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

2024-06-09

一、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精选11篇)

1.一、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 篇一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五册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教案

教学内容:P1例1、P2例2 口算乘法

教学要求:掌握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的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口算。

教学手段:幻灯片、小棒、口算卡等及操作。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1.表内乘法口诀(可用口算卡进行)。

2.50是几个十? 700是几个百?

3.8个十是多少? 24个十呢? 24个百呢?

4.5个2是多少?

二、新课教学:

1.P1例1

(1)引导学生摆小棒:每堆摆两捆(每捆10根),摆3堆。

(2)启发学生议论: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

用加法算:20+20+20=60

用乘法算:20X3=60

(3)引导学生看实物,理解算20X3的思维过程:3个2是6,3个2捆(2个十)是6捆(6个十),6捆就是60根,即3个20是60。结果与加法相同。

2.小结:求3个

2.一、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 篇二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76页例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四舍”的试商方法, 正确地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调商, 初步掌握调商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 使学生初步掌握试商的方法, 能正确地试商, 会笔算除数接近整十数, 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2) 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试商的全过程, 掌握试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用“四舍”的试商方法, 正确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掌握试商的方法。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师:一走进咱们四 (9) 班, 我的心里就感到非常温暖。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有的同学用热情的话语问候我;有的同学用甜甜的笑脸迎接我;还有的同学用端正的坐姿面对我, 让我迫不及待地想和你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数学之旅。首先让老师见识一下你们的数学功底。 (出示课件: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生1:括号里最大能填7。

师:为什么想到填7呢?

生1:因为316里面最多有7个40。

师:说的真好, 老师想请几个同学按照这样的方法来完成后面几题。

师:看来这几道题对于同学们来说并没有什么难度, 请再看几道题, 你们能快速地说出商是几吗? (出示课件:想一想, 商是几)

生2:商是8。

师:为什么想到商是8呢?

生2:因为165里面有8个20。

师:165除以20商是8, 那么175除以20、185除以20商分别是几呢?

生2:8和9。

师:除数都是20, 为什么165除以20、175除以20商是8, 而185除以20商却是9呢?

生2:因为165、175里面最多都有8个20, 而185里面最多却有9个20。

二、学无止境

1. 学习例3 (1) 。

师:说的太好了, 看来咱们四 (9) 班的同学数学功底旳确很扎实。为了奖励大家, 老师带你们到商场逛逛, 这是一个文具专柜 (出示课件) , 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一个笔袋21元, 一个台灯62元, 一个计算器29元, 一个足球38元。

师:说的真完整!小红也在逛商场, 她来到这个文具专柜, 提了这样一道数学问题: (出示课件) 。谁来读一读?

生1:我有84元, 可以买多少个笔袋?

师:能帮她解决吗?

生1:能。

生1:84÷21=4 (个) 。 (师板书)

师:你真厉害, 直接口算出了结果, 这道题的除数和被除数都比较小, 一眼就能看出商是几, 如果除数和被除数都比较大, 不能直接口算应该怎么办呢?

生1:估算。

生2:可以用笔算。

师: (板书课题) 前面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 这里除数21不是整十数应该怎样想商呢?把21看成多少来想商呢?

生1:把21看成20来想商。

师:为什么要看成20呢?

生1:因为21最接近整十数20。

师:可以商几呢?

生1:商4。

师:为什么想到商4?

生1:因为84里面有4个20。

……

2. 学习例3 (2) 。

师:小明来到了文具店, 小红也来了, 我们来看看小红提了一道什么数学问题? (出示课件) 谁来读一读?

生:我有430元钱, 可以买几个台灯?

师:能解决吗?

生:能。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几个问题试着笔算一下。 (出示课件)

(生独立做, 师巡视, 发现两种不同的做法并请学生板书到黑板上)

师:做好的同学可以互相交流一下黑板上的问题。

师:请同学们看黑板, 这是两位同学做的。我们先来看看这位同学的, 他写了两个竖式, 我们来听听他的想法。

生1:我先把62看作60, 因为430里面有7个60, 所以商7, 然后用7去乘62, 积是434。我发现积比被除数大, 说明商大了, 把商调小到6, 6乘62积是372, 余数是58。

师:说的真好。我们再听听这位只写了一个竖式的同学的想法。

生2:我首先把62估成60, 想到商7, 用7去乘62的时候发现商大了, 就直接在原来的地方改成商6。

师:原来他们想的一样, 都是先想到7, 发现商7大了就调小到了6。同学们想一想商为什么会偏大呢?

