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产业结构调整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2024-06-10

乡产业结构调整工作进展情况汇报(精选4篇)

1.乡产业结构调整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篇一

忙丙乡核桃产业进展情况汇报

尊敬的李书记、各位领导:

首先,非常感谢李书记及各位领导一行不辞辛劳在白忙之中深入我乡进行工作调研。下面,我就乡的基本情况、“十一五”发展思路、核桃产业进展情况、存在困难和问题、下步工作打算向李书记及各位领导一行作简要汇报。

一、乡基本情况

忙丙乡位于镇康县城东部,东和东北与永德县德党镇接壤,南与木场乡毗邻,西与凤尾镇相连,北与勐捧镇相接。有国土面积214.3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535米,最低海拔850米。年平均气温23℃,年平均降雨量1200至2300毫米,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92人。根据气候条件全乡划分为冷热两大片区,即忙丙村、麦地村、蔡何村、新水村四个村为冷凉山区,帮海村、马鞍山村、忙汞村、回掌村、乌木村五个村为低河谷坝区。立体气候比较明显。全乡呈现出了高寒冷凉山区和热带低河谷坝区并存的季风气候。全乡共有林地面积7563.5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3438.7公顷,疏林地面积1438公顷,未成林造林地面积361.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5%。

忙丙乡设有18个乡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下设9个村民委员会,65个自然村,125个村民小组。2006年,全乡总人口20279人。其中:农业人口19731人,农户4300户。全乡有耕地面积41802亩,其中:水田11812亩,旱地29990亩,人均2.05亩。-1-

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麦。经济作物主要有茶叶、甘蔗、核桃。乡内有固定资产达560万元忙丙茶厂一座。有茶园面积25614亩,其中:可采摘面积18040亩。有高优蔗园面积6083亩。核桃面积5970亩。白花木瓜面积3000亩。

2006年全乡共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087万元,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1040元;粮食总产量5826吨,农民人均生产粮食294公斤,人均占有粮食264公斤;财政收入万元。

二、“十一五”时期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指导思想、总体思路、预期目标

“十一五”时期是加快忙丙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所制定的规划是忙丙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规划,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精心谋划忙丙乡“十一五”发展蓝图。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按照“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在发展内涵上,突出加快发展这个主题;在发展方略上立足乡情,充分体现“五个统筹”的要求;在发展道路上,要突出忙丙特色,遵循发展规律,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在发展目的上,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着力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

导,坚定不移地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突出加快发展这个主题,实施科教兴乡、产业富乡两大战略,解放思想、锐意创新;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建平安忙丙,构建和谐社会。

总体思路是:围绕一条主线(以加快发展为主线),夯实四个基础(农业、交通、水利、教育),做强三大支柱产业(茶叶、畜牧、甘蔗),培育两个后续产业(泡核桃、白花木瓜),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企业增效,加强生态建设,实现忙丙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到2010年,力争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4164万元,年递增9%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40元,年递增9%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经济活力明显增强,财政收入明显增加,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产业优势更加突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成效。

三、核桃产业的进展情况

在今年3月份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忙丙乡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所制定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我乡就把泡核桃产业作为三个后续产业中的一个主要产业来进行培植,并相继制定了我乡的泡核桃产业发展规划。

今年,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十四届六次全会及全县泡核桃产业

发展动员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县下达我乡三年内种植完成泡核桃3万亩,年底完成1.2万亩的种植任务,乡党委、政府对此项工作非常重视,按照泡核桃产业规划种植的有关要求,乡上就进行组织发动群众进行泡核桃种植,进度相对迟缓。9月11日,从凤庆考察参观学习回来后。结合我乡的实际,不断加大泡核桃种植力度,认真按照镇康县提出的“六个一”的种植标准,建立健全领导机构,成立全乡各村核桃产业理事会,制定长效机制,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对泡核桃种植工作进行狠抓落实。一是召开泡核桃种植工作会议134次,参会人数19365人。进行泡核桃种植技术培训134次,参会人员达1276人。播放光碟23场次,观看人数533人次。发放《镇康县泡核桃规范化栽培实用技术手册》310册。全面宣传发动群众大干泡核桃种植。二是实行班子领导挂钩责任制。乡三班子领导分别挂钩到全乡9个村委会,驻村入户具体进行组织实施。三是相继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政府乡长、主抓泡核桃产业的副乡长为副组长,相关单位为成员的泡核桃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及以政府乡长为组长,主抓泡核桃产业工作的副乡长、林业站长为副组长,相关单位为成员的泡核桃种植工作组2个工作组。并以党委、政府文件联合转发了《中共临沧市委办公室临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委书记李国伟、市委副书记 市长刘明、副市长张平在全市核桃基地建设现场会上讲话的通知》,三个文件共印60份分别下发到各村委会,乡直各位。同时原文复印了《中共镇康县委、镇康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镇康县“十一五”期

