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医院评审工作总结(精选11篇)
1.三甲医院评审工作总结 篇一
医院评审工作总结
一、医院基本情况
医院是托县唯一集医疗、急救、康复、保健、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医院总建筑面积近五万平方米,医院环境优雅、建筑别致、交通便利,医院编制床位200张,开放床位400张。设有新生儿监护无陪病房与ICU,手术室为层流洁净手术室。病房设施齐全,中心供氧、中心吸引、中央传呼、太阳能热水供应,空调、电视机、电话及其相应的医疗设备均设其中。医院设临床医技科室22个,现有在职职工48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18人,有高级职称卫技人员20余人,中级职称卫技人员100余人。拥有德国进口西门子双排螺旋CT机、l OPen0.36T核磁共振、DR、500mA电视胃肠机、GE彩超、日本富士能W88FD电子胃、肠镜、法国ABX全自动血球计数仪、丹麦雷度血气分析仪、日立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产乙肝DNA扩展仪、超高倍显微分析仪、美国产经颅多普勒等约200余件性能优良的大中型设备,并能成功开展100多项国家要求和诊断及治疗的技术项目。开设了24小时“120”医疗急救电话,并为县内外产妇提供免费接送,向所有病友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医院先后被有关部门授予“六好文明医院”、“护理工作先进集体”、“江西省用户满意服务”、“江西省用户满意企业”、“江西省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第七、八、九届江西省“文明单位”,全市“防治非典工作先进集体”、“市卫生科技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创建活动开展情况
2008年初以来,我院根据省卫生厅和市、县卫生局的统一部署,严格按照《江西省第二周期医院评审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江西省医院评审标准》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始终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20字方针,认真开展医院评审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将创建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全院动员,着力营造医院等级评审活动氛围。首先加强了医院评审工作的组织建设。我院领导班子把这项工作摆上了重要的议事、干事日程,多次召开院长办公会、院务会专题研究医院评审工作,成立了医院评审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院领导班子成员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了办公室。同时实行院科二级负责制,签订开展医院评审工作责任状,科主任、护士长为第一责任人,科副主任、副护士长及相关人员为第二责任人,做到标准掌握,分工明确,任务分解,责任到人,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并制定了《医院评审工作奖惩办法》,确保各项创建工作任务的落实。二是开展了医院评审工作的宣传教育。通过院务会、院周会、职工大会,对我院开展医院评审的有关工作进行了动员布置。各科室认真学习方案,掌握评审标准,统一行动,强化实施。医院在每周的周会上都做到了工作总结有创建的内容,工作布置有创建的要求,工作督查有创建的安排,医院文化建设营造创建的氛围。我院通过院刊、宣传栏、标语等方式多渠道对开展医院评审工作进行宣传,通过宣传,增强了干部职工的创建意识,强化了工作责任感。
(二)对照标准,逐条实施,全面落实医院等级评审各项工作任务 一是强化了医疗质量管理。为切实加强医疗质量管理,防止医疗事故和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我院主要采取了以下有力措施:一是严格贯彻执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以及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做到依法执业行为规范,二是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的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和制度。成立了医疗质量、病案管理、药事管理、医院感染管理、输血管理等专业委员会,建立了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三查七对制度、传染病报告登记制度、医疗技术准入管理制度、医疗文书书写质量监控制度、病案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护理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制度等系列管理制度,做到了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加强了卫技人员准入和医疗技术准入管理。医技人员都具备相应执业资格,对不具备执业资格的人员不得从事相应职业。各科室开展的医疗新技术(项目),必须在实施前组织科室医护人员进行充分的讨论和科学论证,将讨论意见呈报院科教科,由科教科报分管院长,同意后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卫生行政部门作出综合评估和行政许可后实施。四是狠抓了病历质量管理。住院医生严格按照江西省《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实施细则和医疗文书书写要求,抓好每份病历的书写质量,科主任、护士长对科室的每一份运行病历都进行认真审阅,把好了病历的基础环节、中间环节和终末环节质量关,病案质控科每月进行一次病案终末质量检查,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每季度组织一次全院医疗文书书写质量检查评比,并及时通报检查评比情况,兑现奖惩。通过层层质量把关,病历合格率100%。五是加强了医院感染管理,开展了医院感染常规监测,医院感染率控制在3%以下。六是加强了护理质量管理,严格执行护理程序,落实各项护理措施,护理工作有计划、有培训、有制度、有考核,有计划选送护士进修学习、参加各种学术会议,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传、帮、带的方法,提高了整体护理水平。七是加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建立健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组建了应急医疗救治队伍,进行了适时演练,配备了必需的抢救器材和急救药品,提高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八是积极实施“科技兴院”战略。我院在积极推广科技兴院的同时,重视以人才培养为重点,每年投入近50万元,派出医务人员分赴北京、上海、南昌、赣州等地进修深造,培养了一批德才兼备的医技骨干和学科带头人。九是加强了临床用血管理。规范了血液出入库记录,完善了输血检验项目,严格掌握临床输血指征,履行审批手续,成分输血率达100%以上。十是加强了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按规定配备了消防设施,毒麻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易燃易爆物品管理有序,措施到位。十一是制定了抗生素分线分级管理规范,全面实行抗生素三线、三级管理,规范了抗生素的临床使用原则,切实防止抗生素滥用,真正做到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十二是加强急诊科能力建设,做到专业设置、人员配备合理,抢救设备设施齐全、完好。急诊科医务人员相对固定,值班医师胜任急诊抢救工作。实现急诊会诊迅速到位,急诊科入院、手术“绿色通道”畅通,提高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由于上述措施的落实,医务人员做到了在接诊病人时有医疗安全的动机,检查病情时有医疗安全的认识,分析病情时有医疗安全的思维,诊断病情时有医疗安全的手段,治疗疾病时有医疗安全的措施,书写病历时有医疗安全的保障,从而杜绝了医疗事故及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二是提升了医疗服务水平。为营造一个良好的医疗服务环境,我院切实加强了医院软硬环境建设,经常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教育,实行全院微机联网“一卡通”服务,实现了门诊、挂号、批价、收费、发药一条龙服务,将原本就医5个流程减少2个流程,有效地缩短了群众就诊排队等候时间;设立了优质病房,在门诊部、住院部设立了导诊台,各科室均设立了便民站,制定了切合科室实际、具有科室特色的便民服务措施。为规范医务人员服务行为,在全院开展了“三接告知”服务和规范文明用语活动;开展了“星级护士”评比活动。医务人员做到了语言文明、态度和蔼、着装整洁、服务规范。为尊重病人对疾病的知情权、对治疗方案的参与权,一些特诊特治、创伤性诊疗和医保、新农合病人高额自费项目等诊疗服务都落实了病人书面知情同意书,知情同意率达100%。医院各科室内标识牌指示明确、醒目、整齐并做到了亮化,方便了患者就医。医院食堂进行了整顿和完善,食堂工作人员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法》的要求,持证上岗,着装规范,膳食供应确保了质量,符合卫生要求。住院病人饮食知晓率达90%以上。严格执行了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各项收费符合规定,价格合理。实行了医疗费用一日清单制,建立了医疗服务信息公示制度,在门诊候诊大厅公开了医务人员身份、常用药品价格、主要服务项目及收费标准、专家门诊日程安排等,由于医院的硬环境优化、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医务人员医疗服务态度的改善,使病人满意度达90%以上。