生:因为我们把除数看小了, 所以商容易偏大。

师: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完成板书, 同学们说想的过程我来写。 (师总结“估、试、乘、调”四个字)

三、百炼成钢

1. 算一算。

师:你们真厉害, 这么快就帮小明和小红解决了问题。老师这也有两个问题, 你们有信心解决吗?

生:有!

师: (出示课件并读题) 请一二组解决第一个问题, 三四组解决第二个问题, 比一比哪一组的速度快。

(学生独立做, 师巡视, 把列了两个竖式的同学的本子放到投影仪上并请学生说想法)

2. 估一估。

师:同学们是不是特别的有成就感, 在逛商场的时候帮到了这么多人!接下来我们到商场七楼的儿童乐园去玩一玩。 (出示课件:儿童乐园) 儿童乐园的门票不是用钱购买的, 它是靠智慧获取的!我看有些同学心动了, 心动不如行动,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出示课件:帮小动物找家)

3. 比一比。

师:顺利闯过第一关后我们快来看看第二关。 (出示课件, 根据试商的情况谁能说出准确的商)

(生抢答)

师:集体的力量可真大, 我们靠集体的智慧获取了门票, 我宣布咱们四 (9) 班全体同学都可以免费进入到儿童乐园。 (出示课件:儿童乐园门开了)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儿童乐园玩耍的情景!

四、拓展延伸

师:看来任何问题都难不倒你们。老师这里还有一道挑战题你们敢挑战吗?

生:敢!

师:是的,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呢?我们一起来挑战一下吧! (出示课件) 这道题被除数是两位数, 十位上是6, 个位上的数字被遮挡了, 想一想商可能是几?请小组讨论一下。

生1:可能是4。

师:是4行吗?

生 (齐) :不行, 如果是4, 4乘22的积是88, 被除数十位是6, 积比被除数大。

生2:可能是1。

师:是1行吗?

生 (齐) :不行, 如果是1, 积是22, 余数比除数大。

生3:可能是2或3。

师: (出示课件) 如果商是3, 被遮挡的地方可以是哪些数字?

生:可以是6、7、8、9。

师: (出示课件) 如果商是2, 被遮挡的地方可以是哪些数字?

生:可以是0、1、2、3、4、5。

五、归纳总结

同学们表现得太棒了!这节课我们是在玩中学习的, 在助人为乐中学习的,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六、板书设计

答:可以买4个笔袋。答:可以买6个台灯, 还剩58元。

【教学反思】

1. 情境教学, 激发兴趣。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 调动学生积极性, 引发学生思考。这是一堂计算课, 计算课的教学既要让学生掌握计算的方法, 又要设计新颖, 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在教学中, 我用逛商场这一情境贯穿了整个课堂, 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所学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通过帮“小明、小红、老师、售货员”解决问题, 学生不仅学会了新知, 而且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2. 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我在教学例2时, 放手让学生自学展示, 首先让学生带着大屏幕上的2个问题去试着笔算, 让部分学生自己摸索出了计算的过程和调商的方法;接着是同桌互相交流, 让不太会的学生也知道了计算方法;最后请同学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老师在合适的时候点拨、引导, 和学生一起总结出“估试乘调”的方法, 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体现了在课堂上“教师是‘舵手’, 学生是主体”这一教学理念。

总的来说,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中, 应恰当地从生活情境导入, 让学生积极地、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用心思考, 真诚交流, 自主完成对知识的建构。这样的学习才能深刻, 而且“创造”着获取知识的方法, 体验着获取知识的愉悦。

