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去读后感

2024-07-12

风流去读后感(精选9篇)

1.风流去读后感 篇一

最近花三周的时间将鲍鹏山先生的《风流去》读完了,此书讲述了从春秋时期的老子、孔子开始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渊明、谢灵运为止的近一千年间的中国文人命运的跌宕起伏和与此交织的中国历史!

《风流去》既是一本文人史也是一部血淋淋的中国古代史,压抑、痛苦、无奈一直伴随着我读完本书。从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开始,中国古代文人所特有的内涵就开始产生了,不论是修身齐家还是治国平天下,都有了自己所特有的学派!

春秋战国始出诸子百家,从而出现了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不同尝试,那时的社会还是有“礼”存在,这些文化精英做为君主的座上宾,甚至是帝师的角色参与到国家治理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大家都是平等的,合则来不合则去;后来历史前进到秦灭六国,秦相李斯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出卖自己的道德,杀害同窗韩非、焚书坑儒,妄自以为这样可以得来天下太平,可事与愿违!他最终被一个比自己更没底线更加残忍的赵高害死!从而拉开了中国长达两年多年的杀伐!血流成河!

汉代秦而立,项羽、刘邦、吕后、韩信这些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最终历史车轮行进到了汉景帝时期,这一时期我认为最可悲最可怜的文人莫属晁错了。他是景帝的老师,在景帝即位后,秘折上书景帝削藩,结果景帝在朝堂上公开晁错上书削藩之密折,导致藩王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叛乱,而景帝此时听从了袁盎建议,捕杀晁错,腰斩于市,并诛晁错全族!惨!怎一个“狠”字了得!从此可见某些帝王为了巩固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人性!晁错与景帝的关系非同一般,晁错上书之前景帝不可能不知道,削藩伊始,必至诸王叛乱!晚叛不如早叛!景帝是在利用晁错逼反诸王,然后诛晁错,让诸王反叛的借口消失,然后拉拢其中犹豫不定的藩王,使他们站在自己一边来消灭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集团,最终他的目的达成了!吴国灭了,在推恩令的作用下其他诸侯国问题也解决了,中央集权的使命完成了!从此中国历史在集权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文人的.地位也进一步降低了!从平等的帝师到随意丢弃的弃子!当然历史不可挡,集权是在当下那个时代历史必然的选择,可集权的方式可以选择不那么没人性的吗!诛晁错可以,但能不能不要诛灭全族呢!?

历史又前进到了东汉,由于东汉顺帝时期重用外戚梁商,导致梁商死后大权传至其不肖子梁冀手中,梁冀为人跋扈毒辣,眼中只有享乐,谁挡他的去路就是死路一条,而且无比残忍,他为了把持朝政先后废立了多位皇帝。因质帝当面称他为“跋扈将军”而毒杀质帝!此时当朝高官李固看不惯梁冀为非作歹,同他做了殊死斗争,最终不敌被杀!李固被杀之前已知自己必死无疑,就让留在京中的三个儿子回家去了,李固之女李文姬知道自己兄弟回家,家族必将遭灭顶之灾,于是让三弟李燮,隐姓埋名逃出家门,后对外宣称李燮回京找父亲去了!终于李固被害,其二子也被杀害,仅三子在李文姬的谋划下才得以活命,也为李家留下了仅有的一直香火!好一个奇女子啊!待十几年后汉桓帝联合五位宦官诛杀梁冀后,姐弟才得以相见,姐弟相见抱头痛哭!这眼泪是感动是心酸还是无奈!?自始拉开了东汉末年宦官与文人集团斗争的序幕!

文人集团为了捍卫自己的道德,采用破坏道德的方式,对宦官集团展开杀戮;宦官集团为了保住自己性命也对文人集团采用更疯狂的杀戮,杀来杀去直到,汉少帝时期大将军何进被杀,袁绍领兵杀入宫中,屠尽所有宦官,导致少帝被宦官挟持出宫,后被董卓劫持后废黜,立陈留王刘协为献帝,至此整个东汉王朝算是完蛋了!

建安年间的曹操背负了历史太多的骂名,但我认为曹操算那个时代唯一的`英雄,他以一己之力对抗董卓,迎献帝,讨伐各路诸侯,至三分天下有其一!他的到来使原本风声鹤唳的文化圈,注入了一股清流,文人又有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压抑了多年的文人终于可以为国家、人民做些贡献了!至此压抑至极点的文化圈又恢复了生机!从曹操的《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可以看出此时文人担忧的是有限的生命无法完成肩上无限责任的矛盾心理!可惜,曹操生命真如朝露一样转瞬即逝,只活了65岁,那一年是公元220年,自他逝去后,曹魏经历46年至公元266年,司马氏篡魏立晋,晋后又灭蜀、吴,从此天下一统!

晋以后的文人,渐渐的变成了权利的奴隶,朝堂上的权利倾轧,互相杀伐,让文人周围的空气越来越凝固,马上就要窒息了!此时有些文人看透了权利,选择全身归隐山林,如晋末的陶渊明,从此开创了新的田园风潮,将中华文化推向了另一个小高峰!可是更加血腥的杀伐和民族浩劫却悄悄的拉开了帷幕!

文人的世界观由老庄的从自然中来,到陶渊明的到自然中去,完成了一个轮回,至此本书也结束了!

纵观此段历史,从汉初开始的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使整个文人集团变成了不会思考只会坚持自己“道德”的偏执狂,认为自己所坚持的“道德”才是世间唯一的真理,抱着非我道德之类,其心必异的想法,欲将所有的不“道德”诛之而后快!他们是自私的,为了自己的青史留名不惜搭上整个国家、民族、人民的命运,最终导致了国家的崩溃,生民的劫难!

古代文人的个人史,也是整部中国历史的血泪史,这一个个文人像风一样从我们的身边飞逝,我们置身于风中,感受着他们的希望与无奈,至此终于明白为什么鲍鹏山先生将此书起名《风流去》!假设百家依然争鸣,儒学并不强大,社会开明可以允许不同的文化诉求,那么文人依然是文人并不会有太多的道德羁绊,不同的思想学术都被兼容并包,也许历史就不会那么的残酷了!

2.三百年风流,雨打风吹去 篇二

这帮人是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下称瑞信)的银行家,而瑞信则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这些银行家干这种活计已经驾轻就熟,每招徕到一个新富豪,他们就会提出若干种方案,帮助这些有钱人避开税务机构的耳目。他们用假名和空壳公司将富豪们的资产涂上迷彩伪装,他们甚至还建立起私人机场专供客户使用,这样,大富翁们便可以自由出入瑞士而不留纸面证据。

以瑞信为代表的瑞士银行业素以其保密性而著称,因此也被各国富豪视为隐匿财富的最佳途径。加上瑞士又是永久中立国,因此有一些国家的独裁者、政客和流亡者,更将瑞士银行视为私藏金库,将大笔来路不明的财富存在这里。

不过,这样的历史就要结束了。2014年5月,瑞士政府同意签署新的《全球自动信息交换标准》,包括协议中“各国应收集并交换银行的账户信息”这一要求。这也就意味着,瑞士三百年来保护银行私人账户隐私的传统将走向终结,而目前瑞士银行中2.2万亿美元私人存款的主人也都将全数曝光。

要谈论瑞士银行的保密制度,不得不从这个国家的特殊地位开始说起。瑞士有“欧洲心脏”之称,与德国、法国、意大利和奥地利等国都接壤,山路可由阿尔卑斯出境,水路亦有莱茵河通路,可以说是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所以,在中世纪的时候,瑞士就成为了重要的交易枢纽。

