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调研

2024-06-15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调研(精选12篇)

1.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调研 篇一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专题研讨材料

党的十九大站在新的历史方位,首次将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并摆在首位,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1月25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4份重要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位列其中。这是在党的历史上首次专题制定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文件,对于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具有重大意义。

《意见》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对新形势下党的政治建设各方面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部署,为我们推进党的政治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基层党员我们更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深化对党的政治建设的认识,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主动投入到我们党的政治建设中去,联系我们基层群众,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力以及工作能力。

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就是要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把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我们作为基层党员,生活在基层、工作在基层。这是最好的为我们党与群众亲密联系的条件,就如总书记说的,我们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这是我们现在以及今后工作中要紧紧围绕的主旨,也是我们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要牢记于心的精神要领。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为人民谋福利、谋发展,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同我们农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坚决反对“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始终保持党同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我们党员干部要时刻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心思和精力用在惠民生、防风险、促改革等方面上,用最真诚的心,着力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就是要把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作为一项长期任务。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是党的政治建设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只有我们基层党员把我们党的政治基础做好,那我们党的事业在今后的发展会更加稳步的进行。所以我们基层党员要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作为重要着力点,突出政治标准,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从而更符合我们党中央的要求;要贯彻落实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让基层党员干部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经常接受政治体检,增强政治免疫力。时常为我们党员开展活动日,并对我们基层党员进行定期考核,让基层党员接受我们群众的监督,以及自我监督;要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让党所倡导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优良传统深入党员、干部思想和心灵。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践行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以良好政治文化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强化党员的思想意识和行动意识,积极开展党小组会议、党支部会议以及上党课。时刻为我们基层党员注入新时代社会主义的新思想精神,保持我们基层党员积极向上的政治形象。

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就是要以永远在路上的坚定和执着,坚决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使我们党永不变质、永不变色。全面从严治党不只是一个口号,而是我们党中央的一种决心。是解决我们党多年来积累出来的问题的决心,在基层工作中,我们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党的使命。以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做到廉洁自律、廉洁齐家的模范。我们从群众中走出来,也要懂得走回群众中去。以一颗清正廉明的心联系我们千千万万农民群众的朴实的心。总书记指出从严治党要向基层延伸,我们要响应总书记的号召,主动的向党中央的精神靠拢,为加快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砥力前行。

2.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调研 篇二

一、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内涵

党的作风涉及党的建设各个方面, 概括起来主要包括: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五个方面。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 根据形势和任务的需要, 党的优良作风经历了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总结出了我们党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以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 毛泽东又进一步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丰富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内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恢复和发扬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新要求。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作风建设, 在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专门研究作风建设, 提出了“八个坚持、八个反对”, 把当党的作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党的十六大以来,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 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号召全党牢记“两个务必”, 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 努力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把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向前推进。

二、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意义

1、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 是

新形势下保持党的先进性、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需要。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 没有这样一个核心, 就没有中华民主的解放和复兴, 就没有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胜利。先进性是我们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 也是90年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特别是党的做作风建设的主题。实践证明, 党的作风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标志, 党的先进性靠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来保持。

2、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 是

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我们党是全社会的表率, 党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导向。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 是实现社会风气根本好转的重要前提条件。我们党只有保持和发扬良好的作风, 才能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 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带领全国人民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不断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新局面。

3、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 是

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 是由共产党执政规律决定的。认真总结共产党执政的历史经验, 不难看到,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人民群众。目前, 我们党的作风状况总的是好的。我国政权的巩固、社会的安定、民族的团结以及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 同广大党员干部的良好作风是密不可分的。但我们也必须看到, 在一些地方、部门和领导干部中, 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滋长,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盛行, 独断专行、软弱涣散问题突出, 以权谋私、贪图享乐现象蔓延。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 其消极影响和后果不可低估。因此,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 是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必然要求。

三、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1、努力增强党的优良传统在的作

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目前我党已拥有8000多万党员, 我们每一名党员, 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一言一行, 都代表这着党的形象, 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邓小平同志指出:“共产党的领导够不够格, 决定于我们党的思想和作风”。得人心者得天下。一个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具有一种主导性作用, 关系执政党的形象, 关系人心向背, 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事实表明, 只要我们广大党员和干部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忘我奋斗、无私奉献, 就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坚决支持和衷心拥护, 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就能取得辉煌的成绩。因此, 坚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具有关键性的主导作用。

2、努力体现党的优良传统在党的

作风建设中的示范作用一个党员一面旗。作为一名党员, 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 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体现在:一是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 为群众办实事, 自觉深入群众的领导作风;二是把握时代脉搏, 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 勇于开拓创新的思想作风;三是不搞形式主义, 敢于说实话, 办实事, 求实效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四是以身作则, 廉洁自律, 敢于同腐败现象作斗争的清正廉洁的生活作风。党的作风不是抽象的, 它通过广大共产党员的道德楷模体现, 使广大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见贤而思齐。因此, 党的建设中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示范作用, 不仅关系到党的执政任务和执政使命的完成。

3、努力促进党的优良传统在党的

作风建设中的创新作用新世纪新阶段, 我们党必须通过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发扬, 不断增添党的作风建设的时代内涵, 不断创新党的作风建设思路, 不断拓展党的作风建设的实现形式。为此, 我们一是要加强学习和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 不断创新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二是要加强实践锻炼, 在实践中创造地回答和解决先进性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最终应落实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之中。胡锦涛同志指出:“共产党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为人民群众掌好权、用好权, 做到夙兴夜寐、勤奋工作。”我们每一个共产党人都要牢记党的根本宗旨, 不断加强党性修养, 兢兢业业, 踏实工作, 从而做到在思想和行动上永葆党的先进性。

3.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调研 篇三

关键字: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思想政治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D267.1 文献标识码:A

思想政治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我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面对当前日益变化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这无疑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许多巨大的挑战。在面对这样的形势时,我们必须要不断解放思想,及时转变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保障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

一、依靠战略性眼光开辟思想政治保障新局面

在国家实施重组改制以来,党组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分析日益复杂化的国内外环境,并以更广的视野审视国际发展格局以及发展趋势、从肩负的历史责任及使命出发,制定综合性发展战略。为了进一步贯彻中央及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关意见,继承发扬光荣传统,提高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保障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党组织将建设思想政治保障体系作为未来任务进行谋划、推进。这一体系的构建,集中体现了党组织的战略高度以及政治坚定性,也充分反映了党组织对自身在建设过程中地位及作用。