三是营造了优美的医院环境。我院切实加强了医院的环境整治工作,对绿化、净化、美化、硬化、亮化等工作常抓不懈,在布局上坚持因势利导,以绿化为主,做到点、线、面结合,乔灌、花木结合,坚持栽大树、搞大绿,绿化大环境,美化小环境,形成一处一景。在效果上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树荫连片。在净化方面,加强了队伍建设,聘用了保洁公司清洁工专职负责院内环境卫生管理;建立健全了院内环境卫生管理规章制度,强化了环保设施建设,医院环境整洁美观,窗明几净;在美化硬化方面有规划,科室指示图悬挂统一规划,办公室清洁明亮,物品摆 放整齐,医院职工捐资雕塑了一座白求恩像,安装了霓虹灯,美化了环境,硬化了水泥路面。医院各诊室、病房通风良好,空气清新,营造了一个优美的医疗环境,给患者宾至如归的感觉。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院自开展医院等级评审工作以来,服务质量显著提高,病人投诉明显减少,安全意识明显加强,医疗安全得到了进一步保障,两个效益明显增长,病人满意度达90%以上,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重点专科建设有待加强,医疗医技水平和服务还须不断提高,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就医需求。
2、人才队伍梯队结构还不很合理,高学历、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紧缺。
3、医院的部分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或还没有真正得到有效落实。我院医院评审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和人民群众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领导,精细管理,再添措施,提升服务,把卫生系统效能年活动与医院评审有机结合,以对党、对人民、对医疗卫生事业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只争朝夕的工作态度,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不断推进医院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不断开创医院工作新局面,把我院建设成为名符其实的二级甲等品牌医院。
2.三甲医院评审工作总结 篇二
根据《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科技创新奖奖励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 对形式审查合格的2010年度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科技创新奖推荐项目组织专家进行初审, 经过从800多位专家组成的专家库中抽取的24位医院管理教学、科研和管理实践专家的评审, 有55项通过初审。
终审将于2010年10月29日-31日进行。
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科技创新奖评审委员会办公室
通讯地址:北京市南三环东路27号院芳群公寓6号楼203室 (邮政编码:100078) 。
联系电话:010-87677703转8806
传真:010-87677821
3.医院评审系统集成办公平台研发 篇三
关键词:医院评审 集成 办公平台
中图分类号:T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a)-0049-01
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信息中心一直从事医院医疗相关的软件开发与实施并且已有显著效果。1998年初~2010年9月,该院信息管理系统一直使用由信息中心自主研发而成的,在各医院频繁更替医院信息系统的大环境下,该院十多年持续沿用自主开发的医院信息系统实为罕见;2010年9月底~2013年6月初,医院信息系统由招标引进软件公司的产品,后由于等级医院评审中诸多要求不能快速实现,加之HQMS上传又有新的需求,医院于2013年6月7日下午开始使用由信息中心自主研发的医院信息系统,新系统上线不到一个月,所有上传HQMS数据达标,系统使用至今已得到医院相关部门及主管部门的好评,因此在计算机软件开发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省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现医院评审系统集成办公平台在原有办公系统的工作基础上,借助本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充实、完善办公平台的应用。
1 医院评审系统集成办公平台具体研究开发内容
等级医院评审所有材料存储到数据库。等级医院评审所有材料按整理过程及提供方式等可分为静态与动态两种,静态资料是已成型不会发生变化的,如科室成立、人员任免等文件、相关科室及人员证书等,这些通过扫描上传到系统相应的目录中;动态资料是随时间变化也在不停地变化而渐增,如值班记录、考核记录、不良事件的报告、投诉受理、满意度调查等等,实现等级医院评审所需材料动态更新,不同条款相同资料共享,不需重复建档。
实现评审三级责任落实。承办科室、督办科室、责任科室定期动态分析问题,责任科室对照标准随时自评。对于动态资料,按渐增的时间又可分为每日、每周、每月、每季度等,督办科室根据分类可随时查阅相关部门有无按时上传资料,并给予相应的提示信息。
实现外聘专家可以不到医院,网上对医院评审资料审查。常规等级医院进行评审之前,医院都会请外聘专家进行模拟查看资料的准备等情况,一是增加外聘专家车马劳累之苦,二是外聘专家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限定的范围地点内完成相关内容查阅,三是医院也要相关从多部门的人员跟从,往往限于地点、限于时间等原因会有诸多材料没能仔细斟酌。
结合等级医院评审条款中的PDCA要求建立相应的管理子系统。借助医院评审系统集成办公平台的研发,建立相关的办公子系统,让医院信息化工作更深入、更细微,进一步推进和发挥信息化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取消医院各科室手工报告资料,办公子系统实现手机移动办公功能。医院评审系统集成办公平台将医院各部门报告的申请、审批等工作通过终端电脑、手机、平板等在网上进行,减轻人员的往返劳累,办公也不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2 本项目研发方法与流程
对本项目要实现的各个功能进行详细分析,并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对整个软件系统进行设计,如系统框架设计、数据库设计、数据安全措施等。医院评审系统集成办公平台研发,通过进行网上注册、登录身份的识别及文件的加密传输,完成文档的上传、签收及意见反馈,由角色管理分配相关人员访问菜单的权限,实现网上申请、审批流程。
项目在投入实施前要完成诸多的测试:首先开发过程中,开发人员要完成最初的原始测试,对单个模块中的每个菜单、每个功能按钮、保存好的每个数据等等都要一一重复多次操作,检查每个数据是否正确。其次,安排专门从事测试工作的人员进行逐模块、逐功能的深层测试及全平台整体测试,认真校验每个操作得到的数据与实验数据是否一致,对于测试中发现的问题测试人员及时反馈给开发人员,开发人员对程序进行调整更新升级后,测试人员对更新的程序再次进行上重复操作演试,确认更新的问题明确解决到位为止。最后,进行功能应用层面的用户参与测试,同样对测试中出现的问题处理办法跟模块测试中一样,多次反复N次后方可计划安排试运行,在测试过程中涉及功能模块变更与调整的内容,也在该测试过程中得到解决。
3 医院评审系统集成办公平台研发展望
将评审标准要求融于日常工作,提高医院内涵。医院评审系统集成办公平台研发要实现网上文件的上传、签收、意见反馈及通过掌上设备随时随地完成相关的申请、审批工作,让平时繁琐的工作在无纸办公系统中有效进行。
提高医院各科室及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及协同能力。医院评审系统集成办公平台研发为医院管理部门与一线科室、院领导与员工之间架起了无形直通的桥梁,让联系沟通无时无地不在,不仅为医院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更使迎评工作有效实时进行,同时通过掌上终端(如手机)随时随地进行网上申请、审批工作,工作场所与时间不再受任何牵制,由因特网将办公场地移出医院甚至全国、世界各地。
实现无纸化、移动办公节约人、财、力。医院评审系统集成办公平台研发以减轻各医院迎评时众部门疲于资料的突击筹备,让迎审工作体现在平时的日常工作的点点积累,并按时进行文档的上传、签收、反馈,使管理部门督查承办部门的工作进度一目了然,避免人员的往来奔波,迎评工作在无纸化办公中循序渐进地进行。
4 结语
目前医院评审系统集成办公平台开发、测试工作已全部完成,现在医院各部门运行之中。所有医疗机构都有面临等级医院评审不同级别的自评、测评、复评检查,而为迎接相关的检查必须进行资料准备工作,同时迎接相关检查也是医院自身发展的能力的一个展示,医院也竞相需要将自身优秀的一面能充分地展示给相关检查部门与社会。总之,医院评审系统集成办公平台适用于所有医院迎评与办公自动化的需求,而目前的医疗机构中绝大部分都没有这样的应用平台,该平台的推广必将对医院的社会、经济效益带来不可估量的增值。
参考文献
[1]陈先芳.浅谈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平台开发与组网技术[J].电子世界,2014(6):93.
[2]孙斌,杨伟国,朱海燕,等.基于信息化手段的医院后勤综合调度平台一体化建设[J].中国医院管理,2014,34(4):79-80.
[3]陈江飞,朱素燕,徐萍.我院药品使用权限的信息化管理实践[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4,30(4):308-309.
