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育人导师制记录

2024-09-30

全员育人导师制记录(9篇)

1.全员育人导师制记录 篇一

全员育人导师制计划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导师。导师通过“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全面提高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此,本学期特制定全员育人导师制计划如下:

1、思想引导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引导各类学生积极、进步。

(2)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经常检查和督促学生的行为习惯,特别是要促进责任感、诚信与感恩等优秀品质的形成。

2、学业辅导

(1)负责学生的学业指导,按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业基础制订学习与发展计划,介绍科学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定期向任课教师了解该生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学业上的困难。

(3)定期帮助学生进行学情分析,找出问题,提出对策。

3、生活指导

(1)关心学生生活,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活习惯。

(2)经常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积极争取多方协助,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4、心理疏导

定期与学生谈心,了解生理、心理上的困惑,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长中的烦恼、挫折等问题。对承包学生反映的问题要与各相关教师、家长联系,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

2.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计划 篇二

为了进一步发挥任课教师在新课程中的指导和教育作用,营造全员育人的教育氛围,根据新课程要求,为实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导航”的教育理念,推动师生之间积极平等的充分互动、教书育人的和谐统一,学生个个受关爱,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特制定学生成长导师计划。

一、工作目标:

1、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以及教师对学生的亲和力,对学生实施亲情化、个性化教育,深入学生心灵深处,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

2、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功能,寻找发现学生的发展潜能,使学生在学业、道德、心理等方面得到更深入、更充分、更全面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努力做到不使一个学生掉队。

3、发挥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做学习、活动的主人,用“主人”的姿态对待所有的学习活动;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自主的探究,独立地生活,促进学生张扬个性、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4、发挥我校优势,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艺术水平,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

5、适应基础教育改革,贯彻课改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探索一条“教师人人做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的教育管理之路,努力培养人格自尊、行为自律、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心理自强的新时代学生。

二、导师职责

导师通过“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引领他们健康成长,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为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了解学生状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推进学生的思想进步,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规划人生,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关心学生的生活,向家长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改革措施,协调好家长、学生、学校和任课教师的关系。

(三)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分配学分、并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志向制定好个人的学习计划,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需求,辅导学生解决各种心理困惑,结合自己所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五)指导学生参加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参与班级建设,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六)教育学生严肃校规校纪,纠正不良习惯,遵守法律、法令和社会公德,敢于对不良行为进行批评,能正确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为创造和谐社会做贡献。

三、主要方法途径

“全员育人导师制”

采取“四导”策略,即思想上引导、学业上辅导、心理上疏导、生活上指导。导师坚持做到“五必须”,即导师“每天必须有一个微笑,每天必须有一声问候,每周必须有一次谈心,每周必须有一次面批作业,每月必须有一次家长联系”。

(1)思想引导主要是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培养学生自主、自律意识,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导师通过启发、暗示、和创设情景,发现和了解受导学生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等情况,利用换位思考、降低要求、平等接触、正面引导,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对受导学生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和不良习惯进行诊断分析,并施以纠正。引导受导学生确立自己远大的理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2)学业辅导主要是按因材施教的原则,指导学生学习,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机;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潜能和特点,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顺利完成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完成中学阶段的学习任务。导师通过分析受导学生的学习状况,加强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辅导,帮助受导学生排除不良学习情绪,树立学习信心,增强学习意志品质,提高学习能力;鼓励质疑问难和乐思妙想,帮助学生自我识别学习风格,对不同风格的受导辅学生实施匹配策略,进行多重辅导方式,提高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效率,最终解决学困生“想学、愿学、能学、学会以及会学”的问题。

(3)心理上疏导主要是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时帮助学生消除和克服心理障碍,激发他们自尊、自爱、自主和各方面蓬勃向上的愿望。导师通过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创设宽松的心里环境、鼓励受导学生自我表露,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指导,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和消除心理障碍,提高学生对挫折、失败的心理承受力,指导受导学生学会与人正常交往。疏导的核心是沟通、倾听,让学生敞开心扉,是每个成功疏导者的最主要诀窍。

3.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总结 篇三

我校通过实行“全员育人导师制”,教职工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发生了转变,有效的促进了教师成长、学生全面发展和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取得了显著成效。现总结如下:

1、增强了教师的“育人”意识,提升了教师队伍素质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实施者,是教育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以单一的传授科学知识为教学目标,在教学方法上以说教为主,忽略对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关注与培养。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垂直的单向管理,师生之间平等地位和互动关系缺失,“育人”意识薄弱。经过学校“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实施,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明显改变,在学生管理中注重与学生谈心、及时交流、沟通,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情况,针对性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育人责任感得到明显增强。

2、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特别是促进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导师制”以一种“全人”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提倡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业进步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培养,使生成长为一个自尊、自信、宽容的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校自实施导师制以来,通过教师、学生、家长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得到家长的普遍认同。

3、增进了家校联系

美国学者科尔曼在其报告《教育机会均等》一文中最先提出:学校教育只是影响学生成绩的一个很小的因素,学生的家庭背景等更多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成绩。这一方面引起了我们对学校教育的质疑,另一方面也启示我们的学校教育不能走“象牙塔”的道路,需要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全方面的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并施之个性化的教育。“导师制”就此做了实践性的探索。在学校的《学生成长导师工作手册》中规定了导师的工作职责、导师工作的常规制度。

4、教师教育方法得到改进,师生关系明显改善

通过教育教学方法的改变,师生的平等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教师和学生之间亦师亦友,在平等中实现及时的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彻底转变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

5、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综合素质提高,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导师制着力于教育理念的更新,通过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转变教师教育方法、提升学生德、智等各方面素质的综合提升。导师制是一项整体性的工作,这一制度的实践应用,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双赢”,教师经历实践磨练,专业素质不断提升; “全员育人导师制”作为推进个性化、亲情化德育工作的一个有效载体。强调个性化、亲情化、渐进性、实效性原则,以生为本,因人而异、目中有人、尊重个性、面向全体。着眼于学生的整体成长发展,关注的是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与个性化学习需求,满足不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让每一位学生个性得到张扬,享受成功的快乐。学生在新的教育管理模式下,得到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教学相长”的局面在导师制下得到有效体现。

沙河站中学

4.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实施方案 篇四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全面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及质量,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营造优美的育人氛围,树立良好的校风。充分发挥教职员工的育人作用,履行人民教师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的职责,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动员多方力量,整合多种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指导,真正构建起“管理育人,教育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机制,以“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宗旨,引导广大教职工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努力探索新形势下我校德育工作新模式。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意义

1、动员多方力量,整合多种资源,初步形成学校“全员育人”的局面。

2、实施亲情化、个性化和全员化的育人模式,不断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3、通过“一对一”、“一帮一”的指导,重在过程,动态把握学生的成长、发展轨迹。

二、内容与形式

(一)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内容。全员育人导师制是一项全新的育人制度,其主要内容是育人。全员,是指育人工作的全员性,全体教职工参与育人。学生与导师建立学导关系;导师对所带领的学生负责,并对其进行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帮助解决思想、生活、学习和心理等方面的困惑,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二)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形式。全员育人导师制的主要形式是导师与学生“一对一”的个性化教育。在这一模式下,班主任仍然是班级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指导者,而对学生的个别教育则成为导师的主要工作任务。在教育过程中,导师、班主任、学科教师及学生家长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形成教育合力,达到对学生共同关照、全员育人的目的。

三、组织实施

全员育人导师制是学校班主任工作必要而且有效的补充,是在学校德育办、各级部及班主任的统一组织安排下,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思想状况、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摸底调查,将教育引导部分学生的任务分解到任课教师身上,使每位教师成为多名学生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导师”的德育工作机制。“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对象由班主任摸底,各级部主任把关审核确定;主要针对行为偏差、家庭教育环境不良、心理有障碍、学习有困难、个性发展有特殊要求,以及在集体授课条件下,潜能难以得到充分发展的学生。本年度,为我校“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尝试起步阶段。每位任课教师(班主任除外)需要受导多名学生;具体到每位任课教师受导哪位学生,由各级部教研组长与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协商确定,并报德育办备案;班主任老师对班级全体学生负责,不指定受导学生,也就是说班主任应对班级上、中、下所有层次的学生进行受导。通过对受导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学习辅导、思想引导和生活指导,带动、影响、促进所有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和谐地发展,从而为全面育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对导师的要求

