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省级生态镇工作总结

2024-09-22

创建省级生态镇工作总结(共11篇)

1.创建省级生态镇工作总结 篇一

XXX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工作总结

XXX位于江西省中西部,东临XX区,南连XX县,西接XX市,北邻XX区。XXX是于2003年10月由原XX乡、XX乡、XX乡和XX镇合并而成,辖区面积XX平方公里,是全省区域面积最大的一个乡镇,占全县面积三分之一。耕地面积XX亩,林地面积XX万亩,辖XX个行政村,XXX个村小组,XX万人,其中农业人口XX万人。

2011年XXX党委政府提出了要创建省级生态乡镇的目标后,我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会议要求和文件精神,紧紧围绕“绿色、生态、和谐”三大发展主题,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弘扬生态文化,增强生态意识,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态文明之路,努力把钤山打造成山青水秀,生态良好的省级生态乡镇。现将现阶段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周密部署。

为加强对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工作的领导,根据分工分解工作责任,成立省级生态乡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成 员:XXX

领导小组下设生态办公室,负责创建日常工作。主 任:XXX 成 员:XXX

各村成立了相应的创建生态乡镇领导小组,负责各村各项创建指标的整改落实以及配合创建领导小组开展工作,组长由村主任担任,成员由两委干部或村民代表3至5人组成。

2、广泛宣传,形成合力。

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要加大宣传力度,开辟专题专栏,宣传先进典型,使创建活动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积极组织开展教育和宣传,使保护环境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要充分发挥社会群团组织作用,广泛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使全社会都来共同参与,形成全民动员、全社会参与的强大合力。

3、加强协作,统筹推进

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工作内容涉及到所有职能部门。各部门把它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镇工作的重中之重,增强全局意识和服务意识,把部门利益置于全局利益之中,加强团结协作,更好地履行各自的职责。各责任人加强横向联系和沟通协调,齐心协力,努力克服创建活动中遇到各

类难题,扎实推进省级生态乡镇创建工作。通过全镇57个新农村建设点进行“六改四普及”中的改环境,加快对全镇生态环境的改善。通过对各村93个清洁工程点“3+5”

模式的推进,加快改善XXX的农村卫生环境。

4、完善机制,狠抓落实

为保证各项创建工作落到实处,镇党委、政府先后出台了《XXX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实施方案》等多份政策文件,将生态创建工作纳入年终考评的任务当中。做到创建目标具体化、明晰化,创建指标工程化,项目化。将创建工作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单位、村。各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齐抓共管格局。同时,经常邀请市卫生、环保、林业等部门来镇检查指导环境卫生、污染治理、林业绿化等工作,并适时邀请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对相关工作进行督查。镇生态办对相关重点整治工作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全面掌握创建活动的开展情况和任务目标的落实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协调。强化阶段性考核,组织专门队伍,严格程序,严格标准,进行检查验收评比,确保各项创建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创建成效

经过努力,XXX各项生态乡镇指标已达到或超过省级标准。

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见下表。

1、清理或迁移猪、牛栏

(1)、清理居住区内用木头搭建的猪、牛栏。(2)、各村集中安置猪、牛栏。将猪、牛栏集中安置在村庄偏僻处,离主要道路较远的地方。

2、完善垃圾收集系统

全面建立垃圾收集系统:农户垃圾袋装投放到村垃圾箱内;落实保洁员清扫、收集村内垃圾,将村垃圾箱内的垃圾及时运到片垃圾中转站;镇负责将中转站垃圾及时运到县垃圾填埋场。

(1)、农户垃圾袋装化,各村保洁承包到人,保洁工作正常运行。

(2)、垃圾中转站实行规范化管理。

3、生态村创建

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一村示范,村村整治”活动,以环境整治为重点,积极推进生态村建设。

4、污水处理

(1)、镇区污水处理站已完成规划。

(2)、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水治理基本建立沼气池。

5、矿山整治

(1)、停止铁矿露采,以碉采为主,露采山地全部恢复植被,绿化造林。

(2)、矿山尾砂库建立污水循环系统,将经过处理的污水进行循环利用,做到不排放污水。

(3)、近几年镇政府投资上千万资金重点对河道进行清淤,确保河道畅通,洪水不进农田。

通过创建生产乡镇的建设,环境立镇、生态强镇的观念在广大干部群众中间得以广泛认可,环境保护得到了进一步重视,有效的促进了我镇生态文明和可持续性发展,收到了良好的环境、社会、经济收益。

2.创建省级生态镇工作总结 篇二

安徽省明光市张八岭镇岭北村位于明光市“南大门”张八岭镇境内, 104国道、宁洛高速贯穿南北, 交通便利, 风景秀美, 民风淳朴, 宜居宜业。岭北村共有28个村民组, 35个自然村庄, 3 146人, 旱田9 000亩, 水田4 000亩, 大小塘坝400多面, 有一座小Ⅱ型水库———官刘水库。岭北村属于丘林山区, 水塘多、林地多, 水上、林下经济活跃, 以农林业和养殖业为主。目前已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近10家, 包括花卉苗木、金银花、甜叶菊及山芋专业合作社。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 800元, 高于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岭北村官刘中心村现有人口130户, 规划安置人口1 500人。辖区有医疗卫生室1所, 农家特色采摘园1个。全村主要道路全面硬化, 无露天粪坑和破旧危房。该村自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开展以来, 严格按照《省级生态村创建标准》的要求, 按照明光市市委、市政府规划部署打造“滨湖花园度假城, 山水田园生态市”的建设目标, 以发展生态经济为中心, 通过几年的努力, 省级生态村的创建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绩。

2 生态环境概况

根据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 全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 落实人员负责保洁、绿化养护, 确保环境整洁美化植被覆盖良好, 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3 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评价

岭北村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保护良好, 农民居住楼房65%, 电话普及率100%, 摩托车入户60%。在社会公益事业方面基础完善, 合作医疗参保率100%, 五保集中供养率95%, 社会保险参保率70%, 60岁以上老人救助率30%, 全村主要道路全面硬化, 全村无露天粪坑和破旧危房。清洁能源的应用、村生态环境和农业环境保护各项指标基本上达标, 环境综合整治取得了初步成效。

近期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有三点。一是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 合理地开发资源, 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 大力发展高效绿色农业和特色基地, 增加农民收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充分发挥岭北大棚蔬菜优势, 兴办蔬菜深加工产业。二是创建良好人居环境, 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突出搞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重点解决居住环境的安全性、适宜性和舒适性。三是强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确保农业稳产高产增收。

4 规划的基本内容

4.1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 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 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 以生态建设为先导, 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 以大棚蔬菜为载体, 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 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动力, 加快推动现代农业建设, 全面提升农村生产力水平,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基本原则:因地制宜, 实事求是, 调整结构, 优化布局, 突出特色, 保证品质, 科学规划, 生态优先。

4.2 规划年限

规划基准年为2013年。近期规划2013~2015年, 远期规划2015~2017年。

4.3 规划目标

4.3.1 总体目标

以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资源永续利用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 构建资源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 最终打造特色产业、人与自然和谐共进的生态村。

