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课听后感

2024-08-11

初中化学实验课听后感(精选18篇)

1.初中化学实验课听后感 篇一

因为自己的绘画能力实在薄弱,所以一向敬佩那些能画画的人,包括佩服我们的美术老师。今天有幸听了向怀老师的课,与以往自己曾经接受过的美术教育相比较,激发了很多的思想碰撞,产生了很多问题,对这门课程也有了更多的认识。按耐不住要用文字表达的欲望,以一个门外汉的角色,姑且抛砖引玉,也希望有“拍砖”的,让我得到更多的指导与收获。

向老师今天的授课内容是《图形 联想 创意》,是准备参加市美术课堂教学大赛片区赛的一节课。课堂的组织形式就与一般课不一样,学生们分7个小组绕着桌子围成圈就坐,方便合作与交流,只是学生的兴奋点也容易被激发起来了,4班学生的课前准备真的非常热闹。

第一个教学活动就是3分钟内,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绘画连连看”,在一张印有相同图形的纸上,从组长开始,每人只能画三笔,全部人都画过后,希望能展示出一幅成形的作品来。学生的参与热情非常高涨,3分钟内,老师的一些注意事项补充已经没办法盖住孩子们的声音了。

随后,概念学习、欣赏与探索、表达与创作等教学环节逐一落实。尤其在欣赏了名家名作,分析了正形、负形,领悟了“异中求同”与“同中求异”的设计思想以后,孩子们每个人都按照老师提供的固定图形,开始了本节课的重头戏——15分钟的表达与创作。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还很贴心的播放了轻音乐,又马不停蹄的穿梭在各个小组直接,进行及时的辅导。

15分钟以后,张老师选了好几幅学生即兴创作的作品在实物投影仪的帮助下,请画的作者与其他同学进行了分享:

一、采用了“异中求同”还是“同中求异”的设计思想?

二、这幅画表达了什么?

三、与本单元主题“绿色的梦”的关系?我一边欣赏学生的作品,一边听着作者的分析,不用自主地就强化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由此可见,本节授课是教学目标清晰、所实施的教学行为是服务于教学目标的,教师的课堂设计是合理的。

课后,我搜索并快速浏览了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力图继续通过这四条课程基本理念来理解一节有效的美术课,希望对学校的美术课堂建设带来更多的思考与收获:

①面向全体学生

②激发学习兴趣

③关注文化与生活

④注重创新精神

我在听课之余也有一些的问题,例如怎样的美术课堂更适于创作?初中美术课堂,学生创作过程中配乐的目的是什么?美术的相关概念,学生该掌握到什么程度?教师的创作指导要如何把握“度”?学生已经开始创作了,老师面向全体学生的提醒是否有效?是否会影响他们的构图与联想……

祝向怀老师的参赛成功!

附: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凸显视觉性、具有实践性、追求人文性、强调愉悦性。

2.初中化学实验课听后感 篇二

一、初中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现状

近年来,初中化学实验课教学已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大多是在教学策略、教法优化、学法指导等方面提出的应对策略。就目前来看,国内部分地区都积极响应了教育部对初中化学实验课程改革的号召,制定并实施了一些相应的改革策略。但我国地域辽阔,各个省份经济和教育发展水平不同,即使在同一省份和地区,乡镇中心校和省市重点校,在化学实验教学水平方面也有很大差距。总体上来看,经济较为发达区域的化学实验教学资源较为齐备,教学方式和方法较为先进,教学效果相对较好。反之,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化学实验条件欠缺,大多数基本的实验操作教学无法保证,教学效果更是无从谈起。

除了这些由经济发展带来的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差异的客观因素外,教师教学方式的差异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制约性、学校相关管理制度的合理性、社会需求和家庭支持等方面也是造成目前我国化学实验教学发展缓慢的原因。初中阶段的化学课程被安排在义务教育阶段九年级课程中,学生经过两年的数学、物理等理科课程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尚未形成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课在课程中占有较大比重。化学实验涉及大量的实验器材、药品、元素符号、反应方程式等,概念、术语繁多且零碎,对于刚接触化学学科的初中生来说,学习较为吃力,而学生往往对较为直观的化学实验有着浓厚兴趣。与2002年人教版义务教育九年级化学教材相比,最新人教版教材的巨大改变体现在课程导入、实验课时比重增多、探究性实验占主导地位等方面。反观许多教师,多多少少都存在教学模式陈旧、教学目标不明确、教材内容理解不到位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学校方面,校领导不重视实验课会导致实验课时分配不足、实验器材和药品不齐备、选拔教师不看重其实验教学技能,这些因素从客观上影响着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

因此,要加强初中化学实验课程改革,学校应引进优质师资,增加硬件投入;教师应深化实验认识,提高教学水平;学生应加强自主学习意识,端正学习态度;家长应重视学生实验技能培养,全力配合学校和教师,共同培养学生。从上述诸多因素中可见,化学教师的实验课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二、初中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设计与实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个人素养的高低、教学方法是否科学、教学手段是否先进、课程设计是否合理、对新教材理解是否到位等方面都会对学生的学习绩效产生影响。因此,通过选取实验班和对比班,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改进策略进行论证实验,从而考察教师这两方面的改变是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是否能优化初中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1.调查对象

本次论证实验采用了观察法、文献法和访谈法,对信阳市第七中学2013级初三学生进行了调查,从中选取两个班级作为实验班,每个班级人数分别是36人和34人,共计70人;同年级其他两个班级作为对比班,每个班级人数分别是33人和35人,共计68人。

2.实施过程

首先,多次召集两个班的三位化学教师和实验课指导教师一起参加化学课堂教学改进会议,就目前初三学生的化学学习现状和化学实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交流心得体会。其次,请一名从事化学教育工作的专家给教师解读《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并在充分旁听教师上课、查阅教师教案的基础上给出具体的改进策略。

教学手段方面:由于化学学科涉及的概念、术语较多,知识点较为零碎,学生对直观的化学实验反应现象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展示图片、视频,将教材中的知识更直观化、形象化地展现出来,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易于学生获取知识。

课堂教学设计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导入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最大化发挥;教学三维目标要明确,不能只注重理论,而忽视了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教学整体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问方式为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小结要主次分明,突出重点,强化记忆;课后作业要难易结合,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

3.调查结果分析

初三学生月考次数较多,应将实验班的化学成绩与对比班进行对比。本次调查实验时间为第五次月考和第六次月考之间,因此可选取这两次月考的成绩作对比。每一次月考,实验班和对比班均采用同一试卷,由同一阅卷小组进行阅卷,满分为50分。经收集数据制作成图后,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实验班和对比班两次月考的平均成绩都有一定提升,但实验班平均成绩提升了9.41%,而对比班的两次月考平均成绩提高了0.49%,变化不大。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两次考试试卷的难度无法保证完全一致;二是师生的各种不可抗拒因素。

通过对教学手段和教学设计改进策略的论证实验,结果表明该策略符合河南省信阳市第七中学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能够有效提高该校学生的化学成绩。

优化初中化学实验课堂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合理规划教学过程,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助于学生获取化学知识。学生成绩的提高是一个长期过程,虽然调查研究时间不长,但对化学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良和学生学习化学知识习惯的改进提供了参考。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提高了化学实验技能,为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贺燕.初中化学实验课堂教学策略[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3(10).

[2]周海玲.初中化学实验课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4(81).

[3]郑国建.论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策略[J].科学教育,2006(7).

