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共15篇)
1.标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篇一
习作要求:
1、写父母对自己的爱或发生在自己和父母之间别的感人事迹.。
2、根据内容自拟题目。
3、要表达真情实感,语句通顺。
写法指点:
小朋友,爸爸、妈妈是自己最亲的人。自从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就跟父母生活在一起,跟爸爸、妈妈一定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吧。 回味一下你的家庭生活,便会在亲人一件件日常的小事中,深深地感受到它——父母的爱。那就快拿起我们手中的笔,把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记下来。写时怎样才能写出父母对自己深深的关爱并打动读者的心呢?
这次习作要求小朋友写一写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必须通过具体、感人的故事来表现,要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尤其要详细描写那些能够体现父母关爱自己的细节,并尽力写出“我”当时的心理感受。这次习作可以选择哪些事例呢?
其一,写父母对自己的关爱。父母对自己孩子的关怀是无限多的,也是最令人感动的,你可以选择爸爸、妈妈关怀你的小故事来写一写。比如,你生病了,爸爸、妈妈给了你无微不至的关怀;你遇到困难时,爸爸、妈妈宁愿自己受苦也要给予你最大的帮助等等。
其二、写与父母之间有趣的事。在生活中,我们接受父母的教育、关爱,这之间还可能发生过一些有趣的事。比如与爸爸、妈妈在一起游戏、活动,或者你们之间闹的小笑话。这些故事虽然不是催人泪下,但是写和爸爸妈妈之间发生的其乐融融的故事,也会打动和感染别人的。
其三、写父母对自己的教育。在我们的身上,父母往往寄托了厚望,一定倾注了爸爸、妈妈很多的心血。爸爸、妈妈对我们的教育、开导,也可以作为写入我们习作的素材。
其四、写跟父母之间的小误会。在生活中,不仅有父母的关爱,还有父母欢乐的时光,我们与父母之间难免也会有一些大大小小的误会发生,可能有些小摩擦。还可以让我们与父母更好进行交流,更好地解除误会,加深感情,和谐相处。
我用生动的语言勾起了学生父母对他们爱的涟渏,激起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他们纯纯欲动,想把父母对自己爱的故事一吐为快。但此时我采用欲扬先抑的方法,再次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父母对自己疼爱的事例,其意图是让学生在组内互相启发,让学生获得多的习作材料。然后各组推选代表在班上汇报,汇报这一小组的集体成果,让全班学生获得更多的素材。但学生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不可能在这很短的时间内涵盖各个方面。于是我通过课件展示更多的事例,让每个学生接受到更多的父母疼爱自己的事例。
有了充足的写作素材,接下来面临的是如何来选择典型的事例如何来记述的问题。我采用四人学习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来探讨如何来写的问题。学生在交流,同时如何来写的方法也逐渐明晰。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推选代表在班上汇报小组的成果。学生代表说出了许多表现父母关爱自己方法:有的说抓住父母关爱自己的语言;有的说要抓住父母疼爱自己的动作来表现;有的说要抓住父母的心理活动来表现;有的说要抓住父母的神态来表现;还有的说要抓住一些细微的但又典型的事例来写。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在不经意的交流中获得了如何来写好本次习作的表达方法。其实,三年级的学生能够说到这么多的内容和方法,却不易。但要把这些内容很好地写下来,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此刻我利用课件展示一篇下水文表现的是:一位生病的妈妈在雨天为自己的孩子送雨伞的故事,故事中抓住妈妈的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了妈妈不顾惜自己的身体,也要疼爱自己孩子的典型事例,突出了母爱的博大与无私。学生在欣赏图文并茂的情境朗读时,很多学生流下了激动的眼泪。这时他们再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要将自己父母疼爱自己的事例赶紧跃然纸上。
本次习作我认为成功的地方有如下几点:
1、采取了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获得了许多感性的和理性的材料。为这次习作教学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作文教学合理地使用课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氛围中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3、教学中教师亲自拟写下水文,能够体会到学生习作时的艰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也和自己一样,都享受着那博大而无私的母爱。从而拉近了与教师的心理距离,从而间接地体现了师生间的民主平等。同时让学生领悟习作其实并不是太难,只要平时善于积累素材,写作时就可以轻松应对。
虽然有所收获,但也不尽人意,好多地方值得我反思:
从作文看来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令我堪忧,这不能不说是我语文教学上的一大失误,所以我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还应着眼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自身到学生都真正树立起大语文观的思想。本次的教学没有留给孩子们足够的写作时间,所以没来得及让学生互评和个别点评。
自信心是小学生很重要的心理品质,也是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三年级学生习作刚刚起步,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初学写作的过程中失败过,他们的确有一种望“文”生畏的心态。我在打开学生心里的这个“结”时做得不够,如果从让学生增强自信心、激发兴趣入手效果可能会更好。只要能使学生攻破这一关,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作文教学就更能顺利进行了。如果长此以往,学生作文兴趣也将越来越浓厚,作文自信心将不断增强,作文水平将有质的飞跃。
2.标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篇二
关键词: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引言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一个教学实践环节, 是学生第一次较全面的设计能力训练, 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如:工程力学,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 等) 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步骤, 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毕业设计及今后的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
目前很多学校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内容还停留在运动分析及减速器设计上, 仅涉及很少的连杆机构设计, 且设计过程千篇一律, 学生之间没有协作和交流;大部分学生是机械式的模仿设计, 而非主动积极思考。这种训练没有体现出学生的设计能力, 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 已远远落后于社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因此, 为适应现代化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 提高学生机械设计的创新能力, 课程设计的改革势在必行。
1 教学改革的措施
1.1 改革设计题目, 注重学生素质培养。
由于齿轮减速器设计融合了“机械设计”课程中许多典型的机械设计问题, 长期以来, 本校一直把“两级或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设计”作为《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首选题目。因此每届学生都做同一类型的减速器, 相互抄袭严重, 师生深受其害。随着机械学科的发展、相关学科的出现以及其对机械设计人员不断提出的新要求, 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对机械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齿轮减速器作为设计题目就呈现出了诸多弊端。所以, 为了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必须对课程设计的选题进行改革, 抛弃“多年一题”的现象, 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设计题目和内容上进行改革。
1.2 设计任务的布置。
为使学生做好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可以在《机械设计基础》实验中安排学生做个减速器拆装实验。进行实验时, 可以先让学生参观陈列柜, 然后再进行减速器拆装, 以使学生对解减速器的构造、组成, 减速器零部件及附件的结构形状、作用、装配关系和润滑密封方式等, 以及减速器的加工制造、装配和应用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任务要求学生必须在两周时间内集中完成减速器的设计。这就造成学生设计不仅时间紧, 工作量大, 也影响最后的效果。因此, 本人曾尝试在讲授《机械设计基础》的机械设计内容时, 就把课程设计任务布置给学生, 让学生以课外作业的形式完成课程设计的部分设计计算 (如:简单四杆机构、带传动、齿轮传动、轴的结构强度设计、轴承的选择、键和联轴器的选择及校核等) , 至于绘制装配图和零件图及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则可在课程设计专用周进行。这样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学生有充裕的时间高质量地完成课程设计, 也使学生的基本设计能力得到扎实培养, 进而使学生在学习机械设计基础理论教学内容的同时, 巩固所学的知识, 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活学活用, 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获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1.3 设计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为培养学生正确、熟练地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集等参考资料进行设计及全面考虑安全使用、经济等方面的设计要求和创新的能力, 指导老师在课程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正确把握教师指导与学生主动思考的关系。本课程的要求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老师主要是指明设计思路,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解答设计中的疑难问题和按进度进行阶段检查。为了培养学生对资料的处理能力和提高他们的创造性设计能力, 针对现在“90后”学生依赖性强的特点, 指导老师在设计过程中可多做些提示, 如:列出一些参考书目, 鼓励学生自己去查资料, 发挥设计的主动性, 主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此指导教师只是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提示, 而不是让学生处处被动地依赖指导教师查资料、给数据、定答案。
(2) 将学生的模仿型设计转变为思考性设计。目前, 学生总有个坏习惯, 那就是照搬指导书。其实, 课程设计和产品设计一样, 都属于创造过程。而设计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劳动, 任何设计都不可能脱离前辈长期积累的资料而凭空臆造出来, 所以熟识、掌握和使用已有的各种资料, 可避免许多重复工作, 加快设计进度, 进而提高设计质量。当然任何新的设计任务总有其特定的设计要求和具体工作条件, 必须具体分析、创造性地进行设计, 而不能盲目地机械地照搬资料, 得要知其然, 还要知其所以然。所以, 我们要求老师只给学生以必要的提示, 鼓励学生自己去动脑思考, 引导学生把参考已有资料与创新恰当的结合起来。