4.3.2 阶段性目标

近期, 各类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生态经济初步形成;中期, 全村生态、经济、社会三大系统结构合理, 功能齐全, 呈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势态;远期, 建成生态良性循环, 经济持续增长, 社会全面进步的现代化新农村。

4.4 重点任务和主要建设项目

4.4.1 生态农业建设

1) 抓好农村宅基地土地整理建设, 增加实际土地利用面积, 在岭北村新农村建设中, 有效的把废地变为可循环利用的良地, 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全力打造标准示范园—岭北共享山芋专业合作社, 带动周边村民发展特色农业。2) 培育绿色农业基地, 扩大农业生产规模, 引进新技术、新品种, 建设高效、优质、特色农业, 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 调整产业结构, 更进一步推进农业现代化, 建设绿色生态立体农业、生态旅游业, 把种植———养殖———观光相结合, 形成循环的生态农业产业链。发展特色经济产业, 走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发展模式。

4.4.2 基础设施建设

着力搞好水、电、路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实行“六通三化一拆旧”, “六通”即村庄内外道路通, 自来水通、排水通、电通、广播电视通、通讯光缆通。“三化”即道路要硬化、村庄要绿化, 夜间要亮化。“一拆旧”即村庄要拆除破旧的房屋及脏乱的畜禽养殖场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不断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着重围绕“产业修公路, 修好公路促产业, 带动一方致富”的良性循环。

4.4.3 文化教育建设

完善学前教育, 提高当前教育水平, 完善阅览室和扩大远程教育服务面, 普及文化科学知识, 提高村民素质。实施以技能为主的人才兴村的战略, 加强劳动力人口培训, 着力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 使绝大多数劳动力转变为拥有一技之长的劳动技能型人才。同时抓好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积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 搞好科技培训, 抓好农业科技示范推广,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以加快致富步伐。

4.4.4 生态文化建设

岭北村将在规划点继续建设248户, 加大投入实现规划点供水入户, 道路下水全贯通。通村通组道路硬化工程通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 已经形成较好的村级道路格局体系。全面推进造林绿化工程, 亮化到位, 在村宅、路旁等适宜种树的地方全部种树, 提高全村绿化覆盖率。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更趋完善, 村民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全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于2009年开始规划, 工程于2010年正式启动, 全面推广沼气利用技术, 实行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并达标排放。

全方位多层次开展生态文化教育, 丰富农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提高农民群众的各项素质, 建设一批富有传统特色和时代特征、积极向上的村落文化项目, 培育一批个人素质好、示范带动强的村落文化带头人, 大力培植一批文化中心户, 每年分期开设生态建设培训, 聘请相关技术人员给村民讲解生态知识及创建生态村的重要性和任务。全方位推进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经常性地开展民间艺术展演、文化研讨会等活动。广泛开展国民生态教育, 建设绿色学校, 开展农民生态环境教育。

4.5 实施生态村规划保障措施

4.5.1 加强生态建设领导

建立生态建设领导小组, 由村支部书记任组长, 并确定专人负责。建设工程分工包干, 各负其责, 把生态村建设作为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紧迫任务来抓, 一抓到底。

4.5.2 鼓励各方投资, 积极筹措资金

必须贯彻“社会共同参与, 村民创建主体”的方针, 动员全社会力量, 多方筹资, 确保各项生态建设工程实施。

4.5.3 依靠科技进步, 推动产业升级

要依靠科技进步, 从全局、整体上考虑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 确保村经济发展对资源消耗最少, 对环境破坏最小, 产生效益最大。要依靠科技进步, 大力发展农业,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 大力发展科技先导型和资源节约型产业。

4.5.4 进行全范围宣传, 引导公众参与

召开党员、组长、村民代表会议, 深入发动, 利用广播、宣传标语、文化示范户等多种渠道进行广泛宣传, 制订建立环保公德, 提高村民生态意识, 形成全民参与生态创建的良好氛围。

5 效益分析

3.镇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工作汇报 篇三

xx镇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今天,非常高兴能有机会把我镇创建文明单位的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一个简要汇报。若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我主要从两个方面来汇报。

一、基本情况

xxx镇位于xx省xx县东南部,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22公里,全

镇辖10个村委会155个自然村21好范文版权所有4个村小组,国土总面积286平方公里。境内居住着汉、彝、瑶、傣、白、蒙古等十种民族,总人口42507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1.1。全镇经济以农业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大豆等;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等。2005年,农民人均有粮412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290元。镇机关占地面积5亩,内设党政、人大、统计、群团、武装部等12个办公室和站所,现有在职职工50人,其中:女职工13人,占31.7%。大专以上文化32人,占78.1%;中专(高中)文化9人,占2.2%。

2003年以来,xxx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机关“三个文明”建设作为总揽工作全局、树立机关形象、加快自身发展的重中之重,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开展“组织领导好、思想建设好、改革开放好、经济发展好、文化建设好、文明风气好”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为载体,坚持科学发展观,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立足实际,着眼发展,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创建省级文明单位的各项工作,做到以“文明创建”促进工作创新,用工作创新促进“文明创建”,开创了xxx镇各项工作的新局面。2004年3月,镇党委、政府被中共xx市委、市政府授予“州级文明单位”称号。2005年8月,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被xx省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办公室评为“xx省残疾人信访工作先进集体”。2006年7月,xxx镇党委被中共xx县委评为“五好乡镇党委”。

二、主要做法及所取得的成效

三年来,xxx镇党委、政府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抓好文明单位的创建工作: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根据“创建”工作的总体要求,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措施有力,确保了“创建”工作的顺利推进。一是成立创建工作领导机构,为“创建”工作提供组织保障。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主任,镇长和分管副书记为副主任,党政办、宣传、工会、青年、妇女等部门为成员的“xxx镇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切实加强对全镇精神文明建设和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下设办公室于党政办,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制定了《xxx镇创建省级文明单位保障措施》,保证人力、物力、财力的及时到位,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上下联动、左右配合、齐抓共管的创建工作格局。二是加强宣传发动工作,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制定出台了《xxx镇2004年—2007年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工作规划》和《xxx镇精神文明建设计划》,并根据规划和计划,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为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及时召开了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动员大会,明确了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增强了机关干部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同时,镇党委、政府及时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在市县报刊、电视台上加大对创建工作的宣传报道力度,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三年来,上市县报刊、电视宣传47次(篇),树立了xxx镇机关的良好形象。通过广泛宣传,深入动员,机关上下同心协力,形成了“人人争做文明使者,争创省级文明单位”的喜人局面。

4.创建省级生态镇工作总结 篇四

为了充分调动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的积极性,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结合《xx镇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实施方案》,制订本办法。

一、考核对象及内容

1、考核对象:xx社区及辖区内xx个行政村。

2、考核内容:《xx镇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实施方案》中各项责任指标落实情况;日常创建活动开展情况;村两委会(社区)办公场所及村内街道卫生、绿化情况;文明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情况;其它创建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二、考核办法

考核评分实行百分制,分别从领导重视、氛围营造、精神文明创建、职责任务落实情况及创建成效五个方面实行月检查、季考核,综合以下方面,进行评定。

1、听取汇报、查看档案、实地检查评分情况;

2、镇创文办组织的抽查、明查暗访、阶段督导情况;