3.一、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 篇三

1.857÷7,商是()位数,商的最高位是()位。

2.420里面包含()个6。

3.64÷()=9……1

4.一道有余数的除法,除数是7,那么余数最多是()。

5.在求出商的最高位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时,就在那一位上商()。

6.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8×()<143

4×()<178

6x()<143

7×()<145

6x()<21

3x()<128

7.在○里填上“>”、“<”或“=”。

216÷4○108÷2

576÷7○567÷8

420÷5○420÷4

440÷10○220÷5

8.估算得数。

122÷4≈

58÷3≈

405÷4≈

494÷7≈

9.□08÷4,要使商是两位数,□里可填();要使3□5÷3的商中间有0,□里可以填()。(注:答案不为一,写出一个数即可)

二、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1.2除(),商是15,余数是1。

A.31

B.310

C.3100

2.0÷25和0×25的结果()。

A.不相等

B.相等

C.不能比较

3.一位数除三位数,商中间有0的是()。

A.216÷2

B.430÷2

C.402÷3

4.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

A.就一定有几个0 B.不一定有几个0

5.书架上第一层书的本数是第二层的5倍,第二层有150本书,第一层有多少本书?正确的算式是()。

A.150×5

B.150-5

C.150+5 D.150÷5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余数不能大于或等于除数。

()

2。0可以作因数,也可以作被除数,但不能作除数。()

3.从204里连续减去2,最多能减101次。

()

4.150乘6,积的末尾有两个0。

()

5.因为“商×除数+余数=被除数”,所以在21x7+7=154中,154是被除数,7是除数,21是商,7是余数。

()

四、计算题

1.直接写出得数。

650÷5=

480÷6=

96÷6=

800÷4=

770÷7=

15x6=

72÷2=

56÷4=

91÷7=

450÷9=

2.用竖式计算。

750÷6=

848÷8=

710÷3=

953÷5=

923÷4=

(此题验算)

3.脱式计算。

728÷7÷8

24×5÷6

(705-345)÷9

五、列式计算

1.用9去除650,商是多少?余数是多少?

2.一个数的6倍是156,这个数是多少?

3.186比27的5倍多多少?

六、解决问题

1.同学们开展节水活动,一个星期大约节水418千克,平均每天大约节水多少千克?(估算得数)

2.大华小学有270人参观科技馆。

(1)如果每6个人一组,需要分成多少组?

(2)如果分成5批参观,平均每批多少人?

3.小明家买了500度电,如果每天用电7度,这些电可以用多少天?还剩几度电?

4.一个人步行每小时行5千米,骑自行车每小时行20千米,坐汽车每小时行80千米。

(1)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步行速度的多少倍?

(2)汽车的行驶速度是步行速度的多少倍?

(3)小明按照上面的步行速度,从家里到学校走了30分钟,他家离学校有多少米?

(4)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5.玩具商店运进6箱熊猫玩具,每箱有25个,5天全部卖完了,平均每天卖多少个熊猫玩具?如果每个熊猫玩具卖4元,5天共卖了多少元钱?

七、选做题

1.□÷□=32……5,这个算式里,除数最小是(),这时被除数是()。

4.一、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 篇四

一、创设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们没有学习愿望的话,我们所有的想法、方案和设想都会化为灰烬,变成木乃伊。”在教学中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贯穿始终,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因此,教师首先要营造出学生感兴趣的、愉悦的、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参与到探究新知的活动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到学生当中去,变成学生学习的伙伴,从而形成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孙悟空这个人物是学生感兴趣的,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本来枯燥的计算教学,产生一种亲切感,调动了学生的情绪,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在这种民主、平等、愉悦的氛围下,学生思维积极、主动、活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思考、各抒己见,不仅使课堂学习气氛轻松愉快,也能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以充分发挥。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的不足。

二、把实践引入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自己去发现”,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探究”是一笔宝贵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自觉地将教学过程处理成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操作、实践的过程,让他们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并从中获取新知,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

在上面两个片段中我创设了有意义的问题情景后,进行了算理的探讨,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特别是借助老寿星锻炼的场景,自然引出每天要步行多少米的计算问题后,我放开手脚让学生大胆的尝试、体验,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的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明白算理,掌握方法。