4.二甲医院评审的总结 篇四
关于二甲医院评审的总结
自从2010年7月周院长动员全院开始迎接二甲医院评审团以来,我们急诊科就开始积极应对,以万分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评审工作中,严格以二甲的要求来规范我们的日常工作,尽自己的最大力量投入到全院的建设中,加班加点,通过大家的努力,最终于今年10月二甲评审全面通过,在分享喜悦的同时,回想二甲评审工作的点滴,感触颇多。
通过二甲评审对于我们来说,既是机遇已是挑战,既激动又迷茫,创建二级甲等医院是我们几代人的梦想,是前辈们未完成的夙愿,已是我院跨域式发展的必然要求,已是全县40万人民对我们医疗人的最低要求,没有现成的模板,只有一本薄薄的评审标准指南,集智慧与胆识与一身的现任院领导,不顾连日工作的劳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到兄弟医院参观、学习、复制二甲资料,又多次请遵义医学院附院、地区医院的专家来院亲自指导、并提出宝贵的整改意见,正是这样一点点的积累,我们有了创建二甲的框架,使单纯的创建二甲标准指南丰富、充实起来,为我们每一位职工指明了创建资料的方向,从迷茫中解脱出来,晓得要什么、该做什么。
在这1年多的积极准备中,我们急诊科从点点滴滴开始坐起,比照评审标准,一点一点的做好,不学不知道,学了吓一跳,原来,二甲标准是那么的细化与全面,要求大量详细而全面的资料,其实很多资料都没有,而这些工作平时都是做了的,只是没有规范的记录下来,认识到这点我们从最基础的资料开始总结、归档,以前好的方面继续发扬,不好的方面我们积极改进。
在急诊科内部首先我们从每一位人员的思想意识开始抓起,在科内开二甲创等专题会,给大家宣传二甲的重要意义,让大家意识到上二甲不光是院方的事情,是我们每一个在院职工的事情,上不上二甲牵扯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利益,上二甲是我们每一个人必要职责和荣誉,人人都是二甲的参与者,人人都是二甲的评审员,创建过程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经过鼓动,我们急诊科的每一个人都把自己的热情释放了出来,创等热情空前高涨,大家恨不得一天有48小时,没有节假日、没有懈怠、没有抱怨,只有大家的努力、勤奋、没日没夜的玩命工作,在平时的工作中更加认真细心,深刻领会周院长的热爱自己就是热爱医院,热爱患者;对自己负责就是对医院负责,对患者负责,在困乏时想到领导那忙碌的背影、那催人上进的话语时,困意到了九霄云外去了。
其次我们从各项规章制度做起,制度是规范工作人员的最好措施,我们努力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以前有的再继续改进,没有的我们马上从头做起。经过我们的努力,创建、规范了病人检查陪护制度、120来电记录制度等一系列原来没有、不规范的制度,现急诊科各项规章制度、各项职责已完善。
制度有了,创建二甲的资料有了,可我们还是感觉差点什么,总觉得工作作风与工作态度与创等前没什么两样,我们又陷入了迷茫,在关键时刻,我们的李院长一语道破天机,把我们从迷茫中解脱出来,将二甲评审标准转化为我们的工作习惯,是啊,多么精辟的一句话啊,这句话导出了二甲评审工作的现实意义,已是二甲评审工作的精髓所在,你只要将标准形成一种习惯,潜移默化到骨子里,举手投足间尽显规范,还有什么创不过的,什么规范医疗行为,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爆炸患者的合法权利,那不就是在完成工作的同时就已实现了吗,还用得着刻意去追求吗。
5.医院评审工作交流材料 篇五
一、基本情况:
沧源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53年,是全县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为一体的二级乙等综合医院,也是沧源县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定点医疗机构,承担着全县17.9万人口及缅甸佤邦近20万人口的医疗卫生及急救工作.1998年被卫生部评定为二级乙等医院,2000年创建爱婴医院,同时也是临沧市卫生学校定点实习医院,医院占地面积19980平方米,业务用房面积19234.8平方米。设有内
一、内
二、外
一、外
二、妇产、感染、急诊、民族医药、影像、检验等28个业务科室及职能科室。现有职工248名,其中正式职工159人,返聘老专家6名,非在编合同制职工89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编制病床200张,实际开放病床250张。拥有东软螺旋CT机、西门子DR数字X光机、500mA数字胃肠X光机、彩超、全自动血生化分析仪、微生物药敏鉴定和分析系统、全自动血液培养箱、二氧化碳培养箱、腹腔镜、血液透析机、麻醉机、电子胃镜等一批大中型高精尖诊疗设备。2012年医院门、急诊就诊108906人次,出院5791人次,住院手术1474人次,病床周转率81.21%,平均住院日10天,全年完成业务收入2695.72万元,其中药占比29.28%,艾滋病西医累计入组641人,在治503人,中医入组220人,在治153人。经过60年的建设和发展,医院基础建设设施不断完善,就医环境不断优化,管理不断健全,医疗技术及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已初步建设成为“园林式”、颇具“人文”气息的现代化医院。
二、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目标责任
1、建立“等级医院办公室”。成立了以业务副院长任主任,医务科主任为副主任,抽调相关科室人员为成员,下设办公室,按卫生部会议内容依照职能归属,详细分工,逐条落实,责任到部门。
2、明确分工,实行责任追究制。为扎实推进“创建二级甲等医院”活动的开展,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医院对班子成员进行明确分工,对科室实行目标责任制,建立起逐级责任追究制,做到了全院行动一致,目标清晰,责任明确,奖惩分明。印发《二级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沧源县人民医院应知应会》手册,人手一份,严格按照《二级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中的内容,逐项落实了人员责任,细化了标准,进一步提高了“创建二级甲等医院”活动开展水平。
三、广泛发动,人人参与,营造浓厚氛围
1、逐级召开会议宣传发动。分别召开了院班子会、中层领导会,全院职工动员会、科室职工会,认真学习卫生部《二级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使全院工作人员全院职工 把精力集中到评审工作中,并充分了解、掌握评审内容标准,并认真贯彻实施。
2、紧密围绕“创建二级甲等医院”活动主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在门诊部、住院病区等醒目处悬挂标语,电子屏、各科板报等形式,大力宣传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绩,宣传开展本次活动的意义、要求和好做法、好经验,营造有利于促进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患关系的舆论氛围。
四、强化培训,提升医务人员的医疗质量和安全意识
在“创建二级甲等医院”活动中,始终把全院职工尤其是医务人员的培训放在重要位置,采取多种形式,全面开展业务技术人员培训,努力提升医务人员的业务技术能力和水平。
1、积极组织学习解读《二级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邀请专家到我院对评审工作进行指导,同时选派骨干参加各种形式的医院等级评审培训学习班。加强职能部门监管,为各临床、医技科室提供具体工作指导,针对核心条款、重点科室、重点环节进行重点关注,以达到条款标准要求
2、组织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诊疗常规的学习。先后开展了《执业医师法》、《侵权责任法》、《护士条例》等卫生法律法规学习,通过集中学习、医务人员自学、专题讲 座、典型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使医务人员了解掌握了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常规规范,强化其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依法执业的自觉性。
3、开展形式多样的全员培训活动。一是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讲座。对省、市两级组织的各种有关创建二级甲等医院培训讲座,积极组织人员参加学习。二是在院内组织针对“创建二级甲等医院”的各种学习培训,如:病历、处方书写培训、“三基”“三严”培训、护理培训、药品知识培训、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医疗纠纷防范等活动,使医务人员的业务技术和医疗安全意识得到明显提高。
五、通过“创建二级甲等医院”严格开展自检自查,认真整改,全面提高医疗及服务质量
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我院围绕医疗质量工作,召开全体医、药、护、技人员参加的“医疗安全工作会”,查找安全隐患,制订医疗安全措施。
1、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的组织领导、管理机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标准,明确人员配置要求,措施落实到位;对于手术室、血透室、口腔科等重点部门、重点科室采取特殊管理和措施,保证全院的安全运转。
2、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管理。一是建立和完善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组织,职责明确、制度健全,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二是贯彻落实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规定,遵 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结合“云南省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积极开展合理用药培训及教育,通过上述培训2012年10—12月份全院门诊抗菌药物比例16.09%,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比例52.13%,抗菌药物使用强度34.56DDD,住院患者微生物送检率%,进一步规范了全院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三是加强了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毒性药品等特殊种类药物的规范使用和管理,建立健全上述药品的购置、安全保管和使用制度。
3、通过积极开展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倡导以病人为中心,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通过树典型,表先进,培养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严格落实医疗护理核心制度,同时按照《执业医师法》、《护士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严格执业准入、资质准入,加强监督。
4、加强病历、处方书写质量管理。按照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建立考核机制,定期对门诊处方、住院病历进行抽查,并每月底进行奖惩,使全院病历及处方书写得到了明显提高。
5、强化医院感染管理。首先建立完善医院感控办,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相关技术规范、行业标准,加强对手术室、换药室、、血透室、口腔科、消毒供应室和 检验科等感染管理重点部门的管理和监控,每月监测一次。其次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法规和规章,安排专人对医疗废物的分类、暂存及处理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杜绝感染事件发生。
六、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技术能力不断提高。
一是积极引进大学本科医学生及特殊专业专科医学生,同时不断派出人员到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昆医附一院、昆明延安医院等三甲医院进修学习,使医院医疗技术不断提高。一般常见多发病基本不用转院,特别是2006年以来,在云南省昆明市延安医院专家的大力扶持下,业务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
七、坚持服务宗旨,改进服务理念和经营理念,提高服务水平。
医院以这次“创建二级甲等医院”为契机,一是不断加强行业作风建设,强化行业自律,设立院行风纪检小组,建立行风管理长效机制,对全院行业作风和工作纪律进行日常监督管理,深入病区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查处违纪违规行为;公开收费项目,公示收费标准,实现贵重药品使用和特殊检查“知情同意”制度,有效杜绝“大处方”、“滥检查”和“乱收费”现象;规范服务流程,制定行为规范,明令禁止“开单提成”、收受红包和向患者及其家属兜售药品、保 健品和其他商品;公开举报电话,设置意见箱,每月开展一次患者满意度调查,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在绩效考核中实现“一票否决”制,对行业不正之风采取高压态势。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医院行业作风和服务态度明显改善,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二是着力打造“平价医院”。降低药品价格,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实现医院药品价格与沧源当地市场价接轨。每个季度进行一次药品价格市场调查,在可比范围内尽可能与市场价接轨,2012年1—12月份在业务收入中药品所占比例仅为29.28%,为全市县级医院最低。
三是医院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从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沧源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医疗需求出发,强化社会责任,热心公益事业,主动开展农村巡回医疗服务,全力配合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积极参与传染病防治工作和全县重大活动医疗保障工作,在扶贫攻坚、新农村建设、四群工作和农业产业建设工作中表现突出,为建设和谐平安新沧源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展示了良好的公立医院新形象。在突发公卫事件中,医院全力配合相关部门处置,积极参与艾滋病、手足口病、登革热、H7N9禽流感的防治工作,积极参与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狂欢节、全市老年运动会、夏季高考等重大会议和重大活动的医疗保障工作。四是推行“人性化服务”,施行便民惠民措施。实行门诊导医服务,免费测量血压、县城内免费接送住院病人、报销乡镇住院病人往返车费,在重阳节慰问老年住院患者、在儿童节看望住院患儿、免费为参加新农合住院病人提供中餐和晚餐等。
(三)严格执行国家惠民政策,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一是对“参合”住院病人实行住院床日付费制。2012医院“参合”住院病人住院次均费用为2895.74元,为全市较低水平,有效控制了医疗费用。
二是根据国家政策对住院分娩的贫困孕产妇实行限价分娩,即对住院分娩的贫定额包干,并给予住院伙食补助和报销来往车费。
三是对5岁以下“参合”儿童实行住院全免制度,即凡是参加新农合住院的5岁以人,只要出具相关证明,即可享受在新农合报销比例的基下儿童到我院住院治疗实行费用全免,无论住院多长时间都不用交一分费用。
四是实行农村大病民政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即对享受民政救助的“参合”住院病础上增加10%的民政医疗现场救助,减少了病人往返报销的繁琐手续,使病人得到及时补偿救助。
八、加大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和硬件设备的到明显改善 医院在资金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自筹资金,一是建设污水处理中心(70万元),1号住院楼的修缮改造(150万元),微生物实验室装修(21.3万元)。二是新购置了西门子DR(250万元),西门子全自动化学发光(40万元),法国梅里埃微生物药敏和分析系统、全自动化学培养箱、二氧化碳培养箱(合计145万元),奥林巴斯电子喉镜(20万元)等一系列高精尖设备。三是开通了医院信息化建设HIS、LIS、PACS及电子病历系统(300万元),大大改善了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硬件设备。
九、存在问题和困难
1、资金严重不足 一是下一步的血透室、供应室、无障碍通道的建设与改造。二是包括ICU在内的全院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的购置等。
2、人员编制不足 床护比,医护比严重不足。
3、人员资质
按照“创建二级甲等医院”活动要求,我院虽然在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与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距二级甲等医院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今后,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将进一步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多措并举,建立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的长效工作机制,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推动沧 源县卫生事业稳步前进,为沧源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汇报完毕,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专家指正。谢谢!