3、问卷调查情况;

4、省、市、县组织开展的文明单位(文明村镇)评选情况。

三、评分标准

1、领导重视(15分)(1)村两委会班子对创建工作内容进行了专门研究,召开了创建工作安排部署会,有分管领导和具体负责创建工作的人员。(2分)

评分标准:召开安排部署会得1分,有分管领导和固定工作人员的得1分。

(2)制订了创建工作方案,分工明确,落实到位,建立台帐。(2分)

评分标准:无工作方案扣1分,无台帐扣1分。

(3)对在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在规定时限内整改。(6分)

评分标准:无故未按时整改的每次扣1分,扣完为止。

(4)工作中积极配合,没有推诿扯皮现象。(5分)

评分标准:发现一次扣1分,扣完为止。

2、创建氛围(10分)

(1)结合实际,充分利用墙报、板报、宣传栏等载体,开设创建文明县城常识专栏,并定期更新。(4分)

评分标准:有宣传专栏得2分,每更新一次得0.5分,最多4分。

(2)积极组织干部群众参与“文明新风大讨论”等活动,干部群众对家庭美德知晓率达到95%以上,对公民道德20字规范知晓率达100%。(2分)

评分标准:根据镇创文办明查暗访情况和问卷调查情况得分。

(3)对创建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推广,开展学习先进的相关活动。(2分)

评分标准:推广了先进典型得1分,开展了相关学习活动得1分。

(4)在村级重要路段制作创建公益广告宣传牌至少2块。(2分)

评分标准:少1块扣1分。

3、精神文明创建(15分)

(1)将文明村创建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订全年工作计划,有方案、有活动。(2分)

评分标准:制定了计划得1分,制订了方案、提供了活动资料得1分。

(2)深入开展省、市、县文明村创建活动,积极推介本镇、社区精神文明创建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4分)

评分标准:向县文明办提供了相关典型得1分,获得县级文明村镇称号的得2分,获得市级文明村称号的得3分,获得省级文明村镇称号的得4分。

(3)在本村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有方案、有评比、有结果、有资料,文明家庭、文明村镇覆盖率达到20%以上。(2分)

评分标准:制订了方案得1分,提供了相关活动资料得1分。

(4)积极开展县、镇举办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有群众性文化活动场所;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有规模的文体活动,有资料、有活动、有总结,并提供开展活动相关图片。(4分)

评分标准:组织参加县上文体活动得4分,参加全镇文体活动得3分,自行开展活动的得2分。

(5)积极参与、支持双拥共建、扶贫济困、种绿护绿、无偿献血等社会公益事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捐助活动,有资料、有记录。(3分)

评分标准:开展了公益活动得3分,否则不给分。

4、创建责任落实(60分)

(1)党组织建设和管理(10分)。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积极开展学习型班子、学习型支部创建活动,做到有制度、有计划、有资料、有记录、有考勤、有笔记;各项管理制度健全规范并付诸实施,建立了村务、政务公开制度,编制了村务、政务公开目录,规范行政行为,简化办事程序,群众对党支部、村委会行政效能满意度达90%以上;积极组织开展农业科技知识业务培训,每季度不少于1次;依法执行村委会、社区居委会民主选举制度,形成村、社区事务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确保选民参选率达80%以上。

评分标准:以上每条各占2分。

(2)思想道德建设(10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宣传,积极开展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组织学习市民教育读本,普及率达到100%;重视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有计划、有方案、有活动场所、有活动载体;积极参与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组织开展学习道德模范活动,村干部对道德模范知晓率达到95%以上;推进法制宣传教育进村、进组活动,法律知识普及率达85%以上,有组织机构、方案和资料。评分标准:以上每条各占2.5分。

(3)环境卫生整治(10分)。积极开展村内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组织干部群众每季度开展一次环境卫生大扫除,有方案、有措施、有资料;在节能、环保、倡导低碳生活等方面有目标、有方案、有措施、有教育活动,节能减排等指标达标。

评分标准:以上每条各占5分。

(4)创建活动(10分)。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系列文化活动,有方案、有活动、有记录、有资料;大力推广文明用语,各类活动及各种会议用字符合规范标准;对群众进行以邻里团结、尊老爱幼、遵纪守法、见义勇为为主要内容的文明教育,村干部受文明知识教育率达95%;积极开展创建工作宣传,农村群众、社区居民对文明创建知晓率、参与率达95%,支持率达95%以上;农村文体活动丰富,每季度开展1次以上健康有益的群众文体活动。

5.创建省级生态镇工作总结 篇五

谷洲镇中学创建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初评报告

谷洲镇中学被上级确定为2013年创合格学校和为民办实事学校。我们倍感责任重大,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按照上级要求,积极开展合格学校的创建工作。现将创建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谷洲镇中学始建于1958年,坐落在邵阳县北大门谷洲镇古楼村,南连下花桥镇,北接面铺乡,东邻诸甲亭,西壤黄荆岭,交通便利,有其独特的地理优势。2012年8月底学校顺利完成了整体搬迁。现如今学校占地面积为36668.5平方米,生均校园面积68.2平方米,校舍面积7282.6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13.5平方米。其中教学楼1栋2574平方米,科教楼楼1栋1893.3平方米,生活配套用房2栋:学生宿舍1517.68平方米,食堂1153.3平方米。250米环形田径运动场 1个,待建篮球场3个,待建综合性排球、羽毛球场2个。校园绿化面积4754.5平方米,生均8.84平方米。学校现代化教学设施齐全,布局合理,有设施完善的多媒体教室和微机教室,有藏书丰富的图书室,设备齐全的理生化实验室。二十多个功能室一应俱全,面积达1893.3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价值318万余元,藏书近1.7095万册, 生均29册以上;各项设施都积极为教育教学服务。

学校现有教职工59人,其中专任教师57人,5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45人。高级教师4人,中级教师44人。12个教学班,在校1

创合格学校

学生538人。一直以来,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据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基础参差不齐的现状,调整教育和教学的管理模式,一手抓普及,一手抓质量,以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中心,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为基础,坚持“静心笃教 合作创新 惜时勤俭 乐学善思”的办学理念,确立了“以人为本,以质量为重,以管理为先,以特色为亮点”的办学思想,用“依法治校、以德理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治校方略,提出了“勤俭 博学 诚毅 创新”的校训,形成了“严细 文明 求实 向上”的校风、“严谨 博学 创新 奉献”的教风和“乐学 善思 奋进 创造”的优良学风。

近年来,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感恩教育、弘扬经典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不断加大课堂教学改革,以“保学保发展”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凸显培养广大农村学生成才的办学特色,丰富办学内涵和品位,促进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和谐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年巩固率达到98.7%,学生学业成绩全科合格率每个学期都超过72%,每年毕业升学率逐年提升。

这几年,学校在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出发点,因材施教,形成了一套科学的教学管理模式。在抓好学科教学的同时,学校还2

创合格学校

充分尊重学生 的个性发展,广泛开展各种兴趣小组活动,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同时拥有一技之长。通过全校师生的团结拼搏,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二、以创建为动力,办学质量和办学条件更上新台阶(一)领导重视,工作务实,创建工作卓有成效