1、教师要将每一位受导学生当作一个课题去研究。主要内容是: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阶段性培养措施,要深入到学生中去,通过一对一的谈心、咨询等活动,指导他们处理好在学习、成长、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实施教育关怀。每位教师每月至少要与受导学生谈话一次,每学期不少于四次。学期结束时,由各级部教研组长将谈话记录收齐,交至德育办。

2、任课教师要对受导学生,从学习、思想、生活、心理等方面,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教师要不定期与学生交流,与学生家长沟通,通过检查学生作业、课堂提问、当堂检测等,查找学生学习上的不足,经常督促学生学习成绩,检查、指导各科知识掌握情况。

3、一般情况下,师生结对最少一学年。如果任课教师出现工作岗位变动,则由各级部主任及时进行相应的变更,并报德育办。

五、导师职责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导师。导师通过“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引领他们健康成长,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为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思想引导(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引导各类学生积极进步。(2)经常检查和督促学生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特别是要促进责任感、诚信与感恩等优秀品质的形成。

2、学业辅导(1)负责学生的学业指导,按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业基础制订学习与发展计划,介绍科学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定期向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了解该生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学业上的困难。(3)定期帮助学生进行学情分析,找出问题,提出对策。

3、生活指导(1)关心学生生活,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活习惯。(2)经常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积极争取多方协助,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4、心理疏导定期与学生谈心,了解生理、心理上的困惑,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长中的烦恼、挫折等问题。对结对学生反映的问题,要及时与各相关教师、家长联系,为学生排忧解难。

六、制度保障

1、摸底调查,建立档案。

导师要调查所带学生,为他们建立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家庭详细情况、学生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和学生跟踪档案等,记录受导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2、建立家访联系制度。

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家访、电话联系制度。每月至少与受导学生家长联系一次,每位导师必须对受导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地了解,对其家庭情况简要分析,密切与家长联系,共同探索有利于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帮助和指导家长改进家庭教育方法。

3、谈心和汇报制度

导师坚持每周至少与学生个别谈心一次,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在学习方法、生活、行为等方面帮助其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同时要求受导学生每半月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建立导师跟踪手册,记录师生活动全过程。

4、“全员育人导师制”领导小组不定期举行导师、受导学生座谈会,听取导师育人情况汇报。

七、具体要求

落实“全员育人导师制”,推行四导五必活动:“四导”指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和学习辅导;“五必”指要求教师“每天必有一个微笑,每天必有一声问候,每周必有一次谈心,每周必有一次面批作业,每月一次家长联系”。

1、导师指导学生,应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需求,采取个性化、亲情化的教育方法,切勿挖苦、讽刺、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2、导师应认真倾听受导学生的心声,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认知水平,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思想工作。

3、每周必须与受导学生谈心一次,每月总结谈话情况记录汇总一次,每月与学生家长电话或当面联系一次。

4、经常了解和分析受导学生情况,当学生取得成绩、进步时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或麻烦时给予热情帮助。

5、努力帮助受导学生改掉每一个不良习惯。

6、导师要根据学校安排,检查学生的生活情况、学习情况、卫生情况、纪律情况等等,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管理。

八、考核与评价

1、建立考场奖惩机制。结合学生发展情况,采取导师自评与学校、班主任、学生、学生家长四方评议相结合的方式,对导师工作进行考核评价。

2、学校每学期将对导师的跟踪情况进行一次考核评价,对成绩显著者给予表扬与奖励,并与年度考核、奖励、评优、晋升职务等挂钩。

3、导师待遇将和所带学生取得的成绩挂钩,依据学生量化分数、学生班内表现分数(所在班班主任提供)及本月学生参加质量监测的成绩,分三个等次。凡所带学生本月出现打架、上网及在校期间出走等严重违纪行为,本月降一个等次。

4、凡参与承包学生的教师,在年度考核、评定职称及竞争聘任等方面应与未参与教师有所区别(如适当加分)。凡不能履行导师职责的,政教处有权予以更换。

根据导师工作实效及日常工作表现,学校在聘任班主任时成绩优异的导师予以优先。

九、组织领导

1、成立学校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白衍卫

副组长:栗先文

成 员:于 强 田敬涛 孙希玉 李金环 于成华

张 伟 颜景海 秦 娜 王 颖 冯立奇及各班班主任

2、各级部承包责任人

一年级:李金环

二年级:颜景海

三年级:孙希玉

四年级:栗先文 五年级:于成华 六年级:于 强

成绩考核责任人:栗先文 孙希玉 田敬涛 于 强

纪律,卫生管理的思想考核,档案建设责任人:栗先文 孙希玉

3、职责:

(1)根据学校安排,制定工作计划和细则,召开有关会议及经验交流会议,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思考学校德育发展方向,引领广大教师在全校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

(2)检查督导导师对所带学生的指导情况。

(3)教导处以评价导师所带学生的成绩为主,德育办以评价导师的常规管理为主。

4、学校、班级不定期召开导师工作会议,对特殊情况进行个案分析,并针对难解问题,实行联合会诊,集体矫治,以突出全员育人效能。

5.全员育人导师制度 篇五

 为了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把育人工作落到实处,营造优美的育人氛围,树立良好的校风,全面落实“全天生活皆教育”办学理念,构建“管理育人,教育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机制,学校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度。

1、全面分析。学校实行教师包靠班级制度,每个班级由2-3名任课教师负责包靠(包括班主任),班主任和包靠教师在开学初对班级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了解并掌握班级学生的情况。

2、民主结队。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共同商定需要帮扶的班级中“学困生”名单,根据自愿及双向选择的原则,由班主任和包靠教师每人分别选定1—2名学生帮扶结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帮扶”或“思想帮扶”,并建立帮扶档案。

3、及时育导、帮扶。包靠教师要经常与保靠学生谈心,尤其是负责的“学困生”要坚持做到每天掌握思想动态,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个性化育导,并做好育导记录。需要帮扶的学生,导师应记录师生活动的全过程。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和不足点,对症下药,并制订学生的改进和发展目标并指导其完成。

6.汉小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方案 篇六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对学生“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习辅导”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着眼于我校“为人生的聪明和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为每个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做到思想品德教育与文化知识传授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严格管理与言传身教相结合,培养“博学多思,健身强体,全面发展,自强不息”的学生。

二、工作目标

1.发挥彰显教师的人格魅力,增强教师对学生的亲和力,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增强自信心、进取心,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2.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主线,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发展。3.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艺术水平,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4.调动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创建一种个性化、亲情化的“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德育工作新模式。

三、工作原则

1.全员性原则。一是学校全体干部、教师都是育人者,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二是指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让优生吃饱、中等生吃好、学困生消化得了。使他们的才能得以前所未有的充分发挥;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前所未有的挖掘。2.全面性原则。每一位导师既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也是学生生活的引领者,思想心理的疏导者,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3.发展性原则。导师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全面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协商确定符合学生实际的长远目标、阶段目标。

4.对应性原则。每一个学生都要有自己的导师,每一位导师都要有关爱的学生。导师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道德水平及认知基础,循序渐进,跟踪管理。

5.个性化原则。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人人成功。人才多样化,人人都能体验成功的乐趣。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个性化的教育,因人施导,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实施步骤

1.组织领导。学校成立学生成长全员导师制实施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员导师制工作的领导、实施、评估工作。教务处政教处具体负责导师制实施的日常工作,做到领导到位,分工到位,目标到位,责任到位。组 长:吴鹏飞

副组长:赵永明 刘罡 德柱宝 耿为波 胡宗宇 王喜荣 组员:全体教师

2.宣传发动。召开教师会,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查找分析学生弱势的原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确保全员导师制认识到位、管理到位,落实到位、责任到位。全体教师要充分认识全员育人导师制对学校科学管理、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成功感及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让学生有倾诉的老师,让老师有牵挂的学生”。