间泡核桃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10份,分发到每个工作组,对几个文件进行详细地贯彻落实。四是县派驻我乡的泡核桃种植工作组按照乡情分成两个工作组,分别深入两个大片区,进行督促指导全乡的泡核桃种植工作。五是根据当前泡核桃种植工作的实际,采取重点突破泡核桃种植坑的开挖工作。首先是认真排查本乡本土在乡级机关参加工作的人员情况,并及时登记造册,要求这部分工作人员率先开挖自家适宜种植泡核桃地块的种植坑,起好示范带头作用。第二是在忙丙村春花坝、风吹山规划区涉及种植的农户,要求在11月15日以前全面启动泡核桃定植坑开挖工作,如不启动的,由乡政府负责协调劳力开挖,开挖费用以每坑10元的标准要求农户扣缴;第三是规划区地块内涉及本乡本土工作人员的,泡核桃种植工作实行工资挂钩负责制,如果12月底种植坑开挖不完成,由政府协调开挖,费用以每坑10元从工资中扣除。第四是实行乡级站所分片挂钩负责制,各站所分别挂钩忙丙村规划区一个村民小组,各站所除留1人值班外,其余的人员深入到挂钩村民小组及农户进行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工作。六是积极与中心学校衔接,充分利用中学生劳技课的时间,组织学生深入适宜种植核桃地块的田间地头,参与开挖种植坑,使学生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采取以上各项政策措施。到目前为止,全乡共开挖泡核桃种植坑22937个。

四、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种苗准备不充分,导致核桃点播面积多。

(二)劳动力争置现象普遍存在,导致种植进度缓慢。

(三)畜肥存量不足,加之经济支柱产业单一,造成农户投资大,与实际需求还有很大差距。据统计,全乡共须畜肥6000吨,已准备437吨,余缺量5563吨。

五、下步的工作打算

(一)现已建成苗圃地38亩,育苗40余万株,下步将认真做好苗圃地的中后期管理工作,确保种苗备足充分,为实现三年种植3万亩泡核桃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继续做好群众的组织宣传发动工作。做到畜肥早准备、早安排、早部署、早落实,切实改变畜肥存量不足的局面。

(三)认真处理好存在劳动力争置现象的问题,加速核桃种植进度,按时完成今年1.2万亩的种植任务。

2.第三铺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汇报 篇二

(2009年7月15日)

第三铺乡共辖19村112个村民小组3566户16953人,总面积16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8189.8亩,人均5.8亩。地势北高南低,山梁起伏,深沟大涧,境内平均海拨1920米,年降水量420毫米,且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无霜期130天左右,年均气温5—6摄氏度,苦水河流经其境。土壤以黄绵土,黑垆土为主,适宜种植冬小麦、洋芋、豆类、胡麻、玉米以及小杂粮等农作物。

一、引导群众转变观念,提升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水平。全乡按照“压夏扩秋、压粮扩经”的思路,重点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技术,继续扩大马铃薯、小杂粮种植面积和优质牧草留床面积。全乡农作物种植面积85490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7690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7800亩,粮经比10:1;夏粮播种面积16191亩(其中小麦12500亩、洋麦1901亩、豆类1790亩),秋粮播种面积69299亩(其中玉米25100亩、马铃薯35600亩、其他8599亩),夏秋比1:4。由于受地势北高南低的影响,全乡农作物种植具有“南玉米、北洋芋”的明显特点。近两年来,在县乡农业结构调整思路的指引下,小区域出现“川台地种玉米、浅山区种洋芋、深山区种牧草”的农作物分布特点。

一是大力推广全膜玉米种植技术。按照“因地制宜,示范带动”的思路“一年示范带动、两年全面铺开、三年巩固提高”的总体部署,在全乡大力推广全膜玉米种植技术,抢抓农时,实行秋覆膜和顶凌覆膜相结合,抓点带面,点面结合,户户种植,不断扩大种植