二、依靠系统性思维构建思想政治保障新体系

近些年来,我国国内逐步引入了较为系统的科学思考方式以及现代化管理理念,全面考虑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优势,全面规划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系统资源,全面设计完善党建思想政治运行机制及其工作体系,从利益构思、构建调研以及实践检验,一直到文件形成,初步形成了较为合理的规范系统。同时,还逐步确立了横向将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基层建设、新闻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群众工作紧密联系,纵向将上级、地方、基层党政群联动起来,在全局方面形成构架严密、责任清晰、结合充分、标准具体、制度规范、效果良好的思想政治保障体系。同时,也获得了党中央工作领导小组、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中宣部、中组部等部门领导的的高度赞许。通过构建这一体系,为进一步改进和强化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强度保障。首先,需要集中阐述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点。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着力点和侧重点,是思想政治保障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从新的实际情况出发,利用以往工作经验,提出以强核心、固堡垒等为重点的党建目标,同时以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等为思想政治工作重点,以信息化和制度化为基础建设重点,并以继承光荣传统为企业发展文化,以调动职工劳动积极性、创造性为群众工作重点,以提升执行力、战斗力、凝聚力为建设重点,这其中的每项工作都应从重点内容、基本要求、工作方法、特色载体等进行阐述。其次,总结并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工作制度规范。依据体系建设要求,深入结合实践活动,并在主体框架内,制定出党支部工作条例、基层建设纲要、企业文化建设纲要、境外单位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条例等规范化的相关文件,这一切都使其体系更科学、内涵更丰富、措施更完善。再次,提炼出实践工作的内部规律。全面总结以及创新工作实践经验,提炼出新时期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认识以及特色鲜明的思想指导规律。这些规律都是开展实践工作应予以充分遵循。最后,建设一系列特色鲜明的工作载体。对基本对象、主要环节以及重点工作,设立党建责任示范点、班组建设、岗位建功活动、读书工程等特色载体,以特色扩影响、以活动保发展、以载体承工作,这也发展成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品牌。

三、依靠自觉性开创思想政治保障新篇章

思想政治保障的构建集中体现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集体智慧,同时也是时代发展需求的基本体现,其顺应了工作发展的要求,也揭示了中国特色现代管理的一般规律。通过基层反映,该体系已解决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多种问题,具体工作实施理清了思路,确立了奋斗目标。此外,也使工作秩序得到了一定规范,科学化工作水平实现进一步提高。首先,以服务中心为主要着力点。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是这一体系的最终目的,还要将服务中心、推进发展贯穿于社会生产的具体工作中,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思想以及组织保障。其次,始终紧抓弘扬优秀精神这一思想政治保障的灵魂。优秀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及我们党伟大的精神财富之一。这一体系的核心及灵魂便是要继承、发扬传统优秀精神,坚持将这一精神视为自身重要文化自认责任,视为思想建设的永恒主题。再次,突出以人为本这一思想政治保障的根本,推进以人为本的充分落实,在构建、落实体系的过程中,要始终突出这一根本。最后,抓好基层,打好基础这一思想政治保障的重要环节。基层是所有工作的基础,这项工作不仅是党建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思想政治保障的平台与载体。

结语:综上所述,经过多年社会工作实践逐渐意识到,应切实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中心、服务大局,做到系统谋划、规范推进。此外,还需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与此同时,还应积极贯彻执行党的十八大精神,并以之为思想指导,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保障体系,为创建改革、发展、稳定新局面提供坚实而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高凤翔.对党群工作的思考 [J]. 中国石油石化,2012 (20)

[2] 阮忠杰.以推进党务公开为抓手 助推企业转型跨越发展 [J]. 山西煤炭,2012 (11)

4.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调研 篇四

调研报告

“十三五”以来,在局党组的直接领导和州直机关工委的指导下,州民政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坚持以政治建设统领党建工作,引导州直民政系统广大党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建设队伍,服务群众,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深度融合,推动民政事业新发展,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进一步提升。

一、“十三五”以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一)基本做法

1.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党建责任压实到位。州民政局党组高度重视机关党建工作,把党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党组会每年专题听取党建工作开展情况,对党支部换届选举候选人进行严格把关,拨付专项经费用于党建活动的开展,明确专人专职负责党建工作,每半年召开一次党建工作专题会,总结分析研判上一阶段情况,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扎实认真开好***,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情况作为***对照检查内容,深入查摆存在问题,建章立制抓好

整改。

2.落实好党内各项制度。持续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固定每月集中学习日,持续巩固主题教育制度,让党员学习教育在日常,在实际行动中做表率当先锋。局党委书记、副书记和各党支部书记每半年上一次党课,每半年开展一次大讨论,每季度撰写学习心得一篇。确定每月的20日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给当月入党的党员过“政治生日”,重温入党誓词和入党志愿书。

3.建立健全民政系统党建工作制度。制定《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党组中心组学法用法制度》《党组班子成员联系基层党支部制度》《党委班子成员联系基层党支部制度》等,探索实行“党建+妇建”“党建+工会”“党建+团建”“党建+关工委”等“大党建”模式,不断提高制度执行力。

4.打造好党建示范品牌。在局党委的指导和各支部的努力下,近年来局机关党委及所属多个支部多次被命名为州直机关五好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党员活动室、“四有四化”党建品牌。党建品牌的创建、“五好”基层党组织命名和“三创三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申报,促进了所属支部对照标准扎实开展党建工作,党建质量和组织力明显提升,有力地促进了民政工作上台阶。

(二)取得的成效

1.党的基层组织健全,党建队伍选优配强。2019年,局

党组书记选举为局机关党委书记,各基层支部完成换届选举工作,各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人均选为党支部书记。党委委员和支委委员均由业务能力强,责任心强,熟悉党务的党员干部担任,其中80后,90后党员占比达到75%以上,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占比达到80%以上,后备力量充足,人才培养工作呈现出阶梯化趋势。近年来,共发展党员10多名青年党员,党员队伍不断壮大。

2.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成效显著。近年来,州社会救助、“三社联动”、东西部扶贫协作等多项工作获得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各直属单位和科室获得民政部、省民政厅的表彰。州社会福利院获得“全国民政先进单位”称号,获得第九届全国民政行业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贵州选拔赛团体三等奖;州社会救助局、州慈善总会办公室获得全省民政工作先进集体。张丽华、韦锦丽、朱旭、石喜军、杨超等同志被评为全省民政工作先进个人。

3.党建促脱贫成效明显。自实施精准脱贫工作以来,州民政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六个精准”、“实现五个一批”系列重要论述和州委、州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在履行民政部门牵头实施的兜底保障工作职责中,始终把从江县作为主战场,聚焦“两不愁”目标,紧扣“精准”二字,制定出台了支持从江县打赢兜底脱贫战的实施方案和驻村帮扶工作方案,成立工作专班,细化帮扶措施,坚持以有效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为目标,以推动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实现“输血”与“造血”结合为抓手,强化综合配套政策措施的落实,较好地推动了从江县兜底保

障工作向纵深推进,驻村帮扶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2019年,我局帮扶的合法村党支部荣获全省、全州脱贫攻坚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派驻脱贫攻坚一线的杨武善同志获得全省脱贫攻坚优秀村第一书记,石喜军同志获得全州脱贫攻坚优秀村第一书记。近三年来,州民政局帮扶的加牙、合法、加能三个村共有131户426人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由原来的41.81%下降到15.63%,党建促脱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二、存在困难及问题