16世纪,约翰·加尔文在欧洲兴起宗教改革,严重挑战了天主教廷和皇权的权威,于是招来了激烈的报复。新教徒不仅在政治上受到迫害,他们的财富也会被天主教廷强行“借贷”,最后当然是有去无回。于是在接下来的一百多年中,有大量受迫害的新教徒从法国和意大利逃到瑞士日内瓦,他们带来的大量金钱交由日内瓦银行家打理。瑞士银行业由此兴盛发达起来。与此同时,为避免泄露客户财政状况,瑞士银行也就逐步建立起了保密制度。

到了17世纪,瑞士银行家已经对处理海外资产很有心得了,他们尤其擅长处理通过外国军队服务而募集的大额私募或公募资本。没过多久,他们就在全欧洲的主要城市里都建立了网点,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金融货币转移网络,这是后来瑞士银行系统的奠基石。

说来讽刺,日内瓦是加尔文教的老家,瑞士银行也本是因新教徒而兴盛,但到了17世纪这时候,最喜欢在瑞士银行里存钱的却是法国数任国王:国王有大笔的钱财,而且大多数从新教徒异端分子那里“借”来的;这等秘密可不能让别人知道,所以,国王必须把钱存在瑞士。瑞士银行的保密原则让国王们感到相当安心,而得到了外国君主这类大客户支持之后,瑞士银行在保密问题上也越走越远。

随着日内瓦、巴塞尔和圣加仑等城市越发兴盛,越来越多的瑞士本土公司有了信贷和担保交易的需求。如今名声响亮的隆奥达亨(Lombard Odier Darier Hentsch & Cie)、百达银行(Pictet & Cie)、美宝银行(Mirabaud)和宝瑞银行(Bordier & Cie)等私人银行均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期间成立,而这也是瑞士銀行业的业务成熟期。

对瑞士银行业更为利好的是,瑞士的永久中立国地位在1815年维也纳会议上得到认可,而在1847年内战之后,瑞士成为了一个现代联邦制国家。这两点让瑞士立刻成为了富人眼中的香饽饽。“当时我们周遭全是一些老古董的君主制国家,于是瑞士就很自然地成为了政治难民的天堂,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都很能让人信任。”瑞士经济历史学家罗伯特·沃格勒说。

然而,真正让瑞士奠定银行业霸主地位的是20世纪极端的政治和经济动荡。“在1914年以前,欧洲最重要的金融中心还是布鲁塞尔,而不是瑞士,”欧洲大学研究所经济史学教授尤赛夫·卡西斯介绍说。然而,世界大战的到来冲垮了布鲁塞尔的经济秩序,而瑞士的中立地位和保密原则却在战争中显得极为珍贵,大笔财富在战前和战中被转移到瑞士。

大萧条从1929年开始蔓延欧洲,各国政府一下子变得穷困起来,他们迫切地想要找到富人们偷税漏税的证据,于是就给瑞士施加了很大的压力。然而,瑞士的银行业界非但没有妥协,反而加强了对私人账户的保密措施,而瑞士议会在1934年通过的《银行保密法》更给他们提供了强硬的靠山。

欧洲其他国家当然对瑞士人的做法很是不满,然而瑞士政府在这件事上却有一个正义的理由:保护德国犹太人的财产安全。

此前一年,希特勒上台成为了德国总理,随后就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将原本实行民主共和体制的德国转变为一个集权国家。他的其中一项举措,就是要求公民在瑞士银行的存款全部转入德国国家银行。那么,要如何查清楚到底哪些人在瑞士存了多少钱呢?纳粹派了专人去瑞士查明情况。

约格·汉内斯·托梅就是其中一名“探员”,他是一个盖世太保,在1934年被派去瑞士。他的上级告诉他,虽然已经有几千个忠诚的德国公民和企业已经申报了自己的海外资产,但“肯定有些犹太人和其他假装成德国人的劣等人”隐瞒了自己的财产。上级还给了托梅一份名单,上面是一些被怀疑在瑞士藏有秘密资产的人,而托梅就需要去瑞士将这些人的秘密账号给打听清楚。

这个任务一开始相当容易。托梅假装成一个有钱的花花公子,在瑞士开设了一个资产丰厚的银行账号,当然,每一笔花销都被他在德国的上级记录在案。托梅花起钱来也很大手大脚,经常请银行职员们吃饭,给他们提供珍飨美酒,贿赂他们以套取德国储户的账户信息。

他还有一招,也很是管用了一阵子。德国情报机构怀疑某家银行里存了某个德国储户的钱,于是托梅就会去那家银行,假装以该德国储户的名义取20000法郎。虽然他自己没有凭证而无法取钱,但只要银行员工露出一点口风,证明这个账户其实是存在的,那么他就会把这个确认的消息传回德国,然后盖世太保就能想办法将这笔钱拿走。

如果这个在瑞士偷藏了钱财的储户是名人,或者身居高位,那么盖世太保会到他家里拜访他。只要坦白从宽,再缴纳一点罚金,那么这事情就算过去了。“那些有名的储户会自己到银行,要求关闭他的账户,”历史学家费伦巴赫在其1966年出版的《瑞士银行》一书中写道,“而他们身边,往往都有一个大块头的陌生人。那就是盖世太保的人。”

如果这个储户抗拒不从,又或者是个犹太人,那么日子可就难过了,最起码也得被送去集中营。至少有三个德国人因为拥有外国银行账户而被处死,其他更有许多人受到了酷刑折磨,直到他们将秘密账号交出,并将钱转回德国。

瑞士人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蹊跷,他们立刻出台新规,包括“如果无法联系到储户本人,就绝对不能转账”,还有“如果储户在不认识的第三方陪同下来银行要求关闭账户,则不予同意”。

然而,银行家们依然面临着道德上的两难困境。如果有一个转账要求发到银行,看起来都很正常,那么他们到底是让不让转呢?哪怕只是回复“对不起,我们必须见到本人才转账”都可能被认为是确认了账户的存在,这就将储户送上了纳粹的死刑台;然而,如果扣着这笔钱不发,也并非最好选择,因为你不知道储户的情况—如果转账之后储户就可以被释放了,而扣押资金却会让储户多受酷刑折磨怎么办?

终于,瑞士银行协会决定采取一刀切的做法,也就是说,实行储户信息保密制度。不管谁来做什么来试探银行,只要不是储户本人,那么银行就绝不承认任何事情,也不会采取任何行动。在这基础上,瑞士议会通过了《银行保密法》,该法规定,瑞士银行一律实行密码账户制,为储户绝对保密。也就是说,储户只在第一次存款时写真实姓名,之后便把户头编上代码,之后只靠这个账号来办理业务。

银行办理秘密存款业务的只限于二至三名高级职员,禁止其他工作人员插手过问,任何外国人和外国政府,甚至包括瑞士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以及法院等都无权干涉、调查和处理任何个人在瑞士银行的存款,除非有证据证明该存款人有犯罪行为。对于泄漏存款機密的人,该法给予严厉处罚。

17世纪,瑞士银行曾庇护过加尔文教的信徒,也曾成为法国国王压迫新教徒的帮凶;到了20世纪也是一样,他们既帮助德国犹太人藏匿财产,又成为了希特勒和纳粹德国的洗钱同谋。

在一战战败后,德国的黄金和外汇储备一直很低。在纳粹上台后,又主要着眼于军工产业,国际贸易始终没有开展起来。所以,在上世纪30年代末期,德国的外汇储备已经接近枯竭。在1939年以前,德国的大部分外贸只能靠以物易物的方式来结算。