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6.三级医院评审--科教科工作制度 篇六
2、医务人员外出临床进修制度
3、电子阅览室管理制度
4、图书室工作制度
5、医院统计制度
6、维普数据库管理制度
科教科工作制度
1、在院长及主管副院长领导下,具体负责全院的科研、教学、职工继续教育等工作。
2、根据医院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规划要求,制定科技工作长期发展规划和本科室工作计划,经院长批准后组织实施。
3、按时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各项科研、教学、培训等任务。
4、负责协调各科室的科研工作,并督促、检查各项科研课题的进度,保证课题的顺利完成。
5、负责组织申报各种科技成果奖励,审阅、推荐发表各种科研论文,鼓励新技术项目的引进、开展、推广和应用。
6、负责组织全院卫生技术人员业务理论学习,定期考核。督促检查各科室业务学习开展情况。
7、建立职工继续医学教育制度,成立兼职教师队伍,负责完成教学任务,不断提高业务人员素质。
医务人员外出临床进修制度
一、总则
积极鼓励医院业务骨干人员到上级医疗机构进修学习,根据专科要求,择优选送,杜绝论资排辈现象,为医务人员提供良好的学习的平台,为医院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适用范围
医院内医疗、医技、护理在内的所有医务人员;行政管理在内的其他业务人员。
三、进修人员条件:
1、临床医师要求中级职称以上(含中级职称);
2、护理进修人员要求从事临床工作满三年,护师以上职称(含护师职称);
3、有明确的进修目的,所进修内容必须与本专业密切相关,进修结束后能学以致用。
三、管理规定
1、科室必须在保证日常工作正常运转前提下,根据科室专业发展需要择优选派业务骨干进修;
2、每年11月份科室必须制定并上报本科室医务人员下一外出进修计划,逾期不上报者视为自动放弃,原则上不准予外出进修;
3、当年未实施者,第二年必须重新完成申报手续;
4、凡医院派出进修业务人员必须签署《外出进修学习协议书》,一式两份,医院和当事人各执一份,双方必须按照协议各项相关事宜严格执行;
5、进修人员严格必须遵守进修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有事请假必须经进修单位同意,违者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处罚;
6、进修人员必须按计划完成进修任务,进修学习结业后一年内必须开展进修相关技术项目,并做相关学科学术讲座。
四、进修申请程序:
个人申请(包括:派出时间、地点、国内哪所医院,进修目的:①新建专业;②定向培养;③引进新技术;④临床提高。回院后,开展此项目医院是否具备条件,进修估计费用)科主任同意签字科教科审批院领导班子审批科教科办理个人进修各项手续。
电子阅览室管理制度
电子阅览室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阅读各种电子读物的专用阅览室。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可实现网上阅览电子图书、观看光盘出版物、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各种应用软件使用和培训等。为更好发挥电子阅览室功能,为全院广大医务人员服务,特制定本办法。
1、阅览室内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主要用于电子读物阅览,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改变网络用途,也不得将网络的全部或部分提供给非有关人员使用。
2、为保证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安全,阅览室只限本院在岗职工及应届在岗实习生进修生进入,必须严格履行登记手续(科室、学校名称、姓名、上机时间、机号、工作内容、结束时间)。任何未经授权的访问一律视为对网络的攻击,发生后果责任自负。
3、为防止计算机病毒传播,网络中计算机未经许可均不得使用U盘。因特殊情况需使用者,应将所用U盘提交管理人员进行无毒认证后方可使用。未经许可使用U盘者,除没收U盘并视情节轻重处以罚款直至追究责任。
4、使用者必须自觉爱护阅览室内所有硬件及软件,严禁野蛮操作。凡不按规定使用而造成的硬件和软件损坏,必须照价赔偿。
5、除管理人员外,任何使用者均不得移动、拆卸室内的网络设施和计算机,尤其禁止对计算机及其部件进行拆卸。凡因上述行为造成的整机及部件损坏或丢失,除照价赔偿外,还将报医院有关部门给予相应的处罚。
6、任何读者均不得自带光盘或其他电子出版物、电子读物等多媒体载体进入室内。确因需要者,需提交管理人员审核后方可使用。未经许可而使用的,一律没收,因光盘载体的特殊性,使用者须自觉爱护光盘,对非正常原因造成的光盘损坏,必须照价赔偿。
7、爱护室内公共设备,严禁在计算机设备、桌椅、地板、墙壁上刻划、涂抹、写画,如有紧急情况及时报告工作人员。
8、保持室内清洁卫生,读者不得将食品、水等物品带入机房内、不得乱扔杂物、不准大声喧哗、以及手机充电、严禁吸烟,确保室内安静、有序。任何时间均禁止在网络上玩各种游戏,读者不得在本阅览室观看含有色情、反动、迷信、暴力等内容的电子出版物,一经发现从重处罚。
9、阅览室内计算机主要使用于电子阅览,读者不得对计算机软件部分进行下列更改:
①修改计算机的显示属性,包括背景、界面风格、鼠标指针、默认图标等。②设置个性化的屏幕保护程序及密码。③利用DEBUG实用程序修改CMOS密码。④安装任何软件。⑤修改任何驱动器及目录的共享属性。⑥删除任何系统文件或文件夹。
10、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实行,上述规定如有不服从者,管理员有权勒令其退出电子阅览室,希望所有使用者都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与,提高自身的素质。
图书室工作制度
1、院图书室藏书及期刊杂志供全院职工、进修生阅读使用。
2、图书是国家财产,必须注意爱护,妥善保管,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凡室内医院均需登记建帐,册数清楚。期刊要定期装订成册。
4、外借图书仅限开放流通图书。独本书、线装书、工具书、当年期刊、画报、各种报纸等只限室内阅读。
5、读者要自觉爱护图书,不准损坏或丢失。
6、图书室按时开放,工作人员要坚守岗位,要经常向全院介绍新书和期刊。
7、职工调离或进修生学习结束,应先还清所借图书,交回借书证,由图书室签章后方可办理离院手续。
8、图书室负责图书及期刊杂志等的订购工作。
医院统计制度
为加强医院统计管理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卫生统计工作管理办法》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望遵照执行。
1、统计员必须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卫生统计工作制度和卫生统计报表制度。准确、及时、全面地执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布置的医院统计调查任务,为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掌握医疗服务和卫生资源利用情况,了解医疗服务提高医院宏观管理水平,提供科学的依据。
2、为医院领导总结和检查工作,掌握各科室工作进度,制定医疗工作计划,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益,改善医院管理,提供以医疗服务为主的各项工作的综合统计信息。统计数字要保证全面、系统、准确、保密,各部门出具统计数字,必须以信息统计数字为准。统计分类与内容如下:医院病房床位人员情况(卫统计1-9)、二十个病种基本情况(单病种)、大型设备情况(卫统计表3)、医院人力资源(卫统计表2)、医院患者基本情况(卫统计表4)等。
3、利用医院统计资料,开展统计分析,实行统计咨询和统计监督。
