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薪火相传

2024-10-06

雷锋精神薪火相传(16篇)

1.雷锋精神薪火相传 篇一

雷锋精神 薪火永相传

磐石市第三中学 七年十班 郭佳玲

3月5日,是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日子。

雷锋,你在工作岗位上尽心尽职、散光发热。好事一箩筐,却不透露自己的姓名,不为名、不为利、舍己为人的精神感动了很多人。

很小的时候,就听说了你的故事。你的生命很短暂,一生仅仅二十多年。你的身份很普通,一个平凡的汽车兵。可从你离开那一天起,你的事迹就一直在神州大地传扬。

你喜欢记日记,把思维的火花记录在日记里。你说,“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你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谁有点困难,你会慷慨解囊,伸出温暖的手,温暖需要帮助的人。做好事对你而言不是矫揉造作、不是刻意安排,完全是发自内心的。你的日记让今天的我们真切地体味到你高尚的思想境界。

“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当毛泽东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后,你成了众人的榜样,受万众爱戴、万众景仰。在你之前有个张思德,他是战争时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而你是和平年代行好事、做好人的榜样。乐善好施、行善积德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你正是中华民族这一传统的最好代言。你年纪轻轻就离开了我们,身后却一直被人们惦记,生前身后名,很少人才有这样的待遇。

你生活的那个时代,物质极度匮乏,三年自然灾害的阴影还在笼罩,人民的物质生活无法得到很好满足,可这却不影响你言行举止的高尚。你是毛主席的好战士,有着崇高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你是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你就到哪里去,不管环境是否艰苦。近五十年的学习,你或许有点被神化。其实你很平凡、很普通,你就是个邻家大男孩,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是我们年轻人的楷模。

近五十年间,你的精神传遍神州大地。仅在江苏,就有连云港的“雷锋车”班组,有南通的“莫文隋”、江海志愿者,就有张家港的“张闻名”。每个地方 都有自己的雷锋,每个地方都有雷锋式的战士、有雷锋式的志愿者。就在不久前,苏州的一位消防战士孙茂珲,为了人民的生命财产,献出了自己年仅22岁的宝贵生命,他正是雷锋式的战士。当然还有郭明义,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将雷锋精神当代化,让今天的人们理解到了雷锋精神的真正含义。其他还有张海迪、杨善洲以及各地的义工志愿者,是他们让雷锋精神薪火相传。

雷锋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雷锋是一座丰碑,你的精神镌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

雷锋精神,薪火相传、永放光芒!

2.雷锋精神薪火相传 篇二

沉痛沉痛地悼念范院长。范院长的离开, 是我们学院难以估量的损失;范院长的离开, 也是我们内心沉重的创伤。

星期四, 在我出差之前, 下午4点钟左右, 我给正在住院的范院长电话, 因为他的儿子向我们要院长的相片, 我感觉到范老病情可能恶化。但是, 电话那头, 院长的声音虽然比较弱但却很清楚, 他说自己身体没有明显好转, 东西吃得很少, 院里的事他做不了什么, 让我们放心工作……听完老人清晰的话语之后, 我心里欣慰许多, 告诉他我出差回来后再去看望他。一周前兼斌、李彬老师和我去医院看院长, 还相约等清华百年共同见证这个历史时刻……没有想到, 老人家就这样离我们而去, 他病前病后的音容笑貌仍历历在目。我不敢相信, 学院刚刚送走一位黑发人, 又失去一位白发人。范老不仅是我们学院的舵手, 也是我们可亲可敬的忠厚长者。

范院长的病情今年5月份已经查出来了, 为了不加重范院长的心理负担, 院长的家属没有第一时间告诉我们, 院长还带病参加了学生的毕业典礼。8月份范院长再次住院, 我们才知道院长病情严重。按照院长家属的要求, 我们也没有向大家说明范院长的病情。期间反反复复, 我们都希望这个最终的日子无限期无限期地推迟。但是这一天还是来了, 而且来得还那么突然……

最近一段时间是学校和学院艰难的日子。噩耗接踵而至, 我们唯有在追思中挺住, 用各种方式寄托我们的哀思, 完成逝者的遗愿。院长说过, 如果有来生, 我还做记者。范院长倒下去了, 许多新闻与传播学院培养的记者们会站起来。在我们的扶持下, 他们会成为范院长新闻事业的后继者, 成为中国进步事业的推动者。我们当努力工作, 以告慰引导了我们八年多的范院长, 以光大范院长为我们开启的航程……

范院长, 走好!

3.雷锋精神薪火相传 篇三

百年老店弥久常新

2013是阿斯顿·马丁品牌的百岁生日,回顾过去百年历史,这个高贵的英伦品牌总是不断地在易手,但它却能很好地保持自己品牌属性,看看那台被誉为经典中的经典DB5,再看看今天的Vanguish,几乎是秉承同样的优雅与速度而并存着。Marti坦诚地说:“很少有比阿斯顿·马丁更历史悠久的汽车品牌。我们之所以能够在这一百年当中不断地发展,有赖于我们始终坚持我们自己的原则,坚持设计与制造完美独一无二的GT跑车。阿斯顿·马丁在赛车运动中表现非常卓越,但我们不仅仅是追求速度和赛车运动的成功,我们更关注GT跑车在长距离驾驶中的持久优越表现,我们也同样保证驾乘人员乘坐的舒适性。比如你可以开车从柏林到罗马,晚上依然可以非常舒适地去观看一场歌剧。”

“阿斯顿·马丁一直与赛车运动密不可分,尤其是耐力赛,并延续至今,阿斯顿·马丁车队活跃在FIA世界耐力锦标赛(WEC)中,无论是在6小时或24小时耐力赛中,阿斯顿·马丁车队的表现,透露了品牌赛车的基因和对赛车运动的热情。时至今日,我们的公路车型也一直传承赛车车型的优良基因。”

阿斯顿·马丁与007詹姆士·邦德有着50年的不解之缘,在23部邦德电影中,阿斯顿·马丁11次成为007的座驾。不知詹姆士·邦德先生和阿斯顿·马丁跑车,到底哪个更酷,但这两者的完美结合,在品牌形象宣传方面也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阿斯顿·马丁品牌不管是由谁来掌控,都是一直经久不衰的,而且在百年发展的过程中,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也是在不断扩大。汽车品牌能够成就百年历史,必然都是坚持自己的传承和理念的。

个性化服务为品牌增俏

阿斯顿·马丁在2012年日内瓦车展推出了“Q定制”服务,Q在英文当中是质量的第一个字母,也就是说Q定制代表的是“Quality”质量,Q定制服务可以帮助客户根据自己的细致要求设计其爱车。很多人以为Q服务仅局限于内饰的订制,但Marti先生进一步补充道:“内饰仅是一个部分,但并不是Q定制的全部,Q定制是真正意义上的定制,来满足客户对于个性化的根本要求。”

不仅如此,“Q定制服务”还可以帮助客户设计除车之外的其它奢华配件,比如可将客户的Brompton自行车改造为与其爱车一样的颜色,还可以帮助客户设计其房屋或游艇的内部配置,非常人性化。“我们会与客户一起来探讨他们期望的个性化设计,在遵循我们阿斯顿·马丁自己的制车理念和原则的前提下,为客户提供他们期望的个性化定制。”Marti如此说。

V12 Vantage S是优雅与速度的代言人

去年年末广州车展进入中国市场的V12 VantageS,是阿斯顿·马丁最新的车型,也是运动的代表。Matri先生谈到此车时似乎更为精神振奋:“V12Vantage S搭载了一具强有力的发动机,最大马力可达573ps。值得一提的是,它所搭载的全新AM28 V12发动机,拥有响应速度更快的变速装置,最高时速可达320km/h,是Vantage系列中速度最快的车型。独特排气管使得它发出的声音非常美妙,我相信它的到来,能够为我们带来新的客户群体。”

4.民族精神,薪火相传 篇四

1956年秋天,大理白族自治州成立伊始,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一位女专家李星华专程前来大理采风。李星华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的女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原主席贾芝的夫人。李星华的这次大理之行,使她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到大理采集民间文艺、抢救白族民间文化遗产的第一人。她走遍苍山之麓,洱海之滨,又北上洱源、剑川,历时三个月,走遍村村寨寨,亲自采集了许多优秀的、流传最广的、最具代表性的故事,编成一本《白族民间故事传说集》,不仅在国内一版再版,1980年还被君岛久子译为日文在日本出版,在国外影响较大。李星华开了大理白族民间文艺的先河,作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培养了一批大理民间文艺家,使全州民间文艺工作逐渐繁荣起来。以李星华的得力助手杨亮才先生为代表,大理的民间文艺工作者队伍从此代有传人,在国内和国际上产生了较好的影响。1978年以后,随着民族民间文学的全面深入调查,故事、歌谣、谚语三套集成的编纂,以及近几年民族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开展,全州已有投身民间文艺的搜集、记录、翻译等人员1035人。

