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啼笑因缘的征文

2024-08-19

关于啼笑因缘的征文(共6篇)

1.关于啼笑因缘的征文 篇一

1. 懂得因缘,就会了悟世间众生的运命浮沉,懂得世间生命的缘起缘灭,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理就会洞然明白了。

2. 随着正法.佛法.戒律来决定因缘成熟和不成熟,不能用世间法来衡量。

3. 世间一切皆因缘所生,说法当然也离不开因缘,所谓“法不孤起,仗缘而生”。

4. 由于从前的福德因缘力量,再次听闻正法,如法修行。

5. 因缘,有善缘和恶缘之分。善知识要引导你修学佛法是缘,恶知识要引诱你去参与坏事也是缘。

6. 一般人经由各种学识.经验,容易了解世间许多痴妄的因缘。

7. 世上生生灭不已的因缘有四种:一.无因无缘;二.无因有缘;三.有因无缘;四.有因有缘。

8. 知因畏果者修人天善法,通彻因缘者修出离法。

9. 如果道心坚定,信念不变,那么,所成就的因缘就会是光明.善良的因缘。

10. 因缘有四种层次:就是正见.因缘.空.般若。

11. 什么是因缘成熟呢?就是当你知道这个事情该做的时候,你毫不犹豫地去做,那就是因缘成熟了。

12. 因缘所生法,我说就是空。

13. 没有就是真谛,接受十二因缘就是俗谛。

14. 当你知道出家的时候,马上就出家,那就是因缘成熟。

15. 学习与修习十二因缘,祈能如理思维,真实修行,得到相应,并成就三士道的功德。

2.关于啼笑因缘的征文 篇二

小城“孔雀女”挑中“凤凰男”

“孔雀女”张家碧的父亲张勇是赣州行署首任专员宋子霖的秘书,多才多艺,张家碧耳濡目染。1977年,张家碧考入赣南师院艺术系音乐班。

在大学里,张家碧结识了“凤凰男”杨保峰。这个来自农村的孩子,经历却不简单。他因为家境贫寒,自小拾荒、拾粪。1969年“九大”召开,正在念初一的杨保峰花了一个晚上一字不漏地背下了“新党章”的全部内容。宁都县革委会主任对他刮目相看,让他参加“活学活用毛泽东著作”宣讲团,巡回全县各地背诵“新党章”,轰动全县。

1972年3月,宁都县文工团成立,特别把杨保峰招去当演员,享受国家干部待遇。杨保峰把“胡传魁”演绎得活灵活现,出尽了风头。可是,杨保峰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听音能力不佳,在舞台上很难有太大的发展。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美术,1977年,杨保峰考取了赣南师院艺术系美术班。

杨保峰出色的才华和帅气的长相,成了众多女生心仪的人物。杨保峰唯独看上了个子高挑、容貌秀丽的张家碧,两人建立起了恋爱关系。

可是张家碧的父亲张勇却不愿意女儿找一个经历如此复杂的男朋友。毕业分配时,张勇更是从中作梗,把一对恋人分开,经过张家碧一再争取,张勇要求杨保峰写封信给他看看。杨保峰不敢怠慢,使出浑身解数,总算通过了书法、语言文字关。紧接着,张勇调查杨保峰祖宗三代的政治成分、遗传病史,最后又向他索取照片。杨保峰被未来的岳父折腾得够呛,趁机“报复”,故意寄去一张一寸大的全身照片。张勇就买来一个放大镜,趴在桌上仔仔细细照了半天,见杨保峰长得仪表堂堂,才同意他们的婚事。后来,这成为杨保峰的“杀手锏”:“我是你父亲拿放大镜照出来的,能有什么问题吗?”

