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安全管理制度

2024-07-09

档案安全管理制度(共16篇)(共16篇)

1.档案安全管理制度 篇一

档案安全管理制度

一、保密制度

(1)严格遵守《保密守则》,做到不该知道的事,不打听;不该说的机密,绝对不说;不该看的材料,坚决不看。

(2)严格执行借阅制度,不任意扩大借阅范围,安排专用的阅览室借阅,对需要出据档案证明的,要认真核对摘抄内容。

(3)不得在档案阅览室,整理室接待亲友。

(4)整理档案应在档案馆(室)内进行,档案人员一得将档案带出档案馆,以防失密或丢失。

(5)发现档案丢失,损坏时要及时报告。

二、查阅、借阅档案制度

(1)查阅秘密档案,须经本级主管档案工作的领导批准。

(2)查阅党委机要档案资料,须经本级党委负责人或党委办公室主任批准。

(3)查阅绝密科技档案,须经主管总工程师批准。

(4)查阅非机密档案资料,凭县级介绍信,可直接查阅。

(5)本校教职工查阅本部门移交的档案,可直接到阅览室查阅。

(6)室藏档案资料一般不外借,特殊情况需要借出时须参照本规定1,2,3条办理借出手续,借出非机密性档案材料,由档案馆(室)负责人批准,借出的档案,限七天内归还。

(7)经批准查阅的档案,需要摘录的,应经档案馆理人员同意,并经核对无误后,方可出据证明。

(8)阅览室内禁止吸烟,不要大声喧哗,不准靠近阅档桌喝水。

(9)利用档案资料要注意保守机密,不得传播档案内容;要保证案卷的完整与安全,严禁拆卷、折叠、剪裁和涂改;要保证案卷清洁,不得弄脏,划道。

(10)查档介绍信要注明查档人姓名、职务、政治面貌及所查内容。

三、档案库房管理制度

(1)库房内的档案柜要同意编号,入库的档案要按大类有系统地上架排列,做到存放有序,查找有据,实行科学管理。

(2)要爱护档案,在整理、搬移、上架和提供利用过程中,要轻拿轻放,保持档案整洁,发现破损时,要即使修补。

(3)要认真落实防火、防盗、防尘、防潮、防强光、防虫、防鼠等“七防”措施,严格控制库内的温度,保持库内清洁,每月全面清扫一次。

(4)档案库要实行专人管理,无关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库房。

(5)库房工作人员要熟悉与档案库有关的供水、供电、供热系统情况,并经常检查是否完好,离开库房时要注意关闭落锁,关闭电源。

(6)认真办理档案入库和查阅,借阅党纪手续、案卷借出时要以代卷卡补位,案卷归还后,要及时放回原处,每两年全面检查馆藏档案情况,档案管理人员调动时,必须办理档案交接手续。

2.档案安全管理制度 篇二

一、电子档案的特点

首先, 电子档案存储时必须有特殊的载体才能完成。电子档案信息的存储不能离开特殊载体, 这样的存储手段导致电子档案具有容易被复制、被改动、被删除等特点而且被复制、被改动、被删除后不易被发现。其次, 电子档案较难保管。磁电物质是电子档案主要存储载体, 磁电物质较难保管, 人为损坏和自然灾害等因素都会给电子档案带来损坏, 从而影响其寿命。

二、影响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的因素

(一) 电子档案存放环境因素。

电子档案的存放环境影响着电子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如存在环境的温度、湿度、以及防盗、防毁、防磁能力。要保证电子档案的计算机系统不受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电子档案的信息安全首先要解决物理安全, 通常可以采取对传导发射的防护和对辐射的防护两种措施, 来保证电子档案的物理安全。

(二) 电子档案软件安全因素。

使用安全的软件是确保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的重要保证。使用安全的软件才能使电子档案正常运行流转。电子档案的运行软件应满足技术要求, 能够实现严格的权限控制, 保障合法用户可以对电子档案进行创建、归档、利用, 避免非法用户的访问和非法拷贝的问题。

(三) 电子档案网络安全因素。

电子档案的计算机网络及其节点可能受到威胁和网络的脆弱性的安全问题。因此, 有必要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这样才能为用户的异地使用电子档案信息, 保障网络的畅通安全, 实现有效地利用电子档案信息。网络安全问题的解决一般采取物理隔离、应用防火墙以及身份认证等安全技术, 防火墙技术成为最佳的同外网隔离与访问控制的防范措施。

三、确保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措施

(一) 加强电子档案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系统建设。

保证电子档案载体的物理安全。通常情况下, 电子档案存储在磁、光介质上, 这样就必须创造一个适合于磁、光介质保存的温湿度环境。电子档案存放环境要求温度在14~24摄氏度之间。这样的温度可以防止电子档案的介质变脆, 避免老化。电子档案的环境湿度应在40%~60%之间。这样的湿度可以防止磁带、磁盘的膨胀与变形, 避免变脆易碎。电子档案存放的载体应直立排放, 避光、防尘、防变形, 同时要远离强磁场和有害气体。

(二) 保持电子档案内容格式编排上的一致且内容具有严谨的逻辑性。

电子档案采用最新技术与方法, 尽量保持内容格式编排上的一致。电子档案所依赖的技术及数据结构和相关定义参数进行保存, 并可以采用先进技术加以转换。

(三) 保证电子档案的原始性。

电子档案以原始形成的格式进行还原显示。要求保存电子档案的相关支持软件和整个应用系统进行妥善保管, 这样就能够使电子档案按原始的面目进行显示;或者保存原始档案的电子图像;或者保存电子档案的打印输出件或制成缩微品。保存的电子档案应容易理解。保存电子档案的内容应尽量避免被人不完全理解。因此, 为了使电子档案便于理解, 在保存电子档案时, 应保存与档案内容相关的信息最后, 单位应对电子档案载体定期进行有效的检测与维护。电子档案载体受到环境的不良影响, 应定期检测保存的电子档案载体, 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 保证电子档案的安全性。

(四) 加强网络入侵检测防御工作。

网络入侵防御设备在网络入侵行为进入被保护网络之前通过报警、阻断等措施为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提供保护, 目的是对网络侵入行为进行阻截, 同时, 在电子档案管理中的某些网段也需要采用网络侵入检测系统, 即针对网络侵入进行监测, 它可以自动识别种种侵入模式, 在对网络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时与这种模式进行匹配, 一旦发现黑客有侵入的企图, 就会自动报警, 目的是通过对网络侵入者的检测, 弥补防火墙等边界安全软件的不足, 及时发现网络中违反使命策略的行为和受到黑客攻击的迹象。网络侵入防御设备也对蠕虫木马病毒攻击进行识别, 并进行有效的拦截, 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和Internet、POS的边界布置网络侵入防御设备, 也能够对进入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网络请求进行预警防御, 避免病毒或黑客入侵内部网络系统。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数据中心前布置网络侵入防御设备, 保证了不论攻击来源于哪里, 包括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 都能够对信息数据资源进行有效地防御。

(五) 提高电子档案管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3.试析档案安全管理策略 篇三

[关键词]安全管理;策略;问题

1、档案安全管理策略分析

1.1提高档案安全意识和档案设施建设 档案安全是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档案安全是档案工作者的天职。档案工作者应警钟长鸣,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坚决防止松懈、侥幸心理,应十分重视档案安全工作,实行安全领导负责制,建立完善档案管理负责制,明确各项职责,将档案工作落到实位,保障档案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档案安全万无一失。

1.2严格落实管理制度 为做好档案管理工作,需要职工经常学习档案管理基本知识,充分认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大力开展宣传工作,提高档案意识,让大家了解档案工作,树立安全观念。扩大档案征集渠道,开展档案征集工作。档案管理工作要建立在平时的认真、仔细、及时的基础上,在日常工作中,要随时进行整理、分类、归档,做到规范化管理。保密监管人员要履行职责,定期对单位的文件进行保密检查,特别是节前的保密检查,要形成一种制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把保密隐患消灭在萌芽时期,确保文件的安全。

2、档案安全管理应急预案构建

要想使得档案能够得到更加安全的管理,就需要相关的单位能够构建相应的应急队伍,依据该队伍来对出现的突发现象进行解决,在应急队伍中,要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操作人员以及安保人员等各个技术性的人才。

2.1执行应急救援,提高救援质量 在出现突发事件的时候,要第一时间进行警报,所构建的应急队伍在接受到警报后,能够准确的判定突发事件出现的位置,然后准备好相关的应急设备,在相关领导人员的指挥下,第一时间赶赴事件现场进行救援,将档案进行快速的转移,并对相关的设备进行抢修等。在对档案进行转移的过程中,需要建立一个临时的档案存放地点,保障该地点的安全性,这样就能够保障档案的安全性。针对已经出现损坏和损伤的设备来说,要进行及时的修理并进行后期的维护。要想使得应急人员可以在突发事件中充分的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就需要定期为应急人员进行培训和进行安全演练,使得应急人员无论是在应变能力上还是在体能上均能够得到良好的提升。在应急救援上,要制定出具体的救援方案和目标,建立应急机制,依据该机制来进行应急救援控制和协调,在发生突发事件的时候,可以第一时间接受到警报,应急小组会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应急校对,并赶赴现场。在应急救援工作中,要根据相关的传输数据进行事故严重程度的判定,并启动相应的应急程序,这样就可以依据相应的方案来进行档案的救援工作,以确保救援的质量。

