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节日的送花礼仪(2篇)
1.不同节日的送花礼仪 篇一
送花时需考虑“花卉语”,即花卉及其色彩、香味的象征和含义,所送的鲜花应当符合你所要表达的感情。事实上花卉语也有“一语多义”的现象,而且不同民族和国家花卉的寓意也不尽相同。送花需要了解一些习俗和禁忌:
寄托爱情:玫瑰,表示初恋;蔷薇,表示恋爱;秋海棠,表示苦恋;并蒂莲,表示夫妇恩爱;红豆树,表示相思。
表达情操:木棉(攀枝花),代表英雄;桃花,表示淑女;荷花,表示纯洁;菊花,表示高洁;梅花,表示刚毅不屈;金银花,表示不畏风雪。
表达感情:橄榄枝,表示和平之希望;黄月季,表示和平之胜利;郁金香,表示胜利和美好;紫荆,表示兄弟团结;茑萝,表示亲戚相依;合欢,表示消忿;杜鹃花,表示怀念家园;紫罗兰,表示朴素、谦逊和诚实;百合,表示百事合心,团结友好。
为亲友送别:芍药,表示依依惜别,惜别中含有前程远大之意;杨柳,表示惜别,惜别中含有依依不舍之意。
为老人祝寿:虎刺(又名寿星草),表示长青不老。枸杞子盆景(又名王母杖),表示延年益寿;鲜桃子,表示长寿;常春花(又名金盏菊):表示长寿。
吉祥与祝愿:万年青,表示友情长存;吉祥草,表示鸿运祥瑞;水仙花,避邪除秽,给家庭带来吉祥如意。
夫妻之间:夫妻之间可互赠合欢花。合欢花的叶长,两两相对,晚上合抱在一起,象征着“夫妻永远恩爱”。
热恋男女:热恋中的男女,一般送玫瑰花、百合花或桂花。这些花美丽、雅洁、芳香,是爱情的信物和象征。男女之间表示爱意的花,最好选用红色的玫瑰、百合、郁金香,香雪兰、扶郎花等。
祝贺结婚:对祝贺结婚的除用玫瑰、百合、郁金香,香雪兰、扶郎花外,还可添加菊花(国内作喜花看待)、剑兰、大丽、风信子、舞女兰、石斛兰、卡特兰、大花慧兰等。新娘子在披纱时所用的捧花,除了有玫瑰、百合、郁金香,香雪兰、扶郎花、菊花、剑兰大丽、风信子、舞女兰石斛兰、卡特兰、大花慧兰等外,适当加入两枝满天星将更加华丽脱俗。
生子:建议选送色泽淡雅而富清香者为宜,表示温暖,以及称赞母亲的伟大。
开店开业:大多以桌上型的为主,不过大部分的人都喜欢赠送排列在花篮里的花作为祝贺之用。适合花朵硕大华丽的花。如洋兰、玫瑰、康乃馨、大丁草等都非常合宜。
乔迁:乔迁之喜之日适合送稳重高贵的花木,如剑兰、玫瑰,或者一些大的盆栽、盆景,来表示隆重之意。
生日:适合送诞生花最贴切,另以玫瑰、雏菊、兰花亦可,表示永远祝福。
毕业:色彩绚丽的香豌豆花是不错的选择~不然也可以参考花语来做选择。
看望亲朋:节日期间看望亲朋,宜送吉祥草,象征“幸福吉祥”。
爱情受挫:对爱情受挫折的人宜送秋海棠,因为秋海棠又名相思红,寓意苦恋,以示安慰。
婴儿出生满月:对婴儿出生满月最好送给各种鲜艳的时花和香花;
探望病人:给病人送花有很多禁忌,探望病人时不要送整盆的花,以免病人误会为久病成根。香味很浓的花对手术病人不利,易引起咳嗽;颜色太浓艳的花,会刺激病人的神经,激发烦躁情绪;山茶花容易落蕾,被认为不吉利。
送工商界朋友:可送杜鹃花、大丽花、常春藤等祝福其前程似锦,事业成功。
送离退休同志:可选兰花、梅花、红枫、君子兰、敬祝正气长存,保持君子的风度与胸怀。
2.不同节日的送花礼仪 篇二
关键词:用节日文化 深化礼仪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7(c)-0000-00
传统节日有着特定的民俗文化内涵,是一种特殊意义的文化资源。中国的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结晶。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内外炎黄子孙中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传承传统节日文化,是维系我们民族发展的重要纽带,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催化剂,是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标志。弘扬优秀节日文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扩大“唱读讲传”范围,将礼仪教育扩展到家庭教育,提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迫切要求。
1 中学生传统节日文化现状
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在西方文化冲击下,很多传统节日名存实亡,越来越多的中学生不仅不知道、不了解民族的传统节日,更是对传统节日的礼仪和精神价值持冷漠态度,但对洋节却很热衷、崇拜。
2 加强节日礼仪的传承创新,增强中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同
中学生传统节日的礼仪文化教育,要对传统节日礼仪,去粗取精,发扬光大,将礼仪道德、法纪教育等有机整合,增强广大中学生对传统礼仪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培养良好的社会心态。
2.1 春节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中国人数千年的核心节日。它代表温暖和亲情,是一种民族文化象征与凝聚民族情感的重要力量。“回家过年”不仅是亲人的团聚,也是精神的洗礼与伦理关系的更新。春节期间的活动很多,其中与中学生相关的节日活动有:
1)亲自动手,美化家园。
打扫房屋,搞好卫生,挑选春联,张贴对联。中学生参加这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既美化了家园,增添了节日喜庆气氛,让自己在这些活动中体会到辛劳与欢愉;又提高了对美的欣赏和创新能力,突显了对父母的孝道和感恩。
2)祭奠祖先,感恩社会。
春节是中国的“感恩节” 。注重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以此传递亲情,感恩长辈,表达友情。祭奠祖先既充满了对祖先功德的感激,又表達了让祖先“庇护子孙”的美好愿望,更能培养和谐的社会心态,感恩社会。