3.初中化学实验课教学浅析 篇三

【关键词】 初中化学;实验课;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1

新课标指出,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正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学习获得新知识,验证巩固原有知识,更加重要的是它还能让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实验的这种作用是其它教育无法替代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如何选好实验,用好实验,做好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应是化学教师教学研究的课题。

1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化学教师们认识上的问题

1.1.1缺乏对化学实验的重视

在很大一部分化学教师的观念中,化学实验在整个初中化学教学中仅仅是一种辅助性的地位。在以前大部分中考的实验题目中,往往对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缺乏考核。有的教师在实验教学活动中,仅仅是对照着课本将课本内容原封不动地灌输给学生,有的认为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是次要的。这样严重阻碍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失去了实验教学的意义。

1.1.2只重结果忽视过程

这是在所有科目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通病。教师片面地认为重要的是学生最后从教学活动中学到了理论知识和规律。在化学实验的教学中,教师们往往只是纸上谈兵,他们认为既然是必然符合课本和教学内容的实验现象,就让学生简单理解和记忆理论知识。

1.1.3实验完全沦为形式化

部分化学教师虽然对初中的化学实验给予了足够重视,但是往往由于课程安排紧、考试绩效的压力大等原因,产生毛躁心理,上实验课仅仅是为了完成必要的教学任务,对化学实验课中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好奇显得不负责。这种对学生不负责任的态度往往使得化学实验完全沦为形式化,达不到其应有的教学效果。

1.2教学模式陈旧僵化

大部分初中实验教学往往只是实验前由教师对实验的目的和过程进行详细讲解,然后将实验进行验证性地演示,最后结合相关知识进行实验总结。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和验证书本知识,实验所起到的作用充其量只是验证了学生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即使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实际上也只是对教材和教师所演示实验的模仿和重复,用什么实验材料,先用什么,后用什么,用多少,预计会产生什么现象,都已经预先被规定死了,学生很少有机会冷静思考其他问题,从而束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严重制约了学生发展的空间。这种实验的结果只会是学生对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的死记硬背。假如这种化学实验的教学模式被长期运用,只会扼杀学生对化学这门课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到整个化学教学的教学质量。

2 化学实验课教学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

2.1转变教育思想,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

《新课标》明确指出了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传统的实验教学强调讲清原理,演示好实验,尽管也注意学生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但训练的重点也是放在学生能否看清实验现象,能否明白实验原理,实验的难点在何处等等。站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高度看,化学实验教学的重点不应只是传授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训练和培养,既要强调实验在训练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方面的功能和作用,更要强调实验在培养学生动脑、启迪思维、开发潜能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这也是化学实验教学所要达到的更高目标。

2.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性学习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教师要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为达到启迪思维、开发潜能的作用,在实验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每个教学环节都要留有余地。能由学生动手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要包办代替,让学生亲自实验并解答;能由学生分析思考得出的结论教师就要不急于下结论,尽可能多地留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时间。可以让学生独立地进行实验准备,自拟实验步骤,搞清实验原理;独立操作实验仪器,完成实验观察任务;独立处理实验数据;独立分析、推证实验结果;独立想办法解决实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这一过程,就是要让学生不停地动手、动脑,以此激活他们的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和创造性,全面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3改演示实验为协同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师的演示实验往往因为可见度不够而影响了教学效果,使看不清楚的学生失去了兴趣和热情。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增强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意识,适应《新课标》实施合作学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应最大限度地将教师单独操作的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共同参与操作的协同实验,或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合作共同完成,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2.4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传统实验教学中,学生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实验,而验证性实验只能单纯地限于模仿、重复教师演示过的实验,缺乏一定的难度,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会挫伤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知识的积极性,阻碍学生亲自探求未知奥秘的行为,造成学生实验时不认真操作,不认真观察现象,不能发现问题,学习不到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获取转变为主动探究。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能突出实验的创造性,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学会研究与探索的方法。

2.5积极开展课外和家庭小实验,培养学生勇于超越的创新精神

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不仅仅是停留在课堂上。化学课外活动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超越的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多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发动和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和家庭小实验,让学生自己发现和寻找身边的化学,使其成为自己实验的研究内容,动手、动脑,长知识、长能力。学校可以创造条件全面开放实验室,使学生随时随地能进行各种实验。特别是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鼓励他们敢于提出新的问题,并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操作一些小实验,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解决这些问题,同时还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在学习中的一些疑问,以此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个性特长,使他们养成用实验来探究未知、大胆质疑、勇于超越的创新精神

3 结束语

在化学的实验教学中,只要我们教师怀着强烈的责任感,注意探索教学规律,启迪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教育氛围,便能为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创造力、探究能力的全面提高创造有利的条件,从而使知识与能力同步增长,把素质教育落在实处。

参考文献:

[1]韦志坚,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果初探,基础教育研究,2014.

[2]《教学交流》,广西,《广西教育》,2008.

4.讲座听后感 篇四

在三月三十一日,“零距离”倾听了北京巨思特教育集团首席培训师,企业中高层管理干部培训专家,北京企业管理研修学院院长李强、副院长房伟老师给我们讲述“赢在职场”、“感恩企业”为题的精彩讲座,两位老师的演讲使我们受益匪浅,对于我们来说是莫大的幸运和满足。房伟老师讲到一个恒等公式是给我们的第一个“财富”,使我对今后的工作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记得房伟老师在演讲中讲到一句:“现在舍得流汗水,将来的你泪水流的肯定会少。假如你不舍得流汗水,明天的你一定会流泪水。”使我深刻的认识到工作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提高自我的过程,因为你不可能改变风的方向,但我们可以改变帆的方向;你不可能改变昨天,但我们可以改变明天;你不可能控制别人,但是我们可以把握自己;你不可能改变环境,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所以,如果我们不能在工作中完善自我,则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不能为公司提供更好的服务,你也得不到成长的机会。我们应始终抱着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去对待我们的工作,把工作做得更好,才能体现你生命的价值。当你做好了本质工作的同时去发现新问题,才能使你的生命升值,让你更懂得工作是为自己,才真能懂得工作是多么的快乐,生命是多么的有意义。

一个身在职场的员工来说,未来的成功与失败区别在于是否在改变你现有的行为模式和端正对待工作的态度,忠于公司,用心工作,实现

自我!认识到自己在所从事的工作的意义所在。所谓,“心态决定一切”。在李强老师演讲中讲到拿破仑的一句格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应用在工作中我们会更加深刻的明白这句话的涵义。要想在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上做出一番成绩,必须做到能为自己工作,不懒惰,不抱怨,不消极,不怀疑,不马虎,不投机取巧,才能获得很好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李强老师演讲中那段《母亲》的故事中,不但体现出最伟大的母爱!而且还生动的应用到日常的学习工作中,整个故事不但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而且还催人泪下的感染力,想想现已年迈的父母他们为了我们含辛茹苦,无怨无悔,我们为他们又做过些什么?对于现在工作,你是否总在抱怨,总是不满,会疲倦,会迷惘?你是否意识到正是企业给了我们梦想起飞的舞台,使我们成长、成功?带着种种的疑问,我充分的悟出感恩是我们前行的最大动力:懂得感恩父母,才会有不断奋斗的动力;懂得感恩企业,才会以最佳的心态去面对职场中的压力和挑战。

学会感恩,学会对一切抱有感恩的心,带着爱心去工作、去生活。正如李强老师所讲: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行为渐成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制度越严格越规范,你才能懂得越多,才能学到更多。

经过一天的听讲两位老师的点播使我感觉豁然开朗,曾记得牛顿说过自己看的远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同样作为一名员工,在成长历程中向其他优秀同行学习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今后我们应不断学习,在学习中善于总结,领悟老师讲到:1今天工作虽辛苦,如果没了工作,更辛苦。2站在你面前的人人为我师。3天下没有不孝的儿女,只有无能的子女。4一个人不在于他的学历,而在于他后天的学习能力。

总之,媖洁公司举办这次讲座体现企业很有高度、很有广度、很有深度,这“三度”不但让我们看见现有得价值规律,而且看见未来更大隐形的发展前景。只要我们大家在工作中一起克服困难,人人做到我为媖洁而努力,这样工作的节奏就会加快,制定的目标就会更快实现,我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福建媖洁日用品有限公司将会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强大的品牌公司!