(3) 正确处理好理论计算与实际要求的关系。现在的学生很看重根据书本公式得出的计算结果, 认为它就是“圣经”或“金科玉律”, 进而就把设计单纯的理解为理论计算。针对这一现象, 老师在讲授《机械设计基础》中机械设计内容时, 就得让学生明白:在理论计算中为了方便或简化计算, 常舍去很多次要因素, 把问题理想化, 但在生产实际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 并非是理想状态。所以, 为了考虑到实际因素的影响及适应生产的需要, 通常在理论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加以修正或乘以经验系数、安全系数等, 这是因为工程上任何机械的尺寸都不能完全由理论计算来确定, 而必须综合考虑零部件关系、加工装配工艺、经济性、使用维护等方面的要求。当然, 有些零件的尺寸参数得精确计算确定, 而有些则只能采用类比法或由经验公式来确定。通过这样才可使学生真正了解工程设计计算与力学计算之间的区别及掌握利用经验数据进行设计和处理数据的方法, 进而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为今后的创新设计和实际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4) 在课程设计中采用计算机技术。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 提倡学生使用AUTOCAD、CAXA软件作图, 也提倡使用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PRO/E和UG建构三维模型, 实现运动和装配仿真。这是因为通过立体模型的建立不仅让学生对自己所设计的零件或系统有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 也可验证所设计的零件和系统各部位之间的位置和运动关系是否正确, 会不会发生干涉等, 及时发现并解决在设计中未能全面考虑的问题或存在的缺陷, 使学生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机械创新设计的能力得到加强。
1.4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创新意识的培养, 若没有创新的意识, 就谈不上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由于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所以学生对创新过程的自主参与有利于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现在国家、省或自治区定期都会举办一次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学生可以通过参加这些比赛, 施展自己的才华, 这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激励, 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创新设计的过程当中来。特别是当学生获得比赛奖励或由此取得相关专利时, 这无疑会让学生产生更大的成就感,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积极性, 形成浓厚的校园科研气氛, 达到研学结合、以研促学, 从而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 结论
为了进一步提高《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 这里从以上几个方面对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浅述, 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在本校已取得一定成效的改革措施。但培养机械设计创新型人才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 仍需在前进中不断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梅瑛, 李瑞琴.《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探讨[J].山西科技, 2008 (2) :56-57.
[2]沈晓玲, 平学成.《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教改探索[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7 (24) :175-176.
[3]李秀莲, 董晓英.《机械设计》课程改革的探讨[J].农机化研究, 2004 (1) :258-259.
[4]汤长清.《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探讨[J].现代技能开发, 2000 (4) :55-56.
[5]林远艳, 秦英华.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设计基础》实践环节改革[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3) :31-32.
3.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初探 篇三
关键词: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前言
在机械类专业中,机械设计是专业技术基础课,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专业实践课。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机械设计能力,并掌握基本的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并有效的提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步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1.当前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题目过于单一
目前,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中,题目大多数都以减速器设计为主,对于机械设计教学来说,减速器能够覆盖所有学生要学习的内容,使得学生更为全面的掌握机械设计知识。基于这一点,在各个高校中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题目都选择了减速器,但是减速器设计题目过于单一,设计过程没有任何变化,学生在利用减速器进行实践时,只需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去模仿设计,无需动用大脑去思考。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但得不到锻炼,时间久了还会让学生失去对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兴趣,使得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很难完成。另外,学生在进行设计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所以必须要对课程设计题目进行相应的改革。
1.2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不恰当
当前,机械类专业普遍的教学模式都是重视课堂教学,轻视实践教学,而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主要以讲授为主,学生的自学时间比较缺乏。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学生对减速器的工艺设计缺乏感性的认知,对于减速的工艺过程也不了解,比如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等工艺过程,这就造成在出现工艺问题时,学生没办法很好地去解决。
1.3学生缺乏独立应用各科知识的能力
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中,要求学生都能够独立的、灵活的应用各科综合知识。但是实际的情况是当需要运用相关的知识时,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非常差,比如轴的强度计算,需要用到材料力学的知识,但是学生却不能很好地应用材料力学知识。另外,还有部分的学生没有认识到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重要性,所以出现按照图册来抄袭的情况,使得学生的独立设计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
2.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2.1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目前,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弊端,为了改进这些弊端,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锻炼学生独立今昔女机械设计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就需要在现有设计内容的基础上,对设计内容进行完善和丰富。设计题目的选择要具有综合性和创造性,包括原动机、传动装置、工作机三部分内容,教师可以从自身的科研项目或者工程实际中来选择符合要求的题目。在设计具体的内容时,除了要具备原来理论设计计算和结构设计内容,还要具备综合运用各科知识的设计内容,这样让学生在扩大知识面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理性认知和感性认知,有效的提升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充分的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2.2加强计算机的应用
近些年来,计算机技术得到飞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可以采用辅助软件来设计教学。在设计领域,比较典型的计算机辅助软件有CAD/CAM/CAE,而且这些辅助软件的广泛使用标志着机械制造业进入数字化时代。在实际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中,机械零件的结构设计和机构运动仿真可以采取CAD教学辅助软件,对机械零件的力学性能分析可以采用CAE教学辅助软件。教学辅助软件的利用使得整个设计所展示出来的效果图更接近于真实的状态,从而便于学生的理解。另外,教学软件的应用既可以让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还可以巩固学过的专业知识。
2.3重视并加强教师的设计指导
随着高校的扩招,每个专业的学生数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在实际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非常的重要,但是教师不可能做到一对一的指导,所以就需要教师高度重视指导的实际意义。现今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都采用计算机复制教学,机械绘图的时间由学生自己来掌握,为了避免学生浪费时间或者出现抄袭的现象,教师要尽量的让学生在集中的教学时间提交设计稿。学生的设计稿交上来以后,教师要及时的进行批阅,将反馈结果告诉学生,并对设计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
2.4重视实践环节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教学中的实践环节,所以教师必须要重视实践环节,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去接触实际的工程,让学生充分的了解到机械设计与机械工艺之间的密切关系。具体的实践方法可以是去工厂参观,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播放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在接触实际工程的工程中提高自身的工程设计能力。
3.结论
在对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进行改革之后,课程设计内容更加贴近工程的实际情况,这样一来不但可以解决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有效的调动起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进一步的培养出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良好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健,起雪梅.基于加强教学环节的“机械設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6(09):183.
[2]范雪兵.“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多理念融合教学改革实践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26):69-70.