然而,纳粹每占领一个国家,他们便可掠夺该国中央银行里的黄金储备。更为残忍的是,他们将集中营里犹太人的金牙敲下,用来扩充德国的金库。德国政府一下子就富裕起来了!但是,这笔钱当然不能直接花,于是,纳粹就想到了瑞士。

瑞士是当时国际上最重要的黄金交易地,各国都需要从瑞士的中央银行买卖黄金。瑞士中央银行乐得从中赚取巨额差价,却对贸易伙伴的黄金来源和黄金原本的主人不予追究。也就是说,在纳粹看来,瑞士是他们最理想的洗钱天堂。

为了掩人耳目,纳粹把掠夺来的大部分黄金重新烧铸成每块近400盎司(约合12公斤)的金砖送往瑞士。从1939年到1945年,希特勒的帝国银行将100吨左右的黄金送到了瑞士中央银行,总价值达到4.4亿瑞士法郎,其中2.23亿掠夺自比利时,另外1.93亿是从荷兰中央银行抢夺而来。有部分黄金被当即兑换为现钞付给了德国,还有价值3.16亿的黄金被锁在了瑞士中央银行的仓库中。除此之外,还有超过3亿美元的黄金通过瑞士的中转,分别流入了葡萄牙、西班牙、瑞典和土耳其。

如此一来,纳粹就得到了他们急需的外汇,从而可以在世界市场上购买维持战争的重要物资,比如制造穿甲弹不可缺少的贵金属铬、提高坦克装甲强度的钨等等。纳粹经济部长冯克说得很明白:“如果失去瑞士这个外汇渠道,德国根本没办法支撑两个月以上的战争。”当年的帝国银行副行长说得更露骨:“我们之所以让瑞士还保持独立,就是因为它允许自由的外汇交易。”

到了战争末期,纳粹头目们又纷纷将私藏的财产转移到瑞士,企图在战后依靠瑞士的《银行保密法》逃脱追缴。根据1996年解密的美国战略服务办公室(中央情报局前身)存档显示,早在1944年,美国人就发现希特勒很可能在瑞士有着秘密的银行账户:“伯尔尼方面发现,希特勒在瑞士联合银行(UBS,下称瑞银)开了个秘密账户,用的化名是马克思·安曼(Max Ammann)。”除此之外,希特勒的空军元帅戈林、经济部长冯克和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等人,也都在瑞士银行开有匿名账户。

然而,德国人的如意算盘最后还是没能实现,到头来,在这个事件里占尽便宜的,反而是瑞士人。战争结束前,瑞士冻结了德国的账户,并且在战后坚称在黄金估价问题上保持独立,不以盟军的估价为准——盟军认为瑞士银行里至少有价值5亿美元的纳粹黄金,而且这还是在非常保守情况下计算得出来的结果;但瑞士根本不承认接纳了这么多纳粹黄金。

英国和法国对此很是不忿,本欲与瑞士纠缠到底,但美国和苏联随即交恶,冷战开始,西方各国需要瑞士继续保持中立,而且也需要瑞士银行里的钱进行重建。所以,美国劝说英国和法国接受了瑞士的立场。最终,瑞士只归还了4吨黄金,总价值不过6000万美元。

1997年,瑞银夜班警卫克里斯托弗·梅里找到苏黎世当地一个犹太人组织,并披露了一个惊人的秘密:瑞士银行正在私吞犹太人的财产!

原来,在1933年到1945年纳粹统治德国时期,瑞士众银行共有新建账户700万个,其中大概有6万个是犹太人开设的。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要将财产从纳粹德国转移到中立的瑞士,等到苦难时期过去之后,再从瑞士银行里将钱取出来。

只是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都没能活着熬到战后。由于有不少犹太人在集中营里被杀害,而且在死前也顾不上跟子女交代财产的去向,所以他们的后代通常既不知道银行的名称,也不知道具体的账号,只知道自己的父亲有钱,而且常到瑞士去。这些犹太人的账户,自然也都成为了无主账户。

这下可就难办了:根据《银行保密法》的规定,这些犹太人的子女可没办法再像托梅当年那样到银行碰运气,他们只能自认倒霉。1952年,毫无经验的以色列政府跟西德政府签订了一份赔偿协议,包括归还犹太人在德国被没收的财产。然而,这份协议里却没包括犹太人在海外丢失的财产。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也很少有人讨论这个问题。历史学家们对集中营问题进行了反复的研讨,发表了无数篇论文,但这个部分基本都被忽略了。一方面,冷战迫使人们必须着眼于现实,将这些历史问题抛诸脑后;另一方面,犹太人组织也不希望世界上的其他人误会,他们不想被打上“利用20世纪最大的人类惨剧赚钱”的标签。有些犹太受害者甚至拒绝接受德国政府的赔款,因为他们觉得那是“沾了血的钱”,是“德国人用来买原谅的工具”。

到了1989年,冷战即将结束时,这些被瑞士银行藏匿的无主财产问题终于得到了正视。世界犹太人大会主席埃杰·布朗夫曼亲赴伯尔尼同瑞士银行协会交涉,此后瑞士银行协会确立了一套程序,通过第三方查找并核算银行里的无主账户,并要求其成员银行提供财产清单。结果,这次查找发现了775个无人认领的账户,存款总额为3200万美元。

其后,瑞士联邦政府、世界犹太人大会和第三方独立机构都曾介入调查。1996年,前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克尔主导过一次调查,但在耗时3年并花掉超过3亿美元的经费后,得出来的结论却是:在瑞士银行里一共有53886个无主账户,但只有非常小的一部分能够归还到原主手中。因为时间已经过去了50多年,几乎所有当事人和知情人都已不在人世。

世界犹太人大会要求一次性得到瑞士银行10亿美元的赔偿,但瑞士银行方面却希望成立1500万瑞士法郎的大屠杀纪念基金和70亿法郎的团结基金,运作后所得利润用来补偿受害者。双方观点相去甚远,便因此陷入了僵局。

就在此时,梅里的爆料成为了关键的突破点。梅里声称,他经常看到银行官员碎掉那些持有人已经故去、又找不到继承人的账户。国际法专家罗兰德·羅斯估计,总共有300个账户被销毁;如果这些账户不被销毁,到今天本息算起来大约有60亿美元,而这是银行理应赔付给犹太人后裔的钱。

在梅里将银行销毁账户记录的证据交给犹太人之后,瑞银及瑞信终于在舆论的压力下妥协了。他们与国际犹太人组织达成协议,由银行方面出资12.5亿美元建立一个基金,用于赔付早已经死去的犹太人存款账户户主的亲属和后裔。然而,得到赔款的受害者,反应却往往如71岁的杰米·罗斯曼一样,“这些钱太少了,而且来得也太晚了,”他得到了5000美元,“然而,如果再早一点,或者更多一点,又显得我们是在用曾经的灾难赚钱。”

在纳粹黄金问题上的胜利向来被视为瑞士银行业保密原则的最高成就,但在冷战结束后,没有了特别的政治原因支撑,瑞士的保密法就让各国看不顺眼了。犹太财产的消失当然引发了巨大的舆论波动,然而,最大的压力还是来自于各国税务机关。

富翁们利用瑞士银行账户逃税也不是新鲜事情了,在上世纪30年代,美国黑帮头目梅耶·兰斯基就曾将钱存在瑞士,从而逃脱美国国税局的追讨。在大萧条期间,各国政府本来也想迫使瑞士交出这些逃税者的名单,然而纳粹和战争的到来让这一切又无限拖延。直到21世纪到来,再一次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各国政府才又开始动瑞士银行账户的主意。