5.《法制讲座》听后感 篇五

——《法制讲座》听后感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法律意识,使我们的校园更加平安,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穆棱市第二中学于2018年4月11日组织了一次法制讲座。讲述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心理以及案件等。生动的讲述,错综复杂的案例不禁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作为高中生,正处在青春年华,犹如刚刚升起的太阳。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十分宝贵的,不应做违法违纪的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可能重头再来。因此,应珍惜时间,不能在低俗的事物上耗费精力,更不应该为追求低级趣味而在监狱里虚度光阴。

毒品是一种会置人于死地的物品,常见的毒品有鸦片、海洛因、大麻、冰毒等。吸入它会使人走火入魔,无法自拔。毒品更会让人失去理智,人格扭曲,变得贪婪堕落,给社会带来许多不安定的因素;让和谐的社会蒙上了一层灰色的阴影;让成千上万个家庭支离破碎。毒品威胁社会稳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危害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让我们增强识毒、防毒和拒毒意识,积极参与拒毒的行动中来。网络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也在某些方面对我们造成了危害。网络的重要功能是方便我们查找资料、学到更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也可以使我们在学习之余得到休闲和放松。不能沉迷网络游戏,它只会让我们浪费时间,虚度大好年华。

作为高中生的我们要学会明辨是非,学会抵制不良诱惑,做到守法的同时还应该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作为现代公民,成长在新社会,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是我们应该做到的,是我们应尽的义务与责任。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提高法制观念,共建和谐校园。

穆棱市第二中学 张淑丽

6.党课听后感 篇六

在党课学习中我收获到了很多东西。这次讲课的各位老师对党的精辟解析,独到的见解和大量的旁征博引,让我在无比叹服的同时深受鼓舞和教育。感觉自己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学到了很多新观点、新思路和新方法,进一步提高了理论水平,增强了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党性,使我对党组织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使我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坚定了我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信念。

这次党课不仅是对自己思想上一次洗礼,而且也是对思想上的一次“充电”和行动上的一次“加油”。通过党课不断的学习,我由衷的感觉到自己不仅思想上有了很大进步,而且行动上也有了很大改变。

此次党课培训,让我明白从一个普通的工作者,成长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这是一个质的飞跃。它意味着党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希望。我在组织上入党后,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加强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在思想上真正入党。因为我知道一个人在组织上入党一生可能只有一次,但要真正在思想上入党却是一生一世的事。

首先,我觉得正确的入党动机,是高素质党员的必备条件,是党员队伍纯洁性的保证,也是确保党员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能够贯彻党“一切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保障。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入党动机往往是个不相同的,而且有很多都是存有私心的错误动机。课上,老师为我们列举并讲解了一系列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的入党动机,在听完课后,我对自身的入党动机也做了一个思考。我怀疑自己身上是否存在那些不正确的动机,比如说盲从型、成才型等,我认为自己当初也有一种随大流的盲从倾向,我的思想觉悟还没有上升到“要为实现自身目标而奋斗终身”的境界。一个好的党员,首先就要有奉献精神,只有奉献自己,才能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其次,要加强党性修养,要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来思考问题。要阅读马列原著,毛泽东选集和邓小平理论,培养自己的党员修养。今天的社会是一个变化的社会,我们身边的人、事、物都会不时地发生变化,但是真理是不变的,党员要学会以不变应万变。平时注意党性修养的培养,才能抵挡住不良诱惑的影响,适应复杂的社会。我们应该从自身抓起,从小事做起,对学习刻苦努力,对工作有创新精神,注重思想上的学习,全心全意地为他人服务,敢于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在不断地学习中完善自我。作为一个入党积极分子,不仅要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同时,要用先进性来带动并作为开展工作的基础。

7.刍议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篇七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仍存在的问题

1. 大多数教师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不够重视。

很多教师认为初中生课业压力比较大, 化学又需要教师和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所以教师会尽量减少学生化学实验时间, 或是改成教师演示实验甚至让学生背实验, 既省时又省力。有些学校虽然开设了化学实验课, 但是教师对于化学实验基本上是实行放任式教学, 学生在松懈的教学环境下, 把化学实验课当成了选修课, 长此以往, 忽视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事实上很多学校是不开化学实验课的, 根本没有配备相应的实验室和实验员, 一些学校虽然配备了化学实验设备, 但是基本上不对外开放, 实验室只是一种摆设。化学教师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 初中化学教师普遍上都会存在一种错误的意识, 中考不考实验操作, 还不如把时间用在理论教学上, 让学生死记硬背化学实验现象和结论, 直接导致了学生只知道理论上的学习, 并不能真正的理解实验的原理和本质。

2.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缺乏对学生的探究性培养。

多数教师担心学生在实验时受到伤害, 通常将最佳的实验方案提供给学生, 而且在实验时会将实验步骤一遍遍陈述的清清楚楚, 学生在实验时必须要严格按照教师的要求。同时, 初中化学教师忽视了化学选修实验, 选修实验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在学习了相关的化学知识之后, 结合自身的学习特点和对化学的理解对化学实验有所创新, 然而初中化学教师在讲课时直接将选修实验剔出了化学教学目标, 学生不能亲自动手实验, 阻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从而失去了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机会。

3. 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充当看热闹的角色。

初中生对于化学实验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好奇心, 对于实验中的燃烧、发热、颜色、沉淀等化学现象兴奋不已, 在实验中充当了一个旁观者的角色, 实验结束后, 教师都会要求学生写实验报告, 当问及实验现象和实验原理时, 学生往往茫然失措, 不知该如何回答, 造成如此后果的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 不能够从化学的角度来看待化学试验, 描述化学现象并且解释现象产生的原因, 他们只是觉得实验现象很有趣, 仅仅被实验的表象所吸引。这样的实验只能说是走了一个过场, 学生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收获。

4. 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进行实验演示。

近几年, 多媒体技术已经在教育领域快速发展, 多媒体的应用在给课堂教学注入新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端。特别是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上, 教师为了少做或不做实验, 就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来观看模拟演示, 放弃了让学生自己动手作实验的直观教学方法, 忽视实物和实际操作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二、解决现阶段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为了解决现阶段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工作者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增加教育投入。

学校要想改变教师重理论、轻实验的教学观点, 就要从根本上下手。首先, 学校要为化学教学配备先进的实验仪器和实验人员, 使教师认识到学校对化学实验的看重程度, 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其次, 提高教师的待遇, 自然而然会提高教学的教学热情和责任心, 保证化学实验教学任务圆满顺利的完成。

