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学改革动态和发展趋势

2024-11-04

中小学教学改革动态和发展趋势(共9篇)(共9篇)

1.中小学教学改革动态和发展趋势 篇一

中小学教学改革动态和发展趋势----南宁市教科所

邓雅学

一、“南有洋思,北有杜郎口”——教育界风靡一时的“追捧”现象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传遍全国,演变成当代教育史的神话传说。

杜郎口中学以教学改革为抓手,对原有的课堂教学进行了“颠覆性的变革”,教育质量全面提高,被誉为“农村教育的先进典型”。

洋思中学和杜郎口中学的“咸鱼翻身”让许多中小学校长为之神往: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别人能够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能够做到!

教学改革被推上了学校教育的风口浪尖,中小学教师成了时代的弄潮儿。

二、“盛世英雄起四方”——几种成功的教学改革模式

(一)“三三六”模式

即:课堂自主学习三特点、自主学习三模块、课堂展示六环节。

1.课堂自主学习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A.立体式的教学目标。

B.大容量的课堂教学。

C.快节奏的教学互动。

2.课堂自主学习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

A.预习:(1)学生根据预习后对文本的把握,教师根据对课程标准的把握,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创设学习目标;(2)学生用双色笔做预习笔记,通过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初步达成预设的目标;(3)学生自己找出重点、难点进行深入探究,在此基础上不断生发新的学习目标。

B.展示:(1)以小组为单位,教师分配学习任务;(2)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形成自己或小组的最佳解答方案;(3)分小组展示解答方案,其他组同学分享学习成果,允许提出不同意见,探讨更好的解答方法。

C.反馈:(1)教师对学生的认知、体验、感受进行总结,对预设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2)关注后进生,让他们说、谈、演、写,进一步检查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3)采用“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战略,全面、全体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

3.课堂操作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A.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B.分组合作:教师将学习任务平均分配给各学习小组,原则上每个小组完成一项。

C.展现提升:各小组分头讨论,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探究,形成解答方案后在全班展示。

D.穿插巩固:各小组结合别组展示情况,对本组以外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

E.达标测评:教师以试卷、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即时点评,加深理解。

(二)“合作课堂”教学模式

1.预习。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自学或小组合作学习,明确学习任务、重点难点,初步确定学习策略。学生交流预习情况,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方法。

2.展示。学生通过自学或小组内合作学习,将学习成果向全班同学展示。其教学步骤为:

(1)分组合作:教师将学习目标分解成若干个任务分配到各小组,原则上每组都有一项具体的任务。小组根据任务要求进行合作学习、交流和分工。(2)精彩展示:各小组根据组内合作学习的情况,对本组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在组内或对全班进行展示。展示的形式包括“说、谈、演、写、赛”等。

(3)评价反馈:学生和教师对各组的展示进行评价和反馈,包括点评、质疑、补充、提炼等。

(4)总结提升:教师和学生对各组展示的内容进行小结、汇总,形成共识,加深印象。

3.精讲点拨。

教师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对学生模糊不清的疑难给出搭桥性的帮助或解答,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精炼的讲解,归纳方法,提供规律。

4.当堂测评。

教师通过口头检查、书面检查或板书演示等方式,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

△南宁市隆安中学对这种教学模式进行了三年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教学改革激活了学校的生命力,促进了教学管理;

教学改革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提升了教学能力;

教学改革激发起学习兴趣,开启了学生的心智;

教学改革成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提高了教育质量。

△教学改革需要一种悲天悯人的精神;不能单纯以考试成绩来衡量教学改革的成败。

(三)EEPO有效教育的教学模式

△提两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1.课堂教学不能停留在学生的水平上;

2.科学不等于复杂;教学改革要善于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教学方法和评估办法尽量易于操作。

三、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一)有效课堂的三项指标

1.学习速度。

2.学习结果。

3.学习体验。

(二)有效课堂的三个要件

1.设计和落实教学的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应该始终如一地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例如七年级语文《春》的一个教学片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这个重点句。

教师:春天到了,小草长出来了。小草 怎么长出来的呢? 学生:钻出来……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教师:作者为什么用“偷偷地”这个词? 下面请大家分组讨论。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合作探究得出答案,经教师点拨、归纳后形成共识。)

教师:作者写小草从土里长出来,用了一个“钻”字。这个词用得好不好?好在什么地方?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明确重点词在句子表达中的意义,要求学生学习小草不怕困难、顽强进取的精神。)

【教学点评】该教学片段分析文章的重点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了解重点词在句子表达中的含义,激发学生不怕困难的精神,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情境创设主要为了激活学习气氛,使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进入学习状态。例如高中物理课《电场》的5分钟情境创设:

上课铃响了。教师拎着一个金丝鸟笼、一支电棒走进教室,打开多媒体,屏幕上狂风大作,电闪雷鸣……

教师:假设你身处旷野中,天降暴雨,电闪雷鸣,有三个地方可以躲避(屏幕上出现一辆公交车、一棵大树、一间小屋),你躲到哪里最安全?

学生:小屋、汽车……(大部分学生选择了小屋)

教师:下面我们做一个实验 ——

教师接通电源,用电棒敲打金丝笼,霎时电光四溅,笼里的小鸟却安然无恙。

教师:这根电棒的电压有220伏,足以击倒一个成年人,为什么笼中的小鸟却毫发无损?

(学生经过观察发现,鸟笼放置在木制的讲台上,与地面绝缘,电流无法对小鸟造成伤害。因而恍然大悟,只有躲进汽车才是最安全。)

【教学点评】作为课堂的“导入”部分,该教学片段采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模拟生活中的场景,使学生对电流和电场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有效地激发起学习的欲望。

(3)合理安排教学步骤。

【范例】魏书生“六步教学法”

第一步:定向。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并告诉学生,使之心中有数,方向明确。

第二步:自学。学生根据学习重点难点自学教材,独立思考,自己作答。

第三步:讨论。学生前后左右四人为一组共同讨论和研究在自学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寻求答案。

第四步:答疑。立足于学生自己解答疑难问题。

第五步:自测。学生根据定向提出的重点难点,以及学习后的自我理解,自拟一组自测题,由全班同学回答,当堂评分,检查学习效果。

第六步:总结。每个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让他们讲述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使获得的信息及时得到强化。

(三)有效课堂的三条“铁律”

铁律一:先学后教

1.当学生已经能够阅读教材和思考的时候,也就是进入“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学习阶段的时候,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

2.从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而言,“先学”是立足于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后教”旨在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

△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现有发展区”是指儿童能独立地解决智力任务;“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成人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能够解决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智力任务。

3.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不论学生处于什么样的学习阶段,也不论学生怎样的依靠教师,每个学生的学习都应该具有独立性。铁律二:先教后学

1.当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的时候,也就是学生还处在依靠教师的学习阶段的时候,必须先教后学,边教边学。

2.学生的学习具有依赖性。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的能力需要不断培养才能形成。

3.教的着眼点是为了不教,学的着力点在于自主、独立地学习。因此,教师要“授之于渔”,致力于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陶行知: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铁律三:温故知新

1.一切教学都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如果我们不得不将所有的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句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情况进行教学。

2.新知识的教学必须基于学生原有的知识。没有旧知识作为依托的新知学习只能是机械的学习、死记硬背的学习。

3.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苏霍姆林斯基语)

结束语:当我们走进教学改革领域,我们就走进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教师的职业,注定我们要穷尽毕生之力,在教学改革的路途中艰难跋涉。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不可能完美;教学更是一种技巧,技巧可以掌握、熟练、得心应手。教师只有通过教学研究,才能享受到职业生活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2.中小学教学改革动态和发展趋势 篇二

对课程改革的几点认识

综观建国以来中小学课程在不同历史阶段变革与发展的基本情况,我们认为:

1.建国以来,中小学课程的发展过程虽然曲折,但取得的成绩是主要的。50年来的中小学课程基本上适应了我国不同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合格人才。

2.课程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不能指望通过一次改革就能使课程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

3.课程是一个历史范畴,课程随时代的步伐不断改革与发展,不断适应国家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3.中小学教学改革动态和发展趋势 篇三

【报告来源】前瞻网

【报告内容】中国ITO导电玻璃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前瞻(百度报告名可查看最新资料及详细内容)

我国玻璃企业主要分布在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中东部地区。玻璃自身易碎的特点和运输的局限性导致其销售模式分为300公里内采用密集式营销、300—800公里采用选择式分销、800公里以外采用独家营销。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玻璃企业的销售半径为500公里。许多玻璃企业在建厂时主要依附于需求地,随着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大规模发展与建设,玻璃企业在这一地区形成相当规模。河北、山东、江苏、广东的玻璃生产企业已具有行业代表性。

我国玻璃市场具有一定的区域性,不过各地玻璃市场流通并非完全一致。通常当华东地区玻璃价格上涨时,由于交通运输方便,就会有货物运到华东市场;当该地区玻璃价格下降时,就会有产品流出该市场,以此达到均衡。西南地区由于运输不便,市场相对封闭,玻璃价格与其他地区差异较大。这样,我们会看到在同一时间内,各地玻璃报价有所不同。这种地域划分也是由于玻璃自身条件限制造成的。

行业发展特点

1.价格波动情况

目前我国玻璃行业价格完全市场化,价格波动幅度相对较大。以5mm浮法玻璃为例,2008年其月平均价格最低为12月份的57.3元/重量箱,最高为3月份的70.2元/重量箱,年内最大波动幅度接近22.5%。2009年月平均价格最低为2月份的48.40元/重量箱,最高为12月份的80.34元/重量箱,年内最大波动幅度接近66%。2010年受建筑行业的利好影响,玻璃价格整体维持在高位运行,年内最低价格为4月份的68.8元/重量箱,最高价格为1月的84.3元/重量箱,最大波动幅度为23%。而到2011年月平均价格最低为12月的57.6元/重量箱,最高为1月份的71.7元/重量箱,最大波动幅度为24%。

2.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关数据显示,在我国的玻璃行业中,深加工约占60%,未加工的玻璃使用为25%,原片直接出口占15%。因此,玻璃价格受市场波动影响,造成深加工企业原片采购价格的不稳定,尤其是面对批量较大的订单时,风险较大。

玻璃行业还存在很多其他问题。如玻璃的保质时间长短不一及玻璃自身的品质良莠不齐,深加工行业所使用的原片玻璃存在质量问题较多;玻璃重量大,搬运过程中易碎及不易存放等因素造成所需存储空间较大、装卸难度较大、运输成本过高;许多玻璃加工企业因价格波动及供应、采购等问题,需动用足够资金备货,造成较高的资金占用情况等。这些问题制约了玻璃及加工行业的成长与健康发展。

3.行业周期性特点

近年来,我国玻璃工业发展迅速,质量明显提高,品种显著增加,平板玻璃产量快速增长。从相关历史数

据我们可以发现玻璃行业存在繁盛—衰退—繁盛周期,这个周期模型可以简单描述为:经济快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玻璃价格上涨—经济增长过热—资产投资减缓—玻璃价格下跌—经济复苏刺激—经济快速增长。2004年、2007年、2010年都是玻璃行业的繁盛时期。玻璃行业对建筑行业的依赖性较高,相关数据显示,典型的90平方米的住宅就要使用约18平方米的玻璃。去年国家对房地产实行了新的调控政策,整个建筑市场需求量大幅减少,玻璃行业由此进入了衰退期。

对于玻璃企业来说,生产线的投入成本较高

一条好的玻璃生产线花费高达上亿元。一条生产线有500吨、800吨、1000吨不等的日溶化量。普通生产线一般使用寿命为七到八年,好的生产线可达十到十五年。一般来说,生产线一旦投产就如开弓之箭,无法像其他行业一样可以通过任意停产、开工来控制产量和库存,必须24小时进行生产。

玻璃行业的高产能带来了产能过剩。截至2012年5月上旬,玻璃生产企业停窑率为26%,环比回升0.3%,再创历史新高,且仓库存储数量已达2800万重量箱的较高点位。今年浮法玻璃总产能或达到11.1356亿重量箱,产能将过剩2.78亿重量箱。在目前严格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下,玻璃行业进入供大于求的被动局面,去库存化成了玻璃行业当前最重要的手段。

4.相关产业政策

玻璃行业为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为响应玻璃行业十二五规划与行业发展,规范投资行为,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促进行业结构调整,实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国家把平板玻璃行业作为宏观调控的重点行业之一,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和标准。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平板玻璃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平板玻璃行业准入条件》、《关于做好淘汰落后平板玻璃生产能力有关工作的通知》、《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建设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平板玻璃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等。在生产企业的布局、玻璃产业的工艺与装备、玻璃的品种和质量、玻璃行业的能源消耗、环境保护、安全、卫生和社会责任、监督管理等方面做了严格的规定,提高了玻璃行业的准入门槛,控制了玻璃行业的产量及规模。

机遇与挑战

针对目前玻璃行业存在的问题,郑商所从服务企业的角度出发,拟推出玻璃期货品种,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对冲工具。

1.玻璃期货中的完全厂库交割方式具有成本低、易于买方需求、交割风险较小等优势。

2.通过期货套期保值功能,玻璃加工企业可以锁定价格,保证利润目标,降低经营风险。

3.通过玻璃期货的交易功能,企业可以更方便合理地选择厂家及保质期内的玻璃。

4.通过玻璃期货平台,企业可以合理利用最有效的原片玻璃资源,从而更有利于浮法玻璃资源的均衡调配。

4.中小学教学改革动态和发展趋势 篇四

中国眼镜市场行情动态分析及发展趋势研 2010年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以及我国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作用的显现,眼镜行业延续快速增长的势头,经济效益快速提升,行业整体呈现勃勃向上的发展态势。

