末, CBOT大豆3月合约较上个交易日 (下同) 下跌17.75美分, 报914美分/蒲式耳;5月合约下跌16.75美分, 报924.75美分/蒲式耳;连豆1 009合约下跌10元/t, 收于3 853元/t。

3.2009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再创历史新高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 2009年1~12月份我国累计进口大豆42 551 649t, 较去年同期增加13.66%, 再创历史新高。其中, 12月份单月大豆进口量为4 780 446t, 较去年同期增长了44.87%。

从出口市场来看, 2009年1~12月份我国累计大豆出口量为346 557t, 较2008年同期减少25.49%。其中, 12月份单月出口量为21 675t, 同比减少57.08%。

二、国内大豆市场分析与展望

1.产区收购价格保持坚挺, 市场各方观望情绪浓厚

进入新年, 在国家政策和农民惜售的支撑下, 国内产区大豆收购价格继续保持坚挺;受到加工企业及贸易商的收购态度的变化, 市场购销活动较前期有所不同, 观望情绪较为浓厚。其中, 加工企业普遍收购国储豆, 以加工补贴大豆为主。前期收购态度相对积极, 但随着期货市场价格走低、油粕产品行情疲弱影响, 企业收购大豆意愿逐渐下降;贸易商方面, 主要以收购高质量商品大豆为主, 但由于车皮紧张和销区市场出货缓慢, 大豆发运受到明显限制, 整体购销量有限。

2.大豆进口申请许可实行, 港口卸货短期困难

2009年国家商务部和海关总署联合发布109号文件, 对大豆、豆粕、菜籽3种产品实行自动进口申请制度。据了解, 由于进口商要去商务部外贸司做登记备案, 导致审批速度变慢。1月上旬, 已有消息称山东港口的大豆通关因此受阻。不过, 随着申请陆续批复, 目前进口大豆通关不畅的状况也逐渐得到改善, 并未造成中长期影响。

3.东北126家获补贴大豆压榨企业名单公布

1月14日, 国家粮食局网站公布了关于补贴收购加工2009年度国产大豆的东北大豆压榨企业名单。据统计, 补贴收购加工2009年度国产大豆东北大豆压榨企业共有126家。其中, 头号产区黑龙江省的企业数量最多, 达到81家。国粮局同时要求, 公布的大豆压榨企业需严格执行国家秋粮收购政策和有关费用补贴管理办法的规定, 并接受社会监督。

4.油粕产品价格回落, 加工利润明显缩水

受国际市场走势偏空, 节前备货已经接近尾声、需求乏力, 加之国家维护市场价格稳定意愿明确且调控能力进一步加强等因素影响, 近期国内食用油市场价格振荡回落行情。同期, 国内豆粕价格也出现一定程度下跌。受此影响, 本月国内大豆加工企业整体利润水平 (理论) 较上月明显缩水。以哈尔滨地区目前7 400元/t的四级豆油价格、3 250元/t的豆粕销售价格以及3 780元/t的大豆收购成本来估算, 国产大豆理论加工利润约为-112元/t, 较上月同期下跌104元/t。以广东目前7 050元/t的四级豆油价格、3 330元/t的豆粕销售价格以及3800元/t的大豆进口成本来估算, 进口大豆理论加工利润约18元/t, 较上月同期下跌282元/t。

5.海运费呈现振荡整理格局, 后期仍有望趋好

进入2010年后, 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 (BDI) 整体处于震荡调整格局, 据监测, 截止到1月末BDI指数报于2 963点, 较月初的3 140点下跌5.63%。市场分析认为, 受到铁矿石和煤炭运输需求强劲的支撑, 后期BDI指数仍有有望出现新一轮涨势。目前美湾至中国港口国际粮船运费价格为68.06美元/t, 较上月末上涨0.62美元/t。

6.南美大豆预期增产施压, 国际大豆期价振荡走低

经过2008/09年度的减产之后, 2009/2010年度南美大豆恢复性增产已逐渐成为事实。业界知名刊物———《油世界》日前将巴西大豆产量预测数据从早先的6 370万t上调到了6 400~6 500万t, 阿根廷大豆产量也将达到5 100万t, 比早先的预测高出300万t。另外, 巴拉圭大豆产量也有望创下历史最高水平, 达到690万t。由于南美大豆产量前景改善, 引发市场人气利空, 并导致国际大豆市场承压。据监测, 截至1月末, CBOT最近交割合约报收914美分/蒲式耳, 较月初下跌13.61%。

三、国内大豆市场供求形势分析

供需平衡说明:

大豆供需平衡表单位:千t

注:2007/2008年度指2007年10月至2008年9月消费年度, 依此类推。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 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大豆价格迅速回落。由于国内大豆供应主要依赖进口, 受国际市场影响, 国内大豆价格也明显低于上年水平, 农民种植收益下降, 因而减少了2009年大豆种植面积。据调查, 2009年全国大豆播种面积1.31亿亩, 较上年度减少600万亩, 减幅4.4%。由于播种面积下降和东北主产区遭遇干旱、低温阴雨天气, 造成国内大豆产量下降。2009年全国大豆产量290亿斤, 较上年减少21亿斤, 减幅6.8%。

受经济复苏、需求增加、政策性收储数量较多、市场商品量减少, 以及进口大豆价格较低等因素影响, 2009年大豆进口增加。根据海关数据, 1~12月全国大豆进口量851亿斤, 较2008年增加13.7%, 创历史新高。

2009年度国内大豆消费量约1 060亿斤, 同比增加40亿斤, 增幅约3.9%。其中, 压榨量为850亿斤, 同比增加30亿斤, 增幅3.7%。

四、综述

本月以来, 国内市场大豆收购价格基本稳定。由于期货持续低迷, 产区油厂继续降价以控制成本的意愿强烈, 但介于收购量萎缩明显, 下降空间基本不大, 多数油厂勉强维持生产, 以供给周边市场为主。产区市场交投清淡, 豆农惜售心态较为普遍, 部分产区农户仍有近一半的豆源尚未出售;油厂由于对油粕后市观望者居多, 处于大面积停机停产状态, 大部分油厂春节前已无开机计划, 目前主要以处理库存为主。而受到天气和物流影响, 大豆外销不畅, 贸易商手中库存逐渐积压, 收购积极性也有所降低。目前供需双方退市观望等待节后行情的情绪突出, 市场由前期的单方面供应紧缺升级至购销僵持, 需求和供给均处于偏低水平。预计这种购销僵局在春节之前很难被打破, 价格也因此无过大调整空间, 还是以稳为主。

油脂市场

一、本月油脂油料市场运行情况

1.国内油脂现货市场震荡调整

在全球大豆丰产的利空大背景下, 加上在国内食用油供应充足, 厂家和贸易商节前集中备货期结束, 市场需求较为清淡的基本面下, 2010年的1月份, 国内植物油现货市场整体较上月略有下调, 其中一级豆油全月均价在7 700元/t左右, 环比下跌100元/t;四级菜油出厂报价8 500元/t, 较上月下跌50元/t左右;24度棕榈油市场报价全月均价在6 550元/t左右, 环比略上涨50元/t, 整体看, 国内油脂现货市场报价较为坚挺。国内食用油需求整体清淡, 油脂供应较为充足。

2.市场利空因素集中, 国内食用油期货市场下调

2010年的1月份, 国内食用油市场跟随外盘走出了一波下跌行情。整体看, 国内油脂期货市场以“开门红”的形势迎来了2010年的期货市场, 这主要因为新年伊始, 中国大部地区自西向东迎来一次寒潮天气过程, 增加了市场对国内商品价格看涨的心理预期, 元旦期间胡锦涛主席考察时, 指出2010年1号文件将出台一批惠农新政, 增加了节后食用油市场的利好氛围。然而由于美元指数上涨, 国际油价持续下挫的外围因素, 加上南美新豆丰产的局面更加明显, 而植物油的生物燃料需求放慢等利空基本面消息云集, 国际油脂油料市场持续走低, 带动了国内油脂期货市场的下跌, 加上国内食用油市场也缺乏利多支持, 相反, 供应充足、需求不振、政府调控等市场因素, 共同导致本月国内油脂期货市场走出了一波持续下挫的行情。

3.我国植物油进出口市场综述

中国海关总署初步统计数据显示, 我国2009年12月食用植物油进口量为71万t;1至12月食用植物油累计进口量为816万t, 较2008年同期的753万t增加8.4%。其中12月份我国进口豆油206 852t, 同比增加53.83%;进口菜籽油45 844t, 同比增加26.43%;进口棕榈油593 717t, 同比增加2.93%。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 我国12月份豆油和菜油进口量较同比增加较多。