其中行动力最强的,当然还是美国国税局。

2009年,美国国税局连续对瑞银提起两次诉讼,指控他们帮助5.2万名美国客户通过秘密账户藏匿资金约150亿美元,使美国每年少收税款数亿美元。瑞银照例搬出《银行保密法》当挡箭牌,谁料美国根本不吃这一套,后者干脆联合法国跟德国,威胁将把瑞士列入经合组织的“黑名单”,还说要经济制裁瑞士。

在此等重压之下,瑞士政府和瑞银都没了办法。在经过多次谈判后,瑞银不得不交出了4400个最具追讨价值的嫌疑人信息,还额外缴纳7800万美元给美国国税局作为耽误时间的罚金。

美国国税局用了几年时间处理瑞银交出的名单,向其中一些人提起诉讼,并向另外的人征收罚款。与此同时,他们还设立了一个“自首从宽”的项目,鼓励偷税漏税者主动自首,可以免于被起诉。结果,有43000多个人选择了自首,并主动交会了60亿美元的税款、利息和罚金。

不过,就算有了这样的胜利,大多数瑞银的“黑户”和瑞信等其他银行的顾客信息仍未被披露。美国的下一招更狠:他们将瑞士最古老的私人银行韦格林银行(Wegelin & Co.)告上法庭。2013年初,韦格林银行在美国纽约曼哈顿地区法院认罪,承认在将近10年间,帮助上百名美国富豪客户逃税至少12亿美元。韦格林银行因此需要向美国支付高达5780万美元补偿和罚金,此举也直接导致韦格林银行业务的倒闭。

韦格林银行的认罪成为了压倒瑞士银行业保密制度的最后一根稻草。2013年9月,瑞士和美国达成协议,决定执行美国《海外账户纳税法案》—所有银行都必须向美国国税局提供存款超过5万美元的美国公民账户信息,否则就被视为与美国政府不合作;对于不合作的金融机构,若有美国来源所得,美国将对其总收入(而不是净收入或利润)征收30%的惩罚性税收。

3.风流去读后感 篇三

——《激荡三十年》读后

近日阅读《激荡三十年》,感触良多。

书中记录了在1978-2008这三十年间,中国改革开放后新一代企业家们的奋斗历史,也是一部中国崛起的历史,数百位企业家的成长经历。书中记录着像王石、刘永好、任正非、柳传志、史玉柱等这一代人的发家史和奋斗史,描绘出年广

九、孙大午、褚时健这些商业能人的命运沉浮。里面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也有我们未曾听闻的,但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用了几十年的沉浮,试图改变自己的命运,有的甚至影响到了整个中国的命运。《激荡三十年》通过一个个企业家的成功或者失败,勾绘出一幅中国经济三十年来的改革发展进程。

掩卷沉思,我思考的不仅仅是三十年来纷繁的事件和卓俊的群雄,更是绵延到现在工作中的几个现实:

一是三十年改革开放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艰难转型。不可否认的是:当市场的主体已经实现了市场经济的绝对主体地位。现在国有银行、控股股份制银行还有外资银行不断厮杀,2014年末到现在国家已经批准了5家民营银行,最近又开放利率市场化,再加上才通过的取消银行存贷比,更加剧了银行市场的激烈程度。每家银行都有各自的优劣势,在经济全球化带动的资本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有银行面临重重困难。我们如何冲破包围,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更是值得深思并需要急切加以改变的问题。只有这个问题解决得好,我们才能在无数个“市场者”中脱颖而出。

其次,三十年间市场主体的力量变换与博弈,是最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时间。在时光的不断推进中,从第一家国有商业银行独立,到第一家股份制银行兴起,再到第一家外资银行代办处在上海设立,我们看到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还有外资银行在中华大地上纵横驰骋、异彩纷呈。这三大力量究竟谁优谁劣,到底谁能神州大地上傲视群雄,没有谁能做出这个结论。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竞争者进入了这片大地,国有银行在国内金融市场由原有的独占鳌头逐渐退缩阵地,股份制银行凭借其更加灵活的决策优势以及政策支持正一步步蚕食着国有银行的地位,如何才能将现有的劣势扭转?

我们现在处于该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关键时期,作为中国银行的一员,有责任有义务,承担起中行发展的大旗。

从去年参加工作后,我更深切地感受到这场市场日新月异的发展,为了尽快适应从“学生”到“银行员工”的转变,我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金融理财师相关课程,并取得了理财师资格。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工作实践,我感受到了金融业改革开放更是日新月异!作为国有控股的大型银行,中国银行的安全性和严格内控,极大地满足了客户对于资金安全的需求,但是弊端也显而易见:我们的存款利率、理财产品预期利率相较于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都没有优势,造成了客户流失。对此我认为,要进一步提高员工理财业务知识与技能,实行全行全员客户经理,把原来的一个或两个理财经理负责一个网点VIP客户维护,转变为网点全体员工共同维护,由一对多的服务模式转变为一对三、一对二甚至是一对一的服务模式,由员工直接面对客户,对客户进行人性化的关怀服务(如生日节日短信、养老规划等),员工与经理共同制定出针对每位客户自身情况的理财计划。由于单人面对客户数量的减少,在每位客户身上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客户的服务体验感大大提高,从而提高客户忠诚度,达到客户质量的提升,更进而达到以质量换数量的目的。

第二、现代化银行的衍生产品、衍生服务不断推陈出新,投资者也不满足于银行存款和单纯的理财产品,他们试图寻找更加多样的资本增值途径。像美国摩根士丹利等投资银行那样混业经营已是传统银行寻求突破的途径。正是在此背景下,国务院批准了交通银行混业改革报告,“券商牌照”、“股权投资”、“理财业务”将成为银行业混业经营的三大重点领域。我行陈四清行长也表示,将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的转型发展之路,积极探索转型发展之路。但是现在的市场中,谁能抢占先机谁就赢得了胜利,所以加快推进我行自身的混业经营脚步,使我们在新一轮你银行改革中制胜的关键。我们可以借此大好的机会,借助混业经营的东风,以降低产品整体风险为前提,抓住投资者心理,在指导客户运用现有的理财产品的同时,将不同的银行理财、证券、保险等产品组合起来,形成全新的混合产品,增加我们先现有的产品种类,给与投资者更加多样化的投资选择和组合。

第三、现阶段互联网的兴起正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从第一台PC机问世到现在,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完成了人类以往数百年都不可能完成的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坐在计算机前处理着自己的资产,针对此种情况我行推出了“E社区”。为了更好的“E社区”活动,我认为现阶段在社区民众对“E社区”情况不了解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进社区,进家门,把银行开到家门口。在社区里对群众进行宣讲,使群众对“E社区”有个深入的了解。第二步,联合商户,进行优惠推广活动,既让群众对“E社区”有了兴趣,又帮助商户吸引了客源。双方共同努力,扩大“E社区”的社会影响力。第三步,扩大之前的内部抽奖范围,社区可以张贴海报,使社区民众参与进来,让参与者变成宣传者,增强“E社区”的知名度。

前三十年急流已趟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正是我们青年人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大好时机,也是中国银行这个“百年老店”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如何在我行再次创业的大潮中,奉献出自己的力量,为中行的新发展尽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是我们每一个中行人值得深思的。

中国银行德阳泰山北路支行

4.那些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篇四

风雨前半生

牟其中前半辈子与数字“三”有着不解之缘:其父名叫牟品三;坐了三次牢;300元钱起家;办了三件大事:飞机易货、卫星发射、开发满洲里。

“牟其中个人命运的跌宕起伏与30年中国的经济发展脉络惊人地相似,不同的是,中国经济腾飞了,老牟却被关了起来。”南德集团的诉讼代理人夏宗伟不无慨叹!

