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总结(共16篇)
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总结 篇一
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承 诺 书
为确保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本街道社区卫生服务站的顺利实施,落实和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率销售制度,实行药品、价格公开承诺制度,接受群众监督;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促进农村三级卫生保健网络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我完全自愿认真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承诺做到以下十个事项:
1、本社区卫生服务站自愿申请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并由上级主管部门遴选确定为开展药品零差率销售改革试点工作单位。从2012年 8 月 5 日起(第二批为 2013年 1月 1 日起),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2、本社区卫生服务站业务用房和基本设备达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标准,房屋面积达到150平方米以上、实行“七室分开”,基本诊疗设施齐全。
3、开展一般医疗服务做到看病有记录,用药有处方,收费有票据,支出有凭证,传染病疫情有报告;诊疗日志、处方、收费发票等记录真实、完整、及时。
4、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配备和使用《福建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目录(2009)版》内的药品至少120种以上。药物通过正常渠道向有资质的医药公司采购,于每月5日前向中心提供药品采购计划,次月向中心提供采购发票、清单、销售月报表,中心留存一份,各服务站留存一份。
5、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按照药品采购价格销售给患者,不得加价销售。药品、价格上墙公示,及时更新药品和价格。
6、积极配合做好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
7、使用非目录内药品必须向中心报备后采购,建立台帐,不与基本药物混淆,串换药品;非目录内药品临时用药品种不超过总品种8%。
8、自觉参与市卫生局及中心组织的关于合理使用基本药物的宣传、教育和培训。
9、接受市卫生局及中心对本卫生服务站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督导考核,并以考核结果领取药物零差率销售补助金。0、本社区卫生服务站和乡村医生未执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和套取补助经费的,自愿接受处罚,并愿意承担由此而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
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总结 篇二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次研究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试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武汉市七个中心城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各随机抽取两个社区中心,共计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另1个为预调查点),其中有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省政府审核通过可销售目录外药品。对此展开包括业务运营、财务报表、人员流动等各项内容的访谈性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采用Excel2007建库,采用双录入,并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药物制度前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服务量的变化
对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2009年4月至2010年6月间15个月的卫生服务开展数量进行统计,为表现其平均水平,对各月业务量进行平均处理,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区段进行2次平均处理。(见表1)
注:A1-包括专家门诊,但不包括义诊;A4-受众在10人/次以上的健康教育或义诊。
2.2 基本药物制度前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设备的变化情况(见表2)
2.3 基本药物制度前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财政收支状况的变化(见表3)
3 讨论分析
从间期性月服务数量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在2009年的9个月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卫生服务的业务量在一定范围内稳步增长。而开始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2-4月起,业务量出现大幅下降,主要表现在门急诊人次数、实际占用床日数上。面对社区的供给量下降,湖北省4月30日公布增补118种基本药物[1],加上社区对于基本药物的宣传、患者的体谅,提高了社区居民的利用水平。到了2010年5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量出现上升,但总的业务量仍低于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前的服务量。所以说受基本药物制度的影响,社区中心服务量的稳步增长受到阻碍,骤然下降,随后又逐步回升,但仍低于实施前水平,说明仍满足不了社区居民卫生服务的实际需求量,卫生服务供给在量上仍有一定的上升空间。对比2009、2010年4-6月发现,这两个时间段内所提供的卫生服务月平均数量基本持平。从门急诊人次数与实际占用总床日的情况可以看出,虽然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社区卫生服务的业务量有所下降,但2010年4-6月的卫生服务月平均量与2009年上半年基本持平。如果2009年1-6月是保持稳步增长的,那么相比2010年1-6月的服务量来看,2009年上半年的总服务量应该略显偏低。基于此,我们展开对于其财政收支状况的讨论。
2009年上半年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平均总收入326.48万元,总支出为323.74万元,上半年社区服务中心平均总结余3.06万元。总的来看各个社区的运营状况良好,略有结余。这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属于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其人员安置及相应的福利待遇一并由区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核编员工的工资报酬也由区卫生行政部门承担。区卫生行政部门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财政补助,除了常规的运营补贴外主要分为三个方面,核编职工的工资报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财政补贴以及部分服务项目的专项补贴[3]。公共卫生费用补贴与公共卫生服务的供给量对应,人员补贴与核编人员对应,而核编职工的工资报酬一般情况下都是不能全额拨付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后,区卫生行政部门还要按照一定的比例补助社区售药的零差率差价[1]。分析2009年社区财政数据可以看出,药品收入是垫付职工工资,弥补财政补助不足,维持社区中心正常运营的重要渠道。2009年上半年,社区中心共购买药品93.61万元,销售药品所得108.32万元,药品顺加价为23.22%,大于政府所限定的15%。其原因在于,虽然社区在药品销售时设定以进价顺加15%销售,但其进价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进价,一般是以低价购进,再以高于进价的市场一般价顺加15%销售,故而其最终收益超过15%[4]。药品净收入21.73万元,医疗收入为18.71万元,即药品收入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收入的53.74%,药品净收入在填补了其他支出及财政补助不足部分后结余3.06万元。
2010年2月起试行基本药物制度后,导致其卫生服务量有所下降,与2009年上半年基本持平,但其收入上出现下降。上半年总收入为345.05万元,总支出为352.22万元,亏欠7.17万元。2010年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后,政府增设零差率药品销售补助,2010年的政府补助比2009年多了药品补贴部分。从高血压健康教育开展的次数看,2010年公共卫生服务量比2009年略有增高,这里假定前后两年公共卫生服务补贴不变,2010年财政补助费用多出7.21万元,这里姑且全算为零差率补贴,也就是说2010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得的药品零差率补贴最多为7.21万元,仅达到其药品支出105.64万元的8%,如果按照其政府承诺的达到其支出的15%计算,还应追加补助6万元,达到13.20万元。而即使政府部门追加补助了这6万元,达到15%,其社区卫生服务的总结余依然为负,仍亏欠1.17万元。药品销售支出为105.64万元,假定2010年1月份仍按照以前的23.22%加成,2-6月份按照0加成计算,其药品收入应为107.08万元,接近药品收入核算的109.78万元,1月份最终实际获得净收入4.14万元。随着基本药物制度的进一步实施,2月以后的药品收入与药品支出持平,药品净收入转为0。2010年上半年的医疗支出为94.95万元,其医疗收入为111.78万元,与09年相比增长不成比例,其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医疗材料费用上涨、材料费用小规模上调以及材料的质量提高,医疗服务总量无太大变化,故而收入增加不明显;还有随2010年公共卫生服务量的提高,如健康档案的建立、预防接种、高血压的规范管理等,有市场支出无市场收入。最终医疗净收入为16.83万元,加上药品收入的4.14万元,填补其他支出及财政补助不足部分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仍亏欠7.17万元。
若未实行基本药物制度,排除实施后对卫生服务量的影响,105.64万元的药品支出可获得的药品收入为130.17万元,药品净收入由现在的4.14万元变为24.53万元,除去零差率补贴的7.21万元,还可获得13.18万元,这样的话就能够填补社区的亏欠部分,并且还能结余6.01万元,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进一步建设。
所以说,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使略有结余的卫生服务中心,出现了财政亏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正常运行。主要原因在于社区中心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前其药品平均加成在15%以上(2009年药品加成率23.22%)。基本药物制度所带来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
3.1 社区的财政收支结构更加合理,趋于完善
对比2009、2010两年财政收入的结构可以看出,在没有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财政来源主要有三大类,财政补助、医疗收入及药品收入。其中单纯的财政补助无法保证社区中心的正常运行,社区只能依靠一定的医疗服务及药品提成来贴补收入,保障其正常运行[5]。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后,政府取消了社区售药加成,以加大财政补助的形式减轻居民负担。社区财政补助由2009年的68.7%提高至83.16%,提高了15个百分点,而药品收入比重直线下降(表5中所示的3.33%为2010年1月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时的药品销售所得),逐步改变了“以药养医”的机制,形成了以政府补助为主、医疗收入为辅的两元收入结构。社区逐步回归公益,取于政府、服务于民。
3.2 社区居民受益,药品更加便宜
对比2009年4-6月与2010年1-6月的卫生服务业务量发现,这两个时间段内所提供的卫生服务数量在总量上基本持平,而几近相同的卫生服务量下,社区前后两年从市场所得的收入差别较大,09年社区中心从市场所得40.12万,10年所得20.97万,同期政府补助增加额为15.47万,以前社区市场收入50.17%来自药品,现在这些药品加成没了,老百姓看病药品至少便宜了13%。政府承担了更多责任,基本实现了在确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常运行下,使老百姓受益的目的。
摘要:目的:研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行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前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诊业务量及财务运营状况,分析基本药物制度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影响。结果:社区中心的总收支由2009年上半年的盈余3.06万转为2010年亏欠7.01万,药品收入消失。结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使略有结余的卫生服务中心出现了财政亏欠,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正常运行。同时又优化了社区的财政收支结构,使药品更加便宜,社区居民受益。
关键词:基本药物制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财政结构
参考文献
[1]湖北省卫生厅.湖北省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暂行办法的通知[EB/OL].(2009-12-02)[2010-10-23].http://www.hbws.gov.cn/msg_detail.jsp?msg_info_id=20100421161422000001&mId=12&t_id=000700220002
[2]湖北省卫生厅.关于增补湖北省非基本药物目录药品(基层部分)的通知[EB/OL].(2010-04-30)[2010-10-23].http://www.hb-ws.gov.cn/msg_detail.jsp?msg_info_id=20100504185610000001&mId=12&t_id=000700220002
[3]那美然,周海峰,朱萍.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卫生经济,2008,11(27):67-68.
[4]彭露,郭靖,陈丹镝.基本药物制度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0,32(21):2996-98.