1983年春节刚过,杨保峰和张家碧结婚了。他们亲手拟写了一副对联贴在洞房门口,上联是:“哆来咪发嗦啦西”,下联是:“赤橙黄绿青蓝紫”,横批是:“同窗同床同创”。1985年6月,杨保峰调到了赣州市电教馆,张家碧也调到了赣南师院,他们还有了独生子振江。

嫌弃婆婆 丈夫误伤妻子

无论以多大喜悦开头的婚姻最终都会归于平淡的生活。随着生活渐渐富裕,张家碧的心也渐渐地膨胀,她希望拥有一种“中产阶级的生活格调”。可是,丈夫杨保峰时常兴致勃勃给儿子讲起自己的出身,讲起当年他如何跟人抢一块牛粪的事情,张家碧心有不悦。一次,杨保峰的母亲到赣州小住,张家碧嫌婆婆土气、不讲卫生,时不时地数落婆婆。

终于有一天,婆媳之间口角升级,发生了一场肢体冲突。回到家的杨保峰一见此景,怒不可遏:“张家碧,我明白地告诉你,你干什么我都能容忍,就是不能容忍你欺负我母亲,这是我做人的底线!”说着,他生气地抓住妻子的双臂,用力地摇晃她的身子,恨不能把妻子摇“醒”了,结果造成张家碧的颈椎扭伤。

事情闹大了!张家碧躺在医院里哭哭啼啼,双方的亲戚朋友纷纷“参战”,两路人马从说理、争吵,发展到冷战。聚得久了就闹,离得久了又想。可是糟糕的是,两个人的生活也被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彻底弄糟了。他们不能够平静地来思考自己婚姻的关系。杨保峰到医院去看望妻子,他发现张家碧的眼神变得又陌生又冷漠,不由自主地躲着杨保峰的手。而杨保峰见到张家碧这个样子,不想再说一句认错的话,只是沉默地坐着。他们的关系到了冰点,两人决定分开一段时间。

祸福相依 婚姻“软着陆”

张家碧先后去各地进修,攻读硕士学位。她学成归来,一心扑在工作上,承担了多项重大课题研究项目,被破格提拔为音乐学院常务副院长。张家碧只想通过繁忙的工作麻醉自己,可是她内心的痛苦和冲撞并没有减少半分,健康程度与日俱下了。由于当年颈椎受伤的后遗症,再加上长期处于高噪音的工作环境,张家碧出现间歇性失聪。搞音乐的人失去了听力,这对张家碧可谓致命的打击。

杨保峰得知消息,想让张家碧回家休养。好强的张家碧却拒绝了丈夫的建议。杨保峰试图通过儿子来劝说妻子,张家碧就用冠冕堂皇的话来搪塞儿子。杨保峰面对的是生活了那么多年现在却形同路人的妻子,真不知道如何是好。一次,他悄悄地跟踪张家碧来到学校,看着妻子走向一幢老教学楼,杨保峰跟在后面。只见张家碧来到屋顶,静静地坐在平台上仰望星空,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她突然做了一个很可怕的动作,一步跨过平台的栏杆,站到了屋顶的边沿。

这个动作让杨保峰不想再躲下去,他突然跑了过去,紧紧地抱住张家碧,泪水已经劈啪掉了下来。张家碧吃惊地想抽出身来……事后张家碧坦率地告诉杨保峰,她的确是因为心理压力太大,几次产生了自杀的想法。如果杨保峰按照情绪来行事,他们也许早已经分开了,张家碧说不定也会轻生。一对夫妻,没有第三者,甚至感情也未泯灭,竟然轻易就走到了离婚的边缘,这的确是一件让人感到可怕的事情。

张家碧回家了,杨保峰看着妻子瘦了不少,不禁心疼地流下眼泪:“我们是夫妻啊,你怎么能够一个人去承担痛苦。”而张家碧也非常后悔这么冲动。两人经过一次长谈,大家把内心的想法都和盘托出。两人互相约定以后要相互忍让,包容对方。

从此,杨保峰一回到家就做饭、洗衣服、喂饭,并不断鼓励妻子,带着妻子辗转全国各地寻医问药。张家碧则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在忙忙碌碌中她忘记了曾经追求的“格调”。一次,有人无意中用嘲讽的口气说起农民工,张家碧反驳道:“来自农村又如何,我家保峰就是来自农村,多才多艺,人品业务都是一等一。”这话传到杨保峰那里,他心里淌过一阵暖流。

杨保峰一想到妻子的病是因为自己,心中备受内疚自责的煎熬,他的头发不知不觉间掉光了。为此,他多热的天也戴着帽子。张家碧安慰丈夫:“现在的你像笑星葛优一样,还是风采过人,而且让我更有安全感了。”