1940年6月19日,牟其中出生在四川省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一个中等经济水平的商人家庭。

在牟其中的记忆中,其父牟品三是一个聪明、勤奋、正直、又有公益心的生意人,耳濡目染,牟其中的童年与一般的孩子相比,多了几分商业的熏陶。“这种熏陶给我后天的成长埋下了伏笔,”牟其中曾经这样总结自己的童年。

1980年2月13日,牟其中在当时的万县市注册成立了“万县市江北贸易信托服务部”,公司的全部家当就牟向亲戚借的300元人民币以及向别人借用的一张饭桌。

“‘万县市江北贸易信托服务部’算得上是中国进行改革开放以来最早成立的私营企业之一。”中央党校一位经济学教授曾对南德集团有过专门研究。

此后,牟其中揣着300元钱,准备到外地开拓事业,他把事业发展的第一站放在了重庆。

在重庆,牟其中开始了他的座钟倒卖生意。

今天看来,他做生意利用的是当时银行结算、汇兑等不同金融产品的时间差,解决了企业的流动资金问题,挖掘到第一桶金。——这就是牟其中著名的“空手道”理论。

“用很少的投入,利用现代信息制度和一系列分散风险的金融衍生工具,就可以完成投资巨大的项目,借用竞技体育的一个名词,名曰‘空手道’。”牟其中曾在一篇文章中较为系统地表述了他的商业操作模式理论。

但命运又与牟其中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在当时因为赚的钱太多,牟其中被有关部门冠以“投机倒把”的罪名,再一次入狱。

“牟其中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建立起来的企业,其操作手段与经营方式,与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了严重的冲突。”中央党校的那位经济学教授分析牟其中再次被抓入狱的原因。

巅峰与滑铁卢

1984年8月,牟其中被平反,其后他又用了他的“空手道”理论做成了冰箱生意。这笔生意为南德集团的国际化积累了两个条件:一是资金,为以后的飞机贸易准备了启动资金;二是经验,为国际化生意的拓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1989年,戈尔巴乔夫访问中国,中苏关系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两国的经贸往来活动日益频繁。在此前后,牟其中已经对国内、前苏联、东欧等国作了相对系统的商业调查研究:当时苏联正极度缺乏轻工、食品等生活用品,而中国因经济一度过热,导致大量轻工业品过剩、积压;国内与苏联实行的是条块分割的经济体制,国家行政部门与官办企业对跨行业、跨部门的业务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这里面有个“权利真空地带”。

当年十月,南德集团与前苏联达成了以易货贸易的形式购买T-154客机和航空器材的协议;年底,双方在北京终于签订了正式合作的“备忘录”,随后,便有了轻工产品换客机的经典之作。

“牟其中以他特有的商业敏感,抓住了一种历史特定阶段才有的机遇,南德从此一步登天。”曾深入采访过牟其中的资深媒体人士李慰饴对此评价。

“飞机易货”的一举成功,让牟其中与南德集团在积累名与利的同时,更进一步积累了做事的勇气与信心。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这不是牟其中的首创,但这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他认为自己必须不断创造新的奇迹,才能无愧于这个时代。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痛苦抉择后,牟其中决定:做卫星。

这一决定,使人们在对这位敢说敢做的个性企业家充满着期许的同时,又存在着疑问:他能干成吗?

事后证明,牟其中干成了卫星事业,如果不是一场变故,他会干得很好。

1993年12月28日,南德与俄罗斯合作,成功地发射了“航向一号”电视直播卫星。

于是,从1994年起,南德集团就开始做航向系列卫星了。

1995年,国家实行紧缩银根的经济政策,这对开展卫星业务、需要大量资金的南德集团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当年的春天,牟其中几乎天天召集中层管理人员开会,主题只有一个:筹钱。

不久,航向三号卫星制造即将完工,并准备发射,对南德集团来说,卫星项目势在必行,他们必须向国外发射机构支付数百万美元的发射费。

这笔发射费对当年的南德来说是笔巨款,急需用钱的牟其中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这时,一个叫何君的人出现在牟其中的眼前,对方表示愿意提供资金助南德渡过难关。然而,这笔钱却把牟其中与南德拖向了无底的深渊。

1996年8月,公安机关在对湖北轻工“骗开信用证套汇”的问题进行调查中发现,南德所用的资金与这个问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受牵连在所难免,不过,牟其中想都没想到自己会因此第三次身陷牢笼。

牟其中——

我的经历是那个时代的缩影

由于牟其中目前还被关押于湖北洪山监狱,根据相关规定,我们还不能直接采访他本人,受牟其中的委托,由南德集团诉讼代理人夏宗伟来回答笔者提出的问题。为了行文方便,本文回答部分采用第一人称。

问:从1978年到现在,您的个人经历可以用“传奇”来形容,这段特殊的经历对您个人来说有着怎样的体味?

答:之所以“传奇”,是因为我生活在一个天天产生着奇迹,并且行将结束几千年专制传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很多奇迹集中发生在了我身上,所以您感到“传奇”了。

第一个发现我的“传奇”的,是世界经济论坛创办者兼主席施瓦布先生。1988年10月,施瓦布先生偶然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听到了我的一个即兴演讲,立即亲自当面邀请我出席次年二月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一年一度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并发表演讲。他给我出了一个题目:《在中国,一个成功企业家的传奇故事》。于是,我奇迹般地成了应施瓦布亲自邀请登上这座世界最高级经济论坛的第一位中国企业家。

施瓦布感兴趣的是什么呢?他要我向每年与会的全球千余位王公大臣、各国政要、金融巨子、商界名流介绍,在中国正在发生着的深刻变化:过去一直被视为资本主义复辟的私营经济正在蓬勃发展。

我个人的经历也的确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私人经济从酝酿、发展初创和不断遭到打击、压制、镇压与中央不断关怀、扶持、保护的缩影。

文化大革命中,经济面临崩溃、家乡重庆饿殍遍野的现实,逼迫我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认真思索中国的出路。于是与人合作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其纲领是《中国向何处去》。因此被以反革命集团罪关进了监狱,我被内定死刑。1976年、1977年两度几乎被执行,后均因一个偶然的因素幸免于难,才活到了今天,亲眼看到了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位的奇迹。这又是一个“传奇”。

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也把我从死神手中抢救了下来。中央办公厅工作组一行四人,奉中央领导的指示,到重庆万州沙河看守所将我们释放。第三天——即1980年1月2日,工作组接见了我们,向我们传达了中央领导的批示:“希望四川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那几个年青人,在新长征中再立新功。”

由于狱中学习三中全会公报与参与真理标准讨论激发起的满腔豪情与改革开放路线对我救命之恩的感激之情,促使我当场向中办工作组表态:我愿意建立一家私人股份制企业,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43天后,我利用中央特派员亲自释放我的气势,镇住了万县市工商局,领到了工商营业执照,建立起了改革开放后,我国第一家不戴红帽子、正大光明的私人企业。成为了改革开放后辞去公职的第一人,建立起了第一家私人企业,又是一个“传奇”。

后来,北京以她博大的胸怀接纳了我,给予了我施展才干、实现抱负的舞台。于是就有了前面讲的与施瓦布先生邂逅一幕的传奇。

短短的几年内完成了至今仍被公认为商业经典案例的,以积压产品换回四架俄罗斯大型客机的奇迹。而比飞机项目更经典的,是南德与俄罗斯国际卫星组织合作,成功研制、发射成功了世界上第一颗电视直播卫星;是南德与满洲里市人民政府合作,建设成功了通向世界资源宝库西伯利亚的桥头堡——满洲里国际公路口岸等等项目,由于有关部门的信息封锁,这两大手笔至今仍并未被国内公众了解。正是因为这些项目太成功、太神奇,神奇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反而成为了被人攻击我为骗子的借口。

结束南德神话的,不是我们经营上发生了重大失误,也不是有什么违法犯罪问题,而是一个私营企业的成功超过了当时社会环境允许的最大范围。

问:您的个人经历对后辈企业家来说,有什么可供借鉴的?