[5]吴加娣,徐宏宇,殷洪.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中的问题及对策[J].医学与哲学,2010,9(51):41-42.
[6]郭凡礼.新医改前行,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有待加速和完善[J].医院领导决策参考,2010(02):25-27.
[7]唐圣春,尝星,刘春生,等.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对社区卫生服务供需双方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0,12(3):8-13.
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总结 篇三
关键词:村卫生室;财政支持;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村卫生室是统筹城乡卫生一体化的关键支撑和重要前沿。在村卫生室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有利于提高农村基本药物的可及性,减轻人民群众医药费用负担,进而转变村卫生室“以药养医”的旧机制。莱芜市立足市情,发挥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积极改革创新,加大对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支持力度,促进了农村医疗水平的提升,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同时,在推进过程中,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和困难亟待解决。
一、基本情况和做法
近年来,莱芜市按照中央、省统一部署,将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纳入统筹城乡卫生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在全市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通知》等文件,作出了部署安排,取得了明显成效。
目前,莱芜市有1070个行政村,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949个,村医2262人,其中省统一规划的村卫生室456个,村医1293人。2012年6月,我市949家村卫生室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并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对此,我们在三个方面对这项工作的开展给予财政支持。
在政策补助方面,主要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基本医疗服务收入(一般诊疗费)和绩效补助3个渠道对村卫生室给予资金补偿:一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合理划分镇村卫生机构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将基本卫生服务经费中的40%,用来安排村卫生室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由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村卫生室年底百分制考核结果,予以核拨,得分90分以上的予以全额拨付;二是基本医疗服务收入。实行一般诊疗费制度,村卫生室可以收取一般诊疗费,一般诊疗费6元/人次,其中个人承担1元,新农合支付5元。三是绩效补助。按照每服务1000人补助6000元的标准对村医进行补助,其中省及以上财政补助40%,市、区分别补助剩余部分的30%和70%,实行绩效考核和以奖代补。
在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方面,2007年开始,莱芜市对省统一规划的456处村卫生室进行标准化建设,在对每处村卫生室省补助1.5万元的基础上,市、区两级财政各配套补助5000元,实现了村卫生室业务用房面积不低于100平方米,具备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网络等基本条件,诊断室、治疗室、药房、观察室、中医针灸理疗室“五室分开”,农村群众的就医条件得到一定程度改善。
在村医业务培训方面,按照统筹城乡一体化要求,我市村卫生室由所在镇卫生院领办,在不改变村医身份和村卫生室法人财产关系的前提下,拿出部分财政资金,由区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镇卫生院采取集中培训、临床进修、对口帮扶、学历教育等多方式,对村医进行强化培训6000余人次,进一步提高村医合理使用基本药物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通过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来,一是村卫生室次均门诊费用下降明显。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来,村卫生室次均门诊费用由2011年的28.47元下降到25.95元,下降了8.85%。二是基本药物价格下降明显。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前,全市村卫生室药品加成率在100%左右,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76.9%,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药品平均加成率下降到20%左右,药品收入占比下降到50%以下。例如一个成人打清开灵、头孢等相同药物,实施零差率前,新农合报销后个人承担28元左右,而实施后,个人只负担10多元,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医药负担。三是群众健康权益得到更好保障。通过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一方面抑制了大病小病医生滥用抗生素的势头,用药结构得到调整和改善,另一方面村卫生室利用中医药未纳入基本药物目录的政策机遇,将中医药作为自身增收的重要渠道,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医药事业发展,更好地保障了群众的健康权益。
二、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一是遴选的基本药物与群众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国家制定基本药物目录后,山东省在此基础上增补了多种药物,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村医反映增补的药品种类未考虑农村地区疾病谱状况及不同疾病病种需求的多样性,特别是缺乏慢性病、儿童疾病用药等特色用药,部分药品不容易保存不适合在村卫生室配备。同时,一些大型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疗效确切的药品中标率比较低,许多百姓常用药物不在基本药物范围之内。在基本药物目录的影响下,村民用药品种减少,用药选择权弱化,促使其向上级医院分流。二是个别基本药物网上采购价格相比其他渠道偏高。很多群众和村医反映,从省采购平台上采购的个别药品价格,与原渠道招标采购价相比偏高。三是药品到位不及时。由于村卫生室分布较为分散、位置相对偏远、交通不便、药品用量相对有限、基本药物价格较低等多方面的原因,运送成本相对偏高。药品企业只将药品配送至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一般利用到镇里办事的时机,捎带回需要的药品,导致农村卫生室时常出现基本药物缺货、断货现象。从调查的村卫生室来看,2日到货率仅为60%-70%,有时需要7-8天。四是村医利益未得到充分保障。一方面,由于村卫生室取消药品加成,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后,村医收入下降明显。据调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前,村医人均年均收入在2.5万元左右,而实施后,只有1.5万元左右,导致相当部分村医外出兼职打工,扩展收入渠道。另一方面,村医养老保险制度未建立,目前全市村医中只有1/4参加了职工养老保险,且大多数由个人缴纳,1/4参加新农保。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村医迫切希望参加适合自身情况的养老保险,解除后顾之忧。
三、对策建议
(一)完善乡村医生的补偿机制。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是村卫生室推行基本药物制度的关键。为保证乡村医生获得稳定的收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推动基本药物制度在村卫生室的顺利实施,在明确各级政府补偿责任的基础上,继续完善补偿政策。一是由中央或省级财政给予村医保底收入补助,保证村医收入不低于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倍左右;二是对村卫生室在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成本(如水费、电费、办公费、机动车耗油费等),划片分类定级,进行综合测算,视财力给予适当补助。
(二)建立乡村医生的保障机制。为解决乡村医生的后顾之忧,稳定乡村医生队伍,各地要结合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推进,以多种形式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参加新农保,如政府出钱为村医购买养老保险,或对纳入乡村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由乡镇卫生院为被聘用的村医统一办理养老保险。
(三)建立乡村医生的激励机制。探索实行星级村卫生室和优秀村医评选制度,从建设标准、管理科学、医技精湛、服务优良、环境温馨等5个方面,将全市村卫生室分为山区和平原两大类别,分组评选星级村卫生室,同时实行星级累积制度,只有取得较低星级并满足一定条件后,才能评定更高一级星级卫生室。优秀村医也全部从星级卫生室中评选。对于星级卫生室和优秀村医,给予适当提高补助标准、政治待遇等扶持政策,促使村卫生室服务水平提高。同时,建立先进帮后进、后进学先进的机制,整体提升村卫生室服务水平。
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总结 篇四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情况汇报
为贯彻落实医改工作精神,全面实行国家基本药物改革,2010年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和执行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乐安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县,全县总人口36.5万人,辖16个乡(镇)场。拥有县直医疗卫生单位7个,乡(镇)卫生院20个、村卫生室20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个属政府设立的非营利性医疗卫生单位,乡(镇)卫生院共有在编在岗人员40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 384人,非专业技术人员17人,占 95 %.。在卫生技术人员中,中级职称194人,初级及以下职称147人,聘用人员82人。
二、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建立和规范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指导意见的通知》两个文件情况:2010年元月全县6个中心卫生院实行基本药物制度(14个一般卫生院2011年元月执行),目前我县基本药物与非基本药物都实行零差价销售,药品收入无利润,1-3月份的药品零差率补助资金没及时下拨,故1-3月份20个乡(镇)卫生院全部出现亏损,最多的亏损额达4万多元。存在的问题:一是基层医疗保险药事服务费按参保人员基本药物使用总量的15%的药事服务费不能及时到位,结算手续繁锁复杂,去年6个试点中心院医疗保险的药事服务费现在还未到帐;二是我县非基本药物用药未纳入新农合及医疗保险药事服务费的补偿范围;三是基本药物采购中标企业少,抚州全市仅一家,缺乏竞争。
三、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建立健全多渠道补偿机构,创新投入方式方面的措施及思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其主要是卫生院经营观念的改革,以前卫生院是“以药养医”,药品收入占总业务收入的75%以上,小病大治,滥用抗菌素。如:有些病人生病时,先到村卫生室就诊,乡村医生没有按照规定使用抗生素,而是二种抗生素联合使用,并加用激素,这样病菌必然产生耐药性,到乡卫生院后普通的抗生素就不起作用了。所以乡镇卫生院应转变观念,从重医轻防转为“以防为主”,注重疾病的疫防控制及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政府应加大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如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常识,传染病的防治,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做好这项工作,政府要从人、设备、房屋经费方面给予投入,特别是专业卫生技术人员建设。
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机构的财务管理办法及绩效工资的落实情况。我县乡(镇)卫生院从2009年10月实行绩效工资,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卫生厅关于江西省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意见》。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乐安县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在执行落实中,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也相应制定了实施细则,岗位职责及分配系数。县财政局对这项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和关照,及时足额拨付了省级下达的绩效工资专项经费211万元,并按规定核定各乡(镇)卫生院的财务收支情况,不足部分由县财政保障,保证了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在职人员及离退休人员绩效工资的发放。但在分配中也存在一些情况,绩效工资的70%为基础性绩效工资,30%为奖励性绩效工资,这比例就较难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如临床医师岗位较辛苦且风险性高。
五、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的收支情况,财政补助情况和运行情况。乡(镇)卫生院在职人员全民退休人员工资由财政全额保障,集体人员、聘用人员工资自行负担。2009年全县20个乡镇卫生院总收入4323万元,其中医疗收入484万元,药品收入2545万元,2010年总收入5393万元,其中医疗收入702万元,药品收入2796万元,同比药品收入增幅下降159%,2011年1-2月份总业务收入 3017万元,同比下降16.7%。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后,乡(镇)卫生院药品利润为零,由此而造成的经费缺口应由政府全额埋单。但卫生院因实行“零差价”后,政府只对当年的药品零差价销售给予补助,2011年元月份一般卫生院实行零差率后,药品价格由高调低的降价部分就达147万元,而各级政府对这部分资金亏损未列入财政预算安排;二是近三年国家对乡(镇)卫生院安排了国债项目,主要用于医疗用房改造。中央安排每个项目资金总额20-30万元不等,仅国债项目新增的债务有586万元;三是各乡(镇)卫生院大集体人员、聘用人员工资、绩效工资、社保、医保、住房公积金财政未列入预算,所以这几块经费支出也是卫生院亏损的原因之一。
六、基本药物定价、招标、配送、使用、补偿、报销情况。全县乡(镇)卫生院严格实行药品网上招标采购,在政府指定的药品中标企业进行网上采购,药品零差价后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基本药物共307种,按规定中心卫生院基药达70%的使用量,一般卫生院80%。但在临床应用中,药品不全,307种基药品种、规格、剂型太少,满足不了群众看病的需求,基本药物品种中的妇科、儿科用药品种少的问题较为突出。配送企业少,抚州全市就一家企业,服务态度及服务质量跟不上去,有些急救药品不能及时配送,基本药品定价偏高,中标价高于实行零差率前的自行采购价,建议每县(区)应有一至二家药品配送企业。
七、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执行情况,存在问题及意见建议。2010年我县乡(镇)卫生院全面开展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全县服务人口34万的20%先行在农村开展服务,项目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高血压、二型糖尿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重性精神病管理9项服务。由于我县偏远山区自然村多,卫生院要做好这项工作有一定难度,有些工作要依靠乡村医生来协助完成。这就关系到乡村医生的绩效考核及乡村医生公共卫生补助标准问题。2010的省级财政补助乡医补助为中心卫生院辖区的每人每年1800元,一般卫生院每人每年1200元,这样定标准不妥,中心卫生院与一般卫生院属在地承担的工作量、工作性质完全相同,其补助标准理应一样,补助标准应按辖区内承担的工作量及服务人口确定。二是公共卫生均等化工作量大,卫生院现有的人员中,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少之谌少,目前我县每个卫生院平均只有2名人员从事公共卫生工作,而专业对口的只占 5%左右,解决公共卫生专业人才问题是当务之急,三是要求上级部门配备一套实用可行的公共卫生信息化管理系统,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成本支出。