面积。全乡按照2.5万亩的种植目标任务,户均覆膜种植3亩以上,并在通高公路沿线的万岔、小岔、三铺、石庄、金川、马坪和马李公路沿线的郭山、郭坪等村形成万亩示范片带,户均覆膜种植5亩以上。一是加大投入,人机结合。乡村干部和县直单位帮扶队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组织群众组成互助作业组进行覆膜,投入起垄机32台、畜力覆膜机16台、机械覆膜机2台。二是调动群众积极性,奖励与扶持相结合。乡上制定奖励政策,对已覆膜面积3亩以上且春季扩大覆膜面积的农户,乡上无偿配套地膜,对种植面积10亩以上的农户分层次予以奖励;对种植大户、缺劳力户进行免费机械支持,县直帮扶单位出资购买化肥、农药予以支持。三是强化服务,技术与信息相结合。乡农技站在街道设立了农技服务部,从县种子管理部门引进良种5类20吨,根据地域海拨高度,指导购买,确保了群众购买好种子和选准种子。散发病虫害防治资料3000份,指导群众加强田间管理,有效防治了幼苗虫害现象。全乡覆膜种植面积25100亩,完成任务面积的101%,其中秋覆膜10800亩,春覆膜14300亩,当前全乡旱情较为严重,但全膜玉米长势较好。

二是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全乡种植洋芋面积3.6万亩,其中以去年梯田点为核心落实示范片带面积3500亩,从定西、渭源等地引进新大坪、陇薯3号等洋芋良种102吨,群众乡内兑换160吨,使全乡良种种植覆盖率达70%以上。引导和支持农民进行机械化种植,解决了种植大户和缺劳力户种植难的问题。

三是扩大小杂粮种植面积。按照压夏扩秋、压粮扩经的农业结构调整思路,在人均耕地面积较大的侯坡、阴坡、蒲湾、西坪、姚

岔、城湾、马坪等村大面积种植荞麦、粟谷等优质高产小杂粮,在提高产量的基础上,增加销售渠道,逐步形成区域优质特色产业。

二、发挥优势资源,实施草畜转化增加农业效益

通过近年来郭山、万岔、侯坡、芦滩等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辐射带动全乡群众转变了养殖观念,从以前的“养牛为耕田”逐步向发展养殖产业转变,在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王河、侯坡等村涌现出了以育肥贩运为主的养殖大户。全乡现有养牛户1100户,占总户数的三分之一,牛存栏1340头,3头及以上养殖大户52户,养殖最多的达10头,其中70%以上的养殖户有能繁母牛。养殖品种以秦川牛、南阳黄牛及土种牛为主,近年来引进了鲁西黄牛、安格斯等优良品种。饲草以麦杆、紫花苜蓿和草高梁为主,饲料以自产小杂粮为主,大多数农户仍是传统的简易养殖方式。

一是合理利用玉米桔杆资源,引导群众走草畜转化科技养殖之路。按照“一年示范带动、二年扩群打基础、三年巩固上规模”思路,今年确定在养殖基础较好的王河、万岔、侯坡3村示范实施,乡上成立了由乡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并实行科级领导包点、驻村干部包组责任制,制定了实施方案和资金筹措办法,每村确定发展养殖户60户,其中3头及以上养殖大户10户,户均能繁母牛1头以上。全部新建标准化圈舍和青贮氨化池,整合沼气项目资源,同步实施,一次到位。至目前王河、万岔、侯坡3个示范村已发展养殖户126户,投入资金42.8万元(其中贷款20万元,群众自筹22.8万元),引牛42头,新建圈舍84座,购置铡草机和饲料粉碎机65台。

二是充分利用耕地资源,引导群众种草养畜。结合人均耕地面

积大,自然条件差,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基本乡情,引导群众种植紫花苜蓿、草高梁等优质牧草8000亩,使牧草留床面积达13000多亩,特别是西坪村由于部分农户外迁,闲置耕地面积较大,以“公司+农户”的形式建成1000亩紫花苜蓿和红豆草种植基地,将25度以上山坡地全部种草。通过引导群众种草养畜,解放农村劳动力,让青壮年劳力发展劳务产业和第三产业;同时让有限的经济收入增收亩均投入,增加亩产效益。