2. 进一步优化实验设计。

教师应该摆脱以教师为教学中心的传统教学思想, 把实验设计的权利交给学生。初中化学教师普遍认为初中生刚接触化学, 不管是在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还是在实验操作技巧上都不能做到精准无误的应用, 其实, 初中化学实验只是为了让学生对化学有一个最直观的感受, 能掌握基础的操作方法, 并能理解化学试验原理和描述化学实验现象, 学生不需要一定要以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化学试验。因此, 教师要将实验设计的权利归还给学生, 放手让学生做, 亲自琢磨、设计、创新, 教师只在其中担当引导学生的角色, 并且在适时情况下保证学生的安全。只有学生掌握了实验的自主权, 才能真正的将自己放在学习中的主人公位置, 从而端正化学学习态度, 提高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实验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走出课堂的机会, 让学生走进企业, 参观企业的现场生产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化学方面的技能竞赛, 从实际生活中发现化学的应用和重要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了化学现象后就可以自己动手设计实验, 实验仪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比如, 从废旧电池中提取芯片;从石头中提取碳酸钙;废旧的圆珠笔芯清洗后可以作为导气管等等。如果学生能够从生活中发现化学的应用并且从日常生活中搜集化学仪器, 通过在课堂上的学习和课外知识的收集亲自动手做实验,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养成动手操作的习惯, 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

三、总结

教师应该秉承上文中提到的建议, 从最简单的实验开始, 放手让学生去做, 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动手动脑的习惯, 在实验的同时锻炼独立自主、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

摘要:《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 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 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从化学课标要求中可以看出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现阶段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 并结合化学实验的学科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从而起到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设计,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上册) .上海教育出版, 2006 (6) :103—106

[2]李剑波.化学问题解决的过程性探讨.化学教学, 2005 (1-2) :44—46

8.浅谈初中化学实验课优化对策 篇八

一、初中化学实验的重要作用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以趣味实验开头,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增强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催化剂。实验现象是千变万化的,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化学,可以用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来激发学生。

2.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好载体,在化学实验课上,做“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循善诱,适时点拨,逐步培养具体、全面、深入地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内在的规律,使学生的思维从表面到本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3.有助于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的作用

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学生形成化学概念,感知是第一要素,而化学实验就是通过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来形成感性认识的,通过直接作用于感官的真实实验,能有助于学生形成思维,加深对反映物质特性的化学概念的理解。

4.让学生了解实验对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通过教材,老师安排较多的演示实验,也安排一些可以动手进行的简单实验。演示实验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

二、初中化学实验课优化对策

1.精心设计课堂实验

在初中阶段,学生尚处于学习化学课的启蒙阶段,在这个时期,学生对化学课的特点、如何学好化学课等问题都缺乏认识,因此需要教师进行好的引导。化学实验课也不例外,教师精心设计课堂实验,加强实验演示,能够最大限度地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对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正确的实验概念和基本的实验技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演示实验设计的时候,教师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其一要对学生有启发作用,对突破重难点有帮助;其二是不要离学生的认知太远;其三要最大程度地让学生感受化学的奥妙。例如,演示“瓶吞鸡蛋”的实验时,在集满CO2的集气瓶中,注入NaOH溶液,迅速将一个煮熟去壳的鸡蛋放在瓶口,可看到鸡蛋会被逐渐“吞”进瓶内。演示“魔棒点灯”的实验时,在蒸发器中倒入少量的KMnO4,再滴几滴浓H2SO4,用玻璃棒搅拌后蘸取少量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被点着。这样既增添了课堂效果,又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2.创设学生动手参与实验的环境和条件

实验课有着很强的实践性,教师在课堂上的实验演示虽然能够发挥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但是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实验内容,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巩固所学知识,则必须让学生自己积极动手,参与实验之中。目前,我国很多中学的硬件设施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实验室、实验设备和实验器材已经初步具备,这为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实验提供了有效保证。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做的,就是为实验课创造好的契机和氛围。在学生实验课开始之前,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所做实验的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等等,让学生带着目的去做实验,不同的学生化学基础和动手能力有着较大差异,那么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在实验课程中有所收获,教师还必须对学生进行恰當的分组,让基础好的学生带领基础差的学生。此外在学生整个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也必须在实验室来回走动,注意观察学生的实验过程,并给予学生以必要的单独指导。

3.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实验室

初中化学虽是起始学科,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耳濡目染了许多物质变化、化学反应的例子和现象,化学科正是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熟悉事例人手,引导学生从学科的角度将日常生活事例上升为化学理论和技能,进而深人探究生活事例中的一些困惑和谜团,因此初学化学时,学生往往带有很浓的兴趣和很高的期望。教材中每个单元的起始内容也都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人手,通过实验对知识进行展现和延伸。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根据教材中的内容要求,积极创设学生动手参与实验的环境和条件,使学生在动手参与实验的基础上揭开生活事例中的一些谜团,并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上升为化学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有效地、牢固地掌握化学知识。同时,学生在动手参与实验的过程中也能发现新的问题,这也为化学知识的深人学习积累素材,埋下伏笔。

4.利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

虽然现在很多中学开展实验课的条件已经大大改善,但仍然有很多实验,在中学现有的条件下是无法进行的,有的实验因为缺乏安全性,也不适合开展,而且很多实验现象稍纵即逝,难以观察到重点的现象和详细变化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利润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就显得很有必要。通过截取实验的视频片断在多媒体平台上进行播放展示,从而弥补实验教学中的一些缺陷和不足。通过多媒体视频,稍瞬即逝的实验现象可利用多次播放观察、重点现象暂停定格等方式使现象清晰明了;对受课堂容量限制的实验,视频展播可截取须重点观察部分在短时间内播放也能观察到现象;对受安全及实验条件限制、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而无法实时实地观察的实验,视频播放都能轻松解决。在播放的过程中教师还能集中精力调控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的重点,有效提高课堂实验教学的效果。

建议条件较好的学校,应积极开展改进、创新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活动,创造条件让学生接触一些先进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努力提高实验条件和实验手段的现代化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祖浩.化学教师教学指导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9.听后感 篇九

新县福和希小 扶荣

2014年3月14-16日我有幸到郑州大学礼堂参加第三期“新课标”及当代名家教学艺术培训会,聆听了徐长青为团队的姜琨老师、叶鸿琳老师;以黄爱华为团队的戴霞老师、潘雪琪老师还有柏继明为团队的王丽娜老师、杨新荣老师的讲座和观摩课,他们所设计的学习情境,不仅绚丽多彩,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蕴含着一定的教育理念和人生哲理。他们满腔的激情,超人的智慧,娴熟的动作使我为之震撼,为之深省,下面谈谈我观摩这次培训的几点感触。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想和大家重点分享徐长青老师的课及报告,首先是徐老师教授的三年级数学“重复” 一课,是数学广角内容,渗透集合思想,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在教学中他设计了多种活动,如故事活动、游戏活动、悬疑活动、社会调查等,通过自我体验、合作交流、经验借鉴、肢体表现等多种方法,让每个学生都从不同角度对集合思想有了了解,并促使每个学生都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活动中。整节课上他把学生的心紧紧地抓在一起,让一节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动起来,并且也给学生进行了生动的思想教育。语言表达能的训练。还有他讲的五年级的一节《解决问题的策略》,本节课课堂气氛轻松、民主,孩子发言积极,在愉悦的活动中,掌握了解决问题的策略(退退退、进进进、回头看、找规律)孩子高兴,老师轻松。