2010年1-11月,我国眼镜制造业销售收入总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之和)达到154.356亿元,比2009年同期增长25.42%;利润总额达到8.482亿元,比2009年同期增长39.23%。2011年以来,我国眼镜行业产业转移速度加快,中西部地区产值比重逐步上升。2011年全国眼镜产量高达4.92亿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2012年上半年眼镜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总产值101.1亿元,同比增长16.10%;2012年上半年规模以上企业完成累计产量24,417.72万副。“十二五”期间,我国眼镜行业将迎来许多新的战略发展机遇:全球经济复苏对外贸型眼镜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舞台;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消费升级,眼镜已成为人们提升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为眼镜行业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国内发展潜力和空间;国家更加关注民生产业;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实现行业优胜劣汰。

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眼镜市场行情动态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共十章。首先介绍了眼镜相关概述、中国眼镜市场运行环境等,接着分析了中国眼镜市场发展的现状,然后介绍了中国眼镜市场竞争格局。随后,报告对中国眼镜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眼镜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前景。您若想对眼镜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眼镜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第一章 眼镜行业概述

第一节 眼镜

一、眼镜简介

二、眼镜的分类

第二节 眼镜架

一、眼镜架的定义

二、镜架结构

三、镜架材料

四、影响镜架价格的因素

第三节 各种类型眼镜介绍

一、太阳镜的概念及分类

二、老花镜的种类

三、防辐射眼镜的概念与作用

四、防护眼镜的选择与分类

五、运动眼镜的介绍

全国咨询热线:400-600-8596(7*24小时)

第二章 眼镜行业全球市场分析

第一节 2012年全球眼镜行业市场概况

第二节 2012年全球主要国家眼镜行业市场概况

一、欧洲地区

二、北美地区

三、亚洲地区

第三节 2012-2016年全球眼镜行业市场趋势预测

第三章 中国眼镜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国内眼镜经济环境分析

一、GDP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二、固定资产投资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三、2012年中国眼镜经济发展预测分析

第二节 中国眼镜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第四章 中国眼镜行业市场发展分析

第一节 2010-2011年中国眼镜市场分析

一、2010年眼镜市场形势回顾

二、2011年眼镜市场形势分析

第二节 中国眼镜行业市场产品价格走势分析

一、中国眼镜行业市场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二、2010-2011年中国眼镜行业市场价格走势分析

第三节 中国眼镜行业市场发展的主要策略

一、发展国内眼镜业的相关建议与对策

二、中国眼镜产业的发展建议

第五章 中国眼镜行业市场供需分析

第一节 眼镜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预测

一、2009-2011年我国眼镜行业总产值分析

二、2012-2016年我国眼镜行业总产值预测

第二节 眼镜产品产量分析及预测

一、2009-2011年我国眼镜行业产量分析

二、2012-2016年我国眼镜行业产量预测

第三节 眼镜市场需求分析及预测

一、2009-2011年我国眼镜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二、2012-2016年我国眼镜行业市场需求预测

第六章 2009-2011中国眼镜行业生产数据分析

第一节 2009-2011年中国眼镜行业总体数据分析

一、2009年中国眼镜行业全部企业数据分析

二、2010年中国眼镜行业全部企业数据分析

三、2011年中国眼镜行业全部企业数据分析

第二节 2009-2011年中国眼镜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一、2009年中国眼镜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二、2010年中国眼镜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三、2011年中国眼镜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第三节 2009-2011年中国眼镜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一、2009年中国眼镜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二、2010年中国眼镜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三、2011年中国眼镜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第七章 中国眼镜市场竞争格局透析

第一节 中国眼镜行业竞争现状

一、同行企业间竞争分析

二、眼镜产品竞争分析

三、营销方式竞争分析

第二节 中国眼镜行业集中度分析

一、市场集中度分析

二、生产企业的集中分布

第三节 中国眼镜行业竞争中存的问题

第四节 2012-2016年中国眼镜行业竞争趋势分析

第八章 中国眼镜行业优势生产企业竞争力及关键性数据分析

第一节 陆逊梯卡华宏(东莞)眼镜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二节 上海依视路光学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三节 海昌隐形眼镜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四节 中西眼镜(大连双D港)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五节 北京博士伦眼睛护理产品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六节 凯米光学(嘉兴)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七节 诚益光学(厦门)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八节 浙江泰恒光学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九节 上海卫康光学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十节 镇江万新光学眼镜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九章 2012-2016年中国眼镜行业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

第一节 2012-2016年中国眼镜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第二节 2012-2016年中国眼镜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眼镜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二、眼镜市场供需及价格发展趋势分析

三、眼镜产品自身发展趋势分析

第三节 2012-2016年中国眼镜行业市场预测分析

一、眼镜行业市场供给预测分析

二、眼镜行业市场销量预测分析

第四节 2012-2016年中国眼镜市场盈利预测分析

第十章 2012-2016年中国眼镜行业投资分析

第一节 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一、投资领域

二、主要项目

第二节 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一、市场风险

二、经营风险

三、竞争风险

四、其他风险.第三节 专家投资建议

图表目录:

图表: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速度

图表:全国粮食产量及其增速

图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月度同比)(%)图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月度同比)(%)图表: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图表:广义货币(M2)增长速度(%)

图表: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情况

图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情况(%)

图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速度(%)图表: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速度

图表:人口及其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

图表: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速(%)图表:2011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

图表:2012年中国GDP增长预测

图表:国内外知名机构对2012年中国GDP增速预测 图表:……

5.小学英语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 篇五

小学英语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

学习目标

1、了解世界主要国家小学外语课程设置情况;正确认识和理解当前国际外语教学与研究的总体发展趋势。

2、了解我国基础英语课程改革、发展的历史;把握我国当前基础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学习重点:

我国基础英语教学改革的背景、实施及发展方向。问题:

1、什么是课程?

从内涵上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选择和组织的全部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课程,简称学科或科目。从层面上看,广义的课程有三层含义:一是总体的课程计划,或者说是课程设置;二是分学科的课程标准;三是课程内容,也就是各学科的教材。狭义的课程仅指第一项含义,或是第一、第二项含义。

2、什么是教学大纲?

是规定教学工作的一个纲要性文件,其思维的角度和考虑的重点是教学工作的开展。大港不仅要对教学的目标和教学内容做出清晰明确的规定,还要对这些内容的教学顺序作出安排。教学大纲一般由三部分构成:说明或前言(总论)、本文(分论)和附录。

第一部分阐明英语教学的性质和地位,为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教学质量检测等方面提供方向和指导;第二部分根据知识和能力的心理认知过程,安排各个年级具体的教学任务、内容和授课时数;第三部分一般包括语音项目表、词汇表、语法项目表和功能项目表等。

3、什么是英语课程标准?

1999年6月,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正式成立。2000年3月,《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出台。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以及附录五个部分。

4、大纲和标准的对照 ①在总体目标设计上,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突出对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 以往的教学大纲把“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过多强调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而“标准”强调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在语言知识和技能方面,在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评价能力,以及在学习文化知识和发展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标准”在课程内容与目标方面增加了情感、策略和文化三个方面的要求,充分体现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思想。

②从基础教育的整体考虑出发,以目标分级的方式取代现行大纲分学段、分年级的设计方式。

③在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方面,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主线,突出语言的实践性,适当提高了对词汇量的要求。④确立新的评价观念,建立新的评价体系

以往的教学大纲重终结性评价,轻形成性评价,中评价的选拔功能,轻教育发展功能;而《新课程标准》倡导以人为本的评价思想,强调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淡化终结性评价和评价的筛选功能。强调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展情况的评价,体现了多层次、多元化。

⑤充分利用现代教育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 ⑥为教材编写者、教师留下了创造的空间

以往的教学大纲按学段划分目标的体系,比较详细的规定了每学期应该达到的教学要求和应该掌握的教学内容,并对教学重难点加以说明,有的大纲还对教学顺序、所教内容、所需课时作了统一的要求与规定,不利于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英语课程标准》采用分级方式,将基础教育阶段从小学到高中的英语课程目标按能力水平设为九个级别,并以“学生能做某事”具体描述各个级别的要求。各地区可以根据国家课程三级管理的有关规定,根据当地的条件和需要,适当调整相应学段英语课程的目标。这为教材编写者和广大英语教师留下了一片广阔的教学创造空间。

第一节 世界主要国家小学外语课程改革及外语教学研究的整体发展趋势 外语课程设置的不同背景

1、不同国家的外语课程设置按其语言背景分以下三种情况: 母语为英语的发达国家(如英国、美国、加拿大等)

长期以来,在国际交往中英语一直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语言,多数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都不太重视外语课程的设置。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化,国际间的直接交往和平等对话日益频繁,这些国家纷纷意识到外语课程对人才培养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对外语开始给予高度的重视,并着手制定外语课程标准。

2、母语为非英语的国家(如中国、日本、韩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

由于国际间经济发展和文化交往的需要,这些国家都非常重视以英语为主的外语课程设置。外语课程的设置都是从小学开始,直到高中毕业。教学内容曾经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重视词汇和语法的教学以及书面考试的成绩,而现在都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3、英语为官方语言或第二语言的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中国香港、马来西亚、纳米比亚、印度等)

这些国家和地区能够提供比较好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提倡双语教学,投入课时较多,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要求都比较高,课堂教学侧重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因此,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对英语的驾驭能力较强。世界主要国家小学外语课 英国

英国的外语开设是从中学开始,并有国家级(英格兰和威尔士)的课程标准统一指导。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外语有利于学生情感、品格、交往能力和文化意识的发展。课程目标按听、说、读、写等四项技能描述。美国

美国的外语教育始于世纪初的殖民时期。当时的外语是拉丁语,主要是作为中学基础课程来开设的。20世纪80 年代末期期以来,美国的基础教育外语课程改革开始在全国推行开来。外语改革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外语语种多样化。2)学习方式多样化 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美国的外语教学采用分别风格各异的教学方式,如进侵入式教学、复式教学等。3)教法交际化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以设置和完成具体的“任务”为主,通过组织大量真实、自然的交际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和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能力。4)教学手段现代化。美国是最早把计算机引用到外语教学的国家之一。5)评估个性化

评估的总趋势是:重视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评价的形式大多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如课堂上的角色扮演、小组活动等。学生平时的学习活动以档案袋的形式纪录下来。法国

目前,普及外语教学已成为法国义务教育“强化语言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韩国 一直较重视小学英语教学 奥地利

在奥地利,英语学习对于孩子们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们在学习电脑、手工制作、音乐或体育等课程时,也需要用英语。

三、国际外语教学与研究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国际外语教学与研究的整体发展呈现以下六种趋势:

1、在课程总体目标上

从以单一的学科教育为目标向以人的全面教育为目标的转变,从升学教育向终身教育的转变。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保护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同时,重视外语学习策略和能力的形成,为终身学习打基础。在教学的目标上重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问题,关注外语学习与其他学科间的融合与渗透。

2、在教学观念上

从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向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并重的转变。特别强调交际能力的形成和培养,强调学生能用所学的语言做事情;同时重视语言知识的学习,强调通过语言知识的学习,提高对语言功能和结构的理解以及对语言差异的敏感性,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意义和功能,为有效地开展交际而服务。

3、教学模式与方法 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变。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强调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开展两人活动(pair work)、小组活动group work,使学生在尽量真实的环境中进行交际。强调学生参与项目和调查研究,积极获取和处理信息。在教学方法上从单纯的机械训练和语法讲解转向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特别强调理解和表达能力、思维与想像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程评价上

从单一的针对语言知识掌握程度的知识性测试向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多样化评价方式转变。评价的内涵、标准和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革。从一次性的终结性考试向终结性与形成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转变,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采用更加全面、公平的评价方式,使评价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改进教学。

5、在教育技术上

从简单的黑板、粉笔向多媒体教育技术的转变。特别是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开发与有效利用,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

6、在研究焦点上

从教什么向如何教、从学什么向如何学的转变,学习方法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学习策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已经成为外语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不少国家和地区的外语课程中已经渗透了学习策略的培训

第二节

我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发展的回顾与分析

一、我国外语教育史上的两次大起大落:

20世纪50年代初期到中期,为了向苏联学习建设经验,各行各业都急需俄语人才,大批英语老师改行教俄语,造成俄语大起,英语大落。这不仅削弱了英语教学,俄语教学的质量也无法保证。

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学外语教学逐步走上正常轨道。这一时期的特点:(其中两点)

1)外语课成为我国中学的基础课程之一,并与语文、数学同列为三大主课。从1977年恢复高考起,就逐渐成为必考科目。2)英语日渐看好,俄语一落千丈。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

1985年10月,在国家教委的部署下,由中学司联合高教司对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的中学英语教学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全面调查

1986年10月,国家教委在大连市召开中学外语教学改革工作会议,会上讨论了上述调查的总结报告

1987年2月,国家教委颁发《全日制中学英语(俄语、日语)教学大纲》,从此,教学、考试、编写教学用书便有了正式依据。

1988年4月,国家教委在武汉市召开了“全国省级外语教研员会议”,专门讨论研究了教研员问题:

1990年6月,国家教委基教司在北京召开外语教研员会议,对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材进行了研讨,座谈了对高中教材的调整问题,指出了课程改革的方向是: 适应多种需要; 加强社会实践。

综观上述情况,在这六年的时间里,着眼点是改革中学外语教学,因而把加强中学外语教学研究提上日程。从整体上说,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外语特别是英语,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英语学习空前高涨,中学英语几乎达到普及的程度。随着资料的增多,“俄改英”教师水平的提高,师资队伍的加强,教学水平直线上升。

20世纪90年代(1992-1999)

1992年颁发大纲,开始使用新教材。大纲明确指出: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

1993年教育部颁发《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初审稿)》,也有上述分项要求,只是增加了内容。

1996年6月,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中南海召开的外语教学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时说: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普及外语和培养外语人才,改进外语教学方法和提高外语教学水平已经不是一般的教学问题,而是影响我国对外开放方针的更好实施和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李副总理指出: “我国目前外语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普遍存在‘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问题。”他称赞: “张思中外语教学法是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有效的,为我们改进和提高外语水平提供了一项可贵的经验。张思中的十六字教学法:适当集中,反复循环,阅读原著,因材施教