3.实施方案。成立全校干部、教师为成员的导师组,并向学生公布。实行以班主任为核心的任课教师负责制,班主任是班级导师组组长,是导师制工作的全权组织者和协调者,任课教师要为班主任负责。召开“全员导师制”班级主题班会,让学生充分了解“全员导师制”的含义、原则和方法。班主任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优势、弱势、个性特点、家庭背景等情况和学科教师的教育教学特点,尤其要特别关注学困生、困难生、行为偏差生、单亲家庭等方面的特殊学生,在学生和导师之间双向选择基础上,经合理调整,以班级为基本单位确定导师,将本班全体学生联系卡给任课教师,并填写《全员导师制导师分工班级明细表》。每位导师既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承担5-10名分包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心理诸方面个性化的指导工作。

4.阶段总结。每位导师根据分包学生的实际,制订计划,提出工作设想和目标,期末总结。政教处要抓好全员导师制的落实和督查,及时总结工作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协助班主任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班级每学期召开一次导师会,互通情况。同时学校利用专题会每学期组织一次经验交流,推广典型经验。

五、工作职责及要求

(一)班主任职责:

1.负责本班导师与学生的选配和协调工作。2.协调班内各位导师之间的工作。

3.与导师一道负责班级思想道德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4.教育引领学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查补薄弱环节,提高班级教学质量。

5.加强班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学生自主管理、自我管理的能力,彰显其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导师职责:

1.热情诚恳、主动积极地接受学生的申请,或者学校的委托,全面深入地了解所指导学生的兴趣、个性和特长及其家庭背景,采取整体与个别教育、引领、辅导相结合,关心帮助所联系学生。

2.从关心学生学业进步、改进学习方法等方面入手,因人而异地制定指导计划,在学习时间安排、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纪律、学习习惯、学习过程等方面向所联系的学生提供帮助,引导学生自觉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并接受学生在学习等方面的咨询,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3.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引导学生参加课外文化娱乐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激发他们刻苦学习、勇于实践的激情,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做到明确要求、悉心指导、定期检查。

4.关注并掌握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表现过程,通过与学生频繁而深入的交往,将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成功的生活经验传授给学生,帮助、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防止和纠正不良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5.加强与学生家长、其他科任教师联系,全面了解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与学习方面的困难。

6.系统考察和评定所指导的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学习情况,及时填写工作记录,(三)对学生的要求

1.经常主动地向导师汇报交流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接受导师指导,按要求完成导师交给的各项任务。

2.积极主动地参与导师所组织的各种活动,服从导师安排。

六、具体实施

(1)摸底建档。导师要深化与学生家长及其他任课教师联系,及时沟通情况,全面了解所指导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包括家庭状况、身体状况、个性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品质、行为习惯、心理素质、学习成绩等,了解他们在思想、学习、生活各方面存在的困难,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

(2)谈心交流。导师关心所联系学生的生活,并给以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提倡聊天式谈心,学生经常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导师每月至少与学生亲切交谈一次,要用心换心,以真诚换真诚,以平等的朋友身份与学生相处,了解掌握学生的进步状况,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多鼓励,多希望,给予耐心、细致地指导,帮助学生挑战自我、改正不足,解决学习、成长中的困惑与矛盾,树立自强不息的信心,在师生间架起沟通友谊的桥梁。

(3)家访。学校提倡每学期实行家访,与家长面对面交流,每学期至少与学生家长交流1次,通报学生在校发展情况,掌握学生在假日里的表现,帮助和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并做好记录。可以采取电话、面谈、家庭通知书、微信等形式进行。导师必须对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对家庭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包括家庭的结构(单亲、重组更要作为重点)。对学生要从大处着眼,从细处着手,给学生以实质的关怀和鼓励。

(4)个案分析。每学期集中组织导师进行个案分析,探索规律,树立典型,推广经验。学校必要时对重点案例、特殊情况进行集体会诊,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困惑。

(5)记录。要求每位导师填写与结对学生的家访情况、谈话和帮助措施,建立成长记录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家庭及社会关系详细情况;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素养、兴趣爱好的一般状况;学生心理、生理、身体健康状况;对学生每月的表现及每次考试成绩逐一登记,分析对照。畅通班主任、任课教师、同班同学甚至家庭等方面的信息来源渠道,对被导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情况作出合理分析和评价。每学期结束,导师要做好工作总结,上交。(6)活动时间、地点、内容、方式都由导师和他所联系的学生决定。除了每天正常上课的时间外,每天利用课外活动或自习时间,由学生与导师集中交流,学生可将自己的疑难问题与导师共同探讨,导师帮助学生解答疑难,排解苦闷,调节心理情绪。

七、考核评价

学生成长导师制对学生强调多元化评价,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定。在学习上看学生主动学习,有计划学习情况,学习进步情况;同时看学生思想品德、心理素质与个性发展情况。

1.以学生期末成绩为基数,教务处和政教处评价导师指导学生成绩情况和发展表现。

2.导师的工作列入学校常规管理的一部分,导师的全部活动都要认真作好记录。

3.每学期,政教处组织检查一次。

汉古尔河中心校

7.全员育人导师制记录 篇七

阳信县信城街道中心小学品社课题组

《以‚校长为首,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德育工作实效性研究》

中 期 研 究 报 告

滨州市阳信县信城街道中心小学课题组

执笔人:王书妍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国不可一日无明君,校不可一日无好长。一个好的校长,应该是一个教育家,学识渊博,思维敏锐,对‚教育‛的内涵、实质、真谛有清醒的认识;应该是一个出色的管理者,公平、公正,熟知并能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长处,为每个员工的事业发展搭建宽敞的平台;应该有敦厚长者的胸怀,宽以待人,作风民主,以人格力量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著名教育家、校长陶行知先生如是说:‚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即校长的教育思想、理念、管理水平、人格魅力决定着学校质的发展和学生质的未来。可见校长应具有更高的自身素养。现代教育对校长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校长具有良好的自身素养,包含品格素养、领导素养、业务素养。校长的自身素养,在学校工作中起着感召、导向、示范作用,又将使学校的办学目标得以有序、规范、高效地实施。所以,人们常说:‚校长是学校的一面旗臶,是一所学校的象征,有一位好校长才会有一所好学校‛。

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需要新的德育管理运行模式.近年来,虽然党和政府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倡导中小学教育要使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但由于学校要面对来自社会、家长对成绩的期待,教师要面对来自学校、家长以学业考试成绩为主要标准的业绩评价,以至于学校‚重学科教学管理、轻健康人格培养‛的惯性依然强劲,教师‚重学科专业技能培养、轻德育艺术水平提高‛的现象仍很突出。与此同时,不少学生面对来自家庭和学校的业绩期望,承受着业绩带来的巨大压力,普遍出现了素质偏失,文明素养欠缺,心理状态亚健康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为此,先后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等文件,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提出了基础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要建立发展性评价管理制度,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促使学生全面而个性发展的德育目标。在新课程背景下,传统的班级教学管理重学业成绩、忽视人格成长;重视群体共性、忽视个性发展的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为了保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成长,我们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业而忽视了学生的人格培育,更不能等到学生的心理问题出现甚至形成心理障碍之后,才对问题学生进行简单的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指导学生全面而又有个性地发展,应是全体教师的共同责任,而且要走近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心灵。我们认为,在新的形势下,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是在提倡‚全员育人‛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每位教师的学科教学之外的德育潜能,利用教师的专业素养,全面指导学生在课堂之外的学习、生活,将素质教育的时空,能更广泛地覆盖学生的生活,使素质教育生活化、情境化。

3、农村中学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需要更多的学校人力资源

心理健康是学生个性健康成长的前提,是形成健康人格的基础。而农村小学的学生家长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家庭教育缺乏‚理性化‛,沟通交流缺乏‚人性化‛,行为示范缺少‚文明化‛,往往教育方式单

一、粗暴,更有不闻不问——部分学生存在着‚八小时外,教育缺失‛的现象!不少学生焦虑、孤僻、自卑、自私、自闭等心理问题十分突出,且具有个性化、多样化、隐蔽性。这就要求学校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精力去全面、科学的指导学生生活,及时发现、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

我们设想,在班级管理班主任责任制的基础上,将班级(或校内)具有良好的师德、较强专业素养的的课任老师聘任为班级‚学生成长导师‛,成为班主任的助手和参谋,与班主任‚多维度‛的共同承担学生教育责任,并遵循个性化、亲情化、渐进、求实的工作原则,以区别于班级授课的形式,更多地在课外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的小组式教育教学活动,全面拓展师生间自然、平等、和谐交流的时空,以分解班主任德育压力,形成新的教育合力,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生活化、个性化、亲情化及有效性。