4、将收集到的各科室工作数量、质量指标,经过整理分析,定期或不定期系统地反馈到科室,使科室既能了解自己完成工作的情况,又可横向对比。
5、统计员要督促检查各科室医疗统计工作,按期完成各项统计报表,经领导审阅后,报卫生行政部门。
6、医院必须设有专职统计人员,统计员对上级颁发的统计报表不得虚报、瞒报、迟报和拒报。对于异常信息(差错事故、人为责任管理事故)反馈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
7、医院统计资料由各科室提供,各科室必须每月、每季度、每向统计人员报送各种统计数字。如发生迟报、漏报等,统计人员要及时催报。
8、各级统计人员加强对统计学原理、统计法基础知识、统计专业知识和统计实务等专业理论和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做好医院的各项统计工作。
维普数据库管理制度
1、实行维普数据库实名注册。
2、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主要用于医学文献阅览,未经允许不得对计算机信息网络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或者增加。不得使用光盘、U盘等。因特殊情况需使用者,应提交管理人员进行无毒认证后方可使用。未经允许的访问一律视为对网络的攻击。对网络的任何非法使用,将根据情节以及产生的后果予以500-1000元罚款,并收回号段及电脑使用权。
3、各科室实行上网登记制度,严禁不登记上网。禁止上网聊天、炒股、玩游戏、看电影、听音乐行为,一经发现,处以重罚。
4、医院鼓励医护人员使用维普数据库查询系统,并对每个号段网络浏览次数做出相应统计,对于每周登陆少于四次取消下分配号段资格。
7.三甲医院评审工作总结 篇七
关键词:药物,安全,管理
药物是医务人员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而用药安全是每位患者的基本需要,加强药物的管理应该受到高度重视。而且我国药品管理法明确规定:无论过期、变质或保管不当导致药效降低的药品,均属伪劣药品,用于病人危害健康,要追究法律责任。因此管理好专科病区备用药物,不但可以使患者安全、有效用药得到保障,同时又可有效地降低医疗事故,差错或纠纷的发生,从根本上保护医护人员和医院的利益。在此我们通过药学人员对护理干预来加强专科病区备用药物安全管理,减少用药安全隐患[1,2,3,4]。
我院是有着1500余张床位的三级甲等医院,2012年要进行三级甲等医院的重新评审,因此2010年开始全院开始全方位的自查自评工作,现将我院在病区备用药物管理的自查自评中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相应的对策介绍如下:
1 存在问题
1.1 备用药品超基数
病区部分积压的药品大大超过规定基数,积压药品不论批次和品种,混装贮存,近期或过期药品也不及时清除。而且品种数量过多,久而不用的也不及时退回药房而造成过期浪费。
1.2 片剂药物无法确定其有效期
病房药柜自备了部分片剂以备急用,用统一的棕色瓶盛放,如硝酸甘油、卡托普利等,急需时先给患者使用,再从药房领药补充,因常为数片药物,领回时通常无包装,无法确定其有效期。
1.3 有特殊要求的药品未按要求贮存
药品的有效期是相对的,有效期不是保险期;需特殊保存的药品有效期会受温度、湿度、光线等因素的影响,如不按药品的性质要求贮存,就会缩短有效期,使药品效价降低或变质,影响药品疗效甚至出现毒性反应。如在检查中发现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硝酸甘油等一直在常温下保管(1~30℃),未按要求在“室温下不超过20℃”保管;硝普钠无外包装放置在冰箱内,400单位/瓶的胰岛素注射液按医嘱抽取相应剂量后未及时放入冰箱贮存。
1.4
病房与药房,护理人员与药学人员缺乏交流与沟通,护理人员对药物的有效期和贮存知识缺乏,更不知药物在有效期6个月前可返回住院药房调换新批号而导致过期作废,造成药物资源浪费。
2 对策
2.1 确立专科备用药物的管理目标为:
药品种类存放合理,数量充足,标识清楚,无过期、失效及变质药品,护士取用药物方便、快捷。
2.2 确定病区备用药物种类,设定药品基数:
根据临床需要合理设定药品基数,基数浮动范围为±50%,保证病区当时的备用药物数量至少为基数加患者夜间使用量,便于临床应急使用。建立病区专科备用药物交接本,治疗室护士每天班班清点交接。特殊药物如毒、麻、精药,要按药物管理规定做到“五专”,每班交接。口服药基数10片,为保证药品使用在有效期内,每年6月份统一更换所有备用口服药。
2.3 药物基数及时调整:
病区备用药物基数是以常用用急救药物为主的,但随着医疗用药的迅速更新换代,常用药物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发生变化。因而要有专人负责病区药物使用动态的观察,及时发现变更的常用药物,合理调整病区的备用药物种类及药品基数,久而不用药物的及时退回药房。
2.4 药品专人管理:
设立两名药品专员,由责任心强的护士担任,负责每周整理、每月清点,对药品的数量、效期和质量进行检查。定期(每月)检查病房贮存药品的有效期。各类药品按照有效期先后顺序使用,防止积压变质,如发生沉淀、变色、过期、药瓶标签与药品不符、标签模糊或经涂改者,不得使用。在有效期6个月前可返回住院药房调换新批号,如发现新领取成批药品变质、失效应报告上级,并做好记录。专人负责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管理工作,设立专柜(保险柜)贮存,实行双人双锁管理。
2.5 各类药品(瓶)开启后需注明时间、用法,药品使用有效期为:
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用液体2h内,静脉留置针肝素封管液2小时,胰岛素注射液无菌封口冰箱贮存1个月,外用无菌溶液24h内。
2.6 改进抢救车封条管理模式:
病区抢救车仍实行封条管理,仍由护士长、责任护士每周检查1次。但责任护士改为每个月轮换1次,让每名护士都有接触抢救车的机会,以避免护士因长时间不接触抢救车而产生遗忘。并将抢救车内药物按摆放位置列出清单,粘贴在交班报告本内侧,方便护士查看。
2.7
病房与药房,护理人员与药学人员加强交流与沟通,加强药物管理质量,避免药物的过期、变质和浪费。
2.8 培训和指导:
未按规定条件贮存药品的主要原因是护理人员对药品管理知识不了解,不能充分认识其导致的严重后果。为此我们药师组织护理人员定期学习药品管理知识,并定期检查病区备用药品管理情况,就药物知识给予适当的指导,规范病区备用药物管理。负责将各区主要药物说明书收集起来,建立药物说明手册,保证重点药物均有说明书原件,方便医护人员查询,做到有章可循。从而使药品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3 讨论
通过三级甲等评审的自查自评工作,我院在病区备用药物管理上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法律法规找出相应的对策,使得无论在抢救患者还是在日常工作中,病区专科备用药物品种、数量和质量均能满足临床使用,亦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通过药学人员适当干预,规范病区备用药物管理,通过对药品管理知识的培训学习亦增长了护理人员对药物安全管理的认识,减少了潜在可能的护理事故、差错或纠纷,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因此病区备用药品管理必须受到重视,规范、科学、合理的药物管理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环节,应该受到医院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张淑慧,张志清,黄德财,等.最新全国医院药学内控管理制度及管理规范[S].2010.
[2]攸江华,苏云,刘玉平.临床科室的药物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2007,7(12):41.
[3]房金芳,贾冬云,汇霄.病区专科备用药物的安全管理[J].吉林医学,2010,31(3):426-427.