答:当代中国企业家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企业家相比较,最大的特征是具有二重性,即不仅仅是经济活动的组织者,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但是,这一十分显著的特征,却几乎被绝大部分人忽略了。

我们从计划经济体制出发,目标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目前处于可以前进,也可能倒退回去的社会转型期。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公认的是实行了渐进式改革,即在传统经济存量之外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量。我国的民营企业家阶层就是在这一过程中成长起来的。

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改革开放路线,就不可能有当今风光无限的民营企业家。即使不感恩,也要知道自保。我们与改革开放路线是皮与毛的关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血肉关系。对此,现今的企业家群体一定要清醒。

问:古人云:三十而立,中国的企业家群体也一直在摸索中前行,您认为目前的企业家群体是处在成熟期,还是仍处于成长期?您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答:当然仍然处于成长期,远远谈不上成熟。

这是由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特征所决定的。

目前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的过程之中,市场经济体制还很不完善。与市场经济伴生的企业家群体,怎么可能脱离自己生长的土壤,单独成熟起来呢?

另外,全球经济的发展阶段,正发生着类似于十五、十六世纪,人类逐渐脱离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时代的变化。工业经济正在被智慧经济所取代。由银行、股票、交易所、信用、保险以及有限公司有机统一组成的相互贯通的金融体系和商业体系也必然发生变化。处于这一变化中的企业家面临的任务更多的是学习与创新,远远谈不上成熟。

问:作为国内较早创业的企业家,您对过去三十年的经济法律变迁有什么样的评判?

答:就立法角度而言,从无到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80年,虽然利用中办工作组为我平反的契机,我声明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试验田的气势镇住了万县市工商局,进行了工商登记,但是在细节上都无法可循,难倒了具体工作人员。例如企业可不可以取字号、可不可以刻制印章,都无法律规定。幸好我们中国人善于变通。不能取法人字号,就把几个股东自然人的名字进行同类项合并,最后抽出一个“中”字和一个“德”字。所以南德最初的字号名称叫“中德”。至今我们仍习惯地把企业印章称之为公章,因为此前所有企业全部是国家所有制的。南德出现后,难题来了,南德是私有的,怎么能刻公章呢?又是变通。公安局批准我们刻了一枚一寸见方的公不公、私不私的大方形印章。说它姓私,因为与自然人的私章一样,是方形的;说它姓公,因为与圆形的公章一样大小。

我是在第二次坐牢的收容所里,从树上的大喇叭中,听到国家工商局的一个文件,称私人经济组织也可以起字号,可以刻印章,可以去银行开立账号了。时为1984年4月。

所以,我一直把第一次、第二次坐牢,称之为为中国私营企业争取生存的权利,把第三次坐牢视之为中国私营企业争取发展的权利。

想想当年取字号、刻印章尚无法可依,到今天《物权法》对公私经济的平等保护,只能用一句话来表述我的感想:时代真的是进步了。

问:您预测一下未来三十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将会是怎样的一个状况?

答:我有一本演讲集,题名就是《乐观的中国经济》。是1996年左右编的,它表明了我对中国经济长远前景的看法。

每隔一段时间,一些以往停滞的经济会出现奇迹:在劳动生产率和人均收入几十年甚至整个世纪都毫无增长之后,它们开始了不可思议的直线上升,然后,该国就踏上了奔向现代化社会的路途。

第一个起飞的是英国,开始于1790年左右,史称工业革命。之后西方国家经历了摩肩接踵的起飞过程:最引人注目的是德国和美国,它们通过较快的工业化进程最终取代了英国的领头羊地位。19世纪末期是日本,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持续增长。此后迎来了亚洲的工业化,开始是四小虎,后来又是四小龙,最后就是我们中国大陆了。

——对目前人们津津乐道的“金砖四国”(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的飞速发展,都可以用这一理论来解释。

此外,中国的飞速发展还要加入一些特殊的因素:我们的工业化是与全世界的信息化同时出现的;邓小平把握住了全球一体化的机会,而60年代我们曾失去过二战后亚洲工业化的机会;最后还有文化因素,即整个中华民族——包括一岁的小孩永不熄灭的发财致富欲望——引用引领了美国经济几十年繁荣的里根总统的一句话:“经济的繁荣,50%依靠的是公众的情绪。”

所以,无论还有多少不确定因素,但已被全世界数十个国家、几个世纪工业化过程证明了的规律,是不可能改变的。所以,我一直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前景持最乐观的态度。

——我相信,三十年之后,中国在经济总量上,会超过美国。

5.风流去读后感 篇五

“活着是一种愉悦的生命体验。在我们的生命里,有着更美好、更宝贵的馈赠,那就是工作。用感恩的心去工作对工作心怀感激,感激能带来更多值得感激的事情。”这是《带着感恩的心去工作》一书中的领悟。

在现实中会发现很多人都不能带着感恩的心去工作,这是一种现象。在物欲横流、急功近利的今天,我们总听见不绝于耳的抱怨声,抱怨工作的艰辛,抱怨仕途的曲折……但在看完《带着感恩的心去工作》后我的感觉又截然相反了,书中写到感恩不只是一种感情,更

是人的本质特征之一。一个人如果失去感恩的心,那么他的存在也就不怎么真实了。感恩也是一种回报,是对别人帮助的报答,但感恩更是一种存在的勇气,一种积极面对人生的心态,可以体现个人的价值与意义。

《带着感恩的心去工作》告诉我们:感恩是美德也是一种智慧,能成就生命的幸福和事业的辉煌,感恩就如同阳光一样,能够带给我们温暖。不管我们从事什么工作,不管我们是社会哪一阶层的人,不管我们是贫穷还是富有,不管我们是否拥有健康的身体,只要长存一颗感恩之心,你就不会产生抱怨;怀着感恩的心去工作就是幸福,反之,带着抱怨的情绪走入工作,你就会发现,出路越来越窄,生活也会充满不如意。每个人都需要学会感恩。用感恩的心去工作用感恩的心去工作,你就不会感到乏味;用感恩的心去工作,你就不会在困难面前退缩;用感恩的心去工作,你就会觉得工作是为自己;用感恩的心去工

6.安特卫普风流未被雨打风吹去 篇六

坐火车到达安特卫普,一下列车就可以看到安特卫普的第一个著名景点:安特卫普火车站。这是欧洲典型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钢铁与砖石混搭的构架,但又承接了古典主义巴洛克装饰风格。大厅的圆形天棚宏大而精美。从外面观看,火车站更像是一座新古典主义的城堡,有漂亮的穹顶和尖塔,现在被列入国家重点文化保护名单。