4、新课程改革需要新的德育管理模式

新的课程方案,要求教师要转变角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对学生的学业、生活、品行、健康人格的培养等方面全面负责。为了将新课程的理念落到实处,我们在保持班级班主任责任制基础上,班级的每位课任教师均担任‚学生成长导师‛,配合班主任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届时,学校也将对这些‚导师‛进行全方位的(不局限于教学质量)工作考核,这样就会大大增强普通课任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程学习的同时,兼顾渗透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教育的工作主观能动性,从而自觉形成符合新课程理念,操作性强,实效性强的‚全员育人导师制‛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本课题研究所达目标。

1、课题总目标:

通过研究,建立健全学校德育工作管理机制,组织有效程序,形成德育教育良性循环发展,促使学生良好习惯养成,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为教师追求职业幸福导航,不断提升学校文化品性。

2、具体目标:

①通过研究,明确德育工作在学校发展的重要地位,真正实现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和‚育人为本‛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十年规划实施纲要》精神;

②转变校长工作观念,变校长管理学校为校长与学校共同成长的理念,构建学习型组织,为学校长足发展不断注入活力。

③以少先队为管理核心,不断探索‚校长为首、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德育工作实效改革的路径,改善德育工作管理机制和程序,提高‚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④与社区、学生家长、社会团体等共同构建和谐组织机构,搭建德育工作平台,汇集多方力量,为‚全员育人导师制‛的有效实施提供更广阔的阵地基础和工作基础;

⑤建立导师评价机制,创建科学评价量表。以评价促发展,提高‚全员育人导师制‛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指数。

⑥以德育管理机制文化体系创建为突破口,深入研究学校文化建设,提升学校文化品性,推动学校向特色学校、品牌学校发展。

⑦丰富和完善德育《幸福课程》体系。真正实现学校全员‚教书+育人‛工作的有机结合,真正落实变‚教书‛为‚教人‛的大德育思想。

(二)研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以开足、开齐、开全的‚国家课程+学校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为载体,以德育《幸福课程》实施为途径全面启动研究,在分析影响‚教书+育人‛工作有机融合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对全员育人目标达成的有效性的分析,重点探讨全员育人导师制的有效策略。通过教育案例、教育叙事、教学论文、教育演讲故事、研究报告等形式探索经验和做法,建立一套完整的以‚校长为首、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德育工作理论体系,指导德育工作实践;促进教师主动发展,获得职业幸福感;并为学生开辟幸福航道。

三、课题研究的价值及完成本课题的保障条件。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1、理论依据: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素质教育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最新发展。新形势下的课程改革以致力于人的最大发展为目的,从而使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的发展达到和谐统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就是个人智力和体力尽可能多方面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强调社会的发展必须以个人的发展为前提,对个体生命价值的人文关怀,是实现社会价值的基础。全员育人的理念就是立足于促进学生个体生命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认为,人至少有八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等。因而不能依固定统一的标准来评价、要求不同的学生。必须依据不同学生的智能特长,实施教育教学,使学生充分发展个性智能。本课题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让班级导师在与学生和谐的互动过程中,实现对各类学生的学业辅导,负责对学生的人生规划指导。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人的知识与能力是通过认知主体对新旧经验的主动构建实现的。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责任是创造促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建构人格的具体环境,导师制使这种责任的落实成为工作的具体内容,在以宿舍为基本单位的环境内,班级导师可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生活情况,引导学生不断自主建构理想人格。

④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即每一位学生都应受到关爱,主张‚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德育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导师制管理的理念就是使宿舍内的每一层面、不同基础、不同性格的学生,都能得到全方位的帮助关爱。孔子主张师生之间要建立和谐的亲情关系,学生‚亲其师方信其道‛,班级导师制管理的基本切入点就是建立自然、亲切、博爱的导育关系。

⑤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真实的生活世界中的,而这个生活世界也正是教育意义得以建构的场所。教育只有回归这个生活世界,才能体现教育意义的真谛,才能使学生的体验和经验构成学习成长的重要内容,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发展,道德教育要在生活的情景中实现,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在具体的生活细节中培养,以‚加强课外指导‛为切入点的班级导师德育管理,就是立足于‚德育生活化,德育情景化‛。

2、实践价值。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人的愉悦心理的产生,健康人格的形成,离不开群体间和谐友好的合作,积极心态的产生,离不开个性的关爱、激励,也有赖于有效、科学的激励评价机制。

目前,关于中小学阶段的学校德育管理,国内已有‚德育导师‛或‚全员导师‛模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从现有的文献资料和已见到的经验报道看,一般的中小学阶段的‚导师制‛管理,或只侧重于学生‚道德人格‛的培育管理,即‚德育管理‛;或实行‚导师资格认定‛制,即任课教师经过认定‚合格‛之后才能担任导师,教师达不到‚全员‛参加。总之,目前国内关于中小学阶段的‚导师制‛德育研究,还缺少将教师全员参与、学生全员导育、课程教学与人格修养三者完全结合的‚全员育人导师制‛ 管理模式研究,关于新形势下学校的优化德育管理,还缺少具有可操作性的成功实验。

本课题立足于现阶段学校内部德育管理,研究新课标背景下农村小学优化管理的高效德育措施,解决目前小学教育重学业导育,轻生活指导、品性修养指导的现象,在现行的班级内部实施 ‚全员育人学生成长导师制‛管理。这对实施德育管理个性化,形成学生健康的人格,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二)完成本课题的保障条件。

1、参与该课题研究的课题组成员均为市县级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教育教学理念先进,教育科研经验丰富,在教学改革中成绩突出,理解课题内涵,研究兴趣浓厚,在课题开题论证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另学校教师承担省、市、县各级课题二十多项,具有丰富的科研课题研究经验,为课题研究实施过程提供了充足的力量保证。

2、学校位于城区繁华地带,德育课程资源丰富,利于课题研究实践;

3、本课题研究在学校工作实践中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和实践基础,学校德育处在2005年即对本课题内容进行设计并落实到管理工作的规程中;

4、我校属于乡镇中心小学,领导重视,支持教育科研,研究经费和资料设备有充足的保障,今年学校又建立了校园网,信息渠道畅通,教学和科研设备先进,此外,学校的资料室、图书室已组成了专门的课题服务小组,为课题组教师查阅资料和学习研究提供了方便。

5、学校成了了专家顾问团,分别聘请市、县教研员、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为我校教师发展顾问,定期组织报告会、听评课交流会、快乐主题大教研等互动交流活动,为教师更好更快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四、课题研究的重点内容。

1、探索如何在现行班级的基础上,实施学生成长导师责任德育的有效措施、方法。

2、探索如何以在生活的实际场景中,建立人际间友好相处、相互包容、相互接纳的和谐关系。形成班级学生的合作成长氛围,建构全体成员共同进步、健康成长的有效机制。

3、研究建立评价导师德育业绩,实施课任教师常规教学与学生导师德育工作评价管理的双线运行模式。

4、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心理特点及导育策略

5、新课程背景下班主任与课任教师职能与协作策略

6、全员育人导师制管理与教师专业成长及师德建设策略

7、全员育人导师制管理与学校可持续发展策略

五、课题的研究实施过程及主要工作。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先进行调查分析、汇总,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制定实施改进策略的方案;再由课题组成员进行实验――反馈――调整――再实验——总结;最后形成终结性报告(研究成果)。课题研究至今已一年的时间,下面我们就课题研究的具体过程和各阶段所做的主要工作进行回顾、梳理,以便更好组织和开展以后的课题研究工作。