3)善待自然,尊重自然。
从正月初一到初七,分别被先人们称为“鸡日”、“狗日”、“猪日”、“羊日”、“牛日”、“马日”、“人日”,代表7类生物的生日,把人的生日放在其他动物之后;这些都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感恩理念及善待、尊重自然的情怀。
4)吃团年饭,温暖亲情。
烧香敬祖,燃放爆竹,合家团聚,共享年节。趁着吃团年饭的年节场景,教养中学生的礼仪,对训练学生的胆量,口语表达能力,交际能力,礼节素养大有补益,更使学生体验快乐,温暧亲情,感受被尊重,被关爱的愉悦之情。
5)走亲访友,恭贺新春。
新春期间,带上极具地方特色的礼物(品),扶老携幼,出门走亲访友,举家前往亲友家拜年,互致新年祝贺。拜年是春节期间最普及又极富人情味的传统仪式。
2.2 清明节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每年4月5日前后,人们悼念先人,祭祖扫墓和踏青春游的的节日。清明节的主要活动有:
1)祭祖扫墓。人们给先人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燃香奠酒,烧些纸钱,以表示对死者的孝敬和关怀,表达孝恩亲情,祈求祖先荫庇家人安康,给家人带来好运。
2)祭扫烈士墓。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和革命先烈纪念碑,已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形式。中学生要积极参加这一活动,瞻仰烈士墓,参观事迹展,缅怀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
2.3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汉族隆重的传统节日,其第一要义是纪念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相传屈原在这天投江自杀,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这天当做节日。我们要利用这个节日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新时期历史使命意识教育,要他们为了民族的昌盛,为了正义事业而努力奋斗,甚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通过组织学生参观龙舟竞渡,培养中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在公共场所讲礼仪的行为。
2.4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佳节。中秋节的活动主要有:
1)拜月赏月:每当中秋月亮升起,全家老小仰视明月,祭月拜月,边吃边谈,共享美味食品和明月的清辉。因故不能回家团聚的亲人,身处异乡,仰望明月,勾起对故乡亲人无限思念之情。这是对中学生进行孝敬父母,友爱亲人等亲情教育、感恩教育的有利时机。
2)品尝月饼:在八月十五这天,有吃月饼的习俗,用月饼寄托思恋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
3)送礼拜节:中秋这天,走亲访友,互赠礼品,特别是青年男子要趁中秋节日拜会岳父母大人。礼物不拘轻重,最好是成双成对,但月饼不能少,既可联络感情,又是对亲人的节日祝福。对中学生可倡导三个活动:短信情意寄,电话一线牵,情意款款送。倡导同学们亲自写条短信发给亲人,把平时没有机会或不好意思说出口的话写下来,发给自己的父母、亲人,让他们感受中秋的温暖。
2.6 国庆节
10月1日国庆节,是我国各族人民欢庆的日子。国庆节庆祝活动,旨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激发广大群众爱党爱国热情,倡导知荣辱、重礼仪、讲文明的良好风尚,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激发广大中学生爱党、爱祖国、爱家乡的热情,抒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豪情壮志与美好憧憬,展现新时代中学生的时代风貌。
3 用传统节日礼仪文化,深化中学生礼仪教育
文化育人,让中学生浸润在富有传统节日礼仪文化氛围中,是创新教育方法,扩大“唱读讲传”范围,提高中学生精气神,培养健康的社会心态,深化中学生礼仪教育的新举措。
3.1 倡导传统节日文化,丰富中学礼仪教育的内涵
在中学生中大力倡导传统节日文化,是深化中学礼仪教育,提升其文化涵养和文明素质,追求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有效排斥颓废、落后、腐朽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的需要有重要意义。
3.2 形成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
倡导传统节日文化,把几千年沉淀下来、集聚下来的传统文化精髓,通过传统节日,让更多的中学生,采用各种方式,参与到活动当中,感受节日的氛围,形成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使素质教育得以纵深推进。
3.3 创新形式,增加互动性,提高关注与参与度
【不同节日的送花礼仪】推荐阅读:
国际节日礼仪教案07-07
不同的日子:写给makeadifference创不同的日子12-20
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语言文字运用的要求08-13
不同的风景散文12-07
不同职业的交流方式08-06
如何对待不同的学生09-06
纪念英雄的不同方式10-01
两句话的不同12-23
不同的声音作文600字06-11
针对不同岗位的面试经验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