从1956年至1982年,民间文艺工作都由州、市文化馆兼管。1982年9月“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立,由“大理州文学工作者协会”兼管。1991年10月5日召开“大理白族自治州民间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正式成立“大理白族自治州民间文艺家协会”,选举产生理事会班子和主席、副主席、秘书长。2003年10月,召开第二次大理白族自治州民间文艺家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二届理事会,上届主席施珍华、副主席张明曾为名誉主席;谢道辛任主席,杨刘忠任副主席兼秘书长,赵一鸣、何显耀、杨顺花任副主席,另9名为理事。在现有64名会员中,有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6人,云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40人。会员中1960年以后出生的16人,占总会员数的25%。2003年4月,又与大理(市)白族文化研究所合作,引进外资,举办了一期“白族民间文艺传习班”,培训了来自州内白族聚居区的50名学员,除了8位老人之外,都是白族男女青年学员。经过笔试和表演,成绩均为优秀。2005年12月跟踪调查证明,学员中90%的人都在不同岗位上发挥着白族民间文艺的传承作用,有的成为搜集、记录、翻译、研究、表演的文艺骨干,有的在中央电视台频频亮相。

白族自治州刚成立后的1957年,就成立了“大理白族自治州历史文化研究室”。主持工作的常务副州长杨永新兼任主编,编印了《文化通讯》5期,共20万字。中共大理州委宣传部部长张树芳兼任副主编,州文化科主持工作的副科长王静和与刘傅森、马丕伦任常务副主编,1958年2月停刊。杂志以发表民族民间文学艺术研究文章为主。

1957年,重庆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洱源李中迪先生记译的白族民间故事集《玉白菜》,共3.6万字。

1959年4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李星华记译的《白族民间故事传说集》、杨亮才、陶阳记译的《白族民歌集》6000行。国庆10周年前夕,剑川县文艺献礼办公室编印了5本书,即:《白族民间故事选》、《白族民歌选》、《白族民间叙事诗选》、《白族民间曲艺选》、《白族民间戏曲选》,共15万字,6000行。

10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州举办过“讲故事”活动。1974年、1975两年,州文化馆举办“革命故事员培训班”,约80人,并创作了一批革命英雄故事,组成一个12人的“革命故事宣讲团”,到全州各地巡回讲演,曾一度兴起群众性讲故事的热潮。

在全国统一部署下,大理州于1984年5月由中共大理州委宣传部牵头、州文联、州文化局、州民族事务委员会主要领导人组成“大理州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领导组”,下设民族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民族民间音乐集成办公室、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办公室、民族戏曲志办公室、各办公室设在州文化局,抽调与配备文艺界专业技术人员,拨给一定经费,深入山区、农村进行普查,开展“十大文艺集成志”工作,是为我国“六五”、“七五”、“八五”计划期间完成的国家科研重点项目之一,即《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民间歌谣集成》、《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中国民间谚语集成》、《中国民间器乐曲集成》、《中国曲艺音乐集成》、《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中国戏曲志》、《中国曲艺志》、《中国民间舞蹈集成》等10项。

先后参与大理州民族民间音乐集成办公室工作的有:许世扳、杜笑、王群、张绍奎、杨文玲、张文、杨明高等,于1984年4月由大理州文化局民族文化研究室编成一本《云南白族民歌选》,共有110首,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2001年1月,此书全部内容被大理州文化局再次收入《蝴蝶泉边――大理音乐专辑》中,由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年12月,湖南桑植白族陈金钟、大理白族王子荣主编的《桑植白族民歌选》由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大理州器乐曲集成》资料尚未搜集完毕。有大理市编成1本《大理市民间器乐曲集》,1996年10月,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共收入大理市6个民族的582首民间器乐曲。南涧彝族自治县民间音乐集成办公室编辑了一本袁登学搜集整理的《南涧民间音乐》,共收入民间歌曲46首,器乐曲26首,1992年4月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

《白剧志》纳入《中国戏曲志云南卷丛书》,大理州文化局编,主编薛子言,副主编张继成、马鹏,1989年12月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白剧音乐已纳入该书。

全力协助伍国栋等完成《白族音乐志》的编写,并于1992年3月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

大理州虽未编成州曲艺志和曲艺音乐集成,但全部资料均已提供云南省集成办公室集结出版,并受到省里表彰。又编成两本《白族大本曲音乐》,一本是由大理市文联、文化局、文化馆编,1986年4月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另一本由大理州文化局编,1986年10月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内含传统曲本唱腔选、现代曲本唱腔选、和6篇论文、知名艺人小传。

先后参与大理州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办公室工作的有:秦经玉、尹明举、石钟才、薛子言、石裕祖、杨学英、和汉中、黄泰宽、李洋、雷莹等。1994年12月,完成46万字的《白族民间舞蹈》,纳入《云南地方艺术集成•志、云南民间舞蹈集成丛书》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

大理市文化局编成《大理白族民间舞蹈》一书,19.5万字,1992年4月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

州、县、市文化艺术部门共200余人投入普查、搜集工作,走访了几百位民间艺人,搜集到白、彝、傈僳、苗、藏、汉等民族民间舞蹈70余种,编纂了近200万字的各县资料卷,为抢救各民族舞蹈遗产、填补地方文献史志的空白作出了一份贡献。

先后参与大理州民族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工作的有和德远、尹明举、施珍华、杨宪典、姜祥、谢道辛、张锡禄、杨大元、杨莱凤、赵绍莲、李东红、李文波等。民间文学包括故事、歌谣、谚语,俗称“三套集成”。

由州民间文学集成办编成后,以云南省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名义于1986年11月交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白族神话传说集成》,是为全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率先出版的第一卷,对全国有示范作用。

另一本由大理州文化局编的《白族民间歌谣集成》于1997年8月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

此外的民间文学集成和资料卷,都在州集成办公室的指导、支持与鼓励下,充分调动各有关部门积极性,纷纷出书共108本,1400万字,78000行。其中,包括全国试点卷《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云南•大理州(每县市1卷,共12卷)》收入故事2500多个,400万字,2005年3月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向全国发行。

白族民间文艺对外交流频繁。从80年代的《黄氏女》长诗在日本出版到90年代的《中国云南剑川石宝山情歌对唱》一、二集,再到2006年《云南省白族歌垣与日本古代文学》出版,在日本引起很大反响,招来了逐年增多的考察白族歌会(绕三灵、茈碧湖海灯会、石宝山歌会、乔后观音山歌会)的专家与游客。担任翻译、推介的赵衍孙、施珍华出了大力。此外,《白族民间故事选》(大理州文化局编、施珍华校译)被译为英文在美国出版;《蝴蝶泉和中国少数民族故事》(何立义翻译的英文本在英国伦敦出版《)白族神话传说集成》、《白族民间歌谣集成》、《白族民间长诗选》、《白族民间小曲》(又名:《逗人笑的歌》)都向国外发行出售。2003年2月出版的《白族民间文艺集萃》面向国外发行300多册。

民间文艺的音像制品出版发行从无到有。80年代的录音磁带《白族乡音(一)》,向国内外发行6万盒,传到50多个国家,为发行量最高的白族民间文艺出版物,它的编辑和汉文翻译者施珍华因此荣获云南省政府1992年文学艺术创作奖。由大理苍山电视转播台、石宝山管委会推出的VCD《白族情歌》已发行8000多张,其中200多张被国外游客买走。

许多节目被邀请到国外演出。早期有大理州白剧团、歌舞团的部分演员到日本、泰国、新加坡表演;1996年10月至11月应邀到欧洲演出的是,由施珍华、张亮山、赵福仙、郭晓梅、杨顺花等人组成的“中国白族音乐团”。他们表演的24个节目都是白族民间音乐,有民歌、小调、大本子曲、吹吹腔、器乐曲、吹打乐、白密阿吒力音乐等,是大理民间文艺在欧洲演出的第一家,增进了欧洲人民对大理白族的了解。1977年,大理州民族歌舞团在泰国的表演,倾倒了东南亚各国的官员和演艺界,赢得了好声誉。2003年,云龙检槽白族民间艺术表演《耳子歌》的一行18人应邀去日本表演。2003年3月,中国云南大理白族民间艺术团一行17人应邀前往日本大阪、伊丹作“地球音乐”专场表演,大受欢迎,为日本人民展示白族古老的“人之初”艺术,为在日本举行的国际民间艺术节增光添彩,让更多的国家了解大理。

我国对外播放的卫星频道中,白族民间古乐、民间歌舞、民俗表演、大本曲、本子曲、阿吒力乐舞、吹吹腔,以及民间工艺制品、民间建筑的推介节目也逐年增多,让国外的人们增长了见闻。

大理石工艺品、白族木雕、云木家具、大理草编、扎染制品、刺绣、剪纸、布扎、民族服饰、金银器皿等民间艺术制品多次向国外推介。许多作品被外国人购买陈设、欣赏、穿着、销售,已成时尚。

民族民间文艺正在文化产业发展的大潮中不断涌起新的热浪,成为文化旅游的强项,已经而且正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驱动力。

大理民间文艺的前景充满希望,大理民族民俗资源正待开发,还将陆续编纂大理白族自治州的《民俗志》、《史诗集成》、《民间叙事诗集成》、《民间杰出传承人集成》、《民间美术图录》、《古村落民居集成》、《民族服饰集成》、《民间彩塑集成》、《民窑陶瓷集成》、《民间剪纸集成》等10卷工程,建设民间文艺保护基地,传承基地,建成数据库。这都是从现在起,10年内要完成的任务。为了固守中华文明的根脉,传承中华民族文化薪火,历史的重任落在了我们肩上,光荣而又沉重,这将是我们献给州庆60周年的礼物。

5.雷锋精神薪火相传 篇五

----《纪念白求恩》 教学设计

作者:李庆毅

单位:费县胡阳镇初级中学

更新时间:2016-10-27 02:07

浏览量:6665操作区:

《纪念白求恩》 教学设计

临沂市费县胡阳中学

李庆毅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了解文章结构,理清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2.理解文中对比的写法及作用,领悟作者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3.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有一个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有一种怀念,世世代代,永远追寻,有一种精神,穿越时空,依然闪亮。这个人是谁,今天就让我们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来学习他。

二、板书课题、作者

板书课题

你知道白求恩吗?谁来介绍一下?