爱也爱了,恨也恨了,多年来祸福相依、患难与共,风风雨雨一路走过来,两个人对家庭的重要性再清楚不过了。为了照顾妻子的起居生活,杨保峰几次放弃了升职的机会,在电教馆馆长的位置上一蹲就是二十年。2007年,张家碧也辞去了副院长职务,退居二线。

杨保峰和张家碧说,面对婚姻的难题,人们要付出的绝不仅仅只是感情。因为婚姻是感情、理智甚至意志力,三者通力合作的结果。

(文中人物为化名)

3.我与书法的因缘 篇三

少年时读过六七年私塾,老师在当地是比较有名的画家,要求很严,学过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每天写大楷,作业也是写端正的小楷,稍大一点还用清水在一种叫“罗地砖”上练,日积月累,培养了浓厚的兴趣。

来杭后与西湖为邻,因工作关系与许多书画家交往,参加过许多艺术团体和参与许多诗书画活动,特别是有机会看到潘天寿、沙孟海、陆维钊、陆俨少、陆抑非、郭沫若、赵朴初、谭建丞、费新我等大家泼墨挥毫,受到他们德艺的熏陶,终生受益!我常想:人的一生,对以上的艺海群星,能看到一两位挥毫,已非易事;而我有幸结识到那么多,个别的还是忘年交,真可谓得天独厚,翰墨有缘,难得的机遇呵!

我主张诗书画结合,我为《姜东舒诗集》作序,题目是《书家本色是诗人》。我写过《诗心造印一苇新》,赞美过叶一苇先生的“诗心造印”。诗心写字,诗心造印,也是我自己的一贯主张。如果一定要说我的书法有什么“特色”的话,便是书法与诗词的结合,是诗的书法,书法的诗。

筆墨当随时代,书幅的形式也要突破老一套程式,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标题应该凸现醒目,一幅中也可以采用不同书体,甚至也可加上标点符号,便于赏读者既可读出书法的艺术美,也可领悟出书法所写的内容美。书法要人喜欢,要人看懂,应该走出“象牙之塔”,走向“十字街头”。

4.我与电影院的因缘 篇四

剧角映画总裁,资深电影营销专家

不记得1994年的时候在看什么电影,因为那会儿也才10岁,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一旦有学校包场带小同学们去看电影我都是那个最欣喜若狂的……这一期同事提醒我说是要回顾下20年来中国电影的发展和变化,鉴于明年我才是而立之年,很难给出一个多深刻的20年回顾,就简单回望下我与电影院的因缘吧。

1994年,20年前,那个时候我们那种小城市也就一两个可以看电影的地方,且基本都叫大剧院,显然也不仅仅是放电影所用,还有各种典礼活动。那个时候录像厅是比较盛行的,当然,被冠以“三厅一社”之一的它肯定是不能欢迎孩子的,我等乖乖学生也不敢靠近,毕竟还有各种“突击队”随时去里面逮未成年人,想必罪过好大的样子。再加上那个时候我还在练体操,学校一放学就要去体校继续被虐,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玩乐。我印象最深的两次观影经历,一是还在世的爷爷带我去影院看了《开国大典》,二是那个轰动一时的《妈妈再爱我一次》,我印象深刻的是前者反而让我哭够呛,而后者则没有。剩下的所有关于电影的印象都停留在了周末邻居家看《正大综艺》后的“正大剧场”,记得《星球大战》和《终结者》看的我目瞪口呆,貌似还有过一个关于星际科幻的片子看地我连做了好几天噩梦……

1997年香港回归,应该是那一年《泰坦尼克号》上映了,那是我第一次自己花了10塊钱去电影院看,前前后后没那么多人,但都是一对对的恋人,观影环境基本是被“打波儿”声覆盖的,尴尬的我一直没有认真看电影,少年的荷尔蒙问题吧。那个时候VCD开始盛行了,每家每户也都开始有影碟机,突然在街边也多了租赁碟片的店子,初中二年级的时候还在同学家里第一次欣赏到“爱情动作片”,可惜的是第一次就看到了美国版的超级重口味类型片,以至于后来我电脑里从来都没有这类影片的存货也并不对此类影片表示任何兴趣,因此还一度被鄙视。2001年的时候我迎来了自己的第一台DVD机,也就在那个时候开始立志去做一个导演,开始疯狂地买盗版碟看,高中三年几乎看遍了能看的和不能看的,学院的和非学院的。在那个阶段,《英雄》上映了,我带着喜欢的女孩儿去看了我高中三年唯一一次的影院电影,现在她嫁人了。