1、领导重视,创建工作坚强有力。学校把创建省级合格学校作为推动学校义务教育发展的强劲动力。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周密有效的工作方案,校长亲自挂帅,学校行政人员既分工负责,又通力协作。召开了全体教职工动员会,全体教职工协助做好创合格学校的所有准备工作。同时对学校目前所存在的困难及时自查、整改查漏补缺,并积极、主动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在合格创建过程中,县教育局领导多次来到我校现场查看、现场指导。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创建合格学校的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2、工作务实,创建工作卓有成效。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领导小组成员牺牲了大部分节假日,或忙于材料的收集整理,或亲临施工现场指挥督工,工作小组成员经常加班加点。在创建过程中,坚持“以创建为动力,促管理水平和办校质量的提高”,做到“软件不软,硬件过硬”,收集整理各项资料,顺利完成了建设项目和各功能室建设与配备。校容校貌大为改观,设施设备逐渐完善。

(二)抓住机遇,加大投入,办学条件更加优越。

创合格学校

硬件设施建设是合格学校建设的重中之重。近几年来,学校积极争取政府投资,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基础设施基本完善。2008--2012年,学校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征地26亩,投资600多万元新建了宿舍楼、学生食堂、科教楼、校门、围墙、厕所;新建了田径运动场,硬化道路1000余米,完成2800多米的地上地下排水系统;装备了理化生实验室、多媒体室、电脑室,这些设施的建设为创建合格学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3年,上级部门又投资65万元创建省级合格学校,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教学环境。在建混凝土球场3个篮球场、1个排球场、2个羽毛球场,10个乒乓球台添置了学生食堂设备。同时修造花坛10多个,对校园进行了绿化、美化和硬化。为了向“高标准信息化”看齐,在合格学校建设过程中又加大投入,新建了电子备课室,添置了10台电脑,建成了校园网络,更新了学校广播系统和监控系统、工会活动室(留守儿童活动室、青少年棋牌活动室)。为保证师生安全,今年暑假对教学楼电路进行了改造,修缮了教学楼门窗和室内及走廊墙面,为学生宿舍楼增设了不锈钢防护窗。目前,学校各功能室一应俱全,办学条件已上新台阶。

一是环境优美。学校绿化面积4754.5平方米,在绿化校园建设过程中,学校通过多种途径,积极想办法砌花坛,栽树苗,种草皮。2013年3月学校组织全校师生集体动员,种树1600多棵,种草皮近4000平米,并将科教楼和教学楼前通过立体化设计完成绿化工作。4

创合格学校

同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净化、文化校园环境,校园环境优美,舒适宜人,布局精巧、人文气息浓郁,是师生快乐工作和励志修身的优良场所。

二是设施设备齐全。各教学功能室一应俱全。学校配备了电脑室、多媒体电教室、电子备课室、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音乐室、体育室、美术室、卫生室等,组建了学校局域网,丰富了网上学习资源,优化了教育教学环境,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为孩子们的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内抓管理,外树形象

多年来,学校一直秉承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的理念,以师德高尚、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为学校发展的主力军,以不断深化内部管理来形成队伍的强大动力和合力。

1、加强学校的内部管理。建立健全了校长负责制、教代会制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对管理制度进行了细化和量化,制订和完善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如《教职工出勤制度》,《教学质量奖惩制度》,《班主任管理制度》,《学生常规管理制度》等等,实行以制度管人。这些都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研究,逐步完善而成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经教代会讨论通过后便认真执行,对教师和学生产生了较强的激励和约束作用,既规范了师生的言行,又推动大家前进。在制度的实施过程中重视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充分发挥制度管理刚性和柔性的双重效能。

创合格学校

2、加强班子建设,树立管理者自身形象。

学校领导班子是学校灵魂的所在,一个单位的领导集体直接影响本单位的兴衰成败。我校在班子建设中对各成员是高标准、严要求,随时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要求大家必须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紧紧地扭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做到分工负责,团结协作,充分发挥了集体智慧的力量,使学校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我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中,首先抓师德培训,我们每周都组织教师参加政治理论学习,使每位教师的思想得以解放,观念不断转变,认识不断提高,都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非常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甘于奉献;其次抓业务学习,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我校规定为业务学习每周一次,在教导室的指导下,各教研组积极开展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参加业务学习,重点是学习现代教育教学方法、新的教学理念等,教师们都能积极参与,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我校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开发教师潜能,焕发教师活力,改变教师状态,提升教师价值,增强了教师队伍凝聚力,为学校管理取得良好成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稳步提高

1、德育工作:每学年订有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实施方案,由政教处全面落实,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德育工作融入到了平时的教学和各项工作活动中,真正体现了德育为首的基6

创合格学校

本原则。

2、教学管理:我校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定不移地推行素质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严格按课程标准和大纲组织教学,有潜能生和学困生提高计划,依法治校,学校管理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全面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加强实验和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立足于向“45分钟要质量”,对教师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质量分析和听课评课等各个环节抓得细,抓得实,并对检查情况如实记录及时通报,并存档。

3、校园文化建设:积极营造浓烈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每学年还组织大型的综合文体活动,如校运会、广播体操比赛、文艺汇演、知识抢答赛、演讲赛、征文比赛等,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利用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实践活动,广泛开展养成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德育教育。

4、综合素质评价:每期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并及时公示,并将评价结果记入学生成长记录册。

5、校本教研与培训: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和校本课程开发,开发了《无籽西瓜的种植》校本教材,上期学校进行了如何引导学生如何养成好习惯的校本培训,下期将进行针对学校校本教材研究的培训。组织全校教学比武,进行教学观摩和研讨。学校课题《农村学7

创合格学校

校学生辍学的原因分析及控制策略》获市级二等奖了,同时还鼓励教师自己研发课题,做校本课题来研究。教师相互听课5节以上,行政人员听课10节以上,并及时评课,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不少教师积极主动参入教研教改,每期都能写出高质量的教育教学经验论文,学校将这些论文分段装订成册,以供全体教师查看和借鉴。

6、办学水平:每学年初制定控辍保学方案,学校与班主任签订《控辍保学责任状》,要求每班辍学率控制在2%以内,不岐视、排斥差生,凡是由于教师本身的原因导致学生流失的将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将控辍保学效果与教师评优晋级挂钩。五年来,每逢开学,学校都要安排行政人员带领班主任上门入户劝学保学、控制学生流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平时,学校以《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弘扬学生个性发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出发点,因材施教,形成了一套科学的教学管理模式。在抓好学科教学的同时,学校还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广泛开展各种兴趣小组活动,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同时拥有一技之长。通过全校师生的团结拼搏,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010年唐莉老师的数学课获县级一等奖;2011年苏志刚老师的物理课获县级一等奖;2012年张永红老师的化学课获县级一等奖;黄更祥老师的物理课获县级一等奖;王四雪老师的历8

创合格学校

史课获县一等奖。三年来我校教师论文的获奖三百余篇,还有五十多篇获市级以上奖励。课题《农村学校学生辍学的原因分析及控制策略》获市级二等奖。历届初中毕业会考升学率达85%以上。8名同学被湖南一师录取。多年来,学校教育教学稳中求胜,得到了上级领导、社会和家长的一致认可和赞誉。

三、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谷洲镇中学很多方面还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少。

1、办学经费短缺,制约着硬件设施的建设、教学设备的提升和师资培训提高的拓展。

2、师资配备不均衡。语数英教师过剩,音生地史教师奇缺。

3、教研教改和课题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推广及深入。

4、校本课程开发的力度和深度不大,还没有形成一定的特点和规模。

5、缺水严重。学校自来水严重短缺,几近没有,无法满足全校师生生活的需要。

6.创建省级生态村工作汇报1 篇六

溆浦县低庄镇牌子田村委会

2009年5月

尊敬的各位专家、领导!