(一)2011年6月至2011年10月,课题研究准备阶段。

本阶段主要是进行课题界定、开题论证,采用文献研究法,收集各类期刊、出版物中有关校长为首、全员育人导师制德育工作有效性的研究,认真研读,制定方案,提炼升华,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本阶段我校根据《以‚校长为首,品德课程为主‛构建小学德育课程体系》的实验研究这一总课题,结合我校的实际,论证申报了‚以‚校长为首,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德育工作实效性研究课题‛,学校成立课题组,并形成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主体搭档,设计调查提纲和问卷并对学校和班级个别问题学生的一些现象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和研究,通过问题梳理确定研究问题和主攻方向;针对校长为首、全员育人导师制要旨,探讨了相关概念的内涵,进行了相关理论知识培训和反思。拟定了课题实验方案,积极组织德育骨干教师介入‚以‘校长为首,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德育工作实效性研究‛行列。

1、确立了‚校长为首,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内涵

(1)校长为首

教师应该为人师表,作为校长更应成为师生的楷模,因此,校长应具有更高的自身素养。现代教育对校长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校长具有良好的自身素养,包含品格素养、领导素养、业务素养。校长的自身素养,在学校工作中起着感召、导向、示范作用,又将使学校的办学目标得以有序、规范、高效地实施。所以,人们常说:‚校长是学校的一面旗臶,是一所学校的象征,有一位好校长才会有一所好学校‛。

品格素养的感召作用

校长的品格表现在高尚的品德、美好的情操、良好的作风、豁达的气度和得体的仪表等。孟子曰:‚以德治人,心悦诚服也。‛因此,学校工作,往往可以通过校长的优秀品格使人产生信服感,成为凝聚群体的一股巨大力量,从而带领师生去实现预期的目标。

校长高尚品德中,最能使人动容的是献身精神,即全身心地贡献于事业,服务于他人。对于一个有抱负敢于负责的校长来说,学校管理是一项复杂且要求很高的工作,它需校长耗去大量的时间、精力,甚至难以顾及对家庭的照顾。校长有了这种自我献身精神,自然能鼓舞教师为办好学校而奋斗。在学校常规管理中,难度较大的是上学前、放学后以及双休日、节假日和住宿生的管理,怎样与家长接轨,控制学生的课外时间和课外活动,确实需要大量地投入。因为这几段时间对于教职工来说是工作之外的时间,遥控的管理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只有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亲临现场,加强联系、加强监控,才能抓住关键、抓住重点、抓出成效。但教师也有自己的家务,工作之余,又没有特别报酬,这种奉献的情操仅校长讲是讲不出来,那么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校长的自身影响力。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榜样作用,对于校长一方面凡要是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教师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另一方面校长始终把教师看作是自己的朋友,通过家访、谈心等沟通方式,了解教师所想,以及教师的困难,并设法给予帮助、解决。第三要沉入到教师工作的第一线,即时发现教师的闪光点,予肯定和鼓励。对于教师而言,一方面受校长的自身行为的感染,另一方面教师也希望自己所做的一切被校长发现,自己的劳动得到校长肯定。

校长的美好情操,首先是真诚待人的人格魅力。任何一个人要获取他人的敬仰,必须先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维护他人的利益。校长更应具有热爱学生、时刻把教师装在自己心中的道德感。正如D〃N杰克逊所言,‚衡量一个领导人物的成就大小,要看他的信念的深度,理想的广度和他对下属关爱的程度‛。其次是来自正义的感召力,校长对是非、美丑要有一种坦荡和鲜明的态度。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校长的良好作风、豁达气度、得体仪表,是一所学校校风、教风、学风的象征。具有公正、踏实、勤奋的工作态度和平易近人、民主的工作作风的校长容易为人们所悦纳,温文尔雅的言谈和豁达的气度常常为人所敬佩,得体的仪表实质上是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所有这些都能直接地或间接地影响教师的行为,对教师有很强的感召力。

领导素养的导向作用

校长作为一所学校的领导,领导的是人,即教职工和学生,所以,必须要以人为本,调动人的方方面面的能动因素来实施学校的各项任务,完成学校的各项目标。就必须要求校长有良好的领导素养。领导素养包括领导权威和领导艺术。

首先,领导权威是权力与威信的有机结合,两者不可缺少。如果只凭权力、没有威信,那必然导致专制;相反,如果只有威望和信誉,而无相应的管理权力,也不可能实现高效的管理。因此,对于一个领导干部来说,既要用好权力,也要树立威信,我的看法是:用好权力,即用好一是目标明确的决策权;二是措施得力的指挥权;三是知人善任的人事权;四是赏罚分明的奖惩权。校长用好权,实质上也是一种强烈责任性的体现,并能以公正、公平、合理的方式来行使权力。一个人的威信是智慧、知识、能力和人格品质的综合体现。树立威信,作为校长必须在教育教学业务中有所专长,成绩显著,这样,领导教育教学说服有力,才能在师生中树立起自己应有的威望和信誉,使大家心悦诚服。

其次,领导艺术是领导才能与领导方法结合的体现,也就是说,通过自身的才能和最有效的途径去达到管理的目的。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的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谈到:‚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管理学校要实现学校工作目标,完成组织育人活动的任务也必须采用一定的方法。所谓领导艺术,实质上就是做人工作的艺术,即知人善任,首先是‚知人‛,既要看到教师现实性、两面性,又要看到可塑性。

现实性:①教师群体中的责任、知识、能力的个性化差别;②难于摆脱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的影响;③中国小知识分子的比较心理,不争取自己更好,而期望别人不好,只看到别人利益,不看到别人付出和成就;④长期的大锅饭影响,缺乏争先意识。

两面性:教师既有主观能动、积极开拓进取的一面,又有被动守旧的一面。既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自我表现欲望,又有随大流不求过得硬,但求过得去的心态。可塑性:教师都有可造就的一面,如何塑造,那就是领导的艺术,主要体现在善任和激励两个方面。‚善任‛是‚知人‛的目的,激励是‚知人善任‛的纽带。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我国熊心武教授的全面激励理论,努力构建教师的激励机制,通过目标激励尽量满足教师的不同层次需求,以此来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并即时利用针对性的表扬、评先、吸收入党,以及学校内的各级各类聘任、奖励等手段,同时根据教师的学识个性、爱好特长、能力水平来合理配臵、优化组合,人尽其才,整体、高效、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位教师的聪明才智。

校长在学校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应把握:一是因人而宜。校长手中或脑中要有一份简明的教师档案,即对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水平、班级管理能力和教育、教学实绩要心中有数。对不同的人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不同的目标导向,不同的激励、鞭策手段,不可一刀切。各人发展的方向是不同的,有的可以充实到学校行政干部队伍中去,有的可以成为好教师、名教师。对新教师,应尽可能缩短其成熟期;对老教师,应让其身体健康,心情愉快,从而充分发挥余热等。二是要善于有的放矢地培养人才,同样在培养人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人才。而如何大胆地启用人,更应正确引导。用人过程中,包含着:尊重、帮助、指导,创造机会让人锻炼,放心、放手让人干,以及把握整个过程中的反馈信息,及时给予鼓励性的指导,让人干的有信心等。同时,要求教师在具体工作的落实上,要发挥自己的长处,展示自己的优势,有个性地把学校要求创造性地抓好落实。三是科学地利用现代管理技术调控好管理网络的作用。校长既要把学校管理的信息通过校园网层层布臵下去,又要把实施的信息层层反馈上来。为了使信息到位,校长必须经常抽查某个层次的信息接受和信息反馈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协调、处理。作为校长在领导素养方面,除了领导权威和领导艺术之外,还应具有校长所特有的领导素养,即应有适应时代发展的独特办学理念、清晰的办学思路和明确的办学目标。

业务素养的示范作用

校长既要有出色的管理才能,又要成为业务上的尖子(包括教育、教学业务水平、教育科研能力等)。首先,必须要不断加强学习,学习系统的学校管理理论。其次是深入教学一线,亲自参与课堂教学的研究和改革,立足上好课,同时把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课堂教学效益放在重要位臵。再次是重视教育、教学科学理论的实践与研究,提高教科研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管理工作既有深度和广度,又在指导教师的具体实践过程中体现信誉度,让人产生信服感,同时也给教师起着示范作用。譬如说,近几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师资队伍建设十分重视,特别是把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作为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学校必须采取相应的考核、评比手段促使其提高。而搞好这项工作首要的是教师人人参与。要使教师乐于参与,仅凭校长的命令是不够的,校长带头上课,带头搞科研写论文是说服教师参与的最有效办法。