二、国内油脂油料市场分析与展望

1.利空因素集中, 行情震荡下调

本月国内食用油市场利空因素较为集中, 首先是国际原油价格下跌, 美元指数上涨, 南美大豆丰产共同形成的利空大背景;其次是国内食用油供应充足, 厂家和贸易商节前集中备货期结束, 市场需求较为清淡的基本面, 加上12月份国内CPI、PPI分别为1.9%、1.7%, 增加了对通胀的预期, 市场预计年内货币政策微调很可能继续出台, 将会对食用油市场起到利空作用。虽然加工企业的挺价意愿相对较强, 但国内食用油市场整体震荡下调。

2.外围因素利空, 市场仍将受压

由于失业率高企、产量大量过剩和信贷萎缩使得通胀预期温和, 美国对于政策退出保持较为谨慎的态度, 但随着政策退出的逐步实施, 商品的货币属性正在减弱, 商品下跌的可能性增大。此外, 希腊财政赤字相当于欧盟规定的占GDP总额3%的上限4倍还多, 促使各大信用评级服务机构下调了其主权信用评级, 并且该国的财政危机可能蔓延至欧元区其他国家, 这使得货币避险需求强烈, 促使美元持续反弹, 也将对商品市场造成一定压力, 影响到国际国内的食用油市场行情。从基本面来看, 全球大豆特别是南美大豆丰产, 也会使得油脂市场压力不减。

3.国储库存增加, 市场调控能力增强

2009年国家油脂油料市场的托市收购力度进一步加强, 据了解, 中储粮总公司2009年收购各类政策性粮食和油料8937万t, 其中大豆492万t、油菜籽489万t, 并定向销售大豆195万t, 据有关市场调查结果显示, 目前国家手中有超过160万t的进口豆油储备, 而且有将近170万t的菜籽油, 所以国家调控食用油市场的能力较强, 国家轮储也将为低迷的市场带来较大的压力。

4.需求不振, 后市或继续震荡走弱

整体上看国内食用油市场供应仍然充足, 而市场购买需求不足。豆油市场的供应持续充足, 元旦过后贸易商观望气氛浓厚, 市场成交较清淡。棕榈油市场的港口库存有所增加, 据统计, 主要港口棕榈油库存已经超过了40万t, 然而棕榈油市场需求十分的疲软, 交投有限。国内菜油市场现货表现相对坚挺, 但市场需求较为一般, 受其价格较高, 受其它品种发生替代影响, 厂家反映今年是食用油集中备货期, 菜油需求“旺季不旺”, 目前库存较为充足, 但厂家整体挺价意愿强烈, 认为后市仍有上涨空间。春节前后, 食用油终端消费库存将较为充足, 食用油销售预计缓慢, 后市或将维持震荡走弱格局。

三、国内油脂油料市场供求形势分析

1.豆油

豆油供需平衡表单位:千t

注:2008/2009年度指2008年10月至2009年9月消费年度, 依此类推。

预计2009/2010年度我国豆油总供给量为1 137万t, 其中国内产量达到710万t, 进口量为260万t。国内消费总量为970万t, 全年供需形势略有偏紧。

预计2008/2009年度我国豆油总供给量为1 135万t, 其中国内产量达到700万t, 进口量为250万t。国内消费总量为960万t, 全年供需形势略有偏紧。

2.棕榈油

预计2009/2010年度我国棕榈油进口量为580万t。国内消费总量为570万t, 全年供需形势较为宽松。

预计2008/2009年度我国棕榈油进口量为541万t。

棕榈油供需平衡表单位:千t

注:2008/2009年度指2008年10月至2009年9月消费年度, 依此类推。

国内消费总量为550万t, 全年供需偏紧。

3.菜籽油

油菜籽供需平衡表单位:千t

注:2008/2009年度指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消费年度, 以此类推。

预计2009/2010年度我国菜油总供给量为505万t, 其中国内产量预计为460万t, 进口量为30万t。国内消费总量为460万t, 全年供给量增多。

预计2008/2009年度我国菜油总供给量为466万t, 其中国内产量预计为421万t, 进口量为40万t。国内消费总量为450万t, 全年供需形势较为宽松。

4.油菜籽

预计2009/2010年度我国菜籽总供给量为1 590万t, 其中国内产量预计为1 280万t, 进口量为135万t。国内消费总量为1 250万t, 全年供大于需。

预计2008/2009年度我国菜籽总供给量为1 355万t, 其中国内产量预计为1 165万t, 进口量为184万t。国内消费总量为1 180万t, 全年供需形势较为宽松。