三、鼓励兴办企业,延长产业发展链条

为了解决当地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乡上积极引导在外掌握相关技术和有经济实力的务工人员回乡创办企业。王河村上王河社村民王建在王河村创办了马铃薯淀粉加工厂,占地面积750平方米,投入资金30万元,年加工马铃薯650多吨,年创收入10万元以上,让当地群众的马铃薯在本乡内能卖到较好的价格,彻底解决了当地马铃薯销售难的问题,调动了群众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

王河村村民王尚学通过多年的养殖,掌握了养牛技术,积累了资金,2008年投入资金20万元在王河村建成了鑫全养殖厂,建标准化圈舍480平方米,实行自繁、育肥、贩运相结合的经营方式,牛存栏24头,年创收入5万元以上,明显的养殖效益,带动了全村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我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从乡情出发,突出特色优势产业,扩大全膜玉米、马铃薯、小杂粮和优质牧草种植面积,不断探索增加农业效益新途径,实施草畜转化、粮畜转化,延长产业发展链条,鼓励在当地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使全乡产业结构调整的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人均耕地面积大,亩均投

入不足,亩产效益低,投入产出比低,制约着农业整体效益的提高。二是农业基础建设滞后,川台地只占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并且大部分梯田是近几年新修的,肥力不力,增产效果不明显。三是群众观念转变慢,大部分群众仍以“小打小闹”为主,没有规模化种植或养殖意识,影响了示范点建设和形成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四是筹资渠道有限,农业投入资金仍以群众自筹为主,限制了个别农户的种植和养殖规模。

3.乡产业结构调整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篇三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是指进行农业内部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牧业、渔业各产业之间用地比例的调整,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发展市场需求旺盛的产业。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是目前农业向效益型转变的一项紧迫任务。乡镇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依靠科学发展,建设以生态文明为主的农业产业是广大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几年来,嵩湖乡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不断强化措施,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扶持力度,农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呈现出发展健康、速度快、拉动力强的态势。

一、基本情况

嵩湖乡位于抚州城区东南,乡政府驻地距城区17公里,交通便捷。东壤青泥,南邻邓坊、东馆,西接崇岗、钟岭,北临抚河与金溪县浒湾镇隔抚河相望。乡境东西宽,南北窄,行政区域面积72平方公里,下辖11个村委会, 1个居委会,5920户,25936人。耕地总面积30385亩,其中水田为主有29375亩。农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有柿子、西瓜、柑桔、甘蔗、桃李等。畜牧业以养猪、肉牛、家禽为主,有省级“一村一品”示范基地一个。农业产业龙头企业有抚州苍源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抚州市临川区福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

二、2011年完成情况

我乡按照全区农业产业化要求,采取“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模式,强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产品,着力建设金银花、蜜桔、油茶林等示范基地。现已有五个示范基地,共38600亩。主要农作物水稻产量24600吨,豆类产量100吨,薯类产量126吨;畜牧业以养猪、肉牛、家禽为主,生猪饲养量11350头,年末存栏8350头;牛饲养量4120头,年末存栏3680头;家禽饲养量10万羽,上市家禽4万羽。渔业以四大家鱼为主,可用于水产养殖的海域面积0.9平方千米、淡水水面0.9平方千米。鱼塘养殖面积60.2公顷,产量205吨,水产品总产量720万吨。

三、2012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工作目标:

按照全区农业产业化工程及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要求,沿袭去年“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以金银花种植为突破口,扩种南丰蜜桔97-2优良新品种、引进美国蛋鸡,开发油茶种植等一系列特色农业产品,稳定主要粮食生产,完善产业链,推进产业化,增强产业的整体竞争优势,实现嵩湖乡农业产业化、特色化发展的新飞跃。

(二)主要做法:

一是积极推进“公司+基地+协会”的经营方式,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产业协会。我乡以金银花为代表,由抚州苍源药业有限公司建立示范基地,村委成立金银花专业经济合作协会,积极引收农户加入协会,形成公司与农户合作的共赢共利模式。

二是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主导产业,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这几年我们积极配合母公司--抚州苍源药业有限公司着力抓好金银花的栽培技术,提高金银花的亩产量,使金银花的亩产量达到750公斤,今年金银花收入达到169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今年福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立油茶林示范基地200多亩。