一是全面学习、结合工作实际深入思考不够,存在思得不深,悟得不透,在真正学懂、弄通、做实上有差距;二是由于各支部的委员均由业务骨干来担任,大家在日常的工作中全力以赴的完成业务目标和任务,静下心来思考党建工作的时间不多;三是有的党员干部纪律规矩意识不够,党员教育管理仍然有短板,“三会一课”制度抓得不严,党员谈心谈话制度没有形成常态化机制。

三、十四五”时期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措施及预期成效

(一)措施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巩固主题教育成果,紧密联系本单位工作实际,把开展“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同主题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同日常工作结合起来,统筹推进、合理安排,层层落实,注重建立长效机制,对工作推进中取得的经验做法,及时总结,以制度形式固化下来,不断提升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同全面从严治党“森林管护区”创建工作相结合,加强纪律建设、作风建设,加强正向教育,持续提升正气。同脱贫攻坚相结合,认真开展“三百行动”,深入贫困户开展摸底调查,落实帮扶方案,建立帮扶档案,定期召开帮扶工作会议,研究帮扶办法,有效促进结对帮扶群众脱贫摘帽。同业务工作相结合,以党支部建设为依托,极大增强了党员的归属感、光荣感、责任感,大力调动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广大党员在工作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推动民政系统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二)预期成效

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着力深入理论武装,着力夯实基层基础,着力推进正风肃纪,着力强化制度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基层党支部建设全面过硬,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更加突显,不断推进州民政局机关党的建设取得新成效。

四、意见建议

建议州直机关工委进一步加大党建工作的培训和指导力度,制定出台更加符合州直部门的党建工作方案;加快推动“智慧党建”模式,不断丰富党建学习载体;健全党务工作者队伍培养力度,落实党务工作者相关待遇保障。

5.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研讨发言材料 篇五

《意见》从落实领导责任、抓住“关键少数”、强化制度保障、加强监督问责等方面,对各地区各部门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提出相应要求。根据《意见》部署,各级党委(党组)要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深刻领会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义、目的、任务、要求,进一步强化责任,切实承担好本地区本部门党的政治建设主体责任,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各方面工作抓紧抓实抓好。各级党委(党组)要承担好本地区本部门党的政治建设的主体责任,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带头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各方面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向前进。要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带动党的建设质量全面提高。保证全党服从中央,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最根本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必须清醒看到,党内存在的政治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忽视政治、淡化政治、不讲政治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有的甚至存在偏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的严重问题。切实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进一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目的是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全党团结统一、行动一致。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党章明确的党的性质和宗旨、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路线和纲领落到实处。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事关统揽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最重要的是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最关键的是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加强政治能力训练和政治实践历练,切实提高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和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要在大是大非面前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增强斗争精神,强化政治担当,敢于亮剑、善于斗争,发现违反政治纪律、危害政治安全的行为坚决抵制,严防对挑战政治底线的错误言论和不良风气听之任之、逃避责任、失职失察。

《意见》通篇贯彻和体现“两个维护”这一根本要求,将其作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最重要的是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最关键的是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着力提高党的政治建设的政治性、时代性、针对性,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政治纪律是党最根本、最重要的纪律,是净化政治生态的重要保证。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离不开党内政治文化的浸润滋养。坚决抵制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狠刹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不正之风,破除关系学、官场术等封建糟粕,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

坚决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涵养政治生态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任务。加强党性修养,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坚决防范被利益集团“围猎”,持之以恒锤炼政德,带头遵守《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注重家庭家教家风,自觉做廉洁自律、廉洁用权、廉洁齐家的模范。

6.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调研 篇六

确保事业健康发展

深刻领会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意义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是新时代新起点上对党建理论的新发展。一方面,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要融入渗透到各项具体建设之中,思想建设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坚定政治理想和政治道路;组织建设要突出政治标准,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

作风建设要把党的宗旨意识贯穿其中,不断厚植党的群众基础;纪律建设要通过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进一步强化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同时,要通过制度建设对党的各项建设予以有效保障。另一方面,新时代党的建设成效要靠政治建设的标准来衡量。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其他各项建设的根本所在。政治建设决定党的建设的方向。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是新时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力度空前,成效卓著。与此同时,我们面临的风险和考验也空前严峻复杂。全面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注重政治上的要求”。实践证明,只有旗帜鲜明讲政治,才能从根本上明确怎样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自我净化、自

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只有旗帜鲜明讲政治,才能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注重抓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成功经验,更是新时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迫切需要。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是完成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的重要保障。只有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从政治上谋划全局工作,以强大的政治定力攻坚克难,以崇高的政治理想凝聚力量,才能担负起党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确保党在应对各种风险和考验的过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全面把握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科学内涵

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党的政治建设首要任务是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推进政治建党,就要做到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含糊,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规矩。纪律规矩是强化党的建设的重要保证。要坚定政治立场,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持强化党内监督,守住党纪国法的底线,把严格遵守纪律规矩变成自觉行动;坚持遵守“三重一大”制度为核心,检查各项制度规定是否规范和具有可操作性,执行制度是否到位,检查班子和班子成员是否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进一步健全制度体系,规范权力运行。

培育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要进一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驰而不息地狠抓作风建设,通过持续加强履职管理,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责任观念和进取精神,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的价值观,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为党的政治建设汇聚力量,提供坚实支撑。

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严抓理论武装,提高政治站位,坚定“四个自信”。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紧密联系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署,确保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发展。

严抓班子建设,班子发挥“头雁”效应,坚决落实“两个责任”。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

严抓队伍建设,强化政治教育,发挥好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的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是党的组织体系的基本单元。因此,必须充实完善支委会建制,规范支部党建工作,党支部要以“两学一做”为基本内容,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

强化理论武装,通过理论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实践,切实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于党的建设各方面,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全面加强党支部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把党支部建设成为坚守正确政治方向的坚强战斗堡垒,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不移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认真做好整改工作,深刻吸取教训,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深刻吸取腐败案件教训,用身边事警醒教育身边人。通过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让全体党员干部经历深刻的思想洗礼和党性锻炼,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明确整改方向,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7.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调研 篇七

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六次全会上讲话指出, “要加强党内制度建设和创新, 不断完善党内各方面的体制机制。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 推进党的建设和党内生活制度化、规范化。”实践证明, 只有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与创新, 才能不断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才能使党具有与时俱进的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 才能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 不断把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推向前进。