三、检查预习

课前都已预习了,让我们同桌间彼此交流你认为重要的生字词。我们请两位同学到前面写出你认为最重要的字词,谁来?老师也有认为重要的字词,请看 齐读一遍。

文章作者是

你知道毛泽东吗?同学们了解得可真不少,了解作者有不同途径,如看课下注释、查参考资料、上网等。老师是从网络上查到的,请看

四、师生根据本文的内容和写作特色商议明确本文的学习目标:

1、理清思路,学习对比的写法。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

五、速读感知

伟人笔下写伟人,巨人心中有巨人。请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白求恩的哪些事?边读边勾画关键性的词句。

让我们怀着崇敬读出文章对白求恩事迹的介绍

六、理清思路,品评人物

了解白求恩的经历,让我们继续循着他的足迹前行,走进他不朽的人生。快速默读:不朽的足迹 光辉的历程,思考: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白求恩?用“好一个——的白求恩”

赞美他

本文一篇纪念文章,因此在叙述人物生平、事迹的同时,作者还用强烈的感情高度评价了白求恩。刚才我们读的都是叙述部分,下面让我们跳读文章勾画出每一段的核心议论句,现在我们就把评议的部分读出来。既然是高度赞扬就要用什么样的语调来读?慷慨激昂

注意提醒生 先读原文后 用“好一个——的白求恩”品评人物

在1.2.4段同学们发现一个词反复出现,他们是

请用好一个再次歌颂白求恩,能不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呢,齐读

引导:同学们发现了刚才读的1、3、4段层次分明,结构上都是由两部分组成,结构上是先——后——,有先叙后议,以议论为主,这就是纪念性文章的写法——叙议结合。

七、创意赛读.学习语言

像《纪念白求恩》这样意蕴深厚的经典,咱们应该用怎样的方法更加高效地学习呢?请听一位文化名人给咱们的建议。

师:朱熹给我们提供了哪两种学习经典的方法?

师:两个关键词先是读,后是思,读要熟读,思要精思。小组创意诵读比赛

我认为诵读是读者与作者沟通的最佳方式。请各小组找出你们最喜欢的段落用自己最有创意的方式来读读,先商量商量诵读的方式。哪一组先来。?比一比哪一组最有激情

赛读

大家的朗读再次点燃了同学们的激情,让我们再来激情澎湃的读读自己喜欢的一两个句字,好吗。

九、熟读精思,赏析语言

杜甫有诗云:“好诗必有佳句,佳句必有奇字” 诗如此,文亦如此。快速跳读课文,在令你心动的一个词或一个句子旁做标注,读一读,品一品,看能不能从这些语言中读出快乐,趣味,感情来。

这个句子老师也很喜欢,并且把它稍稍地改了一下,你认为是老师的改句好,还是毛主席的原句好?你来读原句,你来读老师的句子,谈谈哪个更好。

双重否定句,表示非常肯定。“必须”用“不能不”。表示全部

“全”“全都”“全部”用“没有不”“无不”更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斩钉截铁不可动摇,强调突出了白求恩精神感人之深,影响之大。

提起七年级二班,没有不夸赞的。现场听课的老师无不为你们的表现叫好。这3个句子让我们用崇敬的心情来读,读出赞叹、惊叹的语气,把情感读出来。

比较句式排比

你来读原句,班长来读读我写的句子,看看哪个更好。

增强了排山倒海的语言气势 增强了说服力。富于感染力,使赞颂的感情显得热情洋溢,起到节奏鲜明,长于抒情的效果。同时也避免句子过于冗长,以此结尾,更加有力。谢谢你这么精彩的朗读,竖起大拇指

你还喜欢那些词句

第二三段,不仅写了白求恩,还写了另外一些人,作者用了哪些词来评价这些人? 贬义词,请同学们找出来,打上着重号。

“拈轻怕重”、“漠不关心”、“精益求精”等无不内容丰富而用词精练。成语准确生动凝练言简意赅,师:让我们一起用爱憎分明的情感读读这些词语,男生读批;女生读赞,这些词从哪些方面作比较

从这些词中你读出了一种什么人,心里只想着自己---一个成语。这些词呢?心里有没有自己

自私自利而白求恩大公无私

2.3这两个段落的写法是很精妙的。先正面写白求恩,然后反面写那些品质相反的人。如果不写某些人,好不好?这种对比手法在古诗文中也常有运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一正一反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强烈的震撼。更加突出白求恩的高贵品质 全体同学再次齐读赞扬白求恩的词语

十、人民不朽,精神永恒

那么白求恩大夫为什么能够获得中国网民如此高的赞誉呢?

白求恩其实在中国只工作了一年半的时间就牺牲了,在他牺牲之前,给聂荣臻元帅留下了一封信,聂元帅看到这封信,当时就泪如雨下。让我们来读一读白求恩留给我们世人的最后的绝笔。请课代表推荐一位同学有感情诵读(配乐诵读)你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老师都被你感动了!

如果让你为他写感动中国的颁奖词,你会怎么写?是不是有点难,来小组商量商量。可以借鉴模仿颁奖词,使用文中的词语和事迹仿写两三句来赞美白求恩。

老师看到你们的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可以把你们组的智慧同大家分享吗? 听你们的颁奖词真是一种享受啊,我很激动。内心也激情澎湃,我也想表达下对白求恩的赞颂,可以吗

远涉重洋赴战地,救死扶伤日夜继。以身殉职感国人,华夏儿女永铭记。

十一、人民不会忘记,精神薪火相传

毛主席写作此文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纪念白求恩吗,还有更深层次的目的吗?

《纪念白求恩》原题为《学习白求恩》,是白求恩同志逝世一周年之际,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干部会上的一次演讲。

师:读最后一段找找毛泽东是怎么说的?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号召全体干部学习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演读(想象你就是毛主席正在忘情地吟诵自己的佳句)放声朗诵

课文编者想借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呢?刚才我们一起读了白求恩的一个长长的遗嘱,在遗嘱中,他想到很多人和事,可全都是他人,独独没有他自己。可以说,白求恩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中国人民,包括生命。这是一种什么精神?他用自己的行动和生命告诉了我们人生的价值:(此时板书人,点下一幻灯片)其实老师认为人生本身没有价值,我们要像白求恩一样给他一个大大的价值:(再点下一幻灯片)这价值就是奉献,这价值就是有益于人民!(师板书:在黑板上的“白求恩”三个字上写一个大大的“人”。或者写一个大大的“奉献”)

只有奉献的人生才会让人铭记,只有有益于人民的人生才会让人铭记 人民不会忘记

我们不会忘记

让白求恩精神薪火相传

下面我提议全体起立带着敬意饱含赞美之情齐背最后一句。

十二、推荐阅读

如果你想更多地了解白求恩,走进白求恩。那就请你课下来阅读有关他的作品

推荐阅读—— 文章:

《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聂荣臻 2.《纪念白求恩同志》朱德

6.雷锋精神代代相传 篇六

在黑龙江,有这么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名字如雷贯耳—雷锋。一个非常普通的人物,但他的每一个故事都是后人学习的榜样。我们的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向全国人民致辞“向雷锋同志学习”他到底有什么值得主席和总理的故事呢?

雷锋的母亲、父亲早早的离他而去,他的哥哥也相继去世了。当地的地主也因此而欺辱他、耻骂他,甚至用鞭子抽他。雷锋把这一切都忍了。直到有一天,一个工人找他借了一枚钉子,并跟他讲了钉子的精神—坚持不懈。这一枚钉子让雷锋敞开心扉。雷锋说:“他要做那一枚钉子。”

雷锋凡是遇到有困难的人,都会伸出援助之手。正所谓:“乘车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在一个工人的介绍下,他入了党,成为了一名军人,因此改变了他一生。雷锋参军之后都积极的帮助他人。有一回,他的队友的老家发了大水,把他的家冲垮了。雷锋得知这个消息后,立马拿出他这几年省吃俭用节省的两百多元钱,用他队友的名字寄给了老家。而那位队友知道这件事情后,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对雷锋说:“你真是我家的大恩人啊!太感谢你了!”