十年前,2004年,我在读大学,湖南一个叫湘潭的地方,那几年,是我观影体验最爽的时候。湘潭这个城市不大,当时也没有一两家影院,有一个广场叫“白石广场”,广场旁边就有一家影院,只有两个厅,无论是彼得·杰克逊的《金刚》还是《世界大战》,我都是10块钱,一个人包场看的,不仅弄一罐啤酒,还抽着烟吃着零食,偶尔,看管影院的小伙会过来和我一起看,也抽着烟喝着酒,再后来,我就请大学同学来看,他们毕业多年后还保持着去影院的习惯就是被我惯的……如今,我的家乡已经有六家影院,还有第七家IMAX的万达没有开业;如今,湘潭也已经有至少五家影院,且这个贺岁档当地的朋友告诉我又是人满为患,人们开始习惯了去影院看电影……

二十年,一个小伙伴的观影体验不能说见证了什么,但却眼看着这个本来只能包场看爱国教育片的市场被充分商业化了,不知道现在的小学里面还有没有包场看电影的福利,想必除了我们最近在努力上映的《千锤百炼》也没有其他的电影适合孩子们了吧……

5.蒋介石与四川的血泪因缘 篇五

蒋介石第一次到四川,是1935年3月2日。他此行目的首要是督军,视察“剿共”前线的战况。蒋介石第一次在重庆发表的公开演讲中说:“此次入川,除督剿残匪以外,首以解除四川同胞之痛苦为唯一目的。”蒋介石声称,他要尽全力协助四川省政府建设四川,解除四川同胞的痛苦,一方面也要使全川的军队,本着亲爱精诚的精神,促进团结,共同一致,“为国家民族尽到军人保国卫民的天职”。他的第二个目的是借“剿共”之便,招安境内的军阀势力,使得四川归顺南京政府。他企图打破过去四川军阀之间樊篱分明的防区,整顿川康军队。蒋介石花了半年时光,基本完成了所谓“川政统一化、川军国家化”的目标。

为了整顿川军,蒋介石在四川办“峨眉军官训练团”,调训包括四川、云南、贵州等省的地方军事干部、行政人员和团警干部,先后办了两期训练团。1937年,四川与西康的地方武装,基本整理完成。在完成整军工作后,适值“芦沟桥事变”爆发。蒋介石在一次讲演中指出,辛亥革命虽然是起于武昌,可是肇其端的实际上是四川,因为,四川的保路风潮,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所以,蒋介石告诉“峨眉军官训练团”的成员,革命起自四川,也会由四川来收获成果。抗战爆发后,四川省组成了六个集团军:第二十二、第二十三、第二十七、第二十九、第三十、第三十六等六个集团军,出川抗日。据张群日后表示,八年抗战期间,四川省共有300万士兵和壮丁参加抗战。

1937年10月31日,国民政府发表宣言,并电告前线战士,中国政府将迁都重庆,宣言说:“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局,长期抗战,本日移驻重庆。此后将以最广大之规模,从事更持久之战斗。”此时,四川省省主席刘湘已抱病率师出征。1938年1月20日刘湘病逝汉口后,蒋介石以张群继任,但武汉战局紧急,张群不克返川,由王缵绪代理四川省主席职务。

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四川党政军要员联名电请蒋介石到四川主持大计。12月8日,蒋介石由桂林搭飞机到重庆,开启了蒋介石的四川时代。蒋介石抵达四川主持大政后,还曾兼任四川省主席之职。1939年10月3日,蒋介石由重庆飞抵成都,10月7日,就任四川省主席。10月15日,蒋介石发表他到任之后,第一次告四川同胞书。蒋介石揭示了三个主要施政重点:“第一,愿全省贤达与知识人士,领导社会,转移风气。……其二,今日川政要务,厥在休养生息,然休养之道,决非姑息苟安,而生息之本,乃在勤劳严肃。……其三,为拯救川民,誓必厉行禁政,肃清烟毒;此为中正所欲特别申言,而愿我全省军民切实遵行之一事。” 因为军政事务繁忙,蒋介石于1940年11月,交卸给张群接任四川省主席。