适当集中:集中识词,集中讲授语法。集中识词,一般在课文学习前开展。教师根据教材,依据大纲选用常用的词汇和词汇表,制定词汇学习计划。每天一百词,每周500词。第二天检查一次,每周复习一次。集中识词是三周的时间,把一册中的词汇记忆完毕。语法讲授集中指根据课文内容统筹规划,根据中学教材中的语法项目分布情况,随机进行适当集中。

反复循环:根据遗忘规律把需要记忆的单词、语法和课文进行反复循环,词汇采用分类编排,指定复习时间,把集中讲授的语法知识在学习课文时充分练习深化。

阅读原著主要指组织跨学科兴趣小组,阅读外国中小学的原版教科书;援助的阅读首先采取鼓励的方式,给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适合学生阅读水平的原著供学生阅读。原著阅读主要采用精读、泛读和翻译等技巧。

因材施教:指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分层次教学,组织不同类型的课外学习小组。用张思中的话说就是使学生能飞的飞,能跑的跑,能爬的爬。张的因材施教主要体现在分层次教学上,即老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层次备课、分层次授课。还体现在课外活动上,优等生组织英语学习小组、学唱歌、做游戏,而差生则组织辅导小组,有各别老师辅导。

2000年至今

199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了改革现行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研制和构建面向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 的任务,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启动。

2001年6月,国务院召开“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同时提出要“加快构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1年7月,教育部在大连召开“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会议”,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进行了全面、具体的部署。

二、实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

1、课程与教学内容改革

当今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内容改革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 注重基础课,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②突破传统课程的模式,发展综合课程;③从单一的必修课程向扩大选修课程发展,使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多样化;④从以普通教育为主的课程设置向普通教育课程、劳动训练课程和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兼顾的方向发展。

2、教学方法改革

从整体上看,集中显示出如下重要特点:

①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要上双向活动,体现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和谐统一;②强调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个性的发展;③强调学生的内部诱因,重视学生学习和认识事物过程中的感情活动。

3、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主要表现为在原来普遍采用班级教学形式(班级上课制)的基础上向多样化方向发展:①在基本沿用班级教学的前提下,控制班级规模,是班级规模小型化;②突破班级教学的固定模式,实行“分组教学”〔可分为“外部分组(包括“学科分组”、“多级制”、“不分级制”等和“内部分组”(在传统班级内分组)〕,即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分为不同的组来进行教学;③个别化教学(有独立学习、个别规定教学、伙伴教学等具体形式)。

4、教育技术手段改革

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教育技术已经从传统教育技术的语言讲解、文字、黑板、粉笔、图片、模型和实物、标本等手段的使用发展到摄影、幻灯、投影、无线电广播、电影、电视和语音实验室等众多媒体技术手段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教育技术手段进入了一个完全崭新的信息技术阶段。

5、教学评价方式改革

各国主张对学生整个学习活动的全部领域和各个方面,包括学生的身体发育、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状况等在内,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

三、对我国基础英语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分析 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

要改变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1、对课程目标发展的分析

由最初的翻译语言文字演变为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英语课程教育目标在由单纯传授知识向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方向转变。

2、对教学观念和方法的分析

传统的英语教学法侧重语法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1)大纲的编者吸收了交际语言教学的思想,认识到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2)从1977年以来制定的教学大纲到2001年的课程标准都强调指出听、说、读、写要进行综合训练,并提出四项技能的训练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但在起始阶段的教学要从视、听、说入手,在发展听说能力的同时,重视培养读写的能力,到了高中,要侧重培养阅读能力。1993年和1996年的高中大纲特别强调:听和读是理解和吸收信息的手段,是输入;只有达到足够的输入量,才能保证学生具有较好的说和写的输出能力。为此,大纲规定了泛听和泛读的量。3)大纲强调要处理好语言教学和文化的关系

4)注意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5)重视利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创设英语环境。

3、对教材发展的分析

近二十多年来,中小学英语教材主要发生了以下变化:英语教材的内容逐渐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现代社会生活,渗透思想情感的教育,教材语言比较真实、自然、地道,教材编排的内容和形式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材结构比较合理,多采用结构、功能、话题相结合的方法。教学方法比较灵活,体现了英语教学的交际性、实践性原则,促进了学用的结合。2)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编制多媒体教材,使英语教学立体化。3)教材的编写多样化,鼓励实行“ 一纲多本”。4)由盲目移植国外教材发展为自己编写符合中国学生学习特点的教材,同时科学地引进多种国外教材,以补充发达地区和外国语学校等不同类型学校的需求。5)注重外语教学的衔接,针对不同起点的学生编制不同特点、不同难度的教材,特别是编制了小学起点的英语教材。

四、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成效

课程改革实施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伴随着的是教师角色行为的变化,教师的专业素养、学术品味的提升。

1、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是同步一体、互动生成的

教师在实践中发展了课程,同时也发展了自己;反过来教师发展越充分,课程实施效果也就越好。

2、引发教师角色的转变

(1)变单一学科知识为智能结构多向拓展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具备三个功底和两种能力: 第一、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

第二、有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功底 第三、有广博的社会知识功底 第四、有相当的育人能力

(2)变单一只是化身为合作能力的全面发展

教师之间相互合作、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合作、还要特别注意与家长的合作(3)变单一教书匠为研究能力的综合提升

教师应努力成为研究者。这是对教育进行理性提升的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时代要求。教师研究能力综合提升,要把握几个“点”:出发点,教学研究应立足于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着眼点,教学研究应着眼于沟通教育科学与实践的联系,要特别注意构建多元学说等教育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结合点,教学研究的方式应以行为研究为主,使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紧密结合;归结点,教师研究要有恒心、锲而不舍,持续不断的向着预定目标努力。

(4)变单一教师角色为多重角色

新课改给了孩子一片天空,让他们自己向前走,最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3、关注学生信心的培养

课改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学习自信心的培养是个性发展的重要方面。就学生而言,自信心的获得很大程度上来自课堂教学的过程,来自教师的交往。课堂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励学生学习的信心。要达到此目的,教学过程就要注重及时反馈,激励肯定:“你真行”

4、教师成为课程的开发者

教材给了教师很大的空间,教师不但是教材的使用者,更是教材的开发者,建设者。教师要“以人为本”,对教材文本进行加工、构建、开发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资源,尝试使用富有探索性的素材展示教学内容,创造了动态、发展、千变万化的课堂。学生积极的获取知识,积极获取内心感受即体验健康、快乐地成长,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独到的教学设计,丰富了教学内容。思考:

1、结合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发展的历史,你认为哪些因素影响和制约了我国英语教学的发展,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为什么?

6.发展趋势和愿景 篇六

在国际市场中有着举足轻重作用的中国木地板行业,以其巨大的消费升级市场和广阔的行业发展前景正在吸引着世界级跨国公司的参与。日前,中国仿古地板专利持有人生活家与世界著名的国际化森林管理公司三林环球结成了战略伙伴。

资料显示,我国地板2007年的总产量为3.61亿平方米。据业内专家分析,由于受世界经济的拉动,平均每年增长13%左右,预计至2010年中国地板产量将达到5亿平方米。巨大的市场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给中国木地板生产企业和国际化的跨国公司强强合作提供了条件和机遇。

生活家在实木复合地板、仿古地板等领域,具有强大的国际、国内市场影响力。美国前几大地板厂商,是生活家的长期合作伙伴;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市场占用率居全国前列。而总部位于马来西亚的三林环球有限公司是一家国际化森林管理公司,拥有全球大约400万公顷林地资源,业务包括从拥有及管理林木资源到延伸至下游运作的全面整合营运。

对于此次合作,新生活家中山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硕真认为,当成为全球性的企业的时候,生活家需要更多的是资源,所以他们一直在努力的寻找最好的合作伙伴。而三林环球拥有全世界400万公顷的林地,有6个超大型的集团和自己的种植实验小组、林业管理学院,这样的合作可以使生活家增强产品制造、创新以及市场能力。而在三林环球有限公司CEO丘志明看来,生活家的加入扩大了三林旗下有高附加值木制品的生产,扩大了其在木地板市场的份额,加速了在中国分销网络的成长。同时三林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而这正是实木复合地板的主要原材料,透过三林集团的网络,生活家的业务将延伸到世界各地。

业内人士分析,美国地板产量占全世界地板总产量的13%,而美国的地板消费量为全世界总产量的19%。美国市场上约6%的地板主要从中国等国家进口。生活家地板的仿古与时尚结合的风格适合美国市场,也是吸引三林环球投资的一个因素。

据业内专家介绍,中国作为世界木地板的生产和出口大国,保障原材料的持续供给对中国木地板企业来说意义重大。据预测,到2010年,中国木材供需缺口将达到2.8亿立方米左右。由于国际市场上的原木贸易量只有1.2亿立方米,因此,企业要求得生存、发展乃至壮大,不但需要考虑如何提升内部的管理流程和内部管理运营效率问题,更要着眼于如何能够获得更强的整合上下游资源的能力。而生活家与三林环球的合作,不仅获得了巨额资金的注入,更重要的是增加了企业的资源优势。

这两年仿古地板如雨后春笋一般,啥牌子,啥颜色都有!仿古地板是大家对复古的一种潮流的认同,是大家对装修风格的一种追求,给消费者新的选择,给设计师新的素材。从新大音仿古地板安装的情况来看,的确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种新鲜的体验使家装有了新的生命!虽然仿古地板的价格比较贵,但现在还是供不应求,生产量还是较小,主要是地板的的制造工艺决定了她产量。生产仿古地板最主要的工序是在刻板、刮板、打磨、上色特别需要时间,这些工序完全是手工工序,一个高级的技工一天最多生产六、七平米,全手工的金雕细琢,这就是仿古地板的价值体现。目前新大音地板在原有的七款多层仿古地板的基

础上准备开发三层的仿古地板,增添新花色新规格。

仿古地板这一地板业的后起之秀,近年来已越来越多成为各大地板企业竞相争抢的开发领域。对此,业内人士褒贬不一:认为仿古地板将作为独具中国特色高端产品,成就中国地板业在国外展会的靓丽风景者有之;认为仿古之风泛滥、鱼龙混杂不利行业发展者亦有之。而对仿古的定位究竟是走大众路线还是高端路线,业内人士的意见也大相径庭。那么普通消费群体又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在业内被炒得热火朝天的仿古地板在终端领域究竟是怎样一副图景呢?

调查结果

此次调查共有200多名网友参与,调查结果显示,对仿古地板有些了解的网友只占26%,十分了解的不足一成,有74%的网友则明确表示并不了解。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整个中国仿古地板市场目前定位的模糊。正如全国仿古木地板发展趋势研讨会上,业内人士就仿古地板是走高端路线还是大众路线的争论一样,定位模糊如一团疑云笼罩在仿古地板市场上空。专家袁海云认为仿古地板并不是所谓的高端产品,实际上有很多的企业在大量的工业化,市场上也在大量的销售,目前仿古地板给人们带来的的高端印象只是商家的一种销售手段。而专家张晓强则认为仿古地板的定位必须是高端的,而不仅仅是纯机械化的东西。因此,对于国内仿古地板究竟隶属何方的模糊定性,使业内在对面向终端消费的营销人员的培训时也无法有一个清晰完整的指导。因此,“刻意地仿造一种古旧的感觉”,“追求一种财大气粗的阔气”也都成为普通消费者对于仿古地板的首要印象。

定价偏高中层收入群体支起仿古地板潜在市场

颇为有趣的是,在投票中,虽然有70%的网友认为仿古地板定价过高,普通家庭消费有困难,但仍有48%的网友已经选用或准备选用仿古地板作为家庭装修的地板选材。从这一投票结果我们也可以大胆猜测,中层收入人士是未来仿古地板市场主要的潜在消费群体。这一群体往往对于生活标准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他们的消费也会基于经济环境的走向有所波动。目前的金融危机虽然使这一群体的高端消费有所减少,但一旦经济形势回暖,他们对于高端消费的需求也会相应上升。因此,仿古地板仍然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

鱼龙混杂前景堪忧 网友业内意见吻合在就仿古地板市场现状及未来走向的投票中,64%的网友并不看好仿古地板的未来走向。其中40%的网友表示目前国内仿古地板市场良莠不齐,对消费者的选购带来迷惑性。24%的网友表示目前国内仿古地板市场热火的景象只是一个短期热潮,很快就会过去。仅有12%的网友认为仿古地板市场前景广阔。网友在这点上的意见也恰好吻合了业内专家的看法。在3月25日的全国仿古木地板发展趋势研讨会上,上海木材工业协会地板专家组的成员盛继

民指出,目前国内的仿古地板市场已经显现出一种品牌的通货膨胀,一种泛滥。美国强生装饰公司顾梓生则表示现在国内市场许多企业的仿古地板并非真正的仿古,而是跟风仿友,有些更是将仿古地板与艺术地板混淆在了一起。

老总建议:仿古市场趋于饱和企业入市需三思后行

某地板集团总裁:我觉得这个市场会逐步扩大,前景应该会不错,但也有些问题。那就是有一家做了效果不错,然后其他几家都开始效仿到最后不管适不适合自己的企业都一窝蜂进入。

关于木地板的市场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1年3月12日 调查地点:安徽国际会展中心 调查方式:走访调查调查目的:通过木地板市场调查深化我们对木地板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体会木地板对家居的重要性,及时了解新种类、新工艺,开阔我们对木地板视野,建立正确的专业思想。调

查内容:

刚好借合肥家具博览会这个机会,我们去安徽国际会展中心调查了木地板的种类及价格。在琳琅满目的地板装饰材料中,木地板是人们首选的地板材,由于木地板是由天然的木质材料加工而成的,它具有独特的质感跟纹理,迎合了人们回归自然、追求质朴的心理、因此,备受消费者的青睐。

木地板的种类从原始的实木地板发展至今,新品纷呈,已由单一的实木地板衍生成为众多的木地板品种。按木地板的结构和材料来分,可以归纳为五大类:

1、实木地板

2、实木复合地板

3、强化复合地板

4、竹地板

5、软木地板。

一、圣象地板(上海)