4.标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篇四
个人觉得,在现在这个网络发达网络横行的时代,微课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就像人人愿意对着手机点呀点,不愿意面对面的交谈一样。学习,也必将不再是课堂上老师对着学生讲呀讲,而是,学生对着视屏看呀看。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传统课程教学设计和微课课程教学设计的几点区别。
首先,从综合课程教学设计来讲有所区别。传统的课程设计,教师把知识点、典型例题总结出来,在课堂上逐一讲解便行,因为有师生互动,因为学生就在眼前,所以有什么问题也能及时发现,得到解决。可是在微课的教学设计上,因为没得学生可以进行现场的互动和答疑解惑,所以教师要把所有的情况都想到,要全面的考虑学生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从中总结适合大多数学生的方法和思路,再详细的讲解和示例。而且,不能啰嗦,要简洁明了。
其次,在时间上有所区别。传统的课程教学设计可以把学生回答问题和做课堂练习的时间考虑进去,一节课可以分几个部分或几个流程来展示,譬如一节课是45分钟的时间。可是,如果微课也是完整的讲45分钟的话,估计没人愿意去看了。因为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一般来讲,5到10分钟,最多15分钟,微课就要把该讲的讲完。微课微课,顾名思义也可以知道,时间短,那么,在设计教学流程时更要严谨,要细致到每一句话的讲解都要干练简洁。
最后,在形式上也有所区别。我的所谓形式是指,传统课程设计,可以把游戏,把教师的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声音声调的变化也考虑进去,可是,微课,需要简练的语言表达准确的意思,要么声音好听,要么手指修长好看可以提高学生观看视频的兴趣和积极性,不然,学生会容易犯困。这也是我对微课能否大程度流行的一点疑惑所在。
5.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篇五
1设计概述
简单介绍道路起、终点位置,路线总长,道路等级,设计车速等主要技术指标。2选线的主要思路
简要说明选线是如何体现选线原则的。3平面设计 3.1直线设计 3.1.1起讫点及交点 最好列表显示数据
3.1.3直线间距及偏角的计算
(1)交点间距的计算(注:单位为米)
计算过程及结果(结果最好列表)(2)偏角计算(注:单位为度分秒)
计算过程及结果(结果最好列表)3.2平曲线设计
简单介绍平曲线有哪些形式,自己采用了哪些类型的平曲线,分别按不同的类型写。(以下以基本型为例)
基本型(以下内容和数据以自己的一个弯道为例)(1)曲线半径R、超高ic的拟定
具体数据,并用横向力系数进行简单评价(2)缓和曲线参数拟定
具体数据,并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评价(3)曲线要素计算 相关公式及具体数据。(4)主点桩号计算 相关公式及具体数据。4纵断面的设计 4.1 坡段设计 4.1.1起讫点及变坡点 将结果最好列表显示 4.2.3坡段长度及坡度的计算
(1)坡段长度的计算:(注:单位为米)公式 计算结果(2)坡度计算: 公式 计算结果
4.2竖曲线设计(以一个竖曲线为例)4.2.1竖曲线要素计算 公式 计算结果 4.3中桩高程计算 4.4.1坡段上中桩高程计算 4.4.2竖曲线上中桩点高程计算 4.5平纵组合 5 路基设计
5.1路基标准横断面设计 5.1.1路基设计标高 5.1.2 路基宽度 5.1.3路拱
5.1.4 超高(以一个弯道为例)(1)超高率的选取(2)超高的过渡(3)超高值计算 5.1.5公路用地 5.2.一般路基设计 5.2.1一般填方路基(1)边坡形式(2)边坡坡度 5.2.2一般挖方路基(1)边坡形式(2)边坡坡度
6.课程与教学设计 篇六
课程与教学设计
课程与教学是一个古老的研究领域,关于课程与教学的知识和理论与是浩如烟海,而且很难评判哪一个是对的哪一个是错的。各种理论和知识都有其产生的背景、适用的对象和使用的条件。在本书中,我们提供了一些不同的有代表性的课程与教学的知识和理论,希望读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认真分析,汲取不同知识和理论的合理之处或精华。
本书是关于研究“课程与教学设计”等方面知识的专著,具体包括了:课程与教学概述、课程与教学的关系、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课程改革、国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与特点、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与特点、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及其课程与教学观等方面的内容。
7.标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篇七
1 本课程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我国高校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从题目、内容及做法上一直沿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苏联列宁格勒加里宁工学院的作法。不可否认, 到目前为止, 这套体系对工科机械类学生的基本能力培养仍具有现实意义。但这套体系主要培养的是从事细节设计的设计人员, 对于设计的全局性问题的研究考虑不够, 因而, 对于培养具有更广阔视野的设计人员来说就显得有些欠缺。
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日新月异,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向机械行业渗透, 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机械概念。新的设计、生产和制造方法不断涌现, 生产模式由“少品种大批量”转为“多品种小批量”。而当前《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现状却与当今的科学技术发展很不适应。长期以来, 设计被误解为仅仅是翻手册、套公式、照葫芦画瓢。课程设计命题单一陈旧, 内容主要围绕传统的齿轮减速器设计, 以教授传统的经验型手工设计为目标, 计算机技术没有成为有效工具反而成了包袱, 常常使学生机械僵硬地模仿,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2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改革的措施
2.1 改变传统的课程模式, 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改变课程设计任务发放时间, 将课程设计上延到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去。一开始就将任务书下发给每一位同学。使师、生在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始终围绕设计这个主线教、学。学生预先了解课程设计内容,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广泛地收集资料和考虑各种复杂问题, 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进行某些创造性思维。同时设计这个主线还可以把所学知识串起来, 循序渐进, 使学生感受到本课程各部分内容的有机联系, 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避免过去经常出现的课程设计做完了才明白机械设计学的是什么。
加强青年教师的工程背景训练。对于新分来的青年教师, 只要没有工程背景, 就必须下实验室, 定期下工厂锻炼, 指定导师, 参加导师的科研项目。常言道:师傅敢脱鞋, 徒弟敢下水。只有教师具备了基本工程设计能力, 才可能教出更高水平的学生。
课程设计是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关键环节, 创新能力应该如何培养呢?美国耶鲁大学校长莱文认为, 教学中不给学生特定内容, 而是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批判思维的能力, 严密分析的能力, 从不同视角看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育对社会的贡献是最大的。同样, 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 不应该受到原有模式的限制, 要采用多样化形式。在设计的形式上, 不仅可以设计计算说明书和设计图纸, 也可以采用学生自己设计的实物形式, 或者是计算机设计的实物形式。在选择设计的题目时, 可以是老师指定的设计内容, 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比较感兴趣的题目,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设计和创新能力。
2.2 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各种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
计算机绘图已成为各大企业主要的绘图方式, 因此高职生必须具备熟练的计算机绘图能力。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应用计算机绘图, 既可以进一步锻炼学生的绘图能力, 又可以减轻绘图压力, 同时有助于一些学生对所设计的结构进行创新。目前, 对高职生来说, 应用最多的绘图软件主要是CAD和Pro/E, 但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 原本想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运用能力, 同时利用计算机绘图便于修改的特点, 使学生在课程设计时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方案论证、结构设计创新方面上来。实践证明多数学生将主要精力投在了计算机绘图软件的使用上, 因此反而增加了工作量, 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细节设计能力必然下降。更有甚者, 有的同学拷贝其他人的零件图, 为此, 我们要求学生必须用手工绘制出方案图及装配图的草图, 并经指导教师签字方可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和绘图, 这样也便于教师视学生基础设计能力的高低因材施教。
2.3 增加感性认识和工程观念, 建设“校企合一”的教学环境
应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能力为重点, 依托校内生产企业或者是校外实训基地, 将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紧密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中, 适时布置学生阅读设计指导书中有关内容, 并完成相应的课程设计内容。如讲完机械传动一篇后, 即可介绍减速器一章, 安排学生观看减速器录像并进行减速器装拆实验, 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布置学生自学指导书传动装置总体设计部分, 然后进行传动方案的拟定或分析, 完成传动装置总体设计及传动零件设计。学生能初步感受到工程设计的特点, 逐步进入设计角色。在真实的环境中培养训练学生的设计能力, 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更高, 更有动力, 设计效果会更好。同时, 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以及学生的意志力、团队意识、社会责任感等, 学生的未来执业能力会明显增强。
3 结束语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永恒的课题, 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就必须使教学和实际生产相结合。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必须打破原有模式的限制, 其改革应紧跟时代的步伐。谁先取得成功, 谁的学生就会被社会承认, 就会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 节约宝贵的时间, 使学生在课程设计中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机械系统和结构的创新。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学生打造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平台。