徐老师讲完课后,给我们专题报告《简约在课堂》,数学简单,数学使一切科学变得简单”、“数学好玩,都来学数学”、“不要用我们的方式让孩子们去接近数学,而是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接近数学”。如果我们的数学教育走向简单,就不会因形式的复杂与繁琐而让学生远离学习。如果我们的教学好玩起来,就会有更多的孩子愿意走进数学世界,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 进行独特体验、个性认知。实现有效的数学教学就是走向简约教学。简约追求的是朴素灵动、反璞归真,以真实的呈现突出核心目标。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基于学生的知识与学习经验,围绕学生困惑之处,对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内容选择、活动细化、结构设计、媒体使用、方法指导等多方面进行简约化处理,以求数学教学内容和方法最大程度的整合优化,用简洁、明了、易于操作与交流的方式帮助学生在困惑之中生思启智,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取舍、筛选和提炼,学会有选择地放弃。简约是教学中的一种思考方法。数学课堂教学更多的是结论、思想与方法的传递,用最简单的方式、简练的语言、简明的活动,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本身就是一种教学思想与方法,追求多样化中最优化,追求表达陈述方式的简明化,都是数学学习思想与方法的延伸。简约应成为一种教与学的方式。从数学学科的本质特征来看,实施简约化的课堂是其学科本身的需要,因为数学学科的特点就是倡导简约的,公式、定理的简明,解题思路的简洁,符合书写的简单,语言叙述的简练,计算方法的简便,等等。

教学情境应真实、简洁,教学内容应简明、充实,教学过程应简化、厚实,教学方法应简朴,多样,教学评价应简明、真诚,教学语言要简练、深刻,教学媒体要简单、适用教学情境应真实、简洁。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情境应该建立在真实的学习起点上,只有真实才会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发生联系,激活个体认知。同时,简约教学还讲求教学情境的简洁明快,直奔主题,应避免因情境的复杂而为学生的学习带来障碍。情境的简约化过程,要求在教学中首先要考虑其与知识的相关性,及所包含内容的丰富性与深刻性,应避免毫无生机与挑战的情境。

徐老师说到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把“双基”改为“四基”也就是由原来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再增加两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基本的活动经验,把“双能”改为“四能”也就是由原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增加两项-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因为俗语说:看到的记忆不深,听到的容易忘记,只有亲身体验的才有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效果,所以增加数学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非常有必要,另外一个人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100个问题都重要,因为众多的发明家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徐老师还说到语言打动思考,课堂上要让学生说起来,乱中说真话,给孩子说话的机会,课堂上允许有学生说错,课堂因错而精彩,问号连接的课堂,自我思维是静态,说思路是动态,各抒己见是乱态。

10.《绿袖子》听后感 篇十

我思断肠,伊人不臧。

弃我远去,抑郁难当。我心相属,日久月长。与卿相依,地老天荒。绿袖招兮,我心欢朗。绿袖飘兮,我心痴狂。绿袖摇兮,我心流光。绿袖永兮,非我新娘。

这是由英国民谣绿袖子改编而成的中国诗经,初听此乐就被里面若有所思情深一缕的淡淡忧伤所吸引。我并不是一个文艺小女生,也不崇尚忧伤至上,可这首民谣里却又不全是在悲悯爱情,仿佛那丝情感恰到好处的喧泄,却没有丝毫的突兀。好吧,我突然想了解它了。

那是一个身着绿衣的女子,水袖盈盈明媚皓齿,那星辰灿烂只出其中,瞬间耀了皇帝的眼,从此宫中再无杂色。一眼万年的故事,只可惜天都不忍反对人仙之恋,世俗却无法容忍宫墙之隔。爱情自从开始就没有结束,因为自此一面再未遇见。

我也曾听过元若蓝的绿袖子,轻快明亮的调微调般若的词。

告别春天的绿袖子秋天开始,爱成飘落的叶子,我的左手有你许多未写完的字。回旋的绿袖子,音符还不休止绕成永远的戒指。我会记得曾经有你爱我一次,你送的鸢尾花早已经枯了,你教的那首歌我不再弹了。

我一直执著的纠结于最后一句,作为一个俗人,伯牙罢琴的情操我很敬佩,可我并不太能理解,虽说世间知音少但也不好总抱着弦断无人

听的心境吧。

伊人隔尘,渐疏渐响。

犹使我心,依恋痴狂。

欲求永年,此生归偿。

我自相许,舍身何妨。

我并不很会揣度音乐的内在更深层次的代表,但做为一个浮浅的人只理解表面的东西也不是那样的无法接受,也许这世界正因为简单而美丽。我在学着吉他,曾上网搜过绿袖子的吉他谱,然而它对于我这个新手而言还是显得有些难,不得不也就放弃了。

其实要说我喜欢音乐,但是关于像是外国民谣之类的歌曲我却很少去听,第一次听说这首曲子也是特别烂俗的剧情。是在一个青春偶像电视剧里听说的,有个美丽优雅无比的女生在弹这首歌,然后我就记住了。绿袖子,这首据说广为流传的悲伤的歌。

音乐鉴赏课上欣赏了众多的外国经典乐曲,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歌剧魅影》,他们每一次起唱都把我震撼的心灵都仿佛要溢出了。歌声完美地表达了他们的愤怒爱情彷徨害怕,只听歌声就仿佛看到了一场埋没多年的惊天爱恋。那绿袖子呢,夜深人静我细细的又听了几遍,闭上眼去想像那个画面,他身为君王,却爱上了一个平民女子。他一生都在追求,但却未得应允。他甚至令宫廷上下都身穿绿衣,好让他每天想着恋人,但直到他死去,他的恋人都一直没有到来。故事被还原,情节被染色,结局被风伤。

绿袖子,那是飞鸟掠过的爱情旋律。

欲求永年,此生归偿。回首欢爱,四顾茫茫。伊人隔尘,我亦无望。彼端箜篌,渐疏渐响。斥欢斥爱,绿袖无常。

绿袖去矣,付与流觞。

我燃心香,寄语上苍。

我心犹炽,不灭不伤。

伫立垅间,待伊归乡。

至此诗经已经结尾,爱情也告一段落。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故事也大有渔洲唱晚的势头。

我非音乐出身,除了情感我实在不知还能从何处鉴赏这首曲子。我问过身边一些听过绿袖子的人,问他们是什么感受,但大多没静下来心听因此言之不详不能通其意。我也登录了绿袖子的百度贴吧,寻求可以有独特感受的人,大多人说听到这个调就会莫名的悲伤,又是多半是因为爱情。这无疑是奠定了绿袖子在表达爱情时的经典。我们以骄傲的姿态笃定我们这一生所要承载的幸福,然后落拓嫣然而情深地看着你的眉眼,顺其自然地边走边爱。静候花开。这样的感觉宛若我邂逅了一个温情的午后,令人身心相宜,暖昧而自在。绿袖子给我的却恰是这样一种温暖的感觉。

11.对初中化学实验课的优化设计探究 篇十一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课  优化设计

一、初中化学实验课的优化设计原则

1.可行性原则

初中化学实验课的设计首先应确保实验的切实可行,并选择可以满足实验所需的实验仪器、设备、药品以及方法等要求的实验室,以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顺利展开提供保障。

2.科学性原则

初中化学实验应确保实验原理、方法、操作程序遵循化学原理以及科学实验研究方法的原则,这也是优化初中化学实验课的重要前提条件。

3.安全性原则

在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应严格确保化学实验的安全,杜绝一切实验安全事故的隐患。因此,教师应全面提升化学实验安全意识,在选择实验操作设备、方法或仪器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具有毒性的物品以及危险性的实验仪器或设备。除此之外,教师在实验教学时还应做到规范、正确、熟练的操作,这样方能充分保证化学实验的安全性。