8.三甲医院评审工作总结 篇八
【关键词】PDCA;质量;监管;目标;评价;改进
护理管理工具众多,如PDCA、QCC、TQM、ISO9000、EBN、CP、CQI等等,不论在医院还是科室护理质量管理中,各种管理工具的应用尚处于摸索和实践阶段。2013年上半年,我院以“地市级医院第一名”的成绩顺利通过三甲医院复审,回顾备审工作,各种管理工具的实践性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PDCA作为最基础的管理工具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从资料整理到不良事件分析以及护理质控,PDCA质量管理环在大家的摸索与实践中,运用日益成熟,成效日益显著。下文详细阐述PDCA循环在我院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实例及感受体会。
1 基本概念
PDCA循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的,由戴明采纳、宣传,获得普及,从而也被称为“戴明环”。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P(plan)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计划的制定。D (do)执行。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C(check)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A (action) 处理。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引起重视。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2 应用实例
2.1资料归纳与整理
2.1.1 构建医院评审知识库
三甲复审之初,我院邀请台湾地区专家,建立评审知识库。全院各部门均在知识库中建立自身文件夹,每一部门中文件按P、D、C、A分类建立支文件夹,如制度、流程、预案、计划类文件放入P文件夹;培训、演练、检查记录等执行类文件放入D类文件夹;质控分析、满意度调查分析、不良事件分析、阶段总结放入C类文件夹;另加人员技术档案等统计类文件放入M类文件夹。各人根据所需资料的性质可在库内最快的找到相关文件,这便于科室间互相学习经验,也方便管理者检查并改进部门工作。这一知识库的成立使医院在等级医院评审资料中得到了最便利的资源共享和最快捷的质量控制。
2.1.2 建立科室护理知识库
我科比照内网知识库模式,建立科室护理资料知识库,将相关资料分类放入不同文件夹中,从2012初准备三甲复审开始,到现在复审结束近半年,近2年的时间里,科室知识库集中了大量的护理信息,成为科室护理质量管理和护士学习的资源库。随着时间推移,这一知识库会日益充实,成为伴随科室发展的信息源和足迹库。
2.2不良事件分析与整改
鼓励主动上报不良事件是三甲医院评审重要标准之一,以不良事件为警示、为契机寻求质量管理的薄弱环节,借以改进工作,也是此举的初衷。2012年我科上报21起不良事件,内容涵盖压疮、仪器故障、管路滑脱、与家属沟通不当导致投诉等,每例不良事件发生后,科室召开质量分析会,以RCA法深刻剖析原因,然后按PDCA循环模式进行质量改进,成效显著。如2012年8月我科发生一起应用呼吸机无创面罩导致患者面部皮肤压伤的不良事件,分析原因为护理人员年资浅、知识缺乏,未用防护敷料保护,呼吸机及面罩不适宜无创通气等。为此,科室安排年轻护士进行无创通气的专门培训及考核,同时借三甲复审呼吸机配置不足的时机,申请购置四台无创呼吸机,对应用无创通气患者的皮肤防护进行重点质控与督导,并将无创通气流程与注意事项进行标准化应用。自2012年9月起至今,我科85例应用无创通气患者未再发生类似皮肤问题。
2.3 护理专项质控
在护理质量控制中,改变“事事记、事事抓、事事管、成效差”的局面,设置“管理周”、“管理月”,针对某项内容进行集中整改质控,从根本上改进了几个重点环节的工作。如因为在医院查对制度专项督导中情况欠佳,将2012年9月-11月列为查对制度落实专项管理月。科室按照PDCA循环模式,首先剖析现状原因: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工具应用差、护士责任心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差、随意简化工作流程。制定措施:对护士进行查对不当导致纠纷及事故的警示教育;引进14台PDA扫描仪,强化腕带核对,每月进行PDA应用工作量统计并公示;加强执行单签字,完善执行后查对环节。科室设计专项督导表,对以上措施护士执行情况进行了3个月的的集中督导,并在质控不断发现新问题,如PDA使用流程及可利用范围不明确,进行再次培训。最终科室彻底改变了查对制度执行力差的情况,2013年以来收治800余名患者中未发生一例因查对不当导致用错药、漏用药等情况。
3 应用体会与思考
3.1 发现问题
根据问题的重要性、迫切性、可解决能力决定改进问题,这与QCC中选题类似。“做需要做的事情,做能做成的事情”是质量管理主题确定的原则。
3.2深刻解析
主题确定后,应对导致现状原因进行深刻剖析,至少“连续5次问为什么”,追根究底。只有彻底找出原因,才能有的放矢的制定措施。
3.3目标明确
“先画靶子,再打枪”,任何工作都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否则只能像无头苍蝇一样四处乱撞。应真实的把握问题现状,根据常态水平及可解决能力制定目标值,数据性对比最具说服力。
3.4 责任明确
措施制定后,可在小范围内进行初次论证,避免措施片面或脱离临床实际。措施实施必须明确每一环节的责任人,保证落实到位、追究有力。
3.5 有效沟通
管理者应将确定主题的初衷、预期目标及改进措施准确的传达与责任人,确认其知晓并理解内涵,否则措施实施中会偏离轨道而达不成目标。沟通中存在“漏斗现象”,因此反复的强调与解释是必要的。
3.6 加强监管
任何质量改进都面临挑战旧习性与生物人的惰性,所以新措施的实施需要大力度的、持续的监管。领导者应充分发挥其权力性及非权力性影响力,激励员工克服惰性,促进好习惯养成。质量管理需要检查、管理、控制,但是理想的质量是习惯养成的状态。
3.7 不断评价
PDCA循环过程中需要不断评价,发现新问题,适时修订标准。不求一步到位,一个循环解决一些问题甚至一个问题即为有效循环。在主因消灭后,次因递升为主因,再行持续改进,使护理质量水平在多个循环过程中阶梯式上升。
3.8 标准化
“做的多,成果少”是护理管理的普遍局面,多数护理管理者不善于总结工作,即不重视工作标准化。标准化是管理成果的积累,它遵循PDCA的原则,将经过检验的实践成果固化,促进组织的共同学习和进步。标准化是一个过程,而非一个结果,它不是来束缚我们前进的障碍。而是改进的基石,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必要的稳定和一致。
诚如上述所说,我们是护理质量管理的初学者,对各种质量管理工具内涵的理解及运用形式都需进一步学习和完善。质量管理工具应该在实践中被更广泛、更深入的运用,达到改进临床护理质量的目标,使“使用者”成为“受益者”,这才是管理理论结合实践的最好体现。
参考文献:
[1] 马玉莲,何燕.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及管理工具的研究进展.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5):3025-3028
[2] 吴丹,李鹏,等.等级医院评审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护理学杂志,2013,28(19);3-5
9.医院职称评审工作的实践 篇九
该集团医院作为省卫生系统职称改革的试点单位,结合多年职称申报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评审体系。
实行卫生系列晋升职称评审量化考核,结合卫生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标准,进行指标筛选并赋予每个指标相应的量化分值。
按规定设置报名条件及资历条件,成立专家库并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进一步规范了评审标准,细化了评审流程。
3.1 制订评审标准及实施原则
按照上级医疗卫生相关政策要求,制订出台《关于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的实施细则(试行)》。
成立职称评审领导小组,并对申报人临床业务能力、技术水平、职业道德及工作业绩进行量化考评;按照要求组织院内评审委员会,对申报人进行综合考评及推荐;专业评审组从组成的专家库(共90位)中随机抽取30位专家组成;通过申报者幻灯片述职展示,由医院中层及业务骨干统一测评,加大述职测评在整个职称评审中的权重。
严格审查申报人各项申报资料、原始材料等,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进行评议及无记名投票表决。
坚持程序完善合理,确保评审结果公平公正[4-5]。
3.2 严格执行申报评审程序
利用自动化办公系统(OA系统)进行申报,申报人员登陆医院网站,按照评审要求,统一在医院HIS系统中填写职称评审表、专业技术人员登记表等材料,简化流程[6],医院将利用信息系统初审申报人员基本资料。
不符合条件者直接不予申报。
以集团内高级职称评审为例,其程序如下:①提出申请:申报者填写申请表,经科室主任同意并签署审查意见。
②申报材料初审:医院组织专家对申报人员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初步审查。
③幻灯述职展示:申报人员均要参加医院统一组织的晋升述职会。
述职内容包括任期内履行岗位职责情况、医教研主要工作业绩、执行规章制度、职业道德、医患沟通、完成政府和医院指令性任务情况、下一步工作目标。
④综合量化考核:医院集团组织由医务处、科教处、人事处、护理部、门诊部、信息中心、纪检监察以及各院区对申报晋升人员进行任期内综合考核,并提出考核意见报评审委员会。
⑤院内推荐评审会:召开院职称推荐评审会,结合述职评议、综合考核意见对申报晋升人员进行综合评审推荐。
评审推荐结果公示后上报上级评审。
3.3 实施分级分类评审,部分专业实行评聘分开
注重高级专业技术评审,适度放开中初级评审。
重点向卫生医疗、医技、护理等临床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倾斜。
以高级职称评审为例:医院集团的高级职称评审每年7月正式启动,参加理论考试合格人员经过本人申请、资格审查、幻灯片述职评议、职能部门考核与量化评分、综合评审考评、省医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以及评委们无记名投票等环节,最终产生申报人员推荐名单。