1 党的制度建设与创新的重大历史意义

制度建设的内涵并非单纯指文字上的某些制度条例, 而是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指党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 主要是权力配置和运作的方式;二是指具体规章制度。这两个层面共同构成党的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 形成一种大的制度环境。从第一个层面的意义来看, 体制与工作机制起着支撑制度环境的作用, 保护具体的制度不被随意践踏。比如, 党内制定的各种各样的廉洁自律的规定, 各种监督的规定, 如果没有特定体制的保护, 这些具体条文能否被忠实地执行就具有不确定性, 在很大程度上就要依赖各级领导干部的素质来执行;而在特定体制下, 不管各级领导干部是否愿意, 都必然受到体制的相应制约, 都不得不去执行各项具体制度。从第二个层面的内容来看, 如果只有大的体制性框架而没有具体制度, 那么, 权力的运作也是无章可循的, 人们的行为也就缺少预见性和确定性。因此, 具体的制度是制度环境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是充塞于体制性框架中的具体内容。

制度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不仅贯穿于执政能力建设的各个环节, 而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1 党的制度建设与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党的制

度建设与创新, 是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能够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和工作制度, 使党的各项工作充满活力。锲而不舍地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各项工作的始终, 才能使党具有与时俱进的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 从根本上加强和保障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1.2 党的制度建设与创新的目标要求一是制度的科学性。制度

的科学性既包括制度合理性又包括制度合法性, 它是一个制度有无生命力的主要标志。党的制度不仅要符合客观实际需要和事物发展的规律, 也要符合人类政治生活所追求的理想和价值, 即获得了合理性;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的意愿, 从而获得广泛的支持, 即获得了合法性。

二是制度的系统性。制度的系统性是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的基本要求, 也是制度权威性的必要条件。党的制度是一整套约束和规范党的组织、行为及运行机制的规则, 确保党的各项工作和路线按照既定的方向发展, 因而要有很强的系统性, 同时也要强调党的各项制度的稳定性、长期性。

三是制度的权威性。制度的权威性即制度的有效性, 是指制度的强制约束力和制度的有效执行情况。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是衡量制度建设成败的关键, 党的制度如果缺乏权威, 那这种制度也就失去了实际存在的意义。

1.3 制度建设与创新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提高党的执

政能力的关键是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用制度管党, 用制度治党, 用制度保证党的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利益, 巩固党的制度建设成果, 把党的先进性建设贯穿于制度建设的各个方面, 促进和推动党的各项工作, 为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提供制度性的保障。

2 目前党的制度建设的缺陷

2.1 旧制度的诟病目前, 党的许多旧制度的一些弊端还没有完

全革除, 新体制尚未完善, 不可避免地要在社会生活中发生摩擦和冲突。例如, 一些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等方面的制度相对滞后, 基层党组织的各项民主制度不够健全, 不能充分反映党组织和党员意愿, 造成党员和基层党组织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缺乏首创精神, 致使政策贯彻不力, 工作进展缓慢, 进而影响到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效果。

2.2 过分强调制度的经济作用当前, 党的各项制度还存在着过

分强调经济增长, 忽视关注社会管理和服务的现象。例如, 不少地方在选拔任用干部问题上, 还存在着只重视发展经济能力, 忽视干部的道德品质和服务精神的现象, 使得许多干部在工作中, 只重视管理区域内的经济增长, 而轻视资源和环境保护、社会治安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等更多关系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服务人民、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工作。

2.3 对构建高效、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影响目前, 党的一些

制度配置结构不合理, 导致党领导下的行政体制机构重叠、职能不清、权责混乱等现象长期存在。建国以来, 历次机构改革都不能跳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 致使行政效率和行政法治难以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 政府的管理成本逐年加大, 损害了社会的公共利益。

3 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与创新, 切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3.1 思想上培育制度建设与创新的观念, 建设社会主义制度普

遍的制度观念认同是制度文化的前提和条件, 社会主义制度文化又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础, 建立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制度文化, 充分保障人的基本权利,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体现制度的建设与创新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在保证公共权力正常运作的前提下, 加强对公共权力的领导和约束, 切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真正体现为人民服务的本质。

3.2 作风上强化党内监督体制建设与创新, 完善对领导干部的

问责制度进行党的监督制度创新, 赋予监督机构足够的权威。各级纪检机关要在党的领导下, 具有相对于同级党政机关更多的权威性, 保障其独立发挥监督效能;疏通监督渠道, 使广大党员充分履行自己的监督权利, 增加办事的透明度, 拓展对领导机关的监督面和监督力度;加强宏观监督, 增强对事关全局的决策和大政方针的监督, 防止造成决策失误;增强主动监督, 形成事前防范、事中约束、事后查处的监督机制。

3.3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完善与创新对基层组织制度建设的

领导各级党的基层组织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立适应新形势的各项工作制度, 改革和创新原有已不适应工作实际的制度, 培育制度建设与创新的观念, 加强在思想、组织和作风等各方面的制度建设, 领导和规划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使社会的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 实现和谐发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 加强以执政能力为重点的党的建设, 比任何时候都重要。我们要按照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要求, 不断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 为加快推进主城区现代化建设新进程提供坚强保证。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 (第二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

[2]桑玉成, 董幼鸿.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制度设计与制度创新[J].东岳论从.2003. (4)

8.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研究 篇八

党执掌和运行其权力的方法怎样,是否有足够的能力等等,对于加固党的政治威望来说至关重要,同时又会关系到国家治理过程中的有效性。所以,探究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会遇到问题,以及怎样强化党掌握和使用权力的能力,既有利于研究党的合法性问题,又有利于党领导群众进行改革,并实现民族复兴。

关键词:党;执政能力;国家治理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038-02

一、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涵义

执政指的是执掌国家政权。执政党即掌握国家政权,把自己的政策、方针、纲领和主张通过政权机构的日常活动来落实的党。因此,党的执政能力常指执政党通过国家权力体系执掌国家政权的能力。更进一步说来,执政党要掌握和运行国家权力就一定要拥有掌控和巩固国家政权的能力;党具备了影响国家治理的能力,故而能够将阶级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能更好地推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建设及社会的发展。

二、提升党的执政能力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联系

(一)增强现代国家治理主体的前提。区别于传统国家治理的那种多个主体共同治理的方式,现代国家治理则更加注重单一主体从上到下的治理。“有效的国家治理涉及三个基本问题:谁治理,如何治理,治理得怎么样。这三个问题实际上也就是国家治理的三大要素,即治理主体、治理机制和治理效果”[1]。有一个良善的治理主体对于提高国家治理效率来说至关重要。

政党治理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核心构成。通过掌握和运行国家权力,收集和研究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并合理化地整合人民群众来自各方的利益诉求,再经国家权力机关把合理的诉求升华为国家法律制度,最终交由政府机关执行,党参加了国家治理。这个这一过程使得国家治理过程中的各个领域中产生的紧急难题得以化解。由此我们可以这样概括,党执掌和运行政治权力的过程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在参与国家治理,党执掌政权的能力的强弱会直接影响其治理国家能力。因此,为现代国家治理系统中的核心力量的党,加强其自身的执政能力就是在不断强化现代国家治理的领导能力,就是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任务提供绝佳的先决前提。