2.2严格考核目标与激励机制相结合 构建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度,将责任切实的落实到实处,明确各个人员的责任和职能,使得档案救援工作可以顺利的开展。应急小组人员需要针对出现的档案安全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将这一事故出现的原因进行总结,作为经验教训进行吸取,在事后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和方案,上交给上级部门,由上级部门尽快落实,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防止同类事件的再次发生,以保障档案能够得到安全的管理。预案中要求对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未得到应急领导小组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许可,任何人和任何机构不得向外发布有关信息。在发生突发事件时,确保重要档案的安全。把安全工作的重点从事后处理转到事前防范上来,树立预防重于抢险的思想,只要通过努力把档案完整抢救应奖罚分明,真正做到按劳取酬的分配原则。

2.3采用现代的档案管理方法 办公大楼、档案库房应有明显的禁止标志和消防安全通道标志。在档案库房及办公场所的重要部位应放置足够的灭火器,定期检查更换,保持有效。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使用培训,做到人人都会使用灭火器。档案库房应当专人保管,非档案室管理人员不得出入库房。库房内严禁吸烟或使用明火,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库房均配备钥匙两套,一套由库房管理人员使用,一套由单位领导保管以备用。提倡現代档案信息的异地存储备份,重要档案还应准备复印件,避免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档案馆值班人员做好值班安全记录。每天下班前,检查库房门窗、电源的关闭情况,杜绝一切安全隐患。

3、数字档案的安全性问题

3.1数字信息档案形成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数字信息档案生成、存储、传输和接受利用全过程最基本环节是计算机的硬件、软件、输出输入设备及其主要反馈系统,其任何一部分的安全问题都会给数字信息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造成严重影响。另外,一些自然因素(如风、雪、雷电、霉菌侵蚀、化学反应等)、内部因素(如电脑杀手、黑客入侵、病毒感染等)以及其他一些技术问题,也会对数字信息档案的形成造成破坏。

3.2数字信息档案存储环境存在的安全问题 数字档案信息的存储是网络分布的,但只能实现逻辑上的归档,一旦网络遭到破坏,数字信息档案就可能永远丢失。同时,数字化的生成、传递、识别对设备更新、数字编码技术、硬件、软件等存在很大的依赖性,由于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更新速度很快,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给数字档案的长久储存、保管和识别造成很大的影响。

4、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充分的了解到,目前的档案安全问题已经影响到了档案的利用率,使得档案无法得到更为充分的利用,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相关的人员采取了相应的应对策略,不断的加强档案安全管理的力度,构建相应的应急机制,制定出绩效考核标准,合理的应用各种先进的档案管理办法,在充分考虑到数字档案安全性的基础上,来确保档案管理的整体安全形,这样就能够使得档案可以被充分的利用,以更好的推动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白润连.浅谈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问题[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4).

[2]田淑华.电子档案信息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北京档案,2009(07).

4.安全培训档案管理制度 篇四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做好公司安全培训工作,规范安全培训档案管理,根据《吉林省安全生产条例》、《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安监总局令第3号)、《安全培训管理规定》的规定和要求,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古仙加油站。

第三条 公司设置专门的安全培训档案室,配备微机、档案柜等设备、设施以及防火、防盗器材,防止档案丢失、坏损。

第四条 公司设立专门安全培训档案室,建立健全并在安全培训档案室醒目位置张挂安全培训档案管理制度,配备熟悉业务的专职档案管理员1人,兼职档案管理员2人,负责档案的收集、整理、维护、使用、保管等工作。

第五条 公司的安全培训档案必须做到统一规格、式样,选择档案盒或档案夹的装载方式进行存放。

安全培训档案资料采用A4(试卷可用A3)规格纸张制作。第二章

安全培训档案

第六条 公司安全培训档案应包括下列文件、资料: 1.上级有关安全培训文件、规定;

2.本单位有关安全培训规章制度、文件、规定、计划、总结; 3.本单位有关安全培训会议、安全培训检查记录等原始资料; 4.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档案; 5.其他应归档的文件、资料。

第七条 公司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班组长和其他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档案,必须做到一人一档,分类存放。

安全培训档案应进行编码管理。编码方法应一致,力求简单,便于查找。安全培训档案管理人员和其他安全培训管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本单位编码规则。第八条 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归档资料 1.档案目录;

2.安全资格证书复印件(贴照片和有姓名的页)、安全资格培训记录、再培训记录复印件; 3.任职文件;

4.安全生产记录卡;

5.其他应归档的资料。

第九条 特种作业人员、班组长、其他从业人员应归档资料 1.档案目录; 2.安全生产记录卡;

3.培训机构出具的职工《培训学员结业鉴定表》; 4.其他应归档的资料。

第十条 《安全生产记录卡》应按规定格式载明从业人员个人基本信息、工作简历及安全奖惩情况。第十一条 《安全生产记录卡》应附有《从业人员安全培训记录》、《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记录》、《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记录》、《班组长安全培训记录》。

1.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取证培训或再培训合格后,依据安全资格培训记录或再培训记录,由安全培训档案管理人员在其《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记录》上登记“培训类型”,并由本人和登记人员签字。

2.特种作业人员、班组长、其他从业人员每次参加安全培训时,由安全培训管理部门将相应的《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记录》、《班组长安全培训记录》、《从业人员安全培训记录》交安全培训机构。培训结束考试考核合格时由培训机构填写“培训类型”,并由本人和考核人员在相应安全培训记录中签名,交单位安全培训档案管理部门归档。

3.从业人员岗前安全培训、全员再培训情况按规定记入《从业人员安全培训记录》中。第十二条 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原件在安全培训档案室内专柜存放。

第十三条 新调入的人员要及时建立安全培训档案。第三章

培训机构培训档案

第十四条 培训机构安全培训档案应包括下列文件、资料: 1.上级有关安全培训文件、规定;

2.本单位有关安全培训规章制度、文件、规定、计划、总结; 3.本单位有关安全培训会议、安全培训检查记录等原始资料; 4.安全培训班资料;

5.其他应归档的文件、资料。

第十五条 特种作业人员、班组长、其他从业人员培训结束后,培训机构必须为每位学员填写《培训学员结业鉴定表》一式两份。在每期培训班结束后5日内,将《培训学员结业鉴定表》一份交用人单位。

第十六条 学员培训档案必须按照、工种、培训类型、期数等主要要素分类。第十七条 培训机构要加强培训教学管理和检查,每培训结束后,教学工作检查记录必须存档。

第十八条 教研组必须按计划组织教研活动,每培训结束后,教研活动记录必须存档;

第十九条 每期培训班结束后,必须及时归档,归档资料包括以下内容:

1.办班教学大纲; 2.授课计划表; 3.学员报到登记表; 4.培训人员情况表; 5.安全技术培训学员考勤表; 6.职工培训教考分离工作记录; 7.试卷(机考除外); 8.安全技术培训成绩单; 9.培训班结业小结; 10.培训效果测评表; 11.培训学员结业鉴定表; 12.其他应当归档的内容。

以上1、2、7、8、9、11等填写内容应用微机打印(责任人签字除外)。

第四章

安全培训档案管理

第二十条 公司安全培训档案室设备、设施配备,制度建设,个人安全培训档案健全等必须在2008年3月底前达到规定标准要求。

第二十一条 公司办公室负责提供本制度第六条第1、2、3项及第十四条第1、2、3项规定的资料;人力资源部负责除上述资料以外的其它资料;各基层单位、部门要按要求提供有关的入档资料。

新增安全培训资料必须在收到应归档资料10日内归档并由档案管理人员填写相应记录。第二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或培训机构被撤销合并的,应将原单位的档案整理登记后,妥善移交给主管部门或接收单位,不得散失。

第二十三条 安全培训档案不得复制、复印、抄录,确需复制、复印、抄录的,经档案管理人员核对无误后,由安全培训档案管理部门在复制、复印、抄录件上标注“与原件内容一样”字样,并由经办人签字、加盖安全培训管理部门公章。

第二十四条 安全培训档案不得外借,确因工作需要外借的,必须严格履行借阅登记手续,并按期归还。

借用档案的人员,不得损毁、丢失和抽取、拆散档案,不得自行转借、复印,严禁涂改文件、资料。

第二十五条 安全培训档案必须保证随时调阅。

第五章 责任追究

第二十六条 人力资源部是安全培训档案管理的责任部门,设专人负责安全培训档案、培训机构培训档案的日常管理工作;公司办公室、安监处等部门、单位负责协助提供有关培训资料。各责任单位、部门严格按照制度要求进行管理,若档案管理不规范,上级检查时不能及时提供相应安全培训资料的,或者安全培训档案、资料不符合本制度规定的,按公司有关规定考核。情节严重的追究责任部门或有关责任人的责任。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本规定中所称的从业人员,是指生产经营单位所有人员;其他从业人员,是指生产经营单位除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以外的从事生产作业的人员。第二十八条 本规定中所称培训类型,是指取证、复审、再培训、岗前培训、其他等类型的安全培训。