摘要:总结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发展的历史, 分析了新形势下课程设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结合实践体会, 提出了在继承传统、把握学科底线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和计算机运用能力的措施。
8.信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篇八
关键词:信息设计课程;专业人才培养;视觉传达设计
一、分析信息设计教学的现状
(一)信息设计的概念及信息设计课程的重要性
信息设计作为一门视觉传达设计类的新型学科,越来越被各大艺术类高校所重视。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信息设计的概念就是将大量的信息、数据用可视化的视觉表现方式所呈现。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信息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了绝大部分。伴随着信息量的日益庞大,信息设计的好坏间接或直接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
信息设计课程更是一门新兴的、跨学科的课程。该课程内涉及到许多们学科如数学、统计学、心理学等多门综合性学科。针对于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们来说,信息设计课程中的信息设计旨在研究将信息进行可视化设计,针对大容量的数据资源,进行整理并筛选,最终用可视化的方式呈现,使人们通过观看信息设计图准确的了解该图所传达的信息。因此,信息设计课程是门复杂的综合性的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设计能力等综合能力。作为综合型的专业人才培养,艺术类院校开设信息设计课程是很有必要的。
(二)现今信息设计课程教学的局限性
现今信息设计课程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在教学的环节中还存在着许多的局限性。第一: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媒体技术和信息传播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主流,设计和技术的结合更为紧密,因此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明确。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大部分还只局限于平面专业的学习,接触的大部分还只局限于纸质媒介,不能掌握动态类的设计及网页、视频等动态媒介。第二:当今社会中,创意的应用范围更广泛,创意产业的主导之一的艺术设计开始探讨新产业背景下的创新思路。创意产业是一个产业、学术、政策范畴的综合概念,亦直接反映了信息时代艺术设计的产业背景和整合方向。[1]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创意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信息设计的课程中,首先要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其次再考虑创意类的样式将数据清晰呈现。第三:教学环境、教学设备的局限性。
(三)信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信息设计课程属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的专业骨干课。此项课程的讲授方法、讲授内容及课程教学大纲是否符合专业艺术型人才培养方案是很重要的。因此,根据信息设计专业的特色及人才培养方案,对于现今的信息设计课程来说教学改革是很有必要的。
现今的信息设计课程需要改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信息设计课程的改革是适应设计教育发展需要的。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态势, 要求艺术设计专业必须培养出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准, 成为与时代相适应的, 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全面发展型、综合型、创造型的人才。[2]第二、艺术类教学存在弊端,需改革。艺术类的教学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具体落实到信息设计课程的教学也同样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何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这门课程,如何将课程的特色发挥至极致,如何使课程结合现今的新媒介传播等,这些都是改革中所需要考虑到的问题。因此,信息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信息设计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及未来趋势
(一)信息设计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
信息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 应从艺术设计的实际出发,体现专业教育特色,对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育模式、课设置体系、教学内容和教材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
第一、树立正确的艺术类人才培养观,使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目标与培养方向相统一,体现专业特色。
第二、以优化为手段, 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第三、更新教育观念, 以学生为主体, 采用多方法和手段的教学模式, 提高课程质量, 增强艺术素质。
第四、增强教师本身的职业素养,从教师本身的素质修养抓起。想要讲授好一门课程,尤其是类似于信息设计这种新兴课程。教师首先要全面了解当今信息设计的发展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合理设计课程。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与理解。
(二)信息设计未来的发展趋势
现今是数字技术时代,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网,手机,电脑及数字电视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新媒介利用其大容量,实时性和交互性通过无线网络技术可以实现跨越界限的全球化沟通和融合。[3]
未来的信息设计将是与新媒介整合的设计,是科技发展与视觉传达设计发展的结果。数字技术发展的迅速为新媒介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无限可能,也带动视觉传达设计和信息设计的发展。可视化信息设计正在以自身最佳的发展方式进行时代变革。
未来的信息设计由平面化静态化向动态化,交互性和综合化方向转变。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类的教师,在技术不断提升的同时,更要加强关于动态新媒介的讲授,增强学生对信息设计未来发展的理解与认知,已科技力量冲击文化,加强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使学生更深刻的了解信息设计这门课程。
【参考文献】
[1]贺沁洋.基于信息图形思维的平面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美术向导,2012(01).
[2]曾向阳,万彤.信息时代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03).
[3]赵璐,张儒赫,陶然.INFO media构筑生活-信息设计与新媒介研究[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
9.禁毒课程教学设计 篇九
八年级
万小娇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了解有关毒品的知识。
2、通过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图片的故事,教育和引导学生远离毒品,提高拒毒防毒意识。
教学手段:
借助图片、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形式:
师生互动,讨论、交流。教学过程:
出示题目。(远离毒品 关爱生命)什么是毒品及毒品的种类。
1.谈话:同学们一定都听说过毒品,那什么是毒品呢?毒品都有那些呢?谁能说一说呢?(指名回答)2.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常见和最主要的毒品有:(让学生看图片)鸦片、吗啡、海洛因、冰毒、摇头丸、可卡因、止咳水、大麻等。这些毒品长期吸食都会成瘾,对人体产生危害,而且易感染疾病。如果服用过量,则可导致死亡。
3.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自由谈话。)介绍毒品的危害。(结合图片)问:毒品有那些危害呢? 1.毒品毁人毁健康。(1)毒品摧毁人的消化功能。(2)摧毁人的神经系统。(3)摧毁人的呼吸及循环系统。(4)传染性病及 爱滋病(AIDS)。2.毒品令家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1)丧失工作能力。(2)倾家荡产。
(3)给家人带来无尽的折磨。3.吸毒导致堕落、犯罪。4.吸毒危害社会,成为世界公害。
给学生读有关吸毒者的故事,使学生受到教育。讨论,交流体会。
1.了解了有关毒品的知识以及危害性,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2.让学生自由发言。让学生了解防毒的方法。
1.问:当有人向提供毒品时,你会怎样做?(学生发言。)2.防毒有五种措施:
一是直接拒绝;二是找借口溜走;三是提出反意见或转移话题;四是秘密报案(偷偷告诉你依赖的人或拨打报警电话号110);五是当毒贩毒友逼你吸毒并威胁你时,要第一时间告诉你的师长。
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有关毒品的知识及防范措施,也知道了毒品对家庭、社会的危害。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一发现有人吸毒,以现有毒品犯罪时,立即举报;为了自己的健康,这了家人的幸福,为了社会的安定,请你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禁毒课程教学设计
七年级
洪国影
教材分析:
本课为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教科书安排的 远离诱惑 这一活动主题,将学生已经面对或者可能面对不健康的东西呈现出来,让学生进行探讨,分析其危害,并且能够自觉地抵制这些东西。
遵守了学生的认知与发展规律,有利于学生自觉意识的形成。学习目标:
1、生活中有哪些 健康的杀手 ?
2、什么是 电子游戏 ? 3世界无烟日 是哪一天?
4、什么是 毒品 ? 世界禁毒日 是哪一天?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生活中有哪些 健康的杀手。教学难点:生活中如何避免 健康的杀手。教具准备:
学生准备: 课前搜集有关迷恋电子游戏、吸烟、酗酒、吸毒等危害身心健康的资料。
教学过程: 板书课题
(激情谈话)同学们,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生活中有时还存在着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如果不加以抵制,他们就会对我们身心的健康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今天我们来学习健康的杀手(板书课题)。
揭示目标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投影,生齐读)。
1、生活中有哪些 健康的杀手 ?
2、什么是 电子游戏 ? 3世界无烟日 是哪一天?