三是引进新品种,开创村民的其他主导产业。几年来我们紧密结合自身优势,积极响应上级政府的号召,大力栽种南丰蜜桔优质高产新品种97-2,全乡新开垦荒山荒坡、河滩地面积达2830亩,现已栽种了南丰蜜桔高产新品种苗木97-2达5.8万株,面积达到2000多亩,初步形成了我乡村民致富的第二主导产业。今年初还引进6万羽美国蛋鸡作为其他产业。

四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农业产业产、加工、销售体系。大力帮助种植大户及广大村民解决生产、加工、销售的各种困难,稳定村民自主创业的信心。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上级各部门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下,全乡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取得了新进展,但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受自然、社会等因素的制约,此项工作仍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基础设施脆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

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旱灾、水灾、连雨天等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制约着产业化发展。

(二)群众观念落后,市场经济意识淡薄

群众科技意识和文化素质不高,商品意识淡薄,存在着“种粮为糊口、养猪为过年、养鸡为买盐”的观念,“等、靠、要”思想严重;还有相当一部分群众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给自足的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缺乏参与热情,疏于管理,产业发展不平衡。

(三)缺乏必要的投入

由于乡财政困难,上级扶持资金有限,群众经济收入不高,导致农业产业发展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优质产业化发展水平,使产业的效益与质量大打折扣,缺乏市场竞争力。

五、下步工作打算

充分利用国家产业扶持政策,积极调整产业发展思路,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千方百计加快农业产业发展步伐。

(一)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大农业产业发展扶持力度,依靠科技,加快产业化进程。

(二)是注重示范引导,充分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逐步组建产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一村一品”为产业主线。

(三)是用利益源头调动农户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大力宣传成功的产业结构调整地区或个人,以真真实实的事例感染农民发家致富的激情。同时大力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和农业科技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要把农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利益作为吸引力、动力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到产业结构调整中来。农民才能按照市场和龙头企业的要求,积极搞好农业结构调整。要逐步建立企业与农户形成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损共荣的利益共同体,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

(四)合理确定主导产业,优化农产品生产结构。在农业产业发展思路上,以抓工业化的思路谋划农业产业,实行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生产、市场化营销、项目化运作、社会化服务。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营销作为整体来抓,要发挥市场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搞好农产品的结构调整,开辟农产品市场,创造良好的外部销售环境。

(五)合理规划,突出生产专业化,构建大农业、大产业。首先要大力引进或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功能的强弱,关键在于龙头企业实力的强弱。龙头企业经济实力强,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就大。因此,对龙头企业要在税收、金融、商品流通等方面给以扶持。有计划、有重点地培育一批大型龙头企业,不断增强它们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动、支持能力。

其次实现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逐步实现生产专业化、规模化。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基础上,允许并促进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在坚持自愿、有偿的原则下,促进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使土地逐步集中到一部分种田能手手中。如此,一是能使土地经营权的适当集中,有利于实现土地规模经营;二是能够使那些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摆脱土地的束缚,集中精力干好外边的工作,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三是能够防止土地弃耕抛荒,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4.乡油茶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篇四

油茶是山茶科常绿小乔木,为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重要木本油料树种。油茶全身都是宝,用途广泛。种子榨取的茶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各种食用油之冠,是目前最富营养与健康的食用油;又因其病虫害少,基本上不需喷洒农药,堪称绿色、环保、有机和无公害食用油。我乡作为油茶老产区,为积极稳妥地推进油茶产业发展,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贫困户脱贫,现将调查摸底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乡油茶产业基本情况

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乡油茶种植面积有6000多亩,主要种植在......三个村,年产茶油约2000斤,是当年农村大多数村民的主要食用油。后来因其单产低、效益差,以及管理不善,油茶林大多荒废,已大部分荒废或改种其它树种。据各村摸底调查,至今,我乡油茶尚存2000亩,且许多基本老化,主要集中在...村,又因分林到户分散经营,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经营效益很差。

二、油茶产业扶贫成效、典型案例、经验做法

去年,我乡..村有一户农户引进和发展油茶名特优新品种10亩,预计亩产3公斤,现行市场的毛油销售价格约为100元/公斤,也就是说每亩油茶能带给他300左右的收入。假设一户贫困户一家5口人,那么一户只需种植管理好50亩油茶就能很快实现脱贫目标。现我乡欲开展油茶抚育提高示范片建设,预计在......村建立抚育提高改造示范片约1000亩,采取垦复、施肥、修剪等措施,对老树进行复壮改造。