面向新世纪,需要不断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创办一流的学校,更需要富有思想和现代意识的一流校长。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校长,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学校教育如何应对WTO,如何应对新课程的改革与实施,需要我们把握机遇、努力学习、从严要求、追求卓越。

(2)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内涵

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导师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学习,还要指导学生的生活,进行德育,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

导师制在师生之间建立了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导师制从制度上规定教师具有育人的责任,使教师在从事教学科研以外,对学生进行思想、学习、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导作为其工作的另一部分。

全员育人导师制是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校全体教师都参与育人,都担任导师,每个导师负责一个或几个小组。全员育人导师制要求全体教师关注学生,从入学至毕业的整个教育过程,从学习、生活到德育的各个环节,对学生的教育要有整体性和一贯性的观念,自始至终和任何环节都不放松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导。

2、确定了课题研究的组织形式

建立健全的课题组。学校设立总课题组,由张海珍校长担任课题组负责人,德育骨干力量担任课题组成员并负责各项分课题德育研究资料、整理和归档。一至六年级每个年级每个班级作为实验班。另外在同一年级段内的班并作实验对,以便相互学习和借鉴,共同进步和提高。这样并驾齐驱投入以‚校长为首,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德育工作实效性研究实验。

3、制定了相关的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采用实际调查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对比实验法为主要的研究方法。学校实验的研究步骤,要先以少先队管理和班级管理‚学生每日常规在进步‛为先,实施学生每日常规必进步两个月之后,教师会产生育人幸福感和成就感,从而产生教学改革和育人观念方法更新的冲动、并且积累一定的素材进而开展研究工作,进而推出‚主体搭档教师每日常规在进步‛‚班主任委员会每日常规在进步‛

(二)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本阶段我们课题组主要采用实际调查法、对全校师生进行每日常规活动有效性调查,并通过德育研究例会分析影响每日常规有效性的因素和行为表征;利用行动研究和个案研究的方法,深入学校工作每一个时间点和空间点,获取现实数据,进行研究和分析;搜集课题相关理论书籍及建立专题博客空间进行网络交流,向专家请教课题实验相关理论和指导性思路;根据每日常规实际情况,课题组成员按时把自己的研究收获、心得进行交流,对于研究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共同探讨,对课题研究情况及时进行反思和总结。

1、认真研读全员育人导师制内涵。

课题负责人认真组织研读《全员育人导师制》的科学内涵,理解和领会《全员育人导师制》的理念、要求等,以更好指导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

2、积极组织安排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

自本课题研究以来,学校领导积极为实验教师争取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到目前为止,课题组成员已有3人次参加省级学习培训活动,参加市、县级的学习、研讨活动分别有4人次和9人次。外出学习教师回来后要经过精心准备,进行二次培训,这为课题研究工作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活力,促进课题研究更加扎实有效的推进。

3、定期组织交流活动。

每周一下午学生放学后,利用德育研究例会,学校德育主任组织全体教师根据拟定的研究内容进行学习、探讨和交流活动,并通过班主任和主体搭档教师班级常规管理亮点交流,努力探索提高学生素养的有效性的育人策略,分析有效‚教书+育人‛的规律,鼓励教师在有效性‚教书+育人‛指导下大胆创新和实践。

4、及时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课题理论知识。

课题组除了利用固定的每周一课题组活动之外,我们还经常组织课题研究老师集中或分散学习与课题有关的理论和相关方案,把握德育教育改革的信息和律动,及时调整研究策略,把研究向纵深方向推进。

5、课题实施的有效载体主要是通过德育《幸福课程》的开设和落实。

从2011年新学期起,学校创新并坚持把各项工作纳入课程管理的工作思路,以课程实施来开展各项工作。为此,学校校德育处特开设了《幸福课程》,并制定了《幸福课程》实施纲要,旨在为学生开辟幸福航道。学校在学期初都举行《幸福课程》---为学生开辟幸福航道暨德育课程研究启动和推动会议,并通过新学期每周一德育教育例会研究、少先队工作、班主任工作、‚学校-科室-级部-班级‛四位一体的‚爱●德慧●幸福‛特色文化体系创建、家委会工作、安全工作、体卫艺工作等具体的重点工作来推进《幸福课程》的落实。学校开设的德育《幸福课程》包括礼仪素养课程、健体审美课程、快乐成长课程三大部分。礼仪素养课程包括入校课程、升旗仪式与国旗下讲话(爱国礼仪)课程、典礼课程、校园午餐课程、路队课程、离校课程。健体审美课程包括两操与特色体育活动课程、卫生劳动课程、游戏课程、课外活动课程。快乐成长课程包括晨会课程、班队会课程(两课)、广播系统课程、少先队活动课程、家务活课程、节庆日课程。该课程实施以‚以人为本‛为原则,以《班级幸福课程》课程计划实施为实践,以评价激励为手段,以形成优秀特色班级管理模式、学校特色德育模式为目标,以养成学生良好日常规范行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终极,从而实现‚以培养良好基本行为规范,塑造文明、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新时代优秀少年;体验 ‘真善美’的真谛;获得‘真善美’即幸福的愉悦感受。‛养成‚三大习惯:身心健康习惯,为人处事(文明礼仪)习惯,自主学习习惯。‛的课程总目标。

《幸福课程》的实施真正实现了学校‚教书+育人‛工作的有机结合,并推动了学校以‚校长为首,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德育工作时效性研究,真正落实了变‚教书‛为‚教人‛的大德育思想。

学校德育《幸福课程》的开设既以‚以人为本,育德为先‛的大德育观为指导,又旨在实践、丰实、创新、提升、回归‚以爱育爱、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即提高学校的文化品位。每学期初,学校在谋策发展规划时,都会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为德育工作的至高信仰,并鉴此设计符合学校实际的文化核心理念——‚爱•德慧•幸福—以爱为源,提升智力、培养慧性,收获幸福‛。秉承此理念,学校会集全体师生的智慧,群策群力,向全体师生下发‚我为学校出谋划策‛,即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征集表,共同设计确定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并及时印制成文本材料、打造成阵地文化向广大师生进行宣传学习,物化为师生行动。所以学校校训‚勤——天道酬勤;校风:崇真 乐群 励学 笃行; 教风:博学 善导 厚生 乐教;学风:我学习我快乐 我积累 我成长‛不再仅仅是‚远看字有色,近看字不懂;人去字犹在,人来也不惊。‛的一幅画,而是师生心底深刻地烙印,擦之不掉,挥之不去。

学校德育《幸福课程》的开设,加速了德育组织的建立、健全与完善,推动了实现‚全员、全程、全科、全方位育人‛的多维一体德育新模式。学校德育《幸福课程》涉猎的广度、深度和宽度,使得要建立一支健全、完善、科学的德育组织网络与之相适应并保证课程实施成为必然。所以,学校研究决定采用 ‚既要有高瞻远瞩的长远计划又要有能贴着地面行走的实战‛工作战略:一是扩大德育组织队伍:采用‚经纬包围球‛式。“经”的方面:校长--德育处(教务处、总务处)--班主任--科任老师;学校--部门--年级--科组。“维”的方面:学校各界——家庭各界——社区各界——社会各界。