4.简易性原则

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教师应尽量简化实验装置与实验流程。如若化学实验装置或流程太过复杂,不仅增加了操作的难度以及实验的失败率,还会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在确保实验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的简化实验装置与方法。

二、初中化学实验课的优化设计策略

1.精心设计化学课堂实验

精心设计化学课堂实验室提升化学实验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如何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合理设计化学实验,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对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学生实验概念与技能的掌握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设计化学课堂实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化学实验应突出教学重难点,并对学生有启发作用;②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情况;③尽量控制实验过程;④尽可能的让学生体验到化学的奥妙之处。如,在演示“瓶吞鸡蛋”这一实验时,教师可先往一集气瓶中注满CO2,接着将NaOH溶液注入集气瓶中,并快速将一个剥皮煮熟的鸡蛋放置于瓶口处,此时将会出现鸡蛋被“吞”进瓶内的现象。又如,在演示“铝与稀盐酸的反应”的实验时,由于铝的表面往往会有一层氧化膜,所以在演示实验时,其反应现象将会不够明显。所以,教师可在课前将铝片放置到稀盐酸溶液当中,待其冒出气泡后,将其取出并存放好。在课堂演示实验时,将事先处理好的铝片与另一片未进行任何处理的铝片分别与稀盐酸进行反应,学生则可明显的观察到处理过的铝片表面会有大量气泡产生。

2.灵活运用生成性问题进行实验教学

新课标理念下的教育教学有着一个重要的特征,即正确处理教学预设以及教学生成性的问题。因此,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当中,教师也应处理好生成性的问题,时刻围绕关键性问题以及化学实验的主要线索(假设与猜想;实验与分析)来进行实验设计,并逐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提高实验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CaCO3高温煅烧这一知识点时,化学教材中是没有这个实验演示的内容的,而学生也就不会提出CaCO3经过高温煅烧后生成的白色物质具有什么成分这类问题。所以化学教师应处理好这一生成性问题。①引导学生进行猜想。由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CaCO3高温煅烧后,有可能烧完也可能没有烧完,而学生也可以知道,白色物质中除了含有CaO之外,也可能会含有CaCO3。②引导学生进行验证。经过对实验结果的猜想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去验证白色物质中是否含有CaCO3。此时,有的学生会想到用H2O来验证,有的学生会想到用HCl(稀)来验证。③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可引导学生对验证的现象进行讨论,将白色物质加入H2O或加入HCl(稀)中分别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结合课本内容,讨论可知CaCO3不溶于H2O,会沉于试管底部,而CaO可与H2O发生反应生成Ca(OH)2,而Ca(OH)2微溶于H2O,也会沉到试管底部,此时则不好准确验证该白色物质中是否含有CaCO3。而如果加入HCl (稀)中,CaCO3会与其发生反应生成气泡,该现象十分明显。由此得出,采用HCl(稀)来进行验证效果会更明显。由此可知,灵活运用生成性问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更多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课堂当中,对提升课堂实验教学效益大有益处。

3.善于总结实验

无论实验成功与否,总结实验经验都能有助于教师发现自我的不足,并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进行实验总结时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对实验现象的总结。由于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存在着诸多影响因素。所以,在演示实验时其发生的现象并不一定和课文内容描述的一模一样。②对实验结果的总结。在实验完毕后,教师应依据实验所得现象来进行自我总结,尤其是总结失败实验的原因,并根据原因来进行反思实验,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改进实验设计的方案,以达到优化初中化学实验课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赵玉浦. 探究初中化学探究实验的策略及实施方案[J]. 科技创新导报,2011 (02).

[2] 王国正.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J]. 考试周刊,2011(78).

[3] 季玉琴.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几点反思[J]. 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 (07).

12.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初探 篇十二

实验是化学的基础, 更是化学教学的基础, 具有不可替代性。 作为新课标下的化学教师应该积极准备和做好演示实验, 要勇于创新, 依据教学实际, 尝试进行化学实验改革;充分引导和指导学生完成好学生实验, 大胆鼓励、指导学生做一些课外补充实验, 最大限度体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

然而实际情况是教师心中缺少课程改革意识, 缺少学生发展意识, 缺少实验教学与学生的发展需要联系的意识, 实验操作基本停留在“不敢越雷池半步”的规范上;实验结论停留在“验证前人已经得到的结果”上;实验教学基本上停留在“照方抓药”固定模式上, 这样的实验其目的仅仅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 既不利于学生实验思维的培养, 又不利于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既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培养, 又不利于学生潜在智力发展, 因而改革实验势在必行。

二、转变教育观念, 改进化学实验教学, 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 一) 转变固有的教育观念, 激发化学实验教学在教育教学中独特的教育功能

原有的化学实验重点强调对原理的讲解, 做好教师演示实验, 当然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有所注重, 但其重点仍然是让学生能看清实验现象, 理解实验原理, 实验的难点等。然而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角度来看, 化学实验教学不应只是对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的传授, 更重要的是应该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培养, 既要强调化学实验在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功能, 又要强调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动脑、启迪思维、开发潜能等方面的作用。

(二) 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自觉体验化学实验活动情景, 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课标明确提出, 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 教师有义务指导和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 化学实验既能帮助学生认识、 理解科学的发现过程, 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尽可能地创设一些探究性实验,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如在进行“二氧化碳制取”教学时, 首先让学生对比分析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氢气的装置, 师生总结得出设计气体制取装置选择的一般思路, 然后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让学生自主设计制取装置。 然后让学生自主地进行相关的实验准备, 小组合作或独立地完成实验步骤制定;实验仪器组装操作;实验现象观察;实验数据处理;实验结果的分析推证等。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的实施, 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 激活思维,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 而且在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 三) 发挥演示实验的示范功能, 适当增加一些探索性实验, 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在教学实施中, 教师应充分挖掘演示实验示范功能。在进行相关演示实验时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将单纯的演示操作改进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协同操作, 或者改进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合作实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使演示实验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化。 在实际教学中除演示实验外, 还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需要, 适当补充一些学生实验, 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还可以提高实验的探索性, 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完成“碱溶液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的教学中, 可以补充 “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硫反应”的实验, 先设计硫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 学生闻生成物的气味, 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振荡后再闻气味。 通过这样的实验设计, 学生既可进一步明确“碱溶液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规律, 又增强环保意识, 也会增强处理污染物的意识,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 加强化学实验改革, 将部分验证性化学实验改进为学生探究性实验, 转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教材中设计的学生实验大部分是验证性的实验, 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 学生的参与是被牵着鼻子走, 是被动地接受, 这并不符合新课程的基本要求。 遇到类似的实验, 应将验证性化学实验改进为学生探究性实验,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尽可能设计为探究过程, 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 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大胆猜想、假设, 进而设计实验,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最大限度转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五) 积极筹划和准备一些简单且易于操作的课外实验, 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的同时,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标明确要求初中化学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科学素养的培养。 要实现这种目标, 除了课堂教学发挥作用外, 化学课堂应延伸到课外, 化学课外实验活动是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必要补充。化学课外实验活动的实施不仅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更能体现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基本宗旨。 在具体教学实施中, 教师要尽量克服困难、创造实验条件, 积极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实验活动和家庭小实验, 让学生自己体验身边的化学。

总之,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克服遇到的困难, 积极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各类实验, 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得知识的同时, 体验学习的乐趣与快乐, 感受化学学科的魅力。

摘要:化学新课标明确指出, 科学探究法不单纯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更是初中化学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而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学科, 化学实验则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 在化学教学中, 实验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的同时, 又能让学生获得新知识, 巩固已有知识, 更为重要的是还能让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 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因此, 初中化学教师在具体的化学教学中, 应特别注重选择好实验, 用好课本提供的实验, 做好做成功已经选择的实验, 充分发挥各类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探究功能, 积极培养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科学探究能力。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科学探究,科学素养,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于勇.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浅谈[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1 (6) .