第二十九条 本规定与上级规定不一致的,执行上级规定。

第三十条 本办法实施前,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档案,按以下规定处理。1.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培训或再培训记录应记入按本 制度规定建立的本人《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记录》。

2.特种作业人员的取证、复审资料应记入按本制度规定建立的本人《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记录》;除特种作业培训以外的岗前安全培训、再培训记录应记入按照本制度建立的本人《从业人员安全培训记录》。

3.班组长取证培训、再培训记录,应记入按照本制度建立的本人《班组长安全培训记录》;除班组长培训以外的岗前安全培训、再培训记录应记入按照本制度建立的本人《从业人员安全培训记录》。

4.其他从业人员已经进行岗前安全培训和再培训的,岗前培训和再培训记录应记入按照本制度建立的本人《从业人员安全培训记录》。

5.其他安全培训资料应在保持原始性的前提下转存到按照本制度建立的本人安全培训档案中,或保留在原始档案中,但必须保证不丢失。第三十一条 本制度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附件:1.《安全生产记录卡》

2.《从业人员安全培训记录》

3.《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记录》

4.《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记录》

5.《班组长安全培训记录》

6.《授课计划表》

7.《培训人员情况表》

8.《职工培训教考分离工作记录》

9.《安全技术培训成绩单》

10.《培训班结业小结》

11.《培训学员结业鉴定表》

12.《学员报到登记表》

13.《安全技术培训学员考勤表》

5.档案工作安全管理制度 篇五

1、凡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借阅档案的,由借阅人向档案员办理借阅手续,填写借阅登记卡,返回档案时,由档案管理人员认真检查并及时销帐。

2、借阅档案资料要妥善保管,不得勾划、涂改、圈点、裁剪、损坏,否则取消借阅权.对于将档案丢失者要追究责任.3、借阅各项档案人员必须遵守保密制度,不得转让他人使用.4、工作调出,必须将、资料全部交加,外出参加会议带回的资料,一律交档案室存放.5、经批准查阅的绝密档案,只能在档案室阅文,不得带出室外查阅、翻印和转借.6、在查阅档案中不得折卷,不得损坏、涂改,因工作需要必须摘抄的,必须抄在保密工作手册上.7、查阅档案的部门,要及时将利用效果登记册内.8、档案资料按统一分类大纲进行分类、编目、划定保管期限限、密级。

9、维护国家机密,卷面、封面要注意密级。密级定为三种:

(1)绝密(2)机密(3)秘密

10、加强档案的安全管理,档案必须存放在专用的保险柜内严密保管,档案室门窗要坚固,做到安全可靠。

11、保护档案库的清洁,经常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请示处理。

12、案库房是档案保管要害部位,非本室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有查阅档案资料的同志请等候调卷,在阅览室查阅。

6.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 篇六

1、各单位的HSE记录和安全检查表是日常安全工作的基础记录,应及时填写,检查,HSE记录每年末交公司存档。

2、安全生产评价反映在每月的工作总结之中,应每月按时存入办公室电脑,作为年终总结安全工作的主要依据。

3、员工经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后要考核,考核合格后,颁证上岗,上岗人员的登记表应存入公司档案,上岗证个人保存。

4、安全生产培训考核,每月一次,试卷单位存档,成绩上交公司存档。

5、全员安全考核试卷、成绩单、各种安全证书、安全荣誉证书、规章制度、岗位指责、操作规程,一体化管理资料均统一存档。

6、档案由公司安全环保部兼职档案员管理,借阅查询后应及时归档。

7、每年末对档案进行统一清查,对无存档价值的信息资料统一填写销毁清单,由公司领导审批后,由档案相关部门2人以上人员在场统一销毁。

7.档案安全管理之我见 篇七

1. 增强档案安全意识。

档案安全是档案工作的头等大事, 也是各项工作的基石。在档案安全工作上的任何纰漏, 都会给档案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 各单位档案工作者, 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档案安全重于泰山的思想, 深刻认识档案安全的重要性, 把思想统一到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上来, 切实把档案安全工作作为档案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把安全责任落实在行动上, 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 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 确保档案的安全。只有从思想上树立安全意识 (包括责任意识、忧患意识、防范意识、法制意识) , 才能把它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抓实抓好, 抓出成效。

2. 完善档案安全管理机制。

坚持档案安全一把手负责制, 建立以主管领导为核心的安全监督网络, 设立安全检查小组, 各个库房设专人负责, 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负责的档案安全管理网络, 确保责任到人、措施到位、监管有力、抓细抓实。切实加强内部管理, 严格执行档案安全管理的各项制度, 把档案安全要求贯穿于接收、保管和利用工作等各项环节, 确保消除“死角”、不留隐患。定期对《档案库房管理制度》、《档案保管制度》、《档案保密制度》、《档案借阅制度》、《档案鉴定、销毁和移交制度》、《档案室岗位职责》、《档案员岗位职责》等相关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落实整改。加大馆 (室) 藏档案的保管, 确保各类档案由档案人员统一集中管理, 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 实现涉密档案专人保管、查阅和集中归档。

3. 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硬件设施是档案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单位在设置档案库房时, 一定要考虑档案长期保管的抗震、防火和防水等要求。档案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烈度要高于当地普通公用建筑的设防烈度。档案库房一定要采用防火材料, 并安装防火自动报警装置。对消防设施、消防通道、水泵、用电线路、馆库设备、设施等运行情况应定期检查, 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处理, 要定期对长期不利用的档案进行检查, 以防细菌、害虫的损害, 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档案库房要配置抽湿机、温湿度仪、防盗门、气体灭火器和监控等设备。设立专门的档案利用室、办公室, 实现档案室、阅览室、办公室“三分开”。有条件的档案馆, 可以按照《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建立独立馆舍。在装具上, 笔者认为, 五节铁柜等箱装装具能起到很好的屏障保护作用, 当遇到危险时既能起到保护作用, 又便于搬运和转移, 所以, 各馆 (室) 在安装密集架时应当保留五节铁柜装具。

4. 防患于未然。

“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是档案保护工作的重要方针。要预防各种突发灾害、突发社会事件对档案造成的可能破坏, 各级档案馆 (室) 都要建立健全档案应急工作体系, 做好应急预案, 落实应急准备, 开展应急演练, 确保在突发和极端情况发生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档案损失。对突发灾害、事件造成档案损失的, 一定要尽快对破损档案采取抢救和保护措施, 避免造成更大损失。同时, 采取复制和征集等办法, 用复制件等填补已损毁档案造成的空白, 降低损失程度。

5. 注重电子档案安全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以计算机为代表的高新科技广泛应用于社会各领域工作, 电子文件数量也随之越来越多。由于目前电子档案的管理经验不足, 大量的电子文件存在损坏或丢失的风险。为确保电子文件不受损失, 各级档案部门应积极推进电子档案安全设施的建设, 加强电子档案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 努力提高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档案管理人员在实际操作中, 要加强对电子文件从生产形成到归档保存再到检索利用全过程的监管。

此外, 应提升档案人员做好档案安全工作的能力和水平。通过有计划地培训, 认真学习档案安全知识, 使每个工作人员重点掌握档案安全的基本常识, 及时了解做好档案安全工作的最新动态, 更新补充档案保护方面的最新知识, 努力提高预防和应急处置的能力, 把好档案管理源头关、进出库关及人防、机防和技防关, 在档案鉴定、档案数字化、档案公布、档案上网、档案宣传等工作上, 层层把好档案内容审查的安全关, 筑起档案利用安全的屏障。

总之, 档案安全无小事。档案安全事关重大, 事关全局, 事关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我们要牢记杨冬权局长的话, 加强档案安全工作, “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做到思想认识上警钟长鸣、制度保证上严密有效、技术支撑上坚强有力、监督检查上严格细致、事故处理上严肃认真”, 从思想上、行动上确保档案安全, 从而构筑一个确保档案安全的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张大彤.档案安全工作中不容的九个隐患.中国档案报, 2010.6

8.基层医院病历档案安全管理 篇八

1 病案安全管理的隐患

1.1 病案管理安全意识薄弱,缺乏有效的病案安全管理制度。据调查,部分基层医院,从领导到医护人员,甚至部分病案管理人员均缺乏必要的病案安全保管意识,不能完全按照病案安全管理的要求从事病案的日常管理。尤其是部分基层医院实行电子病案和传统纸质病案并存的情况下,无论是病案实体的安全保管还是病案信息内容的防泄密工作均未得到重视,病案管理流程混乱,没有制定出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