只可惜一世做好事的雷锋却在22岁那年牺牲了,原因只是为了救一位战士。

当然,在这个社会 也有许多做好事不留名的活“活雷锋”。他们一直在默默贡献不求名利,只求帮助他人。中国在学雷锋,全世界都在学雷锋。

在我们中国,成功的企业家,都会包办一个孤儿院,让无家可归的人都得到了温暖。这些都是财力雄厚的人,我们再来说一下平民百姓吧!他们即使没有雄厚的财力,但也会捐赠一些财物、生活用品,虽然不多,但也是一片心意。

再把范围扩大一些,我们中国发生汶川大地震的时候,各国都在接济汶川人民。还有在日本发生大海啸,各国也都在帮助。真的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7.雷锋精神薪火相传 篇七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委员长李鹏,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致信祝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 全国政协经济贸易委员会主任张左己, 中央党校副校长张伯里, 省政协主席杜宇新,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东辉、陈述涛, 副省长程幼东, 省政协副主席郭晓华, 省军区首长顾宏斌、夏中国, 市领导林铎、李大忠、王维绪、张显友、张惠涛, 省级离休老同志孙维本, 以及国内外高校代表, 黑大校友、师生代表、社会各界嘉宾4000余人出席庆祝大会。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省委副书记杜家毫在庆祝大会上讲话。

刘利民在讲话时说, 作为由中国共产党一手创办的红色大学, 从1941年在延安创立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三分校俄文队到今天, 黑龙江大学在70年办学历程中, 以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为己任, 形成了以“志存高远, 爱国奉献, 艰苦奋斗, 自强不息”为核心的黑大精神。近年来, 黑龙江大学在创建高水平大学进程中不断取得新成就, 在国家层面很好地发挥了对俄办学优势。教育部将进一步与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协调, 支持黑龙江大学的发展、建设和改革。

杜家毫说, 70年来, 黑龙江大学为祖国输送了16万毕业生, 桃李满天下, 英才遍龙江;提供了一批高水平的思想理论和科学技术成果, 承担起国家以及地方党政领导机关思想库和智囊团的重大使命;不断积淀社会文明和智慧成果, 成为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几代黑大人克服无数困难, 在黑土地上建设了现代化综合性大学, 为龙江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1941年, 黑龙江大学的前身———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俄文队诞生于革命圣地延安, 她是由中国共产党一手创办的我国最早培养俄语高级专门人才的红色大学。在70载风雨历程中, 学校历经沧桑, 文脉相承, 曾五次易地、十次更名, 先后隶属中央军委、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东北局、东北人民政府、国家高等教育部和黑龙江省委、省政府, 朱德、杨尚昆、刘亚楼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亲自担任学校领导。在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和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 黑龙江大学经历了抗大时期战争环境的艰苦历练, 完成了由军事教育到国民教育的跨越;经历了建国后到文革前的艰辛建设, 成就了由单科性外语院校向综合性大学的转变;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快速发展, 实现了由传统综合性大学到现代综合性大学的飞跃, 步入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流行列。

如今, 黑龙江大学已经形成了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条件优越的人才培养体系, 以优秀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70年来共为国家各条战线培养了包括百余名省部级领导、共和国驻外大使、解放军高级将领和百余名资深翻译家、著名学者在内的16万高级专门人才。其中, 有近10万优秀人才留驻东北、扎根黑土, 成为龙江党政管理、公安司法、文化卫生、新闻出版、农林水利、基础学科教学科研等各行业的骨干力量, 承载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为龙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杰出贡献。

8.薪火相传 永聚“金山” 篇八

三年前的夏天,你们带着稚气,怀着憧憬登上金山的石阶。185级的石阶青云直上,让大家学会了脚踏实地,勇攀高峰。转眼之间,你们青春蓬勃,志气昂扬。回首过往的岁月,我为你们的成长感到高兴,为你们的成才感到骄傲!同学们,三年朝夕相处,在这1000多个日日夜夜里,你们留下了许多值得记忆的场景。教室里,你们聚精会神,遨游于学问的海洋;操场上,你们英姿勃发,展示着青春的风采。智慧路上,你们书声琅琅;一览亭下,你们论辩风生。这些场面,我们记得,金山记得!

同学们,拼搏的人生是最美丽的。不管眼前的结果如何,我们都坚信,过去的努力必将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过去的拼搏必将沉淀为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同学们,在这毕业时刻,请大家先把掌声送给自己无怨无悔的初中岁月吧!

同学们,为了纪念并升华这段岁月,在今天的毕业典礼上,我们特意安排了传经验、传班牌、传玉兰树这三个互动环节。

在“传经验”这个环节中,你们把三年来积累的感受写成《致学弟学妹》的赠言,有的传学习真经、有的谈成长感悟、有的赠真诚劝勉、有的送真挚祝愿。每一份赠言都流淌出汩汩的关爱之情、手足之情。在这里,我也要提醒来参加毕业典礼的七八年级代表,要特别珍惜这些赠言,把它们带回班里与同学共勉。

我们的班牌是由毕业班自己制作的,上面印有各班的口号,体现着各班的精神。大家毕业了,精神不能“毕业”。让毕业班代表把各自的毕业班牌传给八年级相应班级,就是要把奋发进取的精神传递下去,让学弟学妹们一一继承和传扬。

接下来的“传玉兰树”活动,对我们的成长就更加有意义。玉兰花是我市的市花,也是纯洁高雅的象征。我们学校第九届毕业生,已经在咱们的校园里种下了24棵玉兰树,每班负责照护两棵,毕业时传给第十届学生照看。至此,传承照护玉兰树就成了我们学校毕业典礼的传统活动。我们要充分意识到,这代代传承的玉兰树,不仅仅是要同学们承担一份责任,还是一种爱我校园、保护环境的体现。

同学们,我们在毕业季里,传经验、传班牌、传玉兰树,其中最根本的是传承我们的“金山精神”,传承我们大家一致认同的金山校园文化。

初中三年是人生的一段重要历程,它留在大家记忆里的不应该只有奋斗和拼搏。回头看看,在这一千多个日夜里,是谁,陪伴着大家从幼稚走向成熟?在你孜孜以求时,你关心过厨房里忙碌的身影吗?你留意过校门口翘望的眼神吗?你抚摸过寒夜里添衣加被的那双手吗?那是你们的父母把最深沉的爱化作对你们最细致入微的关心啊!

三年里,同样关心着大家的还有你们的老师。老师们用他们的爱和知识为成长中的你们护航。是他们,鼓励你们战胜挫折,是他们,带领你们遨游学海。他们或许严厉,或许宽松,或许严肃,或许幽默,但都一样克己爱生,敬业奉献,值得我们一生去尊敬。再看看自己身边的同学,你们也许曾经协作过,争执过,一起欢呼,一起流泪过;也曾经互相分享快乐,分担忧愁,见证着彼此的进步。亲爱的同学们,在这毕业时刻,我提议:大家把掌声献给你们的父母、老师、同学,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每一位在成长路上陪伴着自己的人。

感谢岁月,感恩他人,是为了更好地迎接未来,实现梦想。你们生活在物质富裕的时期,受到较多的关爱;你们生活在竞争激烈的时代,面临严峻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你们更应挣脱宠溺,戒骄戒躁,自觉接受更加艰苦的磨炼,脚踏实地地去开始新的未来,让青春在进取中焕发绚丽的光彩。回顾金山古今往来的历史,从这里走出去的人才数不胜数,如卢瑞华、饶宗颐、饶芃子、林墉等校友,他们之所以有卓越的建树,无不都是胸怀远大志向,历经刻苦磨炼而成。我相信,你们如若能以他们为榜样,也一定能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金山的薪火也一定能在你们的手中代代相传!

金山是人才辈出的宝地,金山更是精神凝聚的源头。金山永远是一个精诚团结、共同奋进的整体!将来,无论大家是咫尺相邻,还是相隔千里,是显赫腾达,还是默默无闻,彼此都要互相牵挂,互相帮扶,都要时刻记住我们是金山人!为了金山人更和谐,更亲密,母校愿与你们真诚邀约—

2016年正月初五(上大学后的第一个春节)上午九点;2020年正月初五(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个春节)上午九点—让我们相聚“金山”美好的明天!

【林跃文,广东省潮州市金山实验学校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常州市第六届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

9.薪火相传,再创辉煌 篇九

百脉绵绵唱欢歌,龙山秀美舞广袖,丹桂飘香迎嘉宾,秋菊溢金慰宾朋。2011年10月16日,百脉泉畔的章丘市体育馆张灯结彩,笑语喧天,年轻的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在此隆重庆祝建校20周年。

20年扬帆竞航,20年春华秋实;20年孜孜求索,20年改革创新,换来今日“桃李芬芳遍天下,兰芷馨香满神州”。这一刻,从泰山脚下的五星级酒店到万米高空中的山东航班,从深圳的世界之窗到阿联酋世界第一高楼阿玛尼酒店,从加勒比海上的豪华游轮到新加坡圣淘沙度假圣地,从刚刚迎来黎明的法国校园到尚未醒来的美国迪斯尼乐园,遍及海内外、散于五大洲的山旅人向母校的方向翘首而望,长期关注和支持学院发展的海内外各界人士也都在深深祝福山东旅游职业学院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丹桂飘香庆吉时,20年征程再起航

10月16日上午10点,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建校20周年庆典在章丘市体育馆隆重举行。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王志发、省人大副主任崔曰臣、副省长孙守璞、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邢善萍、省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于冲、省旅游局巡视员梁文生、省教育厅副巡视员刘士祥、国家旅游局办公室主任彭德成、中国旅游报总编高舜礼、省职工教育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张忠军、省社科联副主席、党组成员周忠高、山东省驻京办事处副主任林杰、章丘市委书记毕筱奇、市长江林等各级各部门领导以及省旅游局老领导出席了大会。

副省长才利民为校庆题词:创新旅游职业教育,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美国国家旅游委员会、日本友好宾馆协会、台湾中华餐旅协会等100多家国内外友好合作院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和企业分别发来贺信或贺电,向全校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致以热烈的祝贺。