(二)引领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要求。作为现代国家治理的核心领导力量以及直接参与者,党还要领导除她以外的国家治理者的行动,这是因为我国所特有的“以党建国”的历史赋予了中国共产党独一无二的身份,使其责无旁贷的既要成为社会导向的引领者,又要成为长期执政的党。唯有党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能够自如地运用恰当的能力并兼顾到社会的各个层次,同时有能力作为最主要的引导力量领导各层次的国家治理。若是中国共产党特殊的历史地位及其旺盛的生命力使其领导国家治理提供了先决条件,那么我国社会各个领域发展的良莠不齐则促使党领导国家治理成为必然。

(三)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国家治理方式中,政党政治已经成为主流,若一个政党是进步和有力的,其所引领的国家也是强大的,人民的生活也较为幸福;相反的情况则会导致国家动荡不安,人民没有了家的归属感。一个政党是否进步首先体现为其根本宗旨,是否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的;其次体现为其执政能力如何,这最直观的反映了政党是否是进步的政党。

作为我国独一无二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是我国国家治理机构中最为核心的力量。党的执政力怎样,“通过控制和运用国家权力推动社会发展的能力”[2]怎样,一方面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先决条件,另一方面又作为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最为重要的组成。

三、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党的执政能力所必须应对的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致使执政环境不确定带来的挑战。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我国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更加的包容和开放,顺应历史的潮流,党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其最为重要的变化就是成为一个开放的党。在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的时期,国家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党执政的氛围也就处于封闭的、相对来说较为容易控制的态势。然而,随着全球化的到来,我国加入了世贸组织,全球化这把双刃剑一方面使得我国能够共享世界上先进资源,促进我国更好的同世界上其它国家交流合作,将发达国家的先进的技术引进我国;另一方面却也使得我国难以躲避全球性风险的到来。全球化风险与机遇并存的大环境使得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力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经济作为国家治理过程中的核心部分之一,其是否得到有效的治理也决定了国家治理的其它部分的有效性。故此,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党一定要加强其治理市场经济的效能,进而促进现代化国家治理的全局的发展。

(二)社会结构的转型及价值观念的多元带来的挑战。在未实行改革开放时,我国属于社会结构相对简单且人们之间差距较小的状态。尤其是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的时期对人们的衣食住行进行了全方位的计划与控制,这也制约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能力的提升,人们的思想较为保守。人们之间仅有较小的政治地位上的不同,并不涉及太多经济上的差异。后来,计划经济的瓦解和市场经济的建立,人民有了较强的利益观念,勤恳及聪明才智使部分人进步,而懒惰或其它方面的限制使得另一些人被市场经济的大浪所淘汰,人们之间的差距变大。这一巨大变化使得人们的价值观和思想都更加的多元,这些社会现象催生了我国社会各个阶层间的矛盾化,如基层农村的党与群众关系的紧张等。社会各阶层间关系的紧张化等社会问题对党的凝聚力,向心力,社会治理能力提出了挑战,执政党必须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以应对这些挑战。

nlc202309021156

(三)政治民主化带来的挑战。

20世纪的50年代以后,全世界大多数政权得以建立都得益于在民主的浪潮的推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更是如此,她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社会主义民主在我国的社会和政治活动中发光发热。虽然由于一些原因,建国初的一段时间民主的思想没有得到很好的坚持,但党很快便认识到,并回归到了民主。但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中,党和人们依旧必须面对不同于别国的巨大困难。首先是在国内,刚从几千年的封建意识中解放不久的我国人们,对于民主的概念并不十分敏感,缺少关注政治的热情。因此,党必须采取行动使人民信任民主、接纳民主,最有效又直接的方式就是让人民置身于以真实的民主的生活方式中。其次是在国际上,中国作为较晚发展现代化的国家,在推进民主的过程中难免会有被西方社会所谓的金钱化和极端化的“民主”意识形态的侵蚀的危险。对此,党必须加强自身的执政能力以更好的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四)自身情况变化带来的挑战。不论是个人还是团体组织,若想发展进步就必须跟得上时代的步伐,适应周围环境的发展变化。政党也是如此,既要适应外在环境特别是经济环境的发展而不断改革,又要适应内在自我状态的变化而不断做出调整。特别是为能够保持执政的持续性、长远性,中国共产党更应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以应对千变万化的国际、国内环境,那么尤其应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政党成员的数量是其拥有较强执政能力的先决条件之一,在中国这种大国更是如此。但并不是说成员数量多的政党就更具有力量,因为党组织成员数量越多,就更不容易管理,少数的成员有可能逐渐在思想上和生活作风上放低对自己的要求,导致自我堕落而影响到党的整体形象。而且,党员成分也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变得更加多样,各个层次的成员加入中国共产党虽然壮大了党的阶级和群众基础,但也为党的凝聚力带来了挑战。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不断加强党员的思想觉悟,以及党员的向心力。

四、党的执政能力所面临挑战的解决方式

(一)加强内部治理与打击腐败。

成立之初的中国共产党由于条件艰苦,任务艰巨,以及后来建国初期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情况下,由于党员干部可亲自掌控的资源不多,而且又有思想上较多的影响,大部分党组织干部是清廉的。然而,随着党带领群众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党执掌政治权力的环境不断的改变,使得部分党员干部思想上逐渐被腐化,越来越注重利益得失,背弃了其最初加入党组织的誓言。党的内部组织纪律的好坏以及有无及时的发现问题并妥善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党的执政能力,而解决党内的问题最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要防治党员干部的腐败问题。必须坚决杜绝党组织成员的腐败问题,因为腐败既影响党内的纯洁环境,又影响党在外部的良好形象。

为治理腐败,首先要坚持思想上引导与教育,强调党严惩腐败的决心;其次要限制党员干部的权力,使大家认识到权责有限的事实;再次是制定规范的权力运行制度,使党员干部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限。

(二)完善党内的体制机制。作为一种组织形式,政党的外部治理效果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她自我的生存与发展,而政党的内部体制机制有没有形成体系,够不够全面,对党的外部治理能力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组织内部杂乱无章的政党,其外部治理效果也一定是很不好的。在我国,对于中国共产党这一执政党来说,健全党内的民主制度对于完善党的体制机制来说至关重要,这就是在遵循党章的同时要迅速健全党的法制化。另外,提升党组织成员个人的素质与能力也是完善党的体制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坚持依法治国,促进党的执政方法的民主化和法制化。

只有更加细致具体地优化党执掌和运行国家权力的方式,才能更有效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促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现在看来,最有效的优化方式之一就是促进党的执政方法的更为民主,推进党依法治国与理政。通过掌握和运行国家权力,收集和研究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并合理化地整合人民群众来自各方的利益诉求,再经国家权力机关把合理的诉求升华为国家法律制度,最终交由政府机关执行,党参加了国家治理。

党执掌和运行其权力的方法怎样,是否有足够的能力等等,对于加固党的政治威望来说至关重要,同时又会关系到国家治理过程中的有效性。所以,探究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会遇到问题,以及怎样强化党掌握和使用权力的能力,既有利于研究党的合法性问题,又有利于党领导群众进行改革,并实现民族复兴。

注释:

[1]俞可平著.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前线,2014年.第一期,第5-8页.