武汉沦陷以后,战争硝烟很快扩散到四川大后方。1939年5月3-4日,日军对重庆市连番滥炸,包括重庆市商业中心,人口最密集的住宅区,乃至中立国的领事馆及外国人开设的教堂及医院,都受到日军无情的轰炸。这次空袭,死伤人数超过一万人。这次轰炸结束后,蒋介石偕同宋美龄亲赴重庆市街视察,慰问瓦砾堆中的灾民。

基于这次大轰炸惨痛经验,国民政府领导军民强化防空设施,机关工厂一律迁入地下掩体之中,或疏散至附近乡间。日寇空军曾于1940年春再度空袭,但这次空袭中,数以百吨的炸弹只对地面建筑造成严重破坏,对地下掩体中的工厂未造成直接影响。

日军对重庆最严重的一次空袭发生于1941年8月底,日军出动数以千架次军机,历时150小时,蒋介石的黄山官邸亦遭重创。敌机轮番炸射,历时数小时,敌机离去的空档,蒋介石等人走出防空洞,远眺重庆市区,但见一片浓烟烈焰,蒋介石忧形于色,不胜凄怆。两小时后,敌机再次临空,二度猛炸。黄山官邸当天检查伤亡情况,知悉三名侍卫人员不幸于轰炸中殉职,另有数人受伤,蒋介石为之伤恸不已。

9月1日清晨七时,蒋介石前往市区重庆国民政府视察,并在被炸毁的礼堂原址,搭设临时帐蓬,照旧举行总理纪念周,蒋介石在致词时指出:“因住室被震,夜雨方知其漏,几不成寐,以此推想,重庆全市之同胞,其精神与体力之苦痛艰难,更不堪设想矣,国民遭受此种艰危,不止一次,而且四年有余,如此牺牲殉难者,已不计其数,然其为御侮而死,固心安理得,瞑目以逝,而未死者,尤其老幼孤寡,颠沛流离,其将何堪。言念及此,悲伤莫知所止。”

这段同生共死,面对敌人无情炮火洗礼的恐怖经历,培养了蒋介石与四川人刻骨铭心的感情。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蒋介石从重庆国民政府前往胜利大厦发表胜利广播,沿途挤满了欢庆胜利的人潮。人们看见蒋介石时,更是欢声雷动,争相与他握手。此际人民心目中对蒋介石的拥戴程度,可谓空前高涨。

战后各种复杂的因素,以及蒋介石当局诸多政略的错误,导致了国共内战。国民党军兵败如山倒,政权不保的命运,亦不可挽回,蒋介石与四川的关系,就被残酷的现实硬生生割裂开来。

1949年11月14日,蒋介石、蒋经国父子,搭“中美号总统座机”到重庆。殊不知,这是蒋介石有生以来最后一次重庆之行。下了飞机之后,蒋介石即乘座车直抵位于白市驿机场和市区之间的林园官邸。在重庆盘桓了两个礼拜,蒋介石知道重庆大势不可为,打算从林园官邸坐车至白市驿机场离开重庆。谁晓得通往机场的公路上,挤满了败兵和难民,多辆抛锚军车横在路中,阻挡了蒋介石座车的去路。蒋介石迫不得已,只好下车步行,走过好长一段泥泞不堪的公路,才得以重新上车,直奔机场。

抵达白市驿机场,蒋介石万千愁绪涌上心头,一时之间竟又不舍得离开重庆了。据蒋介石座机驾驶衣复恩回忆,当蒋介石一行赶到白市驿机场时,已是11月29日午夜。蒋介石一言不发登上飞机,进了舱房,即行就寝。原本随从们以为等蒋氏父子抵达就准备起飞,哪晓得蒋先生心情坏到极点,未作任何交代,也没人敢去询问。

这时,随从人员得到情报,距离机场不远的江津,已有共军先头部队活动的迹象。白市驿机场那时仅剩一个警卫营留守,特地派了一个警卫连,到江津附近搜索。警卫连到江津时,曾经打电话回白市驿机场,但不久即失去音讯,显示机场处于危机之中。