1.2 病案保管方式落后、陈旧。随着全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和医疗环境的改善,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由此带动了到医院就诊病人的增加,使医院出院病人逐年上升。日积月累,基层医院所保管的病案数量也越来越庞大。病案数量的急剧膨胀与贮存空间有限的矛盾日益突出,已使用传统的病案保管模式无法适应病案安全保管的要求。大多数医院只好把老病案打包存放,保管环境一般不符合病案库房要求。

1.3 病案信息安全监管工作不到位。由于对病案安全保密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对病案安全保密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感认知不足,安全保密意识淡薄,安全保密环节薄弱,造成基层医院对病案信息安全监管不到位,使病人信息和医疗信息的广泛泄露,导致病案信息的泄密,增加医患矛盾及同事之间的矛盾。

2 病案安全管理隐患的防范措施

2.1 成立病案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病案安全管理制度和严格的管理流程以及奖惩制度,并严格要求按制度执行。病案安全管理的制度既要有病案实体安全管理措施又要有病案信息安全的管理措施,既要包括传统病案的安全保管措施又要包括数字化病案和电子病案的安全管理措施。纸质病历档案要做好防丢失、防潮、防霉、防损坏等安全防范措施;电子病历档案既要做好档案信息的安全保密工作,又要做好档案载体的安全保护措施。

2.2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增强病案管理人员的安全保密意识,提高病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档案安全保密工作的好与坏,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关键,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有较强的责任心、事业心和高度的安全保密意识,不仅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经手的事件有头有尾,手续清楚,且要防止电脑中电子病案信息泄密。

2.3 正确认识处理好病案利用与安全保密工作的关系。病案的开放利用与安全保密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是客观存在的矛盾。一方面,安全保密是病案管理者的职责,只有做好安全保密工作,才能保证资源的安全;另一方面,病案需要开放利用,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利用和安全保密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利用,这就要求病案管理既要认识到安全保密工作重要性,任何时候都不可松懈或麻痹;也要在病案利用工作中,积极提供病案,做好各项服务;更要严格执行安全保密制度,坚持安全保密原则,对不同的病案,做到限时间、限地点、限范围、限人员利用。

2.4 制定病案调阅复印的审核程序,严格执行病案管理中的安全保密制度。病案调阅复印审核工作是病案利用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是根据相关规定,科学而准确地区分病案调阅者的身份、目的,严格控制病案调阅复印范围。可根据病案利用者的身份分为三类人员。一类是患者本人或患者家属,一定要有身份证和主管医师、主管部门的审批单才可提供客观病案内容;一类是非医疗组的医护人员、科研人员、企事业单位、司法机关,等等,单一或批量调阅病案时,要有介绍信及主管部门的审批;一类是保险公司,必须有病人的授权委托书、单位介绍信、身份证、主管部门的审批单,方可调阅复印客观病案内容。

2.5 加强病案信息计算机检索及电子病案的调阅密级审核工作。对病案首页内容的检索要设立密码,防止无关人员检索病案首页信息;对实行电子病案的医院,要设立电子病案分级保密管理,各密级出院电子病案查阅管理要严格审核,逐级审批。尤其是在纸质病案和电子病案双轨制情况下,要加强病案终结锁定时点确认,强化时效性,防止病案在归档后又打印出与原病案不相符的病案,造成不必要麻烦。

9.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篇九

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一、总则

机械设备技术档案是机械设备从购入到使用,直至报废的整个运行、使用过程中记载的全过程的技术资料。机械设备技术档案是做好技术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基础材料和科学依据。该技术资料包括原始资料、运行使用资料、鉴定检测资料。机械设备技术档案为掌握设备运行状况、性能变化情况,分析事故原因,申请报废等安全、生产方面提供全面的、可靠的重要依据。机械设备技术档案的管理工作需要各部门人员的密切配合,及时提供相关的记录与资料,从而保证机械设备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可参考性。为建立、健全公司租赁设备技术资料档案工作,为更好的发挥技术档案,特制定安全技术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二、管理范围

1、机械设备都必须建立机械设备技术档案。

2、公司设立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负责机械设备技术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三、管理程序

安全技术档案

1.购销合同或购销发票或相应的有效凭证 2.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 3.产品合格证

4.制造监督检验证明 5.安装使用说明书 6.起重机械检测报告

7.建筑起重机械标准节和附着装置的原厂证明文件 8.北京市建筑超重机械(产权)备案证 9.北京市建筑超重机械履历手册 10.建筑施工特种作业资格证书;(操作工)11.定期自行检测记录 12.定期维修保养记录

13.运行故障和生产安全事故记录 14.建筑起重机械累计盍记录

安装、拆卸工程档案

1.安装单位资质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东莞市建筑行业企业信用管理; 2.安装单位技术负责人(A证),安装单位专业技术人员(B证)安全考核证书,安装单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 人员(C证)安全考核证书;

3.建筑超生机械安装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包括起重机械安装施工现场平面图布置图); 4.安装(拆卸)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 5.辅助起重机械资料及其特种作业人员证书;

6.安装单位与使用单位签订的安装合同及与施工总承包单位签订的安全协议书; 7.起重机械安装(拆卸)技术交底; 8.安装工程验收资料:

(1)超重机械基础验收表,其中包括: a.混凝土掠夺强度检验报告;

10.安全工作档案管理制度13 篇十

1、安全工作档案是学校重要文书资料,列为学校安全管理要害部位,工作人员应特别做好安全工作。

2、档案资料要存放在学校具有安全资质的档案室、柜内,不得随意摆放,以免遗失。

3、安全工作资料必须严格登记制度、借还制度,严防丢失。

4、档案保管应该通风、透气、干燥,做好防湿、防虫蛀的工作。

6、严禁将任何火种带入资料保管室内,任何人不准在档案室内吸烟。

7、门窗坚固防盗,工作人员随手关窗锁门,假期、节日要特别加强看护,确保安全。

8、因责任人失职,导致安全工作资料遗失、被盗的,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11.关于档案管理安全工作的研究 篇十一

【关键词】档案管理 安全工作 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168-01

目前,在档案安全保管方面存在着注重档案实体安全、忽视档案信息安全,注重档案安全制度建立、忽视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与落实,注重档案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忽视应急预案的演练等倾向,要实现档案馆建设成为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的目标,加强档案馆安全保障能力,构建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尤为重要。

一、明确档案安全防范重点,保证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切实有效

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从宏观上说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基本理论、基础设施、制度保障、技术支持等诸多方面;从微观上讲贯穿于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是关系到档案实体与信息安全的重要保证。具体到每一个档案馆,在建立各自的档案安全保障体系中,统筹兼顾,重点突出。对照不同类型的档案安全事故,针对不同的档案载体、不同的保存状况、不同的存储环境等因素,找准安全隐患,明确档案安全防范重点,制定行之有效的档案安全保障方案,打造切实可行的档案安全保障体系。

二、加强档案馆库建设,为档案安全打造第一道防线

档案馆库是档案安全最重要的保证。但是由于受经济发展阶段所限,多年来,各级政府对档案馆库建设的投入不足,档案馆库建设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馆舍面积严重不足。以吉林省为例,全省70个综合档案馆建筑面积低于1200平方米的有39个,占比65%;库房面积不足500平方米的有53个,占比88.3%,有的档案馆建筑面积不足百平方米。《档案法》赋予的档案接收保管等业务工作无法正常开展。许多符合进馆期限的档案保存在各立档单位中,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二是档案的安全保管得不到保证。近几年,档案馆舍建设越来越引起重视。很多省份都在预算内安排了馆舍建设补助资金,用于档案馆台的新建扩建和维修改造,取得了一定效果。今年国家启动了中西部地区县级档案馆建设工程,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中西部地区县级档案馆馆合建设。要抓住机遇,积极落实地方配套资金,严格按照《档案馆建设标准》和《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要求,建设一批满足未来30~50年需求的坚固、安全、符合档案保管要求的现代化档案馆,为档案安全打造第一道防线。

三、加强安全设施建设,保证档案日常管理的安全运转

完善的档案馆安全设施是保证档案安全最有效的防护网。《国家档案局关于副省级市以上国家档案馆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了档案馆安全设施建设的新要求。各级档案馆要结合新馆建设,建设完备的档案馆安全设施;现有馆舍也要按照《通知》要求,重点建设监控、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系统、温湿度控制、门禁系统等安全设施建设,实现档案安全管理的自动化和可控性。

四、建立健全完善的档案安全工作制度,提高档案安全管理的软实力

保证档案安全既涉及档案的实体安全又涉及档案的信息安全,体现在档案工作的接收、保管、整理、鉴定、利用、数字化等各个环节中。要针对不同的工作环节,细化档案安全工作制度。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要重视建立珍贵档案保护制度。对馆藏珍贵档案,除建立特藏库外,对其中极为珍贵的“镇馆之宝”,应借鉴文博部门保存珍贵文物的经验,如台北故宫博物院保存的《富春山居图》等珍品规定每4年才能展出一次。采取单独装具特殊保存珍品档案,对其原件出库条件、程序及时间间隔等做出明确的規定。要重视建立濒危档案排查制度,尽快对破损档案采取抢救和保护措施。同时在抢救过程中,选择适当的方式方法,避免对档案的二次破坏。要重视建立档案馆应急预案定期演练制度。目前各级国家档案馆按照《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管理办法》要求,普遍对各种突发灾害和突发事件制定出相应的档案抢救和保护预案,但是应急预案仅仅停留在纸面上,真正遇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全不能发挥作用。建立档案馆应急预案定期演练制度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和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明确责任,建立起档案馆快速应急反应体系。