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王志发代表国家旅游局在庆祝大会上向山东旅游职业学院20周年校庆表示祝贺。他说,20年来,学院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在校园文化、国际交流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当前,我国正处在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伟大征程中,希望山东旅游职业学院抓住机遇,开拓创新,为旅游业的科学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持。国家旅游局将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山东旅游职业学院的发展。

省人大副主任崔曰臣在庆祝大会上说,20年来,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办学定位清晰,学校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旅游业和山东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当前,我省正处在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关键时期。希望山东旅游职业学院以20周年校庆为新的起点,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努力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为服务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省旅游局局长于冲在庆祝大会上说,山东旅游职业学院是我省最早设立的旅游专业院校,20年来,学院不断加强建设,为我省旅游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希望山东旅游职业学院以20年校庆为动力和起点,开拓创新,实现建设世界知名的旅游高等院校的发展目标。

我们的天职是创造幸福

在庆祝大会上,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狄保荣发表了充满激情的致辞。他说:“20年来,我们始终牢记高等教育的神圣使命,以‘我们的天职是创造幸福’为己任,取得了卓越的成就。20年里,山东旅游职业学院从一名新兵前进到了中国旅游教育第一阵营前列,开创了独一无二的旅游教育的山旅模式,拥有业界瞩目的国际化办学体系。20年校庆是总结更是起点。全体山东旅游职业学院人应牢记使命,立志成为最合格的中国人,致力于将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同龄人中最有教养的人,致力于将我们的学院建成最具幸福感的中国名校。”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的前身是山东省旅游学校,是山东省最早开设的专门培养旅游专业人才的省部级重点普通中专学校。2005年学校搬迁至龙山文化传承地、百脉泉畔的章丘市,学校占地千亩,风景秀丽、师生彬彬有礼、互敬互爱。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狄保荣一直为他的学生们自豪,因为他们为把地板擦干净,不惜双膝跪地用力擦洗;为给贫困学生上好课,把简单的小学课程预讲了一遍又一遍;为迎接广州亚运会冒着溽热潮湿奋战一天又一天;为救助突发阑尾炎的同学仅仅一个小时就凑了七千多元„„这样的年轻人诠释了什么叫敬业,什么叫责任,什么叫爱心。

10.爱心接力,薪火相传(小编推荐) 篇十

有这样一种力量,在某一时刻总能触动我们的心弦; 有这样一种力量,在他发出时总能唤醒我们沉睡的意识; 有这样一种力量,在言语中我们总能感受到它的存在,温暖人心; 有这样一种力量,总能激起我们内心涌动的热流; 我们向您诉说的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

这成长的种子在辽经管院这片热土上发芽、开花、结果; 爱心社团,孕育大爱的摇篮,由此应运而生; 爱心社团,见证大爱的无疆,由此不断发展; 爱心社团,体悟幸福的滋味,由此不断传承; 爱心社团,谱写动人的乐章,书写人间的真情。多少感人的故事在这里上演; 多少动人的泪花,在这里洒下; 多少莘莘学子将梦在这里埋下; 这是一个伴随着幸福与欢笑的路程。上海世博会,我们用微笑展现服务的理念; 走进儿童福利院,用心浇灌这待放的花朵; 走进敬老院,让老人们感受到久违的温暖; 走进阳光之家,让残障人士,感受到爱的阳光; 做时代的雷锋,让服务精神永驻心头;

携手阳光,校园义卖,让每个人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改完)

(未“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是我们不变的准则; “播撒大爱,传递文明”是我们永远的信仰; 优雅教化的我们坚守爱的岗位;

融入和谐的我们用爱助力我们的梦,中国梦。

11.薪火相传 国粹生辉(二十) 篇十一

眾所周知,晚清时期的戏园子是男人的天下,女人不能踏进戏园子半步。到了民国时期,情况有所好转,女人也能看戏了,但当时人的思想仍很保守——看可以,女人想上台演却是大大的不行,特别是男女同台,总被人认为有伤大雅——这其实是一种性别歧视,也是旧社会对京剧行业的歧视。好在社会在进步,京剧在民国时期最大的收获是培养了大批的女戏迷,有特别痴迷的,像电视剧“大宅门”里白景琦的妹妹。还有一些姨太太,即便目不识丁,也要拿本戏文来看,就像一种潮流、时尚,这一点张爱玲的一些作品多有提到。女戏迷们迷到极致就会不自觉地去学戏,学到一定程度肯定想上台过戏瘾。久而久之,舞台上出现了女演员。此外,一些梆子女演员也兼职京剧演出,京剧女演员的队伍在壮大。新中国成立后,女性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同时现代戏创排。现代戏较之抽象的传统戏更加写实,再用男演员来演现代戏的女性角色显然不行。此时,京剧女演员终于等来天时,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京剧女演员的出现、发展、兴盛可说是人心所向、历史的必然。如今,活跃在京剧舞台上的优秀女演员比比皆是。本期介绍的演员康静、姜亦珊、吴昊颐皆是巾帼翘楚,她们端慧大方,技艺不让须眉,在京剧的舞台上,把中国女性的美展现给世人??

12.以文化人薪火相传(演讲稿) 篇十二

鲍阿祥

各位评委,各位同仁,上午好!

我很赞赏我们的组织和这次演讲比赛,我很高兴能站在这里敞开我的心扉。

生活,除了工作之外,还有饮食起居,还有看书读报,还有想法思考,在此,我无意介绍电视剧《香草美人》,但它忠君爱国思想的典故,却已深深地印入了我的脑海。

我们在生活中,都学会了不少知识,也都掌握了不少各方面的技能,但却好像也都有一种叫做本领恐慌的感觉,这是为什么呢?我现在的回答是,我们的文化,来源于知识技能、却高于知识技能的文化,有了落伍。大家正在俗套地屈从着一般意义上的大众文化,慢慢地忘却着感化与引领我们的传统文化和社会文化,思想正在被一种混杂的价值取向渐渐地侵蚀。

心安理得、闲情逸致的生活,需要我们的心智和心志,但归根到底是需要我们不违背传统民族文化和现代社会文化。认同了民族就敬重民族,认同了社会就遵守社会,敬重我们民族的爱国主义,遵守我们社会的管理规律,这是一种文化沉淀,也是一种思想导向,但更是我们的一种道德底线。

可以说,阶级斗争是为了立党,经济发展是为了立国,文化进步是为了提高综合国力,使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

1民族之林。从2001年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06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010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2012年2月的《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到这次两会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提出要做文化强省的要求,我们不难看出,文化、道德、核心价值是我们现在必须掌握和必须践行的关键词。

作为参与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我们,政府公务人员,首先自身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同时,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作为参与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我们,政府公务人员,要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坚持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相配合,广泛普及道德知识和道德规范,帮助人们加强道德修养,把道德建设融于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之中,逐步完善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自律与他律相互补充和促进的运行机制,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更有效地引导人们的思想,规范人们的行为。

作为参与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我们,政府公务人员,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

2好建设者;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大力宣传和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我们践行文化,就是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我们践行道德,就是要树立鲜明正确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我们践行核心价值,就是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以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为精髓,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来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来凝聚力量、鼓舞斗志,来引领风尚、巩固思想。

13.雷锋精神薪火相传 篇十三

----实验小学西校区书法教育先进材料

近年来,实验小学西校区一直把书法教育作为一大特色培育点,可谓下足了功夫,尤其是校长杨秀萍以睿智的目光确立了文化立校的办学思想,默默昧昧营造书香校园,孜孜矻矻弘扬民族文化。

一、弘扬书法文化,凝聚民族精神

电脑时代的来临,千人一面的字母键盘书写功能成为一种新文化形式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汉字的书写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流淌于笔端的书写精髓在渐渐淡化。然而,书法艺术作为人类独一无二的文化瑰宝,博大精深,延续几千年凝聚着中华文明,也使世人为之惊叹。民族文化是凝聚民族精神的粘合剂,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不能丢掉民族文化,惟有传承和弘扬,因此,学校教育责无旁贷。这也正是我们大力开展书法教育的根本原因。

值得庆幸的是,《国家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育的若干意见》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明确指出了加强中学生写字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深化素质教育的一项战略工程,对于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有了政策支持,我们更坚定了深入开展书法教育的信心和决心。通过广泛深入的学习讨论,全校师生形成共识,确立“以字育德、以字促艺、以字益美、以字健身、书法育人”的书法教育指导思想,达到“认认真真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目标,体现“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特质,让校园翰墨飘香,让学生在一笔一画的练习中感悟艺术之美,养成认真细心的品质,锻炼持之以恒的毅力,培育昂扬向上的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让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我校始终把书法教育放在心上、摆在位上、抓在手上、贴在墙上。全员参与、全方位、全过程开展书法教育。

二、健全组织制度,培植书法特色

书法教育,贵在坚持,须有长远的战略设想和阶段安排,要有一整套的教学机制,才能保证教有成效。我校将书法教育列为重点实验课题之一,写入学校五年规划,写入学年计划。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主抓、中层领导、语文教研组长为成员的书法教育领导小组。制定一系列管理及奖惩制度,领导班子成员分包年级,责任到人,不仅把书法教育排入课表,同时每天下午用一节课时间全校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同一时间练字,一二年级练铅笔字,三年级重点练钢笔字,四五六年级重点练毛笔字,分层推进,分步训练,一步一个脚印,夯实写字基础。