通过院内评审、推荐环节,经公示后无异议后再上报省卫计委及相应主管部门进行评审。
中、初级职称评审条件按照医院集团内制订的中初级职称管理办法等文件规定执行。
卫生技术系列(医、药、护、技)以通过国家考试为标准,原则上凡实行考试取得任职资格的,均实行以考代评,取得资格即可申请相应岗位聘任。
部分系列(如工程、自然科学、思政等)由省人才服务中心或上级主管部门评审,待取得资格后再按医院规定要求申报聘任。
4 取得的成效
通过职称的评审,对人才的品德、知识、技能、业绩和创新性成果进行综合评估,为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使用人才提供依据[7]。
晋升工作调动了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有效促进了医院集团的各项事业的发展。
4.1 大批申报人员取得高级职称任职资格
医院集团内近7年来,申报卫生系列高级职称共有399位,其中382位通过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正高98名、副高284名)。
集团化院内评审模式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以及省高评委专家们的认可。
表1是~20集团内推荐至省高评委评审通过人数的统计。
表1 某集团医院2009~年高级职称评审通过率统计
4.2 带动集团内医院医教研事业全面提升
申报者因晋升职称要求的需要,必须努力完善自己科研、教学以及论文方面的成绩。
以科研、发表论文为例,~2015年因晋升需要,集团内申报人员所形成的课题达443余项,院内三新项目142个,发表的论文多达1044篇,占所发表论文总量1277篇的82%。
近十年,由晋升职工带来的医教研成果有:承担各类科研项目82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0项;87项科技成果通过鉴定和登记,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70项。
合计发表科技论文5200篇,其中SCI论文380篇;主编专著论著10余部;主办《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临床保健杂志》《临床输血与检验》等多种专业杂志。
4.3 成熟的职称量化考评体系形成
量化评分是医院职称评审过程中一种科学有效且十分必要的方法[8-9]。
量化指标体系不宜过于繁杂,评估方法需简单易行。
该医院集团量化考核指标事先与相关职能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反复沟通,增加了职称评审透明度[10-11]。
通过指标也可以让晋升者自我寻找差距,找出薄弱环节,明白自己在哪些方面还有待提高,同时也避免了论资排辈等不正之风。
集团内各医院一些非主系列职称评审要求逐步与卫生主系列职称评审条件相统一,提高非卫生专业的评审要求,逐步完善了职称量化考评体系,形成一套科学严谨的量化考核实施细则和考核表。见表2。
4.4 岗位不足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基于评审制度,通过优胜劣汰的方式,在有限的岗位职数范围内,通过职称评审筛选出晋升人员,并聘任到相应岗位。
医院集团建立起公开透明的评审规则程序,形成各职工间相互竞争的环境。
在竞争中,职工们对职称评审权威性有不同程度的认可。
集团医院高度重视职称评审工作,严格依照职称评审文件的精神和要求,精心组织,组织专家对申报人员评审材料认真评议,并按照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岗位设置方案,合理控制岗位职数,充分使用备案编制岗位,使得部分中高级岗位有空岗,给职工们晋升留有余地。
5 思考
随着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医院发展建设及人才评判标准也越来越高。
医院集团紧紧抓住职工晋升与职称评审这项重点工作,调动了广大职工积极努力晋升的热情,加快了人才培养,使优秀人才在评审中脱颖而出。
5.1 积极探索职称评审工作,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职称的聘任对于调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起着重要的作用[12]。
医院需要不断加强和创新职称评审工作,使职称工作逐步朝着评价社会化、评审规范化、聘任合理化的方向发展,营造职称评审和医院文化融合的氛围。
合理使用备案编制及岗位职数,使真正优秀的人才得以晋升晋级。
通过职称评审,有效地进行优化人才梯队合理配置是保障医院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13-15]。
5.2 加大专业技术人才资源开发的力度,优化卫生人才配置
职称评审,尤其是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关乎医院集团的整体发展和职工个人切身利益。
在2015年新医改背景下,要努力优化卫生技术职称考核评审制度。
完善卫生技术人员评价体系,科学评审出一批批符合时代要求的`具备中高级医疗技术的学科专家,营造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建立健全竞争激励的用人机制,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16-18]。
6 结语
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的成长直接影响医院发展。
职称考核聘任工作对医院发挥着激励与约束的双重作用,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19-20]。
通过职称评聘深化对医院人事制度改革的探索,建立健全出真正体现竞争激励机制和公开、公平、公正的高质量评审机制,从而推动医务人员晋升制度的不断完善。
医院要认真思考和探索今后职称评审工作的方法,不断改进职称评审流程,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评审原则,特别是如何在继续做好民主测评与推荐工作的前提下,增加客观量化考核指标的权重,使评审有据可依、有料可查,使之成为评价和激励医务人员成长的科学体系,促进医院学术科研及业务技术发展。
10.三级中医医院评审准备工作要点 篇十
要求统一文件夹(另附图片),内容成册(附目录模板),文件夹名称及内容要点如下:
1.诊疗方案:2009-2012年,每年一份,至少3种常见病的中医诊疗常规,标明年份、修订日期,临床分析要做细,要求逐年持续改进,评估,难点分析要求写成类似论文的形式。
2.临床路径:要求至少3个路径、表单,要体现改进。自2012年4月1日开始。
3.中医特色诊疗项目:设备(名称、型号、运行情况、购置日期、年限等)
4.科室制度:核心制度+医院下放的红头文件、其他文件及通知+科室规定。
5.总结和未来规划: 2009-2012年,每年一份,总结要突出中医诊疗,规划要写5年规划及当年规划。
6.人事资料: 科室人员组成,包括职称、工作时间、执业证书及各种证书复印件等。
7.优势病种完成情况:列表说明;科室发展情况对比;发挥中医特色优势的总结。
8.继续教育:科室每个人的完成情况(2009-2011年),列表说明,并附原始材料及各种证书的复印件。
注:以上文档材料以电子版形式及纸质版形式上报评审办备案,各科室留资料迎接检查。
病历准备要点
1.自即日起,全院各科室现行病历均写中医病历,需符合以下病历书写要求。
2.书写病历需参照《三级中医医院评审专家手册》、2010年7月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及《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住院病历质量控制表(2010版)》的相关要求。
3.要突出中医诊疗特色、诊疗常规,在首程及病程记录中要体现如下字样:依据我科本诊疗常规诊治如下。
5.准备好20份归档病历(2011年5月至今,从就近的开始准备),其中必须包括5份疑难病例。
各病区完善落实核心制度的11个记录本
即:
1.医师交接班记录本
2.法律、法规及下发文件学习记录本 3.病历讨论记录本
4.住院病历自查记录本 5.急危重病人抢救记录本 6.死亡病历讨论记录本
7.术前讨论记录本(限手术科室)8.科主任(上级医师)查房记录本 9.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10.会诊记录本
11.业务学习记录本 以上记录需完善3年的。
备注:会诊记录本和业务学习记录本为新增记录本。
迎接检查要点
(一)访谈注意事项
1.访谈涉及三级医师,包括科室负责人,熟练掌握诊疗常规、临床路径、中医优势病种,需做到宁粗勿忘,即宁可只会回答主要的条框,也不能说忘了,不知道。
2.访谈要求:评审专家的提问,尽量展开说明,丰富相关内容。
3.注意着装。
4.各科室还需要准备本科方剂,分中医医师掌握部分及临床医师掌握部分的纸质版提供给来检查的专家。
(二)准备材料:宁烂勿缺(所有材料必须有,好不好不重要)、宁中勿西(所有材料必须突出中医特色,中医优先,所有材料前后必须保持一致)。
(三)招待专家宁繁勿简:考虑要周全,包括生活和工作等,例如:为专家准备铅笔、小刀及橡皮,最好把亮点、评审结论拟草完成,提供给专家组。
(四)宁弱勿强
11.三甲医院评审工作总结 篇十一
关键词:职称评审工作;问题;解决方法
职称评审的合理性、规范性以及科学性与专业技术人员的创造性和工作积极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当前职称评审中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认知方面,很多人错误认为论文数量越多,学术水平越高,或者发表论文的期刊級别越高,专业水平越高,这种错误的认识对职称评审的健康发展带来一定程度上的阻碍,评审工作人员应当适当限制申报材料中的成果和论文数量、淡化论文的级别,对论文的质量加以重视并且透明化评审过程,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实用性人才。
一、当前职称评审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处理好论文数量与学术水平之间的关系