五、加快档案数字化进程,保证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

随着我国信息化的普及,档案信息化建设迅猛发展,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日益普遍。很多档案馆以利用需求为导向,加快档案数字化进程。档案数字化已成为保护档案原件、提高服务能力、提高容灾能力的重要手段。2008年北川县档案馆在地震中倒塌,大量档案严重损毁,2009年德国科隆市历史档案馆倒塌,包括马克思、恩格斯著作手稿在内的许多珍贵的档案资料被埋在废墟之下,直接导致相当数量的原始档案无法弥补,用档案馆一位官员的话说:“这次损失的是总计18公里长档案架上的德国历史。”这两次事件,让我们更加认识到档案数字化的重要性。档案馆数字档案信息呈几何级增长,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保障必须受到重视。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同时针对数字信息易于窃取、易于改动、易于丢失等特点,从设备、系统、数据等各个环节强化安全管理,保证数字档案信息的绝对安全。

12.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研究 篇十二

1 电子档案安全管理的现状

电子档案本身在我国还属于新兴事物,虽然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已经有了电子档案的概念,但是其真正被应用还是近十年的事情,因此我国对于电子档案管理的经验有限,对电子档案安全性的认识也不足够。电子档案想要被彻底的利用和推广甚至最终替代传统的纸质档案就必须在安全性方面得到更好的保障。而我国显然对于这一点的认识不是很充足。目前我国的档案法里对于电子档案的相关法条还不够明确且对于在日常工作中保障电子档案的安全性措施也十分模糊,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完整性的电子档案安全管理体系。

2 电子档案安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是一个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注重的问题,对于电子档案的安全性保障尽管已经有了的进步和改善,但是这些改善和进步还不够,首先是对于电子档案的安全性保障的重要性的认识并不足够,需知电子档案的安全性会直接涉及到一个单位或一个社会组织的核心利益,特别是在一些高技术性的行业,档案信息中记载着许多需要保密的内容一旦发生泄露会直接对档案管理地位造成正面的冲击,导致档案管理单位发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做好电子档案安全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而目前电子档案安全管理工作当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直接影响到了电子档案的安全性下面笔者就来分析一下这些影响电子档案安全性的问题。

2.1 电子档案的存储安全性受到挑战。

电子档案是以计算机为载体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档案,电子档案的内容被计算机存储在自身的硬盘或特定的移动硬盘中,这样的存储方式虽然便捷且占地面积小,不受空气湿度和其他环境因素影响,减少了虫蛀等风险的发生,但是其同样存在着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计算机的硬盘很容易被计算机病毒侵扰造成其内部存储的数据丢失,并且硬盘本身不具备很好的防震、防尘功能导致计算机硬盘容易发生机械性损坏,无论是哪方面的损坏都会造成其存储的资料丢失,从而造成重要的档案资料丢失和损坏。

2.2 电子档案受电脑病毒的威胁。

电子档案的利用甚至存储有时都离不开网络的辅助,而在如今这个网络发达的年代,网络也成为了各种电脑病毒侵入计算机系统的最大可能方式。对于计算机而言,计算机病毒分为很多种,其中有单纯损坏计算机系统的病毒也有特洛伊木马病毒,在网络环境下最容易出现的还是木马病毒,木马病毒可以在计算机使用者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侵入计算机当中窃取计算机内的隐私文件,只要计算机连接在网络中,木马病毒就能将其所需的资料全部窃取,并且还可以记录计算机内的各种软件密码。对于电子档案而言木马病毒能够很轻松的将其所需要的文件篡改或复制,从而造成档案的真实性、权威性出现问题。

3 安全技术措施

电子档案的形成、整理、存储和使用整个过程都是以光盘、磁盘、硬件设备等为载体的,其中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就会导致电子档案的不完整性。首先就载体本身而言都是用新型材料制成的,材料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档案信息的传输和存储,所以在选取电子档案载体材料时要对其理化性能、规范程度、耐久性等做详细的研究,使电子档案载体的使用寿命延长。其次电子档案的防护设备要有严格的要求,防护设备应具有防光、防热、防水、防电、防磁、防病毒等特性,抵制外界的干扰。再次要加强电子档案的网络系统,设置终端设备和机读设备,创造良好的上网环境。下面就讲述了具体技术措施:

3.1 保护电子档案载体理化性能的技术措施。

电子档案的保存环境可设置一个温湿度的调节和控制,一般情况电子档案的保存温度为14℃-24℃,温差不超过5℃,因为过高的温度会使档案的材料变脆,容易老化,不利于保存;而湿度一般在40%-60%之间,湿度过高载体材料容易变形。此外载体存放时要远离辐射和磁场,避免强光直射。

3.2 确保原始电子档案的完整性。

保存电子档案常用的三种方法是:(1)把与之相关的应用系统和软件一起保存,存放在同一位置,使其以原来的格式显示;(2)为电子档案制作原始的电子图像,并保存下来;(3)保存电子档案时要留有纸质档案文件,以便永久保存。

3.3 电子档案的内容要能被人理解。

通常档案内容较抽象,难以全部理解领会,为了使人们对此的理解更深刻、更透彻,在保存档案时就有必要添加相应的备注和说明,常用的备注信息有:档案名称、元数据、逻辑结构、存储位置等。

3.4 电子档案尤其是其载体要进行定期的检验、维护或拷贝。

对电子档案的检测、维护和拷贝等过程要有明确的详细记录,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目前该方面的检测技术还是相当可观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技术:

3.4.1 电子档案签署技术,主要是为了证实档案信息的真实性。

签署技术通常是数字签名,有证书式和手写式两种,前者的技术原理是:电子档案的发出者在发文件时对文件进行加密,随后便会以字母或数字串的形式同文件一起发出,接收文件者运用指定的方法进行解码,最后做验证签名。

3.4.2 电子档案的加密技术,使档案内容不被公开。

电子档案在传输的过程中会用双密钥码对文件加密,一个是公开的加密密钥,一个是保密的解密密钥,这样收发方就会用各自的密钥进行文件传输。由于加密同解密的密钥不一样,除收发方之外的第三方就不会解密截获的文件,对电子档案的传输起到了很好地保护作用。

结束语

电子档案的安全工作涉及到电子档案的发展和普及问题,并且也涉及到单位的核心利益。是档案管理人员必须重视且谨慎对待的问题,我们应当多方面抓好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工作从而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摘要:随着我国网络化的日益发达,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进行着改变,人们对于网络的未来以及数据信息的依赖程度也在不断攀升,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档案事业也在进行着不断的改变,这种改变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将原本传统的纸质档案转化为如今更为先进的电子档案。电子档案的出现使得身处网络化社会的我们感受到了许多方便之处,但是在方便之余其电子档案的安全性也一直饱受非议,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关键词: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研究

参考文献

[1]吕晓燕.浅谈如何做好档案保密管理和利用工作[J].黑龙江史志,2014,23(17).

13.安全档案存放制度 篇十三

一、学校要设立专门的安全工作档案,并责专人保管。

二、每学期安全工作资料均须整理存档(各级安全文件、各次安全检查记录)内容齐全,不得间断、短缺。

三、资料按以下内容整理存放

1、制度总结(领导组、安全教育工作计划、总结、制度、会议记录等)

2、文件资料(中央、省、市、县有关领导对学校安全工作的指示、讲话及相关安全工作的文件等)

3、日常管理(值班记录、纪律教育、例会、检查评比、定期排查、安全讲座等)

4、活动资料(请示汇报、家长联系卡、法制教育、活

动方案、总结等)

5、责任考核(层层责任制、考核方案、评估情况等)

6、安全保卫(周边环境、安全保卫人员、后勤、食堂、校园、宿舍卫生工作情况等)

7、事故处理(事故报告、事故经过、处理情况等)

14.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推荐) 篇十四

1、企业必须建立较完善的安全生产档案,并由专人管理安全生产档案。

2、安全生产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或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人员名单及变动记录;(2)安全机构设置情况及专职、兼职安全员名单;(3)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件及人员名单;(4)特种设备清单及有关档案资料;

(5)危险源(点)资料及三级危险源(点)管理清单;

(6)作业环境监测资料(地压监测、边坡监测、岩石移动观测、涌水量观测、洪水量观测、粉尘浓度监测、风速、风量监测、噪声测定等);(7)职工健康档案及健康监护资料;(8)职业病人档案及监护资料;

(9)安全生产检查记录及整改情况;(10)安全例会及安全日、月活动记录。

(11)职工代表大会关于安全生产的提案及整改落实情况;(12)安全生产事故记录和统计资料;