4、什么是 毒品 ? 世界禁毒日 是哪一天? 过渡:要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要靠大家认真自学,比一比谁看得认真,坐姿端正、精力集中,效率高。
先学后教
过渡: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一,自学指导一:
用2分钟的时间认真浏览课本第31、32页,并在文中画出:(1)生活中有哪些 健康的杀手 ? 过渡语:同学们,你印象中的电子游戏是什么样的?(2)什么是 电子游戏 ? 指一名生(后进生)说。
师:如果你的身边有沉迷电子游戏的同学,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分角色扮演)教师谈话总结:你们青少年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不强,难以抵挡生活中的诱惑,网络有弊也有利,你们可以上网查找资料,当然,学习累了,也可以与书为伴,与书成为好朋友。
指导二:
禁毒课程教学设计
安全法规室
周建青
教材分析:
每年的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毒品的泛滥,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必须面对的重大社会问题,也是需要当今国际社会进行 全球治理 的一大 毒瘤。
中国是一个历史上曾经深受毒品其害的 重灾国。有史家称 在中国悠久、璀璨的5000年文明史上,没有第二种商品像鸦片那样,震撼过这个古老国度的根基。东亚病夫 这个屈辱的称号,正是近代殖民帝国主义给中国带来难以估量的灾难与耻辱的缩影。
今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与此同时,新的社会问题也层出不穷,其中就包括贩卖、吸食毒品等这一类社会丑恶现象的死灰复燃。因此,通过对毒品问题尤其是对毒品问题在中国历史上所造成的严重后果的历史解读,对充分认识毒品严重的社会危害,从而自觉抵制毒品的侵扰,确立一种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和健康和谐的生命质量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课内容涉及到关于毒品种类及其危害的知识、近代以来毒品在中国的基本状况、60年代以来毒品在全世界蔓延的趋势、以及全球治理中所展开的禁毒斗争举措等方面的知识点。我个人认为,由于 让我们远离毒品 这个主题是一个社会宣传的热点,所以在授课时我们不必过多地纠缠于关于毒品的知识和毒品的危害的理性罗列,我们应该把它放到 大历史 的视野里,突出以下几点:
通过了解近代中国史上毒品泛滥的严重程度及其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冲击的实况,以一种真切的、厚重的历史沧桑感来激活学生的民族责任意识,增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自觉远离、抵制毒品的主观觉悟。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理解在现实生活中,毒品的接触跟当事者人生志趣、群体倾向等因素的内在联系,培养他们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的社会免疫能力。通过对当今世界禁毒斗争严峻性、艰巨性的认识,帮助学生从中提炼出主题六 文明的现实与未来 中所内含的一个具有强烈的历史特征的新概念: 全球治理 并为他们将这个概念结合现实,对一系列时代性命题进行拓展性的思考提供历史意识。
在具体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教学手段的运用中:
应尽量充分地考虑 毒品 这个专题跟现实社会生活联系密切这一特点,合理地运用各种图片、声响资料。应尽量充分地考虑 毒品 这个专题跟其他学科的相关性特征,适量地进行学科间的联接。鉴于上述两个特征,也应尽量避免将这一课上成一堂政治教育课或者缺乏历史气息的科普课。
教学设计:
导课:
1、提问: 国际禁毒日 是哪一天?(6月26日)
2、提问:为什么要设立这样一个节日?(毒品蔓延的社会现象和 让我们远离毒品 的警示)
3、提问:那么,你能说说毒品的种类和它们的危害吗?(让学生完成相关知识的搜索)一鸦片与海洛因
禁毒课程教学设计
教师
徐大艳
指导学生看教材第一段内容。归纳: 什么是毒品? 指导掌握关于毒品种类的知识,理解毒品的危害。
1、毒品的分类: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等。
学生会说起歌厅里的 摇头丸 和医院里的 杜冷丁 等生活中的话题。
2、毒品的特征:容易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有必要就解说一下鸦片本身是一种 药,当 饭 吃了就是 毒。马克思说 宗教是精神的鸦片,宗教既是精神的镇静剂,又是精神的麻醉剂。
3、毒品的作用和社会危害:
(1)麻醉性、快感;(2)依赖性、上瘾;(3)引发一系列身心痛苦和疾病;(4)为了筹集毒资,丧失理智,卖淫、抢劫、偷盗、杀人等。
这里要运用一系列多媒体资料,直观、真切地显示上述毒品危害的各种场景,以增强教学中的感染力度。
导课:中国是一个历史上是深受毒品其害的 重灾国。有史家称 在中国悠久、璀璨的5000年文明史上,没有第二种商品像鸦片那样,震撼过这个古老国度的根基。东亚病夫 这个屈辱的称号,正是近代殖民帝国主义给中国带来难以估量的灾难与耻辱的缩影。
近代中国是世界上吸毒人口最多、毒品危害最烈的国家 三次毒品泛滥和四次禁烟运动的生死较量:
10.《蛙泳》课程教学设计 篇十
前言-课程介绍
第一页《蛙泳》是《大学体育》教材规定的必修课。是体育教学与训练的重要内容。第二页蛙泳具有省力气、声音小、易隐蔽、浮力大、易观察等特点,所以它是游泳健身中的常用泳姿,也是军队开展武装泅渡和水上救护的基础泳姿。它对于增强军人体质,提高战斗力有着重要的军事价值。在蛙泳课程教学中,“腿部动作是基础,呼吸方法是难点,配合动作是关键”。
第三页此前学生通过熟悉水性练习,已经初步掌握了水中憋气、漂浮等基本水性,为本次课的开展蛙泳腿部技术教学创造了前提条件。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进行汇报
一、教学目标(包含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内容、条件、标准、情感目标)
本设计就是针对的内容是蛙泳腿部技术。蛙泳腿部技术是整个蛙泳技术的基础,是在水中游进时的主要动力,练好蛙泳腿部技术不仅直接影响蛙泳游进的速度,对日后进行以武装泅渡训练也有很大的影响。蛙泳腿部技术的重点是动作路线;难点是动作姿态;关键是动作节奏。在开展腿部技术训练时最主要的几个问题:一是客观上由于环境主要是水的浮力和重力共同作用和身体姿势由直立改为俯卧的改变,大脑对身体的控制能力下降,造成技术动作难以完成;二是主观上由于对水的恐惧,无法集中注意力,造成技术动作错误;三是本体感觉下降,加之无法观察自身动作,造成技术动作变型。
第八页
二、教学策略
1、课前准备(课程网站)课前预习
2、教学实施(教学软件、过程录像、视频动画)讲解示范、记录回看、对比分析
3、考核评价(测评系统、三维评价)处方系统自测评价
4、拓展提高(慕课、手机app、论坛)课程记录上传、资源共享推荐、线上线下交流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自己发现问题
原来我说你错你错,现在你发现错寻找方法解决错
三、教学过程
在蛙泳腿部技术教学阶段,我们采用常规化教学和信息化教学相结合的手段和方法,从准确的建立动作概念,到快速的解决疑难问题,大大的提高了学员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了训练效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第一步,我们是以常规的示范教学和反复练习为主,在陆上通过教员示范和学员模仿进行练习,重点讲解腿部“收-翻-蹬-夹”技术。练习时由仰卧到俯卧,从看着做到凭感觉做;由分解到连贯,从“收-翻-蹬-夹”到“收翻-蹬夹”;由慢到快,从“一令一动”到连贯完成。在陆上通过反复训练,使学员可以在俯卧状态下,动作准确,节奏合理的完成连贯动作。达到以上标准的学员可以进入下一步训练。训练的整个过程全程拍摄,方便学员课下巩固练习时进行参考。
第二步,我们以常规的示范教学和纠错练习为主。在泳池边,半陆半水的环境下进行俯卧姿势的训练。在巩固腿部技术的同时,感受在水中完成动作时,腿部各部位对水的感觉,提升水感。教员可以用语言提示和水中指引的方法对错误动作进行纠正。在半陆半水训练中,动作准确、节奏合理、蹬夹水效果好的学员可以进入下一步训练,训练效果差的学员可返回第一步进行强化或继续进行半陆半水练习纠正动作。训练的整个过程,对动作较好和较差的学员进行对比拍摄,方便学员课下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动作的分析发现自身问题,为下一步训练总结经验,提升训练效果。
第三步,我们以常规的示范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在示范过程中除了教员正常示范外,利用多媒体播放边看边讲动作要领。在水中采取扶边蹬腿、扶板蹬腿、漂浮蹬腿等方法,从憋气游进到换气游进,根据个体掌握技术的程度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练习。在训练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俯卧在水中无法观察到自己的动作准确度,完全需要凭感觉进行调整。水中与陆上环境相比,浮力、温度、压力都有着明显的区别,身体的重心、姿态、触觉等也都有所改变,因此本体感受和控制能力下降,造成动作变型。部分对水恐惧的学员,头埋入水后大脑一片空白,完全丧失了肢体控制力,造成动作无法完成。我们通过对动作的跟踪拍摄和回放结合正确动作进行对比,帮助其发现在水中练习时的错误并及时调整纠正,对于心理恐惧的同学,为其建立身体在水中的动作影响,加快其克服恐惧心理的过程。在水中通过反复训练,使学员可以浮板蹬腿完成25米游距。达到标准的学员可以通过长距离的扶板蹬腿训练,在游进的过程中不断地改进和提高蛙泳蹬腿技术。训练过程中,对第一泳道15米区间进行拍摄,摄像机通过WiFi连接电脑,学员可随时回看,查找自身问题;教员利用iPad、手机等便携设备,对“重点人”进行跟踪拍摄,利用视频的直观效果帮助其纠正错误。
四、实际效果
通过信息化的教学辅助,我们在近两年的教学中取得了如下效果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4、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借助信息化技术-依托信息化手段-融合信息化资源-打造信息化平台
11.标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篇十一
【关键词】机床夹具;课程特点;改革探讨
一、引言
《机床夹具设计》是机械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本课程以工件的装夹和专用夹具的设计方法为主线,重点介绍工件的装夹和专用夹具的设计方法及机床夹具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提出有关的理论和描述,说明了工件定位的基本原理、定位元件及定位误差对机床夹具设计的影响。作为高职院校的机械加工专业的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获得工件的装夹和专用夹具的设计方法及机床夹具的基本知识。了解机床夹具设计时的合理选参数,通过对基础科学和知识的综合运用,使学生掌握机床夹具的选用及设计方法等,初步具备根据不同机床及林机零件的加工方法选用或设计相应夹具的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从事机械设计及制造工作奠定基础。
二、《机床夹具设计》课程性质及学生现状
理论性强,概念抽象 机床夹具设计课程,不像工程制图等相关课程,比较直观生动。机床夹具设计课程总的特点是理论性非常强,涉及的工件定位、基准、定位误差等抽象概念很多。这些抽象的概念,学生无法通过推导计算获得,有的无法通过肉眼直接观察和亲身体验到,有时候需要通过一定的空间想象力来理解它们。这样就导致教师讲授起来有一定困难,而学生学习起来感到难以理解,从而感觉枯燥、乏味,失去学习的兴趣。
课程涵盖内容广 机床夹具设计课程包含了机械专业中的力学、钳工工艺、机械制图、公差、金属材料、等多门学科的专业知识,内容广而分散。而在“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导下,专业课程的学时数在不断压缩,而要求学生了解的内容却越来越多。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矛盾,即教师上课的课时数减少了,而学生需要学到的知识却增加了。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能够统筹安排上课课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精简课堂讲授内容,突出重点的同时拓宽知识面。