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具体做法、意见和建议。全县基本医疗保障覆盖率达 %,城镇居民享有基本的医疗保障,但医疗单位却变成医保局拖欠医疗费的债权人,县医保局对单位和个人的医保经费结算手续繁锁复杂,效率低下。2010年拖欠医疗单位医保金125万元,当年的医保金要到第二年7-8月才能到帐。影响了医疗单位的财务结算及资金周围,建议医保基金应同新农合资金一样管理,资金由财政部门封闭式管理,医保局审核后财政拨款,每月及时拨付,做到按月结算或实时结算。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主要是乡镇卫生院的人员、设备、房屋三大体系。人员:人事局按农业人口1.2‰。核定乡镇卫生编制,乡镇卫生院共定编356人,现有医务人员401人,超编 45人,超编人员不享受财政补贴。从2000年以来,国家取消分配制度,现有乡镇卫生院优秀人才被县直医疗单位借用,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非常紧缺,如金竹卫生院、航桥卫生院正式职工就2人、一个医生、一个护士,如何能开展正常工作?几乎一年360天天天上班,工作环境、条件差不说,工作非常艰苦。各卫生院只有自行聘用临时卫生技术人员,否则无法正常开展工作,个别偏远乡镇卫生院甚至招聘不到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且聘用人员的工资及“三保”等经费都是单位自行解决。二是设备,近三年卫生厅每年对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进行配备,有的卫生院因无技术人员,有了设备却无人操作使用。三是房屋,2007年以来,20个乡(镇)卫生院有14个得到了国债建设项目,9个卫生院中央投资25万元,5个卫生院投资40万元,改变了乡(镇)卫生院破旧不堪医疗用房的现状,新建了综合大楼,总建设面积9800平方米,资金缺口570万元。目前仍有6个卫生院的房屋未得到国债项目资金,6所卫生院的医疗用房建于60、70年代,经城建部门鉴定为D级危房,急需改造。
九、在医疗卫生支出预算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加快执行进行的意见和建设:
5.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总结 篇五
2012年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计划
按照有关文件要求,我院在县卫生局的部署下,力求实施药品100%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100%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100%网上采购,实施100%统一支付,杜绝网外采购药品。现将2012年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计划如下:
一.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情况
我院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院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品种基本满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临床需要。现我院西药品种共计67种,中成药品种118种,中药饮片300多种,全部为国家基本药物,实施零差率销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为临床必须,安全有效,价格相对便宜的基本药物,通过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临床用药走向了规范化,大大降低了门诊处方金额,也杜绝了医疗购销行业的不正之风。
1、执行《甘肃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实施方案》和《2011甘肃省药品集中采购工作实施方案》,保证100%实行网上采购,每月进购药品一次或两次,实行100%统一支付。杜绝在网下采购药品。
2、建立药品配送企业档案并登记企业信誉度、药品配送情况和不良记录。
3、进一步完善药品进销存核算账务管理,做到药品进购有验收,销售有记录,并定期清查盘点库存药物,及时登记过期、失效、毁损、质变等药品,同时收集同批号药品的企业质量检验合格报告书存档。
4、药房全体职工应全面了解并学习基本药物制度改革、药品零差率销售相关政策以及基本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南,努力做到确保临床首选和合理使用基本药物。
二. 基本要点
我院药品与公布的基本药物目录和补充目录一致,门诊处方和住院处方全部使用规定目录中的药物,药品的名称、剂型、规格、批号、生产企业和网上中标基药信息一致。
三. 村卫生室基本药物管理
进一步完善村级药品购进管理,加大基本药物与零差率销售宣传,村医网外购药,一经查出,严加处理。通一药品采购计划以及基本药物价格公示,所有卫生室均开展药品销售服务,努力做到杜绝未涉药的空白村卫生室,定期对村医进行合理的用药培训和监管,建立村级药品销售专账。
义岗镇中心卫生院
6.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总结 篇六
度组织机构
X镇卫生院实施村卫生室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负责对基本药物的组织实施、技术指导、后勤保障等日常工作。下设办公室,由XX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设X镇卫生院公卫办。
X镇卫生院实施村卫生室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稽查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负责对我镇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村卫生室工作落实情况、药品购进、使用管理等工作的稽查。
X镇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
案
建立和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也是实现卫生服务均等化和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用药、减轻群众负担的有效举措。为进一步提高基本药物制度的覆盖面和可及性,使人民群众更加便捷、充分地享受基本药物制度这项惠民政策。根据安化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X县推进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通知》(X政办发[2012]38号)文件精神以及X镇人民政府《X镇推进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方案》的通知(X政发[2012]12号)文件要求,从2012年4月1日起,村卫生室将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结合我镇村卫生室实际情况,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和实施步骤
(一)总体目标
在巩固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基础上,将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范围扩大至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从2012年4月1日起,各村卫生室全面启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并同步建立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机制与服务模式,让人民群众更加便捷、充分地享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二)实施步骤
全镇村卫生室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2012工作分三步推进。
一是动员准备阶段。2012年4月1日前,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及配套文件。对我镇村卫生
室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政策进行宣传发动、培训,召开动员大会,统一思想,形成工作合力。
二是实施推进阶段。2012年4月1日全镇所有村卫生室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所有库存药品一律按照进价销售。4月1日至10日由卫生院指导、督查辖区各村卫生室对现有库存药品进行全面盘点、清查,登记造册,乡村医生对药品品名、规格、批号、数量、购进及销售价格情况等进行盘点核实,并将结果报卫生院备案,期间禁止自行从其它渠道购进药品。
三是检查评估阶段。2012年5月-12月,对基本药物配备使用、药品零差率销售、多渠道补偿、一体化管理等工作进行检查评估。
二、实施范围
2012年4月1日起,将全镇按规划设臵建成并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定点村卫生室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并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
三、实施内容
(一)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
自2012年4月1日起,各村卫生室必须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采购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集中招标的中标药品。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原则上每月底向X镇卫生院报送药品采购计划,由卫生院统一从湖南省基药招标采购网上代购,由签约医药公司每月中旬负责配送至各村卫生室,如村卫生室
急需缺药则可从X镇卫生院本部临时调配(必须医院有货的前提下)。村卫生室需自行做好药品验收、销售记录。
(二)基本药品实行“零差价”销售
各卫生室要按中标价实行零差率销售,执行基本药物全省统一定价。不得购进非基本药物,对原有库存非基本药物及时盘点,2012年4月1日前过渡使用并执行零差率销售。村卫生室要采取多种形式公示药品品名、剂型、规格、单位、采购价、原零售价和现零售价等信息,并公布举报电话。
(三)推行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集,确保临床首选和合理使用基本药物。同时镇卫生院要加强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药品使用的指导和监管,做到合理、安全用药。
(四)落实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报销政策,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确定为定点医疗机构,其使用的基本药物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
四、村卫生室实施基药后的补偿机制
建立多渠道补偿机制。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通过以下三种途径进行补偿。
1、村卫生室按规定要求完成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合理补助。按照政府安排的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的20%安排补助经费,并按照预拨和绩效考核后结算相结合的办法及时拨付。
2、村卫生室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通过设立一般诊疗费项目由个人和新农合基金进行补偿。村卫生室一般诊疗费按参加新农合实际人数每人4元包干,参合农民患者按每次门诊自负1元(注射、换药、理疗、推拿等按规定疗程只收
取一次)。
3、是财政对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进行专项补助。在中央、省财政对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进行补助的基础上,县财政安排适当资金对乡村医生进行补助。
村卫生室积极使用中草药,开展针灸、推拿、理疗、康复服务等中医中药服务,提高收入。
五、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一项全新的制度,特别是在最基层村卫生室实施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系统工程。为此我院院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由药剂科、医务科、防疫科、财务科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领导小组(附页),按照X镇统一部署统筹负责和认真开展本镇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工作。
(二)加强保障,落实投入
建立多渠道补偿机制,落实改革所需资金,确保各项补助经费足额及时到位。积极研究落实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养老保障问题,稳定基层卫生队伍。
(三)明确责任,加强管理
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事关民生、社会关注的大事。我院将正确理解和执行有关政策,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做好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制度的有关组织实施工作。在执行过程中,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管理与经济核算工作,确保资金分配使用规范、安全、有效,严禁挤占、截留、挪用。建立以服务、质量、基本药物使用情况、效果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绩效考核机制,公开透明、便于监督。
(四)加大宣传力度
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关系到广大基层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各村党支部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做好改革动员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要高度重视改革的宣传工作,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确保社会和谐稳定。镇卫生院要制定分类培训计划,开展对乡村医生的业务培训,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
(五)强化督查考核
镇卫生院将加大对辖区内的村卫生室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落实情况和工作进展的监督检查力度,建立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重点检查基本药物制度执行情况、药品采购配送情况。对制度执行不到位、工作落实不得力的村卫生室,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甚至予以吊销证照、取消资格等处理。
7.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总结 篇七
1 资料与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 所有有效数据的来源, 多是由课题研究小组在现场调研中所收集到的相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统计资料及访谈信息, 部分数据从卫生行政部门的相关网站上获取。调研的主要地区是基本药物制度的试点地区, 在每个区内随机的抽取2~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 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 其主要表现为机构问卷调查和相关人员访谈的相互结合。定量调查的主要内容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住院人数、门诊量、次均的门诊费用、每月的药品收入、每月总收入、药品种类等, 以更好的对服务量、机构收入、患者经济负担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定性调查主要是对当地的卫生行政部门的人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人员、医务人员等进行访谈, 以更好的了解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在各环节的实际落实情况、措施、现状、问题等, 为对基本药物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必要的依据[1]。对定量调查所获得的资料, 选择描述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对定性调查多获得的资料根据主题内容进行整理、分类、归纳、总结及提炼。
2 结果与分析
2.1 影响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量
为了更好的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在试点地区的顺利开展, 在各级地区都设置了一个过度阶段, 当过渡期结束之后, 卫生服务机构只可以使用对本省增补的药品和基本药物目录以内的药品[2]。由于居民在长期以来形成了某些固定的用药习惯, 加上目录内的药物品种会较之原来的药物品种得到大幅度的减少, 会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量造成影响, 有短期下降的趋势。
2.2 影响卫生服务机构的收入
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 会影响到卫生服务机构的主要业务收入, 其主要包括:住院、门诊、药品、医疗等。对药品的加成进行取消后, 药品便失去了利润来源, 而主要的业务收入主要由辅助检查、医疗服务、化验等方面进行获取[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若要使业务收入提升, 就必须得增加门诊量, 让更多的患者前来就诊。
2.3 影响卫生服务机构的医务人员行为