三、注重评价,提高语言表达

语言是思维的窗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思维水平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好奇、好胜等心理特征,引导他们敢想敢说。凡是通过思考能说的,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要给学生有充分发言的机会。从说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开始,到说题意,说过程,说思路,说算理直到置疑、释疑。反思并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是困难的,上面片段二中,对于黑板上的6种算法,教师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让学生说出对与错的原因,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实际上也是让学生学会说算理,从而提高计算能力。同时,多说还能促进学生表达、计算、分析、思维等能力的全面发展。

5.一、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 篇五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学生这些年来所学习的笔算都要求数位对齐,正是因为受这种定势思维的影响,绝大多数学生在接受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运算都比较困难,本课时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复习铺垫。设计了6道整十、整百乘一位数的口算题,目的是通过复习口算方法,让学生能在探索新知时能学会知识的迁移,即在相乘的时候让学生掌握先末尾的0可以不看,直接和一位数相乘,然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

二、是探究部分,重点是第二种算法的探究,呼应了铺垫部分的口算方法,学生对第一种算法是没有困难的,预设能有个别学生有第二种算法的想法,如果没有,就借助口算方法迁移过来,让学生讲口算方法运用到笔算中去。三是综合运用,在练习中,我安排了几个层次:先是基本练习,再是运用练习,最后是安排了一道拓展题,本堂课的所学的重点知识有个大概的总结,还能使本节课的`知识得到延伸,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

为了突破难点,我在课前就铺垫了一些整十、整百数的乘法口算练习,并让学生说出口算方法,但实际教学中还不够强化口算的方法。引出例题280×3,学习例题时我先让学生估算后在尝试,你能用竖式笔算吗?这个问题问得不好,笔算两个字,就禁锢了学生的思维,由于受数位对齐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的生成很少,没有一个学生是用简便方法计算的。应该这样问: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280×3的正确的积吗?这样一问,学生的生成可能会有好多,笔算的简便算法可能也会有的,再让学生展示几种不同的算法,让学生自己评一评。通过比较大多数学生知道用简便方法计算比较合理。这样学生通过议一议、试一试、比一比、想一想等一系列活动,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效果会好点。

本节课的难点是竖式的书写格式,就是一位数的对位问题,如2800×3,2800×5,不能熟练的将一位数与0前面的数对齐;所以在讨论题中特别强化了对位问题,注重了书写格式。另一种情况是,因数中0前面的数相乘已经有0,如2800×5,这里的28×5是140.已经有1个0.再在末尾添2个0,一共是3个0。

6.公开课一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 篇六

三年级

江智生

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第79-83页。

教学目标:1.经历了解信息、选择信息提出问题,并自主尝试一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会笔算一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能估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

3、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算法,获得积极的体验。

教学重点:选择信息提出问题,一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一位数乘三位数笔算过程中需要连续进位的问题。估算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喜欢看书吗?都喜欢看什么书?今天乐乐书店到了一批新书,大家想不想去看一看?

二、说一说、算一算

1、(出示图)同学们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新到300本《保健小常识》、每本4元)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情景图,并说一说发现的数学信息,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 光观察事物的意识和能力。

2、(出示表格)这是书店前三周的销售情况,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3、你能根据上面的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4、学生汇报。

5、“怎样计算三周一共收入多少元”呢?

6、学生自己列式计算,把你的算法说给你的同桌听。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观点:(1)先算出每周收入多少,再加起来,既是三周一共收入多少元。

(2)先计算一共买了多少本书,再算一共收入多少元。即:75+86+98=259(本)

259×4=1036(元)

说说你是怎样计算259×4的吗?

(重点要使学生理解4乘十位上的5得20个十,再加进上来的3个十得23个十。3写在十位上并向百位进2。

4乘百位上的2得8个百,加进上来的2个百得10个百,0写在百位上,1写在千位上。)

7、小结:与两位数乘法一样,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哪 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三、试一试

627×3

238×7

356×2

(1)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2)什么情况下积的位数是三位数?什么情况下积的位数是四位数?

(3)不用计算,你能一眼看出积各是几位数吗?