大家好,现就牌子田村创建省级生态村工作情况,做以下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牌子田村基本概况

牌子田村位于低庄镇西北部,全村平方公里,现有17个行政小组,726户,总人口2848人,村民人均纯收入4200元。

牌子田村交通便利,低大公路穿境而过,是周边5村的物资集散地。境内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锑、钒、煤、石灰石等,建有3家三元杂养猪基地,水果品种达200余种,现已基本形成了“超级稻”、“三元杂”、“柑桔”、“经作”等农业产业。

二、创建工作主要做法及成效

两年来,根据《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和国家环保部创建国家级生态村指标要求,在省环保局的认真指导和市县两级环保部门的精心组织下,全村上下热烈响应,积极参与。通过大手笔抓环境规划,大投入抓环保设施建设,大动作抓环保管理,大声势抓环保宣传,干群环保意识大为提高,城村环境面貌进一步优化,环境设施不断完善。2008年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90%,生活垃圾定点存放率90%以上;农户卫生厕所普及率85%;主要道路硬化、绿化普及

率分别达到95%以上,规模化养殖场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100%;我村90%的农户达到了环境优美户的标准。农业生态环境良好,无水土流失现象,农用化肥施用强度、农产品农药残留均控制在标准之内。

回顾开展创建省环境优美村以来的工作,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组织健全、领导重视。我们村委会对创建工作相当重视,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做到有保证。我们健全创建管理网络,制定环保会议制度,使本村的创建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成效。创建领导小组由村支部书记舒相刚任组长,村委主任刘承让任副组长,其他支村委干部为组员。由于组织健全、领导重视,使创建工作得到了落实和推进。

二、强化宣传,规范管理。根据创建标准,我们详细制订了创建“环境优美村”管理制度和村民公约,还将村民公约制成宣传牌立在村的醒目位置,使广大村民知晓。我们一方面通过宣传横幅,宣传黑板报、发放有关宣传资料等加大对村民的宣传;另一方面以村民学校为环保宣传教育基地,设置环保专题宣传画廊,每月更新宣传内容,较好地提高了村民对创建环境优美村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在植树节活动中,组织村民、干部在村周围种植树木。在6·5世界环境日中,积极开展系列环保宣传活动,组织村里的党员干部清理我村卫生,对村绿地进行养绿护绿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广大群众提高了环保意识。

三、硬件到位,整治有效。本村现有垃圾收集点9处,垃圾清运车1辆,其设施完好率保持在90%以上,村主干道清洁率为100%,村主干道两旁无任何堆物。并积极开展一系列环境综合整治,使村容村貌有了明显的改善。

四、重点抓实,实效明显。村党支部将精神文明建设放在了首位,大力改善村貌民风。带头清“四堆”,带头献义务工,带头修路。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2008年来,借助低大公路拓宽之际,共投资24万元动迁4间民房,调整渠道1200米、菜园地14亩,拓宽主街路2000平方米,修村村通油路4公里,修过水桥涵1座,义务植树1.6万棵,栽花800平方米,增绿护绿养绿约1000平方左右。做到整治管理并举,创造优美环境。现在的牌子田街路笔直,忙了一天的村民到了晚上都悠闲地在散步。

五、在对违章建筑的治理上,我们努力做到村宅有序,建房合理安排。同时加强日常监管,使违章建筑露头就整,整出成效,确保村宅环境优美、秩序合理。

7.银河镇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工作汇报 篇七

近年来,银河镇坚持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出发点,提出经济和环保“双赢”的发展目标,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环境全面进步的理念出发,以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工作为抓手,确保广大农村群众从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中真正得到实惠。下面,将我镇的具体做法向各位领导作一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我镇位于萍乡市东部,浙赣铁路、沪瑞高速公路和320国道贯穿境内。全镇人口4万,面积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1万亩,下辖12个行政村,1个社区。近年来,按照“工业强镇、农业富民、社会和谐、环境一流”的发展思路,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全镇现有招商引资在建项目14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有赛德太阳能、恒磁电子2个,5000万元以上有5个,分别是大富乳业、杜仲茶、东方医药包装、博鑫陶瓷、苏记供港蔬果。全镇形成了以煤炭、鞭炮烟花、建材、电子元件、单晶硅、医药包装、建筑、食品加工为主的新型工业格局。不断加大投入推进社会各项事业,累计完成乡村水泥公路硬化237公里;修建了银河大桥、银凤大道;建成了全市一流的乡镇敬老院;改造了银河卫生院。我镇先后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农村经济发展百强乡镇”、“文明村镇创建先进村镇”;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平安乡镇”、“萍乡市高危行业安全生产先进乡镇”、“萍乡市十大魅力乡镇”;2009年我镇被评为“全省农村土地规

范化服务示范镇”,现代农业示范区被国家农业部批准为“第二批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

二、具体做法

(一)抓机遇,明确生态乡镇创建目标

近几年来,我镇在经济建设、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正快速进入环境不断改善、产业结构日益合理和人民生活水平、人口素质不断提高的新阶段。但也是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和谐矛盾突显的时候,国家环保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生态示范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等一系列创建活动,这恰好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让我们找到了社会与经济和谐发展的有力抓手。经镇党委、政府认真研究后明确了我镇创建省级生态乡镇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我们一方面通过各渠道的加强宣传,营造声势,广泛发动。结合生态省、生态市建设的战略部署,把创建活动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农村环保工作水平、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的重大战略来抓。另一方面我们健全组织,完善制度,责任到人。党政一把手做到创建初期定目标,创建过程定思路,关键问题定决策,疑难问题亲自抓。同时强化考核、落实责任,把生态乡镇创建工作纳入了各线,各村、企事业单位环保目标责任书和绩效考核范围。

(二)抓重点,治理污染与发展生态并进

一是加强工业污染治理。不断强化环境专项管理,在污染治理和污染控制工作中,重点加大企业三废的治理和养殖合作社的排污处理,严格控制未达标污染物排出矿区、厂区,2

要求企业在废水、废气整治基础上,进一步抓清洁出产,厂容厂貌等工作。同时,严把建设项目环保准入关,对污染大,没有环保治理设施的新建项目,一律不得施工建设,对已建项目或在建项目严格执行“三同时”原则,确保验收率达100%。同时,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树立人人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是开展综合环境治理。以创建“整洁、健康、宜居”环境为目标,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按照“三绿化一处理”要求,深入推进环境综合治理,共投入260万元用于清理各类垃圾、新建垃圾池、购置垃圾箱和垃圾清运车。目前全镇范围内共建垃圾池137个,小型垃圾处理站8座,集中式垃圾处理中心1座,沤肥窖8个,下发垃圾筒290只,主干线路清障除草27公里,所有主干道都安排了人员每日清扫,常年保持干净整洁。重点打造了岭下绿色生态示范点、星子冲环保节能示范点、棉花园蔬菜产业发展示范点。各村聘请专职保洁员进行环境卫生清扫。全镇已形成了“户集、村收、镇运”的垃圾无害化处理的长效机制。