学生基础差、学习不主动。象我们学院的学生大部分是初中起点的,自身的基础知识很差,之前的相关专业基础课也没掌握,这样的现状就迫切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以课本为主的教学方式,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本基础知识的同时,能更多地了解和把握本领域的研究与发展动向。
三、教学改革探索
充分利用实习工厂设备 技术实习工厂设备可以帮助我们将抽象转为直观形象。如讲第四章车床夹具时,可以先带学生到车间去,利用车间的设备边动手边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来分析并动手操作,并和学生一起来观察,分析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这样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课程内容具有真实感,更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 多媒体技术是现代化教学的非常有效的辅助工具,教师要注重
利用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特点,制作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对那些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又难以讲解的比较抽象的内容,比如工件定位、基准、定位误差等,通过收集以及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动画,生动形象地来演示复杂的变化过程。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同时还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前提问题,课间设疑答疑,课后留思考题 上新课前针对上次课的内容提问,便于学生复习掌握上次课的内容,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课堂讲授的重点、难点时,设疑答疑,可以快速有效地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增加了教师和学生的课后互动,改变了以往上课时教师一言堂,学生有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的现象,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一次课结束时留思考题,使学生能系统地复习刚学过的知识。并让他们了解社会发展在所学领域的需求,激发学生自我提高的热情和积极性。总之,要想方设法使教学更加真实具体,让学生主动学习。
安排一次夹具毕业设计 指导学生进行夹具毕业设计,不仅能让学生系统地复习和掌握该课程的理论知识,也让他们学以致用,同时有一种成就感。夹具毕业设计的题材要依据学生的学习及实习现状来定,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在学生设计的过程中要耐心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难题,树立成功的信心。
灵活选用教学材料 选用十二五规划教材作为教学用教材,基础内容讲解应深入浅出,包括工件定位原理、定位误差的分析与计算、夹具的设计方法等。但在授课中,不仅仅局限于所选中文教材内容,还结合实际,课堂上详细讲解,让学生学习到专业知识的同时,又能使他们更加了解夹具设计对机械加工发展的重要意义。
四、结束语
12.标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篇十二
1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VF课程中不但包括数据库的管理应用, 还包含数据库应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内容, 学习起来稍有难度。在我校的VF实际教学过程中, 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课程开设的专业主要是会计、国际贸易、财务管理等一些非计算机类的专业。这些专业的学生没有学习过计算机语言类基础课程, 所以对于VF这样综合的数据库和程序设计兼而有之的课程, 学习起来会有一定难度。二是学生的学习能力、上机实际操作能力各不相同。不同层次学生对VF课程的学习与理解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通常会采用相同的教材、相同的课件、相同的授课形式方法, 这样不利于一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学习。三是课程的学时偏少。由于开设VF课程的专业一般为非计算机专业, 总课时量相对少, 实践课时的设置也相对降低很多。基于以上问题, 为了适应在教学过程中的种种问题,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是势在必行的, 甚至是迫在眉睫的。
2 VF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案
在当今社会高等教育已经把提升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作为教学重点, 所以本门课程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可以通过学生在平时的上机练习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
2.1 优化课程编排、改善教学手段
在VF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任课教师可以优化课程内容的编排, 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实际案例作为编程举例的题目。通过真实有趣的情境案例选为教学题材, 激励学生主动与教师的任课过程中进行更好的互动。教材上的例题多半都是以数学知识为编程的例题, 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觉得晦涩难懂些。所以在案例的选取应挑选学生更容易接受的实际案例为讲解的对象。
在本次课程改革中, 我们在课程的内容编排采用一个《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综合程序作为讲解的案例。在开课之初就告诉学生本学期我们的课程会围绕着如何完成制作这样一个管理系统而展开的。这个案例结合VF课程中所讲解的数据库的设计、表的设计与操作、报表、查询、表单设计等知识。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看到我们所制作的综合管理系统, 可以比较直观的了解该课程所涉及的各知识点, 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 学生可以看到所学的知识点如何在该管理系统中进行实际应用, 起到弱化课程难度的作用。
2.2 上机实践课的改革
过去该课程的上机多半采用统一印制的实验报告, 通过几道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上机的练习, 由于学生缺少必要的预习及有效的实验指导, 真正的实验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改善这种上机实践课的缺陷, 我们采用针对机考软件进行每章节的练习。学生可以通过每次理论课的学习了解知识的应用, 在上机中进行实际编程练习。通过软件练习题对每章的知识点进行考核, 可以让学生通过对重点、难点进行针对性的做题练习。学生可以根据软件评分情况了解自己的掌握水平。及时的评分系统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化被动为主动。而且通过软件的视频讲解还可以做到知识点的时时同步讲解, 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的学习内容。
2.3 考试形式的改革
传统的VF课程考试都采用纸制理论考试为主, 针对于这种计算机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 笔试只能考查学生的理论基础。容易造成学生死记硬背理论知识, 而不注重课程的实效性。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动手操作能力, VF课程可以采用机考的形式进行考核。考试的内容可以把理论部分以选择题形式进行考核, 而考试内容通过操作题进行更加全面的知识点细化的考查。因为上机考试难度比较大, 而且考试形式相对客观, 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计算机操作水平, 而且能够更好的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
3 VF课程的考核办法
实际教学表明, 一门课程如果单纯以期末考试作为学生的考核, 容易让学生在期末复习的时候通过突击式复习应付考试。为了督促学生更好的学习, 需要设计一个比较全面、科学、完善的课程考核体系, 这样不但可以公正反映每位学生的学习和上机情况, 还可以更加准确地检验实践教学质量与效果。针对VF这门课程既有理论课程, 又有上机实验课程, 我们研究出一套比较科学严谨的考核体系, 能够比较全面、客观地评定学生的学习情况, 这样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起到了一定积极的作用。具体课程考核方法例如表1 所示。
本文提出的VF教学改革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在教学及实践教学过程中, 还有很多内容值得我们做出进一步研究使得高校VF课程授课形式更加完善科学。
参考文献
[1]程金林, 吴良斌.高校实验教学考核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8, 24 (4) :76-78
13.高中课程设计教学方案 篇十三
知识方面:描述动物和人体的激素调节。
能力方面:
1、运用建构模型的方法,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
2、尝试运用反馈调节的原理,解释一些生命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讨论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中,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所起的重要作用。
2.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
(2)血糖平衡的调节。
2.教学难点:激素调节的实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四、教学用具:幻灯片
五、课前准备: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或板书教师引导和组织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问题探讨”〖提示〗计算:如果仅靠血液中的葡萄糖,马拉松运动员只能跑1min左右(0.8~1.2min)。
讨论:可能会导致血糖含量短暂的轻度下降,但仍能基本保持稳定,不会影响运动。因为在运动过程中,血糖会因补充肌肉消耗的糖类物质而含量下降,同时,血糖会随时从储能物质的分解、转化等得到补充。思考回答
一、激素调节的发现
激素调节:有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的进行调节。引导学生“资料分析”—促胰液素的发现
1.不迷信权威、创造性思维、严谨的实验设计等。
2.他们的科学发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发现促胰液素;其二是发现了不同于神经调节的另一种调节方式──激素调节。阅读思考讨论回答