36×3

238×4

618×5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也让学生在这个学习活动中有成就感。先自 己思考,再交流,学生经历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交流时可以互相分享学习。)

四、练一练

1、先全班估计积是几位数?说一说自己是怎样估计积是几位数的。再小组分工合作计算检验。(练一练第1题)

2、(出示图)从图上你知道了些什么?科技展览馆今天的门票收入是多少元?请同学 们试着算一算。

3、学生汇报。

五、总结: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一位数乘三位数

75+86+98=259(本)

259×4=1036(元)

7.一、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 篇七

我说课的内容是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

本课时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知道了乘法各部分名称、掌握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估算这一计算技能的基础之上。本课时的内容既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同时也为继续学习多位数乘法、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试商打好基础。

教材创设了生活中的实际情景,从解决问题入手,这也是体现了计算的实用价值。通过让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探究过程,让学生理解笔算算理、掌握算法。教材呈现了两种不同的算法即分步口算方法和笔算方法。透过两种算法寻找不同算法之间的联系。另外教材安排了做一做三道有层次性的对比练习,既为了正确书写竖式,同时也进一步巩固笔算的方法。练习十六共4大题,既有对笔算方法的巩固同时又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体现了计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其中,第4大题乘加(减),使学生综合计算能力得到了训练。由于笔算乘法与笔算加、减法存在有很大差异,在计算过程中,多位数乘一位数不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乘,而是要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其中计算步骤较多,要顾及的问题也很多,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

二、说学习目标:

1、认识乘法竖式,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

2、经历笔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会口算与笔算之间的联系,培养类比及分析、概括能力,计算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3、养成认真、仔细的计算习惯,体验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

理解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

四、说课堂教学结构:

基于以上的分析以及对计算教学的认识,我将教学过程设计成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景引出新知;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四)、总结归纳。

五、说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引出新知;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我以主题图为素材创设了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情景。出示信息:3盒水彩笔,每盒12枝,让学生了解信息并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枝水彩笔?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2×3=?从而引出新知的学习。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分以下几个层次教学:

1、尝试计算教师巡视

我想估算应该有机地融合在实际的情景中才得以体现价值,因此,算式出现后,先让生估计一下,大约几枝?

然后,让学生先试着算一算,并把算法与同桌说一说。这样设计既是对学生起点的把握,同时也能让每个学生能充分暴露自己的想法。

2、反馈算法学习新知

学生的算法可能会出现书上提及到的口算和笔算两种。我先让口算的学生说算法,要求学生说清口算每一步的算法、算理,我想这是为笔算服务。同时板书计算过程。特别是让学生弄明白10×3的10从哪里来的?便于学生明白口算的算理。

当学生出现笔算时,我会追问:你是怎样算的?同时顾及全体学生的想法。因此教师还是有必要对笔算进行规范地书写,我想这也是教师主导地位的体现。所以,我会让学生观察书式与横式的区别?使学生明确:因数的位置按上下来书写,并且第二个因数3应与个位对齐,积写在横线的下面。虽然这些看似不重要,但是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是有帮助的。然后重点探究笔算的算法,也是本堂课的重点。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应该会出现规范的竖式计算。因此,我会另外板书过程化的竖式计算(如教材中竖式的虚线部分)提问:你是先算哪一步?学生应该会说2×3或3×2,随即在第一次积6的右侧板书。同时让学生明确6应写在积的个位。

然后,问积中的“3”从哪里来?让学生说清3是用3去乘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1得到的。教师并在板书上注明计算的箭头,便于学生弄清计算的步骤。紧接着提问:为什么这个3写在十位上呢?让学生说出它是由3×10得到的,表示的是3个十,随即对应位置板书:10×3=30,以上几问是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就是12×3的积。

在此基础为了进一步沟通口算与笔算之间的联系,请学生观察、比较思考老师刚才板书的竖式与学生的口算有什么联系,使学生明白笔算与口算的计算的`道理即算理是一样的。此时,教师提出我们可以把刚才分两步的笔算过程合成一步书写,即规范的竖式书写。