[2]王长江著.中国政治文明视野下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39页

参考文献:

[1]俞可平著.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前线,2014年.第一期.

[2] [英]安东尼·吉登斯著.失控的世界——全球化如何重塑我们的生活[M].周红云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3]王长江著.中国政治文明视野下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作者简介:鲁晓雯,女,1988年,汉族,山东省临沂市,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政治学理论。

9.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调研 篇九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其中,特别强调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党的政治建设是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

通过学习让我知道,不讲政治的行为表现:个人主义、分散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热衷于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信真理信金钱,搞两面派,做两面人。不讲政治,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严重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正为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的征程中,就更加要旗帜鲜明的讲政治。

一、怎样做到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1.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和集中统一领导,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2.坚定政治信仰,增强理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不能强调工作忙,事务性任务多,放松学习,真正做到在学习上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学思践悟,融会贯通。把稳思想之舵。3.站稳政治立场,作为一名党员,就要始终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在党兴党,任何时候都同党同心同德,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崇尚实干精神,勤政廉政。作为一名社区基层工作者,守土有责,结合目前我联工委还在进行的民生工程改造,主动靠前,每天巡查施工现场,发现问题及时对接施工员,多走访群众,了解居民群众的需求,帮助群众解决难题,把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作为群众是否满意的标准。

二、在社区基层工作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社区工作千头万绪,作为一名基层工作的联工委书记,我认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做好以下工作:

1.抓好班子建设,把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文化、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2.坚持理论学习,党总支班子,要坚持集中学习制度,强化个人自学,保质保量。完成学习要求,认认真真地学习《党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暨各项党内法纪法规,用《党章》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对党纪党规知敬畏,永葆党组织的先进性、纯洁性、战斗性,让鲜红的党旗成为引领党员群众奋斗的方向。

3.作为一名基层党组织的负责人,工作中要落实民主集中制制度,议事决事,要做到虚心听取不同意见,集思广益,不搞一言堂,要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要求党员群众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真正发挥“头雁”作用。

4.管党治党,从严治党,履职尽责,全面组织开展好基层党组织活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党员主题实践日活动,开好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的活动。

10.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调研 篇十

今年是县委提出的“双基工程”推进之年。通过对全县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现状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巩固和完善好的做法,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对策措施,以全面推进晋位升级工作,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强化社会管理,增强基层工作活力。

一、近年来本县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近年来,县委高度重视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乡镇党委认真抓好落实,从抓干部队伍、抓制度建设、抓保障支撑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有效促进了全县农村干部队伍强素质、基层组织起作用、农民群众得实惠。

(一)注重抓源头开发,选优训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

一是广开渠道选人才。面向农村致富能手、退伍军人、企业管理人员、高校毕业生、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等,举荐、选拔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并通过法定程序选进村“两委”。2009年以来,全县共选拔产生村级后备干部XXX名,通过换届选举担任村党组织书记的有XX名。二是根据基层需求派书记。2009年以来,先后选派XX名县、镇两级机关、事业单位年轻干部到村担任党组织书记(其中县级机关XX人、乡镇XX人),目前继续留村任职XX人(其中县级机关XX人、乡镇XX人)。三是着眼提升能力抓培训。将村主要干部纳入全县干部教育培训整体规划,丰富培训方式,充实培训内容,确保全员足时培训。坚持县镇联动、梯次轮训,不断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1 2009年以来,全县村党组织书记参加县、乡镇两级培训累计XXX多人次。

(二)注重抓制度规范,促进农村基层组织更好地为民服务 一是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围绕“书记抓、抓书记”,落实村党组织书记抓农村党建“一岗双责”职责,加强对村党组织书记的目标管理考核。二是健全基层民主制度。规范选举程序,严格民主选举;巩固和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村民会议、村民代表议事规则和民主理财等制度,提高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水平;完善村级办事承诺制,全面实施党务村务公开,保障党员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三是完善联系服务群众机制。以民情日记和组团式服务为载体,广泛开展“进百家门、拉家常事、知百姓情、聚万人心”大走访活动,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问题。

(三)注重抓激励保障,激发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活力

一是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以“基本报酬+业绩奖励”为主要内容的村干部报酬考核管理机制,逐步提高村干部报酬水平,为在职村“两委”干部办理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实施老村干部养老生活补贴,切实解决了村干部后顾之忧。2009至2015年,本县村主要干部平均报酬从XXX元提高到XXX元,增幅达XX%,年均增长XX%。二是拓宽职业发展空间。2009年以来,共有XX名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通过定向招录考试进入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XX名特别优秀的村党组织书记被选拔进入乡镇领导班子。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总体上看,在县、乡镇两级党委大力推进下,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为核心的村干部队伍能力素质进一步提高,战斗力明显增强,在巩固基层政权、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建设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能力素质普遍不高。有的村党组织书记缺乏推动发展的能力,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能力不强;有的缺乏群众工作能力,主动下队串户少,怕群众找麻烦;有的缺乏化解矛盾能力,面对突发事件、复杂矛盾和群众关心的难点问题,或是束手无策、延误时机,或是做“老好人”、回避矛盾。二是工作责任心不强。有的村党组织书记精力不集中、工作不专心,甚至不正常上班;有的办事拖拉、遇事推诿,碰到问题“绕道走”,面对群众诉求乱许诺;有的缺乏工作主动性,得过且过、不求进取。三是执行上级决策部署不力。有的村党组织书记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把握上级政策,对上级政策方针一知半解,凭主观经验办事,不能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开展工作;有的村干部怕得罪人,尤其是在推进农村拆违止违、土地流转、社会管理等过程中,畏难怕事、工作偏软。四是处事不够规范和公正。有的村党组织书记不能依法办事,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办事不讲法律讲人情、不讲制度讲关系,引发干群冲突或留下后遗症;有的民主意识不强,搞“一言堂”,特别是在涉及民生利益问题时搞暗箱操作;有的私心杂念重,处理事情搞“双重标准”,甚至与民争利、制造矛盾。