情况不允许再稽延,顾祝同示意衣复恩去向蒋介石请示。衣复恩悄悄步上座机,正要轻敲蒋介石的舱门,发觉蒋刚起床,正在洗脸,衣复恩赶紧请示,现在情况危急,要赶快起飞,以免影响安全。蒋介石面无表情地低声回答:“好吧!”衣复恩赶紧启动飞机引擎,停在跑道上的几架飞机,全部尾随开启引擎。破晓时分,蒋介石离开了重庆,这个与他荣辱与共的战时陪都。

蒋介石多年以来口诵心惟“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失去了重庆,他犹存一线希望地来到成都。焉知等蒋介石到了成都,更多的坏消息纷至沓来,稍早还手握四十万大军的胡宗南,从西安撤到了西昌,宋希濂守不住鄂西与川东,云南的卢汉,也在12月9日起义。

6.懵懂小儿啼笑皆非的“性事” 篇六

(一)“纸尿裤”事件

此“纸尿裤”非彼“纸尿裤”,这是儿子给我每月需要的卫生巾的命名。记得,他4岁左右,一天很惊恐地问我:“妈妈,你怎么流血了?”我无奈地看着他盯着我在洗手间留下的“证据”,只能平静地告诉他,这是每个女人隔一段时间就会到来的“好朋友”,不是他想象中的“流血事件”。

他眨巴着小眼睛,恍然大悟地说:“哦,我明白了,就像娟娟阿姨过一段时间就来找你玩一样!”

“呃——好吧,你可以这样理解。”听他把这个“好朋友”类比为我和我的好朋友过一段时间就会有的聚会,我并没有过多地纠正他。

儿子继续好奇地问:“那张雷刚(他幼儿园的好朋友)会不会也流血啊?”

我赶紧告诉他:“现在不会的,你们都还是小朋友呢!等你们慢慢长大了,个子变高了,身体更强壮了的时候,男生和女生就会有不同的变化。”

儿子点点头,表示知道了,然后又继续问:“那你流血疼不疼啊?”

我给他普及生理卫生知识:“只要妈妈不吃凉东西,一般情况下不疼。但是会有些不舒服,并且脾气会不太好,容易发火。所以,这个时间里,你尽量别惹我。”

“那你要流多长时间的血啊?”

“一般会在一个星期以内。”

“那我以后在这个时间就不惹你了,你要是开始流血了,就告诉我。”

“好的,儿子。”

这之后,儿子会在我偶尔发脾气后小心翼翼地问我:“你是不是又流血了啊?”还会在逛超市的时候热心地对我说:“你要不要纸尿裤?”有时候还提醒我:“妈妈,你现在不能吃冰淇淋。”……

据他说,他们小朋友之间也会讨论各自妈妈的“流血”事件。儿子还积极给小朋友普及常识:这个时候不要招惹妈妈,因为她的脾气会变得不好……

(二)“袭胸”事件

偶尔带儿子去单位玩,单位里年轻的同事们都很喜欢他,常逗他玩。尤其是单位里的几个年轻人和儿子玩到一块去了,成了好朋友。儿子在家的时候,常常想念他的大朋友。

终于放了假,我再次带他去单位。那天单位的一个年轻小姑娘,也是儿子的大朋友之一,穿了一件胸前明晃晃的、都是亮珠珠的衣服。儿子见了,眼睛发亮。他非常喜欢明亮的东西,平时在家也收集了不少。我一直觉得这是孩子的一个小爱好,虽然有些不男人,但也无伤大雅,就没有过多干涉。

因为已经是熟人了,我就没有太留意。谁知,儿子已经嗷嗷叫着,冲人家扑过去了。吓得小姑娘躲避不及,双手护胸也跟着尖叫起来。顿时,我们都被声音吸引过去,目光齐齐地盯了过去。只见小姑娘红着脸,却已经伸手把儿子抱了起来。儿子一脸无辜,瞪大眼睛看着大家。大家立即明白了怎么回事,哄堂大笑。笑声中,儿子一溜烟儿地从小姑娘怀里溜下来,跑到我身边。

其实,大家都知道我儿子是小孩子,本意是冲着衣服去的,所以都没有介意,但是儿子却一直不能释怀地腻着我。于是,我把他带到旁边的一个办公室里,里面只有我们两个人。

我笑着问他:“刚才吓着你了?”