四、综述

整体看, 2010年1月份国内植物油现货市场跟盘弱势调整。目前食用植物油供应较为充足, 市场需求较为疲软。美元走软、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南美大豆丰产等利空因素共同导致国际豆类期货市场不断走软, 因而带动了国内食用油市场的下跌。进口大豆等油料成本的降低, 进而会传递到食用油市场, 增加其下行的压力, 加上春节过后, 国内食用油消费进入淡季, 缺乏对市场的基本支撑, 国内油脂库存相对充足, 厂家抛售食用油的意愿可能会有所增强, 加上国家还有轮出食用油库存的可能, 预计食用油市场仍将偏弱调整, 下跌空间相对减小。

二、国内玉米市场分析与展望

1. 临储加补贴模型及双降模型确立玉米牛市

在产量降和期末库存降 (库存为预估) 条件下, 市场通常表现出一路上涨的趋势。而通过对近两年东北粳稻临储加补贴模式的季节性指数观察, 也能找到类似的更强烈的趋势。本年度国内玉米符合以上两个模型, 基本确立了全年的牛市基调。但由于春节前产区玉米价格已经触及甚至突破了政策所能支撑的上限, 上涨动能已经提前被释放, 后期在托市阶段继续冲高的空间十分有限。

2. 养殖业进入需求淡季

随着春节的临近, 生猪屠宰达到高潮, 生猪特别是育肥猪存栏量将开始下行, 而养殖需求即将步入传统的淡季, 近期对玉米的采购态度也能反映出这一点。但同时, 由于淀粉、淀粉糖、酒精等产品在周边市场带动下, 价格高涨, 深加工企业加工利润较高, 开机率高, 在新玉米市场上采购积极。总体需求前景乐观, 短期有所调整。

3. 临储收购数量少, 市场粮源较为分散

目前临储玉米收购数量比较少, 这使得市场流通领域存在的粮源与需求大体平衡。加上国家补贴南方企业收购, 有利于销区储备的增加, 这样粮源广泛分布于市场各个层次和地域, 不利于短期供给不平衡情况的形成, 将压制后期上涨空间。

三、国内玉米市场供求形势分析

供需平衡说明:

2009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增加, 其中东北、西北地区玉米播种面积增幅较大, 黄淮海地区玉米播种面积也有所增加。预计2009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4.61亿亩, 较上年增加1 300万亩, 增幅2.9%。2009年东北地区玉米受旱严重, 黄淮海地区玉米长势也不如上年, 玉米播种面积较2008年有一定幅度增加, 但预计产量低于2008年水平。预计2009年全国玉米产量3 190亿斤, 较上年减少128亿斤。

预计2009/2010年度国内玉米消费量2 920亿斤, 比上年度增加20亿斤, 其中饲料消费增加, 工业消费下降。2009年玉米虽有减产, 但仍大于国内消费量, 同时国家还有相当数量的临储玉米库存, 因此2009/2010年度国内玉米供应充足。

四、综述

根据产量降库存降模型及临储加补贴政策模型下的季节指数参考, 预计春节至3月上半月国内玉米价格可能处于弱势震荡期, 也将是2010年的洼地, 适宜大小企业采购和储备。2月中上旬价格将是全年基调, 至关重要。

建议产区贸易商积极走短线贸易, 不以当前点为长线囤积点;用量大的企业也不宜在1 650元/t的高位过于抢收, 而将采购重心向后推移至春节前后, 东北宜在1 600元/t (吉林中等) 以内积极采购。

建议南方销区贸易企业控制好风险, 做好春节期间采购和回运的准备。如果运输不畅, 可以考虑在东北租库收购。

稻米市场

一、本月稻米市场运行情况

1. 本月国内稻米价格总体小幅上涨

1月份, 受春节利好, 国内稻米进入消费旺季, 价格总体小幅上涨, 其中粳稻米涨幅相对较大。据中华粮网监测, 1月底, 全国主要粮油批发市场二等粳稻全国平均价2 408.89元/t, 比上月同期上涨7.92%, 比上年同期上涨15.01%;标一晚粳米平均价3 216.92元/t, 比上月同期上涨5.7%, 比上年同期上涨9.71%;二等晚籼稻全国均价1 945元/t, 比上月同期上涨1.7%, 比上年同期上涨0.68%;标一晚籼米全国平均价2 963.75元/t, 比上月同期上涨2.03%, 比上年同期上涨1.48%;三等早籼稻全国平均价1 873.57元/t, 比上月同期上涨2.46%, 比去年同期上涨1.79%;标一早籼米平均价2 797.86元/t, 比上月同期上涨1.05%, 比上年同期上涨1.69%。