三、教师书法训练,常年坚持不懈

书法教育,核心是规范,关键是教师。首先,思想渗透。提高教师认识水平。我校利用会议、播放书法教育影视光碟、邀请上级领导和书法界知名人士对全校教师进行书法讲座。从“字是人的第二张脸面”这个原始的话题开始,渗透书法思想,尤其是我们教师,承担着为人师表的历史责任,必须写好汉字,才能影响学生。同时,书法还具有修身、健体、静心、达意的功能,凡练习书法之人,其文化涵养深厚,气质高雅,在点画线条之间蕴藏着大千世界朴素的哲理,表达着写人内心涌动的情愫,楷书、隶书、行书兼练,或古朴典雅,或端庄清秀,或静谧安闲,或潇洒飘逸,追求“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窗外云卷云舒”的境界。

其次,舍得投入。每年学校都要派出教师到外地参观学习书法教育经验,凡是省市县举行的书法培训班,我校定派出教师参加学习。学校为全校教师购买毛笔、毛边纸、墨盒、墨汁、书画毡、钢笔练习本,用完用坏及时领取,满足练习需求。学校订阅书法类报刊杂志、购买书法字帖。同时学校购买大量毛笔、钢笔字贴放在图书室供老师们借阅练习。每学期,教师练习书法用品将近5000多元。

第三,强化培训。聘请书法家对教师进行书法培训。几年来,我校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力资源,聘请知名人士,到学校献艺,为教师做书法理论和书写技能培训。老师们在这些书法大家的感召下,默默积淀着书法文化,练就着书法技艺,笔耕不辍,践行着“日进有功”的校训。与此同时,我校利用本校有一定书法功底的兼职教师对全校教师分期分批进行培训,开展书法校本研修,从点横竖撇捺钩折提八种基本笔画入手,现场指导练习,更切近教师实际,教师在点画线条的练习中收获着快乐,体会着幸福,感受着艺术的魅力,主动投入练习,进步很快。

第四,搭建平台。坚持“三个一”书法练习工程。粉笔、钢笔、毛笔三笔字纳入教师考核。练就书写基本功。1.粉笔字周周练。每周一块粉笔字。在教学楼大厅展示,教师的字迹在大庭广众之下,让全校师生评头论足,大大激发了教师写好字的兴趣和决心。同时也给学生做出了榜样。2.钢笔字天天练。学校自行设计钢笔字练习本,每学期每位教师一本钢笔练习作业,每月展览检查一次,促进提高。3.毛笔字抽空练。学校规定每月每位教师要交一本毛笔字,纸张统一发放,书体不限,或创作或临帖,因人而异,进行展览评比,实行动态管理,强化目标考核。

四、坚守书法阵地,培养学生潜质

针对小学生特点,几年来,我校坚持以学科渗透书法教育,以阵地建设为载体,以竞赛活动为手段,以激发兴趣为重点,以培育优秀品质为目标,全员参与、全方位、全过程开展书法教育活动。1.写字教学,注重“双基”。

每周每班一节写字课,注重基本姿势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教师在写字课上,对学生的坐姿、执笔姿势,逐一指导,从八种基本笔画形态,到字的间架结构,笔画穿插搭配,运笔方法等写字技巧,教师一边讲解,一边书写示范。每节课最多只学习一种笔画,使学生牢固掌握写字方法,为练字课上的练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练字课上,悄无声息。

写字、书法教育,单凭每周一节写字课是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为了把写字教育引向深入,我校抓住校本研修课程改革的机会,重新编排了课程表,语文教师(班主任)辅导,领导分包级段检查指导,一周后再进行一次交叉督导,避免某一年级整体滑坡现象。已显现出出人意料的效果。通过查看,我们反思很多:

反思一:学生在练字时更真。

四五六年级同学用毛笔,三年级用钢笔,一二年级用铅笔,有的描红,有的仿影,有的临帖,有的在老师指导下练基本笔画,是那么认真那么投入,每个同学都有把字练好的强烈愿望,我们作为教师,就应该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最大限度的条件。

反思二:学生在练字时更专。

每天下午,领导班子成员不忍心打扰学生练字的气氛,悄悄的走进教室或隔窗相望,一幅幅专注的表情,顿使我们感到学生不是在练字,而是在炼心,在炼一种精神和气质。

反思三:学生在练字时更静。

每到一个班,都会发现,学生在练字时,教室里一改往常喧闹,是那样出奇的安静。仿佛听到笔在纸上走动之间,点画线条孕育之中,或运气发功,或神采飞扬的声音,让人感到一种潜在的力量在涌动,在升华。

反思四:学生在练字时更纯。仔细观察,当你看到一名同学练好一个字或一页字时,他们会自我欣赏一番,嘴上不说,脸上已洋溢着成功的喜悦,你看到的是一颗颗纯朴的心灵。反思五:学生练字,班风更正。

我们调查了几个班的几名同学,他们说,练字以来,有的同学中午到校就开始练字,班里状况明显好转,就连平时表现不好的同学,也文明多了。

3.“书画展台”,彰显魅力。

学校坚持文化立校,致力营造书香校园。为使师生书法水平不断提高,我们每年在师生中广泛征集书法作品,统一尺寸装入镜框,年年更新“书画长廊”,使更多的书法新人走入“书画长廊”。也许这些作品还很稚嫩,远远不能登上大雅之堂,但是,它是师生自己亲笔书写,耐看想看,课间课后,欣赏玩味品评指点。颇有孤芳自赏的韵味,却能吸引师生驻足观看,共同提高。4.学科作业,动笔不苟。

书法教育不是单一的书法教学,必须渗透到各科教学中。我校要求,从教师做起,板书、作业批语字迹必须规范做学生的榜样。各科教师必须对学生的书写姿势、书写技能认真辅导,达到“动笔就不苟,逢写必规范”。学校还制订出书面作业书写要求,每月检查评比展览一次学生作业,纳入教师量化考核。加大考试卷面分数比例,促使师生平时书写的规范。5.特长班里,人才辈出。

我校为满足对书法感兴趣的学生的练习需求,开设了钢笔、毛笔两个校级书法特长班,利用每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练习40分钟,分别由两名书法教师辅导。这些书法爱好者,身居书法专室,备受艺术熏陶,相互切磋技艺,在老师的辅导下,或仿影或临摹或创作,个个全神贯注,他们每写完一张字,都要悬挂起来,让老师和同学点评,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学校书法特长班从2008年成立之日起,到现在从未间断,培养了书法特长学生一批又一批。

14.薪火相传 国粹生辉(三十) 篇十四

80后青年京剧演员王岳凌近年来成绩斐然、颇受瞩目——2012年获得第七届中央电视台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花旦组银奖,今年更是凭借《勘玉钏》斩获第二届青年京剧演员(北京)擂台邀请赛花旦组擂主!

2012年,王岳凌正式拜荀派名家孙毓敏为师,而《勘玉钏》则是她拜师后学习的第一出戏,也是师父孙毓敏的代表作。王岳凌在开始学这出戏的时候,不太适应两个性格截然相反的人物之间迅速的转换,前面俞素秋悲愤自杀,马上下台换衣服,再上台立马就是活泼可爱的韩玉姐了,前后只间隔几分钟时间,人物的情感转换特别难拿捏。王岳凌说,是师父孙毓敏帮她转变过来,“我刚学完的时候自己练习,进入俞素秋的人物命运感觉悲悲切切、痛不欲生,直到自尽而死。马上换成另外一个人物角色,心里的压抑感总是不能马上转变过来。师父就陪着我不停地对着镜子练习,多磨几遍就转过来了。师父说:演员演戏就是要多变,这是一个量的转变,要多磨戏。我在她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王岳凌坦诚地说:“我虽然也下了不小的功夫,但师父对我要求特别严,如果没有她的严厉,我也不会有现在的成绩。”孙毓敏对艺术的执着与认真也影响着徒弟王岳凌。王岳凌说,每一次彩排,师父都从头盯到尾,一边看一边做记录,不光记王岳凌本人的不足,其他演员包括乐队的差错都会记下来。彩排后坐在一起开会点评,孙毓敏一一指出问题所在,还给其他演员作示范,“师父希望这出戏不光我一个人演好,大家都演好了这出戏才能好。我在排戏的时候,每一个眼神、每一句念白,师父都是一字一句地给我抠。在别的学生上课的时候师父也会让我过去旁听,让我多看多学荀派戏。所以我能取得好成绩跟师父的谆谆教导是分不开的。”

去年第二届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上,王岳凌的表现让所有评委眼前一亮。评委老师们说:花旦又出了一匹黑马!到今年擂台赛的时候,王岳凌更是让评委惊叹:一名青年演员的进步竟然如此神速,可见她背后下了多少苦功!王岳凌谦虚地说:“这次擂台赛给我这么高的分和肯定,很大原因是看我的进步很大,比去年的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有很大突破,并不是我真的有那么出色,我想更多的是一种鼓励。中国京剧研究所所长赵景勃老师看完我的戏后,对我评价5个字:后来者居上。对我特别鼓励,包括赛后很多艺术家都给我打了电话,尤其是我们李恩杰院长,他特别高兴,因为我算是他来京剧院以后一手培养出来的。‘52星’‘魅力春天’‘青年擂台赛’,每一个项目我都参加了。所以李院长说:院里所有项目捧出来的最优秀的就是我,对我非常鼓励。”王岳凌是一个很努力的演员,为了参加院里的项目,她一共排了4出大戏,排完后反响很好,也经常演出。王岳凌从一名刚毕业的小配角到现在逢年过节已经在长安大戏院有了自己主演的大戏,9月底中央电视台“空中剧院”将对她主演的《勘玉钏》进行录像。由于这两年王岳凌的努力和进步,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和擂台赛的好成绩,艺术家们的好评,北京京剧院推荐王岳凌报考中国戏曲学院第六届研究生班。目前,她已经通过文化课、专业课考试,正等待开学。