[2]高叶.小议初中化学实验教学[J].新课程学习:中, 2014 (11) .

[3]季萍.注重化学实验操作提升自主探究能力——执教《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一课的教学反思[J].新课程:中学, 2014 (12) .

13.听后感500字 篇十三

那一句“你能推我下悬崖,我能

听着张韵涵的“淋雨一直走”,我的心里就像有一个小太阳照耀着,变得暖和、自信,

是的,淋雨一直走,有梦就别怕痛……

14.讲座听后感 篇十四

“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教” ,这是罗教授的观点之一。学生要自己把问题想明白了,才能真正拥有知识,而不是靠老师教会知识。罗教授举个例子,有毕业多年的学生回来看望他,问起学生是否还记得数学。学生说早已忘了九霄云外,但老师当初通过八个例子让他们找到韦达定理的方法,一辈子都记住!由此可见,方法比知识更能让人记住。因此关注学生的学,按照他们的智力发展规律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让他们自主发现问题,并能归纳总结,形成他们的知识体系,会终身难忘的。

罗教授认为,要鼓励学生开动思路,大胆参与教学讨论,即使错了,也不要气馁,就当做反面材料加以改进,最终会有进步的。同时要制止学生的嘲笑行为,晓之以理,让他们也积极参与的讨论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成长和教学的发展都有好处。

要想顺利完成上面两种做法,必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就会自主去钻研课题,找到问题的解决关键,并能运用所学解决问题。同时也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加以提炼与凝缩,有效的参与到数学讨论。罗教授说了他们的一些做法。把学生分成两批,其中一批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当做实验班,另一批按常规教学。开始实验班的进度很慢,考试成绩也不理想。于是家长到校长那里闹,说老师让学生自习,白拿工资了。校长顶住压力,老师苦口婆心解释,让实验继续下去,最终实验班的学生明显超过其他班级,并且个别学生到了高一,新的课程还没教,就把作业交给老师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很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

我从高一开始,总是很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想通过三年的培养,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到了大学就能独立完成学业了。但是学生很不理解,总是反驳说,有了自学能力,还要老师干吗?我说,你们有了自学能力,学习就会很轻松,进步就会更明显,况且你们不可能自学到能真正超越老师,老师的指点还是必不可少的。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并且认同我的做法的,到了高三都能看懂练习题的配套答案,为他们掌握更多的解题技巧提供方便。乘此机会,我向罗教授讨教了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具体方法。罗教授说,要培养学生学会读书,把握相关的重点要点,比如函数,要明确函数的三要素,知道什么是函数,那些不是函数,收获颇丰。

15.刍议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艺术 篇十五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对化学实验的要求越来越高, 这就要求教师对化学实验教学艺术的研究要多思考, 多探究, 这样才能使化学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吸引力, 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进来, 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展示出实验教学的艺术魅力.笔者在实验教学中总结出要尤为重视以下四个方面.

一、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化学这门学科虽是理科, 但有大量的元素符号、化学反应式需要学生记忆, 很容易令学生感到枯燥, 甚至厌学.但它又是一门实验科学, 在化学实验中产生的奇妙现象和五彩缤纷的色彩变化能迅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从而对学习化学产生极大兴趣.学生们在看到老师做木炭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的缤纷景象, 个个欢欣雀跃, 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他们没想到课本上所阐述的化学反应在实验过程中是这么的璀璨夺目.针对这种好的现象,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一定要利用好实验教学环节, 把许多需要记忆的知识串联在实验教学中, 争取让每位学生都能够独立完成一些基本的实验, 教师在做实验过程中, 还要扮演好启蒙引导的角色, 不断提出问题, 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鼓励他们亲自动手操作, 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增, 在实验过程中, 不知不觉中记住了课堂上讲过的重点难点.

二、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 学生的思维过程更综合、更复杂, 在牢固掌握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的基础上, 就需要学生发散思维, 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提出尽可能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新思想、新方法,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作用.例如, 在做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之后,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除了用盐酸和大理石制取外, 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得到二氧化碳?学生们会说出很多种途径:人和动植物的呼吸, 木炭与氧气反应, 蜡烛燃烧等等老师根据学生提出的方案带领同学进行实验, 分别得出这些方法的优、缺点, 更加巩固学生认知到盐酸和大理石是制取二氧化碳的合理手段.发散性思维既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又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实验中既让同学们学到了知识, 同时创造性思维又得到了锻炼, 至此实验教学达到了目的.

三、在实验教学中增强实验的探究性

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不同, 强调实验的探究性要求教师不应该向学生灌输现成的知识, 而是由学生经过探究活动获取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制造悬念、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索, 让学生自己去操作、观察、记录,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思考和动手的能力.在学生们学习了氧气的性质以及实验室制法之后, 开展了“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课题.这时空气中的主要气体的性质学生都已了解了, 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 例如, 收集气体、检验气体等.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探究能力, 可以让他们做“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通过这一探究课题的训练,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注身边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善于思考的热情, 教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方法, 并可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是他们获得探求知识的突进和方法, 同时也巩固所学习的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化学知识.

四、在实验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

随着科技的发展, 多媒体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实验教学中, 可能会遇到的一些困难:如, 某些气体易燃、易爆, 有关强酸、强碱的实验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 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演示有可能发生的危险, 并指出操作的要点, 让学生观察、判断, 从而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做到细心、规范;因仪器、药品的限制, 想做而不能做的实验;实验效果可能不如预期, 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实验等等.而有了多媒体的协助, 这些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使化学实验教学更加科学, 顺利, 直观.

五、结束语

化学教学艺术是化学教师以其特有的专业修养和个性特征, 结合教学实践不断探讨、不断总结升华而形成的一种特质.在对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课堂导入及实验艺术进行探究之后, 教师要想达到这一高层次的教学行为方式, 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 需要根据教学的需要, 认真思考、钻研, 在课堂和实验教学中开展艺术性的教学手段, 以期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刘知新, 王祖浩.化学教学系统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

16.初中化学实验课听后感 篇十六

1 树立起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新思维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最好的教材,教师只需要针对实验现象适时地做出点拨,就可以引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在具体的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侧面去观察、去思考其中隐含的化学现象,冲破原有的思维定势,得到新的感悟,达到质的飞跃,使他们逐渐具备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优化最佳实验方案,能使原来困惑的问题得以圆满解决。在实际教学中,笔者积极采用边讲边实验的方法,给学生简单介绍一些实验操作,让学生在第一时间主动观察探究,尽量多给学生一些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手脑并用的思维活动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来,以培养创新意识的求异思维。

如去年学校盖教学楼,校园内到处是一堆堆的戈壁石。一次做完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后,在收拾实验用品回仪器室的途中,一个学生随手将用过的废液倒在一堆沙石上,顿时沙石上直冒气泡。学生问这是怎么回事,笔者就启发道:“你们想想,能和盐酸反应产生气体,该气体你认为最可能是什么?”“二氧化碳。”学生不假思索地答道。笔者又问:“能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碳的物质应该属于哪类?”学生一时不能回答,笔者建议他们利用网络搜索,整理好答案后再回答。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改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的首要前提。