从而揭题:笔算乘法

由于,本堂课作为笔算课,所以为了掌握笔算的计算方法,我将通过让学生指名说计算过程、同桌说、再指名说的形式达到对笔算方法的熟练掌握。

当然,通过计算课单有语言思维还远远不够,还需要进行动作思维即大量的笔头练习。

第三层次,尝试练习,巩固新知

我安排了类似例题的3道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其中一道是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让学生试着用列竖式方法进行计算,在反馈中继续巩固算法。

六、说课堂作业题设计: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练习作为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因此我设计了以下有针对性的又体现一定层次性的练习:

1、专项练习

训练学生的的笔算竖式计算格式。我安排了2~3道的直接书写积的不完整竖式计算。

2、对比练习即书上做一做三道,通过让学生计算说出三道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这里只要学生说准确都允许,教师不作小结,因为不进位乘法只能说是笔算乘法的一种特例。

3、基本练习

书上75页的第二题6道,让学生在数学本子上列竖式计算,并在投影上进行逐道反馈,发现问题进行纠正。

4、纠错练习――“火眼金睛”

低段孩子善于纠错也乐于纠错,我设计了这样一题。其中有书写数位没对齐的错误、也有积的十位出错的题目,也有数字看错的题目。让学生先安静判断再指名反馈。及时表扬。

5、应用练习。

计算课与实际问题的结合始终是一道永不褪色的风景,因此我将书上75页的1、3两题作为应用练习,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6、综合练习,书上75页的第4题。

通过与其他运算混合计算,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第七环节:总结归纳

让学生说说今天学到了什么?在学生总结的同时,教师用规范的语言复述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即从个位乘起,先用第二个因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再依次乘第一个因数的十位,百位,千位,乘得的积分别写在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上。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结构。

8.一、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 篇八

南京市红山小学 周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笔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2.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认真做题的习惯。学具准备: 10捆小棒。

一、复习导入:

1.首先我们来做一组口算练习。30×2= 4×20= 34×2= 4×21= 你是怎样算的?

2.34×2和4×21这两道算式都是我们前面学习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一位数)

二、探索新知:

1.小朋友们都有水彩笔,你用的水彩笔有多少种颜色?老师这里也有水彩笔,看看是多少色的。(出示例1情境图。)要求两盒一共有多少枝,也就是求什么?怎样列算式?

2.48×2等于多少呢?我们可以借助小棒来算一算。请小朋友们拿出小棒,摆出2个48,看看结果是多少。想一想,有什么方法能很清楚地看出一共有多少根?谁愿意到前面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摆的?这里9捆是怎么得到的?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我们一起把摆小棒的过程再看一遍。先摆4捆和8根,再摆4捆和8根,2个4捆就是8捆,2个8根就是16根,因为16满10了,我们就可以把其中的10根捆成1捆,这1捆和原来的8捆合起来就是9捆,9捆再和剩下的6根合起来就是96。

3.通过摆小棒,我们算出了48×2=96。可是小棒不可能每天都带在身上呀,所以我们还可以利用更加快速方便的方法列竖式来计算。在列竖式之前,你想提醒老师注意什么?2要怎样写?2要和个位上的8对齐。竖式列好了,怎样算呢?从哪一位算起?为什么要从个位算起,而不是从十位算起?(在个位上画:?)这个问题我们就先留在这,待会儿再来解决。从个位算起,先用2和个位上的8相乘,二八十六,个位上写6,十位上写1。再用2和十位上的4相乘,十位上的4表示4个十,2乘4个十等于8个十,8个十也就是80,个位上写0,十位上写8。最后再把两次乘得的积16和80相加,6+0=6,1+8=9,结果就是96。谁来说一说,这里的16是怎么算出来的?80是怎么算出来的?96是怎么算出来的?这就是竖式计算的整个过程,我们还可以把这个过程进行简化,一般这样写:先用2和个位上的8相乘,二八十六,因为16满10了,所以个位上写6,向十位进1,再用2和十位上的4相乘,二四得八,8再加进上来的1等于9,十位上写9,结果是96。我们一起看着这里的竖式把计算的过程说一说。把计算的过程和你的同桌说一说。通过列竖式,我们算出48×2=96。最后不要忘记在横式等号后面写上得数。还有单位名称枝。我们一起来口答。