1、圣象康树三层实木复合地板蒙特卡罗橡木(中档产品代表)。适用风格:现代,田园。木材种类:属于橡木(美国东部)。规格:2200mm×205mm×15mm。价格:425元/m²。

2、圣象强化复合地板标准系列高山榉木(低档产品代表)。适用风格:现代。木材种类榉木(欧洲和北美地区)。规格:1287mm×194.3mm×8mm。价格:155元/m²。

二、久盛地板(浙江)

1、久盛樱桃木G-47-1实木地板。产品规格:1200mm×150mm×22mm.。价格:888

元/m²。

2、久盛燕舞灵韵Ⅱjs3108巴西白橡木(强化复合地板)。产品规格:

920mm×125mm×8mm.。价格:338元/m²。

3、久盛燕舞灵韵Ⅰjs2038南美檀木(强化复合地板)。产品规格:

920mm×125mm×8mm.。价格:338元/m².4、久盛缤纷靓影js1048北美樱桃(强化复合地板)。产品规格:

920mm×125mm×8mm.。价格:365元/m²

三、大自然木地板(广东 顺德)

1、白腊木地板(高档)。规格:910×155×18。型号:9027P。价格:485元/m²。产地:广东 顺德特点:白腊木地板色彩淡雅,主要呈奶白色以及淡粉色。木材稍具规则;无特殊气味和滋味;纹理直,结构粗,不均匀。材质重硬。加工性能一般,胶粘、染色、油漆均容易。坚韧而富有弹性,边材呈淡乳白色,心材由淡棕色到深棕色不等。木纹明显,粗粒。

正反纹路相同。

2、圆盘豆木地板(中上等)。规格:910×122×18。型号:4906P。价格: 372元/m²。产地:非洲。特点:纹理细致顺直,对比清晰,黄褐色或深褐色调。略带油性、结构细密、纹理交错、强度极高,抛光性好和握钉力强等特点,不仅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稳定性,而且具有很好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特别是色感分明,拥有红、黄、青、绿多种色调。木材

可广泛用于柱、桥梁、地板、造船、雕刻等珍贵用途。

3、番龙眼地板(低档)。规格:910×122×18。型号: 0608P。价格: 266元/m²

颜色:红、黄、灰三种颜色。产地:东南亚。特点:心材红褐色,与边材区别不明显。木材

具光泽;无特殊气味和滋味;纹理直至略交错;结构细而匀;木材较重。

四、富得利地板(浙江)

1、法国橡木地板系列之蔚蓝海岸(实木地板)。产品规格:1800mm×180mm×18mm.。

价格:1367元/m²。

2、孪叶苏木(实木地板)。产品规格:610mm×58mm×18mm.。价格:265元/m²。

五、德尔地板(江苏)

1、白雪橡木(强化复合地板)。产品规格:805mm×112.5mm×11.7mm.。价格:139

元/m²。

2、非洲玫瑰木(强化复合地板)。产品规格:805mm×112.5mm×11.7mm.。价格:

139元/m²。

2、星克莱柞木(实木地板)。产品规格:900mm×112mm×16mm.。价格:388元/m²。

木地板的风格体系:

一、田园风格:颜色:在颜色的选择上,为了突出田园风格回归自然的主旨,首选温和的浅色系,带有一定做旧痕迹的地板最适合田园风格的居室。材质:欧式风格家具、条纹沙发与

优雅的、具有大型花纹图案的橡木地板相搭配,演绎自然的田园风格。

二、北欧风格:颜色:在颜色的选择上,北欧风格更适合中性偏深色的木地板,沉稳的色调更能突显居室的档次。材质:北欧风格的简约与橡木、枫木、松木、胡桃木等大纹理木地板相得益彰,北欧风格居室的地板不宜使用细纹理、直纹理的木质。此外,色彩柔和、质地柔

软的软木地板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

三、地中海风情:颜色、材质:东南亚风格讲求色彩艳丽,不能选择带有做旧工艺的地板,半亚光漆面的地板比较适宜。可以选择拼花或者双拼色地板进行搭配,但需要注意的是,所

选地板颜色不能够过于杂乱,否则会使居室空间显得累赘。

四、中式家居:颜色、材质:一般中式风格家居之中,应选择柚木系、红木系的地板,与深栗色、黑色的家具相呼相应。既能表达出中式家居极其富蕴的文化意境,也能为居室增添富

贵之态。

调查总结:通过这次系统而简单的市场调查,让我们对市场上一些常见的木地板品牌、木地板种类、木地板中常用的木材以及木地板中一些常用的工艺有了一些大致的了解,这对我们

专业的学习也非常有好处。

上星期市场适度对其部份品种调价后对其出货没有太大的冲击,出货仍较上周增加了34.5%。使用仿古风格地板追求的是一种纯自然的感觉,与以往木地板相比,仿古地板地板显得厚重许多,它色彩多变,以重色、深色为主,较受年青一代的热捧。目前鱼珠木材市场白腊木910×125×18mm仿古地板报价为238元/平方米。

强化木地板在地板市场一直都占据着较大的市场份额,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其价格上的绝对优势。但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日益加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对强化木地板的环保问题开始提出越来越严格的要求,而价格已经不是影响其购买因素的唯一标准。在这种趋势下,环保标准高,质量更好的产品更容易受消费者青睐。目前广东市场风情桦木强化木地板A级807×130×12报价为78元/平方米。

最近一段时间,在一片低迷的地板市场中,相比其它花色品种的地板产品来说,仿古地板可以算是一匹异军突起的“黑马”,其销量在近期开始出现明显上升。究其原因,除地板市场近期人气有所回升外,网络团购这一在新兴营销方式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据了解,仿古地板的色泽、纹理独特而出众,但这类产品的价格往往超出了消费者的心理预期。一些知名地板品牌推出的此类产品价格甚至达到了每平米数千元到上万元。而网络团购初始兴起与火爆却是得益于产品价格的便宜,那么将给人高端感的仿古地板放在“低廉”的网络团购活动中是否有些不伦不类?这样做会不会贬低仿古地板的价值?网络团购仿古地板究竟有没有前途?

仿古地板合网络团购消费群的胃口

一些地板企业的经营者对网络团购仿古地板方式并未感到讶异,认为这也是可行的。从事地板行业多年的吴先生透露,网络团购的让利空间相对较大,故仿古地板这类价格比较昂贵的地板采用网络团购这样的方式并不奇怪。现在热衷于网络团购的消费群体是年轻一代,而仿古地板的设计与独特纹理也是他们很喜欢的,所以一拍即合,商家选择了这种方式。

网络团购是时下比较流行的一种营销方式,与时俱进是各家居建材企业奉行的生存之道。自从2004年,生活家研发推出仿古地板后,中国地板设计界就刮起了一阵复古风,深受个性的年轻一代的喜爱。生活家集团CEO刘硕真表示,团购已经成为生活家地板最常规的网络营销方式,生活家所组织的团购几乎常常“爆棚”。他指出,在网络环境中长大的80后正在成为主流消费人群。与 60、70后消费者不同,80后们更加崇尚生活和自由,更喜欢选择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来张扬自己。

网络团购双刃剑 省钱不省心

关于网络团购的未来生存发展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副所长荆林波表示,未来3年到五年网络团购将会成为行业的新增长点,网络团购对零售业和电子商务的影响力将会越发凸显;并且2011年中国网络团购用户数量网友的比重达到 26%,网络团购用户总体规模达到1.3亿人。这些数据表明,网络团购消费群的数量正在逐步上升,则仿古地板的潜在消费者的数量也有可能上升。

团购网流行才仅仅两年的时间,而家居建材加入网络团购行业也没有多久,尽管如此,如今在网络团购投诉中,家居建材因质量不过关被投诉已成为商品类投诉的焦点之一,如此被关注让人受宠若惊。

家住上海的王小姐去年5月中旬在齐家网团购了一款仿古地板,原价588,团购价只需368,她觉得很划算。谁料想,1个月客厅中央的地板拱起,3个月整个地板都拱了起来,商家到家中看后并没有给予任何说法,后王小姐继续上诉到协会,相约到消协协商,结果商家找理由失约硬是不肯协商。

类似王小姐这样的经历很多团购网友都深有体会,甚至部分消费者因证据不足而最终无

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消费权益,可见,网络团购地板亟需一套完整的管理标准。

网络团购或成地板业救命稻草

日前,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做了一份市场分析,预计2012年为地板业最冷的一年,行业的整体销量将呈下滑趋势,起码在20%以上,部分小企业已停产。在这样的市场形势之下,若网络团购能够促进地板销量上涨,那也不失为一种可选的营销渠道。

对于网络团购仿古地板这种方式,业内人士还是表现出信心的,“网络销售应该是目前一个新的增长点,协调好网络与传统销售渠道的关系;选择适合网销的产品花色以及价格,纵观地板行业的淘宝商城及各类团购网站,做的好的也很多。”

7.保健食品现状和发展趋势 篇七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健康要求的提高,保健食品应运而生,以及其行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对保健食品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说明,保健食品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关键词:保健食品;现状;发展趋势

近十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相应提高,食物消费正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对食品的数量、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健食品则应运而生。健食品的理论基础就是“药食同源”[1]。保健食品的出现是对我国传统食疗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发展,也是开发利用新食品资源的尝试和人类文化与科学技术进步的标志,符合贯彻我国卫生工作预防为主的方针和原则, 形成了大量的保健养身的饮食秘方或者药方,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保健食品科学。1 保健食品的概念

1.1 保健食品的定义及分类

我国卫生部1996年3月15日颁发的《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中第2条规定“保健食品系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为目的食品。” 并突出了保健食品的3个主要特征:1.它不能脱离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2.它必须具有一般食品无法比拟的功效作用,能调节人体的某种功能;3.它不是药品,不是为治疗疾病而生产的产品。可以说保健食品是介于食品和药品之间一种特殊的食品。1.2 保健食品与药品的区别

各国基本都存在如何区分保健食品与药品这个问题,而且意见较为统一。保健食品与药品的最大区别是不以治疗为目的,在提供营养、满足人们的感官需要的同时,还调节人体的生理状态,除特殊情况外,无剂量限制,长期大量食用不会引起毒副作用。而以治疗疾病为目的药品具有选择性、严格的适应症、禁忌症与程度不等的毒性,有严格的剂量限制、用法及疗程的限制,不能长期过量使用,即使在剂量范围内服用,有时也会引起毒副作用,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不能依个人喜好放弃使用。2 中国保健食品的现状

截止2010年上半年,卫生部及S F D A批准的保健食品共1万余个,其中国产保健食品9600多个,进口保健食品600多个(数据来源于S F D A保健食品数据库)。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保健食品市场的销售额始终在200亿~300亿元之间,到2000年增至500亿元。至2010年,市场容量达1000亿元,全国获得G M P认证的企业3000余家,从业人数约500万人,年增长10%~15%。2010年3月20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第十四届全国市场销量领先品牌信息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09年全国保健食品销量排行榜,脑白金夺魁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这已是脑白金连续第9年获得全国保健食品销量第一。由此可见,保健食品市场呈现出生命周期延长、产品质量有保证的趋势。2.1 保健食品市场特征

国内保健食品市场当前呈现出功能性保健品、传统滋补品、营养补充剂产品三足鼎立状态。其中,营养补充剂虽起步较晚,但后来居上,发展尤为迅速,销售增长惊人,对药品零售终端影响举足轻重。据统计,截至2009年上半年,营养补充剂在上海的市场占有率已高达33%,而2002年,其占有率仅是5%。目前,营养补充剂市场的占有率仍然在持续上升,越来越多的营养补充剂新品种出现在市场上,加剧了市场的竞争。

在市场上流行的保健食品中,主要涉及的保健功能为排毒养颜、补充钙质、补充维生素、润肠通便、减肥瘦身、帮助睡眠、清咽利喉、提高免疫力等。这些保健食品与普通食品相比差异明显,以食品形式生产的保健品(如酒类)仅占很小的比例。其成分原料基本分为4种:中草药、药食两用品种、中草药加药食两用品种和不含药食两用品种。2.2 保健食品的发展状况

保健食品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代保健食品包括各类强化食品,是最原始的功能食品,仅根据各类营养素或强化的营养素的功能推断该食品的营养功能,这些功能未经任何实验检验;第二代保健品是必须经过动物和人体实验,证明具有某项生理机能;第三代保健食品不仅需要用动物和人体实验来证明具有某项功能,还需要确知具有该功效的有效成份(或称功能因子)的结构及含量。第三代保健食品在我国正蓬勃兴起,代表未来的发展趋势。

2.3 保健食品行业存在的问题 2.3.1 我国保健食品存在的问题

(1)保健食品审批时间长、费用高。一些生产企业为早日将产品打入市场争取利润,而不惜无证生产经营。(2)配方不科学,滥加药物象严重。如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曾观察了16例性早熟的儿童,他们都大量服食过含有激素成分的口服激液或含有壮阳药物的保健食品。(3)食品广告处于失控状态,夸大宣传与法规政策的相违背。有些保健食品宣传过当,什么“青春美容”、“返老还童”等等,不胜枚举。(4)一些获准审批的保健食品企业,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擅自改变产品的配方、工艺,降低产品质量和稳定性。如一些消费者花钱买的“保健口服液”却是糖水;富含氨基酸的保健食品其实与普遍食品没两样。(5)《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中规定:生产片剂、胶囊、丸剂及不能在最后容器中灭菌的口服液等产品应采用10万级洁净厂房。在实际工作中,能在10万级车间生产保健食品的企业不多。(6)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对保健食品不索证或索证不全,盲目销售,只顾销量。2.3.2 监督管理方面的问题

一是法律法规不完善。《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仅是一个产品注册管理办法,缺乏新功能、新原料、再注册、检验机构认定等配套的管理办法;保健食品检验缺乏系统的技术规范,目前检验只能借鉴食品、药品的规范;保健食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原材料目录面临升级。随着时代进步,原有的保健食品检测技术和评价标准已经跟不上科技和行业的发展。