(13)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等有关伤亡事故管理的档案资料(见“安全生产事故管理制度”共12项);

(14)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岗位技术操作规程及作业安全规程,并汇编成册;(15)安全措施费用的提取和使用情况;(16)安全教育培训记录;

(17)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及实施记录;(18)其他有关安全生产情况记录。

3、安全生产档案要编写详细的目录并分档存放,以便于查阅。要逐步实现安全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管理。

4、安全生产档案管理人员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按要求将统计该上报有关部门的上报有关部门;该定期向职工公布的向职工公布。

5、有关领导和安全生产机构负责人要经常检查安全生产档案的建档和档案管理工作,使安全生产档案逐步完善和科学管理。

安全生产逐级监察及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制度

1、企业专职安全员要每天对企业进行安全检查,主要做好监督企业执行安全、法规的情况、隐患整改的情况、及时纠正和制止现场的违规行为等工作,并做好巡检情况记录。

2、企业必须每月进行一次由企业负责人参加的联合安全大检查,做好检查情况汇总分析,对查出的隐患整改通知书,落实责任,逐一整改,归档备查。

3、企业重点岗位人员按照自己的职责,对设备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每天巡查工作。确保各种设施、设备正常运行,并认真做好运行、巡查情况的记录和上报工作。

4、检查应填写检查记录,检查人员和被检查负责人应当在检查记录上签名。

5、各级生产管理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要坚持经常深入现场进行巡回检查,对设备、安全防护装置、生产及检修现场状况、员工劳动防护用品的佩戴和使用情况及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6、各种安全检查要根据检查要求配备力量。尤其是全面性安全检查,要明确检查负责人,抽调专业人员参加,并进行分工。

7、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1)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完善;(2)重要危险作业场所安全生产状况;

(3)职工是否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特种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4)职工在工作中是否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5)职工是否正确佩带劳动防护用品;

(6)设备、设施是否处于正常的安全运行状态;

(7)现场生产管理、指挥人员有无违章指挥、强令职工冒险作业行为;

安全生产会议管理制度

为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有效协调和处理公司生产组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公司实现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安全生产会议制度。

1、企业的安全会议由安全负责人负责召开,总结本月工作,布置下月安全工作。遇有特殊情况应及时开会研究处理。

2、会议要有详细记录,对检查安全工作的隐患问题进行研究制定解决措施。

3、根据上级要求及时召开专题安全会议,会议由分管安全工作的责任人参加。传达贯彻上级安全运营要求,研究安全运营措施、计划,各成员部门汇报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安全运营工作,提出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处理解决的办法,并进行讨论。

4、安全例会必须专备会议记录册,认真记录会议时间,参加人员及会议内容。

5、安全生产会议必须及时、定期召开,形成会议记录,并将会议信息及时向有关部门、单位和公司领导进行传递,并对存在问题及时协调处理。

6、安全生产会议参加人员应是本部门主要负责人或主管生产的领导,且必须熟悉本部门的生产情况,不得随意安排其他人员参加会议。

7、参加企业级安全生产会议的人员有:公司领导、安全部门负责人、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生产部门负责人以及各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会议召开时间、地点由企业通知。

8、公司安全生产会议采用到会人员签名制,对迟到、早退不请假或无故不请假也不参加会议者,按公司有关规定进行通报、处罚100元并列入绩效考核。对公司级重大安全会议,各部室必须派人参加,做好记录存档。

9、在每周的生产调度会上,在总结和布置生产工作时,应同时总结和布置安全工作。、在内召开各种生产经营工作会议以及召开公司级总结会议都应将安全生产工作列为重要内容,同时总结和同时布置。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1、为规范公司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订公司特种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2、特种作业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对安全有特殊要求并容易发生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以及对他人和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险的作业,特种作业范围:(1)电工作业:含送电、变电、配电工,电气设备的安装、运行、检修(维修)、试验工;

(2)金属焊接、切割作业;

(3)起重机械作业:含起重机械司机,司索工,信号指挥工;

(4)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含在企业内生产作业区域和施工现场行驶的各类机动车辆的驾驶人员;

(5)登高架设作业:含2米以上登高架设、拆除、维修工;

(6)锅炉作业(含水质化验):含承压锅炉的操作工,锅炉水质化验工;(7)压力容器作业:含大型空气压缩机操作工;(8)危险物品作业的操作工、储存保管员;(9)经国家批准的其它的作业。

3、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年龄满18周岁;

(2)身体健康,无妨碍从事相应工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

(3)初中(含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具备相应工种的安全技术知识,参加国家规定的安全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考核并成绩合格;(4)符合相应工种作业特点需要的其它条件。

4、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与本工种相适应的、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经安全技术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上岗作业;未经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作业。

5、综合办公室负责组织特种作业人员到具备相应培训资质条件的单位进行取证和复审。

6、特种作业操作证在全国通用。特种作业操作证不得伪造、涂改或转借。

7、特种作业操作证按规定日期复审。

8、各单位要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和日常的检查工作。

9、经公司批准需办理新证人员须提交个人申请经部室负责人、生产主管领导、总经理签字后转综合办予以组织办理,个人先行垫付考试相关费用,通过培训学校组织考试成绩合格后持正式发票个人报销,未通过相应考试人员不予报销。

10、年审证件人员自行到培训机构办理也需提供个人申请经部门负责人、生产主管领导、总经理签字后个人先行垫付考试相关费用,通过培训学校组织考试成绩合格后持正式发票个人报销,未通过相应考试人员不予报销。

11、公司出资办理证件的人员离开公司(不含去集团公司其它子公司)时扣还公司出资部分报销款项。

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有关规定,为了落实各项消防安全责任制、预防和减少火灾危害,保障公司生产、建设的安全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一)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1、每年以创办消防知识宣传栏、开展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提高全体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

2、定期组织员工学习消防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依法治火。

3、各部门应针对岗位特点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4、对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和使用人员应进行实地演示和培训。

5、对新员工进行岗前消防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6、因工作需要员工换岗前必须进行再教育培训。

(二)防火巡查、检查制度

1、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巡查检查制度。

2、安全员每日对公司进行防火巡查。安全管理科每月对单位进行一次防火检查并复查追踪改善。

3、检查中发现火灾隐患,检查人员应填写防火检查记录,并按照规定,要求有关人员在记录上签名。

4、检查部门应将检查情况及时通知受检部门,各部门负责人应每日消防安全检查情况通知,若发现本单位存在火灾隐患,应及时整改。

5、对检查中发现的火灾隐患未按规定时间及时整改的,根据奖惩制度给予处罚。

(三)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制度

1、应保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严禁占用疏散通道,严禁在安全出口或疏散通道上安装栅栏等影响疏散的障碍物。

2、应按规范设置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设施。

3、应保持灭火器、消防栓等设施处于正常状态,并定期组织检查、测试、维护和保养。

4、严禁在工作期间将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关闭、遮挡或覆盖。

(四)安全生产管理科消防职责

1、熟悉并掌握各类消防设施的使用性能,保证扑救火灾过程中操作有序、准确迅速。

2、做好消防值班记录和交接班记录,处理消防报警电话。

3、按时交接班,做好值班记录、设备情况、事故处理等情况的交接手续。无交接班手续,值班人员不得擅自离岗。

4、发现设备故障时,应及时报告,并通知有关部门及时修复。

5、发现火灾时,迅速按灭火作战预案紧急处理,并拨打119电话通知公安消防部门并报告部门主管。

(五)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制度

1、消防设施日常使用管理由专职管理员负责,专职管理员每日检查消防设施的使用状况,保持设施整洁、卫生、完好。

2、消防设施及消防设备的技术性能的维修保养和定期技术检测安全生产管理科负责,专职安全员每日按时检查了解消防设备的运行情况。查看运行记录,听取值班人员意见,发现异常及时安排维修,使设备保持完好的技术状态。

3、消防设施和消防设备定期测试:消防设备的测试,根据不同情况决定测试时间。

4、消防器材管理:

(1)每年在冬防、夏防期间定期两次对灭火器进行普查换药。(2)派专人管理,定期巡查消防器材,保证处于完好状态。

(3)对消防器材应经常检查,发现丢失、损坏应立即补充并上报领导。(4)各部门的消防器材由本部门管理,并指定专人负责。

(六)火灾隐患整改制度

1、各部门对存在的火灾隐患应当及时予以消除。

2、在防火安全检查中,应对所发现的火灾隐患进行逐项登记,并将隐患情况书面下发各部门限期整改,同时要做好隐患整改情况记录。

3、在火灾隐患未消除前,各部门应当落实防范措施,确保隐患整改期间的消防安全,对确无能力解决的重大火灾隐患应当提出解决方案,及时向安全责任人报告,并向公安消防机构和市安监局上报。

4、对公安消防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的火灾隐患,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改正并写出隐患整改的复函,报送公安消防机构。

(七)用火、用电安全管理制度

1、用电安全管理:

(1)严禁随意拉设电线,严禁超负荷用电。(2)电气线路、设备安装应由持证电工负责。(3)各部门下班后,该关闭的电源应予以关闭。(4)禁止私用电热棒、电炉等大功率电器。

2、用火安全管理:

(1)严格执行动火审批制度,确需动火作业时,作业单位应按规定向安全 管理科申请“动火许可证”。

(2)动火作业前应清除动火点附近5米区域范围内的易燃易爆危险物品或作适当的安全隔离,并准备适当种类、数量的灭火器材随时备用。(3)如在作业点就地动火施工,安全管理科需派人现场监督并不定时派人巡查。离地面2米以上的高架动火作业必须保证有一人在下方专职负责随时扑灭可能引燃其它物品的火花。(4)未办理“动火许可证”擅自动火作业者,本单位人员予以记小过二次处分,严重的予以开除。

(八)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制度

1、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应有专用的库房,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设施,仓管人员必须由消防安全培训合格的人员担任。

2、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应分类、分项储存。化学性质相抵触或灭火方法不同的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应分库存放。

3、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入库前应经检验部门检验,出入库应进行登记。

4、库存物品应当分类、分垛储存,每垛占地面积不宜大于一百平方米,垛与垛之间不小于一米,垛与墙间距不小于零点五米,垛与梁、柱的间距不小于零点五米,主要通道的宽度不小于二米。

5、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存取应按安全操作规程执行,仓库工作人员应坚守岗位,非工作人员不得随意入内。

6、易燃易爆场所应根据消防规范要求采取防火防爆措施并做好防火防爆设施的维护保养工作。

(九)义务消防队组织管理制度

1、义务消防员应在消防工作安全管理科领导下开展业务学习和灭火技能训练,各项技术考核应达到规定的指标。

2、要结合对消防设施、设备、器材维护检查,有计划地对每个义务消防员进行轮训,使每个人都具有实际操作技能。

3、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每半年进行一次演练,并结合实际不断完善预案。

4、每年举行一次防火、灭火知识考核,考核优秀给予表彰。

5、不断总结经验,提高防火灭火自救能力。

(十)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制度

1、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2、组织全员学习和熟悉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3、每次组织预案演练前应精心开会部署,明确分工。

4、应按制定的预案,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演练。

5、演练结束后应召开讲评会,认真总结预案演练的情况,发现不足之处应及时修改和完善预案。

(十一)电气设备的检查和管理制度

1、应按规定正确安装、使用电器设备,相关人员必须经必要的培训,获得相关部门核发的有效证书方可操作。各类设备均需具备法律、法规规定的有效合格证明并经维修部确认后方可投入使用。电气设备应由持证人员定期进行检查(至少每月一次)。

2、防雷、防静电设施定期检查、检测,每季度至少检查一次、每年至少检测一次并记录。

3、电器设备负荷应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接头牢固,绝缘良好,保险装置合格、正常并具备良好的接地,接地电阻应严格按照电气施工要求测试。

4、各类线路均应以套管加以隔绝,特殊情况下,亦应使用绝缘良好的铅皮或胶皮电缆线。各类电气设备及线路均应定期检修,随时排除因绝缘损坏可能引起的消防安全隐患。

5、未经批准,严禁擅自加长电线。各部门应积极配合安全小组、维修部人员检查加长电线是否仅供紧急使用、外壳是否完好、是否有维修部人员检测后投入使用。

6、电器设备、开关箱线路附近按照本单位标准划定黄色区域,严禁堆放易燃易爆物并定期检查、排除隐患。

7、设备用毕应切断电源。未经试验正式通电的设备,安装、维修人员离开现场时应切断电源。

8、除已采取防范措施的部门外,工作场所内严禁使用明火。

9、使用明火的部门应严格遵守各项安全规定和操作流程,做到用火不离人、人离火灭。

10、工作场所内严禁吸烟并张贴禁烟标识,每一位员工均有义务提醒其他人员共同遵守公共场所禁烟的规定。

(十二)消防安全工作考评和奖惩制度

1、对消防安全工作作出成绩的,予以通报表扬或物质奖励。

2、对造成消防安全事故的责任人,将依据所造成后果的严重性予以不同的处理,除已达到依照国家《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或已够追究刑事责任的事故责任人将依法移送国家有关部门处理外,根据本单位的规定,对下列行为予以处罚:(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损失情况与认识态度除责令赔偿全部或部分损失外,予以口头告诫:

A、使用易燃危险品未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或保管不当而造成火警、火灾,损失不大的;

B、在禁烟场所吸烟或处置烟头不当而引起火警、火灾,损失不大的; C、未及时清理区域内易燃物品,而造成火灾隐患的;

D、未经批准,违规使用加长电线、用电未使用安全保险装置的或擅自增加小负荷电器的; E、谎报火警;

F、未经批准,玩弄消防设施、器材,未造成不良后果的; G、对安全小组提出的消防隐患未予以及时整改而无法说明原因的部门管理人员; H、阻塞消防通道、遮挡安全指示标志等未造成严重后果的。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情节轻重和认识态度,除责令赔偿全部或部分损失外,予以通报批评:

A、擅自使用易燃、易爆物品的;

B、擅自挪用消防设施、器材的位置或改为它用的;

C、违反安全管理和操作规程、擅离职守从而导致火警、火灾损失轻微的; D、强迫其他员工违规操作的管理人员;

E、发现火警,未及时依照紧急情况处理程序处理的;

F、对安全小组的检查未予以配合、拒绝整改的管理人员。

15.数字档案安全保管环境管理研究 篇十五

一、数字档案载体的安全保管

(一) 归档光盘的安全保管。1.归档光盘存储前的准备。 (1) 光盘不能变形。 (2) 光盘不能划伤。 (3) 光盘不能用油性笔写标识。 (4) 光盘面要清洁。2.归档光盘的安全保管环境。光盘的适宜保管温度为14~24℃, 相对湿度为45~60%;光盘长期处在非正常的温、湿度环境中, 很容易导致其加速老化、滋生霉菌等, 影响光盘的机械强度和反射率, 严重时甚至会引起光盘变形、翘曲, 造成读取光束偏离、误码率增加、信息丢失等现象。光盘长时间在光线照射下, 会使记录介质的有机染料层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损坏, 从而造成记录光盘记录信息被破坏, 长时间光照会加速光盘盘基和保护层的老化速度。灰尘中含有霉菌、粉尘颗粒, 霉菌如果长期沉淀在光盘上, 在适合的温、湿度下光盘盘面就会生长霉菌, 污染盘面的光洁度, 影响光盘的可读性, 甚至造成盘面的信息丢失。粉尘颗粒会造成光盘划伤, 导致光盘驱无法正确读取数据层里的数据。有害气体对光盘影响巨大, 如硫酸气体、甲醛气体、甲苯气体等会使光盘弯曲变形、龟裂。3.归档光盘的安全保管方法。分级储存对不同性质的数据采用不同的储存和管理方式, 可以降低数据储存的能耗, 降低系统的运营成本。三线存储机制:在线———近线———离线的分级存储机制。在线存储又称工作级存储, 存储设备和所存储的数据时刻保持“在线”状态, 是可随意读取的, 可满足计算平台对数据访问的速度要求。一般在线存储设备为磁盘和磁盘阵列等磁盘设备。在线储存安全性较差, 价格相对昂贵, 但实效性最高。近线存储就是指将那些并不是经常用到, 或者说数据的访问量并不大的数据存放在性能较低的存储设备上。对这些的设备要求是寻址迅速、传输率高。

(二) 归档磁带的安全保管。1.对归档磁带的要求。 (1) 磁带存储前的要求。 (1) 长期存储磁带的性能要求.应使用背有涂层的磁带;磁带不损坏、不污染;没有皱折;磁带应缠绕在刚性轮毂上, 绝不能缠绕在有橡胶轴套的轮毂上, 卷绕平整、松紧适度。录像带、录音带各项指标应符合GB/T14306—93、GB7309—87、GBll956—89的要求。 (2) 长期存储磁带的物理准备。对于长期存储的磁带档案信息要用经过调整、清洁的设备录制。在存储前, 检查磁带缠绕是否规整、边缘有无损坏, 并应将磁带在存储环境中平衡1~3天, 然后在全长度上使用清洁机慢速、均匀、连续地重新缠绕, 缠绕张力为1.7~2.2N (牛顿) 。应将磁带在干燥的环境中 (相对湿度小于40%) 快封到塑料袋或密封容器中, 以防粘和剂、润滑剂挥发。也可采取倒带或者改变通风的方法来改进磁带质量, 也可采用除酸试纸来解决磁带酸度问题, 以保证磁带质量长期处于安全的保管状态中。 (2) 对软磁盘存储前的要求。 (1) 不要弯折软磁盘。 (2) 不要用像皮筋、曲别针来固定软磁盘的纸套。 (3) 应先将标签写好, 再贴到软磁盘上。如软磁盘上已有标签, 不要用硬笔如圆珠笔在盘上写。 (4) 软磁盘上不能放置重物。2.归档磁带的保管环境。档案行业标准《磁性载体档案管理与保护规范》中规定, 磁性载体保存温、湿度范围:温度15~27℃, 相对湿度40~60%。一旦选定一值, 在24小时内温度变化不得超过3℃, 相对湿度变化不得超过±5%, 磁带的最佳储存温度是18℃, 相对湿度是40%。在存储中, 当温度高或者低时, 会产生酸性气体, 进而腐蚀带基, 导致磁粉脱落, 画面受损。温度高时, 带基发涨、发硬, 黏合剂热氧化老化, 导致黏合剂强度下降, 造成掉粉, 并使磁粉退磁, 致使记录信息发生丢失, 温度低时, 带基收缩, 层与层之间产生间隙, 此时, 轻微震动也会产生卷带不均, 出现叠状皱纹致使磁带出现永久性变形。磁带如果在保管中存储方式不当, 会造成磁带发霉、变形、带粘连造成画面模糊、拉毛等现象, 均会导致整个存储磁带的信息无法恢复, 甚至报废。因此, 要注意防潮, 但也不能太干燥, 过于干燥容易使磁带老化变质, 还会产生静电, 使灰尘吸附。3.归档磁带的保管方法。光盘、磁带, 必须保存在没有强电磁场的环境中, 最好存放在具有防磁、防火、防盗等特点的抗磁性的柜或密集架内, 使保护环境中的杂散磁场强度低于1奥斯特, 珍贵的档案文件可放在金属盒内保存。