3(二)主要原因分析

一是来源渠道狭窄。一方面,由于本县经济基础和产业基础薄弱,就业岗位少、报酬水平低,本地优秀人才难以留在农村,长期以来“精英流出”,留在农村的人在学历层次、年龄知识结构、思想观念等方面有较大差距,只能是“矮子里拔长子”,目前XX%的村党组织书记是高中及以下学历。另一方面,由于村干部待遇不高,虽然近几年持续增长,但总体还处于较低水平,与机关事业单位相比,岗位吸引力明显不足,难以吸引优秀人才。同时,近年来随着农村社会管理任务越来越重,对村党组织书记队伍要求越来越高,部分现任村党组织书记越来越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二是交流任职机制不畅。村干部只要不违法违纪,一般都可以做到“退休”,“终身制”影响了工作激情和动力;目前全县XX%以上的村党组织书记在同一个村任职,其中15年以上的超过XX%,20年以上的占XX%,跨村交流较少,长期在一地任职容易产生惰性,工作要求不高;有的下派年轻干部急功近利,工作不踏实,追求快出成绩,浮躁心态比较明显。三是考核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对村干部考核体系不够科学合理,约束指标多、激励指标少,与报酬挂钩、任职交流、选拔任用结合不够紧密;由于村干部是体制外的人员,上级党委对他们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造成他们做“老好人”、保选票;县、镇条线部门指导不够有力,布臵任务多、指导监督少,缺少务实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三、对策建议

(一)明确总体目标要求

以晋位升级为抓手,以村党组织书记为核心,大力推进“班长工程”,从源头培养、教育培训、考核监督、激励保障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按照“强镇必须强村”的思路,为切实提高村党组织书记的能力和素质,以乡镇党委为责任主体,整合体制内资源,加大从乡镇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选派优秀干部下村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力度,到20XX年村换届实现下派XX%的目标,到20XX年村换届实现下派不低于XX%的目标,到20XX年村换届基本实现全覆盖的目标。同时,落实好每年的目标任务。

(二)拓宽来源渠道,加大下派力度

一是做大乡镇干部队伍基数。按照“锻炼在镇、使用在村”的思路,加大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招录力度,加快充实乡镇干部队伍;继续从村党组织书记中定向招考乡镇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并鼓励继续留村工作。二是各乡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目标任务,重点先向班子软弱涣散村、群众矛盾突出村、晋位升级后进村和支部书记到龄退出空岗村选派村党组织书记。三是完善配套政策,对下村任职干部在工作待遇、职务晋升、评优推先等方面加强保障;对不胜任的下村任职干部要及时予以调整,回到原单位原岗位工作。

(三)强化教育培训,提升能力素质

围绕“班长工程”,继续坚持和完善县委示范培训与乡镇党委 5 日常指导、专题培训相结合的村党组织书记教育培训体系,落实岗前培训和常规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机制,不断提升村党组织书记综合素质。通过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确保培训时间,不断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增强教育培训实效。

(四)加强考核监管,健全长效机制

一是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根据村党组织书记的职责要求,合理确定任期目标及目标任务,促进村党组织书记履职尽责。二是实行随访机制。乡镇党委要定期走访村党组织书记,对村级班子运行情况进行动态分析研究,对不合格的村党组织书记,采取诫勉教育、组织处理等手段,加大处臵力度。三是建立跨村交流任职机制。对新任的村党组织书记,原则上应异地任职;对在同一个村连续任职时间较长的村党组织书记,由各乡镇根据实际,有计划地加大跨村交流任职力度。四是实施定期谈心谈话机制。建立乡镇领导定期与村党组织书记谈心谈话制度,帮助他们纾解情绪、解决问题、加油鼓劲。五是健全联系服务群众机制。以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为抓手,完善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日常插村联系制度,深化“民情日记”大走访,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增强村党组织书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的意识和能力。六是完善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加大社会管理、党员群众评议方面的考核权重,加强对村级工作的指导监督,结合晋位升级评分定级情况,运用好考核评价结果,将考核结果与报酬发放、评优推先、选拔作用等挂钩。对于考核不合格的村党组 6 织书记,要及时予以调整。

(五)落实保障激励,激发工作干劲

11.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调研 篇十一

[关键词]党内民主;党的建设;政治民主

一、党内民主的概念

党内民主是指党员和党组织的意愿、主张的充分表达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党内民主的四大部分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以及民主监督。中国共产党所有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享有党章规定的权利并应履行其义务;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应由选举产生;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党内讨论决定问题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党员有权了解和直接参与党内事务的权利。另外发展党内民主还包括党员以及各级领导干部应有的民主作风、民主传统、民主方式、方法等。

二、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性

1.发展党内民主是党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所得出的科学结论。在党内民主问题上中国共产党敢于正视过去的历史和教训。民主革命时期,党曾经先后出现过陈独秀的家长制作风、王明的教条主义和独断专行,严重地窒息了党内民主,使党的事业遭受了严重挫折。在党执政后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受“左”倾错误影响,民主制度和民主原则逐步遭到破坏。历史的经验教训深刻昭示,党内民主坚持和发扬地好,党的事业就充满生机,即使出现问题也能够通过民主机制及时纠正和解决,反之党内民主受到削弱和破坏,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遭受损失。

2.发展党内民主是中国政治民主化道路的必然选择。以执政党的力量推动国家政治民主化,这本身就决定和要求执政党必须以自身民主化为前提,否则,执政党领导和推动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就失去了起码的资格和条件。只有发展党内民主,党才能肩负起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历史责任。党内民主的不断推进,必将带动整个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基本逻辑和理性选择。

3.发展党内民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题中之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本质上是人民民主的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应包含执政党自身的政治文明建设。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先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题中之义。

4.发展党内民主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时代诉求。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就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不断提高执政能力。通过党内民主的发展,不断推进党执政的法治化、民主化和科学化,从而在党的理论和全部工作中,做到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三、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党的建设科学化就是遵循政党规律进行党的建设。改革开放新时期,党注重探索执政规律,提出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强调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性。

(一)培养党内民主意识

党内民主与党员主体地位密切相关,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是政党存在的基石。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从产生之日起就注重把党员置于党内主人翁的地位,赋予党员平等的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牢固树立党员作为党内民主主体的意识,既是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党内民主制度建设所要实现的目标之一。

(二)创新党内民主制度

在当代中国法治化建设进程中,制度是关键的认识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党中央也已经明确地将制度建设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相并列,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布局,党的制度建设意义日益凸显。按照科学化的要求推进党内民主,必须落实在制度的科学建构上。党内民主必须制度化,制度必须科学化,党的制度的科学化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基石。

(三)加强党内民主程序建设

加强党内选举程度建设。在党内民主中,选举民主是党内民主的起点,离开这个起点,决策、监督、执行民主就都无从谈起。加强党代表选举程序建设、基层选举程序建设、党内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程序建设,完善党内选举程度建设以确保党内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提高。加强党内决策程序建设。推行党代会常任制,健全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程序;推行票决制,完善地方党委的决策程序。加强党内监督程序建设。颁布党内监督程序性法规,建立健全党委报告程序;加强对党内领导干部监督,完善党内巡视工作程序。

(四)借鉴国外党内民主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苏共的教训表明,执政党必须研究政党执政的基本规律,探索科学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的基本政治目标。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搞好党内民主必须正确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必须把党的权力中心转移到党的代表大会上来;必须改革干部选任制度,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西欧社会党党内民主建设的启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宽党内民主新渠道。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扩大党员在基层党组织生活的权力。密切联系群众,扩大党内民主的社会基础。