二是监管体系不健全。监管过程中存在多头管理的局面,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与信息交流,未能建立起从行政许可到市场监督一体化的监管体系;审评制度不够完善;缺乏退出机制,只批不收;重形式许可,轻监管效果。

三是政策扶持较少。保健食品行业与国外和国内其他行业相比,得到的政策支持较少,处于劣势。国家对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有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涉及税收、土地、信贷、以及各部委、地方的有关配套支持资金等。而国内保健食品领域多是民营企业,基本上享受不到这些优惠的政策,处于不平等的竞争地位。3 中国保健食品发展趋势

全球保健食品目前已占整个食品销售的5%,达1000亿美元。目前,我国年销售额也近600亿元人民币。保健食品市场会出现两极分化,高端所占市场份额越来越大。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需求非常旺盛,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消费者越来越倾向服用方便快捷的保健食品。而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消费者将更加注重自身保健。

保健食品发展趋势是,定位于调节、取材于天然、提升于科学、制备于技术、扩展于文化、服务于大众,具有文化与科技双重特征,是天然与科技的结合。

从保健食品的发展史来看,人们越来越重视保健食品的功能及其有效成分。因此加强对功效成分的研究,必将成为大力发展我国第三代保健食品的的主要需求。目前,蛋白质和肽类,活性多糖,功能性油脂,维生素清除剂,矿物质营养强化剂和活性菌类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食品科技的不断发展,食品资源有了前所未有的扩大,一些富含蛋白质等多种营养素的昆虫食品、汲取大自然精华的野生食品资源、尚未完全开发的海洋生物资源、具有免疫功能的食用菌资源和各类植物提取物等都将加入保健食品的大军。在食品添加剂中,以天然取代化学合成也将成为另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8.劳务派遣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篇八

产业现状

劳务派遣是指依法设立的劳务派遣机构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后,依据与用工单位订立的劳务派遣协议,将劳动者派遣到用工单位工作。劳务派遣的出现使得雇佣关系中劳动力的所有者与使用者分离,由传统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两方雇佣模式转变为派遣机制下的三方雇佣模式。中国的劳务派遣始于1979年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向一家日本公司的驻华代表派遣中方员工,其大致经历了萌芽阶段、服务国有企业改革阶段和满足劳动力市场一般需求阶段三个发展阶段。当前,中国劳务派遣日益呈现出三大特征:一是劳务派遣服务水平日益提升。从季节性、临时性、突击性、辅助性、低层次向长期性、专业性、高层次发展。二是用工单位范围逐步拓展。从外国使领馆、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外商投资企业扩展到地方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非国有企业拓展到国有企业,从营利性机构拓展到非营利性机构。三是派遣人员日益多层次化。从农村劳动力、外来从业、停薪留职、退休人员等扩大到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高层管理人员。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和劳务派遣工三方需要促使劳务派遣行业“异常繁荣”,除了从这三方的需要来阐释之外,还需要看到我国政府的背后推动力量,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今天,政府的宏观调控这只“无形的手”在我国劳务派遣行业中依然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处于转移我国剩余农村劳动力的需要,我国一些欠发达的省市设立劳务派遣机构专门向发达地区输送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欠发达地区的就业压力,而这些劳务派遣机构一般是由这些欠发达地区的劳动部门直接管理。

市场容量

根据全国总工会研究室企业职工劳动经济权益实现状况及思想动态调查测算,目前全国企业劳务派遣工占企业职工总数13.1%,约3700万人。从行业分布看,绝大部分行业都使用劳务派遣工。在国民经济行业的20个门类中,有16个存在使用劳务派遣工现象,其中有11个门类中超过20%的被调查企业使用劳务派遣工。在属于第三产业的金融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分别有高达68.3%、66.7%和60.0%的企业使用劳务派遣工,劳务派遣工占职工比例分别为11.1%、6.4%、17.9%。劳务派遣工占职工总数比例较高的行业是建筑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行业,分别为36.2%、17.9%和15.3%。国有企业使用劳务派遣工的数量最多,占国有企业职工总数的16.2%;其次是外商(港澳台)投资企业,占14.0%。大部分劳务派遣工是普通操作工和一般技术工人,在初级工作岗位工作。熟练工(无技术等级)占48.6%,初、中、高级技术工人占22.9%,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包括一般管理人员和高层管理人员)占25.7%。如上海市从事一线工作的劳务派遣工为7511人,占全部劳务派遣工的71.4%;江苏省总工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在调查的12658名劳务派遣工中有12006人从事一线劳动,占比为95%。

市场格局

据中国调研报告网发布的2015-2022年中国劳务派遣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劳务派遣特别受到外资企业、优势企业和国有大企业的欢迎。例如深圳主要是外向型企业、股份制企业以及竞争激烈的电信、银行等行业对劳务派遣的需求大。一些著名的企业如深圳华为、赛格三星、赛格日立、希捷等,都使用过派遣员工。而采用劳务派遣型工作安排的行业主要是服务业、制造业和建筑业,如电信、银行、饭店、医院、邮政、家政、电力、铁路运输等服务性行业,以及建筑业和制造业的一些部门。劳务派遣在东部地区发展较快、规模较大。已经开展劳务派遣的地区主要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福建、广西、黑龙江、辽宁、吉林、江西、湖南山东等地,并且劳务派遣也在其他地区陆续不断地开展起来。

趋势与前景

目前劳务派遣在国内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派遣规模也越来越大,有93%的大型企业(500人以上规模)不同程度地接受着劳务派遣服务。随着国家政策对劳务派遣的逐渐认可,未来越来越多的企业会选择劳务派遣用工,国内的劳务派遣的发展将呈如下趋势:第一,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规范化程度将不断提高。随着劳务派遣政策日益完善和环境不断改善,企业对劳务派遣的需求量将呈大幅上升趋势,派遣机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长,服务范围迅速扩大,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在整个服务业中的比重逐年加大。第二,大型劳务派遣企业将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随着劳务派遣的进一步规范化发展,企业对劳务派遣的用工需求会日益增多,对劳务派遣公司的要求也会逐渐增高。在未来国内劳务派遣市场中,大型劳务派遣公司数量会进一步增多,其规模更大,更专业化和规范化,将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中小型劳务派遣公司由于资金、规模、社会背景、专业化程度等多方面条件的不足,将越来越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数量将逐步减少,最后完全退出市场。目前,我国劳务派遣行业虽然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但已在我国显示出促进就业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促进体制内就业机制转换、促进城乡就业结构转变、调节劳动力市场供求形势等方面,劳务派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预见,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劳务派遣将作为一种重要的就业形式、用工形式,继续发挥其特殊的作用。近两年我国劳动力派遣市场正以15%以上速度增长,我国拥有13亿多的人口,是一个巨大的劳动力市场,预计未来五年我国劳务派遣工规模将达到6000万人,占全国职工人数的比例将超过20%。

面临挑战

目前,劳务派遣市场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派遣企业对派遣员工的调配能力和专业化服务程度有限,很多派遣企业缺乏专业管理经验。尽管部分派遣企业提供员工招聘、培训、绩效管理、福利待遇、员工沟通、员工宿舍等专业服务,但是多数劳务派遣企业只是形式上的雇主,它们与派遣员工之间的关系比较松散,其角色仍然类似于劳动事务代理。其职责仅仅是签订劳动合同,以及按照用工企业提供的工资单、社会保险费清单来发放工资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等,而招聘、技能培训和劳动关系管理的实体性工作仍然由用工单位承担。另外,行业分布广,滥用劳务派遣现象严重。劳务派遣用工几乎遍布各行各业,涉及的岗级、岗位门类齐全。为降低用工成本,不少用工单位能用劳务派遣工的,就尽量不用劳动合同工,导致有劳动用工的地方基本上就有劳务派遣工的泛滥局面。

《2015-2022年中国劳务派遣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对劳务派遣市场的分析由大入小,从宏观到微观,以数据为基础,深入的分析了劳务派遣行业在市场中的定位、劳务派遣行业发展现状、劳务派遣市场动态、劳务派遣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劳务派遣相关政策以及劳务派遣产业链影响等。

《2015-2022年中国劳务派遣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还向投资人全面的呈现了各大劳务派遣公司和劳务派遣行业相关项目现状、劳务派遣未来发展潜力,劳务派遣投资进入机会、劳务派遣风险控制、以及应对风险对策等。第一章 劳务派遣行业相关概况

第一节 劳务派遣基本情况介绍

一、劳务派遣基本简介

二、劳务派遣服务内容

三、劳务派遣具体形式

四、劳务派遣经营原则

第二节 劳务派遣其它相关情况

一、劳务派遣产生背景

二、劳务派遣优势分析

三、劳务派遣办理流程

四、劳务派遣的必要性

第三节 劳务派遣与就业的关系

第四节 劳务派遣产生的必然性

第二章 2013年中国劳务派遣业运行环境解析

第一节 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一、2013年中国GDP增长情况

二、2013年工业经济发展形势

三、2013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四、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五、2013年城乡居民收入消费

六、2013年对外贸易发展形势

第二节 国内产业政策环境分析

一、劳务派遣行业管理体制

二、劳务派遣相关法律法规

(一)《劳动法》相关规定

(二)《劳动合同法》规定

(三)相关法规的影响解析

三、中国产业结构调整政策

四、国内产业转移政策分析

第三节 国内社会环境发展分析

一、中国人口发展环境分析

二、中国城镇化率发展情况

三、国内劳动就业发展分析

四、“十二五”就业发展规划

五、国内产业经济转型探析 第三章 2013年中国劳务派遣行业市场状况

第一节 全球劳务派遣发展概述

一、世界劳务派遣发展历史

二、国际劳务派遣机构分类

三、国外劳务派遣法律研究

四、国内劳务派遣发展格局

五、国外劳务派遣发展规模

六、全球劳务派遣发展态势

第二节 劳务派遣行业发展现状

一、国内劳务派遣发展历程

二、劳务派遣行业情况概述

三、劳务派遣行业地区情况

四、劳务派遣行业企业情况

五、劳务派遣从业人员情况

六、劳务派遣经营管理情况

第三节 劳务派遣市场发展分析

一、劳务派遣行业市场规模

二、劳务派遣市场发展特征

三、人才派遣市场需求特点

四、劳务派遣市场发展态势

五、劳务派遣泛滥成灾原因

六、国家整顿劳务派遣市场

第四节 劳务派遣市场发展问题

一、劳务派遣业存在的问题

二、用工单位滥用派遣情形

三、劳务派遣机构存在问题

四、派遣工的权益保障问题

五、劳务派遣侵权现象情况

六、劳务派遣法律存在不足

第五节 劳务派遣行业发展建议

一、劳务派遣行业发展建议

二、政府相关部门发展建议

三、劳务派遣企业发展建议

四、用工单位相关发展建议

五、劳务派遣工的相关建议 第四章 2013年中国劳务派遣管理分析

第一节 劳务派遣管理相关概述

一、劳务与劳动派遣的关系

二、国内外劳务派遣的区别

(一)劳务派遣产生背景

(二)劳务派遣产生原因

(三)劳动力的市场构成(四)劳务派遣地位比较

(五)劳务派遣形式区别

(六)劳务派遣规制比较

三、人才派遣行业特色分析

四、人才派遣相关误区研究

五、国内人力资源派遣分析

六、劳务派遣制度运用利弊

第二节 劳务派遣管理制度研究

一、劳务派遣单位权利义务

二、劳务派遣合同范本解析

三、劳务派遣员工关系管理

四、劳务派遣合同经济解析

五、法律对劳务派遣的规定

六、劳务派遣前期工作流程

第三节 劳务派遣税收政策解析

一、劳务派遣用工条件分析

二、营业税计算及合法凭证

三、用工单位税前扣除规定

四、区分建筑企业适用税目

第四节 劳务派遣司法实践思考

一、对滥用派遣单位的措施

二、规制行业劳务派遣机构

三、完善劳工权益保障机制

四、完善劳务派遣法律制度

五、企业使用劳务派遣风险

第五节 影响劳务派遣运行机制

一、影响劳务派遣价格机制

二、影响劳务派遣供求机制

三、影响劳务派遣竞争机制

四、影响劳务派遣风险机制

第六节 劳务派遣管理策略研究

一、劳务派遣常见问题答疑

二、劳务派遣人力资源管理

三、用工单位管理策略分析

四、劳务派遣安全教育管理

五、劳务派遣发展战略选择 第五章 2013年中国劳务派遣细分市场分析

第一节 劳务派遣市场总体供求情况

第二节 制造业劳务派遣市场分析

一、汽车业劳务派遣市场分析

(一)汽车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汽车业用工需求分析

(三)汽车业劳务派遣工需求分析

(四)汽车业劳务派遣工需求趋势

二、纺织业劳务派遣市场分析

(一)纺织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纺织业用工需求分析

(三)纺织业劳务派遣工需求分析

(四)纺织业劳务派遣工需求趋势

三、机械工业劳务派遣市场分析

(一)机械工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机械工业用工需求分析

(三)机械工业劳务派遣工需求分析

(四)机械工业劳务派遣工需求趋势

第三节 服务业劳务派遣市场分析

一、银行业劳务派遣市场分析

(一)银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银行业用工需求分析

(三)银行业劳务派遣工需求分析

(四)银行业劳务派遣工需求趋势

二、电信业劳务派遣市场分析

(一)电信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电信业用工需求分析

(三)电信业劳务派遣工需求分析

(四)电信业劳务派遣工需求趋势

三、家政业劳务派遣市场分析

(一)家政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家政业用工需求分析

(三)家政业劳务派遣工需求分析

(四)家政业劳务派遣工需求趋势

第四节 建筑业劳务派遣市场分析

一、建筑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建筑业用工需求分析

三、建筑业劳务派遣工需求分析

四、建筑业劳务派遣工需求趋势

第五节 其他行业劳务派遣市场分析

一、邮政业劳务派遣市场分析

二、电力行业劳务派遣市场分析

三、石油化工业劳务派遣市场分析 第六章 2013年中国劳务派遣行业区域分析

第一节 北京劳务派遣市场分析

一、北京产业经济发展分析

二、北京人口环境发展分析

三、北京劳务派遣供求情况

(一)劳务派遣企业情况

(二)劳务派遣工的供给

(三)劳务派遣用工需求

四、北京劳务派遣发展问题

五、北京劳务派遣发展前景

第二节 上海劳务派遣市场分析

一、上海产业经济发展分析

二、上海人口环境发展分析

三、上海劳务派遣供求情况

(一)劳务派遣企业情况

(二)劳务派遣工的供给

(三)劳务派遣用工需求

四、上海劳务派遣发展问题

五、上海劳务派遣发展前景

第三节 广东劳务派遣市场分析

一、广东产业经济发展分析

二、广东人口环境发展分析

三、广东劳务派遣供求情况

(一)劳务派遣企业情况

(二)劳务派遣工的供给

(三)劳务派遣用工需求

四、广东劳务派遣发展问题

五、广东劳务派遣发展前景

第四节 山东劳务派遣市场分析

一、山东产业经济发展分析

二、山东人口环境发展分析

三、山东劳务派遣供求情况

(一)劳务派遣企业情况

(二)劳务派遣工的供给

(三)劳务派遣用工需求

四、山东劳务派遣发展问题

五、山东劳务派遣发展前景

第五节 江苏劳务派遣市场分析(订阅电话:010-66182099)