2 实验中的新探索

实验能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科学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探索是发现问题、寻找规律的有效途径,让学生亲自去探索,这是查明问题的关键环节。鼓励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可使创造的新灵感和独到的新动力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发挥其独具特色的功效。比如在演示课本上制备氢氧化亚铁的实验教学时,先让学生动手把氢氧化钠溶液直接滴入盛有氯化亚铁溶液的试管里,观察到立即出现灰色沉淀,过一会儿又变成红褐色沉淀。这时学生会产生强烈的疑问:为什么没有见到白色沉淀?这时教师应该及时引导学生探究原因:+2价态的铁离子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3价态的铁离子。如何操作才能得到白色的氢氧化亚铁沉淀呢?学生可能会回答:“没有氧气或空气的条件下。”接下来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把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滴管伸入盛有氯化亚铁溶液的试管的液面下慢慢挤出氢氧化钠溶液,这时现象与前面操作现象一样。为什么不能得到白色的氢氧化亚铁沉淀呢?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得出合理且易操作的实验方案。

3 改演示实验为设计实验

改演示实验为设计实验的教学是注重学习过程的教学,这一改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去思考问题。事实证明,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结合日常生活,学习应用化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达到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目的。课本中的一些演示实验除了有现成的操作步骤外,一般还有明确的结论。这对那些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学生而言,再做这种实验,对培养他们的创造性能力没有多大帮助。如果在实际教学中把这些实验做一些改进和补充,不仅完成课本实验的基本要求,而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能力得到培养,思维水平得到提高。

4 加强实验的定量性

从量的角度去考察实验现象,做出实验结论是实验研究的较高层次。中学化学实验中,一般进行定性实验,而较少进行定量实验。但如果长期不对化学实验进行定量研究,就会使學生形成思维定势,习以为常地把一些并不完全正确的知识默认下,造成创造性思维的敏锐性降低,在初中阶段不适于引入量的变化对化学实验现象和结果的影响。

如在金属及其化合物章节的教学中,可设计实验:1)把一定浓度的盐酸往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2)把饱和碳酸钠溶液往盛有一定浓度盐酸的试管中滴加。让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获取感性认识:同浓度的盐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操作程序不同,不一定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这种半定量实验的引入,会使学生抽象出一种理念:物质间的反应可能因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的不同而得到不同的产物。这个实验既可以让学生得出碱溶液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规律,又可以加强环保教育。

17.演讲听后感 篇十七

今天下午,在学校报告厅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师德演讲比赛。听了11位前辈的师德演讲,让我感到在每一位老师的演讲中都流露着对学生深深的爱。

回想自己在这将近一年的教学中,对学生的爱难免有些偏颇。更喜欢上课时常常发言,遵守纪律的学生,对这些学生的关注也会多一些。而对一些调皮捣乱的学生,精力没少花,但对他们谈不上爱,对这些同学,在关注他们时,往往在心中已经对他们定了位,是一些不好的学生,是不遵守纪律的学生。于是同样的教学生,但是一些学生越学越好,一些学生越学越差。回顾反思一下,这真的是由于学生的智力引起的吗,恐怕不是,起码不全是。科学是不同于其他科目的一门学科,学好科学不仅仅是看成绩的好坏。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却往往受着成绩的影响。由于这些同学在其他科目考试时成绩差,在这些同学回答问题时其他同学常常不去理会,甚至会起哄,如果这时教师仅仅只是像对待其他同学一样做一下简单点评,那么很可能在以后的课上都看不见他举手发言了,甚至连听课都不好好听了。在小组合作时,他们也常常被其他一些同学认为“做不好”,只能在一边看,而不要他参与,所以教师常常看见的是这部分同学无事可做,在那玩自己的了。对复杂一些的问题,这些同学反应会比一般同学慢,但是谁说过一段时间他们不能有自己的见解呢,可是这时教师已经让其他同学回答了。

渐渐的,这些同学觉得上课越来越没劲了,就开始想一些其他的玩的事了,而教师对这些学生的不良印象也渐渐深入了。对这种现象的造成,其实想来都是因为老师还不够爱生。老师对学生的爱很难做到公平,这一点连父母都不可能做到,但是教师的爱应该更多的给与那些后进生,因为他们缺少爱,父母对他们更多地是溺爱或者无奈,同学对他们有的是无事或者嘲笑,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爱,真正的爱。

18.听后感 篇十八

采石小学:谭春勇

一、案例背景: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是属于书信体的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信中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读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采石小学周婵娟老师在执教这一课时,始终贯穿一个“情”字。教学时,以课文为媒介,引领学生“以读为主,读出个性;读中悟情,以情动人。”通过读,让学生有真切的体会;通过读,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

二、教学片段:

(一)由题质疑,激发感情。

师:读了那么多遍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一个中国孩子”是谁? 他发出什么呼声?

为什么会发出这一呼声? 向谁发出呼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这些问题提得很好!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然后从中找一找答案,你能解决哪几个问题?

生:(自由朗读课文)

开小火车读词语,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并说以上几个问题。

(三)精品细读,感悟内容

1、默读课文,自主感悟。

师:默读课文,利用刚才的几个问题,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作者首先以一个中国的中学生、牺牲了的维和人员的孩子的身份,用真挚的、充满深情的语言,向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倾诉了自己家庭的不幸,讲述了爸爸牺牲后全家人悲痛欲绝的情形。然后,充满感情地向人们介绍了自己的爸爸──一位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最后,作者代表全家、代表所有的中国孩子向加利先生、向全世界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发出了内心的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

2、研读课文,同伴互助。(1)“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师: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同学们读读文中描写“爸爸”有关句段,想想“爸爸”是个怎样的人?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找出有关句子,互相说说自己的理解、感受。

生:他是一名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的行动中壮烈牺牲了。一位保卫和平的勇士。

生: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还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一个爱妻子、爱孩子的好丈夫、好爸爸。

生: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鲜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一位热爱和平,并用自己的生命捍卫和平的人。(2)体会失去“爸爸”的悲痛。

师:一位捍卫和平的勇士,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才,一位可敬可爱的父亲,就这样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作者的心情怎样呢?用具体的句子说一说。生: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事实是多么的无情。客观的叙述中饱含巨大的悲痛。)

生: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在联想中表达失父之痛。)(生沉痛地朗读,体会)

(3)对渴望世界和平的情感的感悟

师:这仅仅是爸爸的呼唤吗?还有谁在呼唤?为什么? 生:“不是,所有的中国孩子在呼唤,全世界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在呼唤,呼唤和平,因为我们的人类家园需要阳光、鲜花和爱。”

师:你的内心也在呼唤吗? 生:(反复地、发自内心地)和平、和平、和平!(4)感情朗读,师生情感达到高潮。师生充满激情地合作朗读„„

三、听后反思

读书,不是人在读,而是心在读,是心与心的交融,所以,要让学生进入读书之境,融入作者的心境,激起共鸣的火花。在教学中,教师十分重视学生用“心”读书,启发学生融入角色,激励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到审美的乐趣。教学“雷利的呼吁”部分,叶老师引导学生把自已融入语境,化成本文主人公去进行朗读实践。当学生一次又一次用慷慨激昂的语调来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时,全班同学的情感达到了高潮,实现了与文本的对话。课上,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对文中感情的体会超出了我们老师的预想,这也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阅读教学中“读”的好处。因此,我们不能为教教材而教,应该更灵活的运用教材,为教学所用,适当安排。

上一篇:电话销售实习周记篇下一篇:商场员工转正个人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