目前在职称评审中存在一个错误的认识倾向,认为发表的论文数量越多,专业水平就越高,实际上,论文的数量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学术水平,是学术水平的一个方面,而不能代表全部。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建设逐渐朝着创新型方向发展,因此在论文的要求上也以创新为主,论文水平的高低以是否具有创新思想为主要依据。职称评审方面不能仅仅以论文的数量为主,很多专业技术人员有着很高的学术水平,但是很少发表论文,还有一些学术水平不高的技术人员,致力于论文发表这种短期的行为。因此,以论文数量来衡量学术水平,不均有科学合理性[1]。
(二)没有处理好论文发表期刊级别与学术水平之间的关系
目前的职称评审之中,除了对论文数量代表学术水平有错误的认识倾向,还有一种较为突出的错误认识,认为发表论文的期刊级别越高,论文的质量也就越高,这也是一种错误的认识。论文发表期刊级别只能代表主办单位级别,而不能用来衡量论文的质量高低。发表论文期刊的级别越高,只能说整体的论文学术水平较高,管理上要相对规范一些,但是并不能说明某一篇论文的质量就较高。论文质量的高低与发表论文的期刊单位行政级别画不上等号,很多地方性的专业学报和学术期刊比一些国家级主办单位的期刊质量要好,目前职称评审中,错误并且习惯性认为市级论文水平低于省级论文水平,而省级论文水平低于国家级论文水平,这种“市级”是因为主办单位是市级单位,“省级”是因为主办单位是省级单位,并不能代表发表论文的质量高低。这种划分的依据并不是论文的质量等级,而是出于期刊管理的考虑,因此,如果以论文发表的期刊级别来代表论文质量进行职称评审,具有较多的局限性和不科学性[2]。
(三)衡量方式趋向简单化
职称评审包含多个方面,加上学术评价本身具有复杂性,因此人们在衡量的时候更趋向于找一些简便的方式进行衡量,即间接衡量,例如衡量论文的质量不是看论文的内容,而直接看发表论文的期刊级别。衡量成果水平不是看专业水平和专业技能,而是看获奖级别和立项级别。像这种为了图方面,以定量代替定性、以简单代替复杂的间接评审方式,不仅使职称的评审工作欠缺合理性和公平性,也容易埋没一些具有实际才能的人才。虽然课题和论文的级别以及数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学术水平,对其考核也有一定的必要性,但是职称评审更应该考核内在的质量。目前的职称评委会上,很多考察都是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没有实质性的水平考察。这种职称评审,虽然成本较低,而且比较方面,但是会给一些做实事却没有被评上职称的人积极性带来严重打击,继而对国家的发展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3]。
(四)职称考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职称考试内容普遍存在重理论现象,理论知识太多,且大多数都是晦涩难懂,很多题目与日常关系没有太大的联系,要想通过职称考试必须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否则,即使专业技能强,业务精熟,如果理论知识没有背好,还是很难通过职称考试。除此之外,职称考试中还存在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个是监考不严问题,还有一个是英语考试问题。职称评审是全国统一考试,按理说考场纪律严明,但是有些监考老师看到一些高龄考生,参加工作多年,兢兢业业致力于研究,难免“心软”,在监考的时候无法做到公平公正。英语考试问题也是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很多专业职称评审,都要求考生必须要参加英语考试,实际上很多专业技术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之中很难接触到英语知识,也不需要使用英语,这种英语考试不仅限制了考生的发挥,也埋没了一些实用性人才[4]。
二、解决当前职称评审工作中问题的有效策略
(一)对申报材料中的成果和论文数量进行适当的限制
目前职称评审中存在以论文数量为主进行专业水平考察的间接考察方式,导致很多没有实际水平的职称申报人,为了占据优势、走捷径,不断研究论文和发表论文,这给职称评审工作人员带来一定的误导,这种以论文数量定胜负的职称评审,欠缺科学性,职称评审工作人员应当认识到这一点,将评审的主要精力用来审核成果质量以及论文内容的创新程度,对申报人的申报材料做出一定的要求,如提交成果和论文的数量上,要有一定的限制,并且要求申报人明确提出代表作,除此之外,还要健全和完善评审的制度,如一些增刊或者论文集上发表的论文不能参与职称评审,将以盈利为目的的论文集和增刊与正式的期刊区分开来,净化出版业,同时也净化职称评审,改正了以往评审中的不良风气[5]。对于一些单位的职称推荐,职称评审人员也应当采取相应的评审制度,如专业技术人员在提出申报材料后,要明确好自己的代表作,确定一到两篇论文作为评审的代表作,然后职称的管理部门将其做一定的处理,如隐藏期刊名称、单位以及作者的姓名等信息,再将这些处理过的代表作提交给多名省内外的专家进行审阅,同行的专家在学术水平评价方面具有客观公正性,并且根据论文质量结合职称管理部门给出的统一评分标准进行打分。科技成果的评级同样也是如此,申报人将科技成果申报以后,评审管理部门再将申报人申报的科技成果提交给多名专家进行审核,专家可以结合专业期刊的审稿方式或者高考网上评判作文的方式进行评价,最终给出相应的分数,专家给出的分数和相关的评语可以由专家亲自签字以后通过信函的方式寄回去,这样就给职称评审的评审委员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这种职称评审方式不仅可以极大降低人为带来的干扰,还可以让专家可以认真细致考察论文的质量,职称评审的成本和时间得到了有效的节省,并且专家还可以利用网络考察论文的抄袭情况,对论文内容的创新方面进行适当考察。除此之外,在申报材料上对论文和成果的数量进行了限制,也给职称评审委员认真审核申报人专业水平和专业技能提供了有利条件和足够的时间,这给良好学术气氛的营造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保证了职称评审工作的公正性、合理性和科学性。
(二)淡化论文的级别,对论文的质量加以重视
对论文的数量进行限制,并不意味着职称的评审条件有所降低,职称评审工作人员除了限制论文的数量,还要淡化论文的级别,不能存在国家级论文质量高于省级论文质量,省级论文质量高于市级论文质量的错误思想观念,之所以限制论文的申报数量以及淡化论文级别,其主要目的是引导申报人将注意力集中在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学术水平上,促使申报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要舍本取末,为了走捷径而将主要的研究精力放在论文数量和级别上面,而应当不断提高论文的质量,吸引更多的申报人研究高水平、具有创新思想的论文,避免申报人搞一些学术短期行为,帮助专业技术人员改正论文级别越高论文质量越高的错误认识,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净化学术风气[6]。
(三)评审过程透明化,加大评审的监督力度
目前的职称评审中存在部分弄虚作假行为,甚至只有花钱就可以“包过”,针对这种情况,评审工作人员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可以采取实名投票的方式进行打分,并且还要将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经验、科技创新以及论文内容等进行公开,这样没有通过职称评审的技术人员也知道自己未通过的原因,明白自己的差距出现在哪些方面,这种公示方式应当贯穿整个职称评审过程,从基层单位推荐开始,一直到最终的评审通过,其评审的进程和结果要通过网络或者公示栏等展示出来,这样既起到了有效监督作作用,也增加了评审过程的透明化程度。除此之外,还要对职称评审中的违纪现象和不正之风进行严查。同时,还可以让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即申报人及时掌握职称评审的相关信息,将其吸引到职称评审的过程之中,让其成为评审过程中的义务监督员,这样可以起到进一步增强职称评审公正性和客观性的作用。
(四)评审过程实行资格比例的双重控制政策
政府在职称评审过程中应当发挥重要的监督作用,实行单位比例,根据单位不同的工作性质,下达中高级资格比例,与以前政府统一下达评审指标不同,这种控制职称资格比例的方式使单位拥有更加实际和更加灵活的自主权,而且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将专业人员的积极性有效调动起来。如果不进行资格比例控制,待聘人员的数量将会越来越多,继而出现各种社会问题,采取资格比例控制措施,各单位就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实行自控措施,在单位内部形成推荐竞争机制,这样能够有效杜绝虚假行为发生。
三、结论
综上所述,职称评审作为一项评价人才的机制,同时也是一种政策导向,应当具有公平性、客观性、科学性和合理性,这样不仅能够为国家的建设提供实用性人才,同时也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职称评审工作者应当对职称评审工作加以重视,引导申报人重视论文的质量,脚踏实地干好本职工作,而不是为了快速、顺利评上职稱走各种捷径,达到真正提升专业技能和学术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建瑞.职称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甘肃科技纵横,2008(04):02-04.
[2]廉勇,黄吉勇.职称评审应向岗位管理倾斜[J].人力资源,2008(19):09-11.
[3]蔡秀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职称制度改革继续深化[J].中国人才,2007(01):04-09.
[4]李后卿.论职称评审中的程序正义[J].经济体制改革,2007(04):12-14.
[5]孙晓艳,赵俊杰,卢萍.职称制度改革与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11):07-09.
【三甲医院评审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医院三甲评审标准解读07-03
三甲医院评审迎检策略09-23
三甲评审药学08-16
三甲骨伤医院工作计划06-28
三甲评审一般需要的材料09-29
市级三甲医院行政工作总结3分钟10-18
医院创三甲流程12-18
北京三甲医院介绍06-30
创建三甲医院实施方案08-30
创三甲医院护士演讲稿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