4.现在请你比较一下,今天学习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和我们前面学习的两位数乘一位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以前学习的个位上的数相乘没有超过10,还不满10,而今天学习的个位上的数相乘满10了,需要向十位上进1,这样的乘法我们就把它叫做进位乘法,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板书补充课题:的进位乘法)我们一起把课题读一遍。5.谁来说一说,我们是怎样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计算时需要注意些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上满10要向十位进1,在算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把个位上进上来的数加上去。

6.现在我们来看刚才提出的这个问题,为什么要从个位算起,而不是从十位算起?因为如果从十位算起,先把十位上的计算结果写下来,再算个位,由于个位满10,要向十位进1,这样就要把十位上原来写的结果擦掉,比较麻烦,所以要从个位算起。(擦掉:?)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6×4,个位上相乘满20了,要向十位进2。原来个位上相乘满20,要向十位进2。如果个位上相乘满30,要向十位进3。也就是说,个位上相乘满几十,就要向十位进几。

2.找错题:

二(2)班的小朋友在学过这节课后做了一些练习,现在请你们来做小老师,判断一下他们算得对不对。26×3=68。26×3=68。45×2=810。45×2=90。48×2=76。

3.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做好以后,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验算?可以用再乘一遍的方法验算。6×15,你是怎么列竖式的?把数位多的15写在上面,数位少的6写在下面,这样计算比较方便。

四、课堂小结:

1.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谁来说一说,我们是怎样计算的?计算时需要注意些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上相乘满几十,就要向十位进几。在算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把个位上进上来的数加上去。

2.开放题:

9.一、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 篇九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得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

能力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进行因数中间又0的笔算乘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知识运用能力以及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与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准确、迅速地进行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用课件呈现3幅图。

(1) 一天王母娘娘叫七仙女到蟠桃园去摘仙桃为自己祝寿。

(2) 七仙女到蟠桃园,只见树上一个仙桃都没有了,孙悟空正坐在桃树上吃桃子。

(3) 课本第83页主题图。小精灵问:一共摘了多少个仙桃?

二、探索新知

1、关于0的乘法

想一想:要算一共摘了多少个仙桃,用加法怎样列式计算?

板书:0﹢0﹢0﹢0﹢0﹢0﹢0﹢0=0

用乘法怎么列式计算?

板书:0×7=0 7×0=0

想一想: 0×3=□ 9×0=□ 0×0=□

观察上面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你们想的和小精灵说的一样吗?(学生汇报)

小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练习“做一做”中的题。

想一想0和一个数相乘与0和一个数相加结果有什么不同?

3、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呈现例6的主题图

教师提问:老寿星为什么会长寿?(生命在于运动)

小精灵问:你能算出老寿星每天步行多少米吗?怎么列式?

教师提问:你能先估计算积大约是多少吗?

让学生各自独立计算,全班交流不同的算法。请学生说出计算的过程。

算法一: 500×3=1500

8×3=24

1500+24=1524

算法二: 508

× 3

----

1524

教师提问:因数十位上的0应该怎么乘?(小组讨论并汇报)

小结:不管因数中间是否有0,都要用这个一位数去乘多位数里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即使十位上是0也要乘。

三、巩固深化

谈话:现在正是小朋友们长身体的时候,所以我们一定要参加体育锻炼哟!你们瞧,聪聪就要去参加智力长跑了,我们也去参加好吗?

智力长跑第一关:比一比。

① 口算

0×2= 0×0= 0×9= 2×0=

0+8= 9×0= 6+0= 6×0=

智力长跑第二关:填一填。

② 在○里填上合适的符号。

0○3=3 0○3=0 4○0=0

4○0=0 1○0=0 1○0=1

智力长跑第三关:算一算。

③ 笔算

506×9= 309×4=

智力长跑第四关:想一想。

④ 你能很快说出下面两个算式那个得数大吗?