二、激素调节的实例
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
〖思考与讨论〗师提示。
1.在运动员的比赛过程中,血糖可以通过三条途径得到补充:食物中的糖类经过消化和吸收、糖原分解为葡萄糖及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2.这是因为这些被吸收到体内的葡萄糖部分合成糖原储存起来了,部分转化为脂肪、氨基酸等非糖物质,还有一些被氧化分解了,所以血糖含量很快恢复正常。
组织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
〖提示〗1.乙代表胰岛。
2.当血糖水平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减少;反应的结果将使体内血糖水平下降到正常水平。当血糖水平降低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减少,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从而使体内血糖水平上升到正常水平。
应用模型进行分析
提示:当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时,体内血糖水平将会上升,多余的血糖将会从尿中排出,出现糖尿病。
〖旁栏思考题〗生思考师提示。
〖提示〗反馈调节有正负反馈之分,其中负反馈在日常生活及人体的生理活动中都很常见。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到的电冰箱、空调等的调温系统都是根据负反馈原理来设计的,机体内的许多生理活动,如绝大多数激素的分泌、体温调节等都是负反馈调节的最好例子。正反馈在人的正常生理活动中也是存在的,如排尿反射、血液的凝固过程、分娩过程、月经周期中黄体生成素的释放等。日常生活中也不乏正反馈的实例,如某位学习刻苦的同学得到表扬后,学习更加刻苦。
〖与社会的联系〗生思考师提示。
提示: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种常见病,与人们的饮食状况和生活方式有直接的关系。饮食过多而不节制,营养过剩,体力活动过少,从而造成肥胖(脂肪堆积)等是糖尿病的诱因之一。现代社会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伴随着精神的紧张、情绪的激动等多种应激状态,体内升高血糖的激素(如生长激素、去甲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会大量分泌,从而使血糖升高。
糖尿病的治疗必须以饮食控制、运动治疗为前提。糖尿病病人应控制进食糖类食物,减少高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量,适量增加高纤维及淀粉类食物。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尽可能做全身运动,包括散步和慢跑等。在此基础上,适当使用胰岛素增敏剂等药物。思考回答
模型建构
分析讨论交流分析回答
三、激素调节的特点
1微量和高效;
2通过体液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小结〗略
八、板书设计
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
一、激素调节的发现
激素调节:有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的.进行调节。
二、激素调节的实例
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
三、激素调节的特点
1、微量和高效;
2、通过体液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九、布置作业
典型例题
〖例1〗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血液内
A.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B.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C.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D.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答案:D
〖例2〗切除某动物的垂体后,血液中
A.生长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也减少B.生长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增加
C.生长激素增加,甲状腺激素也增加D.生长激素增加,甲状腺激素减少
解析:该动物的垂体被切除后,失去了生长激素的产生场所,所以血液中该激素的浓度会下降,这样就排除了C、D。同时也失去了产生各种促激素的场所,也就没有了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答案:A
基础题
1.下列激素中,由同一种腺体分泌的是()
A、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
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C、雄性激素、雌激素、孕激素
D、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
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所作用的器官分别是()
A、性腺、甲状腺、肾上腺B、垂体、甲状腺、肾上腺
C、垂体、垂体、垂体D、垂体、垂体、肾上腺
3.当人体长时间大量运动后,血液中的水、无机盐、葡萄糖等营养物质会大量消耗,此时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A、胰岛A细胞活动加强,胰岛B细胞活动减弱B、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活动都加强
C、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活动都减弱D、胰岛A细胞活动减弱,胰岛B细胞活动加强
4.下列两种激素属于拮抗作用的是()
A、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B、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C、雌激素和孕激素D、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5.在下列关于酶和激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激素的作用与神经的调节作用密切联系B、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酶
C、激素产生后一般作用于其它细胞D、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
6.给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进入休克状态,要使其及时苏醒可注射适量()
A、甲状腺激素B、生理盐水C、性激素D、葡萄糖
7.下列有关动物激素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有些激素促进动物的发育B.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以激素调节为主
C.有些激素促进动物的生长D.有些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
8.下列包括促进血糖升高的激素最全的一组是:①胰岛素②胰高血糖素③糖皮质激素④肾上腺素⑤性激素()
A.①②③B.②③⑤C.②③④D.①④⑤
9.皮肤、肠粘膜组织发生炎症时,产生和释放的组织胺使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大,血浆则渗入组织间隙而形成水肿。组织胺对血管的这种调节方式为()
A、激素调节B、体液调节C、高级神经中枢调节D、植物性神经调节
10.下列每组疾病中,由同一种激素分泌异常所引起的疾病是()
A.糖尿病和坏血病B.侏儒症和肢端肥大症
C.呆小症和侏儒症D.巨人症和大脖子病
答案:BCAABDBCBB
拓展题
11.右图为甲状腺活动调节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1)请用“+”(促进)或“-”(抑制)
表示图中A.B.C.D四处的作用性质。
A.B.
C.D.
(2)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受
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
分泌的E()的调节,
使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3)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又受血液中
含量多少的调节和控制。
答案:(1)+.+.-.-(2)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3)甲状腺激素
知识点参考
动物及人体内主要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及其主要生理作用
化学性质激素的中文名主要来源主要作用异常时的主要表现]
分泌不足分泌过剩
含氮激素
氨基酸衍生物
甲状腺激素素甲状腺促进糖和脂肪氧化分解,促进生长发育,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若幼年易患呆小症甲状腺功能亢进
去甲肾上腺素神经系统、肾上腺髓质可以使多种激素,如促性腺素、ACTH、TSH的分泌受到影响
肾上腺素肾上腺髓质提高多种组织的兴奋性,加速代谢
肽类及蛋白质激素
胰岛素胰岛B细胞调节代谢,降低血糖糖尿病
胰高血糖素胰岛A细胞调节代谢,使血糖升高
促胰液素消化管促进胆汁和胰液中HCO3-的分泌
抗利尿激素下丘脑、神经垂体增加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水分从尿中排出
生长抑素下丘脑抑制生长激素、胰岛素等多种激素的分泌
生长素垂体促进生长,影响代谢侏儒症巨人症或肢端肥大症
催产素下丘脑、神经垂体具有刺激乳腺和子宫的双重作用;促进乳腺排乳
催乳素腺垂体、胎盘发动和维持泌乳
促性腺激素垂体维持性腺的正常生长发育,促进性腺合成和分泌性腺激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垂体、脑促进肾上腺皮质的功能,从而调节糖皮质激素的分泌与释放
促甲状腺激素腺垂体促进甲状腺激素的释放
类固醇(甾体)激素肾上腺皮激素肾上腺皮质控制糖类和无机盐等的代谢,增强机体防御能力
醛固酮肾上腺皮质调节机体的水—盐代谢:促进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对钾的排泄,是盐皮质激素的代表
雄性激素(睾酮)睾丸间质细胞维持和促进男性生殖器官和第二性征的发育性器官萎缩、第二性征减退
雌性激主要是卵巢维持和促进女性生殖器官和第二性征的发育
14.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篇十四
这首诗歌是一首充满童趣的诗歌,描绘了一些小动物在遇到下雨天时,开动脑筋想出了各种躲雨的办法。这些小动物恰似一群天真、活泼、好动的孩子。充满了无限的快乐和生机,这样的内容无疑是幼儿熟悉和喜爱的。
二、活动目标:
1.在看看、想想、说说、做做的过程中,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有趣的情感,并启发结合生活经验大胆想象。
2.激发热爱大自然,加深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培养遇到问题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活动准备:
大森林背景图,蚂蚁,青蛙,小兔,蝴蝶,红花,荷叶,树叶,蘑菇,的单个图片各一。图画纸上画上各种小动物,勾线笔,油画棒。
四、活动过程:
1.引入主题
(边出示图片边放下雨的声音)
讲故事“有一天,在美丽的森林里,蝴蝶,蚂蚁,青蛙,小兔子几个好朋友在草地上做游戏,可可心了!忽然,打雷了,哗啦啦下起了大雨,小动物们都没带伞,急得跑来跑去,怎么办呢?”