一、江苏产业经济发展分析

二、江苏人口环境发展分析

三、江苏劳务派遣供求情况

(一)劳务派遣企业情况

(二)劳务派遣工的供给

(三)劳务派遣用工需求

四、江苏劳务派遣发展问题

五、江苏劳务派遣发展前景

第六节 浙江劳务派遣市场分析

一、浙江产业经济发展分析

二、浙江人口环境发展分析

三、浙江劳务派遣供求情况

(一)劳务派遣企业情况

(二)劳务派遣工的供给

(三)劳务派遣用工需求

四、浙江劳务派遣发展问题

五、浙江劳务派遣发展前景

第七节 四川劳务派遣市场分析一、四川产业经济发展分析 二、四川人口环境发展分析三、四川劳务派遣供求情况

(一)劳务派遣企业情况

(二)劳务派遣工的供给

(三)劳务派遣用工需求四、四川劳务派遣发展问题五、四川劳务派遣发展前景

第八节 河北劳务派遣市场分析

一、河北产业经济发展分析

二、河北人口环境发展分析

三、河北劳务派遣供求情况

(一)劳务派遣企业情况

(二)劳务派遣工的供给

(三)劳务派遣用工需求

四、河北劳务派遣发展问题

五、河北劳务派遣发展前景

第九节 河南劳务派遣市场分析

一、河南产业经济发展分析

二、河南人口环境发展分析

三、河南劳务派遣供求情况

(一)劳务派遣企业情况

(二)劳务派遣工的供给

(三)劳务派遣用工需求

四、河南劳务派遣发展问题

五、河南劳务派遣发展前景

第十节 辽宁劳务派遣市场分析

一、辽宁产业经济发展分析

二、辽宁人口环境发展分析

三、辽宁劳务派遣供求情况

(一)劳务派遣企业情况

(二)劳务派遣工的供给

(三)劳务派遣用工需求

四、辽宁劳务派遣发展问题

五、辽宁劳务派遣发展前景

第十一节 重庆劳务派遣市场分析

一、重庆产业经济发展分析

二、重庆人口环境发展分析

三、重庆劳务派遣供求情况

(一)劳务派遣企业情况

(二)劳务派遣工的供给

(三)劳务派遣用工需求

四、重庆劳务派遣发展问题

五、重庆劳务派遣发展前景

第十二节 湖南劳务派遣市场分析

一、湖南产业经济发展分析

二、湖南人口环境发展分析

三、湖南劳务派遣供求情况

(一)劳务派遣企业情况

(二)劳务派遣工的供给

(三)劳务派遣用工需求

四、湖南劳务派遣发展问题

五、湖南劳务派遣发展前景

第十三节 安徽劳务派遣市场分析

一、安徽产业经济发展分析

二、安徽人口环境发展分析

三、安徽劳务派遣供求情况

(一)劳务派遣企业情况

(二)劳务派遣工的供给

(三)劳务派遣用工需求

四、安徽劳务派遣发展问题

五、安徽劳务派遣发展前景

第十四节 湖北劳务派遣市场分析

一、湖北产业经济发展分析

二、湖北人口环境发展分析

三、湖北劳务派遣供求情况

(一)劳务派遣企业情况

(二)劳务派遣工的供给

(三)劳务派遣用工需求

四、湖北劳务派遣发展问题

五、湖北劳务派遣发展前景

第十五节 江西劳务派遣市场分析

一、江西产业经济发展分析

二、江西人口环境发展分析

三、江西劳务派遣供求情况

(一)劳务派遣企业情况

(二)劳务派遣工的供给

(三)劳务派遣用工需求

四、江西劳务派遣发展问题

五、江西劳务派遣发展前景

第十六节 吉林劳务派遣市场分析

一、吉林产业经济发展分析

二、吉林人口环境发展分析

三、吉林劳务派遣供求情况

(一)劳务派遣企业情况

(二)劳务派遣工的供给

(三)劳务派遣用工需求

四、吉林劳务派遣发展问题

五、吉林劳务派遣发展前景

第十七节 福建劳务派遣市场分析

一、福建产业经济发展分析

二、福建人口环境发展分析

三、福建劳务派遣供求情况

(一)劳务派遣企业情况

(二)劳务派遣工的供给

(三)劳务派遣用工需求

四、福建劳务派遣发展问题

五、福建劳务派遣发展前景 第七章 2013年劳务派遣行业重点企业分析

第一节 劳务派遣企业总体发展概况

第二节 国外劳务派遣领先企业分析

一、瑞士阿第克公司

二、万宝盛华公司

三、任仕达集团

第三节 国内劳务派遣领先企业分析

一、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公司

二、中国劳联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三、上海市对外服务有限公司

四、青岛仁盛达劳务派遣(服务)有限公司

五、浙江锦阳人力资源发展有限公司

六、济南劳联劳务服务有限公司

七、众大亚洲人才资源开发(上海)有限公司

八、上海启亿劳务服务有限公司

九、吉林省多邦劳动事务服务有限公司

十、北京冠华英才劳务服务有限公司

十一、石家庄蒙特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十二、昆山市博亨劳务派遣服务有限公司

十三、天津麦克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十四、东莞市鼎博劳务派遣有限公司

十五、河南郑州中原人才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十六、深圳市精英劳务派遣有限公司

十七、济南和诺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十八、重庆市博乐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

十九、陕西国源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二十、上海天骥建筑劳务服务有限公司

十一、云南思瑞达劳务派遣有限公司

十二、吉林省天晟劳务派遣有限公司

十三、东莞市星航劳务派遣服务有限公司

十四、东莞市众意劳务派遣有限公司

十五、河北天浓劳务派遣有限公司

十六、深圳市成功劳务派遣有限公司

十七、青岛腾龙劳务派遣有限公司

二十八、吉林省松原市龙腾劳务派遣有限公司

二十九、东莞市鸿泰劳务派遣有限公司

十、北京九蜂巢人力资源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十一、湖北大楚人才服务有限公司

十二、上海蓝才派遣有限公司

十三、东莞市佳友实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十四、河南省粤发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十五、深圳市创诚劳务派遣有限公司

十六、深圳市深西劳务派遣有限公司

十七、吉林海嘉劳务派遣有限公司

十八、北京荣智华睿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十九、北京东方慧博劳务派遣有限公司

十、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十一、深圳市锦华鑫劳务派遣有限公司

十二、深圳市鑫圣邦劳务派遣有限公司

十三、深圳市祥成劳务派遣有限公司

十四、东莞市新动力劳务派遣有限公司

十五、河北联力劳务派遣有限公司

十六、重庆英联人才派遣有限公司

十七、河北邢台协诚劳务派遣有限公司

十八、唐山仁盛达劳务派遣公司

十九、上海成实劳务派遣有限公司

十、临沂市金诺劳务派遣有限公司

附章1 2016-2022年中国劳务派遣行业市场投资分析

第一节 劳务派遣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全球劳务派遣发展趋势

二、国内劳务派遣发展趋势

三、劳务派遣市场发展展望

第二节 中国劳务派遣市场发展预测

第三节 劳务派遣市场投资环境分析

第四节 劳务派遣市场投资风险分析

一、劳务派遣市场投资风险

二、劳务派遣市场风险防范

第五节 中智林 中国劳务派遣市场投资策略

一、劳务派遣市场投资机会

二、劳务派遣细分市场投资

三、劳务派遣区域市场投资

四、劳务派遣市场投资建议 图表目录

图表 1 2012-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 2 2013年分月主营业务收入与利润总额增长速度

图表 3 2013年分月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与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

图表 4 2012-2015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 5 2012-2015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 11 2012-2015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分析

图表 12 主要发达国家劳务派遣法律规范一览表

图表 13 国内各地劳务派遣法律规制一览表

图表 14 劳务派遣从业人员情况

图表 15 2014-2015年9月劳务派遣市场规模

图表 16 劳务派遣前期操作流程

图表 17 2014-2015年劳务派遣市场总体供求情况

图表 18 2014汽车产业用工需求

图表 19 2014-2015年9月汽车业劳务派遣工需求分析

图表 20 2016-2022年汽车业劳务派遣工需求趋势预测

图表 21 2014-2015年9月纺织业劳务派遣工需求分析

图表 22 2016-2022年纺织业劳务派遣工需求趋势预测

图表 23 2014-2015年9月机械工业劳务派遣工需求分析

图表 24 2016-2022年机械工业劳务派遣工需求趋势预测

图表 25 2014-2015年9月银行业劳务派遣工需求分析

图表 26 2016-2022年银行业劳务派遣工需求趋势预测

图表 27 2014-2015年9月电信业劳务派遣工需求分析

图表 28 2016-2022年电信业劳务派遣工需求趋势预测

图表 29 2014-2015年9月家政业劳务派遣工需求分析

图表 30 2016-2022年家政业劳务派遣工需求趋势预测

图表 31 2014-2015年9月建筑业劳务派遣工需求分析

图表 32 2016-2022年建筑业劳务派遣工需求趋势预测

图表 33 劳务派遣企业情况

图表 34 2014年劳务派遣用工需求

图表 35 劳务派遣企业情况

图表 36 2014-2015年9月劳务派遣工供给量

图表 37 2014-2015年9月劳务派遣用工需求量

图表 38 劳务派遣企业情况

图表 39 2014-2015年9月劳务派遣工供给量

图表 40 2014-2015年9月劳务派遣工需求量

图表 41 2016-2022年广东劳务派遣需求量分析预测

图表 42 2014年前三季度山东省主要城市经济指标一览

图表 43 劳务派遣企业情况

图表 44 2014-2015年9月劳务派遣工的供给量

图表 45 2014-2015年9月劳务派遣用工需求量

图表 46 2016-2022年山东劳务派遣需求量分析预测

图表 47 劳务派遣企业情况

图表 48 2014-2015年9月劳务派遣工供给量

图表 49 2014-2015年9月劳务派遣用工需求量

图表 50 2016-2022年江苏劳务派遣需求量分析预测

图表 51 2014年1-6月浙江省部分强县(市、区)主要经济指标

图表 52 浙江省常住人口变化图

图表 53 浙江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变化图

图表 54 劳务派遣企业情况

图表 55 2014-2015年9月劳务派遣工供给量

图表 56 2014-2015年9月劳务派遣用工需求

图表 57 2016-2022年9月劳务派遣需求量分析预测

图表 58 2014年8月份四川主要经济指标

图表 59 劳务派遣企业情况

图表 60 2014-2015年9月劳务派遣工供给量

图表 61 2014-2015年9月劳务派遣用工需求量

图表 62 2016-2022年四川劳务派遣需求分析预测

图表 63 劳务派遣企业情况

图表 64 2014-2015年9月劳务派遣工供给量

图表 65 2014-2015年9月劳务派遣用工需求量

图表 66 2016-2022年河北劳务派遣需求分析预测

图表 67 2014年上半年河南省各省辖市开放型经济指标

图表 68 劳务派遣企业情况

图表 69 2014-2015年9月劳务派遣工供给量

图表 70 2014-2015年9月劳务派遣用工需求量

图表 71 2016-2022年河南劳务派遣需求分析预测

图表 72 劳务派遣企业情况

图表 73 2014-2015年9月劳务派遣工供给量

图表 74 2014-2015年9月劳务派遣用工需求

图表 75 2016-2022年辽宁劳务派遣需求分析预测

图表 76 劳务派遣企业情况

图表 77 2014-2015年9月劳务派遣工供给量

图表 78 2014-2015年9月劳务派遣用工需求量

图表 79 2016-2022年重庆劳务派遣需求分析预测

图表 80 劳务派遣企业情况

图表 81 2014-2015年9月劳务派遣工供给量

图表 82 2014-2015年9月劳务派遣用工需求量

图表 83 2016-2022湖南劳务派遣需求分析预测

图表 84 劳务派遣企业情况

图表 85 2014-2015年9月劳务派遣工供给量

图表 86 2014-2015年9月劳务派遣用工需求量

图表 87 2016-2022年安徽劳务派遣需求分析预测

图表 88 2014年9月湖北省各州主要经济指标

图表 89 劳务派遣企业情况

图表 90 2014-2015年9月劳务派遣供给量

图表 91 2014-2015年9月劳务派遣用工需求量

图表 92 2016-2022年湖北劳务派遣需求分析预测

图表 93 劳务派遣企业情况

图表 94 2013-2019年9月劳务派遣工的供给量

图表 95 2013-2019年9月劳务派遣用工需求量

图表 96 2016-2022年江西劳务派遣需求分析预测

图表 97 劳务派遣企业情况

图表 98 2014-2015年9月劳务派遣工供给量

图表 99 2014-2015年9月劳务派遣用工需求量

图表 100 2016-2022年吉林劳务派遣需求分析预测

图表 101 2014年上半年福建省各地经济指标

图表 102 劳务派遣企业情况

图表 103 2014-2015年劳务派遣工供给量

图表 104 2014-2015年劳务派遣用工需求量

图表 105 2016-2022年福建劳务派遣需求分析预测

图表 106 我国劳务派遣市场企业分析

图表 107 2016-2022年中国劳务派遣市场发展预测

图表 108 2014年我国劳务派遣区域市场投资分析

9.生物医用材料现状和发展趋势 篇九

一、生物医用材料概述

生物医用材料(Biomedical Materials),又称生物材料(Biomaterials),是用于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人体组织或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一类高技术新材料,可以是 天然的,也可以是合成的,或是它们的复合。生物医用材料不是药物,其作用不必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代谢手段实现,为药物所不能替代,是保障人类健康的必需 品,但可与之结合,促进其功能的实现。按国际惯例,其管理划属医疗器械范畴,所占医疗器械市场份额>40%。