火车站不远处的Meir街是安特卫普主要的商业步行街,很像我们的王府井。大街两边都是出售服饰的时尚店铺和散发出阵阵咖啡香气的饭馆、咖啡厅。夹杂在购物人流中的,还有表演行为艺术的街头卖艺者,以及一队队被导游引领的各国游客。

而俯视着这欢乐场面的是两座气质不凡的雕像——大卫·丹尼尔斯和凡·戴克——代表了这个城市昔日的荣耀。

丹尼尔斯家族前后出了四位画家,这尊铜像是最有成就的一个——小大卫·丹尼尔斯。他也受到鲁本斯的影响。在爱好艺术的当权者支持下,他创办了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凡·戴克的雕像是白色的,更有艺术家卓尔不群的高傲气质。从对后世的影响来说,大卫·丹尼尔斯是一个时代最好的艺术家之一,而凡·戴克则是整个欧洲艺术史上最好的画家之一。

著名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安特卫普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成了世界的中心。”

安特卫普在16世纪的短短几十年中,突然迎来了三次经济高潮,“不是它死乞白赖把别人从世界各地拉过来,而是别人有求于它。”这其中的缘由是在遥远的美洲。最先发现、开发美洲的是欧洲一个地处边缘的小国:葡萄牙。葡萄牙水手从美洲运来了香料,但是香料90%的消费市场却是在北欧国家。葡萄牙必须在前往北欧的中间地带寻找一个交易地。此时布鲁日由于河道堵塞,逐渐衰落。安特卫普作为天然良港一下子取代了布鲁日成为商业交易重镇。各国商人纷至沓来,这是香料带给安特卫普的第一个天赐良机。

白银带来了第二次高潮。由于印度洋经常发生抢劫,葡萄牙商人必须在远东用白银和铜进行交易。安特卫普因此建立了金融市场,商人们可以获得从德意志矿山运来的金属。同时,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查理五世要管辖西班牙、尼德兰、德意志和意大利,总是需要很多钱来维持他的统治,必须高价借贷。安特卫普又成为查理五世的借贷中心。

可惜之后,低地国家反抗西班牙人的统治,安特卫普遭到报复性的洗劫和屠杀,先后有十万人离开安特卫普,带走了资金、技术和商业关系网。一部分人进入了阿姆斯特丹,安特卫普在与强大的新对手竞争中慢慢处于劣势。

其后,安特卫普虽然不再是欧洲的金融中心,但发展并没有停滞,作为天然大港,直到今天都是欧洲举足轻重的货运中心。17世纪欧洲巴洛克艺术成为时髦的风尚,以鲁本斯和他的学生好友凡·戴克为代表的弗兰德斯画派在安特卫普留下了众多艺术珍品。安特卫普还是全世界最重要的钻石加工地。全世界70%的钻石都是在这里研磨的。大量技术精湛的工人、精明的犹太钻石商人和钻石商店云集安特卫普。人们对安特卫普的印象主要是三样东西:港口、钻石和鲁本斯。

Meir街一座大鹰雕像的喷水池附近就是著名的鲁本斯故居。1610年鲁本斯和第一个妻子购买了这处房产,画家本人亲自重新设计,加入了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元素,尤其是院落中一座凯旋门式石屏风和主建筑外墙的装饰以及半圆型的画廊。当时安特卫普的房子大多是传统的弗兰德斯式的,鲁本斯的这个豪宅显得非常时髦。就是在这里,鲁本斯度过了最后30年,他的事业达到最后的顶峰。故居后面的花园是依据后人想象重修的,非常典雅。漫步巴洛克式小园香径,别有情趣。

鲁本斯故居附近的圣雅各布教堂埋葬着鲁本斯家族。在圣坛的后面是鲁本斯礼拜堂。礼拜堂由画家本人设计,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开始兴建,直到他去世后5年才完成。祭坛上的白色圣母像以《悲伤的圣母》(Our Lady of Sorrows)闻名,是鲁本斯亲自挑选的。继续向前走到Geroen Plaats 广场,有一尊鲁本斯的立像。鲁本斯总是喜欢在自画像中,把他自己画成一位贵族绅士,这个雕像便是依从了他的愿望。

雕像后面的三个高塔,是圣母大教堂中堂的穹顶。它是低地国家最大的哥特式教堂。从正面仰望,有种不停上升直达天庭的眩晕感,这正是哥特宗教式建筑所追求的效果。最开始人们规划教堂是想建造5个高塔,但最终只完成了这3个,而且只有北塔最终达到了希望的高度。这使教堂看上去极不对称,当然也成为它最显著的外观标志。

这个宏伟的教堂,有7条走廊,由125根巨柱支撑。每条柱子承受的重量有400吨。巨大的空间中有55块彩色玻璃,增加了内部的轻盈感。这里每周依然有隆重的宗教仪式。同时因为藏有非常多的艺术珍品,大教堂也像一座宗教艺术博物馆,是来安特卫普一游的人们必到的一站。最值得一看的当然是鲁本斯的4幅作品。其中《上十字架》和《下十字架》是美术史中经常提到的鲁本斯代表作。

在教堂饱览了眼福,如果再能遇到卖艺者在广场前表演而大饱耳福,就太完美了!一支看似随意的四重奏组合,可以和我们的国家级乐队媲美。

教堂前有个“弗兰德斯的狗”纪念标志。《弗兰德斯的狗》这本书最初在日本和英国出版,并没有弗拉芒语版本,所以当地人都不知道这个故事。日本游客到了安特卫普开始寻找书中提到的地方,小狗和主人的故事才得以在比利时流传开来。这本书的中译本出版于2007年。

圣母大教堂前的大广场是旧城区的中心,由市政厅和行业协会大楼环绕组成。广场中央有一个喷泉,上面有个男子正在向空中投掷一只手。这个动作就是安特卫普名字的由来:手(ant),扔掉(werpen)。男子名叫布拉沃(Brabo,布拉班特的起源),是古罗马的士兵,相传他将斯海德尔河(Schelde)上作乱的巨人之手斩断并扔掉,拯救了这个地方。

从市政厅向前是斯海德尔河。河边的斯腾城堡曾是守卫安特卫普的要塞,现在改建成斯腾国立海洋博物馆,陈列着各种船模和跟航海有关的工具、地图等。博物馆门口有尊奇怪的雕像:一个高大的男子叉腰俯视着下面的小人,相传他是专门捉弄小孩和醉汉的恶人。

7.搭车去柏林读后感 篇七

让我也有种想背包旅行的念头,虽然明知道这很不现实

有太多太多的舍不得,让我无法放下

也有太多太多的理由让我拿来当借口,无法向前走

我无法想像可以放弃一切去旅行?

我无法想像只有少得可怜的钱可以去旅行?

我无法想像如果真的要背个包去旅行,到底要装多少东西才够?

我无法想像搭车的成功率?到底有多少人真的愿意搭你一程?

我无法想像旅途中有什么危险的事发生?

有太多未知的东西让人却步

也许是我想太多,虽然我只是想,而没去行动

就好像海贼王,无法知道前方有什么,但却让人期待兴奋的冒险旅行

我也能有这样的勇气么?

现在的社会很现实的,就算我在夏湾写着个“拱北”牌子

也不会有人愿意让我搭车,除了的士吧.这样做似乎很白痴

我曾经很向往西藏,因为什么原因我也不知道,就只是很去想去那儿看看

我对那儿并不了解,也没特别注意西藏的资料

也许是我觉得并没机会会去的吧

这次看完书后,让我想去的地方还是西藏

可有太多的太多的原因去不了

现在没有那么时间,没有那么多钱可以用

也没有相机之类的工具可以让我拍下风景物

也没有准备去旅行的工具等等

更重要的是没有准备去旅行的心

我在想如果给自己一年的时间这些能准备好么?