儿子点点头。

我又问:“妈妈平日里给你讲,凡是被衣服覆盖的地方,能不能让别人碰呢?”

儿子摇摇头。

“对啊,对姐姐来讲也是一样的,凡是衣服遮住的部分,都不能随便被别人碰。所以,你什么都不讲一下子扑过去,姐姐自然被你吓一跳啊!”

“可是我只是想摸摸她身上的亮珠珠!”

“妈妈明白,姐姐后来也明白了你想做什么,所以也就原谅你了啊。而且呢,妈妈之前给你讲过的,小男生最不能裸露的地方是哪里?”

儿子赶紧指指自己的“小鸡鸡”。

我笑着对他点点头:“是啊,那女生呢?”

儿子恍然大悟:“哦,我明白了,姐姐以为我抓她的胸啊!”

谁说小孩子什么都不懂?

而这件事喜剧性的结尾是:儿子明白后,马上出门追赶那个小姑娘,天真地给人家解释:“姐姐、姐姐,我只是想摸摸你胸前的小珠珠,不是想摸你的胸啊!”

(三)“数字”风波

一天闲来无事,和儿子玩游戏,如何用数字1~10来形容我们的身体部位,每个数字必须使用三次。

我抢先说:“1个鼻子。”

儿子说:“1个大头。”

我继续:“1张嘴巴。”

儿子:“1个脖子。”

我想了想,自言自语:“我们的身体还有什么可以用1来表示的呢?”

儿子愁眉苦脸地跟着说:“1个胳膊可以吗?可是明明是两个胳膊啊!要不我们也可以拆开说吧!”

我刚准备点头同意,儿子忽然蹦起来:“哈哈,我想到了,1个‘鸡鸡’!”

呃……好吧,这也是身体部位。

结果到2的时候,儿子毫不犹豫地抢先说了一句:“2个‘蛋蛋’!”然后又自己嘀咕:“1个鸡鸡和两个蛋蛋都是重点保护对象!”

记得好清楚啊!儿子。

(四)“男人”、“女人”和“不男不女”

儿子5岁之前有一个习惯动作,就是晚上睡觉前喜欢用手拽自己的“小鸡鸡”。开始时,我提醒他,他总置若罔闻。后来,有一天我见他洗澡后又开始了习惯性动作,就和他聊天。

“儿子,你还记得有一次鸡鸡肿了,去医院看病的事情吗?”

“记得,我还记得要把鸡鸡泡到药里呢。”儿子的记性还真好。

“那你现在天天拽小鸡鸡,估计很快又要去医院了。”

“为什么?”

“你说为什么?”

“因为我的手上有细菌?可是我洗手了啊!”

我不语,他就继续分析:“是不是我拽着拽着会把小鸡鸡拽掉?可是我没有用劲儿啊!”

我乐了:“要是拽掉了怎么办?”

“是啊!”儿子陷入了思考:“要是拽掉了,我尿尿,要是去男厕所,人家说我没有鸡鸡,不能进。可是要去女厕所,我又没有咪咪,人家也不让我进。最后我变得不男不女,被尿憋死啦!”他自己分析完,慌忙摇摇头。

我在旁边被他的分析逗得乐不可支,表面却严肃地频频点头,表示赞同。

终于儿子愁苦地看着我,说:“妈妈,我不拽了!”

孩子小时候的“性别教育”与慢慢成长过程中需要的“性教育”,其实真的没有必要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年幼时的性别教育,家有女孩的,妈妈一定要多操一些心,细心观察孩子的点滴变化,及时给予孩子帮助。而家有男孩的,则需要父亲付出多一些。等孩子到了青春期,有了性特征、性意识之后,正确地引导沟通、合适的书籍都是我们帮助孩子的好方法。

总而言之,遇到问题,一味“堵截”,不如正确“疏通”。

【编辑:杨子】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语言《绳子像什么》教学设计下一篇:一次军训的宝贵体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