社会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尤其离不开学生家长对学校的关心和支持。学校努力构建和完善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的教育体系,以科学经营理念办好家长委员会。2010年学校全面启动家长委员会工作,成立校级、级部、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学校已经成立了三届家长委员会(每学年更换一次),设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和常务委员会,设立专门的办公室和办公设备,家委会成员在常务委员会的指导下行使家长委员会日常权利和义务,使家长委员会工作顺利开展。社区‚五老‛ 志愿者(老干部、老战士、老先进、老教师、老劳模)一如既往推进我校关工委工作,为学生演绎着人性的美德。真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可敬,可佩。二是扩充德育教育途径:⑴阵地:校内阵地、校外媒介宣传及时(广播站、橱窗、板报、队室、德育展室等各功能用室、电视台、各类各级刊物等),校外基地实践到位(学校社会实践基地、社区基地)。⑵活动:①常规活动坚持常抓不懈;②主题活动抓住实效不松(A科技创新作品大赛。B消防、自然灾害预防等安全教育活动, 家长会活动。C典礼、节庆日活动。D雷锋行动活动、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③专题活动依托少先队,系列成型(蓓蕾读书系列活动,选课走班校本活动,综合实践系列活动、寻找‚身边的感动‛摄影作品展、‚我爱发明‛科技创新大赛、梨乡文明小卫士评选活动、少先队志愿者行动等)。⑶文本:学科教案、校长每周德育荐文、每周德育研究会内容、《幸福课程》讲义、国旗下讲话稿、广播宣传稿紧扣德育教育月主题,并整理成册,下发到科室、级部、班级、家庭、社区进行宣传学习。⑷德育主力团:打造阳光幸福的德育主力班主任团队,制定班主任考核细则,加大班主任的奖励力度。班主任德育研究(论文、课题等有关德育的专著、论述。)特色建设(获专项荣誉称号。)加计考核分。班主任评优评先优先考虑(综合考核分仅作为评优评先的参考)。根据班主任工作考核成绩,学校每月(每学期)组织一次优秀班主任和先进班集体的评比(月优、年优),设优秀(30%)良好(40%)一般(30%)三个等级,优秀班集体9名。期末优秀班主任待遇补贴按学校规定发放。优秀班主任的评选,根据每月的考核分数累计相加,从高到低依次排序。⑸德育研究:①例会,每周一举行德育工作专题研讨会或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论坛活动,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举办的班主任轮训工作;②研究课程,班主任研究《幸福课程》的实施,并撰写班主任《幸福课程》讲义,以便创建班级管理的特色;③课题,近两年,学校主要围绕‚小学生良好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这一课题开展德育研究。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做梨乡文明人研究课题被定为市基础教育工作创新项目,这一课题的研究,旨在通过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养成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从而为提高实效的新型德育工作方法提供借鉴与参考。我们通过调查问卷,师生座谈、个案分析、图片展览、专题讲座、教育故事撰写等一系列手段,切实加强学生行为规范的教育,大力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提高德育科研的实效性。

学校德育《幸福课程》的开设,推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题化,专题化,系列化、规范化、生活化和系统性,使学校德育研究工作迈上了新台阶,使学校德育工作又一次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校一直坚持走‚科研兴校‛的路子。《幸福课程》在2011年实施的过程中,在市基教科领导的指导下,有成功经验的借鉴和积累,但是也暴露出了不足,所以,2012年新学期伊始,学校又对《幸福课程》进行了重新修订和完善。总体目标又增设了——养成学生三大习惯,即身心健康习惯,为人处事(文明礼仪)习惯,自主学习习惯。课程实施途径,又增设了——以重点工作开展推进(《幸福课程》实施,以队促班、创建班级管理特色模式,成立‚班主任委员会‛、打造阳光的幸福的特色的班主任团队,创建‚学校-科室-级部-班级‛四位一体的‚爱●德慧●幸福‛文化体系,家委会工作深度进展,安全工作深入、系统、完善,体卫艺工作——提高我校师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我校全体师生的艺术素养,培养全体师生的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艺术素养)。

6、针对课题研究情况及时进行反思和总结。立足德育《幸福课程》的落实,要求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中,针对《幸福课程》落实中发现的问题及有效做法及时进行反思和总结,撰写《幸福课程》反思、随笔或课题研究论文等,并根据具体实施情况定期组织课题研究经验交流,努力探索提高《幸福课程》落实有效性的策略,鼓励教师在有效性策略的指导下大胆创新和实践。

(三)2013年1月至6月,课题研究总结阶段。

这一阶段将对本课题研究进行有效性的分析和反思性评价,形成系列研究成果。

1、进一步梳理第一、二阶段研究的问题、困惑和不足,参加专题培训活动,接受针对性指导;

2、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课题研究实践活动总结;

3、组织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并申请鉴定;

4、总结推广成果;

5、把课题研究资料编辑成册,并规范进行档案建设。

六、课题研究成果

我校课题组教师紧扣课题研究方案,经过这一年多的实验与探索,完成了预期的阶段实验任务,积累了一些研究成果,现予以反思和总结,以促进该课题不断向纵深发展。

全员育人导师制,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入手,利用心理暗示效应,达到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班级积极团结向上;校园安全和谐文明;教师素质提高和教师专业水平提高。主题活动课能把单纯的班主任说教,变为全员参与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把班会的时效性和连贯性有机结合起来,变班会由班主任主宰为学生主动参与,变班会的问题批评为正面激励来消除问题。实验效果明显。

1、校园文化浓厚,教室窗明几净。

校园卫生学生能自觉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校园内基本杜绝了乱丢乱扔垃圾的现象,卫生天天保持良好,营造了一个井然有序干净的学习环境。

2、学生明理守信,言行规范。

全员育人导师制能把师生之间的距离缩短,学生尊敬老师,热爱学校的多了,顶撞老师,违纪的同学少了。处处会听到老师好、校长好、同学好的亲切问候,不文明的声音在校园内绝迹了。课间操口号响亮、富有朝气,引来周边兄弟学校来校观摩、指导工作。

3、学习秩序井然,学习风气日趋浓厚。

现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大,信心充足,目标明确,干劲十足,课堂效率提高了。读书学习蔚然成风,精神状态旧貌换新颜,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求的风气正在日益形成。

4、家长喜看学生变化。

家长到校或打来电话反映,孩子在思想方面有很大的改变,尊敬家长,懂礼貌了,在家努力学习,懂得礼让他人,主动替家长干活等等,家长对孩子的变化感到满意。家长会时一位家长这样说:‚孩子比以前改变了很多,自己的事自己做了,饭菜也不挑剔了,经常与我们沟通,学习有了信心,感谢学校教育的好。‛家委会上,一位家委会代表这样说:‛把孩子送到信城街道中心小学,家长放心!。‛

5、育人理念得到提升,工作方法贴近学生。

学校把全员育人导师制作为课题实施,立足学校实际,立足学生实际,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提高了班主任和导师的育人艺术,提高了育人素质。教师实现了从关注学生学习成绩到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转变;实现了从学生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转变;实现了从面向少数到面向全体的转变;实现了从成就学生到解放教师的转变。

6、学校方法得当,措施到位,育人质量不断提升的同时,产生了许多课题成果: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班级管理亮点视频研究;感动校园十佳人物研究;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导师分配(师生派对师生组合研究);全员育人导师制导师评价机制研究;选课走班制下家委会励志教育活动的研究;全员育人导师制中导师工作内容研究;在全员育人导师制中,社区教育导师的工作积极性研究;少先队队干部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研究;学校文化特色创建的研究;德育生活化、主题化、系列化以及系统性的研究等等;还有许多成果在研究中。

七、存在的问题

(一)离家远的学生谈心辅导时间少

我校处在县城驻地,但学生主体是农村孩子,有的学生家离学校很远,需要坐班车上下学。这就关系到学生的在校时间有限,教师要找学生谈心辅导只能在课间,课间时间短,往往谈话进行到一半就要结束,学生接受效果不是很好。

(二)留守儿童难辅导

农村留守儿童,大多跟着老人,老人教育孩子的溺爱方式,使得家校教育不能形成统一的思想。这造成导师与学生和家长沟通的困难。

八、研究反思及今后的工作思路和努力方向

课题研究中,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实验过程中也有许许多多需要继续探索的地方,因此,课题组提出如下工作思路和努力方向:

1、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适应教育实验的需要,我们将继续加强科研能力的修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鼓励教师努力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并将创造更有利的条件,让教师外出学习、参观、研讨,开阔眼界,学习先进,促进群体水平的提高,使课题实验更有利地开展。

2、探索实验中的问题,及时调整实验方案。

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要及时纠正、解决;实验中将会遇到的问题,我们将及时发现、探讨,及时做出调整,使课题实验扎扎实实地进行下去。

张校长说:每一位教师不能满足于当一个教书匠,应该担负起教书育人的旗臶,扎扎实实推进育人教育,在践行中找到自己的育人特色,努力做学生喜欢和爱戴的导师。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努力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育实践,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自我的成功教育,学生自身蕴藏着的无限创造潜能就会尽情地释放,我们的教师就会成为更受欢迎的导师,我们的课题实验效果将更为充分地体现出来!我们的学校发展必将出现更大的飞跃!