在以往的社区服务机构中, 其机构收入与医生收入同药品的销售是相互挂钩的, 但基本药物制度的施行, 医生与药品销售就没有经济利益方面的直接关联, 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医生的某些用药行为得到规范, 其精力也更多的转化为对居民提供更好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从而有效提高了卫生服务机构的信任度和满意率。此外,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之后基层的卫生服务机构在某些方面的药品使用受到了限制, 许多的大手术将难以得以开展, 可以从客观上对执业范围进行约束, 实现分级诊疗[4]。
2.4 影响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 药品加成也得到了取消, 相关的补偿机制好没有完善到位, 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收入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影响, 职工的收入也受到了影响, 出现了明显下降的趋势[5]。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不利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严重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质量。
摘要:目的 研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影响。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有关机构进行调查, 并采取半结构式的方法对对相关人员进行访谈。结果 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对社区卫生服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不同的地区也存在不同的差异, 部分地区的卫生服务质量、医务人员的积极性都有所下降;基本药物的整体价格水平得到了控制, 存在着下降的趋势;由于基本药物制度的不够完善, 也存在着一些不合理又要问题。结论 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 对社区卫生服务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 也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基本药物制度,社区卫生服务,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宗文红, 叶强, 李哲, 等.上海市某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药物使用现状及问题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 (4) :26-27.
[2]唐圣春, 常星, 刘春生, 等.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对社区卫生服务供需双方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0, 3 (12) :134-135.
[3]于嘉.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与合理用药—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淑芳专访[J].中国执业药师, 2010 (1) :226-227.
[4]宁博, 马立新, 耿林, 等.对山东省基本药物制度及配套制度实施过程中政府投入政策的思考[J].中国卫生经济, 2011, 30 (5) :134-135.
8.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总结 篇八
卫生院实施国家
基本药物制度培训方案
根据《县卫生局关于举办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培训班的通知》要求,为提高卫生院管理人员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认识和执行力,掌握基本药物合理应用知识,确保我院正式启动实施国家,特《制定青林乡卫生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培训方案》 一. 培训目的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一项全新的制度,开展对卫生院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及其他相关知识的培训,有利于提高群众获得基本药物的可及性,保障群众基本用药的需求,有利于规范基本药物制度使用行为,促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全镇推进,通过培训,对我镇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进行宣传,动员,部署,提高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对基本药物的使用能力.规范卫生院的基本药物使用管理,确保临床首选和合理使用药物基本药物,达到保障人民群众用药,维护健康水平.实现享有基本医疗服务.不断提高群众健康水平的工作目标。二.培训方式
培训采用分科分期培训方式,自2011年7月1日起开
始培训,每周培训一次,直至培训内容完毕,共培训74课时(见培训课程安排),由卫生院医改领导小组按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川应用指南》、《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对内科,儿科,外科,妇科,药剂科及其他医务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完毕,针对医院所有医务人员进行现场提问及及技能操作考核。三
培训对象
卫生院管理人员,医务人员,药学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对从事医疗管理和药事管理工作人员,临床医生和药学人员进行培训,重点加强对医生和药学人员的培训 四
培训内容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内容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内容 五
培训要求 根据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要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基本理论,基本要求,基本方法的培训,加大实践力度,从分析和解决问题出发.2 结合单位实际,制定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培训方案和培训计划,上报县卫生局医改办。组织本单位医务人员开展培训工作,全面完成医务人员全员培训任务,引导当地群众正确合理用药,减少药物滥用的危害.桃源县
卫生院
2011年6月28日
卫生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
成 员:
9.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总结 篇九
村卫生室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实 施 方 案
为进一步提高国家基本药物的可及性,做好我县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零差率”销售工作,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部署要求,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络,稳定乡村医生队伍,以满足群众基本医疗用药需求,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积极探索,稳妥推进,完善政策,创新机制,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二、基本原则
(一)保障基本,稳步全面实施。真正为群众提供防治必需,负担得起,使用放心的基本药物,保障群众基本医疗需求,稳步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二)突出重点,抓好关键环节。做好基本药物招标采购、配备使用和医保报销等环节的配套衔接,确保制度有效,可持续运行。
1(三)统筹兼顾,激发发展活力。落实各项保障措施,保障全县村卫生室正常运转,调动村卫生室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三、实施范围
全镇所有纳入省统一规划并实施一体化管理、具备承担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条件,并自愿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村卫生室,全面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统一采购、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按全省统一招标价格,实行零差率销售。
四、工作任务
(一)明确村卫生室职能定位
村卫生室及乡村医生在乡镇卫生院指导下为所在行政村(居委会)居民提供规范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协助专业机构落实重大公共卫生项目。
村卫生室及乡村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主要包括:在卫生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指导下,完成国家规定的基本公共服务即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健康管理、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传染病报告和处理;协助做好预防接种及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落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规定及时报告传染病疫情和中毒事件,处置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使用适宜药物、适宜技术和中医药方法为农村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治,将超出诊治能力的患者及时转诊到乡镇卫生院及县级医疗机构;受卫生行政部门委托填写统计报表,保管有关资料,开展健康宣教和协助新农合筹资等工作。
(二)规范基本药物的配备使用
全镇纳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村卫生室必须全部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规定的307种基本药物和省增补的216种非目录药品。不得擅自配备和使用非基本药物。对超出服务范围和能力的患者要做好转诊及后续服务工作。
(三)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
全镇所有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村卫生室全部药品一律实行零差率销售;不得加价销售,不得接受药品折扣,非基本药物全部退出村卫生室,对原库存非基本药物给予3个月的过渡期。过渡期内村卫生室对盘存的药品按实际进价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
(四)执行基本药物报销政策
将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并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村卫生室收取的一般诊疗费和使用基本药物全部纳入新农合支付范围。
(五)规范基本药物招标采购和统一配送
乡镇卫生院负责辖区内村卫生室基本药物网上采购计划申报审核,统一采购、供应,货款的统一结算工作,不 得收取任何服务费用。村卫生室每月5日前向乡镇卫生院上报下个月的基本药物采购计划,做好药品验收、保管工作和销售记录,并在每月5日前将上月所采购的药品货款上缴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不得通过其他渠道采购药品,村卫生室基本药物的采购周期应与乡镇卫生院采购周期相同。
(六)做好乡村医生培训
本镇卫生院要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各项政策,《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为教材,积极开展乡村医生培训工作,指导正确使用基本药物,提高乡村医生管理使用基本药物水平。
(七)加强监测和信息服务
村卫生室要积极参加基本药物制度监测工作,按时上报监测数据,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公示药品品名、数量、单位、采购价和零售价,使广大患者明明白白就医。
五、积极推进综合配套改革
(一)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
在县卫生局统一规划和组织实施下,以乡镇为单位,在不改变乡村医生身份和村卫生室法人、财产关系的前提下,实施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六统一两独立”的一体化管理。即:统一规划和建设;统一人员准入;统一业务管理;统一药械购销;统一财务管理;统一绩效考核;财 务独立核算,责任独立承担。由县卫生局委托乡镇卫生院对乡村医生和村卫生室进行业务技术指导,通过以乡带村,促进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整体发展。
(二)完善多渠道补偿机制
健全以乡村医生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为补偿基础的多渠道补偿机制。
1、对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合理补助。县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乡村医生的职责、服务能力及服务人口数量,年终按实际完成工作量实行绩效考核后划拨兑现。
2、对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可收取一般诊疗费补助。一般诊疗费标准(不含药品费)暂定为5元/人次,由新农合门诊统筹资金按80%报销。乡村医生收取一般诊疗费后,对一般诊疗费已包括的基本医疗服务项目,不得再以任何形式收费或变相收费。乡村医生应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改善服务态度,扩大服务人群,增加业务收入。
六、实施步骤
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分四个阶段进行:(一)动员准备阶段:3月1日至3月12日。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制定配套政策,召开动员培训会,宣传国家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的相关政策,统一思想,形成工作合力。
5(二)盘点清查库存药品阶段:5月至7月,各乡镇卫生院组织专门班子对村卫生室的库存药品进行全面盘存清查,登记造册、测算基本药物相关数据,并报县卫生局备案锁定。
(三)启动实施阶段:从2012年5月1日开始,在全县纳入省统一规划的村卫生室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其他非基本药物全部退出村卫生室。
(四)总结评估阶段:2012年7月,对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率销售,一体化管理进行总结评估,完善有关制度,建立长效补偿机制。
七、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
在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是建立健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是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各乡镇(街道)和医改成员单位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将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作为医改的重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确保顺利实施。
(二)明确工作责任
乡镇卫生院受县卫生局的委托对村卫生室的人员、药品、业务、房屋、设备、财务等方面进行监管,并做好绩效考核工作。(三)强化宣传引导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作用,创新宣传方式,普及基本药物知识,正确引导群众合理用药、科学用药、安全用药,提高群众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认知度和信赖度,取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四)加大监督检查
加强包保责任制执行力度,每月对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落实情况和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一次督导检查,建立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重点检查基本药物制度执行情况,药品采购配备使用情况,补偿资金落实情况。要创新考核评价方式,建立多方参与,协调高效、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考评体系,对制度执行不到位,工作落实不力的,要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健康开展。
汝城县热水镇卫生院
10.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总结 篇十
[1]刘丽娟.某山区农村“空巢”老人健康与卫生服务保障模式研究
[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08.