看着王岳凌成长的老师们对她共同的评价就是:她一直都在往前走,不停地进步,这也是她能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原因。而王岳凌谦虚地说:“我特别感谢李院长这么培养我们青年演员,没有他的支持就不会有我们展示的平台,也就不会有这样的成绩。是平台把我突出出来,给了我巨大的成长帮助。”相信这样一位不断进取的青年演员的未来会不可限量。

张凯:做事要有眼界 做人要知感恩

2013年3月15日,北京京剧院青年老生演员张凯,以一出神完气足的传统大戏 《珠帘寨》,拉开了第二届“魅力春天”全国青年京剧演员(北京)擂台邀请赛的序幕。

张凯,山东淄博人,出生于1985年9月18日,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工老生,宗余派、杨派。师从王世续、李甫春、李崇善、朱秉谦、李文才等老师。2009年10月9日,在北京拜著名杨派老生传人、叶盛兰之子叶蓬先生为师。现就职北京京剧院青年团。

《珠帘寨》一剧,是生行重头戏,不但重唱功,还要重靠把。张凯的扮相俊美、台风儒雅,杨派味道十足。他的基本功扎实,表演娴熟,大方得体,人物刻画细腻,极具艺术潜质。

说起这次擂台赛,张凯首先强调自己对于恩师的感激之情。“在开赛前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团排戏的任务很重,只能在晚上学戏。只要当天晚上没演出,我就到叶蓬师父家,大概八九点钟开始学戏,每次都要学到夜里一两点钟了。70多岁高龄的师父,每天都会坚持给我说戏,对我的唱腔尽心指导。这出戏里的人物李克用是前文后武的角色。向师父学习的同时,我还到李崇善老师处请教开打部分的路数。李老师也是不辞辛劳,经常从天通苑到剧院来指导我对刀、开打、下场的动作。李老师笑着说,‘唱念按照叶老师教你的,按杨派的唱。后面开打、下场我来帮你。”恩师们的这种情操让张凯特别感动,也证明老师对于张凯的喜爱之情。

这次擂台赛还有个小插曲。在比赛前夕,为张凯操琴的王福隆老师由于身体不适住院。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从没落过这出戏的秦勤老师二话没说,欣然接受了这个硬任务,最后演出获得圆满成功。对此,张凯说,“做人要知道感恩,没有什么是你应该得的,老师们对我如此用心,我就需要用加倍的努力来报答他们。”这次擂台赛张凯的进步是有目共睹,这些进步正是源于他勤奋地练习、扎实的功底和严肃的舞台作风,以及尊师重道的品格。

这次擂台赛在张凯自己比赛的同时,作为辅助配演还参加其他选手的比赛。张凯说这也令他受益匪浅。“通过擂台赛,既锻炼了自己,又可以观摩别人如何唱戏,与其他选手一起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比赛的结果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戏、排练、演出的历练过程。擂台赛的举办,对于自身的技艺是一种很好的历练。没有擂台赛,没有直接面对观众的检验,自身的毛病会显现不出来,自己的展现力也释放不出来。正所谓百看不如一练,百练不如一演。”

张凯很喜欢在舞台上去塑造每一个不同的人物形象,无论是李克用、沈复,还是刁德一;为此他一直对剧院的领导心怀感激。“首先我很幸运在北京京剧院工作。我的很多同学在全国各地的剧团工作,他们都很羡慕我,他们一年也参加不了几次演出。而我们北京京剧院青年团的演员每年排练计划、演出计划很多,每年少说也要参加150场以上的演出。在这个剧院里,领导们为我们年轻演员创造很多演出的机会。我们演出锻炼的机会多了,成长就会很快了。”张凯刚进团的时候跟其他年轻人一样,也是从龙套开始,给别人当配演,慢慢也能唱上一出自己的大戏。“我最得益的地方就是积累了大量配演角色的舞台经验,我进团到现在参加过100余出戏的排练演出。对于大活小活,都是认真对待。我特别珍惜配演的机会,我就是想,不论演什么,只要能让我演,我就要演得出色。为自己唱戏积累各方面的经验。”

nlc202309040629

老师们的舞台提携也是累积舞台经验的重要方法。“我还有幸与许多著名的京剧艺术家合作,受益匪浅。比如《珠帘寨》这个戏就为杜镇杰老师配演过程敬思,通过看他们在台上的展现与感觉,自己再去演时就会有更多的体会。同台演戏跟台下看戏的感觉又不一样。对于提高自身的经验特别有帮助。”经常参加配演,也让张凯格外忙碌。

“有人问我这样累不累?我不觉得。年轻人受点累或吃点苦是应该的。我这个人不喜欢走捷径,我更享受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走捷径不如脚踏实地丰满,得到的价值也不一样。我可能走得慢一点,吃力一点,碰到的坎坷多一点,受到的困难多一点,但是我经历了。这对于我自己是一笔财富。人生的这些坎坷和困难,对于我们这些在艺术上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的年轻人来说,是好事。好多事情欲速则不达,需要我们有一种平和的心态。”

“我宁愿受苦,我可以在苦中寻求甜的味道,这样我更能体会到甜是什么味道。”这是张凯自己说的一句话,也是他的座右铭。

张凯,这个80后的年轻人,在同龄人“唱歌喝酒打台球”的时候,将自己的业余时间用来看书、听老京剧艺术家们聊天、收藏扇子,学习书法绘画……他说:“做事要有眼界,心胸要宽,眼界要广;做人要感恩,要真心待人。”这样的人,我们相信他的前途不可限量。

刘明哲潇洒率性一小生

我采访过许多人物,不得不说,大多数被访者都爱粉饰自己的过去。但刘明哲则不同,他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直率,他对曾经的年少轻狂与脱略形骸并不讳言。恰恰相反,他对我说,年轻学艺时,曾对从事京剧这个行当感到迷茫,甚至差一点就改行了。

浪子回头,后来居上

与刘明哲一道回忆学艺之路,大有浪子回头金不换,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意味,十分励志,听来既真实,又亲切。

刘明哲的姥姥是一位地道的戏迷,儿时刘明哲总是跟着姥姥一块儿看戏。久而久之,父亲就说干脆让孩子学个一技之长,去学京剧吧。正好刘明哲的姑姑是天津艺校的老师,刘明哲就去天津艺校学戏。因为相貌俊逸,嗓子条件好,又能准确地找到小嗓的发音位置,所以一上来他学的就是小生。如此学了两年,刘明哲11岁,恰好中国戏曲学院附中明星班招生,刘明哲以一出《罗成叫关》考进了明星班。他入科之后,很快成了科里红,常常做主演。但十五六岁时,倒仓后一个字也唱不出来。那段日子刘明哲茫然若失,心灰意懒。有时去外面借酒消愁,或者干脆去拍戏,将功课都怠慢了。

坐科七年,临毕业时刘明哲的嗓音又回来了。但他此时心生浮躁,象牙塔外充满了诱惑,他可以有很多选择,京剧这条出路有什么意思?他准备考大学时,就琢磨着考北京电影学院或者中央戏剧学院,从此改行。但他看身边的朋友,很多去报考中国戏曲学院,就想也考个试试吧。他也没花钱报文化课的补习班,文化课一点也没复习,就说如果这回考上了还吃这碗饭,考不上就改行。结果刘明哲文化课考试成绩正好过线3分。

别看文化课成绩打的是擦边球,专业课考试刘明哲可是以全国小生行当第一名的成绩进去的。他总结大学四年:第一年蒙着过的;第二年谈恋爱;第三年拍戏,签影视公司;第四年到练功房里练功。让刘明哲有所转变的是他既尊重又喜爱的张春孝老师。因为他总是逃课,有一天张老师忍无可忍,碰见刘明哲的发小方旭,怫然色厉:“刘明哲不上我的课,还想上谁的课?”