三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强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认真做好农业项目申报工作,最大限度争取上级扶农补助资金;走特色路,打造品牌促效益,依托“格林米特”、“大富康园”、“苏记”、“鹤寿”等品牌,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调整种植机构,以特色增效益;提升畜牧养殖水平,通过大富奶牛、杜仲生猪等养殖基地建设,促进优势产业的发展;依托龙头企业,提高农业组织化水平,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 3

作组织23家;把握发展生态农业大方向,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生态化”的原则发展养殖业,把畜禽养殖污水的治理与高效生态农业相结合;进一步加大农田防汛、森林防火、动物防疫工作力度。

(三)抓和谐,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通过全民参与,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一是以美化村庄为着力点,推进村庄整治。加大对党员干部的培训和教育,切实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建设新农村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在完成河下、陇田、邓家田等一批重点整治村验收的同时,将条件较成熟的墨溪、紫溪等村列入今年“重点整治村”。二是以精神充实为切入点,培育文明新风。村村建立活动室、农家书屋,并开通农民信箱、远程教育工程,加强对群众的科技文化教育,充实他们的精神生活,专门组建民间文艺组织,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用健康文明的活动取代封建迷信、赌博等不健康、不文明的生活方式,构建和谐社会。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8.创建省级生态镇工作总结 篇八

大石寨村地处太平桥乡东北部,距离县城45公里,距离乡政府10公里。全村共有3个自然组,全村共50户232人,劳动力95人,全村共有党员6名,全村共有学生58人,其中小学生34人,初中生18人,高中生5人,大学生2人,9+3学生1人。全村共有耕地345亩,退耕还林土地644.44亩。主要种植农作物有玉米及附属农作物;主要经济林木有核桃(年产6000斤)、花椒(年产12000斤);主要养殖牲畜有猪、牛,存栏200头。

我乡近年积极开展州级“生态村”创建活动,严格对照州级生态村的指标体系要求带领全村群众全力做好村容村貌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开展工作,坚持以加强农村交通、文化、环境卫生等基础建设为重点,积极依靠群众,加大生态村建设力度。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总体要求,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我县生态县建设进程,努力把大石寨村村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的州级生态村。根据我乡大石寨村村生态创建工作开展实际,特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高度重视创建工作,加强组织领导

生态村创建工作是全面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作之一。为进一步加强生态村创建工作的开展,改善村里各方面的环境条件,我乡按照生态村创建的各项要求,统一思想,由我乡负责生态的副乡长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落实责任,做好各项创建工作,全村上下形成良好的氛围,为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太平桥乡大石寨村创建州级生态村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陆江

成员:陆江、毛学林、何海福、杨岗华

(二)、积极发展生态经济,提高农民纯收入。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努力提高玉米、土豆等作物的产量,发展养殖牲畜,为农民的增收打下基础。该村主要种植玉米、土豆,相关负责人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介学习一些先进农作物种植技术,然后传授给村民。引进一些优良品种,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栽种一些优良经济林木,如核桃,花椒等,年底产量分别达到了6000斤和12000斤,大力发展养殖业,主要有猪、牛,目前存栏200头。

(三)、加大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建设生态、和谐、优美乡村。通过积极宣传,生态村建设得到乡村干部和居民的拥护和支持。形成了领导重视,工作开展机制健全,干部群众参与积极的新局面。按照生态村创建的标准及我乡生态村建设规划的要求,我乡积极引导村民开发利用太阳能、沼气等环保清洁能源;集中回收处理畜禽粪便污染,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与生态农业建设紧密结合;健全垃圾清运设施,完善卫生保洁制度,及时清理垃圾。通过积极整治,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村域道路整洁,无垃圾、粪便堆积,河道沟渠得到彻底整治,水面无漂浮物,水质无臭味,房前屋后杂物堆放整齐有序,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观。

(四)、加大旅游宣传,加快生态旅游开发。近年来,我乡根据特点,不断创新宣传方式。多方面筹集资金,加快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旅游接待户的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

(五)、多方筹集资金,积极争取新村建设项目。引导农户拆除房屋间距内影响日照、采光、通风的各种杂房陋棚;对保留的房屋进行修缮,对房前屋后进行清理,种植绿化,改善居住环境。修建有一个党员活动室,110平方,包含了一个会议室、办公室、活动室。

二、主要成效

在乡村领导重视,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和支持下,该村生态创建工作成效显著。生态环保理念深入民心,乡村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一)、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通过生态村的工作,村内生活垃圾、作物秸秆、人畜粪便基本做到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转变为肥料、饲料和燃料,乱堆乱放乱弃和露天排放现象得到彻底改善,村容村貌得到美化,村民生活环境质量有明显的提高。

(二)、促进生态农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通过积极规划调整产业机构,引入清洁生产和生态农业模式,积极推广先进的种养殖技术,该村资源回收利用效率得到明显提升,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对当地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三)、农民生产生活观念得到转变。通过创建生态村,乡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态经济效益明显。使村民深刻认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

总之,通过州级生态村的创建,倡导了文明乡风和良好的生产生活方式,保障了群众身心健康,改善了村民生产和生活环境,创造了一个适于劳动、宜于人居的家园,为扎实推进我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村创建起到了典型示范的作用。

丹巴县太平桥乡人民政府

9.创建省级生态镇工作总结 篇九

飞竹镇梧桐村创建省级生态村工作总结

梧桐村

飞竹镇梧桐村民委员会 二○一一年六月

飞竹镇梧桐村创建省级生态村工作总结

一年多以来,我村在县、镇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及上级环保部门的具体指导下,积极开展创建省级生态村的活动,严格对照省级生态村的基本条件和指标体系要求,全力做好村容村貌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努力把我村建设成为漫山翠绿、鸟语花香、文明富裕、经济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推进了我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促进了当地的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目前我村创建省级生态村的各项工作任务已完成,有关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我村基本情况

飞竹镇梧桐村位于罗源县西北部,距罗源县城关28公里,是飞竹镇第三大行政村,系老区基点村,辖上梧桐、下梧桐、杞坑、燕窝里4个自然村。又属汉畲混居行政村,全村总户数452户,总人口1437人,其中畲族人口246人。主村上梧桐离集镇所在地3公里,与142县道相邻,交通便捷。全村土地面积1.33万亩,林地面积1.04万亩(其中:毛竹0.35万亩,林木0.69万亩),耕地面积1690亩,群众主要从事农林业生产,是典型的小农经济村庄。群我村景色宜人,山水秀丽,四面环山,梧桐溪从上梧桐、下梧桐村贯穿而过,周边山林林木、毛竹郁郁葱葱,环境优美,植被保护良好,空气清洁无污,宛如天然的大氧吧。