[2]陆斌杰.排队论模型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
[3]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N].
[4]Elkan R,Kendrick D,Dewey M.Effectiveness of home based support
for older people: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BMJ,
2001,323(7315):719-725.
[5]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2010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
/OL].2010.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wsbwstjxxzx/s7967/201104/51512.htm
[6]Marcia Galan Perroca,Anna-Christina Ek.Swedish Advanced Home
Car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J].Rev Lat Am Enfermagem,2004,12
(编辑贾睿
2006年《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具有公益性质,不以营利为目的。
1 政府投入社区卫生服务的理论依据
1.1 公共产品理论
萨缪尔森在1954年从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入手,对其概念做了经典的界定。纯粹的公共产品或劳务,即每个人对该产品或劳务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社会成员对该产品或劳务的消费。同时公共产品或劳务具有与私人产品或劳务显著不同的三个特征:效用的不可分割、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是指公共产品或服务的提供是面向整个社会的,其效用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而不能将其分为若干部分,也不能限定归某些为之付款的个人所享用;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公共产品或服务不会因为某个人或某部分人的享用而排斥、妨碍其他人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而减少其他人享用该公共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数量;受益的非排他性,是指在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该公共产品或服务付款的人排除在受益者之外[1]。
公共产品一般可以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是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的公共产品。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接触到更多的是准公共产品,它具有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某些特质,但其外部性主要由非排他性程度决定,外部性大小的不同,决定了进行管理时,必须对不同的准公共产品的生产和提供给予不同的财政供给政策。
1.2 政府职能理论
政府职能是指作为国家行政机关的政府,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依照法律的规定、根据社会环境的需要,在其工作中应该履行的职责和功能,即政府依法对社会生活诸领域进行管理的职责和功能,主要涉及到政府应该做什么、发挥什么样作用的问题;反映的是政府活动的内容和方向,涉及到国家行政机关对国家事务以及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全部活动。党的十六大把我国政府的职能确定为十六个字:“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2]。
2 基本药物制度下社区卫生服务的属性
社区卫生服务是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功能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包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两部分。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卫生信息管理、健康教育、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慢性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服务、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老年保健、残废康复指导和康复训练、计划生育技术咨询指导等;基本医疗包括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护理以及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治疗、社区现场应急救护、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及家庭医疗服务、转诊服务、康复医疗服务等。
过去一段时期内,由于相关政策法规的不健全、政府投入相对不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了自身的生存与“趋利”,相继开设各种特色专科、购置大型仪器、开展高精尖的诊疗业务、重医疗轻公共卫生;并且“以药养医”、过度用药、不合理用药、扭曲了医疗服务行为,加重了群众医疗费用负担,逐渐偏离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功能和任务,逐渐偏离了公益性[3]。在该时期政府承担了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儿童孕产妇老年人健康管理、预防接种、传染病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等公共卫生服务,对社区卫生机构运行进行补贴,对医疗行为及其他服务进行监管。
2011年我国初步建立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逐步配备使用、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由于基本药物目录的限制,原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特色专科和高技术诊疗大多无法开展、药品收入的锐减、机构及人员绩效考核的实行等使得社区卫生服务回归到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上来。
从属性上看,公共卫生服务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属于公共产品。基本医疗服务虽然具有部分私人产品的性质,但对个人提供基本医疗,受益的不仅是个人而是整个社会,并且基本医疗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性,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也具有公共产品的特质,应属于准公共产品的范畴。
抵御公共健康风险是政府的公共职能之一,而基本卫生服务的提供过程与预防、化解、减轻、解决和降低社会公共健康风险的过程是内在统一的。提供社区公共服务是政府的一项主要职能,有效的政府是经济与社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政府投入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的职能体现,也是卫生事业公益性的回归。
3 基本药物制度下政府投入社区卫生服务的方式
在纯公共产品的提供领域市场注定是要失灵的,所以该领域的产品一定是由政府来提供。而准公共产品的提供则有三种方式:政府采购、授权经营、政府补贴。笔者认为,在基本药物制度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公共卫生服务由政府承担;而为坚持其公益性,基本医疗服务可以有政府采购和政府补贴两种方式。
政府采购:政府可以不直接投资设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而是以合同方式交由市场生产,政府从市场购买后再免费或低价提供给社区居民,其实质是通过对私人市场的补贴促使市场产量达到社会最适量[2]。政府购买社区卫生服务可以利用竞争机制降低服务成本、提高运作效率,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政府监管的顺利实施、确保提供的医疗服务质量。
政府补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意见》中规定: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支出和业务支出等运行成本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补偿。基本医疗服务主要通过医疗保障付费和个人付费补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通过政府建立的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补偿;经常性收支差额由政府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补助[5]。目前国内各地政府补贴方式有:收支两条线、以奖代补、政府全额补贴药品差价等。
4 国外社区卫生服务模式
英国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发源地,它是一种国家经营管理模式,是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比较典型的国家。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政府承担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筹资,即政府承担社区卫生服务的所有成本,医院属国家所有,医院职工为国家雇员;从事社区卫生的全科医生与国家卫生部门是一种合同关系[3]。
美国的社区卫生服务是以私营为主,运作主要遵循市场调节的原则,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以团队工作方式为主,私营保险公司提供健康保险(商业健康保险)。社区卫生服务组织与相关机构形成广泛的联系和合作,开发地方政府的筹资功能。1965年颁发的《医疗保障方案》专用于支付所有65岁以上有资格接受社会保护利益的老人们的卫生服务资金。政府仍然参与一定比例的公共产品和基本医疗的购买。
德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的社区卫生服务是国家计划管理、私人提供服务的经营模式,政府购买一定比例的居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费用。其主要特点是社会健康保险的人群覆盖率很高,政府对卫生的投入主要是为居民购买健康保险或作为社会健康保险的主要筹资。因此,政府承担了相当一部分的社区公共服务和基本医疗的购买。这也是大多数发达国家主要采取的形式。
5 总结
在医改近3年实施的五项重点改革中,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举足轻重。基本药物制度不仅仅是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配备使用、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而是通过一系列的配套措施,重新明确社区卫生机构的功能和定位,即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坚持社区卫生机构的公益性。因此,必须明确政府投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责任,探索基本药物制度下政府投入的方式,实现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高的产出,最大限度的保障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权益。
参考文献
[1]samuelson,Paul A.The pure theory of pub-lic expenditure.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36(November),1954,387-389.
[2]曹闻民.政府职能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吴琢,钦嫣,卢建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的补偿机制探讨[J],江苏科技信息,2011,3:23-24.
[4]吕勇.政府主导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经济学思考[J].社区卫生,2007,1:43.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意见》,2010.12.