话传到刘明哲耳里,他也很触动。由于学业荒废,刘明哲吃着老本儿,近两年的成绩在中下游水平。他心里说,他是第一名考进来的,还要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是,大四这一年,他每天早早起来去练功房里练功,天天如此,果然后来居上,以小生组第一名的成绩毕业。

擂台赛给我一个机会

毕业时老师、朋友给刘明哲推荐院团,刘明哲说:“听说北京京剧院是唱骨子老戏的地方,特别注重传承,我既然来到北京,就该去北京京剧院唱戏。”经过一番周折,刘明哲终于进了北京京剧院。在一团,因为有师哥包飞在,所以刘明哲能唱的戏很少。有人劝他调到其他团去。但刘明哲觉得本院别的团的小生和自己年龄相仿,水平相若,还不如在一团。这里氛围很好,虽然唱戏不多,但能跟师哥包飞学不少东西,很有裨益。事实证明,刘明哲的眼光确实看得远,这几年他进步明显。2012年,包飞调到青年团任副团长,刘明哲则接过师哥的担子,成为一团的主演。

2013年,刘明哲参加第二届青年京剧演员(北京)擂台邀请赛,所演剧目是《群英会》。刘明哲说:“《群英会》之前在外地演出过一次,所以擂台赛就报了这出戏。《群英会》可以说是小生行当分量最重的一出戏了。戏里角色众多,演员也多。但报了之后,团里的师哥师姐、老师朋友都很支持我,说:‘明哲,只要你报了我们就陪着你演。’我非常感动。”

《群英会》这出戏,刘明哲上学时跟着萧润田老师学过。这回比赛,他把老先生请来指点一二。除此以外,排练时王金璐老先生也过来给饰演鲁肃的杜鹏老师指导,提提自己的意见;马长礼先生同样亲临,给饰演诸葛亮的演员张澍老师说戏。见到这些老先生刘明哲特别兴奋,他不无感慨地说:“这些老先生走路都有些费劲了,还在时时刻刻想着我们这些年轻人。你真能感到那种薪火相传的精神。”

在台上表演时刘明哲非常享受,他没把这次登台当作一次比赛。“对于小生来说,能演一次《群英会》太不容易了,机会难得。我现在还很稚嫩,驾驭周瑜这个人物是最大的挑战。”刘明哲说道,“我特别喜欢在某个时间段什么事也不做,就研究一出戏,然后把它好好地演一遍。擂台赛给了我这个机会,来年的擂台赛我还要参加,再选一出好戏,让自己有一个提高。”

丁芸芸:刀马夺魁,前途无量

2013年3月27日,第二届青年京剧演员(北京)擂台邀请赛,三位武旦和一位青衣登上擂台,其中武旦演员丁芸芸以《八仙过海》获得当天最好成绩。综合分高达97.583,并最终摘下刀马、武旦组的桂冠。

专家评委点评:丁芸芸扮相俊美,专业条件较为全面,基本功扎实,声音宽亮,唱功较好,身段工架较为规范,武打干净利落,台风大气,舞台表演及与观众的交流较好,很有发展潜力。

nlc202309040629

艺术小女孩的京剧之路

丁芸芸出生在华夏九州之一的历史名城——青州。父亲是京剧小生演员,在山东省青州市艺术剧院任副院长。因此,丁芸芸自小受父亲影响,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十分浓厚。不仅如此,她从上幼儿园时就表现出对艺术的颖悟力,参加了一些如少儿歌唱比赛的艺术活动,并拿了不少奖项。

父亲也感觉到这孩子在艺术上的天赋,恰巧当时山东省潍坊市京剧院正在定向招生:天津戏曲艺术学校为其代培学生,中专毕业将回潍坊市京剧院工作。父亲决定让孩子考考试试.最终丁芸芸顺利考入天津戏曲学校学习。但由于参加考试时丁芸芸是以《打龙袍》和《钓金龟》中的老旦唱段参试,进了学校后,老师们一看她扮相灵秀,更适合演花旦,就把她调到了花旦组。可当时芸芸年龄还小,不明确京剧旦角用小嗓的发声位置,但她的基本功脱颖而出,是武旦行当的可造之才,于是她便开始了武旦剧目学习。就此,丁芸芸走上了武旦艺术之路。

在中国戏曲学院的本科四年,丁芸芸深受谯翠蓉、田冰、阎巍等老师的亲授。丁芸芸说:“京剧讲究口传心授、言传身教,老师们说戏都非常认真和辛苦。刀马、武旦这行重武打,像谯老师,教我时已年过六旬,很多戏里的动作仍亲自示范,让我记忆犹新。”

2011年,丁芸芸来到北京京剧院工作。她说:“北京京剧院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温暖。”院领导十分重视年轻演员的培养,经常组织青年演员座谈会,关心我们的成长;团领导、同事也不时给我们帮助;院里还请来叶红珠、赵乃华、张逸娟、王梅等多位名家给我们艺术上的指导。”丁芸芸深有感触地说,“京剧院给了我们很多的机会、很大的成长空间。刚进剧团半年的青年演员有这么好的平台、有机会登台演出、参加‘魅力春天擂台赛’担任主演,展现自己,这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此次擂台赛丁芸芸的参赛剧目是《八仙过海》,这出戏需要演员众多,据丁芸芸介绍,台上台下,从排练到演出,幸有前辈老师们帮衬。这些前辈都是国家一级演员,他们甘当绿叶,和她这个初出茅庐的演员一同登台,这对她来说是莫大的荣幸和鼓励,也无形中提高了她对京剧舞台艺术的领悟力及武旦表演艺术水平。

擂台赛促进成长

《八仙过海》这出戏丁芸芸初学于大学期间,由田冰老师所授,这给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到了北京京剧院后,团里又请叶红珠老师给她指点,使其得以进一步提高。丁芸芸说这出戏的难点在于:其一,有文有武,十分全面。戏中包括了两段“唱腔”“舞绸”“对剑”“逗仙”“把子”、“出手”等等。其二,斗中有逗,表演尺度尤为重要。金玉仙子和八仙边逗边打,并非真的动手,以命相搏,所以分寸的把握要准确,所谓技不离戏、戏不离技、技戏结合。比赛时丁芸芸印象最深,也是最让她感动的是,叶红珠老师身体不太好,但自她赛前化妆时起就一直陪着她,帮她把关,直到比赛落幕。参加第二届青年京剧演员(北京)擂台邀请赛,丁芸芸以《八仙过海》参赛。她回忆说2012年第一次参加擂台赛时,参赛剧目也是《八仙过海》,当时曾留下些许遗憾,因此这回她想把最好的状态展现给评委和观众。她记得比赛前团长对她说:“不要想得高分,拿擂主,只想把这出戏演好,比之前的自己上一个台阶,把最好的精神面貌展现给老师和观众就是最大的赢家。”

采访到最后,丁芸芸说:“比赛名次已经不重要了,擂台赛是一个珍贵的交流平台,它给了我们一个与各地院团、同行间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机会,能够让我们共同探讨如何把京剧艺术发扬光大,这对我们新时代的京剧人来说是莫大的财富。”

15.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篇十五

在“两学一做”系列活动中,要求党员同志每月观看一个红色影片,我观看《地雷战》、《地道战》、《红星闪闪》、《建国大业》、《孔繁森》,深深感触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

孔繁森,1944年出生于山东聊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18岁参军,在部队干了7年,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请人写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刚到西藏,他又写下“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以此铭志。

孔繁森为了结束尼木县续迈等3个乡群众易患大骨节病的历史,他几次爬到海拔近5000米的山顶水源处采集水样,帮助群众解决饮水问题;他每次下乡时都特地带一个医疗箱,工作之余就给农牧民群众认真地听诊、把脉、发药、打针。1992年,拉萨市墨竹工卡等县发生强烈地震,孔繁森在羊日岗乡的地震废墟上,还领养了3名藏族孤儿。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无私奉献的精神。他放弃了舒适的生活,不远万里来到西藏,把自己的身心都投入到了西藏的建设中去。身为一名党员,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了党的根本性质。从孔繁森这一名党员干部的身上,折射出了党无私奉献的光辉。

他为了制定把阿里地区的经济带上新台阶的规划,专门带领有关部门,亲自到新疆塔城进行边贸考察。可当他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

16.代代相传的雷锋精神。马玲演讲稿 篇十六

雷锋精神代代传

临朐县杨善初级中学

初二六班

马玲

(指导老师:赵丰伟)

雷锋精神代代传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雷锋精神代代传》。

因为一滴滴水珠的折射,所以有了天边彩虹的美丽;因为一个个音符的韵律,所以有了耳边乐曲的悠扬。因为那些敢于平凡的生命,所以有了当今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在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中,涌动着无数奉献着的面孔。看,人们将会永远铭记的英雄,我们的好榜样---那就是雷锋!

雷锋,他的出身并没有多么耀眼,但他的精神却影响了几代人。雷锋在日记中写到: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融入集体才会有力量。我们活着,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

驿路梨花处处开,雷锋精神代代传。斗转星移,移不走雷锋精神的灵魂;岁月流逝,逝不去我们的热情忱!

在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上,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平凡但却伟大的身影:

胡忠、谢晓君夫妇,两位伟大的老师。为了在西藏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放弃了原来的工作,毅然地走进福利学校。虽然生活简朴、条件恶劣,但他们仍然坚持着,把爱和知识灌注到每个无助的孩子身上,圆了他们的求学梦。

“最美妈妈”吴菊萍,在携带着生命的危险呼啸而至时,没有犹豫抉择的空间,她伸手接住了从十楼跌下的女孩——仅仅出于一种母爱的本能。

像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在我们的校园里,也涌现着许许多多的雷锋。同学们之间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事例数不胜数,为了班级做好事的身影随处可见......在他们身上,我们感受到了雷锋的气息,感受到了温暖。这也正告诉我们,无私奉献的雷锋精神正在我们的校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让我们时时以雷锋为榜样,处处留下“活雷锋”的足迹。也许你一句不经意的话语,就能打开他人的心扉;也许你一个不起眼的动作,就能为他人带来一片和谐......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线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岗位上?我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雷锋精神必将在我们身上延续!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吧!用我们的满腔热忱共唱一首雷锋之歌,让雷锋精神永驻我们的校园!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临朐县杨善初级中学

初二级六班

马玲

(指导老师:赵丰伟)

上一篇:青年员工安全生产管理培训复习题下一篇:太仓市沙溪实验中学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德育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