不需要太多的时间,或许几天就够了

不需要用太多钱,可以尝试厚着脸皮去搭车,就算失败也是一种体验

不需要太多的东西,简简单单就好,又不是长年旅行

不需要给自己太多想法,本来旅行就是随意的想一想,似乎这些借口都已不成借口了

嗯.我太多三分钟热度了.所以不知道自己是否在热度中

一年后是否真的可以背个包就踏上旅行呢?

8.用心去工作读后感 篇八

近日里拜读了集团领导推荐的《用心去工作》一书,开卷有益,受益匪浅。用心去工作,首先要修好一颗心,一颗雄心、恒心、热心、忠心和专心。只要用心去工作,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能把工作做好。用心去工作,自己是最大的受益者

用心工作,自己是最大的受益者;而敷衍了事,最后的受害者也必定是自己。许多人总是在整日里期望着获得升迁,得到加薪,但却在工作中抱着为老板打工,应付任务,甚至敷衍、马马虎虎的工作态度,殊不知晋升加薪是建立在忠实履行日常工作,用心做好每一件事的基础上的,没有一位老板会去奖励应付敷衍的员工。只有尽职尽责、尽善尽美、用心做好本职工作,孜孜不倦,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价值,才能使你获得胜利女神的青睐。用心工作是对人生和生活的尊重,是人生在世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当代社会评价一个人是否幸福中有一条标准就是“被认同”,而要想得到企业和社会的承认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就是用心对待自己拥有的工作。通过这个平台,才有了不断发展、不断开拓、不断提升自身价值的空间。

在工作标准上,我们应该追求的是完美而不是完成,在工作中应该及时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发现不足、找到原因、拿出办法,具有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工作不用心,就会导致我们就工作而工作,就做事而做事,呈现出一种机械、重复和被动应付的状态。在具体工作中,对问题熟视无睹,对原因视而不见,对措施束手无策,还可能会引发新的问题。而用心去工作,在工作中就会努力探索,积极思考,主动创新,具有主动、积极的工作意识。这才能提高自己的价值。

书中说得好:做任何事情,只要你用心去做,一定能把它做好,如果不用心去做,那肯定是做不好的。用心去做事,读起来简单,写起来也简单,但是做起来呢?一个认真工作的人,只能称作称职;一个用心工作的人,才能企及优秀。用心不但能使我们做好本职工作,更能使我们用长远的思考来规划未来;用心不但能使我们积极面对人生的每一次挑战,更能使我们征服人生路途中的每一次困难。一个没有用心工作的人,在人生的舞台上永远只能扮演一个不起眼的角色;只有用心去工作的人,才能完美诠释自己的生命内涵。

通读全书,掩卷而思,不禁思绪万千。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只要认真对待,用心做事,就必然能够取得成绩。用力干事只能把事干对,用心干事才能把事干好。从事标准化工作,更要勤勤恳恳用心去学、用心去做,用心去对待发展中的困难,用心去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更要树立服务意识,树立全局观念,要有发展的眼光,立足长远,要抓住机遇,不断扩大工作范围。用心工作是提升自身价值的前提,同时也是干好本职工作的前提。有时候我们在工作中犯一些低级错误,并不是我们目前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干不好这件事,而是没用心去做。厨师炒菜,用了心思,就不会出现今天火候大明天火候小今天咸明天淡的现象。再比如一名老司机,开了十几年车,你不能说他技术不过硬,操作不熟练,为什么还会出事故,一句话:没用心去开车,至少在这一霎那没用心。有些人说:复杂的工作要用心,这不假;简单的操作,每天都要重复几十次,闭着眼也能干。可是闭着眼都能干和用心干不是同一个概念,盲人看不到前方,但他在用心迈向前方。有个佛家故事:一个小和尚整天撞钟,照他的理解这种机械单调、简单重复的工作,谁都会。不到半年,方丈却宣布调他到后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胜任撞钟之职。小和尚不服气:我撞的钟不准时、不响亮?方丈语重心长地说:你的钟撞得很响,但钟声空泛疲软,没有什么力量,因为你心中无钟。钟声不仅仅是寺里作息的准绳,更为重要的是要唤醒沉迷的芸芸众,达到激浊扬清、心灵空明的境界。为此,钟声不仅要响亮,而且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心中无钟,即胸中无佛。胸中无佛,自然也就体会到撞钟工作的的神圣,同样也就干不好这项工作。

在全书中,我对责任心一章的感触最深,我认为责任心是重要的工作态度,责任心,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对工作高度的使命感,是一种义不容辞的担当,是一种责无旁贷的义务责任心是出色地完成工作的动力和源泉,是干好任何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提高工作责任心:一是要放弃借口,停止抱怨;二是要有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三是要有勇于创新的锐气。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那么就必须勇敢承担起自己工作中的责任,因为选择了工作,就是选择了责任。在实际工作中如果责任心意识淡薄,工作不用心,工作效率必然低下。而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工作细致、认真,听从安排,团结协作;每一件事都不会中途放弃,有始有终地认真完成份内的工作,能主动处理好份内与份外相关工作,有人监督与无人监督都能主动承担责任而不推卸责任。其效率与前者相比无疑是云泥之别。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终会一事无成。

9.《雄狮去流浪》读后感 篇九

狮群社会是最典型的雄性寄生性统治的社会。掌门大雄狮一般是不亲自去捕猎的,主要靠成年雌狮完成;雄狮负责保卫领土和家园,偶尔照看未成年的幼狮。而狮群社会极讲究尊卑次序,每次进食,都必须让掌权的雄狮先饕餮一番,才轮到雌狮和幼狮们。狮群的生活也极像封建年代的一夫多妻制,可能更混乱。

狮群的首领在小雄狮满了两岁半后就会驱离本来的狮群,这是每个狮群都会发生的。文中的五位主人公:黑鬣毛、大头狮、刀疤脸、桃花眼、红飘带五兄弟也不能避免的被狮群驱逐了。

黑鬣毛无疑是伟大的,在得知自己已经无法生存之后,舍身救了四个兄弟,用自己将死之躯换得了四个弟弟的生存。

大头狮是一只非常聪明的狮子,带着刀疤脸、桃花眼、红飘带勇闯沙漠,寻求新的生存空间。这让我想起了中国传颂的有名的闯关东来,一时也是感慨万千!虽然在行程中刀疤脸牺牲了,却换取了它们三个寻求生机的可能,大头狮也的确带领桃花眼和红飘带他们找到了一处“世外桃源”,可惜只是“海市蜃楼”,没高兴多久,却发现误闯了人类的地界,大头狮在此丧命。桃花眼带着红飘带又回到了他们的出生地罗利安大草原。

桃花眼是急功近利的,因为不想到了中年才当上狮王,希望自己可以少年得志,用自己独特的大眼睛去勾引了墨菊雌狮,可最后却死于墨菊掌下,也许它是带着懊悔和不甘心死在沼泽地里吧!红飘带从四个兄长的死亡学到了很多,知道要想成功,必须学会等待,等待机会,等一切都成熟后,才有希望。可是另外两头雄狮的出现打乱了它的计划,并威胁到了它,六七年的等待,六七年的计划,就这么泡汤了。

最后红飘带会怎样呢,那要接着看沈石溪的《红飘带狮王》才能知道了。

上一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下一篇:喝醉酒的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