二、主要工作措施及其成效

㈠主要工作措施

我们严格对照省级生态村的基本条件和指标体系要求,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深入开展创建生态村活动。主要措施做到“四到位”:

1、重视到位,精心组织

飞竹镇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我村生态村创建工作,成立了飞竹镇创建省级生态村工作领导小组,镇长亲自挂帅,并安排分管领导全力投入专门负责创建工作。我村也相应成立了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为正副组长,村委委员和村民代表为成员的创建生态村工作领导小组,具体抓好创建活动各项工作指标和措施的落实,切实加强了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同时,县、乡有关领导多次深入到我村现场办公,现场指导、帮助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了各项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2、宣传到位,营造氛围

为了调动村民对创建生态示范村的浓厚兴趣和工作热情,镇、村相继召开了创建生态村活动动员大会,阐明了创建生态村的目的意义和作用,提出了具体的工作方案,使全体村民对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以及村庄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进一步调动了村民参与创建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同时,在创建过程中,根据各阶段工作的需要,我们多次召集村两委,村民代表召开会议,统一思想,布置创建活动具体工作,使创建活动得以有序开展。此

外,还利用多种形式想方设法扩大宣传效果,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阵地开展宣传。同时,组织干部、群众、学生进行下村入户发放宣传材料,在镇、村各主干道悬挂横幅标语,在显眼地方设立永久性宣传广告栏,努力营造一个人人支持、人人参与创建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3、资金到位,完善设施

在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全力支持下,近年来累计投入资金168万元,极大促进我村新农村建设工作进程,推动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一是村部办公楼建设,投资35万元新建村部办公楼及购置办公设备。二是卫生环境整治,投资10万元新建三座公厕、开展清洁家园整治活动并通过省、市“清洁家园”达标验收工作。三是水利建设,投资10万元修复1公里河堤及自来水管道设施。四是完成户厕改造,投资10万元完成200户村民户厕改造工作并通过省、市验收。五是路灯工程,投资3.5万元建设燕窝里、杞坑两个自然村路灯工程,受益人口500人。六是卫生所修缮,投资2.3万元修缮梧桐村卫生所,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七是有线电视建设,投资2.4万元帮助25户边远村民安装有线电视,全面完成有线电视全村全复盖。八是公路工程,投资46万元完成杞坑少数民族自然村1.8公里水泥路工程建设,实现了梧桐村4个自然村村村通路的目标,同时完善公路安保工程建设。九是开展新村规划,在省建设厅设计院的全力支持下,完成梧桐村新村规划设计,目前村民新建住房15户。十是

农民体育健身活动场所建设,投资5万元新建1个蓝球场,1个体育健身活动场所。

4、参与到位,推动创建

自开展创建工作以来,我村采取了灵活措施措施动员广大村民积极参与村容村貌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各项工作,在资金筹集、项目建设及拆除违章搭盖、清理卫生等工作方面得到了广大村民的大力支持,做到政府引导,全民参与,齐心协力共建美好家园。

(二)主要工作成效

通过开展创建活动,使我村的经济、社会、环境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如下几个方面:

1、村民环保意识明显增强。村民对创建生态村活动逐渐从认识到理解,从支持到参与,全村的创建热情空前高涨,村民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村庄环境的自觉性大大加强,群众对目前我村的生态环境状况很满意,今年6月份,随机入户抽查300户,满意率达100%。

2、经济发展明显加快,各项社会事业明显进步,村民收入稳步提高,2010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7002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村民的环境意识和文明程度有一个新的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3、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环境资源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居住环境得到根本改善。村庄巷道实现水泥化,村前村后绿化美化,绿化覆盖率达77.8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生

活污水经三化厕处理后流入湿地或河道、港叉进一步净化处理,做到基本达标排放,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5%;生活垃圾做到村收集、镇转运、处理,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达100%;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村内没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全面推广使用液化气和电能,清洁能源普及率达94%;饮用水合格率达100%;村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4、农业生态环境得到良性发展。闲置土地发展种养业,农膜回收率达100%,农作物桔秆综合利用率达92 %以上,农药化肥平均施用量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上升,建立生态农业管理规程,积极推广使用农家肥、有机肥,初步形成资源合理利用和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

5、我村立足资源优势,打造特色产业,拓展增收渠道,努力实现经济增长。一是大力抓好毛竹生产。立足梧桐村现有3500亩毛竹资源,充分把握上级扶贫帮扶政策,鼓励群众加强毛竹林垦复抚育,提高产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引种乌龙茶(金观音品种),增加造血功能,拓展增收渠道。按照“土地流转、联片种植、规模经营”的方式,出台补助扶持政策,鼓励农民种植,投入帮扶资金30万元,扶持群众种植金观音200亩,目前获得的丰厚的收益,2010年又发展种植铁观音茶150亩。

三、下步工作设想

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创建活动现阶段的各项工作已卓

有成效,有关技术指标也符合国家级生态村的要求,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为此下阶段我们将坚持以 “三个代表”为指导、以建设绿色生态家园为目标,认真按照省级生态村的建设规划和上级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争取市、县、乡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继续挖掘自身的潜力,努力提高生态村的社会效应,经济效应和环境效应,全力把我村的生态村建设推上一个新台阶,使我村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1、理清思路、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创建中,我们要进一步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同时重点调动和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及群众在创建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广大干部群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主动的精神,积极投入到创建工作中去。

2、突出重点、加大创建力度。在下一阶段的创建工作中,我村将努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在生态农业方面:①继续大力发展乌龙茶生产,扩大种植规模,开垦茶园500亩,充分发挥乌龙茶种植基地示范作用;②做大做强竹林产业,垦复毛竹林2000亩,同时完善竹山灌溉和交通网络,持续提高产业效益,增加群众收入。二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①进一步改善交通状况,修建梧桐桥至连江下车县级公路,充分缩短与省会中心城市之间的路程,有效推动社会经济发展;②完善村内交通建设,修建10公里机耕路,方便群众生产生

活;③完成下梧桐、杞坑2个自然村自来水改建工程,解决群众饮水问题;④新建梧桐村文化活动中心,满足群众文化娱乐需求。三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努力提高村民生态环境建设的意识,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3、大力开展现代公民道德教育以及“乡村新风”评比活动,使村民环境保护意识和文明程度有新的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有丰硕成果。

梧桐村村民委员会

10.小茴镇创建省级卫生乡镇巡礼 篇十

推出名片:

把环境装扮的清新明亮

-------息县小茴镇创建省级卫生乡镇巡礼

小茴店镇位于息县东北部,106国道穿境而过,全镇辖25个行政村,面积138.22平方公里,有7.5万人,是息县第一大乡镇。继2008年该镇成为创建省级卫生乡镇后,2009年积极提升省级卫生乡镇创建标准,从而达到了该镇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的新跨越,使该镇成为名副其实的息县人口大镇、农业大镇、市综合改革试点镇、市生态建设示范区、“中州名镇”、省文明村镇。