生物医用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必须有明确的应用目标,即使化学组成相同的材料,其应用目的不同,不仅结构和性质要求不同,制造工艺也不同。因此,生物医用材料 科学与工程总是与其终端应用制品(一般指医用植入体)密不可分,通常谈及生物医用材料,既指材料自身,也包括医用植入器械。

按材料的组成和结构,生物医用材料可分为医用金属、医用高分子、生物陶瓷、医用复合材料、生物衍生材料等。按临床用途,可分为骨科材料,心脑血管系统修复 材料,皮肤掩膜、医用导管、组织粘合剂、血液净化及吸附等医用耗材,软组织修复及整形外科材料,牙科修复材料,植入式微电子有源器械,生物传感器、生物及 细胞芯片以及分子影像剂等临床诊断材料,药物控释载体及系统等。

尽管现代意义上的生物医用材料仅起源于上世纪40年代中期,产业形成在上世纪80年代,但是由于临床的巨大需求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驱动,却取得了巨大的成 功。其应用不仅挽救了数以千万计危重病人的生命,显著降低了心血管病、癌症、创伤等重大疾病的死亡率,而且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同时其 发展对当代医疗技术的革新和医疗卫生系统的改革正在发挥引导作用,并显著降低了医疗费用,是解决当前看病难、看病贵及建设和谐稳定的小康社会的重要物质基 础。

伴随着临床应用的巨大成功,一个高技术生物医学材料产业已经形成,且是一个典型的低原材料消耗、低能耗、低环境污染(一个售价5000余元的药物洗脱冠脉 支架,其不锈钢用量仅≈100mg,全球不锈钢用量不超过1吨)、高技术附加值(知识成本可达总成本的50-70%)的新兴产业,近十余年来以高达20% 以上的年增长率持续增长,即使近年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衰退,2009年美国医疗器械产业仍保持7%的年增长率,表明其发展受外部环境影响很小,对国 家经济及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是世界经济中最具生气的朝阳产业。

生物医用材料是当代科学技术中涉及学科最为广泛的多学科交叉领域,涉及材料、生物和医学等相关学科,是现代医学两大支柱—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的重要基 础。由于当代材料科学与技术、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在分子水平上深化了材料与机体间相互作用的认识,加之现代医学的进展和临床巨大需求的驱动,当代生物材料科学与产业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革,并已处于实现意义重大的突破的边缘─再生人体组织,进一步,整个人体器官,打开无生命的材料转变为有生命的 组织的大门。在我国常规高技术生物医用材料市场基本上为外商垄断的情况下,抓住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正在发生革命性变革的有利时机,前瞻未来20-30年的 世界生物材料科学与产业,刻意提高创新能力,不仅可为振兴我国生物材料科学与产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赢得难得的机遇,且可为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中国科 学家的巨大贡献。

二、国外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和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1、产业现状、规模、竞争优势及发展趋势

随着人口老龄化、中、青年创伤的增加,高技术的注入,以及人类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随经济发展提高,生物医用材料产业高速发展。2000-2010年全球市 场复合增长率(CAGR)高达22%以上,2010年全球市场达US20亿元,预计2009-2020年市场CAGR可保持15%左右,2015年世界市 场可达US50余亿元,2020年达US40余亿元,与此同时带动相关产业(不含医疗)新增产值约3倍,2015年和2020年直接和间接销售总额分别可 达4×US50亿元≈US200余亿元,和US560余亿元。与2010年相比,2015和2020可新增工作岗位分别达200余万个和600余万个(按 美国医疗器械产业每新增1个岗位,将另增1.5个配套产业岗位,2010年全球工作岗位≈250万个计)(图1)。同时,它亦是世界贸易中最活跃的领域,年贸易额复合增长率达25%,正在成长为世界经济的一个支柱性产业。

全球最大的医疗器械生产和消费国家是美国,2010年它占全球市场的40%左右,消费全球产品的37%,年增长率约8%;由于经济发达,社会医疗保障体系 健全,欧盟成为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占有全球市场份额的29%;亚太地区是全球第三大市场,占有18%的市场份额,其中日本是亚-太地区医疗技术最先 进且发展最快速的国家,是世界第三大医疗器械消费国,我国和印度则最具备成长潜力与空间,因拥有最多的人口,且其医疗保健系统正在发展当中尚未成熟,东南 亚国家的医疗保健系统也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因此市场也将持续成长;拉丁美洲是另一个成长最迅速的区域,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和智利等国家都逐步向工业化 国家发展,预估未来对医疗器械的需求也将会保持较大速度增长。(The value of medical technology companies in a competities environment connections, 2011.07.03)。

生物医用材料及植入器械产业是学科交叉最多、知识密集的高技术产业,其发展需要上、下游知识、技术和相关环境的支撑,多数聚集在经济、技术、人才较集中或 临床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产业高度集聚是发达国家医用生物医用材料产业的重要特点。如美国集聚于技术资源丰富的硅谷、128号公路科技园、北卡罗来纳研究三 角园,以及临床资源丰富的明尼阿波利斯及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等;德国聚集于巴州艾尔格兰、图林根州等地区;日本聚集于筑波、神奈川、九州科技园等。

产业高度集中(垄断),产品多样或多角化是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发展的又一特点和趋势。

2010年世界医疗器械产业由27000个医疗器械公司构成,其中90%以上为中小企业。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主要从事新产品、新技术研发,通过向大公司转 让技术或被大公司兼并维持生存。大规模产品生产及市场运作基本上由大公司进行。不同于我国医疗器械企业“多、小、散”,发达国家医疗器械产业已形成“寡 头”统治的局面,全球市场也呈现类似的格局。2009年,排名前50位的跨国大公司占有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的88%,其中排名前25位的公司占有 75%;2008年6家美、英公司:DePuy,Zimmer,Stryker,Biomet,Medtronic,Synthes Mathys和Smith&Nephew占有全球骨科材料和器械市场的≈75%,其中前4家美国公司和英国Smith&Nephew公司 占有人工关节市场的90%;6家大公司:Johnson&Johnson,Abbott,Boston Scientific,Medtronic,CR Bard(美国),Terumo(日本)公司占有心脑血管系统修复材料及植(介)入器械市场的80-90% ;5家大公司:Baxter International(美国),Fresenius(德国),Gambro(瑞典),Terumo和AsahiMedia(日本)占有血液净化及体 外循环系统材料和装置市场的80%;牙种植体和牙科材料市场基本上为Straumann(瑞士),Dentsply International(美国),Nobel Biocare(德国)和Osstem(韩国)等大公司所垄断。为提高市场竞争力,保持优势,世界医疗器械行业的兼并和整合一直在进行,仅 1998-2009期间,美国行业年均兼并收购达200起,行业集中度或垄断度不断提高是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生物医用材料产业不同于家电或通讯行业,单一产品的市场容量不大,绝大部分单一产品销售额小于US0亿元。为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回避风险,发展壮大企 业,国外跨国公司已从最初的较单一产品生产,通过企业内部技术创新和并购其它企业,不断进行产品生产线延伸和扩大,实现多品种生产。例 如,2004-2009年美国GE公司相关并购次数达59次;再如成立于1949年的国际第四大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美敦力公司,已从最初的心脏起搏器生产发 展成为多品类产品生产,产品覆盖了心律失常、心衰、血管疾病、人工心瓣膜、体外心脏支持系统、微创心脏手术、恶性及非恶性疼痛、运动失调、糖尿病、胃肠疾 病、脊柱病、神经系统疾病及五官科手术治疗等多个领域疾病治疗的产品,公司年销售额从1968年的US00万元增长到2010年的US9亿元,收入复合增 长率已达11%,利润复合增长率达10%,近几年来公司大部分收入均来自新产品销售,大约2/3的销售额来自过去三年研制和发展的新产品,研发经费投入达 销售额的10%,1999-2011年公司并购支出总金额达US3亿元(表1)。

生产和销售国际化是生物医用材料发展的突出趋势。几乎所有生物医用材料的大型企业均是跨国公司,其销售额的相当部分来自国际市场,如2010年美国强生公 司,销售额的40%(US2亿元),Boston Scientific 销售额的46%(US.9亿元),2011年美敦力销售额的43%(US.37亿元),均来自境外市场。

为开拓国际市场,跨国公司通过向境外技术和资金输出,在国外建立子公司和研发中心,就地生产和研发。同时,为适应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不断制定和发布生物医用材料和制品的国际标准。

2、重点产品、核心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生物医用材料产业的发展强烈依靠相关领域先进技术的支持及经济实力。美国医疗器械的高速发展及其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得力于其航天技术,生物技术,微电子技 术,精密加工技术,软件开发等领域为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提供的支撑,以及良好的政策环境。目前发达国家依靠其顶尖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实力,主要生产技术含量高 的生物材料和植入器械,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企业已逐渐向海外转移,因此其技术装备非常先进。各种高档的加工中心、专用机床、激光微加工及涂层等设备已 装备于生物材料企业;自动化、信息化技术已在生产中广泛应用;最先进的检验设备在大公司中随处可见。先进的技术装备确保了其产品的先进性及市场的垄断地 位。

生物医用材料产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其产品和技术更新换代周期短,通常仅10年左右,为保持技术的先进性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技术创新和升级是其生存和进 一步发展的基础。为此,发达国家企业在研究与开发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大,仅次于新药研发,高达其销售额的11%-13%,且持续增长(图2)。

生物医学材料的应用虽已取得极大成功,但是,长期临床应用亦暴露出不少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功能性、免疫性、服役寿命等不能很好地满足临床应用的要求。如人 心瓣膜植入12年后死亡率达58%,血管支架植入后血管再狭窄率达≈10%,人工关节有效期老年组为12-15年,中青年组仅≈5年等,根本原因是材料或 植入体基本上以异物存在体内。当代医学对于组织及器官的修复,已向再生和重建人体组织或器官、或恢复和增进其生物功能,个性化和微创伤治疗等方向发展,传 统的生物医学材料已难于满足临床要求。赋予材料生物结构和生物功能,充分调动人体自我康复的能力,再生和重建被损坏的人体组织或器官,或恢复和增进其生物 功能,实现被损坏的组织或器官的永久康复,已成为当代生物医学材料的发展方向。主要前沿领域集中于:可诱导被损坏的组织或器官再生的材料和植入器械(包括 组织工程化产品);以及用于治疗难治愈疾病、恢复和增进组织或器官生物功能的药物和生物活性物质(疫苗、蛋白、基因等)靶向控释载体和系统等。生物医学材 料及植入器械的前沿研究正在不断取得重大进展,美国FDA已批准7个组织工程化产品上市,中国SFDA已批准可诱导骨再生的骨诱导人工骨及组织工程化皮肤 上市,并颁布了七个组织工程化产品标准,一大批可再生组织的植入器械正在国内外临床试验中。前沿研究已面临实现重大突破的边缘—设计和制造有生命的人体组 织,进一步整个人体器官。其发展和应用已催生一个新的学科—再生医学,预计再生医学的发展将萌生一个再生医学产品的新产业,未来20年内其市场销售额将突 破US00亿元。再生医学产品主要由干细胞、以生物材料为支架的组织工程化组织和器官、以及可供移植的生物组织和器官所构成,生物医用材料是其发展的基 础。

虽然前沿研究正在取得重大进展,但是由于技术及其他原因,传统材料至少仍将是未来20-30年内生物医学工程产业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的重要材料。传统生物医 学材料生物学性能的改进和提高,亦是当代生物医用材料发展的另一个重点。生物医用材料植入体内与机体的反应首先发生于植入材料的表面/界面,即材料表面 /界面对体内蛋白/细胞的吸附/黏附。传统材料的主要问题是对蛋白/细胞的随机吸附/黏附,包括蜕变蛋白的吸附,从而导致炎症、异体反应、植入失效。控制 材料表面/界面对蛋白的吸附、进而细胞行为,是控制和引导其生物学反应、避免异体反应的关键。因此,深入研究生物材料的表面/界面,发展表面改性技术及表 面改性植入器械,是现阶段改进和提高传统材料的主要途径,也是发展新一代生物医用材料的基础。

可以预料,在未来20~30年内,生物医用材料和植入器械科学和产业将发生革命性变化:一个为再生医学提供可诱导组织或器官再生或重建的生物医用材料和植 入器械新产业将成为生物医用材料产业的主体;表面改性的常规材料和植入器械作为其重要的补充。保守估计,2030年左右两者可能导致世界高技术生物材料市 场增长至≈US.5万余亿元,与此相应,带动相关产业新增间接经济效益可达US.5万余亿元。

在生物医用材料产业现状、规模、竞争优势及其发展趋势引导下,当代生物医用材料重点发展的产品和核心技术包括:

(1)、组织诱导性生物医用材料,以及赋予材料诱导组织再生的设计和工程化制备技术。所谓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是指可通过材料自身优化设计,而不是外加生长 因子或活体细胞,刺激细胞沿特定组织细胞系分化,形成特定组织的材料。这是在中国科学家原创性理论基础上发展出的新一代生物医用材料。目前诱导骨形成的人 工骨已在中国取证上市,美国等正在新建企业投入生产。进一步的发展集中于软骨、皮肤、肌腱、神经等非骨组织诱导性材料的设计及其制备工艺,预计5-10年 内后者将陆续上市。