1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总结 篇十一
时间:2011年10月21日 地点:院三楼会议室
参加人员:谭燕平、李世玄、聂浩、胡卫卫及各村卫生室人员 主持人:谭燕平
谭燕平:
(一)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目录制度文件精神
1、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已经初步建立。
2、机制方面有一些创新,主要表现在基本药物制度的集中采购,由卫生室所长每月5号前统一上报药品采购计划
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偿机制、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等。
4、再就是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已经进一步落实到位,群众用药负担将有所减轻。
5、关于诊疗的收费标准
(二)药物制度推广的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
1、是对于基层卫生室的补助政策,要能够确保今年年底在村卫生室实现基本药物制度的覆盖。
2、续完善基层的体制建设,例如集中药品采购制度以及确保医务人员的收入不能减少,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以推进医务人员的积极性等。
3、据之前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规定我们已经出台484种。
4、加大对于基本药物制度工作的宣传。聂浩:学习基本药物(484种药品)
12.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总结 篇十二
按照有关文件要求,我中心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总院的部署下,于去年底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现将该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情况
我中心为江门市人民医院属下一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江门市封疆区的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目前我中心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品种基本满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临床需要。现我中心西药品种共计233种,中药品种304种,中药饮片20种,全部为国家基本药物,在居民门诊参保人中实施零差率销售,社保系统实时结算,少收的15%药品加成利润由社保基金和财政按比例支付。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主要为临床必须、安全有效、价格相对便宜的基本药物,通过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使我院临床用药走向了规范化,大大降低门诊处方金额,降低了患者的医药负担,也杜绝了医疗购销行业的不正之风。
二、存在问题和建议
1、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仍以基本门诊药品销售为主要收入来源,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销售总额下降,15%的药品加成收入也会相对降低,这样对本来以药品销售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经营造成一定的影响。
2、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应全面在参保和非参保的所有患者铺开,切实降低群众的医药费用负担。
1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总结 篇十三
农村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成败关键是管理者观念问题, 需要加强认识, 要把农村卫生信息化作为一个长远的过程, 整个卫生系统全员参与。信息化建设的推动需要资金做保障, 因此必须保障一定资金用于信息系统建设, 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给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带来的整体效益以及产生的推动作用。在农村卫生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培养与使用上, 要给予足够重视, 要建设成熟的农村卫生信息化业务培训机制, 从而推动信息化建设稳定、快速、健康的发展。用信息化推动新医改向前发展, 这应是我国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在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方向。
世界卫生组织 (WHO) 认为, 基本药物制度包括高度重视合理用药的内容, 它规范医疗机构用药行为, 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是保障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合理用药的核心内容是制定和推行基本药物。二者应该互相结合, 相得益彰。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 (2009-2010年) 》的五项重点改革之一, 目的是要建立比较完整的基本药物遴选、生产供应、使用体系, 保证群众基本用药的可及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依据中央文件精神, 浙江省2009年成立了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 建立全省统一的网上药品集中采购平台, 对国家规定的307种基本药物实行全省统一网上招标和配送。同时结合浙江省情, 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础上, 增补了150种基本药物。2010年2月25日起, 首批30个县 (市、区) 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本研究拟通过对试点县 (区) 及其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处方的抽样调查, 研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理用药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依据GDP水平将浙江省30个首批试点县区分层, 随机抽取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A县区、处于中间水平的B县区和发展水平较低的C县区作为研究现场, 并各随机抽取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样本机构, 分别收集每个机构2009年和2010年3月、7月、11月第一个周一, 共6天的门诊处方。每个机构每天抽取20张, 共120张处方。对A、B、C三县区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1080张处方进行分析, 并收集各机构相关经济运行和服务提供的数据, 与相关知情人进行访谈。
1.2 研究方法
参考世界卫生组织 (WHO) 和合理用药国际网络 (INRUD) 1993 年开发的药物合理使用核心评价指标[1]和国内相关研究结果[1,2,3,4], 本研究采用的主要指标有: (1) 每张处方药品品种数量均数; (2) 使用抗生素处方的比例; (3) 使用激素处方的比例; (4) 使用注射剂处方的比例; (5) 均次处方金额。
定量资料统一编码后进行二次录入, 逻辑校验无误后使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药品品种数量的统计学检验方法采用Mann-Whitney Test;使用抗生素处方的比例、使用激素处方的比例、使用注射剂处方的比例统计学比较检验方法采用Chi-Square Test;均次处方金额统计学比较检验方法采用t Test。
2 结果
2.1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处方药品种类数量均数变化
为了避免不同月度疾病谱差异的影响, 本研究选择了样本机构2009年和2010年3月、7月、11月, 即不同年度相同月度的处方, 用来分析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处方药品种类的变化。数据显示,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处方药品种类数量均数有升有降, 其中A、C县区药品种类数量均数明显下降, 而B县区略有上升。因处方中药品种类数量不符合正态分布, 故采用Mann-Whitney Test方法分析, 结果显示, 三县区总体看,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前后平均每张处方药品种类数量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其中, A、C县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而B县区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1。
2.2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使用抗生素处方的比例变化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是合理用药的重要内容, 使用抗生素处方的比例则成为衡量处方用药合理性的首要指标。数据分析显示, A、C县区抗生素的使用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比实施前有所减少, 而B县区有所增加, 但三县区实施前后变化均不大, 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2。
2.3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使用激素处方的比例变化
使用激素处方的比例是衡量处方用药合理性的又一重要指标。数据分析显示, A县区使用激素处方的比例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比实施前有所减少, C县区有较大幅度减少, 而B县区有所增加, 但三县区实施前后变化均不大,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3。
2.4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使用注射剂处方的比例变化
使用注射剂处方的比例也是衡量处方合理性的重要指标, 反映了临床给药途径是否合理。数据分析显示, A、B、C三县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注射剂的使用比实施前均有所减少, 总体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其中, A、B县区变化较小,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县区变化较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4。
2.5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均次处方金额的变化
处方金额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合理用药、经济用药情况, 本研究将均次处方金额也作为衡量处方合理性的指标。数据分析显示, A、B、C三县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均次处方金额比实施前大幅度降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5。
3 讨论
基本药物制度对合理用药有促进作用。从主要评价指标来看, 处方药品种类数量、使用抗生素处方的比例和使用激素处方的比例三项指标有着明显的地区差异, A、C县区三项指标均随着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而减少, 但B县区略有增加;使用注射剂处方的比例和均次处方金额随着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三县区均有所降低。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 一方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能够提供剂型适宜、价格合理的基本药物, 并实行“零差率”销售, 限制了社区医生用药的选择范围;另一方面, 为了配合基本药物制度的顺利实施, 卫生行政部门加强了对基本药物科学使用的相关培训。
基本药物制度对合理用药的促进作用是有限的。按照《处方管理办法》 (卫生部令2007[第53号]) 规定, 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5]。本次调查显示, 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处方用药品种数量超过规定的要求。WHO建议, 发展中国家使用抗生素处方的比例应在20.0%~26.8%之间比较合理, 使用注射剂处方的比例应在13.4%~24.1%之间[4]。从该标准来看, 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抗生素和注射剂使用比例控制方面仍有较大的差距。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合理用药, 需要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同时, 更需要转变用药观念和加强用药培训。能否做到合理用药, 这与医务人员的用药习惯和对基本药物的科学使用能力, 以及社区居民的用药习惯有关。有必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对社区居民的宣传教育, 促使二者充分认识到基本药物制度与合理用药的重要现实意义, 逐步转变用药观念, 做到规范、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WHO.How to investigate drug use in health facilities:Selected drug use indicators[R].Geneva, 1993.
[2]傅卫, 孙奕, 孙军安, 等.农村乡镇卫生院合理用药及其管理措施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 2004, 23 (6) :25-27.
[3]张新平, 杨春艳.我国农村合理用药评价指标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5, 9 (12) :12-14.
[4]李新泰, 王文华, 尹爱田.山东省基本药物制度对乡镇卫生院合理用药的影响[J].中国卫生经济, 2011, 30 (4) :22-23.