2. 国际市场大米价格小幅回落

1月份, 受原油下跌、美元走强, 主产区泰国加大大米出口量、越南第三季稻谷上市、印度等进口国暂停积极补货等影响国际米价总体高位回落。据中华粮网监测, 1月底, 泰国100%B级大米出口报价为603美元/t, 曼谷FOB价较月初下跌29美元/t。越南破碎率5%大米报价为500美元/t, 胡志明市FOB价较月初持平。

二、国内稻米市场分析与展望

1. 多重利好支持, 早籼稻进入季节性上涨阶段

首先, 春节逐渐临近, 国内大米总体迎来消费旺季, 批发商备货开始转向积极, 加之我国经济复苏迹象明显, 早籼稻米集团消费、工业用粮均呈上升趋势, 市场需求的增加拉动了早籼稻米价格上涨;其次, 前期早籼稻基本已触及价格底部, 跌无可跌, 中长期早籼稻价格看涨态势较明显, 受此影响, 部分资金、仓容宽松的粮库或私企储备稻米积极性增加, 促进了早籼稻米市场从底部回升;再次, 国内粳稻米价格1月份后继续大幅上涨, 南方籼稻米也总体走货加快, 价格回升, 加之玉米、小麦价格均高位攀升, 在周边农产品上涨的推动下, 1月份国内早籼稻米价格顺势上扬。

2. 中晚籼稻小幅趋升, 市场供应总体充足

1月, 受春节需求放大的有力拉动, 持续低迷的中晚籼稻价格在托市收购结束后, 价格继续总体保持稳中小幅趋升运行。据中华粮网监测, 目前湖南长沙普通中晚籼稻收购价在0.96元/斤, 较月初上涨0.01元/斤;湖北襄樊0.93元/斤, 上涨0.03元/斤;四川成都中籼稻0.96元/斤, 上涨0.02元/斤。不过, 受国内籼稻连续丰收, 国家陈稻库存充足, 加之2009年下半年籼稻市场持续低迷, 企业收购量同比大幅减少的影响, 目前南方中晚籼稻供应普遍充足。据统计, 2009年国内中晚籼稻总产10 625万t, 商品量4 265万t;而截止1月10日, 14个中晚籼稻主产省 (区) 各类粮企累计收购2009年产中晚籼稻1 737.5万t, 占商品总量的40.7%。按消费需求每月保持平稳, 且排除粮库托市收购 (2009年共收购托市中晚籼稻576.5万t) 已结束的收购因素来初步测算, 南方中晚籼稻至少要到7月份后, 市场供求才会进入青黄不接时期, 而目前市场供应仍总体充裕。

3. 粳稻价格继续上涨, 中间商储粮较多

1月份, 受春节需求提振、农户余粮较少、惜售心理较重、东北产区米厂对后市期望值较高上提米价销售等因素支撑, 国内粳稻价格继续上涨, 且幅度较大。据中华粮网监测, 月末国内粳稻黑龙江地区收购价在1.17~1.2元/斤, 较月初上涨0.02~0.05元/斤;江苏地区在1.17~1.23元/斤, 上涨0.04~0.07元/斤。目前, 东北地区农户余粮较少, 苏皖地区农户余粮稍多。据统计, 截至1月15日, 黑龙江省农民水稻已售出820.5万t, 占商品量的68.4%, 且目前农户手中剩余的大部分是四五等的差粮;截至1月10日, 6个粳稻主产省各类粮企累计收购09年粳稻1 174.5万t, 其中非国有粮企收购量在650万t, 同比增加210.7万t, 主要是益海等大型企业、中间贸易商及米厂储粮积极性较去年大增。受农户余粮减少、储粮主体压制粮源销售的影响, 1月粳稻市场供应继续保持紧张态势, 原粮收购十分清淡。

4. 大米需求转旺, 价格持续上扬

1月份, 由于批发商陆续进行春节补库、单位集团春节采购、终端消费者年货采购等陆续开始, 加之产区原粮价格保持上涨态势, 国内大米价格持续上扬。据中华粮网监测, 目前江苏地区普通粳米出厂价涨至1.58~1.64元/斤, 较月初上涨0.1~0.12元/斤;东北粳米出厂价在1.7~1.75元/斤, 上涨0.02~0.05元/斤;广州东北米批发价格在1.86元/斤, 上涨0.03元/斤;湘鄂赣皖产区标一中晚籼米出厂价在1.4~1.48元/斤, 上涨0.03元/斤。

5. 粳籼米价差过高, 籼米有替代粳米迹象

上一篇:回门宴会主持词下一篇:【精华】看日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