1+2+3+4+5+6+7+8+9+0=

1×2×3×4×5×6×7×8×9×0=

智力长跑第五关:玩一玩。

⑤ 游戏:小组合作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0~9”的数字卡片,从中任意拿出4张,编成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式。(要求三位数的中间必须有0)再算出来,看谁编的题多。

四、评价体验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设计: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5 0 8

× 3

------

10.《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教案1 篇十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正确地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2.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调商,初步掌握调商的方法。3.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点: 试商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里最大能填几?

30×()<75 40×()<180 2.在○里填上“>”或“<”。35×4 ○ 138 42×5 ○ 230 3.下面各题应该商几?

91÷20 84÷40

198÷20 215÷30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

(1)21本《作文选》要付84元。一本《作文选》多少元? 问:怎样列式?和昨天学习的除法题有什么不同?如何计算? 提问:你能计算出84÷21等于多少吗?是怎样想的?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如果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就比较方便了。

21最接近20,把21看作20来试商,这样把84÷21转化成84÷20,应该商几?商写在哪一位上?试商4。因为除数是21,不是20,因此,商是否合适,还要看商与除数相乘的情况,可以在商的个位上先轻轻地写上“4”,然后把4与21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或小于84。因为21×4正好等于84,说明商4合适,这时将4写清楚。反馈练习64÷21 68÷34 92÷23 引导学生观察三道题的除数的个位数。

提问:这三道题的除数的个位数分别是几?你把它们看作多少来试商?你是怎样计算的?

归纳小结:当除数的个位是1、2、3、4时,把除数的个位数舍去,看作整十数来试商,试得的商和除数相乘,如果余数比除数小,说明试得的商是合适的。

(2)王老师还有196元,要买39元一本的词典,可以买多少本?还剩多少元?怎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

归纳:如果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就比较方便了。39最接近40,把39看作40来试商,这样把196÷39转化成196÷40,应该商几?商写在哪一位上?试商4。因为除数39,不是40,因此,商是否合适,还要看商与除数相乘的情况,可以在商的个位上先轻轻地写上“4”,不行再调商为5。

学生试做: 练习:

198÷23 215÷34 552÷63

提问:你把各题的除数看作多少来试商?你怎么计算的?这三道题的调商过程有什么共同点?

三、巩固练习: 1.板演

46÷23 153÷51 300÷74 293÷31 294÷42 200÷63 2.练习书后习题

四、总结 1.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2.当除数的个位是1、2、3、4时怎样试商?

小结:用“四舍”或“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初商容易大,大了要调小(小了要调大)。

11.一、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 篇十一

1.使学生掌握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积极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因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添上几个0.

教学过程

一、沟通联系,促进迁移.

1.出示复习题.

20×3=    200×3=    ×3=

12×4=    120×4=    340×2=

2. 提问: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口算乘法应该怎样计算:(用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与第二个因数相乘,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出示课件“末尾有0的乘法(例11)”(师:天太热了,王老师实在受不了了,就想去买电扇.于是他带了1000元钱来到了商店.电扇每台350元,王老师带的钱够用吗?)

2.提问:怎样判断王老师的钱是否够用?

3.学生分组讨论.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要想知道王老师带的钱是否够用,必须要先算出买3台录音机共用多少元钱.)

5.怎样计算:由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

6.学生汇报:全班交流,质疑.(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做法.)

7.比较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方法一是根据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的;方法二是根据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口算方法进行类推得来的.)

8.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因为第二种方法比较简便,所以更喜欢第二种方法.)

9.板书:2500×3 师问:怎样算简便?

10.找一名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11.谁能说一说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进行笔算?笔算时应注意什么?(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先用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看第一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笔算时应该注意:1. 第二个因数要写在第一个因数的末尾的0的前一位的下面;2. 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不能漏掉.)

三、巩固知识,发展能力.

1.演示动画“末尾有零的乘法”

2.出示课件“末尾有零的乘法(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3.教材第二十二页第7题,请学生将答案直接写在教材.

4.你会计算2072×4和8×420吗?

板书设计

末尾有0的乘法

20×3=    200×3=    2000×3=              2500×3=

上一篇:李商隐诗两首下一篇:旗下讲话《五星红旗 我为你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