1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总结 篇十四
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我国医药卫生体制五项改革中2011年主要工作任务,我院作为2010年全县首批实施国家基本药物会议以来,我院高度重视。行动迅速,先行先试,积极组织开展这项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基本情况:我院从2010年9月20日开始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9月18至19日我院对药库和药房进行了盘点、摸底。盘点结果如下:品种共402种,其中基本药物206种,占51.2%,非基本药物196种,占48.8%,药品和材料总库存89260.14元(实际采购价),零售药品和材料总库存101579.11元,基本药物总库存36534.06元,零售基本药物总库存41807.4678元;全部药品实行跟标采购。从2010年9月20日开始对库存的非基本药物将逐渐清退,并规定过渡期为60天,原则上从9月20日开始停止采购非基本药物,如临床治疗确实需要的,经本院药事小组讨论决定可适当增加非基本药物品种,但必须控制在总药品数的15-20%,到2011年09月23日前为止,总体平均我院总药品数为386种,基本药物315种,基本药物占总药品数81.61%。2011年09月24日开始至今,执行全面基本药物销售,药品数为315种,基本药物315种,基本药物占总药品数100%。另外,基本药物品种数,如临床治疗确实需要的,经本院药事小组讨论决定可适当增加。
一主要做法:
(一)、成立工作机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此项工作顺利进行,我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人员分工,根据《国家、广东省基本药物目录》及**县卫生局文件关于印发《**县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方案》的通知,制定我院具体实施方案,遴选出我院基本药物目录,并将基本药物价格进行公示,接受上级检查和老百姓的监督。把基本药物作为医生用药的首选,以低价、质优为主要目标,做到既能满足用药的需要,又能最大限减轻老百姓看病负担,并按《广东省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集中采购配送实施方案》确定基本药物配送企业。
(二)、开展业务培训,制定基本药物操作流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以来,我院多次组织医务人员、药品采购员学习有关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文件政策,要求院长、药库负责人、药房工作人员掌握《基本药物目录》,医生、药剂、护理还要重点学习《国家基本药物应用指南》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或上网学习),并根据实际制定本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操作流程,操作流程如下:
1、卫生院在采购药品时,2011年09月23日以前基本药物和非基本药物分别入库,2011年09月23日以后全部基本药物直接入库;
2、基本药物验收合格入库后,由药库工作人员核定药物的零售价格,基本药物的零售价格与进行价格相等(实行零售率销售)。在药品入库时,基本药物在药品前加“基本药物”字体,实行零差价。
3、药库负责人审核基本药物后将确定价格通过医院信息系统发布到个相关科室。
4、原则上基本药物从药库调拨到药房时,要求开具调拨单
据,并作为凭证保留。由于单位总体用药少,以往药库积药过期多,因此现阶段暂时未设置药库,药品货到,凭药品企业送货单经管理人员验收后,直接调入药房。
5、划价收费时,要将基本药物的费用单独列出。
6、使用基本药物要进行记录,做到日有清单,月有汇总。
(三)、规范基本药物采购、定价、使用和结算,完善运作程序,确保基本药物零差销售。在运作过程中我们经历了三个阶段,一、从2010年9月至12月这个过程主要靠人工操作与人工分类。
二、从2011年1月至2月采用电脑分类。
三、从2011年3月1日起使用基本药物软件运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我们要求药库、药房负责人要及时跟踪基本药物市场价格和供应变化情况。同时积极广泛地开展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的宣传,通过调整本院绩效工资方案鼓励医生合理使用基本药物,确保基本药物零差落实到位,制定相关制度,如:2011年09月23日前要求对“两个达到80%”即基本药物品种使用率和基本药物使用量都达到80%,每月统计一次。把处方点评制度和基本药物使用制度结合起来,为药物治疗的合理、安全、有效提供保障。每月初对上个月基本药物运行情况进行一次例会总结,统一思想认识,积极引导医生改变原有用药习惯,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
二、制度运行情况
(一)、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后本院业务情况。我院自2010年9月份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以来,药品价格总体下降,门诊人次明显增多,但业务利润下降明显,经统计,我院从今年1月至9月份
业务总收入为302809.47元,利润108764.93元,利润率35.92%,基本药物总收入:117029.91元,让利金额为:17334.31元,非基本药物加材料总收入:77014.00元,总利润:108764.93元+77014.00×10%=116466.33元。我院从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份实行药物零差率以来,累计销售基本药物211532.04元(包括门诊、住院),让利金额为 31729.806元。
三、工作成效
实施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后,与去年同期相比,2010年1-8月门诊总收入210893.11元,门诊人次:2898人次,平均门诊处方为:72.77元。2011年1-8月门诊总收入191172.46元,门诊人次:2976人次,平均门诊处方为:64.23元。总体对比:平均人次门诊费用由72.77元下降到64.23元,下降为8.54元,下降率11.73%。可见,我院启动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后,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特别是我院2011年09月24日开始执行“一般诊疗费”收费后,门诊人次平均看病费用下降明细,病人看病费用减轻明细,基本药物制度深入人心,综合配套改革初见成效,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四、存在的问题
1、基本药物采购过程中药品品种不齐,部分药品难以得到保障供应。
2基本药物目录范围较小,虽然省已增补,但一些最常用的药品(如头孢噻肟钠粉针、注射用双黄连(冻干)、注射用炎琥宁、利血平
注射液、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氨甲苯酸针、强的松片、安络血片、腹可安片、小儿小儿氨氛黄那敏颗粒、小儿化痰止咳颗粒、皮康王、皮炎平、美宝烧伤膏、风湿膏药类等药品)未纳入进去,不能满足临床和百姓日常需求,卫生院业务开展受限,群众满意度将受影响。
**镇卫生院基本药物管理小组
15.卫生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情况汇报 篇十五
情
况
汇
报
尊敬的xxx领导:
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并实行零差率销售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新医改五项重点改革内容之一。我院领导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对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现将我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院始建于xx年,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中心卫生院。医院编制xx人,全院现有职工xx人,其中,在岗在职xx人,编外人员xx人。全镇有乡医xx人,60岁以上乡医xx人。医院有业务用房xx余平方米,开设内科、外科、妇产科、口腔科、药剂科、五官科、功能检查科、公共卫生科等科室。年门诊人数xx万余人,年住院人数xx多人,能开展普外、骨科、泌尿科、妇产科等科室的常规手术。
二、基本药物实施情况
我院自xx年xx月xx日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以来,认真按照相关要求严格贯彻落实,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进工作。
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医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基本药物制度实施领导机构,制定相应实施方案及管理制度。药品采购、销售及价格严格按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相关文件执行。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下,确保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我院的顺利实施。
2、强化培训,广泛宣传。首先对全院医务人员、药剂人员、全镇xx名乡医开展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等培训。同时,在培训中把内科、妇科、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实际应用以及基本药物在临床的应用、“华医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员培训等知识与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有关知识有机结合,切实提高了卫生院医务人员合理使用基本药物的水平。通过开会学习、集中培训、电子显示屏、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在全镇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让广大群众和医务工作者充分认识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重大意义。
3、严格规范药品采购途径。我院自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以来,卫生院、村卫生室所有临床使用的药品全部在“云南省药品耗材交易监管平台”集中采购,由配送公司统一配送。
4、严格执行零差率销售。我院及村卫生室均按国家规定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并将国家确定的520种基本药物作为临床医生首选用药。国家基药、省增补的166种药品严格执行零差率销售,药物价格在显示屏进行公示,在醒目地方
悬挂“药品零差率销售,统一配送,统一采购”等标语,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
5、严格执行药品养护制度。卫生院库存药品严格执行养护质量管理制度,每月清理一次,对近期药品及时清理使用或清退,对每批购进的药品进行认真核对并实行双签名,以保证药品质量。
三、取得的成效
1、到xx年年底,市级财政共拨给我院基本药物补助xx万元,卫生院按xx%差率按月对乡医进行了基药补偿,共补偿乡医xx万元。
2、自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以来,全院共采购基本药物xx多万元,按15%计让利患者xx万元,加之药品价格同期降低让利的部份约xx万元,共计让利患者近xx万元,使患者真正得到改革带来的实惠。
3、临床上实现基本药物配备使用全覆盖,广大群众和医务工作者充分认识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意义,加深对建立基本药物制度的理解,达到医院愿意配,医生愿意开,患者愿意用的目的,使基本药品真正成为看病首选药物,逐步改变以药养医、药价虚高等现象,让人民群众确实受益。
4、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不同程度确保了镇、村医疗机构的药品质量和群众用药安全,遏制了滥用抗生素现象,降低了人民群众的诊疗费用,解决了老百群看病难,看病贵,看得起病,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实际问题。
5、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后,我院门诊病人、住院病人逐年增加,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新农合门诊报销比例上调,药价降低。门诊就诊费用人均减少xx%,人均住院药品费用降低xx%,主要原因是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药价大幅降低。
四、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建议
1、常用药品(特别是常用价格低廉的药品如葡萄糖酸钙、氯化钾、北京降价0号、氨茶碱、654-2等注射液)厂家经常断货、交易平台上采购不到,退标,给医生治疗病人带来困难。建议确保常用药品的供应。
2、使用中药品由于厂家断货经常更换厂家、剂量、剂型、规格,一方面增加医生工作量,另一方面换药频繁增加医疗安全隐患。建议为确保医疗安全,尽量避免频繁更换厂家、剂量、剂型、规格。
今后,我院将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带领全院职工团结一心,保证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我院贯彻实施,推动医院平稳健康有序发展。
xx卫生院