(2)、组织工程化制品。美国FDA已批准组织工程化皮肤及软骨等7个产品上市,中国SFDA亦批准了组织工程皮肤上市,产业已开始形成。当前最有希望突 破的是骨、软骨、肌腱、角膜、神经等组织工程化制品及组织工程化人工肝和肾。优选支架材料并优化其制备工艺,干细胞和成体细胞的提取和体外传代、增殖、模 拟生物环境的体外细胞培养,以及生长因子的提取及生物衍生材料免疫原性消除和防钙化技术是其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预计未来10年内,组织工程产业将初步形 成,并萌生一个US0亿元的市场。

(3)、材料表面改性以及表面改性植入器械的设计和制备的工程化技术,包括增进骨、牙等植入器械表面生物活性的表面生物活化技术;增进血液接触材料和器械 的表面抗凝血及防组织增生改性技术;赋予表面抗菌、抗磨损、选择性固定生物分子等的表面功能化技术等,以及植入器械形态结构设计系统及软件开发等。

(4)、用于微创或无创治疗的介/植入治疗器械和辅助器械,如血管支架、介/植入治疗辅助器械等。虽然用于心血管系统的血管支架及辅助器械已产业化并用于 临床,但其性能还需不断改进和提高。例如前几年盛行的药物洗脱支架,国外用量正在减少,可降解支架的研发可能导致血管支架的更新换代。关键技术是植入器械 的精密和微加工,以及表面抗凝血和防组织增生的改性等技术。同时,新的应用领域还有待进一步开拓,其发展有着很大的空间和市场。

(5)、生物衍生材料和生物人工器官。材料和植入器械的组成和结构越是接近于人体组织越能为人体所接受,最好的生物材料就是人体自身的组织。因此,生物仿 生是发展具有生物结构和生物功能的生物材料的最佳途径。来自动物的动物组织及其衍生的材料和生物人工器官是当代生物材料产业的一个重点。医用胶原、透明质 酸钠、几丁糖、丝素蛋白和制品、生物人工瓣膜、异体及异种组织修复片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并已产业化生产,但是质量和品种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扩大,核心技术是动 物组织及其衍生材料免疫原性消除和防钙化等的工程化技术。

(6)、纳米生物医用材料、植入器械和软纳米技术,包括纳米涂层等。从材料学观点人体组织可视为纳米复合材料。纳米生物医用材料制备技术及其生物学效应,包括生物学风险试验和评价,是研究和发展的重点。人体自身形成的具有纳米结构的组织并未表现出生物学风险,因此模拟生理条件下人体组织形成的纳米生物材料 装配和合成技术,即软纳米技术,是发展纳米生物医用材料的关键技术。纳米羟基磷灰石—聚合物复合人工骨已在我国取证上市。未来10年左右,纳米生物医用材 料和器件,包括纳米药物控释载体和系统产业会有一个大的发展。

(7)、与信息和电子学技术相结合的有源植入或部分植入器械。如生物芯片、人工耳蜗、神经调节与刺激装置、可植入的生物传感器、心脏起搏器等。这类器械既 可用于离体和在体细胞及细胞内蛋白和基因的实时、动态检测,早期发现重大疾病,又可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治疗(如帕金森等中枢神经系统病的治疗)、心律管理和调节等,国际上正在大力发展并已用于临床,中国基本上属起步阶段。这类器械的发展将为生物材料产业开拓新的市场和空间。关键核心技术是精密微加 工,包括表面微图案加工、高灵敏度弱电信号检测、生理环境响应传感器的设计和制备、以及长寿命微电池的研发和制备等技术。

(8)、通用基础生物医用材料的原材料的开发和质量控制技术。迄今的生物医用材料基本上是移用其它高技术材料,生物学基础研究薄弱,是导致临床应用出现问 题的主要原因。提高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质量稳定性、研发新的原材料,如可降解医用镁合金、丝素蛋白等,对生物材料的发展有很大意义。

(9)、计算机辅助仿生设计及快速成型的生物制造及设备,包括精密加工及自动化生产技术、个性化植入器械的制备技术、组织工程化仿生活体器械的快速成型和 制备技术等。其发展可为临床提供一批生物制造设备,如口腔临床椅旁计算机设计及假牙快速成型设备,还可提高同类产品的技术附加值。

(10)、除上述产品外,生物医用材料和植入器械的封装、灭菌、消毒和储存技术,可生物降解和吸收医用高分子设计和合成技术等亦是正在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

三、国内产业、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1、国内生物医用材料发展概况及特点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现代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已具雏形,并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其概况及主要特点如下:

(1)、产业高速发展

2008-2010年我国生物医用材料的复合增长率高达30%,远高于国际市场的22%,2010年市场已近US0亿元,保守估计2015年和2020年 年销售额可分别达到US0亿元和US55亿元,所占世界市场份额可从6.5%快速提升至12%和22%,10年内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生物医用材料市场(图 4)。

驱动我国生物医用材料产业高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①人口老龄化。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持续攀升,2010年已占总人口的13.26%;2015年将攀 升至15%,达2亿。人体组织和器官均具有一定的寿命。人口老龄化将导致对生物医用材料的需求增加。②由于交通、体育等事业发展导致的中、青年创伤增加。2010年我国创伤住院人数已达总住院人数的第四位,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已达创伤死亡总人数的第一位。③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健康意识增 强,以及生活方式及疾病变化,特别是医改政策的实施,表2为我国城镇和农村家庭医疗费用支出情况,表3为我国糖尿病人数增加情况。④行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技 术层次提升,促进产业向价值链上游转移。例如我国冠脉支架的国产率已从2001年的10%提高至2010年的76%,骨创伤器械65%实现国产化等。

(2)、国际市场地位不断提高

2010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总额已从2006年的US5.52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US6.5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1.05%,其中进口额从 US.81亿元增长至US.57亿元,出口额从US.71亿元增长至US6.99亿元,进、出口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16.53%和16.67%,出口额已 占医疗器械总销售额的大约58%,出口国家和地区达217个,出口的低值医用耗材已占全球医用耗材市场份额的60-70%(图5)。

(3)、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技术层次快速提升

作为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基础的“中国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极为成功地登上了世界舞台,显著标志是四年一次的世界生物材料大会第九次大会于2012年6月在我 国成都举行。近十年来我国已初步形成以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创新中心、省部级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为核心的、包括200余个单位的生物医用材料 科技创新体系;研发工作已从分散、重复逐步集中于学科和产业发展的方向和前沿,从跟踪、仿制开始进入原始创新。据统计,1999-2008年在44种 SCI收录的生物医学工程期刊上,我国学者发表的第一作者论文已居11个国家排名的第三位,年复合增长量名列16个国家和地区的第一;2010年在 “Biomaterials”、“J.BiomedicalMaterialsResearch”(美、日、澳学会联合会刊)、“MaterialsScience:MaterialsinMedicine”(欧洲学会会刊)、“Interface”(英皇家学会期刊)上发表的论 文数均名列第一;2003-2007年在世界15个国家和地区医疗器械专利优先权获得量排名第五。与此相应,一批国际生物医用材料前沿产品,如组织诱导性 骨和软骨、组织工程制品、植入性生物芯片、脑刺激电极、生物人工肝等几乎与国际研发同步或领先作出了样品,为进一步实施产业化、发展新的产业奠定了基础。一些原为进口品垄断市场的中高端产品近年来逐步实现了国产替代(表4)。

(4)、区位优势形成 我国已经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环渤海湾等三大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其中珠三角以研发生产综合性高技术医疗器械为主,包括有源植入性微电子器械、动物 源生物材料和人工器官等;长三角主要生产开发以出口为导向的中小型医疗器械,特别是骨科器械和牙科器械等;环渤海湾地区主要从事高技术数字化医疗器械的研 发生产,在医用高分子耗材、医用金属及植入器械等方面具有优势。三个集聚区已分别占全行业企业总数的21.02%,销售额的80%以上(中国经济信息 网,2010中国行业报告系列之医疗器械)。此外成都-重庆地区是新形的产业集聚区,在组织诱导性材料、表面改性植入器械、以及采血、储血(液)和输 血器械方面具有优势。

(5)、多元(品种)化生产的龙头企业已开始萌生

2009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由16000余家企业构成,其中90%以上均为中小企业,年销售额>1亿元的企业占企业总数不到1%,国内排名前10位 的医疗器械企业所占行业市场份额仅18.45%,而国际排名前25位的公司占有全球市场份额的75%,行业集中度差,但与2005年国内排名前10位的公 司仅占市场份额8.5%相比,情况正在逐步好转。通过拓宽和延伸产品生产线、兼并其他企业和扩展海外市场,国内一些有实力的公司已开始实施多元化,即多品 种生产,公司销售额复合增长率大大提高,近十家生物医用材料生产企业已在证劵市场上市,一批年销售额逾或近10亿元的企业正在涌现(表5)。

(6)、管理日趋规范和完善

生物医用材料的使用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安全,生物安全性和可靠性,是其临床应用关注的首要问题。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医疗器械和生物医用材料产品的质量,国务 院已于2000年颁布了《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努力完善产品标准,市场准入及上市后监督管理规范,并尽量使之与国际接轨,促进行业的国际化和实现医疗器械国际贸易的真正平等。

为完善生物医用材料产品标准确保产品质量,国家已相继建立了13个与生物医用材料相关的技术标准化委员会,负责标准的制订和修订,已制订和颁布医疗器械行 业标准629个、国家标准157个,特别是在组织工程化产品质量控制方面,我国已发布8个标准,和国际处于同一水平。我国早于20世纪80年代就是国际标 准化组织(ISO)成员,享有直接参与对口国际标准草案投票的权力,国际标准取标率已近80%,促进了医疗器械产品标准的国际化。

医疗器械检验机构是行政管理的技术支撑。目前经国家药监局认可的医疗器械检测机构已达到50家,基本满足了我国医疗器械检测和监督管理的需要。为确保产品 质量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从2008年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生物医学材料和植入器械的第三类医疗器械强制要求建立和执行GMP质量管理体系,使产品 标准和生产的质量管理符合国际规范,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有效。

通过一系列措施的颁布和执行,我国生物医用材料的监督管理日趋完善,并正在加速与国际接轨。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规模小、技术装备落后、规模化生产企业尚未形成、缺乏市场竞争力。

我国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23%,但2010年我国生物医用材料的市场仅占全球市场大约6.5%,人均医疗器械年耗仅6美元,低于美国人均年耗309美元,瑞士人年耗519美元,远不能满足众多人口的需求。企业规模小、经济实力不强、相当部分的技术装备停留于上世纪80年代水平,不仅产品质量不能保证,且难 于形成规模化生产。2010年我国从事生物医用材料生产的企业约2400家,年平均销售额约US0万元/家,不足2007年美国同类企业平均年销售额的 14%,年销售额逾10亿元的企业仅寥寥数家,上亿元的企业仅30家左右,销售额排名前5位企业销售额总和所占国内生物医用材料总销售额仅≈10.2%,而国际上达37%,规模化生产尚未形成,市场竞争力低下。

(2)、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低,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品技术结构落后,技术高端产品70%以上依靠进口

我国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虽已进入国际先进水平,但成果工程化、产业化水平低,80-90%的成果仍保持在实验室;企业规模小、研发经费缺乏,2010 年本土企业研发经费平均仅占企业销售收入的1.77%。2011年医疗器械对外贸易出口额虽已达US7亿元,但外企占50%,三资企业占83%,且50% 出自对外加工贸易。国内整个医疗器械市场份额的65%被低、中端产品占有,其它35%高端医用设备和植入器械,国内企业介入不多。国内企业仅为中、低端产 品,高、中端产品的关键核心技术基本上为外商所控制,70%的高端产品依靠进口。

(3)、完整的产业链尚未形成 如前所述,我国已向全球提供60-70%的低值医用耗材,2011年占国内医疗器械出口额的24%≈US亿元,其中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是国际最大生产国,年 产85亿套,出口35亿套。但是迄今为止,我国一次性注射器及输液器所用的高分子材料仍主要为聚氯乙烯(PVC),其添加的增塑剂易从材料迁出进入人体,造成对肝脏、生殖系统、肾脏等多种器官的危害,我国食品行业早已禁用PVC作为食品包装,但却仍是医疗器械大宗使用的封装材料。与此同时,为保护环境,蒙 特利尔公约规定2015年前全球禁用环氧乙烷和溴甲烷,我国PVC器械的灭菌消毒均使用环氧乙烷,如果采用辐射灭菌会导致其颜色变黄,物理性能下降,迄今 尚无有效措施解决这一重大问题,将对我国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等的生产造成致命影响。除此之外尚无医用级金属、高分子及其它高分子等的专门供应商,也无通 用基础原材料的国家或行业标准,从源头上妨碍了产业链的形成,是产业链尚未完整形成的一个典型。此外,生物医用材料和植入器械产业创新链,应当是政、产、学、研、医相结合,此种结合体制我国尚未有效形成。

(4)、缺乏产业化接轨机制,风险投资出口狭窄,融资渠道不畅通,缺乏成果产业化及企业技术改造资金,特别是相当长时间内,产业发展资金主要来源于国有商 业银行,其主要投资方向是国有大型企业,而不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的生物材料及植入器械企业,导致生物医用材料新产品、新技术产业化困难,企业技术改造资金 缺乏,从而生产装备落后,产品质量不高且稳定性差,影响了国产品的市场声誉。近年来,虽然风险投资渠道大有改善,但大宗来源于国外风险投资机构和大型跨国 企业,结果是虽然引进了产品和技术,弥补了国内的不足,但发展稍好的民营企业如微创、蒙太因等陆续为外资兼并或控股,转变为外资企业,加之国外大企业及财 团在中国大规模建厂实施就地生产,我国生物材料和植入器械产业外资化,已是十分需要关注的问题。

上一篇:小学期中家长会流程下一篇:教师为人师表演讲稿