三、参与油茶产业发展需求情况

我乡油茶种植推广总体上处于刚刚启动状态,初步制定了油茶产业发展规划,规划发展目标是:至2020年,全乡油茶林发展至10000亩,其中新造4000亩,抚育改造6000亩;建设良种繁育基地100亩;争取上级扶持资金540万元。

四、存在困难

一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贫乏;二是荒芜状况较严重,再开发投入成本较大,再开发政策阻力大;三是种植园区道路建设补助力度较弱;四是油农科学生产技能较欠缺,油茶品种混杂,莠多良少,加工落后,认识不足;五是七八十年代油茶已分产到户,油茶园涉及农户较多且零散,集中和统一起来有较大难度;六是油茶产业在夏季易受干旱高温天气影响,缺乏有效的灌溉设施。

五、政策建议 我乡油茶在荒废多年之后,如今又被重新摆上发展的议事日程。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采取强有力措施,让昔日的油茶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使之成为我乡经济新的增长点。

1、加强领导,谋划发展。油茶是三大效益兼备的树种,既能达到发展山区经济,又能保护生态环境,也能解决农村就业问题。因此,我乡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群策群力,形成合力,把发展油茶产业作为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力争成为油茶产业发展重点乡。建议市直有关部门要立即行动起来,市发改、林业部门要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指导企业做好油茶产业项目申报;市科技部门要优先向上申报油茶优良品种选优、丰产栽培等技术研究和推广;财政部门要把油茶产业开发资金列入财政预算范畴,确保扶持资金及时到位。建议鼓励茶农成立油茶合作社,加强技术指导、宣传推介、协调服务等工作。通过持之以恒的抓种植推广,技术服务,使发展油茶成为山区茶农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和一大特色产业。

2、优惠政策,扶持发展。政策推动和利益导向是发展油茶产业至关重要的一环。要加大对油茶资金投入的扶持力度,实行以奖代投、以补代投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和广大茶农群众参与油茶基地建设。一是无偿提供优良种苗,以确保种苗纯正优良;二是补助优质高产示范林和低改示范林;三是设立良种繁育基金,扶持对油茶新品种的选育、引种、试种等;四是设立科技研究与推广专项经费,对油茶新技术、新成果的研发与转化推广给予资金扶持;五是扶持种植大户、油茶专业合作组织等;六是把发展油茶产业纳入乡镇考评,鼓励茶农规模种植。

3、培养技术队伍,支撑产业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研究油茶新技术和推广新成果,提高发展油茶生产各个环节的科技含量,把科学技术贯穿于从油茶繁育种苗到种植长果再到深度加工的全过程。首先要培养一支懂技术的专业队伍。通过邀请专家授课,到油茶产业发达地区参观学习,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其次要让农户掌握必要的油茶丰产栽培技术。通过举办油茶种植管理技术培训班、召开现场会,结合科技下乡活动和下派科技特派员等措施,深入基层传播技术;三是鼓励企业加大对油茶新产品的研发力度。延长油茶产业链,提高整体效益。

4、良种繁育,优先发展。良种是确保油茶产业发展的关键,必须实行苗木培育良种化,消除“一朝种植,终身后悔”的隐患,为高起点发展油茶提供良种保障。要建立油茶良种繁育基地。通过外引内选优良品种,进行高产、稳产、多抗等优良基因的复制,并逐步实现良种苗木供应本地化。

5、建示范片,辐射发展。建立油茶林高产示范片,以点带面,边示范边推广,提升油茶林管理水平,筛选出让茶农满意的好品种,以调动茶农的种植积极性,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具体做到:一是建立引进油茶高产优质新品种示范基地;二是建立现有油茶林抚育提高示范片;三是建立现有油茶林低产改造示范片,达到既减少投入成本,又提高油茶单产和整体效益。

建议可充分利用....公司丰富的林地资源和雄厚的资金,来规模发展油茶产业,建立油茶丰产高效基地。即将公司与周边村民签订种植合同,既可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又可促进茶农增收。同时,也可妥善解决长期以来该公司与当地村民在林地经营权上存在纠纷的棘手问题。

上一篇:产权交易工作总结下一篇:聘用兼职平面设计师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