(五)优化党内民主环境

1.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党内民主建设不仅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水平所制约,而且还要受文化、政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讨论发展党内民主,就不能脱离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不能忽视这个基本国情。当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要求政治发展为其提供新的空间,这就要求党在自我建设和发展中,坚定不移地把党内民主推向前进,不能因一时一地的困难、挫折而退缩,更不能简单地因求稳怕乱而停滞不前。我们党应该加快经济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从而为党内民主发展创造强大的物质基础。

2.创建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不仅是经济改革开放的重要条件,也是进行政治改革、发展民主政治的先决条件。党内民主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积极稳妥地进行,不能操之过急。对于党内民主的发展,要从民主自身发展的规律性着手,在把握方向的前提下,把握好民主的进度,要使原来的民主制度中蕴含的民主政治资源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针对现实情况,逐步完善民主制度、民主原则,并能在实践中试验推广,使党内民主能适时地找到生长点,不断地获得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肖新国.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路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2]郑樊.十六大以来党内民主建设创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3]施丹丹.新时期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实践与创新研究[D].江南大学,2015.

12.对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思考 篇十二

关键词:党员教育,党员素质,党的建设

一、新形势下的党员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绝大多数党员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无私奉献,夙夜在公,在各条战线自觉增强党性锻炼,坚定立场信念,抵御各种诱惑,经受各种考验,能够按照党章的要求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合格的或基本合格的。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党员队伍建设方面,确实还存在一些问题,有一部分党员甚至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不适应形势任务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一)不重视理论学习,缺乏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各方面创新。有的党员包括一些干部在理论学习这个问题上,总是不那么积极主动,错误地认为理论没有用,理论解决不了国有企业改革脱困问题,解决不了工人下岗和增加效益的问题,因而对党的理论的学习总是消极应付、浅尝辄止。总认为自己只是一般党员、一般干部,又不想成为哲学家,干好工作就行了,何必去学那些艰涩难懂的唯物论、辩证法。

(二)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不足,缺乏信心。一遇到问题和困难就摇来摆去,甚至对党离心离德。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对社会主义前途和改革开放的本质没有正确认识,错误地认为改革开放就是学习资本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走中国式的资本主义道路。因而在实践中不积极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信念动摇。

(三)政治观念淡薄、政治立场模糊,缺乏政治判断能力。有些党员甚至领导干部由于忽视理论学习,放松了主观世界的改造,理想信念动摇,缺乏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在重大原则问题上迷失方向,甚至跟着错误的东西跑。

(四)有的党员干部责任意识欠缺。有些党员特别是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薄,对人民的切身利益问题关注不够,有的对群众的疾苦漠不关心,有的不维护、甚至严重侵害群众利益。当前,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企业效益不好,部分职工下岗,生活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党员领导干部不是积极地想办法、找门路,帮助群众一起克服困难,而是官僚主义、不闻不问,甚至热衷于搞花架子、作表面文章,弄虚作假,沽名钓誉,不惜以牺牲企业和职工的利益为自己铺设“升官晋爵”的阶梯。

(五)一些党员先锋作用不能很好发挥。有的党员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不注重自身修养,不注意自身形象,把自己混同于一般老百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能很好发挥。在这些同志中间,“艰苦奋斗”不爱听了,“为人民服务”不太讲了,“助人为乐”不愿做了,“改造思想”不大提了,“开展批评”似乎也过时了。更有人信奉好人主义,原则跟前打哈哈,对待身边人见利忘义、以权谋私、贪图享受、挥霍浪费,不劝告、不制止、不愤恨、不检举、不揭发,而且存在着羡慕的心理。

(六)有的党员无视组织纪律,放弃党性原则。特别是极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意志衰退,个人主义严重,庸俗奢靡,以权谋私,腐化堕落。有的认为政治是空的、理想是远的、权力是硬的、钞票是实的,要抛弃空的、不想远的、抓住硬的、捞取实的;有的贪赃枉法,索贿受贿;有的跑官要官。

党员干部中存在的这些问题,都是不讲政治、不讲正气,放弃世界观改造和党性修养的结果,其危害性是十分严重的,如果听任这些错误思想作风蔓延下去,将会毁坏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第一,它严重影响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第二,严重影响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在广大群众中的威信。第三,严重影响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第四,严重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影响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二、党员信仰迷失、党性不强、素质不高

目前少数共产党员信仰迷失、党性不强、素质不高的原因,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既有组织教育不够,监督、管理不力的原因,也有党员自身忽视理论学习,放松世界观的改造、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等方面的原因。

首先,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使广大党员的理论信念面临着严峻考验。其次,舆论误导和价值取向的偏移对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三是经济工作与党建工作“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始终没有很好解决。四是部分党组织对党员教育不够,监督、管理不力。有的支部“三会一课”制度不落实,党小组长期不组织党员学习,不开展活动。五是部分党员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不加强理论学习和党性修养,把自己混同一般老百姓,更有极少数党员干部沦为腐败分子和犯罪分子,成了人民的罪人。

三、适应形势要求,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发挥作用为目的,切实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监督和管理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担负着带领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任务,广大党员是否合格,是否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直接关系着整个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面对新的形势、新的要求,如何把党员教育、管理好,使其充分发挥作用,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也是非常艰巨、非常迫切的任务。在党员的教育、管理方面,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旗帜鲜明、坚持不懈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信仰是灵魂,信仰是支柱。坚定的信仰是一个政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之所在,是夺取胜利的保证,如果信仰动摇,就不可能完成党的历史使命,也就不配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要使共产党员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加强教育灌输,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理想信念的灌输方式,在进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时,我们必须要旗帜鲜明,理直气壮,要坚持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党务工作者,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要坚持传道解惑和身体力行相统一。

(二)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增强广大党员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我们正在进行着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深入学习,不仅可以廓清我们对一些现实问题的困惑,而且可以指导我们今后的实践,不仅可以改造我们的客观世界,也可以改造我们的主观世界。在学习中,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思想实际,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要克服理论学习同业务工作对立起来的倾向和浅尝辄止、钻不进去的浮漂作风,要通过理论灌输和教育引导,帮助党员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政治鉴别力,在大是大非上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科学的认识、坚定的立场,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

(三)认真落实党内生活制度,加强经常性的管理和监督。严格的组织生活,实施经常性的管理和监督,是加强党性修养、提高党员素质的重要环节,也是基层党组织的重要职责。当前重要的是,一定要严格执行已有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加强对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特别是抓好民主集中制的贯彻落实。要大力发扬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反对教条主义,反对官僚主义,反对好人主义。要定期召开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每年开展一次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切实把全体党员置于有效的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之下。要经常在党内开展积极健康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及时抵制和纠正党内的腐败分子,确保党组织的先进性、纯洁性。

上一篇:机电队第三季度党支部季度总结下一篇:申请发票约谈笔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