16.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总结 篇十六
1 资料与方法
选择浙江省杭州市、嘉兴市和金华市的各1个县 (区、市) , 在每县随机选择4个以上基层医疗机构,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调查。调查表内容包括目前医疗机构内使用药品的品种数及金额, 使用量前10位基本药物 (按使用金额) 等。于2012年6月调查2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乡镇卫生院) , 获得有效表格21份。另外, 选取一个县进行深入访谈, 以区县卫生局、基层医疗机构及药剂科的负责人为对象, 访谈内容是该制度实施的主要好处、存在缺陷及对基本药物配送、品种、价格等方面的意见、建议。
2 结果
浙江省从2010年起, 分批试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至2011年, 全省90个县 (市、区) 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所有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 实现了基本药物制度全省全覆盖。所有政府办基层机构均统一通过浙江省药品集中采购平台网上集中采购中标的基本药物和增补的非基本药物目录药品, 统一集中配送, 采购使用的所有药物均实行零差价销售。
2.1 药品配置品种
每个医疗机构配置的品种主要来自三类目录: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307种) 、省增补目录 (150种) 、区县增补目录 (100种) 。其中, 配备国家基本药物平均每机构197种, 每机构配备数量占基药目录数的比例为39%到100%不等;配备省增补药物平均每机构99种, 占省增补目录种数的比例为24%到99%;配备区县增补药物平均每机构51种, 占区县目录的比例为15%到100% (表1) 。
2.2 药品使用金额
从使用金额上看, 以基药使用为主, 平均每机构每月使用24万元 (占药品使用总金额的41.6%) , 但波动幅度较大, 最少者只有0.53万元, 最多有78万元;其次是省增补药物, 平均每月16万元 (占比26.5%) , 波动区间为0.1万元到41万元;区县增补药物平均使用16万元 (占比22%) ;此外, 还有少数机构使用其他药品 (按当地规定, 为保证30床以上卫生院平稳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设置了过渡期, 过渡期内可以使用同品规和厂家的原有药品, 但不能新增品种) 。调查还发现1个拥有皮肤病特色专科的机构对其他品种的用量较大, 占到该机构药品总金额的73.4% (表2) 。
2.3 使用量前10个基本药物品种
调查21个基层医疗机构, 用量第一 (按使用金额) 的品种共有20个 (只有1个有重复) , 用量排名前二的品种共有31个 (重复11个) , 用量排名前三位的有42个 (重复21个) 。排名前10位品种有97个 (113个有不同程度的重复) 。说明各基层医疗机构的用药习惯、诊疗特色并不相同, 差异较大。
用量第一的20个品种分别是血栓通粉针剂、0.9%氯化钠注射液、氨氯地平片、注射用头孢呋辛钠、胃复春片、阿莫西林胶囊、美洛西林钠、维生素C注射液、阿洛西林粉针、硝苯地平缓释片、复方利血平片、参麦注射液、五苓胶囊、厄贝沙坦片、独一味胶囊、头孢曲松钠、通心络胶囊、缬沙坦胶囊、250ml 5%葡萄糖注射液、清开灵颗粒。其中:用于慢性心血管类疾病的降压、利尿、抗心绞痛等作用药品9个, 抗生素类药物5个, 用途广泛的补液、止痛等辅助治疗药4个, 抗感冒非处方药1个 (为感冒药清开灵颗粒, 只有该药重复) , 治疗慢性胃炎药1个;8个属于中成药, 12个为西药。可见, 用药品种基本符合基层常见病现状, 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抗生素使用偏多。
2.4 药品配送供应情况
调查的所有机构均通过浙江省药品统一招标平台采购药品。招标平台的大多数药品能得到购买和配送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级 (乡镇卫生院) 。但有部分机构反映配送商 (主要是较大配送公司) 不送药到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一级, 或者规定达到20件以上才送货, 影响了他们对较少用量必备药品的配备使用 (如某机构多次采购急救药“低分子右旋糖酐”未得, 已缺半年以上) 。此外, 普遍反映省药品统一平台存在网络速度慢、系统故障较多, 也导致他们无法及时购进药品, 影响相关医疗服务工作开展。
2.5 存在的主要问题
基层机构反映的主要问题, 第一是药品缺乏。所有机构均反映药品品种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半数以上个机构反映经常遇到“有标无货”现象 (即网上有厂家中标但缺货) 。认为缺少的药品品种主要是:①廉价和用量少的急救药品, 如口服补液盐, 复方氢氧化铝片, 对乙酰氨基酚片, 诺氟沙星胶囊, 泼尼松片, 胰岛素注射液, 重酒石酸间羟胺注射液, 硝酸甘油注射液, 逍遥丸, 霍胆丸, 保和丸, 苁蓉通便口服液, 尼群地平片, 维生素C注射液, 氯化钾注射液, 甘露醇注射液及大输液。②消毒防腐药、皮肤用药 (以前是村卫生室必备的常用药) 和儿科用药。③品质及疗效较好的药品, 如丙硫氧嘧啶片, 盐酸曲马多注射液, 头孢曲松及万可松等进口品牌药。此外, 还有机构反映某些品种中标规格过大, 如泼尼松片5mg×1 000片, 不适合卫生室、服务站使用;或有些品种虽有, 但只有一个品牌, 没有选择余地, 如丹参片虽有, 但患者原来信赖的品牌并未中标, 患者只好返回到上级医院看病了。第二, 担心药品的品质保障。由于价格过低, 医生和群众对药品品质有较多担忧。一些机构反映注射用葡萄糖溶液发生漏液现象较多 (属于安全隐患) , 阿洛西林注射液发生过敏反应较多。第三, 补偿机制不完善, 影响机构的运行和发展。由于财政资金补偿无刚性规定, 到位也不及时 (公共卫生经费也是年中、年底拨付) , 失去药品收入后缺乏其他渠道的有效补偿, 导致医疗机构日常运行经费缺乏, 常常拖欠支付药品费用, 机构自身发展也无法较好地进行规划。
调查中, 还发现普遍存在一定的推诿病人现象。许多医疗机构承认, 由于机构用药、服务水平限制和绩效考核制度下工资弹性小影响, 医务人员不愿接收危重病人, 不再接收以前可以收治的病人。此外, 可能存在医药回扣现象。因为实行药品销售零差率后, 虽切断了医疗机构利用药品赚钱的利益链, 但并未完全切断医生与药品使用的利益链, 尤其是使用品种受到限制后, 由于同一品种有多家厂商中标, 许多厂商为了使本厂药品得到医生使用, 需要进入原来不需进入的基层机构中促销 (原来主要在县级及以上医院) 。基层机构也认识到这个问题, 为了避免可能产生的贿赂、回扣现象, 加强了教育和管理 (如对请购药品的人员、数量、药品有效期等实行登记追踪) , 但感觉一些“地下行为”难以监管。
3 讨论与建议
3.1 调整对医疗机构药品使用品种进行限制的做法
从允许配置的药品及实际使用看, 各机构用药差异很大。如调查的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有皮肤病诊疗特色) 虽配备基药211种, 但使用很少, 使用金额比例仅为9.10%, 而其他药品使用金额比例高达73.40%。虽不能说这些机构的药品配备和使用科学合理, 但是由于各地多发病种差异较大、机构诊疗特色不同, 由此产生用药差异是很正常的现象。
按我国基本药物制度的设想,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开展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为主, 可以限制其使用的药品品种。但是, 由于群众长期形成的就医习惯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已发展形成的便利或者特色医疗服务功能, 突然要改变和停止, 医生和广大群众都感到不能适应, 认为造成了新的看病难和有限卫生资源的浪费, 使患者不得不向上级医院转移。其他地区也有较多类似报道或要求[1,2,3]。世界卫生组织 (WHO) 倡导基本药物制度的初衷是促进基本药物的广泛可及, 从而改善居民健康和促进健康公平, 建议对低收入者实行优先提高药品可及性, 对中高收入者优先促进合理用药的政策。我国实行基本药物制度也应吸取国际经验, 不能为了追求降低患者负担, 而限制他们的药品使用选择权和迫使他们返回上级医院。因为强制基层医疗机构只能使用基本药物, 严重影响基层医疗业务的开展, 最终损害社会福利;其次, 不能也不必要一律强求基层机构只能做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 更不能通过药品限制来废止大家都乐于接受、已经形成的特色、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项目。因此, 建议充分考虑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服务对象的不同, 保障不同区域城乡广大群众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药物使用权 (至于可否报销另当别论) , 调整药品限制做法。浙江省采取允许部分机构使用过渡期药品的做法, 没有采用一刀切禁止一切非基药进基层药房, 无疑是比较明智与理性的。
3.2 采取措施鼓励和促进基本药物使用的措施
鼓励和促进基本药物使用不应过多依赖行政强制措施, 需要采取更多其他措施: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使消费者转变对价廉药物效果不佳的错误观念;强化对医务人员的培训, 使他们提高对基本药物的认可度和合理用药知识水平 (调查中也发现许多机构并未对医生开展基本药物处方集和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的专门培训) ;制定、完善基本药物生产、招标、采购、使用及监测评估一系列政策, 特别是要建立基本药物政府采购基金, 定点生产, 统一配送, 免费或低价使用基本药物[4]。当然, 如果采取免费供应基本药物, 则应严格控制目录范围, 并允许使用目录外药物。目前有些基本药物由于在定价或招标采购中价格被过于压低, 利润太少, 企业没有生产或经营的积极性。由于价格过低, 医生和群众也对其品质产生怀疑, 进一步导致用量少、利润低, 导致廉价基本药物“使用不足”和“供应不足”恶性循环。
3.3 改革财政补助方式, 完善基层机构补偿机制
由于基层机构失去了药品收入补偿, 只能依靠财政补助和服务收入获取收入。目前财政补助按照最近三年收支情况核算, 随着药品价格降低, 服务人次大幅增长, 医务人员工作量明显增多, 但按照目前的绩效工资制度, 报酬基本不变、差距不大, 影响了他们 (尤其是高水平医生、年轻医生) 的工作积极性。乡村医生对收入满意度低, 原因是由于公共卫生任务繁重, 而收入有限 (每年核定4万元左右) 。并且, 财政补偿随意性较大, 缺乏政策及法律层面保障[5], 财政资金不及时到位, 影响机构的正常运行。因此, 应明确财政补助的范围、补助方式、资金到位时间等, 实行动态、及时的财政补偿 (如每月拨付) , 保证基层机构的正常运行。其次, 在服务收费补偿上, 通过改革支付方式, 完善医保政策, 来激励和提高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避免重回“大锅饭”和推诿病人现象发生。另外, 需要设计制度, 让医疗机构有动力和能力来约束医生收受药品回扣行为。
3.4 警惕药品招采部门的垄断行为
全省集中招标采购以后, 招标主体单一, 集中于公立机构, 无经济责任, 容易出现低效率、高交易成本及寻租和垄断行为[6]。因此, 需要在加强监督的基础上, 采取更多的相应措施, 包括逐步允许保险机构、医疗机构等介入, 实现招标采购主体多元化;注重采购程序规范化和招标评议小组的广泛代表性等。探索新的招标形式, 增加招标采购中的透明度。如建立电子招标平台或者电子交易市场, 采用市场化集中采购形式, 让所有具备资格的企业及其产品、医疗机构 (或医保机构) , 全部汇聚其中, 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 形成动态、均衡的药品价格。
参考文献
[1]程斌, 应亚珍, 陈凯.农村基层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的现状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1, 31 (4) :340-342.
[2]张艳春, 党勇, 赵琨, 等.社区卫生服务药品政策实施的利益相关者分析[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0, 3 (5) :47-51.
[3]刘邦智.四川省农村卫生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情况调查报告[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1, 31 (6) :564-567.
[4]雷海潮.基本药物制度政策亟需调整[J].中国卫生资源, 2011, 14 (4) :199-200.
[5]赵伟宁, 徐凌忠, 杨平, 等.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现状及完善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1 (9) :664-666, 669.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卫生局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工作总结11-10
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汇报材料08-09
关于开展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制度11-30
年度驻店药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国家基本药物制度》12-16
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实施方案11-21
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实施方案07-08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健工作制度等12-30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报告制度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