为了巩固提高省级卫生乡镇的创建水平,不断结出创建工作新成果。小茴店镇党委政府强化领导,建立健全此项工作的长效机制。他们成立了以书记、镇长亲自挂帅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重点工作责任制,依照分工明确、职责到人、相互协调、紧密配合的原则,对具体创建工作进行分工落实。通过任务分解、卫生保洁、健康教育、街道硬化、绿化、美化等工作的全面开展,也由此使该镇形成了党委领导、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相互链接的“创卫”网络,形成了由始至终、一抓到底的长效机制。

小茴店镇党委、政府深知,“创卫”工作是一场人民战争,没有全镇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这场战争就难以夺取胜利。为了调动群众加入到“创卫”队伍,该镇借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市、县“六城联创”的强劲东风,对全镇干部群众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活动,加强对群众的文明教育和健康知识教育。通过这些宣传教育活动,使“创卫”工作家喻户晓,人人踊跃参与。

为了改变农村群众卫生意识差,陈规陋习明显的实际,把大家的思想与习惯引导到党委、政府的工作思路上来,小茴店镇党委、政府通过多种办法统一思想、唤醒群众的大卫生意思,建立和谐融洽的干群关系,使“创卫”工作全镇上下思想统一、步调一致,成绩喜人。

“创卫”工作的重点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建设卫生乡镇必备的“硬件”。在2008年投资近360万元的基础上,2009年该镇又投资近200万元硬化街道2000米,整修下水道2000米;投资300万元建设一座大型农贸市场,投资120万元建设一座大型文化广场,使其成为镇区的一个景点和亮点。为抓好集镇的绿化,该镇2009年投资近10万元,对集镇区4条主要街道进行绿化美化,栽植香樟树、栾树、广玉兰等树木300余株。高标准培植了教育园林小区,营造了林在城中,城在绿中,树木与花草相映,林地与绿地交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环境。

环境卫生是创建卫生乡镇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集镇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为此,该镇 抓净化:组建了20人的保洁队

伍,购置一部大型垃圾清运车、一辆洒水车和60个垃圾桶,严格执行倾倒垃圾制度,门前五包制度,确保全天24小时保洁;抓亮化:2009年投资近20万元对4条主要街道进行亮化配置;抓美化:对主干道沿街建筑场地进行清理、修整和隔离。与此同时,他们还抓街区管理,防止卫生反弹;抓文明教育,提高公民的思想素质。

通过一年来巩固提高创建省级卫生乡镇的成果,如今的小茴店镇放眼望去,集镇的“四纵四横”的路网框架已经形成,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集镇环境和卫生面貌明显改观,整体形象不断提升,成了息州大地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创卫”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未来的“创卫”工作前进的道路上,小茴店镇的干部群众将以全新的视野,饱满的激情和扎实的行动,向更高,更美,更靓,更文明的魅力小茴的目标迈进!

11.村创建省级生态村工作总结 篇十一

为了建设一个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据省级生态村创建工作要求,我村积极开展省级生态示范村创建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区、乡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村干群的共同努力,创建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示著,村内环境明显改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现将我村创建省级生态范村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为创建活动的开展提供可靠保证近几年来,查山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生态建设,制定了调整产 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工农结合、以工带农,全面推进全乡经济可续发展展的目标。村村、支两委紧紧围绕全乡发展目标,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发展,建成100亩花卉基地、完成200亩小流域治理、建成容纳200户居民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为可持续发展铺平了道路。创建省级生态村活动开展后,村、支两委对创建工作十分重视;将创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加以实施。村、支两委召开创建工作会议,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为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效保证。同时,定期召开创建工作讨论会,及时掌握创建活动进展情况,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确定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重点,推动创建工作的健康、协调、有序开展。

二、大力宣传,全民参与,为创建活动的开展打下坚实的群众基

创建省级生态村活动的开展需要村民的广泛参与,需要全社会的 共同支持。村村、支两委充分认识到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坚持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全体村民对创建生态村活动和保护环境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一是设立宣传版面,张贴宣传标语,悬挂宣传条幅,广泛发动群众,提高群众对创建生态村活动的认识和理解。二是组织文艺宣传队深入到群众中去,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进行宣传。三是定期组织群众代表、企业代表和个体户代表进行座谈,并设立意见箱,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四是广泛宣传创建工作取得的成绩,并对存在的问题予以曝光、广泛征集社会各界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的解决措施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开展各种有效的宣传活动,村民的环保意识有了明显提高,大家纷纷投入到创建工作中来,从自身做起,消除不文明行为,并自觉对违反创建要求的人和事进行监督举报,为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以人为本、全面提高环境质量 针对村当前的实际情况,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我们请信阳市城建规划设计院为我村编制了生态村建设发展规划,全面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村村、支两委认真按照规划的要求,有重点、有步骤的抓好落实。

(一)、加大全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提升与外界沟通的能力。几年来,我们实施了“三通”工程,修建“村村通”公路20.5公

里,完成了农网改造项目。“三通”工程实施后,村内资源得到合理开发,种、养殖业规模扩大,效益提高,有力的促进了经济发展,极大的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老百姓欢天喜地,逢人就夸党的政策好、村的干部好。

(二)、大力实施沼气工程,从源头上解决农村牲畜粪便污染问题。采取宣传发动与示范带动相结合,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目前,全村己建成召气池210座,村容村貌显著改善。2010年,信阳市环保局授予我村“市级生态村”称号。

(三)、大力实施集中供水和农户安全饮水工程。一是新立项安全饮水工程1处,总投资达125万元。二是是新打80米深井l口,配套机房水塔1座,水泵电机及出水管1套,铺设DNI00供水管,实现居民新村示范点集中供水。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探索商业富村的新路。2007年以来,我们先后引进了樊东新村、平西新村、月湖山村创业园、马庄新村等8个项目,已投入资金1.2亿元,初步形成了沿明查公路2公里的工业园区,为全村经济发展备足了后劲。

(五)加大争资跑项力度。2008年至2010年,我们借助国土整治和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共引进资金100万元。

四、建章立约、明确责任、强化监管、确保创建机制持续运行 创建活动开展后,我村围绕创建目标,健全完善组织机构,规范编制环境保护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公约,强化政策宣传与执法监督力度,确 保创建工作取得成效,使创建活动正常开展,持续运行。

五、主要成效

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在查山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正确领导下,村村、支两委和广大村民通力合作,积极配合,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创建活动推动了物资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改善了村内环境,发展了地方经济。2011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5110元,饮用水合格率100%,清洁能源普及率达到80%,塑料农膜回收律达60%,建成垃圾中转站一座。如今,一个环境优美,道路宽敞,农舍齐整的生态村己呈现在人们面前。

今后,我们将会把创建省级生态村工作做为一项长期的日常工作,坚持不懈的抓紧抓好,不断巩固创建成果,防止出现反弹。重点加大对现有基础设施的日常维护,进一步完善好管理机制。同时,加大对新建项目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制度;加快村内的环境综合整治,不断美化、靓化、净化、绿化村庄环境。加强畜禽养殖管理,对畜禽粪便及污水实行综合利用,引导养殖户走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养殖道路。不断丰富创建工作内涵,扩大创建成果,把创建工作推向更高、更深的层次,最终实现村的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快速的发展。

上一篇:应急管理局关于安全生产月工作报告下一篇:老年文化艺术协会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