8.全员育人导师阶段性小结 篇八

灵山卫中心小学

“一个孩子在充满宽容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有耐心;一个孩子在充满鼓励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自信;一个孩子在充满赞美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赏识他人;一个孩子在充满认同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爱惜自己„„”这是美国教育部规定的中小学教师必读书目《人这样成长》中的一段话。从中我们得到启示:教师应成为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灵山卫中心小学“全员育人导师制”以其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和全新的育人管理模式有效的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符合教育改革的潮流。同时,“全员育人导师制”作为一种新事物,仍需进一步的加强科学论证和实践探索。下面就本人全员育人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全员育人导师制”注重教育教学管理的理念转变,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教育教学管理实践,突出师生平等地位、全面发展和有效互动的理念,通过有效的制度建设促进教师成长、学生全面发展和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

1、增强了教师的“育人”意识,提升了教师队伍素质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实施者,是教育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以单一的传授科学知识为教学目标,在教学方法上以说教为主,忽略对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关注与培养。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垂直的单向管理,师生之间平等地位和互动关系缺失,“育人”意识薄弱。经过学校“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实施,本人的教育教学理念明显改变,在学生管理中注重与学生谈心、及时交流、沟通,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情况,针对性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育人责任感得到明显增强。

2、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特别是促进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导师制”以一种“全人”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提倡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业进步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培养,使生成长为一个自尊、自信、宽容的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校自实施导师制以来,通过教师、学生、家长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得到家长的普遍认同。

3、增进了家校联系

美国学者科尔曼在其报告《教育机会均等》一文中最先提出:学校教育只是影响学生成绩的一个很小的因素,学生的家庭背景等更多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成绩。这一方面引起了我们对学校教育的质疑,另一方面也启示我们的学校教育不能走“象牙塔”的道路,需要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全方面的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并施之个性化的教育。“导师制”就此做了实践性的探索。在学校的《学生成长导师工作手册》中规定了导师的工作职责、导师工作的常规制度。

4、教师教育方法得到改进,师生关系明显改善

我在开展工作中,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思想品德教育、心理辅导、生活辅导和学习方法相结合的原则。(2)尊重、理解、热情期望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3)目标引导、正面教育、协调影响、坚持不懈的原则。我采取的工作方法主要有:

(1)“身教”育人、人格熏陶。在育人活动中我重视自身的人格修养,注重身教,以自己的模范人格为学生树起前进的目标,以自身的人格魅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人格的塑造。(2)交流谈话、心理相容。我通过经常性地与学生谈话,以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走进学生的心田,建立心理上的认同,达到心理相容,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根据自己的特点与学生的特点运用有特色的交流方式,如可以有意识地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操作技巧运用到导师制工作中,运用行为科学的可操作性的技术来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

(3)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创造条件,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认识的能力,激发学生自我调节的内部动机,通过学生对自己心理和行为上积极主动的自我调节,达到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目的。

通过教育教学方法的改变,师生的平等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教师和学生之间亦师亦友,在平等中实现及时的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彻底转变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

5、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综合素质提高,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9.全员育人导师制记录 篇九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四项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实施意见”的总体要求,坚持全人教育的办学理念,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特长,努力提升育人水平,提高育人质量,做到思想上引导,学业上辅导,心理上疏导生活上指导,成长上引导,全力打造“全员育人导师制和学习共同体”的助推机制,培养明德、志远、全面发展的学生。

二、工作目标

1、落实导师制,建立学习共同体,形成“让学生人人有倾诉的老师、让老师人人有牵挂的学生”,打造“全员育人导师制和学习共同体”的助推机制。

2、发挥教师的特长,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让学生感受关爱和健康、幸福的成长。

3、以教育教学为载体,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充分尊重、理解学生,使每位学生在心理、学习、生活上都有引路人,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4、提升教师的全员育人、育全人的理念,增强教师的事业心、责任心、使命感,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促进教师的全面提升,实现全员育人的可持续发展。

5、调动教师全员育人的积极性,形成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育全人的长效机制。

三、工作原则

1、全员性原则。一是学校所有教职工都是育人者,建立全员育人的导师体系,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二是全员育人的导师体系要覆盖全体教师和学生,使每一位教师都能从活动中体会到工作的崇高和来自学生的信任,每一位学生都能从活动中感受到成长的关爱和教师的无私。

2、全面性原则。每一位导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思想的引领者、心理的倾诉者、生活的帮扶者、成长的陪伴着,让每一位学生“人生前程有人指,求学途中有人带,生活困难有人帮,成长路上有人爱”,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全面发展和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3、全程性原则。导师在全面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协商确定符合学生实际的长远目标、阶段目标,制定详实的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全程引导、辅导、疏导、指导,关注学生的每一个细节,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4、差异性原则。导师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道德水平及认知基础,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因人施导,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跟踪管理。导师要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差异,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四、工作实施

建立工作机制,强化实施过程监控与管理,注重工作的成效与评价。

1、组织领导。学校成立全员育人导师制度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员育人导师制度工作的领导、实施、评价工作。组 长:邵德常 副组长:赵斌 刘翠平

成 员:玄胜强 朱艳辉 赵兴振 朱明明 全体班主任

2、宣传发动。分别以学校、中层、班级召开教师会,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文件及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的理论知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确保对全员育人导师制度认识到位、分工到位、责任到位、管理到位、落实到位、评价到位。全体教师要充分认识全员育人导师制度对学校科学管理、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成功感及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真正实现“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让学生有倾诉的老师,让老师有牵挂的学生”。

3、实施过程。(1)成立以全校干部、教师为成员的导师组,并向学生公布。(2)实行以班主任为核心的任课教师导师制,班主任任班级导师组组长,召开“全员育人导师制度”班级主题班会,参加人员为全班学生和本班全体导师,让学生充分了解“全员育人导师制度”的意义、原则和择师办法及导师的专业特长、教育风格、兴趣爱好等详细情况,供学生选择时参考。(3)以志愿的原则学生填写申请表,自主选择1—2名教师做自己的导师,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申请和自身特长,选择适量的受导学生,班主任负责调剂余缺,重点考虑家庭生活有困难、行为有偏差、心理有障碍、学习有困难、家庭教育环境不良等特殊学生群体,同时兼顾品学兼优学生。师生在1—3周的互相适应期内可根据双方意愿进行“微调”,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导师,调整结束后,正式确立导师关系。(4)导师要全面了解受导学生的家庭、心理、身体、习惯、学习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及每一位受导学生的成长规划,使学生在成长路上有目标,成才路上有导向。(5)导师要建立健全受导学生的成长档案及各类记录、表格,做好材料收集、数据处理,找到工作开展的重点、难点。(6)导师要采取导师会、个别谈话、家访等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帮助学生搞好学习过程的设计、人生志向规划、心理健康辅导等各项工作,为学生的成长、成才铺平道路。(7)以班主任为组长的导师组要每月召开一次导师会,互通情况,中层单位要抓好全员导师制的落实和督查,及时总结工作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协助班主任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学校要每学月组织一次中层单位间的经验交流,推广典型经验,每学期召开一次全体教师会,树立典型,改进不足,完善机制。(8)结合个人在具体工作中的做法,对比优秀导师的经验和做法,形成学期末的工作总结,调整工作计划、目标、重难点,完善工作方式,形成科学、合理、有效的下学期的工作方案。

4、工作评价。对导师的育人成效以注重实效为核心,凸显评价的过程性。评价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量化

(1)全员育人导师制度工作小组组长(班主任)每星期检查小组内导师的工作记录和观察、询问受导学生的表现、感受,完成每周对对本小组导师的量化评价。(2)中层单位领导每学月对本单位导师的工作过程性材料普查量化,同时进行学生、家长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成长变化,汇总结果对导师进行量化考评。

(3)学校领导小组每学期分期中期末两次进行家长、学生问卷调查,普查导师的材料,听取导师个人的工作总结,对导师进行学校量化评价。

(4)学期末学校汇总导师小组组长、中层单位领导、学校领导的量化评价结果,按30%、30%、40%的权重计算导师个人的学期考评成绩,作为评优树先的依据。

伏山镇苏楼明德小学 2013、12、05

伏山镇苏楼明德小学

上一篇:简单咨询服务合同下一篇:论唯物史观的价值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