二、数字档案载体内容的安全保管

(一) 定期检查。光盘与磁带存储载体由于自身的制造材料和制造工艺的特性, 会因时间的推移而不可避免地出现老化问题, 加上保管环境存在影响载体老化的因素, 因此, 定期对光盘和磁带这类存储载体及其读取设备进行检查是十分有必要的。检查及修复包括:磁带 (软磁盘) 外观检查、计算机磁带漏码/误差检查及受损磁带 (软磁盘) 修复。电子档案应每5年进行1次有效的安全检查, 如发现光盘损坏或出现问题应及时拷贝。磁带载体档案应每年按3%比例抽样读检, 抽样率不应低于10%, 如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恢复措施。

16.浅谈电子档案安全管理与防范措施 篇十六

摘要: 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电子档案也随之悄然发展;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在档案室管理中就显得十分重要,如何保障电子档案不被病毒侵入或黑客攻击等已经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分析了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使用和维护过程中产生的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字:电子档案 网络安全 防火墙

当今对于普通的纸质档案,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管理制度和技术,一般能够配备专门的档案室以及专门的管理人员,对于文件特别是保密文件的调阅也有着严格的审批制度,在选址、防火、防盗方面也有相应的措施来保障文件档案的安全。但对于电子档案,却还没有详细的操作性强的安全管理制度,电子档案管理人员往往在不经意间造成了电子档案的管理漏洞,形成安全隐患。另外,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各种攻击以及破坏手段层出不穷,在电子档案管理的很多环节都有可能出现问题。

电子档案安全可靠的运行,不仅仅关系到数据本身的正常运行,更重要的是关系到所有与电子档案管理业务和服务有关的正常业务开展,因此电子档案管理的网络、主机服务器、存储设备、系统软件等都应具有很高的安全保证、安全管理及安全防范措施。

一、防火墙访问防范措施

防火墙是内部网络与外部公共网络之间的第一道屏障,是最受人们重视的网络安全产品。从理论上看,防火墙位于网络安全的最底层,负责网络间的安全认证与传输,防火墙不仅要完成传统的过滤任务,还要为各种网络应用提供相应的安全服务。当今的防火墙产品正朝着数据安全与用户认证、防止病毒与黑客侵入等方向发展。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和外部网络的连接处安装防火墙设备,能够根据会话信息、應用协议、访问用户、被访问者资源等进行访问控制规则设置,保证通过网络边界的会话层得到一定的控制,同时,为了保证整体安全性,防火墙设备自身具备高度的安全性。

另外,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和各个地区服务点(Pointof Service,POS)之间,以及存在不同安全等级的系统之间的互联边界处也应采用防火墙和虚拟局域网(Virtual Local Arca Network,VLAN)划分等安全访问控制措施。

二、网络入侵检测防御

网络入侵防御设备(Intrusion Prevention System,IPS)在网络入侵行为进入被保护网络之前通过报警、阻断等措施为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提供保护,目的是对网络侵入行为进行阻截,同时,在电子档案管理中的某些网段也需要采用网络侵入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tection System,IDS),即针对网络侵入进行监测,它可以自动识别种种侵入模式,在对网络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时与这种模式进行匹配,一旦发现黑客有侵入的企图,就会自动报警,目的是通过对网络侵入者的检测,弥补防火墙等边界安全软件的不足,及时发现网络中违反使命策略的行为和受到黑客攻击的迹象。网络侵入防御设备也对蠕虫木马病毒攻击进行识别,并进行有效的拦截,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和Internet、POS(Pointof Service,POS)的边界布置网络侵入防御设备,也能够对进入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网络请求进行预警防御,避免病毒或黑客入侵内部网络系统。

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数据中心前布置网络侵入防御设备,保证了不论攻击来源于哪里,包括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都能够对信息数据资源进行有效的防御。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数据资料中心区域,为了确保对关键业务的访问不造成影响,网络侵入防御设备应使用专业硬件芯片架构,确保具有高度处理能力。此外,网络侵入防范设备还需要对进出被保护区域的大量数据信息进行检测,做到双向防御的目的。

为了简化布置,节约资金,本人建议电子档案管理采用高端口密度的侵入防范设备,同时实现侵入防范和入侵检测的功能,即对关键链路实现了串行接入,也对病毒或黑客的侵入实施防范和阻截,同时采用同一台设备的别处端口对其他网络采用端口镜像方式接入,进行实时入侵检测。

三、网关病毒防御

传统的病毒防御措施大多数都靠计算机终端杀毒软件进行防御,病毒已经感染到终端后才进行查找杀除,是一种亡羊补牢的方法,而且在查找杀除病毒时将会占用大量的系统资源,当今病毒传播主要依赖于Internet网络进行广泛传播,因此我们需要将病毒防御体前移,建立网关病毒防御体系。对出入网络的数据信息进行查找杀毒,阻截来自Internet的文件病毒入侵网络内部,同时阻截来自Internet的黑客对应用服务器群的入侵和破坏;阻截来自Internet的病毒对终端操作系统的侵入;阻截病毒的互相传播,彻底将病毒阻隔在内部网络之外。

四、提高电子档案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在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中,威胁最大的不是计算机软硬件方面的漏洞,而是计算机使用人员的安全意识。很多病毒的运行或者非法访问都是人为原因造成的,为此,最好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绝对禁止使用电子档案管理专用电脑访问外网。网络上潜在着很多的威胁,每时每刻都有网络探测工具在扫描,一旦被网络攻击者锁定,就很有可能被非法访问,轻者数据被非法访问,严重的会造成数据丢失或者修改破坏。

第二,不在电子档案管理专用电脑上随意安装软件。在电子档案管理专用电脑上最好安装正版软件,正版软件都是经过厂商检验的,不含有任何病毒和木马软件,可以防止病毒随着普通应用软件一起被安装,也可以获得良好的技术服务。另外,不要在电脑上安装任何与档案管理工作无关的软件,以免造成系统缓慢或者冲突,降低系统的可靠性。

第三,轻易不要使用U盘移交电子档案。U盘是一种USB接口的移动存储设备,可以被随机读写,是病毒最理想的传播工具。由于U盘经常在各个电脑之间插拔,传染病毒的几率很大,是病毒传播最大的途径之一。在电子档案的移交过程中,应该尽量减少U盘的使用。

第四,对于不清楚的文件,不要轻易打开运行。很多病毒会将自己伪装成普通文件的样子,或者具有诱惑性、欺骗性的文件或者文件夹。档案管理人员应该提高警惕,对于不清楚的文件打开时一定要慎重。

此外,为了保证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安全运行,还必须遵照国际、国内的防范标准和规范,通过系统的技术防御措施和非技术防御措施,建立安全保障体系,为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提供一个安全环境。网络安全是一个系统的、全局的问题,网络上的任何一个漏洞,都会导致全网的安全问题。我们应该用系统工程的观点、方法来分析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网络安全及具体措施。一个较好的安全措施往往是多种方法适当综合的应用结果。这些环节在网络中的地位和影响作用,也只有从系统综合整体的角度去看待分析,才能取得有效可行的措施。即计算机网络安全应遵循整体安全性原则,根据规定的安全策略制定出合理的网络安全体系结构,这样才能做到整个系统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雷震甲.网络工程师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王春森.系统设计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3.何海燕,张晓甦.危机管理概论[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4.翁诗环,龚建平.公共事件管理预警系统的构建[J].求索,2007.

5.郭研实.国家公务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P39-45.

作者单位:河北旅游职业学院

上一篇:老龄工作的心得体会下一篇:最好听个性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