“我们班的小朋友最会帮助别人了,你们帮小朋友想想有什么办法躲雨,好吗?
提问:小蝴蝶躲到哪里最好了?为什么?然后逐个提问蚂蚁,青蛙,小兔子。
小结:小朋友真聪明,老师把刚才小朋友说的故事变成一首诗歌。
2.感受理解
(1)欣赏诗歌,提问:谁撑开了美丽的伞?它们用什么做自己的伞?
(2)理解重点再次朗诵诗歌,喜欢的幼儿可跟念,出示文字结合的诗歌。
附:
小花伞
下雨了,下雨了
快快打开漂亮的伞
红红的花儿是蝴蝶的伞,]
黄黄的叶子是蚂蚁的伞,
白白的蘑菇是兔子的伞,
下雨了,下雨了,
大家都有一把伞。
提问:——的——?是——的伞?
(3)师生共同看了诗歌练习朗诵诗歌。
3.仿编诗歌
(1)出示小熊,谁来了?它也没有带伞,会淋湿的。请小朋友帮小熊找把伞。
小结:我们把小熊的故事编到儿歌里。该什么说的好听呢?
“下雨了,还有许多的小动物也没带伞,快为它们想办法。
(2)自由选择一种动物图片,为小动物添画一把伞。
(3)将画放到黑板上,请说说自己编的。“你为谁找了一把伞?它是一把怎样的伞?”
15.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篇十五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如数学、力学、材料学、金属工艺学、机械制图等课程结合工程实际应用的一门技术基础课, 是一门设计性很强的课程, 但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缺乏系统性, 学生只是机械、被动的接受知识, 造成“只知其然, 不知其所以然”的状况, 并且传统教学着重分析, 不利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这样, 既不利于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灵活应用, 更不符合设计规律。因此, 我们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 即在课程教学之初, 以系统化的观点确定课程学习目标, 进行任务分解, 构建教学情境, 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确定目标, 带着项目任务学习, 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改革内容主要涉及到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及实践环节等方面。
1 理论教学与项目训练并行进行改革教学模式
传统的机械教学方式通常是课堂理论教学辅之一些实验, 然后进行课程设计综合训练, 这是一种串联式的教学方式, 这种方式是把机械设计系统所需要的知识抽象分割开, 如原理篇的知识经过整理按照平面机构结构分析、典型机构、其它机构、机械系统的调速、平衡等形成了机构设计的理论基础, 课程学习完之后进行课程设计, 按照这种方式组织教学, 学生只是在机械的、被动接受知识, 既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灵活应用, 而并行式的教学方式是按照机械设计的实际设计过程如方案设计、结构设计、运动学动力学分析、系统分析等过程组织教学内容, 并且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同步进行课程设计, 再学习设计内容之初引导学生带着设计问题, 边学边实践, 让学生带着目的任务进行学习, 这样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主动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科学地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及系统思考问题的能力, 也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和掌握。通过项目训练, 使理论联系实际, 有利于培养设计能力。
2 运用项目设计案例丰富教学内容
2.1 融入真实的项目设计案例
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技术基础课, 但它又比基础课中的物理、理论力学等课程更加结合工程实际, 目前在机械设计基础的理论教学中, 依然着重于抽象的理论知识讲解, 虽然增加了很多实际实例, 但是大都限于举例说明, 如机构运动简图、运动分析与力分析模型以及习题练习等都是从实践中进行抽象出来的设计命题, 如何将工程实际问题归结为设计命题是目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一个难点, 如果只是在抽象的问题中进行学习, 不能让学生和实际有效地联系起来, 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如果用新颖生动的真实事例融入到教学之中——由案例组成教学内容, 构建教学体系, 把真实的典型问题、设计要求展现在学生面前, 让他们在真实的设计条件中, 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 这样,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接受者, 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 这样会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对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极有益处, 也会加强对诸如“死点”、“急回特性”等概念和各种机构原理、特性的理解速度, 加深对这些概念所表示的物理意义的理解程度, 提高学习效率。
2.2 引入创新设计实例项目
为了适应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很多学校也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增设了方案创新设计等内容, 以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也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但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只经过一些实践的训练, 还不足以达到学生对创新能力的一种质的改变, 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掌握一些创新思维的方法和工具更能达到一种知识灵活应用、知识不断升华的境界。从传统的头脑风暴法、试错法等创新方法到目前热门的TRIZ技术都对创新思维规律和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也形成了独特的方法, 取得了极大的收益, 如果将这些方法加以整理, 结合机械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 如TRIZ技术的发明原理、技术系统进化法则、发明问题解决算法、最终理想解的内涵与机构设计的理论方法相结合, 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再辅助于实践的练习, 将会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极大的提高。
3 根据机械设计项目内涵, 构建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
传统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大都是验证性实验, 不利于激发学生的设计概念及创新意识, 实践是创新之源, 工程实践是创新的基础, 没有工程实践的能力就谈不上创新能力。在课程体系的改革中, 从工程实际应用出发, 注重工程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项目驱动实践环节的改革紧紧围绕机械设计基础课程项目训练主题, 并充分利用近年来实践性教学环节硬件建设成果, 改造、加强实验与实践环节, 尽可能利用现代技术改造课程实验、设计训练, 通过实践培养,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通过实践环节使学生逐渐形成设计概念, 掌握设计方法。
实验项目从创新能力培养的规律出发, 在改造传统实验的基础上, 它减少了验证性实验, 增设设计性, 创新性和综合性实验。通过基础层次、提高层次及综合层次等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 目前该课程的实验教学体系由齿轮参数测定、范成运动 (验证性实验) 、机构简图绘制 (提高性运用知识实验) 、机械系统方案设计 (综合性创新性实验) 组成, 通过多层次的实验教学, 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意识等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为创新设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结束语
将项目驱动法引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 构建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 使理论教学与项目训练并行, 让学生始终带着问题学习;同时, 加强项目案例式的教学内容和实际的训练练习, 以突破学生在实际问题转化为工程问题时的难点, 这不仅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也有利于学生设计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摘要:本文基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特点, 结合技术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要求, 运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改革思想, 从教学组织模式、教学内容、实践环节等方面提出了理论教学与课程设计并行进行、运用项目设计案例丰富教学内容、根据机械设计项目内涵, 构建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等改革策略, 以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素质。
关键词:机械设计,案例,项目驱动
参考文献
[1]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综合实践的研究[EB/OL].http://www.cn-mmtd.com
【标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推荐阅读:
标志设计课程设计08-16
设计标志教学反思10-16
标志设计美术教学设计07-16
标志字体设计教学大纲08-13
版式设计-图形-标志的绘制-教学案例11-02
美术说课方案(标志设计)-教学教案06-28
标志设计原则10-13
【标志设计课作业】09-02
教学课程设计总结06-20
项目课程教学设计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